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容器的可靠性分析

压力容器的可靠性分析

一、压力容器的可靠性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南航[1](2020)在《考虑时空变异性的可靠性评估研究》文中指出工程实际中,结构可靠度是时间和空间的函数。现有的可靠性分析方法大多忽略了空间变量给结构带来的不确定影响,可能引起较大的误差。为确保工程结构能够安全地完成其预定功能,研究高效高精度的时空变异可靠性评估方法具有重要科学研究价值及实际应用意义。针对时空变异可靠性问题,本文的研究内容包括:(1)基于结构的响应极值,提出一种时空变异可靠性分析的核密度估计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基于晶格点法的偏分层抽样方法产生随机样本,然后将时间区间分解为子时间区间并在子时间区间内进行极值分析以获取相应极值样本。利用核密度估计拟合响应极值分布,据此求解可靠度。将该方法应用于实际算例,具有较好的精度与计算效率。(2)针对小失效概率的时空变异可靠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Kriging代理模型的评估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拉丁超立方抽样方法产生随机样本池,然后在离散时刻利用序列二次规划方法获取空间响应极值样本。构建空间响应极值的Kriging代理模型,并通过U学习函数选取样本自适应更新Kriging代理模型直至收敛。三个算例验证了该方法能够兼顾效率与精度。(3)提出一种基于多项式混沌展开的时空变异可靠性分析方法。利用少量随机样本直接构建离散时刻空间响应极值的多项式混沌展开代理模型,从而将时空间内的结构响应超曲面转化为空间响应极值在时间上的轨迹,据此进行可靠性分析。将该方法应用于算例并与蒙特卡洛方法进行对比,证明其具有良好的精度与效率性能。(4)对比分析所提三种方法性能。三种方法均需要训练样本集,但只有基于自适应Kriging代理模型方法具有更新策略。基于核密度估计方法所需选择参数最少,基于自适应Kriging代理模型方法次之,基于多项式混沌展开方法选择参数最多。在计算精度与计算效率方面,基于自适应Kriging代理模型方法与基于多项式混沌展开方法有更好表现。

卢永刚[2](2019)在《铅铋冷却快堆主循环泵优化设计与可靠性分析》文中认为随着2002年核能国际论坛确定了第四代核反应堆发展目标,快中子反应堆成为世界上先进核能系统的首选堆型,代表了第四代核能系统的发展方向。其中铅冷快堆(LFR)选用纯Pb/LBE作为冷却剂,铅合金的天然特性和LFR的结构设计相结合,系统最简单,设备数量最少,构成了LFR固有的安全特性,目前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推进该堆型的研究发展。本文主要工作是以第四代铅冷快堆(LFR)中的主循环泵为研究对象,以国内CLEAR-I铅铋冷快堆中预研装置对主循环泵的参数要求为设计依据,对铅铋冷快堆主循环泵进行设计研究。1.由于目前LFR还处于概念设计和试验堆的研发阶段,关于LFR的公开资料主要为综述性文献,商业化技术相关文献几乎为空白,而关于LFR主循环泵的研究文献更少之又少,LFR主循环泵并没有一个成熟的设计方案,本文的第一、二章主要对LFR堆型的结构特点和主循环泵的潜在设计方案进行研究。首先从Pb/LBE的各种天然特性及其作为冷却剂可能遇到的技术问题等着手分析,然后依次对多种LFR堆型的结构特点、反应堆各组件的布置方式和一回路冷却循环系统的设计方案进行研究逐步深入,得出LFR堆型对主循环泵的基本设计要求,明确了主循环泵的选型方向,最后确定了对称型双出口蜗壳式结构和空间导叶式结构两种主循环泵的潜在设计方案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2.根据LFR快堆对主循环泵的设计要求,分别对双出口蜗壳式和空间导叶式两种结构形式的主循环泵在正常运行工况和事故运行工况的水力特性进行多方面对比分析。综合主循环泵可能出现的各种运行工况后发现,双出口蜗壳式主循环泵在正常水泵工况的水力性能略优,但空间导叶式主循环泵应对事故工况的能力以及长期运行的可靠性方面存在很明显的优势。最终确定空间导叶式结构作为CLEAR-I快堆主循环泵的设计方案。3.为了使主循环泵拥有更好的水力性能和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在本文的第三章将多学科优化技术应用于主循环泵的设计。提出一种主循环泵参数化设计的多目标优化方法,将叶轮和导叶的几何结构参数化,以主循环泵的子午面和径向面的13个几何参数为设计变量,以主泵的惰转性能和水力性能为响应目标,在ISIGHT平台集成CFturbo、PumpLinx、Matlab和Flowmaster等软件,将所有设计流程组织到一个统一、有机和逻辑的框架中,各软件自动运行,并自动重启设计流程,从而实现整个设计流程全自动化计算。并对影响主循环泵水力性能和各惰转性能指标的输入变量(几何参数)及各输入变量之间的高阶耦合作用所带来的不确定性进行分析。4.针对主循环泵的优化在采样寻优过程中的样本点的非连续性而无法求得整个计算空间的最优解问题,基于最优拉丁超立方试验设计来有效的填满整个约束空间以构建约束空间的响应网络,然后以采样点作为训练集构建连续型近似数学模型。选择响应面法(RSM)和BP神经网络两种成熟的数学模型来构建输入变量与响应目标之间数学关系,然后基于Muti-objective Particle Swarm和NSGA-II算法在约束空间内完成迭代寻优。最终获得扬程满足要求、效率高、惰转性能优和结构可靠的优秀水力模型。5.基于双向流固耦合技术对主循环泵的安全启动特性进行探索。首先,基于力矩平衡关系和能量守恒原理,对初始启动转矩、启动过程中的实时转速和总启动时间的关系进行理论推导,得到启动过程中主循环泵的瞬时转速数学模型。然后,对不同启动工况下转子结构的瞬变载荷特性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启动过程中泵扬程和水阻力矩的变化规律,转子部件所受瞬态径向载荷和轴向载荷的变化规律,叶轮叶片压力载荷分布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叶轮应力分布及动应力转移的规律。6.针对主循环泵的高温水力性能试验验证问题,设计了泵运行温度高于300℃的高温试验台,并给出了详细的试验设计方案,解决了高温工况下的压力测量和流量测量等问题,完成了主循环泵的高温水力性能试验。

