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回归的历史启示

澳门回归的历史启示

一、澳门回归的历史启示(论文文献综述)

陈杰[1](2022)在《中葡两国关于澳门回归时间问题的外交博弈及其历史经验》文中指出20世纪80年代,在澳门问题被提上中葡两国外交议事日程并至最终通过谈判解决的过程中,中葡两国在巨大的认知冲突和利益分歧下,围绕澳门回归时间这一焦点问题展开了旷日持久的交涉和博弈。在此过程中,中方照顾到葡方所谓的"面子",放弃了1997年港澳同时回归的初衷和设想;葡方认识到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在20世纪内彻底洗刷殖民主义耻辱的坚定立场和强烈愿望,放弃了2000年后再交还澳门的主张。中葡双方通过多次谈判和磋商,最终就实现澳门回归的时间节点达成一致。这一问题的解决启示我们,解决类似问题,要不断提升综合国力、增强斗争本领。

龙君伟,邵文丽,杨爱平[2](2021)在《港澳青年研究的演变及进路探寻——基于CNKI学术期刊库的文献计量分析》文中指出采用Cite Space文献计量软件,对中国知网(CNKI)学术期刊库1997-2021年收录的1474篇"港澳青年"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和可视化图谱分析发现:其一,从1997年开始,港澳青年研究逐步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领域,2013年后发文量呈现井喷趋势,研究机构以穗港澳三地的研究所及高校为主,核心作者之间形成了局部合作网络,但复杂的合作网络尚未形成。其二,研究主题聚焦于港澳青年国家认同研究、澳门青年爱国爱澳经验及启示研究、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协同发展研究。尽管上述研究成果颇为丰硕,回应并解决一些现实问题,但因港澳场域的复杂性,从青年未来发展计,笔者提出了以下新进路:异地研究者、研究机构加强跨学科协作;深入港澳青年成长场域进行实地研究;进行系列追踪以洞察港澳青年成长动态;构建"一国两制"下港澳青年成长的理论等。

洪伟[3](2021)在《回归以来澳门青年国家认同研究:进展、问题与前瞻》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港澳青年的国家认同问题备受学术界关注。为总结澳门"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经验和反思香港国民教育的需要,学术界围绕澳门青年国家认同的现实状况、实践经验、影响因素和提升对策等维度,掀起关于澳门青年国家认同研究的热潮。既有研究取得了显着成果,但也存在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研究系统性有待加强、研究视角有待拓展、研究方法有待丰富。未来,学术界应从加强理论研究的专门性和针对性、注重对澳门青年多元认同的考察、提升实证研究的说服力、进一步挖掘和充实研究力量等方面,不断拓展该领域研究的广度与深度。

罗嘉敏[4](2021)在《澳门文学的澳门性建构 ——以回归以来的澳门文学批评为考察对象》文中指出

石杨[5](2021)在《澳门高中《品德与公民》教材分析及其启示 ——以“政治参与”教学模块为例》文中提出

李星欣[6](2021)在《澳门高中《品德与公民》教材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研究》文中认为

文兵[7](2021)在《新中国初中历史教科书对港澳地区历史书写的研究 ——以“人教版”为例》文中研究说明

柯浩然[8](2020)在《浅谈廿一世纪澳门建筑遗产保育与活化 ——以三个中式项目为代表案例》文中指出有规模的澳门建筑遗产保育和活化工作早在1980年前后已经由当时的澳门政府展开,并为其后2005年澳门历史城区成功申遗打下了重要基础,唯进入廿一世纪后的部分尤其在申遗成功前后至到2014年3月《文化遗产保护法》正式实施期间的研究甚为空白,本文希望通过选出三个代表性的案例、并深入访谈与其保育相关的专家学者,配合案例相关资料,仔细分析探讨澳门进入廿一世纪后历史建筑遗产的保存和活化,伴随着社会经济急速发展对于历史建筑文物再利用的期望转变,尤其是由综合考虑建筑遗产的结构条件和功能所需,形成保育为主、保育与活化并重、活化为主的不同判断和设计方向,分析三个代表性的项目在策划、以至最后呈现层面当中的思考及转变,为后续对此时期澳门建筑遗产保存和活化的相关研究提供一个基础。并得出了未来澳门的建筑遗产保育发展将迎来新一波修复潮及挑战,除相对传统以保育为主的保育方式外,还会透过更加着重于历史建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的结合的方向来继续发展下去的结论。

