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洲推广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在欧洲推广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一、欧洲推广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李心[1](2019)在《环境不确定性、吸收能力对通信企业技术标准化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全球化与科技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继产品和技术竞争后技术标准成为市场竞争的主要力量,它不仅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还是国家战略的一部分,经济主体更多的通过制定和拥有标准来获得竞争优势。信息通信产业作为全球创新最活跃、带动性最强、渗透性最广的领域,与信息通信技术标准相关的产业发展,常常伴随着激烈的技术标准竞争。因此,技术标准及其产业化对通信企业的作用不言而喻。然而,通信企业面临的政策环境、技术环境和市场环境等外部环境都变得越来越复杂,环境的不确定性对通信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标准化能力都提出新的挑战。而现有文献中关于技术标准化的研究很少系统、全面的考察外部环境因素和企业能力对技术标准化的交互作用。鉴于此,本文将企业技术标准化过程中面临的环境特征和企业吸收能力作为主要研究变量,考察外部环境特征和吸收能力是如何影响企业技术标准化,以及如何影响组织绩效的,具体来说,研究包括三个问题:(1)环境不确定性如何影响技术标准化?(2)吸收能力在技术标准化过程中扮演何种角色?(3)环境不确定性、吸收能力与企业绩效关系中,技术标准化扮演者何种角色?在研究过程中,本文首先对标准化理论、动态能力等理论,技术标准化、环境不确定性和吸收能力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梳理。借助大唐电信TD-SCDMA标准和中国移动TD-LTE标准两个典型案例对通信企业技术标准化经济效益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提炼出对企业技术标准化产生影响的政策环境不确定性、技术环境不确定性、市场环境不确定性和联盟环境不确定性以及吸收能力等因素。结合案例分析的初步结论和现有文献构建环境不确定性、吸收能力、技术标准化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理论模型,并提出相应假设。最后,基于现有成熟量表设计调查问卷,收集到365家中国通信企业的样本数据,以此为基础借助SPSS和AMOS统计分析软件对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验证,从而检验前文所提出的研究假设。通过上述研究工作,本文发现技术标准化在市场、技术、政策和联盟等方面面临的不确定性是巨大的,企业自身对外界知识的消化、吸收能力也对通信企业的技术标准化过程存在显着的正向影响。与此同时,企业的知识吸收能力间接调节环境不确定性与技术标准化之间的关系,从而最终体现在企业的绩效水平中。具体来看,本研究初步得出如下结论:(1)环境不确定性、吸收能力对技术标准化有直接影响效应。其中环境不确定性变量的不同维度对技术标准化的影响效应不同,而吸收能力变量的不同纬度均对技术标准化有显着正向影响。这一结果直接证明了吸收能力在企业应对高度复杂和模糊环境方面的重要价值。(2)吸收能力对环境不确定性与技术标准化关系有显着调节效应。吸收能力变量的不同维度对环境不确定性与技术标准化之间的关系存在着不同的调节效应。(3)技术标准化对环境不确定性、吸收能力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存在部分中介作用。本文的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启发:首先,理论研究方面:从内、外部因素出发系统地探讨影响通信企业技术标准化及其经济效益问题,构建并实证检验了环境不确定性、吸收能力、技术标准化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模型,丰富并推进了技术标准化的理论研究,为学者们的后续研究提供了相应的理论传承和参考。其次,通信企业技术标准化实践活动启示方面:本文在新的经济环境背景下围绕信息技术标准化的重要议题展开研究,从企业层面剖析破解我国通信企业技术标准化难题的途径,为我国实施技术标准化战略提供理论支撑和数据支持,有利于企业更加积极有效地推进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国内标准和国际标准的制定,加快新型网络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应用。

舒兆平,毛蕴诗[2](2009)在《企业技术标准形成机制研究——以移动通信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历代移动通信标准的形成过程来看,存在着不同的标准形成机制。本文分析了第一代移动通信的基于市场标准形成机制,第二代的基于市场与委员会混合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第三代的政府干预下的市场与委员会混合机制,并重点分析了这种机制对标准的形成所发挥的显着作用,探讨了相应的政策含义。

