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发性颅内血肿36例诊治体会

迟发性颅内血肿36例诊治体会

一、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36例诊治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郑亚北[1](2020)在《重型颅脑损伤单侧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影响因素及预后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单侧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DTICH)的相关影响因素,对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特点进行归纳,并分析对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从而提高对迟发性颅内血肿高危因素的认识。通过对DTICH的早期预测,以保证患者手术干预后的存活率,提高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为临床预防及救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河北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临床诊断为重型颅脑损伤同时已行单侧去骨瓣减压术的临床病例。随后根据病例术后是否发生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DTICH)为标准对收集的病例进行分组:病例组(发生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n=35)、对照组(未发生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n=79)。两组患者进行相关临床数据采集,对DTICH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同时对患者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瞳孔改变、术前病灶分型,术前Rotterdam CT评分、受伤距离手术时间、格拉斯哥预后评分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本课题114例患者中,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病例为35例,其发生率为30.7%。2.通过对参与课题的114例患者相关影响因素数据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以及秩和检验,结果显示:患者年龄、术前Rotterdam CT评分、术前病灶分类、合并颅骨骨折、合并对侧颅骨骨折和受伤距离手术时间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存在相关性(P<0.05);而两组患者在性别、中线偏移程度、术前瞳孔改变情况、合并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创伤类型、手术时间、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值、随机血糖、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以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等方面无相关性,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3.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选择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以及专业上认为对结局有影响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年龄[OR=1.060,95%CI(1.010,1.112)]、合并对侧颅骨骨折[OR=25.297,95%CI(4.629,138.229)]和术前Rotterdam CT评分[OR=6.733,95%CI(1.360,33.342)]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单侧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受伤距离手术时间[OR=0.959,95%CI(0.922,0.999)]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单侧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保护因素。4.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病例组:恢复良好1例(2.9%)、中度残疾3例(8.6%)、重度残疾11例(31.4%)、植物生存16例(45.7%)、死亡4例(11.4%);对照组:恢复良好13例(16.5%)、中度残疾18例(22.8%)、重度残疾31例(39.2%)、植物生存10例(12.7%)、死亡7例(8.9%)。经过统计分析得出结果:对照组的预后情况显着优于病例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668,P<0.05)。结论:1.患者年龄、合并手术对侧颅骨骨折及术前Rotterdam CT评分是重型颅脑损伤单侧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独立危险因素。2.患者受伤距离手术时间是重型颅脑损伤单侧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保护性因素。3.重型颅脑损伤单侧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效果,增加了术后致死、致残率。4.患者存在高龄、术前Rotterdam CT评分较高、合并手术对侧颅骨骨折、受伤距离手术时间短等危险因素,临床上应高度重视,警惕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生。

尹华锦[2](2015)在《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危险因素及其预测价值》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DTICH)的危险因素及其预测价值。方法:收集95例急性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迟发血肿组(62例)和无血肿复发对照组(33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DTICH的危险因素,并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相关危险因素的预测价值。结果:与无血肿复发组比较,迟发血肿组患者年龄[(46.72±6.45)岁比(52.18±7.13)岁]明显较大,血肿量[(51.21±11.25)ml比(56.89±12.37)ml]、空腹血糖[(8.13±1.55)mmol/L比(10.62±1.73)mmol/L]、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25.27±6.19)s比(27.35±7.45)s]、凝血酶时间[TT,(17.53±5.14)s比(21.26±7.31)s]均明显增加,基底池受压(24.2%比46.8%)、脑挫伤(42.4%比69.4%)、去除骨瓣(45.5%比67.7%)、Babinski征阳性(39.4%比61.3%)等比例均明显增大,GCS评分[(9.46±3.29)分比(7.63±3.07)分]、收缩压[(146.57±18.23)mmHg比(132.18±17.18)mmHg]、手术时机[(12.74±4.39)h比(5.47±2.16)h]等均明显减少,P<0.05或<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凝血功能(APTT、TT)、颅骨骨折和手术时机为术后迟发血肿的危险因素(OR=4.0765.430,P<0.05或<0.01),其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6、0.748和0.661。结论:凝血功能、颅骨骨折及手术时机是颅脑外伤患者术后迟发性颅脑血肿的危险因素,有较大预测价值。

王飞霖[3](2014)在《颅脑外伤后迟发性颅内血肿块的临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究颅脑外伤后迟发性颅内血肿块患者的诱发原因、临床表现还有治疗方案。方法选自本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颅脑外伤后迟发性颅内出血患者共60例,对其临床资料以回顾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归纳患者各项临床特征。结果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诱发出现颅脑外伤后迟发性颅内血肿块的因素有年龄、入院损伤类型、首次CT检查时间、脱水治疗以及凝血指标(P<0.05);患者接受治疗后,无1例患者出现死亡事件。结论对于具备有诱发颅脑外伤后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应该要密切注意,对患者及时进行CT复查,患者的早期诊断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其病死率和病残率。

