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集合对分析的教学测量与评价模型

基于集合对分析的教学测量与评价模型

一、基于集对分析的教学测量与评价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臧浩月[1](2021)在《基于集对分析的ZPW-2000A轨道电路故障诊断》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ZPW-2000A无绝缘轨道电路是铁路信号的基础设备之一,其设备能否正常工作,直接关乎行车安全和铁路运输效率。因此,对轨道电路检测及诊断至关重要。但目前轨道电路的状态评估和故障判别采用人工分析监测曲线和数据,存在检测实时性差,忽略早期微弱的故障征兆变化情况,没有考虑到轨道电路状态信息具有信息不全,故障随机,状态等级模糊造成的不确定性问题及不确定性问题之间的动态关系。鉴于此,对于轨道电路运行状态和故障诊断的研究具有重大研究意义。依据某局电务段实际轨道电路监测数值,将集对分析、隶属函数及聚类原理相结合,实现对轨道电路故障诊断的研究,并给出相应的维修建议。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介绍ZPW-2000A轨道电路的基础理论,分析监测系统,提取所需数据,总结归纳故障类型及对运行状态产生的影响,依据技术规范结合实际情况对轨道电路特征参数进行提取,选取能够表征运行状态的典型故障类型及对应的故障征兆,为研究轨道电路故障诊断奠定了理论基础。然后,针对目前缺少轨道电路电压征兆与运行状态之间的描述,分析故障征兆与故障类型之间的关系,建立故障征兆集,引入集对分析,建立故障类型联系数。根据轨道电路运行状态等级的划分,确定联系数元数,构建运行状态等级联系数表达式:针对轨道电路状态等级划分具有边界模糊性,结合隶属函数确定同异反评价矩阵,建立联系隶属度,采用均分法对差异度系数进行取值,构成差异系数矩阵。对于权重系数的计算则利用熵权法建立指标权重区间,结合联系数分别从“同异反”三方面进行权重计算,得到最终权重精确值,提高故障诊断准确度,解决了专家主观意见对于权重值确定的影响。根据所得轨道电路整体运行状态和各类故障类型的联系数值,对比状态等级的划分,确定轨道电路当前运行状态。最后,建立各参照系统及样本联系数,根据状态分析的结果,利用同异反择近原则结合聚类思想,基于距离度量对故障状态进行诊断,快速确定故障类型。充分利用监测数据,使影响现场的设备能够由“故障修”向“状态修”过渡,提高运行效率。以电务段历史数据进行实例验证,并与同为处理不确定性效果较好的智能算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应用在轨道电路中具有优越性及较高的准确性。

余朋里[2](2021)在《基于博弈论—集对分析的旧路路面使用性能评价模型研究》文中认为“十四五”是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起步期,全面建成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为当前首要目标。但随着国家公路网的建设、展开,部分路段的交通量迅速增长,沥青路面不可避免出现了各种病害,道路服务水平下降。为改善道路使用情况,目前多采用改扩建方式进行处治。改扩建工程中需对旧路路况进行准确、合理的检测评价,而国内缺少一定针对性的评价标准和体系。基于此,本文依托二赛一级公路改建工程对于旧路路面使用性能评价模型的建立展开研究。本文首先调查二赛路面的病害情况,依托《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 5210-2018)对路面使用性能进行评价;通过分析改扩建工程的特点,判断现有标准的路面技术状况指数PQI指标评价体系不适用于改扩建工程,为优化此评价体系建立了博弈论-集对分析的旧路路面使用性能评价模型,最后将建立的评价模型应用于二赛改建工程,利用标准评价结果与物元理论路面性能评价结果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具有一定准确性,可为其他改扩建工程路面性能评价及处治提供参考依据。结论如下:(1)通过对二赛公路进行路况调查,二赛路面存在病害为横向裂缝、纵向裂缝、路面块裂和龟裂,并且部分路段基层破损严重。(2)利用《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评定得出二赛公路PQI均值为81.50,路面使用性能状况为良等级。通过雷达检测表明部分PQI指标评定良、中等级路段存在基层松散、破碎和缺陷情况,结合改扩建工程实际要求分析,判断评价结果等级不符合实际路况。(3)通过选用集对分析理论综合路面损坏状况指数PCI、路面行驶质量指数RQI、路面车辙深度指数RDI、路面跳车指数PBI、路面抗滑性能指数SRI、路面结构强度指数PSSI及博弈论组合赋权法确定指标综合权重建立评价模型,模型考虑指标更加全面;优化权重时对PSSI指标赋权重视了路面结构强度对评价结果的影响。(4)利用标准中的评价方法和物元理论路面性能评价方法进行模型验证,结合二赛道路的PSSI指标数值大部分低于60且数值波动性大以及钻芯取样、探地雷达结果表明路段基层结构破坏严重等情况分析,博弈论-集对分析模型评价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

李春霞[3](2020)在《基于软计算和集对分析的多媒体软件评价模型》文中研究指明针对多媒体课件教学评价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出一种基于软计算的SPA多媒体软件质量评价模型.首先,利用集对分析(SPA理论)建立了一种基于同异反联系数处理不确定信息方法,得出多媒体软件质量综合联系数评价矩阵,该矩阵能客观地、准确地对多媒体软件进行信息表述,从而降低了软件评价中的不确定因素和人为因素干扰;然后,通过计算联系数评价矩阵中对应的同一及对立属性,建立评价记分函数并根据其势值的大小进行软件质量排序;最后通过案例说明该评价模型的具体操作步骤和过程,并验证所提出的软件质量评价模型是可行、有效的.