林森[3](2019)在《基于响应面方法的复合材料压力容器可靠性分析》文中认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由于具有比强度大,可设计性强等优点,被广泛使用在航空航天压力容器领域,如高压储氧及高压储氢容器等。这些压力容器大部分的工作压强在30-40MPa之间,在对其进行强度校核时,多采用商业有限元分析软件在固定压强载荷下,使用给定的复合材料材料性能参数,计算得出结构整体的力学响应,再采用相应的失效准则判断整体结构是否失效。全缠绕复合材料压力容器由复合材料逐层缠绕固化而成,制造过程由于工艺水平、设备等差别,其材料性能并不是固定不变,而是在均值范围内符合一定的随机分布规律。同时,复合材料压力容器的结构尺寸在实际制造过程中,容器半径,厚度等参数也存在误差。针对构件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不确定缺陷,工程在强度校核时引入安全系数,为结构设计留出安全裕量。此类传统确定性分析方法虽然可以保证结构的安全性,但在材料使用上会出现性能过剩的情况。因此,传统强度校核方法不能确定复合材料压力容器在存在上述随机因素的情况下,均能满足承载过程中强度要求,预留较大的安全裕度降低了复合材料设计的减重优势。本学术论文在考虑压力容器材料性能参数等随机性情况下,将可靠度指标引入结构的强度校核过程中,获得复合材料压力容器在不同内压载荷下的可靠度指标。与传统金属材料不同的是,复合材料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特点,即材料性能参数在各个方向均不同,导致复合材料压力容器的失效模式较为复杂。本文通过建立代理模型的方式,拟合复合材料压力容器隐式结构功能函数,并采用三维Hashin基体拉伸失效及纤维拉伸失效准则判断复合材料压力容器失效。结合Bucher样本点设计方法,选取结构功能函数拟合样本点,建立复合材料各个性能材料参数与复合材料压力容器失效压强的显式关系,进而通过验算点法(一次二阶矩方法)进行不同压强载荷下的可靠度计算,建立了复合材料压力容器的可靠度分析方法。本文提出的基于响应面方法的复合材料压力容器可靠性分析方法,在保证可靠度精准度的前提下,与大量抽样的蒙特卡洛方法相比可以显着减少计算时间、提高计算效率。基于上述方法,本文研究了不同材料性能参数及工艺参数与复合材料压力容器失效概率的映射关系,开展了敏感性分析。

李文震[4](2019)在《大型在役丙烷球形储罐的可靠性分析》文中提出球形储罐是一种典型的大容量薄壳压力容器,与其他形状的压力容器相比,有着占地面积小、受力情况好、承压能力高、现场安装和运输方便、造价低投资小等诸多优点,在石油化工、城市燃气、轻纺冶金等多个工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球罐设计不断朝着高参数化和大型化的方向发展,球罐容积不断增大,其安全性和可靠性也变得更加复杂。同时丙烷介质属于易燃、易爆物,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将会导致巨大的经济财产损失,所以对在役丙烷球罐进行可靠性和安全性研究分析很有必要并极其重要。本论文以珠海某能源公司的一个在役5000 m3丙烷球罐为研究对象,根据结构可靠性理论、ANSYS分析技术以及实习期间收集到的现场数据,对其进行可靠性分析及风险评估。主要结论有:(1)以5000 m3在役丙烷球罐为研究对象,通过APDL语言建立其有限元参数化模型,求解得到其工作压力为1.42 MPa时,最大等效应力为271 MPa,小于其屈服强度490 MPa,最大位移为6.4 mm,最大应力和最大位移都出现在球壳与托板的连接位置。参照相关标准和规定,对球罐各结构部分进行安全校核,结果表明其处于安全状态。(2)依据结构可靠性理论,建立球罐的极限状态函数,在ANSYS-PDS模块中,选用蒙特卡罗法对其进行10000次抽样循环,得出在置信度95%的情况下,球罐的可靠度为98.61%。进行灵敏度分析,发现屈服强度和壁厚对其可靠度为正影响,内径和工作压力对其可靠度为负影响。(3)探究了工作压力、球壳厚度、托板厚度、支柱厚度和不均匀沉降量对球罐的应力位移及可靠性的影响规律。根据结果将安全阀的动作压力设置为1.7 MPa,可充分发挥球罐的承载能力。也可为后续球罐设计提供借鉴参考,在保证安全可靠的基础上,对球罐结构进行一定的优化,降低球罐的应力水平,达到经济节约的效果。(4)结合实习现场收集到的数据,建立了球罐的综合风险评估体系,以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了球罐各风险指标的权重,最终得出其风险等级为较安全等级。对腐蚀、裂纹、基础不均匀沉降、安全附件等权重值较高的风险指标,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从而改善球罐系统的风险等级,保障其在安全可靠的状态下运行。

