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资源评价关键参数研究

天然气资源评价关键参数研究

一、天然气资源评价重点参数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冯德浩,刘成林,姜文利,高煖,李培,黎彬,柳永军,张蔚[1](2020)在《准噶尔外围低勘探程度盆地油气资源评价与勘探方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准噶尔盆地外围分布众多中小型低勘探程度盆地,地质认识程度低、地质资料缺乏,准确分析其油气源条件和油气资源潜力对未来风险勘探具有重要意义。以地震、测井、分析化验和前人文献等资料为基础,采用低勘探程度盆地油气资源评价方法,厘定了准噶尔外围盆地主要烃源岩层位,并分析了各盆地油气资源潜力。研究表明:准噶尔外围盆地侏罗系和二叠系烃源岩为主要油源岩,其中侏罗系煤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且已达成熟阶段,具备较强的生烃能力;二叠系烃源岩为中等—好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为Ⅱ2—Ⅲ型,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石炭系和泥盆系烃源岩为主力气源岩,处于高成熟—过成熟阶段,以生气为主。采用成因法计算准噶尔外围7个低勘探程度盆地总的石油资源量和天然气资源量分别为15009.75×104t和339.27×108m3,总体呈"多油少气"的特征。综合油气资源评价成果,建立了侏罗系、石炭系—二叠系及泥盆系3种有利的油气成藏模式,并优选和什托洛盖盆地与布尔津盆地为油气资源潜力大的A类盆地,可作为下一步风险勘探地区。

凌冬德[2](2020)在《塔里木盆地阿克苏地区寒武-奥陶系油气资源评价》文中研究表明阿克苏是塔里木盆地海相油气分布最集中、产量最多的地区,也是新疆油气改革的试验田。塔里木盆地经历过多次油气资源评价,资评的广度及深度逐次加大,未针对阿克苏海相油气做过系统评价。地区人、财、物持续投入后,海相油气勘探成果显着,寒武—奥陶系油气已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及勘探重点。在阿克苏地区地理背景、构造及断裂发育、沉积环境及层系成藏机制等前人基础石油地质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最新的资料和进展,对阿克苏寒武—奥陶系油气分布、勘探潜力进行研究。本次针对探区各区块海相油气资源现状、勘探程度等因素,因地制宜地选取多种资评方法对研究区资源量进行综合分析。解剖重点油气田成藏机制,调研中石油、中石化刻度区划分方案,结合类比评价单元划分需要,并以此为参考优选出刻度区;解剖典型刻度区,采用统计法估算刻度区资源量,计算运聚系数、资源丰度等类比关键参数,划分类比评价单元后,运用“相似类比”的地质思想计算研究区资源量;收集烃源岩地化参数及部分控制参数,采用有机碳法对各区块寒武—奥陶系烃源岩资源规模和生排烃潜力进行分析,并使用SGRE软件计算生烃资源量,划分各含油层系运聚单元,结合排聚系数计算地质资源量。整理各区块不同评价方法计算的资源量数据,补充中石油库车坳陷资源量数据,特尔菲权重法计算目标层位最终资源量:地质类比得到阿克苏地区寒武—奥陶系原油为43.29亿吨,天然气为2.74万亿方;有机碳法计算资源量:石油资源量52.30亿吨,天然气地质资源量为2.43万亿方;研究区最终计算石油资源量46.90亿吨,天然气资源量2.50万亿方。

冀峰[3](2020)在《阿克苏地区类比法资源量计算及软件实现》文中指出在国家十三五资源评价工作安排的大背景下,拟开展阿克苏境内油气资源评价研究,综合阿克苏地区地质条件与勘探概况,研发基于类比法评价的资源量计算系统,进一步明确阿克苏地区油气资源分布情况与资源潜力,为勘探部署决策和中长期规划部署提供资源基础和技术支持。本次评价工作选定类比法为评价的主要方法,基于类比评价方法的计算流程,完成类比法评价系统数据库设计,功能设计包含数据管理,刻度区参数管理,类比标准,评价区和成果发布五大功能,是一个集刻度区、评价区地质参数采集功能,地质条件评分功能,类比标准调整功能和多方法资源量计算于一体的评价系统。实现刻度区与类比区一对多和多对多综合类比单一流程资源量汇算,大幅减少重复计算时间,并且有效降低计算后期庞大数据修正的难度。并以克拉苏构造带刻度区和古木别兹构造带评价区为例,阐述评价系统的工作原理与工作流程。在本次评价工作中,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该地区油田开发现状,解剖建立了14个不同类型的区块和区带级刻度区,对阿克苏地区的库车凹陷、塔北隆起、北部凹陷、塔中隆起四个大构造单元分区带、分层系建立15个评价单元,应用类比法评价系统完成评价单元资源量计算。综合库车凹陷、塔北隆起、北部凹陷、塔中隆起的油气资源量计算结果,库车凹陷的资源量为19962.6万吨油当量,塔北隆起资源量为236526.3825万吨油当量,北部凹陷资源量为34102.0425万吨油当量,塔中隆起资源量为17503.83万吨油当量。总计阿克苏地区评价区的油气资源量为308094.855万吨油当量。

