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缩电缆接头失效原因分析及处理

冷缩电缆接头失效原因分析及处理

一、冷缩电缆接头故障原因分析和处理(论文文献综述)

徐启龙[1](2021)在《XLPE电缆水分侵入型缺陷高压频域介电谱特性及诊断》文中指出XLPE电力电缆在城市电网中广泛应用,其在生产、运输、铺设、运行中容易造成水分的侵入,形成水分侵入型缺陷。水分侵入型缺陷包括电缆外护套破损进水缺陷、线芯进水缺陷、中间接头进水缺陷及水树老化缺陷,其危害程度不尽相同。及时检出并诊断区分对不同类型的水分侵入型缺陷对XLPE电缆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0.1Hz超低频法仅对电缆状态进行评价,无法区分缺陷种类,对局部缺陷检测灵敏度不足。本文设计制备了外护套破损进水、线芯进水、中间接头进水以及水树老化4种类型的水分侵入型缺陷电缆,采用高压频域介电谱的方法对缺陷电缆进行了检测,分析了其高压频域介电谱特性,提取了曲线分层度S、迟滞度D作为高压频域介电谱的特征参数,对电缆不同水分侵入型缺陷进行了诊断评估,并与传统的0.1Hz超低频法进行了对比检测灵敏度。研究结果表明:0.1Hz超低频法对水分侵入型缺陷电缆检测为注意状态,无法区分缺陷类型。高压频域介电谱则通过提取分层度S和迟滞度D有效区分诊断水分侵入的类型。对于长电缆局部缺陷电缆0.1Hz超低频法无法检测,灵敏度不高。高压频域介电谱则在高压低频处呈现增大变化,缺陷检出的灵敏度受水分侵入长度占比,水分侵入时间及水分侵入类型的影响;水分侵入长度占比越低,水分侵入时间越短,检出的灵敏度越低,外护套破损水分侵入性缺陷的检出灵敏度偏低。

徐春刚[2](2021)在《10kV电缆线芯Sn基连接材料制备及连接性能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交联聚乙烯(XLPE)绝缘电缆中间接头存在多种安装方式,如预制式、冷缩式、热缩式等,其中铜电缆导体的连接工艺通常采用铜管压接,最后利用应力管和应力锥来克服畸变电场所带来的影响。然而传统的压接工艺主要由操作人员来把控操作工艺,因此稍有不慎,极易导致中间接头的线芯压接部位发热、绝缘受潮、局部电场畸变等情况的发生,最终致使接头被击穿,严重影响供电的可靠性和输配电线路的安全稳定性。目前最新的“电缆熔接接头技术”存在制作电缆中间头工艺复杂、线芯熔接温度高、耗时长、价格高等问题。本论文为解决电缆接头所带来的问题,首先根据现有材料以及微合金化方法改性,筛选出适合10 kV电缆接头使用的电连接材料。其次采用COMSOL有限元仿真软件模拟新型的连接模具,并根据仿真结果对连接模具进行设计。最后通过连接模具和电连接材料实现10 kV电缆中间接头的连接,并对其载流温升、接触电阻、拉力进行测试,验证使用的可行性。本论文主要特色与创新结果如下:1.通过制备二元合金,得出Sn-1.5Cu和Sn-58Bi的热、电、力学、界面特性,二元合金熔点分别为232.4℃、145.4℃;电导率分别为2.841×106S/m、1.445×106S/m;抗拉强度分为22.54 MPa、55.97 MPa;材料的铺展面积分别为57.2mm2、132.5 mm2。2.根据10 kV电缆中间接头的指标参数,对性能不足的参数进行改性,通过添加不同含量的Zn、In、Bi、Cu元素,其性能皆有不同。其中添加In元素的Sn-1.5Cu以及降低Bi元素的Sn-19.4Bi两种三元合金效果最好,但添加含量不同,针对Sn-1.5Cu合金需要添加5%的In元素,针对Sn-19.4Bi合金需要添加2%的In元素。3.基于COMSOL有限元仿真软件,对电缆接头的连接模具进行温度仿真,应采用铝材加热板型电缆中间接头模具作为加热设备,加热时间为350 s时,该模具的连接温度为239.79℃,绝缘层的温度为90.235℃,此时的电缆两端剥除的电缆长度为18 cm,是最佳方案。4.采用四种不同的三元合金材料作为电连接材料与现有的压接接头进行对比。电连接材料所制接头性能皆优于传统接头,其中Sn-19.4Bi-2In作为电连接材料的电缆中间接头效果最佳,在温升载流试验中间接头温度达到80.6℃,相比电缆本导体低11.7℃;接触电阻为10.23μΩ,接触电阻下降相比传统的压接接头下降了151.12%;所制的10 kV电缆中间接头的最大拉力达到了8676.354 N,满足并优于10 kV电缆中间接头所要求的最大拉力,同时符合相对应的电连接材料抗拉强度数值。Sn-19.4Bi-2In材料作为电连接材料,应用于电缆中间接头是可行的,且性能良好,满足各项要求。

