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再次暗杀

以色列再次暗杀

一、以色列又在搞暗杀(论文文献综述)

苏瑞壮[1](2020)在《“鹰爪鸽派”中东和平殉葬者拉宾》文中研究表明拉宾如此执着的信念,使得极端右翼分子明白,要想这位身经百战的将军停下"丧权辱国"的和解是不可能的,唯一的办法就是让这位民族英雄为他的和平殉葬。伊朗顶级核科学家穆赫辛·法赫里扎德被暗杀后,很多评论认为,类似暗杀事件是"以色列只做不说,伊朗只说不做"。不管此次暗杀是否真的是以色列人所为,以色列人的暗杀能力在中东都是非常有口碑的—无论是针对他人的暗杀,还是针对自己人。

朱明亮[2](2020)在《萨达特时期埃及宗教与政治的关系研究》文中指出中东国家的现代化发展历程中,世俗政治与宗教政治是既冲突又相互影响的重要内容。埃及,作为中东地区深受伊斯兰文化与西方外来文化双重影响的标志性国家,其政教关系力量对比主要体现为掌握国家政权的政府与社会上的政治伊斯兰之间的互动博弈。其中,以穆斯林兄弟会为代表的宗教政治力量对埃及政治构建、国家发展进程影响重大,值得关注的是,20世纪60年开始崛起的伊斯兰极端恐怖势力大多是自穆斯林兄弟会这一母体中分离出来的,在指导思想与斗争方式上受到库特布思想的影响。在萨达特时期的世俗政治与宗教政治力量的关系,是指萨达特政府与伊斯兰政治温和派穆斯林兄弟会和极端派代表圣战和赎罪与迁徙组织的关系。本文对穆斯林兄弟会的早期创立和发展,以及前任总统纳赛尔政权与穆斯林兄弟会的关系分为三个阶段做出分析:前期合作、中期发生冲突、而后兄弟会长期处于被纳赛尔政府压制的状态。萨达特时期作为埃及大变革、大转型的阶段,他勇于推陈出新,在内政外交方面做出四项重大举措,即经济开放政策、民主化与多党制、亲美反苏、与以媾和。与此同时,萨达特开启埃及政治和社会的伊斯兰化政策,为了维护自身统治,他利用和发展宗教政治力量为代表穆斯林兄弟会打压纳赛尔主义者和左翼人士。在此背景下,本文对萨达特时代,“温和派”穆斯林兄弟会和“极端派”圣战与赎罪与迁徙,在这时期的发展变化和组织结构以及意识形态做出深入而全面的分析。最后,着重对萨达特政府与伊斯兰宗教政治力量之间的互动做出分析,理清了政府与兄弟会的关系,分为恢复一—合作——冲突。而极端组织在萨达特任期内,得到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是其本人始料未及的。萨达特采取了坚决打击的策略,但最终导致他倒在极端分子炮火之下。分析萨达特时代,世俗政治与宗教政治的关系,对中东的政治生活的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全文共分为绪论、正文四章与结语六个部分。绪论主要概述了选题的目的与研究意义,对研究对象及相关重要概念予以阐释,对当前国内外研究动态进行了梳理、评价。第—章追溯了埃及穆斯林兄弟会的建立与早期发展的历史,理清了纳赛尔时期政府对兄弟会的政策变化,并对其创始人哈桑·班纳及极端主义思想家库特布的政治理念的发展变化做了剖析。第二章阐述了萨达特时期埃及政府的内政外交建设的四大政策的成效做出相应的分析和论述。第三章考察了萨达特时期的埃及宗教政治力量的构成和特征,对这一时期穆斯林兄弟会为代表的宗教政治组织温和力量,以及对圣战和赎罪与迁徙两大伊斯兰极端组织的斗争方式,意识形态做了一定的剖析。第四章分析了萨达特时期世俗政治的代表政府与宗教政治力量的代表穆斯林兄弟会和伊斯兰极端势力两者之间的关系。结语,对以穆斯林兄弟会为代表的伊斯兰宗教政治力量发展演变做出归纳,总结出宗教政治与世俗政权的关系是在伊斯兰国家现代化政治建设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提出处理好萨达特时期埃及世俗政治对宗教政治两者的关系对当今中东国家政治稳定,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苏冠先[3](2020)在《特朗普政府的伊朗政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冷战结束以来,美国一直是中东地区事务的主导者。但是随着两场反恐战争及“阿拉伯之春”爆发的影响,中东地区原本由美国主导的地区秩序逐渐被打破,整个中东地区逐渐呈现出碎片化的地缘态势和及其混乱的安全形势。美国由于国力受限以及国际局势波诡云谲逐渐调整其全球战略,对中东事务保持一定距离、避免深度卷入,一定程度上回归离岸平衡手的角色。无论是奥巴马政府还是特朗普政府其中东战略中的“轻足迹”痕迹都相当明显。在华盛顿逐渐丧失对中东地区把控力的同时,伊朗的崛起成为了中东地缘环境中的最大变化。伊朗不仅在中东剧变中保持了社会经济的相对稳定,而且抓住奥巴马政府战略收缩的重要机遇期同西方达成战略妥协,伊核协议的签订使得伊朗从国际社会的共同压力之下解放出来,逐步实现了中东地区内什叶派的力量崛起。伊朗势力的逐渐壮大严重威胁到了美国和其地区盟友的利益,更紧迫的是伊朗不断膨胀的核实力和伊斯兰雄心对中东地区的战略平衡以及华盛顿在中东地区的传统利益形成巨大挑战。特朗普政府的中东战略和对伊朗政策是在美国全球调整的大背景下制定的。随着全球政治,经济重心逐渐向亚洲、太平洋地区倾斜。美国自奥巴马政府上台即开始了战略重心的东移,因此特朗普政府的伊朗政策也是基于这样的战略思考之下,当前美国全球战略的特征是战略收缩,在中东方向上美国所面对地区局势日益严峻,复杂的地缘环境、难以根除的恐怖势力、敌对国家的地缘政治挑战、国际能源的安全面临威胁等是特朗普政府制定中东政策现实因素,但是战略收缩并不代表华盛顿降低了对于中东地区的关注程度。面对伊朗不断增强的地缘影响力和穆斯林世界什叶派势力的不断壮大,特朗普政府没有采取其前任奥巴马政府“轻足迹”战略下的对伊“接触政策”,而是转而采取了强硬的对伊“遏制政策”。特朗普政府制定伊朗政策的背后有着多重因素的考虑。在上台10个月后特朗普政府出台了其对伊朗的“新战略”,这份新战略的主要内容包括:联合盟友,反击伊朗及什叶派的影响力;加大针对伊朗制裁力度,重点是经济领域;将打击和遏制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放在重要位置;尽全力阻止伊朗拥有核武器和发展核武器。总体来说,特朗普政府的伊朗政策体现出其独特的战略考量,其中既包含遏制伊朗,团结盟友的基础目标,同时也包括稳定石油美元,服务于其全球战略的深层次目标。本文将通过四章的内容分析研究特朗普政府制定伊朗政策的原因、目标、特征、和前景分析。具体来说,第一章主要分析特朗普政府上台伊始其制定伊朗政策的原因,这种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二章主要研究特朗普政府的伊朗政策所追求的目标价值立场,这种目标价值是多层次的;第三章主要归纳总结出特朗普政府的伊朗政策所表现出的特征;第四章主要针对特朗普政府上台以来的对伊政策实践影响和前景分析。美伊之间的战略博弈是当前中东格局中的主要矛盾,面对中东地区地缘格局的持续分化与重新组合,上台后的特朗普政府不论在中东地区热点问题中采取何种策略,其中东政策的核心关切将一直是遏制和打压伊朗,避免其在中东地区势力坐大,同时实现各方力量相对平衡,降低中东的紧张情绪,建立新的地区秩序,实现华盛顿在这一地区的利益最大化。在这种情况下伊朗成为了美国在中东地区重塑秩序,稳固利益的重要抓手和主要障碍。在可预见的将来美伊之间的战略博弈仍将持续下去,并且会变的更加尖锐和难以估计。特朗普总统竞选时的口号是“让美国再次强大”,在这样的政策理念下,华盛顿正在尝试在中东地区重塑美国主导的地区秩序。从特朗普政府三年多来的对伊朗政策实践来看,其伊朗政策短期内会使美国得到一些实际利益,但长期来看特朗普的伊朗政策将会使美国丧失战略灵活性,损害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利益,甚至对美国的霸权根基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

