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水稻品种间差异及食用品质特性研究

黑龙江省水稻品种间差异及食用品质特性研究

一、黑龙江省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特性的品种间变异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马会珍[1](2021)在《不同生态区优质食味粳稻品质特征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试验于2018年和2019年进行,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结果如下:1.本研究以收集的来自辽宁省(5个)、吉林省(5个)和黑龙江省(包括3个日本选育品种在内共13个品种)共计23个优质粳稻品种为材料,在统一肥水等相关栽培管理的条件下,分别在辽宁省盘锦市、吉林省公主岭和黑龙江省五常水稻研究所进行种植,系统比较上述粳稻品种在东北不同地区的品质差异。结果表明,在本研究中,北方粳稻品种在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个不同粳稻生产区种植时,其加工品质普遍较高,差异并不显着。在粒型上,北方粳稻品种在黑龙江种植时长宽比值较小,米粒较短。在外观上,在辽宁种植时的垩白粒率在11.79-41.35%,垩白度在2.42-16.19%;在吉林种植时的垩白粒率在9.89-34.29%,垩白度在2.35-14.33%;在黑龙江种植时的垩白粒率在8.51-37.92%,垩白度在2.74-8.22%,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均为辽宁>吉林>黑龙江,其外观品质整体在黑龙江种植时最优。在蒸煮食味品质方面,北方粳稻品种的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均表现为辽宁>吉林>黑龙江,而胶稠度则是辽宁<吉林<黑龙江。在RVA谱特征值中,北方粳稻品种的峰值黏度、热浆黏度、最终黏度和崩解值均在黑龙江种植时最高,而消减值和回复值在黑龙江种植时最低。在淀粉的热力学特性上,糊化焓在黑龙江种植时最低,回生焓最小,淀粉小颗粒含量在黑龙江种植时最高,大、中颗粒含量最低。在黑龙江种植的米饭硬度最小,黏度最大,弹性也相对较高,食味值在63.7-80.9,食味品质最佳。2.以辽宁省(5个)、吉林省(5个)和黑龙江省(5个)的代表性优质粳稻品种和江苏省代表性优质粳稻品种(软米品种和非软米品种各5个)为材料,在各自最佳生态区进行种植,比较南方和北方粳稻的品质差异。结果表明,在本研究中,北方三省的加工品质整体优于江苏省。在粒型上,与江苏非软米相比,北方粳稻品种米粒较短小;而与软米相比,米粒较为细长。在外观上,江苏软米和非软米品种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均显着高于北方粳稻,外观品质较差。江苏非软米品种的直链淀粉含量与北方粳稻相比没有显着差异,但其蛋白质含量显着高于北方粳稻,食味值在56.9-66.5,食味品质较差。与北方粳稻相比,江苏软米的直链淀粉含量低,蛋白质含量高,米饭硬度小,黏性大,峰值黏度、崩解值均高于北方粳稻,消减值、回生值小,食味值在67.0-78.0;北方粳稻品种的直链淀粉含量相对较高,蛋白质含量较低,米饭硬度大,弹性高,淀粉小颗粒含量高,食味值在71.0-80.9,与江苏软米相比食味值略高,但没有显着差异。3.在得出以上初步结论的基础上,以参加第二届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活动的产自全国各地的优质粳稻品种为材料,研究全国部分优质粳稻品质的差异,重点以获得优质食味金奖的15个粳稻品种为材料,将其分为南、北两大地域来源,系统比较南方优质食味粳稻与北方优质食味粳稻品质的差异,以进一步验证前两部分的研究结果。结果表明,参评第二届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活动的39个粳稻品种无论是粒型,还是垩白率与垩白度差异均较大;在蒸煮食味方面,米饭食味计测定的食味值与专家的感官评分分值分别在44.00-82.00和52.20-91.86。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RVA谱中的消减值、回复值以及米饭质构特性中的黏性和均衡值与米饭食味值均呈显着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9、-0.60、-0.57、-0.37和-0.56;而RVA谱中的峰值黏度和崩解值与米饭食味值呈显着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2和0.36。与北方优质粳稻相比,南方优质粳稻的米粉RVA谱的消减值和回复值分别降低12.00%和21.19%;米饭质构特性中的黏性和均衡值的绝对值提高16.15%和15.00%。北方粳稻外观晶莹剔透,垩白度在0.50%-3.50%,米饭直链淀粉含量高,蛋白质含量低,经米饭食味计测定的食味值在56.00-74.00,专家感官评分在86.14-90.67;而南方粳稻外观相对浑浊,垩白度在1.86%-11.21%,米饭虽然蛋白质含量高,但直链淀粉含量较低,软化了其口感,米饭软而黏,经米饭食味计测定的食味值在54.00-82.00,专家感官评分在82.29-91.86,南方优质粳稻与北方优质粳稻经米饭食味计测定的食味值与专家感官评分间无显着差异。综上所述,北方粳稻在东北三省种植时,稻米品质整体在黑龙江种植时最佳,但差异并不显着。北方粳稻直链淀粉含量较高,蛋白质含量较低,米饭弹性好,而南方粳稻直链淀粉含量较低,米饭软而黏,但由于高温高湿的环境,在相同的氮肥肥水平下,其蛋白质含量要高于北方粳稻,食味品质与北方粳稻相比略有不足,但差异并不显着,对全国部分优质稻品种品质差异的分析也验证了这一结论。因此,在相对较高的蛋白质含量下,适当降低直链淀粉含量,使得米饭软糯具有弹性,是南方粳稻进一步提升其稻米品质的重要途径。

