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分析

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分析

一、剖宫产率增高的原因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孙丽,张晶,吴平,郭荣煌,李旭媛[1](2021)在《选择性剖宫产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在过去几十年里,剖宫产率在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选择性剖宫产的过度选择是其主要原因之一。这不仅对孕产妇、胎儿和婴儿造成不良影响,也给卫生保健系统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近年来我国采取一系列的干预措施使得整体剖宫产率有所下降,但选择性剖宫产占比仍在持续上升。2018年WHO发布一系列降低全球剖宫产率的非临床干预措施的循证建议。以该建议为框架,结合我国具体情况,概述选择性剖宫产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国内外的干预措施,以期为促进自然分娩的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葛凡[2](2021)在《以Robson十分类法为基础对医院剖宫产率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以Robson十分类法为基础,联合剖宫产手术指征,对我院2015-2019年剖宫产率变化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影响剖宫产率的相关因素,为降低剖宫产率的相关措施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于我院住院分娩、且分娩孕龄≥28孕周、活胎、非因胎儿畸形引产的17851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所有受试者相关临床病例资料,包括分娩孕龄、产次、临产方式、胎位、胎儿数量、引产指征、剖宫产手术指征等。应用Robson十分类法对所有受试者进行分组(分为第1-10组),同时对剖宫产手术指征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各组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手术指征分布情况。最终所有数据使用SAS 9.4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标准取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2015-2019年内我院总剖宫产率从53.4%下降至41.9%,但总体下降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0.053)。五年内初产妇剖宫产率呈明显下降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2015-2019年内我院阴道助产技术使用率(阴道助产产妇例数/经阴道分娩产妇总例数)仅为0.1%。3、第1组(单胎头位足月初产妇自然临产组)和第2b组(单胎头位足月初产妇临产前剖宫产组)产妇构成比呈明显下降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a组(单胎头位足月初产妇引产临产组)产妇构成比呈明显上升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产妇构成比变化无统计学差异。4、第2b组(单胎头位足月初产妇临产前剖宫产组)剖宫产率呈明显下降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总剖宫产率变化与该组剖宫产率变化相关性最大(r=0.995,P<0.05)。5、单胎头位足月有剖宫产术分娩史组(第5组)产妇人群中剖宫产术分娩产妇构成比在26.4%-39.7%之间,对剖宫产率贡献最大;单胎臀位妊娠组、多胎妊娠组、单胎斜位或横位组(第6、7、8、9组)产妇人群构成比相对稳定,对总剖宫产率变化影响不大;单胎头位早产组(第10组)剖宫产术分娩产妇构成比为10.6%(877/8264),该组首要剖宫产手术指征为剖宫产术分娩史。6、引产失败及剖宫产术分娩史作为剖宫产手术指征其构成比呈明显上升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羊水过少、巨大儿、脐带因素构成比呈明显下降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不同人群特征的产妇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手术指征变化差异明显。2、为控制剖宫产率,临床重点监测对象主要包括三类产妇,即单胎头位足月初产妇组、单胎头位足月有剖宫产术分娩史组及单胎头位早产组;阴道助产及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是目前产科技术发展的重点和难点。3、联合应用Robson十分类法及剖宫产手术指征分类法对于往后不同地区、不同医院间剖宫产率的研究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刘芳,王欣[3](2020)在《产程管理与产程中转剖宫产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剖宫产是处理难产、挽救产妇和胎儿生命的较安全有效的措施,但同时剖宫产会导致母婴发病率增高甚至是死亡。有证据表明,剖宫产分娩的产妇死亡风险比阴道分娩高3倍,尽管总体发生率很低[1]。与阴道分娩的产妇相比,剖宫产分娩的产妇心脏骤停的发生率增高5倍(0.19%和0.04%),感染发生率增高3倍(0.60%和0.21%),

马欣欣[4](2020)在《妊娠晚期羊水量对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妊娠晚期不同羊水量对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8年1月-2019年4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产妇,共3501例。按照纳入排除标准,排除病例1435例,剩余2066例,根据羊水指数(amniotic fluid index,AFI)分为≤8.0cm组(羊水减少组)293例,8.0<AFI<25.0cm组(羊水正常组)1773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再根据羊水指数分为≤5.0cm组(羊水过少组),51例;5.0<AFI≤8.0cm组(羊水偏少组),242例;8.0<AFI≤12.0cm组(羊水正常1组),563例;12.0<AFI≤20.0cm组(羊水正常2组),1152例;20.0<AFI<25.0cm组(羊水正常3组),58例;共5个亚组。