柏昊[3](2007)在《虚拟网络型产业的技术学习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经济赶超的研究范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能否开展有效的技术学习活动被认为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赶超的关键。通过技术学习,发展中国家能够迅速地提高技术能力,有效促进技术创新活动。然而,目前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学习研究主要集中于传统制造业领域,对于虚拟网络型产业研究较少。但是,虚拟网络型产业是发展中国家技术学习活动开展的重要领域,也是发达国家具有领先优势并试图长期保持竞争优势的领域。因此,研究虚拟网络型产业的技术学习问题,不仅对丰富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学习理论,而且对指导发展中国家虚拟网络型产业技术学习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现有技术学习理论,大多在引进、吸收和提高的理论框架下解释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学习活动。这一技术学习理论分析框架忽略了技术标准和知识产权要素,难以解释虚拟网络型产业的技术学习活动。本文在研究虚拟网络型产业技术标准、网络外部性和竞争规则的基础上,提出了虚拟网络型产业技术学习分析的理论框架,并应用此理论框架,对数字电视产业和数字通信产业的技术学习过程进行了实证研究。具体的研究内容及创新性工作如下:1.通过分析虚拟网络型产业的技术标准和网络外部性特征,指出由于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的融合,以及网络外部性的正反馈效应,虚拟网络型产业的竞争规则发生了重大改变,技术标准成为虚拟网络型产业市场竞争中的决定性因素。2.提出了虚拟网络型产业技术学习分析的理论框架:国际贸易环境分析框架、虚拟网络型产业技术演化分析框架和企业层面技术学习过程的分析框架。国际贸易环境分析框架展示了两种不同的贸易规则:货物贸易条件下的国际贸易规则和知识产权贸易条件下的国际贸易规则;虚拟网络型产业技术演化分析框架分析了虚拟网络型产业的技术演化轨迹;企业层面技术学习过程的分析框架对虚拟网络型企业技术学习活动进行了分类,总结了企业技术学习过程的影响因素,并给出了企业技术学习过程的简化模型。3.基于对虚拟网络型产业技术学习多层次性的分解,本文证明了基于产品和价格的市场竞争不是虚拟网络型产业从产品层次技术学习过渡到技术标准层级技术学习的充分条件。虚拟网络型产业技术学习层次的升级需要国家创新体系的支持,在现有国家创新体系下,我国数字电视产业的竞争主要是基于产品和价格的竞争,这种竞争的加剧只能强化数字电视产业在产品层次上的技术学习,产品层次技术学习的同质化又加剧了产品和价格的竞争。4.通过研究我国数字通信产业的技术学习过程,指出虚拟网络型产业技术学习的有效途径是形成技术能力提高和市场开拓的良性循环,找到有效途径的关键在于发现利基市场。我国的二元市场需求特性,有利于发现虚拟网络型企业技术学习的利基市场。我国数字通信产业的技术学习就是从国外竞争对手忽略的农村通信市场入手,形成了技术能力提高和市场拓展的良性循环,并逐渐渗透到主流市场。5.通过研究数字电视产业和数字通信产业的技术标准制定过程,指出政府和国内市场是影响虚拟网络型产业技术标准层次技术学习的两个主要因素。政府和国内市场发挥作用的方式与虚拟网络型产业技术标准竞争情况密切相关。当虚拟网络型产业技术标准的竞争为国内技术标准之间的竞争,政府主要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通过市场竞争选择最终技术标准;当虚拟网络型产业技术标准的竞争为国内技术标准与国外技术标准之间的竞争,政府可以通过推迟市场开发,促进国内技术标准产业化,为国内技术标准的技术学习争取时间和市场。

