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限性肝外胆管狭窄的诊治

局限性肝外胆管狭窄的诊治

一、局限性肝外胆管狭窄的诊治(论文文献综述)

郭长存,时永全,尚玉龙,董加强,崔丽娜,郭冠亚,郑林华,尤红,陆伦根,马雄,韩英,南月敏,徐小元,段钟平,魏来,贾继东,庄辉[1](2022)在《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诊断及治疗指南(2021)》文中研究表明2015年我国第一个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的专家共识颁布。近年来PSC的临床研究提供了PSC新的研究数据和资料。为此,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自身免疫性肝病学组组织专家组对近年来的文献证据进行了评估,制定了本指南。本指南共有PSC推荐意见21条。为了利于鉴别PSC和IgG4相关硬化性胆管炎(IgG4-SC),也附有IgG4-SC的10条推荐意见。本指南的目的是为临床PSC和IgG4-SC的诊治提供参考和指导。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2](2021)在《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诊断及治疗指南(2021)》文中研究指明2015年我国第一个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的专家共识颁布。近年来PSC的临床研究提供了PSC新的研究数据和资料。为此,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自身免疫性肝病学组组织专家组对近年来的文献证据进行了评估, 制定了本指南。本指南共有PSC推荐意见21条。为了利于鉴别PSC和IgG4相关硬化性胆管炎(IgG4-SC), 也附有IgG4-SC的10条推荐意见。本指南的目的是为临床PSC和IgG4-SC的诊治提供参考和指导。

李汛,岳平[3](2021)在《外科内镜诊疗胆道狭窄的前沿与热点》文中提出由于胆胰疾病的发病率升高及腹腔镜手术广泛开展,胆管狭窄成为一个越来越突出的临床问题。遗憾的是,临床常用诊断手段如B超、CT及MRI等,对其诊断的敏感性通常为90%~98%,特异性仅为30%~90%,难以满足临床诊断需求。由于诊断不明确导致处理方式难以抉择,若干预不当,则可能给患者带来灾难性后果。尽管目前胆道狭窄的诊疗方式层出不穷,但在其诊治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难点和争议,本文就外科内镜诊疗胆道狭窄的国内、国际前沿与热点问题进行评述,以期为临床诊疗及科研拓宽思路。

周迪,庄鹏远,沈军,王健东[4](2021)在《基于临床病理特征的局限性肝内胆管狭窄的诊治思考》文中研究表明局限性肝内胆管狭窄(FIHS)是指由于各种因素引起的肝内胆管局限性狭窄。FIHS较为罕见,极易误诊、漏诊。目前,各种检查技术在FIHS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方面均有灵敏度差的缺陷。注重病史、联合运用各种检查手段有助于提高FIHS的诊断水平。治疗上,建议通过内镜技术对可疑恶变以及内科治疗无效的FIHS进行狭窄扩张、胆道引流和病理学诊断,在此基础上依据FIHS的解剖学分型确定手术的指征和方式。