韩佳彤[4](2020)在《化工类高校实验室风险评估和分级方法的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高校规模不断扩大,化工类实验室不断增多,化工类实验室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也日益繁重,化工类实验室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调查发现,近年来化工类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频出。实验室是人员和设备相对集中的场所,一旦发生安全事故,既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和科研计划,也会给国家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和对师生健康乃至生命造成威胁。在实验过程中不仅用到易燃液体、氧化性物质、毒害品、感染性物品和腐蚀性物品等危险化学品,还需要用大量电器设备,并涉及强光、高温、真空、辐射、高压、磁场等危险因素,极易发生安全事故。本文首先,结合化工类高校实验室特点对相关危险源进行分析。其次,针对高校实验室危险源辨识的特点,结合对化工类高校实验室危险源的研究,确定以层次分析法和集对分析法进行风险评价。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级、管控,实现对化工类高校实验室系统更好的安全管理。最后,针对辨识出的化工类高校实验室危制订分级管控方案。此次是化工类高校实验室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研究方面一次有益的尝试,为化工类高校实验室安全体系的弥补了不足,同时也对我国高校开展安全管理工作有相应的参考价值。

隋阳[5](2020)在《核电厂建设项目QHSE集成管理体系及其有效性评价方法研究 ——以“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建设项目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华龙一号”核电机组是我国在充分汲取30余年来核电厂设计、建造、调试和运行所积累的宝贵经验的基础上,采用国际原子能机构(以下简称:IAEA)最高的安全要求和欧洲最新的三代技术标准,进行自主研发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核电机组。举世瞩目的全球首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已于2015年5月7日在中核集团福建福清核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清核电)开工建设。由于“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建设项目对质量、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要求极高,所以必须依据国际标准化组织(以下简称:ISO)三项标准(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ISO 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和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IAEA核安全标准和我国核安全法规标准,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QMS)、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MS)和环境管理体系(EMS)(以下简称:QHSE管理体系),对“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建设项目的质量、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进行管理。但是,在建立和实施QHSE管理体系的过程中,需要建立三套体系文件、组织机构和管理流程,配置三套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这导致了体系文件数量巨大、组织机构庞大、管理流程繁琐和资源投入过大,不利于QHSE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将“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建设项目QHSE管理体系集成为QHSE集成管理体系,以精简QHSE文件、组织机构和管理流程,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同时,在建立和实施“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建设项目QHSE集成管理体系的过程中,需要定期对QHSE集成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行评价,不断地完善QHSE集成管理体系。为此,本文以福清核电“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建设项目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建设项目QHSE集成管理体系及其有效性评价方法研究,取得了如下研究成果:(1)为了对“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建设项目QHSE实施高效的管理,应用PDCA理论、过程方法、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和风险管理理论,先依据三项国际标准和IAEA核安全标准,构建了QHSE集成管理体系框架,再依据我国核安全法规标准对框架进行了补充,建立了“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建设项目QHSE集成管理体系及其实施流程。(2)为了对“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建设项目QHSE集成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先应用Delphi方法,经过广泛征求专家意见和多次进行反馈修正,建立了“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建设项目QHSE集成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再应用集对分析、梯形模糊数、集值统计和专家评价方法,同时考虑专家评判的确定性、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建立了“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建设项目QHSE集成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数学模型。(3)根据所建立的QHSE集成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和数学模型,提出了“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建设项目QHSE集成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方法,并对其有效性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福清核电“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建设项目QHSE集成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等级为1级(有效性为优),证明了福清核电“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建设项目QHSE集成管理体系是有效的,同时也发现了其有待改进之处。(4)为了进一步提高福清核电“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建设项目QHSE集成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提出了持续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持续推进核安全文化建设以及持续开展经验反馈的对策与建议。