对羊水减少组与羊水正常组及5个亚组进行比较的临床指标有:分娩方式(阴道自然分娩、选择性剖宫产、引产、器械助产及中转剖宫产)、新生儿一般结局(新生儿出生体重、Apgar 1分钟评分、转NICU率及NICU住院时间)及新生儿并发症(新生儿吸入综合征、新生儿脑损伤、新生儿感染、新生儿代谢性酸中毒及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采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及四分位数间距表示,采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构成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或校正卡方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羊水量与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结局的关系,同时调整年龄、孕次、产次、BMI、孕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妊娠合并糖尿病混杂因素。使用RR值及95%置信区间评价羊水量与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通过对羊水减少组与羊水正常组及5个亚组对比分析得出:羊水减少组与羊水正常组阴道自然分娩、引产、选择性剖宫产及中转剖宫产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器械助产无统计学差异(P>0.05)。羊水过少组、羊水偏少组及羊水正常组三组比较,随着羊水量增加,阴道自然分娩率增加,中转剖宫产率降低(P<0.05);羊水偏少组引产率最高,其次为羊水过少组,羊水正常组引产率最低(P<0.05)。5个亚组比较,羊水正常1组、羊水正常2组及羊水正常3组分娩方式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羊水减少组转NICU率及新生儿NICU住院时间高于羊水正常组(P<0.05)。5个亚组比较显示羊水越多,新生儿出生体重越高(P<0.05);转NICU率在羊水正常1组最低,在羊水过少组最高(P<0.05)。羊水减少组与羊水正常组比较,新生儿吸入综合征、脑损伤、感染、呼吸窘迫综合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代谢性酸中毒无统计学差异(P>0.05)。羊水过少组、羊水偏少组及羊水正常组三组比较,随着羊水量的增加,除新生儿代谢性酸中毒外,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下降(P<0.05)。5个亚组比较,羊水正常1组、羊水正常2组及羊水正常3组新生儿并发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调整年龄、孕次、产次、BMI、孕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妊娠合并糖尿病混杂因素后得到,羊水过少是早产、新生儿出生体重<2500g、转NICU、中转剖宫产及新生儿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a RR>1,P<0.05),羊水偏少是选择性剖宫产的保护性因素(a RR<1,P<0.05),是早产、引产及中转剖宫产的独立危险因素(a RR>1,P<0.05)。结论1羊水过少的阴道分娩率下降,中转剖宫产率升高,是导致中转剖宫产发生的原因。2羊水过少的新生儿出生体重最低,新生儿转NICU率最高,NICU住院时间最长;是造成早产及新生儿感染的原因。3羊水偏少引产率升高,中转剖宫产率增加。羊水偏少可导致早产。4分娩方式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在羊水正常范围内比较无差异。图4幅;表13个;参123篇。

韩秀慧[5](2020)在《足月胎膜早破残余羊水量与妊娠结局及孕妇体重因素与新生儿体重关系的探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足月胎膜早破孕妇残余羊水量与妊娠结局及孕妇体重因素与新生儿体重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并分娩的足月胎膜早破孕妇200例。(1)依据胎膜早破后残余羊水量,将孕妇分为三组:羊水过少组(羊水指数AFI≤50mm)36例,羊水正常组(AFI≥80mm)44例,羊水偏少组(AFI在50-80mm之间)120例。(2)依据孕妇孕前BMI指标,将孕妇划分为低体重组(BMI<18.5kg/m2)31例、正常体重组(BMI为18.5-24.9kg/m2)126例、超重组(BMI为25.0-29.9kg/m2)32例和肥胖组(BMI≥30kg/m2)11例。(3)依据不同孕前BMI孕妇孕期增重情况,将孕妇分为三组:增重不达标组37例,达标组80例及超标组83例。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对残余羊水量与分娩方式、宫内感染、胎儿窘迫及新生窒息的关系;新生儿出生体重和孕妇的社会人口学特征的关系;新生儿出生体重和孕妇孕前BMI、孕期增重的关系等进行分析。结果:(1)羊水过少、羊水偏少和羊水正常组剖宫产率依次为83.33%、44.17%和2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羊水过少组剖宫产率最高。(2)羊水过少组、羊水偏少组和羊水正常组宫内感染率依次是5.56%、3.33%、2.27%,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羊水过少组胎儿窘迫率(41.67%)与羊水偏少组(3.33%)及羊水正常组(6.81%)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羊水过少组胎儿窘迫概率更高。羊水过少、羊水偏少、羊水正常组新生儿窒息率依次为2.78%、2.50%和2.27%,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将孕妇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及经济收入分别进行分组,分别比较各组新生儿体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超重组巨大儿的比例(31.25%)与低体重组(3.22%)及正常体重组(3.17%)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组巨大儿的比例更高;正常体重组中正常体重儿的比例(69.84%)与超重组(43.7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体重组的孕妇分娩正常体重儿的概率更高;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超重组和肥胖组的低体重儿的概率依次为38.71%、26.98%、25.00%、27.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孕期增重超标组的低体重儿比例(16.87%)与未达标组(40.5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达标组分娩低体重儿的概率更高。孕期增重超标组的低体重儿比例(16.87%)与达标组(35.0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标组的低体重儿概率更高。孕期增重超标组的巨大儿的比例(16.87%)与达标组(2.5%)及未达标组(2.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标组分娩巨大儿的概率更高。结论:(1)胎膜早破残余羊水量与妊娠结局存在相关性。残余羊水量越少,剖宫产率越高。(2)胎膜早破残余羊水量越少,宫内窘迫发病率越高,但与宫腔感染、新生儿窒息无明显相关性。(3)孕前BMI、孕期增重是影响巨大儿出生的危险因素,孕前超重、孕期增重超标孕妇分娩巨大儿的概率高。(4)孕期增重不足是低体重儿的危险因素,与孕前BMI无关,孕期增重不达标孕妇分娩低体重儿的概率高。

