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老年性痴呆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老年性痴呆的研究进展

一、中医药治疗老年性痴呆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孙林娟,詹敏,何春颖,陈芷妍,陶庄,乔丹丹,韩富华,陈文洁,杜毅达,郑晓瑛[1](2021)在《中医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综述中医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理论及临床应用、实验研究,以期为AD的治疗提供参考。当前中医药治疗AD的相关研究已经获得一些重要进展,积极早期干预、延缓病情恶化、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对指导与改善AD的临床疗效有着积极的作用。

宋晓晨[2](2021)在《基于古今医案的痴呆中医因机证治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于痴呆的治疗,始终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与难点。本课题拟从中医医籍及国内较为权威的学术数据库所记载的中医痴呆古今医案入手,梳理中医治疗痴呆的古今医案情况,呈现大历史观下医家临证诊治痴呆的演变与发展,挖掘整理古今医家对痴呆的病因病机等理论的认识及古今医家对痴呆的诊疗规律和经验,为痴呆的中医临床治疗与科学研究提供借鉴、拓展思路。同时,结合对痴呆古代文献的梳理与中医相关研究的概述,对痴呆的中医药治疗进行总体论述。方法:1.基于《中华医典》对痴呆的古代文献进行搜集整理,应用理论归纳与分析法,按照病名溯源、病因病机、治疗沿革等进行分析。2.基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库存的中医学经典医籍以及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等电子数据库对痴呆的古今医案进行搜集整理,应用数理统计、数据挖掘与网络药理学方法,按照医案年代分布情况、患者性别年龄分布情况、病因分布情况、病性病位分布情况、症状分布情况、方药应用情况等进行分析。3.基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等电子数据库对近10年来痴呆(阿尔茨海默病)的中医研究进行搜集整理,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按照发文年份、发文地域、发文单位、文献类型、研究内容、项目支持、核心期刊、核心作者等进行分析。结果:1.痴呆首见于唐代的《华佗神医秘传》,又名“呆痴”“愚痴”“痴病”“神呆”“呆证”“呆病”等。明代以前多作为其他疾病的症状。可由药邪、先天因素、外伤、七情内伤、他病继发等诱发,病机以脏腑气血虚损为本,痰、瘀、火热为标。病位以心、脑为主,兼有肝、脾、肾。治疗兼见针灸与中药疗法。针灸选穴多为心经与肾经上的穴位。中药疗法包含藜芦、牵牛、石菖蒲、远志等化痰药及多个化痰补虚方的应用。2.共录入医案376则,分为少量的古代医案与近代医案,以及大量的现代医案。患者以60-79岁的男性居多。常见病因依次为他病继发、情志因素、毒邪、先天因素和外伤。常见病性依次为痰、血瘀、精髓亏虚、气虚、火热、气滞、阴虚等。常见病位依次为肾、心神(脑)、脾、心、肝、肺、胃、胆。常见症状依次为善忘、神情淡漠、反应迟钝、智能降低、性情改变等。常见方剂依次为补益剂、祛痰剂、活血剂、祛湿剂、行气剂、清热剂等。常见药物依次为补虚药、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解表药等。应用频率最高的方剂依次为地黄饮子、补阳还五汤、菖蒲郁金汤、六味地黄丸、通窍活血汤、温胆汤等。应用频率最高的药物依次为石菖蒲、远志、川芎、茯苓、丹参、甘草等。常用药物可聚类为补虚类、活血类、化痰类。经关联规则分析,结合临床应用情况与疗效评估,得到常用药对及核心药物组成为石菖蒲-远志、熟地黄-山茱萸、桃仁-红花-川芎、郁金-陈皮-半夏-茯苓-石菖蒲。对支持度百分比最高的石菖蒲-远志药对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得到9个活性成分,73个潜在靶点,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c AMP信号通路、蛋白质去泛素化、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活性氧代谢过程、节律周期过程等多个生物学过程及通路。3.共纳入近10年痴呆(阿尔茨海默病)的中医研究文献1558篇。年发文数量呈波动增长。主要发文地域依次为北京、湖北、广东、黑龙江、山东等。主要发文单位依次为湖北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等。文献类型以期刊论文为主。研究内容包含临床观察,实验研究,理论分析,以及治未病、护理、康复等早期防护与病后调护的相关研究。治疗方法囊括中药、针灸、贴敷、推拿、砭法、导引等。研究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等多项资助与支持。载文量最多的中华中医药学刊、中国老年学杂志、中华中医药杂志、辽宁中医杂志等18种期刊为“核心区”期刊,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结论:1.历代医家对痴呆的认识由以虚、痰为主要病机演变为以虚及正虚夹痰夹瘀为主,并兼见火热、气滞、湿阻、寒凝、水停等,治法也由补虚、化痰发展为补虚、化痰、活血、开郁、清热、燥湿、驱寒、利水等。2.痴呆的病因有他病继发、七情内伤、外伤、毒邪、先天因素等,病性以痰、血瘀、精髓亏虚为主,病位以肾、脑、脾、心、肝为主,症状表现为善忘、神情淡漠、反应迟钝、智能低下等,证型以正气不足的虚证与虚中夹痰夹瘀的本虚标实证为主,治疗时多应用补虚药、化痰药、活血药、清热药等,依据具体证型进行辨证施治。3.常用方剂有地黄饮子、补阳还五汤、菖蒲郁金汤、通窍活血汤、温胆汤等,常用中药有石菖蒲、远志、川芎、茯苓、丹参、甘草、黄芪、半夏、郁金、当归等,常用药对及核心药物组成为石菖蒲-远志、熟地黄-山茱萸、桃仁-红花-川芎、郁金-陈皮-半夏-茯苓-石菖蒲。4.痴呆的中医研究处于稳步发展阶段,形成了中药、针灸、贴敷、推拿、砭法、导引等内服外治相结合、多靶点靶向治疗的日臻完善的治疗模式,研究趋势为痴呆的早期干预与病后调护。

