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河风浪特征及其对船舶航行的影响

内河风浪特征及其对船舶航行的影响

一、内河风浪的特征及其对船舶航行影响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赵巍[1](2021)在《水文与气象条件下的船舶多目标航路规划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经济与船舶运输业的迅速发展,人们对船舶航行的安全性、绿色性、经济性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船舶在航行中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复杂的外界环境,如在内河中狭窄水道、桥梁、水深、它船,以及在远洋航行中岛礁、海岸线、浮标、恶劣风浪等严重影响船舶的航行状态。为了保障船舶航行安全,有必要为内河及远洋航行的船舶规划高效的航线。因此本文基于粒子群与遗传算法,分别设计了针对内河环境与远洋环境下的船舶航线规划仿真系统,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建立了水文与气象条件下船舶航线规划问题的数学模型。首先,基于粒子群算法与遗传算法的特点,提出了一种船舶航行区域模型的构建方法,将船舶可航行区域限制在惯用航线周围的局部海域中,既减少了计算量也保证了精度。然后,提出一种船舶航线模型数学表示方法,航线由多个包含航向、静水航速等参量的航路段组成。最后,讨论分析了航线规划问题中需要考虑的主要约束条件。(2)研究了内河环境下船舶单目标及多目标航线规划算法。首先,分析了内河地图模型构建方法,将内河航行区域地图分解为栅格图,在栅格图中建立可航行区域与不可航行区域。然后将一种改进型遗传算法应用于单目标航线规划中,该算法具有良好的快速收敛性及对航线解的搜索能力。最后以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为基础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多目标航线规划算法,通过多种群精英选择操作提高了航线解的质量。(3)研究了远洋航行船舶单目标及多目标航线规划算法。首先,提出了一种多目标气象航线规划框架,该框架由六个部分组成,分别是优化准则、船速分析、模型构建、多目标算法、航线评估与航线选择。其次,建立了船舶在气象航线优化中的目标函数数学模型,主要包括航行时间模型、燃油消耗模型、航行风险模型以及定时间到达模型。再次,由于风浪状况对船舶速度有较大的影响,研究了船舶在风浪条件下的速度损失计算方法。然后,将一种改进型粒子群算法应用于单目标航线规划中,该算法引入了交叉与变异操作,并对速度更新公式进行了改进。最后,提出一种混合粒子群—遗传算法以解决多目标航线规划问题,该算法不仅具有粒子群算法收敛速度快的特点,而且通过结合交叉、变异以及多种群精英选择操作,提升了航线解的多样性;为了避免Pareto前沿解分布不均,对Pareto最优前沿分布进行了改进。根据推荐航线选择准则,在Pareto最优解集中得到最短航时航线、最少油耗航线、最低风险航线与推荐航线。(4)建立了船舶多目标航线规划仿真系统。建立的仿真系统具有良好的可视化界面,在仿真系统中算法参数、航行任务参数、航行区域地图、航线数据、算法优化结果等均可以进行设置或查看。基于该仿真系统,本文分别针对单目标及多目标航线规划设计了多个不同场景下的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算法具有良好的收敛性和航线规划能力。

周涛[2](2021)在《内河船舶横风横浪状态下倾覆概率计算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第二代完整稳性(SGISC)框架逐渐应用于内河船舶。框架中瘫船稳性和过度加速度两种失效模式主要受横风横浪气候条件影响,本文将主要研究瘫船稳性失效模式。同时,衡准所分析的船型主要集中在海船,对于满足一定技术和环境条件下,既航行于内河,又定期在沿海地区进行短期航行的内河船舶却存在一定的适用性问题。该适用性问题主要体现在内河船舶横摇阻尼目前尚不能准确评估、风浪气候条件影响、标准的适用性及可接受的安全等级、自然横摇周期及有效波倾系数的计算精确性问题等方面。