卞金龙[2](2020)在《淮北地区优质高效粳稻品种筛选及其评价指标体系》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稻米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种子市场水稻品种类型繁多、品种间品质和产量的差异较大,并且不同类型品种的区域适应性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针对以上问题前人也进行过较多的品种筛选研究,但往往仅局限于产量或者生育期等少数几个方面的筛选,且未形成较为完整的筛选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针对上述突出问题,本试验于2017~2018年在扬州大学校外淮安、宿迁、黄海农场和东海基地进行,以109份中熟中粳和迟熟中粳品种(品系)为供试材料,研究比较了不同类型粳稻品种在淮北不同地区的稻米品质和产量形成的差异。建立了适合淮北地区的优质高效粳稻品种筛选方法,以此为基础对淮北地区优质高效粳稻品种进行筛选,并通过筛选出的优质高效粳稻品种建立了淮北地区优质高效粳稻品种评价指标体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不同类型粳稻品种生育期、抗倒伏、抗病性等方面的考察,筛选出能在淮安、宿迁、黄海和和东海正常成熟的粳稻品种分别为86个、84个、83个和80个。不同类型粳稻品种在淮安、宿迁、黄海和东海的适宜抽穗期分别在8月17日~9月5日、8月16日~9月3日、8月17日~9月4日和8月21日~9月9日之间,超出适宜抽穗期的品种难以成熟。不同类型粳稻品种的加工品质差异较小,所有能正常成熟品种的加工品质均符合国家优质稻米标准。非软米品种的外观品质显着优于软米品种,尤其是垩白粒率与垩白度均显着小于软米品种,这主要与软米品种的遗传因素有关。软米品种的直链淀粉含量显着低于非软米品种,胶稠度更长,米饭的食味品质显着高于非软米品种。不同类型粳稻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中均以每穗粒数和和穗数的变异较大。其中,淮安地区迟熟中粳品种的产量与氮肥偏生产力显着大于中熟中粳品种;宿迁地区中熟中粳品种与迟熟中粳品种的产量和氮肥偏生产力无显着差异,中熟中粳品种的有效积温产量显着大于迟熟中粳品种;黄海地区中熟中粳品种的产量、氮肥偏生产力和有效积温产量均显着高于迟熟中粳品种;东海地区中熟中粳品种与迟熟中粳品种的产量和氮肥偏生产力无显着差异,中熟中粳品种的有效积温产量显着大于迟熟中粳品种。2.本研究建立了适宜淮北地区的优质高效粳稻品种筛选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优质品种的筛选包括加工、外观和食味品质的筛选,高效品种的筛选包括氮肥和温光利用效率的筛选。加工与外观品质的筛选方法:根据国标GBT 17891-2017优质稻谷国家标准对不同类型粳稻品种的加工与外观品质进行筛选,筛选出符合国标优质稻米标准的品种。其中,软米品种由于遗传因素的影响,外观品质普遍较差,在本研究中仅针对加工品质进行筛选,暂不考虑外观品质;食味品质的筛选方法:根据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和RVA谱特征值,利用BP神经网络法对不同类型粳稻品种的食味品质进行综合评分。并对食味品质综合评分的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将不同类型粳稻品种划分为食味品质一级、二级和三级;高效品种的筛选方法:根据氮肥偏生产力和有效积温产量的聚类分析结果,将不同类型粳稻品种划分为高效与低效两种类型,氮肥偏生产力=产量/施氮量,有效积温产量=产量/全生育期有效积温。根据优质和高效两方面的评价结果,筛选出适宜淮北地区种植的优质高效粳稻品种。优质高效粳稻品种的评价指标体系:淮北地区优质高效中熟中粳非软米品种的整精米率在62.52%~65.50%之间,垩白度在1.93~2.43之间,直链淀粉含量在16.15%~18.27%之间,胶稠度在68 mm~85 mm之间,消减值在18 cP~301 cP之间,回复值在972 cP~1 168 cP之间,食味品质综合评分在58~62之间,实产在9.81 t·hm-2~10.04 t·hm-间,氮肥偏生产力在36.33 kg/kg~37.18 kg/kg之间,有效积温产量在4.36 kg/℃~4.79 kg/℃之间。优质高效中熟中粳软米品种的整精米率在61.87%~66.38%之间,垩白度在3.39~41.74之间,直链淀粉含量在8.04~11.53%之间,胶稠度在80~99 mm之间,消减值在-1201 cP~-86 cP之间,回复值在388 cP~955 cP之间,食味品质综合评分在67~76之间,实产在9.17t·hm-2~10.66 t·hm2之间,氮肥偏生产力在33.95 kg/kg~39.48 kg/kg之间,有效积温产量在4.48kg/℃~5.09 kg/℃之间。优质高效迟熟中粳非软米品种的整精米率在61.33%~65.47%之间,垩白度在1.26~3.51之间,直链淀粉含量在16.04%~20.06%之间,胶稠度在63 mm~67 mm之间,消减值在57 cP~327 cP之间,回复值在542 cP~1126 cP之间,食味品质综合评分分别在56~61之间,实产在9.09t·hm-2~10.24t·hm-2之间,氮肥偏生产力在 33.65kg/kg~37.93kg/kg之间,有效积温产量在4.40 kg/℃~4.73 kg/℃之间。优质高效迟熟中粳软米品种的整精米率在62.26%~66.32%之间,垩白度在3.01~13.59之间,直链淀粉含量在8.83%~10.30%之间,胶稠度在86 mm~94 mm之间,消减值在-613 cP~-355 cP之间,回复值在315 cP~629 cP之间,食味品质综合评分在69~75之间,实产在9.72 t·hm-2~10.72t·hm-2之间,氮肥偏生产力在 35.99 kg/kg~39.71 kg/kg 之间,有效积温在 4.42 kg/℃~4.96 kg/℃之间。3.共筛选出适宜淮安地区种植的优质高效中熟中粳软米品种9个:南繁1609、徐稻9号、沪香粳165、沪早软粳、南粳2728、南粳505、南粳5718、常软07-1、早优1号;优质高效迟熟中粳非软米品种2个:连粳13、徐农33202;迟熟中粳软米品种3个:南粳9108、武运5051、南繁1610。适宜宿迁地区种植的优质高效中熟中粳非软米品种2个:新稻22、徐稻10号;中熟中粳软米品种7个:沪早软粳、沪早香软2号、南粳2728、南粳5718、早优1号、常软07-1、徐稻9号;迟熟中粳非软米品种2个:连粳13、徐农33202;软米品种3个:南粳9108、武运5051、扬粳239。筛选出适宜黄海地区种植的优质高效中熟中粳非软米品种2个:圣香66、徐稻10号;中熟中粳软米品种4个:JD6614、沪早软粳、南粳5718、早优1号;迟熟中粳非软米品种1个:连粳13;软米品种1个:南粳9108。筛选出适宜东海地区种植的优质高效中熟中粳软米品种13个:沪香粳165、沪早软粳、南粳2728、南粳505、南粳5711、南粳5718、早优1号、常软07-1、沪早香181、沪早香软2号、南繁1609、苏香粳3号、徐稻9号;迟熟中粳非软米品种2个:泗稻14-211、徐农33202;迟熟中粳软米品种1个:南粳9108。4.从四个地区的优质高效品种筛选结果看,中熟中粳品种在淮北地区的优质高效品种数量更多,中熟中粳品种更适宜在淮北地区种植。淮北地区发展优质高效粳稻产业应以中熟中粳类型粳稻品种为主,尤其是中熟中粳软米品种。