章景然[9](2020)在《从“激进”到“平和” ——贵格会与巴哈伊信仰进程之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宗教在当代社会继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既有凝聚社会的功能,又有分裂社会的作用。宗教群体如何实现与社会和谐共存,成为本文探索的核心论题。17世纪兴起于英国的贵格会与19世纪脱胎于波斯(今伊朗)的巴哈伊,两大信仰团体在初创期均被贴上“激进教派”标签,受到官方打压与社会排斥。历经近半世纪的教内外调适与互动,最终完成了作为“平和”团体的历史嬗变。对其历史过程的梳理与比较,不仅有助于人们解决信仰摩擦问题,还将为贵格会和巴哈伊研究提供新视角。本文坚持唯物主义史观,以宗教比较作为主要研究方法,辅以宗教社会学等理论,从贵格会与巴哈伊的社会互动中,对两者的”平和”之路进行历史性考察,并试图得出某些规律性认识。本文共分为四章内容。第一章主要考察两大教团初创时期的社会行为及平和转折,探究其引起社会敌视的原因。两者(1)的肇始恰逢社会改革时代,它们的信仰变革夹杂着社会诉求,且采取较为激进的表达方式,这是两者被社会排斥的主要因素;继而追溯两者从激进走向平和的转折事件,这一转变奠定此后温和策略的思想基础。基于以上考察,在理论层面探讨两大教团激进行为的根源,在现实层面比较两大教团初创时期的差异。第二章从本土与海外两个区域,考察两大教团的生存状态与相应调整。贵格会在海外殖民地所受打压甚于本土;巴哈伊则相反,海外生存环境较本土优越。为扭转这一被动局面,两者采取不同途径。贵格会通过集体请愿、政治游说等方式寻求与英国上层对话;巴哈伊则求助于国际组织,通过国际舆论为自身发展寻求空间。通过比较可知,不同的社会环境是两大教团遭受地域差异化打压的主要原因,宗教打压造成其与社会关系紧张,同时也促使了它们的教内整合。第三章从教内外两个层面,比较两大教团的和谐理念与实践。两者对和谐理念解读方向不同,贵格会的罗伯特·巴克莱与威廉·佩恩,肯定教义中的宽容成分,并给予政治神学意义上的应用;巴哈伊的巴哈欧拉与阿博都·巴哈更倾向对宗教和平思想的传播。在此思想基础上,两者教外实践产生差异。贵格会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神圣实验”为阵地,将宗教宽容作为策略进行推行;巴哈伊则强调非政府参与原则,以顾问形式与政府合作,通过“全球发展计划”实践和平理念。但在教内实践中,贵格会和巴哈伊对异己思想均采取零容忍的态度。两者教内外实践的差异,为和平宽容本质及其相对性提供了可探讨的空间——宽容绝不意味无限自由,群体的发展及宽容的实现与制度规范需要相辅相成。第四章从自我标识、社会融入、管理模式三方面,比较两大教团从“激进”到“平和”的特征。两大教团排他性减弱、世俗化增强、初期宗教领袖情结明显,这些相似性特征推进两者成为温和教团;文章还进一步探究这些相似性特征中的差异性。两大教团融入社会方式不同,贵格会在人员不断流失的困境下被动融入社会,巴哈伊则积极主动融入;两大教团后续管理模式迥异,巴哈伊在集体领导下巩固发展,贵格会则在松散管理中走向衰败。这两个因素成为两者当今发展各异的主要原因。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以此探索某些规律性认识,对贵格会与巴哈伊的现状与趋势做出预测。针对不同文明形态的两大教团进行比较,本文得出如下结论:信仰群体与社会之间不是评判与被评判的等级关系,而是体现着身份相互认同的动态过程,和谐共处的实现需要多层面的对话、妥协与让步。