龙晓晖[6](2020)在《元认知在初三化学临界生转化中的实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等多份国家级重要文件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均衡发展提到了战略性高度。对于薄弱学校来说,教学质量的提升有赖于临界生的保优与转化工作的效果。这一工作不仅需要科任老师的时间加汗水,还需要科学教育理论的指导。本研究研究对象为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某薄弱初中的初三年级学生,在九年级上学期的日常教学活动中,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观察等实证分析方法了解元认知教学策略在初三年级化学学科普高临界生的转化与保优工作中的运用效果。论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言中,阐明了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的意义,并介绍了研究内容和方法;第二部分文献研究中,通过查阅文献和梳理资料,对“元认知能力”和临界生的已有理论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归纳,并进行了概念界定,还对于一些与研究相关的重要教学理论进行了简单归纳;第三部分是前期的调查研究,该部分首先提出了一种有效方法对学生层次进行了科学区分。之后通过不同层次学生元认知能力和学习动机现状调查的结果,阐述了各层次学生元认知能力和学习动机的状况,以此为依据提出了以反思笔记为突破口渗透元认知能力的培养这一方向;第四部分中笔者首先根据扎根理论对上一届优秀学生笔记进行研究,再结合前测结果确定临界生在实验中应该达到的元认知能力标准。之后进行行动研究,在过程中不断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本部分还介绍了反思型综合本这一工具和使用这一工具的教学策略,为一线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第五部分是后期的调查研究与结果分析,在这一部分对教学效果进行验证,再与前期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得出结论;第六部分对全文内容进行了总结和梳理,阐明了研究结论和启示,并提出了研究过程的不足和对未来研究的展望。本研究最终得出以下主要结论与成果:(1)依照本文提出的基于回归分析和集对分析的方法,可以科学甄别出临界生群体并确定其强弱势学科,有利于各科任老师对目标学生进行科学培养。(2)前期调查证明:优秀学生优秀的原因是元认知能力和学习动机都处于较高水平。困难生成绩差的主要原因在于学习动机水平低下,临界生成绩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元认知能力不足。(3)结合前期调查的分析结果,从教师教学的角度,提出了以反思笔记为突破口,渗透元认知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并验证了策略的有效性。

刘鑫[7](2020)在《基于集对分析的城市深基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我国加快了城市化建设进程,城市建设如火如荼,土地规划优化升级,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成为解决城市建设用地紧张的有效途径,伴随而来的深基坑工程层出不穷,呈现出“开挖深、规模大、技术难”等特点。深基坑工程作为众多建设工程的基础性工程,其安全状况受地质、周边环境、施工技术等限制,城市深基坑施工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施工过程的高危性使得工程风险管理一直都是有必要研究的课题,为提高风险管控能力,需对城市深基坑工程进行施工安全风险评价,分析各风险因素并提出风险控制及防治措施以提高基坑本体安全性能。本文以城市深基坑施工安全风险为研究对象,通过工程实地探查和运用事故致因理论,根据“4M1E”原则,借助WBS-RBS耦合矩阵提炼出关键安全风险因素,建立了包含28个具体指标的城市深基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对比分析传统风险评价法后,建立了基于集对分析理论“同异反”思想的四元模糊联系数综合评价模型,在确定评价指标权重时,对传统灰色关联法、熵权法进行了优化改进,并借助MATLAB计算程序使之得到的权重结果更加准确、合理。然后基于线性加权原理平分两种赋权法所占比重,计算出各个指标最终的综合权重值,保证了指标赋权科学性与合理性。最后运用本文建立的综合评价数学模型对深圳市某建筑深基坑工程进行了实例分析,根据“属性识别法”得到各指标风险等级后,采用级别特征值法改进了判定风险评价结果。根据评价结果显示的风险信息,提出了相应的风险控制与防治措施。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所建立的风险指标体系以及改进后的综合评价数学模型是可以合理的得到项目风险水平的,同时本文的研究内容扩展了集对分析理论的应用领域,为基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提供了一种理论方法,对其类似风险评价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李珊[8](2020)在《基于QAR数据分析的航空公司运行品质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民航业的高速发展,各航空公司机队规模不断壮大,民航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航班延误与飞行安全一直以来是民航重点关注的问题。保证航班正点、确保飞行安全是航空公司运行品质中的关键因素。为了提高航空公司运行品质,本文从安全和正点两个维度对其进行论述,通过分析航班历史运行数据,挖掘影响航班正常性潜在的因素并给出改进措施。并根据飞行中产生的QAR数据,分析飞行品质,预测飞行安全趋势,为改进航空公司运行品质进行多维度的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首先,根据相关民航规章及手册与航空公司运行品质现状的实地调研,将航空公司运行品质分成运行控制品质与飞行品质两大部分进行研究,归纳总结涉及到的相关概念,并阐述说明航空公司运行品质对于航空公司安全高效运行的重要性。其次,针对航班运行控制品质,通过对公司近三年运行数据的分析处理,将运行控制品质从航班正点率、返航备降率、始发航班正常率等多个指标进行数据统计对比分析,并结合运行背景多因素分析影响航班运行控制品质的因素,并提出改进措施。最后,针对航班飞行品质,以SPA-Markov算法作为研究问题的主要建模方法,通过对QAR超限事件数据的筛选处理,确定五类QAR超限事件的数据指标作为评估对象。充分结合集对分析与马尔科夫链,科学划分飞行品质的风险等级,以此建立飞行品质安全趋势预测的评估预测模型,利用实际数据完成实例验证,证明模型可靠有效。本文研究工作的完成,有助于航空公司从两个重要维度提升运行品质,为航空公司改善航班正常性提供改进措施,提高飞行品质提供科学的预测评估模型,从而保障公司安全、高效运行。

