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如何获得赔偿

我如何获得赔偿

一、我如何拿到补偿费(论文文献综述)

王媛[1](2020)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失地农民的生计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 ——以湖北省Y村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越来越快,旅游业的发展对土地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旅游业发展而产生农民失地现象也越来越多。这些失地农民受年龄、受教育程度、生活习惯、就业等因素的影响,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新的生活,也就难以真正实现从农民向市民的转变。失地农民常常陷入“种田无地,就业无岗”的困境。这是很严重的生计问题。因此,探索失地农民失地前后的生计变化,解决失地农民的生存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失地农民的微观视角,对湖北省Y村农户的生计资本变化展开研究,研究主要从以下七个部分进行阐述:第一部分到第三部分采用文献分析法对本研究的理论基础进行梳理。第四部分是对案例村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对问卷的设置、数据收集情况进行了详细描述,然后采用SPSS22.0软件对农户的生计问题进行描述性统计,发现Y村农户存在经济收入满意度低、就业困难、身份认同感差异大及征地补偿标准低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第五章节通过构建生计资本评估指标体系模型,并以此为基础,第六章节采用熵值法和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处理,对失地前后农户的生计资本水平进行分析,得出失地前农户的生计资本水平较低,相比较而言人力、物质、金融资本失地前后差异性显着。根据以上的研究结果结合案例村的实际情况,提出适合案例村失地农民实际需求的应对策略:(1)妥善解决好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即建设“因地制宜”的就业培训体系、延长产业链;鼓励自主创业、大力发展旅游项目;拓宽就业渠道。(2)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共享旅游发展成果:即融入旅游经营理念,健全征地安置机制;建立合理的征地补偿标准;协调旅游企业和失地农民的利益分配。(3)促进失地农民提高社会适应性:即提高失地农民自我融入当地旅游业的能力;在旅游开发中,建立失地农民参与机制;促进社区积极参与,提升社区参与水平。最后是对自己的研究结论和展望进行阐述并指出本研究的局限性及后续研究的大致方向。

马佳乐[2](2020)在《电力市场环境下售电公司偏差电量考核优化模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逐渐放缓,能源形势日趋严峻,能源改革提速迫在眉睫,而电力体制改革又处于能源改革的核心地位。中发9号文的正式发布,标志着新一轮电改拉开序幕,目的是通过放开售电侧以形成多元售电主体竞争的市场格局,售电公司作为新兴主体成为电力市场重要参与者。随着售电侧改革的逐步深入,售电公司在市场中的定位,决定了其基本运营模式为代理用户直接从发电商购电或参与电力市场交易,从而赚取差价收益,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对售电公司如何通过调整购售电策略及运营模式以保障收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售电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在偏差电量考核机制下,售电公司如何通过需求响应管理、储能和现货交易的手段降低考核成本,提高整体收益。首先,本文基于新电改背景从售电公司购售电策略、需求响应和偏差考核机制及优化三个方面,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概述了售电公司的购售电交易模式并分析了影响选择购售电策略的因素;基于对国内售电公司发展历程及现状的梳理,分析了售电公司经营策略及盈利模式未来的拓展方向。然后,本文研究了偏差电量考核机制下的需求响应管理,从发展历程、收益与风险角度对电力需求响应进行了概述,基于售电公司月度偏差电量考核测算模型,分别构建了可中断负荷管理和电量平衡管理的需求响应组合优化模型,以及储能系统参与优化模型,并进行了算例分析,对比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售电公司能够通过需求响应管理和引入储能系统降低偏差电量考核成本,提高售电公司整体收益,同时也为售电公司调整购售电策略提供了参考。最后,本文研究了现货市场下的短期偏差电量考核优化问题,从政策推进和现货试点分析对国内现货市场发展进行了概述,通过分析国外市场平衡模式提出了短期偏差电量考核机制并构建了测算模型,设计了日偏差电量预警机制和单位考核成本算法,构建了考虑实时电量交易和与储能电站电量交易的偏差考核优化模型,并进行了算例分析,对比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的结果验证了优化模型的经济性和适用性,为售电公司更好的应对现货市场提供了指导。

吴彧妮[3](2019)在《政府视角下城市更新项目现金流估测方法研究》文中认为经过三个城市更新项目横向课题的实践后发现,政府在城市更新项目的方案制定阶段存在将方案货币化的需求,但尚未有方法,由此提出了如何依据城市更新项目的空间规划方案估测现金流这一研究问题。估测方法由逻辑步骤和具体技法构成。逻辑步骤的提出需在公司项目现金流估测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政府项目与公司项目存在异同,城市更新项目与其他政府项目相比也有其特点。因此,公司项目现金流估测方法并不能直接应用,还需先分析城市更新项目的特点,然后依据这些特点对公司项目现金流估测方法的逻辑步骤进行增加或删减,最后提出城市更新项目现金流估测方法的逻辑步骤:(1)罗列实施项目后每一年会发生的现金流,包括征收土地和房屋方面、土地出让方面、其他方面;(2)估测每一年每一种现金流的值;(3)得出每一年的净现金流。基于逻辑步骤可知,估测现金流的关键在于明晰每一年需要估测哪些现金流,以及如何估测出这些现金流的值。基于梳理出的城市更新项目中利益相关者及其间的现金往来关系,筛选出与政府直接相关的关系,得出城市更新项目中围绕政府产生的四大类现金流:征收土地和房屋现金流出、公共配套和基础设施建设现金流出、土地出让现金流入和税费现金流入。四大类现金流又可细分为42个种类,确定一个具体项目的现金流种类时便可从这42个种类中进行筛选。各种现金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的时点与项目开发的计划相关。每一种现金流有其特点,估测时采用的技法也不相同。估测征收土地和房屋现金流出主要依据补偿政策和客观数据,在这些资料不可得的条件下则需采用地图识别、调研访谈和相似案例研究法等。估测公共配套和基础设施建设现金流出有赖于单方成本的准确性,在历史大样本数据可得的条件下可采用回归分析法,通过构建估测模型估测单方成本,否则采用专家会议法。估测土地出让现金流入有赖于楼面地价的准确性,通过改良后的市场比较法和剩余法分别估测楼面地价,综合两个结果得到估测值。估测税费现金流入主要依据税法和规费缴纳标准,其中,增值税、土地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这三大税种的征收规定较为复杂,需根据估测时信息的可获取程度进行简化处理。将各部分研究结果进行归纳,并结合实践经验进行分析,由此提出估测方法。估测方法包括逻辑步骤和具体技法。逻辑步骤包括三步。具体技法包括四类:城市更新项目中所有现金流种类及产生时点集成图;所有种类现金流的估测技法,包括42种现金流,可归纳为8个方面的技法;估测一个具体的城市更新项目时的操作步骤和操作技法,包括6个一级步骤和15个二级步骤,每个步骤中包含操作技法,主要有9个关键技法;估测时的注意事项,包括7项。