谭德瑜,潘淳,黎浩然[4](2013)在《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32例诊治体会》文中认为我院2006年5月至2012年5月共收治外伤性颅内血肿562例。其中,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32例,占5.7%。笔者对这些病例的诊治进行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2例创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中男20

向言召[5](2013)在《颅脑损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delayed traumatic intracranialhematoma,DTICH)发生的相关因素、临床特点、发生机制及其防治措施。加强对本病的警惕性,重视其临床特点及发展规律,合理运用动态CT检查,争取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效提高本病的疗效和预后,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急性颅内血肿清除术2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发现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患者25例(病例组),未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的患者215例(对照组)。从性别、年龄、颅脑损伤严重程度、颅脑损伤类型等方面分析这些因素与DTICH发生的关系,对观测指标的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重度颅脑损伤、脑挫裂伤、硬膜外血肿、颅骨骨折、手术时机、手术方式、TT和APTT有显着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重度颅脑损伤(OR=3.678,P=0.001)、脑挫裂伤(OR=2.374,P=0.019)、颅骨骨折(OR=1.760,P=0.024)和血浆凝血酶时间(TT)(OR=1.848,P=0.017)4个因素为DTICH的高危因素。结论: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240例颅脑损伤后DTICH患者和颅脑损伤后未发生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显示DTICH的发生与重度颅脑损伤、脑挫裂伤、硬膜外血肿、颅骨骨折、手术时机、手术方式、TT和APTT有显着意义(P﹤0.05)。而性别、年龄、受伤机制、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首次CT时间、PT、低氧血症、低血压和术后并发症在两组中无明显差异(P﹥0.05)。将单因素分析有显着意义的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DTICH发生的危险因素重度颅脑损伤、脑挫裂伤、颅骨骨折和TT。因此,具有重度颅脑损伤、脑挫裂伤、颅骨骨折和TT等高危因素的患者易在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迟发性颅内血肿。鉴于颅脑损伤发生率不断上升的趋势,且死亡率和致残率高,给社会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和身心伤害,因此我们应该重视颅脑损伤的临床救治,努力改进颅脑创伤急救体系及监测体系,加强规范化治疗和基础研究,为我们神经外科医师提供更好的理论和技术支持。如更加规范GCS评分标准,进一步改进影像学和功能检查技术,改进相关监测设备,神经干细胞移植,加强物理和康复治疗,最大限度的提高颅脑损伤救治水平,减轻颅脑损伤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本组研究是一项非随机、回顾性研究,因此存在潜在的偏差和变异,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患者仅为25例,样本量偏小,对于DTICH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其相关的发生机制还有待更大样本量的资料、进行定量控制的前瞻性研究来证实,从而进一步调查与评估DTICH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吴国财[6](2013)在《外伤迟发性颅内血肿51例诊治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对外伤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治疗以及诊断进行探究。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51例外伤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非手术治疗13例,增强尿激酶引流术加锥颅血肿内置管15例,开颅血肿清除术23例。结果:恢复良好33例,中残11例,重残4例,死亡3例。结论:外伤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基本特征为生命体征不稳定、进行性意识障碍加重、呕吐、头痛等。高度重视外伤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观察、及时行头部CT扫描复查、熟练掌握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的指征,是治愈该病的关键所在。

张晓峰,石娟,零达尚,张建国[7](2012)在《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62例诊治体会》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2例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生机理、早期诊断和治疗效果。结果:对幕下血肿大于10ml,幕上血肿大于30ml且中线移位明显者48例施行开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伤后6个月GOS评估法判定其疗效:良好(5分)10例,中残(4分)16例,重残(3分)7例,植物生存(2分)6例,死亡(1分)9例,预后较好(良好、中残)占54.17%,预后较差或差(重残、植物生存、死亡)占45.83%。14例血肿较小、中线移位不明显者行非手术治疗,伤后6个月GOS评分:良好(5分)6例,中残(4分)4例,重残(3分)2例,植物生存(2分)1例,死亡(1分)1例。结论:对于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早期诊断能对其治疗起到一定作用,而动态CT监测是对其进行早期诊断的关键。

