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TCD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高血压患者TCD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一、高血压病患者的TCD分析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蒋建平[1](2020)在《冠心病SYNTAX积分与脑梗死TOAST分型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与目的:当前大多数研究认为心脑血管疾病之间具有一定相关性,但很少有研究将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层后研究冠心病与脑梗死TOAST分型的关系。本研究拟探讨经皮冠脉造影患者SYNTAX积分与脑梗死TOAST分型的相关性,以便在冠脉造影病人中筛查出可能发生脑梗死的患者,为及早防治冠心病患者发生脑梗死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对象和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于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老年医学科就诊,拟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532例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冠脉造影结果作SYNTAX积分评估,并按国际通用方法分为:低危组(≤22分)、中危组(23分32分)、高危组(≥33分);另外将患者分为脑梗死组与非脑梗死组,并按TOAST分型:1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2型(心源性栓塞型)、3型(小动脉病变型)、4型(病因明确型)、5型(不明病因型)。先对脑梗死组与非脑梗死组的基线资料、伴随病史、SYNTAX积分、既往服药史等进行比较,将单因素分析中得出的P<0.2的变量、常规病史等做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然后将SYNTAX积分按年龄、性别进行分层分析。最后分析不同SYNTAX积分组中不同病因型(TOAST分型)脑梗死患病率的差异。以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做t检验、方差分析,以P<0.05(双侧)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脑梗死组与非脑梗死组比较,年龄、BMI、舒张压、Hcy、HDLC、CKD、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CKD、既往卒中病史、SYNTAX积分及其分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年龄、SYNTAX积分的OR值分别为1.072、1.159,年龄每增加1岁,患脑梗死的风险增加7.2%(P<0.001);SYNTAX积分每增加1分脑梗死发生危险增加15.9%。年龄及SYNTAX积分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2.对年龄分层后显示,无论年龄是否大于等于65岁,脑梗死组患者SYNTAX积分均高于非脑梗死组,且随着SYNTAX积分增高,脑梗死患者占比逐渐增大(P<0.001);对性别分层后显示,无论男性还是女性,脑梗死组SYNTAX积分均高于非脑梗死组(P<0.001),且随着SYNTAX积分增高,脑梗死患者占比逐渐升高。3.1、2、3、4&5型脑梗死患者中,各型脑梗死之间SYNTAX积分不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8);1型脑梗死以SYNTAX积分高危组占比更大,2型脑梗死以低危及高危为主,3型脑梗死以低危占比最大(P<0.001)。4.SYNTAX积分与脑梗死呈显着正相关(r=0.613,P<0.001),SYNTAX积分越高,脑梗死发生风险越高。SYNTAX积分预测脑梗死发生的最佳截点为11.50分,ROC曲线下面积0.863(95%CI 0.831-0.895,P<0.001),预测脑梗死敏感度为71.9%,特异度为89.2%。结论:1.脑梗死组SYNTAX积分高于非脑梗死组,年龄、SYNTAX积分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2.SYNTAX积分低危组患者发生3型脑梗死可能性大,中危组发生1型和3型脑梗死可能性大,而高危组患者发生1型脑梗死可能性大;冠心病患者随SYNTAX积分增高发生脑梗死可能性增加。3.SYNTAX积分与脑梗死呈正相关,对脑梗死有预测作用。