陈行[4](2020)在《美国对伊拉克政策研究(1958-1960)》文中提出1958年1月,艾森豪威尔政府出台NSC5801/1号文件,将支持伊拉克哈希姆王朝等阿拉伯亲西方保守政权确立为限制纳赛尔以及阿拉伯民族主义运动不断扩大的影响力的方式。1958年的“7月14日革命”成功推翻了哈希姆王朝的统治。由于认为伊拉克保守政权的倒台象征着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力量已经无法阻挡,为避免苏联借由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力量进一步扩大对中东地区的影响,进而威胁到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利益,艾森豪威尔政府在1958年11月出台的NSC5820/1号文件中放弃了NSC5801/1号文件中限制阿拉伯民族主义的计划并开始寻求与民族主义者之间建立有效的合作关系,试图将其引导至对西方有利的轨道上来,并将对伊政策由对哈希姆政权的支持调整为对卡塞姆政权的“观望”。进入1960年以后,随着卡塞姆逐步巩固了其政权,并采取行动限制了国内共产党的发展,伊拉克与西方的关系出现了缓和的迹象。NSC6011号文件重申了对伊拉克的观望政策,并试图通过开展人员和信息交流活动,潜移默化地对伊拉克施加影响,继而将其引导向更加中立的立场上来。1958-1960年美国对伊拉克政策的调整的根源在于美苏两国的对抗,苏联支持阿拉伯民族主义并试图借以削弱西方国家在中东地区的存在,美国政府限制苏联影响力的扩大并希望维持中东地区的稳定,以保障石油对西欧国家的供应。艾森豪威尔政府内部对纳赛尔以及阿拉伯民族主义运动负面的看法限制了美国与埃及以及阿拉伯民族主义者之间进一步的和解与合作。卡塞姆与苏联之间建立了友好的关系并在与国内亲纳赛尔分子的斗争中利用伊拉克共产党的力量,使艾森豪威尔政府产生了对“共产主义危机”的担心。伊拉克国内持续动荡的局势使得艾森豪威尔政府难以找到解决伊拉克问题的方式,只能依赖纳赛尔间接地对伊拉克局势施加影响。这些原因共同促成了艾森豪威尔政府在1958-1960期间对伊政策的调整。艾森豪威尔政府对伊拉克采取的观望政策促进了卡塞姆政权与西方关系的短暂缓和。阿拉伯民族主义运动在短时间内处于一种较为平静的阶段。但是由于美国并没有采取措施进一步改善与伊拉克之间的关系,限制了美伊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导致美伊关系在经历了短暂的缓和后再度紧张。美国的对伊拉克的观望政策使得伊拉克并没有完全倒向苏联,苏联的中东政策在短暂地将重心调整为支持伊拉克后又重新调整为支持埃及。伊拉克没有在苏联的支持下实现经济发展的目标,导致其统治者必须依赖军队的支持以巩固政权,这为伊拉克未来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隐患。1958-1960年美国对伊政策的调整对现阶段我国的外交活动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王梦婷[5](2020)在《黎巴嫩萨拉菲主义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萨拉菲主义以回归先知的道路、追溯前三代穆斯林的生活方式为宗教理想,严格遵守《古兰经》和圣训、坚持“认主独一”、反对对伊斯兰教义的创新,这些构成了萨拉菲主义的核心思想。进行萨拉菲主义宣教、参与政治活动和发动圣战这些构成了现代萨拉菲运动的基本环节。黎巴嫩萨拉菲派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双重倾向,它既是萨拉菲主义思想向外传输的工具,同时也是激化黎巴嫩教派矛盾的主要因素之一。现代萨拉菲主义在黎巴嫩的传播深刻地影响着黎巴嫩的政治发展,圣战萨拉菲主义的崛起又加深了地区之间的紧张关系,与此同时,随着黎巴嫩萨拉菲主义宣教的深入发展,一个以黎巴嫩为基础的萨拉菲跨国网络也逐渐形成。本文主要从三个部分研究了黎巴嫩萨拉菲主义及其影响: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明了论文选题的依据、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现状、理论和现实意义以及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第二部分为正文,共分三个章节。第一章主要论述了黎巴嫩萨拉菲主义的诞生背景。黎巴嫩萨拉菲主义是伊斯兰复兴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伊斯兰复兴主义在黎巴嫩地区的具体表现,并与黎巴嫩的政治宗教环境有着密切联系。第二章主要介绍了黎巴嫩萨拉菲主义的发展历程,黎巴嫩萨拉菲主义主要可以分为“寂静”萨拉菲主义、激进萨拉菲主义和圣战萨拉菲主义。1946年萨勒姆·沙哈尔在黎巴嫩发起萨拉菲运动,推动了伊斯兰复兴运动在黎巴嫩的进程,萨拉菲主义于这一时期在黎巴嫩兴起,萨拉菲主义者也逐渐登上了黎巴嫩政治舞台。第三章主要阐明了黎巴嫩萨拉菲主义的影响。黎巴嫩萨拉菲主义实际上是伊斯兰复兴主义在黎巴嫩地区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但它同广义上的伊斯兰复兴主义又有所区别。一方面黎巴嫩萨拉菲主义继承了古典萨拉菲主义和伊斯兰复兴主义思想内涵,另一方面它又结合了黎巴嫩自身的历史、社会环境做出了相应的调整,是黎巴嫩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国内,黎巴嫩萨拉菲主义增强了逊尼派群体的政治力量,其中圣战萨拉菲主义的影响力尤甚。在国外,黎巴嫩萨拉菲主义成功向欧洲输出并成为了全球萨拉菲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圣战萨拉菲主义力量与全球圣战萨拉菲主义之间产生了合流,成为了威胁国际安全的一支重要因素,并深切地影响着中东的地方安全。第三部分是结语部分,从宏观上概述了黎巴嫩萨拉菲主义的本质,指出黎巴嫩萨拉菲主义与伊斯兰复兴主义之间既有共性也有特性,其本质具有现代性特征,是伊斯兰复兴主义在黎巴嫩的具体化表现,也是黎巴嫩现代化进程中的一股重要力量。黎巴嫩萨拉菲主义既有对传伊斯兰教传统的继承也有突破,它融汇了黎巴嫩的历史与现实在黎巴嫩逐渐发展开来,是一支不可忽视的政治、宗教力量,并对地区安全和国际安全造成威胁,对此一定要引起重视。

