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G25-50×12锅炉给水泵使用与维护分析

DG25-50×12锅炉给水泵使用与维护分析

一、浅析DG25-50×12锅炉给水泵的使用与维护(论文文献综述)

刘国锋[1](2021)在《徐州华润电厂锅炉经济煤种掺烧优化研究》文中指出由于受供需关系影响,煤炭价格高涨,使得许多电厂的生产经营水平和盈利能力受到极大挑战。经济煤种通常是高硫煤、高灰煤、低热值煤、煤泥等有标煤单价优势的煤种,经济煤种掺烧可有效降低电厂发电成本,在国内外电厂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经济煤种掺烧可能会给电厂运行带来一系列影响。如电厂在经济煤种掺烧时,掺烧经济煤种选择不当,掺配比例不合理,对混煤的煤质特性了解不足,造成锅炉灭火,水冷壁积灰结焦,受热面腐蚀,制粉系统断煤,燃烧器烧损,锅炉效率降低和环保参数超标等问题。因此,锅炉经济煤种掺烧的优化对每一个企业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以徐州华润电厂320MW亚临界汽包锅炉为研究对象,研究经济煤种掺烧对锅炉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影响,提出优化方案。论文首先阐述了经济煤种掺烧的背景和意义,煤种掺烧是降低企业燃料成本,缓解公司的供煤紧张难题,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非常重要的手段;接着从掺烧煤种的煤质特性方面介绍了煤种掺烧的相关理论;然后根据煤场存煤和锅炉燃烧实际情况,论文总结了徐州华润电厂煤种掺烧方案和掺烧原则。论文重点分析和总结了经济煤种掺烧中对锅炉设备的影响和改进、调整措施。分别对电厂长期燃用的煤泥、高硫煤和低挥发分煤在掺烧中出现的问题,尝试了多种调整措施和改善手段,得到了不同经济煤种掺烧对应的解决方案与技改方向。对煤泥掺烧,控制入炉水分低于12%,需与流动性较好的煤种混合加仓,通过对原煤仓加装旋转煤斗的技术改造大大降低了制粉系统断煤的故障率;对高硫煤和低挥发分煤掺烧,都要调整锅炉一、二次风的配风方式,来分别减缓锅炉的高低温腐蚀和飞灰含碳量对锅炉效率的影响,高硫煤还需控制入炉煤加权平均硫分≤1.2%,对于低挥发分煤还要控制因煤种含氮量高造成锅炉NOX的超标等。最后通过对煤泥和低挥发分煤的掺烧试验,采集不同配比的经济煤种掺烧现场数据,利用综合耗差计算分析方法与反平衡法计算锅炉效率变化的方法,确定经济煤种的最佳掺烧比和掺烧优化方案。煤泥混合加仓,控制掺烧比例在一个低位,初步控制比例为<20%,减少设备故障率对发电煤耗的影响。低挥发分煤与中热值烟煤在不同负荷下的最佳掺烧比为:100%额定负荷时控制低挥发分煤1:1中热值烟煤的比例,过剩空气系数1.142;75%额定负荷时控制低挥发分煤1:2中热值烟煤的比例,过剩空气系数1.155;50%额定负荷时控制低挥发分煤1:3中热值烟煤的比例,过剩空气系数1.20。在最优掺烧方案下,锅炉燃烧效率能够提高约1.2%。