朱伟[2](2016)在《椎动脉优势和基底动脉弯曲对后循环梗死的关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后循环梗死的主要病理学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但是随着磁共振血管成像的广泛应用,发现后循环血管病变存在多样性,远远超出既往单纯的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和血管病因。在正常人群和患者的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发现,椎动脉优势和基底动脉弯曲是常见的血管变异,但是容易被临床医生忽视。临床及影像医师更多关注于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和阻塞,而椎动脉优势和基底动脉弯曲可能参与后循环血管事件的发生和发展。椎动脉优势及基底动脉弯曲之间是否有关联,二者对后循环血液供应的影响和确切机制也不清楚。暴露于血管危险因素下的椎基底动脉,是否会加大椎动脉优势和基底动脉弯曲,从而改变后循环的缺血,更易于发生后循环梗死尚不明确。目的:探讨椎动脉优势、基底动脉弯曲与后循环梗死的关系。首先通过TCD来评估伴有椎动脉优势的后循环梗死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然后利用高场强核磁共振分析后循环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其次分析后循环不同部位梗死患者的椎动脉优势与基底动脉弯曲的关系;最后,结合血管危险因素的暴露情况,分析椎动脉优势和基底动脉弯曲度和理论长度之间的关系及其对后循环梗死患者的影响。拓宽对后循环血管评估结果的认识,加深对后循环缺血事件发生机制的认识,为后循环梗死患者的二级预防提供新的思路。对象与方法:本研究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连续收集入住我院神经内科的急性后循环梗死患者,以及同时期住院的前循环梗死、头晕和眩晕、头痛患者,均有完整的头颅核磁共振成像(MRI)、对比增强颈部核磁共振血管成像(CE-MRA)检查资料,并且详细记录病史资料、相关量表及辅助检查资料,尤其关注后循环血管状态。数据处理分为4个部分。1、选取符合入组标准的急性后循环梗死患者82例。根据头颅MRA检查发现椎动脉优势的患者作为研究组(44例),非椎动脉优势的患者作为对照组(38例)。通过TCD观察每个研究对象后循环供血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和血流频谱形态变化。2、选取资料完整并符合入组标准的前循环梗死组160例,后循环梗死组82例。对入选的患者进行颅内外血管MRA检查及血管危险因素筛查。把基底动脉弯曲进行分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后循环梗死危险因素。3、选取临床表现为后循环梗死、头晕和眩晕、头痛等症状患者,根据MRA检查结果分成椎动脉优势组(86例)及非优势组(70例)。比较两组间后循环各部位的梗死发生率以及基底动脉弯曲的发生率,分析优势组各梗死部位后循环梗死侧与椎动脉优势侧的关系,基底动脉弯曲方向与椎动脉优势侧相关性,基底动脉弯曲与后循环梗死的相关性。4、选取后循环梗死患者,根据MRA结果分为基底动脉弯曲梗死组42例和基底动脉无弯曲梗死组40例;同时期住院的基底动脉弯曲无脑梗死的眩晕或头痛患者38例为对照组。依MRA测量基底动脉理论长度(BAL)和基底动脉弯曲长度(BL)及基底动脉直径、双侧椎动脉直径,详细记录血管危险因素暴露情况,比较三组之间血管危险因素的差异。对后循环梗死患者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把BL进行分级,探讨其与后循环梗死的关系,并把双侧椎动脉直径差异进行分级,进一步分析双侧椎动脉直径差异与BL和BAL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椎动脉优势组优势侧椎动脉Vs、Vd、Vm值均显着高于非优势侧以及非优势组左右两侧椎动脉(P<0.01)。优势组基底动脉Vd和Vm值显着低于非优势组(P<0.05),PI和RI显着高于非优势组(P<0.01)。两组大脑后动脉同侧的Vs、Vd、Vm、PI、RI值比较差别无显着性意义(P>0.05),优势组出现频谱形态异常。2、后循环梗死组伴发冠心病史低于前循环梗死组,在吸烟率、伴发糖尿病史高于前循环梗死组,血LDL及Hb A1c水平也明显高于前循环梗死组(P<0.05),基底动脉、椎动脉狭窄程度以及椎动脉优势和基底动脉弯曲≥2级患者的比率明显高于前循环梗死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伴有糖尿病史(OR 4.02;95%CI1.80-9.01;P=0.002)、基底动脉狭窄(OR 1.00;95%CI 1.02-1.05;P<0.001)、基底动脉弯曲≥2级(OR l.38;95%CI 1.01-1.06;P=0.009)是后循环梗死的危险因素。3、85.1%(40/47)基底动脉弯曲向椎动脉优势对侧,基底动脉弯曲方向与椎动脉优势方向呈负相关性(r=﹣0.704,P<0.0001),优势组后循环梗死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1.2%(44/86)vs.22.9%(16/70),χ2=13.063,P<0.001)。两组间在PICA区和BA区梗死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余部位两组间的发生率差异不显着。基底动脉弯曲患者在PICA区和BA区梗死发生率与基底动脉呈直线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余部位梗死的发生率差异不显着。4、与基底动脉无弯曲梗死患者血管危险因素比较,年龄≥65岁、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病史比例在基底动脉弯曲组的优势比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对照组比较,BAL和B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65岁、高血压病、糖尿病及吸烟病史比例在基底动脉弯曲组的优势比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高血压病比例、糖尿病比例及右侧椎动脉直径4个指标在BL不同等级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动脉直径差异与BL呈正相关性(r=0.769,P<0.001),与BAL无相关性。进行多因素分析后,基底动脉弯曲长度3级(BL>3.71mm)是后循环梗死的重要预测因素(OR=3.274,95%CI 1.253-10.489,P<0.05)。结论:1、椎动脉优势患者优势侧椎动脉血流速度增快,非优势侧血流速度减慢,远处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减慢。椎动脉优势患者出现脑血流动力学改变,频谱形态异常,TCD对评估PCI后循环血管变异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2、2型糖尿病、基底动脉弯曲≥2级和基底动脉狭窄可能是后循环梗死危险因素。3、椎动脉优势易于导致基底动脉弯曲的发生,基底动脉易向优势对侧发生弯曲。椎动脉优势容易发生PICA供血区及BA脑桥支供血区的梗死,PICA供血区梗死部位多发生在椎动脉优势对侧,基底动脉弯曲侧;而BA脑桥支供血区的梗死多发生在椎动脉优势侧,即基底动脉弯曲的对侧。4、椎动脉优势的存在与血管危险因素暴露,增加基底动脉弯曲的发生;双侧椎动脉直径差异与BL呈正相关性。基底动脉弯曲暴露在高龄、高血压病、高胆固醇血症及2型糖尿病等血管危险因素下,增加后循环梗死发生的可能性。基底动脉弯曲长度3级(BL>3.71mm)是后循环梗死的重要预测因素。