徐晓燕[6](2020)在《足月儿出生体重对母婴围产期结局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低危足月儿出生体重与母婴围产期结局的关系,分析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因素,为临床工作提供基础。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年01月01日至2018年12月30日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妇产科住院、正常足月头位单胎妊娠、新生儿无出生缺陷且病例资料完整的初次分娩孕产妇25644例。1.第一部分:根据足月儿儿出生体重按各组相差100g进行分组,比率不足1%的组别和相邻组别进行合并,共分成18组,分析各组剖宫产率、中转剖宫产率、产程异常发生率、产后出血率、严重产后出血率、母亲并发症、重度新生儿窒息率、轻度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并发症九个方面各组间统计学有无差异;再将新生儿出生体重分为<2500g、≥2500g且<3000g、≥3000且<3500g、≥3500且<4000g、≥4000g五组;对比各组间剖宫产率、中转剖宫产率、产程异常发生率、产后出血率、严重产后出血率、母亲并发症、入ICU率、母亲转归、重度新生儿窒息率、轻度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并发症、入NICU率、新生儿结局等十三个方面差异;探讨不同的新生儿出生体重与母婴围产期结局的关系。2.第二部分:对影响新生儿体重因素进行研究时,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作为分析工具。产妇情况:年龄、受教育程度、既往孕次、受孕方式、孕前BMI、孕期增重、产检情况、分娩孕周、有无吸烟史、有无嗜酒史;新生儿情况:性别;均纳入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独立影响因素。结果:1.第一部分:(1)18组新生儿出生体重与母婴围产期结局的关系:(1)足月儿出生体重≥2500g且<3300g剖宫产率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足月儿出生体重<3200g中转剖宫产率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足月儿出生体重≥3700g产程异常发生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足月儿出生体重<3000g产后出血率最低,≥4000g且<4100g产后出血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足月儿出生体重<3400g严重产后出血率高于≥3400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随着体重增加,中转剖宫产率、产程异常发生率、产后出血率呈上升趋势。(7)足月儿出生体重≥2600g且<2700g母亲并发症发生率最低,足月儿出生体重≥3600g母亲并发症发生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各组间重度新生儿窒息率、轻度新生儿窒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9)足月儿出生体重≥3100g且<3900g新生儿并发症发病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五组新生儿出生体重与母婴围产期结局的关系:(1)组一:中转剖宫产率2.3%、产程异常发生率0.5%、产后出血率2.9%、严重产后出血率0.3%、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19.6%低于其它组别,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剖宫产率35.2%为第三位。(2)组二:剖宫产率27.1%明显低于其余四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中转剖宫产率2.9%、产后出血率3.8%、严重产后出血率0.7%低于其他三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组一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产褥感染率1.2%、术后肠梗阻发生率0.2%低于其他组别,有统计学差异(P<0.05)。产程异常发生率2.2%、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28.6%为第二位。(3)组三:严重产后出血率0.8%、产褥感染率1.5%、术后肠梗阻发生率0.1%低于其他组别,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组二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剖宫产率29.2%、中转剖宫产率4.5%为第二位。产程异常发生率4.4%、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36.3%为第三位。(4)组四:术后肠梗阻发生率0.1%,与组二、组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转剖宫产率7.3%、产后出血率7.6%、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36.7%均为第三位。剖宫产率41.0%、产程异常发生率8.1%为第四位。(5)组五:剖宫产率64.1%明显高于其它组别,有统计学差异(P<0.01),中转剖宫产率9.1%、产程异常发生率8.9%、产后出血率8.4%、严重产后出血率1.3%高于其它三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组四均无统计学差异。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26.8%为第二位,与组二无统计学差异(P>0.05)。(6)母亲并发症发生情况:不完全性子宫破裂或完全性子宫破裂3例(0.01%)、会阴Ⅲ度或Ⅳ度裂伤5例(0.02%)、宫颈或阴道裂伤16例(0.06%)、盆腔产科血肿(经阴道分娩)36例(1.40%)、产后尿潴留717例(2.80%)、尿失禁4例(0.02%)、产褥感染392例(1.53%)、术后肺部感染12例(0.05%)、盆腔产科血肿(经剖宫产分娩)3例(0.01%)、术后肠梗阻42例(0.16%)。其中盆腔产科血肿(经阴道分娩)、产褥感染、术后肠梗阻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五组入ICU率分别为0.6%、0.2%、0.1%、0.04%、0%,五组比较χ2=26.167,P<0.001,随着新生儿出生体重增加,入ICU率有降低趋势。(8)母亲结局、重度新生儿窒息率、轻度新生儿窒息率、入NICU率、新生儿结局五个方面,五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第二部分:(1)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3189.79±390.61g。