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可吸入疗法吗?

胰岛素可吸入疗法吗?

一、胰岛素可吸入治疗吗?(论文文献综述)

鲁成浩,刘阿利,王庆娟,冯中,张贵民[1](2022)在《经口吸入制剂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经口吸入制剂是由不同原理的气溶胶发生装置与相应药物形态结合成的药械组合产品,是目前防治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呼吸道疾病的首选。吸入制剂不仅制剂的研发具有技术挑战,其使用也存在诸多困难。本研究总结了国内外近年来关于经口吸入制剂在改善患者用药依从性、克服递送剂量限制、控制颗粒特性以改善雾化效果和拓展治疗领域的研究进展以及相关法规指南发展情况,综述其在工艺、处方、装置、标准及用途方面的创新情况,以期为经口吸入制剂的创新研究提供参考。

陈韡亚,杨飞飞,廖永红[2](2021)在《前药技术在肺部吸入药物研发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与口服或注射等全身性给药相比,吸入药物直接递送至呼吸道发挥治疗作用,在呼吸系统疾病治疗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现有吸入药物难以满足临床用药需求,且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指导,新型吸入药物的研发面临巨大挑战。通过前体药物技术,针对候选药物的缺陷进行个性化修饰以满足吸入治疗要求,是目前可选择的吸入药物开发途径。本文对近20年来前药技术在吸入递送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这些研究发现:酯化修饰或与大分子化合物偶联的前药技术可以延长药物肺部驻留;甘露糖修饰或酸敏感键连接可以实现肺泡巨噬细胞内释药;个性化修饰的前药可以获得适于吸入递送的理化性质,降低药物毒性。总体而言,前药技术的应用可以满足吸入药物开发的不同需求,为新型吸入药物的研发提供思路。

钟明梅[3](2019)在《细节护理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使用胰岛素泵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细节护理方式;对比两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护理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稳态模型胰岛B细胞功能指数(HOMA-B)、C肽水平。结果观察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FBG、2 h PG、HbA1c、HOMA-IR、HOMA-B、C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FBG、2 h PG、HbA1c、HOMA-IR、HOMA-B、C肽均较护理前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节护理应用于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患者中,可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改善血糖水平。

