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辐照干燥仲钼酸铵新技术

微波辐照干燥仲钼酸铵新技术

一、微波辐射法干燥仲钼酸铵新工艺(论文文献综述)

韩战旗,熊亚东,李轩,张晓强,李红明,范建忠[1](2020)在《微波干燥机在铜阳极泥烘干工艺上的应用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原黄金冶炼厂电解系统二期15万t/a阴极铜新增产能提升后,带式蒸汽干燥机的备料能力无法满足卡尔多炉的连续性生产需要。为解决此问题,该厂在行业内首次将水平传输带式微波干燥机应用于脱铜阳极泥的烘干,经过生产实践和技术优化,脱铜阳极泥处理能力由原来的4 t/d提升至16t/d,单台1 m3卡尔多炉处理阳极泥能力已从原来的3 500 t/a提升至5 000 t/a。实践证明该设备具有生产高效、操作方便、易控制及安全环保的优点,本文对设备的选型与改进进行了阐述,并对常见故障给出了解决方法,以期对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孙蕊[2](2019)在《多微波源反应器内温度场调控规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传热是工业生产过程中最常见的单元操作之一,传热设备的投资在化工工厂投资中占很大的比例。化工生产过程中,部分化学反应过程要求在较高温度下进行,这就涉及在热量传递过程中将反应体系升温到一定温度,来满足反应体系的要求。但是传统反应器由外到内的加热方式存在传热效率低、体系温度梯度大、能量损失高等问题。微波加热由于通过极性分子之间的相互碰撞进行加热,具有加热速率快、效率高、穿透深、热量损失小、可控制性强、实现均匀加热等特点,已经在食品、化学材料、医疗以及环境等领域应用,然而,目前关于微波加热的研究多集中在单微波源反应器的温度场研究。因此,本文提出开展多微波源反应器内温度场的温度分布规律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为:(1)采用多微波源反应器进行加热溶液,研究了微波源数量、微波源位置、加热时间、加热功率、反应器体积大小等操作条件下溶液表面的温度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了:微波源数量不同时,溶液表面温度场分布不同。单微波源进行加热时,离微波源位置越近,温度相对较高,离微波源越远,温度相对较低;微波源位置不同时,反应器表面温度分布不同。当微波源多点均向布置时,反应器表面温度分布均匀;当加热时间越长时,温度越高,反应器表面温度分布越均匀;反应器体积越小时,溶液表面的温度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均匀;当微波功率越大时,微波利用率越高,从而表面温度分布更为均匀。(2)采用多微波源反应器进行加热溶液,热电偶进行单点接触式测量,研究了在不同操作反应条件下,反应器体相的温度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了:加热时间越长时,体相温度分布越均匀,但仍存在一定的温度梯度。反应器径向分布上温度整体呈现“内低外高”的温度场分布;纵向上,温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温度场分布;最高温度出现在距离上表面0.5 cm,最高温度点出现在距反应器底部8 cm、上表面0.5 cm处;微波功率越大时,微波利用率越高,反应器体相的温度场分布越为均匀。(3)依据传热方程和能量守恒定律对微波反应器加热过程建立传热模型,以该数学模型为基础,采用有限元法求解出了反应器内节点的温度温度方程式。利用MATLAB软件,对不同位置、不同加热时间、不同加热功率下的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将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传热模型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资文华[3](2015)在《微波法制备生物质梗颗粒材料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生物质烟梗作为烟草工业的副产品,主要用于制备膨胀梗丝、再造烟叶,掺配到卷烟中起到了良好的减害降焦效果,但由于受烟梗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落后的影响,我国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烟梗,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微波膨化烟梗制备生物质梗颗粒材料的发展,为烟梗资源的综合利用开辟了新的应用方向。该技术的核心是烟梗微波膨化,但目前的固体介质预热-隧道式微波膨梗工艺存在能耗高、产能低、产品纯度低等弊端,并缺乏高效微波膨梗反应器的研制,制约了生物质梗颗粒材料的产业化发展和推广应用。因此,论文提出了介质气体预热—滚筒式微波膨梗工艺技术的开发,将滚筒式微波冶金反应器进行技术转化,围绕烟梗基础特性研究、关键设备设计开发、主要配套工序参数优化及梗颗粒材料应用评价等方面,系统开展微波法制备生物质梗颗粒材料的相关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通过微波电场作用下烟梗原料的膨胀特性、介电特性研究,阐释了云南典型烟区烟梗微波膨胀特性差异,建立了物料含水率和温度与其介电常数、介电损耗的函数关系式,并基于介电特性、理论计算及“非相干功率组合”原则,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方法(FDTD)进行电磁场的数据模拟和物理建模,设计开发了微波功率源由56套频率2450MHz、功率1.5kW水冷磁控管组成的84kW大功率滚筒式微波连续膨梗装备,解决了固体介质预热-隧道式微波膨梗工艺中存在的弊端,并成功应用于产能1200吨/年的微波法制备生物质梗颗粒产业化示范线,填补了国内大功率滚筒式微波反应器用于制备梗颗粒材料的工艺和技术空白。通过微波法制备生物质梗颗粒材料关键工序的参数优化,构建了多项式回归方程对微波膨化烟梗、干燥梗颗粒材料的工艺过程进行分析和预测,阐释了影响微波膨胀烟梗和干燥梗颗粒材料的主要因素及变化规律,并确定了 84kW大功率微波膨梗较佳的工艺条件为蒸汽压力0.8MPa、微波功率56kW、滚筒转动频率28Hz左右,膨胀烟梗适宜的自然陈化时间为7d~14d,微波干燥梗颗粒材料的较佳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35kW、物料含水率30%、物料厚度30mm、干燥时间150s左右,优化后梗颗粒材料的填充性能和得率分别可达7.58cm3/g、61.82%。经连续流动分析仪、SEM、GC-MS和氮气吸附分析表明,微波膨胀烟梗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显着降低,梗颗粒为介孔材料,干燥后平均孔径由4.5426nm增大到6.2246nm,挥发性香味物质成分总量由94.15μg/g增到109.80μg/g,说明了微波法制备生物质梗颗粒材料有利于提高产品品质和填充性能。通过梗颗粒材料的热解特性及其对卷烟燃烧温度和减害降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梗颗粒材料热解失重过程与卷烟配方烟丝、再造烟叶相似,热裂解的产物种类和含量(包括一些苯系化合物、稠环芳烃类化合物)随热裂解温度的升高而增多;在试验范围内,随梗颗粒材料搀兑比例的增加,卷烟样品的燃烧温度和主流烟气中的焦油、烟碱、总粒相物、一氧化碳、氰化氢、亚硝胺、氨、苯并[a]芘、苯酚、巴豆醛、铬、镉、镍、铅等有害成分的释放量及危害性指数丹均明显降低,并呈良好的线性负相关;当梗颗粒添加比例为6%、8%时,卷烟危害性指数H分别降低了 25.46%、38.53%,阐明在卷烟配方中搀兑一定量的梗颗粒材料能有效间接降低吸烟对人体产生的危害。总之,论文的研究形成了微波法制备生物质梗颗粒材料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为微波法制备生物质梗颗粒材料的原料选取、设备研发、工艺参数的设置等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实现了大功率滚筒式微波反应器在微波法制备生物质梗颗粒材料产业化及其产品在卷烟减害降焦中的应用,有效提升了烟梗资源的综合利用价值。