为进一步确定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独立影响因素,将新生儿出生体重定为因变量,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有统计学意义因素为自变量,拟合多重线性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年龄、受教育程度、既往孕次、受孕方式(自然受孕或辅助生殖)、孕前BMI、孕期增重、产检情况、分娩孕周、新生儿性别均为独立影响因素。(2)新生儿出生体重随着分娩孕周(B=132.866)、既往孕次(B=34.425)、孕前BMI(B=125.527)、孕期增重(B=57.851)、母亲年龄(B=24.881)的增加而增重,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定期产检(B=150.383)孕产妇分娩的新生儿,出生体重明显高于不定期产检或不产检孕产妇分娩的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受孕方式不同也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B=72.277),辅助生殖技术分娩的新生儿,出生体重高于自然受孕分娩的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新生儿性别(B=-113.344)中男婴比女婴平均出生体重重约101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孕产妇有无吸烟史、有无嗜酒史对新生儿出生体重为非独立影响因素。结论:1.新生儿出生体重≥2500g且<3000g其剖宫产率、中转剖宫产率、产程异常发生率、产后出血率、严重产后出血率、母亲并发症发生率(产褥感染、术后肠梗阻)、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较低。2.除了分娩孕周、既往孕次、孕前BMI、新生儿性别,定期产检、孕期增重也是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的重要因素,应加强对孕期增重和胎儿体重进行规范化的管理,为获得良好母儿结局提供基础。

谷新喜[7](2020)在《孤立性羊水过少和孤立性临界羊水过少足月妊娠的母婴结局》文中提出背景羊水量减少被认为是胎盘功能减退的一种标志[1]。羊水过少发生率约0.4%-4%,围产儿病死率明显增高,重度羊水过少时死亡率增高47倍,所以多提前终止妊娠[2]。临界羊水过少是羊水过少的过渡时期,也有报道表明其围产儿发病率较高[3],也提倡尽早终止妊娠。近来有研究表明孤立性羊水过少(Isolated oligohydramnios,IO)或孤立性临界羊水过少(Isolated borderline oligohydramnios,IBO)和不良围产儿结局无相关性,却和过高的引产率和剖宫产率相关[4,5]。因此如何管理IO和IBO孕妇是临床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目的探讨IO和IBO足月孕妇的母婴结局,并分析影响其母婴结局的相关因素。资料与方法研究对象:回顾性收集2017年12月至2019年4月于我院分娩的足月单胎产妇,纳入标准:妊娠孕周为37-42周、单胎头位、非疤痕子宫、无骨盆狭窄、产前预估非巨大儿,并有完整的产科住院病历资料,孕妇年龄20-45岁;排除标准:子痫前期、慢性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胎儿染色体异常或胎儿畸形、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羊水过多和多胎妊娠。最后共纳入产妇病例1037例,收集其一般情况、分娩方式和新生儿情况。本研究经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研究方法:根据羊水指数将所有产妇资料分为三组:IO组(n=143),IBO组(n=256),羊水量正常(normal amniotic fluid,NAF)组(n=658)。产妇一般情况:孕周、年龄、羊水指数和初产妇比例。产妇观察指标:主要是引产率、分娩方式和剖宫产原因;新生儿观察指标:分娩时羊水粪染情况、新生儿5分钟Apgar评分、新生儿体重(kg),以及新生儿入住重症监护率和死亡率等。比较三组产妇的一般情况和母婴结局,最后分析影响其母婴结局的相关因素。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采用方差分析、χ2检验以及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学分析。以α=0.05为检验水准,结果以P<0.05(双尾法)有显着性差异;而对于三组样本中的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校正,以α=0.016(0.05/3)为检验水准,结果以P<0.016(双尾法)有显着性差异。结果(1)一般情况:三组产妇的孕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7);产妇年龄(岁):IO组(27.3?4.4)、IBO组(27.8?3.8)、NAF组(29.0?4.5),IO组和IBO组的平均年龄均较NAF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6),而IO组和IBO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6);初产妇比例:IO组96例(67.1%)、IBO组134例(56.8%)、NAF组288例(43.7%),IO、IBO两组的初产妇比例均比NAF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6),而IO组和IBO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45)。(2)产妇结局:三组产妇均无死亡人数。其引产率:IO组48例(33.6%)、IBO组82例(34.7%)、NAF组126例(19.1%),IO、IBO两组的引产率均比NAF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6),而IO组和IBO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5)。其剖宫产率:IO组(49.6%),IBO组(29.2%),NAF组(21.2%),IO组剖宫产率比IBO组高,而IBO组剖宫产率比NAF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6)。三组产妇剖宫产主要原因为可疑电子胎心率监护(nonreassuring fetal heart rate monitorin-g,NRFHR)和选择性剖宫产,IO组中以选择性剖宫产(53.5%)较多,而IBO组中以NRFHR(47.8%)较多。(3)围产儿结局:三组新生儿均无死亡人数。其低体重儿比例(P=0.114)、羊水粪染率(P=0.758)、新生儿5分钟Apgar<7分比例(P=0.893)和新生儿入住重症监护率(P=0.05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新生儿体重(kg):IO组(3.20?0.39),IBO组(3.36?0.39),NAF组(3.44?0.40),IO组的平均体重较IBO组低,IBO组的平均体重较NAF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6)。(4)相关性分析:Pearson检验分析显示羊水指数和新生儿体重呈正相关关系(r=0.224,P<0.001)。(5)相关性因素分析: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产妇年龄、初产妇、IO和选择性引产等因素均和剖宫产率相关(P值均<0.001),而孕周和IBO等因素和剖宫产率无明显相关性(P值均>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选择性引产和NRFHR相关(P<0.001),而孕周、产妇年龄、初产妇、IO和IBO等因素与NRFHR无明显相关性(P值均>0.05)。结论(1)IO或IBO与不良围产结局无明显相关性,而与过高的引产率和剖宫产率相关。(2)新生儿体重和羊水量呈正相关关系。(3)IO和选择性引产都会增加剖宫产率,而选择性引产会增加NRFHR从而增加剖宫产率。

