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龙胆13号种子增产的几项关键措施

玉米龙胆13号种子增产的几项关键措施

一、提高玉米龙单13制种产量的几项关键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李蕊[1](2018)在《东北春玉米积温稳定性影响因素与积温模型的改进》文中指出积温是农业气象科研和业务工作中最常使用的指标之一。但由于受其他环境条件的影响,农作物生育期间的积温在年际间、地区间以及品种间均表现出不稳定性。因此,如何对已有积温模型进行修正,使农作物生育期间积温计算值趋于稳定且反映实际情况,对农业生产和气象服务均有重要意义。此外,玉米品种众多,建立包含玉米品种熟型的、适用范围更广的通用积温模型对提高模型的应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以东北春玉米-“四单19”为例,获取其生长发育资料和同期气象观测资料,应用沈国权提出的非线性积温模型(简称NLM)进行拟合,分析了参数选择对积温稳定性的影响,提出使用平均温度的二次函数对线性积温模型(简称LM)进行修正(修正后模型称TRM)及效果分析,并与NLM结果进行比较。为分析东北春玉米不同品种在应用NLM时的适用性问题,本文结合东北地区春玉米生长发育的实际情况,以观测年份较多、观测地点较广为原则增加选取3个东北春玉米品种“东农248”、“龙单13”和“丹玉13”,应用NLM进行拟合,分析并讨论参数的生物学意义及其与品种熟型的关系,对NLM进行了有效的改进,另选两个品种进行验证。结果表明:NLM拟合时参数P越小,拟合的有效积温越稳定;NLM计算的积温在年际间、地区间均存在差异,造成积温不稳定的主要原因是温度强度,与其他因子相关性较差;各生育期有效积温与生育期平均温度呈二次曲线关系,对LM的温度二次方修正结果与NLM结果比较发现二次方修正的方法具有可行性;四个春玉米品种NLM均不存在无效参数,以积温变异较小为原则确定参数P=0.5;参数K与参数Q存在显着的相关性,说明参数K可能仅是一个统计参数,并没有明确的生物学意义;积温在品种间存在显着差异,全生育期模型参数Q与多年站次平均有效积温或活动积温有较好的相关性,由于不同的积温意味着不同的玉米品种熟型,说明参数Q与玉米品种的熟型有关,将模型参数Q和K用反映玉米品种熟型的参数(有效积温、活动积温)表示,建立了适用于不同品种的通用积温模型,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研究成果对于农业气象指标的修订和服务能力的提升有指导意义。

黄超[2](2018)在《道德变迁视角下的裕固族移民社区的社会转型研究 ——以裕固族自治县柳方村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少数民族异地移民搬迁引起民族文化变迁的同时,也带来了民族移民社区的社会转型,对少数民族移民社区社会转型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丰富乡村社会转型理论,而且有利于移民社区的社会整合和社区发展。本研究从道德变迁的视角出发,以一个裕固族移民社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参与观察、深度访谈等田野调查方法收集研究资料,通过深描和比较分析,呈现了裕固族移民生产方式转型带来的家庭、邻里、社区等群体和组织在结构、功能及道德规范等方面的转型过程,从而整体性地反映了少数民族移民社区社会转型过程,揭示了社会转型的机制。移民搬迁促使移民生计方式完成了“定居牧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的转型,移民身份实现了“定居牧民-传统农民-现代农民”的转型,发展理念由“生存性发展”理念向“投资性发展”理念的转型。在发展转型的推动下,移民的家庭结构、功能、家庭成员关系中的道德规范发生变迁。移民家庭结构核心化速度加快,客观上形成了各司其职分工合作的夫妻道德规范,家庭代际关系呈现出赡养负担减轻、抚养责任加重子代为重的特征,兄弟姐妹之间基于人情伦理的礼仪性互动依然存在,但互动过程中的利益考量成为影响兄弟姐妹关系的重要因素。移民搬迁使得移民邻里关系发生了转型。以人情化为主要特征的邻里道德规范进入移民社区之后,更多地呈现出利益性交换的特征。移民生计方式从牧业向农业转型的过程中,对灌溉系统的依赖,客观上要求成立新的邻里组织——方田,方田在移民社区建设、灌溉管理、组织生产、社区管理、娱乐整合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形成了“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管理运行机制,在运行过程中形成了以方田整体利益至上及对斤斤计较者排斥的组织伦理。在发展乡村经济和“项目制”背景下,移民社区基层组织的功能实现了由移民前主要承担税金收缴等“向上”的职能向“向下”的转型,村委会的职责除了日常管理服务外,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申请各种发展项目。在项目的申请和分配的实践中,社区公共道德从移民初期的机会均等的公平观向工具性公平观的变迁。在移民社区发展过程中,移民们为了实现相关家庭的利益,适时组织成立小群体,开展超越家庭、方田、社区组织、甚至是跨社区的利益争取和权益维护的实践,有选择地运用人情、亲戚、道德、法律等规范实现自我利益,移民社区的道德整合机制呈现出“混合性道德规范”的特征。从道德变迁的视角出发考察裕固族移民社区的社会转型过程,发现从移民个体联结成群体和组织的社会联结纽带的性质来看,移民社区的社会结构由“人情性差序场”向“混合性差序场”转型;移民互动规范从“人情性道德规范”向“工具性道德规范”变迁;共同体的道德内涵从价值引导的工具转型为利益调整的工具。从裕固族移民的社区社会转型机制来看,发展转型是移民社区社会转型的外源性推动力量,移民主体在发展转型过程中形成的对自身利益的追求是移民社区转型的内源性主导力量,市场力量和人口流动加速了移民社区的社会转型过程。

