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表达分析

乳腺癌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表达分析

一、乳腺癌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表达状况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蔡桂举,阮祥燕[1](2021)在《孕激素受体膜组分1在绝经后激素治疗中乳腺癌风险预测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乳腺癌是全世界女性常见和多发的恶性肿瘤之一,是导致女性死亡最主要的病因之一,相关肿瘤标志物及治疗靶点已成为研究热点。绝经后激素治疗(menopause hormone therapy,MHT)是防治绝经相关症状及绝经相关慢性病最有效的方法,但有增加乳腺癌风险的可能,其机制尚不清楚。妇女健康启动项目(Women′s Health Initiative,WHI)研究10年随访结果显示,单一雌激素治疗组妇女的乳腺癌风险没有增加,反而有降低,雌孕激素联合治疗组乳腺癌风险增高。前期研究发现某些合成孕激素对孕激素受体膜组分1(PGRMC1)表达阳性的人乳腺癌细胞有明显促增殖作用,近期研究也发现,血液PGRMC1浓度在乳腺癌患者中升高。PGRMC1如能发展为激素治疗前常规筛查的乳腺癌风险标志物将有重要意义。PGRMC1是否可以作为激素治疗中乳腺癌易感者的潜在标志物,本文就此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简华勇[2](2021)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及临床价值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在不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与分型的卵巢上皮性肿瘤中,雌激素受体与孕激素受体的表达情况与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0年4月卵巢上皮恶性肿瘤石蜡标本40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其中的雌激素受体与孕激素受体的阳性表达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雌激素受体阳性表达率为44.50%,孕激素受体阳性表达率为60.00%,同时在不同的临床分期中,雌激素受体与孕激素受体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不同病理分型中,雌激素受体与孕激素受体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不同病理分级中,雌激素受体与孕激素受体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卵巢上皮性肿瘤中雌孕激素受体的阳性表达情况,能有效地对患者的卵巢上皮性肿瘤临床分期与病理分级进行一定反映,从而为临床治疗判断提供诊断依据。

张琦[3](2021)在《女性乳腺癌患者术后再发甲状腺癌的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观察乳腺癌术后再发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对可能影响乳腺癌患者术后再发甲状腺癌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影响乳腺癌患者术后再发甲状腺癌的危险因素。方法:在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对电子病历查询系统及纸质版存档病历进行检索,收集2014年1月~2020年6月就诊于该院的乳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病例共计716例,其中乳腺癌术后再发甲状腺癌的病例有18例,将这18例患者设为病例组(A组),从其余的698例单纯乳腺癌病例中随机抽取50例病例作为对照组(B组),分别收集两组患者的年龄、身高、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MI))、病检结果、生育次数、免疫组化指标、癌胚抗原及血脂指标以及接受放射治疗情况,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对比两组间差异得出结论。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8例患者病例资料,其中乳腺癌术后再发甲状腺癌患者病例18例,单纯乳腺癌患者病例50例。病例组平均年龄为(49.67±6.65)岁,对照组平均年龄为(54.70±9.95)岁。病例组平均体质指数(BMI)为(24.19±2.91)kg/m2;对照组平均BMI为(24.31±3.02)kg/m2。肿瘤直径≤2cm的患者病例组有9例,对照组有21例;肿瘤直径大于2cm且≤5cm的患者病例组有7例,对照组有19例;肿瘤直径>5cm的患者病例组有2例,对照组有10例。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病例组有5例,对照组有14例。有远处转移的患者病例组有1例,对照组有2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病例组有15例,对照组有42例,非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病例组有3例,对照组有6例,其他类型乳腺癌患者病例组有0例,对照组有2例。生育次数为0次的患者病例组有1例,对照组有2例;生育次数在1-2次(包含2次)的患者病例组有15例,对照组有40例;生育次数大于2次的患者病例组有2例,对照组患者有8例。癌胚抗原(CEA)升高的患者病例组有0例,对照组有6例,CEA正常的患者病例组有18例,对照组有44例。甘油三酯升高的患者病例组有3例,对照组有11例,甘油三酯正常的患者病例组有15例,对照组有39例。总胆固醇升高的患者病例组有3例,对照组有17例,总胆固醇正常的患者病例组有15例,对照组有33例。低密度脂蛋白升高的患者病例组有2例,对照组有6例,低密度脂蛋白正常的患者病例组有16例,对照组有44例。高密度脂蛋白升高的患者病例组有2例,对照组有18例,高密度脂蛋白正常的患者病例组有16例,对照组有32例。雌激素受体(ER)阳性的患者病例组有15例,对照组有21例,雌激素受体阴性的患者病例组有3例,对照组有29例。孕激素受体(PR)阳性的患者病例组有16例,对照组有27例,孕激素受体阴性的患者病例组有2例,对照组有23例。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的患者病例组有3例,对照组有8例,Her-2阴性的患者病例组有15例,对照组有42例。乳腺癌术后接受放疗的患者病例组有5例,对照组有4例。对比两组间雌激素受体阳性率、孕激素受体阳性率以及术后放疗率,病例组观测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肿瘤大小及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情况、远处转移情况、生育次数、血清癌胚抗原值、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及Her-2阳性率,两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R阳性[OR(95%CI):8.023(1.871~34.405)]、PR阳性[OR(95%CI):7.603(1.469~39.358)]、接受放疗[OR(95%CI):5.853(1.084~31.596)]是乳腺癌术后再发甲状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雌激素受体阳性和孕激素受体阳性以及乳腺癌术后接受放疗增加乳腺癌术后患者再发甲状腺癌的风险,是乳腺癌术后再发甲状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