王雪松[3](2021)在《针刺相关疗法对轻中度AD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的网状Meta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发病隐匿,且病程不可逆,伴随着全球老龄化的日益加剧,阿尔茨海默病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医疗和社会问题之一。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针刺相关疗法对AD有效,我们的目的在于比较不同针刺相关疗法对轻中度AD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对所纳入的干预措施进行排序。方法:我们运用网状Meta分析(Network Meta-Analysis,NMA)的方法对纳入研究中的的直接和间接证据进行评估。我们检索了4个英文数据库和4中文数据库,搜集以针灸相关疗法为主要干预措施治疗早中期AD患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1年2月25日,出版物的语言限定为中文或者英文。在两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评估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使用Review Manager5.4、Stata 15.0和Win BUGS 1.4.3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对检索所获得的所有文献严格按照纳入标准筛选,最终纳入符合条件的研究36篇,包括2711例AD患者,涉及14种针灸相关疗法和联合疗法。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um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针刺联合认知功能训练(ACU+Training)的疗效优于针刺相关疗法(ACU)、针刺联合中药(ACU+CH)、针刺联合盐酸多奈哌齐(ACU+DON)、中药(CH)、盐酸多奈哌齐(DON)、盐酸多奈哌齐联合尼莫地平片(DON+NIM)、音乐疗法(Music)、尼莫地平片(NIM)、安慰剂(Placebo)、认知功能训练(Training)(p<0.05),而针刺联合中药(ACU+CH)优于中药(CH)(p<0.05),针刺联合盐酸多奈哌齐及尼莫地平(ACU+DON+NIM)优于盐酸多奈哌齐联合尼莫地平片(DON+NIM)(p<0.05);对于阿尔茨海默病评估量表-认知部分(Alzheimer’s disease assessment scale,ADAScog),针刺相关疗法(ACU)优于盐酸多奈哌齐(DON)(p<0.05);对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针刺联合盐酸多奈哌齐(ACU+DON)优于中药(CH)、盐酸多奈哌齐(DON)、尼莫地平(NIM)和安慰剂(Placebo)(p<0.05);而对于临床总有效率(Effectiveness rate),针刺相关疗法(ACU)、针刺联合中药(ACU+CH)、针刺联合中药联合盐酸多奈哌齐(ACU+CH+DON)、针刺联合中药联合盐酸多奈哌齐联合尼莫地平(ACU+CH+DON+NIM)、针刺联合盐酸多奈哌齐(ACU+DON)、中药(CH)、尼莫地平(NIM)的疗效均优于盐酸多奈哌齐联合尼莫地平(DON+NIM)(p<0.05),针刺联合中药(ACU+CH)的疗效优于中药(CH)(p<0.05)。综合排序结果显示,最佳的干预措施为针刺联合认知功能训练(ACU+Training)和针刺相关疗法(ACU)。结论:(1)针刺联合认知功能训练(ACU+Training)可能是提高轻中度AD患者MMSE评分的最佳治疗方法;(2)针刺相关疗法(ACU)可能对改善轻中度AD患者的ADAS-cog评分和ADL评分最有帮助。(3)与单一疗法相比,针刺相关疗法与其他疗法相结合,对轻中度AD患者整体获益程度更高;(4)与单纯药物疗法相比,针刺相关疗法不良反应率更低,更安全。综合而言,在所纳入的干预措施中,针刺联合认知功能训练(ACU+Training)和针刺相关疗法(ACU)可能是改善轻中度AD患者认知功能的最佳疗法。

