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平和平解放的日子里

在北平和平解放的日子里

一、在和平解放北平的日子里(论文文献综述)

祝勇[1](2021)在《故宫文物南迁》文中认为第一章抬着棺材找坟地:烽烟南渡一、山河已然破碎,故宫何谈完整1931年9月19日早上九点,时任故宫博物院秘书长的李宗侗先生像往常一样走出北京南城丞相胡同的家门,乘一辆洋车前往故宫博物院上班,过顺直门1,听到路边叫卖号外的声音,他让车夫停车,买了一张报纸。上面的大字标题,让他悚然一惊。2

宋子昕[2](2021)在《20世纪上半叶北京浴堂研究(1900-1952)》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所谓浴堂是指供人洁身沐浴之场所。浴堂的发展在古时与宗教仪式及庶民文化联系颇深。进入20世纪,北京的公共浴堂发生了重大变革,其社会功能、经营模式、行业组织、使用设备、顾客群体与以往相比截然相异。这一时期,北京代浴堂的发展沿革可以简单划分为五个阶段:1900——1911年,北京浴堂快速发展阶段;1912——1927,北京浴堂繁盛阶段;1927——1937,北京浴堂沉浮阶段;1937——1949,北京浴堂衰落阶段;1949——1952,北京浴堂回暖恢复阶段。20世纪上半叶北京浴堂行业的演变与城市现代化进程推进、社会经济起伏、卫生观念普及、民众生活习惯变迁联系紧密,浴堂在这一时期可以被视为这样一个空间——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因素并存于其中,国家、政府、社会进步人士、浴堂从业者、浴堂消费者皆对其有着基于自身需求的建构。因此研究北京浴堂可以管窥20世纪上半叶北京城市中公共场所及小商业的发展模式及行业依托。对北京浴堂进行自下而上的微观考察能够从另一个维度上理解20世纪上半叶的北京社会,获知近代北京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及文化环境。以浴堂这一社会基层单位为切入点,分析其中不同群体的活动亦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微观层面的个体经验、实践与宏观社会进程的关系及相互作用。浴堂行业的发展得益于城市的现代化进程,20世纪以来,自来水、电气设备、日化产品等现代产物在北京的浴堂中普及开来,现代技术改变了浴堂的生产方式,与此同时浴堂的资本组织形式、产权结构、经营手段也相应调整。在浴堂广泛使用现代设施的时候,其运营成本也会相应提高,因此各浴堂不得不开源节流,甚至无视政府颁布的诸项规定。浴堂与政府不断地协调互动又常发生冲突,这点在社会经济困难时期体现的尤为明显。二者产生矛盾的根源在于双方对浴堂不同功能的侧重:政府注重浴堂的卫生功能,浴堂则偏重于追求更多的利润。现代化带来了社会结构的调整,雇佣制度的变化、顾客消费核心需求的转移,社会价值观念的变革,这些变化改变了浴堂业的生产体系,亦影响了浴堂伙计的生存实践。具体而言,社会结构的调整改变了浴堂的消费群体与消费需求,这直接导致浴堂经营模式的变化——服务质量成为决定浴堂收益的重要指征。为了保证服务质量,浴堂行业构建了工资制度,以行业内伙计的生存为条件,强迫他们提高服务水准。在此约束之下,伙计为了生存,不得不市侩殷勤以赚取更多小费,形成了浴堂业独有的服务方式、工作态度与营生技巧,他们的生存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反作用于浴堂的行业体制。浴堂经营者为了逐利,浴堂伙计为了生存,出于维护各自利益,浴堂同业公会与浴堂职业工会便应运而生。不同于传统的行会,北京浴堂同业公会是在行业资本化的趋势之下,以各店家共同的经济利益为基础而设立,其主体是各店铺的经营者,为了保障自身的经济收益,他们尽可能地降低伙计数量,延长其工作时间。因此同业公会的存在使得浴堂内部劳资双方的矛盾更加尖锐。在此情形下,浴堂伙计为了生存,便合力抵抗资方压迫,开始组建浴堂职业工会。职业工会的出现增强了工人店伙群体在浴堂行业中的地位,改善了工人的生活待遇,平衡了资方与工人之间的矛盾。城市公共卫生事业的开展,市民卫生意识的提高使得浴堂成为20世纪上半叶北京市重要的公共场所。与此同时,国家也试图凭借对城市的卫生改良将自己的权力传达到基层,浴堂既是政府施政的对象,又是政策实施的场所。但国家权力通过城市改良、卫生行政来介入城市基层事务的意图并非顺水推舟,政府虽然针对浴堂制定了一系列管理规定,着力建设平民及女性浴所,但效果均不尽如人意,这些政策及规定常受到来自浴堂经营者、从业者及顾客的巨大阻力。浴堂的卫生改良并不单纯是公共健康问题,浴堂并非像政府想象的那样,能够顺利成为既卫生廉价,又能“批量生产”干净整洁、遵纪守法市民的公共场所,其中还包含有浴堂经营状况、民众消费观念、行政机关经费等诸多变量。在推行现代化政策、改良城市面貌的过程中,城市移民人口大量增加,居民成分复杂,这使得城市肮脏、拥挤、贫困,充斥着犯罪、不良行为。暗娼、偷窃、赌博、毒品等问题同样在浴堂中滋生。对这些社会问题的治理力度不可谓不大,甚至还常会有矫枉过正的现象发生,但北京浴堂盗窃、嫖娼等案件依旧频频发生。社会问题屡禁不止的根源在于社会环境而非问题本身。现代社会意识、公共道德、现代劳动薪酬制度与时人传统惯习之间的矛盾是社会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此外殖民者的文化介入等因素对其亦有影响。近代中国社会变革之际,作为社会体制得以存续的介质,日常生活逐渐受到国家、政府及社会进步人士的关注,成为推进现代化进程的主要场域,以及国家权力支配、组织的重要对象。对人们沐浴经验的改造是这一趋势的范例,改造方式是将沐浴行为与现代的社会价值观念关联,将浴堂、浴室及沐浴行为赋予平等、自由、健美、文明等现代意义,并通过重复单调的日常生活内化于人们的意识中,以为世人所接受。其实现途径是制造闲暇时间与构建消费观念,前者意图将沐浴规律化、惯习化、日常生活化,后者旨在通过引导人们对沐浴的需求来传递现代日常生活的价值观。但这种尝试在实施层面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和分歧。浴堂中并非自由平等,其中阶级分明,闲暇会带来如“有闲阶级”、“不劳而获”等不被时人称道的世风,消费则培养起人们崇奢心理。中国的现代化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非政府、社会进步人士本意与预期的情形,这些歧义自然也会体现在浴堂中。浴堂中充斥着政府与浴堂店家、资方与劳方、店伙与顾客、国家权力与个体实践之间的对抗,不过这些对抗并非总是发挥着消极作用,其也会改变执政者们的政策,调节社会资源的分配,形成人们对社会的认知。政府所制定的每一个政策,浴堂店家、伙计、顾客对政策的每一次回应,政府与社会进步人士对这些回应的反思与治理,都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经环节。中国的现代化并非是单方面受西方经验的影响,其自身亦有腾挪的空间。