赵巍[4](2014)在《微波处理钛渣新工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钛工业发展,天然金红石供应量急剧减少,人造金红石由于具有优异机械性能和热特性成为其优质替代品,其中富钛料是制备人造金红石重要的中间原料。我国钛资源非常丰富,但资源特点总体体现为成分复杂、品位低、硅钙镁等杂质含量高,这就导致钛铁矿经电炉熔炼后,硅钙镁等杂质进一步富集。经传统电炉熔炼钛铁矿制备的酸溶性钛渣TiO2品位低,其品位不能达到氯化法钛白粉及海绵钛的入炉要求。因此,研究开发一种在较低能源消耗和较小环境污染下从酸溶性钛渣进一步除杂获得优质人造金红石的理论及新技术,对于我国钛资源的大规模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云南某地生产的酸溶性钛渣为研究对象,在充分研究其工艺矿物学的基础上,结合微波加热特有的能量传输方式和选择性加热的特性,提出了一种微波活化焙烧-酸浸钛渣制备优质人造金红石的新工艺。本文采用化学分析和粒度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SEM-EDAX分析、Raman光谱分析以及FT-IR光谱分析等现代分析测试技术,综合运用热力学原理,对酸溶性钛渣的性质、微波活化焙烧-酸浸技术及其基础理论进行了系统研究,运用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对影响反应过程的因子及其交互作用进行评价,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焙烧温度850℃,保温时间120min,碳酸钠/钛渣质量比0.35,制备得到Ti02含量为88.21的优质人造金红石。本文将微波活化焙烧-酸浸新工艺用于处理酸溶性钛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对新工艺的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为合理利用我国丰富的钛资源提供一条新途径。

郑凯,赵平源[5](2014)在《微波技术在冶金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综述了微波在冶金领域中的矿物预处理,金属氧化物的碳热还原反应以及矿物浸出方面国内外的一些研究成果和进展,认为微波作为一种清洁、干净有效的能源,在冶金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左勇刚[6](2013)在《微波低温清洁干燥攀枝花钛精矿工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钛精矿作为生产钛白粉、海绵钛的主要原料,通常由钛铁矿或者钛磁铁矿经重力、磁力和浮选分离等选矿方法进行富集得到,经选矿后的钛精矿水分含量较高,需进行干燥处理,常用的回转窑干燥由于干燥温度较高,导致物料中的浮选药剂大量挥发,对环境污染较大;同时回转窑干燥过程中因物料翻动产生大量粉尘,必须进行收尘处理,致使布袋更换频率高,增加了干燥成本,因此急需寻求一种新型的干燥方法。本文针对常规回转窑干燥钛精矿工艺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利用微波选择加热性的特点,提出了微波低温清洁干燥浮选钛精矿的新工艺。论文在研究含水钛精矿在微波场中的介电特性及升温行为的基础上,开展了微波低温干燥钛精矿小试、扩大化试验研究,为微波低温清洁干燥浮选钛精矿的产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具体研究如下:(1)采用微波谐振腔微扰法对含水钛精矿微波介电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获得了钛精矿含水量与介电常数ε’,介电损耗ε",损耗正切角tanδ的关联规律。研究表明,钛精矿介电常数ε’,介电损耗ε"以及损耗正切角tanδ与含水量成正比关系,物料含水量越大,其值就越大,物料的吸波性能越好;物料的微波穿透深度与含水量成反比,物料含水量愈大,微波穿透深度愈小,当含水量大于2%时,微波穿透深度基本趋于恒定。(2)对钛精矿在微波场中的升温行为进行了研究,推导出了钛精矿在微波场中的升温速率方程。钛精矿在微波场中的升温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快速升温阶段,恒温阶段和继续升温阶段,其中快速升温阶段水分脱除很少,而干燥过程主要发生在恒温阶段;继续升温阶段主要是由于干钛精矿本身具有较强的吸波性。由快速升温阶段升温速率方程可知,物料的升温速率除与本身热容相关外,还与其自身的介电参数(损耗因子)和电磁场强有关,因此物料的吸波性能的强弱可以通过其在微波场中的升温度速率定性的判断。微波功率越大,钛精矿升温速率就越大。(3)开展了微波低温干燥钛精矿实验研究,并采用响应曲面法对微波低温干燥钛精矿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建立了相关模型,得出最佳的工艺参数为干燥温度70.00℃,物料厚度为2.20cm,干燥时间为14min。此条件下,实际相对脱水率的平均值为89.53%,与构建模型预测的理论值相对误差为0.523%,说明该模型精确度较高,可以准确反映钛精矿相对脱水率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与常规低温干燥对比表明:在保证浮选药剂不挥发的情况下,微波低温干燥极大的缩短了干燥时间,提高了干燥效率。(4)在微波低温干燥浮选钛精矿小试基础上进行了扩大化试验研究,在静态和动态条件下,分别研究了微波功率和物料厚度对相对脱水率的影响,并分析了干燥能耗。结果表明:微波动态干燥干燥效率大于静态干燥,且干燥能耗降低。扩大试验的最优工艺参数为:微波功率36kW,物料厚度1.5cm,干燥时间为15min,此时钛精矿相对脱水率为90.8%,干燥能耗为1.56kW·h/kg。