王秋燕,田耀加,陈红弟,张晶,黄亮华,赵守光[3](2017)在《糯玉米新品种广紫糯6号的选育经过及栽培与制种高产栽培技术》文中认为广紫糯6号是以母本FYZ1122、父本ZPN1711杂交育成的紫色糯玉米品种。该品种2011—2012年春、秋季参加多点品比试验,表现优质、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优点,并于2013年、2014年参加广东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广紫糯6号产量与品质性状均与对照粤彩糯2号相当,适宜在广东地区推广种植。系统介绍了广紫糯6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及制种技术,以期为促进玉米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种子质量保证。

李少强[4](2017)在《博乐八十四团高效玉米制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和方法】本研究以新疆建设兵团第五师八十四团为基地,以先玉335制种技术为对象,开展了母本播种密度、父母本行比、去雄方式、授粉后父本去留、化学调控技术对杂交种种子生产中制种产量、成本与效益影响的研究,以期为84团杂交玉米种子高效生产技术制定提供技术依据。【结果】1、随着先玉335母本种植密度在82500株/hm297500株/hm2范围内的增大,制种玉米果穗的穗长、穗粗均呈现增加趋势,但差异不显着,然后在母本播种密度达到10500/hm2株后表现为递减趋势,尤其是母本播种密度达到10500/hm2株后穗长和穗粗显着下降。秃尖长度在供试的密度中随着母本密度增加呈现明显的递增。穗粒数以母本密度为9000株/hm2最高,但较密度97500株/hm2下差异不显着,但显着高其余三个参试密度。百粒重在母本种植密度82500株/hm297500株/hm2之间随密度增大略有增加,但差异不显着,然而显着高母本密度10500株/hm2和112500株/hm2下的百粒重。母本密度在82500株/hm2112500株/hm2之间,制种产量随母本密度的增加呈抛物线变化。母本在90000株/hm2的播种密度时,其制种的产量最高,为7866.279kg/hm2。经过曲线拟合发现,先玉335种子生产中群体和个体的产量性状相对较为协调的种植母本密度是94536株/hm2。2、与父母本行比1:6与1:8相比,先玉335在父母本行比1:7时,其制种产量最高,为7586.353kg/hm2,显着高于父母本行比为1:6与1:8,分别较父母本行比1:6与1:8条件下增产8.1%与14.2%。这主要缘于在父母本行比1:7时,其穗粒数显着高于父母本行比为1:6与1:8,而在果穗长度、穗粗、秃尖长度、百粒重以及穗数性状上与另外两种行比下相比差异均不显着。可见,在博乐84团先玉335制种中父母本行比以1:7最适宜。3、去雄是杂交玉米制种过程关键技术。人工“摸苞去雄”方法制种产量略高于人工“带二叶一心”与“带一叶一心”方法,这与在这三种人工去雄方法对制种果穗长、穗粗、秃尖长度、百粒重与果穗数无显着差异,但人工“摸苞去雄”方法使得穗粒数较人工“带二叶一心”下显着增加,而较人工“带一叶一心”方法略有增产但差异部显着有关。在三种机械去雄方法下,也同样以“摸苞去雄”方法下制种产量略高于梁歪两种方法,主要归因于机械“摸苞去雄”方法下穗粒数显着高于另外两种方法,而三种方法对穗长、果穗粗、秃尖长度、百粒重以及穗数影响差异不显着相关。同样去雄方法下,人工去雄方式较机械去雄方式下制种产量可高出约300kg/hm2。4、在母本可见叶为11-12片、展开叶为7-8片时,以玉米健壮素375g/hm2叶面喷施,可显着增加先玉335制种田产量,较未喷施玉米健壮素增产13%以上。这与叶面喷施玉米健壮素375g/hm2条件下,其穗粒数显着高于其余四种处理,而在果穗长、穗粗、秃尖长度、百粒重与穗数性状差异均未达到显着水平相一致。5、在杂交玉米制种中,父本的主要作用在于提供母本授粉所需要的足够量高活力花粉,在母本授粉结束后割除父本,较保留父本田可增产约535kg/hm2,差异达到了显着水平,但割除父本后对制种玉米的果穗长、穗粗、秃尖长度、穗粒数、百粒重与穗数性状影响均不大,其差异均未到到显着水平。6、玉米制种中高产是前提,但高效更是目的。在目前人工成本价格情况下,人工去雄成本较机械去雄的平均成本高约376.5元/hm2,但制种产量却高出约300kg/hm2,因此,在当前劳动力能有充分保障并且劳动力成本许可的情况下,采用人工去雄方式经济效益更高。授粉结束后,割除父本会产生300元/hm2的费用,但因该措施使得制种产量提高了535kg/hm2,其制种产量的提高带来的经济收益远高于割除父本引发的成本费用。母本叶面喷施玉米健壮素375g/hm2,其生产成本增加了240元/hm2,但因其产量增加了375g/hm2,其成本的增加远小于制种产量提高带来的经济收益提高,是高产高效的技术措施。【结论】第五师84团玉米杂交种先玉335种子高产高效制种关键技术,应当以母本种植密度为94500株/hm2、父母本行比1:7,并在母本可见叶为11-12片、展开叶为7-8片时叶面喷施玉米健壮素375g/hm2进行化控,同时采用机械化去雄,并在母本授粉结束后割除父本,采用这些技术有利于实现制种产量与利润最大化。本研究可为84团先玉335玉米种子高效生产技术措施制定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李富宁[5](2014)在《玉米品种南校18号的推广应用及对策》文中认为南校18号是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利用自选自交系南99与南70-3杂交育成的粮饲兼用型玉米,2003年通过广西品种审定,2006年通过贵州引种认定,适合在广西、贵州等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但在近几年的推广过程中推广效果并不理想。为此,本文通过文献分析、市场调研、试验对比方法,开展南校18号配套制种技术及栽培技术、推广模式的研究,为南校18号今后的推广运用提供技术支撑,.并提出相应推广对策。主要结果如下:(1)自然气候复杂、种植技术落后、优良品种较少等原因制约了广西玉米生产的发展,要解决当前广西玉米单产水平低、需求缺口大的主要途径有:一是推广硬粒型优质杂交玉米品种,二是推广高效、轻简、安全的配套玉米栽培技术。(2)南校18号具有良好的丰产性、抗性,而且粗蛋白含量较高,适合用于精饲料的加工,能满足未来广西产业化生产的需求。但制种产量低、制种质量不稳定、大田生产产量低、推广工作滞后等原因制约了南校18号的推广。(3)在父母本行比1:6、植株密度54000株/hm2、母本长出2.5片(秋播1.5片)展开叶时播种父本的情况下,南校18号制种生产产量最高。在科学田间管理,高水肥、植株密度54000株/hm2的情况下产量最高。结合南校18号的特性特征、广西自然气候等特点,构建南校18号高产优质制种生产技术体系和良种良法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体系,2011年春季示范性制种生产试验中,实现单产4875.9kg/hm2;在2012年春季示范性大田生产试验中,实现单产9138.15kg/hm2。(4)充分发挥南校18号自身优势,建立“科研院所+企业”立体结合推广模式,形成一套符合广西本地特点、科学高效的“制种-推广-种植-利用”农业科技产业链,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预测年推广种植达可达3万公顷以上,企业种子销售利润达405万元。

