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华玻璃获得大股东经济补偿

耀华玻璃获得大股东经济补偿

一、耀华玻璃获大股东经济补偿(论文文献综述)

孙美尧[1](2014)在《高新技术企业政府补助及会计问题研究 ——以洛阳市某锂电公司为例》文中指出相对于其他产业来说,高新技术产业在我国起步较晚,仅有25年的发展历史,但是,高新技术产业对于科学技术进步的探索和追求,对知识的研究和发现是我国我国经济由“投资驱动型”向“技术驱动型”转变,出现新的经济增长点并且迅速增长的发动机。高新技术领域以其自身特有的创新性和活跃性,在我国顺利实现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成功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长远战略道路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我国政府连续颁布和实施了一系列科技创新税收优惠政策,以此来激励高新技术企业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和加快科技创新的更新速度。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地方性政府对当地的上市公司进行补助是很普遍的情况,以税收优惠及奖励为主,补助形式多样。政府补助对资本市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体现来其对市场经济的调控上。我国学术界也是近年来才开始对政府补助开始有所研究,但是研究主体以发生亏损且亏损时间为一年或者连续两年的企业,因为其亏损会有退市风险,因此引起地方政府的重视,但是目前尚未得出一致的结论。由于我国是有政府宏观调控参与的经济体制,高新技术企业与政府联系紧密,高新技术企业在融资、行业准入等方面受到了很多优惠的待遇,因此,为了能够制定更符合国情的发展政策,确保政策实施达到效果,就需要对高新技术产业政府补助进行系统的研究,这对地方高新技术规模化产业化的推动都有着重要意义。从数量上看,洛阳市促进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政策总体上是以激励性政策、导向性政策为主,因此,本文将重点研究地方政府补助对高新技术企业道德影响及实施效果,以洛阳市某锂电企业为例,从政治联系、行业特征、企业规模等方面对该企业进行研究政府补助对该企业的影响,从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角度研究政府补助的实施效果,以及该企业对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方法。本文创新:本文对政府补助的研究对象为高新技术类企业,研究政府补助的影响及实施效果,从政府补助类别以及高新技术行业的特征、企业的特征等角度进行深入分析,政府补助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积极影响。本文研究启示:我国政府要将规范和完善政府补助制度提到日程上来,在企业收到政府补助之后,对补助项目的后期披露要公开透明,在政府补助会计核算方面,需要加强监督其是否规范。

