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电子图书馆的建立

谈电子图书馆的建立

一、浅谈电子图书馆的建立(论文文献综述)

蔡雨彤[1](2020)在《台湾地区公共图书馆残障人士的服务研究》文中认为我国台湾地区因《图书馆法》与《身心障碍者权益保障法》的修订,公共图书馆对于残障读者服务更加关注。目前我国台湾地区有关残障人士权益的法律法规较为完善,力求为残障人士寻求自由、平等的信息服务。公共图书馆作为文化信息的传播者,有义务提供信息以及服务给残障人士,以满足其基本的信息需求,从而缩小与普通人之间的信息鸿沟。《公共图书馆宣言》表明:每个人都不应受到年龄、种族、性别、宗教信仰、国籍、语言或是社会地位的限制,能够平等的使用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权益。如今我国台湾地区公共图书馆在残障读者服务上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无障碍环境基本考虑到了残障人士的需求,提供人性化的无障碍服务与设施,推广特殊数字资源,促进社会文化事业的进步。本文主要采用网页调查法与文献调查法在对我国台湾地区公共图书馆残障读者服务现状进行了概述的基础上,对台湾地区公共图书馆残障读者服务进行分析与评价,总结出其中杰出之处以及不足之处,在结合公共图书馆的发展趋势,提出发展残障读者服务的思考,以期为我国大陆地区公共图书馆残障读者服务提供参考与借鉴。

刘奕[2](2020)在《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新的服务与应用层出不穷,对移动网络的容量、传输速率、延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技术的出现,使得满足这些要求成为了可能。而在5G全面实施之前,提高现有网络的性能及用户感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5G应用场景及目标入手,介绍了现网改善网络性能的处理办法,并针对当前5G关键技术 Massive MIMO 技术、MEC 技术、超密集组网、极简载波技术等作用开展探讨,为5G技术对4G 网络质量提升给以了有效参考。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3](2020)在《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最新要求,解读当前"三教"改革对于职教教育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以3D打印技术专业为切入点,深层次分析3D打印技术专业在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时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对"三教"改革的一些具体方案可行性和实际效果进行了探讨。

夏维依[4](2019)在《公共图书馆女性阅读推广服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技能、实现自我提升、传承人类文明的途径。但目前在我国社会中,女性的阅读水平与男性仍有所差距。公共图书馆作为人类文化传承的载体,在满足女性阅读需求、推广女性阅读方面,具有其难以推卸的责任及独特的优势。本文从当今我国女性阅读现状入手,针对女性阅读倾向及影响女性阅读的因素,指出当前我国公共图书馆在女性阅读推广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自身条件,并进行案例分析,提出公共图书馆应充分发挥自身人力物力优势,借助最新数字信息技术及外界帮助,着眼于不同女性群体的不同需求,从多方面入手,提出改进女性阅读推广活动的方案。

吴钊[5](2017)在《图书馆电子书采购问题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图书馆纷纷加大电子资源的采购力度,其中又以电子书的采购最为突出,图书馆的电子书采购有别于传统的纸质书采购,更不同于电子期刊、数据库等其他电子资源的采购。本文基于系统论、经济学理论和生态论等多学科视角,首先运用文献调研法、网络调查法对涉及出版社、经销商和图书馆三方主体的电子书产业链进行分析,阐述他们电子书运行情况以及各自对待电子书的态度;其次介绍图书馆电子书采购模式,总结目前主要的采购模式:单馆采购与联合采购、单本订购与打包采购、永久获取与订阅以及近年来兴起的以读者需求为导向的新兴采购模式,介绍它们各自的发展概括、特点以及案例;再次对馆配市场电子书价格进行分析,概述电子书的定价问题以及不同模式下的电子书价格;最后分别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角度提出构建科学的图书馆电子书采购策略。旨在为我国图书馆电子书采购提供参考,促进数字出版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严玲艳[6](2017)在《学术电子书出版对高校图书馆的影响及策略研究》文中提出学术电子书出版市场的发展为整个学术交流生态系统提供丰富的学术资源,为满足用户日益增加的学术电子书需求,高校图书馆需要增加对学术电子书的馆藏数量。但高校图书馆自由、平等、开放的服务理念与学术出版商追求商业利益最大化的目标构成矛盾,导致高校图书馆学术电子书的采购和服务受到严格限制,影响了学术交流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本文基于生态学理论、成本效益分析、利益相关者理论等多学科视角,利用网络和问卷调查国内外学术电子书的出版现状,了解学术出版商对电子书出版的态度,分析国外学术电子书市场快速发展的原因和阻碍我国学术电子书发展的主要因素,通过调查出版商与图书馆关于电子书市场发展的相互认知,了解利益相关者对于学术电子书的不同利益诉求,进而研究学术电子书出版对图书馆馆藏发展政策、资源采购与组织、服务内容与方式等方面的影响,找寻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与服务面临的障碍,结合成本效益分析提出高校图书馆应对学术电子书出版的策略。