汤文梅[4](2021)在《孕激素受体影响他莫昔芬对乳腺癌的疗效》文中研究表明[背景]乳腺癌是我国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严重威胁着我国女性的身体健康,目前乳腺癌发病率已升至女性恶性肿瘤第一位。据统计,2015年我国乳腺癌新发病例数约为30.4万例,发病率为45.29/10万,位居我国女性肿瘤首位。就区域而言,与农村相比,城市中乳腺癌的发病率较高,约54.32/10万,而农村仅为33.64/10万。在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阳性、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receptor,PR)阳性乳腺癌患者中,激素水平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雌激素受调节剂他莫昔芬(tamoxifen,TAM)在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中广泛应用,孕激素受体的状态是否影响了他莫昔芬在乳腺癌中的治疗效果存在争议,在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中发挥着一种什么样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基于PR状态是否影响了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中他莫昔芬的治疗效果,本实验利用慢病毒转染的方法敲低MCF-7乳腺癌细胞中PR基因的表达得到ER+PR-MCF-7乳腺癌细胞,并制作乳腺癌异种移植瘤模型,观察他莫昔芬在各裸鼠移植瘤中的治疗效果。利用平板克隆实验检测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进而评估各组细胞的增殖能力,利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 Blotting,WB)检测孕激素受体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的相关性。[目的]探讨敲低ER+PR+MCF-7乳腺癌细胞PR基因表达后TAM对ER+PR-细胞及ER+PR-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及敲低PR表达后EGFR、mTOR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1.设计敲低PR表达的一条短发夹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和一条阴性对照序列分别构建入慢病毒载体后进行体外的病毒包装,以乳腺癌细胞MCF-7为靶标,将包装成功的病毒颗粒感染MCF-7细胞,用qPCR和WB检测是否实现PR基因在MCF-7细胞中的低表达。2.平板克隆实验检测 sh-PRTAM 组、sh-PR control 组、vector TAM 组、vector control组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进而评估各组细胞的增殖能力。3.动物体内实验建立ER(+)PR(+)HER2(-)、ER(+)PR(-)HER2(-)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将ER+PR+MCF-7乳腺癌细胞(vector组细胞)和ER+PR-MCF-7乳腺癌细胞(PR shRNA组细胞)注射到裸鼠右侧腋下,建立乳腺癌裸鼠异位模型,体内研究PR对TAM治疗的影响。裸鼠被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只),sh-PR组、vector组,成瘤以后再将这两组各分为2组,即sh-PRTAM组、sh-PR control组、vector TAM组、vector control组,用药两周,期间测量移植瘤体积、裸鼠体重,用药2周后处死裸鼠,称取各组瘤体重量,评估抑瘤率。4.Western blot检测PR-shRNA组和vector组细胞中mTOR和EGFR蛋白的表达情况。5.统计学方法采用Graphpad Prism8.2、ImageJ软件及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绘图及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统计学方法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LSD-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平板克隆实验结果显示:sh-PRTAM组、sh-PR control组、vector TAM组、vector control 组克隆集落形成的数目分别为 378.00±10.37,432.33±8.99,728.33±6.90,1141.67±8.12,vector control组克隆集落形成数较其他三组多,克隆形成能力强,敲低MCF-7乳腺癌细胞PR基因表达后,sh-PRTAM组、sh-PR control组细胞细胞克隆集落数减少,敲低PR基因抑制了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sh-PR TAM组用TAM处理后,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与未予处理的sh-PR control组相比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ector TAM组用TAM处理后,细胞克隆集落数较vectorcontrol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h-PRTAM组细胞增殖能力较vector TAM组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裸鼠体内实验显示,就移植瘤体积而言,给药后第15天时,sh-PRTAM组和 sh-PR control 组的平均肿瘤体积分别为(71.96±4.30)mm3、(64.63±8.56)mm3,vector TAM 组和 vector control 组的平均肿瘤体积分别为(107.42±10.60)mm3、(205.942±25.63)mm3。sh-PR control组移植瘤体积与sh-PR TAM组移植瘤体积相比,统计学无显着差异(P>0.05),sh-PR control组的移植瘤体积小于vector control组,sh-PR TAM组移植瘤体积小于vector TAM组。3.就移植瘤瘤体重量而言,sh-PR TAM组和sh-PR control组瘤重分别为(0.03±0.007)g、(0.03±0.005)g,vector control 组和 vector TAM 组瘤重分别为(0.11±0.012)g、(0.06±0.003)g。sh-PR control 组肿瘤瘤重比 vector control 组小,vector control 组肿瘤瘤重比 vector TAM 组大,sh-PR control 组和 sh-PR TAM 组肿瘤瘤重无明显差异,sh-PR TAM组的瘤重比vector TAM组小。sh-PR TAM组的抑瘤率为72%,sh-PR control组的抑瘤率为72%,vector TAM组的抑瘤率为45%。4.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vector组细胞相比,PR-shRNA组细胞的EGFR、mTOR蛋白表达水平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慢病毒转染MCF-7乳腺癌细胞,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阳性序列shRNA组(PR-shRNA组)PR基因的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空白组(control组)、阴性序列shRNA组(vector组),它们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体内外实验表明,MCF-7细胞中孕激素受体的敲低导致细胞在体内外的增殖速度减慢。2.敲低MCF-7乳腺癌细胞PR表达后,他莫昔芬对ER+PR-MCF-7细胞治疗效果降低,即孕激素受体影响TAM对ER+PR-细胞及移植瘤的治疗效果。3.敲低PR表达以后ER+PR-MCF-7细胞中EGFR、mTOR蛋白的表达水平增强,PR与EGFR、mTOR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4.通过慢病毒转染技术成功将PR-shRNA阳性序列转染入MCF-7乳腺癌细胞中,实现了 PR基因在MCF-7细胞中的低表达。