傅博[9](2020)在《江门市四堡水库非点源污染与健康评价研究》文中提出水环境污染是我国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也威胁着水资源供给配置。四堡水库是江门市鹤山市最大的水库,为周边乡镇的重要水源地,水库流域产生的非点源污染对库区水质和生态健康造成影响,控制该水库的非点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对保障其供水安全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江门市四堡水库为研究对象,利用SWAT模型模拟该水库流域的非点源污染,对水库进行水质分析和健康综合评价,从流域到水体进行全面分析,得到主要成果如下:(1)在收集四堡水库流域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四堡水库流域非点源污染模型。在时间尺度上,2009~2018年泥沙、TN和TP的年变化趋势与降雨量基本一致,典型水文年的汛期TN占比在60.3%~79.4%,TP占比在60.6%~91.1%。在空间尺度上,耕地较多的子流域氮磷流失强度较大,陡峻山地较多的子流域易导致水土流失,氮磷流失强度也较大。在流域单位面积污染负荷方面,耕地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有林地、灌木林,因此,削减化肥、退耕还林等措施可有效地减少氮磷流失。(2)对四堡水库进行连续的水质监测,选择DO、BOD5、CODCr、CODMn、TP、TN和NH3-N等7项评价指标,采用单因子评价法、BP神经网络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等对水质进行分析,选择透明度、TP、TN、NH3-N和叶绿素a等5项指标,采用指数法对水库富营养化状况进行评价。单因子评价法与BP神经网络的评价结果大体相同,水库水质基本在III-IV类之间,主成分分析法表明水质主要受CODMn、TP、TN和NH3-N影响,指数法表明水库为轻度富营养化,在水库汇水区的富营养化程度较高。(3)建立四堡水库健康综合评价体系,划分了水文水资源、物理结构、水质、生物、社会服务功能5项一级指标和16项具体的二级指标。结合AHP法和熵值法进行组合赋权得到各项指标权重,采用集对分析法研究水库健康状况,结果显示水库目前处于健康水平。准则层中水质指标处于亚健康水平,存在使水库向不健康趋势发展的风险。(4)根据流域非点源污染情况、水库水质和健康评价,针对性地提出了四堡水库水源地污染控制措施。

张莉[10](2019)在《成都地铁项目施工阶段安全风险分级分析研究》文中认为成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动了成都地铁高速发展。而地铁施工过程中会面临比其他建设项目更多的风险,这使得风险管理对地铁工程建设至关重要。本文运用事故致因理论分析法,结合风险管理理论和评价决策模型,对成都地铁5号线区间隧道施工风险管理进行了研究,作了如下研究工作:(1)通过总结以往学者和相关规范指南对风险的界说,根据地铁施工阶段风险的来源,引出地铁施工风险的界说,结合地铁施工的特点,简要介绍地铁施工风险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给出地铁施工风险管理的涵义、内容,并选取了风险管理中的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价两个过程进行阐述。(2)借鉴事故致因理论,创建地铁施工安全事故致因模型,识别地铁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对风险因素分类、汇总后,构建地铁施工风险评价指标体系。(3)将集对分析理论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构建AHP-SPA赋权模型,然后运用集对分析理论中的“同异反”思想,结合模糊联系度,构建地铁施工风险评价模型。(4)结合成都地铁5号线一期工程某区间隧道,对基于集对理论的地铁建设项目施工风险评价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并提出了风险管理措施,为成都地铁施工风险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基于集对分析的教学测量与评价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集对分析的教学测量与评价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集对分析的ZPW-2000A轨道电路故障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故障诊断研究现状
        1.2.2 ZPW-2000A轨道电路故障诊断研究现状
        1.2.3 集对分析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基本框架
2 ZPW-2000A轨道电路及故障诊断框架
    2.1 轨道电路系统构成及原理
    2.2 轨道电路监测信息
    2.3 轨道电路故障分析及特征提取
        2.3.1 轨道电路故障分析
        2.3.2 轨道电路故障特征提取
    2.4 轨道电路故障诊断框架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集对分析和隶属函数的轨道电路运行状态评估模型的建立
    3.1 集对分析理论
        3.1.1 联系数
        3.1.2 区间数的联系数形式
        3.1.3 不确定性系数确定方法
    3.2 隶属函数
        3.2.1 数据处理
        3.2.2 联系隶属度
    3.3 轨道电路运行状态划分及状态量的选取
        3.3.1 轨道电路运行状态等级的划分
        3.3.2 轨道电路运行状态量的选取
    3.4 轨道电路同异反评价矩阵
    3.5 指标权重的计算
        3.5.1 熵权法计算权重区间值
        3.5.2 集对分析确定权重精确值
    3.6 轨道电路运行状态评估模型的建立
    3.7 算例分析
    3.8 本章小结
4 基于集对分析结合聚类原理的ZPW-2000A轨道电路故障诊断
    4.1 基于集对分析的聚类原理
    4.2 轨道电路故障诊断模型的建立
    4.3 模型结果诊断性能指标
    4.4 算例分析
    4.5 维修方案
    4.6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2)基于博弈论—集对分析的旧路路面使用性能评价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总结及存在问题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技术路线
2 二赛一级公路现状调查检测及使用性能评价
    2.1 项目概况及工程背景
        2.1.1 工程背景
        2.1.2 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
        2.1.3 气候概况
    2.2 路面状况调查与病害特征分析
        2.2.1 路面典型病害及成因分析
        2.2.2 结构内部状况分析
    2.3 路面技术状况检测及使用性能评价
        2.3.1 路面技术状况检测
        2.3.2 基于标准的路面使用性能评价
        2.3.3 评价结果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博弈论-集对分析建立路面使用性能评价模型
    3.1 博弈论组合赋权法优化权重
        3.1.1 序关系分析法
        3.1.2 熵值法
        3.1.3 博弈论组合赋权法
    3.2 集对分析理论优化评价指标
        3.2.1 集对分析原理
        3.2.2 综合联系度确定
    3.3 评价模型建立
    3.4 本章小结
4 博弈论-集对分析路面使用性能评价模型的验证
    4.1 博弈论-集对分析路面使用性能评价
    4.2 物元理论路面性能评价
    4.3 评价结果对比
        4.3.1 上行路段评价结果
        4.3.2 下行路段评价结果
        4.3.3 评价结果分析
    4.4 工程应用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3)基于软计算和集对分析的多媒体软件评价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软计算集对分析
2 软集对分析的多媒体软件评价
    2.1 多媒体软件评价原则
        (1)科教性
        (2)导向性
        (3)可行性
        (4)测比性
    2.2 软集对分析评价模型
    2.3 实例应用
3 结束语