管必萍,吴爱军,顾艳,陈华霖,颜钰霆,戴人杰,吴万禄,徐俊,缪进荣,王之佩,史传卿,汪紫凡[3](2020)在《新型35kV及以下预制绕包式电缆中间接头关键技术研究与产品研发》文中指出针对国内35 kV及以下配电线路中绕包式电缆中间接头的故障,通过分析电缆中间接头的材料、整体结构设计及安装工艺,总结现有绕包式电缆中间接头的不足之处,分别从电缆中间接头结构优化、绝缘材料以及带材等方面进行研究,设计新型预制绕包式电缆中间接头,大幅提升了35 kV及以下电缆中间接头的电气性能及安全裕度,简化安装工艺,从而更好地确保35 kV及以下配电线路的安全可靠运行。

张仰顺[4](2020)在《电力电缆故障基理及预防措施研究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铁路建设正在飞速发展,铁路运行逐渐向高速度,高密度的方向发展。对电力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由于电缆敷设于地下或者电缆沟内,可以充分的利用土地资源,也不容易受到外力破坏因此得到铁路供电系统的广泛应用。但是电缆线路在制作和敷设过程中极易造成局部缺陷,再加上运行环境复杂,长期接触潮湿土壤等恶劣环境,常常会导致电缆的绝缘水平下降,从而导致设备出现故障。电缆一旦出现故障,就会造成供电设备的跳闸,甚至影响行车。电缆多埋在地下,故障查找起来就十分困难,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找到电缆出现故障的原因,选择恰当的预防方式,对减少电缆故障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本课题对电缆故障的研究采用的方法是故障树建模与仿真,本文首先对电缆的类型结构和敷设方式进行详细介绍,重点阐述了故障树建模的优点、表达式以及构建程序等内容。其次,针对电缆各组成部分,分别对电缆的本体,终端头,中间头以及接地系统的故障进行分析,找出造成电缆各部分故障的环境、元件和人为等各种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建立电缆各组成部分的故障树模型,分析每种因素对电缆正常运行造成的影响。第三,采用有限元电场仿真软件ANSOFT/Maxwell建立电缆缺陷处电场仿真模型,对典型的电缆缺陷进行分析,并从电缆的制作工艺,敷设环境,日常维护等方面制定预防措施减少其故障发生的概率,保证电缆运行的稳定。