叶加仁,刘金水,徐陈杰,曹强,盛溢勇,余汉文[4](2020)在《东海盆地西湖凹陷西次凹天然气资源分级评价》文中研究表明东海西湖凹陷天然气资源丰富,呈现出常规、低渗和致密气并存的特点,但以往的资源评价仅预测总资源量,未区分常规、低渗和致密气资源量,不能满足油气勘探开发实践的需要。以西湖凹陷内油气勘探与发现程度相对较高的次级构造单元西次凹为研究对象,在合理求取各项参数的基础上,选用容积法对西次凹已发现气藏的常规、低渗及致密气资源分别进行了定量评价,并探究了资源分级分布规律及其主要控制因素。研究表明,西湖凹陷西次凹天然气资源丰富,总体呈现出"致密为主,少量低渗"及"中浅层低渗,中深层致密"的分级分布规律;资源分级分布受多种因素的联合控制,其中储层是基础,烃源是关键。研究成果有助于探索建立适用于西湖凹陷天然气资源分级评价的方法技术,并可为研究区天然气勘探开发部署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尚瑞[5](2020)在《高邮凹陷阜宁组油气资源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关于苏北盆地的油气资源评价前期已进行过多轮油气资源评价,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以往划分的评价单元对高邮凹陷阜宁组的综合评价不多;未分层位对烃源岩的生排烃潜力进行研究,制约了勘探选区;主力烃源岩的资源潜力未得到评价;最新的地震解释资料未得到应用。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应用盆地模拟法,并将模拟结果进行蒙特卡洛风险评价,力求对该地区进行细致可靠的油气资源潜力评价。在符合实际的地质情况下,合理的优选盆模所需的基础地质参数、热力学参数、烃源岩地球化学参数及排烃参数,建立高邮凹陷三维模型,绘制相关图件。利用盆地模拟法进行模拟,计算出该凹陷阜宁组四段、阜宁组二段等2套主力的烃源岩在不同关键时期的生排烃量。依据烃源岩评价研究的结果,明确各层位烃源岩的生排烃量,并利用蒙特卡洛法来评价模拟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通过概率分布来考察模拟的排烃结果,反映勘探远景的风险上下限。通过合理类比得到各区带聚集系数,结合烃源岩生排烃特征,对高邮凹陷阜宁组油气资源量进行预测。研究结果显示,高邮凹陷两套主力烃源岩总生烃量约为10.621亿t,生油量为9.003×108t,生气量为3243.4×108m3。其中阜四段生烃量占总生烃量的60.8%,生烃量为6.458×108t,阜二段生烃量为4.163×108t。研究区两套主力烃源岩总排烃量约为4.378×108t,总排油量为3.84亿吨,平均排油效率为42.7%,其中阜四段排油量1.69亿吨,阜二段排油量为2.15亿吨;总排气量为1069.25×108m3,平均排气效率为33%。综合预测高邮凹陷阜宁组油气资源总量约为3.23×108t。其中阜四段油气资源量约为1.429×108t,阜二段油气资源量约为1.801×108t,是主要的产出油气层。与前人研究相比,本论文利用了最新的盆地模拟方法,最新的数据资料解决力问题;并对各含油构造的油气地质储量进行了预测;对不确定性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对模拟结果进行概率分布验证,确保了结论的合理性。本次研究对于明确下一步勘探方向、合理的部署开发井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张蔚,刘成林,吴晓智,郑民,郭秋麟,张道勇,陈晓明,黎彬[6](2019)在《中国不同类型盆地油气资源丰度统计特征及预测模型》文中认为油气资源丰度是油气资源评价的一项关键参数,取准资源丰度对于客观评价资源潜力十分重要。本文立足于类比刻度区进行统计分析,探索建立资源丰度预测模型的思路并开展研究;统计表明我国主要含油气盆地的常规油气资源普遍为中低丰度,并以特低丰度和低丰度资源为主,仅局部优越区块为高丰度。据此筛选刻度区数据,并按照裂谷、克拉通、前陆3种基本盆地类型分析常规油气资源丰度与相关地质参数的关系。不同类型盆地的油气资源丰度均与烃源岩生烃强度、圈闭面积系数、区域不整合次数3项主控地质参数具有显着的相关性,但不同类型盆地油气资源丰度与3项主控地质参数之间关系的变化趋势存在差异,拟合的单参数地质模型能够较好描述3项主控地质参数单独与不同类型盆地油气资源丰度的定量关系。由此建立了基于烃源岩生烃强度、圈闭面积系数、区域不整合次数3项主控地质参数的油气资源丰度预测模型,能够快速、准确求取不同类型盆地的常规油气资源丰度。预测模型在实际应用中效果较为理想,具有易操作、易推广的优点,实用价值较高。