王卫广[8](2012)在《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开颅血肿清除术后迟发血肿相关因素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患者临床病例资料的回顾性分析和血凝及纤溶相关指标的检测,探讨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开颅血肿清除术后迟发血肿的一般临床特征、术后发生迟发血肿及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及其预测价值,并探讨其凝血功能的变化特征。方法:收集记录271例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开颅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迟发血肿组(52例),非迟发血肿组(219例),后者再分为原位血肿复发组(36例)及对照组(183例)。采用x2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分别对定性和定量资料进行两两比较,两组间数据比较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独立样本的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后迟发血肿的危险因素及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并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评价相关危险因素的预测价值。另收集30例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开颅手术治疗患者入院即刻、术后第1天、第3天及第7天静脉血,检测血常规及血凝常规,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检测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 TM)、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 VWF)及D-二聚体(D-dimer, D-D),根据术后CT复查分为术后迟发血肿组(8例)与对照组(22例),对数据进行组内及组间的比较与分析。结果:1.迟发血肿与非迟发血肿患者入院即刻血肿类型前三位依次为硬膜下血肿(61.54%vs.25.11%)、硬膜外血肿(28.85%vs.32.42%)与脑内血肿(1.92%vs.17.81%),组间比较差异显着(F=30.488,P=0.000)。硬膜下血肿与硬膜外血肿术后迟发血肿率分别为36.78%与17.44%,术后迟发血肿以硬膜外血肿(57.69%)最常见,其次为脑内血肿(25%)和硬膜下血肿(9.62%)。迟发血肿以术后2-6h最多(51.92%),其次为术后6-12h(21.25%)和术后2h内(21.15%)。2.迟发血肿组中持续昏迷、颅骨骨折发生率与年龄、GCS评分、舒张压、手术时机、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bg)及血浆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 TT)与原位复发组及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67和0.05),迟发血肿组中Babinski征阳性、基底池受压、脑疝发生率及血肿量、空腹血糖、前白蛋白、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67和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T(P=0.027,OR=1.154)、Babinski征阳性(P=0.000,OR=4.107)、颅骨骨折(P=0.000,OR=4.980)及手术时机(P=0.016,OR=0.91)为术后迟发血肿的危险因素,在ROC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0.674、0.641、0.634与0.268。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去除骨瓣(P=0.049,OR=15.302)、空腹血糖(P=0.016,OR=1.309)、迟发血肿量(P=0.018,OR=1.055)、术后中线偏移>1cm(P=0.014,OR=8.054)、术后基底池受压(P=0.001,OR=10.455)为术后迟发血肿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五个变量在ROC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0.634、0.681、0.682、0.701与0.755。5.迟发血肿组患者入院即刻TT延长、Fbg及抗凝血Ⅲ(antithrombin Ⅲ, ATⅢ)活性明显下降、VWF活性及D-D浓度明显增高,同对照组比较有统计意义(P<0.05)。迟发血肿组患者术后1天及3天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 PLT)、APTT及VWF,术后7天的TT、VWF及D-D同对照组比较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1.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开颅血肿清除术后迟发血肿患者入院时通常为颅内占位效应明显且多合并颅骨骨折的重型颅脑损伤;2.入院时表现为硬膜下血肿及硬膜外血肿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易迟发血肿,其主要发生于术后12h内,尤其是术后6h内,迟发血肿类型以硬膜外血肿、脑内血肿和硬膜下血肿为最常见;3.TT延长、Babinski征阳性、合并颅骨骨折及手术时机短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迟发血肿的高危因素与预测因素;4.空腹血糖高、迟发血肿量大、术后中线偏移>1cm、术后基底池受压并去除了骨瓣的术后迟发血肿患者预后不良;5.术后迟发血肿患者体内存在明显的凝血功能异常,在入院即刻即早期发生并维持到术后7大,恢复缓慢。

邹为[9](2009)在《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36例诊治体会》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DTICH)的临床特点、机制、治疗及预防措施,提高对DTICH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的认识,为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创造有利条件。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DTICH的临床资料,病例均通过严密观察病情并CT复查确诊为DTICH,其中手术治疗22例,保守治疗14例。结果恢复良好25例,轻残7例,重残2例,死亡2例。结论DTICH多于急性期72h内发病。伤后24h尤高,是颅脑损伤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对影响预后极为重要。