赵晓晨[5](2021)在《经皮经肝硬质胆道镜下钬激光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并狭窄患者临床疗效》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彩超引导下经皮经肝脏一步法创建肝胆管窦道,硬质胆道镜下钬激光解除炎性狭窄,治疗肝胆管结石,与传统腹腔镜手术治疗方式对比,观察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肝胆胰腺外科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诊断肝内胆管结石合并炎性胆管狭窄102例患者临床资料,51例进行彩超引导下经皮经肝脏一步法创建肝胆管窦道,硬质胆道镜下钬激光解除炎性狭窄,治疗肝胆管结石作为研究组,另51例同期医院收治的肝胆管结石合并狭窄患者行腹腔镜下胆道探查及肝叶切除治疗将其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狭窄胆管解除率、术后肝功能、胆红素、出血量、术后胆道感染、胆管狭窄复发、胆瘘、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远期疗效、患者满意度等。结果: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6.5%,结石清除率70.6%,狭窄胆管解除率74.5%,而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4.1%,结石清除率94.1%,狭窄胆管解除率96.1%,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术后手术时间、胆瘘、出血量、胆管狭窄复发、结石复发、胆道感染、住院时间、医疗费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远期疗效、患者满意度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肝功能、胆红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超引导下经皮经肝脏一步法创建肝胆管窦道,硬质胆道镜下钬激光解除炎性狭窄,治疗肝胆管结石能够取得良好临床效果,可使术后并发症、结石及胆管狭窄复发显着降低,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张晟铭[6](2021)在《十二味疏肝利胆颗粒肝外胆管结石术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肝外胆管结石术后患者术后应用十二味疏肝利胆颗粒对患者血常规、肝功能,胆汁引流量及术后T管拔出时间的影响,并通过随访出院患者对比两组患者肝外胆管结石术后复发情况,之后,在此基础上分析引起患者术后肝外胆管结石复发的独立风险因素,评估十二味疏肝利胆颗粒能否有效降低这些风险指标以达到远期防治肝外胆管结石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1)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2020年9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确诊为肝外胆管结石的237例胆总管结石手术病例资料。按照术后是否应用十二味疏肝利胆颗粒,将病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2)两组病例均行手术治疗: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取石并放置T管。观察组在术后常规行止血,抗感染,保肝等处理的基础上,于术后第2天应用十二味疏肝利胆颗粒口服,1包/次,每日3次;对照组只予术后常规处理。(3)分别观察两组术前和术后第1d、3d、7d、14d的血常规、肝功能指标的变化;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第1d、3d、5d、7d T管胆汁引流量的变化,并记录患者最终T管拔出时间;所有患者随访24个月,嘱患者入我院门诊行彩色多普勒超声与MRCP检查(术后3个月每月1次,后每6月1次),对比两组患者结石复发情况。(4)汇总数据并应用SPSS 21.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且符合正态分布的以x±s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使用秩和检验;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或率表示;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风险因素评估采用Logic回归分析,结果以OR及95%置信区间(CI)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次数及患者结石大小、数量及胆总管内径上,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显着性(P>0.05);(2)两组患者治疗前,WBC,NEU计数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术后7d,14d WBC,NEU计数水平均低于治疗前水平(与治疗前比较,P<0.05);(3)两组治疗前,ALT、AST、ALB、PA、DBIL、IBIL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术后第7d,14d ALT、AST、DBIL、IBIL水平均有明显降低,PA明显升高,ALB无明显差异;且观察组术后7、14天ALT、AST、DBIL、IBIL水平低于对照组,P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ALB无显着变化;(4)两组患者治疗后,术后1d、3d两组患者胆汁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d、7d观察组胆汁引流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最终T管拔出时间上,观察组患者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随访结果:两组总随访人数237人,实际随访人数106人;最长随访时间24个月,最短1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对照组复发人数16例(结石复发率14.68%),最短复发时间2月,最长复发时间18月,平均复发时间10.5月;观察组复发人数10例(结石复发率7.81%),最短复发时间6月,最长复发时间18月,平均复发时间13.5月,两组结石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633,P=0.021);观察组对比对照组同一手术方式结石复发率无明显差异(P>0.05);多次手术患者对比1次手术患者结石复发率有明显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9.806,P=0.021;x2=13.855,P=0.003;)同组间中性粒细胞异常升高患者对比白细胞异常升高患者结石复发率无明显差异(x2=2.086,P=0.420;x2=1.335,P=0.821),观察组对比对照组,术前WBC、NEU异常患者结石复发率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前ALT、AST、ALB、PA、DBIL、IBIL异常患者对比对照组对应指标患者复发率均有显着差异(P<0.05);Logic回归模型在调整了手术方式、手术次数,术前炎性指标异常人数,术前肝功能异常人数后,结果显示:多次胆道手术史[OR=2.31(95%CI:1.34-3.97),P<0.01]、术前WBC异常[OR=1.58(95%CI:0.81-3.10),P<0.01]、术前NEU异常[OR=3.60(95%CI:1.90-6.82),P<0.01]、术前ALT异常[OR=3.48(95%CI:1.86-6.40),P<0.01]、术前AST异常[OR=3.86(95%CI:2.23-4.32),P<0.01]、术前ALB异常[OR=3.92(95%CI:2.41-4.58),P<0.01]、术前PA异常[OR=4.01(95%CI:2.56-5.01),P<0.01]、术前DBIL异常[OR=3.98(95%CI:2.43-4.62),P<0.01]、术前IBIL异常[OR=3.96(95%CI:2.42-4.60),P<0.01]是胆道术后结石复发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术后应用十二味疏肝利胆颗粒能够有效控制胆道感染与胆管炎症,能阻断致石性胆汁的形成,促进患者肝功能迅速改善,调节肝脏的分泌与代谢功能,降低胆管内压力,减少胆汁淤积,促进残石排除,减少患者带管时间,进而逆转胆管结石复发,显着降低患者远期肝外胆管结石复发率,既减轻了患者的身心负担,也提高了医疗资源的利用率,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值得在日常临床实践中加以推广。