陶海洋[2](2013)在《《东方杂志》研究(1904-1948) ——现代文化的生长点》文中研究说明《东方杂志》是商务印书馆的一个重要出版物,也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发行最早、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而又完全民办的综合性杂志。《东方杂志》于1904年创办、1948年终刊,共发行44卷、819号,先后经历8位主编,发表作品20000余篇。在经历清季、北洋政府、民国过程中,《东方杂志》不仅记录了20世纪上半叶世界的发展历程,积极参与中西文化交流、大量述评现代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而且努力为社会培养人才,因此成为中国现代文化的一个生长点。秉承商务印书馆“以扶助教育为己任”的企业宗旨,《东方杂志》致力于介绍现代文化最新成果,以述评时事政治作为办刊特色,并积极参与中西文化交流。在长达44年的发展过程中,《东方杂志》可以分为主要五个时期,即早期杂志(1904—1910年)、杜亚泉时期(1911—1919年)、钱智修时期(1920—1931年)、王云五时期(1932—1941年)、苏继颀时期(1943—1948年)。为便于研究,钱智修时期可以分为具体的三个阶段,即钱智修时期(上)(1920—1923年)、钱智修时期(中)(1924—1927年)和钱智修时期(下)(1928—1931年),王云五时期可分为两个阶段,即王云五时期(上)(1932—1938年)、王云五时期(下)(1939-1941年)。杜亚泉、钱智修、胡愈之、王云五等四人,不仅是《东方杂志》的重要作者,而且是杂志发展中的关键人物。其中,杜亚泉以其独特的见解引发了中西文化论争,钱智修是主编时间最长者,胡愈之是作品最多的作者、又曾担任过杂志主编,而王云五则是挽救商务印书馆及《东方杂志》的核心人物。早期杂志《东方杂志》的重要作者,有蛤笑、蕴照、孟森等人。主要内容以清末新政为重点,在立宪主旨下,多数作者主张保存传统文化,同时述评清廷政治腐败、主张发展实业,作品主要涉及教育、立宪、外交、实业等内容,同时还有大量转载文章。杜亚泉时期《东方杂志》的作者约计453人次,而重要作者有杜亚泉、胡愈之等10人。这一时期《东方杂志》文章来源大为拓展,其中来源于英美等西方国家报刊的译述文章更多。杂志积极参与新文化运动,介绍大量西方社会思潮,其中包括各类社会主义思潮。以杜亚泉为代表的作者,认真反思包括“一战”在内的现代文明的“时代错误”,述评民国建立后愈益严重的政治腐败,努力寻找整合社会的新的精神动力。这批文化人,努力进行中西文化的鉴别、对比和“体合”,“随世运而俱进”,自觉承担起现代文化最为激烈的观念转变的时代使命。杜亚泉因引发东西文化论争,主编职务被无奈地撤换。事实上,文化分歧在《东方杂志》内部早就开始,主编的替换也经过一个微妙的过渡阶段,另一方面,由于文化争论中所涉及的问题,当时的文化人不可能达成共识,注定了这场文化论争只能是一波三折的过程。钱智修时期(上)的《东方杂志》的作者共约计510人次,重要作者有胡愈之、周建人等12人。这一时期,《东方杂志》积极顺应时势变化,“注重于切实可行之具体问题”。作者队伍更为庞大,出现大量介绍西方社会发展的翻译作品,包括文学作品的翻译与创作,理论视角更为开阔,同时出现更多的独立评论,又使这一杂志逐步摆脱了文化争论和思辨的色彩,进一步加大了现代文化的传播力度。钱智修时期(中)的作者共约计340人次,重要作者有黄惟志、胡愈之等11人次。这一时期的主要内容以1926年为界,有一个从述评中西文化,转向重点述评国际时事政治的变化过程。在国际时政报导上,主要以欧洲为重点,并介绍苏联以及他国的政治发展。这一变化与钱智修等人的民间政治思想有关。同时,这一时期出现更多的文学创作,注重描述某类社会层面、特别是知识分子和下层百姓的生活状态,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内容。钱智修时期(下)的作者约有786人次,重要作者则为俞颂华、张明养等9人次,作者队伍进一步分化。在内容上,这一时期进一步注重国际时事的报导与述评,并进一步关注了国外社会文化、社会生活,同时出现现代文学的创作高潮。文学作品更多关注基层民众生活及心理状态,反映了基层社会民众在政治剧变与社会动荡中面临的生活压力。王云五时期的《东方杂志》,是中国文化事业受日本侵华战争摧残、并努力抗争的一个见证,日本侵华战争造成《东方杂志》三次停刊、四次搬迁的曲折。王云五时期的《东方杂志》(上),作者总人数约计1340人次,重要作者有张明养、郑永恭等12人次,而来源于社会上的作者大为增加,可以说明商务印书馆在经历“一·二八”事变的劫难后,及时得到社会的大力支持。这一时期正值中国新一代文化人成长并活跃于文化舞台,文化传播的主体、内容与方式都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国社会出现新一轮的文化生成现象。《东方杂志》更多关注了世界经济危机冲击下各国的经济应对之策,国际社会新的战争危险,特别增强了经济体制理论的述评。同时,主要由于中日矛盾的上升,关注民族生存和国家发展,成为文化人的深深的忧思,并由于环境的逼迫,出现新一轮的文化反思。这一时期,文学作品受战争影响最大,出现大批现实主义风格作品,但这种特殊政治动荡中出现的创作高潮,很快因抗日战争进入艰苦时期而中断。王云五时期(下)的《东方杂志》作者共计约317人次,重要作者有吴泽炎、郑允恭等18人次。这一时期述评欧洲相关事务的作品大为减少,而反映具体国家之间外交活动的作品比例大为上升,反映了国际政治力量在“二战”中重新组合的状态。其中,中日战争的相关报导大为增强,同时出现的经济类作品针对性更强,很多作品述评了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经济、贸易、金融等方面的具体应对之策,但这一时期的社会文化及文艺作品的质量却开始下降。苏继癫时期的《东方杂志》作者总人数约计613人次,重要作者有吴泽炎、岑仲勉等8人。这一时期《东方杂志》尽管走出了抗日战争的阴影,却又因内战等影响而出现发展顿挫,并最终休刊。这一时期的作者队伍日益星散,办刊特色也逐步丧失。《东方杂志》忠实地反映和记录着时代变迁,成为20世纪世界和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全备的资料库,全面述评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主要学术思想,成为探索中国发展模式必需的思想库,大量培养人才,成为中国现代社会发展的人才库,同时,在剧烈的社会动荡中保持长时段的持续发行,也成为世界杂志发行史上的典型的样本库。《东方杂志》的发展历程说明,现代文化的发展,不仅需要社会诸要素共同的现代化作为基础,更需要中国文化人努力实践现代学者品格。