王鹤男[5](2019)在《兰成渝成品油管道L站系统可靠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成品油站场是油品运输的核心单元,承担着计量、分输、清管等重要任务。并且,其输送介质—成品油具有易燃、易爆炸的特性,在运输、储存和处理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一直是国家和油气企业的重点关注对象。本文研究对象兰成渝成品油管道L站已运行17年,站场设备种类多、工艺流程较为复杂,设备失效率逐渐上升的同时,系统可靠度也开始逐渐降低,研究其系统可靠性已经刻不容缓。我国关于站场系统的可靠性研究起步较晚,为了实现兰成渝成品油管道L站的系统可靠性分析,本文将站场系统的可靠性分为设备单元层次的可靠性和整体系统层次的可靠性两个部分。对于单元层次的设备,根据设备特性与现场数据,将其划分为基础单元、特定单元和冗余单元,分别采用RBI理论、故障树分析法和动态故障树3种不同的理论技术进行单元可靠性分析。对于整体系统层次,本文采用图论理论构建站场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研究站场系统的可靠性。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结合L站的地理位置和工艺流程,分析了 L站内主要设备的失效模式及原因,为L站内特定设备的可靠性奠定基础;采集现场设备的腐蚀数据,为基础单元的可靠性分析提供数据依据。(2)API581给出同类失效概率的设备称为基础单元,在分析多种数据统计概率模型的适用性后,采用威布尔分布模型结合历史同类设备的失效数据进行同类失效概率的修正;采用RBI技术,结合L站现场管道的1980个腐蚀点数据和设备的运作状况,通过设备修正系数和管理修正系数,计算出站场管道和其它基础设备的失效概率。(3)对于在API581中未给出同类失效概率或者没有历史同类设备失效数据的设备,如收/发球筒等装置,是无法采用API581技术计算失效概率的,这些设备单元在本文中称之为特定单元;采用故障树分析法对特定单元进行失效概率的分析,用专家打分法对故障树的底事件进行评价后,结合梯形模糊数,求解底事件的模糊失效概率。综合专家意见时采用D-S理论,在解决冲突证据时采用改进的基于证据间距离的修改证据法,克服了 D-S理论的悖论问题,并且考虑到证据源的置信度,更贴合实际。最后通过计算故障树顶事件的发生概率,获得了特定设备的失效概率。(4)为了提高站场系统的可靠性,站场多设置冗余系统,如“两用一备”的减压阀及相应附件等,这些设备构成的冗余区域称之为冗余单元。对于冗余单元的可靠性分析,本文采用动态故障树分析法,将动态逻辑门转化为相应的马尔可夫链,并采用威布尔分布函数对其进行改进,最后将冗余单元的维修率考虑其中,计算出冗余单元的失效概率。(5)设备单元层次的失效概率求解完毕后,对站场的整体系统进行可靠性分析。在分析图论的适用性后,采用图论对L站系统的拓扑结构进行分析;在对图论的赋权网络适用性分析后,采用点权网络和边权网络相结合的方式,完成了站场工艺子系统和结构系统的图论分析,求解了工艺系统和结构系统割集;在考虑设备之间相关度和割集之间的相关度后,最终求得站场的系统可靠度。本文的研究成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补充和完善现有的站场系统可靠性分析技术,为保障成品油站场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理论支撑。

李文震,黄思,徐征南[6](2018)在《基于ANSYS软件PDS模块的压力容器可靠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PDS是ANSYS有限元软件中具有概率设计功能的模块。介绍了可靠性分析理论,以运行中的球罐可靠性分析为例,研究ANSYS软件PDS模块在压力容器可靠性分析中的应用。在研究中,以球罐的几何尺寸、载荷及屈服强度等参数作为随机输入变量,建立极限状态函数,选用蒙特卡罗法对处于运行中的球罐进行抽样计算,得到较为准确的球罐可靠度结果及影响其可靠性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可靠度对各随机参数的敏感性。所做研究对压力容器的设计与维护检修中的可靠性分析具有指导意义。

杜稼原[7](2018)在《考虑公差的基于凸模型的多学科可靠性优化设计》文中认为多学科设计优化(MDO)是解决大型复杂耦合工程系统设计问题的有效方法。复杂工程问题中往往存在各种不确定因素,所以工程优化设计过程中有必要考虑这些不确定性因素,因此,考虑不确定性的基于可靠性的多学科设计优化得到了广泛关注。传统处理可靠性问题有概率方法以及非概率方法,但是概率方法在工程实际中有时很难获得足够的样本点,并且这些样本信息也包含着一些主观因素。凸模型作为一种非概率不确定性理论,仅需不确定信息的变化范围,不需考量其分布规律,在应用于多学科可靠性优化设计具有很强的工程适用性。目前基于凸模型的可靠性优化设计,并没有考虑设计变量公差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在以几何尺寸作为设计变量的可靠性优化设计中,通常在求得最优解之后考虑公差,而优化设计得到的最优解往往落在约束边界上,当设计变量由于公差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发生波动时,最优解将会在约束边界附近变化,有可能落入失效区域,因此,在进行可靠性优化设计时,考虑设计变量的公差具有工程意义。针对以上问题,在基于凸模型的可靠性优化设计基础上,本文考虑设计变量公差,对基于凸模型的可靠性优化设计问题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主要内容有:1)采用非概率凸模型描述不确定性,提出考虑公差的基于凸模型的可靠性优化设计模型和方法,利用序列优化与可靠性评估方法(SORA)框架将可靠性分析和优化分离开来,采用顺序循环进行确定性优化和可靠性分析,为了得到准确的公差,在确定性优化中采用离散变量优化方法中的分支定界法,在可靠性分析中采用性能测量法,并以压力容器的工程算例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2)提出考虑公差的基于凸模型的多学科可靠性优化设计模型和方法,利用SORA框架将可靠性分析和多学科优化分离开来,将可靠性分析和多学科优化转化为确定性多学科优化,采用多学科可行法(MDF)的方法进行可靠性分析,采用协同优化(CO)进行多学科优化,以压缩圆柱螺旋弹簧的工程算例来验证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本文提出方法所得的优化结果,在不确定因素影响下优化解仍处于可行域内,优化结果达到了可靠性指标要求,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林峰[8](2018)在《复合材料压力容器的概率和区间可靠性分析与设计》文中提出压力容器能够储存高压的气体、液体等物质,是航天器中常用的关键组件。早期的航空航天设备中,压力容器多由高强度的钢、钛以及一些合金等制备而成。近年来,复合材料压力容器以其比强度高、耐腐蚀性好等诸多优点而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但是由于复合材料也具有明显的不均匀性,因此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结构设计,能够在实现安全性的同时兼顾经济性。目前针对此问题,大多采用概率可靠性分析和设计方法,该方法把复合材料中结构的主要设计参数视为随机变量,首先考虑其概率分布,此后对结构的失效概率进行预测和分析,具有科学性和客观合理性。然而,概率可靠性方法具有局限性,特别对于研究对象属于小样本、贫信息问题,其不确定参数的概率统计难以获得或根本就无法获得,此时,区间可靠性方法将是更为合理的方法。由于该法无需不确定参数的概率统计特性,只关注不确定参数的取值区间,为此它被作为概率方法的补充。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1.基于ANSYS的复合材料压力容器可靠性分析与优化设计。简要介绍了本文所分析的复合材料压力容器的复合材料的物理属性,接着对复合材料压力容器的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应力应变的结果。其次,利用ANSYS可靠性分析模块,对其进行可靠性分析,再根据可靠性分析的准则,对可靠性分析的结果进行了讨论。最后,采用ANSYS优化技术对复合材料压力容器进行了优化设计,具体步骤是,首先进行了瞬态动力学分析,确定出能产生最大环向应变的压力载荷,然后使用ANSYS提供的零阶和一阶优化方法,对复合材料压力容器进行了优化分析,得到优化结果并进行了可靠性验证。结果表明,所得的优化结果满足可靠性要求,并且该结果产生的总应变最小。2.复合材料压力容器的概率可靠性分析与设计。考虑复合材料压力容器结构中各参数和载荷的随机性,建立了该类压力容器的可靠性分析模型。应用随机因子法导出了纤维应力的均值、标准差的计算表达式,利用概率可靠性方法,实现了容器的概率可靠性设计。最后考察了结构各随机参数的波动对容器厚度设计尺寸的影响。算例结果表明:概率可靠性设计结果满足安全要求,且比传统的安全系数法结果更合理。3.基于区间因子法的复合材料压力容器区间可靠性分析与设计。首先建立了该类压力容器的区间可靠性分析模型,应用区间因子法导出了纤维应力的均值、标准差和离差的计算表达式,利用区间的可靠度计算方法,实现了该类压力容器的区间可靠性设计,并考察了结构各不确定性参数的波动对容器厚度设计尺寸的影响。算例结果表明:区间可靠性设计结果满足安全要求,但是精度没有概率可靠性方法高。4.基于改进PSO(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算法的复合材料压力容器区间可靠性分析与设计。考虑复合材料压力容器结构中各参数和载荷的区间性,建立了该类压力容器的可靠性分析模型。应用区间可靠性方法并结合改进PSO区间优化算法,实现了容器的区间可靠性设计。最后考察了结构各不确定性参数的波动对容器厚度设计尺寸的影响。算例结果表明:基于改进PSO算法的区间可靠性设计结果满足安全要求。基于改进PSO算法的区间可靠性设计相对于概率可靠性设计,计算相对简单,易于编程实现。

