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水处理工艺探讨

氯水处理工艺探讨

一、氯水处理工艺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刘琪[1](2021)在《解偶联剂TCS对A2O MBR系统污泥减量化及膜污染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实质是微生物将污水中的污染物分解并转入到污泥中,导致相当数量的剩余污泥被产生,因此污泥减量化已成为污水处理领域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膜生物反应器(MBR)融合活性污泥法与膜分离技术的特点,具有污泥负荷低、占地面积小、生物量高等优势。A2O MBR是由厌氧-缺氧-好氧工艺结合膜分离技术组合而成的具有同步脱氮除磷功能的新型反应器,在污水处理领域有着广泛地应用,但其仍具有污泥产率较高的问题。代谢解偶联技术(uncoupling)可将污水中微生物的呼吸链与氧化磷酸化的偶联破坏,在降解相同基质的基础上减少微生物的合成量,减少剩余污泥量,在污泥减量技术的研究中具有推广潜力。本课题拟将代谢解偶联技术与膜分离技术优势相结合,进行污泥减量化研究,同时考察对于膜污染的影响情况。课题采用环境友好型解偶联剂3,3’,4’,5-四氯水杨酰苯胺(3,3’,4’,5-Tetrachlorosalicylanilide,TCS),与A2O MBR反应器相结合,通过对比考察原始A2O MBR系统(1号系统)与每天投加1mg/L TCS的A2O MBR系统(2号系统)在相同的运行条件下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能、污泥减量效果及膜污染情况,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投加TCS对A2O MBR系统的出水水质影响较小。对比两个系统膜出水水质,对COD、氨氮、TN、TP的去除率均出现小幅下降,分别由91%、93%、70%、77%下降为90%、90%、60%、70%;在本试验的出水水质指标中,除TP外皆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由于系统运行过程中几乎未排泥,SRT较长,两个系统对TP的去除效果均不理想,在污水厂实际运行中对于TP可以通过化学除磷的方法进行去除。(2)TCS-A2O MBR具有良好的污泥减量效果。与未加药的1号系统相比,加药的2号系统MLSS降至2221mg/L,平均MLSS约为2514mg/L,污泥量减少约25%,2号系统的平均MLVSS约为1722 mg/L;两个系统的MLVSS/MLSS值均呈增长趋势,分别由0.58、0.56上升至0.81、0.69,平均值分别为0.72、0.64,运行较为稳定;2号系统的平均活性污泥SV为28%,活性污泥的絮凝和沉降性能相比1号系统略有下降。1号系统的污泥产率平均约为0.51 mg(MLVSS)/mg(COD),2号系统的污泥产率平均约为0.37 mg(MLVSS)/mg(COD),与1号系统相比下降约27%,但投加TCS会使混合液内细菌的聚集与结合受到抑制,使系统内污泥颗粒的粒径减小,对污泥絮体的沉降性能造成一定影响。(3)投加TCS会对系统混合液及膜上滤饼层的生化性质产生一定影响。TCS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A2O MBR系统混合液及滤饼层SMP、EPS的释放,2号系统内SMP与EPS的多糖及蛋白质含量相比于1号系统而言呈现小幅度增加的现象。同时投加TCS会使系统的膜组件总阻力、滤饼层阻力与膜孔阻塞阻力均出现一定的上升,对膜通量与膜的渗透性造成影响从而对膜污染起到负面作用。(4)投加TCS对膜抗污染能力起到一定负面影响。通过监测两个系统跨膜压差变化可知:当两个系统的膜组件第一个运行周期结束时,1号系统运行了18天,2号系统运行了15天且2号的膜组件在进行化学清洗后的可恢复性更差,跨膜压差的增长速度也更快。在试验结束后,将污染膜丝使用扫描电镜进行观察,膜丝表面有清晰可见的损伤与污染物附着,2号膜丝的污染程度明显高于1号。由此可见,投加TCS对膜污染起到一定加重作用。