丁旭东[10](2008)在《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48例原因分析及诊治体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影响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形成的因素、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48例的临床资料,通过临床观察和CT确诊迟发性颅脑内血肿,手术治疗36例,保守治疗12例。结果:年龄≥50岁28例(58.37%),减速伤45例(93.75%),GCS≤8分为30例(62.50%),脑挫裂伤39例(81.25%),颅脑外伤合并休克8例(16.67%),伤后进行首次手术治疗而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25例中,在3 h内手术16例(64.00%)。治疗结果:恢复良好22例,中残6例,重残6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10例。结论:减速伤所致脑挫裂伤是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重要原因,对有明显占位效应者尽早手术清除血肿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二、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36例诊治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36例诊治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重型颅脑损伤单侧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影响因素及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分组
        2.2.1 纳入标准
        2.2.2 排除标准
    2.3 资料收集
        2.3.1 一般临床资料
        2.3.2 临床观察指标
        2.3.3 影像学表现
        2.3.4 实验室检查指标
    2.4 治疗手段
        2.4.1 术前准备
        2.4.2 手术方式
        2.4.3 术后处理
        2.4.4 术后随访
    2.5 统计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3.2 术前GCS评分比较
    3.3 术前Rotterdam CT评分比较
    3.4 术前瞳孔改变、中线偏移及病灶分类情况比较
    3.5 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
    3.6 DTICH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3.6.1 单因素分析结果
        3.6.2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7 病例组术后发生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特点
    3.8 两组患者近期预后比较
第四章 讨论
    4.1 一般临床资料的影响因素分析
    4.2 术前Rotterdam CT评分影响因素分析
    4.3 凝血功能影响因素分析
    4.4 颅骨骨折影响因素分析
    4.5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发生对侧DTICH的发生机制
    4.6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发生对侧DTICH对预后的影响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迟发性创伤性颅内血肿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2)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危险因素及其预测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研究方法
    1.3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比较
    2.3DTICH危险因素预测价值的ROC曲线
3讨论

(3)颅脑外伤后迟发性颅内血肿块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临床表现
    1.3 影像学检查
    1.4 治疗方法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
    2.2诱因分析
3讨论

(4)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32例诊治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
    1.3 治疗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1 DTIH发病的特点及诊断
    3.2 DTIH的治疗

(5)颅脑损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6)外伤迟发性颅内血肿51例诊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影像学检查
    1.3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1 外伤迟发性颅内血肿发病时间、发病率及发病年龄
    3.2 颅内血肿形成的原因
    3.3 临床诊断及表现

(7)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62例诊治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临床表现
    1.3 影像学资料
    1.4 治疗方法
    1.5 疗效评定标准
2 结果
3 讨论
    3.1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特点
    3.2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影像学特点
    3.3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生机理
    3.4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早期诊断和治疗随着现代科技、经济的发达, CT的广泛运用, 首次CT检查的时间距受伤越来越短, 早期颅内血肿的发现呈上升趋势[6]。
    3.5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治疗体会

(8)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开颅血肿清除术后迟发血肿相关因素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开颅血肿清除术后迟血肿临床特征的病例研究
    实验材料、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开颅血肿清除术后迟发血肿患者凝血与纤溶改变的实验研究
    实验材料、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
    参考文献
附图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9)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36例诊治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临床表现
    1.3 辅助检查
    1.4 治疗方法
2 结 果
3 讨 论
    3.1 DTICH的定义和发病机制
    3.2 DTICH 的临床特点及高危因素
    3.3 早期诊断 DTICH
    3.4 治疗
        3.4.1 严密监测
        3.4.2 灵活掌握手术指征
        3.4.3 合理使用脱水剂
        3.4.4 警惕术中、术后继发、迟发血肿

(10)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48例原因分析及诊治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CT检查
    1.3 治疗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与DTIH发生相关的因素统计结果
    2.2 治疗结果
3 讨论
    3.1 影响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形成的因素
    3.2 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诊断和治疗

四、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36例诊治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重型颅脑损伤单侧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影响因素及预后分析[D]. 郑亚北. 河北大学, 2020(08)
  • [2]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危险因素及其预测价值[J]. 尹华锦.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15(02)
  • [3]颅脑外伤后迟发性颅内血肿块的临床分析[J]. 王飞霖. 中国医药指南, 2014(20)
  • [4]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32例诊治体会[J]. 谭德瑜,潘淳,黎浩然. 华夏医学, 2013(04)
  • [5]颅脑损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研究[D]. 向言召. 延安大学, 2013(02)
  • [6]外伤迟发性颅内血肿51例诊治分析[J]. 吴国财. 中国民康医学, 2013(10)
  • [7]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62例诊治体会[J]. 张晓峰,石娟,零达尚,张建国. 中国医学创新, 2012(19)
  • [8]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开颅血肿清除术后迟发血肿相关因素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 王卫广. 苏州大学, 2012(03)
  • [9]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36例诊治体会[J]. 邹为. 医学综述, 2009(08)
  • [10]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48例原因分析及诊治体会[J]. 丁旭东.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06)

标签:;  ;  ;  ;  ;  

迟发性颅内血肿36例诊治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