本研究主要针对关键因素,即内河船舶横摇阻尼评估问题和风浪气候条件影响进行讨论和分析。结合CFD方法,模拟了内河船三维船体强迫横摇运动,计算了不同横摇幅值、载况下的横摇阻尼。同时比较了大西洋海域环境条件及比利时沿海环境条件下的倾覆概率数值,分析了风浪气候条件的影响。主要内容如下:(1)基于UG-NX商业软件对川江2000t内河油船进行三维船体建模,并对模型外表面进行光顺性处理;(2)应用CFD理论,结合重叠网格方法,对该内河油船三维船型进行强迫横摇数值模拟。在无航速情况下,计算了不同横摇幅值、多种载况下船体的横摇阻尼系数,并与内河经验公式计算值和池田法估算值进行比较,给出较为适用的内河船横摇阻尼评估方法;(3)调整瘫船稳性第二层薄弱性衡准计算程序中的环境条件,采用比利时沿海海域波浪散布图,分析风浪气候条件对倾覆概率的影响,给出适合内河船横风横浪状态下倾覆概率的评估方法;(4)按照上述方法,计算川江1000t内河油船、2500t内河油船的倾覆概率,并对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和总结。

韩军华[3](2020)在《滨州港砂石运输船舶安全评价及安全监管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区两大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滨州市紧紧抓住历史战略机遇,提出“以港兴市”发展战略,经济迅速发展,滨州沿海大型涉水工程及周边沿海市、县(区)土建工程进入施工高峰期,辖区及周边附近公路、铁路、码头等土建项目繁多,客观上产生了对砂石料的大量需求。随着环保治理的深入推进,淄博、德州等周边市区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大量矿山停业整顿,陆域砂石料运输大量减少,海上运输成为砂石料运输的主要途径。近几年,通过滨州沿海运输的砂石料供应着滨州、东营、淄博、德州等市区。期间,部分施工单位、砂场经营人为了降低成本,罔顾安全,大量招来内河船舶非法参与海上运输。这类船舶船况差、抗风能力不足,不适合海上航行作业,极易发生水上交通事故,严重影响辖区水上交通安全生产,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本文对滨州港水域通航现状、船舶流量和事故险情等进行分析,通过实际管理经验及专家评判等方式,获取对水域砂石运输船舶影响主要的因素,运用突变理论对相关因素影响砂石运输船舶安全的程度进行辨识,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滨州港砂石运输船舶安全监管对策。安全监管对策的提出,降低了辖区水上交通安全隐患等级,有效降低或遏制了辖区水上交通险情事故发生的几率,对实现滨州海上经济平稳、健康、安全、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论可为滨州港砂石运输船舶安全监管长效机制提供措施参考,对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参与、源头治理,多管齐下的安全监管,保障水上交通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姜雅乔[4](2020)在《长江航标维护船舶能效状态评估及异常致因分析》文中认为控制减少内河船舶的碳排放是促进我国船舶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的需要,长江航道维护船舶作为数量较多的内河船型,其能效状态评估方法对于长江内河船舶的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能效状态评估的能效异常致因分析研究能帮助轮机人员确定能效异常的原因,为船舶能耗设备能效提升提供参考。本文首先分析了长江航道水文、气象特点,以及航标维护船设备运行特点、作业模式及其船舶能效特点,提出了反映长江航标维护船舶特点的能效评估指标,建立了基于长江航标维护船能效评估指标的航标船能效评估方法。