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干扰素α1b滴眼液对体外培养的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

重组人干扰素α1b滴眼液对体外培养的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

一、重组人干扰素α1b滴眼液对体外培养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刘振东,王瑞,李小磊,王静成[1](2021)在《干扰素α-2b抑制瘢痕形成的研究与热点》文中研究表明背景:干扰素是一种类似多肽激素的细胞功能调节物质,生物活性广泛,具有抗病毒、抗增殖活性、抗肿瘤、免疫调节等功能。目的:综述干扰素α-2b药物在多个器官抑制瘢痕形成的作用,以期为临床治疗瘢痕形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干扰素α-2b,成纤维细胞,瘢痕,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和"IFNα-2b,Interferonα-2b,fibroblasts,scar,hypertrophic scar,keloid"为检索词,从万方、维普、CNKI、PubMed、Web of Science、Elsevier Science Direct等数据库中进行检索筛选,检索时间为1950至2020年。最终纳入42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①干扰素α-2b能够抑制瘢痕的发生与发展,可减少细胞外基质胶原蛋白生成,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也可作用于纤维化相关的细胞因子和基因靶点;②上述研究可为临床上应用干扰素α-2b治疗瘢痕形成提供理论依据。

尹明阳,潘志强[2](2018)在《药物预防翼状胬肉的复发》文中认为翼状胬肉(pterygium)术后复发是目前影响其手术治疗效果的主要问题,为此常联合药物治疗以降低翼状胬肉的复发率。抗代谢类药物为传统的预防复发用药,其中丝裂霉素C因其药源问题已限制临床应用,5-氟尿嘧啶效果较弱。近年来,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药物、环孢素A和干扰素成为新型的手术联合用药,可发挥抗增生和抗新生血管的作用,从而预防翼状胬肉的复发,但药物的成本高,远期效果不明确仍然是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孙亚杰,林婷婷,何彦津,朱利民,高扬,周波[3](2017)在《临床常用药物对体外培养的复发性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的抑制效果比较》文中研究表明背景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的眼表疾病,临床上常用的防治翼状胬肉复发的药物包括地塞米松(DXM)、干扰素α-2b(IFN-α2b)、丝裂霉素C(MMC)、5-氟尿嘧啶(5-FU)、环孢素A(CsA)和他克莫司(FK506),但鲜见关于这6种药物对复发性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抑制作用的比较研究。目的观察DXM、IFN-α2b、MMC、5-FU、CSA和FK506对体外培养的人复发性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的抑制作用,筛选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最佳药物。方法 收集2015年5月至2016年7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行复发性翼状胬肉切除术的患者术中切除的组织标本7例7眼,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分离和培养成纤维细胞,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培养细胞进行鉴定。分别在培养液中添加DXM、IFN-α2b、MMC、5-FU、CsA和FK506作用48 h,未添加药物的培养细胞作为对照组。采用CCK-8法检测各种药物对培养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分别计算药物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在药物IC50剂量下作用48 h,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比例和细胞周期的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细胞中增生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变化。结果培养的细胞为长梭形,呈旋涡状排列,细胞中波形蛋白表达阳性,角蛋白无表达。DXM、IFN-α2b、MMC、5-FU、CsA和FK506对成纤维细胞的IC50分别为(3.5×103±2.83×10-2)、(6.1×102±3.6×10-3)、(3.2×10-1±1×10-4)、(2.2×101±1.2×10-3)、(6.3×101±2.5×10-3)和(6.0×101±0.0×100)mg/L。在IC50剂量下分别作用后48 h,IFN-α2b组、CsA组、MMC组、FK506组、DXM组和5-FU组凋亡细胞比例分别为(35.00±3.21)%、(30.37±1.67)%、(26.11±0.75)%、(22.0.1±0.07)%、(20.95±1.68)%和(19.85±0.52)%,与对照组的(11.38±2.18)%比较细胞凋亡比例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G0/G1期、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分别为(85.64±2.62)%、(5.29±1.56)%和(2.73±2.66)%,各药物组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下降,S期和G2/M期细胞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细胞周期阻滞效果由强到弱依次为MMC、CsA、5-FU、DXM、IFN-α2b和FK506。对照组细胞中可见有大量PCNA阳性表达,各药物组细胞中PCNA表达强度均弱于对照组。对照组、FK506组、DXM组、5-FU组、IFN-α2b组、CsA组和MMC组细胞中PC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5.00±2.00)%、(82.67±5.04)%、(80.00±2.78)%、(64.00±6.55)%、(38.00±3.00)%、(32.00±4.36)%和(29.67±3.02)%,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995,P=0.000),各药物组细胞中PCNA阳性表达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DXM、IFN-α2b、MMC、5-FU、CsA和FK506均可抑制复发性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的增生并促进细胞凋亡,其中MMC和CsA的作用更为显着。