石吕,薛亚光,魏亚凤,李波,石晓旭,刘建[3](2019)在《不同氮素粒肥水平下精米蒸煮食味品质变化及其与矿质元素含量相关性分析》文中提出为研究不同氮素粒肥水平下水稻精米矿质元素含量及蒸煮食味品质的变化,明确蛋白质及蒸煮食味品质与矿质元素间的相关性,以扬稻6号和南粳9108为供试材料,设置3个氮素粒肥水平,分别为对照(N1,0kg/hm2)、中氮素粒肥(N2,90kg/hm2)和高氮素粒肥(N3,150kg/hm2),并对精米中矿质元素含量和稻米蒸煮食味品质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氮素粒肥水平的提高,精米中含氮量提高,大量元素P、K含量和中量元素Ca、Mg含量显着降低,微量元素Fe、Mn、Zn、Cu含量显着增加,Mg/K和Mg/(N·AC·K)表现为降低趋势,蛋白质含量显着增多,直链淀粉含量有所减少,RVA谱特征值中最高粘度、热浆粘度和崩解值逐渐降低,回复值和消减值则呈现出上升的趋势,食味值显着变差。相关分析发现,蛋白质含量与微量元素含量间呈显着或极显着正相关,与大、中量元素含量和食味值呈显着或极显着负相关;Mg/K和Mg/(N·AC·K)与RVA谱特征值关系密切,有利于蒸煮食味品质的改善。由此可见,生产中应因地制宜地控制后期氮肥在适宜范围内,以提高稻米矿质营养元素含量和蒸煮食味品质。

袁名安,曹春信,朱浩,祝泽刚[4](2018)在《水稻胚乳细胞壁性状与稻米食味品质的关系》文中指出食味品质是构成稻米品质的重要性状,目前主要以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等理化指标进行评价,但仍不能全面准确反映米饭食味品质的优劣,成为困扰水稻品质育种的难题之一。近年研究表明,胚乳细胞壁的含量和组分与稻米食味品质密切相关,为水稻品质研究开拓了新思路。基于此,对水稻胚乳细胞壁的品质效应及其遗传研究领域取得的进展进行探讨,以期为稻米食味品质改良路径提供有益补充和理论依据。

陈书强,薛菁芳,潘国君,王秋玉[5](2015)在《粳稻粒位间淀粉RVA谱特征与其它品质性状的关系》文中认为为了明确RVA谱特征值在评价稻米品质中的作用,本文选用不同穗型水稻为材料,按照穗部位置分为27个粒位,研究了不同粒位上淀粉RVA谱特征与其它品质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碾米品质中的整精米率和粒长与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和崩解值3个特征值有极显着正相关关系。外观品质中的垩白率、垩白度和营养品质中的总蛋白质含量、清蛋白含量、醇溶蛋白含量、谷蛋白含量、脂肪酸含量都与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崩解值呈极显着负相关,与消减值极显着正相关;球蛋白含量则表现相反规律。蒸煮食味品质中的食味值、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与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崩解值3个特征参数呈极显着正相关,与消减值呈极显着负相关,尤其是与峰值黏度和崩解值2个参数的相关系数较大。淀粉RVA谱特征值能密切反映稻米品质的好坏,穗下部二次枝梗籽粒的峰值黏度和崩解值的大小可以作为优质粳稻辅助选择的首选指标。

童浩[6](2014)在《稻米品质的品种差异及与淀粉酶和蛋白组分的关系》文中指出本研究选用了生产上广泛应用的45个水稻品种(系)在相同栽培条件下种植,分析了它们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精米长与长/宽、垩白粒率、垩白度、碱消值、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等11项米质性状和它们的RVA谱特征值、总淀粉酶活性、α-淀粉酶活性及谷蛋白、醇溶蛋白、清蛋白和球蛋白等4种蛋白组分含量。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各供试水稻品种(系)的米质整体情况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系)的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胶稠度及直链淀粉含量等6项米质性状的变异系数较大,而糙米率、精米长与长/宽等为品种(系)间差异较小的米质性状。2.不同水稻品种(系)各米质性状的相互关系分析结果表明,糙米率与精米率的相关系数为0.96**;精米率与整精米率达到了极显着水平正相关(r=0.53**)。并且,不同水稻品种(系)的整精米率对稻米的外观、蒸煮食味及蛋白质含量均具显着影响。不同水稻品种(系)的碱消值、胶稠度与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及垩白度均分别呈现极显着水平的正相关或负相关(r=0.52**、-0.84**、-0.81**;r=0-45**、-0.77**、-0.74**)。3.不同水稻品种(系)的最高粘度(PKV)、热浆粘度(HPV)、冷胶粘度(CPV)、崩解值(BDV)、消减值(SBV)、回复值(CSV)、起浆温度(PaT)、峰值时间(PeT)等8项RVA谱特征值均存在较大的品种(系)间差异,其中,PeT的品种(系)间差异最大(F=454.455**);其次为SBV(F=310.329**)>HPV(F=274.943**)>CSV(F=235.636**)>CPV (F=199.246**)>PKV (F=150.734**)>BDV (F=145.607**);PaT的品种(系)间差异最小(F=98.091**)。本研究结果还表明,不同水稻品种(系)的RVA谱特征值与碾米品质各性状、蛋白质含量的相关性不明显,但与外观品质、蒸煮食味品质各性状均分别具有极显着或显着水平的正相关或负相关。其中, PKV、CPV、 BDV、CSV等RVA谱特征值与稻米品质各性状的关系最为密切。4.不同水稻品种(系)的总淀粉酶活性与各米质性状均无明显的相关性;而其α-淀粉酶活性却与稻米外观、蒸煮食味及蛋白质含量各米质性状关系密切,其中,α-淀粉酶活性与糙米率、精米率分别达到了显着水平的俩俩正相关(0.30*、0.34*);α-淀粉酶活性与碱消值、胶稠度分别达到了极显着水平的俩俩正相关(0.38**、0.43**)。5.不同水稻品种(系)的4种蛋白组分的品种(间)变异系数大小依次为球蛋白>醇溶蛋白>清蛋白>谷蛋白。其中,水稻品种(系)的谷蛋白、醇溶蛋白含量与各米质性状关系密切,而清蛋白、球蛋白含量对各米质性状的影响不大;不同水稻品种(系)的谷蛋白、醇溶蛋白含量与稻米各米质性状均分别呈现极显着或显着水平的正相关或负相关。其中,稻米谷蛋白含量与垩白粒率、垩白度分别呈极显着水平的俩俩负相关(-0.50**和-0.47**);醇溶蛋白含量与精米率、整精米率分别达到了极显着水平的俩俩正相关(0.40**和0.58**)。

郑桂萍,胡忠萍,马艳,李晓蕾,胡法龙,郑悦,李红宇[7](2014)在《中国黑龙江与韩国糙米氮钾镁含量与食味品质关系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采用中国黑龙江省和韩国水稻品种(品系)各18个,种植于中国黑龙江省857农场,以比较韩国和中国黑龙江水稻品种糙米全氮、全钾、全镁含量的差异及其与食味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黑龙江水稻糙米全氮含量极显着高于韩国,全钾含量则相反;韩国水稻糙米全镁含量高于中国黑龙江55.6mg/kg,但差异不显着;韩国品种食味评分(84.1分)极显着高于中国黑龙江品种(78.7分);韩国品种的食味评分与Mg/K当量比及Mg/K、Mg/N、Mg/(K+N)质量比显着或极显着正相关;各指标的品种间变异系数表现为全镁含量>全钾含量>全氮含量>食味评分。糙米N、Mg含量及其与其它元素比值的差异是韩国品种食味值高于中国黑龙江省品种的主要原因。