雷莉,李丽,宋文艳,刘晖[7](2020)在《疑似恶性肿瘤的IgG4相关硬化性胆管炎5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背景 IgG4相关性硬化性胆管炎(IgG4 related sclerosing cholangitis,IgG4-SC)是IgG4相关性疾病(IgG4-related disease,IRD)的胆道表现.IgG4-SC常有胆管壁局限性增厚、胆管扩张以及梗阻性黄疸等特点,其表现与胆胰恶性肿瘤类似,临床上容易延迟诊断甚至误诊.目的总结IgG4-SC的患者临床特征和诊治过程,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避免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2年至2020年间入院影像学检查发现胆管炎同时伴有肝门、壶腹、胰腺疑似占位病变的5例IgG4-SC.采集患者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症状、体征、既往病史、诊疗过程.结果 4例表现为梗阻性黄疸,影像学提示胆道高位梗阻1例,低位梗阻3例,梗阻部位位于肝门、胰头部或壶腹部,疑似恶性占位;1例为体检发现胰颈部占位,恶性不除外.实验室检查可见胆红素升高、以直接胆红素为主,伴肝功能损伤,血清IgG4水平明显升高;肿瘤标志物正常或轻度升高.4例患者经多学科会诊确诊为IgG4-SC,1例手术后病理确诊.结论多学科会诊是认识IgG4-SC、避免误诊的重要经验.