杨竞[7](2021)在《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经济评价体系重构》文中指出随着资源总量、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约束日益明显,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与绿色、低碳、高效发展的新常态已不相适应。在“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的背景下,扩大天然气利用规模、增加天然气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是当前能源产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其中,“天然气分布式能源”是天然气的高效利用方式,在环保、灵活、安全等方面优势明显,我国政府明确给予鼓励,业界对该产业发展普遍看好并寄予厚望。但自2011年正式起步发展至今,该产业并未形成蓬勃发展之势,其前景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担忧和质疑,而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投资的经济回报预期不理想,在经济评价上缺乏能够客观体现该类项目投资运营特点的科学评价方式。针对这一现况,本文试运用相关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在理清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影响项目经济性的各类因素,探索构建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的综合经济评价体系,为政策制定和市场投资提供参考。本文的研究主题是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经济评价体系重构。全文共八章,分为基础研究、主体研究、结论建议三大部分:(一)第一、二章是全文的基础研究部分。该部分主要介绍研究的背景意义、基础概念,对已有文献进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基础进行研究阐述,明确全文研究的核心思路。(二)第三章至第七章是全文的主体研究部分,该部分依循基础研究形成的研究思路,在产业现状分析基础上,针对传统评价方式的适应性缺陷提出对项目经济评价体系进行重构的框架设想,继而从“传统经济性”“环境补偿经济性”“不确定性经济性”入手构建项目的“综合经济评价体系”,最后进行实证分析。(三)第八章为全文的结论建议部分。该部分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本文研究运用的主要经济学理论有:马克思主义投资理论、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理论、马克思主义虚拟资本理论、影子价格理论、实物期权理论等。应用的主要经济学工具有:AHP-SWOT量化分析模型、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现金流折现法(DCF)、二叉树(Binomial Tree)期权定价模型等。研究的内容和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相关理论基础的研究阐述,明确了构建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经济评价体系的核心研究思路。首先,基于马克思主义投资理论对项目投资的资本运行机理和价值增殖过程进行了分析,发现资本主义投资的本质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项目“经济性”考察的是项目投资的经济回报能力,其具体内涵是“资产价格与投入成本的差额”,其中“产品价格”是形成“资产价格”的基础要素,而“项目经济评价”就是对项目“经济性”的评估和预测。其次,从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理论出发对生态环境的经济属性进行了分析,指出生态环境既对经济发展形成约束,也为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自然物质条件,优质的生态环境意味着“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机会”和“实现经济效益的机会”。人为创造的“绿水青山”(或生态环境的改善效果)具有“生态产品”的属性,可以在市场交换中获取经济收益,也应被纳入到经济评价的范畴之中。再次,结合马克思主义虚拟资本理论对能源项目投资过程进行了剖析,发现在实际的市场环境中,能源项目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普遍分离,“能源项目的所有权凭证”成为资本交易市场中概念化的标的物,资产证券化形成的“虚拟资本”特征导致能源项目资产价格在市场波动中大幅变化,并对项目经济性造成显着影响。基于上述理论基础研究结论,本文明确了以项目经济性的“资产价格与投入成本的差额”内涵为逻辑起点,对传统经济评价方式的不足进行解析,并从“扩大产品概念外延”和“校准价格差额数量”的角度对传统经济评价方式进行改造、进而构建适合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自身特性的经济评价体系的研究思路。二、对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通过量化研究发现项目经济性预期普遍较低是阻碍产业发展的首要负面因素。本文从对全国和具有典型意义的上海、北京、四川等地的产业发展情况、项目投资情况进行梳理,分析发现尽管天然气分布式能源较传统供能方式在高效、环保、灵活、安全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目前产业发展总体上表现出外热内冷的“虚火”特征,其实质状况与社会预期相去甚远:一是该产业的电力装机规模在全社会电力总装机容量中的占比极小,远未达到规划目标;二是项目核准之后的实质性落地和投资建设进度普遍滞后,这与投资者踊跃申报项目形成了强烈反差;三是产业布局明显不均衡,项目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省份及区域中心城市;四是市场参与者主要为大型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投资意愿较弱。通过应用AHP-SWOT模型对影响产业发展的自身优势、自身劣势、外部机会、外部威胁等方面的因素进行量化分析发现,“项目经济性预期普遍较低(W1)”在全部13项细分因素中所占权重达到了0.2932,接近三分之一,是阻碍产业发展的首要负面因素。三、对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的传统经济评价方式及对应的“传统经济性”进行了研究,针对其存在的适应性缺陷研究形成了“综合经济评价体系”的框架设计。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的传统经济评价方式是对项目寿命周期内全部净现金流的折现值总和进行计算(也即是现金流折现法DCF框架下的净现值NPV指标),本文将这种传统方式下得出的评价结果定义为“传统经济性”。由于“传统经济性”仅考虑了项目生产的能源产品为项目带来的收益、以及项目投资的初始建设成本及运营成本,其内涵可解释为“能源产品价格总和与投入成本的差额”。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传统经济性”对于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存在明显的适应性缺陷:第一,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在节能环保等方面具有显着的外部效益,在现行的政策和市场条件下,这些外部效益并未在项目自身运营的价格要素中得到体现,且传统评价方式也未对可以通过市场化补偿机制获得的额外收益加以考虑,忽略了该类项目的经济外部性因素;第二,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投资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但传统经济评价方式忽视了投资者的柔性决策行为等因素,未充分考虑不确定性与项目经济回报能力之间的有机关联。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了将经济评价从对传统“运营收益”的单一测量,拓展为对“经济因素——环境因素——市场因素”多重维度的综合考量,并进而构建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经济评价新体系的框架设想:一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理论观点,按照“扩大产品概念外延”的思路,把该类项目的污染物减排效果视为与电、热、冷等能源产品同时产生的“生态产品”,将其纳入项目经济评价的范围;二是基于马克思主义虚拟资本理论观点,按照“校准价格差额数量”的思路,运用期权定价的相关工具,测量不确定性因素对项目经济性的影响;三是通过上述两方面的补充,在“传统经济性”的基础上构建“传统经济性+环境补偿经济性+不确定性经济性”的“综合经济评价体系”。四、对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的“环境补偿经济性”进行了研究,并推导了对应的量化测算模型。本文对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的碳排放特性进行了分析,指出碳排放行为具有明显的经济负外部性,而该类项目与传统供能方式相比在碳减排方面的优势明显。这部分碳减排效果实质上是一种节约型“生态产品”,在一定的市场条件下可以转化为额外经济收益。本文将这部分额外经济收益定义为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的“环境补偿经济性”。由于碳减排效果是在电、热、冷等能源产品生产过程中伴生的附加产品,并未额外消耗成本,因此“环境补偿经济性”的内涵可解释为“碳减排生态产品价格总和”。同时,本文对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梳理,发现尽管参与碳排放交易是实现碳减排外部效益内部化的可行途径,但由于目前我国交易市场不成熟、机制不健全、活跃度不够,目前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并不能通过这种方式得到有效的补偿,市场交易价格也不能充分体现碳减排行为的边际成本。在此背景下,本文基于碳减排机制并结合影子价格理论,推导了典型场景下该类项目碳减排量以及绿色现值GPV的计算公式,以此形成了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环境补偿经济性”的量化测算模型。五、对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的“不确定性经济性”进行了研究,并推导了对应的量化测算模型。本文对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的投资运营特点进行了剖析,研究发现,由于价格要素多、边界条件多,该类项目投资的不确定性大,对市场波动的影响尤其明显。在此情况下,该类项目的资产价格波动性被进一步放大,不确定性因素对项目经济回报能力的影响作用也更加突出。对此,本文将不确定性因素对项目经济性的影响定义为“不确定性经济性”,它测量的是不确定性因素对项目经济性造成的“变化量”,其内涵可解释为“对价格差额的修正”。在对“不确定性经济性”进行量化研究时本文应用了实物期权理论。该理论认为项目投资过程和金融期权有类似特点,投资者可以根据市场情况选择行权来扩大收益和限制损失,而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的实物期权特征明显,其主要体现在投资者对项目进行处置(放弃)的“放弃期权”上。基于此,本文应用二叉树期权定价方法对该类项目的多期二叉树资产价格变化路径、期权价格变化路径、资产红利、各节点期权价格等内容进行了分析,推导构建了实物期权现值OPV的计算模型,以此形成了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不确定性经济性”的量化测算模型。六、构建了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综合经济评价体系”及对应的量化测算模型,并通过实证分析进行了验证。基于前述研究,本文对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的经济评价方式进行了拓展,构建形成了“传统经济性+环境补偿经济性+不确定性经济性”的“综合经济评价体系”,并搭建了对应的“净现值NPV+绿色现值GPV+实物期权现值OPV”的“综合评价值EPV”量化测算模型。这种“综合经济评价体系”与传统经济评价方式的区别在于,其考虑了生态产品对经济性的补充、以及不确定性因素对经济性的影响,是对传统经济评价方式的扩展和完善。通过对典型项目进行的实证分析结果可见:在目前的政策、市场条件下,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的传统经济性(净现值NPV)较低,但该类项目具有显着的碳减排效果,其对应的潜在经济收益(绿色现值GPV)并未在项目自身运营收益中得到体现;同时,该类项目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经济性(实物期权现值OPV),印证了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具有显着的不确定性特征。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传统经济性+环境补偿经济性+不确定性经济性”的“综合经济评价体系”及“综合评价值EPV”量化测算模型反映了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的自身特点,弥补了传统经济评价方式的适应性缺陷,有助于市场主体正确评估项目投资回报能力,增强投资意愿,促进产业发展。七、最后,本文根据前述研究成果,从综合评估项目投资经济性、提升项目自身运营经济效益、严格遵循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加快制定产业规划、给予实际政策扶持、积极发展碳排放交易市场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为投资者和政府提供借鉴参考。