尚波宇[5](2020)在《10kV冷缩式电缆附件电场分析与试验研究》文中提出冷缩式电缆附件对电缆线路的连接和过渡起着重要作用,是保证电力系统可靠运行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电缆接头内部结构复杂,材料各异,容易产生电场畸变,已成为电缆输电线路的薄弱环节和运行故障的典型部位。要提高电缆接头系统的运行可靠性,一方面要保证电缆接头系统现场制作工艺的规范性,且制造现场的环境条件(如湿度等)应符合要求。更重要的是,要对电缆附件进行优化设计以提高产品的设计质量。为了研究10kV冷缩式电缆中间接头缺陷对电场分布的影响并探究缺陷在不同位置时的电场分布规律。本文首先建立6类电缆中间接头缺陷有限元仿真模型,然后利用模型对缺陷在中间接头不同位置时电场分布规律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制作6类缺陷中间接头,并对试样开展局部放电和耐压试验。结果表明:主绝缘划伤、主绝缘存在铜颗粒、主绝缘存在半导尖端这三种缺陷在应力锥端部下方时电场的畸变较大,但随着缺陷与外半导电层切口距离的不断增大对电场的影响基本呈逐渐减小的趋势;连接管错用绝缘胶带时,胶带处电场畸变明显且畸变程度与绝缘厚度h成反比;附件本体偏移时,电场畸变强度随本体偏移的距离增加而增大;连接管尖端毛刺时,毛刺处产生很大的电场集中现象。为了满足现代产品的设计需求,本文以中压冷缩式电缆中间接头为模型,根据电场分布规律对其结构参数进行优化。首先建立电缆中间接头的有限元仿真模型,然后利用该模型对中间接头的结构参数配合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制作一个10kV冷缩式电缆中间接头,并对该样本开展局部放电和耐压试验。仿真与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合理优化应力锥和屏蔽管的结构参数,当应力锥的轴向长度、端部曲率半径及厚度分别为65mm、25mm和2.5mm,屏蔽管长度和端口形状的分别为170mm和90度,应力锥与屏蔽管之间的距离为60mm,中间接头本体长度为420mm时,样品的最大场强和最大切向场强小于30kV/cm(空气击穿场强)且其交界面上的电场分布较为均匀,可通过局放与耐压试验,满足设计要求,为10kV冷缩中间接头的合理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段庆权,杭帅,蒋颂波,邢军,吉程,王一丁,陈想[6](2020)在《冷缩式中低压电缆接头的改进》文中指出简要介绍了传统冷缩式中间接头进水的原因,分析了绕包式和预制式中低压电缆接头的优点,进而提出了改进型冷缩式防水中间接头的设计方案。利用COMSOL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分析模型,并进行了试验验证,解决了电缆中间接头因进水引发的故障跳闸问题。实现电缆内外双向可靠防水,保障电缆线路在电缆线芯进水情况下和泡水环境中安全稳定运行。

田煜[7](2020)在《局部放电作用下10kV热缩、冷缩接头的劣化特性对比研究》文中认为电缆接头的局部缺陷容易导致电缆的绝缘击穿事故,对其运行寿命有很大影响,研究广泛应用的热缩和冷缩材料制作的电缆接头在局部放电作用下的劣化特性具有一定意义。论文的主要工作包括通过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对热缩、冷缩两种材料制作的中间接头、终端进行三维仿真分析电场分布;搭建工频加压平台,运用脉冲电流法对热缩、冷缩缺陷电缆接头进行局部放电的检测;通过对2U0、3U0电压作用下局部放电量的采集,绘制PRPD谱图,观察其特性;将被击穿的电缆进行解剖,对比热缩、冷缩两种材料制作的电缆缺陷接头击穿后的劣化痕迹。通过上述研究,论文获得了如下主要结果:热缩、冷缩中间接头有缺陷时场强最大值均出现在所作缺陷位置。出现径向缺陷、轴向缺陷和受潮缺陷时,热缩中间接头更易出现局部放电现象;对于终端电缆,有缺陷时场强最大值均出现在所作缺陷位置。终端缺陷电缆出现径向、轴向缺陷时,热缩终端场强更大,更易出现局部放电现象;出现受潮缺陷时,冷缩终端场强更大,更易产生局部放电现象。热缩、冷缩实测得到的PDIV与仿真得到场强最大值的分布情况具有一致性。通过仿真和实验分析,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对于预制式缺陷电缆中间接头,轴向缺陷对电缆耐压的影响小;径向缺陷热缩材料耐压性能更好;受潮缺陷冷缩材料更好一些,但易在内部绝缘层表面产生导电通道,影响电缆的持续运行。对于预制式缺陷电缆终端发生径向缺陷和受潮缺陷时,冷缩管制作的电缆绝缘性能更好;在电缆终端发生轴向缺陷时,热缩管制作的电缆绝缘性能更好。