何禹珩[3](2021)在《组织起来 ——“十七年”时期四川版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现当代版画史研究叙事中,“四川版画”作为一种群体艺术现象或是“画派”“流派”已成为既成概念。然而这一概念仍有很多模糊之处,本文将它的成型发展过程限定于其发展最为蓬勃也构成了今日认知的代表性面貌的“十七年”时期以便进行阶段性的溯源和讨论。在对这一段史实的梳理中,“四川美协”与之紧密的关联与所起的重要作用无法忽视,这也点出了“十七年”时期美术创作中所蕴含的组织化、集体化、体制化等问题。本文从四川版画与四川美协之所以紧密相关的历史脉络谈起,首先回顾了新兴木刻运动中的“组织”传统、版画在新中国成立后新时期中的处境以及四川美协这一机构的来龙去脉。当四川美协开始发挥时代赋予它的责任时,版画由于各方面原因成为了“排头兵”,这直接催生了四川版画的兴起。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中,艺术家们参与构建组织了集体并需要首先作为集体的一份子作出自己的贡献,而在这种集体组织的氛围里艺术家们也各自探索出了有共性也有个性的创作面貌,最终构成了今日所见之四川版画的基本面貌。四川版画这种地域性的发展并非特例,“十七年”时期的版画发展由点成面,成为了版画史中的一个重要篇章。本文通过对四川版画及其核心组织者四川美协脉络的历时性过程的探寻以及对横向共时性的观照,意在深化对这一中国现代美术发展重大转折时期所呈现的艺术景观及文化生产方式等问题的理解。

答光明[4](2020)在《蔡亮绘画及其历史语境研究》文中认为蔡亮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油画家的优秀代表之一,作为油画家,蔡亮创作了《延安火炬》、《我要当红军》、《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等经典革命历史题材作品;作为美术教育家蔡亮以其自身的艺术实践和艺术理念影响了国内油画的发展,尤其是在革命历史画创作领域。作为新中国的美术工作者,蔡亮以及同时代艺术家共塑了二十世纪后半期的中国美术视觉系统。在以事件所标记的历史时空来看,这一代画家经历过建国前的战火;接受了社会主义教育;参与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革命的“特殊时期”以及中国的改革开放时期。作为文化的表征,这一代艺术家的艺术创作深刻地反映了这个时代的社会变革;作为“经典图像”的输出者,时代的政治文化塑造了这一代人集体的意识形态与艺术思想,同时,他们以其艺术图像又引导了时代的文化走向。对于蔡亮的个案研究,首先在于其自身不同于同时代画家的独特艺术价值的剥离以及艺术线索的梳理;其次,通过蔡亮的个案研究得以“照见”那个时代的画家群体,以作品的转向追溯社会的文化导向,进而投射出时代的美术史叙事,乃至历史叙事的逻辑,而将作品、作者、时代三者关联下的整体性分析是本文对于蔡亮以及其所处特定时空下的历史语境研究的初衷。本文的章节设置是基于研究对象具体历史时空下的三段划分:中央美术学院时期、陕西时期以及浙江美术学院时期,这三个阶段的研究结构将以艺术社会学“场域”存在铺垫之上的作品分析同时涉及这三个场景先后转换的逻辑连续。第一部分“中央美院时期”的研究主要围绕蔡亮自身艺术语言体系以及创作思想的脉络承袭,同时,对于建国初期中央美院的学术体系组成以及这种存在对于蔡亮自身的影响将作为观察对象所存在的“场”而展开;第二部分重点在于“陕西时期”蔡亮的个人化造型语言以及历史画创作的风格形成研究,这一部分将作为论文重点展开,涉及蔡亮代表作的深入分析。其次,对于陕西美协生态的构成研究作为蔡亮艺术语言及自身存在的具体历史情境,这种关联还涉及到蔡亮对于陕西美术发展的影响;第三部分,“浙江美院时期”重点关注于蔡亮艺术转型的现实因素和时代背景,这其中同样存在着艺术体系的场景转换。这三个章节均以作品本身及变化为线索和切入点,同时关联各时期具体“艺术场”内力量构成与存在,这种平行结构基本构成了文章的主体。此外,对于蔡亮自身或者说蔡亮的艺术成就来说,美术史叙事对其某种程度上的“低估”或者蔡亮不同历史时期所处各自体系构建的现实遭遇同样将在蔡亮所处不同时期具体“场”的研究中加以解释。最后一章将以国家叙事的视角进一步阐释前文所涉及到的蔡亮作品及部分同时代艺术家创作中图像文本和艺术特征的观念存在,这一部分研究构筑艺术家所处时代的权力话语下的历史语境,并将个案的研究归置于一个大的“权力视角”以及“信仰空间”来观察,权力视角下的叙事逻辑以及具体的历史叙事逻辑将是蔡亮以及同时代艺术家所具备的时代特征的基本把握和事实存在,同时这也是以个案照见时代艺术家群体的具体反映。