杨晓娜[8](2013)在《方便米饭食味评价及原料适应性研究》文中提出方便米饭,也称即食米饭,自从80年代中期开始投放市场以来,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方便米饭工业化生产逐渐走向成熟。但目前方便米饭仍存在口感欠佳等问题,食味的好坏不仅与方便米饭的生产工艺相关,而且与稻米原料的品质特性有着密切的联系,方便米饭的食味评价以及稻米原料的选择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本研究以东北、华中等地区收集的93个水稻品种为原料,对方便米饭的感官评价、质构特性以及大米的外观品质、理化性质、蒸煮品质、RVA谱特征值进行了研究,在方便米饭品质与大米品质相关性的基础上,建立了方便米饭食味评价模型,运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对稻米原料进行了适应性研究。首先,探讨了方便米饭感官品质与质构特性的相关性以及风味成分的鉴定。硬度适中,粘度低,粘度/硬度值越小的品种制作的方便米饭口感好;方便米饭的风味成分共鉴别到41种化合物(没有风味贡献作用的烷烃类除外),18种化合物对米饭风味有贡献作用的可能性较大,其中己醛、辛醛、壬醛、癸醛、反-2-辛烯醛、反-2-壬烯醛、(反,反)-2,4-癸二烯醛、2-戊基呋喃、1-辛烯-3-醇是方便米饭风味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研究了方便米饭品质与大米品质的相关性。大米外观、理化品质中米粒白度高,长度小,厚度大,直链淀粉含量低,蛋白含量低,水分含量高的稻米品种加工的方便米饭食味值较高;大米蒸煮品质与方便米饭品质相关性较好,吸水率、膨胀体积越小,米汤碘蓝值、米汤干物质越高,方便米饭食味越好;米粉RVA谱特征值与方便米饭品质也有很好的相关性,峰值粘度、最低粘度、最终粘度、峰值时间越高,衰减值越低,方便米饭的食用品质越高,食味越好。再次,分别以综合评分、外观结构、滋味、适口性为因变量,建立了方便米饭食味评价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并对回归方程进行相关系数检验、F检验、T检验及残差假设检验,结果表明,回归方程显着,拟合度较好,回归模型具有实际意义。最后,通过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对方便米饭的原料适应性进行研究,得到适宜加工成方便米饭的稻米原料的12个品质指标最佳取值范围:最低粘度13002000cP,最终粘度20002800cP,峰值粘度20002500cP,回生值9001200cP,峰值时间>6min,糊化温度6375℃,直链淀粉含量15.5%17.5%(干基),蛋白含量<8%(干基),吸水率230%275%,膨胀体积300%340%,米汤碘蓝值>0.18,米汤干物质>20mg/g。

王露露[9](2013)在《粳稻杂交后代籽粒淀粉分支酶基因遗传变异及表达特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直链淀粉含量是决定稻米蒸煮食味品质最重要的指标。直链淀粉是籽粒灌浆过程中通过一系列酶促反应合成和积累,参与直链淀粉合成的酶种类很多,淀粉分支酶是其中的关键酶之一,活性大小与直链淀粉含量高低有密切关系。本研究选用以直链淀粉含量为选择指标,在两个杂交组合(即组合Ⅰ东农423×藤系180和组合Ⅱ系选1号×通769)中,逐代按高、低两个方向进行选择形成的籽粒直链淀粉含量有显着差异且遗传背景相似的F10后代及亲本,通过盆栽试验系统地比较分析了蒸煮食味品质和产量性状的遗传表达特征,并在灌浆过程中籽粒淀粉分支酶活性变化,淀粉分支酶基因家族的mRNA表达特征和淀粉分支酶基因结构变异特点等,旨在为阐明水稻杂种后代籽粒直链淀粉含量产生超亲变异和淀粉品质形成的分子生化学机理以及品质改良方法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籽粒直链淀粉含量高的品种,蛋白质含量比较低,食味值小,RVA谱特性中最高粘度、最低粘度和下降粘度值也比较小,而粘滞峰消减值和最终粘度是随着直链淀粉含量的升高而升高,且直链淀粉含量高的品种为正的消减值,低直链淀粉含量的品种则为负。直链淀粉含量低的品种,蛋白质含量相对比较高,最高粘度、最低粘度和下降粘度值也比较大。随着直链淀粉含量的升高而单株粒重增加,千粒重正好相反,即随着直链淀粉含量升高而下降。从胚乳淀粉积累方面,在两个组合中,在灌浆过程中不同直链淀粉含量亲本及后代胚乳总淀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积累趋势基本一致,直链淀粉含量高的品种总淀粉含量也高,胚乳直链淀粉合成和积累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遗传因素,直链淀粉含量高的基因型在灌浆过程中合成和积累的直链淀粉量总是高于直链淀粉含量低的基因型,而胚乳支链淀粉的合成和积累主要在灌浆前中期,比直链淀粉合成早。分析籽粒灌浆过程中淀粉分支酶活性以及淀粉分支酶基因mRNA表达量等变化特点显示:直链淀粉含量高的亲本及后代的淀粉分支酶活性均比直链淀粉含量低的亲本及后代高,灌浆不同时期的籽粒直链淀粉含量与淀粉分支酶活性间均呈正相关;亲本及杂种后代籽粒rbe1和rbe3的mRNA表达量随灌浆进程逐渐增加,达到峰值后又逐渐下降,呈单峰曲线变化,其表达量峰值都出现在抽穗后17d,在灌浆过程中胚乳rbe4基因的mRNA表达量相对比较小;杂种后代籽粒淀粉分支酶基因mRNA表达量随籽粒直链淀粉含量的变化发生变化,且能超亲表达;直链淀粉含量和淀粉分支酶活性高的基因型其rbe1和rbe3的mRNA表达量也高,低的基因型其mRNA表达量也低,rbe4的表达量与此相反。从相关性分析,不同灌浆时期rbe活性与相对应时期的直链淀粉含量、总淀粉含量间都存在正相关性,胚乳直链淀粉含量与rbe1和rbe3的mRNA表达量呈极显着的正相关,与rbe4的mRNA表达量呈负相关;胚乳淀粉分支酶活性与rbe1、rbe3的mRNA表达量呈显着及极显着的正相关,与rbe4的mRNA表达量呈不显着的负相关。本试验克隆的rbe1基因全序列长为2463bp,编码820个氨基酸残基,与GenBank中已发表的核苷酸序列比较,组合1亲本及后代的同源性分别为99.96%、99.59%、99.80%、99.88%;高后代H6与高亲H4有2处氨基酸不同,低后代L12与低亲L11有4处氨基酸不同;虽然胚乳直链淀粉含量不同的品种间rbe1基因编码区碱基序列同源性很高,氨基酸序列保守性很强,但杂种后代在基因分离和稳定过程中,个别碱基位点上仍然发生碱基的变化和氨基酸的改变,