马亭亭[4](2018)在《集宁区南河渠村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文中认为集宁区是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的辖区,总面积526.5平方公里,总人口40多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2%。近年来,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地的城市流转成为了城区增加建设用地的重要途径。而这一过程也从外部强制性地割裂了农民与土地间的内在联系,打破了农民原有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不仅引起了他们生活的变化,同时也使得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为了更好地描述集宁区南河渠村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中存在的问题,本人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南河渠村115户失地农民进行调研。本文共分为七章,除第一章和第二章的绪论和理论基础外,第三章是南河渠村失地农民基本情况。第四章是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现状,包括养老、医疗和失业三各方面。第五章通过对问卷数据的分析总结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第六章通过借鉴国内外关于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方面的优秀经验并基于南河渠村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第七章是结论与展望。本文最终得出如下结论,一是要因人制宜的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机制,做到养老保障全覆盖,并实现养老金保值增值;二是要建立失地农民医疗保障服务制度,鼓励失地农民积极参保;三是要开发就业岗位吸纳失地农民这部分劳动力,并为他们提供技能培训;四是要用法律的武器保护失地农民权益。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为解决南河渠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提供相关建议,并尽可能的为其他地区同类问题提供借鉴。

汪操琴[5](2018)在《失地农民职业教育补偿机制研究 ——基于安徽省四个县的调查》文中研究表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农村户籍居民化制度的改善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缩小城乡差距的必经之路,也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必然选择。然而,因城镇化建设对土地资源的需求,大量的农用地转为城市建设用地,失地农民这个特殊角色应然而生。政府和社会提供的岗位远远不能满足失地农民的需求,失地农民自身的素质供给不到位,这就造成了失地农民人才供给端与市场需求端供需失衡的局面,失地农民失去了最低的生存保障安危,既失地又失业。尽管国家大力发展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给予失地农民适当的经济补偿和合理的社会保障,但是,只有从可持续发展观的层面给予失地农民赖以生存和适应社会变化的保障措施,才能保障庞大的失地农民的利益,才能促进社会的繁荣稳定,才能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健康发展。保障失地农民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就必须解决好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职业教育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建立有效的职业教育补偿机制,培养失地农民的职业技能和素养,将失地农民的人口包袱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论文具体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明确本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的现状趋势和成果,以及研究的方法和研究的创新点。第二部分,对失地农民现有的社会补偿制度进行归纳整理。第三部分,失地农民的生存现状分析—基于安徽省四县的调查,总结出失地农民生存状况。第四部分,基于失地农民发展需求的补偿新路径:职业教育与培训。失地农民生存矛盾正在逐步缓解,但失地农民最终的社会保障还是依赖人自我发展。第五部分,根据失地农民的个体诉求和社会发展诉求,提出失地农民职业教育补偿机制研究,把关注点从生存层面转移到发展层面,帮助失地农民更好的生活。

苏丽丽[6](2017)在《水库建设中征地移民安置问题研究 ——以恰甫其海水库为例》文中指出在水库建设中征地移民安置效果的好坏不仅影响水库修筑的成败、移民受益程度的大小,还与社会的稳定与否密切相关。伊犁河谷恰甫其海水库建设移民迁居工作开始于2003年,2004年底迁移工作已基本结束,移民安置采取“库周后靠集中安置、插花安置与外迁出县安置”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安置在特克斯县、察布查尔县、巩留县境内,但安置后期移民的生产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移民难适应新环境、生产能力不够、生活区环境欠佳等问题不断出现,加之政府扶持政策不到位等引发很多实质性的纠纷和矛盾。基于此,本文以伊犁河谷恰甫其海水库建设造成的征地移民为研究对象,从移民搬迁后的实际现状出发,以2003年为时间界限,收集移民搬迁安置前(即2002年)和搬迁安置后(即2014年)两个不同时间节点的指标数据,对搬迁前后的安置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并对移民搬迁前的生活状况以及搬迁后的3个迁入地的移民安置效果进行综合评价。本文在对相关文献资料梳理、归纳的基础上,采用在评价方面较全面贴切的评价方法,即多目标多层次的模糊综合评价法。首先从经济条件、生活水平、生产能力、基础设施、社会保障这五组20个指标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其次,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来确定各指标间的权重,同时构建半梯形隶属函数及单因素评价矩阵;最后,运用多目标多层次模糊综合模型对移民搬迁前的生活状况与三个迁入地的安置效果进行综合评价。本文旨在借助模糊综合模型来评价三个地区的移民安置效果差异,重在分析导致安置效果存在差异的原因以及安置区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符合区域实际的解决对策,为移民的后续安置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与参考。研究结果表明:搬迁前移民综合评价的值为0.3675,搬迁后安置区特克斯县、察布查尔县、巩留县的值分别为0.5768、0.4801、0.3965,均大于搬迁前的值。总的来说,这三个县移民生活状况较搬迁前均有所改善,但安置效果仍存在差异性,发展最好的是特克斯县,其次是察布查尔县,最后是巩留县。鉴于此,笔者从安置模式的差异、区位优势的差异、扶持方式的差异、耕地质量的差异这四个方面分析三个县安置效果差异的原因。并分析征地移民在安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符合区域实际的解决措施,提高移民经济发展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带动安置区社会、经济、生活、环境等全面发展。

