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革命党垮台的原因

墨西哥革命党垮台的原因

一、墨西哥革命制度党下台的原因(论文文献综述)

古洪能[1](2017)在《论政党治国的体制和困境——政党政治时代国家治理的一个考察角度》文中指出在政党积极介入人类政治生活和深度介入国家政权的政党政治时代,国家治理的主体实际上已经变成以政党为组织线索的基本格局,由此出现了政党治国的现象。政党治国是政党政治时代广泛存在的客观事实,只不过各国所形成的政党治国体制(体系)有所不同,如政党对比治国体制、政党合作治国体制、政党主导治国体制、政党领导治国体制和政党独占治国体制的区别。每一种政党治国体制都界定着政党博弈的基本结构,结合其它诸如政党政治文化、政党政治制度等条件,就限定了各政党的策略选择空间,从而有可能形成某种政党治国困境,如政党合作的困境或者政党独裁的困境,导致一国国家治理表现糟糕。而有一些国家在未改变政党治国体制但稍微改变了政党博弈的其它条件,或者在彻底改变政党治国体制的情况下,破解(避免或摆脱)了政党治国困境,从而国家治理表现尚可甚至比较优秀。这就说明,在政党政治时代,各国治理表现的重大差异,可能非常需要用政党治国体制及其困境来予以解释,也需要从这里来寻求改善国家治理的出路。

伏鹏[2](2016)在《墨西哥革命制度党垮台与重新执政的原因及启示》文中研究指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一些长期执政的老党大党先后下台,有的甚至已经衰亡。这当中曾经缔造墨西哥“经济发展奇迹”和“政治稳定奇迹”两大奇迹的长期执政71年的革命制度党的兴衰尤为突出。认真分析革命制度党在2000年大选何以下台、又为何沉浮12年后重新登上政治舞台的历史过程,并对其经验、教训加以总结,对于那些长期执政的并处于转型中的有一定的现实启示作用。本文着重分析革命制度党为什么会逐渐衰败终在2000年大选中败北?在野期间为重新登上历史舞台作何努力及其在2012年大选中获胜的机遇?以及这些能够给我们带来哪些思考?本文共分为引言、正文(四章)和结语等几个部分组成。引言部分主要说明了论文的研究意义,介绍了本选题的研究现状,阐述了论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创新。第一章主要概述政党执政相关理论,以此作为分析革命制度党垮台及重新执政原因的分析框架。第二章主要从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党自身建设、指导思想和反对党国家行动党崛起等方面对连续执政71年的革命制度党下台的原因进行分述。第三章对革命制度党重新执政之路及政策主张进行系统分析。客观分析革命制度党在野期间如何紧贴现实情况加强自我更新建设,以及调整竞选纲领和策略。进而分析革命制度党于2012年大选中重新登上历史舞台的机遇。最后经过对革命制度党垮台与重新执政的原因分析,从现实启示出发,提出要科学借鉴革命制度党执政过程中的有益经验:执政党要想长期执政,需加强自身建设增强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提高执政绩效让发展成果惠及民众、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扩大民众基础和创新政治体制巩固组织基础。