陈浩业[3](2016)在《血压晨峰的中医证型特点与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采集血压晨峰患者的相关数据,探讨血压晨峰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及其与年龄、血压级别、病程、血脂、尿微量白蛋白、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情况、血尿酸等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纳2015年7月至2016年5月入住广东省中医院心血管科并确诊为高血压病的患者,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筛查出血压晨峰患者并完善其余各项检查,采集相关数据后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得出结果,探讨血压晨峰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及其与年龄、血压级别、病程、血脂、尿微量白蛋白、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情况、血尿酸等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1)课题共纳入110例患者。按中医证候分组,肝火亢盛证26例,占23.6%,平均MBPS值37.54±1.58mmHg;阴虚阳亢证18例,占16.5%,平均MBPS值36.79±1.03mmHg;阴阳两虚证23例,占23.9%,平均MBPS值36.99±0.96mmHg。痰湿壅盛证43例,占39.1%,平均MBPS值38.88±2.64mmHg。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P<0.05,差异显着。(2)按血压级别分组,高血压1级患者8例,占7.3%,平均MBPS值36.23±0.79mmHg;高血压2级患者24例,占21.8%,平均MBPS值37.34±2.27mmHg;高血压3级患者78例,占70.9%,平均MBPS值38.15±2.09mmHg,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P<0.05,层级差异显着。(3)按年龄分组,55岁及以下血压晨峰患者18例,占16.4%,平均MBPS值37.17±1.31mmHg;56~65岁血压晨峰患者36例,占32.7%,平均MBPS值37.59±2.30mmHg;66-75岁血压晨峰患者22例,占20.0%,平均MBPS值38.16±2.93mmHg;76~85岁血压晨峰患者34例,占30.9%,平均MBPS值38.17±1.35mmHg。经方差分析比较,P>0.05,无明显统计学差异。(4)按高血压病程分组,病程小于10年者61例,占55.5%,平均MBPS值37.37±1.88mmHg;病程介于10~20年者24例,占21.8%,平均MBPS值38.05±1.51mmHg;病程大于20年者25例,占22.7%,平均MBPS值 38.74±2.74mmHg。方差分析显示,P<0.05,差异显着。(5)按IMT增厚情况分组,双侧IMT未增厚者20例,平均MBPS者36.96±2.34mmHg;单侧IMT增厚者17例,平均MBPS36.92±1.22mmHg;双侧IMT均增厚者64例,平均MBPS值38.40±2.12mmHg。方差分析显示,P<0.05,差异显着。(6)按24h节律分组,24h节律存在者18例,平均MBPS值37.58±2.45mmHg;24h节律消失或倒置者83例,平均MBPS值37.96±2.05mmHg;经t检验,P>0.05。(7)按AASI分组,AASI小于0.55者64例,平均MBPS值37.83±1.89mmHg;AASI大于等于0.55者39例,平均MBPS值37.92±2.49mmHg。经比较,P>0.05。(8)按TCD血流情况分组,TCD正常者30例,平均MBPS值36.95±1.46mmHg;TCD血流异常者65例,平均MBPS值38.24±2.12mmHg。经比较,二组P<0.05。(9)按尿微量白蛋白分组,尿微量白蛋白升高组19例,平均MBPS值39.48±3.02mmHg;正常组42例,平均MBPS值37.14±1.35mmHg。经比较,P<0.05。(10)按血尿酸分组,尿酸正常者59例,平均MBPS值37.33±1.10mmHg;尿酸升高者36例,平均MBPS值37.43±1.25mmHg,经比较,P>0.05。(11)血脂方面,TC正常者65例,平均MBPS值37.52±1.54mmHg,TC升高者36例,平均MBPS值38.084±2.86mHg,t检验显示P<0.05.NOn-HDL-C正常者67例,平均MBPS值37.49±1.52mmHg,升高者34例,平均MBPS值38.60±2.90mmHg,t检验显示P〈0.05。其余血脂(包括TG.HDL-C、LDL-C)分别进行分组比较,经t检验,P>0.05。结论:血压晨峰与病程、血压级别有关,病程愈长、血压级别愈高者,其血压晨峰值愈大;血压晨峰与血脂异常有一定关系,TC或non-HDL-C异常者,其血压晨峰值愈大;血压晨峰愈大,患者愈容易出现尿微量白蛋白增高;血压晨峰值愈大,患者TCD血流情况、IMT愈容易出现异常;痰湿壅盛证患者血压晨峰值较其余证型高。