宋书增[4](2006)在《TD-SCDMA全球市场推广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中国通信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中国通信业的产值在整个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在逐年上升;中国的通信业已步入中国经济支柱产业之列,通信业的发展可以拉动整个中国经济的增长。在中国的通信市场上,培育了众多的通信设备制造商,诺基亚通过中国市场,由一个小小的通信公司,成为如今的世界通信巨头。UT斯达康在中国市场创造了‘小灵通’的神化。但是在第一、第二代移动通信中中国仅仅搭上了末班车。 TD-SCDMA作为由中国提出的3G三大国际标准之一,得到了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尽管TD-SCDMA具有譬如象高频谱利用率、智能天线、联合检测、软件无线电等独特的优势,但目前并没有得到商用。中国目前正在积极推动TD-SCDMA的进展。各种迹象表明TD-SCDMA在中国的商用已是大势所趋,只是时间问题。TD-SCDMA在中国成功商用之后,又该如何发展?TD-SCDMA要想在世界范围内商用,又将面临那些问题呢?本文从TD-SCDMA标准的产生、发展、实验网的测试及TD-SCDMA标准国际化所面临的现实问题等方面着手,就这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分析。

吕宗英[5](2006)在《通信技术标准化及其战略选择》文中研究表明现代通信技术是一个复杂的技术体系,是推动各国信息产业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通信技术标准化是通信技术规范发展和参与主体利益分配的重要途径,目前已经超越单纯企业竞争的界限,成为各国政府十分关注和重点推动的事业,通信技术标准作为某种类型的公共物品,也是各国政府必须倾力治理的战略领地。 本研究基于与通信技术标准化相关的哲学问题和对我国通信技术标准化发展战略的反思,从时下标准化的突出现实问题入手,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和工具,分析总结了通信技术标准化的演进规律、模式和机制问题,进而构建了我国通信技术标准化的战略选择方向和内容,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方面提出了有新意的见解。在具体内容上,通过归纳、分析以及深层解读,在第二章首先界定了通信技术标准化的概念和特征,对通信技术标准化的科技价值、经济价值和政治价值进行了探讨,提出技术范式与轨道理论、知识产权与标准相融理论和技术标准战略理论是通信技术标准化的三个重要的理论基础;第三章通过历史的和逻辑的分析,概括出通信技术标准化的演化规律和特征,并对通信技术标准化过程中的困境以及因困境造成的消极影响和危机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消解困境的一些具体对策;第四章提出了通信技术标准化的企业技术标准模式、联盟技术标准模式和法定技术标准模式的三种基本模式,分析了通信技术标准化的影响要素以及生成演化机制中的一般生成机制和利益集团预设性机制,由此,深化了对通信技术标准化发展规律的进一步认识;第五章基于哲学指导实践的需求出发,重点评介了美国、欧盟、韩国和日本通信技术标准化的战略选择特点和路径,在总结这些经验并进行哲学分析基础上,论文提出了我国通信技术标准化应该从核心价值、主导价值和价值实现角度进行价值选择,以TD-SCDMA作为技术和标准化选择方向,从健全配套政策、统筹资源和寻求通信产业跨越发展角度,提出了政策选择的具体思路。 本研究基于技术哲学视角,坚持理性思考,尽管这些反思是建立在实证基础上的,但得出的结论,尤其是战略选择还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检验,这当然也是哲学价值的重要体现和升华的标志。

包东智[6](2002)在《3G技术在全球的发展》文中研究表明 3G市场在困境中发展 2001年世界电信业出现亏损、破产、裁员、暴跌等种种令人忧虑的现状,欧洲主要的电信巨头们均负债累累:德国电信负债500多亿美元;英国电信负债430亿美元;法国电信负债600多亿美元;沃达丰电信负债67.2亿英镑;在亚洲,日本电报电话公司(NTT)2001财政年亏损额可能高达1万亿日元;日本DoCoMo2001财政年亏损额可能高达1000亿日元。

陈礼娟,何辅云,徐明亮,张勇[7](2002)在《3G技术及运用现状简介》文中研究表明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全球无缝的移动漫游,提供高质量的数据服务。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标准将是由cdma2000、WCDMA、TD-SCDMA三大标准构成的一个标准系列,目前各项标准已经确定,3G的实现进入商用阶段。