朱红雯[7](2017)在《高校图书馆外文电子书共享平台构建》文中提出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基础信息设施建设的逐渐完善,电子化、信息化的浪潮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影响。不同于传统的通过阅读纸质书籍、期刊或者报纸来获取信息的方式,人们越来越依赖于从图书馆数字资源中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在书籍的阅读方面,人们逐步开始从纸质书籍的阅读过渡到电子阅读,对图书馆电子书的需求也逐渐增加。国内外学者通过调研,普遍认为虽然电子书并不能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完全取代纸质书,但是用户对电子书的接受程度正在逐步提高,电子书能够作为纸质书的重要替代品或者补充品而存在。面临用户日渐增长的信息需求,图书馆也在踊跃进行电子书馆藏资源的建设。在图书馆进行电子书资源建设,提供电子书服务的过程中,遇到了诸多问题,特别是外文电子书。由于外文电子书需求量较大,价格较为昂贵,版权限制严格,图书馆外文电子书资源建设艰难,急需寻找一个良好的解决方案。面对以上的外文电书资源建设问题,可以通过图书馆外文电子书共享来解决。在数字环境中,共享信息资源是整个社会的共同需求,图书馆作为构建全社会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组成机构之一,其对于电子书的共享的探索不仅是需要的,也是必要的工作。本文首先研究了外文电子书在国内高校图书馆的发展现状。笔者从高校图书馆外文电子书的采购方式、馆际互借、电子书联盟和的电子书阅读器的共享这几个方面的现状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介绍了现有电子书共享平台平台的功能。其次,通过以上的分析,归纳目前我国图书馆外文电子书资源建设中存在诸多的问题,并针对以上的题,提出了建设高校图书馆外文电子书平台共享方案,并以江苏省高校图书馆为例,进行共享平台的实现。本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阐明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解决图书馆外文电子书资源建设的问题,推动电子资源共享的深化发展,提高图书馆在新时代的竞争力,并为之后我国外文电子书共享的建设提供借鉴。同时综述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介绍了本文的主要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第二部分是概念的辨析和基础理论,在此部分中明确了本文中的电子书共享相关的定义和相关理论。第三部分分析了目前图书馆外文电子书发展的情况,主要从外文电子书的采购方式、馆际互借、电子书联盟和的电子书阅读器的共享这几个方面的对现状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介绍了目前已有的电子书平台的功能,总结了其中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是根据上面的研究提出了图书馆外文电子书共享的平台的构建,设计了联合采购机制,电子书共享凭条应该有电子书借阅、统一检索、推荐共享和培训推广等功能。第五章对高校外文电子书共享平台的模块进行了实现。第六章回顾了全文,分析了文章中仍然存在的缺陷并对之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徐敏[8](2017)在《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内部空间设计研究》文中指出高校图书馆作为大学的心脏,其建筑设计和发展模式都受到时代的深刻影响。现如今,信息化在当今时代居于主流,图书馆的发展与信息化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正在由传统的图书馆向多功能、复合型的图书馆过渡。在这个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给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一系列变化,高校图书馆在读者生活中所起到的作用发生了改变,高校图书馆的功能不断扩充。图书馆内部空间是读者在图书馆活动的重要空间,内部空间的设计会直接影响读者的阅读和交流的质量,读者不只是在阅览室阅读文献,还希望用最快的速度搜索到想要的资料,并且可以在公共交往空间参加休闲活动以及交流研讨。读者需求的多样化给图书馆内部空间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其内部空间的设计亦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信息化背景下的新要求。本文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如何结合信息化时代背景,更好的设计图书馆内部空间。高校图书馆不仅要从情感上把握读者的需求,同时也要尽力营造具有艺术性,人文性并融合时代特征的图书馆氛围,设计出符合时代特点和满足读者需求的图书馆阅览环境。从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历程出发,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内部空间的构成和设计内容,并结合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内部空间设计的变化,探讨了信息化给图书馆带来的新趋势和高校图书馆的新功能定位,以及对高校图书馆内部空间设计提出的新要求。在实例的基础上对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内部空间的设计提出了见解并对高校图书馆内部空间设计作出了展望。