贾微,岳桂华,唐亚平,骆峰,林辰[4](2014)在《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与经颅多普勒检查结果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中医证候与经颅多普勒检查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对100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证候诊断,并收集TCD检查结果,对TCD检测结果与证候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所选病例,各中医证型的高血压病分级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中医各证型的TCD结果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各高血压病分级的TCD结果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分级与经颅多普勒检查结果具有一定相关性。

韩峰[5](2007)在《150例高血压患者经颅多谱勒分析及其临床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陆晓培,许毓珍,蔡继勇,郑星[6](2005)在《高血压病患者脑动脉血流动力变化及其临床意义(附129例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高血压病患者的脑血流情况。方法收集129例高血压病患者,排除影响脑血流变化的颅内疾病,如大面积梗塞、脑出血等疾病,应用TCD检测左右两侧的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椎动脉和基底动脉,并将参数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高血压病患者脑血管最易受损,异常率高达93.8%,并且在不同的年龄、不同的阶段,其脑血管受累的情况不同。

张莉,张道全[7](2002)在《高血压病126例经颅多普勒脑血流测定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脑血流测定对高血压病诊断和分期的价值。方法 对 1 2 6例高血压病患者 ,采用经颅多普勒仪探测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及大脑后动脉 ,记录平均血流速度 ,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高血压病 期组 ,病程较短 ,年龄较轻者 ,各颅内血管的 Vm值与对照组比较无显着差异。 期组 ,各颅内血管的 Vm值明显增快。 期组 ,病程较长 ,年龄较大者 ,各颅内血管的 Vm值明显减慢。结论 TCD测值改变提供了高血压病诊断和分期的重要辅助指标。

高建芸[8](2001)在《人迎寸口脉动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初步探索研究人迎寸口脉法的针灸临床应用意义方法 借助经颅多普勒超声血流检测仪(简称TCD)观察①随机选择的62例正常人不同季节的人迎脉与寸口脉搏动情况及其相关性②随机选取的62例正常人与62例高血压病患者之间的脉动差异③Ⅱ期高血压病患者60例(分为三组)据人迎寸口脉法实施不同治疗前后人迎寸口脉动差异的变化及其与疗效的关系 治疗Ⅰ组(20例) 治疗Ⅲ组(20例):通过比较人迎脉与寸口脉的搏动大小情况以实施不同的针刺补泻手法 治疗Ⅱ组(20例):无论人迎脉与寸口脉的搏动大小情况如何,针刺均以平补平泻结果①正常人人迎脉与寸口脉脉动无明显差异(P>0.05)。正常人冬季寸口脉动稍大于人迎脉动,夏季人迎脉动稍大于寸口脉动,但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②高血压病患者人迎脉与寸口脉之间的脉动差异明显大于正常人,差别有显着性意义(P<0.01)。③三组Ⅱ期高血压病患者针刺治疗前后人迎寸口之间的脉动差异有显着性差别(P<0.01),三组之间疗效也有显着性差异(P<0.01)。人迎寸口之间脉动差异的大小变化与疗效密切相关。结论 人迎寸口脉法在针灸临床上可以用来诊察经脉病与未病,判断其病位与病性,指导临床辨证与针刺补泻手法的实施。