文欢[5](2019)在《国旗人生——五星红旗设计者曾联松》文中研究指明引子1940年12月,重庆沙坪坝之夜似乎日后曾联松几十年的命运,便全都与那个夜晚有关。1940年12月下旬的那个夜晚。但究竟是下旬的哪一天,曾联松却从未具体说过,如果按下旬日期排查的话,从20号到30号都有可能,以曾联松一贯严谨、认真的性格,这样一个日后想起来很是有

樊萌[6](2019)在《论刘白羽小说中的战争书写》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刘白羽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创作生涯中留下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在小说、散文、报告文学方面都有所建树。关于刘白羽散文及报告文学的研究非常丰富,而在小说方面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前的小说研究确有所不及,缺乏比较全面系统的研究成果。综观刘白羽小说创作,革命战争成为贯穿其中的中心主题,从短篇探索到中篇积累,再到长篇巨制,他从现实生活中凝练出艺术的真实,在小说中展现了丰富的战争历史面貌。本论文以战争书写为切入点,在梳理刘白羽小说创作历程的基础上,研究战争书写的文本表现、艺术特色及历史价值,以期对小说作品进行全面观照,丰富现有的刘白羽研究资料,拓展作家研究领域。第一章对刘白羽的小说创作进行梳理,展现整体风貌。将其创作分为三个阶段:一是1936-1937年,是他文学生涯的开端,也是小说创作的探索期,主要书写对现实的不满与悲愤。第二阶段是抗战期间,进入转型期,以自己在流亡途中和敌后根据地的见闻为素材,表现抗日军民的丰富生活。第三阶段自1945年至抗美援朝,刘白羽真正参与了战争,此时的小说主要反映战争背景下的革命进程和英雄事迹。第二章主要论述战争书写的多元展现。首先,分析战争环境对人的改造,从农民的觉醒反抗、妇女的思想解放和知识分子改造三个方面阐述小说文本如何表现战争在思想和行动上对人的改造。其次,小说在塑造英雄人物崇高品格的同时,也通过反面形象的刻画表现人物的复杂性,展现战争背景下丰富的生活内容和精神世界。最后,从战时政策和战争进程两个方面来论述刘白羽小说对于战争历史的反映。第三章分析战争书写的艺术特色与价值。选择诗化语言和心理描写两个较为突出的特点来发掘小说的审美特质。通过分析刘白羽对《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积极态度,可以看出他在思想上对主流话语的认同,在创作中也形成了自己的战争文学观念。作品中鲜明的时代感和厚重的历史感体现了战争书写的重要价值。而刘白羽自身除作家之外,还是一个军事文学理论家,他主张深入生活、反映矛盾、创作具有史诗和悲剧意义的大作品等一系列理论观点,同时还大力支持青年作家。他以亲身实践推进了军队文化建设工作,为新时期军事文学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第四章探究刘白羽坚持战争书写的原因。主要从军人、记者、作家等多重身份的话语选择、俄苏文学的影响、战时思维三个方面来论述,而对于革命文学的坚守、对新时期文学思潮的疏离也使刘白羽的晚年创作面临一定的接受困境。刘白羽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战火的考验成就了他的灵魂和性格,也影响了他的文学风格和审美选择。他的战争书写可以称为中国现代革命战争史的缩影,在思考历史、关注现实的层面上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借鉴,这无疑是应该充分肯定的。

白婧[7](2019)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北平地下党斗争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北平作为中国的千年古都,自古以来是北方的军事和商业重镇。在解放战争时期,北平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上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我党以兵不血刃的方式和平解放北平,使其完整地回到了人民的手中。这不仅与人民解放军的前线作战有关,更与地下党的领导工作密不可分。他们搜集情报、营救被捕者、策反敌军政要、发动群众、和扩充党组织等形式配合解放军,成功解放北平,功不可没。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对地下党进行研究。首先,解放战争时期北平地下党斗争的历史背景。包括复杂的政治形势、严峻的经济形势、以及国民党对北平地区的控制与掠夺。广大民众饥寒交迫,民不聊生,生活没有保障。残酷而混乱的形势促使工人、学生、商人以及各行各业的工作者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从业者在自己的岗位上,或举行示威游行或罢工,尽自己所能来抗议国民党反动派,从而有力地配合了地下党的工作,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其次,解放战争时期北平地下党的组织形式和斗争策略。通过三线组织(外线组织、中线组织、内线组织)来开展反抗活动,三线组织各自独立又相互配合,保证了活动的有序进行。同时从六个方面分析了地下党的斗争策略:思想上的准备和动员;政治斗争与经济斗争相结合;公开工作与秘密工作相结合;紧密联系群众;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策略,与解放区相互配合;地下斗争和解放区的武装斗争相互支援,相互配合,使地下党工作得到了指导,解放区人民获得了帮助。再次,解放战争时期北平地下党的主要斗争形式。该部分以抗议国民党暴行、发动斗争直接对抗国民党为起点,分别从组织活动、情报搜集、对国民党内部矛盾激化和利用、对军队起义的策动以及为迎接解放军进城而保护城市设施等活动来介绍与国民党斗争的主要形式,再现了地下党的英明决断和广大民众的密切配合。最后,对北平地下党在和平解决北平过程中的主要成果进行总结。北平地下党配合解放军以兵不血刃的方式和平解放北平,避免了战争,完好的保存了这座古城,使人民免于遭受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树立了城市解放的典型案例--“北平方式”,为后续诸多城市的解放提供了方法思路,大大减少了人员和财产的损失。从而在国内迅速粉碎了蒋介石反人民的本质,使中共迅速取得了政治领导权,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综上所述,北平地下党在解放北平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其经验与贡献可以作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北平地下党斗争的经验主要体现在:党的重视与正确领导是地下党工作的重要保障,党员坚定的信心是地下党斗争获得成功的精神支柱,坚持团结群众、走群众路线是中共地下党取得胜利的基本保证。中共地下党员不朽的革命精神是当代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内容。弘扬中共地下党的革命精神,对当前党的建设、群众路线和统一战线工作都有很强的启迪作用。