孙亚杰[4](2017)在《临床常用药物对体外培养的复发性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抑制效果的比较》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检测地塞米松(DXM)、干扰素α-2b(IFN-α2b)、丝裂霉素(MMC)、5氟尿嘧啶(5-FU)、环孢素A(CSA)、他克莫司(FK-506)这六种临床常用药物对体外培养人复发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RHPFs)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2.观察半数抑制浓度条件下地塞米松(DXM)、干扰素α-2b(IFN-α2b)、丝裂霉素(MMC)、5氟尿嘧啶(5-FU)、环孢素A(CSA)、他克莫司(FK-506)对体外培养的人复发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1.实验第一部分:于2015年5月至2016年7月收集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行复发性翼状胬肉切除术的患者术中切除组织标本7例7眼,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分离和常规培养成纤维细胞,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培养细胞进行鉴定;2.实验第二部分:加药48h后CCK-8比色法检测六种药物对RHPFs的生长抑制率,未添加药物的培养细胞作为对照组。分别计算其半数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3.实验第三部分:流式细胞仪检测RHPFs在六种药物IC50作用48h后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变化;免疫组化SP法检测RHPFs在六种药物IC50作用48h后增生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变化。结果1.培养的细胞为长梭形,旋涡状排列,细胞中波形蛋白表达阳性,角蛋白无表达。2.CCK-8检测结果计算出DXM、IFNα-2b、MMC、5-FU、CSA、FK-506对RHPFs的IC50分别为3.5×103mg/L、6.1×102mg/L、3.2×10-1mg/L、2.2×101mg/L、6.3×101mg/L、6.0×101mg/L。3.(1)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RHPFs在六种药物IC50剂量下分别作用48h后,IFNα-2b组、Cs A组、MMC组、FK506组、DXM组和5-FU组凋亡细胞比例分别为(35.00±3.21)%、(30.37±1.67)%、(26.11±0.75)%、(22.01±0.07)%、(20.95±1.68)%和(19.85±0.52)%,与对照组的(11.38±2.18)%比较细胞凋亡比例均明显升高,诱导细胞凋亡能力由强到弱的药物依次为IFN、CSA、MMC、FK-506、DXM、5-FU,其中FK-506、DXM、5-FU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剩余各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2)对照组G0/G1期、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分比为(85.64±2.62)%、(5.29±1.56)%和(2.73±2.66)%,各药物组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下降,S期和G2/M期细胞明显升高,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说明细胞周期阻滞在S期和G2/M期,对细胞整个周期阻滞效果由强到弱依次为MMC、CSA、5-FU、DXM、IFN、FK-506,其中CSA和5-FU、5-FU和DXM、IFN和FK-506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剩余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免疫组化SP法结果显示对照组、FK506组、DXM组、5-FU组、IFN-α2b组、Cs A组和MMC组细胞中PC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5.00±2.00)%、(82.67±5.04)%、(80.00±2.78)%、(64.00±6.55)%、(38.00±3.00)%,(32.00±4.36)%和(29.67±3.02)%,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995,P<0.01),各药物组细胞中PCNA阳性表达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CNA阳性表达率下降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MMC、CSA、IFN、5-FU、DXM、FK-506,其中CSA、IFN、MM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XM、FK-506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剩余各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DXM、IFN-α2b、MMC、5-FU、CSA、FK-506对复发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均存在抑制作用,并且促进其凋亡,其中MMC和CSA促进细胞凋亡和抑制其增殖的作用最为显着。