贾龙阳[6](2019)在《法塔赫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法塔赫是“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阿拉伯语的英译转写,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代表巴勒斯坦利益的政治组织。1956年,法塔赫由亚西尔·阿拉法特为首的巴勒斯坦青年在埃及筹建,1959年正式成立于科威特。成立之初,法塔赫坚持组织独立性,主张武装斗争是实现巴勒斯坦建国的唯一方式。1965年,法塔赫正式开始对以武装斗争,这是阿拉伯国家对以斗争陷入低谷时的应激反应,也是国际社会在巴以问题上有失公允的必然结果。在开展对以武装斗争后,法塔赫组织规模迅速增加,在巴勒斯坦地区的影响力与日俱增。1964年,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成立,法塔赫于1967年加入并迅速成为第一大政治派别。1968年,法塔赫在卡拉梅战役中以弱胜强,重创入侵的以色列军队,在提振阿拉伯国家对以斗争低迷士气的同时,自身国际地位与政治影响力也不断提高。1969年,法塔赫赢得巴解组织内部选举,阿拉法特成为巴解组织执行委员会主席。自此,法塔赫的方针政策正式成为巴解组织的信仰纲领和行为准则。卡拉梅战役后法塔赫实力的迅速膨胀,一定程度上超过了其所能承受的最大限度。在法塔赫影响力不断扩展的背后,隐含的是组织内部矛盾的凸显、政治分歧加剧以及盲目自信等危机,而在这些危机掩盖下频繁干预他国主权的越轨行为,使阿拉伯国家与法塔赫的关系渐行渐远,最终引发与约旦的流血冲突,法塔赫因此遭遇重挫。面对内外压力,法塔赫选择借助恐怖主义手段摆脱困境,相继发动或参与多起针对阿拉伯国家、以色列和西方国家的恐怖袭击。但是,投入与产出成反比的恐怖主义,无疑是一把双刃剑,法塔赫在借助恐怖主义手段获得一定关注的同时,阿拉伯国家的猜忌、国际社会的谴责以及以色列更为猛烈的报复接踵而至,法塔赫由此失去的不仅是外界的信任和内部的民心,还有巴勒斯坦解放事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正义性,而这也成为日后法塔赫在巴以问题中合法地位和话语权屡遭质疑的重要原因。在践行恐怖主义的同时,法塔赫并没有吸取与约旦反目成仇的经验教训,非但没有找到一条与阿拉伯国家的和谐相处之道,反而变本加厉地忽视和干涉他国内政,参与和激化地区矛盾,最终引发黎巴嫩内战。黎巴嫩内战导致法塔赫生存环境更加恶劣,阿拉伯国家对其猜疑顾忌之心更重,自身国际形象更因此一落千丈。暴力活动的持续威胁,促使以色列在1982年发动旨在消灭黎巴嫩境内巴勒斯坦武装力量的黎巴嫩战争,而这场战争也使法塔赫受到毁灭性打击,组织结构濒于崩溃,对以政策被迫转向缓和。1987年,巴勒斯坦被占领土上爆发反抗以色列暴政的第一次巴勒斯坦人大起义,这场大起义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不仅迫使以色列重新正视巴勒斯坦人的权利诉求,还使陷于困境的法塔赫重获新生。在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的情况下,巴勒斯坦于1988年宣布建国。进入1990年代,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这为巴以问题走向政治解决提供了良好的外部契机。法塔赫顺应历史潮流,与以色列签署《奥斯陆协议》,使政治解决巴以问题成为双方乃至国际社会公认的基本准则,使在中东地区盛行多年的恐怖主义一时成为众矢之的,更为以和平方式解决世界其他地区宗教、领土、民族争端提供了最真实的范例和最良好的佐证,从而掀开了巴以和平进程新的篇章。同时,《奥斯陆协议》也推动了法塔赫主导的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的建立,巴勒斯坦人在建立实体国家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但是,巴以矛盾根深蒂固,巴勒斯坦内部关于对以政策始终存在分歧。伊斯兰激进组织哈马斯的强势崛起,导致法塔赫的内政外交政策缺乏足够的执行力,加之以色列右翼政府的重新上台,进而引发巴以和平进程再度瘫痪。2004年,阿拉法特病故,面对权力真空,法塔赫各派势力迅速展开博弈。这种政治内耗,不仅严重制约了组织本身的发展,还使法塔赫在与哈马斯角逐巴勒斯坦最高权力的议会斗争中频遭失败,巴勒斯坦政治格局也由此受到更多伊斯兰宗教势力的影响。巴勒斯坦的内部分裂,导致法塔赫的国际国内形象严重受损,削弱了法塔赫作为一个政治实体在国际社会的作用。伴随着外交话语权的丧失,法塔赫在与以色列的外交斗争中更显颓势,加之国际局势的纷繁复杂,法塔赫以及巴勒斯坦的未来更加堪忧。国际社会与法塔赫的历史以及巴以问题的走向息息相关。美国在巴以问题上长期奉行双重标准,巴以问题更是美国在中东地区输出意识形态和美国式价值观的最好媒介,加之国际格局的变迁乃至总统个人好恶,都使美国巴以政策缺乏公平性和稳定性,也严重损害了美国与法塔赫的关系。苏联在法塔赫发展过程中曾扮演同盟者的角色,但苏联对法塔赫的援助往往带有政治附加条件,目的是与美国争夺在中东地区的利益,这种利己主义倾向明显的外交政策成为苏联与法塔赫关系的最大隔阂。中国与法塔赫既有蜜月期,也有冷战期,但总体而言,双方关系整体向前的趋势并未改变,改革开放后,中国在继续支持法塔赫正义事业的同时,也在巴以问题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建设性作用。阿拉伯前线国家在历史上曾为巴勒斯坦解放事业做出贡献,但这些国家为自身利益干涉法塔赫和巴以问题的做法,始终是影响双方关系的主要障碍。联合国在巴以问题上曾扮演冲突“制造者”的角色,但随着第三世界力量的崛起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不断加剧,联合国开始扮演巴以冲突“调停者”与和谈“促进者”的角色,不断改善同法塔赫的关系,联合国也由此成为当今巴以问题不可或缺的外部推手,也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巴以问题仲裁核心。欧洲国家曾是美国巴以政策的跟随者,但伴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欧盟巴以政策的独立性不断增强,与法塔赫的关系也持续改善,特别是对巴勒斯坦民生问题的关注,为巴以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