谭爱华[4](2021)在《痰瘀同治 清热解毒法防治AD的理论探讨及其调控HSP70介导的神经保护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理论研究初步提出较为系统的AD病变全过程的病机演变规律,探析由因虚生热和痰瘀化热导致的“热”推动AD病变发展这一重要病机,及AD病理变化的四个关键过程:“虚生痰瘀-痰瘀化热-热结酿毒-毒损脑络”,探讨AD病理进程中的“热”和“毒”的理论内涵,梳理痰瘀同治、清热解毒法防治AD的理论依据。通过实验研究探索建立稳定可靠的AD-痰瘀互结病证结合动物模型,解析痰瘀同治、清热解毒法对AD-痰瘀互结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干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阐明痰、瘀在AD的病理变化过程中存在“化热”这一关键过程,并尝试揭示“痰瘀化热酿毒”“毒损脑络”的生物学过程以及“热”和“毒”可能的生物学基础,初步证实痰瘀同治、清热解毒法可通过调控HSP70介导的神经保护机制发挥改善脑神经炎症、改善海马神经元突触结构和可塑性、抑制神经元凋亡等作用。方法:1、理论研究方法:以《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四库全书》子部、《中华医典》(第5版)为主要工具,综合古今医家之言,系统梳理虚、痰、瘀及痰瘀互结、化热酿毒、毒损脑络这些因素和环节与AD的关联,整理中医学对AD病变全过程的病机演变认识,探析“热”和“毒”的理论内涵,梳理痰瘀同治、清热解毒法防治AD的的理论依据。2、实验研究方法:(1)以3月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作为AD的疾病模型动物,用D12492高脂饮食饲喂,改变其血脂指标,以模拟中医“痰”证的病理状态;用0℃冰水浴处理,改变其血液流变指标,以模拟中医“瘀”证的病理状态;二者结合模拟同时存在“痰”“瘀”的病理状态,分别建立AD-痰、瘀、痰瘀互结病证结合动物模型。通过比较各组小鼠的学习与记忆能力,舌色客观变化,以及血脂、血液流变学、脑神经炎症、AD相关病理变化的指标来评价模型,探索建立稳定可靠的AD-痰、瘀、痰瘀互结病证结合动物模型。(2)复制AD-痰瘀互结证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分为5个组:不予给药处理的模型组、给予痰瘀同治的益智温胆汤组、给予清热解毒的黄连解毒汤组、同时给予痰瘀同治和清热解毒的益智温胆汤+黄连解毒汤组,以及作用机制对照药物替普瑞酮组,并以同系遗传背景的非转基因C57小鼠作为空白对照组,分别处理40天。Morris水迷宫法检测各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刚果红染色法、甘氨酸镀银染色法、透射电镜法、高尔基染色法等方法分别观察各组小鼠海马区SP、NFTs、神经元超微结构变化、突触和树突棘的改变等;使用免疫荧光标记法,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海马组织内相关蛋白的表达和共定位关系,比较各组小鼠的病理改变、脑神经炎症、凋亡、突触、线粒体功能等的变化情况。结果:1、实验一结果(1)Morris水迷宫:与AD-Model组比较,各组小鼠的平均游泳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ntrol组小鼠游泳总路程和上平台潜伏期明显更短,穿越平台次数明显更多,其余各组小鼠的游泳总路程、上平台潜伏期和穿越平台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舌色对比:与AD-Model组小鼠相比,Control组小鼠舌色偏淡红,其余各组小鼠舌色偏暗红。AD-Pbs组小鼠的舌色r值最小。(3)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与AD-Model组小鼠相比,Control组小鼠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更低。其余各组小鼠的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均有不同程度升高。而与AD-Model组小鼠相比,AD-Bss组和AD-Pbs组小鼠的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更高。(4)血脂指标检测:与AD-Model组小鼠相比,Control组小鼠血脂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小鼠的血脂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与AD-Model组小鼠相比,AD-Ps组和AD-Pbs组小鼠的各项血脂指标更高,但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5)Western Blot:与Control组小鼠相比,各组小鼠的海马组织TNF-α、IL-1β和T-Tau均明显升高。与AD-Model组小鼠比较,AD-Pbs组小鼠海马组织中的TNF-α、IL-1β和T-Tau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实验二结果:(1)Morris水迷宫:与Control组比较,各组小鼠游泳总路程和上平台潜伏期明显延长,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与Model组比较,各组小鼠平均游泳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给药组小鼠游泳总路程和上平台潜伏期均缩短,穿越平台次数有不同程度的增加。(2)跳台实验:与Control组比较,各组小鼠潜伏期明显缩短、出错次数增加;与Model组比较,各给药组小鼠潜伏期延长、出错次数减少。3、实验三结果:(1)刚果红染色:Control组小鼠海马区和皮层中几乎没有观察到SP,而Model组小鼠海马区和皮层中散在分布着许多SP,各给药组SP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2)甘氨酸银浸镀:与Control组小鼠相比,Model组小鼠海马区染色明显加深,镜下可见大量被染成黑色条状的NFTs,以CA3区最为明显;各给药组小鼠海马区的NFTs有不同程度减少。(3)透射电镜:Control组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结构完整,染色质团聚在核内,线粒体丰富,核糖体和粗面内质网均匀散在分布在胞质中。Model组小鼠海马神经元出现细胞死亡现象,镜下可见细胞核塌陷,边界破解甚至消失,染色质固缩或消失,视野内可见若干凋亡小体分布,线粒体数量明显减少,且大部分线粒体出现肿胀甚至破裂,粗面内质网结构松散,仅可见少量零星分布的核糖体。各给药组小鼠海马神经元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但细胞核整体形态正常、结构完整,镜下可见部分线粒体肿胀,粗面内质网排列松散,核糖体减少等现象。(4)Western Blot:与Control组小鼠比较,各组小鼠总Tau蛋白和三个不同位点磷酸化的Tau蛋白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与Model组小鼠相比,各给药组小鼠总Tau蛋白和三个不同位点磷酸化的Tau蛋白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4、实验四结果:(1)免疫荧光:与Control组小鼠相比:Model组小鼠海马区Aβ1-42、GFAP、Iba-1、的荧光数量和强度均明显上升,DG区Aβ1-42蛋白的周围分布着大量的GFAP蛋白和Iba-1蛋白;PSD95荧光数量和强度明显减少;Model组小鼠皮层和海马区均可见大量HSP70荧光,各给药组小鼠皮层和海马各个区域的HSP70荧光数量和强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CA3区和DG区更为明显。与Model组小鼠相比,各个给药组小鼠海马区Aβ1-42蛋白、GFAP蛋白和Iba-1蛋白荧光数量和荧光强度均不同程度的降低,PSD95荧光数量和强度有不同程度增加。(2)HSP70和Aβ1-42、Tau荧光共定位:胞内外均可见由HSP70的红色荧光和Aβ1-42的绿色荧光重叠的黄色荧光。由红色荧光的HSP70和绿色荧光的Tau重叠的黄色荧光,几乎都分布在胞外。(3)Western Blot:与Control组相比:Model组小鼠海马组织中的TNF-α、IL-1β、IL-10等脑神经炎症指标和HSF1、HSP70均明显上升;各组小鼠Bcl-2蛋白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调、Bax蛋白和c-Caspase-3蛋白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调、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调,Model组小鼠尤其明显,而YZ+HL组与Control组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Model组小鼠海马组织中的均明显上升。与Model组相比:各给药组小鼠海马组织中的促炎因子TNF-α、IL-1β有明显的下调,IL-10除GGA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给药组与Model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各给药组小鼠的Bcl-2蛋白均有上调,Bax蛋白和c-Caspase-3蛋白均有下调;YZ+HL组和GGA组小鼠海马组织中HSF1有明显的上调;其余各给药组与Model组相比,HSP70蛋白的差异均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对YZ+HL和GGA组进行LSD分析,两者在HSF1表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SP70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高尔基染色:与Control组比较,Model组小鼠脑组织中神经元数量和树突棘均明显减少,镜下可见CA3和DG区的神经元丢失情况最为明显。与Model组相比,各给药组小鼠脑组织中神经元数量、树突棘数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多,各给药组海马区神经元树突棘均有明显增加,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虚是AD发生的根本,痰、瘀是AD的病理过程中的重要推动因素,痰瘀化热酿毒进一步加速了AD的发生发展。“虚生痰瘀-痰瘀化热-热结酿毒-毒损脑络”是AD发生发展的四个关键过程。2、起于病之始的“因虚生热”和现于病之中的“痰瘀化热”导致了“热”可能是推动AD病变发展的重要因素。3、痰瘀热化酿毒,毒损脑络是AD的最终环节。“痰瘀化热酿毒”的生物学过程可能是错误折叠沉积的Aβ蛋白和异常磷酸化的Tau过度活化了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诱发了脑神经炎症,促进了SP和NTFs的形成;“毒损脑络”的生物学过程可能是具有神经毒性的寡聚态Aβ蛋白、异常磷酸化的Tau和它们引起的各种致炎因子释放,导致了神经元的凋亡和突触的损伤。“毒”的生物学基础可能是神经损害性错误折叠沉积的Aβ蛋白形成SP和异常磷酸化的Tau形成的NTFs;“热”的生物学基础可能是脑神经炎症反应过程中产生和释放的各种致炎因子。4、痰瘀同治、清热解毒法可以有效改善AD-痰瘀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和病理改变,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是通过调控HSP70介导的神经保护机制,抑制了Aβ的生成和沉积、Tau的异常磷酸化,进而抑制了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减轻了脑神经炎反应,减少了神经元的凋亡,保护了海马神经元和树突棘,发挥了神经保护作用。