张炜[8](2002)在《无线移动通信标准之战的回顾与启示》文中提出通过对国际上无线移动通信前后三代标准之战的简要回顾,说明技术标准对于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竞争的关键作用,强调了在新经济时代和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下,政府应通过制订法规条例、实施频谱分配政策、资助和协调研发活动、特别是积极制订和认真选择技术标准等措施,合法并有效地保护正处于早期发展中的我国民族移动通信工业。

张磊,阮帮秋[9](2002)在《迎接移动通信另一个春天的到来》文中研究指明该文阐述了第一代、二代移动通信的特点,对目前讨论热门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标准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同时对于未来的4G技术所应采用的研究方法、可能采用的技术以及各大厂商所做的研究工作进行了介绍和分析。

杨彬,郭大宁[10](2001)在《我国移动通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文中研究表明目前 ,中国移动通信市场发展迅猛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如何向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演进 ,成为移动运营商和移动用户所关注的焦点。这里通过介绍我国移动通信的市场、技术现状及移动通信的演进过程 ,分析了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 ,探讨中国移动通信网向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过渡应采取的演进策略和演进步骤。

二、欧洲推广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欧洲推广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环境不确定性、吸收能力对通信企业技术标准化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1.2.1 核心概念界定
        1.2.2 论文框架和结构安排
        1.2.3 技术路线
        1.2.4 研究方法
    1.3 研究难点和主要创新点
        1.3.1 研究难点
        1.3.2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理论背景和文献综述
    2.1 基础理论
        2.1.1 标准化理论
        2.1.2 企业动态能力理论
    2.2 技术标准化的相关研究
        2.2.1 技术标准化的内涵
        2.2.2 技术标准化的实现路径及评价方法
        2.2.3 技术标准化对企业的作用
        2.2.4 技术标准化的影响因素
    2.3 环境不确定性的相关研究
        2.3.1 环境不确定性的内涵和分类
        2.3.2 环境不确定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2.3.3 环境不确定性对技术标准化的影响
    2.4 吸收能力的相关研究
        2.4.1 吸收能力的内涵与分类
        2.4.2 吸收能力的测量维度
        2.4.3 吸收能力与技术标准化
    2.5 文献评述
第3章 通信企业技术标准化的探索性案例研究
    3.1 理论预设
    3.2 研究设计
        3.2.1 研究方法
        3.2.2 案例选择
        3.2.3 数据收集
        3.2.4 数据处理
    3.3 大唐电信集团TD-SCDMA标准化案例
        3.3.1 大唐电信集团简介
        3.3.2 TD-SCDMA标准的演化进程
        3.3.3 企业所处的环境特征
        3.3.4 企业的知识吸收能力
    3.4 中国移动集团TD-LTE标准
        3.4.1 中国移动集团简介
        3.4.2 TD-LTE标准的演化进程
        3.4.3 企业所处的环境特征
        3.4.4 企业的知识吸收能力
    3.5 案例间对比分析
        3.5.1 研究构念的提炼
        3.5.2 理论预设验证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
    4.1 理论模型
    4.2 环境不确定性与技术标准化
        4.2.1 技术环境不确定性与技术标准化
        4.2.2 市场环境不确定性与技术标准化
        4.2.3 政策环境不确定性与技术标准化
        4.2.4 联盟环境不确定性与技术标准化
    4.3 知识吸收能力与技术标准化
        4.3.1 潜在知识吸收能力与技术标准化
        4.3.2 现实知识吸收能力与技术标准化
    4.4 环境不确定性与技术标准化: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
        4.4.1 潜在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
        4.4.2 现实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
    4.5 技术标准化的中介作用
    4.6 研究假设
第5章 研究设计
    5.1 变量测量
        5.1.1 环境不确定性
        5.1.2 吸收能力
        5.1.3 技术标准化
        5.1.4 企业绩效
        5.1.5 控制变量
    5.2 问卷设计与修正过程
        5.2.1 问卷内容
        5.2.2 定性测试
        5.2.3 预测试
    5.3 正式问卷的发放、回收与数据处理
        5.3.1 问卷发放方式
        5.3.2 问卷回收统计
        5.3.3 数据分析工具及方法
第6章 数据分析与结果
    6.1 描述性统计、信度和效度分析
        6.1.1 样本特征描述
        6.1.2 量表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6.1.3 信度分析
        6.1.4 效度分析
    6.2 假设检验
        6.2.1 Pearson相关分析
        6.2.2 主效应的检验
        6.2.3 吸收能力的调节效应检验
        6.2.4 技术标准化的中介效应检验
    6.3 结果分析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理论贡献和实践启示
        7.2.1 理论贡献
        7.2.2 实践启示
    7.3 研究局限及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调查问卷
致谢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2)企业技术标准形成机制研究——以移动通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提出
二、移动通信技术标准形成机制的演进
    1. 第一代:基于市场竞争的标准形成机制
    2. 第二代:基于市场与委员会的混合机制
    3. 第三代:政府干预下的市场与委员会的混合机制
三、移动通信技术标准形成机制分析
    1. 基于市场的标准形成机制的失灵
    2. 基于委员会的标准形成机制是对市场机制的补充
    3. 从国家战略高度建立政府干预下的混合机制
四、小结