田小红[3](2015)在《墨西哥政党政治的变迁和政治转型研究》文中认为墨西哥政党政治的发展,经历了从考迪罗军人统治、到一党主导型体制、再到多党竞争型体制的演变过程。政党政治的发展变迁不仅推动着墨西哥的政治改革和经济发展,同时引领国家从威权政治走向民主,完成了从考迪罗军人政治向政党政治下文官体制的转型和从威权政治体制向民主政治体制的转型。纵观墨西哥的政治发展历程可以看到,长期执掌政权的革命制度党从崛起、沉沦到转型的历程,影响和引导着墨西哥的政治发展和转型。从1810年独立战争到1929年国民革命党(后来的革命制度党)创建,墨西哥解决了从军人独裁到宪政制度、从考迪罗体制到政党体制的转型,终结了考迪罗时代的无政府状态和寡头专制统治,使国家政治步入制度化轨道。从1929年到2000年,革命制度党(曾三度易名:国民革命党→墨西哥革命党→革命制度党)连续执掌墨西哥政权71年,推动了墨西哥的经济发展,保持了政治稳定。然而,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革命制度党党内组织功能衰竭、执政绩效下滑,革命制度党一党主导下的威权体制遭遇合法性危机。为了提升自身的合法性,革命制度党推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尤其是选举制度改革,通过改革扩大政治参与,使墨西哥政治逐渐走向多元化。2000年选举,结束了革命制度党长达71年的执政,实现了1929年以来墨西哥首次政党轮替,墨西哥政党体制由原来的一党主导型转变为革命制度党、国家行动党和民主革命党三足鼎立的多党竞争型。12年后,于2012年,革命制度党重新赢得总统选举,重新执掌政权,实现了墨西哥二次政党轮替,标志着墨西哥从威权政治体制向多党竞争的民主政治体制转变。然而,政党轮替仅仅是墨西哥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起点,并不意味着墨西哥民主政治发展的稳固,消除政府腐败、保持社会安定、缩小贫富差距、努力发展经济,依然是执政党和现政权面临的严峻挑战。墨西哥的政治实践告诉我们,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在尚未实现社会有效整合和政治制度化的情况下,权力的适度集中具有必要性,有利于保持社会政治的稳定性。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须符合它自身的情况,其政治体制改革要保持与其自身土壤的相适性。此外,一个政权的长治久安,还需合理有效、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公共政策为支撑。墨西哥政党政治变迁和政治转型的历程告诉我们,发展中国家的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呈现出迂回前行的态势。一个渗透着浓厚宗法势力、专制主义传统深远的国家,要真正实现民主和法治,还需要几代人的努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马婷[4](2014)在《墨西哥革命制度党职团结构的变迁及影响》文中认为墨西哥革命制度党从1929年到2000年执政长达71年之久,是世界上少有的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之一,创造了世人瞩目的“墨西哥奇迹”。20世纪80年代时,它就有1300万成员,是当代拉美政坛最重要的政党之一。革命制度党之所以能够在墨西哥长期执政、创造奇迹,就在于它是建立在职团组织结构之上的。职团结构的工人部、农民部、人民部三个职团部门几乎将全国所有民众纳入革命制度党体系内,其中每个部门都是一个组织严密的职团组织,是一条自上而下的政治参与渠道,是一个个庞大的利益集团,并由此控制了教会、劳工组织、商业、媒体、政党、军人、文人等社会组织,使利益冲突与矛盾能够转化到党内。在一定程度上,职团组织结构是革命制度党长期执政的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权力体系。但是,20世纪80年代前后,随着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环境的变迁、党内环境的急剧变化,执政的革命制度党为了适应社会变迁,开启了新自由主义改革的进程,墨西哥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但是作为革命制度党的组织基础的职团结构也随之不断变迁甚至走向衰落,并深刻影响着革命制度党的命运。最终成为影响2000年革命制度党痛失政权的一个重要因素。经过12年的反思和改革,墨西哥革命制度党2012年又重获政权。在这一过程中,革命制度党的职团组织结构是如何变迁的?对革命制度党造成了哪些影响?这些变迁和影响对中国共产党又有哪些借鉴意义呢?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叙述和探讨。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导言部分:首先介绍了选题背景与意义,其次就墨西哥革命制度党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梳理,然后对社会变迁理论进行简要概述,最后介绍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以及基本框架结构。第一部分:墨西哥革命制度党职团结构的形成。主要介绍了职团组织结构的历史发展、组织体系及其特点以及职团结构的作用。第二部分:职团组织结构变迁的动因分析。这部分运用社会变迁理论从国际、国内因素以及革命制度党党内政治生态等三个方面,分析影响革命制度党的职团组织结构变迁的主要因素。第三部分:职团组织结构的变迁及对革命制度党的影响。一方面,从意识形态、职团部门职能变化这两方面探讨职团组织结构的变迁;另一方面,从直接和间接两方面介绍职团组织结构的变迁对革命制度党的影响。结语:简要介绍墨西哥革命制度党组织结构变迁及其影响对中国共产党的借鉴意义。