田雨[8](2019)在《周玳的爱国思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抗日战争期间,在国民党高级将领中涌现出了不少爱国人士,出生于山西代县的“晋军炮兵司令”周玳就是其中一位。周玳(1887-1972),字子梁,曾为阎锡山的幕僚,是晋系集团中举足轻重的核心人物,从小树立远大抱负,立志报国,在国家处于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在民族大义面前不屈不挠,为民族大业几乎付出了自己的一生。他历经了晚清、民国、新中国这三个历史阶段,先加入了同盟会、参加了太原新军起义、亲历了军阀混战,后在国共联合抗日时期奋勇杀敌,积极推动北平和平解放;建国后拥护党的统战政策,主动捐献财产,参加人民政协活动,撰写各种文史资料,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出力献策。周玳先生的一生,是爱国的一生。周玳爱国思想形成的基础源于良好的家庭教育、社会环境的熏陶和良师益友的影响,他爱国思想的主要内容在其家训中可略寻一二:一是“视自己力量周恤佽助之”;二是“人而无耻,必堕下流”;三是“勇往直前,循分探取”;四是“慷慨不苟,舍生取义”;五是“忠厚信实为人之本”。其爱国思想表现在:少年求学、辛亥革命、军阀混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等各个时期;他爱乡兴乡之情始终如一、为了民族复兴奉献一切、为国家统一大业尽职尽责,其爱国思想对于新时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依然有着重要的启示。

任云飞[9](2018)在《中国共产党对北京高校的接管、改造与调整(1948-1952)》文中认为1948年底,在北平全城解放之前,解放军下属文管会已对清华大学、燕京大学成功接管,后来又接管了北京大学和北平师范大学。在接管中,文管会首先铲除了国民党、三青团残余势力,废除了国民党党义课程和训导制,在各校设立校委会管理校政。对于教会高校和私立高校,文管会坚持了维持原状,仅在经济上给予支持的方针。随后,文管会在各校建立了政治大课制度,对广大师生进行革命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且安排他们通过参加土地改革运动,在实践中深入认识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文管会对各大高校的课程进行了精简,加入了马列主义学说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论等内容,并作为必修课。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是研究新中国成立初期高等教育改造绕不开的话题。北京众多高校的教授大都曾在西方求学,深受西方价值观影响。在思想上对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存在错误认识。从1950年到1952年,思想改造运动、三反、“清理中层运动”、忠诚老实运动等一系列旨在改造、教育广大教师的运动如火如荼地展开,运动越来越剧烈,虽然出现了随意上纲上线、学生斗老师等不良现象,却从根本上破除了高校教师们的崇美、恐美思想,树立了教育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思想,为之后的高校院系调整奠定了思想基础。中国共产党对北京高校的接管与改造,从根本上改变了北京高校的组织结构,各高校人事权和重大事项的裁决权统一归教育部,高校各部门实行集体领导制,分别设立管委会。随着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覆灭,教会高校、私立高校开始出现生源短缺,再加上朝鲜战争爆发后中美关系的恶化,燕京、辅仁等教会高校和大批私立高校悉数被改为公立,私立高校在北京不复存在。与此同时,共产党、青年团组织开始从地下转为地上,纷纷公开组织,随着广大师生觉悟的提升,他们入党、入团积极性高涨,党团组织迎来了大发展。通观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对北京高校的接管与改造,1951年到1952年的高校院系调整堪称改造的高潮,无论是波及范围,还是调整幅度,在世界高等教育史上都是少见的。北京的高校院系调整,是以苏联高等教育模式为蓝本,对高校院系、课程、教学等各方面的彻底改造。运动以1952年为界,分为前后两大阶段。北京解放之初,院系调整较为缓慢,1952年为调整的高潮,短短数月的时间,北京几乎所有高校中的院系皆被重新打乱再次整合,综合性高校锐减,大批单科性理工科院校和多科性理工类院校相继产生,着名的有“八大学院”等。此外,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央民族学院作为新设立高校,其组织结构特点值得注意。接收、改造高等教育,必然要涉及课程的改造。文管会对高校课程的改造,是按照先政治课、后专业课,先文法专业、后理工专业的次序进行的。各高校删减了大量不合时宜的课程,添设了一些苏联高校的课程,但是照搬过于艰深的苏联教材,也增加了师生的负担。在教学中,北京高校模仿苏联体制,系之下分专业,专业下设若干教研组,以教学研究组为基本教学单位。在讲课前制定教学计划,按照苏联教学大纲进行讲授,甚至翻译、使用了大量苏联教材。此外,在苏联模式的影响下,我国高等教育更加突出“整齐划一”,小到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甚至课程的增减,都要由高等教育部定夺,全国高校开始使用统一的教学大纲,北京高校也开始统一招生,统一分配工作,高校自主权大为缩小。苏联模式的优势是突出课程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重视知识的实用性。另外,随着高等教育向工农开门政策的提出,我们仿照苏联模式,也开办了大批工农速成中学。中共对北京高校的接管与改造,极大地改变了广大师生的生活状态,他们怀着极大的热情,参加南下工作团、暑期学习团、干部训练班和青年学园等,提高了认识和觉悟。并且通过实地参加土地改革,认识到工农群众的可爱和剥削阶级的丑恶,消除了原先的错误认识。朝鲜战争爆发后,广大师生又投入到抗美援朝的宣传中去,他们深入乡间,用各种形式向民众宣传,还纷纷向前线捐款捐物,一些同学甚至直接要求参军,奉献自己的一切,体现了勇于报国的情怀。在某种程度上,中共对北京高校的改造是北京高等教育逐步由欧美式向苏联式转换的过程。夺取革命胜利不久的中共,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学习苏联经验被认为是在短期内取得成效的捷径。但是没有很好地联系国情,苏联经验与中国实际结合得不够好,出现照抄、照搬苏联经验的现象。在思想改造和院系调整中,采用“运动式治国”的方式,出现了“一刀切”等简单粗暴的现象。但是不能因此抹杀北京高等教育改造的巨大成绩。各大高校规模扩大,培养的人才更加符合社会需求,工农群众也得以接受高等教育,提高了文化水平,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巨大的人才保障,也为以后的高等教育大发展打下了基础。

