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母婴传播与控制

乙肝母婴传播与控制

一、HBV母婴传播和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徐陈瑜,徐娟[1](2021)在《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母婴传播是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主要传播途径,我国每年约有100万HBV感染的女性妊娠分娩。慢性HBV感染可能影响母儿围产期结局,对感染的女性孕前、孕期、分娩期及产后进行规范管理,可以有效降低HBV母婴传播。新生儿出生后12 h内(越早越好)接种乙肝疫苗及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免疫是阻断HBV母婴传播最重要的方式。对高病毒载量孕妇孕期进行抗病毒治疗,阻断母婴传播,已逐渐应用于临床,但用药的起始时间、纳入治疗的孕妇人群的选择等问题还未能达成共识。妊娠合并HBV感染不是剖宫产指征。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的新生儿联合免疫后可以母乳喂养。本文对妊娠合并HBV感染的母婴传播、免疫预防、抗病毒治疗、围产期管理等问题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朱博,冯福民,戴二黑[2](2021)在《HBV母婴传播现状及预防策略研究新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长期以来,HBV传播给世界各国带来极大的困扰,其在世界范围尤其是亚非国家流行甚广。全球范围内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数量庞大,我国更是感染负担较重国家之一,且HBV在育龄期妇女中的流行率较高,因此阻断HBV的母婴传播至关重要,是乙型肝炎防控工作的核心。因此,本文围绕HBV母婴传播的情况以及现行预防策略进行综述,以期为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方案选择提供参考。

王洪伟,林娟,符娟,高慧,陈丽,杜姗菱,吴彪[3](2021)在《首次产检孕妇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母婴传播知识的认知度调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首次产检孕妇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和母婴传播相关知识的认知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调查对象为2019年01~12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产科门诊首次产检的孕妇,匿名填写HBV母婴传播知识的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对HBV感染和母婴传播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以及对HBV母婴阻断措施的态度。当受访孕妇的知识题目总分≥8分,同时满足态度题目总分≥4分时作为高分组(181人),反之作为低分组(312人),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其知识和态度的因素。结果 (1)发放调查问卷共526份,回收有效问卷493份,回收率为93.7%。(2) HBV相关知识的题目共11项,总分11分,受访孕妇的得分中位数为6 (1,9)分。对HBV相关并发症及母婴传播会导致并发症风险增加的知晓率约为36.3%;对HBV传播的4种主要途径,即母婴传播、不安全的针头或锐器传播、血液传播、无保护的性行为传播的知晓率分别为62.7%、56.4%、54.8%和38.7%;对接种疫苗预防乙肝的知晓率为62.1%。(3)对HBV母婴阻断措施态度题目6题,总分6分,受访孕妇的得分中位数为6(5,6)分。受访孕妇中86.4%愿意在妊娠期间筛查乙肝,92.1%愿意新生儿出生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86.0%愿意在妊娠中晚期接受药物治疗,以阻断母婴传播。(4)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情况是影响孕产妇取得HBV知识和母婴传播认知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首次产检孕妇对HBV母婴传播的相关知识普遍认识不足,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情况是影响孕妇对HBV知识知晓度和母婴阻断措施态度的主要因素,对孕妇应进一步加强妊娠期HBV相关知识的宣教。

黄志琴,李艳,夏建红[4](2021)在《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机制及阻断技术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母婴传播是其重要的传播途径,给婴幼儿及其成年后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尽管全球普及的免疫预防策略已经可以预防90%以上的母婴传播,但不能完全阻断HBV宫内感染所引起的母婴传播。该文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医学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以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垂直传播、宫内感染、阻断干预、Hepatitis B Virus、Mother-to-Child Transmission/Vertical transmission、Intrauterine infection、Prevention/Intervention等关键词检索了近10年国内外的相关文献,综述了HBV母婴传播机制及阻断技术的相关研究进展,旨在更好地指导临床预防HBV母婴传播围产保健管理工作,以促进实现消除HBV母婴传播的全球防控目标。

汤柳英,邓奕岚,罗灿,乔亚萍,朱颖贤[5](2021)在《乙型肝炎母婴传播干预策略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全球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严重损害患者身心健康。我国处于HBV高流行地区,孕产妇普遍易感,母婴传播是儿童早期感染HBV的主要途径,HBV母婴传播综合干预问题值得我们重点关注。本文通过文献回顾法,对国内外常见的HBV母婴传播干预策略及其效果进行综述,以期为改进我国综合防治HBV母婴传播提供参考依据。