李国良,苏俊,李春霞,龚士琛,宋锡章,阎淑琴,扈光辉,王明泉,任洪雷[6](2013)在《早熟优质玉米龙单32高产制种技术》文中研究说明根据龙单32玉米品种及双亲自交系的特点,通过对高标准制种基地的选择、错期播种确保花期、严格田间管理、摸苞去雄及适时晾晒收获等方面进行实践摸索,总结出高产综合配套的制种技术措施。

闻其生[7](2012)在《盘玉五号玉米在陆良的高产制种技术研究》文中提出为了能更好地在生产实践中提高“盘玉五号”杂交玉米种子的制种产量和质量,本研究以云南省陆良县生态气候条件为背景,通过近几年对该组合的不断摸索和田间试验研究,阐述了影响玉米制种产量和质量的因素,找出了提高玉米制种质量和产量的途径和技术措施,并针对盘玉五号的制种特点,重点开展种植密度、父母本行比、辅助授粉等关键技术措施对种子产量和质量影响的相关性研究,为在陆良培育出高产、优质、高效的种子,提供实践可操作性的栽培指导依据。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制种产量的影响。该品种随着密度的增加,母本去雄期、吐丝期及成熟期延长,延缓了生育期。当密度超过每公顷90000株时,二穗株相应减少,空秆株随之增加,而有效穗数随密度的增大,株数的增加而增多;千粒重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从本试验结果看,该品种的种植密度设置在每公顷90000株时,其产量最为理想,是最适宜的种植密度,达到4350kg/hm2。低于或者高于这个密度,则产量不增反降。密度过低时,个体生长量达到该环境下最高,虽然千粒重增加,但总株数不够,造成光能和土地的浪费,利用率低,产量不高。密度过大时,单株生产力因群体光照条件减弱而严重下降,致产量偏低。2、父母本行比对玉米制种产量的影响该品种在花期相遇良好,均采用人工辅助授粉时,果穗的秃尖随父母本行比的增加而增加,也即结实率随行比的加大而下降。父母本行比设置为1:7时,产量最高,较为理想,1:6和1:8差些,1:5和1:9较差。行比小时,主要是父本株数过多,母本株数略少,产量有效穗数减少导致产量低。行比大时,母本株数较多,但由于父本株数减少,花粉量明显不足,授粉效果差,结实率偏低,穗粒数较少,大大影响了玉米的产量。3、在相同栽培密度、相同父母本行比设置的情况下,采用人工辅助授粉后果穗籽粒饱满,秃尖度较小,结实率高,穗粒重较高,产量和效益较自然授粉的高。辅助授粉的处理平均产量比自然授粉处理的产量高出858kg/hm2,按当年种子收购价格8.00元/千克计算,在扣除工时费后,经济效益仍然高出4614.00元/hm2,说明人工辅助授粉比自然授粉产量高、经济效益好。总之,玉米制种是一项繁杂的农业生产过程,易受地域、气候、市场及人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只要生产基地能认真按照该品种的制种技术要求进行生产,在水利条件较好的陆良,一定能生产出高产、优质、高效的玉米种子。