柴晋[2](2020)在《旁路烟气蒸发脱硫废水实验与机理研究》文中提出2013年开始,我国全面推进燃煤电厂烟气超低排放改造工作,其中90%以上的脱硫工艺为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为确保脱硫系统正常运行,要求脱硫浆液氯离子浓度指标维持在20000mg/L以下,需排出一定量的脱硫废水,其水质较为恶劣。2015年4月16日,国务院发布《水污染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严格控制水污染,脱硫废水零排放已成为继烟气超低排放后电力环保的又一热点问题。最近几年各种脱硫废水零排放技术推陈出新,其中利用空预器前的高温烟气将脱硫废水进行雾化蒸发处理的旁路烟气蒸发技术,具有诸多技术优势,受到业内关注。因此,探究脱硫废水高温烟气蒸发机理,解决蒸发过程中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首先利用自行设计的高温烟道与蒸发塔实验台开展蒸发实验,同时,利用CFD对不同工况条件下脱硫废水蒸发特性进行数值模拟。蒸发塔实验结果表明:当入口烟气量为267m3/h,入口烟气温度为300℃,雾化器转速为18000r/min,导流板角度为20°时,蒸发塔的最大蒸发量为4.38kg/h;高温烟道实验结果表明:旁路烟道最佳运行工况为入口烟气温度300℃,进液量150mL/min,压缩空气量15L/min,入口烟气量300m3/h。CFD模拟结果表明,蒸发效果最佳时的条件参数为蒸发器直径2.4m、雾化粒径100-150μm,烟气流速3-4m/s,烟气温度250-260℃;空预器前后配比抽气的方式可以达到经济、高效处理脱硫废水的效果。进而,论文探究了不同盐体系的HCl挥发机理,基于状态方程和混合规则建立了氯离子气固相分配模型,并提出了经济、有效的抑制氯挥发方法。研究表明,氯离子气相转化过程中,经典的气液相平衡模型经过修正后适用于混盐体系下的气固相分配;温度升高,pH降低,对氯挥发有促进作用,在脱硫废水蒸发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温度和pH的合理调控;脱硫废水蒸发过程中,气态HCl主要来源于游离Cl-与H2O解离出的H+的结合以及NaCl、CaCl2、MgCl2的水解;固体产物生成的气态HCl源于MgCl2·6H2O的高温水解;使用Ca(OH)2将脱硫废水的pH调节至9-10,可以有效抑制高温蒸发脱硫废水过程中的氯挥发。之后,论文以“三段蒸发理论”过程为基础,建立了脱硫废水液滴群的高温烟气蒸发过程动力学模型。模型计算结果表明,烟气温度越高,液滴粒径越小,传质扩散速率越高,蒸发时间越短;液滴相对速度主要影响的是液滴恒速干燥阶段,对降速干燥阶段影响较小,提高液滴相对速度,有利于缩短蒸发时间;蒸发过程还存在临界含盐量,临界点以前,恒速蒸发为主,临界点之后,降速干燥为主,控制液滴含盐量低于临界含盐量,有利于液滴实现完全蒸干。最后,通过结晶实验,对旁路烟气蒸发的固态产物进行表征分析,结合实验室计算、表征结果与现场检测数据,分析旁路烟气蒸发对燃煤电厂现有设备的影响。研究发现,脱硫废水烟气蒸发可以提高除尘效率,降低锅炉热效率,抽取5%旁路烟气时,锅炉排烟热损失增加0.19829%,锅炉煤耗增加0.59g/kW·h;脱硫废水的蒸发不会使粉尘的重金属超标但存在氯离子超标的风险;氯挥发比重控制在6%以内不增加新的脱硫废水量;脱硫废水蒸发可以协同脱除烟气中SO3,脱除效率可达58.49%。本论文在旁路烟气蒸发的蒸发特性、氯盐分配机理、蒸发动力学机制和影响评价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所获取的实验数据与所提出的调控思路为该技术的工业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张运鑫[3](2018)在《黑龙江省建三江规模化稻区光伏提水灌溉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传统能源的日益枯竭,现有能源结构及供给模式给全球经济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面对这些问题,各国政府纷纷做出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决策。在可再生能源中,太阳能以其分布广泛、清洁环保、可持续性强的优点,得到各国政府的青睐。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进行提水灌溉是未来光伏利用的发展方向之一。本文基于太阳辐射强度日间变化的特点,结合黑龙江省建三江规模化稻区的实际情况,构建光伏提水灌溉系统控制面积模型及光伏提水灌溉系统成本/效益模型;提出光伏提水灌溉系统控制面积、溢出面积及光电互补条件下的系统最大控制面积三个概念。基于系统不同运行模式、不同情景方案对两个模型分别进行优化及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研究评估了建三江区域太阳能资源评估结果表明,研究区适合开展光伏提水灌溉研究,并基于获得的太阳辐射资料,构建了日照分布函数模型,对研究区的逐日逐时太阳辐射数据进行了模拟。2.构建了光伏水泵提水效率模型结合光伏发电性能模型,剖析太阳能向水泵提水效能转换路径,分析光伏发电系统的输出功率与水泵的输出功率之间的关联,提出光伏水泵提水效率模型。3.构建光伏提水灌溉系统控制面积模型,并对相关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基于光伏提水灌溉系统PV发电性能模型和水泵提水效率模型,结合工程角度提出的水稻灌溉制度,构建光伏提水灌溉系统控制面积模型。针对构建的模型,对光伏系统功率进行优化计算。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受到水泵系统额定功率和额定转速的限制,太阳辐射强度、光伏板转换效率及光伏系统峰值功率并非越大系统效率就越高。4.提出光伏提水灌溉系统最大控制面积、溢出面积及光电互补模式下提水灌溉系统的最大控制面积三个概念。基于“一个因素+两种运行模式+三个情景方案”的理论分析框架,针对有公网覆盖地区开展的光伏提水灌溉系统,提出光伏提水灌溉系统最大控制面积、光伏提水灌溉系统溢出面积及光电互补提水灌溉系统最大控制面积三个概念,为各种模式组合下的模型优化奠定理论基础。5.根据光伏提水灌溉系统各组成部分影响因素的特性,构建光伏提水灌溉系统成本/效益模型,基于“一个方案、两个模式、三种情景”分析理论,以光电互补模式为研究核心,对各优化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探索光伏提水灌溉系统双效控制方法。工程现状经济评价结果显示,光伏系统发电并网效益对系统评价影响较大,在今后光伏提水灌溉系统的推广过程中,要适当考虑光伏系统发电并网效益。针对75%灌溉保证率条件下的各个模式组合模型,基于PSO算法,对构建光伏提水灌溉系统成本/效益模型进行优化。优化目标各有不同。第一种和第二种情景方案优化目标为效益最大,此时灌溉效益明显,各参数取其极值,经济效益最大;第三种情景方案优化目标为效益费用比值为1时各参数取值最优。基于构建的成本/效益模型,针对光电互补情景模式,对各优化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光伏板价格参数随着价格下降,其边际效益逐渐增大;光伏发电并网电价不断增高,效益费用比值呈线性增长;公共电网电价参数在纯光伏提水灌溉系统运行模式下更为敏感。本研究取得的结论为在该地区推广光伏提水灌溉系统提供了理论支撑。