唐小超[8](2019)在《二胎政策开放对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剖宫产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分析二胎政策开放前后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剖宫产率、妊娠合并症、妊娠结局、剖宫产指征的变化特点,探究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在剖宫产率升高预防中的应对策略。方法:以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2013年01月至2016年8月这44个月期间接收分娩的15143例孕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Robson十组分类法对其进行相应分类,以2013年12月(单独二胎政策实施的时间)、2015年10月(全面二胎政策实施的时间)这两个时间节点将其分为三组,分别为T1组(n=3876),T2组(n=7557)及T3组(n=3710),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二胎政策开放前后各组剖宫产率情况、妊娠结局情况以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情况。结果:(1)15143例产妇中剖宫产的有5204例,剖宫产率为34.37%。二孩政策前后T1、T2、T3剖宫产率分别为35.76%,34.34%,32.96%,呈现下降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b组(即单胎头位初产妇,孕周≥37周,临产前剖宫产)人数构成比(T3 vs.T1,6.04%vs.12.46%)、剖宫产数构成比(T3 vs.T1,18.32%vs.34.85%)、总剖宫产率(T3 vs.T1,6.04%vs.12.46%)均下降(p<0.05);5组(单胎头位经产妇,孕周≥37周,既往剖宫产)人数构成比(T3 vs.T1,17.90%vs.13.67%)、剖宫产数构成比(T3vs.T1,53.80%vs.38.02%)、总剖宫产率(T3 vs.T1,17.74%vs.13.60%)均上升(p<0.05)。(2)再次妊娠数(T3 vs.T1,57.14%vs.50.34%)、再次妊娠剖宫产率(T3 vs.T1,41.51%vs.37.01%)、疤痕子宫构成比(T3 vs.T1,31.84%vs.27.42%)均上升(p<0.05)。(3)二孩政策实施前后,妊娠合并症中,妊娠期高血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妊娠合并贫血的发生率均呈先上升后略降的趋势,总体发生率升高;妊娠结局中仅巨大儿的发生率变化有统计学差异(T3 vs.T1,10.27%vs.6.01%);其余如前置胎盘、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早产儿政策前后发生率变化无统计学差异。(4)二孩政策实施后,对于初产妇,以巨大儿为剖宫产指征从T1阶段第三顺位升至T3阶段第一顺位,而无指征剖宫产自二孩政策实施后在T2、T3阶段均处于末位,经产妇这三个时期均以疤痕子宫为首要指征,变化无明显差异。结论:二胎政策开放后,我院总剖宫产率呈下降趋势,再次妊娠数占比明显增加,并对妊娠合并症、妊娠结局及剖宫产指征变化带来一定影响。对于二胎政策实施影响的管理策略,要以控制“社会因素”剖宫产率及增加疤痕子宫的阴道试产率为重点。

黄凤香[9](2019)在《全面二孩背景下三明市高危妊娠现况调查及应对策略》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调查分析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前后三年三明市孕产妇高危妊娠情况,不良妊娠结局状况,孕产妇保健现况的差异,探讨合适的高危妊娠管理对策,减少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提高母婴健康水平,保障母婴安全。方法:采用2014年10月1日-2017年9月30日在三明市有提供孕产期服务的医疗机构所有孕产妇信息资料,对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前后三明市孕产妇相关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通过百分率描述分析高危妊娠情况、不良妊娠结局状况,孕产妇保健现状。结果:(1)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前后高危妊娠的发生率由29.9%上升到38.3%,高龄发生率由9.5%上升到15.4%,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由4.9%上升到11.3%,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由1.5%上升到2.7%,妊娠合并肝病发生率由1.0%上升到1.3%,双胎及以上发生率由1.0%上升到1.2%,前置胎盘发生率由0.4%上升到0.7%,胎盘早剥发生率由0.1%上升到0.3%,妊娠合并心脏病发生率由0.1%上升到0.2%。(2)2017年三级医疗机构常见高危因素高龄发生率(18.1%)、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11.3%)、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2.7%)、双胎及以上发生率(2.4%)、前置胎盘发生率(2.3%)、胎盘早剥发生率(0.6%)、妊娠合并心脏病发生率(0.7%)、妊娠合并糖尿病发生率(0.7%)高于二级医疗机构,也高于一级医疗机构。妊娠合并肝病发生率(1.5%)二级医疗机构发生率最高。(3)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前后三年产妇剖宫产率由27.7%逐步上升到29.7%、新生儿肺炎发生率由0.5%增加到0.9%,子宫破裂发生率增加到(0.1%),产后出血发生率(4.2%)、宫颈裂伤发生率(0.6%)等2016年最高,滞产、新生儿窒息、死胎死产等发生率逐步下降,七天内新生儿死亡数三年都处于0.1%水平。(4)2017年三级医疗机构不良妊娠结局如剖宫产发生率(33.0%)、产后出血发生率(6.1%)、新生儿肺炎发生率(2.3%)、新生儿窒息发生率(1.5%)、死胎死产发生率(0.6%)等高于二级医疗机构、二级医疗机构高于一级医疗机构。(5)2015年、2016年、2017年的产妇数分别是45793人,42955人、45044人,活产数分别是46205、43253、45444人,孕产妇死亡人数分别是15.3人/每10万人口、11.6人/每10万人口、13.3人/每10万人口,2015-2017年产妇建卡率和产检率在97%左右,13周前产检率在93%左右,5次产检率在94%,系统管理率在91%左右、2015年至2017产前筛查率由47.3%上升到99.6%,产前诊断率由1.6%上升至15.6%、三年高危妊娠管理及住院分娩率均为100%。结论:(1)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三明市孕产妇和活产数没有显着增加,但高危妊娠发生率增加,发生率排名前五的高危因素为高龄、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妊娠合并肝病,双胎及以上,高龄孕产妇增多是主要的原因。(2)全面二孩政策后三明市剖宫产率上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增多。(3)三级医疗机构高危妊娠发生率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受全面二孩政策影响最大,一级医疗机构受影响最小。(4)三明市孕产妇保健总体情况较好,如孕妇建卡率,产检率,高危妊娠管理率较高,但13周前产检、5次以上产检率、系统管理率有待加强。