刘国发[5](2014)在《墨西哥渐进主义民主转型过程研究 ——基于危机、结构与行为的视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共归纳出了三种解释民主转型的理论视角——政治行动者行为的视角,结构的视角,以及危机事件的视角。根据这三种理论视角,本文提出研究墨西哥民主转型过程的三个设想:革命制度党初始威权政体类型,对墨西哥民主转型过程有重要影响,墨西哥国内主要政治行动者的行为,对其民主转型具有决定性影响,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的几次重大政治和经济危机,在墨西哥民主转型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首先,革命制度党初始威权政体类型对墨西哥民主转型过程具有重要影响。一方面,由于一党霸权政党格局的存在,加上“封装式”民众政治参与形式,使墨西哥反对党不可能在短时问内实现在选举中击败革命制度党的目标。因此,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墨西哥主要反对党选择将主要精力放在地方政治竞争中,试图通过不断赢得地方选举胜利,逐渐壮大自己的实力,使自己获得能够与革命制度党在全国选举中竞争的资本。但是很显然的事实是,仅仅靠这种政党发展方式,墨西哥反对党并不能实现击败革命制度党的目标。事实上,它们仅仅赢得了少量选举胜利,与革命制度党之间的差距依然很大,远远达不到在总统选举中击败后者的地步。另一方面,由于制度化行政集权体制的存在,加上威权政体支持结构,面对反对党选举中的挑战,以及突然爆发的政治经济危机时,革命制度党政府进行政策调整时可以选择的空间相对较大。面对经济危机,革命制度党政府选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用外向型经济发展方式替代长期坚持的进口替代经济发展战略,即便这样做会造成普通民众的不满,遭到党内政治精英的反对,但是它完全有能力暂时忽略这些要求和障碍,专注于经济改革。面对政治危机,革命制度党政府选择进行选举制度改革,虽然这样做会使反对党收益,壮大它们的实力,但是它完全有能力将政治竞争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并保证反对党的壮大不是以本党实力受损为基础,而且自己的一党霸权地位仍然不受挑战。其次,危机事件在革命制度党威权政体的民主转型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为了应对20世纪80年代初期爆发的经济危机,革命制度党政府强力推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随着公共企业的私有化和公共企业部门及政府机构大规模裁员,革命制度党庇护主义恩惠资源迅速枯竭,庇护主义恩惠也逐渐丧失,合作主义组织体系进入紧张状态。而萨利纳斯政府所推行的全国团结计划,加上此时革命制度党政府选择从农村活动中退出,以及它在处理与工会矛盾中的强硬态度,最终导致革命制度党合作主义组织体系瓦解。在政治权力的结构变动和政治经济危机的双重作用下,墨西哥国内的主要政治行动者——革命制度党和国家行动党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和转型。在同质化执政团队的努力下,德拉马德里政府的危机应对措施迅速升级和深化,其直接后果是,革命家族内部的卡德纳斯主义者因不满而展开党内行动,而党内冲突的不可调和,最终造成民主潮流派被迫从革命制度党分裂。国家行动党的1976年党内危机的一个重要外部结果是,革命制度党威权政体出现了选举危机,为了恢复革命制度党所宣称的特殊民主政体的正当性,波蒂略总统选择进行选举制度改革。但是随后经济危机的爆发,加上波蒂略政府鲁莽的应对措施,使这次选举制度改革出现了很多意外的政治结果,其中就包括国家行动党转型机遇的到来,以及左派反对党的崛起。第三,墨西哥国内主要政治行动者的行为在革命制度党威权政体的民主转型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墨西哥主要反对党及时抓住革命制度党政府危机应对措施中的失误,并有效利用新建立起来的选举制度规则,在1988年大选中将政治行为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最终实现了反对党实力的极大增长。然而,此时革命制度党威权政体的主要支持结构仍然在发挥作用,加上两个主要反对党在重大政治经济问题上的政策立场上存在根本性分歧,革命制度党最终赢得了这次总统选举,并躲过了因反对党的选举后的抗议,而可能带来的不可治理政治局面的出现。国家行动党转型完成的一个重要标志是,该党于1988年大选后选择同萨利纳斯总统合作。正是双方的这次合作,为国家行动党换来了大量的选举胜利,加上该党自身的努力,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它已经发展成一个足以替代革命制度党的全国性政党。与国家行动党的做法不同的是,在1988年大选之后,卡德纳斯及其支持者选择同萨利纳斯政府对抗,而这种对抗行为最终遭致总统的报复性回应,使该党没能有效利用民众对革命制度党政府的不满情绪,它在选举中始终没有取得很大进展。通过与国家行动党合作,加上全国团结计划和选举制度改革的推行,萨利纳斯总统恢复了革命制度党在选举中的实力。但是这些经济和政治改革同时也产生了负面结果,其中最重的结果就是,革命制度党合作主义关系组织体系最终瓦解,而党内政治精英不再顾及政党忠诚和本党的团结,造成一批政治精英在选举中纷纷倒戈,代表反对党参加各级政治竞争。在竞争性选举的作用下,加上一些外部因素影响,墨西哥逐渐由一个威权政体转型为近似民主政体,而正是近似民主政体的形成,使墨西哥反对党获得了在总统选举中击败革命制度党,实现民主转型的真正正机会。随着选举制度改革的深化,加上反对党的努力,墨西哥具体的政治竞争环境同样发生转型——由于选举资金和政党广告时间的合理分配,使政党竞争处于一个平等的选举平台,随着国家行动党实力的增强,该党逐渐消除了在选民心中的不确定性,获得了其充分的认可。最后,福克斯凭借独特的政治竞选策略,使他在选举中创造了一种能够击败革命制度党的形象,这种形象使他获得了相当部分民主革命党支持者的选票,并且获得大多数独立选民的支持,最终帮助他赢得2000年总统选举,完成了墨西哥的民主转型。