谢明华[8](2019)在《能源转型视角下中国天然气供需及其安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能源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安全是国家资源和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能源转型进程的加快,天然气在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开始持续上升。从2007年开始净进口天然气,仅经历了十年左右时间,中国天然气进口依存度就升至37.9%。2018年中国进一步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天然气进口国,天然气进口依存度达到45.3%。迅速上升的进口依存度以及趋于频发的天然气安全事件引起政府、企业和学界的广泛关注,天然气安全成为继石油安全之后又一个事关中国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大安全问题。自上世纪70年代爆发石油危机以来,能源安全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研究的焦点问题。早期的能源安全观主要是以保障石油供应稳定和价格稳定为核心,而随着天然气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比重的不断上升,天然气安全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近些年来,关于天然气安全的研究逐渐增多,但从能源转型的理论视角来研究天然气安全问题的文献尚不多见。由于不同能源之间具有替代性和互补性,仅仅研究其中一种能源的发展趋势,可能会忽略由于能源供需格局和相对价格变化引起的系统调整和相互适应。本文以能源转型为切入点,从更加系统的视角分析了经济增长、能源转型与天然气安全之间的内在关系,分析了建国以来天然气在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变化趋势,以及由于供需缺口不断扩大造成的天然气安全问题。相关分析及实证研究,拓宽了天然气供需安全研究的视角,可为能源转型和天然气安全保障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参考。本文主要研究、创新点和特色包括以下几方面:(1)运用隐马尔科夫模型(HMM)模拟能源转型背景下不同能源类型之间的补充和替代关系。从原理上看,隐马尔科夫模型的优点在于引入GDP增速作为能源结构调整的观测变量,并基于历史数据的运算在GDP增速与能源结构调整之间建立一个相互参照的自我学习机制,使其更加接近经济和能源发展相互作用的实际。为了比较不同模型和情景的一致性和差异性,设置隐马尔科夫模型、马尔科夫模型规划约束、马尔科夫模型自然演变三种情景进行预测,实证结果显示,2035年中国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分别为16.5%、17.3%和13.6%,折合天然气需求量分别为6975、7316和5748亿立方米。通过与历史数据的比较,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度,且与相关文献的预测结果较为接近,表明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保持相对稳定情况下,结构化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能源转型过程中各种能源之间相互替代、相互补充的演进过程。其中,隐马尔科夫模型预测的值介于自然演化情景和规划约束情景之间,且与规划约束情景的预测结果较为接近,验证了两种模型预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和合理性。因此,隐马尔科夫模型不仅可以用于能源结构预测,也可用于矿产资源、农产品等类似问题的结构化预测研究。(2)基于油气峰值理论对中国天然气的峰值产量和峰值时间进行预测。与已有的研究不同在于:一是对关键变量进行了辨析,最终可采资源量(URR)是影响天然气峰值产量和峰值时间的关键变量,不同的文献对于URR的理解和假设有所差异,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URR的内涵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基于估计探明率来估算最终可采资源量的方法更符合实际,并分不同的URR情景对天然气峰值产量和峰值时间进行预测;二是尽可能使用数据可获得的最长的样本区间(1957-2017年);三是进一步从能源投资回报值(EROI)的角度分析资源稀缺性、天然气峰值与能源转型之间的内在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预测结果与历史产量的拟合度较高,整体走势符合Hubbert模型的“钟形曲线”规律。在天然气最终可采资源量保持现有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全口径天然气峰值产量为1967亿立方米,峰值年份约为2032年。(3)针对迅速上升的天然气进口依存度问题,构建了天然气供需安全指标体系,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影响天然气安全的关键因素进行识别。基于前述供需预测结果,2020年、2025年、2030年、2035年中国天然气进口依存度将分别达到53%、60%、65%和72%。应该关注的是,天然气进口依存度仅仅是反映天然气供需安全状态的一项重要指标,还难以全面、准确地反映天然气供需安全水平。本文从供应、需求、进口三个方面选取15项指标衡量天然气供需安全状态,从中美比较的视角出发,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影响天然气供需安全的主要因素进行识别并测算综合评价分值。实证结果表明,自1992年以来中国天然气供需风险先是缓慢下降,而后到2005年出现逆转开始上升。而美国天然气供需风险始终保持在较低水平,在缓慢上升中出现小幅波动。总体来看,中国的天然气供需风险大于美国。本文提出,天然气供需安全应该有两种内涵,一种是天然气需求与供给体系在天然气价格相对平稳波动的情况下,实现长期发展趋势上的稳定;另一种是天然气需求和供给体系能够对短期内的需求冲击和供给冲击,迅速和及时地做出反应。本文将年度数据和月度数据相结合,对天然气供需安全的长期风险和短期风险进行衡量,拓展了天然气供需安全研究的方法思路。(4)把不同类型的非常规天然气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以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办法,运用TOPSIS方法构建了非常规天然气产业投资评价模型,通过对现状分析和理论研究填补了非常规天然气投资选择综合评价实证研究领域的空白。增加非常规天然气开发利用,有助于抑制快速上升的天然气进口依存度,降低天然气供需风险。通过综合比较影响非常规天然气投资前景的各个因素可以发现,在不同的视角下,政府和企业对于非常规天然气投资开发优先次序的评价略有差异,综合考虑政府和企业的不同权重,非常规天然气产业投资的优先顺序依次为致密气、煤层气、页岩气和天然气水合物。总的来看,在中国经济转型和能源转型同时加快的背景下,面对天然气需求增长快速而产量增长乏力的偏离趋势,天然气进口依存度持续上升是一个大概率事件。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经济规模居世界第二、天然气进口量升至第一的国家而言,过度依赖进口天然气来满足国内需求,显然是存在长期“隐患”的。天然气是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资源,也是资本投机追逐的全球性大宗商品,在全球地缘经济政治复杂多变的格局下,中国应制定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强境内外天然气勘探开发投资,尽可能延缓天然气依存度迅速上升的趋势,为推进能源转型过程中增强天然气自主保障能力争取时间和空间。