田增奎[4](2019)在《胰岛素雾化吸入用于2型糖尿病治疗研究进展》文中认为糖尿病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一类代谢系统异常的慢性疾病,全世界范围内均高发。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雾化胰岛素吸入治疗糖尿病的研究现状做一简要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李文曦[5](2019)在《载盐酸多柔比星吸入式PLGA/PCADK多孔混合微球治疗肺癌的研究》文中指出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正逐年上升,严重威胁了人类健康。化学治疗仍是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多以口服和静脉注射方式给药,但这两种给药方式均存在相应的缺点,如口服给药的生物利用率低、胃部刺激大,静脉注射给药的系统性毒副作用大、给药剂量大,因此探索肺癌治疗的新型给药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吸入式肺部靶向给药方式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这是因为经气管到达肺部的药物可直接渗透进肺部组织或血管内发挥相应的治疗效果,显着降低用药剂量和系统性毒副作用,提高肺脏局部有效药物浓度。目前,PLGA多孔微球是研究者们用于肺部吸入靶向治疗肺癌的重要剂型,但该类微球往往由于释药不完全而影响肿瘤治疗效果。聚缩酮(PCADK)是一种酸敏感、生物可降解且无毒无刺激的新型高分子材料,为了改善注射用PLGA缓释微球释放不完全的缺点,有研究人员制备了PLGA/PCADK混合微球,发现PLGA/PCADK实心混合微球的药物释放比PLGA微球更快更充分。因此,本课题提出将PLGA/PCADK混合微球和肺部吸入给药治疗相结合,构建载盐酸多柔比星的吸入式PLGA/PCADK多孔混合微球递药系统,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本课题的研究工作可总结为以下三方面:(1)本文以碳酸氢铵为致孔剂,采用W/O/W乳化溶剂挥发法,成功制备了不同混合比例的PLGA/PCADK多孔混合微球。为了得到具有高载药量、高包封率、良好均一度和良好释药性能的微球递药系统,我们通过单一变量法筛选了影响PLGA/PCADK多孔混合微球理化性质的因素,包括PLGA/PCADK混合比例、致孔剂用量和复乳转速。结果表明当PLGA/PCADK混合比例为8/2,致孔剂浓度为5 mg/ml,复乳转速为10000 rpm时,微球具有良好的均一性,明显的多孔形态,良好的空气动力学直径(2.72±0.20μm)和较高的包封率(69.41±11.98%)。我们对PLGA/PCADK(8/2)多孔混合微球的释放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条件的磷酸盐缓冲液中,PLGA/PCADK(8/2)多孔混合微球中盐酸多柔比星的总释放量分别为41.88±1.44%(pH 7.4)和65.11±2.49%(pH 5.0),优于PLGA多孔微球的总释放量34.55±1.10%(pH 7.4)和46.33±5.72%(pH 5.0),这一结果表明相较于PLGA多孔微球,PLGA/PCADK(8/2)多孔混合微球的材料降解和药物释放更快速、完全。由于PCADK具有酸敏感性,随着pH值减小,两种微球的降解和药物释放差异更加明显。(2)在对PLGA多孔微球和PLGA/PCADK(8/2)多孔混合微球的理化性质进行了比较后,我们对它们的体外疗效进行了探究。我们用MTT法检测PLGA/PCADK(8/2)多孔混合微球释放3 d的上清液对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增殖产生的抑制作用,发现PLGA/PCADK(8/2)多孔混合微球的体外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比PLGA多孔微球更强。随后通过流式细胞术对两种微球诱导的A549细胞凋亡和周期阻滞进行检测,发现和PLGA多孔微球相比,PLGA/PCADK(8/2)多孔混合微球对A549细胞表现出更强的凋亡诱导和G2期周期阻滞作用;另外,通过蛋白印迹法和酶联免疫法探究PLGA/PCADK(8/2)多孔混合微球和PLGA多孔微球的抗肿瘤增殖机制,发现两种微球的释放液对凋亡蛋白Bax、Bad和Caspase-3,8,9的表达均有促进作用,可增强Caspase-3,8,9的蛋白活性,同时抑制抗凋亡蛋白Bcl-2、Bcl-xl的表达,并且PLGA/PCADK(8/2)多孔混合微球的作用效果均强于PLGA多孔微球。(3)对PLGA/PCADK多孔混合微球和PLGA多孔微球的体内外肺部沉积状况进行探究。通过二级碰撞器测定两种微球的排空率及体外沉积效率。结果表明PLGA/PCADK(8/2)多孔混合微球的粉雾剂排空率为95.7%、体外沉积率为40.1%,PLGA多孔混合微球的粉雾剂排空率为93.4%、体外沉积率为37.2%,两种微球具有相似的粉雾剂排空率和体外沉积率;另外,通过干粉喷雾肺部给药装置分别将载有DiR荧光染料的PLGA多孔微球和PLGA/PCADK(8/2)多孔混合微球用于SD大鼠的肺部给药,并通过活体成像技术观察微球肺内沉积的情况。结果显示,两种微球均能经气管靶向到肺部,具有良好的可吸入性能。以上研究表明,PLGA/PCADK(8/2)多孔混合微球的药物释放量和抗A549细胞增殖作用均优于PLGA多孔微球,且PLGA/PCADK(8/2)多孔混合微球具有良好的通过肺部吸入给药治疗肺癌的潜力。

韩学诚,夏宗玲[6](2018)在《吸入给药防治疾病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吸入给药通过口腔、鼻腔给药,可以避免肝脏首关效应和神经系统屏障的阻碍,直接到达疾病部位发挥治疗作用,适用于呼吸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肿瘤、外科围手术期呼吸道管理和疾病预防等。吸入给药作为一种无创给药方式,具有生物利用度高、稳定性好、与病灶部位靶向结合的特点,全身药物暴露量低,不良反应小,易被患者接受,其在全身各系统疾病的治疗中都将发挥重要作用。该文阐述吸入给药在各系统疾病防治中的研究进展,探讨吸入给药在疾病治疗中的价值。