张文静[10](2019)在《高龄经产妇年龄分层后的妊娠特点及结局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高龄经产妇在妊娠并发症、妊娠合并症、分娩方式、围生儿预后等方面的特征,为高龄经产妇妊娠期和分娩期的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以期改善妊娠结局,降低母婴并发症。方法选择2016年11月2018年10月在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妇产医院住院分娩、孕周≥28周的单胎经产妇411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年龄分组,进行病例资料的分层统计分析,比较妊娠并发症、妊娠合并症、分娩方式、分娩结局、羊水及胎盘情况、围生儿结局等方面的特征。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妊娠合并症/并发症、胎儿附属物异常:(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龄经产妇组发生率高于适龄经产妇组(P<0.05);且随年龄增长,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升高,40岁以上组和3840岁组高于3537岁组(P<0.05)。(2)妊娠期糖尿病:高龄经产妇组发生率高于适龄经产妇组(P<0.05);且40岁以上组高于3537岁组(P<0.05)。(3)子宫肌瘤:高龄经产妇组发生率高于适龄经产妇组(P<0.05);且40岁以上组高于3537岁组(P<0.05)。(4)贫血、甲状腺功能减退、妊娠合并子宫瘢痕:高龄经产妇组发生率高于适龄经产妇组(P<0.05),不同年龄的高龄经产妇组间无差异(P>0.05)。(5)胎膜早破、羊水过多、胎盘粘连:高龄经产妇组发生率高于适龄经产妇组(P<0.05),不同年龄的高龄经产妇组间无差异(P>0.05)。(6)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羊水过少、早产、过期妊娠、产后出血:高龄经产妇组与适龄经产妇组间发生率无差异(P>0.05),不同年龄的高龄经产妇组间无差异(P>0.05)。(7)前三位高发病率病种排序:适龄经产妇组:1、妊娠期贫血2、妊娠合并瘢痕子宫3、妊娠期糖尿病高龄经产妇组:1、妊娠合并瘢痕子宫2、妊娠期贫血3、妊娠期糖尿病2.围产儿结局(1)巨大儿:高龄经产妇组发生率高于适龄经产妇组(P<0.05),不同年龄的高龄经产妇组间无差异(P>0.05)。(2)新生儿窒息:高龄经产妇组发生率高于适龄经产妇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40岁以上组明显高于3537岁组(P<0.05)。(3)胎儿窘迫:随年龄增长发生率呈升高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0.05)。(4)新生儿畸形、低出生体重儿、死胎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分娩方式:(1)剖宫产:高龄经产妇组发生率高于适龄经产妇组(P<0.05),且40岁以上高龄经产妇的剖宫产率更高(P<0.05)。(2)阴道分娩:高龄经产妇组发生率低于适龄经产妇组(P<0.05),且40岁以上高龄经产妇的阴道分娩率更低(P<0.05)。(3)产钳助娩:高龄经产妇与适龄经产妇组比较无差异,不同年龄的高龄经产妇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4.高龄经产妇剖宫产指征:(1)妊娠合并症:所占比例40岁以上组高于3537岁组(P<0.05)。(2)社会因素:所占比例40岁以上组高于3537岁组(P<0.05)。(3)羊水过少:所占比例40岁以上组高于3537岁组(P<0.05)。(4)妊娠合并子宫瘢痕:所占比例40岁以上组低于3840岁组和3537组(P<0.05)。3840岁组和3537组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5)胎儿窘迫、前置胎盘、头盆不称、胎盘早剥、胎位异常、巨大儿在剖宫产指征中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6)高龄经产妇前三位手术指征排序:(1)40岁以上组前三位手术指征:妊娠合并子宫瘢痕、头盆不称、妊娠合并症及社会因素。(2)3840岁组前三位手术指征:妊娠合并子宫瘢痕、胎位异常、头盆不称。(3)3537岁前三位手术指征:妊娠合并子宫瘢痕、头盆不称、巨大儿。结论(1)随年龄增长,经产妇妊娠并发症、合并症的发生率升高,剖宫产率增加,围生儿不良结局风险升高;(2)对年龄进行分层统计分析显示,年龄大于40岁的高龄经产妇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子宫肌瘤发生率增加,新生儿窒息风险升高,自然分娩率下降。(3)对35岁以上,尤其是40岁以上高龄经产妇,尤应做好患者宣教,加强孕期保健、产时监护,预防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保障母儿安全。

二、剖宫产率增高的原因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剖宫产率增高的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选择性剖宫产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选择性剖宫产的影响因素
    1.1 孕妇因素
        1.1.1 人口学因素
        1.1.2 心理因素
        1.1.3 社会文化因素
    1.2 临床因素
    1.3 政策因素
2 降低CDMR的干预措施
    2.1 针对孕妇进行的干预措施
        2.1.1 产前教育
    2.2 针对医院实施的干预措施
        2.2.1 助产士—产科医生合作产科保健模式
        2.2.2 实施强制性的第二意见
        2.2.3 使用Roboson分类进行剖宫产的审核和反馈
        2.2.4 其他
3 小结

(2)以Robson十分类法为基础对医院剖宫产率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1章 前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资料收集
        2.2.2 相关定义
        2.2.3 质量控制
        2.2.4 伦理审查
        2.2.5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产妇基本情况及产科相关特点
    3.2 Robson十分类法各组产妇特征构成比变化
