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公文写作和文学写作的区别
- 答:公文写作和文学写作的区别如下:
一、功用性不同。
1、文学写作是为抒发作者主观感情,反映现实生活, 进行艺术创作而写的。是以审美为宗旨,往往是能够带动让人情绪变化。
2、公文写作是为了处理公务和事务而写的。是以实用为宗旨,是要传达撰写者、组织的信息。
二、真实性不同。
1、文学写作为了阅读效果,不可能对现实生活100%还原。
2、公文在真实性上要求严格,必须达到100%还原。
三、表达方式不同。
1、文学作品要表达作者思想,更侧重于抒情。为塑造形象、人物以及细节,又要有细节描写;或借景抒情;或动静结合的描写。
2、公文写作没有抒情的表达方式。写作风格要客观,实事求是。不能有抒情,不能带有个人主观的
感情色彩。较少运用描写及抒情。
四、表现形式不同。
1、文学写作鼓励创作性, 文学写作个性张扬、形式灵活、写法多样。
2、公文写作的程式化特点比较明显。写作格式化思维明显,逻辑性强,结构严谨,有固定的和惯用的体式和格式。从公文文面格式处理上看, 公文格式具有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特点。 - 答:一是斟酌主题,看是否正确、深刻和突出;
二是研究结构,看前后是否衔接,整体是否协调,层次是否清楚,段落是否分明,照应是否紧密,过渡是否自然; - 答:给你推荐一本书,
推荐一本办文办会办事的书
,介绍的非常全面详细,还有实际案例
问:如何才能快速提高公文写作能力?
- 答:可以在平时看书的时候对那些好句进行摘录,看熟,对写作很有用。还有多看作文选,几天再看一次,这样会较熟悉,写起来容易想到用材料。
- 答:提升公文能力必要要逐个击破,切实思考各类题目的答题关键点,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重点:
1)选词填空:要关注上下文的具体语境,进行答题的试错,务必进行关键词比对,重点关注差异性,认真抓住细节。
2)病句改错:所有的病句根本来说有四大错误类型:多(成分赘余);少(成分残缺);换(搭配不当);调(语序不当),逐一思考即可得出错误内容。
3)排序:针对已有选项,把握其中的关键词汇,按照一定逻辑(时间逻辑/重要性逻辑),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正确排序。
4)填写主旨句:使用材料高级高频词汇进行填写,保障答题客观性。同时还要注意已给选项的语言格式,注意模仿。
5)摘要:背景+归纳概括(会议指出;会议决定;会议强调;会议通过;会议要求)
6)标题:(发文机关)+关于+内容+文体——关注全文首尾段,尤其是首段
7)错别字:全文搜寻 重点关注名词/关联词/成语俗语/领导讲话(建议最后做)
8)补全内容:首段(必要背景交代——关注结尾结论 首尾呼应) - 答:写作能力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如果想快速提高,一方面是多看公文,多学习时政,在学习中增长个人的见解,只有学深、悟透彻了才有语言组织成一篇文章;另一方面是要了解领导对公文的偏好,是喜欢简洁的还是长篇大论,只有符合要求写的东西才容易被采纳。
总结下来就十个字:见解越透彻,方法越灵活。 - 答:我是一个文秘,下面我把我的一些想法介绍给你,仅供参考!其实很简单:1、不断模仿,模仿上级的文章,找个本子,总结下来!
2、掌握信息,写文章最终的是掌握大量有用的信息材料;
3、不怕挫折,不要因为开始写不好就放弃,坚持最重yao;
4、有一个好朋友,买一本好的公文书,介绍一本给你,大手笔,去京东就可以搜到!
5、跟领导学,必须谦虚,观察领导的风格,所谓做事不依东,累死也无功就是这个道理!
慢慢来,就像楼上说的厚积才能薄发,写公文是个辛苦活,加油吧!一起努力! - 答:1、熟悉公公文写作格式和技巧。
2、阅读上级公文。
3、提高写作能力和水平。
3、多看、多写、多练、多修改。 - 答:一看,二背,三想,四练,五改,六简
一、看你们单位的过期文件,老笔手的作品,上级主管部门、其他单位的往来文件;报纸,两种很重要,1是人民日报,2是跟你单位对口的相关报刊。
二、背套话(你懂的);背路子;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分几点,都是有套路的;指导性的文件可以不背,但要熟练了解,一提起哪件事,你要马上反应出来相关的内容在哪份文件。
三、想,就是琢磨,领导喜欢看什么,不喜欢看什么
四、练,抓住一切给你写东西的机会,一开始一定要认真,就算以前有样稿可以改来用,也不要用,自己认真写,至少每个文种都有几篇自己写的像样的作品,好处多,3年后就体会到了。
五、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改到你自己都改不动的时候,基本就是好文章了。别怕领导改你的东西,改是看的起你。
六、前面都做到了,这一点自然就领会了,该长的长,该简单的要简单。
总之,一开始谁都不会,多看报纸,多看以前的文件、汇报,写的时候注意适当使用成语、俗语、排比,绝对不要用生僻字!
问:公务员申论写作建议:写议论文怎么使用论证方法
- 答: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论证法:
举例论证
根据需要例举一定的事实来证明观点正确的方法。运用归纳推理形式进行论证。
引证法
通过引用名人名言、古诗文名句、反映科学规律的俗语谚语警句等证明观点正确可信的一种论证方法。
①直接引用是指直接摘录原材料的有关词句;②间接引用是指摘引或概述原材料中有关词句的大意。
比较法
1)类比法
运用某个材料的引申义,通过类比,来论证文章的观点。
2)对比法
用正面的或正确的观点同反面的材料或观点进行对比,作者肯定什么,否定什么,就能得到直露显豁的表现。 - 答:公务员申论备考可以到中.公网站查看
- 答:1.对比论证
这是一种常用的、有说服力的论证方法,是把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之后,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使结论映衬而出的论证方法。也称比较法。事物的特证和本质在对比中最容易显露出来,特别是正反相互对立的事物的比较,具有极大的鲜明性,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经过对比,正确的论点更加稳固。如为了证明听取他人建议的重要性可用此方法。
例如:商纣王自高自大,一意孤行,最终落得个葬身火海的下场;唐太宗虚心纳下,开创了“贞观盛世”;楚怀王闭目塞听,弃屈子的诤谏于不顾,落得个客死他乡的结果;齐威王善于纳谏,门庭若市,赢得诸侯朝拜。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同是帝王,为何结局如此不同?由此可见,要想治理好国家,
“从谏如流”势在必行!
两组不同历史人物对待臣子的谏请,有截然不同的态度,而最终也有不同的历史归宿,善听者开创盛世,成为一代霸主,一意孤行者不得善终,自弃天下。通过这样的正反对比,“善听”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2.比喻论证
用打比方形象地对论点进行证明的一种论证方法,又叫喻证法“喻巧而理至”。由于这种方法是用容易理解和浅显的事物来说明不易理解和较深的事理,具有形象性,就能将抽象的道理予以具体化,做到深入浅出、平易生动,从而加强对论点的证明,运用时要注意所用的比喻必须恰当。
例如:原本一句话:以文化创新来推动城市的发展。修改为:文化创新是推动城市发展的“引擎”,将文化创新比喻为“引擎”,其对于城市发展的意义在生动形象的语言环境中得以体现,也摆脱了原本枯燥单调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