宋旅黄[9](2017)在《图书馆与馆配商的合作效益研究》文中指出文献信息资源是图书馆赖以提供服务的基础,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是图书馆最重要的一项业务活动。而专门为图书馆配送图书文献的图书发行商——馆配商,则是图书馆采集各类图书文献的主要渠道,是图书馆与出版社的中介。在各类型文献信息资源的数量急剧增长,社会的文献信息需求日趋多样化的今天,图书馆要从海量的文献信息资源中选择和采集符合用户需要、有价值、高质量,并且成本/效益合理的图书,迫切需要与馆配商的合作。而馆配商面临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也只有与图书馆建立和谐的合作关系,才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图书馆与馆配商密切合作,互利共赢,既是时代的要求,更是各自谋求发展的必然选择。本研究以提升图书馆与馆配商的合作效益为目标,在系统梳理国内外图书馆与馆配商合作效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图书馆与馆配商合作及其效益追求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动因,以若干实例,分析了我国图书馆与馆配商合作效益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论文进一步分析了图书馆与馆配商合作效益提升面临的新形势,借鉴了国外图书馆与馆配商合作效益提升的经验,提出了在新形势下提升我国图书馆与馆配商合作效益的二种新的合作模式,并对读者决策采购进行了创新性拓展。运用数学模拟方法,分别构建了这三种模式的合作效益模型,提出了采用该模型提升合作效益的策略。最后,本研究分别以三家图书馆与馆配商的合作为例,对这些合作效益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证明了这些模型的可行性,同时提出了优化合作效益模型的思考和建议。论文的核心观点如下:(1)图书馆与馆配商的合作及其效益的提升应该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活动。依据合作竞争理论,图书馆与馆配商之间不应是对抗性的竞争,而应是在市场竞争中加强合作。供应链管理理论指导馆配商全局性地把握自身在供应链中所处的地位,根据自身优势同供应链上下游进行沟通协作,实现合作共赢。客户关系理论要求图书馆和馆配商都要以客户为中心,所有产品、服务、业务流程都要以最大限度满足客户需求为出发点。营销管理理论要求馆配商与图书馆合作,确保供应环节中的有效沟通,形成有效的数据交换及信息互通,及时了解市场变化及趋势,从而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成本效益理论使图书馆与馆配商合作具化为可实施的成本效益控制,是提升合作效益的理论推动力。(2)对图书馆与馆配商合作效益的实例分析表明,目前我国图书馆与馆配商合作过程中存在诸多矛盾,这些矛盾影响了两者的深化合作及效益提升。这些矛盾主要有:①图书馆的所需图书品质、品种与馆配商实际供应能力的矛盾;②图书馆对服务质量要求提高与馆配商的运营成本的;③信息传递效率与链式信息传递模式的矛盾;④图书馆的差异化需求与馆配商标准化服务的矛盾;⑤市场环境激变与馆配商应对能力的矛盾;⑥短期利润与长期效益的矛盾。而在新形势下,解决上述矛盾,提升图书馆与馆配商的合作效益,需要有新的合作模式。这些模式主要包括: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读者决策采购、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纸电同步合作、服务一流学科建设的精准采购合作。(3)读者决策采购效益模型分析表明,图书馆与馆配商在读者决策采购系统上的合作可以给两者都带来效益的提升。其中,图书馆所获得的效益明显,在一定的采购经费投入及人工的配合下,图书馆可以收获超过原本投入的价值。在馆配商方面,考虑到图书采购数量或采购金额作为系数远大于馆配商工作人员平均日薪的系数,实际上图书销售的利润空间成为决定馆配商在读者决策采购合作中的效益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提升读者决策采购合作效益的策略是加强对读者决策采购的推广和培训、严格预设文档、推动书商转变营销方式、推动图书馆员角色转变、对参与读者决策采购的读者进行反向筛选。(4)图书馆与馆配商在纸电同步领域的合作可以给双方带来了相应的效益。图书馆所获得的效益主要表现在纸电同步中可购置到的最新出版的电子书所能提供的外借能力的提升,以及改善采购流程后所能提升的工作效率。而在馆配商方面,为冲抵平台研发及运作所产生的成本,达到盈利,除了提升自身的运作效率外,以及用户数量外,也依赖于图书销售的利润空间。提升纸电同步合作效益的策略是建立全品种可供书目平台、完善电子书的招投标制度、保证电子书的品质及提高纸电同步率。(5)精准采购合作项目带来的效益体现为提升了图书馆采购图书的效率,扩大了学科文献采集面,减少了学科文献漏购率,节省文献订购成本和人力成本。对馆配商来说,当同图书馆达成精准采购合作协议,图书馆采购数量持续增加时,则会为馆配商带来一定的规模效益。提升精准采购合作效益的策略是建立馆藏文献资源测评体系、规范图书选题策划、制定科学合理的学科分类购书表、馆配商建立发展数据库,并实现与图书馆数据双向互通。论文的研究方法有案例分析法、数学模拟法、实证分析法、跨学科研究法。