(3)虚拟网络型产业的技术学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致谢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本文的研究背景
        1.1.2 本文研究的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技术学习理论文献综述
        1.2.2 虚拟网络型产业的相关研究
        1.2.3 技术学习理论文献评述及虚拟网络型产业技术学习相关概念的界定
    1.3 研究思路方法与论文结构
        1.3.1 研究思路方法
        1.3.2 论文结构
第二章 虚拟网络型产业的特征
    2.1 虚拟网络型产业的技术标准特征
        2.1.1 技术标准的发展历程
        2.1.2 技术标准的定义与分类
        2.1.3 虚拟网络型产业技术标准的归类
        2.1.4 虚拟网络型产业的技术标准与技术创新的协同关系
        2.1.5 虚拟网络型产业的技术标准管理与全球许可战略
    2.2 虚拟网络型产业的网络外部性特征
        2.2.1 虚拟网络型产业网络外部性概念的界定
        2.2.2 虚拟网络型产业网络外部性的源泉
        2.2.3 虚拟网络型产业的网络外部性与市场结构
    2.3 虚拟网络型产业竞争规则的差异性特征
        2.3.1 基于技术标准的虚拟网络型产业竞争规则
        2.3.2 战略性贸易政策与虚拟网络型产业的技术标准竞争
        2.3.3 虚拟网络型产业技术标准竞争中的“政府失灵”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虚拟网络型产业技术学习分析
    3.1 国际贸易环境与虚拟网络型产业的技术学习
        3.1.1 国际贸易环境的改变
        3.1.2 国际贸易环境对虚拟网络型产业技术学习的影响
    3.2 虚拟网络型产业技术演化分析
        3.2.1 传统的全球产业技术演化轨迹
        3.2.2 传统的产业技术演化轨迹的腐蚀性因素
        3.2.3 虚拟网络型产业的技术演化轨迹
    3.3 虚拟网络型企业技术学习分析
        3.3.1 虚拟网络型企业技术学习活动分类
        3.3.2 虚拟网络型企业技术学习的影响因素
        3.3.3 虚拟网络型企业的技术学习模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数字电视产业的技术学习过程
    4.1 数字电视产业相关概念
        4.1.1 数字电视技术与数字电视产业
        4.1.2 数字电视技术的发展历程
    4.2 数字电视产业的技术学习过程
        4.2.1 数字电视产业技术学习阶段的划分
        4.2.2 数字电视技术之前的技术学习过程
        4.2.3 数字电视机的技术学习过程
        4.2.4 数字电视技术标准的技术学习过程
    4.3 数字电视产业技术学习过程分析
        4.3.1 数字电视产业技术学习的影响因素分析
        4.3.2 数字电视企业技术学习战略的模型分析
        4.3.3 数字电视产业技术学习的路径分析
        4.3.4 地面数字电视技术标准制定过程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数字通信产业的技术学习过程
    5.1 数字通信产业相关概念
        5.1.1 数字通信系统与数字通信产业
        5.1.2 数字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
    5.2 数字通信产业的技术学习过程
        5.2.1 数字通信产业技术学习阶段的划分
        5.2.2 基于引进的产品层次技术学习
        5.2.3 基于自主研发的产品层次技术学习
        5.2.4 基于自主研发的技术标准层次技术学习
    5.3 数字通信产业技术学习过程分析
        5.3.1 数字通信产业技术学习的影响因素分析
        5.3.2 程控交换机企业技术学习决策和市场战略分析
        5.3.3 TD-SCDMA技术标准制定和产业化过程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促进虚拟网络型产业技术学习的政策建议
    6.1 促进虚拟网络型产业技术学习的宏观政策
        6.1.1 技术学习宏观政策及其体系
        6.1.2 知识产权政策
        6.1.3 技术标准政策
        6.1.4 科技政策
        6.1.5 竞争政策
    6.2 促进虚拟网络型产业技术学习的微观政策
        6.2.1 提高虚拟网络型企业的抱负水平
        6.2.2 优化虚拟网络型企业专利情报战略
        6.2.3 实施虚拟网络型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
        6.2.4 改善虚拟网络型企业的激励制度
        6.2.5 加强促进虚拟网络型企业技术学习的企业文化建设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1.1 本文的研究成果
        7.1.2 本文的研究不足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工作和发表的论文