李兴旭[9](2017)在《基于载荷—抗力系数防止压力容器塑性垮塌的二元准则》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承压设备安全性可以得到保障时,将承压设备制造费用减少到最低限度是工程人员最根本的目标。我国无论是规则设计(DBF),还是分析设计(DBA)仍以许用应力设计法(即安全系数法)为主,将材料强度、部件尺寸、设备所受载荷和边界条件等均视为定量,忽略上述参数的非确定性带来的影响,再依据使用经验采用一个总的安全系数(根据经典力学和使用经验确定)来保证设计的安全性。因此许用应力(材料的强度除以一个特定的数值)设计法往往不能兼顾承压设备的经济性。随着压力容器向大型化发展的趋势,基于统计学和概率学的可靠性设计方法越来越得到广大工程设计人员的青睐。所以,在承压设备设计规范里引入基于概率分析计算的承压设备设计方法——载荷-抗力系数设计法,能够推动承压设备的发展。本研究基于压力容器可靠性分析对载荷-抗力系数设计法进行探讨,文章包含以下主要内容:1.使用JC法推导出压力容器典型结构的具体概率求解公式,并与ANSYS数值分析软件中蒙特卡洛法的求解结论对比。2.简要介绍载荷-抗力系数设计法,并基于压力容器可靠性分析和我国房屋建筑设计规范对设计压力、质量、外部风力和热应力等的分项系数进行标定。3.对比ASME Ⅷ-2规范和欧盟EN13445标准中的防止塑性垮塌准则,提出防止压力容器塑性垮塌的载荷-抗力系数二元准则,并给出适用于我国压力容器的组合工况和相应的分项系数。