兰志新[4](2018)在《船舶冷却水系统设计关键技术及程序开发》文中研究说明船舶冷却水管路系统是船舶动力装置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主机和副机的工作性能受冷却水系统的影响,如果冷却水系统出问题会影响到船舶的航行安全,进一步优化和改进船舶冷却水系统性能的前提是熟悉并了解它的工作原理。在中央冷却系统中,海水通常只在中央冷却器中进行热量交换而不直接接触主机、发电机及其他热交换器冷却部件,尽可能缩短并简化了冷却海水管路,可以有效地防止由于海水腐蚀导致的冷却器和管路漏泄事故的发生,大大提高了设备的寿命和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因此,现代许多大型船舶主机动力装置的冷却通常都采用中央冷却系统。本文旨在研究中央冷却系统的设计关键点,提出符合规范要求的设计方法并利用实例进行对比和研究。本文首先从介质和系统功能的角度出发介绍了冷却系统的分类(开式冷却系统、闭式冷却系统和中央冷却系统)和组成(海水、低温淡水、高温淡水冷却系统)及各自特点、冷却水相关辅助系统(海水冷却、淡水冷却、机舱给排水、日用淡水等)各自功能和组成、海水管系腐蚀的根源及防腐蚀措施,建立了海、淡水泵、压力水柜和阀门等设备和附件的原始数据库(包括泵的排量、水柜容积、管材和阀门的规格等参数);其次,针对水泵、管径和水柜的选型、管系附件材料的选取等,引用船级社及设计手册的相关要求,以船级社规范为依据,提出了船舶冷却水管路系统的关键设计方法,阐述了在船舶冷却水管路系统的设计中如何运用该关键设计方法;之后自主编程开发了管路集成设计检测程序,提出了母型库和规则库的概念,同时引入AVEVA Marine和Navisworks Manage以及PIPENET等商业软件,通过这三种软件与数据库的对接,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对冷却系统进行建模、干涉检查和计算校验。引入冷却水系统相关的设计规范以及关键设计方法后,通过30万吨油轮和62000吨纸浆运输船的实例分析,验证了该设计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通过对有关冷却设备选型的计算(如海水泵和淡水泵的排量,淡水柜的容积)、相关冷却管路管径的确定以及新旧两种泵排量的计算,将规范理论要求与实例验证、对比、分析,找出了其中的共同点和差异点,最后完成了冷却水系统设计的相关研究,实现了管路布置、设备选型及管径等系统验证和判定,解决了不同船型冷却水系统类似的设计难点问题。通过开发程序以及对泵、水柜和阀门等数据库的灵活运用,可以对不同船型冷却水系统的主要设备、管材和附件选型进行有效地对比和分析,提高设计工作的效率,为今后不同船型的冷却水系统的设计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持。

于强[5](2018)在《新建火力发电厂精细化调试及管理》文中提出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电力需求逐步攀升,电力建设的脚步也在持续增长。火力发电相对于核电、水电、太阳能发电、燃气发电,虽然有着能耗高、污染大等缺点,但仍以其建设周期短、技术成熟、投资回报率高、响应负荷指令迅速等优点占据着国内绝大多数的装机容量。因此,针对火力发电厂机组建设的优缺点,更有着安全、节能、环保的精细化调试及管理要求。然而,我国火电调试行业由于管理机制相对陈旧,一般采取粗放式的管理方法,项目管理也缺少精细化管理的理念,使得企业创新动力不足,并导致我国有些新建的机组并不能达到设计要求,有些甚至给后期运行留下了许多安全的隐患。有些发电供电企业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开始进行梳理,然而却受资金、人员、技术等各种问题导致管理的效果并不见效。为此本文提出精细化调试及管理实践思路,指出在新建机组基建及调试阶段就实行精细化调试及管理制度,给发电企业解决后顾之忧,真正实现电力工程建设的精细化管理目标。本文指出了火电建设项目调试及管理的特点,指出火电工程建设项目具有投资金额相对庞大、建设程序相对复杂、规范及管理制度相对繁多、目标控制点相对难控等特点。诸多的管理制度,虽有规范项目管理的意义,但项目可执行性较差,制度的落实情况欠佳。为了加强火电工程建设过程中执行力等问题,论文提出应实行精细化调试及管理。论文对火电工程精细化调试及管理内容进行了研究,并详细阐述了精细化调试及管理的内涵及组织构建方式,以标准化作业卡为载体将文本制度中的各项要求,转化为操作卡的执行内容和顺序,从而实现制度工程项目建设的标准化和流程化,其表现形式更加简洁、智能,能够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对火电建设项目目标进行控制。采用精细化管理思想技术来对电力建设项目的目标进行精细化管控,最后使得企业内部的执行力和外部的竞争力均得到提升。本文对新建火力发电厂精细化调试及管理进行了研究,将多个管控目标融合到精细化调试及管理内容中,并通过国电天津BT热电厂一期2x350MW机组工程建设项目精细化调试及管理的实例,论证了精细化调试及管理的可操作性及有效性。

汤国乐[6](2017)在《湖南省工业锅炉能耗现状分析及节能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湖南省经济总量的进一步发展,能源需求量持续增加,然而能源的供不应求己成为影响与制约全省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全省燃煤工业锅炉基数庞大,其总体节能降耗潜力巨大,故推进全省燃煤工业锅炉节能降耗能力提升,对湖南省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全省工业锅炉能耗状况进行抽样检测,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大部分燃煤工业锅炉能耗水平偏高,大部分锅炉的热效率低于规定标准,并对工业锅炉实际能耗过高进行原因分析,造成锅炉能耗偏高的主要原因有排烟温度偏高、过量空气系数过高、固体未完全燃烧损失大、炉体表面温度偏高等,并得出湖南省燃煤工业锅炉实际节能空间巨大。本文提出了四种节能技术,分别是烟气余热回收利用技术、生物质燃料锅炉燃烧技术、冷凝水回收利用技术、工业锅炉系统辅助设备节能技术,并建立节能降耗技术分析与管理软件平台。通过实例分别从技术与政策可行性分析、经济性分析两个层面解决了燃煤工业锅炉节能降耗这一难题,其中包括烟气余热利用技术可行性、冷凝水回收利用技术可行性、生物质燃料锅炉燃烧技术可行性、链条燃煤工业锅炉改造技术可行性。最后提出政策创新,包括修订一系列的节能监督标准编制研究规则,并进行典型应用实例论证。