胡建庆,赵俊,卢梦晗,李志刚[5](2020)在《“通督启神”针法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理论探讨》文中认为脑为元神之府,主管记忆、精神思维活动。督脉与脑关系密切,是机体为脑提供营养物质的通道。李志刚教授认为阿尔茨海默病的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先天禀赋不足或脏腑功能失调导致督脉内气血津液不足,不能正常为脑提供营养物质,和(或)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阻滞督脉导致督脉不通,为脑输送营养物质的道路受阻,神机失养。"通督"是手段,"启神"是目的,"通督启神"法选用"百会、印堂、人中"为主穴,在辩证基础上选取相应配穴,临床疗效确切,为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马彤彤[6](2020)在《基于中医“五神”学说益魂强魄汤治疗魂魄不足型老年性痴呆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基于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从魂魄失衡角度能更好的诠释老年性痴呆(Alzheimer disease,AD)形神同病的病机特征,且魂魄不足型AD的发病机制最为明显。本研究通过对前期课题的延伸,结合导师基于中医“五神”学说辨治AD的临床经验,从魂魄不足病机层面评定疾病并确立治疗靶点,观察益魂强魄汤治疗魂魄不足型AD的临床疗效,以期建立AD中医五神辨治新路径。方法:筛选2018年0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轻中度魂魄不足型AD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予益魂强魄汤和盐酸多奈哌齐片,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予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周期为8周,治疗前后分别对AD患者进行自拟“魂魄不足”证候积分评定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评估量表(ADL)的评定,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MSE、ADL、中医“魂魄不足”证候评分改善情况,同时评定用药安全性,记录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整理分析临床数据资料,判定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得出结论。结果: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受教育程度等)及治疗前CDR、MMSE、ADL、中医证候积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中医疗效判定:(1)对照组总数30例,治愈0例,显效2例,有效15例,无效13例,中医证候疗效有效率为56.67%;试验组有效病例30例,治愈0例,显效6例,有效20例,无效4例,中医证候疗效有效率为86.67%;试验组中医证候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中医“魂魄不足”证候积分及各成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魂魄不足”证候积分均较前降低(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在“思维呆滞,反应迟钝”、“四肢躁扰不安,睡眠不安稳”、“不敢正对他人”、“注意范围缩小,对周围事物视而不见”、“白天嗜睡”、“语言缓慢,语音低微”、“不能记忆最近发生的大事”、“说话吐字不清”、“不能回忆刚说的话或刚做的事”等方面证候评分较前改善(P<0.05);试验组治疗后中医证候各项评分均较前改善(P<0.05);且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西医疗效判定治疗后,对照组与试验组的MMSE积分及ADL积分组内对比及组间对比P值均小于0.05,有统计学意义,表明用药后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都有所改善,且试验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4.安全性评定常规检查及化验指标检测未见显着异常。结论:益魂强魄汤联合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魂魄不足型AD的临床疗效显着,较单纯西药治疗能进一步改善AD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精神心理行为异常症状,确实提高中医五神证候疗效,临床用药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王名超[7](2020)在《基于数据挖掘的老年期痴呆病患者中医证型及组方用药规律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治疗老年期痴呆病的中医证型与组方用药规律。为中医临床治疗老年期痴呆病提供思路和参考。方法:本研究包括综述和数据挖掘两部分。综述从中医对老年期痴呆的认识,中医治疗方法,现代医学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数据挖掘:对2014年—2019年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老年医学科(保健科)和脑病科住院的老年期痴呆病患者进行统计,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系统进行处方统计。然后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2.5),采用复杂系统熵聚类、关联规则Apriori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对中医处方进行数据挖掘。分析近年来该院治疗老年期痴呆的证型及组方用药规律。结果:经过筛选,整理出痰瘀阻络型、脾肾两虚型、痰浊蒙窍型、髓海不足型、心肝阴虚型、瘀血内阻型6型共300首方剂。治疗痰瘀阻络型老年期痴呆病91首处方中的高频中药有:川芎、炒桃仁、白术、黄芪、茯苓等,分析出常用配伍药对,提取10个核心组合,进一步得出5首新方。治疗脾肾两虚型老年期痴呆病65首处方中高频中药有:白术、茯苓、党参、黄芪、石菖蒲等,分析出常用配伍药对,提取12个核心组合,进一步得出6首新方。治疗痰浊蒙窍型老年期痴呆病50首处方中高频中药有:茯苓、清半夏、白术、石菖蒲、陈皮等,分析出常用配伍药对,提取12个核心组合,进一步得出6首新方。治疗髓海不足型老年期痴呆病45首处方中高频中药有:酒萸肉、熟地黄、茯苓、山药、石菖蒲等,分析出常用配伍药对,提取12个核心组合,进一步得出6首新方。治疗心肝阴虚型老年期痴呆病33首处方中高频中药有:甘草、生地黄、白芍、玄参、麦冬等,分析出常用配伍药对,提取6个核心组合,进一步得出3首新方。治疗瘀血内阻型老年期痴呆病16首处方中高频中药有:炒桃仁、川芎、黄芪、甘草、茯苓等,分析出常用配伍药对,提取6个核心组合,进一步得出3首新方。结论:通过对研究结果分析,总结出治疗老年期痴呆病的中医临床证型及组方用药规律,主要有痰瘀阻络、痰浊蒙窍、瘀血内阻3个邪实为主的证型,脾肾两虚、髓海不足、心肝阴虚3个正虚为主的证型。总结出:方药病证对应、祛痰化瘀为主、补肾不忘健脾、祛邪扶正兼用、安神开窍贯穿始终等组方用药规律,供临床参考。