曹姣姣[6](2021)在《妊娠中晚期不同孕周服用TDF阻断HBV母婴传播效果及安全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背景:目前关于妊娠期预防性应用抗病毒药物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母婴传播的治疗启动时机,感染科医师与产科医师之间、国内外各个地区之间尚未达成一致意见。我国感染病学会及欧洲肝病研究协会的指南建议在妊娠24-28周开始抗病毒治疗,认为在保证胎儿安全的前提下,尽早抗病毒治疗可能对预防早期胎盘感染和子宫内传播是有益的。然而,我国妇产科学会、美国胃肠病学肝病与妊娠指南及亚太肝病研究协会相关指南则认为,在单纯以预防母婴传播为目的时,将妊娠28~32周作为干预时机,不仅可以将相关风险降至最低,同时也完全可以实现HBV母婴阻断。此外,在目前临床工作中一部分患者因妊娠早期未按时进行产前检查,以及部分初产妇妊娠前尚未完善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化验,致使只能在妊娠晚期开始接受抗病毒治疗。因此,对于在妊娠24~28周或妊娠28~32周开始启动抗病毒药物进行母婴阻断,二者之间的效果及对于母婴产生的影响如何,仍需更多数据为临床提供依据。目的:分析HBV高载量孕妇在妊娠中晚期不同孕周开始服用替诺福韦酯(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TDF)进行母婴阻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2月至2020年5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及产科就诊的妊娠中晚期服用TDF进行HBV母婴阻断孕妇妊娠资料,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出76例阻断前血清HBV DNA≥2×105IU/ml的孕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纳入对象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开始服用TDF时的孕周不同分为两组。A组:在妊娠24~27+6周开始服药,共38例;B组:在妊娠28~32周开始服药,共38例。收集所有孕妇的资料,包括开始干预孕周、年龄、乙肝家族史、分娩史、基线(服药前)和分娩时血清病毒学指标、肝功能(ALB、ALT、AST、TB、DB)、肾功能(CRE、Urea、UA、β2-MG)、血清钙磷检验值,分娩不良事件及所娩婴儿出生时一般情况、娩出方式等,随访婴儿完成乙型肝炎肝炎疫苗接种后乙型肝炎血清学指标、HBV DNA资料。采用SPSS 25.0软件分析数据。分析不同孕周开始服用TDF的抗病毒效果及母婴阻断成功率;观察不同孕周开始服用TDF的母婴结局及母婴安全性。结果:1.A组和B组孕妇妊娠期药物暴露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3.87±1.50周与10.22±1.16周,P<0.001)。两组孕妇的基线时HBV DNA水平、年龄、有无家族史、产次、HBe Ag阳性率、HBe Ag定量、HBc Ab定量、凝血酶原时间、肝功能、肾功能、血清钙磷无明显差异。2.A组基线时HBV DNA水平8.13(7.67,8.50)lg IU/ml,分娩时3.31±0.82lg IU/ml,差值4.65±0.76 lg IU/ml;B组基线时HBV DNA水平8.12(7.68,8.57)lg IU/ml,分娩时3.85±0.63 lg IU/ml,差值4.09±0.69 lg IU/ml。两组孕妇服用TDF前后HBV DNA水平均有显着差异(P<0.001);A组分娩时HBV DNA水平低于B组(P<0.05),HBV DNA下降水平高于B组(P<0.05);比较两组孕妇分娩时HBV DNA<4 lg IU/ml的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分别为81.58%(31例)和55.26%(21例)。3.比较分娩时HBe Ag阳性率,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基线时相比,组内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4.两组孕妇基线时肝功、肾功、血清钙、磷水平无差异。与基线时相比,A组和B组孕妇分娩时ALB均降低(P<0.001,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A组孕妇分娩时ALT降低(P<0.05)、β2-MG升高(P<0.05)。两组孕妇分娩时CRE、UA水平明显升高,血清磷明显下降,均有显着性差异(P<0.001),两组孕妇分娩时Urea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差值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孕妇服用TDF前后AST、TB、DB、血清钙水平无明显变化。5.两组分娩孕周、剖宫产率无差异;两组新生儿性别、身长、体重、Apagar评分(1分钟、10分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母亲分娩时及婴儿出生时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6.7例婴儿未按时完成随访。两组共随访69例婴儿,未发现HBs Ag或HBV DNA阳性者。结论:1.妊娠24~27+6周开始服用TDF孕妇分娩时HBV DNA水平较孕28~32周更低。2.妊娠28~32周开始服用TDF阻断HBV母婴传播成功率与孕24~27+6周相当。3.妊娠24~27+6周与妊娠28~32周开始服用TDF耐受性良好且母婴安全性高。