王凌宇[7](2017)在《公共建筑能效评估系统及评估方法的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建筑面积与日俱增,与此同时,建筑能耗居高不下及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也日显突出。本文研究的建筑能效评估系统是陕西省住建厅科技课题“建筑能耗分析及能效测评系统的开发与研究”的子项,该系统通过全面诊断评估建筑用能,为优化能源设备及系统运行,提高能源的合理利用提供指导与依据。本文首先依据我国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建筑能效标识技术标准等国家/地区标准与目前国外的建筑节能相关的评估体系指标,基于系统性、实际性、有效性、综合性等指标优化原则,提出针对寒冷地区(西安)公共建筑能效的评估体系框架。其次,应用专家调查法,通过设计调研问卷,咨询建筑、结构、设备及智能化等各个专业的专家教授群体后,对已建立的评估体系框架中的各项指标进行优化与完善,并得出一级指标及其从属的二级指标间,两两相互比较下的指标重要程度几何量化值。随后使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得出一、二级各项指标的权重比例。然后,参考国外现行的建筑评估能效标识,结合我国建筑相关的节能标识/评价标识等标准以及建筑相关领域教授的意见,确定本系统中,公共建筑能效评估系统的能效标识办法,并以此设定系统的评分以及能效等级判定的细则与方法。最后,基于已建立的公共建筑能效评估体系,研究开发评估软件,设计完成公共建筑能效评估软件的前端界面与各个评估模块的程序。

罗俊杰[8](2017)在《315MW火电机组优化运行技术的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当今人类社会的发展,电力能源的消费需求日益增长。中国作为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大国,一次能源的生产和消费均列世界第二位。在今后特别长的时间段内,我国仍将保持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作为世界第一产煤大国,煤炭产量占世界的37%[1],火电机组依旧是全国电力生产的主要支柱。当前,我国火电机组多数为亚临界和超临界,因为设备本身和操作管理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性能指标较发达国家相比较依然存在很大的差距,其中主要体现在煤耗高或热效率低等方面。煤炭资源是有限的,如何提高燃煤电站锅炉的热效率,同时有效降低燃煤过程产生的污染问题,成为我国能源实现可持续发展道路上面临的一大挑战,也是电力科技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就实际电厂而言,确保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努力降低发电成本,是在“竞价上网”模式下参与竞争的必由之路。本文以印尼巴齐丹电厂315MW机组为背景,分析影响电厂经济和安全运行的因素,根据机组的实际情况,从锅炉启停的优化运行、锅炉燃烧调整的优化运行、制粉系统的优化运行三方面去分析和研究,优化运行技术,针对每一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使机组在安全、经济运行方面得到改善

崔永兴[9](2016)在《皮革生产园区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了优化能源结构、应对大气污染,河北省各地积极推进特色产业园区建设,通过“企业入园”和“煤改气”等措施,实现节能减排、缓解雾霾,在此过程中,小型燃气分布式能源系统作为“上大压小”和“煤改气”的有效手段被广泛应用于产业园区,用以替代燃煤分散小锅炉。本文以石家庄某县的皮革生产园区为实际案例,此园区为新建园区,主要产业是皮革初加工,生产工艺和采暖需使用蒸汽,为了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完成节能减排目标,当地政府决定上马小型燃气热电联产,以替代原地区23家作坊式生产企业所自备的30台分散燃煤锅炉。本研究首先根据入园企业实际生产状况和拟入园企业规划情况的调研数据,测算了园区的生产工艺热负荷、采暖热负荷、夏季空调热负荷、全年耗热量以及电力负荷。然后,通过对比分析目前应用较多的燃气热电联产的主要方式,优选出适宜此园区负荷特点的系统配置方案,并结合系统运行方式,进行了系统参数的选择,从设备选型、系统效率和经济可行性等方面,评价了此热电联产系统的合理性。之后,通过实地测量和理论计算,对比系统改造前后的产品产量、主要大气污染物(烟尘、SO2、CO2、PM10、PM2.5、NOx、CO)的排放量等数据,将此系统和各企业自备分散燃煤小锅炉进行单位产品能耗和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分析,并在对比分析的过程中,利用排放因子等经验数据与实际测量值进行双向校准,从而验证大气主要污染物排放经验数据和实际测量值的准确性,进而获得以此小型热电联产替代分散燃煤锅炉后的节能减排量,验证其完全能够达到政府的关于节能减排的承诺,并且能够完成年度节能减排目标。最后,根据此研究课题的案例在设计、建设和运营过程中所遇到的政策障碍,对标较成熟地区的相关政策,提出利于当地发展燃气热电联产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相关建议,以利于此类项目在当地的发展和推广。

张明明[10](2016)在《1000MW超超临界机组激励式仿真机的设计与应用》文中认为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超超临界技术得到了不断的发展,1000MW火电机组的建设也突飞猛进。大容量机组的控制系统也越来越复杂,分散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DCS)在发电行业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设计、调试、故障诊断和运行人员培训的要求,计算机仿真技术在火力发电厂中的应用也日益重要。基于虚拟DCS的激励式仿真技术比传统的仿真技术具有仿真范围大、效率高、费用低等特点。本文以徐州1000MW超超临界火电机组仿真系统的为例,从设计、调试和应用等方面介绍了仿真机系统的构成及其功能。首先,介绍了基于虚拟DCS的激励式仿真系统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及系统配置。然后,针对受热面、风机、汽机本体等几个典型设备进行理论建模研究,通过机理分析详细介绍了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给出系统主要的输入变量、中间变量和输出变量。通过对系统和设备的动静态特性分析,根据机组的系统图搭建了仿真模型子系统。对基于虚拟DCS控制系统的仿真方法、实施步骤、系统配置等进行了说明。该仿真模式的控制系统具有很高的逼真度,不仅实现了对运行人员的培训,同时还可以对热控人员也进行控制组态和优化方面的培训。最后,介绍了仿真系统各专业联调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调试完成后对仿真机进行了不同负荷率的升降负荷试验和辅机RB试验。根据试验结果,证明该仿真机是符合机组运行特性的,可用于电厂人员的培训。