钟书丽[9](2019)在《四川天然气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宏观经济结构调整,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能源革命战略部署,天然气产业迎来发展机遇。四川天然气资源丰富,天然气产业基础实力雄厚,成为了支撑四川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但当下四川天然气产业发展面临着季节性“气荒”、非常规天然气开采技术不成熟、供给侧改革等问题,不利于天然气产业可持续发展。为此,如何对四川天然气自身发展做出正确判断,更好抓住当前发展机遇,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现有国内外文献对天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产业发展体制机制、政策法规、循环发展、低碳经济等方面,缺乏系统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剖析影响天然气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也缺乏用科学方法对天然气产业可持续发展现状评价。基于此,本文把四川天然气产业作为研究对象,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和PCA-BP神经网络模型为基础,对四川天然气产业发展现状,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因素、综合评价、发展趋势以及天然气产业可持续发展建议等四个方面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如下:一是四川天然气产业发展外部环境整体趋好,内部发展基础成熟,天然气产业已经与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但是当前四川天然气产业还面临着技术、管道安全与调峰能力、生态保护、油地和谐关系以及价格改革等问题。二是在可持续发展等理论支撑下,结合四川天然气产业发展现状,提出影响四川天然气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政策、经济、市场、社会、技术、环境这七个因素,这些因素包含了天然气产业发展的外部诱因和内部作用,从不同层面阐述了如何影响四川天然气产业可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四川天然气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三是利用变异系数法、PCA-BP神经网络对四川天然气产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四川天然气产业可持续发展与四川区域发展紧密相关,可持续发展综合评分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四川天然气产业目前处于可持续发展的“成长期”,虽然过程中有所波动,但发展趋势是可持续的,且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四是根据研究结果与现实结果结合,提出提升四川天然气产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建议:完善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市场体系建设;加强科学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技术水平;重视供给能力建设,增强储蓄调峰能力;协调油地和谐关系,平衡天然气企业与地方关系;重视环境保护,合理开发利用天然气。

陈志华[10](2019)在《中国天然气管网流量配置与优化研究》文中提出在天然气产业链中,管网运输系统作为中间环节将上游开采和下游消费市场连接为一个整体,天然气在管网中的具体分配与各参与方的经济利益密切相关,使得管网系统的天然气流量配置对天然气产业社会福利水平起着决定作用。由此,掌握天然气管网流量配置的优化方法,了解影响天然气管网运行的重要因素和机制,对天然气产业发展和市场化改革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针对区域性城市配气管网系统构建了天然气优化配置模型,然后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长输天然气管网流量优化配置模型,并用于中国天然气市场的实证分析,最后模拟了不同因素对天然气管网流量配置的影响,对我国天然气管网系统和市场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具体工作和创新贡献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构建了区域配气管网流量优化配置模型,模型中整合了物理管网要素和市场经济要素,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为目标函数,同时构造迭代式线性压流约束,将高度非线性的管网优化问题转化为多阶段二次规划问题,降低了建模复杂度。已有采用线性近似思想的优化模型,虽然能够通过近似点的增加来提高准确性,却会大大增加求解耗时,通过案例对比研究,验证了所构建模型在不损失求解效率的前提下,可以通过迭代方式提高优化准确性。(2)在区域配气管网模型基础上,加入长输管线压气站产生的能耗变量,构建了长输天然气管网流量优化配置模型,并针对中国长输管网系统和天然气市场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中考虑了现行的价格管制机制,以及管网垄断经营等中国天然气市场特征,对中国天然气资源配置进行了仿真模拟,将模拟结果与实际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对现实天然气市场运行状况的模拟效果。最后,根据建模过程中的关键变量,总结了对中国天然气市场配置效率产生影响的政策性因素、管网结构因素以及外部供给不确定性因素。(3)对政策变化、管网结构变动以及外部供给波动情景下的中国天然气资源配置进行模拟分析。首先,模拟开放性政策的实施对天然气市场配置产生的影响,其中包括取消价格管制,以及分离管网经营权实现管网互联互通,以此来模拟实现更加自由的市场竞争环境,结果表明自由定价和管网开放模式使得天然气资源配置更加灵活,可以提高天然气产业整体社会福利。然后,模拟管网结构变动对管网运行和天然气配置影响,通过新增管线的方式提高管网集聚性,进而提高了管网对天然气输配的效率,同时考虑新增管线的成本问题,对所有新增管线的成本效益进行了计算和排序,能够为管网布局规划提供参考。最后,模拟了不同程度的管道天然气进口减供以及海运LNG价格上涨对中国天然气管网系统和市场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中亚管道进口天然气的减供会迅速影响全国各地天然气消费市场,从而出现供给短缺危机,相比之下LNG价格的上涨对全国消费量的影响有限,说明中国目前天然气消费刚性较大,供给不确定性的模拟结果对中国天然气供给安全和能源战略布局具有一定政策启示。

二、天然气资源评价重点参数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天然气资源评价重点参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准噶尔外围低勘探程度盆地油气资源评价与勘探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区域地质概况
2 烃源岩特征
    2.1 发育特征
    2.2 地球化学特征
        2.2.1 有机质丰度
        2.2.2 有机质类型
        2.2.3 有机质成熟度
3 油气资源潜力
    3.1 低勘探程度盆地评价方法
    3.2 资源量计算
    3.3 对比和分析
4 有利勘探方向
    4.1 油气成藏模式
    4.2 有利勘探盆地
5 结论