(4)化工类高校实验室风险评估和分级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风险评估方法
        1.4.1 定性评价方法
        1.4.2 半定量评价方法
        1.4.3 定量评价方法
    1.5 化工类高校实验室特点
    1.6 主要研究内容
    1.7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高校化学实验室危险源辨识与危险性分析
    2.1 危险源辨识基本理论
        2.1.1 能量意外释放论
        2.1.2 两类危险源理论
    2.2 危险源辨识
    2.3 化工类高校实验室危险性分析
        2.3.1 火灾、爆炸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2.3.2 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爆破危险性分析
        2.3.3 电气伤害危险分析
        2.3.4 灼伤与中毒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2.3.5 其他危险因素分析
第三章 化工类高校实验室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1 指标和指标体系
        3.1.1 指标定义
        3.1.2 指标的功能
        3.1.3 指标体系
    3.2 化工类高校实验室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及建立
        3.2.1 基本结构
        3.2.2 基本层次
        3.2.3 指标意义
第四章 化工类高校实验室指标体系处理
    4.1 层次分析法
        4.1.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4.1.2 构造出层次结构模型各层次的判断矩阵
        4.1.3 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4.1.4 层次分析法风险评估流程图
    4.2 德尔斐法简介
    4.3 指标权重的计算
        4.3.1 一级指标构造判断矩阵及权重计算
        4.3.2 二级指标构造判断矩阵及权重计算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集对分析法的化工类高校实验室危险性评价
    5.1 集对分析理论
    5.2 基于集对分析的化工类高校实验室危险性评价模型
        5.2.1 联系度
        5.2.2 集对势
        5.2.3 集对悲观势和集对乐观势
    5.3 基于联系数的系统危险性等级划分
    5.4 基于集对分析法的实验室系统综合评价步骤
        (1)确定评价对象的指标论域
        (2)确定评语等级论域
        (3)化工类高校实验室安全系统的评价结果及分析
    5.5 化工类高校实验室危险性的评价及分析
    5.6 化工类高校实验室安全系统危险性评价实例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化工类高校实验室安全分级及风险管控
    6.1 风险分级
        6.1.1 风险矩阵法
        6.1.2 化工类高校实验室风险分布
    6.2 风险分级管控
    6.3 预防控制措施
        6.3.1 危险化学品有害因素预防控制措施
        6.3.2 火灾、爆炸危险有害因素预防控制措施
        6.3.3 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爆炸危险预防控制措施
        6.3.4 电气伤害危险预防控制措施
        6.3.5 灼伤、中毒伤害危险性预防控制措施
        6.3.6 其他危险因素预防控制措施
第七章 结论及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不足之处
致谢
参考文献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5)核电厂建设项目QHSE集成管理体系及其有效性评价方法研究 ——以“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建设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相关法律标准
        1.2.1 ISO9001标准
        1.2.2 ISO45001标准
        1.2.3 ISO14001标准
        1.2.4 IAEA核安全标准
        1.2.5 我国核安全法规标准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QHSE管理体系集成的可行性分析
        1.4.1 三项国际标准的共性分析和差异性分析
        1.4.2 相关法规标准的共性和差异性分析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1.6 研究目标与技术路线
        1.6.1 研究目标
        1.6.2 技术路线
第2章 “华龙一号”核电机组
    2.1 “华龙一号”核电机组简介
    2.2 “华龙一号”核电机组的安全性
    2.3 “华龙一号”核电机组的可靠性
    2.4 “华龙一号”核电机组的经济性
    2.5 福清核电“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建设项目简介
    2.6 福清核电“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建设项目QHSE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建设项目QHSE集成管理体系的建立及其实施流程
    3.1 QHSE管理体系的集成
        3.1.1 建立QHSE集成管理体系的原则
        3.1.2 建立QHSE集成管理体系的理论
        3.1.3 QHSE集成管理体系的建立
        3.1.4 “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建设项目QHSE集成管理体系
    3.2 QHSE集成管理体系实施流程
        3.2.1 策划阶段
        3.2.2 执行阶段
        3.2.3 检查阶段
        3.2.4 改进阶段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建设项目QHSE集成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方法