蒋廷朝[7](2015)在《从》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写在前面基督徒国度信奉上帝,我们信奉皇帝。上帝在天堂,皇帝在人间。上帝是永恒的,皇帝是无常的。这就是我们和基督徒国度的区别。一、我童年生活的小村庄我出生在一个闭塞的小村庄,小村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水上架一座长长、窄窄的木桥,作为小村与外界的交通。如果用我们的小村入画,无论一年中的春、夏、

张先贵[8](2014)在《我国土地管理权行使方式研究》文中认为我国现行土地管理权是由土地规划权、土地用途管制权、土地开发许可权、土地征收权、土地登记权、土地税收权、土地监督权等构成的一组权力束。在概念的界定上,应区分狭义和广义两个层面。狭义上的土地管理权仅指国家以实现土地资源属性上所承载的公益目标而对土地资源进行管制的权力,主要包括土地规划权、土地用途管制权、土地开发许可权和土地征收权等内核心权力。广义上的土地管理权指国家以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与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为目的而实施的国土资源宏观控制和管理的权力,不仅包括狭义上的土地管理权,还包括土地登记权、土地税收权和土地监督权等配套性权力。将土地规划权、土地用途管制权、土地开发许可权和土地征收权等归结为狭义上的土地管理权,并将其定性为土地管理权的内核性权力,是最能反映我国现行土地管理权的本质性内涵,体现出我国现行土地管理权有别于其他行政管理权的根本差异所在。在坚持大陆法系公私法二元划分的背景下,我国的土地管理领域一直被视为公法领域,土地管理法被视为是以土地利用管理为核心的土地行政法。反应到法权模型层面,围绕土地管理权的规范配置和制度设计践行的是国家本位主义和行政权主导模式。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之间的主从支配和纵向隶属关系表现的非常明显。多元化的市场主体利益诉求并没有在规范的配置层面得到应有的回应和保障,这与国家集中分配土地资源的计划体制一脉相承,可以说,以命令和服从为基本特征的单一公法方式基本上主导着我国现行土地管理权行使的整个过程。然而,近年来,在我国土地管理领域不断发生的土地管理失灵现象,譬如,“小产权房”、“以租代征”、征地纠纷以及擅自变更容积率等违法事件屡禁不止、层出不穷。一方面,对我国现行土地管理权法律制度产生了巨大的挑战;另一方面亦在现行法层面暴露出我国现行土地管理权存在明显的系统性缺陷。为此,学界提出了许多不同的改革建议和方案,但遗憾的是,现有的方案和建议存在程度不同的硬伤和缺陷,即,要么仍然固守单一的公法方式主导着我国土地管理权行使的整个过程,而忽视对多元化市场主体利益诉求的回应和保障;要么是践行单一的私法方式,突破现行的体制,对我国现行土地管理权基本格局进行重大变革,而存在高风险、高成本以及社会转型时期不具有可行性等弊端;要么是没有在现行法层面为我国当今的土地管理权法律制度改革提供最为直观和有效的切入口,更遑论为改革提供具体的操作路径。有鉴于此,为避免改革的方向和路径陷入错位和偏差,本文立足于社会管理创新的大背景,遵循社会转型时期的渐进式改革路线,践行“体制内回应型改革”模式的理念和精神,从有效解决问题的切入口出发,首先在澄清我国现行土地管理权概念的基础上,通过系统性的研究,指出应当对我国现行土地管理权行使方式进行改革,即,改变单一的公法方式主导我国现行土地管理权行使的整个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引入相应的私法方式或者将私法的规范嵌入到管制规范结构体系中,践行公私法相互合作的土地管理权行使方式,以实现对多元化的市场主体利益诉求的有效回应和保障,这是应对当下我国土地管理失灵困境,实现我国土地管理权法律制度改革的必由之路。引入相应的私法方式来实现我国的土地管理目标,并不意味着对我国现行土地管理权借助于公法的方式来实现其目标的全盘否定,相反,我们仍然应该坚持公法作为我国现行土地管理权行使的主要方式,只有在借助于公法的方式实现我国土地管理目标面临失灵的背景下,方可借助于私法的方式。实际上,无论是践行单一的公法方式还是践行单一的私法方式来实现我国的土地管理目标,都是一种极端化的选择,是我国土地管理权在行使方式层面所不可承受之重。至于如何借助于私法的方式或者说私法的规范如何嵌入到管制规范结构体系中,应视各项不同的土地管理权法律制度而进行不同的类型化设计和展开。据此,本文将这一特征概括为土地管理权行使的公私法合作方式。在方法论层面,我国土地管理权行使方式之公私法合作的具体方案应主要围绕土地规划权行使方式、土地用途管制权行使方式、土地开发许可权行使方式以及土地征收权行使方式四个方面展开。而为了保障上述具体方案能够顺利的运行,在相关法律制度建设层面,遵循立法论和解释论的研究范式,应主要围绕容积率交易的法律规制、土地开发权交易的法律规制、“地票”交易的法律规制、土地征收权的法律完善四个方面展开。本论文除绪论和结语外,在逻辑结构层面共分五章。第一章主要对我国现行土地管理权及行使基本理论进行厘清,重点对我国现行土地管理权概念予以澄清,以为下文研究划定范围和边界。第二章立足于我国当下土地管理权行使失灵这一问题意识,概括学界对失灵的诊断和处方,并分别对其进行反思。第三章是在上一章的基础上指出解决失灵的必由之路为转变我国土地管理权行使方式,即由公法迈向公私法合作,并对其正当性进行详细论证。第四章从方法论层面就我国土地管理权行使方式之公私法合作的具体方案进行深度分析。第五章就我国土地管理权行使方式之公私法合作的相关法律制度建设进行系统性研究。