完颜邓邓[10](2017)在《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目标。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又明确提出要“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是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组成部分,是传统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形态。当今数字化网络化环境下,实现传统公共文化服务的数字化转变,能够扩展公共文化资源的传播范围,增强公共文化服务的可及性,是借助新技术构建覆盖全社会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理性选择。由于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过程中对数字化设施设备的建设、公民数字素养的教育培训以及文化本身所具有的教化作用,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进程不仅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而且有助于消除数字鸿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基于上述认识,本文沿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展开。界定相关概念,阐释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理论基础,分析在当前社会经济环境下促进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的意义及相关制度建设,调查我国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现状,分析造成不均等的现实原因,借鉴国外经验,构建我国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保障体系并提出其运行策略。论文的主要观点如下:(1)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应该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活动。文化权益理论要求政府为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服务过程应重视公众参与,以公众需求为导向,对公众开展教育培训活动以提高服务的利用率。依据公平正义理论,实现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需要首先建立制度,提高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发展水平,服务中应将那些获取服务困难的群体作为重点,均等化是动态变化的、是相对的。新公共服务理论要求强化政府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职能,满足所有公民的数字文化需求,建立公民需求表达机制和社会参与机制。(2)在国家级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及若干地方性数字文化项目的推动下,我国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水平与数字服务供给能力进一步提高,区域、城乡与群体差距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本文运用所构建的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评价指标体系,实施不同地域、城乡、群体间的评价,发现我国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基层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供给能力薄弱,这些地区为特殊群体提供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明显不足,整体上与东部发达地区、城市存在显着差距。造成非均等问题的关键因素是制度安排的非均等或相关制度的缺失,包括国家长期区域有别的经济发展战略、不同地区当地政府财政能力的差异、公共文化行业缺乏专门的法律支持、电信普遍服务与信息无障碍发展缓慢等。由于均等化的实现依靠公众的需求与利用,公民自身的经济条件差距、数字素养与文化素养的差距等微观因素对非均等造成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为此,实现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必须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3)通过对国外实践的调查分析,表明国外经验对于我国推进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具有借鉴意义。主要有:完善制度体系是实现均等化的根本保障、普及信息基础设施与提高公民数字素养是均等化的基本前提、应用信息无障碍技术是促进均等化的重要手段、均衡服务对象是实现均等化的必然路径、发展社会合作是实现均等化的必要助力。(4)按照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统筹兼顾与重点保障、动态发展原则,构建由目标、对象、责任主体、方式四要素构成的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保障体系,为我国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责任主体与供给者推进均等化提供一种模式。根据我国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非均等的现实问题,将偏远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基层与特殊群体作为重点对象,将提高对这些地区与群体的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供给作为目标,政府部门、公共文化机构、社会力量都是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参与主体,负有不同的责任,确立标准、实施评价是促进均等化的有效方式。(5)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保障体系的运行需要从制度环境、服务供给、技术应用、人文与素养四个层面加以推进。制度环境层面,构建以均等化为导向的法律政策体系;细化服务标准,评估实施效果;确立服务均等化评价标准,评估均等化程度。服务供给层面,改变服务的单一供给方式,发展多元供给主体;明确不同群体的差异化需求,实施分众化供给。技术应用层面,改造数字服务网站,实现无障碍化;推动辅助技术产品的开发与应用。人文与素养层面,构建均等化组织文化,培育服务人员的人文精神;加强对公众素养的教育培训,提高服务的利用率。

二、浅谈电子图书馆的建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电子图书馆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1)台湾地区公共图书馆残障人士的服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四、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五、研究创新点
第一章 台湾地区公共图书馆残障读者服务概述
    第一节 残障读者的概念
    第二节 残障读者服务的起源
    第三节 残障读者服务的发展概况
    第四节 残障读者服务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台湾地区公共图书馆残障读者服务现状
    第一节 残障读者的服务设施
    第二节 残障读者的服务项目
    第三节 残障读者的数字资源服务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台湾地区公共图书馆残障读者服务情况分析
    第一节 残障读者服务内容分析
    第二节 残障读者资源设备分析
    第三节 残障读者服务保障体系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台湾地区公共图书馆残障读者服务情况评价
    第一节 残障读者服务的可取之处
    第二节 残障读者服务的不足之处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台湾地区公共图书馆残障读者服务的启示
    第一节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第二节 提供自由平等的信息服务
    第三节 完善无障碍环境设施
    第四节 开展多元化服务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语
附录1 身心障碍者数字化图书资源利用办法
附录2 身心障碍者权益保障法(节选)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2)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4G网络现处理办法
2 4G网络可应用的5G关键技术
    2.1 Msssive MIMO技术
    2.2 极简载波技术
    2.3 超密集组网
    2.4 MEC技术
3 总结

(3)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面临的突出问题
    1.1 师资团队的教学素养相对偏差
    1.2 3D打印技术专业教材不成体系,资源匮乏
    1.3 教法难以提升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2 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三教”改革措施
    2.1 通过“名师引领、双元结构、分工协作”的准则塑造团队
        2.1.1 依托有较强影响力的带头人,有效开发名师所具备的引领示范效果
        2.1.2 邀请大师授教,提升人才的技术与技能水准
    2.2 推进“学生主体、育训结合、因材施教”的教材变革
        2.2.1 设计活页式3D打印教材
        2.2.2 灵活使用信息化技术,形成立体化的教学
    2.3 创新推行“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教法改革
        2.3.1 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法
        2.3.2 构建与推进更具创新性的“三个课堂”模式