李书琪[5](2021)在《从二仙汤研究补肾法对乳腺增生症模型大鼠雌孕激素受体通路的调节》文中认为目的:乳腺增生症(Mammary of Gland Hyperplasiva,MGH)是女性群体中最常见的疾病,大约70%女性患有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症状。乳腺增生症患者有乳房疼痛,局部肿块等症状,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患者还伴有腰膝酸软、小便清长等肾虚的临床表现,严重者困扰生活。既往研究发现其有2%-4%的可能性进展为乳腺癌,这给患者带来了较大心理不适和压力。因此对乳腺增生症诊疗的深入研究必须且有意义。二仙汤作为补肾调冲任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代表方,疗效显着,被写入了多版中医外科学教材,并载入该病的诊疗常规。团队前期研究结果发现:在缓解乳腺增生症大鼠的乳腺厚度方面,补肾法代表方剂二仙汤优于疏肝法代表方剂柴胡疏肝散,提示补肾法抑制乳腺增殖的疗效可能优于疏肝法,在乳腺增生症的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前景。二仙汤包含两种补肾法,即补肾阳法和补肾阴法,两种补肾法是否都对乳腺增生症具有确切治疗作用,各自治疗效果作用的具体靶点尚不清楚。雌、孕激素受体通路是目前国内外研究MGH的经典信号传导通路:雌/孕激素与细胞核内雌激素受体以及孕激素受体结合,发生构型改变,形成复合物并诱导转录,与靶基因的雌激素反应元件(estrogen response element,ERE)以及孕激素反应元件(progesterone response element,PRE)结合,启动基因转录和翻译。与此同时,类固醇受体辅激活因子SRC-1、P300等对转录过程起激活作用,与此相反,辅抑制物因子NcoR或SMRT等,可能对转录过程起抑制作用。因此,本研究选用二仙汤及其两种补肾法拆方对乳腺增生症的治疗效果以及对雌/孕激素受体通路的调节作用进行研究。研究方法:实验一:采用雌/孕激素联合造模复制乳腺增生症大鼠模型,给予二仙汤全方、补肾阳拆方、滋肾阴拆方分别进行干预。以西药他莫昔芬为对照。观察大鼠第2对乳房腺体高度、乳腺病理形态、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等指标。实验二:制备二仙汤及其拆方含药血清,以他莫昔芬为对照组,检测二仙汤及其拆方对乳腺上皮细胞MCF-10A活性作用。实验三:造模及治疗方法同实验一。使用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雌、孕激素及泌乳素水平,Western Blot法测定乳腺组织雌、孕激素受体蛋白表达变化情况,受体信号传导通路上激素受体反应元件、辅激活因子SRC-1蛋白表达情况。结论:1、从实验一我们发现二仙汤全方及补肾阳拆方组药物能够改善MGH大鼠的一般状态,缓解造模后大鼠腹部体毛脱落情况,使大鼠体重稳定增长;降低MGH大鼠的乳腺腺体高度、缓解乳腺组织腺体增生、上皮细胞复层、乳腺细胞增殖情况。而滋肾阴拆方组药物仅能改善大鼠的一般状态。说明补肾法代表方二仙汤中起到确切治疗MGH作用的主要在于补肾阳药物,滋肾阴药物主要起到佐制作用。2、从实验二我们发现二仙汤全方及其两种补肾阳拆方含药血清均能降低乳腺正常上皮细胞MCF-10A的细胞活性,且补肾阳拆方对MCF-10A细胞活性的影响与西药对照组TAM相当。3、从实验三我们发现,二仙汤全方及其补肾阳拆方对MGH大鼠体内雌、孕激素水平的影响与模型组无统计学差异,但能够降低大鼠乳腺组织内雌激素受体ERα、孕激素受体PR、辅激活因子SRC-1的表达,同时增加雌激素受体ERβ的表达。说明二仙汤全方及补肾阳拆方治疗MGH大鼠的作用机制不在于对雌/孕激素受体通路上游激素水平的调节,而在于对通路中游受体敏化程度的改善及下游辅激活因子的抑制起到治疗作用。滋肾阴药物对雌/孕激素受体通路无明显作用。此外,二仙汤全方及其补肾阳拆方对MGH大鼠体内泌乳素具有抑制作用,对泌乳素受体通路的调节作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意义:丰富补肾法治疗乳腺增生症的科学内涵,为临床使用补肾法治疗乳腺增生症提供更多遣方用药参考。