    3.3 Robson十分类法各组剖宫产率比较
    3.4 Robson十分类各组产妇剖宫产率变化
    3.5 剖宫产术分娩产妇的剖宫产手术指征变化
        3.5.1 单胎头位足月初产妇组产妇剖宫产手术指征变化
        3.5.2 单胎头位足月经产妇无剖宫产术分娩史组产妇剖宫产手术指征变化
        3.5.3 单胎头位早产组产妇剖宫产手术指征变化
    3.6 剖宫产手术前后巨大儿预测准确率变化
    3.7 引产产妇的引产指征变化
第4章 讨论
    4.1 基本情况分析
    4.2 产妇人群特征分析
    4.3 产妇剖宫产率变化整体分析
    4.4 产妇剖宫产手术指征变化整体分析
    4.5 Robson十分类各组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分层分析
        4.5.1 控制单胎头位足月初产妇组剖宫产率
        4.5.2 控制单胎头位足月经产妇组剖宫产率
        4.5.3 控制高危妊娠组剖宫产率
    4.6 展望与不足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头位分娩评分法
    附录二 Bishop宫颈成熟度评分法
    附录三 新旧产程标准的比较
综述 Robson剖宫产十分类法的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课题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3)产程管理与产程中转剖宫产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产程管理模式改变
2 产程中分娩干预措施
    2.1 人工破膜
    2.2 应用缩宫素
3 胎心监护和胎儿窘迫
4 分娩镇痛
5 产妇一般情况和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

(4)妊娠晚期羊水量对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对象与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羊水测量
        1.1.3 母婴并发症诊断标准
        1.1.4 统计方法
        1.1.5 质量控制
    1.2 结果
        1.2.1 基本特征
        1.2.2 分娩方式
        1.2.3 新生儿一般结局
        1.2.4 新生儿并发症
        1.2.5 调整混杂因素后羊水对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的影响
    1.3 讨论
        1.3.1 分娩方式
        1.3.2 新生儿一般结局
        1.3.3 新生儿并发症
    1.4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结论
第2章 综述 羊水量异常的原因及治疗进展
    2.1 正常羊水的生理作用
        2.1.1 保护胎儿
        2.1.2 保护母体
    2.2 羊水量异常的临床表现
        2.2.1 羊水过少的临床表现
        2.2.2 羊水过多的临床表现
    2.3 羊水量异常的原因
        2.3.1 羊水过少的原因
        2.3.2 羊水过多的原因
    2.4 羊水量异常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2.4.1 羊水过少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2.4.2 羊水过多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2.5 羊水量异常的治疗
        2.5.1 羊水过少的治疗
        2.5.2 羊水过多的治疗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5)足月胎膜早破残余羊水量与妊娠结局及孕妇体重因素与新生儿体重关系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背景、现状
    研究目的、方法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病例分组
        1.2.2 资料统计
        1.2.3 统计分析
    1.3.诊断及纳入、排除标准
        1.3.1 胎膜早破诊断标准
        1.3.2 围产儿状况诊断标准
        1.3.3 体重指数(BMI)诊断标准
        1.3.4 新生儿出生体重诊断标准
        1.3.5 羊水量的诊断标准
        1.3.6 纳入标准
        1.3.7 排除标准
2.结果
    2.1 残余羊水量与选择的分娩方式
    2.2 残余羊水量与围产儿状况
    2.3 新生儿出生体重和孕妇社会人口学特征的关系
    2.4 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孕妇孕前BMI的关系
    2.5 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孕期增重的关系
3.讨论
    3.1 胎膜早破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3.1.1 胎膜早破残余羊水量对分娩方式的影响
        3.1.2 胎膜早破残余羊水量与宫内感染的关系
        3.1.3 胎膜早破残余羊水量与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关系
        3.1.4 探讨胎膜早破后终止妊娠的时机
    3.2 胎膜早破孕妇孕前 BMI、孕期增重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
        3.2.1 孕妇体重增长现状
        3.2.2 孕妇孕前BMI、孕期增重对低体重儿的影响
        3.2.3 孕妇孕前BMI、孕期增重对巨大儿的影响
        3.2.4 探讨胎膜早破与孕前BMI及孕期增重的关系
        3.2.5 孕期体重控制及营养摄入
4.不足之处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孕妇体成分、孕前BMI、孕期营养摄入及增重情况对新生儿出生状况影响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足月儿出生体重对母婴围产期结局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新生儿出生体重对母婴围产期结局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第二部分 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因素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7)孤立性羊水过少和孤立性临界羊水过少足月妊娠的母婴结局(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表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附件