张亨[7](2013)在《钼酸铵的生产研究进展》文中提出介绍了钼酸铵的物理化学性质、毒性防护、生产工艺和用途。对钼酸铵的生产研究进行了综述。

陈菓[8](2012)在《微波法制备人造金红石新工艺及设备研制》文中研究指明天然金红石和人造金红石是盐酸法和硫酸法生产二氧化钛(TiO2)颜料的重要原料之一。目前,可利用的高品位天然金红石的供应量急剧减少,探索一种在较低的能源消耗和较小的环境污染下生产人造金红石的方法已经日趋迫切。因此,从可以大量利用的钛渣资源中制备人造金红石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微波加热技术广泛地应用到实验研究和工业生产过程中,与传统加热技术相比,微波加热的主要优势是内部加热和整体加热,因此加热过程非常迅速,从而节约能源和缩短处理时间。微波加热具有较高的电磁转换效率,加热效率高。此外,微波加热设备的尺寸较小,被加热材料和微波源之间不直接接触,是一种清洁、绿色的生产模式。本论文根据云南省生产的高钛渣的结构与特征,提出一种微波加热—选矿联合工艺制备高品质的人造金红石产品的新工艺,并与常规加热方式进行了对比。高钛渣在微波加热和传统加热前后的化学成份,晶体结构,显微结构和表面官能团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拉曼光谱,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等方法进行分析。高钛渣的主要成分为钛的氧化物、FeO、A1203、SiO2、MgO和MnO,以及硫、磷、碳等少量元素。XRD分析结果表明,高钛渣的主要物相是锐钛型TiO2和Fe3Ti3O10(M3O5型黑钛石固溶体),以及少量的金红石型TiO2SEM-EDAX分析结果表明,高钛渣表面比较光滑,样品表面出现明显的凹陷和条状裂痕。FT-IR光谱分析结果表明,493.3cm-1处的特征峰是因为高钛渣Ti O2的Ti-O和Ti-O-Ti伸缩振动形成的。Raman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在155.2,195.8,393.7,515.5and637.3cm-1处出现锐钛型TiO2,Ti3O5,Ti2O3的拉曼振动模式特征峰。热分析结果表明,高钛渣在850℃左右出现了放热峰,说明在此温度范围,锐钛型TiO2开始不可逆地转变为金红石型TiO2。影响锐钛矿TiO2向金红石TiO2变的实验条件主要包括:温度,颗粒大小,氧化物的合成方法等。采用微波谐振腔扰动技术测试了高钛渣的微波吸波特性。通过分析和计算微波波谱图中波谱的相对频率移动和电压振幅,得到测试样品的微波吸收性能。并测试了高钛渣在微波场中的升温曲线。系统研究了不同粒度的高钛渣、混合不同含量V2O5、微波焙烧前后对样品的微波吸波特性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高钛渣具有较强的微波吸收能力,能够在微波场中迅速地被加热。当高钛渣粒度为180μm,混合V205的含量为10%时,在各自的微波波谱图中,具有较大的相对频率移动和较低的电压振幅,此时为不同条件下样品吸波特性测试的最佳条件在微波加热过程中,系统研究了微波焙烧温度和保温时间对二氧化钛品位,硫、碳含量和Ti02晶型转变的影响。随着微波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的增加,二氧化钛品位和硫、碳含量都呈减少的趋势,与常规加热相比,时间缩短。从XRD中可以看出,金红石Ti02的(101),(111)和(211)晶面的衍射峰强度逐渐增加,锐钛型Ti02和Fe3Ti3O10的各个晶面的衍射峰强度逐渐降低。Raman结果表明,位于396.8,515.2,637.0cm-1为锐钛型Ti02的拉曼振动模式特征峰强度逐渐减少,位于153.2cm-1为Ti305的拉曼振动模式特征峰消失,位于197.2cm-1为Ti2O3的拉曼振动模式特征峰消失。位于244.6,445.6,615.0cm-1为金红石型TiO2的拉曼振动模式特征峰的强度逐渐增加,并移至低波数,产生红移。FT-IR结果表明,在1697.Ocm-1处的吸收峰为样品中所含水分的H-O-H的弯曲振动吸收峰消失,在1089.6cm-1处为O-H键的弯曲振动吸收峰减弱,在529.3cm-1处为TiO2八面配位体的振动引起的特征峰移至高波数,产生蓝移。SEM结果表明,经过微波处理后的样品呈现出不规则的针状结构,在样品的表面上很多的孔被打开,导致了样品的表面积增大。样品中的其他杂质如锰、镁、硅等富集在灰白色的小颗粒中,有利于下一步的选矿分离过程。选择微波加热温度,微波功率和保温时间作为自变量,人造金红石含量作为因变量,采用响应曲面法(RSM)和中心组合设计(CCD)对微波加热焙烧高钛渣制备人造金红石工艺进行参数优化设计。采用最小二乘法和非线性回归分析实验结果,得到因变量与自变量的二阶多项式,该模型的相关系数值R2为0.9691,校正决定系数值adj.R2为0.9382,说明各个自变量独立作用于因变量。失拟项F-value为3.47,说明失拟项相对于纯误差不具有显着性。变异系数CV为0.45%,说明了设计的条件实验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较好的可靠性。通过对非线性回归方程的求解和对响应曲面和等高线的分析,得到微波焙烧高钛渣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焙烧温度936℃,微波功率2.5kW,保温时间48min。在此工艺条件下的试验值与预测值比较接近,误差较小为了提高微波焙烧产物中Ti02的含量,采用选矿工艺除去其中的杂质。探索球磨时间,磁场强度,浮选药剂等因素对微波焙烧产物中二氧化钛含量的影响。当磨矿时间为60min,磁选电流为5A,抑制剂CMC的用量选用为250g/t,捕收剂羟肟酸的用量选用为300g/t,产品的二氧化钛品位达到91.25%,满足国家人造金红石行业标准中优级品标准。本课题从微波焙烧高钛渣的反应过程对微波高温管式反应器的性能的需求,根据电磁场理论,设计得到微波谐振腔的尺寸。通过分析计算结果,设计出矩形波导的内截面尺寸,以确保微波能以最佳的传输效率进入微波谐振腔。合理选择功率馈口,使得微波能够在微波谐振腔内形成多种模式分布,从而获得微波场强均匀、功率密度大的微波场。通过非相干功率合成技术,微波功率源由2只频率为2450MHz,功率为1.5kW的磁控管组成,并采用水循环冷却的方式。此外,该微波高温管式反应器还包含了阳极电源、灯丝电源、电气系统以及磁控管和电器元件的冷却系统。因此,微波高温管式反应器能够在高温条件和高功率密度下进行连续工作。选用低介电常数、低功率损耗、低热膨胀系数的微波专用陶瓷管,并采取多种保温材料保温。采用K型热电偶测量温度,并置于接近样品的位置。热电偶提供的反馈信号用于控制磁控管的功率,调节微波加热过程中的温度,防止过热现象。采用Solid edge三维设计软件对微波高温管式反应器的微波谐振腔、矩形波导、功率馈口及其附属零部件进行建模、优化设计、模拟装配。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微波高温管式反应器的生命周期进行了分析和评价。选择环境属性,资源属性,经济属性,性能属性和功能属性作为评价指标,系统地研究了评价指标对评价模型的影响。评价过程涉及到层次结构的建立,评价标准的建立,选择权重矩阵,两两对比矩阵的建立和模糊评价矩阵的建立,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和统计方法计算微波高温管式反应器的绿色度结果。结果表明研制的微波高温管式反应器具有很好的绿色度,满足绿色制造的目标,特别在能源消耗,处理时间和环境污染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通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分析法对微波高温管式反应器进行生命周期评价,能够提供了一种在较低的资源消耗和较少的环境污染下研制微波高温管式反应器的方法。