石红娟,黄健旋,朱晨阳,吴佳钢,何飞祥,江东能,黄洋,朱春华,李广丽[6](2022)在《金钱鱼孕激素受体基因的克隆、鉴定与表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核受体(Pgr),隶属于核受体超家族,由核受体亚家族3C组成员3基因编码。孕酮通过结合Pgr介导其在脊椎动物繁殖过程中的生理学功能,因此,研究金钱鱼核受体基因(pgr基因)在不同组织及不同发育时期性腺中的表达模式,有助于为金钱鱼的繁殖提供理论依据。笔者克隆金钱鱼的pgr基因,用Megalign软件比较Pgr氨基酸同源性,用MEGA 7.0.4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利用反转录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别探究pgr mRNA在金钱鱼各组织和性腺发育过程中的表达。金钱鱼pgr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的长度为2016 bp,共编码671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析发现,它与同属一个分支的鲈形目大黄鱼同源性最高。组织分布结果显示,pgr基因在雌、雄金钱鱼各组织中均有表达,且性腺、垂体中的表达最高。在垂体中,外源雌激素17β-雌二醇(E2)能显着升高pgr基因的表达。此外,随着性腺的发育,pgr基因在性成熟金钱鱼精巢、卵巢中的表达量最高。因此,Pgr对金钱鱼的生殖细胞发育成熟可能十分重要。

任思玲[7](2020)在《雌、孕激素受体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无病生存率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选择345例子宫内膜癌(EC)患者,探讨ER/PR表达状态与EC患者无病生存率(DFS)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45例EC患者术后肿瘤标本的ER/PR状态,并采用强度、百分比、强度与百分比综合评分表达ER/PR状态,并评估ER/PR表达状态与EC患者DFS之间的相关性。基因表达数据来自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研究网络。结果:根据纳入排除标准,201例Ⅰ型和144例Ⅱ型EC患者被纳入本研究。根据Ⅰ型EC患者单因素分析,强度评分组中,ER/PR表达阴性的患者DFS显着降低,百分比评分组ER/PR阳性率高于34%的患者DFS有显着优势,在结合分组中,高ER/PR组DFS最好,其次为高ER/低PR、低ER/高PR组,预后最差的组为低ER/PR组。在对已知的显着影响DFS的因素进行调整后,ER/PR状态对DFS的影响有所降低,但相关性仍然显着。在单因素分析Ⅱ型EC患者中,ER/PR的强度、百分比及综合评分与DFS显着相关,在强度评分组中,ER/PR表达阴性的患者DFS显着降低,百分比评分组中ER阳性率高于1%,PR阳性率高于34%的患者DFS较好,在结合组中,高ER/PR组DFS明显优于高ER/低PR组,其次为低ER/PR组。在对已知的显着影响DFS的因素进行调整后,ER状态对DFS的影响一般有所降低,但相关性仍然显着,而PR状态对DFS的影响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已知的显着影响生存的因素进行调整后,ER/PR状态对Ⅰ型子宫内膜癌DFS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ER/PR表达的K-M曲线显示,无论在比例、强度还是联合组,ER/PR表达水平较高的患者DFS均有优势。在Ⅱ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ER表达阳性的患者DFS较好,且与疾病分期无关。然而,PR表达对DFS的影响在统计学上并不显着。