郝斌[10](2018)在《历史洪流中的艺术选择 ——王琦与20世纪中国美术的现代转型(1934-1965)》文中研究表明王琦,从20世纪30末至90年代末,一直是活跃在中国艺坛的一位重要美术家。在艺术创作方面,他的《嘉陵江上》《侯水》《石工》《晚归》《老榕树》等已成为中国现代版画史以至中国现代美术史中的经典;在艺术理论方面,他积极参与理论争鸣,撰写了大量美术文论,已成为我们研究中国现代美术思潮的重要文献;此外,他还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曾在重要的历史时刻担当中国美术界领导等。王琦已然成为20世纪中国历史洪流中涌现出来的一代美术家的杰出代表。同时,王琦独特的艺术生涯使其不可避免地被卷入到20世纪中国现代美术转型的历史洪流之中,并在其中不断被裹挟、被整合、被改造,既构成了一种“整一性”,也同时包含着矛盾性和复杂性。以王琦为个案,正恰切地揭示了在时代艺术洪流的磅礴涌动中个体与时代、艺术与政治(或革命)所构成的复杂关系,以及个体艺术家在其中所遭遇的矛盾心态和艰难选择。从20世纪30年代以至“文革”前这一重要时段,构成了 20世纪中国美术现代转型中一段加速“整合”的特殊时段,而王琦正成为我们审视、研究20世纪中国美术现代转型问题的一个十分典型的案例。

二、在和平解放北平的日子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在和平解放北平的日子里(论文提纲范文)

(1)故宫文物南迁(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抬着棺材找坟地:烽烟南渡
    一、山河已然破碎,故宫何谈完整
    二、日人不可不防,文物不可不迁
    三、宫殿前小山般堆起文物箱
    四、文物连夜运出故宫
    五、列车停在浦口,不知道往哪里开
    六、请你明天九点钟再来一次
第二章一番风雨路三千:徘徊京沪
    一、上海仁济医院的“临时周转房”
    二、故宫文物中存在赝品
    三、马衡被任命为第二任院长
    四、影印《四库全书珍本》
    五、上海预展会取得“轰动效应”
    六、中国文物第一次有组织地走向国际
    七、文物在六朝古都安家
    八、易培基不可能活着看到洗清冤案了
    九、千军万马的内迁洪流
    十、运出南京的最后机会
第三章谁念客身轻似叶:西迁南路
    一、湖南大学图书馆被日本飞机炸平了
    二、长沙至贵阳有土匪出没
    三、安顺郊外的理想山洞
    四、烟波一笠,回首江天
    五、赴苏展品的安全,令故宫同人感到揪心
    六、安顺待不下去了
    七、在巴县的竹海中隐匿形迹
第四章千军万马一条江:西迁中路
    一、把两千多箱文物抛在南京,让马衡无比自责
    二、不易受潮湿的物品暂存重庆
    三、宜宾也不安全
    四、装满文物的木船纤绳断了
    五、轰炸乐山的纪录片成为日本空军的“样板片”
    六、当学术巨匠遭遇大足石刻
第五章到晚才知身是我:西迁北路
    一、一个家庭的“南迁”
    二、军火库做文物库房
    三、在大雪中翻越秦岭
    四、大慈寺僧人要遵守来自故宫的“戒规”
    五、古佛青灯,伴他写下一生中最重要的着作
    六、大火向存满故宫文物的武庙蔓延过来
    七、为守护国宝而牺牲的军人
第六章覆巢犹幸能完卵:沦陷之城
    一、故宫人员关闭了故宫大门
    二、在日本人眼皮底下搞了件大事情
    三、日本收藏的大量文物,实为我国家博物馆之无上妙品
    四、日本投降了,有人半信半疑
    五、华北日军投降仪式在太和殿广场举行
    六、文物工作者的胜利“纪念碑”
第七章八千里路云和月:东归北返
    一、故宫文物走了,文化的种子留下了
    二、接二连三的翻车事故
    三、你不是学生,你是共产党的代表
    四、台湾,是什么地方啊
    五、南迁文物回到出发地
    六、追缴“小白楼”散佚书画
    七、“故宫盗宝案”尘埃落定
第八章人间毕竟晴方好:一宫两院
    一、文物迁出北平以来最大一次损失
    二、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三、生命中最后两个字