刘书祯,白燕,程艳明,钟文[9](2011)在《微波技术在冶金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了微波加热原理及其优点,综述了微波技术在冶金过程中的应用状况,以及微波协同其他外场技术在冶金中的最新应用状况,展望了未来外场技术强化冶金过程的发展趋势与研究重点。

吴锴[10](2011)在《氧化球团矿在微波场中的还原行为研究》文中指出传统加热下,氧化球团的煤基直接还原反应时间较长、热效率较低,与传统加热不同,微波加热可以使物料较快升温,明显提高反应速度,缩短反应时间。微波加热过程中会对反应物料产生“非热效应”,从动力学以及微观上对氧化球团在微波场中煤基还原的表观活化能及还原行为进行研究,对微波加热铁矿氧化球团煤基直接还原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对氧化球团以及氧化球团和无烟煤的混合料在微波场中的升温性能进行了研究,对氧化球团在微波场中的煤基还原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微波功率为1300w时,当氧化球团的粒度为12mm~16mm、质量为120g时,氧化球团的升温速度最快。还原混合料的升温性能与单一的氧化球团类似。微波功率越大,升温终点温度越高,氧化球团的还原效果越好;无烟煤的碳铁比增加对还原的影响并不明显。在微波功率为1300w,氧化球团质量为120g,碳铁比为0.375时,升温至1050℃,氧化球团还原反应分数最大,为73.92%。对氧化球团在微波场中的煤基还原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微波功率为1300w、温度为550℃-800℃时,反应过程为扩散控制,表观活化能为75.31kJ/mol;在温度为850℃~1050℃时,反应过程为扩散控制,表观活化能为53.17kJ/mol。在常规加热下,温度为850℃~1050℃时,反应过程为扩散控制,表观活化能为205.1kJ/mol,远远大于微波加热下还原反应的表观活化能。这表明,微波加热对还原反应具有“非热效应”,可以大大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促进还原反应的进行。对氧化球团在微波场中的还原行为及微观结构演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烟煤在终点温度为650℃左右开始发生气化反应,重量急剧减小,而在终点温度为650℃时还原球团的抗压强度达到最低值,之后抗压强度快速增加;还原反应由高价铁氧化物逐次向低价铁氧化物转变,反应遵循未反应核模型;整个还原反应受微波加热模型和气-固反应模型双重控制,微波加热模型能为还原反应创造较好的动力学条件。

二、微波辐射法干燥仲钼酸铵新工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微波辐射法干燥仲钼酸铵新工艺(论文提纲范文)

(1)微波干燥机在铜阳极泥烘干工艺上的应用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铜阳极泥处理工艺流程
2 微波工作原理及微波干燥机功率设计
    2.1 微波工作原理
    2.2 微波干燥机功率设计
3 设备改进内容及挤条机的选型与改进
    3.1 设备改进内容
    3.2 挤条机的选型与改进
4 改进后生产运行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5 常见设备故障及解决方法
6 微波干燥机的进一步改进和提升
7 结语