俞菲菲[9](2014)在《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思想政治教育 ——以南京市江宁区大学城城建为例》文中认为城镇化是当今发展的潮流,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它标志着生产力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标志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化的发展滋生了一大批失地农民。他们失去土地,进入城镇开始新的生活,但也面临重重困难。解决好失地农民思想困境是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重中之重,因为加强失地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实现城市化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推进失地农民的精神文明建设。以往学者们研究失地农民问题包括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生存状况分析、子女教育问题,就业问题,失地农民的人际关系问题等方面,而涉及失地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门研究很少。笔者采用理论研究结合实证调查的方法,以南京市江宁区大学城城建为例,对失地农民这个特殊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并从中找出失地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所在,提出相应对策。第一部分论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相关研究综述,简要概述了论文的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第二部分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从马克思主义本质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论等方面阐释了失地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依据。第三部分根据调查问卷数据及个案访谈,分析失地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存在的思想困境。第四部分是失地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分析。笔者从失地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者、社会各界给出相应对策,并且强调应通过优化政策、制度、社区文化环境,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对失地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郑飞[10](2013)在《征地冲突诱发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大量集体农用地被不可逆转地征收成为国有建设用地。历史的车轮不可阻挡,但冲突亦无法忽视。土地征收构成当前对农民土地权益的最大威胁,由此引发的矛盾和纠纷已经非常严重。大多数征地纠纷往往酿成一系列夹杂着对抗、威胁、暴力等不和谐因素在内的征地冲突事件,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构成严重威胁。因此,深入剖析征地冲突的诱发因素,并据此提出对策建议,就显得尤为必要。本文将综合归纳与案例分析相结合,深入剖析征地冲突诱发因素。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把握征地冲突实质,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全国征地冲突案例的全面分析,归纳征地冲突诱发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经济因素:农业比较效益低,城乡收入差距过大,土地财政的刺激;制度因素:征地补偿标准过低,征地补偿分配缺乏监管,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被征地农民利益表达渠道不畅通,被征地农民缺乏有效安置;行政因素:征地程序不规范,征地方式简单粗暴,少数公职人员徇私枉法;社会因素:被征地农民法律意识薄弱,被征地农民社会认同缺失,农村维权精英的宣传鼓动,社会舆论的不良导向。进一步的层次分析和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被征地农民缺乏有效安置是诱发征地冲突的重要因素;土地财政的刺激,征地补偿标准过低,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和征地程序不规范是次要因素;其他因素为一般因素。本文进一步通过对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兴业社区的实地调研,对征地冲突诱发因素进行案例分析,并以此深化对于征地冲突诱发因素的认识。调研结果表明,诱发兴业社区征地冲突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仅由普遍存在的因素诱发,更主要的是兴业社区特殊的情况导致,即违法建筑的补偿问题。征地冲突诱发因素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实际上是辩证统一的。研究征地冲突诱发因素,一方面,应从大处着眼,统筹研究征地冲突普遍存在的诱发因素;另一方面,也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把握征地冲突不同案例的特殊性。最后提出规避征地冲突的对策建议:完善征地法律法规;明确公平补偿原则;采取多元安置保障;规范征地程序,约束政府行为。

二、我如何拿到补偿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如何拿到补偿费(论文提纲范文)