郑静[8](2020)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在儿童胆胰疾病方面的应用价值》文中研究表明背景与目的1974年首例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的开展开启了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在胆胰疾病诊疗的新篇章,历经近半个世纪的发展,ERCP目前已经成为成人胆胰疾病诊疗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在成人胆胰疾病诊疗方面ERCP有效性及安全性已经得到证实,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由于儿童消化道尚处于发育阶段,细小柔嫩、管壁薄、管腔小及儿童耐受性差、配合度低、操作医师缺乏操作经验等特殊性,ERCP在儿童胆胰疾病方面的应用并不多见[1]。近年来随着ERCP操作技术的提高、儿童ERCP操作经验的积累、儿童消化内镜相关器械的完善,ERCP逐渐应用于儿童胆胰疾病,但国内相关文献报道仍然比较少,ERCP在儿童胆胰疾病方面的应用还需进一步研究。本研究通过分析因不同胆胰疾病(如胆管结石、胆管狭窄、慢性胰腺炎等)施行ERCP诊治的14岁以下患儿的临床资料,以探讨ERCP在儿童胆胰疾病方面的诊治价值、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于2013年01月~2020年01月因不同胆胰疾病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施行ERCP诊治的14岁以下患儿的临床资料,然后针对患儿的一般资料、病因、ERCP操作方法、诊治结果及术后并发症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多组独立样本的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33例患儿共行ERCP术38例次,行1例次ERCP者28例,行2例次ERCP者5例。失败4例,成功率89.47%。2.33例患儿ERCP诊断结果如下:单纯胆道疾病23例,包括胆总管结石16例,胆管狭窄/扩张5例,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1例,疑似胆道蛔虫残体1例;单纯胰腺疾病7例,包括慢性胰腺炎3例(其中1例合并胰管结石及胰腺假性囊肿、1例合并胰管结石、1例合并胰管狭窄),急性胰腺炎合并胰腺分裂症1例,胰腺假性囊肿1例,胰管支架置入术后2例;胆胰合并疾病3例,包括胆源性胰腺炎2例(其中1例与胆管结石相关、1例与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相关),胰胆管合流异常合并胆管结石1例。3.33例患儿共采用17种术式,29例(87.88%)患儿ERCP治疗顺利,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得到明显缓解,肝功能、淀粉酶等指标异常者也逐渐恢复正常。4.ERCP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79%(6/38),包括高淀粉酶血症3例(7.89%),术后胰腺炎2例(5.26%),腹痛1例(2.63%),无消化道出血、胆道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且出现术后并发症的6例患几经内科保守治疗后均好转。结论1.在儿童胆胰疾病中,胆胰先天性解剖异常较多见,而恶性病变发病率较低。2.ERCP作为一种侵入性操作,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应严格把握ERCP应用适应证。3.ERCP是儿童胆胰疾病相对安全且有效的诊断和治疗途径,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陈雨航[9](2020)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致胆管损伤37例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胆管损伤的危险因素及诊治方法:通过网上查阅大量文献及相关书籍,收集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及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诊治的37例行LC并发BDI患者一般资料,探讨BDI相关危险因素,结合其损伤时间、损伤类型、治疗方式及预后情况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分析LC致BDI相关危险因素,将本研究37例胆道损伤患者作为BDI损伤组,我院随机抽取的行LC后无BDI损伤患者53例为对照组,行单因素分析后,结果示性别、年龄、既往肝硬化与BDI无统计学差异(P>0.05)。胆囊病变状态(62.2%vs33.9%,P=0.008)、胆囊壁厚度(75.7%vs30.2%,P<0.001)、解剖变异(35.1%vs11.3%,P=0.006)、Mirizzi综合征(21.6%vs3.8%,P=0.008)、术者经验(81.1%vs32.1%,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纳入多因素分析后,结果提示,胆囊病变状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0),术者经验(OR=0.055,P<0.001)、合并Mirizzi综合征(OR=11.302,P=0.02)、解剖变异(OR=8.477,P=0.011)、胆囊壁厚度(OR=11.038,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本研究37例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20例,年龄最小35岁,最大72岁,平均年龄50.5岁。12例为术中发现,其中2例胆囊床迷走胆管损伤行迷走胆管缝扎;4例胆管壁损伤行胆管修补+T管引流术;3例胆总管横断伤行胆管端端吻合术+T管引流术;1例胆管壁损伤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1例右副肝管误夹闭行右副肝管肝总管端侧吻合+T管引流;1例右副肝管开放性损伤行右副肝管缝扎术。25例为术后发现,其中1例胆囊管残端漏行开腹结扎胆囊管残端;1例胆囊管残端漏行保守治疗;4例迷走胆管损伤行保守腹腔置管引流;4例胆管损伤实施胆管端端吻合术+T管引流术;13例胆总管损伤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2例肝外胆管狭窄行介入治疗。结果,术后发生胆道狭窄6例,1例再次行介入治疗,另5例行胆管空肠Roux-en-y手术,术后随访满意结论:1.胆囊壁增厚、解剖变异、术者经验以及存在Mirrizzi综合征是LC致BDI的相关危险因素,要求术者术前准确评估、术中精细操作,必要时中转开腹才能有效避免BDI的发生。2.MRCP对于BDI的临床诊断极为重要,能显露完整的胆管树,有助于BDI的诊断及分型,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3.术中是BDI最佳治疗时机,胆管原位吻合(胆管修补、胆管端端吻合)是术中诊断BDI首要考虑的治疗方式,要求术者准确评估损伤范围及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后,可获得较好疗效。4.Roux-en-y手术在临床上应用广泛,是治疗BDI疗效较为肯定的术式,但也需要足够的手术技巧同手术经验,才可有效避免吻合口的再次狭窄。5.BDI的介入治疗目前疗效尚不确切,但在部分无法耐受手术的危重患者中,可起到临时治疗作用,为后期治疗创造条件。