关勇[8](2020)在《补肾健脑汤对Aβ25-35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以MAPKs信号转导通路为主要线索,通过制备大鼠含药血清、培养大鼠肾上腺髓质嗜络细胞瘤细胞(PC12细胞),观察并验证补肾健脑汤对Aβ25-35诱导PC12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以MAPKs信号转导通路和炎症反应为切入点,从分子生物角度揭示补肾健脑汤对神经细胞损伤的预防保护作用机制,为补肾健脑汤能够缓解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程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为临床药物的开发奠定基础。材料与方法:第一部分,制备大鼠含药血清:将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8组:空白组,模型组、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p38抑制剂组,中药高剂量+ERK抑制剂组,中药高剂量+JNK抑制剂组,每组5只大鼠。8组大鼠同时在相同环境下饲养,定时早晚喂食,饮水不限,于饲养第二天上午开始灌胃给药。按照成人临床每日剂量乘以大鼠用药系数0.018,计算得中药高剂量组(包含抑制剂组)给药浓度为14.4g(Kg/天):中剂量组给药浓度7.2g(Kg/天):低剂量组给药浓度为3.6g(Kg/天),连续5天给药。空白组及模型组不予特殊处理,常规喂养5天。中药各剂量组除含药浓度不同,其余均相同。于末次给药1h后,进行腹腔麻醉,在腹主动脉抽血,3000转离心10min分离得到血清,56℃灭活30min,无菌过滤,即为含药血清。放入4℃冰箱中保存待用。第二部分,细胞实验:用37℃水浴中迅速融化冻存的PC12细胞,离心,弃去废液,放入含10%FBS的DMEM培养基重悬,在培养瓶中接种,放置于5%CO2、37℃培养箱中培养24h,23d换液一次。细胞完全融合后,弃去废液,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并计数,按照105cells/ml的密度在新的培养瓶接种,最后放入CO2恒温培养箱中培养。根据实验要求,将PC12细胞分为以下五组(1)空白组:(用事先准备好的空白组大鼠血清培养24h),(2)模型组:(同时加入模型组大鼠血清和终浓度为20μmol/L的Aβ25-35共培养24h)(3)中药低剂量组:(分别用终浓度为20μmol/L的Aβ25-35和含有低剂量的补肾健脑汤的含药血清培养24h)(4)中药中剂量组:(分别用终浓度为20μmol/L的Aβ25-35和含有中剂量的补肾健脑汤的含药血清培养24h)(5)中药高剂量组:(分别用终浓度为20μmol/L的Aβ25-35和含有高剂量的补肾健脑汤的含药血清培养24h)以上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用终浓度为20μmol/L的Aβ25-35和含有浓度为高,中、低的补肾健脑汤的含药血清培养24h)。所有细胞均培养在37℃、5%二氧化碳的培养箱中。用ELISA法测定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和核因子-КB(NF-КB)。用PCR检测细胞中AKT、Nrf2的m RNA水平。结果:⒈补肾健脑汤含药血清能够保护Aβ25-35诱导损伤的PC12细胞2.补肾健脑汤对PC12细胞AKt/Nrf2mRNA表达量的影响高剂量组AKtm RNA表达量最高,模型组中AKtm RNA表达量最低,相对于空白对照组,AKtm RNA的表达量明显降低;高、高剂量+抑制剂组比模型组的细胞中AKtm RNA表达量高,AKtm RNA表达量在高剂量组细胞中比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高;高、高剂量+抑制剂组细胞中AKtm RNA表达量与中剂量组比较明显升高模型组中Nrf2m RNA表达量最低,高剂量组+抑制剂组细胞Nrf2m RNA表达量最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Nrf2m RNA表达量显着降低。高、中、低、高剂量+抑制剂组比模型组细胞中Nrf2m RNA表达量显着升高。同低剂量组比较,中、高剂量、高剂量+抑制剂组中Nrf2m RNA表达量显着升高。与中剂量比较,高剂量、高剂量+抑制剂组中Nrf2m RNA表达量显着升高。高剂量+抑制剂组细胞中Nrf2m RNA表达量显着高于高剂量组。3.补肾健脑汤含药血清对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的影响五个模型中,高剂量+抑制剂组白介素6表达量最低,模型组白介素6表达量最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五个模型组白介素6的表达量明显升高。高、中、低、高+抑制剂组细胞中白介素6比模型组表达量低;高剂量+抑制剂组与低、中剂量组相比较,细胞中白介素6表达量显着减少。4.补肾健脑汤含药血清对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的影响五个模型中,高剂量+抑制剂组白介素8表达量最低,模型组白介素8表达量最高。低、中、高剂量组白介素8表达量同空白对照组比较,明显上升;低、中、高剂量、高剂量+抑制剂组细胞中白介素8表达量与模型组比较,明显下降;低、中、高剂量组与高剂量+抑制剂组相比较,细胞中白介素8表达量显着降低。5.补肾健脑汤含药血清对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影响五个模型中,高剂量+抑制剂组白介素1β表达量最低,模型组白介素1β表达量最高。低、中、高剂量、高剂量+抑制剂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白介素1β表达量明显上升,但是与模型组比较,各组细胞中白介素1β表达量显着下降;高剂量+抑制剂组与低、中、高剂量组相比较,细胞中白介素1β表达量明显减少。6.补肾健脑汤含药血清对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核因子-КB(NF-КB)含量的影响五个模型中,高剂量+抑制剂组NF-KB-1表达量最低,模型组白介素NF-KB-1表达量最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低、中、高剂量、高+抑制剂组NF-KB-1表达量明显上升。低、中、高剂量、高+抑制剂组细胞中NF-KB-1比模型组的表达量低。结论:⒈补肾健脑汤含药血清能够保护Aβ25-35诱导损伤的PC12细胞。2.补肾健脑汤激活AKt/Nrf2信号通路,AKt/Nrf2m RNA表达量升高,可以抑制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从而起到抗炎抗神经细胞凋亡作用。3.补肾健脑汤含药血清对Aβ25-35诱导损伤的PC12细胞起到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PC12细胞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降低Aβ的毒性作用,减少对炎症因子对神经造成的损伤。4.补肾健脑汤含药血清能抑制核因子-КB(NF-КB)表达,提示补肾健脑汤对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可能存在NF-КB信号通路的参与。