(2)塔里木盆地阿克苏地区寒武-奥陶系油气资源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托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依托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油气资源评价方法现状
        1.2.2 阿克苏寒武—奥陶系油气资评评价现状
    1.3 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及思路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思路
    1.5 主要工作量
2 区域地质概况
    2.1 地理及构造单元概况
    2.2 台盆区断裂发育特征
    2.3 沉积环境
    2.4 层系成藏机制
3 油气资源评价方法
    3.1 有机碳法
    3.2 类比法
    3.3 统计法
4 重点油气田解剖与刻度区优选
    4.1 重点油气田解剖
        4.1.1 顺北油气田
        4.1.2 塔河油气田
    4.2 刻度区优选
        4.2.1 刻度区的概念
        4.2.2 刻度区的优选
5 刻度区解剖
    5.1 解剖典型刻度区
        5.1.1 塔河主体奥陶系刻度区
        5.1.2 顺北1 断裂带刻度区
    5.2 刻度区类比参数研究
        5.2.1 运聚系数
        5.2.2 资源丰度
    5.3 类比研究区资源量
        5.3.1 类比评价单元划分原则
        5.3.2 类比区资源量
6 有机碳法
    6.1 有机碳法
        6.1.1 烃源岩厚度
        6.1.2 有机质丰度
        6.1.3 热成熟度
        6.1.4 有机质类型
        6.1.5 有机碳恢复系数
        6.1.6 生烃图版
    6.2 有机碳法计算结果
    6.3 研究区资源量计算
    6.4 特尔菲权重法研究区资源评价
7 探区下古生界油气资评结果分析
    7.1 资源的构造单元分布
    7.2 资源的层系分布
    7.3 中石油、中石化矿权区油气资源分配
    7.4 油气资源潜力和方向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3)阿克苏地区类比法资源量计算及软件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现状
        1.3.1 油气评价现状
        1.3.2 评价方法现状
    1.4 技术路线
    1.5 主要工作量
二 阿克苏地区地质概况
    2.1 构造特征
    2.2 地层特征
    2.3 烃源岩
    2.4 储层发育与分布
    2.5 盖层发育与分布
    2.6 沉积体系特征
三 类比软件技术原理
    3.1 系统架构
    3.2 数据库设计
    3.3 功能设计
        3.3.1 地质条件评价标准
        3.3.2 区域数据采集
        3.3.3 刻度区资源量计算方法选择
    3.4 类比计算及结果输出
四 阿克苏地区资源量计算
    4.1 刻度区选择
    4.2 刻度区解剖
    4.3 刻度区资源量计算
    4.4 评价区计算
    4.5 合理性分析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4)东海盆地西湖凹陷西次凹天然气资源分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区域地质背景
2 天然气资源分级评价
    2.1 资源分级标准
    2.2 评价方法选取及相关参数求取
        (1)含气面积(A)
        (2)储层平均有效厚度(h)
        (3)储层平均有效孔隙度(φ)和平均原始含气饱和度(Sgi)
        (4)平均天然气体积系数(Bgi)和天然气摩尔分数(fg)
    2.3 天然气资源分级计算
        2.3.1 XCA-A气藏
        (1)有效孔隙度下限确定
        (2)单井有效气层解释
        (3)气藏剖面解释及含气面积圈定
        (4)天然气资源分级计算
        2.3.2 其他气藏
3 天然气资源分级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探讨
    3.1 天然气资源分级分布规律
    3.2 资源分级分布控制因素探讨
4 结 论

(5)高邮凹陷阜宁组油气资源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高邮凹陷油气资源评价进展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5 完成工作量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区域构造背景
    2.2 地层沉积特征
    2.3 油气地质特征
第3章 盆地模拟技术的内容与应用
    3.1 盆地模拟研究的内容
    3.2 模拟参数的选取
第4章 盆地模型的建立与模拟
    4.1 地史模拟
    4.2 热史模拟
    4.3 生烃汇聚史
    4.4 烃源岩排烃史
    4.5 油气运聚史模拟
第5章 盆地模拟结果分析与验证
    5.1 地史结果分析与验证
    5.2 热史结果分析与验证
    5.3 运聚结果分析与验证
第6章 高邮凹陷阜宁组油气资源潜力评价
    6.1 油气资源潜力评价
    6.2 资源量综合评价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6)中国不同类型盆地油气资源丰度统计特征及预测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油气资源丰度统计特征
    1.1 油气资源丰度分布趋势与分级
    1.2 中国主要含油气盆地油气资源丰度特征
2 影响油气资源丰度的地质参数
    2.1 高丰度区地质参数的极端影响
    2.2 主控地质参数优选
    2.3 主控地质参数影响分析
3 油气资源丰度预测模型
    3.1 预测模型建立
    3.2 适用性分析与检验
    3.3 预测模型应用实例
4 结论