张海彬[10](2011)在《寒地粳稻产量性状杂种优势生理生化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杂种优势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充分利用杂种优势是提高粳稻单产的重要途径之一。由于黑龙江省是属北方寒地稻作区,生育期短,温度低、有效积温少。围绕着寒地粳稻杂种优势强弱和利用前景问题,至今争议很大。针对黑龙江省的生态环境和水稻生产条件,本研究选用晚熟超级稻品种松粳9号和吉粳88号以及晚熟大粒型品种东农7180和大穗型品种松粳172、普引06-5,中熟高产品种龙稻4号和垦鉴稻8号等产量构成因素各有明显差异的7个粳稻品种作为亲本配制的15个杂交组合及亲本为试验材料,系统地分析了不同杂种优势组合的产量性状杂种优势变异特点、分蘖期干物质积累特点、分蘖期和灌浆过程中的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变化、蒸煮食味品质特性等,旨在阐明寒地粳稻产生杂种优势的生理生化机理,进而为寒地粳稻杂种优势利用途径和前景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单株粒重大的组合,其它产量性状不一定都最大,突出某一产量性状不一定配制单株粒重高的杂交组合,必须协调各产量性状;各产量性状高亲优势的提高对单株粒重的高亲优势都产生有利的作用,尤其是每株穗数高亲优势对单株粒重的高亲优势影响很大;单株粒重上产生很强的高亲优势组合,在多数产量性状上同时表现较强的杂种优势;在单株粒重上供试的15个杂交组合杂种优势并不很强,尤其是对照优势,只有2个组合的对照优势为5%左右,其它组合均为负值;寒地粳稻单株粒重杂种优势强弱与亲本自身的单株粒重大小关系并不很大,亲本单株粒重大,不一定组合的单株粒重高亲优势也大。分蘖时期干物质重与单株粒重高亲优势值间呈正相关,其中分蘖中期的相关达到显着和极显着水平,与每株穗数和每穗总粒数高亲优势值间呈不显着的正相关,与千粒重和结实率呈不显着的负相关;强优势组合干物质积累量要显着高于弱优势组合,分蘖时期干物质重高低对单株粒重及单株粒重高亲优势的高低影响很大,强优势的表现需要强大的干物质积累作为支撑。分蘖时期强优势组合的叶片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蛋白水解酶等氮代谢关键酶活性显着或极显着高于弱优势组合,单株粒重杂种优势强的组合分蘖期具有旺盛的氮代谢,分蘖期氮代谢强弱与单株粒重杂种优势大小有密切关系,氮代谢关键酶活性高的组合,其单株粒重优势也高,反之氮代谢关键酶活性低的组合,其单株粒重优势也低;在灌浆成熟过程中,可溶性淀粉合成酶,ADPG焦磷酸化酶,籽粒谷氨酰胺合成酶等活性均是前期较低,后逐渐升高,达到峰值后降低,呈单峰曲线变化,强优势组合的这些酶活性显着高于弱优势组合,灌浆过程中籽粒或叶片的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大小与千粒重和单株粒重高低有密切关系,酶活性大有利于提高千粒重和单株粒重。在分蘖期测定的三次氮代谢关键酶活性中,强优势组合的叶片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蛋白水解酶等活性高亲优势值均为正值,弱优势组合的氮代谢关键酶活性高亲优势值大多为负值;灌浆成熟过程中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杂种优势强优势组合明显高于弱优势组合,强优势组合的籽粒和叶片的碳氮代谢明显高于弱优势组合。分蘖期叶片氮代谢关键酶活性高亲优势与干物质重和单株粒重的高亲优势关系密切,分蘖期维持旺盛的氮代谢是提高同期干物质重及单株粒重高亲优势的基础,酶活性表现出的高亲优势值越高,干物质重和单株粒重的高亲优势值也越高;灌浆不同时期的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高亲优势值高,产量性状高亲优势值也高,碳氮代谢酶活性杂种优势高低对产量性状杂种优势表现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强弱优势组合的品质分析结果表明,强优势组合的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极显着高于弱优势组合,杂种优势强弱不同的组合间淀粉谱特性并没表现明显的变化规律。鉴于寒地粳稻单株粒重的对照优势很弱、品种间遗传基础狭窄、有效积温低等原因,寒地粳稻拟通过杂种优势提高单产难度很大。而且,目前和将来人们最求优质稻米的形势下黑龙江省推广杂交粳稻将会失去市场竞争力和地域优势,这将会限制寒地杂交粳稻的推广利用。目前寒地粳稻超高产育种仍然以品种间杂交育种为主要途径为宜。

二、黑龙江省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特性的品种间变异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黑龙江省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特性的品种间变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生态区优质食味粳稻品质特征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研究背景
    2 研究进展
        2.1 不同生态区环境条件对水稻品质的影响
    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以及主要内容
        3.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3.2 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北方粳稻在东北不同生态区品质的差异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材料
        2.2 试验设计
        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2.4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北方粳稻品种在东北不同生态区加工品质的差异
        3.2 北方粳稻品种在东北不同生态区外观品质的差异
        3.3 北方粳稻品种在东北不同生态区直链淀粉、蛋白质含量和胶稠度的差异
        3.4 北方粳稻品种在东北不同生态区质构特性的差异
        3.5 北方粳稻品种在东北不同生态区RVA谱特征值的差异
        3.6 北方粳稻品种在东北不同生态区淀粉热力学特性的差异
        3.8 北方粳稻品种在东北不同生态区淀粉颗粒分布的差异
        3.9 北方粳稻品种在东北不同生态区食味值的差异
    4 讨论
        4.1 北方粳稻品种在东北不同生态区稻米品质加工及外观品质的差异
        4.2 北方粳稻品种在北方不同生态区蒸煮食味品质的差异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南、北方主产优质食味粳稻品种品质的差异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材料
        2.2 试验设计
        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2.4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南、北方全生育期气象条件的差异
        3.2 南、北方主产优质食味粳稻加工品质的差异
        3.3 南、北方主产优质食味粳稻外观品质的差异
        3.4 南、北方主产优质食味粳稻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和胶稠度的差异
        3.5 南、北方主产优质食味粳稻质构特性的差异
        3.6 南、北方主产优质食味粳稻RVA谱特征值的差异
        3.7 南、北方主产优质食味粳稻热力学特性的差异
        3.8 南、北方主产优质食味粳稻淀粉颗粒分布的差异
        3.9 南、北方主产优质食味粳稻食味品质的差异
    4 讨论
        4.1 南、北方优质粳稻品种在稻米加工及外观品质上的差异
        4.2 南、北方优质粳稻品种在蒸煮食味品质上的差异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我国不同生态区部分优质食味粳稻品质的差异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测定项目及方法
        2.3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稻米各项理化指标与食味品质的关系
        3.2 南、北方粳稻各项理化指标的差异
    4 讨论
        4.1 中国部分粳稻品质的差异
        4.2 南、北方粳稻品质特征的差异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结语
    1 主要研究结论
        1.1 北方粳稻品种在东北不同生态区品质的差异
        1.2 南、北方主产优质食味粳稻品质的差异
        1.3 我国不同生态区部分优质食味粳稻品质的差异
    2 总结
    3 本研究创新点
    4 需进一步深化和研究的问题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致谢