张玉[2](2020)在《芬顿法水处理技术在乙炔清净废次氯酸钠液预处理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化工生产存在着大量的工业“三废”,随着国家和人民对于环保问题的日益关注,为了减少排放、发展循环经济,如何很好的处理这些废水、废气、废渣成为化工企业面临的首要难题。化工企业对于副产物的回收利用也开始投入越来越多的人力、物力。新疆天业集团下属天辰化工有限公司,主要生产产品为化工基础原料聚氯乙烯及烧碱,厂区内设有处理全厂最终排水的污水处理系统;与此同时,在PVC所处各工段产生的工艺排水会根据其性质成分进行再次选择利用,难以利用的排水最终进入污水处理单元进行集中处理,以最大限度的实现水资源的利用,同时降低生产成本;其中,乙炔清净工序的次氯酸钠废水因含磷、氯化物、COD高等原因成为处理的难点。本文通过调查清净次氯酸钠废水的处理技术,并进行研究分析,经实验室小试研究和生产现场中试验证,确定了清净次氯酸钠废水的处理方法及工艺流程,对工艺路线中各影响因素:次氯酸钠废水中的次氯酸根含量、pH值、芬顿法反应预处理的氧化时间、氧化剂用量等进行了工艺参数的确定;最终在中试装置进行验证,确定该工艺相对合理的工艺控制参数为:氧化pH值为3.5、芬顿法反应预处理的氧化时间为3小时、氧化剂用量为25%双氧水21-22g/L;硫酸亚铁用量为12g/L;最终处理后次氯酸钠废水中总磷含量低于5mg/L。在中试的基础上进行了工业化的设计与研究,成功设计出工业化装置,实现了预期目标,为乙炔清净废次氯酸钠液下一步的回用打好基础,达到节能减排、循环利用的目的。

祁灏[3](2020)在《氯水老化对聚醚型聚氨酯纤维性能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论文以聚醚型聚氨酯纤维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氯水老化实验,再进行结构与性能测试,全面地探讨聚氨酯纤维的氯水老化行为,从而为制备抗氯聚氨酯纤维提供理论基础。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系统分析了氯水老化过程中环境因素对聚氨酯纤维拉伸性能、热性能与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老化温度与有效氯浓度的增加、氯水pH值的降低,纤维的硬段氢键化程度变差,硬段结晶度下降,微相混合程度越高,软段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结晶熔融峰值温度和结晶熔融焓变大,纤维的活化能下降,热稳定性变差。纤维的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300%弹性回复率与内耗值减小,应力软化效应增大。(2)分析了氯水老化对聚氨酯纤维动态粘弹性与蠕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氯水老化时间、有效氯浓度、老化温度的增加、氯水pH值的降低,聚氨酯纤维的蠕变应变越大,残余未回复应变越大,蠕变回复率越差,抗蠕变性能越差,聚氨酯纤维的损耗模量和储能模量变低,损耗模量峰值温度往高温方向移动。氯水老化会使聚氨酯纤维的弹性和粘性都降低,同时随着老化的愈发严重,聚氨酯纤维弹性部分的作用就越小,粘性部分的作用越大。(3)研究了氯水老化对聚氨酯纤维宽频率范围内动态粘弹性的影响,利用时温等效原理叠加出聚氨酯纤维的储能模量E’和损耗模量E"的主曲线,并根据主曲线预测聚氨酯纤维不同频率下的动态粘弹性,结果表明:随着测试频率的增加,不同时间氯水老化处理后纤维的储能模量越大,损耗模量越小,同时温度谱有向右移动的趋势。随着氯水老化时间的增加,聚氨酯纤维主曲线跨越的频率数量级逐渐增大,并且在相同的频率下,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随氯水老化时间的增加而减小。分子量分布随着老化时间的增长而变宽。氯水老化时间越长的聚氨酯纤维含有相同松弛时间的链段运动单元的数量更少,使得长时间氯水老化的聚氨酯纤维粘弹性对频率的敏感性更低。(4)研究发现氯水老化三种环境因素中的pH值对聚氨酯纤维的结构与性能影响最大,聚氨酯纤维在接触氯水时应避免处于低pH值环境下,减小聚氨酯纤维的老化效应以避免出现失效乃至安全事故。