彭建[3](2013)在《基于IS模型的现代汉语连动词构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连动词(如:扮演,抄送)由两个施事相同的动词语素V1V2构成,两动作先后发生,且V1在V2发生时终止,两者之间除必备的时间逻辑上先后顺序关系外,还可能同时具有结果、方式、目的中的某一种伴随关系。本文主要穷尽性筛选出《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及其它部分词典中的连动词共358个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且在CCL语料库检索系统中检索出3000余条例句作为封闭语料。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引出主题,第二、三、四为文章的论述主体,第五章为结语。第一章为绪论。主要对学界有关连动词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评价并大体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对象和主体内容,语料来源和选取方法,说明了本课题研究的缘起及研究的意义,最后说明研究方法。第二章是文献综述,介绍了连动词的各种特征、研究状况以及对它们的评价。第三章为理论框架,将认知语言学里的象似性和凸显观整合成一个IS新模型作为研究连动词的理论基奠,这也是本文的一个理论创新之处。第四章为语料分析,首先基于IS语料分析了连动词的语法、语义以及语用特征并辅以详细的语料。第五章为结语。本章总结了全文的研究情况,我们的研究目的是:第一是弥补长期以来连动词研究不系统、不深入、不全面的缺陷,努力丰富连动词的理论知识。第二是在了解前人对连动词研究情况的基础之上首次提出了在认知语言学理论框架下的IS模型对连动词的研究赋予新的视角。不足之处:由于语料的有限性,可能分析的全面性不是那么的足够,另外本文的提出的理论模型难免带有一定局限性,有待进一步的发展与提高。本文的创新之处有以下两点:第一,首次提出了IS认知模型来解释现代汉语中连动词的潜在认知机制。第二,首次建立了一个由358个连动词、3000多CCL中句子组成的封闭语料库

石林[4](2010)在《中国上市公司业绩—薪酬激励研究 ——股权分置改革前后的实证分析》文中研究说明2005年,中国资本市场进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股权分置改革,结束了一个流通股与非流通分设的股票市场;同时中国上市公司的显着特点是国有股权占主导地位,且股权结构复杂,股东控制权集中,而国有控股和私营控股等不同类型的实际控制人的上市公司在公司治理目标和激励薪酬机制在不同市场环境下是不同的。对此,本文以细分的国资委控股,中央国有控股、地方国有控股、集体和雇员持股以及私营控股等不同企业性质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2001~2007年的上市公司样本研究我国上市公司薪酬激励与公司业绩的关系。本文的研究引入股权分置改革这一政策效应变量,同时对比其执行市场效应,拓展了研究区域至6年,并加入公司治理和股权性质结构深度和广度的联合影响,分析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的关系;另外,在公司业绩指标中同时考察会计收益和市场股东收益,对比分析股改对薪酬支付的影响作用,发现股权分置改革对经理人薪酬及其基于市场绩效的薪酬激励机制都有显着改善作用,并用薪酬支付—业绩灵敏度模型分析我国薪酬与业绩激励改善程度。研究发现,股权分置改革这一举措对中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支付及基于公司业绩的薪酬激励具有显着的改善作用,且作为政策变量,对上市公司薪酬激励机制具有显着的信号效应;股改期间,国资委控股公司、中央国有控股公司和集体性质公司的薪酬改革力度较大,地方政府控股公司的绩效薪酬改革滞后于其他国企,私人或外资控股公司变化不如国有企业效果显着。灵敏度分析发现支付水平的提升主要来自于公司规模的扩张,上市公司总资产每变动30万,高管薪酬有1元的改善作用,且薪酬变动为公司市场业绩变动的1.5倍,股改市场效应突出。文章在最后提出一些启示和政策建议。我国上市公司需要进一步完善企业的激励机制,并可实行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措施,建立多层次、多方位的激励机制的组织架构。同时,培育健全的经理人市场和资本市场、建立完善的约束机制和完善政府相关法律法规等配套措施可进一步促进高管激励机制的多样化,从而确保上市公司逐渐形成和完善现代化企业制度。

刘嘉[5](2007)在《外资并购国内企业的问题和对策探讨》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跨国并购已成为了全球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中国二十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加入WTO等行动,促进了外资通过并购国内企业的方式,来迅速的进入和占领中国市场,或利用中国的各种资源来降低成本,但在不同的体制和文化的影响下,摆在外资并购国内企业面前的,并不是一条平坦的大道。本文依据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从对外资并购我国企业的动机分析、并购的风险与预防、并购整合的主要问题和对策,到外资并购企业的未来的发展趋势,系统的勾画出了一个外资并购我国企业的发展轮廓。全文重点围绕并购成功的关键环节—并购整合,在总结实际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以管理制度本,以企业文化为辅的整合管理模型,并以案例作为该整合管理模型应用的范例,同时,还提出了目前并购整合企业运转中,仍待解决的一些管理问题。

王大军[6](2006)在《联想整合玻璃产业 收购G耀华将收官?》文中指出弘毅投资作为一家专门的投资公司,将来并不会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大股东将会对上市公司高管实行股权激励。 “联想控股旗下的弘毅投资顾问有限公司(下称弘毅投资)与中国耀华玻璃集团公司(下称耀华集团)已经在10多天前达成协议,弘毅投资将控股耀华集团,随后将完成?