朱博[7](2021)在《抗病毒药物预防HBV母婴传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比较高病毒载量(HBV DNA≥2×105IU/m L)HBe Ag阳性慢性乙肝孕妇应用抗病毒药物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探讨抗病毒药物应用的最佳时机,为HBV母婴阻断方案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检索Pub 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筛选自建库到2019年12月1日发表的高病毒载量HBe Ag阳性慢性乙肝孕妇应用拉米夫定(LAM)、替比夫定(TBV)或替诺福韦酯(TDF)阻断HBV母婴传播的研究,通过Cochrane和NOS量表对涉及不同研究类型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Stata 11.0软件和Ge MTC 14.3软件分别实现传统的直接meta分析和基于贝叶斯网络模型的网状meta分析,评价三种抗病毒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获得疗效和安全性较优的药物,进而通过观察性的临床效果的对比研究进一步验证。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在石家庄市两所医院妇产科就诊的妊娠合并慢性乙型肝炎孕妇,严格按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入组并根据其用药情况分组,比较不同抗病毒药物之间以及不同孕期服药用于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1.meta分析:(1)共检索到1521篇文献,最终筛选纳入35篇,包括6109名孕妇。35篇文献中有9篇随机对照试验、23篇队列研究和3篇回顾性研究。(2)有效性:传统meta分析结果显示LAM、TBV和TDF组婴儿出生时和出生后612个月血清HBs Ag和HBV DNA阳性率、孕妇分娩时HBV DNA水平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HBe Ag血清学转换率在各治疗组与对照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ALT复常率高与对照组(P<0.05)。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LAM、TBV和TDF三组婴儿出生后612个月血清HBs Ag和HBV DNA阳性率均较对照组低(95%CI上限<1),但是药物之间两指标的比较均未表现出统计学差异。三种药物降低婴儿出生后612个月血清HBs Ag和HBV DNA阳性率效果的可能等级排序由低到高分别为LAM<TBV<TDF和LAM<TDF<TBV。(3)安全性:传统meta分析结果显示LAM组、TBV组和TDF组孕妇剖宫产率和产后出血率与对照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肌酸激酶(CK)升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新生儿的出生体重、出生身长和Apar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临床效果对比研究:(1)共644名孕妇纳入研究,其中TDF组214名、TBV组380名和对照组50名。(2)有效性:TDF组与TBV组孕妇分娩时血清HBV DNA水平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抗病毒药物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孕妇HBe Ag血清转换率、新生儿HBV阳性率在三组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TDF组HBe Ag阴转率显着高于TBV组(P<0.05);TBV组与TDF组HBV母婴传播率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抗病毒治疗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孕中期开始服用TDF的孕妇分娩时血清HBV DNA水平显着低于孕晚期服药组(P<0.05),然而TBV组不存在此差别(P>0.05)。(3)安全性:三组孕妇CK升高率、剖宫产率、症状与不适发生率以及产后出血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新生儿低体重率、早产率以及宫内窘迫发生率均未表现出统计学差异(P>0.05),孕妇和婴儿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抗病毒治疗组中,孕中期用药与孕晚期服药相比各项安全性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LAM、TBV和TDF均能有效降低高病毒载量HBe Ag阳性的慢性乙肝孕妇分娩时血清HBV DNA水平且有效阻断HBV母婴传播。2.LAM可能是降低婴儿612个月HBs Ag或HBV DNA阳性率疗效最差的药物。3.TBV和TDF阻断HBV母婴传播的疗效基本一致。4.孕中期服用TDF与孕晚期服用TDF相比能更有效地降低孕妇分娩时血清HBV DNA水平,而TBV疗效无此差异。5.孕中晚期服用LAM、TBV和TDF安全性良好,孕妇和婴儿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图 20 幅;表 17 个;参 112 篇。