蔡超群,王芳红[9](1996)在《高血压病治疗前后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分析》文中研究指明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高血压病检测有助于了解脑血管病变的情况及程度,但对于治疗前后的应用价值探讨很少。我们对95例临床诊断为高血压病患者进行检查,以评价TCD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95例患者(不包括颞、枕窗关闭及频谱显示不清者)来自本院门诊及住院部。男73例,女22例;年龄36~80岁,平均55.7岁。根据1978年WHO诊断标准,高血压Ⅰ期11例,Ⅱ期57例,Ⅲ期27

莫创骑,刘悦,徐立,卢明[10](2021)在《TCD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脑血流的监测效果》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对3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患者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监测,从而初步明确经颅多普勒(TCD)对HICH患者血流的监测效果。方法:挑选于我院神经外科2018年10月—2019年10月间进行住院治疗的HICH患者38例作为研究病例。选择TCD监测患者舒张末期峰值血流速度(Vd)、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搏动指数(PI)、平均血流速度(Vm)、阻力指数(RI)和患者多普勒频谱图等指标参数。结果:患者出血侧TCD相关指标中PI、RI相较于正常侧显着升高,Vd、Vm指标则显着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出血侧TCD指标中Vs与正常侧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正常侧和出血侧PI值进行连续监测,同时将正常侧和出血侧第1天、3天和7天的PI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各时间点出血侧PI值相较于正常侧显着升高(t=4.032,P<0.05)。结论:TCD可辅助监测HICH患者颅内压情况,通过TCD对HICH患者的脑血流情况,部分血流指标同颅内压存在一定的联系,通过TCD对HICH患者进行监测可间接反映颅内压的变化,可作为HICH患者治疗和预后评估的重要参考。

二、高血压病患者的TCD分析及其临床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血压病患者的TCD分析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冠心病SYNTAX积分与脑梗死TOAST分型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脑梗死组与非脑梗死组基线资料比较
        2.2 脑梗死组与非脑梗死组SYNTAX积分比较
        2.3 Logistic回归分析脑梗死危险因素
        2.4 将年龄、性别分层后脑梗死与非脑梗死组SYNTAX积分的比较
        2.4.1 按年龄分层后两组SYNTAX积分的比较
        2.4.2 按性别分层后两组SYNTAX积分的比较
        2.5 不同病因型脑梗死患者SYNTAX积分比较
        2.5.1 不同病因型脑梗死组SYNTAX积分分类资料的比较
        2.5.2 不同病因型脑梗死病例低、中、高危SYNTAX积分的比较
        2.6 SYNTAX积分与脑梗死相关性及预测作用的探索
    3 讨论
        3.1 讨论研究结果
        3.2 本研究优点及缺点
        3.3 展望
    4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2)椎动脉优势和基底动脉弯曲对后循环梗死的关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伴有椎动脉优势的后循环梗死的血流动力学研究
    引言
    1 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第二部分 后循环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引言
    1 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第三部分 椎动脉优势和基底动脉弯曲在后循环梗死部位的关系
    引言
    1 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第四部分 基底动脉弯曲与后循环梗死
    引言
    1 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总结
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一)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参考文献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和获奖情况
致谢