何金明[9](2020)在《基于中药针剂的中西结合疗法探讨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瘀阻脑络证的优化方案》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目前阿尔茨海默病已成为导致老年人死亡的第四大主因,现有药物只能短期改善症状,不能延缓疾病发展,尚无治愈的方法。故本研究采用临床观察方法探讨并初步筛选出治疗AD瘀阻脑络证的临床优化治疗方案,有助于临床提高治疗AD的疗效,对临床治疗AD提供理论指导。方法:本研究在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1月30日共收集120例符合AD瘀阻脑络证的患者,并按照入组先后顺序予以编号,再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四组,具体如下:A组:西医治疗;B组:西医治疗+中药针剂;C组:西医治疗+中药针剂+中医汤剂;D组:西医治疗+中药针剂+中医外治法,每组各30例,其中A组为对照组,B组、C组、D组为实验组,总观察疗程为8周。实验过程中观察比较四组病例MMSE、ADL、SDSD评分、不良反应等情况。观察过程中有2例病例脱落,观察结束后收集并整理数据,数据采用软件采用SPSS2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治疗前各组年龄、性别、MMSE评分、ADL评分、SDS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各组自身治疗前后疗效比较(MMSE评分、ADL评分、SDSD评分)P均<0.05,均较治疗前改善;3.三实验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SDSD、MMSE评分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L改善上C组明显优于A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实验组之间两两比较,C组SDSD、MMSE改善明显优于B、D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D组之间相比差别不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实验组较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较少,说明中西医联合综合方案安全性较好。结论:根据本研究观察的结果,中西结合方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瘀阻脑络证是在疗效及安全性上有明显优势的。在三组中西联合治疗方案中以西医治疗+丹红注射液+通窍活血汤加减组疗效最佳,其在改善中医证候、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上均有明显优势,故此方案值得在临床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瘀阻脑络证中推广运用。

杨青[10](2020)在《黄连解毒汤联合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心肝火旺型)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探讨黄连解毒汤联合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心肝火旺型)的临床疗效,了解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是否优于单纯中药或西药,探索中西医结合的治疗AD的方案,同时也为AD的临床诊治提供新的思路及临床证据。方法本研究共入组48例AD(心肝火旺型)患者,并将入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进行分组,分别为中医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西药治疗组,每组16例患者。治疗上,中医治疗组选用黄连解毒汤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组选用黄连解毒汤及盐酸多奈哌齐片合用,西医治疗组采用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治疗指标评估上,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第12周后评估各例患者的认知功能(MMSE量表、Mo CA量表)、日常生活能力(ADL,Barthel指数量表)、中医证候积分(包括智能减退、烦躁易怒、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咽干口燥、大便干、小便赤)。并且在治疗前对入组病例的性别、年龄、病程、受教育水平及情绪抑郁情况(HAMD量表)进行评估。结果(1)治疗前,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受教育水平、MMSE、Mo CA、ADL、HAMD、中医证候等评分比较上,各组间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在治疗12周后,三组患者MMSE评分较治疗前有显着提高(P<0.05);中西结合治疗组的MMSE评分与中医治疗组、西医治疗组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西医治疗组的MMSE评分与中医治疗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3)在治疗12周后,各组Mo CA评分较治疗前有显着提升(P<0.05)。中西结合治疗组的Mo CA评分与中医治疗组、西医治疗组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西医治疗组Mo CA评分与中医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在治疗12周后,各组ADL评分较治疗前有显着提升(P<0.05)。中西结合治疗组的ADL评分与中医治疗组、西医治疗组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西医治疗组ADL评分与中医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在治疗12周后,中医治疗组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组除“大便干”症状外,其余症状较治疗前有显着改善(P<0.05),西医治疗组在“智能减退、面红目赤、大便干”症状上较治疗前有显着改善(P<0.05)。中西结合治疗组的中医证候(除“咽干口燥、大便干、小便赤”等症状外)评分与中医治疗组、西医治疗组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西医治疗组在“小便赤”与中医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中医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西医治疗组三组患者经12周治疗后,总体有效率分别为53.33%、87.50%、80.00%,中西结合治疗组总体有效率与单纯中医治疗组、单纯西医治疗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连解毒汤联合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心肝火旺型)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中医治疗组或西医治疗组。三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其认知功能均有一定改善,生活自理能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并且各组患者的大多数中医证候改善情况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其中,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疗效显着。黄连解毒汤联合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心肝火旺型)是一种安全、可行及有效的临床治疗,值得被用于临床推广应用。

二、中医药治疗老年性痴呆研究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医药治疗老年性痴呆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中医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AD的中医理论研究
    1.1 历史沿革
    1.2 病因病机
2 AD的中医药临床研究
    2.1 药物治疗
        2.1.1 单味中药
        2.1.2 中药复方
        2.1.3 经验专方
        2.1.4 中西结合
    2.2 非药物治疗
        2.2.1 针刺疗法
        2.2.2 艾灸疗法
        2.2.3 推拿气功
        2.2.4 五音、膳食及其他
3 AD的中药实验研究
4 中医药在AD防治应用中的思考
    4.1 开展循证医学研究的系统分析
    4.2 规范非药物疗法的科研设计及操作方法
    4.3 加强联合治疗的前期宣传推广

(2)基于古今医案的痴呆中医因机证治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痴呆古代文献梳理
    一、病名溯源
        (一)痴呆释义
        (二)痴呆别名
        (三)痴呆内涵
    二、病因病机
        (一)痴呆病因
        (二)痴呆病机
        (三)痴呆病位
    三、治疗沿革
        (一)针灸疗法
        (二)中药疗法
    四、小结
第二部分 痴呆古今医案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内容
        (一)研究对象
        (二)选案标准
    三、研究方法
        (一)规范化处理
        (二)建立数据库
        (三)统计分析方法
    四、研究结果
        (一)医案梳理
        (二)数据结果
    五、结果分析
        (一)医案一般情况分析
        (二)因机证治规律分析
    六、小结
第三部分 近10年痴呆(阿尔茨海默病)中医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一、资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小结
第四部分 痴呆(阿尔茨海默病)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一、阿尔茨海默病的西医学研究进展
        (一)流行病学调查
        (二)发病机制
        (三)风险因素
        (四)临床表现及诊断
        (五)治疗现状
    二、阿尔茨海默病的中医学研究进展
        (一)文献记载
        (二)病因病机
        (三)症状证型
        (四)治疗现状
    三、小结
第五部分 讨论
    一、病因病机
    二、症状证型
    三、类证鉴别
    四、治则治法
    五、治疗方法
    六、各时期杰出医家思想
    七、中医药治疗痴呆的现状
不足与展望
结论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1 医案来源
附录2 证素表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个人简历