张改霞[8](2021)在《延安市某院联合免疫对乙肝母婴传播阻断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 Ag)阳性孕妇的新生儿实施主被动联合免疫的阻断效果;分析影响婴儿主被动联合免疫后阻断失败的因素,以及其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HBs Ab)水平的影响因素,以期通过对影响因素的干预提高阻断成功率及联合免疫有效应答率,降低乙肝孕妇所生新生儿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的风险,为实现乙肝母婴“零”传播及早日消除乙型肝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8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HBs Ag阳性孕妇155例及其新生儿157例。所有新生儿在出生后12h内注射100 IU乙肝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 immune globulin,HBIG),同时接种10μg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 B),随后分别在1、6月龄时接种1次重组酵母Hep B。入组婴儿接种完第三次Hep B后1-2个月,通过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新生儿免疫应答情况。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孕妇及新生儿的一般情况资料,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孕妇临产前1个月外周血、新生儿脐静脉血、婴儿7月~12个月随访时外周静脉血的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包括HBs Ag、HBs Ab、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epatitis B Virus e Antigen,HBe 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和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定量水平;利用PCR技术测定HBV DNA定量;应用免疫组化Max VisionTM染色法检测胎盘HBs Ag的表达情况,以肝脏穿刺组织HBs Ag阳性空白切片作为阳性对照,非乙型肝炎孕妇的足月产胎盘组织作为阴性对照,同时用磷酸缓冲盐溶液(Phosphate Buffer Solution,PBS)代替一抗作为空白对照。结果:(1)本研究在规定时间内总共有HBs Ag阳性孕妇155人,符合纳入标准并接受全程随访的孕妇42例及其分娩新生儿43例(其中有1对双胞胎)。回访的43例婴儿血清HBs Ag及HBV DNA定量均阴性,阻断失败者0%(0/41),隐匿HBV感染者0%(0/29),其中2例为无应答4.65%(2/43,95%Cl-1.9%~11.2%),7例为低应答16.28%(7/43,95%Cl 4.8%~27.8%),21例为中应答48.84%(21/43,95%Cl 33.3%~64.4%),13例为高应答30.23%(13/43,95%Cl 13.9%~41.9%)。(2)联合免疫后婴儿低应答及无应答率单因素分析得出:根据母亲HBe Ag定量水平分为三组,分别为孕妇血清HBe Ag 5000-10000S/CO组、1-5000 S/CO组与<1 S/CO组,组间联合免疫后低应答及无应答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718,P=0.006)。孕妇出生前其母亲HBV感染情况、本次妊娠的并发症、孕晚期抗病毒治疗情况、新生儿体重、首次注射HBIG及接种Hep B的时间、孕妇血清HBV DNA载量、孕妇血清HBs Ag水平、新生儿脐血感染状态等因素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联合免疫后婴儿低应答及无应答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孕妇高中及高中以下学历是婴儿联合免疫后低应答及无应答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为26.588,P=0.015),但孕妇HBe Ag<1 S/CO(即HBe Ag阴性)是其独立保护因素(OR值为0.132,P=0.016)。(4)应用免疫组化Max VisionTM染色法检测乙肝孕妇胎盘组织中HBs Ag均无阳性表达。结论:(1)目前实施的主被动联合免疫可成功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经主被动联合免疫后,79.1%的婴儿HBs Ab可达有效保护水平,20.9%的婴儿为无应答及低应答状态。(2)乙肝孕妇低学历是婴儿联合免疫后低应答及无应答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孕妇血清HBe Ag阴性是其独立保护因素。(3)乙肝孕妇的胎盘组织中未检测到HBs Ag的表达,推测胎盘屏障可能阻止HBV感染胎盘组织。

范玉琛[9](2021)在《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预防研究进展》文中指出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全球性的公共安全威胁,其导致的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硬化、肝癌及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母婴传播是HBV传播的主要方式之一,通过有效干预阻断HBV的母婴传播对于降低HBV感染率、减轻HBV相关疾病负担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经济和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预防HBV母婴传播的措施不断完善,使我国HBV流行率大幅降低。论文就我国预防HBV母婴传播的临床指南和规范进行总结,并对该领域的热点问题和相关进展做一综述。