刘金玲,刘欢,张晓融[5](2016)在《干扰素的抗纤维化作用在眼部应用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纤维修复可有助于恢复组织的正常结构,但又可导致瘢痕的形成。抗纤维化的药物有很多种,其中干扰素(IFN)是一种生物制剂,在临床上能够很好地治疗纤维瘢痕性疾病。本文主要回顾干扰素的生物学特性和抗纤维化机制,分析常用抗纤维化药物的作用效果及不良反应,总结干扰素在眼部的抗纤维化作用,探讨了干扰素应用的新进展。

郝长付,张光辉,姚武,赵阳[6](2012)在《干扰素对二氧化硅致肺成纤维细胞激活的抑制效应》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干扰素对二氧化硅(SiO2)刺激引起的肺成纤维细胞激活效应的抑制作用。方法用无血清的SiO2培养基刺激巨噬细胞(AM)24h,离心收集培养液上清。加入干扰素使其终浓度为10U/ml、100U/ml、1000U/ml,分别刺激LF;阳性对照未加干扰素;阴性对照用不含SiO2的AM上清培养肺成纤维细胞(LF)。RT-PCR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actin,α-SMA)、Ⅰ型胶原(collagenⅠ,COLⅠ)及Ⅲ型胶原(collagenⅢ,COLⅢ)的mR-NA水平;ELISA法测定COLⅠ和COLⅢ。结果干扰素浓度为1000U/ml时,α-SMA、COLⅠ和COLⅢ的转录水平为1.17±0.42、1.56±0.13和1.67±0.45,低于阳性对照组的2.97±0.68、4.10±1.42和3.30±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浓度为1000U/ml时,COLⅠ、COLⅢ和总蛋白分泌为1.55±0.23、2.27±0.24和2.27±0.24,低于阳性对照组3.79±0.22、3.58±0.55和4.45±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抑制COLⅠ、COLⅢ的表达,说明其对矽尘诱导大鼠肺成纤维细胞的激活效应有抑制作用。

张光辉[7](2010)在《游离SiO2粉尘体外诱转肺成纤维细胞抑制筛选》文中研究表明矽肺是机体吸入大量含有游离SiO2粉尘引起的肺部疾病。大多数矽肺的发生是一个慢性过程,主要伴随着大量的矽性蛋白沉积。其病理特征为肺泡腔内有大量的蛋白分泌物,随后可伴有纤维组织弥漫增生,形成小纤维灶乃至矽结节。成纤维细胞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游离SiO2粉尘能够激活肺成纤维细胞,成纤维细胞激活后表达a-平滑肌肌动蛋白(a-SMA)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能够大量分泌细胞外基质,尤其是胶原纤维,是肺部蛋白沉积的主要因素。因此,抑制肺成纤维细胞的激活,抑制其蛋白的分泌,尤其是胶原蛋白的分泌是抑制矽肺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体外分离培养SD大鼠肺巨噬细胞、肺成纤维细胞。应用游离SiO2粉尘刺激巨噬细胞后取培养上清诱转肺成纤维细胞,研究RGD短肽、秋水仙碱、干扰素a-1b和甲磺酸伊马替尼对诱转后肌成纤维细胞的抑制作用,为进一步对肺纤维化的治疗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和基础资料。目的:观察RGD短肽、秋水仙碱、干扰素-a1b和甲磺酸伊马替尼对游离SiO2刺激引起的肺成纤维细胞激活效应的体外抑制作用。寻求合适的肺肌成纤维细胞的抑制剂。方法:1用无血清的游离SiO2粉尘培养基刺激巨噬细胞(AM)24 h,收集培养液上清并离心去除SiO2, SiO2组用收集所得的上清培养肺成纤维细胞(LF);正常组用无游离SiO2粉尘刺激的AM上清培养LF。受游离SiO2粉尘刺激的AM上清培养基中加入RGD短肽、或秋水仙碱、或IFN-a1b、或IM,培养LF24 h。2应用MTT实验测定细胞的活性;应用real-time PCR检测a-SMA、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的mRNA水平;应用ELISA法测定COLⅠ和COLⅢ的分泌;BradFord定氮法用来测定培养上清中的总蛋白。结果:1 RGD对游离SiO2粉尘诱转LF的活性,各RGD浓度组与SiO2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各RGD浓度组的a-SMA、COLⅠ、COLⅢ的mRNA和蛋白分泌水平均低于SiO2组,其中在100μg/ml和150μg/ml浓度组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秋水仙碱对诱转LF的活性,各秋水仙碱浓度组低于SiO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C25是40μmol/L。各秋水仙碱浓度组的a-SMA、COLⅠ和COLⅢ的mRNA水平低于SiO2组,其中在80μmol/L浓度组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秋水仙碱浓度组的COLⅠ和总蛋白的分泌水平低于Si02组,其中COLⅠ和总蛋白在80μg/ml浓度组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IFN-a1b对诱转LF的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C25是100 u/ml。各IFN-a1b浓度组的a-SMA、COLⅠ、COLⅢ的mRNA和蛋白分泌水平均低于Si02组,其中在100u/ml浓度组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 IM对诱转LF的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C50是5μmol/L。各IM浓度组的a-SMA、COLⅠ和COLⅢ的mRNA水平低于Si02组,其中在5μmol/L浓度组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IM浓度组的COLⅠ、COLⅢ和总蛋白的分泌水平低于Si02组,其中COLⅠ和COLⅢ在5μmol/L浓度组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秋水仙碱、干扰素-alb和IM抑制了肌成纤维细胞的活化。2 RGD、秋水仙碱、干扰素-alb和IM能够抑制肌成纤维细胞的COLⅠ、COLⅢ等细胞外基质的表达。