潘晓琳,霍志军[8](2012)在《提高玉米种子产量主要栽培技术》文中指出提高玉米制种产量的方法和途径很多,但总的来说有两个方面的主要措施,一是从遗传学角度考虑,应不断选育出高产、高配合力的自交系加以组配,选育出高产制种组合,以实现制种产量的提高。二是从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出发,通过加强田间管理,为作物生长创造出最适宜的生长环境,以增加单位面积内光合产量,

梁启全,王登齐,陈庆玉[9](2012)在《北方寒地玉米制种综合配套技术》文中研究说明北方寒地玉米制种综合配套技术是在玉米制种基本技术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并与其他多项辅助技术有机结合而形成的。宁安农场通过该项技术的应用,突破了北方寒带玉米制种无霜期短、积温不足的瓶颈,解决了常规玉米制种方法存在的三大难题,所生产的玉米种

罗军[10](2008)在《内蒙古玉米杂交制种区域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提出本研究以近年来内蒙古农作物种子市场、质量、品种管理及杂交玉米种子制种实际为背景,从2003-2007年内蒙古杂交玉米种子生产许可登记表入手,通过筛选、排序、分类汇总,形成内蒙古不同年度、不同区域杂交玉米制种面积分布、制种品种数量分布、制种企业数量分布、主要制种品种分布。确定了制种基地主要分布的盟市、旗县区、乡镇苏木。并通过对哲单7、四单19、哲单39这3个杂交玉米品种不同年度、不同制种地点的纯度、水分、发芽率、千粒重、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淀粉含量等7项指标的室内检测,形成这3个品种杂交种子(F1)的种子品质分布。在此基础上,从区域自然生态条件、区域经济发展、种子产业发展状况等多角度对影响分布的因素及作用情况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确定了内蒙古玉米杂交制种优势旗县区,对内蒙古玉米制种产业的发展潜力和主要限制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发展建议。研究表明,制种区域有效积温是决定制种品种区域分布的主要因素;水利和交通状况决定制种基地的区域分布;区域生产秩序和制种成本直接决定企业对制种区域的选择;区域龙头企业是当地制种产业形成和发展主导力量;在当前制种收益水平下,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高、种植业结构多元的地区,农民一般不会选择玉米杂交制种;供求关系和价格变动直接影响制种面积、品种的分布;国家投资能够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对制种区域分布产生持久的影响。在按照制种操作技术规程进行栽培管理的情况下,区域生态环境差异不会显着影响杂交玉米种子品质分布。