(4)公共图书馆女性阅读推广服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调查
        二、问卷调查
    第四节 本文创新点
第一章 我国女性阅读概述
    第一节 我国女性阅读现状
    第二节 我国女性阅读的目的与方式
        一、我国女性阅读的目的
        二、我国女性阅读的方式
    第三节 我国女性阅读的内容与特点
        一、我国女性阅读的内容
        二、我国女性阅读的特点
    第四节 影响女性阅读水平的因素
        一、女性性格
        二、女性阅读习惯
        三、阅读时间和精力
        四、家庭生活水平和文化观念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公共图书馆开展女性阅读推广服务的必要性、可行性与意义
    第一节 必要性分析
        一、图书馆需履行其公共文化服务的职能
        二、图书馆自身发展要求
        三、女性阅读需接受引领
    第二节 可行性分析
        一、图书馆具备推广女性阅读的资源优势
        二、图书馆具备推广女性阅读的人才优势
        三、图书馆具备推广女性阅读的服务优势
    第三节 推广女性阅读的意义
        一、进一步推进男女平等
        二、提升女性职业技能和文化素养
        三、有利于对下一代的培养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我国公共图书馆女性阅读推广服务现状——基于案例分析
    第一节 我国公共图书馆女性阅读推广服务现状
        一、女性图书馆及女性专架成立
        二、女性阅读推广与信息技术相结合
        三、女性阅读推广活动更加注重人性化
        四、女性阅读推广活动往往与节日和其他活动相结合
    第二节 我国公共图书馆女性阅读推广服务案例分析
        一、深圳南山图书馆女性阅读细分服务
        二、湖南省女子图书馆
        三、四川省图书馆女性读者沙龙
        四、山东省图书馆传统文化阅读推广活动
        五、上海嘉定区图书馆女性阅读推广活动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我国公共图书馆女性阅读推广服务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
    第一节 我国公共图书馆女性阅读推广服务的内部问题
        一、文献、空间资源规划不合理
        二、阅读推广活动地区差异明显
        三、针对女性读者的阅读推广活动类型单一
    第二节 我国公共图书馆女性阅读推广服务的外部问题
        一、我国尚未具备良好的阅读氛围
        二、社会为女性阅读推广提供的支持力度不足
        三、传统纸质阅读受到电子产品的冲击
    第三节 我国公共图书馆女性阅读推广服务优化策略
        一、添加适合女性的图书资源
        二、为不同女性进行针对性的阅读推广
        三、注重与女性读者的交流互动
        四、满足女性读者的特殊需求
        五、借鉴国外女性阅读推广经验
        六、政府及社会组织加大对图书馆的支持
        七、运用数字技术提供特色化服务
        八、做好女性读者咨询引导工作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5)图书馆电子书采购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一) 选题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三、文献综述
        (一) 国外研究综述
        (二) 国内研究综述
        (三) 评述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五、研究创新点
第一章 图书馆电子书采购相关的理论基础
    1.1 系统论
    1.2 经济学理论
        1.2.1 博弈论
        1.2.2 成本效益分析
    1.3 生态论
第二章 馆社商视角下的电子书产业链分析
    2.1 内容提供商
        2.1.1 传统出版商
        2.1.2 自出版
    2.2 经销商
    2.3 图书馆
第三章 图书馆电子书采购模式
    3.1 单馆采购模式与联合采购模式
    3.2 单本订购模式与打包采购模式
    3.3 永久获取模式与订阅模式
    3.4 以读者需求为导向的新兴采购模式
        3.4.1 读者驱动采购模式
        3.4.2 按次付费模式和按页付费模式
        3.4.3 循证采购模式
    3.5 小结
第四章 面向图书馆的电子书定价问题分析
    4.1 电子书定价问题概述
        4.1.1 出版商与经销商定价权之争
        4.1.2 出版商与图书馆定价权之争
    4.2 不同采购模式下的电子书价格
第五章 图书馆在电子书采购中的策略
    5.1 寻求国家层面的支持,确保整个电子书产业良好发展
    5.2 加强与出版社、经销商的合作,构建馆配电子书产业链新生态
    5.3 立足于本馆,从用户需求出发,综合提高电子书采购业务能力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6)学术电子书出版对高校图书馆的影响及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研究创新点和不足
第一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1.1 相关概念
    1.2 理论基础
        1.2.1 生态学理论
        1.2.2 成本效益分析
        1.2.3 利益相关者理论
第二章 中外学术电子书出版现状研究
    2.1 国外学术电子书出版现状研究
        2.1.1 研究设计和数据来源
        2.1.2 结果与分析
    2.2 国内学术电子书出版现状研究
        2.2.1 研究设计和数据来源
        2.2.2 结果与分析
    2.3 中外学术电子书出版现状比较
        2.3.1 中外市场发展现状比较
        2.3.2 中外学术电子书出版产业链比较
        2.3.3 中外学术电子平台功能比较
        2.3.4 中外学术出版商与高校图书馆关系比较
    2.4 小结
第三章 学术电子书出版对图书馆资源建设的影响
    3.1 对馆藏发展政策的影响
    3.2 对信息资源采购的影响
        3.2.1 对信息资源结构的影响
        3.2.2 对采购模式的影响
    3.3 对资源组织的影响
第四章 学术电子书出版对图书馆服务的影响
    4.1 对服务内容的影响
    4.2 对服务方式的影响
第五章 高校图书馆适应学术电子书发展的策略
    5.1 调整馆藏政策,加强电子书资源规划