(3)针刺相关疗法对轻中度AD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的网状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策略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文献筛选及数据提取
    1.5 风险偏倚评价
    1.6 统计分析
2.结果
    2.1 文献筛选及文献基本特征
    2.2 风险偏倚评价
    2.3 两两Meta分析结果
    2.4 网状Meta分析结果
    2.5 不良事件
讨论
    1.中医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认识
    2.西医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认识
    3.治未病理论在阿尔茨海默病防治中的运用
    4.阿尔茨海默病外周血早起生物标志物在AD防治中的意义
    5.针灸治疗AD的可行性
    6.疗效分析
    7.不良反应分析
    8.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文献综述 针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二 检索策略
附录三 NMA-检查清单
附录四 研究生在学期间科研成果和项目经历
致谢

(4)痰瘀同治 清热解毒法防治AD的理论探讨及其调控HSP70介导的神经保护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探讨
    1.中医学对AD的基本认识
    2.古籍文献中的AD病名浅析
        2.1 侧重症状描述
        2.2 次症掩盖主症
        2.3 兼夹其它疾病
        2.4 名为“痴呆”并非AD
        2.5 “痴呆”即指AD相关病证
    3.痰瘀同治、清热解毒法防治AD的理论探讨
        3.1 脏腑虚衰为AD之始
        3.2 内生痰瘀为AD之标
        3.3 化热酿毒为AD之变
        3.4 损伤脑络为AD之末
    4.益智温胆汤源流浅析
    5.黄连解毒汤源流浅析
    6.HSP70 与AD的关系
        6.1 HSP70 功能概述
        6.2 热休克蛋白家族在AD中的作用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AD与痰、瘀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1.实验动物及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器材及试剂
        2.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建立
        2.1 实验动物分组
        2.2 实验动物造模
        3.模型评价
        3.1 Morris水迷宫法检测各组小鼠行为学变化
        3.2 各组小鼠舌色客观变化
        3.3 各组小鼠血液流变学变化
        3.4 各组小鼠血脂变化
        3.5 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海马组织相关蛋白含量
        4.统计学方法
        5.实验结果
        5.1 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
        5.2 舌色客观化比较实验结果
        5.3 血液流变学检测实验结果
        5.4 血脂检测实验结果
        5.5 Western Blot实验结果
    实验二 痰瘀同治、清热解毒法对AD-痰瘀模型小鼠行为学的影响
        1.实验动物及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器材
        1.3 实验用药及其制备
        2.实验方法
        2.1 实验动物分组
        2.2 实验动物造模
        2.3 实验动物给药
        3.行为学检测
        3.1 Morris水迷宫实验
        3.2 跳台实验
        4.统计学方法
        5.实验结果
        5.1 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
        5.2 跳台实验结果
    实验三 痰瘀同治、清热解毒法对AD-痰瘀模型小鼠病理改变的影响
        1.实验动物及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器材
        1.3 实验试剂
        2.实验方法
        2.1 刚果红染色法检测小鼠海马区SP
        2.2 甘氨酸银浸镀法检测小鼠海马区NFTs
        2.3 透射电镜法观察小鼠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
        2.4 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海马区AD相关蛋白含量
        3.统计学方法
        4.实验结果
        4.1 刚果红染色实验结果
        4.2 甘氨酸银浸镀实验结果
        4.3 透射电镜实验结果
        4.4 Western Blot实验结果
    实验四 痰瘀同治、清热解毒法对AD-痰瘀模型小鼠脑神经炎症的影响
        1.实验动物及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器材
        1.3 实验试剂
        2.实验方法
        2.1 免疫荧光标记法检测小鼠相关蛋白表达及共定位关系
        2.2 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海马区相关蛋白含量
        2.3 高尔基染色法观察小鼠海马神经元树突棘
        3.统计学方法
        4.实验结果
        4.1 免疫荧光实验结果
        4.2 Western Blot实验结果
        4.3 高尔基染色实验结果
讨论
    1.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建立的思路与意义
    2.痰瘀化热酿毒是AD的重要病理过程
    3.痰瘀同治、清热解毒法可改善AD痰瘀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4.痰瘀同治、清热解毒法能有效改善AD痰瘀模型小鼠的病理形态
    5.痰瘀同治、清热解毒法可调控HSP70 介导的神经保护机制
结语
    1.结论
    2.创新点
    3.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AD研究进展及热休克蛋白在AD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经历、学术成果及获得奖励情况
致谢

(5)“通督启神”针法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理论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A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1.1 西医病因
    1.2 西医发病机制
        1.2.1 胆碱能损伤学说
        1.2.2 Aβ假说
        1.2.3 tau蛋白异常磷酸化假说
        1.2.4 AD相关基因突变学说
    1.3 中医病因
    1.4 中医病机
2 AD的治疗
    2.1 西药治疗
        2.1.1 胆碱酯酶抑制剂(Ch EIs)
        2.1.2 谷氨酸受体拮抗剂
    2.2 针灸治疗
3 李志刚教授对AD的认识
    3.1 督脉与脑的关系
    3.2“通督启神”法的穴位组成及取穴依据
    3.3“通督启神”针刺操作方法
    3.4“通督启神”针法辩证配穴
    3.5“通督启神”针法的相关动物实验
4 典型验案
5 小结与展望

(6)基于中医“五神”学说益魂强魄汤治疗魂魄不足型老年性痴呆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研究对象
        (一)病例来源
        (二)病例诊断标准
        (三)病例选择标准
    二、研究方法
        (一)分组方法
        (二)治疗方案
        (三)治疗周期
        (四)观察指标
        (五)疗效判定与安全性评价
        (六)统计数据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一般资料结果
        (二)疗效判定
        (三)安全性分析
讨论
    一、结果分析
        (一)病例资料分析
        (二)试验结果分析
    二、中医“五神”学说的内涵
    三、“五神”紊乱与AD的病因病机联系
        (一)先天禀赋异常
        (二)情志内伤
        (三)饮食失节
        (四)年老体虚
    四、分论魂魄与AD的病理联系
    五、构建魂魄失衡发病机制的AD辨治体系
        (一)魂魄离守
        (二)魂魄昏蒙
        (三)魂魄不足
        (四)魂摇魄惊
        (五)魂出入失调
    六、课题组前期研究
        (一)“魂”“魄”评定量表的研制
        (二)中医五神之魂魄表征老年性痴呆病机特色的研究
        (三)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中医“五神”之“魂”“魄”要素异常状态用药规律分析
    七、益魂强魄汤的方药解析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老年性痴呆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论文着作