吴云冬[10](2017)在《高含硫天然气集输站场腐蚀可靠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天然气作为现代化建设以及人民日常生产生活中重要的能源,具有燃烧清洁和使用便利的优点。目前,高含硫天然气产量在天然气总产量中所占的比例也日益增加。高含硫天然气集输站场在高含硫气田地面系统中起着关键节点的作用。硫化氢的剧毒性、强腐蚀性、易冰堵和单质硫沉积等特殊性,使得高含硫天然气集输站场的腐蚀形势更为严重。因此,通过对高含硫天然气集输站场的腐蚀可靠性研究,找到站场中各设备和管道的薄弱环节,为站场制定有效的事故预防方案以及合理的维修维护措施提供理论基础,对保障集输站场乃至整个气田集输系统安全、经济、高效地运营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工程意义。通过对站场设备和管道的失效分析,在文献调研与现场无损检测的基础上,统计分析了高含硫天然气集输站场单元腐蚀数据。基于经典RBI理论和设备失效统计数据,建立了基于威布尔分布函数的同类失效概率修正模型,得到了修正后的同类失效概率。基于“应力-强度”干涉理论和站场腐蚀检测数据,建立了损伤因子修正模型,求解出站场主要设备和管道的失效概率。基于图论相关理论体系,对高含硫天然气集输站场工艺系统进行了拓扑结构分析,并基于图论最小割集理论得到了工艺系统各单元之间的连接关系以及工艺系统的边权网络拓扑结构简化概率图,以及对应的图论最小割集。考虑站场单元失效相关性,基于“Bryant-树”理论建立了站场结构子系统的可靠性分析模型,分析了结构子系统失效概率。考虑站场系统失效相关性,基于图论最小割集理论建立了站场网络系统可靠性分析模型,分析了站场网络系统的失效概率。通过总结与比较计算结果,得出了高含硫天然气集输站场腐蚀可靠性研究的阶段性结论,并提出了不足之处以及需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二、压力容器的可靠性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压力容器的可靠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考虑时空变异性的可靠性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缩略词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与发展现状
        1.2.1 动态可靠性分析
        1.2.2 时空变异可靠性分析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组织框架
第二章 时空变异可靠性问题
    2.1 广义时空变异可靠性问题
    2.2 本文所研究时空变异可靠性问题
    2.3 时空变异可靠性问题难点
第三章 基于核密度估计的时空变异可靠性分析
    3.1 引言
    3.2 所提方法
        3.2.1 方法概述
        3.2.2 基于晶格点法的偏分层抽样
        3.2.3 时间区间分解
        3.2.4 极值分析
        3.2.5 核密度估计
        3.2.6 方法流程
    3.3 算例分析
        3.3.1 圆柱形压力容器
        3.3.2 汽车前轴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自适应克里金代理模型的时空变异可靠性分析
    4.1 引言
    4.2 所提方法
        4.2.1 方法概述
        4.2.2 拉丁超立方抽样
        4.2.3 时间离散
        4.2.4 序列二次规划方法
        4.2.5 自适应Kriging代理模型
        4.2.6 方法流程
    4.3 算例分析
        4.3.1 数值算例
        4.3.2 滑块机构
        4.3.3 四连杆函数发生器机构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多项式混沌展开的时空变异可靠性分析
    5.1 引言
    5.2 所提方法
        5.2.1 方法概述
        5.2.2 多项式混沌展开
        5.2.3 方法流程
    5.3 算例分析
        5.3.1 数值算例
        5.3.2 滑块机构
        5.3.3 四连杆函数发生器机构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所提方法对比分析
    1. 适用范围
    2. 参数选择
    3. 训练样本集
    4. 更新策略
    5. 计算精度
    6. 计算效率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对今后工作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2)铅铋冷却快堆主循环泵优化设计与可靠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第四代铅冷却快堆发展现状
        1.2.2 核主泵的发展现状
        1.2.3 多学科优化理论的工程应用现状
    1.3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铅冷快堆的设计方案及主循环泵的设计选型
    2.1 铅冷却快堆的不同设计方案
        2.1.1 ELFR核反应系统及结构特点
        2.1.2 SSTAR核反应系统及结构特点
        2.1.3 SVBR75/100 核反应系统及结构特点
        2.1.4 BREST-OD-300 核反应系统及结构特点
        2.1.5 ALFRED核反应系统及结构特点
        2.1.6 MYRRHA核反应系统及结构特点
        2.1.7 SNCLFR-100 核反应系统及结构特点
    2.2 LFR主回路冷却系统及主循环泵的设计选型
        2.2.1 LFR主回路冷却系统设计方案的讨论分析
        2.2.2 CLEAR-I快堆的设计要求与结构特点
        2.2.3 LFR主循环泵的选型与技术可靠性分析
    2.3 LFR主循环泵的结构选择
        2.3.1 主循环泵的设计要求
        2.3.2 主循环泵的结构形式选择
    2.4 主循环泵过流部件的水力设计
        2.4.1 泵的进出口直径水力设计
        2.4.2 叶轮的水力设计
        2.4.3 空间导叶的水力设计
        2.4.4 对称型双出口蜗壳的水力设计
    2.5 不同结构形式的主循环泵全工况水力特性对比分析
        2.5.1 定常计算模拟设置
        2.5.2 定转速正转全流量工况水力特性对比分析
        2.5.3 定转速反转全流量工况水力特性对比分析
        2.5.4 卡轴全流量工况水力特性对比分析
        2.5.5 飞逸全流量工况水力特性对比分析
    2.6 正转全流量工况下主循环泵瞬态水力特性分析
        2.6.1 非定常边界条件设置
        2.6.2 叶轮瞬态径向力、轴向力变化规律
        2.6.3 主循环泵内瞬态压力脉动特性分析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MDO主循环泵水力模型参数化优化设计
    3.1 主循环泵ISIGHT多学科优化平台设计
    3.2 主循环泵子午面参数化寻优设计
        3.2.1 子午面参数化设计自动优化平台的建立
        3.2.2 计算结果和分析
        3.2.3 基于RSM对子午面参数的二次寻优
    3.3 主循环泵径向面参数化寻优设计
        3.3.1 径向面参数化设计自动优化平台的建立
        3.3.2 试验结果与分析
        3.3.3 基于RSM对径向面参数的二次寻优
    3.4 主循环泵惰转可靠性计算与相关性分析
        3.4.1 主循环泵惰转试验仿真平台的搭建
        3.4.2 试验结果与分析
    3.5 主循环泵的多目标水力优化设计
        3.5.1 基于ISIGHT多学科优化平台的建立
        3.5.2 BP神经网络数学模型的建立
        3.5.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主循环泵的启动安全特性分析
    4.1 主循环泵的瞬态启动特性理论推导
    4.2 启动过程中主循环泵转子部件瞬变载荷特性分析
        4.2.1 结构域网格及边界条件设置
        4.2.2 启动过程泵扬程和水阻力矩的变化规律
        4.2.3 启动过程叶轮瞬态径向和轴向载荷的变化规律
        4.2.4 叶轮叶片压力载荷分布随时间变化规律
        4.2.5 叶轮应力分布及动应力转移变化规律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主循环泵水力性能试验及高温试验台研制
    5.1 水介质外特性试验和试验验证
    5.2 LBE高温水力特性实验台的搭建
        5.2.1 高温试验台的设计与试验方案
        5.2.2 试验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结果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一、发表论文
    二、参加科研项目
    三、已授权发明专利
    四、获奖情况
附页

(3)基于响应面方法的复合材料压力容器可靠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复合材料可靠性研究进展
        1.2.2 代理模型研究进展
    1.3 本论文研究方向及主要内容
2 复合材料基础
    2.1 复合材料相关力学理论
        2.1.1 各向异性弹性力学基本方程
        2.1.2 各向异性弹性体应力与应变关系
        2.1.3 正交各向异性弹性体的应力与应变关系
    2.2 复合材料失效和强度
        2.2.1 层合板的强度
        2.2.2 复合材料结构失效特点
        2.2.3 层间失效问题
        2.2.4 复合材料失效准则
    2.3 小结
3 功能函数拟合可靠性分析方法
    3.1 响应面函数方法
        3.1.1 引言
        3.1.2 构造响应面函数
    3.2 径向基函数方法
        3.2.1 引言
    3.3 结构可靠度计算
        3.3.1 结构功能函数
        3.3.2 一次二阶矩方法
    3.4 功能函数拟合结果对比
    3.5 算例验证
        3.5.1 材料性能
        3.5.2 有限元模型
        3.5.3 响应面函数模型
        3.5.4 结果
    3.6 小结
4 基于响应面方法的复合材料高压气瓶可靠度计算
    4.1 复合材料气瓶可靠度分析
        4.1.1 分析流程
        4.1.2 计算结果
        4.1.3 考虑铺层角度及厚度随机性可靠性计算
        4.1.4 随机变量敏感性分析
    4.2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附录
致谢