吴雅玲,王珍,陈小芳[7](2017)在《吸入性胰岛素(Afrezza)的应用现状》文中指出长时间的胰岛素注射,使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大大降低,血糖波动大,并发症提早出现,患者生活质量无法保障。随着医学的进步,胰岛素以一种全新的给药方式-吸入治疗进入我们的视野。目前,国外经肺吸收的研究取得较大的进展,吸入性胰岛素的出现,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是一个不可多得福音。

常跃兴[8](2014)在《含固体脂质纳米粒的肺部给药制剂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国内外开展了大量基于纳米载体的肺部给药研究,和其他纳米载体相比,固体脂质纳米粒(SLN)因具有良好的生理相容性和体内可降解性。因此从安全性方面考虑,SLN更适合作为肺部传递药物的载体。将SLN用于肺部给药不仅可以起到肺部缓释作用,而且能发挥肺部给药特有的优势,但有关SLN肺部给药的适用性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研究以香豆素-6、鱼腥草挥发油等为模型药物,旨在对SLN作为肺部给药载体在雾化吸入液、干粉吸入剂、吸入气雾剂的应用进行研究。首先,本论文分别采用荧光酶标法和气相色谱法对香豆素-6和鲜鱼腥草挥发油的体内外含量测定方法进行了考察,结果方法在检测范围内的线性、准确度、精密度以及提取回收率等均满足含量测定要求,且鱼腥草挥发油中α-蒎烯和乙酸龙脑酯含量均小于1%,而甲基正壬酮含量约为10%,因此可将甲基正壬酮作为鱼腥草挥发油含量测定的指标性成分。其次,本论文对SLN制备方法和工艺,以及不同脂质和不同粒径的香豆素-6和鱼腥草挥发油SLN的体外缓释性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制备SLN以高速分散法剪切速率为24000r/min,剪切时间为10min为最佳。不同脂质的香豆素-6SLN以山嵛酸甘油酯的体外缓释性最好,不同粒径SLN均有明显的体外缓释性,然而粒径对SLN的体外缓释性影响不明显。然后,本论文对上述方法制备的SLN水混悬液开展了其作为雾化吸入液的吸入特性评价,考察了雾化液滴大小,雾化前后粒径、电位和体外缓释性的变化,以及不同脂质和不同粒径的SLN的肺部缓释性。结果发现SLN水混悬液雾化后液滴粒径为3.4-3.8μm,雾化前后SLN粒径、电位以及体外缓释性均无明显变化,山嵛酸甘油酯比硬脂酸缓释性更好。此外药代动力学结果表明,常规制剂肺部给药的肺部药物分布的AUC仅为静脉给药6倍,而SLN水混悬液可提高26-44倍;不同粒径的SLN均有较好的肺部缓释性,但粒径对肺部缓释性影响亦不明显。SLN水混悬液需要脱水才能进一步以干粉吸入剂和吸入气雾剂的形式用于肺部给药。因此以再分散粒径、电位和产率为考察指标,对SLN喷干保护剂的类别和配比以及喷雾干燥参数入口温度、雾化流量、抽气速率、进液速率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在加入40%亮氨酸,入口温度为100℃,雾化流量为742L/h,抽气速率为21m3/h,进液速率2.8mL/min的条件下,可得粒径和电位变化不大,产率为40%左右的SLN喷干粉末,并且喷干粉体外缓释性无明显变化,粉末在扫描电镜下成片状颗粒。本论文进一步对SLN喷干粉作为干粉吸入剂的可吸入性进行了评价,并对亮氨酸提高药物微粒可吸入性的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当亮氨酸加入量为40%,喷雾干燥脂质浓度为2mg/mL时,可得排空率为94%,MMAD为3.7μm,可吸入比例高达48.6%的SLN干粉;亮氨酸提高药物的可吸入性的机理不是提高了微粒的Tg,而是在药物微粒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薄膜使药物吸湿性降低而提高了其可吸入性。最后,本论文考察了SLN对气雾剂可吸入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湿法球磨法可制备平均粒径为2.4μm分布均匀的硫酸沙丁胺醇微粒,将其制备成气雾剂后,加入20%SLN喷干粉可将其可吸入比例从8.7%提高到18.5%,而球磨和气雾剂制备操作均未改变药物的晶体状态。综上所述,SLN水混悬液可以雾化吸入液的形式用于肺部给药,实现鱼腥草的肺部缓释;通过添加亮氨酸为保护剂将其喷雾干燥后,可以干粉吸入剂的形式用于肺部给药;而将其干粉加入气雾剂中可增加其他药物的可吸入性,可为进一步制备复方吸入气雾剂的研发奠定基础。