二、浅析DG25-50×12锅炉给水泵的使用与维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析DG25-50×12锅炉给水泵的使用与维护(论文提纲范文)

(1)徐州华润电厂锅炉经济煤种掺烧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煤炭行业发展及电煤供应的概况
    1.2 经济煤种掺烧技术的研究背景
    1.3 经济煤种掺烧技术的研究意义
    1.4 经济煤种掺烧技术的发展综述
    1.5 现阶段经济煤种掺烧的问题
    1.6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2 燃煤掺烧相关理论
    2.1 经济煤种掺烧的概念
    2.2 经济煤种掺烧方式
    2.3 煤质特性对掺烧的影响
    2.4 煤种掺烧的原则
    2.5 本章小结
3 电厂锅炉概况
    3.1 锅炉总体布置
    3.2 锅炉主要设计参数及性能
    3.3 制粉系统
    3.4 燃烧系统
    3.5 空预器
    3.6 除灰脱硫系统
    3.7 本章小结
4 徐州华润电厂经济煤种掺烧概况
    4.1 掺烧必要性
    4.2 掺烧经济煤种的优点
    4.3 徐州华润电厂掺烧现状
    4.4 经济煤种掺配原则
    4.5 掺烧方案制定
    4.6 经济煤种掺烧的问题和建议
    4.7 本章小结
5 经济煤种掺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5.1 掺烧煤泥的影响及解决办法
    5.2 掺烧低挥发煤的影响及解决办法
    5.3 掺烧高硫煤的影响及解决办法
    5.4 本章小结
6 经济煤种掺烧的经济性分析和掺烧优化
    6.1 煤泥掺烧的经济性分析和掺烧优化
    6.2 低挥发分煤的经济性分析和掺烧优化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2)旁路烟气蒸发脱硫废水实验与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脱硫废水处理研究现状
        1.1.2 电厂废水零排放
    1.2 新型脱硫废水零排放技术
    1.3 脱硫废水蒸发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1.3.1 烟气蒸发脱硫废水研究进展
        1.3.2 烟气蒸发脱硫废水的优点及问题
        1.3.3 技术应用前景
    1.4 选题思路与研究内容
        1.4.1 选题思路
        1.4.2 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系统与计算方法
    2.1 实验系统与计算工具
        2.1.1 旁路蒸发塔实验系统
        2.1.2 旁路烟道实验系统
        2.1.3 氯离子气固相分配测定实验系统
        2.1.4 计算流体力学
        2.1.5 MATLAB简介
    2.2 实验表征仪器
        2.2.1 离子色谱
        2.2.2 X射线衍射
        2.2.3 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
        2.2.4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2.2.5 激光粒度分析仪
        2.2.6 热重-示差扫描量热分析仪
        2.2.7 气体吸附分析仪
    2.3 实验化学药品
    2.4 实验观测指标和参数计算方法
        2.4.1 温度场
        2.4.2 进出口空气特性
        2.4.3 蒸干标准规定
        2.4.4 氯离子气固相分配系数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旁路蒸发特性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
    3.1 旁路蒸发塔蒸发特性实验
        3.3.1 实验条件与参数
        3.3.2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3 小结
    3.2 旁路烟道蒸发特性实验
        3.2.1 实验条件参数
        3.2.2 条件实验结果
        3.2.3 正交实验结果
        3.2.4 小结
    3.3 旁路蒸发数值模拟
        3.3.1 模型假设
        3.3.2 控制计算数学模型
        3.3.3 空气分布器模拟
        3.3.4 旁路烟道蒸发特性模拟
        3.3.5 工艺优化初步方案
        3.3.6 小结
    3.4 蒸发产物
        3.4.1 固态蒸发产物
        3.4.2 气态蒸发产物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氯离子气固相分配模型与机理研究
    4.1 引言
    4.2 氯离子气固相分配模型研究
        4.2.1 模型简化及假设
        4.2.2 模型计算方法
        4.2.3 模型验证与修正
        4.2.4 小结
    4.3 氯离子气固相分配机理研究
        4.3.1 单因素实验
        4.3.2 正交实验
        4.3.3 小结
    4.4 高温氯挥发的抑制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烟气蒸发脱硫废水动力学机理与模型
    5.1 蒸发动力学模型
        5.1.1 模型假设
        5.1.2 蒸发动力学机理
    5.2 模型计算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烟气温度对蒸发的影响
        5.3.2 液滴粒径对蒸发的影响
        5.3.3 气液相对速度对蒸发的影响
        5.3.4 液滴可溶性固体含量对蒸发的影响
        5.3.5 蒸发动力学模型验证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蒸发产物特性与影响评价
    6.1 结晶实验
    6.2 旁路蒸发系统影响评价
        6.2.1 旁路蒸发系统对静电除尘的影响
        6.2.2 旁路蒸发系统对空预器的影响
        6.2.3 旁路蒸发系统对飞灰品质的影响
        6.2.4 旁路蒸发系统对脱硫系统的影响
        6.2.5 旁路蒸发系统对酸露点的影响
        6.2.6 旁路蒸发的协同作用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作者简介