(1)旅游开发过程中失地农民的生计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 ——以湖北省Y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2.1 旅游开发过程中失地农民的相关研究
        2.1.1 失地农民产生的原因及保障
        2.1.2 旅游开发中失地农民的权益得失
        2.1.3 旅游开发中失地农民的征地补偿
    2.2 农户生计问题相关的研究
        2.2.1 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的生计资本
        2.2.2 失地农民生计资本的评价和测度
        2.2.3 失地农民生计变迁的可持续化问题
    2.3 研究评述
3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3.1 相关概念界定
        3.1.1 失地农民
        3.1.2 生计资本
    3.2 理论基础
        3.2.1 可持续生计理论
        3.2.2 社会保障理论
        3.2.3 公共选择理论
4 湖北省Y村失地农民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4.1 湖北省Y村概况
        4.1.1 交通区位
        4.1.2 社会经济简况
        4.1.3 拆迁征地背景
    4.2 对Y村的实地调查
        4.2.1 调查过程
        4.2.2 调查结果
    4.3 Y村农户失地后面临的主要问题
        4.3.1 经济收入满意度低
        4.3.2 失地农民就业困难
        4.3.3 失地农民认同感差异较大
        4.3.4 失地农民征地补偿标准偏低
5 村居民失地前后生计资本对比分析
    5.1 生计资本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5.1.1 指标选取
        5.1.2 指标的测度
        5.1.3 指标权重的确立
    5.2 失地前后生计资本总水平的比较与分析
        5.2.1 失地前后生计资本总体水平的比较
        5.2.2 失地前后生计资本分项水平的比较
    5.3 失地前后各项生计资本值的比较与分析
        5.3.1 人力资本
        5.3.2 自然资本
        5.3.3 物质资本
        5.3.4 金融资本
        5.3.5 社会资本
6 解决Y村失地农民生计问题的主要对策与建议
    6.1 妥善解决旅游型失地农民就业问题
        6.1.1 建设“因地制宜”的就业培训体系
        6.1.2 延长旅游产业链,鼓励自主创业
        6.1.3 大力开发旅游项目,拓宽就业渠
    6.2 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共享旅游发展成果
        6.2.1 融入旅游经营理念,健全征地安置机制
        6.2.2 建立合理的征地补偿标准
        6.2.3 协调旅游企业和失地农民的利益分配
    6.3 促进失地农民提高社会适应性
        6.3.1 提高失地农民自我融入当地旅游业的能力
        6.3.2 在旅游开发中,建立失地农民参与机制
        6.3.3 促进社区积极参与,提升社区参与水平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与讨论
    7.2 不足之处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电力市场环境下售电公司偏差电量考核优化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售电公司购售电策略研究
        1.2.2 需求响应及其对售电公司经营策略影响
        1.2.3 偏差考核机制及其优化研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框架
第2章 电力市场中售电公司购售电及经营策略
    2.1 电力市场交易框架
        2.1.1 中长期市场交易
        2.1.2 现货市场交易
    2.2 售电公司购售电交易及策略影响因素
        2.2.1 售电公司购售电交易模式
        2.2.2 售电公司购售电策略影响因素
    2.3 售电公司经营策略及发展趋势
        2.3.1 售电公司发展概述
        2.3.2 售电公司经营策略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需求响应下售电公司偏差电量考核优化模型
    3.1 引言
    3.2 电力需求响应概述
    3.3 售电公司偏差电量考核优化模型
        3.3.1 月度偏差电量考核测算模型
        3.3.2 可中断负荷管理
        3.3.3 电量平衡合同管理
        3.3.4 电量偏差储能优化模型
    3.4 算例分析
        3.4.1 参数设置
        3.4.2 优化对比分析
        3.4.3 敏感性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现货市场下售电公司偏差电量考核优化模型
    4.1 引言
    4.2 现货市场发展概述
    4.3 售电公司偏差电量考核优化模型
        4.3.1 日偏差电量考核测算模型
        4.3.2 偏差考核优化模型
    4.4 算例分析
        4.4.1 参数设置
        4.4.2 优化对比分析
        4.4.3 敏感性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研究成果与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3)政府视角下城市更新项目现金流估测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城市更新项目现金流估测方法的研究
        1.2.2 关于政府项目现金流估测方法的研究
        1.2.3 关于公司项目现金流估测方法的研究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1.4 相关概念的界定或释义
        1.4.1 “城市更新项目”的界定
        1.4.2 “政府视角”的释义
第二章 城市更新项目的特点及估测方法的逻辑步骤
    2.1 城市更新项目与其他项目的比较
        2.1.1 与公司项目的比较
        2.1.2 与其他政府项目的比较
        2.1.3 基于比较结果归纳城市更新项目的特点
    2.2 公司项目现金流估测方法的适用性分析
    2.3 城市更新项目现金流估测方法逻辑步骤的提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城市更新项目的现金流种类及产生时点
    3.1 城市更新项目运作阶段的划分
    3.2 各阶段中参与者间的现金往来关系
    3.3 现金流出和现金流入的类别分析
    3.4 现金流出的种类及流出时点
        3.4.1 征收土地和房屋现金流出方面
        3.4.2 公共配套和基础设施建设现金流出方面
    3.5 现金流入的种类及流入时点
        3.5.1 土地出让现金流入方面
        3.5.2 税费现金流入方面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影响各种现金流值的变量及其估测技法
    4.1 影响征收土地和房屋现金流出值的变量及其估测技法
        4.1.1 影响各种现金流的变量
        4.1.2 不同条件下变量的估测技法
    4.2 影响公共配套和基础设施建设现金流出值的变量及其估测技法
        4.2.1 影响各种现金流的变量
        4.2.2 土地规划指标的提取技法
        4.2.3 不同条件下单方成本的估测技法
    4.3 影响土地出让现金流入值的变量及其估测技法
        4.3.1 现有的土地估价方法及其适用性
        4.3.2 市场比较法和剩余法的改良
        4.3.3 影响各种现金流的变量
        4.3.4 楼面地价的估测技法
    4.4 税费现金流入的估测技法
        4.4.1 增值税的估测技法
        4.4.2 土地增值税的估测技法
        4.4.3 企业所得税的估测技法
        4.4.4 其他税费的估测技法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城市更新项目现金流估测方法的归纳
    5.1 估测方法的结构和内容
    5.2 估测方法的操作步骤和操作技法
    5.3 估测时的注意事项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估测方法的应用过程及效果
    6.1 ZA城市更新项目的背景
    6.2 估测ZA城市更新项目的过程
    6.3 估测方法的应用效果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城市更新定义的归纳
附录2 城市更新项目类型的归纳
附录3 与现金流估测直接相关的主要政策归纳
附录4 城乡用地及城市建设用地分类
附录5 估测工具的构建方法及构建过程示例
附录6 估测值域的确定方法
附录7 公共配套和基础设施建设单方成本参照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4)集宁区南河渠村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2.1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国外理论研究综述
        1.2.2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国内理论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2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失地农民
    2.2 社会保障
    2.3 城市化一般规律
    2.4 土地收益理论
    2.5 边缘化
3 集宁区南河渠村失地农民基本情况
    3.1 样本中失地农民年龄结构和受教育程度
    3.2 失地农民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
    3.3 失地农民土地被征用情况
        3.3.1 土地被征用补偿情况
        3.3.2 失地农民对征地政策满意度的调查
        3.3.3 失地农民征地意愿调查
    3.4 失地农民对社会保障的认识
        3.4.1 集宁区城镇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对比
        3.4.2 失地农民对社会保障政策满意度的调查
        3.4.3 失地农民自身对社会保障的需求
4 集宁区南河渠村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现状
    4.1 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
        4.1.1 现行养老保险制度
        4.1.2 失地前后农民的养老方式选择对比
    4.2 失地农民的医疗保险
        4.2.1 现行医疗保险缴费标准及报销比例
        4.2.2 失地农民的医疗保障
    4.3 失地农民的失业保险
        4.3.1 现行失业保险政策
        4.3.2 失地前后农民的就业方式选择
5 集宁区南河渠村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面临的问题及原因
    5.1 养老保障制度不健全
    5.2 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
    5.3 失地农民就业能力不强,政府缺乏相关的就业安置
    5.4 征地过程缺乏法律规范
6 提高南河渠村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水平的对策
    6.1 确立合理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制定原则
        6.1.1 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法律体系
        6.1.2 兼顾效率和公平
        6.1.3 因地制宜的建立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
        6.1.4 制定动态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
    6.2 健全南河渠村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
        6.2.1 养老保障应该做到全覆盖,不漏户
        6.2.2 建立适合当地失地农民自身情况的养老保障运行机制
        6.2.3 加强失地农民养老保障资金的管理
    6.3 建立失地农民医疗保障服务制度
    6.4 建立健全失地农民就业保障制度
        6.4.1 根据就业市场和现实的需求,大力开发就业岗位
        6.4.2 重视和加强劳动力转移就业安置工作
        6.4.3 强化对失地农民的技能培训,加强失地农民就业能力
    6.5 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法律保护制度
        6.5.1 严格按照土地征用制度征地,制定合理的补偿标准
        6.5.2 建立失地农民法律援助制度
7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5)失地农民职业教育补偿机制研究 ——基于安徽省四个县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失地农民的研究现状
        1.2.2 国外失地农民的研究现状
        1.2.3 研究述评
    1.3 理论基础
        1.3.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理论学说
        1.3.2 马克思弱者权益理论
        1.3.3 可持续生计理论
        1.3.4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1.4 研究方法和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1.4.3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失地农民补偿政策回顾与梳理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失地农民
        2.1.2 补偿
        2.1.3 机制
    2.2 现有失地农民补偿政策概述
        2.2.1 失地农民补偿政策演变
        2.2.2 失地农民补偿模式探索
        2.2.3 失地农民补偿形式变化
第3章 失地农民生存现状分析—基于四县的调查
    3.1 四个样本县的基本情况
        3.1.1 县域状况分析
    3.2 失地农民生存现状分析
        3.2.1 失地农民生活水平分析
        3.2.2 失地农民失地补偿模式与满意度调查
    3.3 失地农民职业变化
        3.3.1 失地农民失地前后的职业变化
        3.3.2 失地农民就业方向
    3.4 失地农民职业培训
        3.4.1 失地农民职业培训现状
        3.4.2 失地农民职业培训补偿的实践调查
    3.5 基于四县调查的基本认识
        3.5.1 可持续补偿方式的缺失—趋同式补偿
        3.5.2 补偿主体的缺失—补偿形式化
        3.5.3 补偿对象的缺失—导向偏失
第4章 基于失地农民发展需求的补偿新路径——职业教育与培训
    4.1 失地农民发展需求补偿新路径——职业教育
        4.1.1 失地农民的个体发展诉求
        4.1.2 社会发展诉求
    4.2 失地农民职业教育补偿的适宜性
        4.2.1 职业教育的补偿价值
        4.2.2 失地农民职业教育补偿合理性
第5章 失地农民职业教育补偿机制的构建
    5.1 职业补偿机制的内涵
    5.2 职业教育补偿机制的运行要素
        5.2.1 动力源
        5.2.2 职业教育补偿机制
    5.3 失地农民职业教育补偿的供需主体
        5.3.1 职业教育补偿的需求主体
        5.3.2 职业教育补偿供给主体
    5.4 失地农民职业教育补偿内容
        5.4.1 基于生存性的职业知识
        5.4.2 基于发展性职业能力
    5.5 失地农民职业教育补偿机制的优化建议
        5.5.1 加大政策宣传,引导失地农民参与职业教育补偿
        5.5.2 加强政府监督力度,保障职业教育补偿机制有效运行
        5.5.3 建立供需平台,促进区域产业和人才岗位联动
        5.5.4 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方式,适应失地农民群体需求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失地农民职业技能培训问卷调查
附录B 访谈提纲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所获荣誉
致谢