    5.2 转换馆员角色,建立专业化学科馆员队伍
    5.3 建立采购联盟,按需选择采购模式
    5.4 加强多方合作,提高服务效益
    5.5 积极开展用户培训,促进电子书的阅读推广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附录1 对我国学术出版社电子书出版和态度的调査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7)高校图书馆外文电子书共享平台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
        1.3.2 国内研究
    1.4 研究创新点
    1.5 研究内容和思路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2 概念辨析与基础理论
    2.1 电子书概述
        2.1.1 电子书的定义
        2.1.2 电子书的发展历史
        2.1.3 电子书阅读器
        2.1.4 电子书的特点
        2.1.5 电子书对图书馆的影响
    2.2 相关理论
        2.2.1 信息资源共享理论
        2.2.2 系统论
        2.2.3 博弈论
        2.2.4 知识产权理论
3 高校图书馆外文电子书现状分析
    3.1 高校图书馆外文电子书现状
        3.1.1 外文电子书的采购方式
        3.1.2 图书馆联盟
        3.1.3 馆际互借
        3.1.4 电子阅读器借阅
    3.2 电子书共享平台
        3.2.1 Ebrary外文数据库共享平台
        3.2.2 开源知海e读电子资源平台
    3.3 图书馆电子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3.1 电子书的版权归属难以界定
        3.3.2 图书馆电子书采购被限制
        3.3.3 图书馆电子书的使用限制
        3.3.4 电子书共享平台多样
        3.3.5 图书馆联盟职能片面
4 高校外文电子书共享方案设计
    4.1 电子书联合采购
        4.1.1 联合采购策略
        4.1.2 采购经费
        4.1.3 采购方式
    4.2 外文电子书共享平台
        4.2.1 电子书共享平台的主要参与者
        4.2.2 电子书共享平台功能
5 高校图书馆外文电子书共享平台实现
    5.1 江苏省高校图书馆外文电子书购买与使用现状
    5.2 江苏省高校图书馆电子书共享策略设计
    5.3 江苏省高校图书馆外文电子书共享资源采购机制
    5.4 江苏省高校外文电子书共享平台实现
        5.4.1 账号模块
        5.4.2 检索模块
        5.4.3 互助模块
        5.4.4 社交模块
        5.4.5 电子书阅读器借阅
6 展望与不足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内部空间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本文创新之处
第2章 高校图书馆及内部空间设计概述
    2.1 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历程
        2.1.1 高校图书馆的起源
        2.1.2 近代高校图书馆的发展
    2.2 高校图书馆内部空间设计概述
        2.2.1 高校图书馆内部空间构成
        2.2.2 高校图书馆内部空间设计的内容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内部空间设计的变化
    3.1 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新趋势
        3.1.1 阅读介质多元化
        3.1.2 信息资源共享
        3.1.3 管理和服务方式变化
        3.1.4 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3.2 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新功能定位
        3.2.1 信息媒体中心
        3.2.2 多元学习中心
        3.2.3 多功能交流中心
        3.2.4 文化艺术中心
    3.3 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内部空间设计的新要求
        3.3.1 开放性要求
        3.3.2 动态性要求
        3.3.3 复合性要求
        3.3.4 数字化要求
        3.3.5 人性化要求
        3.3.6 绿色化要求
    3.4 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内部空间设计的具体体现
        3.4.1 入口区功能扩展
        3.4.2 阅览室空间面积扩大
        3.4.3 藏书区实体书库面积缩小
        3.4.4 设置了多层次的公共活动区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内部空间设计的建议
    4.1 高校图书馆内部空间设计的原则
        4.1.1 内部空间设计的多功能性原则
        4.1.2 内部空间设计的文化艺术性原则
        4.1.3 内部空间设计的舒适性原则
        4.1.4 内部空间设计的智能化原则
        4.1.5 内部空间设计的安全性原则
    4.2 高校图书馆内部空间布局
        4.2.1 通行区
        4.2.2 阅览空间
        4.2.3 公共交往空间
    4.3 室内环境设计
        4.3.1 室内环境的色彩设计
        4.3.2 图书馆室内的光照环境设计
        4.3.3 陈设设计
    4.4 图书馆内部空间的标识设计和无障碍设计
        4.4.1 标识设计
        4.4.2 无障碍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内部空间设计的总结与展望
    5.1 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内部空间设计的总结
    5.2 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展望——多元化自助复合型图书馆
        5.2.1 自助复合型图书馆概念的提出
        5.2.2 自助复合型图书馆的内部空间设计构想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所获荣誉
致谢