(3)黑龙江省建三江规模化稻区光伏提水灌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能源与环境问题
        1.1.2 可再生能源利用
        1.1.3 光伏发电应用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内研究进展
        1.2.2 国外研究进展
        1.2.3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3 研究内容、创新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光伏提水灌溉系统
    2.1 光伏板发电系统
        2.1.1 太阳能电池简介
        2.1.2 太阳能电池的原理
        2.1.3 太阳能电池分类
    2.2 逆变器系统简介
    2.3 追踪系统分类
        2.3.1 固定式光伏阵列
        2.3.2 光伏跟踪系统
    2.4 电力输入形式分类
        2.4.1 DC系统
        2.4.2 AC系统
    2.5 能量储存设施分类
        2.5.1 直接驱动
        2.5.2 电池耦合
        2.5.3 蓄水设施
    2.6 水泵机组类型
        2.6.1 地面水泵
        2.6.2 深井水泵
    2.7 田间灌溉系统
第三章 研究区太阳能资源分析
    3.1 数据来源
    3.2 太阳能资源评估
        3.2.1 月太阳总辐射量
        3.2.2 年太阳总辐射量
        3.2.3 太阳能资源评估
    3.3 太阳日辐射与数据分析
        3.3.1 逐时数据汇总与逐日数据相关分析
        3.3.2 日照分布函数模型构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光伏提水灌溉模型研究
    4.1 研究区概况
        4.1.1 自然地理
        4.1.4 作物种植和灌溉
    4.2 试验布置与资料搜集
        4.2.1 试验布置
        4.2.2 资料搜集
    4.3 光伏提水灌溉模型构建
        4.3.1 光伏发电性能模型
        4.3.2 控制器转换模型
        4.3.3 水泵性能模型
        4.3.4 光伏水泵提水效率模型验证及效果评价
        4.3.5 光伏提水灌溉系统控制面积模型构建
    4.4 光伏提水灌溉系统控制面积优化模型及敏感性分析
        4.4.1 优化模型
        4.4.2 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光伏提水灌溉系统成本/效益模型研究
    5.1 成本/效益模型介绍
        5.1.1 成本效益分析理论
        5.1.2 成本效益分析的目的和意义
        5.1.3 光伏提水灌溉项目成本的概念及其他相关理论
    5.2 光伏提水灌溉系统成本/效益模型构建
        5.2.1 光伏提水灌溉系统运行模式分析
        5.2.2 光伏提水灌溉系统成本/效益分析流程
        5.2.3 光伏提水灌溉系统成本/效益模型构建
    5.3 基于效益费用分析的光伏提水灌溉系统模型优化研究
        5.3.1 原始PSO算法
        5.3.2 模型优化
        5.3.3 模型计算结果及分析
    5.4 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
        5.4.1 光伏板价格参数敏感性分析
        5.4.2 光伏发电并网电价参数敏感性分析
        5.4.3 公网电价参数敏感性分析
    5.5 光伏提水灌溉系统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
        5.5.1 社会效益
        5.5.2 生态效益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6.3.1 理论研究方面
        6.3.2 政策方面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期间主要成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项目
致谢