王季艳[6](2014)在《墨西哥政党统合制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墨西哥的政党统合制度,在20世纪30年代卡德纳斯总统时期建立,成为威权政治的组成部分。在进口替代时期,国家通过高水平转移支付,维系统合制度的稳定运行,实现了政治稳定和经济奇迹。政党统合制度在其后的发展中,受到了经济因素的挑战,这包括了1982年的债务危机、1994年的经济危机。随着墨西哥经济模式从进口替代工业化(ISI)转向新自由主义经济,墨西哥政党统合制度开始产生变化,但在2000年之前,统合制度的根本结构未产生根本性的变化。随着威权时代的结束,墨西哥统合制度随着其“上位制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然而深嵌入政治文化层面的统合主义却依然留存下来。民主和统合主义并非必然不能相容,西欧很多民主国家都采用了统合主义的制度安排。同时应该看到,民主政体下可能蕴涵着促使统合主义消解的因子。就墨西哥现实来讲,民主化的进程深刻影响了墨西哥的统合主义的实践,这种改变是多方面且及其复杂的。也许原有的统合结构还在抵制这种变化,抵制结构性的变更,但无论如何,统合主义运作的实践已被改变。

武文霞[7](2014)在《2000年墨西哥大选革命制度党下台原因探讨——基于选民情况分析的视角》文中研究指明革命制度党在2000年的大选中下台不仅与其推行的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和党内腐败等因素有关,而且与革命制度党的社会支持基础有着重要关系。通过对2000年墨西哥大选选民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革命制度党的选民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年龄偏大、收入较低,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研究表明,随着墨西哥城市化的推进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革命制度党没有及时开拓城市中的社会支持基础,没有争取年轻人和社会精英的支持;同时,原有的职团结构基础也逐渐瓦解,越来越多的选民对革命制度党执政丧失信心,最终导致了革命制度党在2000年的大选中下台。

马立明[8](2014)在《跨国情境下的底层抗争策略分析 ——以萨帕塔运动为核心案例》文中提出本文旨在探索跨国情境下墨西哥萨帕塔运动抗争策略的特点。萨帕塔运动是当代底层抗争的一个知名案例,具有丰富的全球化时代元素和跨国政治内涵。本文将尝试把国内政治与跨国政治两个层面的研究视角进行整合,从而为萨帕塔运动为何能获得国际国内广泛舆论支持提供一个策略上的解释框架。20世纪90年代,拉美国家在新自由主义实验下遭遇种种发展挫折,社会矛盾激化,底层民众不堪重负进行反抗。这场反抗既针对国际资本霸权和全球新自由主义体制,同时也针对墨西哥的威权主义政治体制。萨帕塔运动与当代种种反体制思潮相结合,与国际国内各种反全球化、反资本力量相结合,形成了巨大的跨国媒体景观与轰动的全球效应。萨帕塔运动也是一场典型的“后现代革命”,游击队员们靠着麦克风、文字以及面具进行了有效抗争,参与推动了墨西哥的政治转型。本文认为,萨帕塔运动的上述策略特点,为当代底层抗争运动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马立明[9](2014)在《墨西哥革命制度党何以重新执政》文中指出革命制度党是墨西哥第一大政党。它自1929年上台执政,至2000年大选中落败,执政长达71年。尽管在它执政期间,曾创造了世人瞩目的政治经济奇迹,然而,由于执政期间新自由主义政策引发社会危机等原因,导致了它的失败。时隔12年,由于革命制度党卧薪尝胆总结经验,墨西哥人民威权怀旧等原因,革命制度党于2012年重新执政,经过自我锤炼,革命制度党变得更加强大。总结其成功与失败,审视从跌落低谷到重返高峰的经验与教训,这对于加强执政党的建设很有必要。

王向东[10](2013)在《后发国家治理与一党长期执政——以墨西哥革命制度党为例》文中指出革命制度党执掌墨西哥国政长达71年。在漫长的执政历程中,革命制度党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意识形态各方面形成了系统的一党长期执政的路线和政策措施。从1929年成立执政到2000年大选败北,革命制度党执掌墨西哥国政长达71年。在漫长的执政历程中,革命制度党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意识形态各方面形成了系统的一党长期执政的路线和政策措施,并且围绕一党执政进行了长期的、艰难的改革。这些路

二、墨西哥革命制度党下台的原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墨西哥革命制度党下台的原因(论文提纲范文)

(1)论政党治国的体制和困境——政党政治时代国家治理的一个考察角度(论文提纲范文)