    4.1 有效性评价的意义和作用
    4.2 QHSE集成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
        4.2.1 QHSE集成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的选取原则..
        4.2.2 Delphi方法
    4.3 QHSE集成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数学模型
        4.3.1 集对分析
        4.3.2 梯形模糊数
        4.3.3 集值统计
        4.3.4 专家评价法
        4.3.5 数学模型
    4.4 QHSE集成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方法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建设项目QHSE集成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
    5.1 建立QHSE集成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
    5.2 进行QHSE集成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
        5.2.1 计算QHSE集成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指标联系度、特征值和评价等级
        5.2.2 计算QHSE集成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指标客观权重
        5.2.3 计算QHSE集成管理体系有效性总联系度、总特征值和评价等级
    5.3 QHSE集成管理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5.4 提高QHSE集成管理体系有效性的对策与建议
        5.4.1 持续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
        5.4.2 持续推进核安全文化建设
        5.4.3 持续开展经验反馈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创新点和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6)元认知在初三化学临界生转化中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研究概述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意义与创新点
        1.2.1 研究的理论意义
        1.2.2 研究的实践意义
    1.3 研究的问题和方法
        1.3.1 研究的问题
        1.3.2 研究的方法
    1.4 研究内容
2 文献研究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元认知与元认知能力
        2.1.2 临界生
    2.2 国内外关于“元认知”研究综述
        2.2.1 元认知的结构
        2.2.2 元认知能力在不同层次学生间的差异
        2.2.3 元认知训练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关系
        2.2.4 元认知在化学学科教学中的运用
    2.3 国内关于临界生研究综述
        2.3.1 总体研究趋势分析
        2.3.2 临界生的确定和转化方法研究
        2.3.3 各学科教学实践中的相关研究
    2.4 其他理论基础
        2.4.1 因材施教原则与分层教学方法
        2.4.2 掌握学习理论
        2.4.3 “最近发展区”理论
        2.4.4 “先行组织者”理论
3 对于临界生群体学习状态的调查研究
    3.1 武汉市第六十四中学汉正校区2020届临界生的界定
        3.1.1 2020年中考预测
        3.1.2 临界生的确定
        3.1.3 临界生的态势分析
    3.2 初三起始段不同层次学生元认知能力研究
        3.2.1 问卷结构与信效度分析
        3.2.2 结果分析
    3.3 初三起始段不同层次学生学习动机研究
        3.3.1 问卷结构与信效度分析
        3.3.2 结果分析
    3.4 总结:临界生的元认知、学习动机特点及其教学对策
4 依托反思笔记进行元认知能力培养的行动研究
    4.1 反思笔记简介
        4.1.1 记反思型课堂笔记与课堂练习
        4.1.2 记经典习题与错题反思
    4.2 基于元认知反思的优秀笔记特征研究
        4.2.1 研究方法、案例选取与数据来源
        4.2.2 编码过程与模型构建
    4.3 教学目标与实施过程
        4.3.1 行动研究——反思型课堂笔记
        4.3.2 行动研究错题反思
    4.4 教学案例
        4.4.1 新课教学案例
        4.4.2 习题课教学案例
5 依托反思笔记进行元认知能力培养的结果分析
    5.1 考试结果分析
    5.2 元认知能力后测问卷分析
        5.2.1 问卷结构与信效度分析
        5.2.2 结果分析
    5.3 研究内容总体分析
        5.3.1 对学生化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影响
        5.3.2 对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影响
        5.3.3 对学生化学学习行为的影响
6 研究结论与启示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启示
        6.2.1 学习元认知知识,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深入理解
        6.2.2 丰富元认知体验,引导学生自我感知化学学习过程
        6.2.3 发展元认知监控,鼓励学生自主建构化学知识体系
    6.3 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元认知能力调查问卷(前测)
    附录二 化学学习动机调查问卷
    附录三 元认知能力调查问卷(后测)
    附录四 部分优秀学生笔记展示
    附录五 与部分临界生的谈话实录
致谢