(6)水库建设中征地移民安置问题研究 ——以恰甫其海水库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1.4 基本概念界定
第2章 国内外研究进展及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国外研究进展
    2.2 国内研究进展
    2.3 研究理论基础
    2.4 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的原理及步骤
第3章 恰甫其海水库建设中征地移民安置现状概况
    3.1 恰甫其海水库概况
    3.2 恰甫其海水库移民搬迁安置情况
    3.3 恰甫其海水库建设中征地移民安置模式
第4章 恰甫其海水库建设征地移民安置效果评价的实证分析
    4.1 评价指标选取的指导思想及原则
    4.2 评价指标选取的依据及体系构建
    4.3 多层次模糊综合计算
    4.4 基于模型的评价结果分析
第5章 移民安置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5.1 移民生产方式转变,增收渠道单一
    5.2 生产资料匮乏,土地经济效益低下
    5.3 基础设施改善不到位,土地盐碱化严重
    5.4 后期扶持政策不完善
    5.5 安置遗留问题严重,民生建设任务重
第6章 完善移民安置的对策建议
    6.1 依赖本地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
    6.2 加大土壤改良力度,促进农业增效移民增收
    6.3 增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各项配套措施
    6.4 进一步完善后期扶持政策
    6.5 提高移民收入水平,确保移民持续发展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从(论文提纲范文)