(9)图书馆与馆配商的合作效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0 绪论
    0.1 研究背景与意义
        0.1.1 研究背景
        0.1.2 研究意义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0.2.1 国外研究现状
        0.2.2 国内研究现状
    0.3 研究内容及思路
        0.3.1 研究内容
        0.3.2 研究思路
    0.4 研究方法
        0.4.1 案例分析法
        0.4.2 数学模拟法
        0.4.3 实证分析法
        0.4.4 跨学科研究法
1 图书馆与馆配商合作及其效益的相关理论分析
    1.1 图书馆与馆配商及其合作概述
        1.1.1 我国图书发行体制的变革与民营书业的兴起
        1.1.2 馆配商的业务版块变化
        1.1.3 图书馆、馆配商合作关系
        1.1.4 图书馆与馆配商合作的意义
    1.2 合作的理论依据
        1.2.1 供应链管理理论
        1.2.2 客户关系管理理论
        1.2.3 合作竞争理论
        1.2.4 营销管理理论
        1.2.5 成本效益理论
    1.3 合作的实践动因
        1.3.1 内在联系
        1.3.2 环境驱动
    1.4 合作效益的内涵
        1.4.1 经济效益
        1.4.2 社会效益
2 我国图书馆与馆配商合作的实践及其效益
    2.1 图书馆与馆配商的合作领域
        2.1.1 文献采访领域
        2.1.2 阅读推广领域
        2.1.3 业务外包领域
    2.2 我国图书馆与馆配商合作效益
        2.2.1 北京人天书店有限公司的实例分析
        2.2.2 湖北三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与图书馆的合作
        2.2.3 北京百万庄图书大厦有限公司与图书馆的合作
    2.3 我国图书馆与馆配商合作效益提升所面临的问题
        2.3.1 图书馆的所需图书品质、品种VS馆配商实际供应能力
        2.3.2 图书馆对服务质量要求提高VS馆配商的运营成本
        2.3.3 信息传递效率VS链式信息传递模式
        2.3.4 图书馆的差异化需求VS馆配商标准化服务
        2.3.5 市场环境激变VS馆配商应对能力
        2.3.6 短期利润VS长期效益
3 新形势下图书馆与馆配商合作效益的提升
    3.1 图书馆与馆配商合作面临的新形势
        3.1.1 互联网的发展提升信息获取的便利性
        3.1.2 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需求增加,电子出版物发展潜力尚待释放
        3.1.3 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催生新的需求
    3.2 新形势下境外图书馆与馆配商合作效益提升的借鉴
        3.2.1 新形势下境外图书馆与馆配商合作效益提升的举措
        3.2.2 新形势下国外图书馆与馆配商合作效益提升的思考
    3.3 我国图书馆与馆配商合作效益提升的探索
        3.3.1 用户导向的合作:读者决策采购
        3.3.2 基于技术的合作:纸电同步
        3.3.3 服务一流学科建设的合作:精准采购
4 读者决策采购的效益分析
    4.1 读者决策采购中图书馆与馆配商的合作方式
        4.1.1 选择合作书商
        4.1.2 预设文档、资源查重
        4.1.3 设定图书购买的触发机制,形成订单
    4.2 读者决策采购合作效益模型的构建
        4.2.1 读者决策采购合作的成本、收益界定
        4.2.2 读者决策采购效益的评估模型
        4.2.3 读者决策采购效益模型分析
    4.3 读者决策采购效益提高的改进策略
        4.3.1 加强对读者决策采购的推广和培训
        4.3.2 设定严格预设文档,降低馆藏文献重复率
        4.3.3 推动书商转变营销方式
        4.3.4 先试读再购买,实行读者决策采购的“贷款”模式
        4.3.5 推动图书馆员角色转变
        4.3.6 对参与读者决策采购的读者进行反向筛选
5 纸电同步的效益分析
    5.1 纸电同步的技术背景
        5.1.1 EDI对接技术
        5.1.2 云平台技术
        5.1.3 APP开发技术
    5.2 纸电同步中图书馆与馆配商的合作方式
        5.2.1 买纸赠电
        5.2.2 纸电捆绑
        5.2.3 纸电融合
    5.3 纸电同步合作效益模型的构建
        5.3.1 纸电同步合作的成本、收益界定
        5.3.2 纸电同步效益的评估模型
        5.3.3 纸电同步效益模型分析
        5.3.4 纸电同步效益的其他体现
    5.4 纸电同步效益提高的改进策略
        5.4.1 全品种可供书目平台的建立
        5.4.2 电子书的招投标制度的完善
        5.4.3 保证电子书的品质及提高纸电同步率
6 精准采购的效益分析
    6.1 精准采购的背景:学科建设新形势对图书采购的影响
        6.1.1 学科建设新变化
        6.1.2 学科建设对图书馆采购图书影响
    6.2 精准采购合作效益模型的构建
        6.2.1 精准采购合作的成本、收益界定
        6.2.2 精准采购效益的评估指标
        6.2.3 精准采购效益的评估模型
        6.2.4 精准采购效益模型分析
    6.3 精准采购效益的主要体现
        6.3.1 扩大学科文献采集面
        6.3.2 减少学科文献漏购率
        6.3.3 节省文献订购成本
        6.3.4 节省人力成本
    6.4 精准采购效益提高的改进策略
        6.4.1 建立馆藏文献资源测评体系
        6.4.2 规范图书选题策划
        6.4.3 制定科学合理的学科分类购书表
        6.4.4 馆配商建立发展数据库,实现与图书馆数据双向互通
7 图书馆与馆配商合作效益的实证分析
    7.1 读者决策采购的实证分析
        7.2.1 合作中成本、收益数值的确定
        7.2.2 江门市五邑图书馆与湖北三新的合作效益分析
        7.2.3 读者决策采购合作及其效益模型的实践效果
        7.2.4 读者决策采购合作及其效益模型的改进策略
    7.2 纸电同步的实证分析
        7.2.1 合作中成本、收益数值的确定
        7.2.2 南艺图书馆与湖北三新的合作效益分析
        7.2.3 纸电同步合作及其效益模型的实践效果
        7.2.4 纸电同步合作及其效益模型的改进策略
    7.3 精准采购的实证分析
        7.3.1 合作中成本、收益数值的确定
        7.3.2 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与湖北三新的合作效益分析
        7.3.3 精准采购合作及其效益模型的实践效果
        7.3.4 精准采购合作及其效益模型的改进策略
8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的创新与局限
        8.2.1 研究的创新
        8.2.2 研究的局限
    8.3 后续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10)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综述
        1.2.2 国内综述
        1.2.3 国内外研究评析
    1.3 研究内容与思路
    1.4 研究方法
    1.5 主要创新
2 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理论分析