李瑞,崔超,艾广宁[8](2020)在《高铁电力电缆中间接头故障分析和应对措施》文中认为电力配电专业在高速铁路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力电缆以其维护量小和几乎不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的独特优势,越来越被广泛使用。但在实际运营中,以某高铁为例,电力电缆中间接头损坏导致线路供电中断的故障占总故障的80%以上,严重影响高铁的正常运营秩序。本文介绍利用所采集到的故障电缆中间头,对其进行解剖和分析,得出了电缆中间接头的故障是由于其自身的产品设计裕度较小,产品储存和使用不当,以及电缆中间接头制作过程中工艺标准执行不严导致其最终击穿的结论。根据此结论,有针对性地提高了产品设计裕度;根据材质特点明确了储存条件和使用期限;严格修订制作电缆中间接头作业指导书的环境和步骤。

明瑞卿[9](2019)在《10kV冷缩电缆头典型局部放电故障模型的高频脉冲电流检测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建立了10kV冷缩电缆头施工缺陷典型模型,利用高频脉冲电流检测方法对10kV冷缩电缆头进行局放检测。得出施工缺陷典型模型局部放电谱图、最大放电幅值与电压的关系、放电频率与电压关系的结论,对10kV冷缩电缆头状态检测提供理论依据。1.引言电缆接头作为电缆线路重要的部件,是电缆安全稳定运行的薄弱环节。据统计,佛山供电局近三年10kV电缆中间头故障占10kV电缆接头故障的95%;10kV电缆终端头故障占10kV电缆接头故障

施跇[10](2019)在《中压冷缩式电缆附件设计及CAE一体化系统开发》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电网的不断发展,电力电缆在电力系统中的得到更加广泛的运用。相比于架空线路,电力电缆更加容易敷设,运行维护更加简单在新型城市输电系统中逐渐成为主流。电力电缆安全稳定的运行是保障整个区域供电可靠性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交联聚乙烯(XLPE)电缆制造长度一般在1000m以下,因此电缆附件作为实现电缆之间有效连接的电气附件必不可少。电缆接头内部因存在复合界面和电场应力集中现象,成为输电线路的最薄弱环节和运行故障的典型部位。同时,受到安装不当和安装环境的影响,电缆附件容易形成绝缘薄弱点引发绝缘击穿。根据统计,对于国内近十年电缆本体、附件故障的统计表明,电缆接头质量故障率占63%,而接头故障中73%源自于界面放电,电缆附件中间接头质量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旨在根据电缆附件设计要求,以中压冷缩式电缆附件中间接头为例,利用有限元仿真技术进行产品优化设计,并对附件工况情况电场情况模拟实验。本文首先从以中压冷缩式电缆附件中间接头为例,从电缆附件结构分析与设计入手,以电缆附件材料性能和尺寸设计原理为基础,提出电缆附件设计方案,为下文有限元仿真打下基础。然后利用有限元仿真的方式,模拟仿真了屏蔽管在不同长度情况下与应力锥相配合对附件内部电场情况的影响;以及改变屏蔽管端口形状对场强的影响,根据以上两种仿真结果提出优化设计方案,结合试验对优化前后电缆附件进行了局放以及耐压试验,表明了优化方案的有效性。最后,开发设计VB调用ANSYS Maxwell有限元仿真设计系统。为了满足现代产品的设计需求,本文基于VB语言为背景,提出了一种VB/CAE混合编程的电缆附件设计软件。主要利用VB与ANSYS Maxwell之间的文件传递和执行功能。通过VB为开发工具,设计出用于参数输入的用户界面,对ANSYS Maxwell进行二次开发。以中压冷缩式电缆附件设计为例,软件能够自动完成绘图功能以及电场仿真计算功能。最后,利用软件对附件设计进行实验验证,证明软件设计的可行性。论文从理论分析、仿真实验和试验验证入手,针对中压冷缩式电缆附件为例,成功优化了附件设计参数。并开发出适用于中间接头设计的软件系统,对未来电缆附件中间接头设计提供参考。