二、提高玉米龙单13制种产量的几项关键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提高玉米龙单13制种产量的几项关键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东北春玉米积温稳定性影响因素与积温模型的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积温的相对稳定性
        1.2.2 积温的不稳定性原因及修正
        1.2.2.1 积温不稳定性原因分析
        1.2.2.2 积温学说的修正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2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内容
    2.2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2.3 技术线路
    2.4 资料与方法
        2.4.1 资料来源与品种选择
        2.4.2 生育期划分
        2.4.3 各生育期三基点温度
        2.4.4 玉米品种熟型的确定
        2.4.5 计算方法
        2.4.6 模型选择
        2.4.6.1 李森科线性积温模型(简称线性模型,用LM表示)
        2.4.6.2 沈国权非线性积温模型(简称非线性积温模型,用NLM表示)
        2.4.7 影响积温稳定性因子的选择
        2.4.8 模型比较
        2.4.9 通用积温模型的建立
第3章 NLM与TRM比较——以“四单19”品种为例
    3.1 NLM参数拟合
    3.2 NLM积温地区间差异
    3.3 NLM与LM积温比较
        3.3.1 变异系数
        3.3.2 积温
    3.4 NLM拟合积温与气象因子关系
    3.5 TRM的建立
    3.6 NLM与TRM比较
        3.6.1 NLM与TRM拟合效果比较
        3.6.2 NLM与TRM计算积温的稳定性比较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NLM参数值研究与模型的改进
    4.1 玉米品种熟型判断
    4.2 不同春玉米品种NLM参数拟合及分析
        4.2.1 不同春玉米品种的参数拟合
        4.2.2 NLM拟合积温品种间的差异情况
        4.2.3 参数Q与品种熟型(积温)的关系
        4.2.4 参数Q与参数K的相关性
    4.3 NLM的改进
    4.4 改进模型的回代检验
    4.5 改进模型的验证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讨论
    5.1 研究结论
    5.2 论文创新点
    5.3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2)道德变迁视角下的裕固族移民社区的社会转型研究 ——以裕固族自治县柳方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问题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问题
        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乡村社会转型研究述评
        二、社会转型与道德变迁的人类学研究
        三、移民视角下的裕固族研究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基本概念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框架
        四、本文的架构
    第四节 田野点概述及资料收集过程
        一、田野点概述
        二、资料收集情况
第二章 裕固族移民搬迁与发展转型
    第一节 国家反贫困视野中的裕固族移民搬迁
        一、国家层面的“异地搬迁扶贫”
        二、县域经济发展中的移民村
        三、发展话语构建:LH乡裕固族的移民动员
    第二节 裕固族移民的生计变迁
        一、移民前的生计方式:定居牧业
        二、移民初期的生计方式:传统农作物的种植
        三、订单农业后的生计方式:多元生计
    第三节 裕固族移民发展理念的转型及家庭收入差距的出现
        一、移民之前的发展理念:生存性发展理念
        二、移民初期的发展理念:生存性发展理念
        三、订单农业引进后的发展理念:投资性发展理念
        四、移民社区家庭收入差距的出现
第三章 裕固族移民家庭转型
    第一节 裕固族移民家庭结构的转型
        一、牧业生活时的家庭结构及规模
        二、移民社区的家庭类型及规模
        三、移民社区的家庭结构演变的趋势
    第二节 裕固族移民家庭夫妻关系中的道德变迁
        一、牧业时期家庭夫妻关系中的道德:男主女辅
        二、移民社区家庭夫妻关系中的道德:分工合作
        三、家庭夫妻关系中的道德变迁:分工更加明确
    第三节 裕固族移民家庭代际关系中的道德变迁
        一、牧业生活时期家庭代际关系中的道德
        二、移民家庭代际关系中的道德
        三、移民家庭代际关系中的道德变迁
        四、未来孝道受到的可能冲击
    第四节 裕固族移民兄弟姐妹关系中的道德的变迁
        一、牧业时期兄弟姐妹关系中的道德:礼仪性互动与父母赡养
        二、移民社区兄弟姐妹关系中的道德:互助及共同赡养父母
        三、老家与移民社区兄弟姐妹互动中的道德:礼仪性互动与父母赡养
        四、兄弟姐妹互动关系的边界:经济利益
第四章 裕固族移民邻里关系的转型
    第一节 裕固族移民邻里日常人际关系中的道德变迁
        一、邻里关系居住格局的变迁:分散居住-比邻而居
        二、邻里日常人际关系性质的转型:村民关系-邻里关系
        三、邻里日常人际关系中的道德变迁:人情性互动-工具性互动
    第二节 裕固族移民邻里关系的组织化:方田的形成及其运行
        一、新的生活需要方田和井长
        二、日常生产生活需要井长
        三、井长的产生:从推选到抓阄
        四、方田制度:先定政策后执行
        五、监督井长:井灌小组
    第三节 方田的功能及整体性伦理观
        一、方田的功能
        二、方田组织伦理:整体利益至上
        三、被疏远的斤斤计较者:对违背方田整体利益者的惩罚
第五章 裕固族移民社区基层组织的转型
    第一节 裕固族移民村村委会职责转型的背景:项目制
        一、对户帮扶与移民社区生成
        二、政策项目与社区建设
        三、生活适应与生计发展项目
        四、项目支持与社区发展
    第二节 裕固族移民村村委会职责的转型
        一、移民前村委会的主要职责
        二、订单农业之前村委会的责任:移民生活适应及脱贫
        三、订单农业后的村委会的主要责任:争取项目为主
    第三节 裕固族社区公共道德的变迁
        一、移民过程中项目分配道德:人情伦理
        二、移民初期项目分配道德:机会均等的公平观
        三、订单农业后项目分道德:工具性的公平观
第六章 家庭、方田、社区互动中的利益与道德
    第一节 裕固族移民社区项目竞争人情伦理
        一、移民经济发展的瓶颈:地少了
        二、柳方村打井开地申请的多次尝试
        三、养殖小区一期项目的报名与分配
        四、养殖小区一期项目分配中的“关系”运作
    第二节 小群体项目争取中的人情伦理、方田组织伦理、社区公平观
        一、五户人家的林带
        二、林带中的利益:耕地
        三、管道铺设过程:小群体的行动
        四、林地管道铺设中的利益与人情伦理、方田组织伦理、社区公平观
    第三节 小群体维权实践中的法律、人情伦理及社区道德
        一、老家草场承包权问题的来源:从鸡肋到资金补贴
        二、移民争夺草场承包权的实践
        三、移民维权行动中的法律、人情伦理及社区道德
第七章 结论及讨论
    第一节 裕固族移民社区的社会转型
        一、移民社区的发展转型
        二、移民家庭结构和功能的转型
        三、邻里关系的转型
        四、基层社区组织转型
        五、家庭、方田、社区互动机制的转型
    第二节 裕固族移民社区的道德变迁
        一、发展理念转型:“生存性发展理念-投资性发展理念”
        二、移民家庭道德的变迁
        三、邻里关系中的道德变迁
        四、移民社区公共道德的变迁:工具性公平观念的生成
        五、移民社区道德变迁的趋势:“人情性道德规范——工具性道德规范”
    第三节 裕固族移民社区社会转型与道德变迁的主导机制
        一、发展转型与社会转型
        二、利益主导与道德变迁
        三、国家、市场与社会转型
    第四节 讨论:少数民族移民社区社会转型的性质
        一、“差序格局”范式的再应用:从人伦主导到利益主导
        二、个体联结纽带的复杂性:利益与道德互构
        三、少数民族移民社区社会转型的多元属性:“混合性差序场”
    第五节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访谈主要内容及提纲
附录(二) 访谈对象一栏表
附录(三) 移民社区村貌及居住格局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3)糯玉米新品种广紫糯6号的选育经过及栽培与制种高产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选育过程
2 产量表现
3 特征特性
    3.1 植株特性
    3.2 穗粒性状
    3.3 品质
    3.4 抗逆性
    3.5 生育期
4 高产栽培技术
5 制种技术
    5.1 亲本自交系繁殖、保纯
    5.2 杂交种制种地选择和安全隔离
    5.3 种子处理
    5.4 适期播种
    5.5 合理密植
    5.6 确保花期相遇
    5.7 人工辅助授粉
    5.8 严格去劣去杂和保证母本去雄干净
    5.9 查苗补苗与定苗
    5.1 0 加强土肥水管理
    5.1 1 病虫害防治
    5.1 2 适时收获
6 结语