一、政党政治时代的政党治国现象和体制
     (一) 政党对比治国体制
     (二) 政党合作治国体制
     (三) 政党主导治国体制
     (四) 政党领导治国体制
     (五) 政党独占治国体制
二、政党治国困境的形成及其国家治理表现
     (一) 政党对比治国困境及其国家治理表现
     (二) 政党合作治国困境及其国家治理表现
     (三) 政党主导治国困境及其国家治理表现
     (四) 政党领导治国困境及其国家治理表现
     (五) 政党独占治国困境及其国家治理表现
三、政党治国困境的破解及其国家治理表现
     (一) 在政党对比治国困境的情况下
     (二) 在政党合作治国困境的情况下
     (三) 在政党主导治国困境的情况下
     (四) 在其它政党治国困境的情况下
四、结论

(2)墨西哥革命制度党垮台与重新执政的原因及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一章 政党执政的理论概述
    第一节 政党、执政党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
        一、政党的含义
        二、执政党及其基本特点
    第二节 政党执政的合法性理论
        一、政党执政合法性的内涵
        二、政党执政合法性的基础
        三、政党执政合法性危机
第二章 连续执政71年的革命制度党垮台的原因
    第一节 经济改革和阶级结构的变化
        一、改革巨大社会成本削弱了执政的社会基础
        二、职团和阶级结构的变化
        三、政策分歧导致党内部分裂
    第二节 政权合法性危机的加剧与它党的崛起
        一、选举制度的改革促进反对势力发展
        二、反对势力在联邦和地方的力量增强
        三、国家行动党崛起取而代之
    第三节 党内体制僵化与指导思想反复
        一、体制僵化,缺乏民主
        二、行政权独大,缺乏监督
        三、指导思想反复造成党员思想混乱
第三章 革命制度党缘何重新执政
    第一节 革命制度党对重新执政的反思和探索
        一、注重党内自我更新
        二、重建意识形态回到“革命民族主义”
        三、调整竞选策略,重塑形象
    第二节 革命制度党重新执政的客观因素
        一、国家行动党政绩不佳
        二、民主革命党内耗严重
        三、墨西哥人民威权怀旧
第四章 革命制度党重新执政的现实启示
    第一节 加强自身建设增强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第二节 提高执政绩效让发展成果惠及民众
    第三节 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扩大民众基础
    第四节 创新政治体制巩固组织基础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3)墨西哥政党政治的变迁和政治转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选题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二、国内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第三节 核心概念
        一、政党政治
        二、政治转型
        三、职团主义
        四、民众主义
    第四节 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一、历史制度主义视角下的制度变迁理论和方法
        二、结构功能分析的理论和方法
        三、政党政治转型的路径理论和方法
    第五节 研究的创新点与难点
        一、研究的创新点
        二、研究的难点
第一章 政党政治的兴起和墨西哥第一次政治转型(1810~1920s)
    第一节 考迪罗军人统治的建立及社会基础
        一、考迪罗军人统治的建立
        二、考迪罗军人统治的社会基础
    第二节 考迪罗军人统治时期墨西哥政治的特征
        一、以军队、教会和庄园主组成的“三元寡头”为权力中心
        二、政治组织具有突出的地区性、宗派性和松散性
        三、统治手段的残酷性
        四、政局的不稳定性
    第三节 墨西哥政治的发展和政党政治的初步形成
        一、独立初期自由派与保守派的政治分歧和权力斗争
        二、共和的恢复与自由派的改革
        三、波菲里奥·迪亚斯的独裁统治及政党雏形的出现
        四、墨西哥政党政治的初步形成
    第四节 墨西哥的第一次政治转型
        一、墨西哥第一次政治转型的内容
        二、墨西哥第一次政治转型的特点
第二章 墨西哥一党主导型政党体制的确立和发展(1920s~1960s)
    第一节 一党主导型政党体制的发展演变
        一、国民革命党时期:国家政治生活制度化
        二、墨西哥革命党时期:以民众主义意识形态为主导
        三、革命制度党时期:政党制度体制化
    第二节 一党主导型政党体制的运作特点
        一、革命民族主义的意识形态
        二、职团主义的组织体系
        三、“恩庇—侍从”型庇护体系
        四、政治路线的“钟摆效应”
        五、总统集权制与总统一任制的权力制衡
    第三节 一党主导型政党体制下的权力关系
        一、革命制度党与国家的关系
        二、革命制度党与总统和政府的关系
        三、革命制度党与反对党的关系
        四、总统与国内其他权力主体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 一党主导型政党体制的合法性危机和墨西哥第二次政治转型(1968~2000)
    第一节 政治与经济危机的出现
        一、国内政治力量对比的变化
        二、债务危机和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
    第二节 职团结构的变化
        一、农村地区庇护体系的变化
        二、城市庇护体系的瓦解
    第三节 选民政党认同的变化
        一、选民政党认同变化的原因
        二、影响选民政党认同变化的因素
        三、选民政党认同的变化
    第四节 墨西哥的第二次政治转型
        一、从威权到民主:以选举制度改革为核心的政治转型
        二、政治改革引发的“双重转型”
        三、墨西哥第二次政治转型的特点
第四章 “三足鼎立”多党竞争体制的出现和发展态势(2000~)
    第一节 2000年墨西哥大选及三足鼎立的政党格局
        一、2000 年墨西哥大选和革命制度党的失利
        二、三足鼎立的政党格局
