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英歌调研报告

潮汕英歌调研报告

问:潮汕英歌舞的由来?
  1. 答:关于英歌舞的由来,历来说法不一,主要有以下五种说法:
    1、受祭孔仪式影响。旧时每年八月廿七日祭拜孔子时,不但要配有整套的音乐和舞蹈,而且舞者有“执短竹”的,这和英歌舞者的“执短棒”有相似的地宏缺蚂方。
    2、由古代傩舞进化而来。英歌舞脸谱一般是黑白、鬼脸,多显凶杀之气,以及英歌的队形变化即古傩舞的驱鬼动作等宗教意识和艺术特征,表明英歌舞是古傩舞改造而来。
    3、受戏剧影响。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喜欢讲述英雄的故事,模仿英雄的行为,梁山泊好汉故事出现在戏剧舞台扮和之后,激发了群众自发学习的兴趣,渐渐的,舞台上的演出就衍变出了群体性广场表演来。
    4、从山东大鼓子秧歌演化而来。因为山东用双手执双槌各击花鼓蔽埋子双鼓面,所使用的槌子与潮阳英歌舞所执的双槌相似,舞蹈语汇所体现的内容以及舞蹈表演程序,也都有相似之处。
    5、为反抗官府豪强而创编“英歌”形式来传武习艺。因为英歌的主要舞蹈动态和组合编排,都可以看出受南拳武技的影响。
  2. 答:用一棒无法自持!要么两个人一起打。
问:2022年第十七届“挑战杯”《潮汕英歌舞的文化价值和发展前景研究报告》申报人是谁?
  1. 答:2022年第十七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入选作品《潮汕英歌舞的文化价值和发展前景研究报告》的申报人是华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的陈嘉琪、陈嘉欣、陈嘉怡、陈嘉颖、陈嘉莹、陈嘉瑛、陈嘉莹、陈嘉璇芦拿、陈嘉璐和陈嘉璟。他们的作品在2011年3月获得了广东商学院第五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2011年4月获得了广东省陪段搭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二等奖。他们的作品主要对潮汕英歌舞的起源、演变历程、文化功能、表演形式、类别以及发展现状等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深入挖掘和解读了英歌舞的价值,并建立了一个基于专家评分法燃顷的综合价值评估模型,提出了英歌舞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问:潮汕英歌舞的源流
  1. 答:汕头大学的六位学生,写出了一篇名为《英歌舞--似锦繁华何日返》的潮汕文化报告。苏萍就是这六人中的一人。
    苏萍首先介绍了“英歌舞”名字由来的三种说法:
    英歌舞的由来有三种说法,一种是“及时雨说”,一种是秧歌说唯游核,一种是傩舞说。“及时雨说”就是在明末清初绍兴名士张岱的《陶庵磨铅梦忆》这本书中“及时雨”一节就有这样的说法。这一节里描写的是求雨的场面。张岱认为,可能是因为水浒英雄的大哥宋江绰号就叫“及时雨”。秧歌说就是说英歌舞是从山东鲁北的“大鼓子秧歌”和鲁西的“柳林秧歌”脱胎来的。因为英歌与“秧歌”在潮州话里的发音是比较相似的。还有一种说法是现今的英歌是从古代的傩舞进化而来的。傩舞是一种反映宗教意识和艺术特征的形式。
    汕头大学潮汕文化研究学者陈景熙也认为,潮汕英歌舞与古代的驱傩仪式有着很深的渊源。陈景熙先生说:
    英歌舞是在潮汕区域文化体系里面具有阳刚之气的两种文化事象之一,另外一个就是潮汕大锣鼓。潮汕英歌舞这样一种形式,其实是跟我国古代所进行的春季驱傩仪式有相当密切的关系,它有它的历史渊源。
    英歌舞的舞蹈内容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梁山伯好汉化妆卖艺攻打大名府,营救卢俊义,还有一个是梁山伯英雄化妆劫法场救宋江。苏萍说,英歌舞主要是借梁山泊好汉的英雄故事来表演歌舞的,一般最多不超过108个人:
    英歌舞主要是借梁山泊好汉的英雄故事来表演歌舞的,所以一般最多不超过108个人,人数方面就因地而异,表演者主要是当地的居民,所以变数就比较多,很多是因居民的人口或者是当地的经济环境来决定具体参演人数的多少。而且是以20到40岁左右的青壮年为主。因为英歌舞表演的时间长,体力消耗大。也出现了许多指掘未婚女子她们组成的英歌舞队,还有少年儿童啊,老年英歌队也相继成立。
潮汕英歌调研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