(4)博乐八十四团高效玉米制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 玉米及制种的发展状况
        1.2.2 提高玉米制种质量和产量的途径和技术措施
        1.2.3 兵团第五师八十四团玉米制种现状及存在问题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设计
    2.2.试验设计
    2.3 测定项目与调查方法
    2.4 数据分析与处理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母本种植密度
        3.1.1 母本种植密度对制种玉米产量构成因素影响
        3.1.2 不同母本密度对制种产量的影响
    3.2 父母本行比的影响
        3.2.1 父母本行比对制种玉米产量构成因素影响
        3.2.2 父母本行比对制种产量的影响
    3.3 玉米健壮素对制种玉米的影响
        3.3.1 玉米健壮素对制种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
        3.3.2 玉米健壮素对制种效益的影响
    3.4 去雄方式对先玉335玉米制种产量与效益的影响
        3.4.1 去雄方式对制种玉米产量构成因素影响
        3.4.2 去雄方式对先玉335制种产量的影响
    3.5 父本去留对先玉335制种产量与效益的影响
        3.5.1 父本去留对制种玉米产量构成因素影响
        3.5.2 机械割除父本对产量的影响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4.1 先玉335制种中母本种植密度
    4.2 先玉335制种中父母本行比
    4.3 先玉335制种中化学控制
    4.4 玉米制种中机械去雄
    4.5 授粉后割除父本
    4.6 先玉335制种中几项关键技术的经济效益
    4.7 博乐84团先玉335制种关键技术组装
    4.8 博乐84团先玉335制种中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第五章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导师评阅表