二、冷缩电缆接头故障原因分析和处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冷缩电缆接头故障原因分析和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XLPE电缆水分侵入型缺陷高压频域介电谱特性及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存在的主要问题
    1.4 本文主要工作
第2章 试样的制备与试验研究方法
    2.1 缺陷试样的制作
        2.1.1 电缆外护套破损进水缺陷制作
        2.1.2 电缆线芯进水缺陷制作
        2.1.3 电缆中间接头进水缺陷制作
        2.1.4 电缆水树缺陷制作
    2.2 试验平台与试验研究方法
        2.2.1 试验平台的搭建
        2.2.2 0.1Hz超低频介损测试及高压频域介电谱测试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水分侵入型缺陷电缆试验结果及分析
    3.1 电缆外护套破损进水检测结果及分析
        3.1.1 0.1Hz超低频检测结果及分析
        3.1.2 电缆外护套破损进水高压频域介电谱检测结果及分析
        3.1.3 电缆外护套破损进水局部检测结果及分析
    3.2 电缆线芯进水检测结果及分析
    3.3 电缆中间接头进水试验结果及分析
        3.3.1 4m电缆中间接头进水试验结果分析
        3.3.2 100m电缆中间接头进水试验结果分析
    3.4 电缆水树型缺陷检测结果及分析
        3.4.1 电缆水树型缺陷0.1Hz超低频检测结果及分析
        3.4.2 电缆水树型缺陷高压频域介电谱检测结果及分析
    3.5 试验结果的讨论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水分侵入型缺陷高压频域介电谱诊断
    4.1 水分侵入型缺陷特征参数的提取
        4.1.1 高压频域介电谱分层度的提取
        4.1.2 高压频域介电谱迟滞度的提取
    4.2 水分侵入型缺陷的高压频域介电谱诊断方法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高压频域介电谱缺陷诊断灵敏度分析
    5.1 短电缆进水缺陷诊断灵敏度分析
    5.2 长电缆进水缺陷诊断灵敏度分析
    5.3 局部水树老化缺陷诊断灵敏度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2)10kV电缆线芯Sn基连接材料制备及连接性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电力电缆接头研究进展
        1.2.2 电力电缆中间接头关键问题
        1.2.3 传统压接连接的电缆接头问题分析
        1.2.4 新型焊接接头连接技术问题分析
        1.2.5 新型无铅钎焊技术研究现状
    1.3 论文课题来源以及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Sn基连接材料制备及测试方法
    2.1 概述
    2.2 合金材料制备
    2.3 热学性能测试
    2.4 电学性能测试
    2.5 力学性能测试
    2.6 界面性能试验及测试
        2.6.1 钎料润湿机制
        2.6.2 钎料润湿试验材料与方法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Sn基连接合金材料性能改进的研究
    3.1 概述
    3.2 Sn基合金材料性能测试结果及讨论
        3.2.1 热学性能测试结果及分析
        3.2.2 电学性能测试结果及分析
        3.2.3 力学性能测试结果及分析
        3.2.4 界面性能试验及结果分析
    3.3 Zn、In、Bi元素对Sn-1.5Cu合金材料的影响
        3.3.1 试验材料制备
        3.3.2 热学性能测试及结果分析
        3.3.3 电学性能测试及结果分析
        3.3.4 力学性能测试及结果分析
        3.3.5 界面性能试验及结果分析
    3.4 Cu、Zn、In元素对Sn-19.4Bi合金材料的影响
        3.4.1 实验材料制备
        3.4.2 热学性能测试及结果分析
        3.4.3 电学性能测试及结果分析
        3.4.4 力学性能测试及结果分析
        3.4.5 界面性能试验及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电缆中间接头模具及工艺研究
    4.1 概述
    4.2 10kV电力电缆接头结构
    4.3 10kV电缆接头模具连接温度场数学模型
        4.3.1 温度场数学模型
        4.3.2 电缆中间接头模具的物理模型建立
        4.3.3 电缆中间接头模型结构参数以及网络剖分
    4.4 电缆模具连接仿真结果分析
    4.5 电缆中间接头模具设计及工艺研究
        4.5.1 电缆中间接头模具的制作
        4.5.2 电缆中间接头工艺研究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电缆中间接头的性能研究
    5.1 概述
    5.2 10kV电缆接触电阻测量方法及分析
        5.2.1 10kV电缆接触电阻测量方法
        5.2.2 10kV电缆接触电阻结果分析
    5.3 10kV电缆载流温升实验及结果分析
        5.3.1 10kV电缆载流温升实验平台搭建
        5.3.2 10kV电缆中间接头测温方案与试验方法
    5.4 最大拉力试验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果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和参与的科研项目
附录B 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2020报告