冯先余[8](2008)在《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和病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针对侵入角膜缘多于2mm的初发型静止期翼状胬肉局部使用丝裂霉素C(MMC)一次性注射治疗,对治疗病例进行临床观察,对手术病例的胬肉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对正常球结膜、胬肉和经MMC治疗的胬肉标本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的表达进行分析研究。评价MMC对胬肉注射治疗的效果,为进一步探索MMC治疗翼状胬肉理想的用药方式、剂量、治疗时机提供理论基础。方法1.实验分组:实验分为四组:A组、B组、C组、N组。需手术者,按就诊次序随机分为二组:A组直接切除胬肉组织,留标本作病理检查;B组于翼状胬肉颈部进针,向胬肉组织内局部注射MMC一次,0.1ml/次(0.4mg/ml),注射药物后3周至10周手术切除胬肉,留标本作病理检查。C组于胬肉组织内局部注射MMC一次,0.1~0.2 ml(0.4mg/ml),复查时记录主观感觉,观察胬肉的变化情况。N组为无翼状胬肉者的球结膜。2.H.E.染色:分别将A、B、N组标本固定制成石蜡切片做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变化。3.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分别对A组、B组、N组标本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的表达进行分析研究。4.随防:观察翼状胬肉头、体部情况,眼部并发症,有无复发。结果1.临床观察:部分患者注射MMC后,有眼痛症状,经治疗后减轻。患者在注射MMC后1个月内有结膜水肿、充血,但逐渐减轻,C组在3~12个月后复查时可见翼状胬肉头部较注射MMC前苍白,组织比原来缩小变薄,头部边缘成为膜状,血管消失或变细。体部充血减轻,血管有不同程度萎缩。B组手术时翼状胬肉头部与角膜的粘连比A组明显减轻,易于剥离,术中出血也较A组减少。B组术后1周拆线时见切口已愈合,巩膜暴露处色苍白,无血管,结膜切口边缘与下方巩膜表面粘着似不如A组紧密。c组22例36眼,治愈1眼,显效20眼,有效15眼,无效0眼,恶化0眼。使用MMC的B、C组均未出现因使用MMC而出现的并发症。2.H.E.染色结果:光镜下,B组翼状胬肉头、体部可见血管减少,基底膜附近小血管萎缩。成纤维细胞减少,且胞体小,核深染,核形态不规则,胞浆欠清晰,炎性细胞减少。血管检测:光镜下,A、B组标本血管数量明显较正常结膜多,呈散在分布,炎性细胞也比较正常结膜明显多,以血管周围为多见。应用MMC组可见血管及炎性细胞明显减少。A组,头、体部的血管数分别与B、N组相比较均有显着差异(P<0.05)。3.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正常球结膜VEGF、TGF-β1的表达较A、B两组低。A组VEGF、TGF-β1的表达较B组高,差异显着(P<0.05)。4.术后患者预后情况:两手术组术后1年内均未见真性翼状胬肉复发,A组有一例可见明确的新生血管伸向角膜方向。结论1.静止期翼状胬肉组织中血管和成纤维细胞数目较正常结膜组织显着性增加。2.静止期翼状胬肉组织中VEGF、TGF-β1因子表达较正常结膜组织增加。3.MMC对静止期翼状胬肉组织中的血管和成纤维细胞有抑制作用。4.丝裂霉素C可以抑制静止期翼状胬肉中VEGF、TGF-β1因子的表达。5.局部注射MMC有抑制翼状胬肉增长,减少术后复发,降低术后复发率作用。MMC在低浓度、低剂量下使用未出现眼部严重并发症。