海晓兰,李海丽[4](2016)在《氯水处理工艺的探讨》文中研究指明通过对多种氯水处理工艺的介绍与分析,选择适合的处理工艺,能有效的解决环保问题。

蒋志国[5](2015)在《氯水反冲洗对超滤膜污染的控制研究》文中指出跨入21世纪以来,超滤膜技术在国内外饮用水处理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超滤预处理技术、维护清洗和化学清洗技术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超滤膜污染控制技术,其在缓解超滤膜污染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膜污染控制技术也是超滤膜应用推广中至关重要的要素。常规预处理虽然极大地缓解了超滤膜的污染,但膜污染仍是不可避免的,频繁的维护性清洗和化学清洗中高浓度的化学药剂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超滤膜使用寿命,带来高浓度药剂废水处理问题;人们一直追求高效、节能、环保的科技创新步伐永不止步,因此探究新的超滤膜污染控制技术具有重要的科学和现实意义。本论文在预氧化、反冲洗技术和维护性清洗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氯水在线清洗技术,用以及时清除膜表面有机物进而控制膜污染。本课题主要研究氯水反冲洗技术对膜有机物污染的去除和控制效能,并探究其对有机污染的去除机理以及对工程应用中膜污染的影响,主要目的是分析论证氯水反冲洗技术的工程应用可行性,为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氯水反冲洗技术对超滤膜腐殖酸类有机污染具有有效的去除和控制效能,且随着氯的投加量的升高,超滤膜的有机污染的控制和去除效果越好,跨膜压差(Transmembrane Pressure,TMP)增长趋势越缓。当污染物中存在胶体颗粒物时,氯的投加量并不是越高越好,投加过量会导致胶体破坏,细小颗粒物增多,容易增加膜孔堵塞的可能性。氯水反冲洗对牛血清蛋白(BSA)造成的超滤膜污染作用效果微弱,难以达到污染控制作用,因此在饮用水超滤工艺应用时应尽量减少膜前水体中蛋白类物质含量,从而减少超滤膜不可逆污染;超滤膜处理地表原水时对水质要求较高,抗污染冲击能力差,不适于处理富营养化水体。因此为增加超滤工艺的耐污染负荷能力,超滤系统应用于絮凝工艺之后。在氯水反冲洗处理地表水试验中,在絮凝+超滤工艺、沉淀+超滤工艺中,氯水反冲洗显现出较好的污染控制效果;絮凝+超滤工艺加氯反冲洗时统一膜污染系数(定义UMFI·Q为统一超滤膜膜污染系数,Unfied Membrane Fouling Coefficient,UMFC)增长量相比不加氯反冲洗时的增长量要低0.0003;沉淀+超滤工艺时中加氯反冲洗UMFC的增量也比不加氯反冲洗时的增量要低0.0016。在中试试验处理水厂生产出水试验中加氯反冲洗体现出了明显的优势,由于颗粒物相对较少,主要是有机物造成的污染,通过10mg/L氯水反冲洗有效地控制了超滤膜污染,使超滤膜长期稳定运行。为进一步探究加氯反冲洗对超滤膜污染的去除机理,本文对腐殖酸污染膜加氯反冲洗洗脱液以及腐殖酸加氯前后有机物分子量大小变化和处理天然水体时加氯反洗前后水中粒度分布和Zeta电位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腐植酸致膜表面污染的有机物主要是相对分子量大于5K的有机物,而且反冲洗加氯能够使致膜污染的有机物特性发生改变,大分子量有机物被氧化分解成小分子物质,在氯的氧化作用下有机物会变得更加亲水,从而使得通过水力清洗能够将该类有机物去除。在处理地表水絮凝阶段次氯酸钠的投加并未使小颗粒物比重增加,而是减少,次氯酸钠的氧化作用降低有机物之间的静电作用,改善了絮凝条件,并且次氯酸钠能够促进铝盐的水解,促进絮凝效果从而使水中大颗粒物比重增加。沉后水和砂滤水中投加次氯酸钠后均出现大颗粒比重增加,小颗粒物比重降低的现象,在该浓度氧化条件下,颗粒物未出现解体现象;且絮凝、沉淀以及砂滤水在投加次氯酸钠后均出现Zeta绝对值降低的趋势。这些现象具体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释,一是以次氯酸钠与金属离子相互作用解释,次氯酸钠的投加对含有絮凝剂残留金属离子的过程水中胶体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使水中小颗粒在金属氢氧化物胶体作用下重新聚集沉降,从而降低超滤膜的金属离子污染;二是次氯酸钠的氧化作用也对水体中有机物提供更多的氧化基团,促进了胶体与有机物的结合,使已分散了的小颗粒物再次通过吸附作用,生成大的矾花,使水中大部分颗粒物以及部分有机物得到沉淀去除,减少了超滤膜无机和有机污染。