(4)TD-SCDMA全球市场推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第一章 TD-SCDMA概述
    1.1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
        1.1.1 模拟移动通信系统(1G)
        1.1.2 数字移动通信系统(2G)
        1.1.3 2.5代移动通信系统(2.5G)
        1.1.4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
    1.2 TD-SCDMA标准的提出与制定
        1.2.1 TD-SCDMA简介
        1.2.2 TD-SCDMA标准发展历程
    1.3 TD-SCDMA发展现状
        1.3.1 TD-SCDMA产业链
        1.3.2 产业链个环节产业化进展情况
        1.3.3 TD-SCDMA外场测试情况
        1.3.4 行业最新动态
第二章 TD-SCDMA与其他两种3G标准的对比分析
    2.1 3G三大标准介绍
        2.1.1 WCDMA标准简介
        2.1.2 CDMA2000标准简介
        2.1.3 TD-SCDMA标准简介
    2.2 3G三大技术标准的分析
    2.3 3G三大标准的优势比较
        2.3.1 设备成熟度
        2.3.2 漫游能力
第三章 TD-SCDMA国内市场发展因素分析
    3.1 促进性因素分析
        3.1.1 中国政府的支持
        3.1.2 整个产业链的推动
        3.1.3 TD-SCDMA先进的技术特性
    3.2 阻碍性因素分析
        3.2.1 TD还没有成熟的商用网络
        3.2.2 中国运营商对TD-SCDMA的态度
        3.2.3 TD终端、测试仪器的不完善
第四章 TD-SCDMA海外市场发展可行性分析
    4.1 TD-SCDMA海外发展SWOT分析
        4.1.1 TD-SCDMA海外发展优势
        4.1.2 TD-SCDMA海外发展劣势
        4.1.3 TD-SCDMA海外发展机会
        4.1.4 TD-SCDMA海外发展威胁
    4.2 TD-SCDMA海外发展投资风险分析
        4.2.1 TD-SCDMA面临专利风险
        4.2.2 TD-SCDMA面临技术风险
        4.2.3 TD-SCDMA面临市场风险
        4.2.4 TD-SCDMA面临“走出去”的障碍
第五章 TD-SCDMA国际市场推广策略分析
    5.1 国内商用的成功为TD-SCDMA世界范围的发展奠定基石
    5.2 设备上积极走出国门,向国外行销TD-SCDMA
    5.3 加强TD-SCDMA产业联盟的建设
    5.4 积极开展政府营销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5)通信技术标准化及其战略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独创性声明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创新之处
    1.4 论文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二章 通信技术标准化的概念与理论解释
    2.1 通信技术标准化的概念解读
        2.1.1 技术标准及其特点与分类
        2.1.2 技术标准化及其发展轨迹与趋势
        2.1.3 通信技术标准化及其特征
    2.2 通信技术标准化的相关理论解释
        2.2.1 技术范式与轨道理论
        2.2.2 知识产权与标准相融理论
        2.2.3 技术标准战略理论
    2.3 通信技术标准化的价值分析
        2.3.1 通信技术标准化的科技价值
        2.3.2 通信技术标准化的经济价值
        2.3.3 通信技术标准化的政治价值
第三章 通信技术标准化的演化规律与困境
    3.1 通信技术的演进路径