肖克(Karim Alwadi)[7](2013)在《黎巴嫩真主党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东地区因为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和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而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同时这一地区复杂的历史、宗教教派等问题又使得地区政治错综复杂,成为维持世界政治和平必须要关注和讨论的话题。真主党成立于1982年,在成立之初只是一个宗教秘密组织,由于在阿拉伯政治运动中的重要作用,使其在中东地区的政治影响力日渐扩大。研究真主党问题,有助于深入理解中东地区的冲突问题。现有的对真主党问题的研究基本上是对真主党持一边倒的立场,要么支持,要么批判,缺乏对真主党全面、客观公正的分析,中国国内对于真主党问题的研究很少且零星,本文弥补了中国国内对真主党问题研究的不足。本文从真主党的诞生、思想理论基础、发展历史、组织结构、外交及未来发展等多个方面对真主党进行全面分析,以期全面、客观地呈现真主党的现实,分析真主党对中东地区政治的影响。本文研究指出,黎巴嫩什叶派对真主党的支持、以色列和黎巴嫩之间的长期敌对关系等因素为真主党的诞生提供了合适的环境。有着宗教背景的真主党,其思想来源主要是什叶派的“教法学家统治”理论以及有关圣战和抵抗运动的理论。这些思想来源体现在真主党的纲领文件中,指导真主党开展活动。本文还详细介绍了真主党的发展历史,即从一个宗教秘密组织、通过在反以斗争中获得了诸多力量的支持,凭借自身拥有的武装力量和地区人民的支持逐渐参与到黎巴嫩的国家政治事务中,成为黎巴嫩的合法参政党。真主党在获取地区民众支持的同时,也积极开展对外合作。真主党始终坚持反美和反以色列立场,与伊朗等国建立起良好的关系,成为其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真主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其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来自美国、以色列等外部政治因素的挑战,对伊朗问题的立场影响着真主党在国内的支持率,随着真主党成为黎巴嫩政府的参政党,真主党拥有武装这一事实也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这些挑战都使得真主党开始调整自己的政策,以更加灵活的方式应对地区政治形势的变化。本文通过对真主党的分析,认为真主党会根据地区发展形势适时调整自己的目标和策略,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政党。未来,真主党将通过政策调整等方式继续在中东地区政治局势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中国需要对真主党问题给予更多的关注。

魏庆[8](2010)在《暗战较量——间谍精英如何从间谍机构走出派遣国外》文中认为一、台湾"军情局"从现役军官中选拔间谍,间谍培训班通常每年开班一次,平均每期120人左右,经过三军部队技能培训据台湾媒体报道,台湾日前对其军队情报系统进行大规模改组,台军历史最悠久,地位最重要