(8)二胎政策开放对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剖宫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时间分类
    1.3 研究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二、结果
    一、按照Robson十组分类后各组剖宫产率的比较
    二、二胎政策前后孕产妇构成比的变化
    三、政策前后我院孕产妇剖宫产构成比的变化
    四、政策前后我院孕产妇总剖宫产率的变化
    五、政策前后我院剖宫产后阴道分娩率变化
    六、政策前后我院再次妊娠剖宫产率、疤痕子宫占比、VBAC率情况
    七、政策前后产妇合并症发生情况
    八、二孩政策实施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九、二孩政策实施对剖宫产指征变化的影响
三、讨论
四、缺点与不足
五、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二孩政策对剖宫产率影响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表
致谢

(9)全面二孩背景下三明市高危妊娠现况调查及应对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高危妊娠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高危因素构成
        1.2.2 国内外高危妊娠管理现况
    1.3 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目的
    1.5 相关概念
        1.5.1 全面二孩政策
        1.5.2 高危妊娠
        1.5.3 高危因素
第二章 研究对象及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三明市2015-2017 年高危妊娠发生率调查
        2.2.2 2017年各级医疗机构高危妊娠情况差异比较
        2.2.3 三明市2015 年-2017 年不良妊娠结局状况研究
        2.2.4 2017年各级医疗机构不良妊娠结局差异分析
        2.2.5 2015-2017 年三明市产妇保健情况调查表
    2.3 数据资料的收集
    2.4 资料整理和分析
    2.5 质量控制
第三章 结果
    3.1 三明市2015-2017 年高危妊娠发生率调查
    3.2 2017 年各级医疗机构高危妊娠情况差异分析
    3.3 三明市2015 年-2017 年不良妊娠结局状况研究
    3.4 2017 年各级医疗机构不良妊娠结局情况差异分析
    3.5 2015 -2017 年三明市产妇保健情况调查
第四章 讨论
    4.1 全面二孩政策后三明市高危妊娠发生率增高
    4.2 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三明市不良妊娠结局发生增多
    4.3 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三明市孕产妇保健总体情况较好,有待加强
    4.4 全面二孩背景下对三明市高危妊娠管理的应对建议
        4.4.1 对育龄妇女健康宣教,预防高危妊娠发生
        4.4.2 加强高危妊娠孕产妇的管理,减少母婴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4.4.3 完善高危妊娠急救及转诊机制,保障母婴生命安全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局限性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10)高龄经产妇年龄分层后的妊娠特点及结局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对象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内容
        2.2 统计学处理
        2.3 疾病诊断依据
结果
    1 一般情况比较
    2 妊娠合并症/并发症、胎儿附属物情况比较
    3 围产儿结局比较
    4 分娩结局比较
    5 前三位高发病率病种比较
    6 不同年龄段高龄经产妇的剖宫产指征比较
    7 不同年龄段高龄经产妇前三位剖宫产指征比较
讨论
    1.高龄经产妇妊娠相关并发症
        1.1 妊娠期糖尿病
        1.2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1.3 子宫肌瘤
        1.4 妊娠期贫血
        1.5 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
        1.6 胎膜早破
        1.7 妊娠合并子宫瘢痕
        1.8 胎盘植入
        1.9 羊水过多及其他
        1.10 高龄组与适龄组前三位高发病病种比较
    2.高龄孕妇的新生儿结局
        2.1 巨大儿
        2.2 其他不良结局
    3.高龄经产妇的分娩特点
        3.1 分娩方式
        3.2 高龄经产妇组的剖宫产指征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高龄经产妇妊娠的相关风险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剖宫产率增高的原因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选择性剖宫产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J]. 孙丽,张晶,吴平,郭荣煌,李旭媛.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21(06)
  • [2]以Robson十分类法为基础对医院剖宫产率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D]. 葛凡. 扬州大学, 2021(02)
  • [3]产程管理与产程中转剖宫产研究进展[J]. 刘芳,王欣. 武警医学, 2020(12)
  • [4]妊娠晚期羊水量对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D]. 马欣欣.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5]足月胎膜早破残余羊水量与妊娠结局及孕妇体重因素与新生儿体重关系的探讨[D]. 韩秀慧.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6]足月儿出生体重对母婴围产期结局的影响[D]. 徐晓燕. 广州医科大学, 2020(01)
  • [7]孤立性羊水过少和孤立性临界羊水过少足月妊娠的母婴结局[D]. 谷新喜. 新乡医学院, 2020(12)
  • [8]二胎政策开放对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剖宫产的影响[D]. 唐小超. 苏州大学, 2019(02)
  • [9]全面二孩背景下三明市高危妊娠现况调查及应对策略[D]. 黄凤香. 南昌大学, 2019(01)
  • [10]高龄经产妇年龄分层后的妊娠特点及结局分析[D]. 张文静.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