(4)大型在役丙烷球形储罐的可靠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球罐简介
        1.1.2 球罐存在的风险和问题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可靠性理论及分析方法
    2.1 引言
    2.2 可靠性基本理论
        2.2.1 可靠性基本概念
        2.2.2 可靠性计算准则——应力强度干涉理论
        2.2.3 灵敏性
    2.3 可靠度一般工程计算方法
        2.3.1 一次二阶矩法
        2.3.2 验算点法(JC法)
        2.3.3 响应面法
        2.3.4 蒙特卡罗法
        2.3.5 随机有限元法
    2.4 随机变量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在役丙烷球罐的可靠性分析
    3.1 引言
    3.2 ANSYS简介
        3.2.1 ANSYS软件概述
        3.2.2 APDL参数化建模及其意义
        3.2.3 ANSYS-PDS简介
    3.3 在役丙烷球罐常规设计参数
        3.3.1 设计参数
        3.3.2 材料性能数据
    3.4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4.1 单元类型的选取
        3.4.2 建立有限元模型
        3.4.3 网格划分
    3.5 加载边界条件
        3.5.1 位移边界条件
        3.5.2 载荷边界条件
    3.6 求解及后处理
    3.7 球罐可靠性分析
        3.7.1 进行可靠性分析
        3.7.2 可靠性结果输出
        3.7.3 灵敏度分析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球罐可靠性影响因素研究
    4.1 引言
    4.2 工作压力对球罐的影响
        4.2.1 工作压力对球罐应力的影响
        4.2.2 工作压力对球罐位移的影响
    4.3 球壳厚度对球罐的影响
        4.3.1 球壳厚度对球罐应力的影响
        4.3.2 球壳厚度对球罐位移的影响
    4.4 托板厚度对球罐的影响
        4.4.1 托板厚度对球罐应力的影响
        4.4.2 托板厚度对球罐位移的影响
    4.5 支柱厚度对球罐的影响
        4.5.1 支柱厚度对球罐应力的影响
        4.5.2 支柱厚度对球罐位移的影响
    4.6 不均匀沉降对球罐的影响
        4.6.1 不均匀沉降对球罐应力的影响
        4.6.2 不均匀沉降对球罐位移的影响
    4.7 不同因素对球罐可靠性的影响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球罐综合风险评估
    5.1 引言
    5.2 现场检测
        5.2.1 编制检测方案
        5.2.2 宏观检测
        5.2.3 壁厚检测
        5.2.4 TOFD超声波检测
        5.2.5 磁粉检测
        5.2.6 硬度检测
        5.2.7 耐压与气密性试验
        5.2.8 球罐安全等级评定
    5.3 构建球罐综合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5.4 模糊层次分析法建立风险评估模型
        5.4.1 构建层次结构模型
        5.4.2 建立三角模糊矩阵
        5.4.3 确定模糊矩阵权重向量
        5.4.4 建立单因素评价矩阵
        5.4.5 进行模糊综合评价
    5.5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球罐综合风险评估
        5.5.1 建立球罐风险的层次结构
        5.5.2 三角模糊判断矩阵的建立
        5.5.3 权重排序
        5.5.4 建立单因素评价矩阵
        5.5.5 进行模糊综合风险评价
    5.6 对策与建议
    5.7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创新点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5)兰成渝成品油管道L站系统可靠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可靠性研究进展
        1.3.1 国外可靠性研究概况
        1.3.2 国内可靠性研究概况
    1.4 研究目标、主要研究内容和关键技术
        1.4.1 研究目标
        1.4.2 主要研究内容
        1.4.3 关键技术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2章 兰成渝成品油管道L站概述
    2.1 L站地理位置和工艺流程概述
    2.2 站场主要设备失效分析
        2.2.1 管道失效模式及原因分析
        2.2.2 收/发球筒失效模式及原因分析
        2.2.3 阀门失效模式及原因分析
        2.2.4 计量设备失效模式及原因分析
        2.2.5 储罐失效模式及原因分析
        2.2.6 过滤器失效模式及原因分析
    2.3 设备所属单元划分
    2.4 现场设备的腐蚀数据采集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同类失效概率的站场基础单元可靠性分析
    3.1 RBI同类失效概率计算的局限性
    3.2 基于威布尔分布函数的同类失效概率修正
        3.2.1 概率分布模型的适用性分析
        3.2.2 同类失效概率的修正
        3.2.3 同类失效概率计算
    3.3 基于应力-强度干涉的设备修正系数的改进
        3.3.1 应力-强度干涉可靠性理论模型
        3.3.2 损伤次因子的修正
        3.3.3 通用次因子
        3.3.4 机械次因子
        3.3.5 工艺次因子
    3.4 管理修正系数
    3.5 基于RBI的基础单元可靠性分析
        3.5.1 管道损伤次因子修正计算
        3.5.2 其它基础单元失效概率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改进D-S证据理论的站场特定单元可靠性分析
    4.1 故障树分析方法
    4.2 专家打分法
        4.2.1 专家判断自然语言模糊化
        4.2.2 去模糊化处理
    4.3 D-S证据理论
        4.3.1 D-S证据理论概述
        4.3.2 D-S证据理论的悖论问题
        4.3.3 常规冲突证据处理方法
    4.4 基于评价权威性和评估相似度的专家置信度确定方法
        4.4.1 基于评价权威性的专家权威系数的确定
        4.4.2 基于专家评价相似度的一致性系数确定方法
    4.5 L站单元设备实例分析
        4.5.1 收/发球筒体故障树分析
        4.5.2 消气器故障树分析
        4.5.3 超声波流量计故障树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动态故障树的站场冗余单元可靠性分析
    5.1 动态故障树基本理论概述
    5.2 基于BDD的故障树分析
        5.2.1 BDD理论概述
        5.2.2 静态故障树的BDD转化
        5.2.3 基于BDD的故障树定性分析
        5.2.4 基于BDD的故障树定量分析
    5.3 动态逻辑门与其对应的马尔可夫链转化
        5.3.1 功能相关门及其马尔可夫链的转化
        5.3.2 顺序相关门及其马尔可夫链的转化
        5.3.3 优先与门及其马尔可夫链的转化
        5.3.4 冷备件门及其马尔可夫链的转化
        5.3.5 温备件/热备件门及其对应马尔可夫链的转化
    5.4 马尔可夫链分析方法
        5.4.1 马尔可夫过程方法
        5.4.2 基于马尔可夫链的动态故障树定性分析
        5.4.3 Markov状态转移链法的定量分析方法
        5.4.4 马尔可夫状态转移图中事件概率重要度计算
        5.4.5 考虑系统可修复的单元可用度计算
    5.5 动态故障树模块化分解方法
    5.6 动态故障树模块化结果的合成
        5.6.1 动态故障树故障模式的模块合成算法
        5.6.2 动态故障树顶事件发生概率的模块合成算法
        5.6.3 动态故障树部件重要度的模块合成算法
    5.7 冗余单元可靠性计算
        5.7.1 减压冗余单元的可靠性分析
        5.7.2 过滤冗余单元的可靠性分析
        5.7.3 泄压冗余单元的可靠性分析
    5.8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图论的L站系统可靠性分析
    6.1 系统类型概述
        6.1.1 串联系统
        6.1.2 并联系统
        6.1.3 网络系统
    6.2 网络系统的图论适用性分析
        6.2.1 图论的基本原理
        6.2.2 矩阵分析法
        6.2.3 图论路集与割集
    6.3 基于图论最小割集的L站场系统拓扑结构分析
        6.3.1 站场系统简化模型
        6.3.2 网络系统的适应性分析
    6.4 工艺子系统的划分及图论分析
        6.4.1 处理系统失效
        6.4.2 收/发球系统失效
        6.4.3 泄压系统失效
        6.4.4 计量分输系统失效
        6.4.5 污油处理系统失效
    6.5 站场系统的结构图论分析
        6.5.1 收球区与处理区的结构系统失效
        6.5.2 发球区与处理区的结构系统失效
        6.5.3 泄压区与处理区的结构系统失效
        6.5.4 计量分输区与污油处理区的结构系统失效
        6.5.5 收/发球区与污油处理区的结构系统失效
    6.6 站场可靠性分析技术
        6.6.1 基于布莱恩特树的子系统可靠性分析
        6.6.2 基于图论最小割集的系统可靠性分析
        6.6.3 L站工艺系统可靠性分析
        6.6.4 L站结构系统的可靠性分析
        6.6.5 L站工艺与结构系统的融合分析
    6.7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管道明细表
    附录2 管道测厚数据表
    附录3 管道腐蚀减薄因子计算结果表
    附录4 管道修正因子计算表
    附录5 动态故障树转化为马尔可夫链后的部分程序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6)基于ANSYS软件PDS模块的压力容器可靠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背景
2 应力强度干涉理论
3 工程案例
    3.1 案例概况
    3.2 有限元分析模型
    3.3 可靠性计算
    3.4 可靠性分析结果
4 结束语