(2)多微波源反应器内温度场调控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1.1.1 反应器加热方式简介
    1.2 微波反应器简介
        1.2.1 微波加热原理
        1.2.2 微波加热的特点
        1.2.3 微波加热的研究现状
    1.3 温度场模拟研究
    1.4 论文研究目的与意义
    1.5 论文主要内容与创新点
        1.5.1 论文的主要内容
        1.5.2 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多源微波反应器加热水的表面温度场分布
    2.1 前言
    2.2 实验试剂及仪器
    2.3 实验装置及实验流程
        2.3.1 实验装置
        2.3.2 实验方法
        2.3.3 实验步骤
    2.4 多源微波反应器表面温度场分布研究
        2.4.1 微波源数量对温度场分布规律的影响
        2.4.2 单微波源加热溶液的表面温度场分布规律
        2.4.3 双微波源加热溶液的表面温度场分布规律
        2.4.4 三微波源加热溶液的表面温度场分布规律
        2.4.5 四微波源加热溶液的表面温度场分布规律
        2.4.6 微波源的位置对反应器表面温度场分布规律的影响
        2.4.7 反应器大小对反应器表面温度场分布规律的影响
        2.4.8 微波功率对反应器表面温度场分布规律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多源微波反应器加热水体相温度场的分布
    3.1 前言
    3.2 实验设备
    3.3 实验方法
    3.4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3.4.1 不同加热时间的体相温度场分布
        3.4.2 不同加热功率下的体相温度场分布
        3.4.3 不同反应器尺寸的体相温度场分布
        3.4.4 水的介电常数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多源微波反应器加热水的温度场模拟
    4.1 前言
    4.2 基于MATLAB的温度场模拟
    4.3 微波反应器传热模型的建立
    4.4 传热模型的边界性条件
    4.5 微波功率的计算
    4.6 微波反应器加热水的的模拟计算
    4.7 微波反应器加热水的温度场模拟结果与实际测量结果对比
        4.7.1 不同加热时间下的温度场分布
        4.7.2 不同加热功率下的温度场分布
        4.7.3 不同反应器尺寸的温度场分布
        4.7.4 不同加热时间下的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对比
        4.7.5 不同加热功率下的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对比
        4.7.6 不同反应器尺寸下的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对比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及导师简介
附件