三三,Lucien Lung,谢浩然[9](2010)在《贝鲁特:战争与和平之间》文中研究表明贝鲁特某个临海大型地产项目的工地围墙上,引述了英国《金融时报》的话作为广告语:"Beirutis back on the map."而城中人随口都可以告诉你,贝鲁特今年的游客量将会逾200万(黎巴嫩国内人口只有约400万);而翻开近年的数据,你更会惊讶,这城市的游客量在一年间升幅接近40%;《纽约时报》去年已将贝鲁特列为旅行首选的地方;而World Council on Travel and Tourism又刚刚发表黎巴嫩旅游业是全球跃升最快的地方。曾有"中东巴黎"、"中东瑞士"外号的贝鲁特,看起来处处都是生机,还有商机。在战火无常的阴霾及个人利益底下,大部分贝鲁特人都"work hard,play hard"。无论政客军人或者普遍市民,都以个人利益先行,而鲜有共同建设社会的公民意识。这兴许亦令贝鲁特由始至终都无法像其他西方大都会一样,在经济富裕后可以累积起中产阶级,亦无法建立正常的公民意识。当然也有选择在此扎根或者离不开走不动的人,但更多黎巴嫩人(不错,境外的黎巴嫩人数目远远超出本国人数)只会在夏天度假时候回来,好让在外国出生的后代能够接触自己的根;或者留下家眷亲人而自己远走他方工作赚钱,总之,Life is somewhere else——在内战时大量移居到外国的他们往往宁愿选择这里作第二个家,诚惶诚恐地把鸡蛋投放在不同的篮子里;但同时他们又为自己的城市而骄傲,总在问外边来的人喜不喜欢贝鲁特——黎巴嫩人的情意结,就在这种离不开却又疏离之间千回百绕,剪不断,理还乱。

张学琼[10](2010)在《当代中东库尔德问题》文中研究表明冷战结束后,全球范围的第三次民族主义浪潮高涨。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没有自己国家的民族,库尔德人争取自治或独立的斗争更加活跃。从1991年海湾战争到2003年伊拉克战争,从土耳其越界追剿PKK到土耳其加入欧盟,中东库尔德问题日益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事实上,库尔德问题由来已久,迄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库尔德人长时间的民族主义运动贯穿了中东现、当代史。而自一战结束、奥斯曼帝国崩溃,库尔德人被分割到中东四个国家以后,库尔德问题就不仅挑战所在国内政,又深刻地影响着地区和国际关系。1958年伊拉克“七月革命”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国、1967年的阿以“六·五”战争和1973年的“十月战争”、1979年的伊朗伊斯兰革命和1980-88年的两伊战争等,许多对中东有关国家乃至整个中东地区有重大影响的事件中,都可以看到库尔德问题在其中所起的作用。要真正全面、深入地了解中东地区,对库尔德问题的研究必不可少。加强对该问题的研究,有助于了解中东地区和中东主要国家的历史、现状及未来走向;有助于把握中东地区和国际政治格局,预测地区与国际关系的发展趋势;对中国发展同有关国家的关系、制定中国的有关对外政策也有重要意义。作为世界上重要的民族问题之一,库尔德问题的一些现象和规律,具有普遍意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研究该问题,对认识和处理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民族问题(包括我国的民族问题),也会有启示意义。目前国内学术界对中东库尔德问题的系统研究基本上还是空白,发表的论文屈指可数,尚无公开出版的专着。《当代中东库尔德问题》的写作以查阅英文文献资料为主,运用有关的民族主义理论和国际关系理论,以时间为经、以空间(库尔德人所在国)和重大历史事件为纬展开,包括历史回顾、现状分析以及对发展趋势的预测和展望,力图对中东库尔德问题的由来、发展、现状和走向作较系统、全面的梳理和审视。

二、以色列又在搞暗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以色列又在搞暗杀(论文提纲范文)

(1)“鹰爪鸽派”中东和平殉葬者拉宾(论文提纲范文)