(5)玉米品种南校18号的推广应用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应用及研究现状
        1.2.1 国内应用及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广西玉米生产及品种推广现状分析
    2.1 广西玉米生产现状及制约因素
        2.1.1 广西玉米生产现状
        2.1.2 广西玉米生产的制约因素
    2.2 广西玉米品种推广情况及分析
        2.2.1 广西玉米品种类型
        2.2.2 广西杂交玉米品种推广现状
        2.2.3 影响农民对玉米品种选择的因素
        2.2.4 广西未来玉米品种发展方向
    2.3 广西玉米栽培技术应用现状及分析
        2.3.1 广西主要推广的玉米栽培技术
        2.3.2 广西玉米栽培技术存在的弊端
        2.3.3 广西玉米栽培技术未来发展的趋势
第三章 南校18号生产及推广现状分析
    3.1 南校18号的特性特征
        3.1.1 主要特性特征
        3.1.2 与广西其他推广品种特征特性对比
    3.2 南校18号推广现状
        3.2.1 南校18号的推广周期
        3.2.2 南校18号推广情况
    3.3 制约南校18号推广的因素
    3.5 探讨解决南校18号推广问题的途径
第四章 南校18号制种与配套栽培技术体系的研究
    4.1 南校18号高产优质制种技术研究
        4.1.1 南校18号亲本自交系防杂保纯技术对比试验
        4.1.2 父母本花期相遇测定试验
        4.1.3 施肥与密度对南校18号制种生产的影响
        4.1.4 父母本行比对比试验
        4.1.5 装配南校18号高产优质制种技术体系标准
        4.1.6 制种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对比试验
    4.2 南校18号高产栽培配套技术研究
        4.2.1 肥力与密度对南校18号产量的影响
        4.2.2 播期不同对生长的影响
        4.2.3 装配南校18号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体系标准
        4.2.4 南校18号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对比试验
第五章 南校18号的推广对策
    5.1 建立“科研院所+企业”立体结合模式
        5.1.1 “科研院所+企业”立体结合模式的优势
        5.1.2 科研院所在南校18号推广中的作用
        5.1.3 企业在推广在新推广模式中的作用
    5.2 南校18号推广的具体措施
    5.3 南校18号推广的前景预测及建议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6)早熟优质玉米龙单32高产制种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龙单32品种及双亲自交系的特征特性
    1.1 龙单32品种特点
    1.2 龙单32的双亲自交系的特征特性
2 选择高标准制种基地
3 精整地与施足肥
4 关于播种与错期
    4.1 适时播种
    4.2 密度
    4.3 错期播种
5 严格除杂去劣
    5.1 种子处理
    5.2 苗期除杂
    5.3 抽雄前除杂
    5.4 收获脱粒前除杂
6 田间管理
7 摸苞去雄,割除父本可提高制种产量
8 适时晾晒与收获

(7)盘玉五号玉米在陆良的高产制种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文献综述
        1.1.1 玉米及制种的发展状况
        1.1.2 玉米制种生产的影响因素
        1.1.2.1 影响种子质量的因素
        1.1.2.2 影响种子产量的因素
        1.1.3 提高玉米制种质量和产量的途径和技术措施
        1.1.3.1 制种基地的选择
        1.1.3.2 隔离区的选择与落实
        1.1.3.3 提早节令早播
        1.1.3.4 合理密植
        1.1.3.5 地膜覆盖
        1.1.3.6 适宜的父母本行比
        1.1.3.7 父母本花期调节与预测
        1.1.3.8 除杂去劣保纯度
        1.1.3.9 去雄授粉
        1.1.3.10 砍除父本
        1.1.3.11 肥水管理
        1.1.3.12 病虫害综合防治
        1.1.3.13 杂草综合防除
    1.2 选题意义
        1.2.1 盘玉五号的基本特征
        1.2.2 盘玉五号的发展意义
        1.2.3 盘玉五号制种基地的选择
        1.2.4 陆良县制种基地的基本概况
        1.2.5 课题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不同种植密度对盘玉五号的高产制种技术研究
    2.1 试验目的
    2.2 试验材料
    2.3 试验设计
        2.3.1 试验时间和地点及试验地情况
        2.3.2 试验设计
    2.4 试验步骤
        2.4.1 整地、拌肥
        2.4.2 规格播种、盖膜
        2.4.3 田间管理
        2.4.4 田间调查和收获记载
        2.4.5 分析方法
    2.5 结果与分析
        2.5.1 密度试验对生育期的影响
        2.5.2 不同密度对果穗数的影响
        2.5.3 不同密度对果穗性状的影响
        2.5.4 不同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2.6 讨论
第三章 不同父母本行比对盘玉五号的高产制种技术研究
    3.1 试验目的
    3.2 试验材料
    3.3 试验设计
        3.3.1 试验时间和地点及试验地情况
        3.3.2 试验设计
    3.4 试验步骤
        3.4.1 整地、拌肥
        3.4.2 规格播种、盖膜
        3.4.3 田间管理
        3.4.4 田间调查和收获记载
        3.4.5 分析方法
    3.5 结果与分析
        3.5.1 不同行比对果穗缺粒的影响
        3.5.2 不同行比对产量的影响
    3.6 讨论
第四章 不同授粉方式对盘玉五号的高产制种技术研究
    4.1 试验目的
    4.2 试验材料
    4.3 试验设计
        4.3.1 试验时间和地点及试验地情况
        4.3.2 试验设计
    4.4 试验步骤
        4.4.1 整地、拌肥
        4.4.2 规格播种、盖膜
        4.4.3 田间管理
        4.4.4 田间调查和收获记载
        4.4.5 分析方法
    4.5 结果与分析
        4.5.1 自然授粉对产量的影响
        4.5.2 人工授粉对产量的影响
    4.6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本人简历

(8)提高玉米种子产量主要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选择适宜的制种栽培品种
2 适期早播技术
3 推广地膜覆盖技术
4 合理密植技术
5 适宜的施肥技术
6 叶龄预测花期技术
7 超前去雄技术
8 综合防治病虫技术
    8.1 病害防治
    8.2 虫害防治
9 砍除父本技术