        3.1.1 通信技术的阶段性创新
        3.1.2 通信技术的演进内容
    3.2 通信技术标准化的演化与特征
        3.2.1 技术标准的演进
        3.2.2 通信技术标准的发展
        3.2.3 通信技术标准化的特征
    3.3 我国通信技术标准化的困境及其消解
        3.3.1 通信技术标准化困境的体现
        3.3.2 通信技术标准化困境的影响
        3.3.3 通信技术标准化困境的消解
第四章 通信技术标准化的基本模式与发展机制
    4.1 通信技术标准化的基本模式
        4.1.1 企业技术标准模式
        4.1.2 联盟性技术标准模式
        4.1.3 法定技术标准模式
    4.2 通信技术标准化的演化机制
        4.2.1 通信技术标准化的构成要素
        4.2.2 通信技术标准化的演化机制
第五章 我国通信技术标准化的战略选择
    5.1 发达国家通信技术标准化战略借鉴
        5.1.1 美国:以优势核心技术确立通信技术标准战略
        5.1.2 欧盟:以市场联盟提升通信技术标准话语权战略
        5.1.3 韩国:以模块跟踪创新抢夺通信技术标准战略
        5.1.4 日本:以运营商主导产业链控制通信技术标准战略
        5.1.5 发达国家通信技术标准化的特点与经验分析
    5.2 我国通信技术标准化的战略选择
        5.2.1 我国通信技术标准化的价值选择
        5.2.2 我国通信技术标准化的技术选择
        5.2.3 我国通信技术标准化的政策选择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10)我国移动通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移动通信的发展现状
    1.1 用户发展现状
    1.2 网络发展现状
2 移动通信的演进过程及发展趋势
    2.1 移动通信的演进过程
    2.2 对4G的探讨
3 从2G到3G的演进策略
    3.1 选择适当时机引入第三代系统
    3.2 实行平滑过渡, 共存发展
    3.3 2G向3G演进的步骤
4 结束语

四、欧洲推广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 [1]环境不确定性、吸收能力对通信企业技术标准化的影响研究[D]. 李心.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9(01)
  • [2]企业技术标准形成机制研究——以移动通信为例[J]. 舒兆平,毛蕴诗.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9(06)
  • [3]虚拟网络型产业的技术学习研究[D]. 柏昊. 合肥工业大学, 2007(05)
  • [4]TD-SCDMA全球市场推广分析[D]. 宋书增. 北京邮电大学, 2006(11)
  • [5]通信技术标准化及其战略选择[D]. 吕宗英. 东北大学, 2006(12)
  • [6]3G技术在全球的发展[J]. 包东智. 邮电商情, 2002(21)
  • [7]3G技术及运用现状简介[A]. 陈礼娟,何辅云,徐明亮,张勇. 2002’中国通信学会无线及移动通信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2
  • [8]无线移动通信标准之战的回顾与启示[J]. 张炜.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2(07)
  • [9]迎接移动通信另一个春天的到来[J]. 张磊,阮帮秋. 无线电工程, 2002(03)
  • [10]我国移动通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 杨彬,郭大宁.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06)

标签:;  ;  ;  ;  ;  

在欧洲推广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