从战争狂人到和平缔造者
半壁国土难贯彻“土地换和平”信念
恐袭未停工党衰落
中东主要矛盾转移

(2)萨达特时期埃及宗教与政治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 研究对象与基本概念
一、穆斯林兄弟会的建立与早期发展
    (一) 哈桑·班纳与埃及穆斯林兄弟会的建立
    (二) 穆斯林兄弟会的早期发展
    (三) 穆斯林兄弟会与纳赛尔政权的合作、争夺和冲突
    (四) 穆斯林兄弟会内部的思想分裂
二、萨达特时期的内政外交
    (一) 萨达特政权的对内政策
    (二) 萨达特政权的外交政策
三、萨达特时期宗教力量的构成及其特征
    (一) 穆斯林兄弟会发展道路的变化及特征
    (二) 伊斯兰极端组织思想及特征
四、世俗政权与宗教力量的互动
    (一) 政府对穆斯林兄弟会的恢复、利用和打压
    (二) 萨达特时期极端伊斯兰组织的发展
    (三) 萨达特对伊斯兰主义者的打击与回应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特朗普政府的伊朗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论文选题依据
        1.中东乱象与伊朗崛起
        2.复杂的美伊关系
        3.研究意义
    (二)美伊关系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结构和研究方法
        1.研究结构与研究重点
        2.研究方法
一、特朗普政府伊朗政策的动因
    (一)特朗普政府伊朗政策的现实动因
        1.中东地缘环境的改变
        2.伊朗的崛起
        3.接触政策的失败
        4.地区盟国的强力助推
        5.美国国内的反伊立场
    (二)特朗普政府伊朗政策的深层次动因
        1.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
        2.美国主导性地位的缺失
        3.特朗普政府美国优先的理念驱动
二、特朗普政府的伊朗政策目标
    (一)特朗普政府伊朗政策的基本目标
        1.遏制伊朗
        2.消除恐怖主义威胁
        3.修复盟友关系,重塑同盟力量
    (二)特朗普政府伊朗政策的战略目标
        1.根除伊朗问题
        2.与中俄进行地缘政治竞争
        3.加强能源输出,巩固美元的霸主地位。
三、特朗普政府伊朗政策的特征
    (一)实用主义
    (二)坚持灰色区域战略
    (三)冒险与矛盾并存
        1.政策具有冒险性
        2.对伊政策矛盾,缺乏前瞻性
四、特朗普政府伊朗政策的影响及其前景
    (一)特朗普政府伊朗政策的影响
        1.短期收益效果显着
        2.对伊朗经济和政治稳定造成严重影响
        3.加剧了地区紧张局势,冲突风险上升
        4.短期受益,长期受损
    (二)伊朗政策的前景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4)美国对伊拉克政策研究(1958-1960)(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目的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目的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三、本文的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1958-1960 年艾森豪威尔政府对伊政策调整的背景
    第一节 NSC5801/1 号文件出台前艾森豪威尔政府的中东政策
        一、“巴格达条约组织”的建立
        二、苏伊士运河危机
        三、艾森豪威尔主义的出台
    第二节 NSC5801/1 号文件的出台及美国对伊的支持政策
        一、NSC5801/1 号文件的出台
        二、美国对伊拉克哈希姆政权的支持
第二章 伊拉克“7月14日革命”与美国对伊政策的调整
    第一节 伊拉克“7月14日革命”与美国对新政权的承认
        一、伊拉克“7月14日革命”
        二、艾森豪威尔政府对伊拉克“7月14日革命”的反应
        三、对革命政权的外交承认
    第二节 艾森豪威尔政府对伊政策的调整
        一、艾森豪威尔政府对阿拉伯民族主义问题的讨论
        二、NSC5820/1 号文件的出台与美国对卡塞姆政权的“观望”政策
第三章 “共产主义危机”与艾森豪威尔政府对伊“观望”政策的延续
    第一节 伊拉克特别委员会的成立
        一、卡塞姆政权上台初期的权力斗争
        二、“共产主义危机”的出现
        三、摩苏尔叛乱与伊拉克特别委员会的成立
    第二节 NSC6011 号文件的出台以及美国对伊“观望”政策的延续
        一、基尔库克骚乱与共产主义危机的消退
        二、NSC6011 号文件的出台
        三、艾森豪威尔政府对伊拉克“观望”政策的延续
第四章 1958-1960 年期间美国对伊拉克政策调整的原因及影响
    第一节 1958-1960 年期间美国对伊拉克政策调整的原因
        一、冷战格局的制约
        二、地区局势的变化
        三、美伊两国国内因素的影响
    第二节 1958-1960 年期间美国对伊拉克政策调整的影响
        一、对全球冷战格局的影响
        二、中东地区局势趋于缓和
        三、限制了美伊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四、为伊拉克现代化进程埋下隐患
        五、对我国外交的借鉴与启示
结语
附录1:缩略词对照表
附录2:主要人物中英文对照及职位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5)黎巴嫩萨拉菲主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国内外研究综述
        0.1.1 国外研究现状
        0.1.2 国内研究现状
    0.2 论文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0.2.1 理论意义
        0.2.2 现实意义
    0.3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1 黎巴嫩萨拉菲主义的历史基础
    1.1 伊斯兰现代主义的发展
        1.1.1 哲马鲁丁·阿富汗尼的泛伊斯兰主义思想
        1.1.2 穆罕默德·阿布杜的理性主义思想
        1.1.3 穆罕默德·拉希德·里达的宗教改革思想
    1.2 当代伊斯兰极端主义思想的影响
        1.2.1 赛义德·阿布·阿拉·毛杜迪的政治伊斯兰理论
        1.2.2 赛义德·库特布的极端主义思想
        1.2.3 奥萨马·本·拉登的圣战思想
    1.3 黎巴嫩政治宗教的发展现状
        1.3.1 现代黎巴嫩的政治变革
        1.3.2 黎巴嫩各教派的分布状况
        1.3.3 黎巴嫩的对外关系
2 黎巴嫩萨拉菲主义的发展历程
    2.1 黎巴嫩的“寂静”萨拉菲主义
        2.1.1 萨勒姆·沙哈尔领导的“寂静”萨拉菲主义
        2.1.2 赛义德·穆罕默德·基比的“寂静”萨拉菲思想
    2.2 黎巴嫩的激进萨拉菲主义
        2.2.1 法特希·雅坎与伊斯兰协会
        2.2.2 赛义德·沙班与伊斯兰统一运动
        2.2.3 达伊·伊斯兰·沙哈尔的激进萨拉菲思想
    2.3 黎巴嫩的圣战萨拉菲主义
        2.3.1 游击联盟
        2.3.2 伊斯兰启示组织
        2.3.3 “基地”组织在黎巴嫩的分支机构
3 黎巴嫩萨拉菲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3.1 黎巴嫩萨拉菲主义的历史地位
        3.1.1 黎巴嫩萨拉菲主义的本质
        3.1.2 黎巴嫩萨拉菲主义的“连续”与“突破”
        3.1.3 黎巴嫩萨拉菲主义的现代性特征
    3.2 黎巴嫩萨拉菲主义的国内影响
        3.2.1 黎巴嫩萨拉菲主义与什叶派真主党
        3.2.2 黎巴嫩萨拉菲主义跻身逊尼派政治舞台
    3.3 黎巴嫩萨拉菲主义的国际影响
        3.3.1 萨拉菲主义与叙利亚内战
        3.3.2 黎巴嫩萨拉菲主义的反以活动
        3.3.3 黎巴嫩萨拉菲主义与全球萨拉菲主义的联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6)法塔赫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特点创新
        (一) 研究思路
        (二) 特点创新
第一章 法塔赫的初创与奠基(1959-1967)
    一、法塔赫的建立
        (一) 法塔赫建立的历史背景
        (二) 阿拉法特与法塔赫的建立
        (三) 法塔赫早期核心成员
    二、法塔赫的早期思想主张与分歧
        (一) 法塔赫的早期思想主张
        (二) 法塔赫早期内部分歧
    三、阿拉伯政治团体对早期法塔赫的影响
        (一) 埃及穆斯林兄弟会对早期法塔赫的影响
        (二) 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运动对早期法塔赫的影响
    四、早期法塔赫与巴解组织关系
        (一) 巴解组织成立的背景
        (二) 早期法塔赫与巴解组织的对立与竞争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法塔赫的崛起与巴勒斯坦恐怖主义的泛滥(1967-1973)
    一、法塔赫坚持对以武装斗争
        (一) 阿拉伯国家对以斗争受挫与法塔赫坚持武装斗争
        (二) 法塔赫武装斗争面临巴勒斯坦内部竞争
    二、卡拉梅战役与法塔赫的崛起
        (一) 法塔赫的武装斗争引发卡拉梅战役
        (二) 法塔赫的强势崛起与内外危机
    三、“黑九月”事件与巴勒斯坦恐怖主义的泛滥
        (一) 约、巴多重矛盾引发“黑九月”事件
        (二) 法塔赫遭受重创与实践恐怖主义呼声的高涨
        (三) 法塔赫“黑九月”组织及其恐怖主义实践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法塔赫谋求建国与暴力活动的反复(1973-1993)
    一、法塔赫建国战略的调整与内外分歧
        (一) 法塔赫“渐进式”建国方案的提出
        (二) 法塔赫内部及巴解组织的分裂
    二、黎巴嫩内战与法塔赫艰难处境
        (一) 法塔赫成为黎巴嫩内战的催化剂
        (二) 黎巴嫩内战导致法塔赫举步维艰
    三、黎巴嫩战争与法塔赫的衰落
        (一) 法塔赫暴力活动诱发黎巴嫩战争
        (二) 黎巴嫩战争导致法塔赫岌岌可危
    四、第一次巴勒斯坦人大起义与法塔赫重获新生
        (一) 法塔赫面临内忧外患
        (二) 第一次巴勒斯坦人大起义对法塔赫的影响
    五、法塔赫谋求缓和与巴以和平进程的开启
        (一) 法塔赫面临内外困境
        (二) 法塔赫参与巴以和平进程与《奥斯陆协议》的签署
        (三) 《奥斯陆协议》对法塔赫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法塔赫执政与暴力冲突再度升级(1993-2018)
    一、法塔赫执政与哈马斯的挑战
        (一) 法塔赫推动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的建立
        (二) 法塔赫与哈马斯的矛盾冲突
    二、法塔赫内外交困与第二次巴勒斯坦人大起义
        (一) 巴以和平进程搁浅与法塔赫的执政危机
        (二) 法塔赫寻求出路与第二次巴勒斯坦人大起义的爆发
    三、阿拉法特逝世与法塔赫的渐趋式微
        (一) 巴以冲突再度升级与阿拉法特深陷困境
        (二) 阿拉法特逝世对法塔赫的影响
        (三)“后阿拉法特时代”法塔赫的内部危机
        (四) 法塔赫失去执政地位与巴勒斯坦内战
        (五)“两国方案”的危机与法塔赫处境的艰难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法塔赫与国际社会的关系
    一、法塔赫与美国的关系
        (一) 1960 年代法塔赫与美国的关系
        (二) 1970 年代法塔赫与美国的关系
        (三) 1980 年代法塔赫与美国的关系
        (四) 1990 年代法塔赫与美国的关系
        (五) 21 世纪法塔赫与美国的关系
        (六) 对法塔赫与美国关系的评价
    二、法塔赫与苏联(俄罗斯)的关系
        (一) 1960 年代法塔赫与苏联的关系
        (二) 1970 年代法塔赫与苏联的关系
        (三) 1980 年代法塔赫与苏联的关系
        (四) 法塔赫与俄罗斯的关系
        (五) 对法塔赫与苏联(俄罗斯)关系的评析
    三、法塔赫与中国的关系
        (一) 中国与早期巴勒斯坦问题
        (二) 1960 年代法塔赫与中国的关系
        (三) 1970 年代法塔赫与中国的关系
        (四) 改革开放后法塔赫与中国的关系
        (五) 对法塔赫与中国关系的评价
    四、法塔赫与阿拉伯前线国家的关系
        (一) 法塔赫与埃及的关系
        (二) 法塔赫与叙利亚的关系
        (三) 法塔赫与约旦的关系
        (四) 法塔赫与黎巴嫩的关系
        (五) 对法塔赫与阿拉伯前线国家关系的评价
    五、法塔赫与联合国的关系
        (一) 1967-1987 年法塔赫与联合国的关系
        (二) 1987-2000 年法塔赫与联合国的关系
        (三) 2000 年后法塔赫与联合国的关系
        (四) 对法塔赫与联合国关系的评价
    六、法塔赫与欧共体(欧盟)的关系
        (一) 法塔赫与欧共体的关系
        (二) 法塔赫与欧盟的关系
        (三) 对法塔赫与欧共体(欧盟)关系的评价
第六章 法塔赫组织构成的分类研究
    一、法塔赫的上层组织结构
        (一) 法塔赫大会
        (二) 法塔赫革命委员会
        (三) 法塔赫中央委员会
    二、法塔赫的地方组织结构
    三、法塔赫的成员标准
    四、法塔赫的武装组织
        (一)“暴风”突击队
        (二)“坦齐姆”组织
        (三) 阿克萨烈士旅
        (四)“第14部队”(Force 14)
        (五)“第17部队”(Force 17)
    本章小结
结语
    一、法塔赫发展历程的解析
    二、法塔赫与国际社会关系评价
    三、对法塔赫和巴以问题未来的思考
参考文献
    一、英文文献
        (一) 档案
        (二) 着作
        (三) 学位论文
        (四) 期刊论文
        (五) 报刊文章
        (六) 网络文献
    二、中文文献
        (一) 着作
        (二) 期刊论文
        (三) 报刊文章
        (四) 网络文献
    三、网络资源
附录一:相关名词中英文对照
附录二:法塔赫大事记
在学期间已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
致谢