刘晓晶[10](2020)在《《人民日报》社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1989-2002)》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人民日报》是党的机关报,社论作为机关报园地,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积极宣传党的最新理论政策,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断进行诠释。1989-2002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面临新的挑战,社会主义向何处去的问题又一次被推到了历史前台。此时期的《人民日报》社论紧紧跟随社会发展潮流,围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拓展展开,是推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大众化的重要平台。《人民日报》社论重点围绕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五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阐释:第一,积极宣传解读如何推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第二,积极解读如何推进先进文化前进的内涵,阐释精神文明建设和促进优秀文化繁荣的路径和要求;第三,对如何满足人民的根本利益进行各项政策方针的宣传。《人民日报》社论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潜移默化到国家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使人民群众真正了解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有利于国家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的优秀理论,在宣传和推动党的工作和推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民众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第四,《人民日报》社论对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思想进行了广泛宣传,深刻阐释了科技军事思想改革思想、“打得赢”“不变质”的军事变革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精兵之路,推进了军事理论思想的大众化。第五,《人民日报》社论还积极报道跟进了祖国统一进程,积极宣传全方位对外关系格局,推进了“一国两制”“互利共赢”思想的深入。在这一时期,《人民日报》社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具体经验为:保持鲜明立场,传递主流声音;抓住主要问题,传播时代特色;语言风格严谨,释放语言力量。其主要启示为:注重传播渠道的立体化,加强报刊与网络媒体的融合;理论的宣传要符合实际,服务群众;理论的宣传要保持先进性与时代性。《人民日报》社论大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渠道,在推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大众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总结梳理《人民日报》社论在1989-2002年间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具体实践,充分认识《人民日报》社论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主要地位,对于我们进一步发挥《人民日报》社论的舆论引领功能,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的大众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澳门回归的历史启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澳门回归的历史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中葡两国关于澳门回归时间问题的外交博弈及其历史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一、放弃“港澳同时”:中葡两国关于澳门回归时间问题的隔空试探
二、坚持“本世纪内”:中葡两国关于澳门回归时间问题的正面交锋
三、认知冲突与利益分歧:中葡就澳门回归时间进行博弈的原因分析
四、历史经验和现实启示

(2)港澳青年研究的演变及进路探寻——基于CNKI学术期刊库的文献计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数据来源及研究工具
    (一)数据来源
    (二)研究工具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发文期刊、研究机构、研究作者分析
        1. 发文期刊
        2. 研究机构
        3. 研究作者
    (二)研究热点及主题演变
        1. 研究热点
        2. 研究主题的演变
三、进路探寻
    (一)异地研究者、研究机构加强跨学科协作,丰富港澳青年研究视野和研究文献
    (二)深入港澳青年成长场域进行实地研究,增强研究成果的信度和效度
    (三)进行系统的全方位追踪研究,增强研究的预见性和时效性
    (四)构建“一国两制”下港澳青年积极成长的理论,搭建共同对话的平台

(3)回归以来澳门青年国家认同研究:进展、问题与前瞻(论文提纲范文)

一、澳门青年国家认同现实状况
二、澳门特区政府、学校和社团推行国民教育的实践及经验
三、影响澳门青年国家认同的因素
四、提升澳门青年国家认同的对策建议
五、不足之处和改进方向
    第一,加强理论研究的专门性和针对性。
    第二,注意对澳门青年多元认同的考察。
    第三,提升实证研究的说服力。
    第四,进一步挖掘和充实研究力量。