(4)船舶冷却水系统设计关键技术及程序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冷却水系统发展和研究现状
        1.2.1 目前冷却水系统发展状况
        1.2.2 冷却水系统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内容和组织结构
2 船舶冷却和辅助系统管路特点及数据库搭建
    2.1 船舶冷却水系统分类及各自特点
        2.1.1 开式冷却系统
        2.1.2 闭式冷却系统
        2.1.3 中央冷却系统
    2.2 船舶冷却水辅助系统的特点、各自功能及组成
        2.2.1 日用淡水系统
        2.2.2 机舱给排水系统
    2.3 设备和管系附件数据库
        2.3.1 设备数据库
        2.3.2 管材及附件数据库搭建
    2.4 本章小结
3 船舶冷却水系统关键设计方法研究
    3.1 引言
    3.2 淡水泵的排量计算
    3.3 海水泵的排量计算
    3.4 验证传统泵排量公式计算的新方法
    3.5 管路管径的确定
    3.6 压力水柜容积计算
    3.7 管材、阀等附件和材料的选择及管路处理方式
        3.7.1 管材的选择
        3.7.2 阀门的选择
        3.7.3 管路处理方式
    3.8 海水管系腐蚀原因及防腐蚀措施
        3.8.1 海水管系的腐蚀机理分析
        3.8.2 海水管系的腐蚀原因
        3.8.3 船舶海水管系的防腐措施
    3.9 本章小结
4 规范设计及系统开发
    4.1 规范设计
    4.2 程序开发
        4.2.1 硬件&软件环境
        4.2.2 产品介绍
        4.2.3 菜单列表
        4.2.4 程序界面
        4.2.5 管路系统检测
        4.2.6 生成系统报告
    4.3 本章小结
5 实例验证
    5.1 30 万吨油轮冷却水系统规范校验
        5.1.1 30 万吨油轮冷却淡水系统校验
        5.1.2 30 万吨油轮冷却海水系统校验
        5.1.3 30 万吨油轮日用淡水系统校验
        5.1.4 管系和阀等材料的选取和处理校验
    5.2 62000 吨纸浆运输船冷却水系统规范校验
        5.2.1 62000 吨纸浆运输船冷却淡水系统校验
        5.2.2 62000 吨纸浆运输船冷却海水系统校验
        5.2.3 62000 吨纸浆运输船日用淡水系统校验
        5.2.4 管系和阀等材料的选取和处理校验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建议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5)新建火力发电厂精细化调试及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1.2.2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论文的研究内容
        1.3.2 论文的技术路线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论文研究的主要理论基础
    2.1 调试理论基础
    2.2 精细化管理理论基础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火力发电厂设备系统构成及调试主要设备
    3.1 火力发电厂建设工程特点
    3.2 火力发电厂设备系统构成
    3.3 火力发电厂设备调试及管理主要内容
        3.3.1 精细化调试及管理的重要意义
        3.3.2 精细化调试及管理的质量目标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机务设备的精细化调试
    4.1 机务主要设备技术参数
    4.2 机务设备调试要点
        4.2.1 锅炉专业调试的三大主线
        4.2.2 汽机专业调试的两大节点
    4.3 案例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电气自动化的精细化调试
    5.1 电气自动化主要设备技术参数
    5.2 电气自动化设备调试要点
        5.2.1 电气专业调试要点
        5.2.2 自动化专业调试要点
    5.3 案例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火力发电厂调试工程项目的精细化管理
    6.1 试运组织机构的组成及职责
        6.1.1 试运组织机构框架
        6.1.2 试运组织机构的组成及主要职责
    6.2 精细化调试进度管理
        6.2.1 总体目标
        6.2.2 工期保证
    6.3 精细化调试质量管理
        6.3.1 精细化调试质量目标
        6.3.2 精细化调试质量管理体系
    6.4 精细化调试安全、健康、环保管理
        6.4.1 精细化调试安、健、环目标
        6.4.2 精细化调试安、健、环管理体系
        6.4.3 精细化调试安、健、环管理及预防措施
    6.5 精细化调试风险控制管理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6)湖南省工业锅炉能耗现状分析及节能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的方法与思路
第二章 燃煤工业锅炉能耗现状分析
    2.1 湖南省工业锅炉概况
    2.2 燃煤工业锅炉能效测试方法及指标
        2.2.1 能效测试条件
        2.2.2 测试标准
        2.2.3 测试方法
        2.2.4 测试内容
        2.2.5 工业锅炉能效指标
    2.3 湖南省在用工业锅炉能效抽检
    2.4 测试统计结果
    2.5 工业锅炉主要技术指标及分析
        2.5.1 排烟温度
        2.5.2 排烟处过量空气系数
        2.5.3 固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
        2.5.4 炉体外表面温度
        2.5.5 热效率
    2.6 锅炉特性参数分析
        2.6.1 锅炉出力
        2.6.2 燃烧方式对锅炉出力及效率的影响
        2.6.3 燃料种类对额定出力和效率的影响
    2.7 存在的问题
    2.8 小结
第三章 燃煤工业锅炉节能技术方案
    3.1 工业锅炉节能的现状
        3.1.1 蒸汽锅炉
        3.1.2 节能潜力预测
    3.2 烟气余热回收利用技术方案
        3.2.1 工艺流程
        3.2.2 设计规范
        3.2.3 技术特点
    3.3 冷凝水回收利用技术方案
        3.3.1 给水加热系统
        3.3.2 技术改进方案
    3.4 锅炉系统配套设备节能改造技术方案
    3.5 建立节能降耗技术分析管理软件平台
        3.5.1 在线软件介绍
        3.5.2 平台运行模式
        3.5.3 在线平台的技术特点
        3.5.4 在线平台的保障措施
        3.5.5 应用推广
    3.6 小结
第四章 工业锅炉节能技术及可行性分析
    4.1 锅炉节能技改的技术经济评价方法
    4.2 技术及政策可行性分析
        4.2.1 烟气余热回收技术
        4.2.2 冷凝水回收利用技术
        4.2.3 生物质燃料锅炉燃烧技术
        4.2.4 链条炉燃煤锅炉改造技术
        4.2.5 政策可行性
    4.3 经济可行性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5.1 总结
    5.2 不足及对未来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7)公共建筑能效评估系统及评估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外建筑能效评估体系现状
        1.2.1 英国的BREEAM
        1.2.2 美国LEED
        1.2.3 德国DGNB
    1.3 国内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 研究思路与论文结构
第二章公共建筑能效评估体系的建立
    2.1 建筑能效评估体系的构建方法
    2.2 建筑基本情况的能效评估
        2.2.1 建筑整体设计的评估体系
        2.2.2 建筑围护结构评估体系
        2.2.3 建筑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的评估体系
        2.2.4 建筑电气照明能效的评估体系
        2.2.5 建筑给水排水能效的评估体系
        2.2.6 室内环境质量的评估体系
    2.3 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的评估体系
    2.4 建筑能效评价要素体系的初步建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寒冷地区公共建筑能效评估体系的权重分析
    3.1 权重分析方法的选择
        3.1.1 主观赋权法
        3.1.2 客观赋权法
        3.1.3 组合赋权法
        3.1.4 本体系权重分析方法的选择
    3.2 专家调查法的概念与应用
        3.2.1 专家调查法的基本论述
        3.2.2 专家咨询调研表的制作
        3.2.3 咨询调研表的反馈
    3.3 层次分析法的概念与应用
        3.3.1 层次分析法的论述
        3.3.2 层次分析法的应用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寒冷地区公共建筑能效评估体系标识及软件的开发
    4.1 公共建筑能效标识的研究
    4.2 软件程序的开发
        4.2.1 软件登陆界面
        4.2.2 能效评估主界面设计
        4.2.3 建筑整体设计指标的评估模块程序设计
        4.2.4 建筑围护结构指标的评估模块程序设计
        4.2.5 建筑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指标的评估模块程序设计
        4.2.6 建筑电气照明指标的评估模块程序设计
        4.2.7 建筑给水排水指标的评估模块程序设计
        4.2.8 建筑室内环境质量指标的评估模块程序设计
        4.2.9 新能源系统指标的评估模块程序设计
        4.2.10 设备运营管理指标的评估模块程序设计
    4.3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8)315MW火电机组优化运行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际燃煤机组现状
        1.2.1 循环流化床机组
        1.2.2 热电机组
        1.2.3 主流发电机组
    1.3 课题研究内容
第2章 印尼 315MW机组结构及性能分析
    2.1 火电厂基本生产过程
    2.2 锅炉系统分析
    2.3 汽轮机系统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机组优化运行技术的研究
    3.1 锅炉启停的优化运行
        3.1.1 锅炉的启动
        3.1.2 锅炉启停时的能量损失
        3.1.3 自然循环锅炉的启动优化
        3.1.4 锅炉点火节油的技术措施
        3.1.5 优化后的锅炉启停操作
    3.2 锅炉的优化燃烧和调整
        3.2.1 锅炉燃烧调整的任务
        3.2.2 燃烧调整的目的
        3.2.3 锅炉优化燃烧的运行特性
        3.2.4 四角切圆燃烧的特点和对运行的影响
        3.2.5 锅炉优化燃烧的调整
    3.3 制粉系统的优化运行
        3.3.1 系统及设备简介
        3.3.2 系统设备主要技术规范
        3.3.3 钢球磨的运行特性
        3.3.4 中速磨煤机的运行特性
        3.3.5 制粉系统运行的基本要求
        3.3.6 直吹式制粉系统的运行和调整
        3.3.7 防止制粉系统爆炸的措施
        3.3.8 制粉系统启动的优化操作
        3.3.9 制粉系统启动过程的注意事项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作者简介