写在前面
一、我童年生活的小村庄
二、我的父亲
三、死了的祖母疼爱我
四、摄心术
五、T师爷与摄心术
六、功成身退
七、T师爷热爱旧衣服
八、喜欢穿旧衣服的原因
九、制衣
十、有关胖模特
十一、我的祖父要离婚
十二、罪恶行动
十三、我的初恋
十四、北方来的妖孽
十五、我的性幻想
十六、儿童的政治
十七、少年性爱
十八、那个阴郁的高个子先生
十九、叫魂
二十、毛驴是我的先生
二十一、神奇的凤汤
二十二、T师爷的坐驾
二十三、幸福的民众
二十四、视察花絮
二十五、民众所见
二十六、噩耗
二十七、凄冷的葬礼
二十八、对弈
二十九、最悲苦的是灵魂
三十、T师爷的憾事
三十一、我们家的邻居
三十二、七星咒
三十三、部落联欢会
三十四、没有谜底的谜面
三十五、大考
三十六、大考内幕
三十七、负笈京都之一
三十八、负笈京都之二
三十九、参观波巴布城
四十、波巴布城之由来
四十一、我的历史学先生
四十二、新的生活
四十三、疯狂窥探
四十四、再入膏肓
四十五、病重身亡
四十六、死后哀荣
四十七、民主选举
四十八、影响深远
四十九、冒犯形象的行走者
五十、部落舞
五十一、滞留京都
五十二、我的第一份工作
五十三、留学“佛朗机”
五十四、史书中未提过的侠客精神
五十五、思绪万千
五十六、飞机上的奇遇
五十七、留学真相
五十八、奇异的佛朗机
五十九、临终遗言
六十、 其实,他就是个顽主
六十一、一个故事一首诗
六十二、我站在墓碑前
六十三、用奢侈去背叛
六十四、莫名的委屈
六十五、返乡
六十六、奇怪的梦
六十七、母猪女郎
六十八、乡村广场的演讲
六十九、申请办学
七十、有了答复
七十一、研讨会
七十二、三家村
七十三、杂交优选之一
七十四、杂交优选之二
七十五、面见三号规划师
七十六、不高尚的三家村人
七十七、神秘的叫骂
七十八、神秘的学习
七十九、奠基仪式花絮之一
八十、奠基仪式花絮之二
八十一、奠基仪式花絮之三
八十二、真的开工建设了
八十三、面对媒体的演讲
八十四、这是为什么?
八十五、去工地
八十六、寂静的工地
八十七、外交交涉
八十八、微笑服务
八十九、停工原因
九十、等待乌鸫
九十一、白痴的爱情
九十二、读书事件
九十三、游行
九十四、重复的力量
九十五、接到通知
九十六、二十七不仅是个数字
九十七、假如一个男子将一个女子强奸之一
九十八、假如一个男子将一个女子强奸之二
九十九、假如一个男子将一个女子强奸之三
一百、打闷棍
一百零一、月圆之夜
一百零二、面对狼藉的工地
一百零三、再次拜见二司务
一百零四、怪事一桩
一百零五、紧急召见
一百零六、我的认识我的打算
一百零七、准备起诉
一百零八、神奇的陌生人
一百零九、影子一样的人
一百一十、花刀客
一百一十一、高尚的金龟子
一百一十二、一言不发的父亲
一百一十三、美人关

(8)我国土地管理权行使方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 选题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二)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三、研究进路与研究方法
        (一) 研究进路
        (二) 研究方法
第一章 我国现行土地管理权及行使基本理论的厘清
    第一节 我国现行土地管理权基本理论
        一、我国现行土地管理权的概念重释
        二、我国土地管理权的历史演进分析
        三、我国现行土地管理权的正当性解释
    第二节 我国现行土地管理权行使基本理论
        一、我国现行土地管理权的行使类型
        二、我国现行土地管理权的行使主体
        三、我国现行土地管理权的行使方式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我国现行土地管理权行使的失灵及诊断
    第一节 我国现行土地管理权行使的失灵
        一、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擅自变更农用地用途管制
        二、地方政府违反土地开发许可
        三、建设用地使用权人擅自变更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土地管制
        四、土地征收权行使带来的资源非优化配置与社会纠纷
    第二节 学界对失灵的诊断与处方
        一、单一的公法方式
        二、单一的私法方式
        三、折中方式
    第三节 对学界诊断与处方的反思
        一、单一公法方式不能根本上解决失灵现象
        二、单一私法方式不具有可行性
        三、折中方式的可取性与不足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我国土地管理权行使方式的转变:由公法迈向公私法合作
    第一节 公私法基本理论
        一、公私法二元区分制度的产生和确立
        二、公私法二元区分的基本标准
        三、对公私法二元区分的反思与超越
        四、正确对待公私法关系的现代境遇——对立与合作
    第二节 土地管理权行使方式域外经验考究:公私法合作
        一、英美法系土地管理权行使的公私法合作方式
        二、大陆法系土地管理权行使的公私法合作方式
        三、评析
    第三节 我国土地管理权行使方式之公私法合作的诉求与趋势
        一、单一的方式被实践证明不可取
        二、公私法合作顺应土地管理权市场化方向改革的内在诉求
        三、公私法合作符合现代社会行政法发展的基本趋势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我国土地管理权行使方式之公私法合作的具体方案
    第一节 土地规划权行使方式
        一、容积率指标的行政计划配置
        二、容积率指标的市场化交易
    第二节 土地用途管制权行使方式
        一、土地开发权限制
        二、土地开发权交易
    第三节 土地开发许可权行使方式
        一、用地指标的行政计划配置
        二、用地指标的市场化交易:“地票”交易模式
    第四节 土地征收权行使方式
        一、土地征收决定的行政行为
        二、土地征收补偿安置的市场化机制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我国土地管理权行使方式之公私法合作的相关法律制度建设
    第一节 容积率指标交易的法律规制
        一、容积率指标交易的法律性质
        二、容积率指标交易的法律调整
        三、容积率指标交易风险的法律防范
    第二节 土地开发权交易的法律规制
        一、为何需要确立中国特色土地开发权
        二、土地开发权与土地发展权的区别及法律意义
        三、土地开发权的法律性质定位
        四、土地开发权交易的法律调整
    第三节 “地票”交易的法律规制
        一、“地票”交易的法律性质
        二、“地票”交易与相关法律制度的关系
        三、“地票”交易风险的法律防范
    第四节 土地征收权法律制度的完善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攻博期间学术成果简介