(3)微波法制备生物质梗颗粒材料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烟梗资源综合利用现状
        1.1.1 制备膨胀梗丝
        1.1.2 制备再造烟叶
        1.1.3 制备颗粒状梗丝
        1.1.4 提取化学成分
        1.1.5 其它方面的利用
    1.2 微波技术及原理
        1.2.1 微波技术简介
        1.2.2 微波技术基本原理
    1.3 微波技术的应用进展
        1.3.1 微波技术在冶金中的应用
        1.3.2 微波技术在烟草中的应用
        1.3.3 微波技术在其它领域的应用
    1.4 论文研究的意义及内容
第二章 实验原料与方法
    2.1 实验原料
    2.2 方法
        2.2.1 研究方法
        2.2.2 表征与检测方法
        2.2.2.1 物理指标的测定及计算
        2.2.2.2 化学成分的测定及计算
        2.2.2.3 介电特性的测定
        2.2.2.4 扫描电镜分析
        2.2.2.5 比表面积与孔结构表征
        2.2.2.6 差热—热重分析
        2.2.2.7 卷烟燃烧温度的测定
        2.2.2.8 感官质量评价
第三章 烟梗原料基础特性研究
    3.1 烟梗原料主要化学成分分析
        3.1.1 烟梗的组织结构及其化学成分
        3.1.2 云南典型烟区烟梗原料主要常规化学成分差异
    3.2 云南典型烟区烟梗原料的微波膨胀特性差异
        3.2.1 试验设计
        3.2.2 产地及部位对烟梗膨胀特性的影响
        3.2.3 产地及品种对烟梗膨胀特性的影响
        3.2.4 部位及品种对烟梗膨胀特性的影响
        3.2.5 产地、品种及部位对烟梗膨胀特性影响的方差分析
        3.2.6 云南典型烟区烟梗微波膨胀特性的聚类分析
    3.3 烟梗原料的介电特性研究
        3.3.1 测试原理
        3.3.2 试验设计
        3.3.3 体积密度对烟梗介电特性的影响
        3.3.4 含水率对烟梗介电特性的影响
        3.3.5 温度对烟梗介电特性的影响
        3.3.6 穿透深度
    3.4 小结
第四章 微波法制备生物质梗颗粒材料的关键设备设计开发
    4.1 微波加热烟草物料的基础理论
        4.1.1 微波多模谐振腔应用理论与工程化
        4.1.2 微波加热烟草物料特性
        4.1.3 微波谐振腔容积与加热物料体积的关系
        4.1.4 微波加热烟草物料的穿透深度
    4.2 微波膨胀烟梗小试设备的研制
        4.2.1 预热装置
        4.2.2 微波膨梗装置
        4.2.2.1 谐振腔的设计
        4.2.2.2 冷却设计
        4.2.2.3 测温设计
        4.2.2.4 设备操作与控制
        4.2.2.5 微波膨梗小试设备应用测试及效能评估
    4.3 微波膨胀烟梗工艺的响应曲面法优化
        4.3.1 影响烟梗膨胀效果的因素试验
        4.3.1.1 蒸汽压力对烟梗膨胀率的影响
        4.3.1.2 微波功率对烟梗膨胀率的影响
        4.3.1.3 滚筒转动频率对烟梗膨胀率的影响
        4.3.2 工艺参数的响应曲面法优化
        4.3.2.1 试验设计
        4.3.2.2 回归模型建立及显着性检验
        4.3.2.3 模型检验
        4.3.2.4 响应曲面分析
        4.3.2.5 优化及验证
        4.3.2.6 常规化学成分分析
        4.3.2.7 微观结构分析
        4.3.2.8 挥发性物质分析
    4.4 大功率微波膨梗设备的设计与开发
        4.4.1 谐振腔的设计
        4.4.1.1 烟梗微波膨胀的理论功率计算
        4.4.1.2 腔体尺寸理论计算
        4.4.1.3 谐振腔馈口设计与能力分布模拟
        4.4.2 微波源工程设计
        4.4.3 防泄漏设计
        4.4.4 设备控制
        4.4.5 生产应用测试
    4.5 小结
第五章 微波法制备生物质梗颗粒材料过程配套工序优化
    5.1 微波膨梗陈化对在制品加工质量的影响
        5.1.1 试验设计
        5.1.2 膨梗陈化时间对在制品加工质量的影响
        5.1.2.1 膨梗自然陈化过程中含水率的变化
        5.1.2.2 膨梗陈化时间对其体积变化率的影响
        5.1.2.3 膨梗陈化时间对梗颗粒填充值及得率的影响
        5.1.3 膨梗原料对在制品加工质量的影响
        5.1.3.1 膨梗原料对其体积变化率的影响
        5.1.3.2 膨梗原料对梗颗粒填充值及得率的影响
    5.2 微波膨梗造粒对梗颗粒产品质量的影响
        5.2.1 试验设计
        5.2.2 造粒方式对过程物料水分损失的影响
        5.2.3 造粒方式对过程生产能力及耗电量的影响
        5.2.4 造粒生产过程设备运行状态及梗颗粒外观对比
        5.2.5 造粒过程的正交试验优化
        5.2.5.1 试验结果及直观分析
        5.2.5.2 试验结果方差分析
        5.2.5.3 试验结果贡献率分析
    5.3 微波干燥生物质梗颗粒材料的响应曲面优化
        5.3.1 试验设计
        5.3.2 生物质梗颗粒材料的制备
        5.3.3 回归模型建立及显着性检验
        5.3.4 响应曲面分析
        5.3.5 优化及验证
        5.3.6 微观结构分析
        5.3.7 孔结构分析
        5.3.8 挥发性物质分析
    5.4 小结
第六章 微波法制备的生物质梗颗粒材料应用评价
    6.1 梗颗粒材料的热解特性及产物
        6.1.1 热解特性
        6.1.2 燃烧温度对热解产物的影响
    6.2 梗颗粒材料对卷烟燃烧温度的影响
        6.2.1 卷烟抽吸过程中燃烧锥固相温度的变化
        6.2.2 梗颗粒材料掺配比例对卷烟燃烧锥固相温度的影响
    6.3 梗颗粒材料在卷烟配方中的减害降焦效果评价
        6.3.1 卷烟样品的制备
        6.3.2 梗颗粒材料的理化成分及重金属含量
        6.3.3 梗颗粒在卷烟配方中减害降焦的效果评价
        6.3.3.1 主流烟气中常规化学成分释放量变化
        6.3.3.2 主流烟气中七项有害化学成分释放量变化
        6.3.3.3 主流烟气中重金属释放量变化
        6.3.4 梗颗粒对卷烟感官质量的影响
    6.4 小结
第七章 结论及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4)微波处理钛渣新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钛资源特点及分布状况
    1.3 钛工业生产概况
    1.4 电炉熔炼钛渣生产概况
    1.5 利用钛渣和钛铁矿制备高品位富钛料的研究现状
        1.5.1 盐酸法
        1.5.2 微波法
        1.5.3 亚熔盐法
        1.5.4 磷酸活化焙烧-浸出
        1.5.5 选择性析出-分选-浸出
    1.6 微波加热技术在典型冶金工艺中的应用
        1.6.1 概述
        1.6.2 微波加热原理
        1.6.3 矿物在微波场中的升温行为和吸波特性
        1.6.4 微波辅助磨矿
        1.6.5 微波干燥
        1.6.6 微波煅烧
        1.6.7 微波烧结
        1.6.8 微波碳热还原
        1.6.9 微波辅助浸出
    1.7 课题的研究意义、目标及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酸溶性钛渣性质研究
    2.1 酸溶性钛渣的物化性质研究
    2.2 酸溶性钛渣的XRD分析
    2.3 酸溶性钛渣的SEM分析
    2.4 酸溶性钛渣的Raman光谱分析
    2.5 酸溶性钛渣的FT-IR光谱分析
    2.6 酸溶性钛渣的TG-DSC分析
    2.7 实验设备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微波活化焙烧-酸浸法制备人造金红石的工艺研究
    3.1 微波活化焙烧-酸浸工艺的提出
    3.2 试验研究方法
    3.3 微波活化焙烧-酸浸实验的研究
        3.3.1 Na_2CO_3/钛渣质量比的影响
        3.3.2 微波焙烧温度的影响
        3.3.3 保温时间的影响
        3.3.4 样品的XRD分析
        3.3.5 样品的SEM-EDAX分析
        3.3.6 样品的Raman光谱分析
        3.3.7 样品的FT-IR光谱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微波活化焙烧-酸浸除杂机理研究
    4.1 微波活化焙烧-酸浸热力学研究
        4.1.1 钠化焙烧热力学
        4.1.2 活化焙烧产物酸溶热力学
    4.2 微波活化焙烧产物物相变化
    4.3 微波活化焙烧产物结构形态变化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响应曲面法优化实验
    5.1 引言
    5.2 微波活化焙烧-酸浸钛渣的工艺的响应曲面法优化
        5.2.1 实验设计
        5.2.2 模型精确性分析
        5.2.3 响应曲面分析
        5.2.4 模型验证及最佳优化实验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5)微波技术在冶金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微波工作原理及特点
    1.1 微波工作
    1.2 微波工作特点
2 微波在冶金中的应用
    2.1 微波强化浸出
    2.2 微波辅助萃取
    2.3 微波碳热还原
    2.4 微波干燥
    2.5 微波烧结
3 结语