杜海洲[9](2014)在《国际抗糖尿病药物研发新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根据美国药物研究与生产商协会(PhRMA)发布的相关报告和新药数据库中的数据,对2013年至今进入Ⅲ期临床试验或递交新药申请(NDA)/生物制剂许可申请(BLA)的用于治疗糖尿病及其相关疾病的65种候选新药的临床研发情况进行综述。将这些候选新药分为非胰岛素类、胰岛素类和复方制剂类抗糖尿病药,并重点对递交NDA/BLA或已获得批准的抗糖尿病新药开发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徐明,魏建英,虞璧丹[10](2012)在《干粉吸入剂的制粒技术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干粉吸入剂利用肺部给药途径的优越性,广泛应用于肺部及呼吸道疾病的治疗,也为多肽蛋白质类药物开辟了新的给药途径。本文就干粉吸入剂的制粒技术进行了综述。

二、胰岛素可吸入治疗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胰岛素可吸入治疗吗?(论文提纲范文)

(1)经口吸入制剂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工艺创新
    1.1 共悬浮技术
    1.2 吸入微粒制备技术
        1.2.1 Technosphere?
        1.2.2 PulmoSphereTM技术
        1.2.3 超临界流体技术
        1.2.4 其他技术
2 处方创新
    2.1 pMDI抛射剂创新
    2.2 新辅料及制剂技术
        2.2.1 新辅料
        2.2.2 脂质体
        2.2.3 纳米晶体
    2.3 复方制剂的应用
3 装置创新
    3.1 pMDI装置
    3.2 DPI装置
    3.3 雾化装置
    3.4 新型高效递送装置
    3.5 软雾剂装置
    3.6 智能吸入装置
4 标准创新
5 用途创新
6 结语

(3)细节护理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置泵前护理
        1.2.2 置泵护理
        1.2.3 置泵后护理
    1.3 临床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较
    2.2 两组FBG、2 h PG、HbA1c比较
    2.3 两组HOMA-IR、HOMA-B、C肽比较
3 讨论

(4)胰岛素雾化吸入用于2型糖尿病治疗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雾化吸入胰岛素的定义和分类
2 雾化吸入胰岛素的适应证和临床应用
3 雾化吸入胰岛素的应用优势
4 雾化吸入胰岛素的注意事项
5 小结