    第二节 2006年大选及墨西哥政党政治的发展
        一、2006 年大选后的墨西哥政局
        二、国家行动党执政以来墨西哥政治、经济和外交政策的变化
        三、对福克斯政府和卡尔德龙政府的评价
    第三节 2012年二次政党轮替的实现和革命制度党的东山再起
        一、2012 年的政党轮替及此后的墨西哥政局
        二、革命制度党重新执掌政权的原因
        三、2012 年以来革命制度党政府的执政理念和政策主张
        四、革命制度党的执政前景和面临的挑战
    第四节 多党竞争体制下墨西哥的政治权力关系
        一、执政党与总统和政府之间的关系
        二、行政权与立法权的关系
        三、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
第五章 对墨西哥政党体制变迁和政治转型的分析
    第一节 墨西哥政治转型的动因及成效
        一、考迪罗军人政治向政党政治下文官体制转型的动因及成效
        二、一党威权体制向多党民主体制转型的动因及成效
    第二节 墨西哥政党政治在政治转型中的作用
    第三节 政党政治变迁中执政党权力地位的合法性问题
        一、执政党巩固其政权合法性的路径
        二、墨西哥革命制度党巩固其政权合法性的路径与模式
结论
    一、关于墨西哥政治发展的几点思考
    二、墨西哥民主政治发展的障碍与前景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4)墨西哥革命制度党职团结构的变迁及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 选题背景与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 理论概述
    (四) 研究方法与框架结构
一、 墨西哥革命制度党职团结构的形成
    (一) 职团结构的历史发展
    (二) 职团组织体系及其特点
    (三) 职团结构的作用
二、 职团组织结构变迁的动因分析
    (一) 国际因素
    (二) 国内因素
    (三) 革命制度党党内政治生态的变化
三、 职团组织结构变迁对墨西哥革命制度党的影响
    (一) 职团组织结构的变迁
    (二) 组织结构的变迁对革命制度党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5)墨西哥渐进主义民主转型过程研究 ——基于危机、结构与行为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表目次
图目次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学者的研究现状
        1.2.2 国外学者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民主转型概念界定与民主转型理论梳理
        1.3.2 本文的理论视角
        1.3.3 本文的研究思路
    1.4 本文的努力方向和研究难点
2 制度化行政集权的确立与威权政体下的参与和竞争
    2.1 1910年革命与制度化行政集权的确立
        2.1.1 摧毁旧制度阶段(1910-1916)
        2.1.2 行政集权制度化阶段(1917—1940)
    2.2 合作主义组织体系与“封装”式政治参与
        2.2.1 农民运动的兴起与革命制度党政府对其整合
        2.2.2 从无序到有序的墨西哥劳工运动
        2.2.3 教会、私营企业主和军人
    2.3 庇护主义恩惠系统与一党霸权政党格局的确立
        2.3.1 1945 年选举制度改革与一党霸权格局的形成
        2.3.2 革命制度党精英团结的逻辑
        2.3.3 民众支持的逻辑
        2.3.4 反对党“忠诚”的逻辑
3 恩惠资源的枯竭与合作主义组织体系解体
    3.1 1982年债务危机与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
        3.1.1 进口替代工业化政策与1982年债务危机
        3.1.2 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与公共企业私有化
    3.2 庇护主义恩惠资源的枯竭与全国团结计划的实施
        3.2.1 恩惠资源的基础——公共企业与官僚机构
        3.2.2 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与庇护主义恩惠资源的枯竭
        3.2.3 全国团结计划与新庇护主义恩惠体系的短暂繁荣
    3.3 危机应对与革命制度党合作主义组织体系的终结
        3.3.1 恩惠输送渠道——合作主义组织体系
        3.3.2 政府的经济改革决心与官方劳工组织的松动
        3.3.3 恩惠资源的枯竭与农村合作主义组织体系的瓦解
4 结构、危机与主要政治行动者的内部转变
    4.1 同质化执政团队的形成与革命家族的分化
        4.1.1 二元副总统制与革命家族的内部平衡
        4.1.2 扩张的经济发展计划与行政机构改革
        4.1.3 新生代技术官僚的崛起与革命家族的分化
    4.2 革命制度党钟摆执政模式的失灵及其分裂
        4.2.1 钟摆式执政模式与经济发展方向的左右平衡
        4.2.2 同质化执政团队的强化与危机应对
        4.2.3 民主潮流派的形成与党内分歧的加剧
        4.2.4 党内冲突与革命制度党的分裂
    4.3 国家行动党内实用派的崛起及其转型
        4.3.1 国家行动党在政治竞争问题上的早期做法
        4.3.2 世俗派与天主教派的斗争与1976年党内危机
        4.3.3 内外环境的改变与国家行动党转型机遇的到来
5 以选举为主轴的民主转型过程(1977—2000)
    5.1 危机、结构与行为——1988年大选过程分析
        5.1.1 1977年选举制度改革的启动及其政治结果分析
        5.1.2 1988年大选过程与革命制度党的胜利
        5.1.3 1988年大选结果及革命制度党赢得选举胜利原因分析
    5.2 1988年后主要政治行动者的政治行为及其结果
        5.2.1 国家行动党的政治行为及其结果
        5.2.2 卡德纳斯及其支持者的政治行为及其结果
        5.2.3 萨利纳斯政府的政治行为及其结果
        5.2.4 革命制度党的党内民主改革实践
    5.3 近似民主政体的形成与民主转型的完成
        5.3.1 选举制度改革的深化与近似民主政体的形成
        5.3.2 选举环境、政党行为与2000年总统选举
6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后记