张明雄[10](2020)在《胆管空肠吻合术后肝胆管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肝胆管结石患者采用胆管空肠术后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1.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因肝胆管结石行胆管空肠吻合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2.研究内容(1)分析所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手术相关临床资料对结石复发的影响。(2)一般临床资料包括:(1)年龄;(2)性别:分为男、女两组;(3)BMI;(4)嗜酒史:分为有、无两组;(5)吸烟史:分为有、无两组;(6)高血压病史:分为有、无两组;(7)糖尿病病史:分为有、无两组;(8)肝炎病史:分为有、无两组;(9)肝硬化病史:分为有、无两组;(10)结石大小:以影像学测量的最大长径为观察值,分为<10 mm和≥10 mm两组;(11)胆总管直径:以术前超声、MRI、MRCP等影像学测量胆总管最大直径为观察值,并将其分为<20 mm、≥20mm两组;(12)结石位置:分为单处和多处两组;(13)术前是否合并胆道炎症:分为合并、不合并两组。(3)手术相关临床资料包括:①缝合方式:分为吻合器、手工两组;②缝合方式:分为连续、间断两组;③缝线粗细:分为3-0至4-0、5-0至6-0两组;④Y襻长度:分为40-60cm、60-70cm两组;⑤T管:分为有、无两组;⑥胆道引流管管:分为有、无两组;⑦肝切除:分为合并、不合并两组;⑧术后胆漏:分为合并、不合并两组。3.研究方法按照胆管结石复发标准将纳入患者分为复发组和非复发组,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然后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确定肝胆管结石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其中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对经单因素分析后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再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本次共纳入77例行胆管空肠吻合术的肝胆管结石患者,所有患者均随访成功,其中复发组21例,未复发组56例。2.单因素分析结果(1)一般临床资料:年龄(t=-1.499,P=0.138)、性别(χ2=0.217,P=0.642)、体重指数(t=0.568,P=0.537)、是否吸烟(χ2=0.175,P=0.676)、是否嗜酒(χ2=0.506,P=0.477)、是否有高血压(χ2=0.655,P=0.418)、是否有糖尿病(χ2=0.380,P=0.538)、是否有肝炎(χ2=0.982,P=0.322)、是否有肝硬化(χ2=0.058,P=0.810)在本次研究中对胆管空肠吻合术后肝胆管结石复发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结石大小>10mm(χ2=8.989,P=0.003)、胆总管直径<20mm(χ2=5.456,P=0.019)、结石位置多处(χ2=4.353,P=0.037)、有胆道炎症(χ2=5.631,P=0.018)在本次研究中对胆管空肠吻合术后肝胆管结石复发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2)手术相关资料:连续或间断的缝合方式(χ2=0.314,P=0.575)、3-0~4-0或5-0~6-0粗细的缝线(χ2=0.035,P=0.851)、40~60cm或60~70cm的Y襻长度(χ2=1.695,P=0.193)在本次研究中对胆管空肠吻合术后肝胆管结石复发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使用吻合器吻合(χ2=6.379,P=0.012)、无T管(χ2=7.495,P=0.006)、无胆道引流管(χ2=7.228,P=0.007)、未行肝切除(χ2=5.631,P=0.018)、合并术后胆漏(χ2=4.845,P=0.028)在本次研究中对胆管空肠吻合术后肝胆管结石复发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分析结果(1)一般临床资料:结石大小>10mm(OR=2.359,p=0.028)、胆总管直径<20mm(OR=3.043,p=0.011)、结石位置多处(OR=2.314,p=0.020)、有胆道炎症(OR=1.325,p=0.039)在本次研究中对胆管空肠吻合术后肝胆管结石复发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2)手术相关资料:使用吻合器行胆管空肠吻合(OR=6.731,p=0.023)、吻合口无T管(OR=4.853,p=0.016)、无胆道引流管(OR=7.586,p=0.007)及未行相应肝切除(OR=8.295,p=0.002)在本次研究中对胆管空肠吻合术后肝胆管结石复发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胆漏(OR=1.325,p=0.188)在本次研究中对胆管空肠吻合术后肝胆管结石复发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结石≥10 mm、胆总管直径<20mm、多发结石、胆道炎症是胆管空肠吻合术后肝胆管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而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嗜酒、高血压、肝硬化不是胆管空肠吻合术后肝胆管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2.吻合器吻合、无T管、无胆道引流管、未行肝切除是胆管空肠吻合术后肝胆管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术后胆漏不是胆管空肠吻合术后肝胆管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