(5)载盐酸多柔比星吸入式PLGA/PCADK多孔混合微球治疗肺癌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引言
    1.2 肺癌的研究背景
        1.2.1 肺癌简介
        1.2.2 肺癌发生机制
        1.2.3 肺癌的临床治疗
        1.2.4 肺癌治疗常规给药途径
    1.3 肺部靶向给药的研究现状
        1.3.1 静脉注射给药肺部靶向递药系统
        1.3.2 肺部吸入给药系统
    1.4 载药高分子材料及模型药物
        1.4.1 新型高分子材料聚缩酮
        1.4.2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1.4.3 盐酸多柔比星
    1.5 本课题研究思路与内容
2 载盐酸多柔比星PLGA/ PCADK多孔混合微球的制备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2.2.1 实验材料
        2.2.2 仪器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PLGA/ PCADK多孔混合微球的制备
        2.3.2 PLGA/ PCADK多孔混合微球的表征
        2.3.3 PLGA/ PCADK多孔混合微球制备工艺的筛选
        2.3.4 PLGA/ PCADK多孔混合微球释放行为的考察
        2.3.5 微球降解过程形态学考察
    2.4 实验结果与分析
        2.4.1 PCADK的表征
        2.4.2 盐酸多柔比星标准曲线的建立
        2.4.3 PLGA/ PCADK多孔混合微球制备工艺的筛选结果
        2.4.4 药物在PLGA/ PCADK多孔混合微球(8/2)的分布情况
        2.4.5 微球的体外药物释放和降解形态的变化
    2.5 本章小结
3 载盐酸多柔比星PLGA/ PCADK多孔混合微球体外活性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3.2.1 实验材料
        3.2.2 细胞
        3.2.3 仪器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细胞培养
        3.3.2 细胞增殖抑制实验
        3.3.3 细胞凋亡实验
        3.3.4 细胞周期阻滞实验
        3.3.5 蛋白印迹法测定相关蛋白表达量的实验
        3.3.6 Caspase-3,8,9 蛋白活性测定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3.4.1 微球释放液抑制A549 肿瘤细胞增殖
        3.4.2 微球释放液对A549 凋亡和周期的影响
        3.4.3 微球释放液诱导A549 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检测
        3.4.4 微球释放液诱导A549 产生的Caspase-3,8,9 蛋白活性的检测
    3.5 本章小结
4 载盐酸多柔比星PLGA/ PCADK多孔混合微球吸入性能的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和设备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动物
        4.2.3 仪器设备
    4.3 载盐酸多柔比星PLGA/PCADK多孔混合微球吸入性能的研究
        4.3.1 排空率的测定
        4.3.2 PLGA/ PCADK多孔混合微球体外沉积率的考察
        4.3.3 PLGA/ PCADK多孔混合微球肺部体内沉积的考察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
        4.4.1 粉雾剂外观
        4.4.2 微球粉雾剂的排空率测定结果
        4.4.3 PLGA/ PCADK多孔混合微球体外沉积率测定结果
        4.4.4 PLGA/ PCADK多孔混合微球的体内沉积
    4.5 本章小结
5 全文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B.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6)吸入给药防治疾病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呼吸系统疾病
2 感染性疾病
    2.1 细菌性肺炎
    2.2 肺结核
    2.3真菌性肺病
3 内分泌系统疾病
4 神经系统疾病
5 外科围手术期呼吸道管理
6 肿瘤
7 疾病预防
8 其他

(7)吸入性胰岛素(Afrezza)的应用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吸入性胰岛素的上市
2 吸入性胰岛素概况
3 给药途径
4 使用方法
5 适用对象
6 慎用或禁用的对象
7 治疗费用
8 优点
    8.1 更好地模仿生理性胰岛素的分泌
    8.2 吸收效果良好
    8.3 免除注射痛苦, 提高生活质量[13]
    8.4 保存和使用方便
    8.5 吸入性胰岛素是非侵入性给药方式
9 影响吸收因素
    9.1 肺部的自净作用影响
    9.2 吸入装置的影响
    9.3 自我吸呼方式的影响
    9.4 吸烟的影响
    9.5 疾病的影响
    9.6 年龄的影响
1 0 副作用
    1 0.1 低血糖
    1 0.2 咳嗽、咽喉痛或咽喉部刺激症状[12, 15]
    1 0.3 体重增加
1 1 患者满意度