(7)基于数据挖掘的老年期痴呆病患者中医证型及组方用药规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综述 老年期痴呆中西医认识
    1 中医对老年期痴呆的研究
    2 中医治疗现状
        2.1 中药治疗
        2.2 针灸治疗
        2.3 其他治疗方法
    3 近10年中医治疗痴呆规律的研究
    4 现代医学对老年期痴呆发病机制研究
        4.1 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发病机制
        4.2 血管性痴呆(VD)的发病机制
    5 现代医学治疗现状
        5.1 阿尔茨海默病(AD)的治疗
        5.2 血管性痴呆(VD)的治疗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中医证型及组方用药规律分析
    1 研究对象
        1.1 收集方剂范围
        1.2 收集方剂标准
        1.3 资料整理
        1.4 病案录入及核对
        1.5 统计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痰瘀阻络型老年期痴呆病患者组方用药规律结果与分析
        2.2 脾肾两虚型老年期痴呆病患者组方用药规律结果与分析
        2.3 痰浊蒙窍型老年期痴呆病患者组方用药规律结果与分析
        2.4 髓海不足型老年期痴呆病患者组方用药规律结果与分析
        2.5 心肝阴虚型老年期痴呆病患者组方用药规律结果与分析
        2.6 瘀血内阻型老年期痴呆病患者组方用药规律结果与分析
讨论
    1 中医对老年期痴呆病的认识
        1.1 中医对老年期痴呆的认识
        1.2 中医对痰瘀阻络型老年期痴呆的认识
        1.3 中医对脾肾两虚型老年期痴呆的认识
        1.4 中医对痰浊蒙窍型老年期痴呆的认识
        1.5 中医对髓海不足型老年期痴呆的认识
        1.6 中医对心肝阴虚型老年期痴呆的认识
        1.7 中医对瘀血内阻型老年期痴呆的认识
    2 本研究各型新方分析
        2.1 痰瘀阻络型
        2.2 脾肾两虚型
        2.3 痰浊蒙窍型
        2.4 髓海不足型
        2.5 心肝阴虚型
        2.6 瘀血内阻型
    3 老年期痴呆病中医处方用药规律小结
        3.1 方药病证对应
        3.2 祛痰化瘀为主
        3.3 补肾不忘健脾
        3.4 祛邪扶正兼用
        3.5 安神开窍贯穿始终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8)补肾健脑汤对Aβ25-35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与治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9)基于中药针剂的中西结合疗法探讨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瘀阻脑络证的优化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
    1 病例来源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诊断标准
    3 纳入标准
    4 排除标准
    5 剔除及脱落标准
    6 终止标准
第二部分 研究方案
    1 病例分组
    2 治疗方法
        2.1 西医治疗
        2.2 中药针剂
        2.3 中药汤剂
        2.4 中医外治法
        2.5 治疗疗程
    3 观察指标
        3.1 疗效性观察指标
        3.2 安全性观测指标
    4 统计分析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及分析
    1 治疗前一般情况比较
        1.1 各组性别分布情况
        1.2 各组年龄分布情况
        1.3 各组治疗前的MMSE、ADL、SDSD评分比较
    2 疗效比较
        2.1 各组患者中医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比较(尼莫地平法)
        2.2 各组患者治疗前后MMSE评分比较情况
        2.3 各组ADL评分改善情况比较
        2.4 各组脱落事件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记录
第四部分 分析与讨论
    1 西医对AD的认识
        1.1 AD概述
        1.2 AD的西医治疗
    2 中医对AD的认识
        2.1 AD的病因病机
        2.2 AD瘀阻脑络证
    3 应用中药针剂联合西医疗法治疗AD的优势
    4 通窍活血汤加减
    5 中医外治法
    6 临床研究结果分析
    7 问题与展望
第五部分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阿尔茨海默病中西医治疗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10)黄连解毒汤联合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心肝火旺型)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写词表
前言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一般资料
2 诊断标准
    2.1 痴呆诊断标准
    2.2 AD的诊断标准
    2.3 AD的中医症状及分级标准
    2.4 痴呆分级标准
    2.5 纳入标准
    2.6 排除标准
    2.7 剔除标准
    2.8 终止标准
    2.9 签署知情同意书
3 研究方案
    3.1 实验分组
    3.2 研究用药
    3.3 疗效观察指标
    3.4 临床疗效及研究安全性评定
    3.5 统计学方法
4 研究结果
    4.1 病例脱落情况
    4.2 一般资料对比
    4.3 三组患者治疗前各量表的基线对比
    4.4 三组患者治疗后各量表评分对比
    4.5 三组患者治疗后总体有效率对比
    4.6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讨论
    1 中医对AD的认识
    2 西医对AD的认识
    3 黄连解毒汤的由来及现代认识
    4 疗效分析
    5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1: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2
致谢

四、中医药治疗老年性痴呆研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医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J]. 孙林娟,詹敏,何春颖,陈芷妍,陶庄,乔丹丹,韩富华,陈文洁,杜毅达,郑晓瑛.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1(19)
  • [2]基于古今医案的痴呆中医因机证治规律研究[D]. 宋晓晨.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针刺相关疗法对轻中度AD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的网状Meta分析[D]. 王雪松.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9)
  • [4]痰瘀同治 清热解毒法防治AD的理论探讨及其调控HSP70介导的神经保护机制研究[D]. 谭爱华.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
  • [5]“通督启神”针法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理论探讨[J]. 胡建庆,赵俊,卢梦晗,李志刚.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20(08)
  • [6]基于中医“五神”学说益魂强魄汤治疗魂魄不足型老年性痴呆的临床研究[D]. 马彤彤.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12)
  • [7]基于数据挖掘的老年期痴呆病患者中医证型及组方用药规律分析[D]. 王名超.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8]补肾健脑汤对Aβ25-35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机制研究[D]. 关勇.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2)
  • [9]基于中药针剂的中西结合疗法探讨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瘀阻脑络证的优化方案[D]. 何金明.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0(03)
  • [10]黄连解毒汤联合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心肝火旺型)的临床疗效观察[D]. 杨青.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09)

标签:;  ;  ;  

中医药治疗老年性痴呆的研究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