刘安乐[6](2011)在《真空脱氯法处理回收氯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了真空脱氯法处理回收氯水的原理和设备;并以山东阳煤恒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运行效果为例,分析了采用真空脱氯法回收氯水的经济效益。

刘学良[7](2011)在《氯水真空脱氯回用技术》文中认为介绍了氯碱工业中回收氯水的目的及方法。氯水喷射真空脱氯工艺是利用真空条件下氯气在水中的溶解度降低的原理,达到脱出大部分游离氯的目的。

潘红[8](2011)在《氯碱厂氯水的综合利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现主要阐述氯碱厂氯水处理常用工艺探讨,发展方向,处理方法以及综合利用研究。

张跃军,赵晓蕾,李潇潇,刘程,朱玲玲[9](2011)在《AS/PDM对夏季太湖预氯化高藻水的除藻效果》文中研究表明研究了硫酸铝(AS)与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制成的AS/PDM复合药剂对夏季太湖预氯化高藻水的除藻效果。通过混凝除藻实验,考察了PDM质量分数(5%~20%)与特征黏度(0.55~3.99 dL·g-1)对除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温度29~30℃,浊度50~53 NTU,藻含量6.88×104个.mL-1的加氯水,使用AS、AS/PDM(0.55/5%~3.99/20%)复合药剂后的余浊达到2 NTU的水厂沉淀出水浊度标准时,其加药量(Al2O3计)分别为5.86 mg·L-1、4.84~2.97mg·L-1,除藻率分别为90.67%、91.80%~96.90%。因此,使用AS/PDM复合药剂可明显提高AS对夏季太湖加氯水的处理效果:与单独使用AS相比,余浊达标时节省加药量,加药量相等时提高处理效果;PDM质量分数或特征黏度越大,复合药剂的处理效果越好;其优势还体现在降低沉淀出水COD和NH3-N,并有可能减少出厂水加氯量等方面。