张解静,方林彬[9](2006)在《羊膜移植联合重组干扰素α-1b滴眼治疗翼状胬肉的护理》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羊膜移植联合重组干扰素α-1b滴眼治疗翼状胬肉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对60例羊膜移植联合重组干扰素α-1b滴眼治疗翼状胬肉患者术前术后心理变化及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运用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患者情绪稳定,以一种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复发率仅为8.3%,全部患者均无严重眼部并发症和全身毒性反应。结论:通过羊膜移植联合重组干扰素-α1b滴眼治疗翼状胬肉患者的对症护理,使患者对该病有较充分的认识,积极配合治疗,使疾病得到较好的康复。

曹征,叶锦华,陈硕[10](2005)在《羊膜移植联合重组干扰素aIb滴眼预防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重组干扰素aIb滴眼液对翼状胬肉切除羊膜移植术后预防复发的效果。方法将105例翼状胬肉切除羊膜移植术后患者,分成50例治疗组,用重组干扰素aIb滴眼液滴眼,55例对照组用0.1%氟米龙滴眼液滴眼,两组均46次/d,约12d拆线,继续滴眼药水46周。结果术后经1224个月,平均15个月随访,治疗组50例,无1例复发;对照组55例,复发6例,复发率10.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结论重组干扰素aIb滴眼液能很好地抑制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及新生血管生长,是翼状胬肉切除羊膜移植术后预防复发的理想辅助药物。

二、重组人干扰素α1b滴眼液对体外培养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重组人干扰素α1b滴眼液对体外培养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干扰素α-2b抑制瘢痕形成的研究与热点(论文提纲范文)

文题释义:
0引言Introduction
1 资料和方法Data and methods
    1.1 资料选取来源
    1.2 入选标准
    1.3 文献质量评价
2 结果Results
    2.1 抑制皮肤瘢痕增生
        2.1.1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降低胶原蛋白生成
        2.1.2 抑制瘢痕形成相关的细胞因子
        2.1.3 抑制瘢痕形成相关基因的表达
    2.2 抑制眼科术后瘢痕形成
    2.3 抑制腭裂瘢痕形成
    2.4 其他
3 总结与展望Conclusions and prospects

(4)临床常用药物对体外培养的复发性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抑制效果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对象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翼状胬肉动物模型及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干扰素的抗纤维化作用在眼部应用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干扰素的生物学特性:
2 干扰素抗纤维化的机制:
    2.1 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
    2.2 抑制胶原合成
    2.3 促进胶原降解
    2.4 抑制 α- 平滑肌肌动蛋白(α- SMA)的合成
3 干扰素在眼部的应用:
    3.1 抑制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后Haze形成
    3.2 抑制角膜瘢痕
    3.3 抑制角膜新生血管
    3.4 抑制翼状胬肉术后复发
    3.5 抑制青光眼滤过术后滤过泡过度纤维化
    3.6 抑制晶状体—后发性白内障
    3.7 抑制玻璃体———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3.8 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
    3.9 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
    3.10 治疗视网膜新生血管