(7)考虑公差的基于凸模型的多学科可靠性优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多学科优化
        1.2.2 可靠性优化设计
        1.2.3 多学科可靠性优化设计
        1.2.4 不确定性因素的分析
        1.2.5 基于凸模型的可靠性优化设计
    1.3 本文研究的意义
    1.4 本文研究的内容
第2章 基于凸模型的多学科可靠性优化设计
    2.1 多学科优化设计
        2.1.1 多学科分析与优化
        2.1.2 单级多学科优化方法
        2.1.3 多级多学科优化方法
        2.1.4 多学科优化方法的比较
    2.2 不确定性优化
        2.2.1 不确定性问题的分析
        2.2.2 概率规划与模糊规划
        2.2.3 非概率方法
    2.3 多学科可靠性优化设计
        2.3.1 基于概率方法多学科可靠性优化设计
        2.3.2 基于非概率方法的多学科可靠性优化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考虑公差的基于凸模型的多学科可靠性优化设计
    3.1 离散变量优化
        3.1.1 离散变量优化的方法
        3.1.2 设计变量的离散化
        3.1.3 对非均匀离散变量的均匀化处理
    3.2 考虑公差的基于凸模型的可靠性优化设计
        3.2.1 基于凸模型的可靠性优化设计
        3.2.2 考虑公差的基于凸模型的可靠性优化设计模型
        3.2.3 考虑公差的基于凸模型的可靠性优化设计流程
    3.3 算例分析和讨论
        3.3.1 数值算例
        3.3.2 压力容器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考虑公差的基于凸模型的多学科可靠性优化设计
    4.1 基于凸模型的多学科可靠性优化方法
        4.1.1 基于凸模型的可靠性分析
        4.1.2 基于非概率凸模型的多学科可靠性设计
    4.2 基于可靠性的多学科优化设计模型
    4.3 考虑公差基于凸模型和SORA的多学科可靠性优化设计模型
    4.4 考虑公差基于凸模型和SORA的多学科可靠性优化设计流程
    4.5 算例分析和讨论
        4.5.1 压缩圆柱螺旋弹簧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8)复合材料压力容器的概率和区间可靠性分析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工程中可靠性模型分类
        1.2.1 随机可靠性模型
        1.2.2 模糊可靠性模型
        1.2.3 区间可靠性模型
    1.3 复合材料压力容器可靠性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1.3.1 复合材料可靠性研究现状
        1.3.2 复合材料压力容器可靠性研究现状与进展
    1.4 本文主要内容
第二章 基于ANSYS的复合材料压力容器可靠性分析与优化设计
    2.1 引言
    2.2 复合材料压力容器的有限元分析
        2.2.1 有限元建模
        2.2.2 有限元分析结果
    2.3 基于ANSYS的复合材料压力容器可靠性分析
        2.3.1 ANSYS可靠性分析方法
        2.3.2 基于ANSYS的复合材料压力容器可靠性分析结果
    2.4 基于ANSYS的复合材料压力容器可靠性优化
        2.4.1 复合材料压力容器瞬态动力学分析
        2.4.2 优化结果讨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复合材料压力容器的概率可靠性分析与设计
    3.1 引言
    3.2 基于概率的网格理论
        3.2.1 网格理论
        3.2.2 基于概率的网格理论
    3.3 概率可靠性设计
        3.3.1 随机因子法
        3.3.2 基于随机因子法的概率可靠性设计
    3.4 算例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区间因子法的复合材料压力容器区间可靠性分析与设计
    4.1 引言
    4.2 区间因子的引入
    4.3 区间可靠性设计
    4.4 算例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改进PSO算法的复合材料压力容器区间可靠性分析与设计
    5.1 引言
    5.2 改进的PSO算法
    5.3 算例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录A