刘冰天[8](2020)在《乳腺导管内癌及相关病理类型(伴Paget病、伴微浸润、伴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与肿瘤进展关系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乳腺导管内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是指乳腺导管上皮的恶性病变,但尚未突破肌上皮细胞覆盖的基底膜。病理学上将其纳入导管内上皮性肿瘤(Duct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m,DIN)的范畴(DIN 1C~3)。随着乳腺疾病筛查的普及和影像学手段的进步,DCIS的检出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在美国,其发病率约占乳腺癌的20%,约1/33的女性在其一生当中会被诊断为乳腺原位癌,而其中约83%为DCIS。DCIS作为一组异质性的疾病,会产生不同的预后结局。源于尸检资料的研究发现部分DCIS能长期维持在原位状态而不会对健康造成影响,而部分DCIS会进展成为威胁生命的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这就给DCIS治疗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临床医师需要充分衡量治疗过度带来的健康损害和治疗不足导致的复发风险。因此,如何在原位阶段识别具有恶性潜能的DCIS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基因芯片技术的发展,部分DCIS与IDC之间的差异基因被筛选出来并认为可能与DCIS的浸润性进展相关,学者们相信这些差异基因将有助于对DCIS恶性潜能的判断,但相关结果目前尚无定论。通过DCIS和浸润癌之间表现型的差异(病理学形态和蛋白表型)来研究DCIS向不同结局发展的危险因素也是学者们研究的方向。但现有阶段的研究仍存在一些争议和问题。1.对于乳腺原位癌,HER2过表达的意义仍不明确。一些研究认为,DCIS中HER2的过度表达预示其更有可能发展成为浸润性癌,而另一些研究认为,HER2的状态与其向浸润性癌的发展关系不大。甚至有些研究显示,HER2在DCIS中的过表达是术后局部浸润性复发的保护性因素。2.雌孕激素受体能够通过多种途径促进肿瘤细胞基因转录、DNA合成、促进癌细胞增殖,而雌孕激素受体状态在导管内癌向浸润癌进展过程中的作用尚无定论。3.既往研究普遍认为乳腺癌的进展遵循“原位癌-导管内癌伴微浸润(DCIS with microinvasion,DCIS-Mi)-浸润癌”这一过程。为了研究DCIS发生浸润的危险因素及揭示乳腺癌的进展机制,先前的研究多针对于原位癌与早期浸润癌或微浸润癌的差异。然而微浸润癌和浸润癌在临床病理特征方面也存在一些差异,目前鲜少有研究揭示这些差异在乳腺癌进展中的意义,以及这些差异对DCIS浸润风险的判断所产生的影响。另一方面,DCIS也被认为是另一种特殊类型的乳腺癌——Paget病(Paget’s disease,PD)的前体病变。PD是一种罕见的影响乳头乳晕区上皮细胞的疾病,约占乳腺癌的1-3%。由于其发病率较低,既往的研究结果比较有限。现有的结果显示PD中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率总体上低于其他类型的乳腺癌,但这些研究仍对其雌孕受体的缺失程度存有争议。对PD增殖活性的研究更为匮乏,仅有非常有限的几项研究对PD及其伴发的乳腺癌中Ki67的表达情况做出了评估。而就其下方的乳腺癌而言,伴有PD的乳腺癌与不伴有PD的乳腺癌在临床病理特征方面的差异仍不明确,而且这些差异性的特征对PD的发生和发展的作用和意义仍不明确。我们的研究拟以DCIS为线索,研究这一异质性的疾病在不同肿瘤结局(DCIS、PD、DCIS-Mi、DCIS-IDC)中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免疫组化表达的差异,以期帮助识别DCIS与浸润相关的危险因素,进一步理解乳腺癌发生浸润的机制,探讨HER2、雌孕激素受体等蛋白分子在DCIS向浸润癌进展、以及在PD发生发展中的意义。第一部分乳腺导管内癌(DCIS),DCIS伴微浸润,DCIS伴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病理差异及HER2,雌孕激素受体在浸润发生发展中作用的探讨研究目的:通过研究DCIS、DCIS伴微浸润(DCIS-Mi)、DCIS伴浸润性导管癌(DCIS-IDC)的临床病理特点,分析这三种不同病理类型的乳腺癌在临床及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表达、分子分型等方面的差异,识别DCIS与浸润相关的危险因素,进一步理解乳腺癌发生浸润的机制,并探讨HER2、雌孕激素受体等蛋白分子在DCIS向浸润癌进展中的意义。研究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的办法,收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乳腺外科自2008年1月1日至2018年1月1日诊治的乳腺癌病人,筛选其中DCIS、DCIS-Mi、DCIS-IDC病例。记录其临床病理资料和免疫组化结果。以Pearson卡方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McNemar检验等统计学方法比较其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表达的差异。