(9)北方寒地玉米制种综合配套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玉米制种常规方法及其存在的弊病
2 综合配套技术的形成及其主要内容
3 综合配套技术应用效果
4 综合配套技术的具体内容
5 综合配套技术提质增产的原理
    5.1 通过覆膜, 提高产量和质量
    5.2 通过合理密植, 发挥群体增产优势
    5.3 通过挂茬晾晒, 提高质量
    5.4 通过机械化技术, 节本增效, 提高产量
    5.5 通过平衡施肥技术, 提高产量
    5.6 统一化学除草技术, 减少药害, 提高产量
    5.7 通过摸苞去雄, 保证纯度
    5.8 通过促早熟, 提质增产
6 综合配套技术实施应注意的事项

(10)内蒙古玉米杂交制种区域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内蒙古玉米杂交制种区域分布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玉米种植区域分布方面的研究
        1.2.1 国内玉米种植区划研究
        1.2.2 玉米产量品质随不同生态条件的变化研究
        1.2.3 玉米品种对区域生态适应的原因探究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和方法
    2.1 数据来源
    2.2 样品来源
    2.3 试验方法
        2.3.1 扦样
        2.3.2 检测指标
        2.3.3 检测方法
        2.3.4 数据分析
        2.3.5 研究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内蒙古玉米杂交制种基地区域分布
        3.1.1 主要分布盟市
        3.1.2 主要分布旗县区
        3.1.3 主要分布乡镇
    3.2 内蒙古玉米杂交制种面积区域分布
        3.2.1 盟市制种面积分布
        3.2.2 主要制种盟市旗县(区)制种面积分布
    3.3 内蒙古玉米杂交制种品种数量区域分布
        3.3.1 盟市制种品种数量区域分布
        3.3.2 各主要制种盟市旗县(区)制种品种数量分布
    3.4 内蒙古玉米杂交制种企业数量区域分布
        3.4.1 盟市制种企业数量区域分布
        3.4.2 主要制种盟市旗县(区)制种企业数量分布
    3.5 内蒙古玉米杂交制种品种区域分布
        3.5.1 赤峰市不同年度主要玉米制种品种
        3.5.2 巴彦淖尔市不同年度主要玉米制种品种
        3.5.3 通辽市不同年度主要玉米制种品种
        3.5.4 鄂尔多斯市不同年度主要玉米制种品种
        3.5.5 兴安盟不同年度主要玉米制种品种
    3.6 内蒙古玉米杂交制种种子品质区域分布
    3.7 内蒙古玉米杂交制种优势分布区域划分
    3.8 区域自然生态条件与区域分布
        3.8.1 温度与区域分布
        3.8.2 水利条件与区域分布
        3.8.3 土壤类型与区域分布
        3.8.4 地形地貌与区域分布
    3.9 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分布
        3.9.1 交通状况与区域分布
        3.9.2 农民种植业结构与区域分布
        3.9.3 农民种植习惯与区域分布
        3.9.4 龙头企业经营状况与区域分布
        3.9.5 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与区域分布
    3.10 种子产业发展与区域分布
        3.10.1 市场状况与区域分布
        3.10.2 国内玉米制种形势与区域分布
        3.10.3 行业管理与区域分布
        3.10.4 产业政策与区域分布
4 讨论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四、提高玉米龙单13制种产量的几项关键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东北春玉米积温稳定性影响因素与积温模型的改进[D]. 李蕊.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2018(10)
  • [2]道德变迁视角下的裕固族移民社区的社会转型研究 ——以裕固族自治县柳方村为例[D]. 黄超. 兰州大学, 2018(10)
  • [3]糯玉米新品种广紫糯6号的选育经过及栽培与制种高产栽培技术[J]. 王秋燕,田耀加,陈红弟,张晶,黄亮华,赵守光. 现代农业科技, 2017(22)
  • [4]博乐八十四团高效玉米制种研究[D]. 李少强. 石河子大学, 2017(05)
  • [5]玉米品种南校18号的推广应用及对策[D]. 李富宁. 广西大学, 2014(02)
  • [6]早熟优质玉米龙单32高产制种技术[J]. 李国良,苏俊,李春霞,龚士琛,宋锡章,阎淑琴,扈光辉,王明泉,任洪雷. 农业科技通讯, 2013(05)
  • [7]盘玉五号玉米在陆良的高产制种技术研究[D]. 闻其生.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2(10)
  • [8]提高玉米种子产量主要栽培技术[J]. 潘晓琳,霍志军. 现代化农业, 2012(04)
  • [9]北方寒地玉米制种综合配套技术[J]. 梁启全,王登齐,陈庆玉. 种子世界, 2012(03)
  • [10]内蒙古玉米杂交制种区域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D]. 罗军.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8(11)

标签:;  ;  ;  ;  ;  

玉米龙胆13号种子增产的几项关键措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