(3)新型35kV及以下预制绕包式电缆中间接头关键技术研究与产品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1 电缆附件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2 电缆中间接头使用现状分析
    2.1 电缆中间接头技术发展现状
    2.2 现有电缆中间接头技术的分析
    2.3 国内同类产品研究分析
3 新型预制绕包电缆中间接头结构设计方案
    3.1 重合闸击穿故障可能性原因分析
    3.2 电缆中间接头进水可能原因分析
    3.3 新型预制绕包式电缆中间接头结构研究
        3.3.1 预制绕包式电缆中间接头材料研究
        3.3.2 预制绕包式电缆中间接头结构及电气性能研究
        3.3.3 新型预制绕包式电缆中间接头安装工艺
        3.3.4 新型预制绕包式电缆中间接头试验验证
4 结语

(4)电力电缆故障基理及预防措施研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电缆故障研究情况
    1.3 本文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节
第二章 电力电缆的基本情况
    2.1 电缆分类
        2.1.1 按照电压等级分类
        2.1.2 按照绝缘材料分类
        2.1.3 按照结构特性分类
    2.2 XLPE电缆基本结构
    2.3 电缆线路敷设方式
        2.3.1 直埋敷设
        2.3.2 顶管敷设
        2.3.3 电缆沟敷设
        2.3.4 隧道敷设
    2.4 电缆常见故障问题
    2.5 电缆故障分类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故障树分析法内容
    3.1 故障树分析法应用研究
    3.2 基本概念和符号
    3.3 故障树的基本表达式
    3.4 故障树分析法主要内容
        3.4.1 故障树的构建
        3.4.2 故障的定性分析
        3.4.3 故障树的定量分析
        3.4.4 故障树分析法的特点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电缆故障类型及其故障树模型的建模
    4.1 电缆本体故障及其故障树模型的建模
        4.1.1 外护层故障
        4.1.2 电缆金属套故障
        4.1.3 主绝缘故障
        4.1.4 电缆本体故障树的建立
        4.1.5 典型故障分析
        4.1.6 预防措施应用
    4.2 电缆中间接头故障及其故障树的建模
        4.2.1 绝缘老化
        4.2.2 密封不良
        4.2.3 导体连接故障
        4.2.4 应力锥制作不良
        4.2.5 沿面放电
        4.2.6 过热
        4.2.7 中间接头故障树的建立
        4.2.8 典型故障案例
        4.2.9 预防措施应用
    4.3 电缆终端头故障及其故障树模型的建模
        4.3.1 电缆终端头绝缘老化及倾斜故障
        4.3.2 电缆终端头过热故障
        4.3.3 导体连接故障
        4.3.4 应力锥制作不良
        4.3.5 终端头漏油(漏气)及沿面放电
        4.3.6 电缆终端头故障树的建立
        4.3.7 故障分析
        4.3.8 预防措施应用
    4.4 电缆接地故障及其故障树的建模
        4.4.1 高压电缆线路的接地方式
        4.4.2 接地线连接不良
        4.4.3 接地线环流异常以及接地箱故障
        4.4.4 护层保护器故障
        4.4.5 交叉互联换位失败故障
        4.4.6 电缆绝缘破损
        4.4.7 电缆接地系统故障树的建立
        4.4.8 典型故障案例
        4.4.9 预防措施应用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电缆故障的电场仿真分析
    5.1 仿真工具的选择
    5.2 电缆故障的建模与仿真
        5.2.1 电缆主绝缘气隙故障建模与仿真
        5.2.2 电缆终端头划伤故障建模与仿真
        5.2.3 电缆中间接头含杂质故障建模与仿真
    5.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10kV冷缩式电缆附件电场分析与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电缆附件缺陷的研究现状
        1.2.2 电缆附件设计的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总结
    1.3 论文的工作安排及框架
第2章 10kV冷缩式电缆中间接头结构分析与建模
    2.1 高压静电场数值计算方法和有限元法的介绍
        2.1.1 高压静电场数值计算方法的意义及发展现状
        2.1.2 常用静电场数值计算方法的比较
        2.1.3 有限元法在静电场中的工作原理
        2.1.4 时谐电场基本公式
        2.1.5 有限元法的计算步骤及注意事项
    2.2 中间接头模型分析及边界条件设定
        2.2.1 中间接头模型分析
        2.2.2 中间接头边界条件设定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10kV电缆附件中间接头典型缺陷仿真分析与试验
    3.1 电缆中间接头典型缺陷类型与机理分析
        3.1.1 中间接头典型缺陷类型分析
        3.1.2 中间接头典型缺陷机理分析
    3.2 中间接头无缺陷与典型缺陷时有限元仿真分析
        3.2.1 中间接头无缺陷电场仿真
        3.2.2 附件本体偏移对电场分布的影响
        3.2.3 主绝缘划伤对电场分布的影响
        3.2.4 主绝缘处含铜杂质对电场分布的影响
        3.2.5 主绝缘存在半导尖端对电场分布的影响
        3.2.6 连接管错用绝缘胶带对电场分布的影响
        3.2.7 连接管尖端毛刺对电场分布的影响
    3.3 试验验证
        3.3.1 缺陷电缆中间接头的制作
        3.3.2 数字式局部放电检测分析系统的工作原理
        3.3.3 局放和耐压试验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应用有限元方法优化电缆中间接头设计
    4.1 常规冷缩式电缆中间接头的设计
        4.1.1 材料选择
        4.1.2 应力锥参数计算
        4.1.3 屏蔽管与附件本体参数选择
    4.2 采用有限元法优化电缆中间接头设计
        4.2.1 优化参数选择
        4.2.2 屏蔽管结构的电场优化
        4.2.3 应力锥结构电场优化
        4.2.4 附件本体长度电场优化
    4.3 试验验证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6)冷缩式中低压电缆接头的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传统冷缩电缆接头受潮或进水原因分析
    1.1 传统冷缩电缆接头的结构
    1.2 电缆沟内常年积水
    1.3 电缆进水导致冷缩接头进水
2 改进型防水中间接头方案设计
    2.1 绕包式电缆中间接头结构
    2.2 预制式电缆中间接头结构
    2.3 改进型冷缩式防水中间接头结构
3 改进型防水接头建模分析及密封材料
    3.1 建模分析
    3.2 专用密封材料特性
4 试验及结果
4 结束语