二、局限性肝外胆管狭窄的诊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局限性肝外胆管狭窄的诊治(论文提纲范文)

(1)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诊断及治疗指南(2021)(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1.1指南涵盖的范围和目的
    1.2制定指南的人员和方法
2 流行病学和发病机制
    2.1流行病学
    2.2发病机制及分类
3 诊断
    3.1临床表现
    3.2 实验室检查
        3.2.1血清生化学
        3.2.2免疫学检查
        3.2.3影像学检查
        3.2.4肝脏病理
    3.3诊断标准
    3.4鉴别诊断
    3.5 合并症和并发症
        3.5.1 IBD
        3.5.2脂溶性维生素缺乏、代谢性骨病
        3.5.3肝胆肿瘤
4 PSC的治疗
    4.1 PSC的治疗药物
        4.1.1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UDCA)
        4.1.2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
        4.1.3其他药物
    4.2 PSC瘙痒的治疗
    4.3胆管狭窄的内镜治疗
    4.4肝移植
5 特殊情况
    5.1小胆管PSC
    5.2 PSC-AIH重叠
    5.3儿童PSC
6 预后
    6.1 PSC的自然病史
    6.2预后风险评估
7 总结和展望
附件1 IgG4相关硬化性胆管炎的诊断治疗指南
    1 概述
    2 流行病学和分型
        2.1 流行病学
        2.2 IgG4-SC的分型
    3 临床表现和疾病进程
    4 诊断和鉴别诊断
        4.1 实验室检查
        4.2 影像学检查
        4.2.1腹部超声
        4.2.2超声内镜(EUS)
        4.2.3 CT和MRI
        4.2.4 ERCP
        4.2.5 IDUS
        4.2.6经口胆管镜(POCS)
        4.3 病理诊断
        4.3.1 胆管组织学
        4.3.2 Vater壶腹部活检
        4.3.3 肝脏组织学
        4.4 其他器官表现
        4.4.1Ⅰ型AIP
        4.4.2 IgG4相关性泪腺炎/唾液腺炎(Mikulicz病)
        4.4.3 IgG4相关的腹膜后纤维化
        4.4.4 IgG4-RKD
        4.5 诊断标准
        4.6 鉴别诊断
        4.6.1胆管癌
        4.6.2 PSC
    5 治疗
        5.1 诊断性治疗
        5.2 诱导缓解治疗
        5.3 维持治疗
        5.4 复发的治疗

(3)外科内镜诊疗胆道狭窄的前沿与热点(论文提纲范文)