(6)墨西哥政党统合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选题缘起和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
    四、各章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 统合主义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统合主义的多面性——作为一种思想主张或理论建构的统合主义
        一、统合主义的思想渊源
        二、统合主义的诸多定义
    第二节 统合主义的多样性——作为一种现实制度形态的统合制度
        一、古罗马法团
        二、中世纪的行会制度
        三、现代的统合制度
    第三节 统合主义的分类和测量
        一、国家(威权)统合主义和社会(自由)统合主义
        二、统合主义的历史分类法
        三、统合主义的强度和测量
    第四节 墨西哥“政党统合制度”之界定
第二章 墨西哥政党统合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第一节 墨西哥政党统合制度形成的历史与社会结构条件
        一、历史制度主义对“制度起源”方法论主张
        二、戴维.瓦尔德纳“制度起源——经济后果”分析框架
        三、墨西哥统合制度形成条件的社会历史分析
    第二节 墨西哥政党统合制度形成的关键节点及制度化过程
        一、索诺拉王朝
        二、卡列斯任内(1924-1928)及最高领袖统治时期
        三、卡德纳斯时期(1934-1940)
        四、1940-1952年的保守“回潮”
    第三节 墨西哥政党统合制度的总体制度背景及运作机制
        一、墨西哥政党统合制度的制度背景
        二、墨西哥政党统合制度的运作机制
    第四节 经济“奇迹”和“政治稳定之谜”——墨西哥政党统合制度的制度后果
第三章 墨西哥民主转型与政党统合制度的演变
    第一节 墨西哥民主转型过程的历史制度分析
        一、民主的定义和民主化理论
        二、墨西哥民主化转型的历史过程回顾
    第二节 墨西哥民主转型期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与政党统合制度的变化
        一、墨西哥进口替代工业化的耗竭与新自由主义经济转向
        二、新自由主义经济时期墨西哥政党统合制度的变化
    第三节 墨西哥民主转型与政党统合制度的终结
        一、塞迪略总统任内的政治经济形势
        二、塞迪略时期的政党统合制度的进一步削弱
        三、2000年大选——墨西哥民主转型与政党统合制度的终结
第四章 墨西哥民主转型后的国家——社会关系
    第一节 民主与统合主义的关系
        一、民主的内在价值和“悖论”
        二、统合主义与民主的关系
    第二节 墨西哥转型后的民主状况和统合主义的持续
        一、墨西哥转型后的民主质量
        二、民主制度之下墨西哥统合主义的存续
        三、墨西哥统合主义之国家——社会关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19282012年墨西哥历任总统及任期
附录二:墨西哥主要政党及组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7)2000年墨西哥大选革命制度党下台原因探讨——基于选民情况分析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一、2000 年墨西哥大选选民基本情况分析
    ( 一) 选民年龄结构分析
    ( 二) 选民城乡分布探讨
    ( 三) 选民文化程度分析
    ( 四) 选民收入水平分析
    ( 五) 选民地域分布探讨
        1. 北部地区和中心地区革命制度党与国家行 动党力量相当
        2. 中西部地区和墨西哥城区国家行动党的支 持力量较强
        3. 南部地区革命制度党的支持率较高
二、2000 年墨西哥大选革命制度党失利原因探讨
    ( 一) 革命制度党没有及时开拓城市中的社 会支持基础
    ( 二) 革命制度党的职团结构基础瓦解
    ( 三) 革命制度党缺少年轻人和社会精英的 支持
    ( 四) 20 世纪 90 年代革命制度党的执政渐失 民心
三、基本结论