(8)含固体脂质纳米粒的肺部给药制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1 SLN的组成及特点
        1.1 SLN的组成
        1.2 SLN的特点
    2 SLN肺部给药研究现状
        2.1 SLN肺部给药的形式与装置
        2.2 SLN肺部给药可吸入性的影响因素
        2.3 SLN肺部给药的体内外研究
    3 SLN肺部给药存在的问题
        3.1 SLN自身存在的问题
        3.2 SLN肺部给药存在的问题
    4 SLN肺部给药的前景
    5 小结
    6 本论文立题目的及研究思路
    7 本论文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参考文献
第一章 香豆素-6和鱼腥草挥发油体内外含量分析方法的建立
    1 实验仪器、试药与动物
    2 方法
        2.1 香豆素-6体外含量测定
        2.2 香豆素-6肺内含量测定
        2.3 鱼腥草挥发油化学成分含量分析
        2.4 甲基正壬酮体外含量测定
        2.5 甲基正壬酮肺内含量测定
    3 结果
        3.1 香豆素-6体外含量测定
        3.2 香豆素-6肺内含量测定
        3.3 鱼腥草挥发油化学成分含量分析
        3.4 甲基正壬酮体外含量分析
        3.5 甲基正壬酮肺内含量测定
    4 讨论
        4.1 香豆素-6体内外含量测定
        4.2 鱼腥草挥发油化学成分含量分析
        4.3 甲基正壬酮体内外含量测定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SLN的制备与体外缓释性考察
    1 仪器与试药
    2 方法
        2.1 SLN不同制备方法的选择
        2.2 SLN制备工艺参数的选择
        2.3 SLN不同脂质的选择
        2.4 不同粒径香豆素-6 SLN的制备及体外评价
        2.5 不同粒径鱼腥草挥发油SLN的制备及体外评价
        2.6 数据处理
    3 结果
        3.1 SLN不同制备方法的比较
        3.2 SLN制备工艺参数的选择
        3.3 不同脂质的香豆素-6 SLN粒径和Zeta电位以及体外缓释性比较
        3.4 不同粒径香豆素-6 SLN粒径和电位、包封率和载药量及体外缓释性
        3.5 不同粒径鱼腥草挥发油SLN粒径和电位、包封率和载药量及体外缓释性
    4 讨论
        4.1 SLN的制备
        4.2 SLN脂质材料的选择
        4.3 粒径对体外缓释性的影响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含SLN的雾化吸入液可吸入性及肺部缓释性评价
    1 仪器、材料与动物
    2 方法
        2.1 NGI结构简介
        2.2 SLN水混悬液的可吸入性评价
        2.3 不同脂质香豆素-6 SLN的肺部缓释性
        2.4 不同粒径香豆素-6 SLN的肺部缓释性
        2.5 不同粒径鱼腥草挥发油SLN肺部缓释性
        2.6 数据处理
    3 结果
        3.1 不同粒径香豆素-6 SLN水混悬液的可吸入性评价
        3.2 鱼腥草挥发油SLN水混悬液可吸入性评价
        3.3 不同脂质香豆素-6 SLN的肺部缓释性
        3.4 不同粒径香豆素-6 SLN的肺部缓释性
        3.5 鱼腥草挥发油SLN的肺部缓释评价
    4 讨论
        4.1 SLN雾化吸入液的可吸入性评价
        4.2 SLN肺部缓释性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SLN喷雾干燥工艺研究
    1 材料与仪器
    2 方法
        2.1 加入辅料类别的影响
        2.2 加入亮氨酸配比的影响
        2.3 喷雾干燥工艺参数的影响
        2.4 SLN喷雾干燥工艺的验证
        2.5 SLN喷雾干燥前后体外释放性考察
        2.6 SLN喷干粉中脂质存在形态的验证
        2.7 数据处理
    3 结果
        3.1 辅料类别的影响
        3.2 亮氨酸加入比例的影响
        3.3 喷雾干燥工艺参数的影响
        3.4 最佳喷雾干燥工艺验证
        3.5 SLN喷雾干燥前后体外释放性考察
        3.6 SLN喷干粉中脂质存在形态的验证
    4 讨论
        4.1 加入辅料类别及比例
        4.2 喷雾干燥工艺参数的影响
        4.3 工艺验证、体外释放性与脂质存在形态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含SLN的干粉吸入剂的可吸入性评价及亮氨酸提高干粉吸入剂可吸入性机理的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2 方法
        2.1 SLN干粉吸入剂的可吸入性评价
        2.2 亮氨酸提高干粉吸入剂的可吸入性机理研究
        2.3 数据处理
    3 结果
        3.1 SLN干粉可吸入性评价
        3.2 亮氨酸提高干粉的可吸入性机理研究
    4 讨论
        4.1 亮氨酸加入量对SLN喷干粉理化性质及其可吸入性的影响
        4.2 脂质浓度对SLN喷干粉理化性质及其可吸入性的影响
        4.3 不同脂质浓度和不同亮氨酸含量的SLN喷干粉形貌比较
        4.4 不同脂质浓度和不同亮氨酸含量的SLN喷干粉热力学性质比较
        4.5 亮氨酸提高微粒可吸入性影响的机理研究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基于SLN的气雾剂可吸入性评价
    1 仪器与试药
    2 方法
        2.1 硫酸沙丁胺醇含量测定方法学考察
        2.2 硫酸沙丁胺醇微粒的制备
        2.3 空白SLN喷干粉的制备
        2.4 SLN对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可吸入性的影响
        2.5 数据处理
    3 结果
        3.1 硫酸沙丁胺醇含量测定方法学考察
        3.2 硫酸沙丁胺醇微粒制备工艺的优选
        3.3 硫酸沙丁胺醇微粒的形貌观察
        3.4 SLN加入量对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可吸入性的影响
    4 讨论
        4.1 硫酸沙丁胺醇的方法学考察
        4.2 硫酸沙丁胺醇微粉制备工艺的优选
        4.3 硫酸沙丁胺醇微粒粒径测定及形貌观察
        4.4 SLN对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可吸入性的影响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与展望
    全文总结
        1 主要研究结果
        2 研究工作的创新性
    全文展望
作者简介
致谢