(7)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经济评价体系重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基础概念
    1.3 相关文献综述
        1.3.1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产业发展必要性的相关研究
        1.3.2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1.3.3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经济评价的相关研究
        1.3.4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综合效益的相关研究
        1.3.5 文献评述
    1.4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方法
    1.5 研究的创新点
2 理论基础研究
    2.1 马克思主义投资理论基础研究
        2.1.1 投资的本质
        2.1.2 能源项目投资的资本运行机理
        2.1.3 能源项目“经济性”的内涵:资产价格与投入成本的差额
    2.2 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理论基础研究
        2.2.1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经济思想
        2.2.2 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理论对能源发展的指导意义
        2.2.3 人造“绿水青山”的“生态产品”属性
    2.3 马克思主义虚拟资本理论基础研究
        2.3.1 虚拟资本的定义及特点
        2.3.2 能源项目资产证券化带来的虚拟资本特征
        2.3.3 虚拟资本特征对能源项目经济评价的影响
    2.4 研究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经济评价体系的核心思路
        2.4.1 解析传统方式不足——基于马克思主义投资理论
        2.4.2 扩大产品概念外延——基于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理论
        2.4.3 校准价格差额数量——基于马克思主义虚拟资本理论
    2.5 本章小结
3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发展现状研究
    3.1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发展现状分析
        3.1.1 装机容量在能源产业总量中占比极小
        3.1.2 实质性投资建设普遍滞后
        3.1.3 项目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区域
        3.1.4 民营企业参与投资较少
    3.2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发展影响因素研究
        3.2.1 AHP-SWOT模型应用基础
        3.2.2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发展影响因素的定性分析
        3.2.3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发展影响因素的定量研究
        3.2.4 产业发展主要制约因素:项目经济性预期普遍较低
    3.3 本章小结
4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传统经济评价方式与“传统经济性”研究及构建“综合经济评价体系”的框架设计
    4.1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传统经济性”的内涵
        4.1.1 基于现金流折现法(DCF)的传统经济评价方式
        4.1.2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投资运营特点
        4.1.3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技术性能特点
        4.1.4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净现值(NPV)计算模型
        4.1.5 “传统经济性”内涵解析:能源产品价格总和与投入成本的差额
    4.2 “传统经济性”的适应性缺陷
        4.2.1 适应性缺陷I:未体现项目的经济外部性因素
        4.2.2 适应性缺陷II:未考虑不确定性对经济回报能力的影响
    4.3 重构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经济评价体系的框架设计
        4.3.1 扩大产品概念外延:生态产品对经济性的补充
        4.3.2 校准价格差额数量:不确定性对经济性的影响
        4.3.3 “综合经济评价体系”的基本框架
    4.4 本章小结
5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环境补偿经济性”研究
    5.1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环境补偿经济性”的内涵
        5.1.1 碳排放的经济负外部性
        5.1.2 碳排放交易的理论背景
        5.1.3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的生态产品:碳减排效果
        5.1.4 “环境补偿经济性”内涵解析:碳减排生态产品价格总和
    5.2 碳排放交易市场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5.2.1 碳排放交易市场发展现状
        5.2.2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参与碳排放交易存在的问题
    5.3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环境补偿经济性”量化测算模型
        5.3.1 碳减排基准线的定义和减排量计算方法
        5.3.2 基准线碳排放量分析
        5.3.3 项目碳减排量分析
        5.3.4 碳减排量影子价格分析
        5.3.5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绿色现值(GPV)计算模型
    5.4 本章小结
6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不确定性经济性”研究
    6.1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不确定性经济性”的内涵
        6.1.1 虚拟资本特征与实物期权理论的链接
        6.1.2 实物期权的基本类型和特点
        6.1.3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的实物期权特性和类型
        6.1.4 “不确定性经济性”内涵解析:对价格差额的修正
    6.2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不确定性经济性”量化测算模型
        6.2.1 实物期权现值的主要计算方式
        6.2.2 二叉树期权定价模型应用基础
        6.2.3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实物期权现值的主要影响因素
        6.2.4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多期二叉树模型
        6.2.5 项目资产价格及变化路径
        6.2.6 项目运营阶段、投资初始时刻、结束时刻期权价格
        6.2.7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实物期权现值(OPV)计算模型
    6.3 本章小结
7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综合经济评价体系”实证分析
    7.1 “综合经济评价体系”的内涵构成和量化测算模型
        7.1.1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综合经济评价体系”的内涵构成
        7.1.2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综合评价值(EPV)计算模型
    7.2 实证分析
        7.2.1 实证案例概况
        7.2.2 项目系统技术性能评价
        7.2.3 项目“传统经济性”评价——净现值NPV计算
        7.2.4 项目“环境补偿经济性”评价——绿色现值GPV计算
        7.2.5 项目“不确定性经济性”评价——实物期权现值OPV计算
        7.2.6 项目“综合经济评价体系”分析——综合评价值EPV计算
        7.2.7 实证分析结论
    7.3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建议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相关建议
        8.2.1 关于参与市场投资的建议
        8.2.2 关于产业发展政策的建议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科研成果
致谢