(9)基于载荷—抗力系数防止压力容器塑性垮塌的二元准则(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载荷-抗力系数设计法的研究概况
    1.3 载荷-抗力系数设计法基本理论及基本算法
        1.3.1 载荷-抗力系数设计法的基本理论
        1.3.2 载荷-抗力系数设计法的工程算法
    1.4 本论文研究方法
        1.4.1 ANSYS参数化编程
        1.4.2 MATLAB的使用
    1.5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压力容器可靠性分析
    2.1 概述
    2.2 可靠度计算方法
        2.2.1 基本概念
        2.2.2 中心点法
        2.2.3 JC法
    2.3 圆筒体的可靠度计算
    2.4 内压封头的可靠度计算
        2.4.1 球形封头
        2.4.2 椭圆封头
        2.4.3 蝶形封头
        2.4.4 平盖
    2.5 算例
        2.5.1 模型确定
        2.5.2 筒体和椭圆封头壁厚公式求解
        2.5.3 ANSYS可靠性计算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载荷-抗力系数设计法的系数推导
    3.1 概述
    3.2 分项系数确定方法
        3.2.1 ASME规范分项系数确定方法
        3.2.2 确定分项系数的步骤
    3.3 系数标定
        3.3.1 建筑结构
        3.3.2 压力容器
    3.4 ANSYS分析验证
        3.4.1 极限分析验证
        3.4.2 ANSYS可靠性计算验证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防止压力容器塑性垮塌的二元准则
    4.1 概述
    4.2 防止塑性垮塌的二元准则
        4.2.1 ASME规范防止塑性垮塌评定
        4.2.2 EN13445防止总体塑性变形评定
        4.2.3 防止压力容器总体塑性垮塌和变形二元准则
        4.2.4 基于载荷-抗力系数设计法的二元准则
    4.3 二元准则算例
        4.3.1 模型确定
        4.3.2 建立有限元模型
        4.3.3 材料应力-应变曲线确定
        4.3.4 计算结果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及导师简介
附录

(10)高含硫天然气集输站场腐蚀可靠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标、主要研究内容和关键技术
        1.4.1 研究目标
        1.4.2 主要研究内容
        1.4.3 关键技术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6 可行性分析
    1.7 创新点
第2章 高含硫天然气集输站场失效分析及腐蚀检测技术
    2.1 站场管道失效分析
    2.2 站场静设备失效分析
        2.2.1 站场压力容器失效分析
        2.2.2 站场阀门失效分析
    2.3 站场动设备失效分析
        2.3.1 站场压缩机失效分析
        2.3.2 站场泵失效分析
    2.4 集输站场常用腐蚀检测技术
        2.4.1 常规无损检测技术
        2.4.2 非常规无损检测技术
    2.5 小结
第3章 基于修正的RBI理论站场单元可靠性分析
    3.1 可靠性概论与天然气站场可靠性定义
        3.1.1 可靠性概念
        3.1.2 可靠性指标
    3.2 经典RBI理论中同类失效概率计算的局限性
    3.3 基于威布尔分布函数的同类失效概率修正
        3.3.1 指数分布
        3.3.2 对数分布
        3.3.3 威布尔分布
        3.3.4 同类失效概率的修正
        3.3.5 同类失效概率计算
    3.4 基于应力-强度干涉的设备修正系数的改进
        3.4.1 应力-强度干涉可靠性理论模型
        3.4.2 损伤次因子的修正
        3.4.3 通用次因子
        3.4.4 机械次因子
        3.4.5 工艺次因子
    3.5 管理修正系数
    3.6 L-13站单元可靠性分析
        3.6.1 管道损伤次因子修正计算
        3.6.2 压力容器损伤次因子修正计算
        3.6.3 阀门失效概率
        3.6.4 动设备失效概率
    3.7 小结
第4章 高含硫天然气集输站场工艺系统拓扑结构分析
    4.1 串联系统
    4.2 并联系统
    4.3 网络系统
        4.3.1 图论的基本原理
        4.3.2 矩阵分析法
        4.3.3 图论路集与割集
    4.4 基于图论最小割集的L-13站场工艺系统拓扑结构分析
        4.4.1 工艺系统简化模型
        4.4.2 处理系统失效
        4.4.3 放空系统失效
        4.4.4 排污系统失效
        4.4.5 回注系统失效
    4.5 小结
第5章 高含硫天然气集输站场系统可靠性分析
    5.1 系统失效相关性必要性分析
    5.2 基于Bryant-树的子系统可靠性分析
        5.2.1 系统可靠度矩阵Rs
        5.2.2 Bryant-树
        5.2.3 子系统单元相关度
    5.3 基于图论最小割集的系统可靠性分析
        5.3.1 最小割集的不交化处理
        5.3.2 和概率的计算方法
        5.3.3 系统相关度计算方法
    5.4 系统可靠性分析
        5.4.1 L-13站子系统可靠性分析
        5.4.2 L-13站系统可靠性分析
    5.5 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附录
    附录1 L-13站单元可靠性分析计算结果
    附录2 管道明细表
    附录3 管道腐蚀检测表
    附录4 压力容器腐蚀检测表

四、压力容器的可靠性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考虑时空变异性的可靠性评估研究[D]. 南航.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0(07)
  • [2]铅铋冷却快堆主循环泵优化设计与可靠性分析[D]. 卢永刚. 江苏大学, 2019(03)
  • [3]基于响应面方法的复合材料压力容器可靠性分析[D]. 林森.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2)
  • [4]大型在役丙烷球形储罐的可靠性分析[D]. 李文震.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5]兰成渝成品油管道L站系统可靠性分析[D]. 王鹤男. 西南石油大学, 2019(06)
  • [6]基于ANSYS软件PDS模块的压力容器可靠性分析[J]. 李文震,黄思,徐征南. 机械制造, 2018(12)
  • [7]考虑公差的基于凸模型的多学科可靠性优化设计[D]. 杜稼原. 桂林理工大学, 2018(05)
  • [8]复合材料压力容器的概率和区间可靠性分析与设计[D]. 林峰.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8(01)
  • [9]基于载荷—抗力系数防止压力容器塑性垮塌的二元准则[D]. 李兴旭. 北京化工大学, 2017(04)
  • [10]高含硫天然气集输站场腐蚀可靠性研究[D]. 吴云冬. 西南石油大学, 2017(05)

标签:;  ;  ;  ;  ;  

压力容器的可靠性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