(7)基于集对分析的城市深基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基础理论概述
    2.1 城市深基坑施工安全风险概述
        2.1.1 城市深基坑工程的定义
        2.1.2 风险定义
        2.1.3 施工安全风险的概念
    2.2 城市深基坑施工安全风险识别
        2.2.1 风险识别步骤
        2.2.2 风险识别技术
    2.3 城市深基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
        2.3.1 施工安全风险评价内容
        2.3.2 施工安全风险评价常用的方法
        2.3.3 施工安全风险评价程序
第三章 城市深基坑施工安全风险识别及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1 城市深基坑施工安全风险识别思路
    3.2 城市深基坑施工安全风险因素识别
        3.2.1 基于国家相关规定及标准的风险因素分析
        3.2.2 基于事故致因理论的风险因素识别
        3.2.3 基于WBS-RBS的风险因素识别
        3.2.4 城市深基坑施工安全风险识别结果分析
    3.3 城市深基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3.3.1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3.3.2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第四章 基于集对分析的城市深基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模型
    4.1 集对分析理论
        4.1.1 集对分析理论概述
        4.1.2 集对分析理论基本原理
        4.1.3 集对分析理论相关概念
        4.1.4 集对分析法的适用性分析及评价流程
    4.2 城市深基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4.2.1 确定指标权重方法的选择
        4.2.2 基于改进灰色关联法指标权重确定
        4.2.3 基于改进熵权指标权重确定
        4.2.4 综合权重的确定
    4.3 基于集对分析理论的城市深基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
        4.3.1 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指标等级标准集
        4.3.2 单层评价指标的四元模糊联系数确定
        4.3.3 多层评价指标的四元模糊联系数确定及综合评价
第五章 案例研究
    5.1 工程概况
        5.1.1 工程介绍
        5.1.2 工程地质和水文概况
        5.1.3 工程周边环境
        5.1.4 项目施工重点难点分析
    5.2 项目施工安全风险评价
        5.2.1 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
        5.2.2 单层评价指标联系数确定
        5.2.3 多层联系数确定及综合评价
        5.2.4 结果分析
    5.3 风险管控措施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附录