(8)跨国情境下的底层抗争策略分析 ——以萨帕塔运动为核心案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导论
    一、 本文的核心问题及其研究意义
    二、 相关研究文献述评
    三、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四、 相关概念解释
第一章 萨帕塔运动兴起的背景及其基本情况
    第一节 萨帕塔运动发生的背景
    第二节 萨帕塔组织的兴起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萨帕塔运动的抗争策略(一):建构丰富的政治话语
    第一节 土着人悲情话语的构建
    第二节 反专制政治话语的构建
    第三节 反新自由主义政治话语的构建
    第四节 “边缘对抗主流”政治话语的构建
    第五节 现代性“另一种可能”政治话语的构建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萨帕塔运动抗争策略(二):打造全球性“超级偶像”
    第一节 身份:以“身份之谜”增添魅力
    第二节 造型:以“符号”征服受众
    第三节 文本:以书写塑造革命英雄
    第四节 包装:多领域经营增加吸引力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萨帕塔运动的抗争策略(三):制造轰动的媒介景观
    第一节 展现景观的基础——合理利用媒体
    第二节 通过释放多明戈斯展示萨帕塔形象
    第四节 通过“萨帕塔之旅”打造巨大媒介景观
    第五节 通过对阵着名球队唤回关注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萨帕塔运动的抗争策略(四):构筑跨国统一战线
    第一节 在线“萨帕塔之友”的涌现
    第二节 通过国际名人建构支援网络
    第三节 以共同理念组建“同盟军”
    本章小结
结束语
    一、 初步的结论
    二、 相关的思考
    三、萨帕塔运动的式微
参考文献目录
附录
致谢

(9)墨西哥革命制度党何以重新执政(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革命制度党何以下台
    1. 新自由主义政策引发社会危机
    2. 党内斗争激烈
    3. 对萨帕塔运动的表现激怒了群众
三革命制度党重新执政的机遇
    1. 卧薪尝胆重新总结经验
    2. 国民行动党缺乏经验, 无法管理国家
    3. 墨西哥人民的威权怀旧
四结语

(10)后发国家治理与一党长期执政——以墨西哥革命制度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革命制度党历史上的三次建党运动
    1. 卡列斯的一次建党运动
    2. 卡德纳斯的二次建党运动
    3. 卡马乔的三次建党运动
二、政治路线的中左特征与“钟摆效应”
三、革命制度党的组织和制度结构
    1. 党内职团制
    2.“民主集中制”
四、革命制度党的指导思想与意识形态
五、革命制度党的下台与重新执政

四、墨西哥革命制度党下台的原因(论文参考文献)

  • [1]论政党治国的体制和困境——政党政治时代国家治理的一个考察角度[J]. 古洪能. 理论与改革, 2017(03)
  • [2]墨西哥革命制度党垮台与重新执政的原因及启示[D]. 伏鹏. 湖南师范大学, 2016(02)
  • [3]墨西哥政党政治的变迁和政治转型研究[D]. 田小红. 南开大学, 2015(12)
  • [4]墨西哥革命制度党职团结构的变迁及影响[D]. 马婷. 中共中央党校, 2014(02)
  • [5]墨西哥渐进主义民主转型过程研究 ——基于危机、结构与行为的视角[D]. 刘国发. 武汉大学, 2014(06)
  • [6]墨西哥政党统合制度研究[D]. 王季艳. 武汉大学, 2014(06)
  • [7]2000年墨西哥大选革命制度党下台原因探讨——基于选民情况分析的视角[J]. 武文霞.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2)
  • [8]跨国情境下的底层抗争策略分析 ——以萨帕塔运动为核心案例[D]. 马立明. 暨南大学, 2014(03)
  • [9]墨西哥革命制度党何以重新执政[J]. 马立明. 求索, 2014(02)
  • [10]后发国家治理与一党长期执政——以墨西哥革命制度党为例[J]. 王向东. 文化纵横, 2013(01)

标签:;  ;  ;  ;  

墨西哥革命党垮台的原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