(7)黎巴嫩真主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一、 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一)国外对真主党的研究现状
        (二)国内对真主党的研究现状
    三、 论文结构
    四、 研究方法
    五、 创新之处
第一章 真主党成因分析
    第一节 什叶派因素
        一、 黎巴嫩的什叶派
        二、 伊朗的影响
    第二节 黎巴嫩国内因素
    第三节 以色列因素
        一、 水源问题
        二、 巴勒斯坦人的问题
第二章 真主党的思想和纲领文件
    第一节 真主党的主要思想
        一、 教法学家统治理论
        二、 圣战(抵抗运动)思想
    第二节 真主党的纲领性文件
        一、 第一份原则性声明《公开信》
        二、 《政治文件》及其分析
第三章 真主党的成立、组织结构和重要人物
    第一节 真主党的成立
        一、 真主党的成立
        二、 真主党的主要活动
    第二节 真主党的组织结构及其它特征
        一、 组织结构
        二、 真主党的武装力量
        三、 真主党的资金来源
        四、 社会影响
    第三节 真主党的重要人物
        一、 哈桑·纳斯鲁拉
        二、 伊玛德·穆格尼亚
        三、 阿巴斯·穆萨维
        四、 纳伊姆·卡西姆
第四章 真主党发展的两个阶段
    第一节 第一阶段(1982-2000 年)
    第二节 第二阶段(2000 年至今)
第五章 真主党的对外关系
    第一节 真主党与巴勒斯坦的关系
    第二节 真主党与叙利亚的关系
    第三节 真主党与其他阿拉伯国家的关系
    第四节 真主党与美国的关系
    第五节 真主党与中国的关系
第六章 真主党的未来和挑战
    第一节 “阿拉伯之春”的挑战
    第二节 其他挑战
        一、 国内宗教势力的挑战
        二、 政治挑战
        三、 军事挑战
    第三节 真主党的未来
第七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暗战较量——间谍精英如何从间谍机构走出派遣国外(论文提纲范文)