单因素回归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确定DCIS合并微浸润或IDC的危险因素,以及DCIS-Mi进展成为DCIS-IDC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810例侧(来自于801例患者)病例,包括乳腺导管内癌453例侧,导管内癌伴微浸润88例侧,导管内癌伴浸润性导管癌269例侧。1.DCIS、DCIS-Mi、DCIS-IDC的临床病理学差异分析与DCIS相比,DCIS-IDC与高核级、较大的肿瘤体积、高Ki67指数和淋巴结转移的显着相关(p均<0.05)。DCIS-IDC中激素受体的表达高于DCIS(p均<0.05),HER2的表达率低于DCIS,但未达到显着性水平(p=0.269)。与DCIS相比,DCIS-Mi与核分级高、肿瘤体积大、粉刺坏死、激素受体缺失、HER2过表达、Ki67指数高相关显着(p均<0.05)。与DCIS-IDC相比,DCIS-Mi高级别、粉刺样坏死、多灶性/多中心性肿瘤的比例仍显着高于DCIS-IDC(p均<0.05),而两组间肿瘤病灶大小及Ki67表达率无显着差异。DCIS-Mi中激素受体的表达率在三组中为最低(p=0.000),而HER2阳性率为最高(p=0.003)。根据免疫组织化学替代的分子分型,DCIS和DCIS-IDC以管腔型为优势分型,其中DCIS以管腔A型为优势分型(39.8%)和DCIS-IDC以管腔B型为优势分型(53.3%),而DCIS-Mi以HER2过表达型为主要类型(51.8%)。2.与浸润相关的危险因素分析在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DCIS高级别(OR=6.345,p=0.002)、肿瘤多灶性/多中心性生长(OR=2.185,p=0.014)及 ER 阴性(OR=3.247,p=0.016)、Ki67高表达(OR=2.443,p=0.015)是DCIS发生微浸润的独立危险因素。DCIS中高级别(中级别 OR=2.430,p=0.004;高级别 OR=5.290,p=0.000)、HER2 阴性表达(OR=2.564,p=0.001)、Ki67 高表达(OR=3.622,p=0.000)是 DCIS 合并IDC的独立危险因素。ER阳性是DCIS-Mi进展为DCIS-IDC的独立危险因素(OR=4.691,p=0.005)。激素受体和HER2作为DCIS向微浸润或浸润发展的(独立/非独立)危险因素时,表现出相反的预测价值:激素受体阴性、HER2阳性为DCIS发生微浸润的危险因素,而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为DCIS发生IDC的危险因素。结论:1.雌孕激素受体阴性、HER2过表达的类型在DCIS-Mi中较为常见,而雌孕激素受体阳性和HER2阴性的类型在DCIS-IDC中更为常见。2.高组织学级别、多灶性/多中心性生长、ER阴性、Ki67高表达的DCIS更容易合并微浸润。3.ER阳性的DCIS-Mi更容易进展为DCIS-IDC。4.DCIS-Mi与DCIS-IDC激素受体和HER2表达状态的不同,及DCIS向这两种病理类型发展的危险因素的不同,提示DCIS-Mi和DCIS-IDC可能源于不同的DCIS克隆。第二部分Paget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HER2在Paget病组织发生中的意义研究目的:进一步了解Paget病(Paget’s disease,PD)及其伴发乳腺癌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及免疫组化特征;通过与不伴有PD的乳腺癌的对照研究,明确伴有PD的乳腺癌在临床病理表现上的差异;进一步探讨HER2、雌孕激素受体、Ki67等免疫组化分子的表达在P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研究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的办法,收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乳腺外科自2008年1月1日至2018年1月1日诊治的乳腺癌病人,筛选其中PD病例(包括PD,PD合并DCIS,PD合并DCIS-Mi,PD合并DCIS-IDC),记录其临床病理资料和免疫组化结果。对伴有导管内癌或浸润癌成分的PD病例,充分完善其各成分(表皮的PD成分、导管内成分、浸润性成分)的免疫组化结果。以配对资料的统计学检验评估PD各成分间免疫组化指标的一致性。并收集同一时期,与PD伴发的乳腺癌具有相同病理类型的病例做为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评价组间的差异。结果:纳入分析的PD病人共36例。PD的HER2的过表达率为96.7%,ER的阳性率为3.3%,PR的阳性率为16.7%。HER2过表达型为PD的主要分子分型。91.7%(33/36)的PD伴有DCIS成分,44.4%(16/36)的PD伴有浸润性/微浸润性导管癌。PD伴发的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全部为中高级别(中级别占18.8%,高级别占81.2%)。免疫组化指标在PD和其下方的乳腺癌中呈现出良好的一致性。与不伴PD的乳腺癌相比(DCIS-Mi组除外),伴有PD的乳腺癌更倾向于激素受体阴性、HER2阳性(p值均为0.000),分子分型表现为HER2过表达型(p值均为0.000);是否伴有PD对DCIS-Mi在病理组织学特征及免疫组化表达方面无显着影响(p均>0.05)。此外,伴有PD的DCIS组织分级更高(p=0.017),Ki67表达水平更高(p=0.006)。结论1.高级别DCIS成分伴或不伴有IDC成分是PD病例最常见的组织学亚型。2.PD和其伴发的乳腺导管癌均表现出异常高的雌孕激素受体缺失率和HER2过表达率这些具有显着区别的免疫组化特征。3.伴有PD的DCIS表现出高组织学级别和高增殖活性等更具侵袭性的特征。4.HER2过表达在PD的组织发生中起到关键性作用。