(8)浅谈廿一世纪澳门建筑遗产保育与活化 ——以三个中式项目为代表案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背景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1.2.2 相关文献综述
        1.2.3 出版书藉部分
第2章 文化遗产保育在澳门的发展
    2.1 文化遗产保育在国际上的发展
        2.1.1 理念背景
        2.1.2 理念定义
        2.1.3 发展背景
    2.2 文化遗产保育与相关部门在澳门的发展概况
        2.2.1 文化遗产保育理念在澳门的萌芽
        2.2.2 澳门文化遗产厅的出现
        2.2.3 澳门”文物清单”及保育政策
    2.3 廿一世纪前后澳门历史建筑文化遗产的保育比较
        2.3.1 廿一世纪前澳门政府对历史建筑的保育态度与投入
        2.3.2 廿一世纪后澳门政府对历史建筑的保育态度与投入
        2.3.3 廿一世纪前后保育经验比较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三个案例的选择依据
    3.1 三个案例的代表性分析
        3.1.1 保育案例概况
        3.1.2 从时间节点选择
        3.1.3 从保育策略选择
        3.1.4 从数据完整性选择择
        3.1.5 从综合价值选择
    3.2 三个案例的保育背景
        3.2.1 德成按
        3.2.2 郑家大屋
        3.2.3 大三巴娜咤展示馆
    3.3 三个案例的概况比较
        3.3.1 三个案例的时间顺序
        3.3.2 三个案例的规模和价值体现
        3.3.3 三个案例的项目辐射范围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三个案例的详细分析
    4.1 保育为主型典当业展示馆(德成按)
        4.1.1 总体概况
        4.1.2 保育情况及保育措施
        4.1.3 活化后现况
        4.1.4 可持续发展与未来思考
        4.1.5 小结
    4.2 保育与活化并重型郑家大屋
        4.2.1 总体概况
        4.2.2 保育情况及保育措施
        4.2.3 活化后现况
        4.2.4 可持续发展与未来思考
        4.2.5 小结
    4.3 活化为主型大三巴哪咤展示馆
        4.3.1 总体概况
        4.3.2 保育情况及保育措施
        4.3.3 现代介入的保育与活化
        4.3.4 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4.3.5 小结
第5章 项目之间的异同及保育理念的转变
    5.1 三个项目保育与活化之共性经验
        5.1.1 政府担当多重角色
        5.1.2 项目价值的保护与取舍
    5.2 三个项目保护与活化经验之区别
        5.2.1 保护目的的区别
        5.2.2 修复原则的区别
        5.2.3 落实执行的区别
    5.3 三个项目修复程度之比较
        5.3.1 保育为主型——德成按
        5.3.2 保育与更新并重型郑家大屋
        5.3.3 活化为主型大三巴哪咤展示馆
    5.4 新旧保育与活化理念之转变
        5.4.1 项目比较与创新
        5.4.2 二十一世纪以来保育与活化理念之转变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
    6.1 总结
    6.2 本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6.2.1 项目比较与创新
        6.2.2 未来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时间轴
附录 B 修复/活化工程时间轴详细列表
附录 C 廿一世纪澳门文化遗产保育案例比较节录