张跃军,赵晓蕾,李潇潇,刘程,朱玲玲[10](2010)在《PAC/PDM复合混凝剂对冬季太湖原水的除藻性能研究》文中认为采用由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与聚合氯化铝(PAC)制成的系列稳定PAC/PDM复合混凝剂,用于冬季太湖原水的除藻性能研究.通过混凝除藻试验,考察了复合混凝剂加药量、PAC与PDM复配质量比例(20∶1—5∶1)、PDM特征黏度(0.55—3.99dL/g)对除藻性能的影响,探讨了使用复合混凝剂替代预加氯工艺的可行性及深度处理时复合混凝剂的除藻性能.结果表明:(1)对原水使用PAC、PAC/PDM(0.55/20∶1—3.99/5∶1)复合混凝剂后的余浊达到2NTU的水厂沉淀出水浊度标准时,其加药量分别为3.05mg/L、2.91—2.24mg/L,除藻率分别为85.95%、87.26%—92.28%;加药量为3.05mg/L时,其除藻率分别为85.95%、88.03%—96.00%,余浊分别为2.00NTU、1.55—0.53NTU.(2)对加氯水的加药量为3.40mg/L时,PAC/PDM(1.53/10∶1)复合混凝剂对原水的处理效果优于PAC、PAC/PDM(0.55/20∶1)复合混凝剂对加氯水的处理效果;PAC/PDM(3.99/5∶1)复合混凝剂对原水的处理效果优于PAC、PAC/PDM(0.55/20∶1)、PAC/PDM(1.53/10∶1)复合混凝剂对加氯水的处理效果.(3)满足余浊<1NTU的深度处理要求时,PAC/PDM(0.55/20∶1—3.99/5∶1)复合混凝剂比PAC减少藻含量11.2%—59.2%,节省加药量6.7%—26.3%.因此,PAC/PDM复合混凝剂与PAC相比,余浊达标时节省加药量,加药量相等时提高处理效果.使用PAC/PDM复合混凝剂可以替代预氯化工艺中混凝除藻作用的部分功能,且是未来深度处理时有效的技术储备.