(7)局部放电作用下10kV热缩、冷缩接头的劣化特性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存在的主要问题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热缩、冷缩接头缺陷电缆电场仿真
    2.1 仿真条件分析
    2.2 热缩、冷缩中间接头缺陷电场仿真
        2.2.1 仿真缺陷制作
        2.2.2 热缩中间接头缺陷电缆电场分布
        2.2.3 冷缩中间接头缺陷电缆电场分布
    2.3 热缩、冷缩终端电场仿真
        2.3.1 仿真缺陷制作
        2.3.2 热缩终端缺陷电缆电场分布
        2.3.3 冷缩终端缺陷电缆电场分布
    2.4 电场比较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热缩、冷缩电缆接头局部放电试验
    3.1 试验平台的搭建
        3.1.1 试验平台的建立
        3.1.2 试验方法
    3.2 缺陷的制作
    3.3 局部放电试验
    3.4 热缩、冷缩电缆接头局部放电试验
        3.4.1 热缩、冷缩电缆中间接头局放起始电压
        3.4.2 热缩、冷缩电缆中间接头2U_0下PRPD谱图
        3.4.3 热缩、冷缩电缆中间接头3U_0下PRPD谱图
        3.4.4 热缩、冷缩电缆终端局放起始电压
        3.4.5 热缩、冷缩电缆终端2U_0下PRPD谱图
        3.4.6 热缩、冷缩电缆终端3U_0下PRPD谱图
    3.5 对试验结果的讨论
        3.5.1 热缩、冷缩缺陷电缆中间接头对比分析
        3.5.2 热缩、冷缩缺陷电缆终端对比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局部放电下热缩、冷缩电缆接头劣化比较
    4.1 热缩、冷缩电缆接头劣化情况
        4.1.1 热缩、冷缩电缆中间接头劣化情况
        4.1.2 热缩、冷缩电缆终端劣化情况
    4.2 热缩、冷缩电缆接头劣化对比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论文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高铁电力电缆中间接头故障分析和应对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1 某高铁电力故障统计
2 电缆中间头故障分析
3 应对措施
4 结束语