甘洁仪[7](2006)在《论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外资并购》文中指出国有企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一直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其改革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目前国有企业改革已步入“深水区”,改革步伐将加快,改革力度也将加强,2006年可以说是关键的一年,而2006年又是我国加入WTO过渡期的最后一年,这意味着今后将有大量的外资会大规模进入中国,这必将对国有企业改革产生影响。本文在对国有企业改革和中国的外资并购历程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大量事实,结合当前最新的经济动态,说明外资并购在国有企业改革中既有积极作用也有负面影响,并针对国有企业改革中外资并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的具体对策,以便在今后的国有企业改革中更好发挥外资并购的积极作用,为国有企业改革助力。同时,要正视国有企业改革中外资并购存在的问题,认真对待并加以解决,尽快完成国有企业改革,实现中国经济的腾飞。

韦俊[8](2006)在《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师变更的市场反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证券市场中上市公司更换审计师的案例日益增多。根据证监会相关规定,上市公司应及时披露相关信息。作为应公开披露的重大事项之一,我国上市公司作了怎样的披露,是否会产生市场反应?如果存在市场反应,其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不存在市场反应,可能的解释又是什么?出于对上述问题的关注,本文试图对我国证券市场中的若干审计师变更样本进行分析检验,以便发现审计师变更事件是否存在市场反应及其潜在含义。论文首先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和信号传递理论分析了审计市场和审计师变更的相关问题,然后结合我国实际的经济法律环境,从审计服务需求方、审计服务供给方、独立第三方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审计师变更事件产生的动因、审计师变更的披露要求以及我国的披露现状,在此基础上,论文选取了2002、2003、2003年我国证券市场中发生了审计师变更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将其分为自愿性变更和非自愿性变更、财务困境和非财务困境、变更前一年被出具标准审计意见和非标意见组,利用非正常报酬率法和多元回归法考察变更样本与控制样本以及变更样本组间在涉及审计师变更事件信息披露的三个日期即董事会决议公告日、股东大会决议公告日、年度报告公布日前后时窗的市场反应。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审计师变更事件在董事会决议公告日前后时窗存在市场反应,而在股东大会决议公告日和年度报告公布日前后时窗不存在;同时财务困境与非财务困境变更样本在年度报告公告日前后时窗的市场反应存在显着差异,而其他三对样本在三个事件日的市场反应不存在差异。由上可以看出,在我国证券市场中,相关的信息披露制度逐渐完善,但由于上市公司在实际操作时并未完全按规定执行,存在着信息披露严重滞后、虚假披露等问题,因而需要加强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和规范性的监管。

宋英利[9](2006)在《对非流通股不宜设置“禁转期”》文中指出在股权分置改革实践中,存在着“股改后非流通股份十二个月内不得转让”的政策限制。本文认为这一设置不符合新的《证券法》、《公司法》的有关要求,还有可能影响部分上市公司股改进程,并导致部分上市公司错失提升自身质量的机会,对“禁转期”应予解禁。

陈丽洁[10](2005)在《我国上市公司高派现行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股利分配问题作为上市公司三大核心财务问题之一,一直是理论界与实务界关注的焦点。它作为股东实现投资回报的重要方式,不仅影响着公司的财务结构和投资融资活动,而且关系到不同股东之间的利益均衡,以及上市公司与证券公司的健康发展。但是,由于我国的资本市场起步较晚,上市公司股利分配行为还很不规范。本文就是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行为的现状和变动趋势的实证分析,发现了一个初见端倪的高派现问题,并从西方股利理论和我国股市实践这两个角度来阐述这一问题的成因,进而分析其本质,并通过案例来论证本文的观点。文章的最后又总结了高派现过程中存在的非理性高派现问题的影响和后果,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若干对策和建议。全文共分为七章: 第一章引言本部分主要说明论文的选题意义以及将要研究的问题。第二章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现状及变动趋势本部分首先介绍股利政策的含义以及股利支付水平的衡量指标,其次重点描述了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现状及变动趋势,并提出高派现问题。第三章西方股利理论对高派现行为的解释本部分主要从股利信号传递理论、代理成本理论、“一鸟在手”理论、追随者效应理论等西方股利理论的角度来对高派现行为进行解释。第四章我国股市实践对高派现行为的解释本部分主要是针对我国股市的实践,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融资偏好以及资本市场等角度,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对高派现行为进行解释。第五章上市公司高派现行为的影响和后果本部分阐述了上市公司高派现行为对公司生产经营活动、股东利益和资本市场的影响。第六章案例分析本部分利用我国股市实践的现实情况对用友软件和佛山照明的高派现行为进行分析,以印证本文的观点。第七章解决我国上市公司非理性高派现问题的对策建议本部分主要从市场角度、法制角度、管理层角度和上市公司角度提出来提出规范上市公司高派现行为的对策和建议。

二、耀华玻璃获大股东经济补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耀华玻璃获大股东经济补偿(论文提纲范文)