(8)能源转型视角下中国天然气供需及其安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世界天然气供需及安全形势
        1.1.2 中国天然气供需及安全形势
    1.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2.1 研究方法
        1.2.2 技术路线
    1.3 论文的结构安排
    1.4 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1.4.1 主要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2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2.1 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
        2.1.1 经济增长的能源要素
        2.1.2 经济转型与能源转型
        2.1.3 能源转型的驱动因素
    2.2 天然气供给和需求
        2.2.1 供需基本理论
        2.2.2 能源转型影响天然气供需的机理
        2.2.3 天然气供给和需求相关研究
    2.3 天然气安全
        2.3.1 安全天然气的内涵
        2.3.2 天然气安全相关研究
3 能源转型视角下中国天然气需求预测研究
    3.1 理论分析和研究思路
    3.2 基于协整模型的能源需求总量预测
        3.2.1 模型设定
        3.2.2 数据来源及处理
        3.2.3 协整检验
        3.2.4 预测结果分析
    3.3 基于结构化模型的能源需求结构预测
        3.3.1 模型设定
        3.3.2 数据来源及处理
        3.3.3 马尔科夫模型预测结果
        3.3.4 隐马尔科夫模型预测结果
        3.3.5 两种模型预测结果比较
    3.4 中国天然气预测需求量综合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油气峰值理论的中国天然气产量预测
    4.1 理论分析和研究思路
    4.2 模型和方法
        4.2.1 模型设定
        4.2.2 数据来源及处理
        4.2.3 情景假设
    4.3 天然气峰值预测实证结果
        4.3.1 不同情况下的结果比较
        4.3.2 日益扩大的天然气供需缺口
    4.4 从能源投资回报值视角分析天然气峰值
        4.4.1 能源投资回报值:一个微观视角
        4.4.2 能源投资回报值的比较
        4.4.3 能源投资回报值与天然气峰值
    4.5 本章小结
5 中国天然气供需安全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5.1 理论分析和研究思路
    5.2 模型和方法
        5.2.1 指标体系构建
        5.2.2 数据来源及处理
        5.2.3 主成分分析方法
    5.3 以中国数据实证研究为例
        5.3.1 趋势性指标
        5.3.2 波动性指标
    5.4 进一步研究:中美两国实证比较
        5.4.1 对标国家的选择和分析
        5.4.2 两国天然气供需安全指标比较
        5.4.3 实证结果比较
    5.5 本章小结
6 中国非常规天然气产业投资选择的综合比较
    6.1 理论分析和研究思路
    6.2 模型和方法
    6.3 指标设定及数据分析
        6.3.1 资源潜力
        6.3.2 技术经济
        6.3.3 产业发展
        6.3.4 生态环境
    6.4 实证结果及分析
        6.4.1 不同视角权重计算与分析
        6.4.2 以企业视角综合评价为例
        6.4.3 三种情景下评价结果
    6.5 本章小结
7 研究结论和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政策建议
        7.2.1 供给侧措施
        7.2.2 需求侧措施
        7.2.3 体制机制改革
        7.2.4 金融市场措施
附录A 论文相关基础数据
附录B 论文相关程序代码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9)四川天然气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际背景
        1.1.2 国内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可持续发展研究
        1.2.2 天然气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重点与难点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研究重点与难点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第2章 四川天然气产业可持续发展相关理论及现状
    2.1 相关理论与概念界定
        2.1.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1.2 产业可持续发展理论
        2.1.3 能源可持续发展
        2.1.4 天然气资源及产业链
        2.1.5 天然气产业可持续发展
    2.2 四川天然气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2.2.1 内部优势
        2.2.2 内部劣势
        2.2.3 外部机遇
        2.2.4 外部威胁
        2.2.5 SWOT分析结果
    2.3 小结
第3章 四川天然气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研究
    3.1 影响因素分析
        3.1.1 资源因素
        3.1.2 政策因素
        3.1.3 经济因素
        3.1.4 市场因素
        3.1.5 社会因素
        3.1.6 技术因素
        3.1.7 环境因素
    3.2 确立评价指标体系
        3.2.1 指标选取原则
        3.2.2 指标确立依据
        3.2.3 指标体系的建立及统计描述
        3.2.4 数据收集与缺失化处理
    3.3 小结
第4章 四川天然气产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
    4.1 评价方法选择
    4.2 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
        4.2.1 变异系数基本原理
        4.2.2 确立指标权重
        4.2.3 赋权指标归一化处理
    4.3 基于PCA-BP神经网络的四川天然气产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
        4.3.1 PCA-BP神经网络模型基本原理
        4.3.2 主成分分析法确定评价因子和导师向量
        4.3.3 PCA-BP神经网络训练与仿真
        4.3.4 评价结果分析
    4.4 小结
第5章 提升四川天然气产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建议
    5.1 完善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市场体系建设
    5.2 加强科学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技术水平
    5.3 重视供给能力建设,增强储蓄调峰能力
    5.4 协调油地和谐关系,平衡企业与地方关系
    5.5 重视环境保护,合理开发利用天然气
第6章 结论及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10)中国天然气管网流量配置与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天然气市场配置机制研究
        1.2.2 天然气管网流量优化配置方法
        1.2.3 天然气管网流量配置优化要素
    1.3 科学问题、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3.1 科学问题和研究内容
        1.3.2 创新点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区域配气管网流量优化配置模型构建与对比验证
    2.1 区域配气管网流量优化配置模型构建
        2.1.1 模型边界和主体界定
        2.1.2 确定目标函数
        2.1.3 构建管网约束
        2.1.4 基于迭代式压流约束的优化模型
    2.2 模型对比验证
        2.2.1 案例一
        2.2.2 案例二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长输管网流量优化配置模型及中国天然气管网市场实证分析
    3.1 长输天然气管网流量优化配置模型构建
        3.1.1 长输天然气管网系统与区域配气管网系统区别
        3.1.2 长输天然气管网流量优化配置模型
    3.2 中国长输天然气管网流量优化配置实证分析
        3.2.1 中国长输天然气管网分布及市场机制分析
        3.2.2 中国长输天然气管网系统边界与主体界定
        3.2.3 中国长输天然气管网流量配置模拟及参数设定
    3.3 中国天然气长输管网流量配置结果分析
        3.3.1 天然气流量配置
        3.3.2 消费地价格分析
        3.3.3 社会福利分析
    3.4 中国天然气管网系统和市场运行的影响因素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政策变化对中国天然气管网流量配置的影响研究
    4.1 中国天然气管网及市场运行制度分析
    4.2 政策变化情景设计
    4.3 政策变化下天然气市场配置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管网结构变动对中国天然气管网流量配置的影响研究
    5.1 中国天然气管网拓扑结构特征分析
    5.2 管网结构变动情景设计
    5.3 管网结构变动下天然气配置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外部供给波动对中国天然气管网流量配置的影响研究
    6.1 中国天然气外部供给形势分析
    6.2 外部供给波动情景设计
    6.3 外部供给波动下天然气配置结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博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博士研究生期间负责和参与的科研项目
    博士研究生期间参与学术活动
    博士研究生期间参与撰写学术专着
附录

四、天然气资源评价重点参数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准噶尔外围低勘探程度盆地油气资源评价与勘探方向[J]. 冯德浩,刘成林,姜文利,高煖,李培,黎彬,柳永军,张蔚. 中国石油勘探, 2020(06)
  • [2]塔里木盆地阿克苏地区寒武-奥陶系油气资源评价[D]. 凌冬德.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9)
  • [3]阿克苏地区类比法资源量计算及软件实现[D]. 冀峰.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9)
  • [4]东海盆地西湖凹陷西次凹天然气资源分级评价[J]. 叶加仁,刘金水,徐陈杰,曹强,盛溢勇,余汉文. 地质科技通报, 2020(03)
  • [5]高邮凹陷阜宁组油气资源评价[D]. 尚瑞. 长江大学, 2020(02)
  • [6]中国不同类型盆地油气资源丰度统计特征及预测模型[J]. 张蔚,刘成林,吴晓智,郑民,郭秋麟,张道勇,陈晓明,黎彬. 地质与勘探, 2019(06)
  • [7]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经济评价体系重构[D]. 杨竞. 四川大学, 2021(12)
  • [8]能源转型视角下中国天然气供需及其安全研究[D]. 谢明华. 中央财经大学, 2019(08)
  • [9]四川天然气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D]. 钟书丽. 西南石油大学, 2019(06)
  • [10]中国天然气管网流量配置与优化研究[D]. 陈志华.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

标签:;  ;  ;  ;  ;  

天然气资源评价关键参数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