(2)淮北地区优质高效粳稻品种筛选及其评价指标体系(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研究背景
    2 研究进展
        2.1 国内外水稻生产概况
        2.2 优质高效粳稻品种选育与生产现状
        2.3 遗传因素对水稻品质与产量的影响
        2.4 环境因素对品质与产量的影响
        2.5 影响稻米食味品质的理化指标
        2.6 综合评价方法
    3 研究目的与意义
        3.1 目的意义
        3.2 主要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淮北沿淮地区(淮安)不同类型粳稻品种品质与产量的差异
    0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与供试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项目
        1.3.1 水稻的主要生育期
        1.3.2 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1.3.3 稻米主要品质指标测定
        1.3.4 稻米RVA谱特征值
        1.3.5 稻米食味品质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类型粳稻品种生育期差异
        2.2 不同类型粳稻品种品质的差异
        2.2.1 不同类型粳稻品种加工品质的差异
        2.2.2 不同类型粳稻品种粒型与外观品质的差异
        2.2.3 不同类型粳稻品种RVA谱特征值的差异
        2.2.4 不同类型粳稻品种营养与食味品质的差异
        2.3 不同类型粳稻品种产量及氮肥与温光利用率的差异
    3 讨论
        3.1 淮安不同类型粳稻品种生育期的筛选
        3.2 淮安不同类型粳稻品种品质与产量的差异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淮北中部地区(宿迁)不同类型粳稻品种品质与产量的差异
    0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与供试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项目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类型粳稻品种生育期差异
        2.2 不同类型粳稻品种品质的差异
        2.3 不同类型粳稻品种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差异
    3 讨论
        3.1 宿迁不同类型粳稻品种生育期的筛选
        3.2 宿迁不同类型粳稻品质与产量的差异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淮北沿海地区(黄海农场)不同类型粳稻品种品质与产量的差异
    0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与供试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项目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类型粳稻品种生育期差异
        2.2 不同类型粳稻品种品质的差异
        2.3 不同类型粳稻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差异
    3 讨论
        3.1 黄海不同类型粳稻品种生育期的筛选
        3.2 黄海高产优质粳稻品种筛选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陇海线地区(东海)不同类型粳稻品种品质与产量的差异
    0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与供试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项目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类型粳稻品种生育期差异
        2.2 不同类型粳稻品种品质的差异
        2.2.1 不同类型粳稻加工品质差异
        2.2.2 不同类型粳稻品种粒型与外观品质的差异
        2.2.3 不同类型粳稻品种稻米RVA谱特征值的差异
        2.2.4 不同类型粳稻品种营养与食味品质的差异
        2.3 不同类型粳稻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差异
    3 讨论
        3.1 东海不同类型粳稻品种生育期的筛选
        3.2 东海不同类型粳稻品质与产量的影响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淮北地区优质高效粳稻品种筛选及其评价指标体系
    0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与供试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优质高效粳稻品种筛选方法
        2.1.1 加工与外观品质筛选方法
        2.1.2 食味品质筛选方法
        2.1.2.1 稻米食味品质综合评价方法的构建
        2.1.2.2 稻米食味品质综合评价方法比较
        2.1.2.3 食味品质评价指标筛选
        2.1.3 局效梗稻品种筛选
        2.1.4 优质高效粳稻品种筛选方法与步骤
        2.2 淮安优质高效粳稻品种筛选
        2.3 宿迁优质高效粳稻品种筛选
        2.4 黄海优质高效品种筛选
        2.5 东海优质高效品种筛选
        2.6 淮北地区优质高效粳稻品种区域适应性
        2.7 淮北地区优质高效粳稻品种筛选方法及评价指标体系
    3 讨论
        3.1 淮北地区优质高效粳稻品种筛选
        3.2 淮北地区优质高效粳稻品种区域适应性
        3.3 不同评价方法在食味品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1 结论
        1.1 不同类型粳稻品种在淮北地区品质与产量差异
        1.2 淮北地区优质高效粳稻品种筛选方法及其评价指标体系
        1.3 适宜淮北地区种植的优质高效粳稻品种
        1.4 淮北地区优质高效粳稻品种区域适应性
    2 创新点
    3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致谢

(3)不同氮素粒肥水平下精米蒸煮食味品质变化及其与矿质元素含量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1.2 供试品种
    1.3 试验设计
    1.4 测定项目和方法
    1.5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精米矿质元素含量对不同氮素粒肥水平的响应
    2.2 不同氮素粒肥水平对精米淀粉粘滞性(RVA)谱特征值的影响
    2.3 不同氮素粒肥水平下精米蛋白质含量和食味值的变化
    2.4 精米蛋白质含量与不同矿质元素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2.5 精米Mg/K、Mg/(N·AC·K)与淀粉粘滞性谱特征值及食味值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3.1 不同氮素粒肥水平对精米矿质营养元素含量及蒸煮食味品质的影响
    3.2 精米蛋白质含量与矿质元素含量之间的关系
    3.3 精米Mg/K、Mg/(N·AC·K)值与淀粉粘滞性谱特征值间的相关性
4 结论

(4)水稻胚乳细胞壁性状与稻米食味品质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胚乳细胞壁的组成与营养功能
    1.1 胚乳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1.2 胚乳细胞壁对人体的功能价值
2 稻米食味品质及其评价方法
    2.1 稻米食味品质的主要内涵
    2.2 稻米食味品质的评价方法
    2.3 经典理化指标的局限性
3 胚乳细胞壁对稻米食味品质的影响
    3.1 胚乳细胞壁与稻米食味品质的关系
    3.2 胚乳细胞壁突变研究
    3.3 胚乳细胞壁性状的遗传与调控
4 展望与建议

(5)粳稻粒位间淀粉RVA谱特征与其它品质性状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 1 供试材料
    1. 2 试验设计
    1. 3 取样
    1. 4 品质测定
    1. 5 数据分析
2 结果分析
    2. 1 淀粉 RVA 谱特征值间的关系
    2. 2 淀粉 RVA 谱特征值与碾米品质的关系
    2. 3 淀粉 RVA 谱特征值与外观品质的关系
    2. 4 淀粉 RVA 谱特征值与蒸煮食味品质的关系
    2. 5 淀粉 RVA 谱特征值与营养品质的关系
3 讨论
4 结论