二、氯水处理工艺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氯水处理工艺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解偶联剂TCS对A2O MBR系统污泥减量化及膜污染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污泥处理技术简介
    1.2 MBR污水处理工艺概述
        1.2.1 MBR工艺应用现状
        1.2.2 MBR膜污染研究现状
    1.3 解偶联代谢技术研究现状
        1.3.1 解偶联剂在污泥减量工艺中的研究现状
        1.3.2 代谢解偶联剂在MBR系统中的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课题来源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2 试验材料及方法
    2.1 试验装置
    2.2 试验材料
        2.2.1 接种污泥
        2.2.2 试验用水
        2.2.3 膜组件
        2.2.4 解偶联剂的选择
    2.3 分析方法
        2.3.1 水质分析方法
        2.3.2 污泥混合液分析方法
        2.3.3 膜表征方法
3 解偶联剂TCS对系统污泥减量及混合液特性的影响
    3.1 解偶联剂TCS对系统出水水质影响
        3.1.1 COD去除效果
        3.1.2 氨氮去除效果
        3.1.3 TN去除效果
        3.1.4 TP去除效果
    3.2 解偶联剂TCS对系统污泥减量效果
        3.2.1 污泥特性变化
        3.2.2 污泥产率变化
    3.3 解偶联剂TCS对污泥混合液生化性质影响
        3.3.1 TCS对混合液EPS含量影响
        3.3.2 TCS对混合液SMP含量影响
    3.4 解偶联剂TCS对污泥粒径分布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4 解偶联剂TCS对 A~2O MBR系统膜污染的影响
    4.1 解偶联剂TCS对膜过滤阻力影响
    4.2 解偶联剂TCS对滤饼层特性影响
        4.2.1 TCS对滤饼层污泥量的影响
        4.2.2 TCS对滤饼层生化特性影响
    4.3 解偶联剂TCS对 TMP的影响
    4.4 膜面扫描电镜表征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芬顿法水处理技术在乙炔清净废次氯酸钠液预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工业废水处理
        1.2.1 工业水分类
        1.2.2 工业废水一般性质
        1.2.3 工业废水处理基本原则
    1.3 聚氯乙烯行业废水
    1.4 国内生产PVC的主要方法
    1.5 电石法乙炔制备方法
        1.5.1 湿法乙炔工艺
        1.5.2 干法乙炔工艺
    1.6 干法乙炔清净工艺
        1.6.1 浓硫酸清净乙炔工艺
        1.6.2 次氯酸钠清净乙炔工艺
    1.7 清净废次氯酸钠液处理方法进展
        1.7.1 次氯酸钠法处理废水
        1.7.2 芬顿氧化法处理废水
    1.8 国内外乙炔清净废次氯酸钠液处理现状
    1.9 天辰化工厂乙炔清净废次氯酸钠液处理现状
    1.10 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11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臭氧氧化法处理干法乙炔清净工段废水小试研究
    2.1 废水来源及水质
    2.2 清净废次氯酸钠液中乙炔气的处理
        2.2.1 真空脱析工作原理
        2.2.2 真空脱析系统组成
        2.2.3 设计原理
        2.2.4 控制部分
        2.2.5 仪表选型以及连锁设计
        2.2.6 动力
    2.3 臭氧氧化法实验部分
        2.3.1 主要试剂及仪器
        2.3.2 实验步骤
        2.3.3 分析方法
        2.3.4 分析原理
        2.3.5 试剂配制
        2.3.6 工作曲线的绘制
        2.3.7 样品测定
        2.3.8 计算方法
    2.4 臭氧氧化结果与分析
        2.4.1 臭氧用量的影响
        2.4.2 臭氧氧化时间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硫酸亚铁直接氧化处理干法乙炔清净工段废水小试研究
    3.1 实验部分
        3.1.1 主要试剂与仪器
        3.1.2 实验步骤
        3.1.3 分析方法
        3.1.4 计算方法
    3.2 硫酸亚铁氧化法结果与讨论
        3.2.1 PH值的影响
        3.2.2 氧化时间的影响
        3.2.3 硫酸亚铁用量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次氯酸钠氧化法处理干法乙炔清净工段废水小试研究
    4.1 实验部分
        4.1.1 主要试剂及仪器
        4.1.2 实验步骤
        4.1.3 分析方法
        4.1.4 计算方法
    4.2 结果与讨论
        4.2.1 PH值的影响
        4.2.2 次氯酸钠氧化时间的影响
        4.2.3 次氯酸钠用量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芬顿氧化法处理干法乙炔清净工段废水小试研究
    5.1 实验部分
        5.1.1 主要试剂及仪器
        5.1.2 实验步骤
        5.1.3 分析方法
        5.1.4 计算方法
    5.2 结果与讨论
        5.2.1 PH值对芬顿反应的影响
        5.2.2 芬顿反应时间的影响
        5.2.3 芬顿试剂—双氧水用量的影响
        5.2.4 芬顿试剂—硫酸亚铁用量的影响
    5.3 次氯酸钠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初步确定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干法乙炔清净工段废水除磷技术的中试研究
    6.1 中试研究内容
    6.2 干法乙炔清净工段废水水质、水量
        6.2.1 中试废次氯酸钠液来源
        6.2.2 废次氯酸钠液水质
        6.2.3 废水水量
    6.3 工艺设计
    6.4 芬顿法中试装置验证试验
        6.4.1 芬顿法影响因素的验证试验—PH值对总磷去除效果的影响
        6.4.2 芬顿法影响因素的验证试验—氧化时间对总磷去除效果的影响
        6.4.3 芬顿法影响因素的验证试验—芬顿试剂用量对总磷去除效果的影响
    6.5 中试处理效果
    6.6 中试工艺参数的确定
    6.7 连续中试实验
    6.8 本章小结
第7章 对工业生产系统的影响分析与工艺改进
    7.1 次氯酸钠配置系统用水前后清净塔运行数据对比
    7.2 现有工艺水的参数对比
    7.3 工艺用水改进前后效果
        7.3.1 主要试剂及仪器
        7.3.2 沉淀实验
    7.4 成本分析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氯水老化对聚醚型聚氨酯纤维性能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聚氨酯纤维氯水老化研究现状
        1.2.2 聚氨酯纤维结构与性能研究现状
        1.2.3 聚氨酯纤维粘弹性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意义和目的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聚醚型聚氨酯纤维氯水老化实验方法
    2.1 引言
    2.2 聚氨酯纤维的制备
        2.2.1 制备原料
        2.2.2 制备过程
    2.3 聚氨酯纤维的氯水老化实验
    2.4 聚氨酯纤维结构测试
        2.4.1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
        2.4.2 X射线衍射分析(XRD)
        2.4.3 差示扫描量热测试(DSC)
        2.4.4 热重分析(TG)
    2.5 聚氨酯纤维性能测试
        2.5.1 拉伸性能测试
        2.5.2 蠕变性能测试
        2.5.3 动态热机械分析测试
第三章 不同环境因素下氯水老化对聚氨酯纤维的影响
    3.1 引言
    3.2 结果与讨论
        3.2.1 氯水老化温度对纤维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3.2.2 氯水有效氯浓度对纤维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3.2.3 氯水pH值对纤维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3.2.4 聚氨酯纤维拉伸性能对其使用安全性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氯水老化对聚氨酯纤维粘弹性的影响
    4.1 引言
    4.2 结果与讨论
        4.2.1 老化时间对纤维粘弹性的影响
        4.2.2 老化温度对纤维粘弹性的影响
        4.2.3 有效氯浓度对纤维粘弹性的影响
        4.2.4 氯水pH值对纤维粘弹性的影响
        4.2.5 聚氨酯纤维粘弹性对其使用安全性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聚氨酯纤维氯水老化频率谱研究
    5.1 引言
    5.2 结果与讨论
        5.2.1 不同时间氯水老化聚氨酯纤维的多频率温度谱
        5.2.2 基于主曲线氯水老化对聚氨酯纤维动态粘弹性的影响
        5.2.3 不同氯水老化时间聚氨酯纤维松弛时间谱的研究
    5.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4)氯水处理工艺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2 氯水处理工艺
    2.1 光化学分解
    2.2 空气吹除法处理氯水
    2.3 硫酸亚铁处理氯水
        (1)实验操作
        (2)现场操作,即在现有条件下处理氯水
3 结论