该评估方法符合航标维护船设备运行特点及船舶能效现状,评估结果分析表明:该方法能够反映长江航标维护船当前的能效状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其次,通过分析影响船舶营运能效主要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机理,建立了考虑通航环境因素的船舶主机能效模型:模型利用输入的主机转速、风速、浪高、流速和水深参数,可得到船舶当前实时船舶能效评估指标、油耗量及航速。通过模型仿真分析主机转速及通航环境参数变化对船舶能效评估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船舶能效评估指标随主机转速的增加而增大,主机低转速时,船舶能效评估指标增长较慢,主机高转速时,船舶能效评估指标增长较快;通航环境因素会影响船舶能效评估指标,各通航环境参数中,流速对船舶能效评估指标的影响效果最显着,其余环境参数对船舶能效评估指标的影响比较有限。最后,提出了通过分析能量传递系数的变化趋势,分析航道维护船舶推进系统能效异常原因的方法。利用能效模型中间变量,以仿真数据拟合曲线为基线、箱型图统计原理确定阈值,利用阈值法确定推进系统设备正常工作参数分布范围,通过分析传递系数关系曲线可确定设备能效状态是否正常,并分析推进系统能效异常致因,可为船舶能耗设备能效提升提供参考依据。

陈永军[5](2020)在《脆弱性视角下长江口交通流密集水域船舶通航风险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水路运输具有运量大、单位运输成本低的特点,有利于推动流域的经济发展。但水路运输运营环境复杂,水上交通事故时有发生,这对风险应急管控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来,随着水上贸易货物量的增加,通过深水航道进出通航水域的船舶数量不断攀升,通航船舶航线交叉密集度不断扩大。如果发生突发险情或事故,受短时间内船舶数量多、航线交叉错综复杂、应急救援不便等诸多因素限制,极易造成水上交通拥堵与通航网络紊乱,进而引发船舶通航系统的脆弱性风险。因此,如何运用恰当的模型与方法辨识通航系统的脆弱性、刻画风险演化机理,并对船舶交通流拥堵、突发事件两个主要风险场景进行分析,显得尤为紧迫。论文以系统理论、脆弱系统、水上交通安全、深度学习、复杂网络理论等为理论基础,从脆弱性角度出发,结合交通流密集水域特殊性,对船舶通航风险进行深度剖析,辨识影响船舶通航系统的主要脆弱性因素,在此基础上,对关键脆弱性因素进行层级结构划分和基于脆弱因子的风险演化,对船舶交通流拥堵和突发事件作为风险场景进行了剖析,并以长江口交通流密集水域为研究背景进行实证分析,以期为船舶通航系统的风险管控和应急安全提供理论依据。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成果包括:(1)划分了脆弱性视角下交通流密集水域船舶通航系统的风险场景。总结归纳不同领域对脆弱性概念、脆弱性内涵及脆弱性特征要素的界定,对脆弱性重大事件进行了梳理,解析了脆弱性与脆性、反脆弱、韧性、弹性、鲁棒性等概念的区别。在此基础上,对船舶通航系统脆弱性概念进行了界定,同时结合交通流密集水域的特征,将船舶通航系统风险场景划分为船舶拥堵和突发事件,并对风险场景进行了描述。(2)分析了船舶通航系统的脆弱性因素,并构建了脆弱性辨识模型。从船舶通航系统载运能力、环境能力和管控能力3个角度出发,划分出3个子系统,在此基础上,确定了船舶通航系统的脆弱性因素;综合运用决策试验和评价实验法、层次分析法、熵权法等理论方法的优点,构建脆弱性辨识模型,得出脆弱性因素间的关联程度,生成脆弱性因素的整体影响矩阵,获得经熵权法修正过的脆弱性因素权重值。(3)分析了船舶通航系统脆弱性因素的层级关系,并构建了风险演化模型。在船舶通航系统脆弱性影响因素及其相关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解释结构模型的脆弱性因素层级划分方法;结合交叉影响矩阵分析了各脆弱性因素的驱动力与依赖度,生成脆弱性因素层级关系图;根据筛选出的影响船舶通航系统的关键脆弱性因素,构建基于脆弱因子的传染病动力学风险演化模型,剖析了关键脆弱节点对风险演化过程的影响。(4)针对船舶交通流拥堵的应用场景,构建了船舶交通流拥堵风险预判模型。分析了交通流主要预测参数的特征和聚类映射关系,并以模糊均值聚类算法和k最近邻算法拟映射该关系;运用卷积神经网络、长短期记忆网络、支持向量回归构建交通流预测模型,实现对船舶交通流流量和密度的预测;在此基础上,完成交通流流量和密度的聚类分类,最终获得船舶交通流的拥堵风险等级。