(6)微波低温清洁干燥攀枝花钛精矿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钛资源分布概括
        1.1.1 世界钛资源现状
        1.1.2 中国钛资源现状
    1.2 钛精矿
        1.2.1 钛的选矿和富集
        1.2.2 钛精矿的干燥
    1.3 微波干燥技术研究
        1.3.1 微波加热概述
        1.3.2 微波干燥原理
        1.3.3 微波干燥技术的特点
    1.4 微波干燥在冶金领域中的应用
        1.4.1 国内研究现状
        1.4.2 国外研究现状
    1.5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6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攀枝花钛精矿介电特性及升温特性研究
    2.1 介电特性测试系统及微波场升温装置
        2.1.1 介电特性测试方法及原理
        2.1.2 微波升温装置
    2.2 攀枝花钛精矿介电特性研究
        2.2.1 钛精矿含水量对介电特性的影响
        2.2.2 钛精矿含水量对微波穿透深度的影响
    2.3 攀枝花钛精矿升温特性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攀枝花钛精矿低温干燥实验研究
    3.1 原料分析
    3.2 实验设备
    3.3 实验方法
    3.4 常规低温干燥钛精矿实验
        3.4.1 干燥温度对相对脱水率的影响
        3.4.2 物料厚度对相对脱水率的影响
        3.4.3 干燥时间对相对脱水率的影响
    3.5 微波低温干燥钛精矿实验
        3.5.1 干燥温度对相对脱水率的影响
        3.5.2 物料厚度对相对脱水率的影响
        3.5.3 干燥时间对相对脱水率的影响
    3.6 微波低温干燥钛精矿响应曲面法优化实验研究
        3.6.1 响应曲面法
        3.6.2 实验设计与实验结果
        3.6.3 模型拟合
        3.6.4 回归方程方差分析
        3.6.5 响应曲面分析
        3.6.6 条件优化及验证
    3.7 常规与微波低温干燥工艺对比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微波低温清洁干燥攀枝花钛精矿扩大化试验研究
    4.1 扩大化试验设备及实验方案
        4.1.1 实验设备
        4.1.2 实验方案
        4.1.3 计算公式
    4.2 扩大化试验结果及讨论
        4.2.2 静态实验结果分析
        4.2.3 动态实验结果分析
        4.2.4 参数优化及验证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8)微波法制备人造金红石新工艺及设备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0 引言
    1.1 人造金红石现有的生产方法
        1.1.1 电热法
        1.1.2 还原锈蚀法
        1.1.4 酸浸法
        1.1.5 亚熔盐法及选择性析出技术
    1.2 高钛渣的生产和应用
        1.2.1 高钛渣的生产工艺
        1.2.2 国内外高钛渣的生产情况
        1.2.3 高钛渣的应用
    1.3 生产人造金红石的紧迫性
    1.4 微波加热的特点
    1.5 矿物在微波场中的升温特性
    1.6 微波加热在冶金单元中的应用
        1.6.1 微波助磨及微波预处理
        1.6.2 微波干燥
        1.6.3 微波煅烧
        1.6.4 微波焙烧
        1.6.5 微波碳热还原
        1.6.6 微波浸出
        1.6.7 微波烧结
        1.6.8 微波加热在钛冶金中的应用
    1.7 微波高温反应器的研究现状
    1.8 均相反应器的分类
    1.9 论文的研究意义及内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原料及设备
        2.1.1 实验原料
        2.1.2 主要实验设备
    2.2 原料的化学分析
        2.2.1 二氧化钛的测定
        2.2.2 低价钛的测定
        2.2.3 全铁的测定
    2.3 原料的分析表征方法
        2.3.1 X射线衍射分析
        2.3.2 SEM-EDAX分析
        2.3.3 Raman光谱分析
        2.3.4 FT-IR光谱分析
        2.3.5 热重分析
    2.4 计算分析软件
        2.4.1 XRD图谱分析软件
        2.4.2 工艺参数优化软件
第三章 常规加热焙烧高钛渣实验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方法
        3.2.1 实验原料
        3.2.2 实验方法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3.1 焙烧温度对样品质量的影响
        3.3.2 焙烧温度对硫、碳脱除的影响
        3.3.3 焙烧温度对二氧化钛相变的影响
        3.3.4 保温时间对样品质量的影响
        3.3.5 保温时间对硫、碳脱除的影响
        3.3.6 保温时间对二氧化钛相变的影响
        3.3.7 样品的SEM-EDAX分析
        3.3.8 样品的Raman光谱分析
        3.3.9 样品的FT-IR光谱分析
    3.4 常规加热焙烧高钛渣工艺的响应曲面法优化
        3.4.1 实验设计
        3.4.2 方差分析
        3.4.3 响应曲面优化
        3.4.4 模型验证及优化条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微波加热焙烧高钛渣实验研究
    4.1 前言
    4.2 高钛渣在微波场中的吸波特性研究
        4.2.1 微波吸波特性测试原理
        4.2.2 微波吸波特性测试装置
        4.2.3 测试方法
        4.2.4 测试结果
    4.3 高钛渣在微波场中的升温特性的研究
        4.3.1 微波加热装置示意图
        4.3.2 高钛渣在微波场中的升温曲线
    4.4 微波加热实验结果与分析
        4.4.1 微波焙烧温度对样品质量的影响
        4.4.2 微波焙烧温度对硫、碳脱除的影响
        4.4.3 微波焙烧温度对二氧化钛相变的影响
        4.4.4 微波加热保温时间对样品质量的影响
        4.4.5 微波加热保温时间对硫、碳脱除的影响
        4.4.6 微波加热保温时间对二氧化钛相变的影响
        4.4.7 样品SEM-EDAX分析
        4.4.8 样品的Raman光谱分析
        4.4.9 样品的FT-IR光谱分析
    4.5 微波加热焙烧高钛渣工艺的响应曲面法优化
        4.5.1 实验设计
        4.5.2 方差分析
        4.5.3 响应曲面优化
        4.5.4 模型验证及优化条件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微波焙烧产物的选矿实验研究
    5.1 前言
    5.2 微波焙烧产物磁选实验研究
        5.2.1 微波焙烧产物磁选实验工艺流程
        5.2.2 磨矿时间对磁选精矿产率的影响
        5.2.3 磁选电流对磁选精矿含量的影响
    5.3 微波焙烧产品的浮选实验研究
        5.3.1 微波焙烧产品的浮选实验工艺流程
        5.3.2 抑制剂CMC用量实验研究
        5.3.3 捕收剂羟肟酸用量实验研究
    5.4 微波焙烧产品选矿联合工艺流程
    5.5 产品性能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微波高温管式反应器的研制
    6.1 前言
    6.2 微波高温管式反应器系统组成
    6.3 微波谐振腔的设计
        6.3.1 微波谐振腔的选择
        6.3.2 微波谐振腔的基本特性参量
        6.3.3 微波谐振腔腔体尺寸设计
        6.3.4 谐振腔材料的选取
        6.3.5 可拆卸的微波谐振腔
    6.4 微波功率源系统设计
        6.4.1 磁控管的选型
        6.4.2 电源设计
        6.4.3 冷却系统设计
    6.5 波导设计
    6.6 功率馈口的选择
    6.7 陶瓷管及其附属结构
        6.7.1 陶瓷管材料的选择
        6.7.2 陶瓷管在微波谐振腔中的位置选择
        6.7.3 陶瓷管保温层的设计
        6.7.4 炉门设计
        6.7.5 保护气体连接装置设计
    6.8 测温装置设计
    6.9 微波高温管式反应器安全性测量
    6.10 微波高温管式反应器
    6.11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微波高温管式反应器绿色性评价
    7.1 绿色制造概述
        7.1.1 绿色制造和绿色评价的产生
        7.1.2 绿色制造的内涵
    7.2 微波高温管式反应器绿色性评价
        7.2.1 评价指标体系的制定原则
        7.2.2 产品绿色性评价的评价层次结构
    7.3 绿色性评价的数学模型
        7.3.1 评价方面、评价因素集
        7.3.2 评价方面、评价因素权重系数矩阵
        7.3.3 各级模糊评价矩阵
        7.3.4 评价等级集
        7.3.5 各级模糊评价评价矩阵
    7.4 案例分析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及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件