(5)氯水反冲洗对超滤膜污染的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超滤工艺
        1.2.2 超滤膜的污染控制
        1.2.3 氯在水处理中的的应用与问题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和试验装置
        2.1.1 药剂
        2.1.2 试验水样
        2.1.3 小试试验装置与参数
        2.1.4 中试试验装置与参数
    2.2 试验分析方法
        2.2.1 常规水质指标的测定
        2.2.2 有机物亲疏水性分级测定方法
        2.2.3 有机物分子量分布测定方法
        2.2.4 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
        2.2.5 傅里叶红外吸收光谱分析
第三章 氯水反冲洗对超滤膜有机污染的控制效能研究
    3.1 氯水反冲洗对膜腐植酸类有机物污染的控制效能
        3.1.1 装置运行参数
        3.1.2 氯水反冲洗对膜污染的控制效能
    3.2 氯水反冲洗对膜蛋白类有机物污染的控制效能
        3.2.1 装置运行参数
        3.2.2 氯水反冲洗对膜污染的控制效能
    3.3 膜污染层分析
        3.3.1 扫描电镜分析
        3.3.2 能谱分析
        3.3.3 傅里叶红外吸收光谱分析
    3.4 氯水反冲洗对超滤膜有机污染的控制机理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氯水反冲洗对超滤膜污染的去除效能研究
    4.1 氯反冲洗对超滤膜腐植酸造成的膜污染的去除效能
        4.1.1 装置运行参数
        4.1.2 氯反冲洗对超滤膜腐植酸造成的膜污染的去除效能
        4.1.3 氯反冲洗对超滤膜腐植酸和颗粒物所造成的膜污染的去除效能
        4.1.4 膜表面电镜分析
    4.2 氯水反冲洗对某自来水厂污染膜的清洗效能
        4.2.1 装置运行参数
        4.2.2 氯水反冲洗对已严重污染超滤膜的清洗效果
        4.2.3 膜表面电镜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超滤工艺处理地表水膜污染的控制研究
    5.1 超滤膜处理地表水运行参数优化
        5.1.1 不同通量下PVC合金超滤膜运行特性研究
        5.1.2 曝气强度和反冲洗强度对超滤膜运行性能影响
        5.1.3 水质变化对超滤膜跨膜压差的影响
    5.2 氯水反冲洗对超滤膜处理地表水体的污染控制效能
        5.2.1 氯水反冲洗对地表原水造成的膜污染控制效能
        5.2.2 氯水反冲洗对超滤膜污染控制清洗效能的中试研究
        5.2.3 氯水对超滤膜物理性能的影响
    5.3 次氯酸钠的投加对处理水粒度和Zeta电位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读研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7)氯水真空脱氯回用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氯水的特征
2 氯水处理回收技术
3 氯水喷射抽真空脱氯工艺
    3.1 工艺流程
    3.2 氯水喷射法主要设备
4 投资和效益分析
5 结语