(6)稻米品质的品种差异及与淀粉酶和蛋白组分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稻米品质的品种差异及其相互关系
        1.2.2 稻米淀粉粘滞性谱特征值的品种差异及与米质的关系
        1.2.3 水稻淀粉酶活性的品种差异及与米质的关系
        1.2.4 水稻蛋白质组分的品种差异及与米质的关系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材料
    2.2 田间试验设计
    2.3 水稻理化测定指标与方法
        2.3.1 稻谷样品收获与样品制取
        2.3.2 稻米品质性状的测定
        2.3.3 稻米RVA谱特征值测定方法
        2.3.4 水稻种子的α、β-淀粉酶活性的测定
        2.3.5 稻米4种组分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2.4 数据处理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水稻品种(系)的米质差异
    3.2 不同水稻品种(系)的米质评价
    3.3 不同水稻品种(系)米质性状的相互关系
        3.3.1 碾米品质与其他米质性状的相互关系
        3.3.2 外观品质与其他米质性状的相互关系
        3.3.3 蒸煮食味品质与其他米质性状间的相互关系
        3.3.4 营养品质与其他米质性状的相互关系
    3.4 不同水稻品种(系)的RVA谱特征值差异
    3.5 不同水稻品种(系)RVA谱特征值与碾米及外观品质的相互关系
    3.6 不同水稻品种(系)RVA谱特征值与蒸煮食味及营养品质的相互关系
    3.7 不同水稻品种(系)的淀粉酶活性差异
    3.8 不同水稻品种(系)的淀粉酶活性与米质性状的相互关系
    3.9 不同水稻品种(系)的蛋白组分差异
    3.10 不同水稻品种(系)的蛋白组分与米质性状的相互关系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1.1 不同水稻品种(系)稻米品质的差异及其相互关系
        4.1.2 不同水稻品种RVA特征值的差异及其相互关系
        4.1.3 不同水稻品种RVA特征值与米质的相互关系
        4.1.4 不同水稻品种淀粉酶的差异及其与米质的关系
        4.1.5 不同水稻品种蛋白组分的差异及其与米质的关系
    4.2 讨论
        4.2.1 稻米品质的品种差异及其相互关系
        4.2.2 稻米淀粉粘滞性谱特征值的品种差异及与米质的关系
        4.2.3 水稻淀粉酶活性的品种差异及与米质的关系
        4.2.4 水稻品种蛋白质组分与其米质的关系
        4.2.5 试验的不足及下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作者简介

(7)中国黑龙江与韩国糙米氮钾镁含量与食味品质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1. 1供试品种
    1. 2试验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 1两国品种糙米全氮及全钾含量差异比较
    2. 2 两国品种糙米全镁含量及食味评分差异比较
    2. 3两国品种糙米矿质元素含量与食味评分的关系
    2. 4两国品种糙米镁钾元素当量比
3 结论与讨论

(8)方便米饭食味评价及原料适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稻米原料及加工产品方便米饭概述
        1.1.1 稻米及其产后加工概述
        1.1.2 方便米饭发展现状
    1.2 水稻食味评价概述
        1.2.1 国外水稻食味评价研究现状
        1.2.2 国内水稻食味评价研究现状
    1.3 稻米品种对食味影响以及稻米原料适应性的研究概述
    1.4 立题背景及意义
    1.5 主要研究内容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与设备
        2.1.1 实验材料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仪器与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原材料预处理
        2.2.2 方便米饭制作方法
        2.2.3 方便米饭食用品质感官评定
        2.2.4 方便米饭质构特性的测定
        2.2.5 方便米饭与新鲜米饭风味成分的测定
        2.2.6 大米外观品质的测定
        2.2.7 大米理化性质的测定
        2.2.8 大米蒸煮品质的测定
        2.2.9 米粉 RVA 糊化特性的测定
        2.2.10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3 结果与讨论
    3.1 方便米饭食用品质感官评定及质构特性分析
        3.1.1 方便米饭感官评定分析
        3.1.2 方便米饭质构特性分析
        3.1.3 方便米饭感官评定与质构特性相关性分析
        3.1.4 方便米饭风味成分分析
    3.2 方便米饭食用品质与大米外观、理化品质相关性分析
        3.2.1 大米外观、理化品质分析
        3.2.2 方便米饭感官评定与大米外观、理化品质相关性分析
        3.2.3 方便米饭质构特性与大米外观、理化品质相关性分析
    3.3 方便米饭食用品质与大米蒸煮品质相关性分析
        3.3.1 大米蒸煮品质分析
        3.3.2 方便米饭感官评定与大米蒸煮品质相关性分析
        3.3.3 方便米饭质构特性与大米蒸煮品质相关性分析
    3.4 方便米饭食用品质与米粉 RVA 糊化特性相关性分析
        3.4.1 米粉 RVA 谱特征值分析
        3.4.2 方便米饭感官评定与米粉 RVA 糊化特征值相关性分析
        3.4.3 方便米饭质构特性与米粉 RVA 糊化特征值相关性分析
        3.4.4 大米外观、理化及蒸煮品质与米粉 RVA 糊化特征值相关性分析
        3.4.5 米粉 RVA 全谱与方便米饭食用品质及大米品质相关性分析
    3.5 方便米饭食味评价回归模型的建立
        3.5.1 方便米饭食味评价回归方程的建立
        3.5.2 方便米饭食味评价回归方程的显着性检验
        3.5.3 方便米饭食味评价回归模型假设的其他检验
    3.6 运用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对方便米饭原料适应性进行研究
4 主要结论与展望
    4.1 主要结论
    4.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 2:93 种稻米的感官评定及质构特性
附录 3:93 种稻米的外观、理化及蒸煮品质
附录 4:93 种稻米的 RVA 谱特征值