(1)高新技术企业政府补助及会计问题研究 ——以洛阳市某锂电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论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1 论文选题背景
        1.1.2 论文研究意义
    1.2 文献回顾
        1.2.1 我国政府补助现状研究
        1.2.2 国外政府补助情况
    1.3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及主要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1.3.3 全文框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及局限性
        1.4.1 本文创新之处
        1.4.2 本文的局限性
第2章 高新技术企业的相关理论基础
    2.1 相关基本概念
        2.1.1 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
        2.1.2 政府补助定义
    2.2 相关理论
        2.2.1 寻租理论
        2.2.2 利益相关者理论
        2.2.3 委托代理理论
第3章 政府补助对高新技术企业扶持现状及分析
    3.1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政府补助情况
        3.1.1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政府补助现状
        3.1.2 河南省高新技术企业政府补助情况
        3.1.3 洛阳市高新技术企业政府补助情况
    3.2 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分析
        3.2.1 政府补助的会计确认
        3.2.2 政府补助的会计计量
        3.2.3 政府补助会计处理的讨论
第4章 案例研究部分
    4.1 案例企业政府补助现状
        4.1.1 案例企业简介
    4.2 案例企业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方法及分析
        4.2.1 案例企业政府补助情况
        4.2.2 案例企业政府补助会计处理
        4.2.3 案例企业政府补助分析
第5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5.1.1 政府补助会计处理方面的问题
        5.1.2 政府补助效率偏低
    5.2 研究建议
        5.2.1 对政府补助相关政策的建议
        5.2.2 对政府补助会计准则的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2)《东方杂志》研究(1904-1948) ——现代文化的生长点(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 选题缘起
    二、 学术研究回顾
    三、 研究方法与目标
第一章 《东方杂志》与商务印书馆
    第一节 商务印书馆简述
        一、 商务印书馆的创办与创办者
        二、 张元济对“商务”的主要贡献
        三、 《东方杂志》是“商务”最重要的杂志
    第二节 关于《东方杂志》研究的几个问题
        一、 《东方杂志》的创办
        二、 《东方杂志》的主编
        三、 《东方杂志》的栏目与用稿
        四、 《东方杂志》的历史分期
第二章 杜亚泉与《东方杂志》
    第一节 杜亚泉的生平及社会评价
        一、 杜亚泉生平简介
        二、 杜亚泉晚年生活拮据原因
        三、 杜亚泉去世后的社会评价
    第二节 杜亚泉研究概述
        一、 “科学普及家和教育家”(1993年以前)
        二、 “杜亚泉热”(1993年以来)
    第三节 杜亚泉的思想
        一、 述评大战前后的国际政局
        二、 介绍边疆危机与中外关系
        三、 关注日本舆论及对华政策
        四、 述评辛亥革命及社会变化
        五、 介绍世界新学说与思想
        六、 中西文化异同与调和论
        七、 道德接续与精神救国论
        八、 思想启蒙中的文化论争
        九、 杜亚泉对《东方杂志》的影响
第三章 钱智修与《东方杂志》
    第一节 钱智修对《东方杂志》的改革
        一、 钱智修的生平简介
        二、 钱智修的改革主张
    第二节 钱智修对国外政治发展的介绍(1911—1919年)
        一、 主权在民的思想与寡头政治的压迫
        二、 劳动问题与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第三节 钱智修对平民政治思想的述评(1920—1924年)
        一、 平民政治需要现代公共政策
        二、 平民政治需要进化社会道德
        三、 实行自治是平民政治的关键
        四、 平民政治要求改造知识阶层
第四章 胡愈之与《东方杂志》
    第一节 胡愈之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一、 胡愈之的生平及其在《东方杂志》的经历
        二、 对胡愈之本人回忆有关内容的剖析
        三、 胡愈之研究概况
    第二节 胡愈之介绍国外新知识(1915—1919年)
        一、 关注中国等落后国家
        二、 传播新科技与新知识
    第三节 胡愈之的各类述评(1920—1927年)
        一、 1920年代的作品概述
        二、 介绍欧美的政治发展
        三、 述评中国政治及道路
        四、 述评俄国革命及问题
        五、 关注弱国与政治运动
        六、 现代文学及文艺批评
第五章 王云五与《东方杂志》
    第一节 王云五与商务印书馆的关系概述
        一、 王云五生平简介
        二、 王云五与商务印书馆的关系
    第二节 “一·二八”事变与王云五的举措
        一、 “一·二八”事变与商务印书馆的损失
        二、 王云五为恢复商务印书馆所采取的措施
    第三节 王云五对《东方杂志》的影响
        一、 长期担任发行负责人
        二、 努力调整栏目与内容
        三、 成功渡过搬迁曲折
    第四节 对王云五的不同评价
        一、 当事人对王云五的评价
        二、 台湾对王云五的评价
        三、 大陆学界对王云五的不同评价
第六章 早期《东方杂志》(1904—1910年)
    第一节 清末新政与社会思潮的激荡
        一、 清末新政简介
        二、 现代社会思潮的广泛传播
    第二节 主编和主要栏目
        一、 主编及其思想倾向
        二、 主要栏目等介绍
    第三节 主要内容概述
        一、 发展教育论
        二、 振兴实业论
        三、 改革政治论
        四、 传统文化论
        五、 外交形势论
第七章 杜亚泉时期的《东方杂志》(1911—1919年)
    第一节 时代动荡与思想纷争
        一、 动荡时代与国内政局
        二、 文化乱象与思潮涌动
    第二节 杂志的稳定发展
        一、 栏目和内容根本变化
        二、 稳定的作者队伍形成
    第三节 杂志的内容与特色
        一、 记录各类社会动荡
        二、 关注日本军国主义
        三、 介绍现代社会思潮
        四、 传播现代科技知识
        五、 杂志的内容特色
    第四节 文化分歧与主编调整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无奈的抉择
        三、 冷静的纠偏
        四、 未尽的结局
第八章 钱智修时期的《东方杂志》(上)(1920-1923年)
    第一节 政局变化与主义纷呈
        一、 世界政局变化
        二、 国内军阀混战
        三、 各类主义纷呈
    第二节 主要内容及其特色
        一、 作者队伍概况
        二、 记录世界时局的根本变化
        三、 关注中国外交与国内乱政
        四、 述评社会主义等现代思潮
        五、 介绍现代学科与科学知识
        六、 杂志内容特色
第九章 钱智修时期的《东方杂志》(中)(1924—1927年)
    第一节 国共合作与民族主义的高涨
        一、 门户开放与中国民族主义的高涨
        二、 国内矛盾与国民革命的顺利发展
    第二节 主要作者及栏目概述
        一、 主要作者及其特点
        二、 栏目变化分析
    第三节 主要作品及其内容概述
        一、 述评欧美主要强国矛盾
        二、 关注国际联盟相关会议
        三、 介绍世界各国政治动荡
        四、 批评列强强占特殊利益
        五、 揭露日本对华侵略政策
        六、 南北斗争中的政治变动
        七、 现代文学作者及其作品
        八、 中外文化关系与新成果
第十章 钱智修时期的《东方杂志》(下)(1928—1931年)
    第一节 国家统一与中日冲突
        一、 国家统一与中外矛盾
        二、 日本扩张与中日冲突
        三、 作者队伍及内容变化
    第二节 主要内容概述
        一、 欧美冲突与国际政治失序
        二、 经济危机与不同发展道路
        三、 民族独立与中国国家建设
        四、 改订新约与中国外交环境
        五、 民族危机与日俄侵略满蒙
        六、 时代变迁与各类社会文化
        七、 国家统一与民族文化重构
        八、 文学创作与民众艰辛生活
第十一章 王云五时期的《东方杂志》(1932—1941年)
    第一节 日本侵华与中国抗战
        一、 世界经济危机与日本侵华战争
        二、 中国应对危机之策与全面抗战
        三、 《东方杂志》作者队伍概述
    第二节 王云五时期(上)(1932—1938年)
        一、 世界经济危机与战争威胁
        二、 美国新政与统制经济问题
        三、 法西斯崛起与国联的软弱
        四、 内忧外患与中国国家建设
        五、 日本侵略与中国抗战兴起
        六、 反思传统与新型文化构建
        七、 民众苦难与现实主义文学
        八、 时代变迁与杂志内容特色
    第三节 王云五时期(下)(1939—1941年)
        一、 作者队伍和内容特色概述
        二、 国际反法西斯战线的形成
        三、 “东亚新秩序”与日本的窘境
        四、 中国坚持抗日与战时经济
        五、 社会知识传播与文化偏向
第十二章 苏继庼时期的《东方杂志》(1943—1948年)
    第一节 时局变化与杂志的衰败
        一、 抗日战争前后的政治分裂
        二、 作者队伍概况与杂志衰败
    第二节 杂志的主要内容
        一、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与“冷战”开始
        二、 “永久和平”的期盼与新战争威胁
        三、 中国抗战胜利与国共内战爆发
        四、 文史类作品与传统文化的反思
        五、 大学教育发展与现代学科知识
结语:《东方杂志》对现代文化的贡献
    一、 记录了20世纪上半叶中外社会发展
    二、 积极参与中西文化交流
    三、 滋养了大批现代人才
    四、 启示
附表十五
参考文献
后记