(2)20世纪上半叶北京浴堂研究(1900-1952)(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和旨趣
    二、学术回顾
    三、概念界定与文献来源
    四、研究方法与文章框架
    五、创新之处
第一章 城市空间与浴堂生态
    第一节 北京浴堂的发展概述
        一、元明清时期的北京浴堂
        二、新式浴堂的发展及繁荣(1900——1926)
        三、北京浴堂行业的由盛及衰(1926——1952)
    第二节 20 世纪上半叶北京浴堂行业兴起的社会条件
        一、沐浴的文明化
        二、沐浴的知识化
    第三节 浴堂与北京城区商业格局
    小结
第二章 浴堂的经营与管理
    第一节 浴堂的资本与流水
        一、浴堂的资本模式
        二、浴堂的产权结构
        三、浴堂的营业流水
    第二节 浴堂的日常开支
        一、电力与通讯
        二、毛巾与肥皂
        三、燃料
        四、自来水
        五、铺底与房租
        六、纳税与认捐
    第三节 收费标准与价格起伏
        一、价格的分化与浮动
        二、影响价格的因素
        三、恶性通胀时代的澡价调控
    第四节 浴堂经营与管理策略
        一、浴堂的管理体制
        二、浴堂的营业方式
        三、浴堂的经营之道
    小结
第三章 浴堂的从业者及社会团体
    第一节 浴堂从业者的工作与生活
        一、浴堂从业者的工作职责
        二、浴堂从业者的身份与社会来源
        三、北京浴堂伙计的工作日常
        四、北京浴堂伙计的收入与生活状况
    第二节 北京浴堂伙计的价值观念及社会形象
    第三节 北京浴堂同业公会
        一、北京浴堂同业公会的成立始末及历史沿革
        二、北京浴堂同业公会的组织情况
        三、浴堂同业公会的功能
        四、政府在浴堂同业公会中的权力渗透
    第四节 北京浴堂职业工会
        一、浴堂职业工会产生的社会要素
        二、浴堂职业工会成立风波
        三、浴堂职业工会成立后的劳资纠纷
    第五节 浴堂中的地下活动
        一、浴堂中开展地下工作的优势
        二、北平市和平解放之际浴堂业的地下工作
    小结
第四章 公共卫生、卫生行政与北京浴堂业
    第一节 公共卫生与城市改良
        一、北京的卫生环境与市民沐浴观念
        二、浴堂卫生规章的历史沿革
    第二节 国民政府对北平浴堂业的管理
        一、北平市政府对浴堂卫生的监督与稽查
        二、北平市政府对违章浴堂的惩处
        三、政府对浴堂卫生管理不力的原因分析
    第三节 市政体系中的浴堂
        一、浴堂与城市沟渠排水系统
        二、防疫、公共卫生与浴堂
    第四节 女性及平民浴堂
        一、女性浴所的设立
        二、平民浴堂的创办
    小结
第五章 浴堂中的社会问题
    第一节 浴堂的公共安全
        一、晕堂
        二、火灾与触电
        三、建筑安全
    第二节 浴堂中的盗窃犯罪
        一、盗窃案件频发的社会背景
        二、浴堂中偷窃案件的地缘因素
        三、浴堂中偷窃案件的犯罪方式与窃贼身份
        四、浴堂中偷窃犯罪的治理
    第三节 浴堂中的风化问题
        一、浴堂中的混浴现象
        二、女浴堂中的男性工役
        三、政府对浴堂社会风化问题的治理
    小结
第六章 浴堂与日常生活
    第一节 沐浴社会价值的重塑
        一、沐浴内涵的转释
        二、沐浴的日常生活化过程
    第二节 沐浴的日常生活化建构
        一、作为惠工设施的职工浴堂
        二、作为规训手段的学生浴间
        三、作为现代日常生活基本单元的家庭浴室
        四、以消费构建现代生活的公共浴堂
    第三节 公共浴堂与沐浴之现代释义的争论
        一、浴堂消费模式与平等观念的矛盾
        二、日常生活构建过程中的分歧
        三、闲暇与国家权力之间的抵牾
    小结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3)组织起来 ——“十七年”时期四川版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对象:鲜明而模糊的四川版画
    二、本文研究意义、视角及相关问题研究现状
第一章 统一战线:四川版画与美协的历史前缘
    第一节 组织的渊源与新生
    第二节 “绘画可以代替木刻”?
    第三节 从“美术组”到“美协”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一个部队:四川版画的组织与生成
    第一节 队伍的凝结
    第二节 抓品种,求发展
    第三节 四川美协版画创作氛围的兴起
    第四节 作为集体的创作
    第五节 作为组织的工作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从巴蜀到高原:群体中的艺术家与创作
    第一节 等待“时间开始”:革命观与集体观的塑造
    第二节 山乡巨变:艺术家对川渝本土的观照
    第三节 雪山红日:对藏族的认识与塑造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共时发生:“十七年”版画新格局的形成
    第一节 征服荒原:北大荒版画的兴起
    第二节 江南神韵:江苏水印木刻的衍生
    第三节 历史的小结:“三大画派”的确认与缘由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语: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第一节 新时期四川版画的延续与实践
    第二节 四川版画“传统”之思
附录一 1954 年-1966 年重庆地区部分美术作品展览
附录二 本文参考四川美协成员部分采访索引及其加达瓦访谈
参考文献
致谢