(8)氯碱厂氯水的综合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2 氯水处理常用工艺探讨
    2.1 排酸性下水道。
    2.2 与碱蒸发下水、洗氢水及电石渣中和碱蒸发下水, 洗氢水及电石渣。
    2.3 蒸汽加热脱氯。
    2.4 氯水与氯气热交换, 对氯气进行洗涤该工艺需要的关键设备为泡
    2.5 氯水一盐酸解吸。
    2.6 制次氯酸钠或漂白液。
3 氮水处理工艺的发展方向
4 废氯水综合利用研究
    4.1 用氯水生产净水剂聚合氯化铝。
    4.2 用氯水生产次级酸钠。

(9)AS/PDM对夏季太湖预氯化高藻水的除藻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实验部分
    2.1 仪器和试剂
    2.2 水质条件
    2.3 实验方法
3 结果与讨论
    3.1 AS、AS/PDM复合药剂的除藻效果对比
    3.2 影响AS/PDM复合药剂除藻效果的因素
        3.2.1 PDM质量分数和特征黏度的影响
        3.2.2 提高PDM质量分数或特征黏度的作用效果对比
    3.3 使用AS/PDM复合药剂的优势
        3.3.1 降低沉淀出水COD和NH3-N, 提高出水水质
        3.3.2 减少出厂水加氯量, 提高供水安全性的潜在能力分析
4 结论

(10)PAC/PDM复合混凝剂对冬季太湖原水的除藻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试剂
    1.2 原水与加氯水的水质条件
    1.3 实验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PAC、PAC/PDM复合混凝剂对冬季太湖原水的处理结果
    2.2 影响复合混凝剂处理效果的因素
    2.3 使用复合混凝剂替代预氯化工艺的可行性分析
        2.3.1 预氯氧化对药剂处理效果的影响
        2.3.2 替代预氯化工艺的可行性分析
    2.4 水质标准提高时复合混凝剂的除藻性能探讨
3 结论

四、氯水处理工艺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解偶联剂TCS对A2O MBR系统污泥减量化及膜污染的影响研究[D]. 刘琪.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2]芬顿法水处理技术在乙炔清净废次氯酸钠液预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 张玉. 华东理工大学, 2020(08)
  • [3]氯水老化对聚醚型聚氨酯纤维性能的影响研究[D]. 祁灏.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4]氯水处理工艺的探讨[J]. 海晓兰,李海丽. 盐业与化工, 2016(08)
  • [5]氯水反冲洗对超滤膜污染的控制研究[D]. 蒋志国. 安徽建筑大学, 2015(03)
  • [6]真空脱氯法处理回收氯水[J]. 刘安乐. 氯碱工业, 2011(12)
  • [7]氯水真空脱氯回用技术[J]. 刘学良. 中国氯碱, 2011(05)
  • [8]氯碱厂氯水的综合利用研究[J]. 潘红. 民营科技, 2011(04)
  • [9]AS/PDM对夏季太湖预氯化高藻水的除藻效果[J]. 张跃军,赵晓蕾,李潇潇,刘程,朱玲玲.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2011(02)
  • [10]PAC/PDM复合混凝剂对冬季太湖原水的除藻性能研究[J]. 张跃军,赵晓蕾,李潇潇,刘程,朱玲玲.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2010(05)

标签:;  ;  ;  ;  ;  

氯水处理工艺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