(9)皮革生产园区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背景
        1.1.1 课题来源
        1.1.2 课题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燃气分布式能源的发展概况
        1.3.1 燃气分布式能源的定义
        1.3.2 国外燃气分布式能源的发展与研究概况
        1.3.3 国内燃气分布式能源的发展与研究概况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园区热电负荷的测算
    2.1 热负荷测算
        2.1.1 生产工艺热负荷
        2.1.2 采暖热负荷
        2.1.3 空调夏季制冷热负荷
        2.1.4 系统总设计热负荷
        2.1.5 生产工艺热负荷全年耗热量的测算
        2.1.6 采暖全年耗热量的测算
        2.1.7 空调夏季制冷耗热量测算
    2.2 电力负荷测算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系统配置方案的选择
    3.1 系统配置方案
        3.1.1 小型燃气热电联产的主要方式
        3.1.2 热电联产方式的选择
        3.1.3 系统配置评价
    3.2 设备选型
        3.2.1 系统设备选型
        3.2.2 设备选择评价
    3.3 系统效率评价
        3.3.1 能源利用效率(总热效率)测算
        3.3.2 系统热电比测算
        3.3.3 系统效率评价
    3.4 系统经济性评价
        3.4.1 系统投资
        3.4.2 系统运行费用
        3.4.3 热电收益
        3.4.4 财务成本
        3.4.5 投资回收期估算
        3.4.6 系统经济性评价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系统节能减排效果评价
    4.1 原23家企业能耗及排放情况
        4.1.1 原23家企业的能耗情况
        4.1.2 原23家企业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测算
    4.2 改造后燃气热电联产系统的能耗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4.2.1 改造热电联产后的能耗
        4.2.2 改造热电联产后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
    4.3 改造前后的节能减排量效果分析
        4.3.1 改造前后的节能效果分析
        4.3.2 改造前后的减排效果分析
    4.4 问题与建议
        4.4.1 遇到的主要问题
        4.4.2 政策对标
        4.4.3 政策建议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10)1000MW超超临界机组激励式仿真机的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火电机组仿真技术的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1000MW超超临界机组激励式仿真系统的组成
    2.1 基于虚拟DCS的激励式仿真机
    2.2 软件和硬件系统简介
        2.2.1 硬件系统
        2.2.2 软件系统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1000MW超超临界机组的建模与仿真
    3.1 锅炉系统建模
        3.1.1 锅炉系统简介
        3.1.2 锅炉系统模型的搭建
    3.2 汽机系统建模
        3.2.1 汽机系统简介
        3.2.2 汽机系统模型的搭建
    3.3 电气系统建模
        3.3.1 电气系统简介
        3.3.2 电气系统模型的搭建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1000MW超超临界机组的控制系统仿真
    4.1 机组DCS控制系统简介
    4.2 虚拟DCS控制系统结构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仿真机的调试与应用
    5.1 仿真系统的联调
        5.1.1 仿真精度要求
        5.1.2 机炉系统的调试
        5.1.3 电气系统的调试
    5.2 仿真系统的验证试验
        5.2.1 机组变负荷试验
        5.2.2 机组RB试验
    5.3 仿真系统的应用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浅析DG25-50×12锅炉给水泵的使用与维护(论文参考文献)

  • [1]徐州华润电厂锅炉经济煤种掺烧优化研究[D]. 刘国锋.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2]旁路烟气蒸发脱硫废水实验与机理研究[D]. 柴晋.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0(06)
  • [3]黑龙江省建三江规模化稻区光伏提水灌溉研究[D]. 张运鑫.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2018(12)
  • [4]船舶冷却水系统设计关键技术及程序开发[D]. 兰志新. 大连理工大学, 2018(02)
  • [5]新建火力发电厂精细化调试及管理[D]. 于强. 东南大学, 2018(12)
  • [6]湖南省工业锅炉能耗现状分析及节能对策研究[D]. 汤国乐. 长沙理工大学, 2017(01)
  • [7]公共建筑能效评估系统及评估方法的研究[D]. 王凌宇. 长安大学, 2017(03)
  • [8]315MW火电机组优化运行技术的研究[D]. 罗俊杰. 华北电力大学, 2017(03)
  • [9]皮革生产园区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应用研究[D]. 崔永兴.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6(04)
  • [10]1000MW超超临界机组激励式仿真机的设计与应用[D]. 张明明. 华北电力大学, 2016(03)

标签:;  ;  ;  ;  ;  

DG25-50×12锅炉给水泵使用与维护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