(4)蔡亮绘画及其历史语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背景
    二 文献综述
    三 研究框架
        (一)、蔡亮造型语言研究
        (二)、创作理念分析
        (三)、历史语境的建构
        (四)、历史叙事的逻辑
    四 研究方法及思路
        (一)、图像学结合风格学分析
        (二)、文化社会学概念对于“场域”的构建
第一章 历史画的前言(1932-1949)
    第一节 “美育”的历史情境
    第二节 西画东渐
    第三节 抗战美术
    第四节 蔡亮绘画蒙学
第二章 学派与体系(1950-1955)
    第一节 学派与体系
    第二节 写实主义向现实主义的转向
    第三节 建国初期素描教学改革
    第四节 由《人民空军》看“艺术”与“技术”
    第五节 从“天才”谈起
第三章 自我的构建(1955-1981)
    第一节 “年连宣”的现实职能
    第二节 《延安火炬》及“变体”
    第三节 蔡亮素描
    第四节 “特殊时期”时期的陕西美术
    第五节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及草图遗存
第四章 观念和风格的转向(1981-1995)
    第一节 “新时期”的艺术处境
    第二节 “江南”与“西北”的距离
    第三节 再次面对历史
第五章 历史的维度
    第一节 在场与缺席
    第二节 语言的惯习与遮蔽
    第三节 革命美术中的观念
    第四节 艺术与政治的共同历史化
    第五节 国家叙事与历史重构
结论
参考文献
    一,译着
    二,专着
    三,期刊文章
    四,报纸文章
附录1 :蔡亮信件
附录2 :蔡亮手稿
附录3 :“文革”材料
附录4 :蔡亮复查结论
附录5 :蔡亮年表
致谢

(5)国旗人生——五星红旗设计者曾联松(论文提纲范文)

引子1940年12月,重庆沙坪坝之夜
第一章翘首以待
    1.北平,沸腾的新中国筹备
    2.上海,现代经济通讯社
    3.华山路院子里的星光
    4.脱颖而出的32号应征图案
    5.五星红旗之美
    6.迟到一年的荣誉
第二章战火青春
    1.逃离中央大学
    2.寻找新四军
    3.辗转寻找之桂林
    4.辗转寻找之浙江
    5.在瑞安当历史老师
第三章中年磨难
    1.步入新生活的正轨
    2.五星红旗飘出国门
    3.日杂日杂,百姓日常
    4.信仰,不仅仅需要忠诚
    5.严霜凛冽仍从容
    6.十年痛,一片冰心如故
第四章晚年欣慰
    1.再赴北京国庆观礼
    2.跨越45年的重新入党
    3.国旗教育,义不容辞
    4.清贫·与国旗班战士的友谊
    5.港澳回归,企盼圆梦

(6)论刘白羽小说中的战争书写(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战争书写的时代语境
    第一节 苦闷中的挣扎与觉醒
    第二节 解放区生活纪事
    第三节 战时见闻录
第二章 战争书写的具体展现
    第一节 战争环境对人的改造
        一、农民的觉醒反抗
        二、妇女的思想解放
        三、知识分子改造
    第二节 英雄品格与平凡人性的冲突
        一、军队内部矛盾的表现
        二、战争中的人性悲歌
        三、村庄群体的分化
    第三节 战争历史的还原
        一、战时政策的反映
        二、战争进程的表现
第三章 战争书写的艺术特色与价值
    第一节 浓厚的抒情色彩
        一、诗化语言
        二、心理描写
    第二节 红色理性精神
        一、对主流话语的认同
        二、时代感与历史感
    第三节 对军事文学的贡献
        一、军事文学理论
        二、鼓励青年作家
第四章 战争书写原因探究
    第一节 多重身份下的话语选择
    第二节 俄苏文学的影响
    第三节 战时思维的制约
余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刘白羽“战争书写”主要作品篇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7)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北平地下党斗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现状综述
        1.2.1 研究现状
        1.2.2 研究评价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1.4.1 研究重点
        1.4.2 研究难点
    1.5 本文创新点
第二章 解放战争时期北平地下党斗争的历史背景
    2.1 解放战争时期北平基本形势
        2.1.1 复杂的政治形势
        2.1.2 严峻的经济形势
        2.1.3 广大群众的思想状况
    2.2 国民党对北平的控制与掠夺
        2.2.1 经济上加紧掠夺
        2.2.2 政治上实行法西斯统治
        2.2.3 思想上控制舆论宣传
        2.2.4 行动上的大迁移、大破坏
第三章 解放战争时期北平地下党斗争的概况
    3.1 中共中央对北平地下斗争的领导
    3.2 北平地下党的领导机构
        3.2.1 中共北平市委会
        3.2.2 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城工部
    3.3 北平地下党的组织形式
        3.3.1 外线组织
        3.3.2 中线组织
        3.3.3 内线组织
    3.4 北平地下党斗争的策略
        3.4.1 思想上的准备和动员
        3.4.2 公开工作与秘密工作相结合
        3.4.3 政治斗争与经济斗争相结合
        3.4.4 紧密联系群众
        3.4.5 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策略
        3.4.6 与解放区之间的配合策略
第四章 解放战争时期北平地下党的斗争形式
    4.1 开展活动抗议国民党
        4.1.1 组织学生进行反饥饿、反内战斗争
        4.1.2 组织学委进行反迫害斗争
        4.1.3 组织学委进行反甄审运动
        4.1.4 组织学生进行“反美扶日”运动
    4.2 发动宣传攻势
        4.2.1 通过书籍、通告宣传党的形势及正确主张
        4.2.2 通过报刊宣传“反内战、反独裁”的和平思想
        4.2.3 通过政治演讲、座谈会来宣传教育群众
    4.3 进行统战工作
    4.4 策反敌军的工作
        4.4.1 策动国民党军倒戈
        4.4.2 搜集传送军事情报
    4.5 为和平解放北平而斗争
        4.5.1 护厂斗争和护校斗争
        4.5.2 为和平解放北平所做的工作
        4.5.4 为解放军进城而做的工作
第五章 解放战争时期北平地下党斗争的贡献及历史经验
    5.1 北平地下党的贡献
        5.1.1 扩大了统一战线
        5.1.2 获取了重要情报
        5.1.3 牵制了国民党军队
        5.1.4 为建设新北京提供了可靠的人力资源
    5.2 北平地下党斗争存在的不足
        5.2.1 组织不够严谨
        5.2.2 对斗争形势估计不足
        5.2.3 领导干部情绪上的麻痹
        5.2.4 对敌人情况掌握程度不够
        5.2.5 组织成员不够忠诚
    5.3 北平地下党斗争的历史经验
        5.3.1 树立了坚定的革命信念
        5.3.2 利用国民党内部矛盾
        5.3.3 发挥群众与领导的关键作用
        5.3.4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结语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8)周玳的爱国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一章 周玳爱国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与基础
    第一节 周玳爱国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一、孙中山的救国主张与国共第一次合作
        二、阎锡山的抗战
        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第二节 周玳爱国思想形成的基础
        一、良好的家庭教育
        二、社会环境的熏陶
        三、良师益友的影响
第二章 周玳爱国思想的内容及在不同时期的表现
    第一节 周玳爱国思想的内容
        一、“视自己力量周恤佽助之”
        二、“人而无耻,必堕下流”
        三、“勇往直前,循分探取”
        四、“慷慨不苟,舍生取义”
        五、“忠厚信实为人之本”
    第二节 周玳爱国思想在不同时期的表现
        一、少年求学时期——立志报国
        二、辛亥革命时期——投身革命
        三、军阀混战之后——以德树人
        四、抗日战争时期——甘献热血
        五、解放战争时期——忠贞为国
        六、新中国成立后——倾其所有
第三章 周玳爱国思想的内涵
    第一节 爱乡兴乡之情始终如一
    第二节 抗日救国之情善始善终
    第三节 为了民族复兴奉献一切
    第四节 为国家统一大业尽职尽责
第四章 周玳爱国思想的当代启示
    第一节 民族独立是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前提
    第二节 家风家训是成长成才的首要条件
    第三节 保持民族气节是每一个国人的行为准则
    第四节 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每个人的价值追求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9)中国共产党对北京高校的接管、改造与调整(1948-1952)(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与意义
        (一) 选题缘起
        (二) 选题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创新点、重点和难点
        (一) 研究的创新点
        (二) 研究的重点
        (三) 研究难点
    五、研究思路
第一章 新中国成立前夕的北平高校
    第一节 公立高校
    第二节 教会高校与私立高校
    第三节 党的活动与学生运动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对北京高等院校的接管和初步改造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对北京高等院校的接管经过
    第二节 军事管制委员会对北京高等院校的初步改造
    第三节 思想改造、三反、“清理中层运动”在北京高校中的展开
第三章 接管后中国共产党对北京高等院校组织结构的调整
    第一节 公立高等院校组织结构的变迁
    第二节 教会高等院校组织结构的变迁
    第三节 高校内中共党团组织的发展和壮大
第四章 北京的高等院校院系调整
    第一节 北京高等院校调整的开始
    第二节 北京高等院校院系调整的高潮
    第三节 北京的新建高校及其特点
第五章 北京高等学校教学内容和校园生活的变化
    第一节 课程设置
    第二节 师生生活
    第三节 教学制度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博士期间学术成果