(9)粳稻杂交后代籽粒淀粉分支酶基因遗传变异及表达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稻米直链淀粉研究概况
        1.2.2 稻米支链淀粉研究概况
        1.2.3 灌浆过程中淀粉积累特性研究概况
        1.2.4 灌浆过程中胚乳淀粉分支酶活性变化特性研究概况
        1.2.5 淀粉分支酶基因研究
        1.2.6 淀粉分支酶编码基因表达特点
        1.2.7 编码淀粉分支酶基因序列研究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材料
    2.2 试验方法
    2.3 品质性状测定方法
        2.3.1 稻米籽粒直链淀粉含量测定方法
        2.3.2 稻米总淀粉含量测定方法
        2.3.3 稻米食味值测定方法
        2.3.4 稻米粘特性(RVA 谱)测定方法
    2.4 考种
    2.5 水稻淀粉分支酶活性测定方法
    2.6 淀粉分支酶基因 mRNA 表达分析
        2.6.1 胚乳基因组 RNA 提取
        2.6.2 RT-PCR 实验程序
    2.7 分支酶基因 rbe1 和 rbe3 cDNA 克隆及全序列分析
        2.7.1 总 RNA 提取
        2.7.2 质粒与细菌菌株
        2.7.3 PCR 扩增水稻分支酶基因全长 cDNA
        2.7.4 PCR 产物的克隆鉴定
        2.7.5 cDNA 序列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亲本及杂种后代蒸煮食味品质特性与产量性状比较
    3.2 亲本及杂种后代胚乳淀粉积累特性比较
    3.3 亲本及杂种后代胚乳淀粉分支酶活性比较
    3.4 不同灌浆时期 rbe 活性与相对应时期籽粒淀粉的相性
    3.5 淀粉分支酶基因 mRNA 表达量变化
        3.5.1 RNA 完整性、定量检测及纯化
        3.5.2 亲本及杂种后代胚乳 rbe 基因 mRNA 表达量变化动态
    3.6 胚乳 rbe1 cDNA 的克隆及全序列分析
        3.6.1 胚乳 cDNA 库的合成
        3.6.2 胚乳 rbe1 基因全长 cDNA 序列的获得
        3.6.3 胚乳 rbe1 基因 cDNA 的克隆及鉴定
        3.6.4 胚乳 rbe1 基因全长 cDNA 序列分析
4 讨论
    4.1 关于直链淀粉含量与蒸煮食味品质及产量关系
    4.2 关于籽粒淀粉分支酶活性与直链淀粉含量关系
    4.3 关于籽粒 rbe 基因 mRNA 表达与直链淀粉含量关系
    4.4 关于不同直链淀粉含量杂种后代 rbe 基因克隆与结构变异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0)寒地粳稻产量性状杂种优势生理生化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水稻超高产育种与杂种优势利用
    1.3 水稻产量性状与高产育种
    1.4 杂种优势遗传机理研究进展
    1.5 干物质积累与作物杂种优势
    1.6 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与作物杂种优势
        1.6.1 碳代谢关键酶活性与作物杂种优势
        1.6.2 氮代谢关键酶活性与作物杂种优势
    1.7 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研究进展
        1.7.1 链淀粉含量与稻米蒸煮食味品质
        1.7.2 蛋白质含量与稻米蒸煮食味品质
        1.7.3 淀粉谱特性与稻米蒸煮食味品质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材料
    2.2 田间试验设计
    2.3 品质测定及考种
        2.3.1 稻米直链淀粉含量方法
        2.3.2 稻米蛋门质含量测定方法
        2.3.3 稻米粘特性(RVA 谱)测定方法
        2.3.4 主要产量性状测定
        2.3.5 杂种优势分析
    2.4 碳氮代谢关键酶酶活性测定
        2.4.1 取样方法
        2.4.2 水稻硝酸还原酶活性测定
        2.4.3 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的测定
        2.4.4 蛋白质水解酶活性测定方法
        2.4.5 ADPG 焦磷酸化酶活性
        2.4.6 淀粉合成酶活性测定
    2.5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亲本及杂交组合产量性状比较分析
        3.1.1 亲本产量性状比较分析
        3.1.2 不同组合产量性状比较分析
    3.2 不同杂交组合产量性状杂种优势比较分析
        3.2.1 不同杂交组合产量性状中、高亲优势变异分析
        3.2.2 不同杂交组合单株粒重杂种优势比较分析
        3.2.3 不同组合产量性状杂种优势比较分析
    3.3 产量性状及杂种优势相关分析
        3.3.1 产量性状相关分析
        3.3.2 产量性状亲优势相关分析
        3.3.3 亲本产量性状优势值间相关分析
    3.4 分蘖期不同杂交组合干物质积累特性比较分析
        3.4.1 分蘖期亲本及组合干物质重多重比较
        3.4.2 分蘖期干物质重与产量性状高亲优势值间相关分析
    3.5 不同杂种优势组合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比较分析
        3.5.1 分蘖划不同杂种优势组合氮代谢关键酶活性比较
        3.5.2 籽粒灌浆过程中不同杂种优势组合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比较
        3.5.3 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与产量性状的相关分析
    3.6 不同杂交组合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高亲优势值比较分析
        3.6.1 分蘖期强弱优势组合氮代谢关键酶活性高亲优势值比较分
        3.6.2 灌浆过程中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高亲优势值比较分析
        3.6.3 分蘖期氮代谢关键酶活性杂种优势与干物肤及单株粒重杂种优势相关分析
        3.6.4 灌浆过程中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杂种优势与产量性状杂种优势相关分析
    3.7 不同杂种优势组合蒸煮食味品质性状分析
        3.7.1 强弱优势合蒸煮食品质性状比较分析
        3.7.2 产量性状与蒸煮食品质性状问相关分析
4 讨论
    4.1 关于干物质积累与杂种优势
    4.2 关于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与杂种优势
    4.3 关于寒地粳产量性状杂种优势
    4.4 关于寒地粳优势利用前景
5 结论
    5.1 全文结论
    5.2 本研究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黑龙江省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特性的品种间变异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生态区优质食味粳稻品质特征的比较研究[D]. 马会珍. 扬州大学, 2021
  • [2]淮北地区优质高效粳稻品种筛选及其评价指标体系[D]. 卞金龙. 扬州大学, 2020
  • [3]不同氮素粒肥水平下精米蒸煮食味品质变化及其与矿质元素含量相关性分析[J]. 石吕,薛亚光,魏亚凤,李波,石晓旭,刘建. 作物杂志, 2019(06)
  • [4]水稻胚乳细胞壁性状与稻米食味品质的关系[J]. 袁名安,曹春信,朱浩,祝泽刚. 园艺与种苗, 2018(12)
  • [5]粳稻粒位间淀粉RVA谱特征与其它品质性状的关系[J]. 陈书强,薛菁芳,潘国君,王秋玉. 核农学报, 2015(02)
  • [6]稻米品质的品种差异及与淀粉酶和蛋白组分的关系[D]. 童浩. 湖南农业大学, 2014(09)
  • [7]中国黑龙江与韩国糙米氮钾镁含量与食味品质关系的研究[J]. 郑桂萍,胡忠萍,马艳,李晓蕾,胡法龙,郑悦,李红宇. 作物杂志, 2014(01)
  • [8]方便米饭食味评价及原料适应性研究[D]. 杨晓娜. 江南大学, 2013(02)
  • [9]粳稻杂交后代籽粒淀粉分支酶基因遗传变异及表达特性研究[D]. 王露露. 东北农业大学, 2013(10)
  • [10]寒地粳稻产量性状杂种优势生理生化机理研究[D]. 张海彬. 东北农业大学, 2011(04)

标签:;  ;  ;  ;  ;  

黑龙江省水稻品种间差异及食用品质特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