一、台湾“军情局”从现役军官中选拔间谍,
二、英国有相对独立的三家间谍机构:
三、澳大利亚拟建间谍专业学校
四、加拿大首次披露国内一所间谍学校内幕:
五、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和“辛贝特”, 暗杀成功率千分之九百九十九
六、美国间谍是从大学中挑选出来的成绩优异的学生,通过政治考察、初步培训、间谍学校强化训练
七、日本妓女间谍学校:二战时祸害中国
八、法国对外安全总局又称第七局, 是法国最大的情报和反间谍机关, 如今又新建一所“间谍学校”
九、俄罗斯间谍学校, 招募前暗中考察三年, 父母姓名全部都换
十、德国反间谍机构是联邦宪法保卫局, 二战德国成立的“土星”间谍学校“借鸡下蛋”, 用德国的学校却为前苏联培养间谍

(10)当代中东库尔德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国内外研究状况述评
        (一) 国内
        (二) 国外
    二、本文的研究过程及框架内容
第一章 库尔德问题的由来
    第一节 库尔德民族概况
        一、人口与分布
        二、语言、宗教及社会
        三、起源及早期历史
    第二节 库尔德民族主义的诞生
        一、库尔德民族运动的兴起
        二、库尔德民族主义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三、从《色佛尔条约》到《洛桑条约》
        四、摩苏尔问题
第二章 中东四国的库尔德问题
    第一节 土耳其
        一、凯末尔库尔德民族政策的演变
        二、20 世纪20、30 年代的库尔德运动
        三、二战后库尔德民族运动的复兴
        四、PKK 暴力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
        五、土耳其的库尔德政策
    第二节 伊拉克
        一、马哈茂德教长叛乱
        二、库尔德民族主义的发展
        三、毛拉穆斯塔法·巴尔扎尼时代
        四、伊拉克的库尔德政策
    第三节 伊朗
        一、西姆科叛乱
        二、礼萨汗对库尔德部落的征服
        三、马哈巴德共和国
        四、陷于低潮的库尔德运动
        五、伊斯兰革命与库尔德民族运动
    第四节 叙利亚
        一、法国托管时期
        二、叙利亚阿拉伯民族主义兴起时期
        三、复兴党政权与库尔德人
        四、叙利亚的库尔德政策
第三章 库尔德问题与中东四国间的关系
    第一节 土耳其—伊拉克
        一、从一战后到冷战结束
        二、海湾战争后
        三、伊拉克战争后
    第二节 土耳其—伊朗
        一、从一战后到二战后
        二、伊朗伊斯兰革命和两伊战争期间
        三、海湾战争后
        四、两国关系的改善及日趋复杂的库尔德问题
        五、伊拉克战争前后
    第三节 土耳其—叙利亚
        一、哈塔伊/亚历山大勒塔省的归属争端
        二、水资源分配争端
        三、叙利亚与PKK
        四、土以结盟与土叙临战
        五、土耳其—叙利亚关系的改善
    第四节 伊朗—伊拉克
        一、1958 年前到1968 年
        二、第二次伊拉克复兴党政权到1975 年
        三、伊朗伊斯兰革命和两伊战争
        四、从海湾战争到伊拉克战争
第四章 冷战后的中东库尔德问题
    第一节 海湾战争后的伊拉克库尔德问题
        一、海湾战争与伊拉克北部库尔德人起义
        二、“安抚行动”
        三、库尔德人与巴格达的自治谈判
        四、库尔德地区选举
        五、KDP-PUK 冲突与外部势力的调解努力
    第二节 土耳其库尔德运动的发展与土耳其加入欧盟
        一、海湾战争后的土耳其库尔德运动
        二、伊拉克战争后的土耳其库尔德运动
        三、库尔德问题与土耳其加入欧盟
    第三节 库尔德民族主义的发展与伊拉克战后重建
        一、伊拉克库尔德人的联邦主义构想
        二、战后伊拉克库尔德民族主义的发展
        三、2005 年的伊拉克大选
        四、伊拉克库尔德民族主义的前景
    第四节 伊朗和叙利亚的库尔德运动
        一、伊朗
        二、叙利亚
结语
    一、当代中东库尔德运动的几个主要阶段
    二、中东库尔德问题发展、演变的主要原因
    三、独立的大库尔德斯坦的前景
    四、中东库尔德问题的出路
参考文献
后记

四、以色列又在搞暗杀(论文参考文献)

  • [1]“鹰爪鸽派”中东和平殉葬者拉宾[J]. 苏瑞壮. 看世界, 2020(26)
  • [2]萨达特时期埃及宗教与政治的关系研究[D]. 朱明亮. 内蒙古民族大学, 2020(02)
  • [3]特朗普政府的伊朗政策研究[D]. 苏冠先.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4]美国对伊拉克政策研究(1958-1960)[D]. 陈行.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2)
  • [5]黎巴嫩萨拉菲主义研究[D]. 王梦婷. 辽宁大学, 2020(01)
  • [6]法塔赫研究[D]. 贾龙阳. 山东师范大学, 2019(02)
  • [7]黎巴嫩真主党研究[D]. 肖克(Karim Alwadi). 外交学院, 2013(12)
  • [8]暗战较量——间谍精英如何从间谍机构走出派遣国外[J]. 魏庆. 档案天地, 2010(08)
  • [9]贝鲁特:战争与和平之间[J]. 三三,Lucien Lung,谢浩然. 明日风尚, 2010(08)
  • [10]当代中东库尔德问题[D]. 张学琼. 云南大学, 2010(01)

标签:;  ;  ;  ;  ;  

以色列再次暗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