杨红敏[9](2018)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蛋白表达特点及预后相关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蛋白表达特点及其表达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的103例子宫内膜癌组织标本、79例正常子宫内膜标本,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标本中雌孕激素受体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标本中的雌孕激素受体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标本,手术病理分期越晚患者子宫内膜癌标本雌孕激素受体蛋白表达越低,组织学分化程度越高的患者雌孕激素受体蛋白表达越低,雌孕激素受体蛋白表达阳性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五年生存率更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 <0. 05)。结论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蛋白表达水平与肿瘤恶性程度呈负相关,雌孕激素受体蛋白表达水平高的患者预后更好。

金娜,姬霞[10](2018)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蛋白表达特点及其与预后相关性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研究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79例子宫内膜癌标本、48例正常子宫内膜标本和51例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标本作为回顾性分析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三种标本雌孕激素受体蛋白表达进行检测,对比分析雌孕激素受体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并研究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蛋白表现出高阳性率(43.04%),显着高于正常内膜组织中的阳性率(27.08%)和增生内膜组织中的阳性率(39.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1级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雌孕激素受体蛋白阳性表达率(21.16%)显着高于G2级、G3级子宫内膜癌阳性表达率(34.78%和30.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期手术病理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雌孕激素受体蛋白阳性表达率(51.52%)显着高于Ⅱ、Ⅲ、Ⅳ期阳性表达率(37.50%、29.41%和46.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表达患者的术后累积生存率(86.67%)显着高于阴性表达患者的术后累积生存率(71.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56,P<0.05)。结论:雌孕激素受体蛋白过度表达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的作用,可为子宫内膜癌患者治疗预后观察作参考。

二、乳腺癌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表达状况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乳腺癌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表达状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孕激素受体膜组分1在绝经后激素治疗中乳腺癌风险预测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激素治疗与乳腺癌发生风险的关系
2 PGRMC1的生物学特性
3 PGRMC1在乳腺正常组织及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
4 乳腺癌中PGRMC1与雌激素受体(ER-α)之间的关系
5 PGRMC1对乳腺癌增殖和风险预测的相关研究
6 PGRMC1作为乳腺癌治疗靶点与mi R-181a作用的研究
7 总结

(2)卵巢上皮性肿瘤中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及临床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3)女性乳腺癌患者术后再发甲状腺癌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说明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Materials& Methods)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1.4 技术路线图
2 结果(Result)
    2.1 乳腺癌术后再发甲状腺癌及单纯乳腺癌患者基本资料
    2.2 乳腺癌术后再发甲状腺癌及单纯乳腺癌患者单因素分析
    2.3 乳腺癌术后再发甲状腺癌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Discussion)
4 结论(Conclusion)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乳腺癌与甲状腺癌发病相关性分析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4)孕激素受体影响他莫昔芬对乳腺癌的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技术路线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孕激素及其受体与乳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5)从二仙汤研究补肾法对乳腺增生症模型大鼠雌孕激素受体通路的调节(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综述
    一、乳腺增生症的概述
        1 MGH西医认识与治疗概况
        2 MGH中医认识与治疗概况
    二、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症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再评价
        1 文献检索
        2 纳入与排除标准
        3 文献筛选及资料提取
        4 方法学质量评价
        5 证据质量评价
        6 文献检索结果
        7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8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
        9 纳入研究证据质量评价
        10 讨论
    三、从补肾法论治乳腺增生症
        1 补肾法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依据
        2 温补肾阳法治疗乳腺增生症现状探究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二仙汤全方及其两种补肾法拆方对乳腺增生症大鼠的疗效观察及雌孕激素受体通路的机制研究
    前言
    第一节 概述
    实验一 二仙汤全方及其两种补肾法拆方对乳腺增生症大鼠的疗效观察
        1 实验方法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实验二 二仙汤及其拆方含药血清对乳腺上皮细胞MCF-10A的活性研究
        1 实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实验三 二仙汤及其拆方对乳腺增生症大鼠雌/孕激素受体通路的研究
        1 二仙汤及其拆方对乳腺增生症大鼠血清雌激素、孕激素、泌乳素的影响
        2 二仙汤及其拆方对乳腺增生症大鼠乳腺雌孕激素受体及其通路的调节
        3 结果
        4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校期间个人研究成果