1 胆管狭窄的病因及流行病学
2 外科内镜诊治胆管狭窄的现状及前沿
3 外科内镜诊治胆管狭窄的热点问题
    3.1 良性胆道狭窄的支架置入选择
    3.2 胆道恶性狭窄的术前引流
    3.3 胆管恶性狭窄诊断及姑息治疗方式的探索
    3.4 肝门部胆管恶性狭窄引流后急性胆管炎的控制
4 小结与启示

(5)经皮经肝硬质胆道镜下钬激光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并狭窄患者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肝胆管结石并狭窄的微创治疗现状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6)十二味疏肝利胆颗粒肝外胆管结石术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1.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分组
    1.3 诊断标准
    1.4 .纳入和排除标准
    1.5 仪器与试剂
2.方法
    2.1 治疗方法和两种治疗方案的选择
        2.1.1 治疗方法
        2.1.2 两组治疗方案的选择
        2.1.3 十二味疏肝利胆颗粒方剂的确定
    2.2 .观察指标及方法
        2.2.1 基线资料
        2.2.2 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
        2.2.3 肝功能指标
        2.2.4 胆汁引流量及T管拔出时间
        2.2.5 术后随访
    2.3 统计学方法
3.结果
    3.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3.2 两组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比较
    3.3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对比
    3.4 两组胆汁引流量及拔出T管时间
    3.5 两组随访结果及其影响结石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3.5.1 随访结果
        3.5.2 两组手术方式对结石复发的影响
        3.5.3 多次胆道手术史对结石复发的影响
        3.5.4 术前异常血象对结石复发的影响
        3.5.5 两组患者术前肝功能对结石复发的影响
        3.5.6 两组患者与结石复发相关独立风险因素的Logic回归分析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胆管结石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7)疑似恶性肿瘤的IgG4相关硬化性胆管炎5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实验室检查结果
    3.3 影像学表现
    3.4 病理结果
    3.5 诊治过程
    3.6 转归与随访
3讨论
4 结论
文章亮点
    实验背景
    实验动机
    实验目标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
    展望前景

(8)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在儿童胆胰疾病方面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在儿童胆胰疾病方面的应用
    参考文献
附录图表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发表的文章
致谢

(9)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致胆管损伤37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对照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1.3 损伤分类
    1.4 损伤诊断
    1.5 探讨 BDI 损伤相关危险因素
    1.6 损伤分型、治疗及结果
    1.7 不同时机手术疗效
典型病例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胆管空肠吻合术后肝胆管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胆管空肠吻合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四、局限性肝外胆管狭窄的诊治(论文参考文献)

  • [1]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诊断及治疗指南(2021)[J]. 郭长存,时永全,尚玉龙,董加强,崔丽娜,郭冠亚,郑林华,尤红,陆伦根,马雄,韩英,南月敏,徐小元,段钟平,魏来,贾继东,庄辉.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2(01)
  • [2]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诊断及治疗指南(2021)[J].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中华内科杂志, 2021(12)
  • [3]外科内镜诊疗胆道狭窄的前沿与热点[J]. 李汛,岳平. 西部医学, 2021(07)
  • [4]基于临床病理特征的局限性肝内胆管狭窄的诊治思考[J]. 周迪,庄鹏远,沈军,王健东.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21(05)
  • [5]经皮经肝硬质胆道镜下钬激光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并狭窄患者临床疗效[D]. 赵晓晨.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6]十二味疏肝利胆颗粒肝外胆管结石术后应用研究[D]. 张晟铭.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疑似恶性肿瘤的IgG4相关硬化性胆管炎5例临床分析[J]. 雷莉,李丽,宋文艳,刘晖.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20(23)
  • [8]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在儿童胆胰疾病方面的应用价值[D]. 郑静. 郑州大学, 2020(02)
  • [9]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致胆管损伤37例临床分析[D]. 陈雨航. 成都医学院, 2020(08)
  • [10]胆管空肠吻合术后肝胆管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D]. 张明雄.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局限性肝外胆管狭窄的诊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