(3)基于IS模型的现代汉语连动词构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Acknowledgement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1 Motivation and Significance
        1.1.1 Motivation
        1.1.2 The Significance
    1.2 Research Scope
        1.2.1 The Targets of the Paper
        1.2.2 The Main Content
    1.3 Data Selection and Method
        1.3.1 The Data Selection of This Thesis
        1.3.2 The Research Method of this Thesis
    1.4 The Definition and Standard of SVC
    1.5 Layout of the Thesis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
    2.1 Introduction
    2.2 Previous Studies on Serial Verb Construction in Chinese
        2.2.1 The Review of Different Studies on the SVC in Chinese
        2.2.2 The Comments on the State of the SVC
Chapter 3 Theoretical Framework
    3.1 Introduction
    3.2 Theoretical Basis
        3.2.1 The Iconicity in Cognitive Linguistics
        3.2.2 Salience in Cognitive Linguistics
    3.3 Theoretical Integration: IS Model
        3.3.1 Ordering Iconicity and the SVC in Chinese
        3.3.2 Salience and the SVC
        3.3.3 The Necessity of IS Model
        3.3.4 Case Study
Chapter Four Data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4.1 Introduction
    4.2 Data Description and Distribution
        4.2.1 The Data Statistics
        4.2.2 The Difference in Degree of the SVC
    4.3 Data Analysis
        4.3.1 The Grammatical Features of the SVC
        4.3.2 Semantic Features of the SVC
        4.3.3 Pragmatic Features of the SVC
    4.4 IS Model and Data Discussion
    4.5 Summary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5.1 Main Contributions
    5.2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References