(10)历史洪流中的艺术选择 ——王琦与20世纪中国美术的现代转型(1934-1965)(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艰难的抉择: 王琦早年的艺术学习与思想转型(1934—1938)
    第一节 洋画的信仰——20世纪30年代上海美专西洋画教学与王琦的艺术取向
    第二节 艺术,还是抗战?——王琦在武汉政治部三厅的宣传画创作
    第三节 苦闷与抉择——王琦的鲁艺学习及其矛盾选择
第二章 生活的自觉: 王琦在抗战时期大后方的艺术选择(1939—1945)
    第一节 运动,还是研究?——“后鲁艺”与王琦的艺术选择
    第二节 从战斗之美到生活之美——王琦抗战时期的艺术选择
    第三节 王琦与抗战时期大后方的“新现实主义”
第三章 隐含的苦闷: 王琦抗战胜利后至香港时期艺术诸问题(1945—1950)
    第一节 走向批判?——抗战胜利后国统区木刻运动与王琦的艺术选择
    第二节 规训与改造——王琦香港时期的艺术选择
第四章 宏观语境与个体选择: 新中国时期王琦艺术诸问题(1950—1965)
结语
图版目录
参考文献
附录
    1、王琦年表
    2、王琦着述文献目录
    3、回忆与评价——王宏建谈王琦先生几个问题
    4、怀念我的父亲和老师王琦——王炜访谈
    5、社会各界深切哀悼王琦同志
    6、王琦《朝霞映船台》画里画外
    7、难以割舍的情怀——王琦画笔下的香港
    8、并非老生常谈——李桦、王琦纪念个展解析
致谢
学术成果统计-作品、论文及专着发表
学术成果统计-展览及获奖

四、在和平解放北平的日子里(论文参考文献)

  • [1]故宫文物南迁[J]. 祝勇. 当代, 2021(04)
  • [2]20世纪上半叶北京浴堂研究(1900-1952)[D]. 宋子昕. 河北师范大学, 2021(09)
  • [3]组织起来 ——“十七年”时期四川版画研究[D]. 何禹珩. 中央美术学院, 2021(09)
  • [4]蔡亮绘画及其历史语境研究[D]. 答光明. 西安美术学院, 2020(01)
  • [5]国旗人生——五星红旗设计者曾联松[J]. 文欢. 作家, 2019(07)
  • [6]论刘白羽小说中的战争书写[D]. 樊萌.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7)
  • [7]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北平地下党斗争研究[D]. 白婧. 天津商业大学, 2019(09)
  • [8]周玳的爱国思想研究[D]. 田雨. 太原科技大学, 2019(05)
  • [9]中国共产党对北京高校的接管、改造与调整(1948-1952)[D]. 任云飞. 中共中央党校, 2018(02)
  • [10]历史洪流中的艺术选择 ——王琦与20世纪中国美术的现代转型(1934-1965)[D]. 郝斌. 中央美术学院, 2018(01)

标签:;  ;  ;  ;  

在北平和平解放的日子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