(5)针对脆弱性视角下交通流密集水域突发事件通航系统风险应用场景,提出了通航系统脆弱性测度和风险评价模型。运用原点映射法构建了船舶通航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并构建了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脆弱性测度模型。针对船舶通航系统可能受到的不同形式的攻击或干扰,分析了通航系统在干扰作用下的“脆弱点”变化程度,在此基础上,运用脆弱性测度指标,构建通航系统风险评价模型,实现对通航系统脆弱点的测度和风险评价。论文对通航系统脆弱性因素辨识、脆弱性演化、拥堵风险预判、脆弱性测度的研究,丰富了船舶通航风险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应用;基于长江口船舶通航的相关数据建模及实证分析表征,提出的脆弱性辨识模型能够较好地辨识影响船舶通航系统的关键脆弱性因素;构建的基于脆弱因子的船舶通航系统风险演化模型能够实现脆弱性因素的层级结构划分,刻画出脆弱性因素随时间的风险演化规律;提出的船舶交通流拥堵风险预判模型,能从时空角度分析船舶交通流的拥堵风险;基于复杂网络理论提出的脆弱性测度和风险评价方法能够实现对关键脆弱节点和航线的测度,并实现节点的风险评价。论文研究成果对船舶通航安全管理与船舶运输组织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社会意义。

钟铮闻[6](2020)在《乐清湾进港航道北延工程通航安全评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温州市逐渐加速的城市化进程,散杂货、油品等货物运力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为解决此问题,现规划在乐清湾北港区分别建设10万吨级散货码头和5万吨级油船码头及进港航道。受风、浪、流等自然因素影响,船舶在航道内航行时可能会受到而发生偏航、碰撞、倾覆等情况,在港池内回旋时可能发生偏离回旋水域并影响船舶正常通航等情况。为了保障港口航道的安全运营,在乐清湾北延工程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通航安全论证评估工作。文章从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两个方面,对拟建的进港航道、回旋水域进行了通航安全评估,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对拟建工程海域的水文、气象资料的实测和统计,分析船舶在航道内可能受到的潮汐、潮流、波浪和风的影响,认为正常天气对船舶的影响较小,船舶可以安全航行。(2)通过行业设计规范对航道和回旋水域的设计尺度进行了论证,认为航道设计尺度合理,能够满足设计船型安全通航要求。(3)在数值模拟部分,基于水下地形数据和结构化网格,对航道疏浚工程建设前、后的潮流特征进行了数值模拟,疏浚前的潮流模拟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良好,认为模型合理、数据可信。(4)以航道疏浚后的潮流数据为基础,建立5种工况下的进港航道及港口回旋水域数学模型,仿真模拟了10万吨级散货船、5万吨级油船满载进港、满载回旋的运动状况。结果表明,在风、浪、流共同作用工况下,船舶航迹带宽度最大,偏航状况最严重,需要谨慎航行。5万吨级油船回旋水域设计尺度合理,可在低速时自行完成回旋;10万吨级散货船回旋水域设计尺度偏小,为保障船舶航行安全,需要通过降低船速或拖轮辅助完成回旋(5)对航道中的狭窄航段,通过仿真模拟研究了两船在航道中对遇的安全性。模拟结果表明满载与压载的两艘10万吨级散货船能够在航道狭窄区域安全对遇,对遇时船间距大于2倍船宽,航道选线安全合理。