(4)中国上市公司业绩—薪酬激励研究 ——股权分置改革前后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以及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三节 研究思路以及方法
    第四节 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相关理论研究与文献综述
    第一节 企业高管薪酬激励理论研究综述
    第二节 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类型与公司治理研究综述
    第三节 股权分置改革与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激励政策研究综述
第三章 数据处理与研究假设
    第一节 研究假设与模型
    第二节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第三节 指标选取与计算
第四章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第一节 描述性统计分析
    第二节 实证分析结果以及讨论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相关政策建议
附注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5)外资并购国内企业的问题和对策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并购的基本概念
    1.2 外资并购国内企业的情况
    1.3 国内外并购研究的现状
    1.4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5 研究内容和框架
    1.6 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外资并购国内企业的动机
    2.1 谋求企业间的协同作用
    2.2 降低生产成本
    2.3 降低市场进入风险
    2.4 谋求垄断地位、减少竞争
    2.5 获得特殊资产
    2.6 多元化经营
    2.7 利用政策合理避税
    2.8 资本运作和增值
第三章 外资并购国内企业的方式及风险与预防
    3.1 外资并购国内企业的方式
    3.2 外资并购国内企业所面临的风险
    3.3 外资并购国内企业风险的预防措施
第四章 外资并购国内企业的管理问题和对策
    4.1 外资并购国内企业的主要管理问题和对策
    4.2 外资并购国内企业的整合过程及工作重点
    4.3 外资并购国内企业的整合模式
第五章 外资并购国内企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和趋势
    5.1 外资并购的动机和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5.2 影响外资并购企业发展的其他因素
    5.3 外资并购国内企业发展的趋势
    5.4 外资并购国内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第六章 LSC 公司并购整合案例分析
    6.1 案例背景
    6.2 并购各方简介
    6.3 并购目的和方式
    6.4 并购相关事项的约定
    6.5 企业整合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及经验教训
    6.6 小结
第七章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7)论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外资并购(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序言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二、理论综述
    三、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及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三个阶段
        (一) 第一阶段:扩大企业自主权
        (二) 第二阶段: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
        (三) 第三阶段: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二、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存在主要问题
        (一) 资金问题
        (二) 技术问题
        (三) 产权问题
        (四) 管理问题
第二章 改革开放以来外资并购国企的基本情况及动机分析
    一、外资并购:外商投资进入我国的重要方式
        (一) 外资并购
        (二) 外资并购逐渐成为外商投资进入我国的重要方式
    二、改革和开放以来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基本情况
        (一) 探索期:1992年-1998年
        (二) 培育期:1998年-2001年
        (三) 发展期:2001年至今
    三、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模式
        (一)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中外资并购非上市国有企业的模式
        (二)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中外资并购上市国有企业的模式
    四、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动机分析
        (一) 取得产业发展上的协同效应
        (二) 实现竞争的后发优势
        (三) 迅速占领市场,清除或减少现有的竞争对手
        (四) 利用国企的资源优势和政府的优惠政策
第三章 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积极作用及存在问题
    一、外资并购对促进国有企业改革的积极作用
        (一) 扭转国有企业的低效和亏损局面,尽快提升国际竞争力
        (二) 盘活国有资产存量,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
        (三) 弥补国有企业资产重组的资金不足
        (四) 实现国有企业的制度创新
    二、外资并购国有企业中存在的问题
        (一) 国有资产流失
        (二) 国有品牌被吞噬排挤
        (三) 外资并购国有企业后的垄断倾向
        (四) 富余职工的安置
        (五) 本土企业边缘化
第四章 利用外资并购促进国有企业改革的若干对策
    一、借鉴欧洲国企改革经验,让外资并购为我国国企改革助力
        (一) 各国国有企业的共同弊端
        (二) 欧洲各国对国有企业进行的改革
        (三) 欧洲国家对国有企业改造所取得的成效
    二、国有企业改革中利用外资并购的对策
        (一) 保护国有资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二) 树立和增强品牌意识
        (三) 克服和减少外资并购国有企业后出现的垄断倾向
        (四) 合理安置富余职工,保证并购的成效
        (五) 发展本土民族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8)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师变更的市场反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3 本文的体系结构
    1.4 本文的创新点
2 审计师变更的相关理论分析
    2.1 审计的产生与委托-代理理论
    2.2 审计市场与委托-代理理论
    2.3 审计市场与信息不对称理论
    2.4 审计师变更及其市场反应与信号传递理论
    2.5 本章小结
3 我国审计师变更及其动因分析
    3.1 由审计服务需求方发起的审计师变更的动因分析
    3.2 由审计服务供给方发起的审计师变更的动因分析
    3.3 由独立第三方发起的审计师变更的动因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审计师变更的信息披露要求以及我国披露现状分析
    4.1 美国有关审计师变更的信息披露要求
    4.2 我国有关审计师变更的信息披露要求
    4.3 我国审计师变更的信息披露现状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研究设计
    5.1 研究设计
        5.1.1 变更分组
        5.1.2 研究设计
    5.2 方法选择与模型设计
        5.2.1 非正常报酬率法
        5.2.2 多元回归法
    5.3 样本选取
        5.3.1 样本选取原则
        5.3.2 样本选取和数据采集
    5.4 本章小结
6 实证结果及分析
    6.1 前两个公告日的验证结果及分析
        6.1.1 研究样本与控制样本的比较
        6.1.2 不同标准样本分组的组间比较
    6.2 年度报告公布日的验证结果及分析
        6.2.1 非正常报酬率法的结果及分析
        6.2.2 多元回归法的结果及分析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及建议
    7.1 研究结论及建议
    7.2 研究不足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2002年度我国A股上市公司审计师变更一览表
附录B 2003年度我国A股上市公司审计师变更一览表
附录C 2004年度我国A股上市公司审计师变更一览表
附录D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9)对非流通股不宜设置“禁转期”(论文提纲范文)