(8)基于QAR数据分析的航空公司运行品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航空公司运行品质基本理论与概念
    2.1 基本概念
    2.2 相关规章依据
    2.3 航空公司运行品质
        2.3.1 运行控制品质
        2.3.2 飞行品质
        2.3.3 QAR数据发展
        2.3.4 QAR数据特点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运行控制品质分析
    3.1 运行控制品质
        3.1.1 航班正点率
        3.1.2 放行正常率
        3.1.3 返航备降率
        3.1.4 始发航班正常率
        3.1.5 快速过站成功率
    3.2 航班主要不正常原因分析
        3.2.1 天气对航班的影晌
        3.2.2 流量控制对航班的影响
        3.2.3 军事活动对航班的影响
        3.2.4 公司原因对航班的影响
        3.2.5 其他原因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航空公司飞行品质分析
    4.1 理论模型介绍
        4.1.1 集对分析理论介绍
        4.1.2 马尔科夫理论
        4.1.3 基于马尔科夫链的动态集对分析模型的有效性分析
    4.2 航空公司飞行品质评估模型构建
    4.3 飞行品质安全趋势研究
        4.3.1 确定QAR超限事件评估指标
        4.3.2 飞行品质安全风险等级划分
        4.3.3 确定飞行品质安全评估联系度
        4.3.4 确定飞行品质转移概率矩阵
        4.3.5 建立飞行品质动态评估预测模型
        4.3.6 飞行品质安全趋势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航空公司运行品质综合分析
    5.1 实例验证分析
        5.1.1 QAR超限事件与指标
        5.1.2 熵值法计算指标权重
        5.1.3 熵权法在MATLAB中的实现
        5.1.4 安全评估与趋势分析
        5.1.5 分析结论
    5.2 航空公司飞行品质建议改进措施
    5.3 航空公司运行控制品质管控措施
    5.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9)江门市四堡水库非点源污染与健康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非点源污染模型国内外进展
        1.2.2 SWAT模型国内外进展
        1.2.3 水质评价进展
        1.2.4 河湖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
    2.1 地形地貌
    2.2 气象水文条件
    2.3 土地植被状况
    2.4 水利工程
    2.5 社会经济情况
    2.6 污染源调查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SWAT模型的非点源污染模拟研究
    3.1 SWAT模型原理
    3.2 数据库构建
        3.2.1 DEM数据
        3.2.2 土地利用数据
        3.2.3 土壤数据
        3.2.4 气象数据
        3.2.5 农业管理数据
    3.3 流域划分
        3.3.1 子流域划分
        3.3.2 HRU生成
    3.4 模型适用性分析
    3.5 SWAT模型运行结果分析
        3.5.1 非点源污染负荷时间分布
        3.5.2 非点源污染负荷空间分布
        3.5.3 各类土地类型的非点源污染负荷
    3.6 污染控制情景模拟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四堡水库水质评价分析
    4.1 样品采集与测定
    4.2 评价方法介绍
    4.3 水质评价结果与分析
        4.3.1 水质因子时空变化规律
        4.3.2 单因子评价结果
        4.3.3 BP神经网络评价结果
        4.3.4 主成分分析评价结果
        4.3.5 指数法评价结果
        4.3.6 叶绿素a与其他水质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4.4 流域氮磷流失负荷与水库水质关系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四堡水库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5.1 数据来源及评估标准
        5.1.1 水文水资源
        5.1.2 物理结构
        5.1.3 水质
        5.1.4 生物
        5.1.5 社会服务功能
    5.2 计算方法
        5.2.1 权重确定
        5.2.2 集对分析法
    5.3 结果与分析
        5.3.1 四堡水库健康评价体系建立
        5.3.2 计算指标主观权重
        5.3.3 计算指标客观权重
        5.3.4 计算指标组合权重
        5.3.5 水库健康综合评价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四堡水库水源地污染控制措施
    6.1 污染源控制
    6.2 水库周边污染控制
    6.3 末端污染控制
    6.4 其他管理措施
    6.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10)成都地铁项目施工阶段安全风险分级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1.2.2 风险分级综合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2 地铁建设项目施工风险管理理论
    2.1 地铁建设项目施工风险
        2.1.1 风险的定义
        2.1.2 地铁建设项目施工风险的特点
    2.2 地铁建设项目施工风险管理
        2.2.1 风险管理的定义
        2.2.2 地铁建设项目施工风险管理的内容及流程
    2.3 地铁建设项目施工风险识别
        2.3.1 地铁建设项目施工风险识别的过程
        2.3.2 地铁建设项目施工风险识别的方法
    2.4 地铁建设项目风险评估
        2.4.1 风险评估的过程
        2.4.2 风险评估的方法
3 地铁施工风险识别及评价指标体系
    3.1 地铁施工风险识别
        3.1.1 事故致因理论
        3.1.2 地铁施工安全事故模型
        3.1.3 地铁建设项目施工安全风险影响因素
    3.2 地铁施工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3.2.1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3.2.2 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4 基于集对分析理论的地铁施工风险评价模型
    4.1 集对分析
        4.1.1 集对分析理论概述
        4.1.2 集对分析理论相关概念
        4.1.3 集对分析理论的适用性
    4.2 AHP-SPA赋权模型
    4.3 基于集对分析理论的地铁施工风险评价模型
        4.3.1 地铁建设项目施工风险分级标准
        4.3.2 确定二级评价指标与风险等级间的联系度
        4.3.3 总联系度的计算及风险等级评判
5 应用研究
    5.1 工程概况
    5.2 成都地铁5号线施工风险评价
        5.2.1 确定风险评价指标权重
        5.2.2 计算各二级风险因素指标联系度
        5.2.3 计算各一级风险因素指标联系度
    5.3 评价结果分析与措施
        5.3.1 评价结果分析
        5.3.2 风险管控措施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四、基于集对分析的教学测量与评价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集对分析的ZPW-2000A轨道电路故障诊断[D]. 臧浩月. 兰州交通大学, 2021
  • [2]基于博弈论—集对分析的旧路路面使用性能评价模型研究[D]. 余朋里.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
  • [3]基于软计算和集对分析的多媒体软件评价模型[J]. 李春霞.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6)
  • [4]化工类高校实验室风险评估和分级方法的研究[D]. 韩佳彤. 沈阳化工大学, 2020(02)
  • [5]核电厂建设项目QHSE集成管理体系及其有效性评价方法研究 ——以“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建设项目为例[D]. 隋阳. 南华大学, 2020(01)
  • [6]元认知在初三化学临界生转化中的实践研究[D]. 龙晓晖.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1)
  • [7]基于集对分析的城市深基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研究[D]. 刘鑫.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8]基于QAR数据分析的航空公司运行品质研究[D]. 李珊.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2020(11)
  • [9]江门市四堡水库非点源污染与健康评价研究[D]. 傅博.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10]成都地铁项目施工阶段安全风险分级分析研究[D]. 张莉. 四川师范大学, 2019(01)

标签:;  ;  ;  ;  

基于集合对分析的教学测量与评价模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