李奕良[7](2020)在《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干散货船舶自沉事故致因分析》文中提出船舶自沉事故作为严重的水上交通事故之一,虽然在所有事故类型中占比不大,但其往往具有发生速度快、救援难度大等特点,极易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船舶的航行安全和船员生命安全造成重大的威胁。同时,干散货船舶作为自沉事故中最主要的船舶类型,造成其自沉事故多发的原因不仅与运载货物的特性,如精矿粉或者是陶土等货物所具有的流态化危险性有关,人员对货物的装卸操作是否合理、船舶载货情况、船体自身的结构强度、船舶在航行过程中遭遇的大风浪天气等因素都会成为干散货船舶自沉事故多发的重要诱因。本文针对干散货船舶自沉事故频发的问题,利用贝叶斯网络,同时结合系统安全工程原理、层次分析法,从“人—船—环境—货物”四个方面对事故致因进行分析和推理,找到对事故具有重要影响的致因因素,同时得到导致事故的致因链条,以及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关联,并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关风险控制措施。论文具体的工作如下:(1)根据船舶自沉事故概念的定义,有针对性的从“人—船—环境—货物”四个角度对导致事故发生的因素进行定性的分析和挖掘,将人为因素分为人为失误和导致人为失误的个人因素;货物因素的影响考虑了货物流态化的危险性,以及货物配积载、系固绑扎、平舱、货物是否超载的情况;船舶因素主要考虑船体自身的结构缺陷、船龄和船舶吨位、船舶设备故障的影响;对环境因素主要考虑自然环境和通航环境中的因素影响。对整理分析出的因素,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干散货船舶自沉事故致因相关的层次结构,对每个风险因素赋予了权重,一方面对风险因素进行了识别,同时也为后文中应用相关因素进行贝叶斯网络的分析提供理论基础。(2)通过对贝叶斯网络的概率理论基础的学习以及对模型构建步骤的确定,以从各海事机构和海事事故案例集中的搜集到的船舶自沉事故案例为样本数据,对各风险因素进行提取并转化为贝叶斯网络节点,定义节点值域,进行贝叶斯网络结构学习和贝叶斯网络参数学习,在结构学习过程当中,引入系统安全工程理论中的故障树方法辅助构建网络结构,在参数学习过程中,将通过层次分析法得到的指标权重对部分节点条件概率进行了修正,将专家知识和数据学习较好的融合在一起。(3)利用贝叶斯网络可视化软件GeNIe对文中建立的贝叶斯网络模型进行验证和推理,通过对事故样本数据的有效性验证,推导了事故发生的后验概率,证明了所建立网络结构的客观正确性。通过诊断推理的方式,提取了影响干散货船舶自沉事故的最大致因链,确定了各风险因素对于船舶自沉事故的影响程度,同时为减少干散货船舶自沉事故的发生提出了相关风险控制措施。

王壮[8](2020)在《基于海况智能识别的远洋船舶航速优化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远洋船舶航速优化方法的研究对实现船舶节能减排、船舶航行智能化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定航线航行的远洋船舶,优化航速是节省燃油和提高航运公司效益的一种有效手段。为实现远洋船舶在定速航行过程中,能够智能地依据不同的海况采用最佳经济航速,最终达到节省燃油的目的,本文基于目标船“宇中海”展开研究,根据目标船历史营运产生的油耗和海况数据研究了一种基于海况智能识别的远洋船舶航速优化方法。通过验证,此方法可为远洋船舶定速航行期间航速的选定提供决策支持。首先,提取目标船13个航次的历史营运数据,通过改进K-means聚类算法建立了目标船海况类别知识库。其次,研究了远洋船舶航线智能分段方法,选取目标船2018年8月29日至2018年10月17日从巴西圣路易斯港到中国马迹山港作为目标优化航次。为把航线分成航向单一的航段,设计了物理转向点智能识别算法;为实现对各个航向单一航段上海况类别的智能识别,设计了利用改进K近邻分类识别算法的海况智能识别方法,并且改进后的K近邻分类识别算法的准确率相比改进前提高了 7.81%,准确率达97.25%。最后,本文建立了各航段燃油消耗量和航速的油耗模型,通过实船数据验证,所建立的油耗模型总体误差为1.96%。通过建立的油耗模型,计算得到总航段燃油消耗量和航速的目标优化函数及约束条件,通过遗传优化算法实现了远洋船舶航速优化。实例分析表明,优化后的燃油消耗量比优化前模型计算出的燃油消耗量减少53.24t,占比2.42%,优化效果较好。