一、非流通股份在股改后十二个月内不得转让的含义
二、“禁转期”存在的问题
    1. 限制了非流通股东本应享有的法律赋予的权利
    2. 可能会影响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进程
    3. 可能使上市公司错失提高自身质量的良机
三、相关建议

(10)我国上市公司高派现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
    1.3 样本选择
第二章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现状及变动趋势
    2.1 股利政策概述
        2.1.1 股利政策的定义
        2.1.2 衡量股利支付水平的指标
    2.2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现状
        2.2.1 股利分配与不分配并存
        2.2.2 股利分配形式多样化
        2.2.3 股利政策缺乏连续性
        2.2.4 股利分配行为不规范
    2.3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变动趋势
        2.3.1 派现公司数量趋于上升
        2.3.2 高派现现象日益突出
第三章 西方股利理论对高派现行为的解释
    3.1 股利信号传递理论
    3.2 代理成本理论
    3.3 “一鸟在手”理论
    3.4 追随者效应理论
第四章 我国股市实践对高派现行为的解释
    4.1 公司内部的代理问题与高派现的关系
        4.1.1 代理问题概述
        4.1.2 西方代理成本理论在中国应用的限制
        4.1.3 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与高派现行为的关系
    4.2 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策略与高派现行为的关系
        4.2.1 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股权融资
        4.2.2 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与高派现行为的关系
    4.3 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状况与高派现行为的关系
第五章 上市公司高派现行为的影响和后果
    5.1 高派现对上市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
        5.1.1 对上市公司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
        5.1.2 对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影响
        5.1.3 对上市公司未来成长发展的影响
    5.2 高派现对股东利益的影响
    5.3 高派现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第六章 案例分析
    6.1 案例介绍
    6.2 样本公司高派现的动因分析
        6.2.1 股权结构的影响
        6.2.2 融资策略的影响
        6.2.3 资本市场制度缺陷的影响
第七章 规范上市公司高派现行为的政策建议
    7.1 从市场的角度来规范
    7.2 从法制的角度来规范
    7.3 从宏观管理层的角度来规范
    7.4 从上市公司的角度来规范
参考文献
致谢

四、耀华玻璃获大股东经济补偿(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新技术企业政府补助及会计问题研究 ——以洛阳市某锂电公司为例[D]. 孙美尧. 天津财经大学, 2014(08)
  • [2]《东方杂志》研究(1904-1948) ——现代文化的生长点[D]. 陶海洋. 南京大学, 2013(01)
  • [3]基于IS模型的现代汉语连动词构式研究[D]. 彭建. 四川外国语大学, 2013(S1)
  • [4]中国上市公司业绩—薪酬激励研究 ——股权分置改革前后的实证分析[D]. 石林. 复旦大学, 2010(03)
  • [5]外资并购国内企业的问题和对策探讨[D]. 刘嘉. 电子科技大学, 2007(04)
  • [6]联想整合玻璃产业 收购G耀华将收官?[N]. 王大军. 21世纪经济报道, 2006
  • [7]论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外资并购[D]. 甘洁仪. 福建师范大学, 2006(02)
  • [8]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师变更的市场反应研究[D]. 韦俊. 重庆大学, 2006(01)
  • [9]对非流通股不宜设置“禁转期”[J]. 宋英利. 经济管理, 2006(07)
  • [10]我国上市公司高派现行为研究[D]. 陈丽洁. 武汉科技大学, 2005(05)

标签:;  ;  ;  ;  ;  

耀华玻璃获得大股东经济补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