    2.1 相关概念与内涵
        2.1.1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
        2.1.2 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
    2.2 理论依据
        2.2.1 文化权益理论
        2.2.2 公平正义理论
        2.2.3 新公共服务理论
    2.3 制度背景
        2.3.1 信息公平获取制度
        2.3.2 公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
        2.3.3 数字包容制度
    2.4 现实意义
        2.4.1 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2.4.2 消弭数字鸿沟
        2.4.3 有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
3 我国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现状
    3.1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发展概况
    3.2 推进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的举措与成效
        3.2.1 出台相关政策、法规与标准
        3.2.2 财政投入向欠发达地区倾斜
        3.2.3 服务覆盖面向农村基层、偏远地区延伸
        3.2.4 针对特殊群体需求整合资源
    3.3 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现状调查——以文化共享工程为例
        3.3.1 调查设计
        3.3.2 不同地区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现状
        3.3.3 基层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现状
        3.3.4 特殊群体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现状
        3.3.5 调查总结
4 影响我国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现实因素
    4.1 制度因素
        4.1.1 国家现行法律政策
        4.1.2 公共文化服务行业的制度
    4.2 经济因素
        4.2.1 地区经济发展与财政投入差距
        4.2.2 不同群体自身的经济条件差异
    4.3 文化因素
        4.3.1 公共数字文化的发展水平
        4.3.2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提供单位的均等化组织文化
    4.4 技术因素
        4.4.1 信息及通信技术
        4.4.2 信息无障碍技术
    4.5 素质因素
        4.5.1 公众文化素养
        4.5.2 公众数字素养
5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国外借鉴
    5.1 法律政策与标准规范
        5.1.1 政府的法律政策与标准规范
        5.1.2 行业的法律政策与标准规范
        5.1.3 公共文化机构的政策规划
    5.2 信息基础设施与设备
        5.2.1 农村与偏远地区的服务网点和宽带网络建设
        5.2.2 无障碍网站建设
        5.2.3 辅助技术产品开发
        5.2.4 辅助技术产品应用
    5.3 数字资源建设
        5.3.1 多样性资源建设
        5.3.2 专题资源建设
    5.4 数字服务
        5.4.0 公民数字素养教育服务
        5.4.1 面向农村、偏远地区的宣传推广与服务推送
        5.4.2 为特殊群体推出个性化服务项目
    5.5 国外提供的借鉴
        5.5.1 完善制度体系是实现均等化的根本保障
        5.5.2 普及信息基础设施与提高公民数字素养是均等化的基本前提
        5.5.3 应用信息无障碍技术是促进均等化的重要手段
        5.5.4 均衡服务对象是实现均等化的必然路径
        5.5.5 发展社会合作是实现均等化的必要助力
6 我国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保障体系构建
    6.1 保障体系的构建原则
        6.1.1 政府主导,多元参与原则
        6.1.2 统筹兼顾与重点保障原则
        6.1.3 动态发展原则
    6.2 保障体系的构成要素
        6.2.1 目标与对象
        6.2.2 责任主体
        6.2.3 保障方式
    6.3 保障体系模型
    6.4 保障体系的实例分析
        6.4.1 广东省保障体系的构建举措
        6.4.2 广东省保障体系的不足与优化方案
7 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保障体系的运行
    7.1 制度环境层面
        7.1.1 构建以均等化为导向的法律政策体系
        7.1.2 细化服务标准,评估实施效果
        7.1.3 确立均等化评价标准,评估均等化程度
    7.2 服务供给层面
        7.2.1 发展服务的多元供给主体
        7.2.2 明确群体差异化需求,实施分众化供给
    7.3 技术应用层面
        7.3.1 改造数字服务网站,实现无障碍化
        7.3.2 推动辅助技术产品的开发与应用
    7.4 人文与素养层面
        7.4.1 构建均等化组织文化,培育人文精神
        7.4.2 加强数字素养教育培训,提高服务利用率
8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半结构化访谈提纲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科研成果及奖励
致谢

四、浅谈电子图书馆的建立(论文参考文献)

  • [1]台湾地区公共图书馆残障人士的服务研究[D]. 蔡雨彤. 福建师范大学, 2020(02)
  • [2]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J]. 刘奕. 数码世界, 2020(04)
  • [3]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J].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 数码世界, 2020(04)
  • [4]公共图书馆女性阅读推广服务研究[D]. 夏维依. 黑龙江大学, 2019(03)
  • [5]图书馆电子书采购问题研究[D]. 吴钊. 福建师范大学, 2017(05)
  • [6]学术电子书出版对高校图书馆的影响及策略研究[D]. 严玲艳. 福建师范大学, 2017(05)
  • [7]高校图书馆外文电子书共享平台构建[D]. 朱红雯. 南京大学, 2017(01)
  • [8]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内部空间设计研究[D]. 徐敏.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17(02)
  • [9]图书馆与馆配商的合作效益研究[D]. 宋旅黄. 武汉大学, 2017(06)
  • [10]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研究[D]. 完颜邓邓. 武汉大学, 2017(07)

标签:;  ;  ;  

谈电子图书馆的建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