(6)干扰素对二氧化硅致肺成纤维细胞激活的抑制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游离SiO2粉尘工作液的配制
        1.2.2 肺成纤维细胞的提取和纯化
        1.2.3 肺巨噬细胞的提取和纯化
        1.2.4 细胞同步化
        1.2.5实验分组
        1.2.6 RT-PCR (real time-PCR)
        1.2.7 ELISA法测定Ⅰ型胶原、Ⅲ型胶原
        1.2.8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MTT检测其对细胞活性的影响
    2.2 α-SMA、COLⅠ、COLⅢ的mRNA表达水平
    2.3 干扰素α1b对COLⅠ、COLⅢ和总蛋白分泌的抑制
3 讨论

(7)游离SiO2粉尘体外诱转肺成纤维细胞抑制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图和附表清单
中英文缩略词表
论文部分
1 前言
    1.1 目的和意义
    1.2 选题背景和问题提出
    1.3 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实验方法
3 结果
    3.1 体外培养的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形态观察
    3.2 选用的抑制剂对肌成纤维细胞的抑制效应
4 讨论
    4.1 RGD短肽对SiO_2致肺成纤维细胞激活的抑制效应
    4.2 秋水仙碱对SiO_2致肺成纤维细胞激活的抑制效应
    4.3 IFN-α 1b对SiO_2致肺成纤维细胞激活的抑制效应
    4.4 甲磺酸伊马替尼对SiO_2致肺成纤维细胞激活的抑制效应
    4.5 RGD、秋水仙碱、IFN-α 1b和IM对成纤维细胞作用的比较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综述部分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8)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和病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方法
结果
    3.1 临床观察及随访情况
    3.2 H.E.染色光学显微镜检查结果
    3.3 血管及成纤维细胞检测结果
    3.4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3.5 术后患者预后情况
附图
讨论
    4.1翼状胬肉的发病机制
    4.2 VEGF在翼状胬肉中表达的意义
    4.3 TGF-β1在翼状胬肉中表达的意义
    4.4 丝裂霉素C对翼状胬肉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翼状胬肉的治疗进展
    1.胬肉的手术方法
    2.翼状胬肉非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9)羊膜移植联合重组干扰素α-1b滴眼治疗翼状胬肉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治疗方法
2 护理措施
    2.1 术前准备
    2.2 术前护理
    2.3 术后护理
        2.3.1 预防切口感染
        2.3.2 植片的观察
        2.3.3 做好生活护理
    2.4 出院指导
3 结果
4 讨论

(10)羊膜移植联合重组干扰素aIb滴眼预防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四、重组人干扰素α1b滴眼液对体外培养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干扰素α-2b抑制瘢痕形成的研究与热点[J]. 刘振东,王瑞,李小磊,王静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1(02)
  • [2]药物预防翼状胬肉的复发[J]. 尹明阳,潘志强. 国际眼科纵览, 2018(02)
  • [3]临床常用药物对体外培养的复发性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的抑制效果比较[J]. 孙亚杰,林婷婷,何彦津,朱利民,高扬,周波.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7(06)
  • [4]临床常用药物对体外培养的复发性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抑制效果的比较[D]. 孙亚杰. 天津医科大学, 2017(03)
  • [5]干扰素的抗纤维化作用在眼部应用的研究进展[J]. 刘金玲,刘欢,张晓融. 科技风, 2016(04)
  • [6]干扰素对二氧化硅致肺成纤维细胞激活的抑制效应[J]. 郝长付,张光辉,姚武,赵阳. 现代预防医学, 2012(08)
  • [7]游离SiO2粉尘体外诱转肺成纤维细胞抑制筛选[D]. 张光辉. 郑州大学, 2010(06)
  • [8]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和病理研究[D]. 冯先余. 安徽医科大学, 2008(05)
  • [9]羊膜移植联合重组干扰素α-1b滴眼治疗翼状胬肉的护理[J]. 张解静,方林彬.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06(04)
  • [10]羊膜移植联合重组干扰素aIb滴眼预防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的临床观察[J]. 曹征,叶锦华,陈硕. 中国医师杂志, 2005(S1)

标签:;  ;  ;  ;  ;  

重组人干扰素α1b滴眼液对体外培养的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