(6)金钱鱼孕激素受体基因的克隆、鉴定与表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1.2 提取总RNA和反转录合成cDNA
    1.3 金钱鱼pgr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1.4 反转录PCR(RT-PCR)
    1.5 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
2 结果与分析
    2.1 金钱鱼pgr cDNA克隆和序列分析
    2.2 金钱鱼Pgr氨基酸序列比对
    2.3 金钱鱼pgr基因同源性分析及系统进化树分析
    2.4 金钱鱼pgr基因组织分布
    2.5 qRT-PCR检测金钱鱼pgr mRNA在不同发育时期性腺中的表达
    2.6 雌激素E2上调金钱鱼垂体中pgr基因的表达
3 讨 论
    3.1 金钱鱼pgr cDNA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3.2 金钱鱼pgr基因的表达模式与功能
4 结 论

(7)雌、孕激素受体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无病生存率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附件
文献综述:雌孕激素受体..子宫内膜癌可能的生物标志物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8)乳腺导管内癌及相关病理类型(伴Paget病、伴微浸润、伴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与肿瘤进展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1 第一部分 乳腺导管内癌(DCIS),DCIS伴微浸润,DCIS伴浸润性导管癌的8临床病理差异及HER2,雌孕激素受体在浸润发生发展中作用的探讨
    1.1 前言
    1.2 资料与方法
    1.3 结果
    1.4 讨论
    1.5 结论
2 第二部分 Paget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HER2在Paget病组织发生中的意义
    2.1 前言
    2.2 资料与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2.5 结论
3 附录
4 参考文献
5 综述
    参考文献
6 致谢
7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8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9 外文论文1
10 外文论文2

(9)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蛋白表达特点及预后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研究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子宫内膜癌与正常子宫内膜标本雌孕激素受体蛋白表达水平比较
    2.2 不同临床病理分级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蛋白表达水平比较
    2.3 雌孕激素受体蛋白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癌患者五年生存率分析
3 讨论

(10)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蛋白表达特点及其与预后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一般资料
    1.2 雌孕激素受体蛋白表达检测方法
        1.2.1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1.2.2 判定标准
    1.3 观察指标判定标准
        1.3.1 子宫内膜癌病理学分级
        1.3.2 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期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雌孕激素受体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
    2.2 雌孕激素受体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2.3 雌孕激素受体蛋白阳性表达与治疗预后的相关性
3 讨论

四、乳腺癌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表达状况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孕激素受体膜组分1在绝经后激素治疗中乳腺癌风险预测的研究进展[J]. 蔡桂举,阮祥燕. 实用医学杂志, 2021(13)
  • [2]卵巢上皮性肿瘤中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及临床价值分析[J]. 简华勇. 中国社区医师, 2021(16)
  • [3]女性乳腺癌患者术后再发甲状腺癌的影响因素分析[D]. 张琦. 石河子大学, 2021(02)
  • [4]孕激素受体影响他莫昔芬对乳腺癌的疗效[D]. 汤文梅.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2)
  • [5]从二仙汤研究补肾法对乳腺增生症模型大鼠雌孕激素受体通路的调节[D]. 李书琪.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6]金钱鱼孕激素受体基因的克隆、鉴定与表达研究[J]. 石红娟,黄健旋,朱晨阳,吴佳钢,何飞祥,江东能,黄洋,朱春华,李广丽. 水产科学, 2022(01)
  • [7]雌、孕激素受体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无病生存率的相关性研究[D]. 任思玲.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
  • [8]乳腺导管内癌及相关病理类型(伴Paget病、伴微浸润、伴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与肿瘤进展关系的研究[D]. 刘冰天. 山东大学, 2020(10)
  • [9]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蛋白表达特点及预后相关性分析[J]. 杨红敏.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8(09)
  • [10]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蛋白表达特点及其与预后相关性分析[J]. 金娜,姬霞. 现代肿瘤医学, 2018(02)

标签:;  ;  ;  ;  ;  

乳腺癌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表达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