朱博,吕小静,田红霞,赵玉婵,李健霞,孙丽娟,许剑萍,赵志英,陈秀丽,李素文,冯福民,戴二黑[10](2021)在《高病毒载量HBsAg阳性孕妇HBV母婴传播的多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高病毒载量乙肝孕妇发生母婴传播的危险因素,为完善乙肝母婴阻断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和石家庄市第五医院高病毒载量(HBV DNA≥2×105 U/ml)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孕妇的资料,根据入排标准筛选并分为TDF组、TBV组和对照组,对各种可能导致HBV母婴传播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危险因素及控制策略。结果共纳入545例孕妇,分娩545例婴儿,其中TDF组174例,TBV组331例,对照组40例。TDF组与TBV组HBV母婴传播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孕妇ALT升高率、CK升高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无畸形等严重不良事件发生。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孕妇分娩时HBV DNA水平和孕期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疗是发生HBV母婴传播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分娩时HBV DNA水平是发生母婴传播的危险因素(P=0.007)。分娩时HBV DNA水平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其受基线HBV DNA水平、抗病毒治疗和抗病毒治疗时间影响。在TDF组中,孕中期服药组分娩时HBV DNA水平显着低于孕晚期服药组(P<0.001),但TBV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病毒载量乙肝孕妇分娩时HBV DNA高水平是导致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孕期接受抗病毒治疗可有效降低孕妇分娩时HBV DNA水平,提高母婴阻断成功率且安全性良好。孕中期服用TDF降低分娩时HBV DNA水平效果显着。因此,强烈推荐孕中期服用TDF进行抗病毒治疗以预防母婴传播。

二、HBV母婴传播和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HBV母婴传播和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慢性HBV感染孕妇围产期管理
    1.1 孕前管理
    1.2 孕期管理
    1.3 分娩期管理
    1.4 产后管理
2 HBV感染与妊娠结局
    2.1 HBV感染对孕妇的影响
    2.2 HBV感染对围生儿的影响
3 HBV感染的母婴阻断措施
    3.1 乙型肝炎疫苗联合HBIG免疫阻断
    3.2 妊娠期抗病毒治疗
4 结 语

(2)HBV母婴传播现状及预防策略研究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阻断HBV母婴传播的必要性
2 HBV母婴传播的影响因素
    2.1 分娩方式
    2.2 喂养方式
3 当前HBV母婴阻断策略研究进展
    3.1 产后主动/被动联合免疫策略
    3.2 妊娠期抗病毒治疗
        3.2.1 抗病毒治疗的时机
        3.2.2抗病毒药物的选择
        3.2.2. 1 拉米夫定(lamivudine,LAM)
        3.2.2.2替比夫定(telbivudine,TBV)
        3.2.2. 3 TDF
        3.2.2. 4 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enofovir alafenamide fumarate,TAF)
        3.2.3 停药后ALT升高问题
4 展望

(3)首次产检孕妇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母婴传播知识的认知度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调查工具
    1.3 调查方法
    1.4 评分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2 孕妇对HBV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
        2.2.1 HBV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
        2.2.2 HBV母婴阻断措施的态度
    2.3 HBV相关知识和对母婴阻断措施态度的影响因素
3 讨论
    3.1 孕妇对HBV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
    3.2 对HBV母婴阻断措施的态度及影响因素

(4)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机制及阻断技术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HBV母婴传播机制
    1.1经胎盘途径
    1.2经PBMC途径
    1.3经生殖细胞途径
2预防HBV母婴传播的干预技术和策略
    2.1预防产时母婴传播的干预技术
        2.1.1分娩方式的选择
        2.1.2新生儿的干预
    2.2预防产后母婴传播的干预技术
    2.3预防宫内感染的干预技术
        2.3.1避免产前的侵入性操作
        2.3.2孕期抗病毒治疗
    2.4围产期的干预管理
3总结与展望

(5)乙型肝炎母婴传播干预策略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乙型肝炎
2 乙肝流行现状
3 孕产妇感染HBV现状
4 乙肝母婴传播干预策略
    4.1 孕前或孕早期HBV筛查
    4.2 妊娠期抗病毒治疗
    4.3 缩短产程
    4.4 联合免疫
5 预防HBV母婴传播综合干预策略的效果评价
6 总结

(6)妊娠中晚期不同孕周服用TDF阻断HBV母婴传播效果及安全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第二章 结果
第三章 讨论
第四章 结论
第五章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替诺福韦酯乙肝母婴阻断的国内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硕士期间获得荣誉