(9)10kV冷缩电缆头典型局部放电故障模型的高频脉冲电流检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试验系统搭建
3. 缺陷模型制作
4. 试验结果及分析
    4.1 典型缺陷的放电特征
    4.2 最大放电幅值与电压的关系
    4.3 放电频率与电压关系
5. 结论

(10)中压冷缩式电缆附件设计及CAE一体化系统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研究背景意义
    1.2 冷缩式电缆附件的发展现状
        1.2.1 冷缩式电缆附件简述
        1.2.2 冷缩式电缆附件的工程应用
    1.3 冷缩式电缆附件设计的关键问题
        1.3.1 冷缩式电缆附件结构设计的相关问题
        1.3.2 冷缩式电缆附件材料的关键问题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中低压冷缩式电缆附件的结构分析与设计
    2.1 冷缩式电缆附件的结构介绍
    2.2 冷缩式电缆附件的材料分析与选择
        2.2.1 绝缘材料的性能及选择
        2.2.2 电缆附件材料的性能及选择
        2.2.3 电缆本体材料及结构分析
    2.3 冷缩式电缆附件的结构尺寸设计
        2.3.1 应力锥尺寸设计
        2.3.2 屏蔽管尺寸设计
        2.3.3 界面长度的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低压冷缩式电缆附件的仿真与优化
    3.1 冷缩式电缆附件的有限元仿真模型的建立
        3.1.1 仿真软件ANSYS介绍
        3.1.2 电缆附件中间接头电场模型分析
        3.1.3 冷缩式电缆附件的有限元仿真模型的建立
        3.1.4 有限元法在静电场中的边界条件设置
    3.2 基于有限元的冷缩式电缆附件典型缺陷分析
        3.2.1 中间接头气隙缺陷仿真与分析
        3.2.2 半导尖端缺陷的仿真与分析
    3.3 基于有限元法的冷缩式电缆附件结构参数优化
        3.3.1 屏蔽管端口形状的设计优化
        3.3.2 屏蔽管长度参数设计与优化
    3.4 样品设计与测试
        3.4.1 样品设计
        3.4.2 试验结果验证与对比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低压冷缩式电缆附件CAE系统的开发
    4.1 中低压冷缩式电缆附件产品设计的流程分析
    4.2 系统的功能与架构
        4.2.1 系统功能的分析
        4.2.2 系统的总体架构
    4.3 系统设计的关键技术与实现
        4.3.1 开发环境与工具介绍
        4.3.2 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
        4.3.3 系统实现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四、冷缩电缆接头故障原因分析和处理(论文参考文献)

  • [1]XLPE电缆水分侵入型缺陷高压频域介电谱特性及诊断[D]. 徐启龙.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01)
  • [2]10kV电缆线芯Sn基连接材料制备及连接性能分析[D]. 徐春刚.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2)
  • [3]新型35kV及以下预制绕包式电缆中间接头关键技术研究与产品研发[J]. 管必萍,吴爱军,顾艳,陈华霖,颜钰霆,戴人杰,吴万禄,徐俊,缪进荣,王之佩,史传卿,汪紫凡. 电力与能源, 2020(04)
  • [4]电力电缆故障基理及预防措施研究应用[D]. 张仰顺. 大连交通大学, 2020(06)
  • [5]10kV冷缩式电缆附件电场分析与试验研究[D]. 尚波宇. 华侨大学, 2020(01)
  • [6]冷缩式中低压电缆接头的改进[J]. 段庆权,杭帅,蒋颂波,邢军,吉程,王一丁,陈想. 电线电缆, 2020(02)
  • [7]局部放电作用下10kV热缩、冷缩接头的劣化特性对比研究[D]. 田煜.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0(06)
  • [8]高铁电力电缆中间接头故障分析和应对措施[J]. 李瑞,崔超,艾广宁. 铁道运营技术, 2020(01)
  • [9]10kV冷缩电缆头典型局部放电故障模型的高频脉冲电流检测分析[J]. 明瑞卿. 电子世界, 2019(22)
  • [10]中压冷缩式电缆附件设计及CAE一体化系统开发[D]. 施跇. 华侨大学, 2019(04)

标签:;  ;  ;  ;  ;  

冷缩电缆接头失效原因分析及处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