(10)氧化球团矿在微波场中的还原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微波加热技术简介
        1.1.1 微波基本概念
        1.1.2 微波加热简介
    1.2 微波加热原理及特点
        1.2.1 微波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1.2.2 微波热效应原理
        1.2.3 物质的电磁性能
        1.2.4 微波加热的特点
        1.2.5 微波加热能量传递方程
        1.2.6 微波的"非热效应说"
    1.3 微波加热在冶金中的应用
        1.3.1 微波干燥及辅助磨矿
        1.3.2 微波加热矿物还原
    1.4 非等温动力学的研究与应用
    1.5 研究目的和研究思路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思路
第二章 原料性能及研究方法
    2.1 试验原料
        2.1.1 氧化球团
        2.1.2 还原剂
    2.2 研究方法
        2.2.1 还原工艺研究方法
        2.2.2 还原动力学研究方法
第三章 氧化球团在微波场中煤基直接还原研究
    3.1 微波加热下原料升温性能研究
        3.1.1 氧化球团粒度对其升温性能的影响
        3.1.2 微波功率对氧化球团升温性能的影响
        3.1.3 氧化球团质量对其升温性能的影响
    3.2 还原工艺研究
        3.2.1 碳铁比的影响
        3.2.2 微波功率的影响
        3.2.3 终点温度的影响
        3.2.4 氧化球团质量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微波场中氧化球团煤基还原动力学研究
    4.1 微波加热作用下理论基础
        4.1.1 内在电磁效应
        4.1.2 等离子体化
    4.2 常规加热下煤基还原动力学
    4.3 微波加热下煤基还原动力学研究
        4.3.1 第一阶段
        4.3.2 第二阶段
    4.4 还原过程球团微观结构演变机制研究
        4.4.1 升温还原过程无烟煤的变化
        4.4.2 还原过程球团抗压强度变化
        4.4.3 升温还原过程球团微观结构演变
        4.4.4 还原球团扫描电镜能谱分析
    4.5 强化还原试验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成绩

四、微波辐射法干燥仲钼酸铵新工艺(论文参考文献)

  • [1]微波干燥机在铜阳极泥烘干工艺上的应用实践[J]. 韩战旗,熊亚东,李轩,张晓强,李红明,范建忠. 中国有色冶金, 2020(06)
  • [2]多微波源反应器内温度场调控规律研究[D]. 孙蕊. 北京化工大学, 2019(06)
  • [3]微波法制备生物质梗颗粒材料及应用[D]. 资文华. 昆明理工大学, 2015(01)
  • [4]微波处理钛渣新工艺研究[D]. 赵巍. 昆明理工大学, 2014(05)
  • [5]微波技术在冶金中的应用[J]. 郑凯,赵平源. 广东化工, 2014(08)
  • [6]微波低温清洁干燥攀枝花钛精矿工艺研究[D]. 左勇刚. 昆明理工大学, 2013(07)
  • [7]钼酸铵的生产研究进展[J]. 张亨. 中国钼业, 2013(02)
  • [8]微波法制备人造金红石新工艺及设备研制[D]. 陈菓. 昆明理工大学, 2012(11)
  • [9]微波技术在冶金中的应用[J]. 刘书祯,白燕,程艳明,钟文. 湿法冶金, 2011(02)
  • [10]氧化球团矿在微波场中的还原行为研究[D]. 吴锴. 中南大学, 2011(05)

标签:;  ;  ;  ;  ;  

微波辐照干燥仲钼酸铵新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