(3)血压晨峰的中医证型特点与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研究背景
    第一节 西医方面研究
        1 血压晨峰现象及定义
        2 血压晨峰的临床意义
        3 血压晨峰的控制现状
        4 血压晨峰的病理生理研究
        5 血压晨峰的治疗及管理
    第二节 中医方面研究
        1 血压晨峰的中医理论源流
        2 血压晨峰的中医病因病机
        3 血压晨峰的辨证分型及治则治法
        4 中医药治疗血压晨峰的现代研究
第二章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标
    2. 研究内容
    3. 诊断及纳入标准
        3.1 研究对象
        3.2 西医诊断标准
        3.3 中医诊断标准
    4. 研究方法
        4.1 纳入对象
        4.2 观察指标
        4.3 样本量计算
        4.4 统计学处理与分析
    5. 研究结果与分析
        5.1 病例资料
        5.2 高血压病程与MBPS的关系
        5.3 血压级别与MBPS的关系
        5.4 年龄与MBPS的关系
        5.5 中医证型与MBPS的关系
        5.6 血脂与MBPS的关系
        5.7 IMT与MBPS的关系
        5.8 TCD血流情况与MBPS的关系
        5.9 AASI与MBPS的关系
        5.10 24 h节律与MBPS的关系
        5.11 UMALB与MBPS的关系
        5.12 UA与MBPS的关系
    6. 结论
    7. 讨论
    8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附件

(4)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与经颅多普勒检查结果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诊断标准
        1.2.1 高血压病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诊断标准
        1.2.3 纳入和排除标准
    1.3 仪器与方法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高血压病中医临床分型
    2.2 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与分级分布
    2.3 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分级与TCD检测结果的关系
3 讨论

(6)高血压病患者脑动脉血流动力变化及其临床意义(附129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7)高血压病126例经颅多普勒脑血流测定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2 结果
    2.1 高血压病组及对照组TCD检查结果
    2.2 高血压病程与TCD检查结果
    2.3 高血压病年龄与TCD检查结果
3 讨论

(8)人迎寸口脉动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中文)
摘要(英文)
前言
临床研究
    第一部分 正常人不同季节人迎寸口脉动的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 观察对象
        1.2 观察方法
        1.3 观察指标
        2 观察结果
        3 初步结论
    第二部分 正常人与高血压病患者人迎寸口脉动差异的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 观察对象
        1.2 观察方法
        1.3 观察指标
        2 观察结果
        3 初步结论
    第三部分 人迎寸口脉法与针刺补泻关系的临床观察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观察方法
        2 治疗方法
        2.1 穴位选择
        2.2 补泻手法
        2.3 疗程及其它
        2.4 分组与操作
        3 治疗结果
        4 初步结论
讨 论
    1 人迎寸口脉法概述
    2 本研究的思路方法
    3 脉诊客观化研究的方法
        3.1 脉象的形成机能与TCD
        3.2 TCD检测指标的意义
    4 对人迎寸口脉法的再认识
        4.1 正常人的人迎、寸口脉动情况
        4.2 影响正常人人迎、寸口脉动的因素
        4.3 患者的人迎、寸口脉动情况
        4.4 患者人迎、寸口脉动在临床辨证中的作用
        4.5 人迎、寸口脉动在针灸治疗中的作用
    5 人迎寸口脉法现代临床研究的价值
    6 问题与展望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10)TCD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脑血流的监测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检测方法及指标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正常侧和出血侧TCD相关指标对比
    2.2 正常侧和出血侧TCD频谱变化情况
    2.3 正常侧和出血侧PI值监测情况
3 讨论

四、高血压病患者的TCD分析及其临床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冠心病SYNTAX积分与脑梗死TOAST分型的相关性研究[D]. 蒋建平. 成都医学院, 2020(08)
  • [2]椎动脉优势和基底动脉弯曲对后循环梗死的关联研究[D]. 朱伟. 苏州大学, 2016(08)
  • [3]血压晨峰的中医证型特点与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D]. 陈浩业.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6(02)
  • [4]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与经颅多普勒检查结果的相关性研究[J]. 贾微,岳桂华,唐亚平,骆峰,林辰.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02)
  • [5]150例高血压患者经颅多谱勒分析及其临床意义[J]. 韩峰. 右江医学, 2007(06)
  • [6]高血压病患者脑动脉血流动力变化及其临床意义(附129例分析)[J]. 陆晓培,许毓珍,蔡继勇,郑星. 福建医药杂志, 2005(03)
  • [7]高血压病126例经颅多普勒脑血流测定临床分析[J]. 张莉,张道全. 临床军医杂志, 2002(03)
  • [8]人迎寸口脉动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D]. 高建芸.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01(01)
  • [9]高血压病治疗前后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分析[J]. 蔡超群,王芳红. 厂矿医药卫生, 1996(03)
  • [10]TCD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脑血流的监测效果[J]. 莫创骑,刘悦,徐立,卢明. 黑龙江医药, 2021(04)

标签:;  ;  ;  ;  ;  

高血压患者TCD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