(9)国际抗糖尿病药物研发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非胰岛素类抗糖尿病药物
    1.1 二肽基肽酶-4 抑制剂
    1.2 胰高血糖素样肽-1 受体激动剂
    1.3 钠- 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 抑制剂
    1.4 其他
2 胰岛素类抗糖尿病药物
    2.1 重组人胰岛素吸入剂
    2.2 新型甘精胰岛素
    2.3 仿制甘精胰岛素
3 复方制剂类抗糖尿病药物
    3.1 苯甲酸阿格列汀加盐酸二甲双胍复方制剂
    3.2 苯甲酸阿格列汀加盐酸吡格列酮复方制剂
    3.3 达格列净加二甲双胍复方制剂
4 结语

四、胰岛素可吸入治疗吗?(论文参考文献)

  • [1]经口吸入制剂的研究进展[J]. 鲁成浩,刘阿利,王庆娟,冯中,张贵民.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22(02)
  • [2]前药技术在肺部吸入药物研发中的应用[J]. 陈韡亚,杨飞飞,廖永红. 药学学报, 2021(10)
  • [3]细节护理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钟明梅. 医疗装备, 2019(22)
  • [4]胰岛素雾化吸入用于2型糖尿病治疗研究进展[J]. 田增奎. 中国处方药, 2019(06)
  • [5]载盐酸多柔比星吸入式PLGA/PCADK多孔混合微球治疗肺癌的研究[D]. 李文曦. 重庆大学, 2019(01)
  • [6]吸入给药防治疾病研究进展[J]. 韩学诚,夏宗玲. 医药导报, 2018(03)
  • [7]吸入性胰岛素(Afrezza)的应用现状[J]. 吴雅玲,王珍,陈小芳.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08)
  • [8]含固体脂质纳米粒的肺部给药制剂研究[D]. 常跃兴.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4(04)
  • [9]国际抗糖尿病药物研发新进展[J]. 杜海洲. 药学进展, 2014(03)
  • [10]干粉吸入剂的制粒技术研究进展[J]. 徐明,魏建英,虞璧丹. 中国现代中药, 2012(03)

标签:;  ;  ;  ;  ;  

胰岛素可吸入疗法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