(7)抗病毒药物预防HBV母婴传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抗病毒药物预防HBV母婴传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meta分析
    1.1 文献检索策略
        1.1.1 数据库的选择
        1.1.2 时间范围
        1.1.3 检索词与检索内容
    1.2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2.2 排除标准
    1.3 文献筛选
    1.4 数据提取
    1.5 文献质量评价
    1.6 统计分析
    1.7 结果
        1.7.1 检索结果
        1.7.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1.7.3 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
        1.7.4 有效性:新生儿血清HBsAg和HBV DNA阳性率
        1.7.5 有效性:婴儿6~12个月时血清HBsAg阳性率
        1.7.6 有效性:婴儿6~12个月时血清HBV DNA阳性率
        1.7.7 安全性:新生儿
        1.7.8 抗病毒治疗对孕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影响
        1.7.9 发表偏倚
    1.8 讨论
    1.9 小结
    参考文献
第2章 TDF与TBV预防HBV母婴传播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2.1 研究对象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资料收集
        2.2.2 分组方法
        2.2.3 统计分析
    2.3 结果
        2.3.1 患者的一般情况和基线特征
        2.3.2 TBV和TDF的有效性对比
        2.3.3 TBV和TDF的安全性对比
    2.4 讨论
    2.5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第3章 综述 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现状及预防策略研究进展
    3.1 前言
    3.2 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必要性
    3.3 HBV母婴传播的机制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3.3.1 分娩方式
        3.3.2 喂养方式
    3.4 当前乙肝母婴阻断策略研究进展
        3.4.1 产后主动/被动联合免疫策略研究进展
        3.4.2 妊娠期抗病毒治疗研究进展
    3.5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8)延安市某院联合免疫对乙肝母婴传播阻断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干预措施
    3.诊断标准
    4.纳入及排除标准
    5.研究方法
    6.资料收集及标本采集
    7.仪器与试剂
    8.检测方法
    9.统计学方法
    1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变量赋值情况
第二章 结果
    1.一般情况
    2.一般资料对婴儿联合免疫后应答效果影响的分析
    3.母亲感染状态对婴儿联合免疫后应答效果影响的分析
    4.新生儿脐静脉血感染状态对婴儿联合免疫后应答效果的影响分析
    5.HBsAg阳性孕妇胎盘组织中HBsAg的表达
    6.婴儿联合免疫后无应答及低应答的多因素分析
第三章 讨论
    1.联合免疫阻断MTCT效果的分析
    2.婴儿联合免疫后低应答及无应答影响因素的讨论
    3.HBsAg 阳性孕妇胎盘组织中 HBsAg 的表达情况
    4.不足与展望
第四章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联合免疫阻断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9)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预防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母婴传播阻断策略的变革
2 母婴阻断策略的热点问题
3 现有母婴阻断策略的争议问题
4 展 望

(10)高病毒载量HBsAg阳性孕妇HBV母婴传播的多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入选与排除标准
        1.2.1 入选标准:
        1.2.2 排除标准:
    1.3 方法
    1.4 资料分析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3组孕妇和婴儿的一般特征比较
    2.2 3组HBV母婴传播率比较
    2.3 HBV母婴传播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2.4 HBV母婴传播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
    2.5 产妇分娩时HBV DNA水平影响因素的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
    2.6 不同孕期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效果比较
3 讨论

四、HBV母婴传播和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 [1]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研究进展[J]. 徐陈瑜,徐娟. 中国临床研究, 2021(11)
  • [2]HBV母婴传播现状及预防策略研究新进展[J]. 朱博,冯福民,戴二黑. 传染病信息, 2021(05)
  • [3]首次产检孕妇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母婴传播知识的认知度调查[J]. 王洪伟,林娟,符娟,高慧,陈丽,杜姗菱,吴彪. 海南医学, 2021(16)
  • [4]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机制及阻断技术的研究进展[J]. 黄志琴,李艳,夏建红.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1(07)
  • [5]乙型肝炎母婴传播干预策略研究进展[J]. 汤柳英,邓奕岚,罗灿,乔亚萍,朱颖贤.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 2021(04)
  • [6]妊娠中晚期不同孕周服用TDF阻断HBV母婴传播效果及安全性分析[D]. 曹姣姣. 延安大学, 2021(11)
  • [7]抗病毒药物预防HBV母婴传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D]. 朱博. 华北理工大学, 2021
  • [8]延安市某院联合免疫对乙肝母婴传播阻断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D]. 张改霞. 延安大学, 2021(11)
  • [9]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预防研究进展[J]. 范玉琛.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05)
  • [10]高病毒载量HBsAg阳性孕妇HBV母婴传播的多因素分析[J]. 朱博,吕小静,田红霞,赵玉婵,李健霞,孙丽娟,许剑萍,赵志英,陈秀丽,李素文,冯福民,戴二黑. 河北医药, 2021(10)

标签:;  ;  ;  ;  ;  

乙肝母婴传播与控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