(9)从“激进”到“平和” ——贵格会与巴哈伊信仰进程之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概念界定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思路、方法、创新与不足
    第四节 贵格会与巴哈伊概况及差异
第一章 两大教团初创期之信仰群体与公共活动
    第一节 社会改革中的异见群体
        一、英国新教改革中的贵格会
        二、波斯现代化改革中的巴布与巴哈伊教派
    第二节 贵格会与巴布教派的激进行为
        一、贵格会的激进表现
        二、巴布教派的暴力冲突
    第三节 公共事件后的宗教温和意识
        一、贵格会之自省转折:内勒尔事件
        二、巴布教派之内部分歧:塔希丽事件
    第四节 比较与探讨
        一、理论层面比较与探讨
        二、实践层面比较与探讨
第二章 两大教团发展期之海外转移与组织调整
    第一节 宗教打压下的生存危机
        一、英国贵格会的艰难境况
        二、波斯巴哈伊的艰苦岁月
    第二节 自存意识下的海外转移
        一、初传新英格兰的贵格会
        二、巴哈伊教派初到美国
    第三节 发展意识下的组织创建与调整
        一、贵格会伦敦中心与跨大西洋组织
        二、巴哈伊灵体会与世界正义院
    第四节 比较与探讨
        一、理论层面的比较与探讨
        二、实践层面的比较与探讨
第三章 两大教团和平期之和谐理念与和谐实践
    第一节 和谐理念的深入诠释
        一、贵格会:罗伯特·巴克莱与威廉·佩恩的宽容思想
        二、巴哈伊:巴哈欧拉与阿博都·巴哈的和平思想
    第二节 和平实践的外在表现
        一、贵格会:宾夕法尼亚“神圣实验”
        二、巴哈伊:“全球发展计划”及践行
    第三节 宽容和平的教内规行
        一、贵格会的教内禁令
        二、巴哈伊的教内预警
    第四节 比较与探讨
        一、理论层面的比较与探讨
        二、实践层面的比较与探讨
第四章 两大教团从激进到平和之特征比较
    第一节 异中有同的自我标识
        一、贵格会“光明之子”到“天赋平等”的观念深化
        二、巴哈伊“人类一体”与“宗教同源”的内核坚守
    第二节 同中有异的社会融入
        一、贵格会与与世俗社会的妥协
        二、巴哈伊与世俗社会的共融
    第三节 同中有异的管理模式
        一、贵格会领袖情结与松散管理模式
        二、巴哈伊领袖情结与民主集中管理模式
    第四节 比较与探讨
        一、理论层面的比较与探讨
        二、实践层面的比较与探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早期贵格会大事年表(1643-1723)
附录二 早期巴哈伊大事年表(1817-1963)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10)《人民日报》社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1989-2002)(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
一、《人民日报》社论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一)《人民日报》社论
        1.《人民日报》社论的重要作用
        2.《人民日报》社论的重要地位
    (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1.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含义
        2.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意义
    (三)《人民日报》社论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作用
        1.《人民日报》社论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载体
        2.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人民日报》社论的重要任务
二、《人民日报》社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具体实践
    (一)对发展先进生产力重要思想的宣传阐释
        1.宣传解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大力宣传国有企业改革策略
        3.深刻解读农村改革方针
        4.积极宣传人才强国战略
        5.大力提倡科教兴国战略
        6.深刻阐释“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思想
        7.积极宣传西部大开发战略
        8.积极宣传可持续发展战略
    (二)对发展先进文化重要思想的宣传阐释
        1.积极提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努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三)对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重要思想的宣传
        1.积极宣传党建思想
        2.阐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3.强调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
    (四)对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思想的宣传
        1.宣传科技军事改革思想
        2.宣传“打得赢”“不变质”的军事变革思想
        3.宣传信息化条件下的中国特色精兵之路
    (五)对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的宣传
        1.积极推进祖国统一进程
        2.积极宣传全方位对外关系格局
三、《人民日报》社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经验启示
    (一)《人民日报》社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经验
        1.保持鲜明立场,传递主流声音
        2.抓住主要问题,传播时代特色
        3.语言风格严谨,释放语言力量
    (二)《人民日报》社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启示
        1.注重传播渠道立体化,加强报刊与网络媒体的融合
        2.理论的宣传要符合实际,服务群众
        3.理论的宣传要保持先进性与时代性
结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四、澳门回归的历史启示(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葡两国关于澳门回归时间问题的外交博弈及其历史经验[J]. 陈杰. 统一战线学研究, 2022(01)
  • [2]港澳青年研究的演变及进路探寻——基于CNKI学术期刊库的文献计量分析[J]. 龙君伟,邵文丽,杨爱平. 青年发展论坛, 2021(04)
  • [3]回归以来澳门青年国家认同研究:进展、问题与前瞻[J]. 洪伟.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1(03)
  • [4]澳门文学的澳门性建构 ——以回归以来的澳门文学批评为考察对象[D]. 罗嘉敏. 汕头大学, 2021
  • [5]澳门高中《品德与公民》教材分析及其启示 ——以“政治参与”教学模块为例[D]. 石杨. 湖南师范大学, 2021
  • [6]澳门高中《品德与公民》教材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研究[D]. 李星欣. 湖南师范大学, 2021
  • [7]新中国初中历史教科书对港澳地区历史书写的研究 ——以“人教版”为例[D]. 文兵. 湖南师范大学, 2021
  • [8]浅谈廿一世纪澳门建筑遗产保育与活化 ——以三个中式项目为代表案例[D]. 柯浩然. 华侨大学, 2020(01)
  • [9]从“激进”到“平和” ——贵格会与巴哈伊信仰进程之比较[D]. 章景然.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10]《人民日报》社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1989-2002)[D]. 刘晓晶.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标签:;  ;  ;  ;  

澳门回归的历史启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