(9)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思想政治教育 ——以南京市江宁区大学城城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一) 国内失地农民问题研究现状
        (二) 国外失地农民问题研究现状
        (三) 关于失地农民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研究
    三、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一) 研究方法
        (二) 创新之处
第一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依据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 失地农民的概念梳理和界定
        (二) “城镇化”的基本内涵
        (三) 失地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二、失地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依据
        (一) 马克思主义本质论
        (二)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三) 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论
第二章 失地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考察
    一、拆迁基本情况调查
        (一) 农民失地进城是我国城镇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 失地农民大多愿意配合政府拆迁,少数为个人私利
        (三) 经济补偿偏低,补偿款迟迟未到位,失地农民利益受损
        (四) 失地农民存在挥霍补偿款和互相攀比的思想
    二、失地农民对市民身份的思想认识
        (一) 说不清的市民身份
        (二) 失地农民的身份很尴尬
    三、失地农民就业难的思想困境
        (一) 失地农民就业率不高
        (二) 影响失地农民就业的因素
    四、新环境给失地农民带来的思想变化
        (一) 失地农民对新环境很满意
        (二) 失地农民进城担忧多
        (三) 失地农民大都对公共事务淡漠,对感兴趣的活动积极参与
    五、失地农民文化生活
        (一) 失地农民文化生活内容匮乏
        (二) 失地农民文化风气堪忧,本土文化淡漠,封建迷信思想泛滥
    六、失地农民道德风尚情况
        (一) 失地农民社会公德心有待提高
        (二) 失地农民有待增强尽孝意识,培养勤俭、奋斗精神
    七、基层党组织对失地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况
        (一) 社区基层党组织政策宣传不到位,宣传载体单一
        (二) 社区基层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和服务意识有待提高
    八、失地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分析及主要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解决失地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建议
    一、失地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的原则
        (一)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二) 教育主客体互动原则
        (三) 疏与导相结合原则
        (四) 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
    二、解决失地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建议
        (一) 失地农民自身转变观念,主动学习,融入社会
        (二) 思想政治教育者需加强自身思想政治教育,发挥思想引领作用
        (三) 整合社会各种资源,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并给予失地农民社会关怀
        (四) 优化失地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
        (五) 发挥大众传媒载体在失地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作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致谢

(10)征地冲突诱发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
    1.3 理论基础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1.5 研究方法
第2章 征地冲突概述
    2.1 基本概念界定
    2.2 征地冲突的特点
第3章 征地冲突诱发因素定性分析
    3.1 经济因素
    3.2 制度因素
    3.3 行政因素
    3.4 社会因素
第4章 征地冲突诱发因素定量分析
    4.1 确定诱发因素权重
    4.2 诱发因素分类归并
第5章 征地冲突诱发因素案例分析——以米东区兴业社区为例
    5.1 研究区概况
    5.2 征地前的生活
    5.3 征地引发的冲突
    5.4 征地冲突诱发因素分析
    5.5 结论
第6章 规避征地冲突的对策建议
    6.1 完善征地法律法规
    6.2 明确公平补偿原则
    6.3 采取多元安置保障
    6.4 规范征地程序,约束政府行为
第7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我如何拿到补偿费(论文参考文献)

  • [1]旅游开发过程中失地农民的生计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 ——以湖北省Y村为例[D]. 王媛.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2]电力市场环境下售电公司偏差电量考核优化模型研究[D]. 马佳乐.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0(06)
  • [3]政府视角下城市更新项目现金流估测方法研究[D]. 吴彧妮.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4]集宁区南河渠村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 马亭亭.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8(12)
  • [5]失地农民职业教育补偿机制研究 ——基于安徽省四个县的调查[D]. 汪操琴.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18(02)
  • [6]水库建设中征地移民安置问题研究 ——以恰甫其海水库为例[D]. 苏丽丽. 新疆农业大学, 2017(02)
  • [7]从[J]. 蒋廷朝. 雨花, 2015(16)
  • [8]我国土地管理权行使方式研究[D]. 张先贵. 南京大学, 2014(05)
  • [9]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思想政治教育 ——以南京市江宁区大学城城建为例[D]. 俞菲菲. 扬州大学, 2014(03)
  • [10]征地冲突诱发因素研究[D]. 郑飞. 新疆农业大学, 2013(01)

标签:;  ;  ;  

我如何获得赔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