范诗琪[9](2020)在《远洋船舶驾驶员情绪和工作负荷定量分析及人因失误关联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航运业是国际贸易和海洋资源开发的重要支撑。近年来,伴随着航运业的发展,重特大海难事故也时有发生,水上交通安全水平仍然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研究认为,人为因素是80%海上交通事故的直接或间接原因,探究远洋船舶驾驶员人因失误和人为表现的内在机理,对提升航运业的安全性、减少海事事故率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本研究通过识别海事事故中的关键人为因素影响因子,构建风险场景,为船舶驾驶员的情绪和工作负荷相关因素分析提供实验场景参考;结合船舶驾驶模拟器,分别利用脑电(Electroencephalogy,EEG)、功能性近红外光谱(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f NIRS)对船舶驾驶员心理因素开展实验研究;运用风险评估分析方法,建立了船舶驾驶员情绪和精神工作负荷量化方法;通过构建情绪和工作负荷的识别模型,定量分析情绪和工作负荷与远洋船舶驾驶员人因失误、决策行为的关联性。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创新成果如下:1.建立了海事事故的人为因素识别模型。基于对海事事故报告的数据挖掘,开展了海事事故人为因素因子数据分析,使用树增强网络模型建立数据驱动的贝叶斯网络,研究风险因素对不同类型事故的影响;并进行了敏感性分析以及情景分析,阐述了多因素影响下的事故类型,为后续实验研究中风险场景的构建奠定了基础。2.开展了船舶驾驶员情绪数据及其标定量化方法研究。利用船舶驾驶模拟器开展实验,采集了船舶驾驶员的EEG数据、问卷数据和行为数据,研究了船舶驾驶员情绪数据及其标定量化方法。利用小波分析提取EEG数据特征,利用支持向量机训练EEG数据并对情绪状态进行分类识别,利用船舶驾驶模拟实验量化船舶驾驶人员在远洋航行中的情绪状态,平均准确率为77.55%。3.开展了船舶驾驶员脑血流氧合变化及工作负荷研究。利用船舶驾驶模拟器开展实验,采集了船舶驾驶员的f NIRS数据、问卷数据和行为数据,量化分析了不同任务难度下不同航海经验的船舶驾驶员的脑血流氧合变化以及其工作负荷。研究发现:经验丰富的船舶驾驶员在会遇场景中更早地做出避碰决策;船舶驾驶员右背外侧前额叶皮层在决策阶段氧合作用增加,而在了望末期氧合作用减少;了望过程中经验丰富的船舶驾驶员具有较高的氧合作用。通过量化分析船舶驾驶员工作负荷,解释了其认知需求以及船员决策表现更好的原因。4.探究了船舶驾驶员的情绪和工作负荷与人因失误、行为表现的关联性。基于EEG的船舶驾驶员情绪定量分析,发现消极情绪更容易导致人为失误;轻度消极情绪相比于极端消极情绪是产生人为失误的最频繁的情绪状态。基于fNIRS的船舶驾驶员工作负荷定量分析,发现在决策阶段船舶驾驶员的脑功能连接的总体密度系数下降,因此变得更高效;而且右背外侧前额叶皮层的活动增强、大脑连接密度降低、聚类增强与船舶驾驶员更好的决策行为相关。本研究属于交通工程与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交叉研究范畴。本研究结果可以帮助进一步理解船舶驾驶员认知负荷的问题,可为船舶驾驶员人因失误、决策行为的风险管理提供理论指导,为船员培训和船员表现量化提供评估依据与决策参考。

胡丁方[10](2020)在《超航区航行船舶保险法律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限制船舶超航区航行是保险人对被保险人行为的约束,以此作为控制海上风险的一种手段。我国对超航区船舶保险责任纠纷的处理通常援引保险合同的约定,即双方可协商修改承保条件、增加保费;否则,保险责任自动终止。早期,该条款的适用对海上风险的控制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海上航运事业的发展,该条款在适用上的苛刻性使保险人与被保险人之间的权益严重失衡,广为保险学界诟病。与此同时,在挪威、德国等大陆法系国家,对于超航区船舶保险责任纠纷的解决通常采取风险变更制度,强调行为与损害结果间的联系、被保险人的主观状态等要素,较好地平衡了保险双方的权利义务。本文将采取实证研究的方式,对船舶超航区引发的保险责任进行探究,揭露我国超航区航行船舶保险争议解决的壁垒。同时,借鉴航运发达国家处理该类纠纷的有益经验,最后,针对我国目前存在的相关法律问题提出完善建议。除引言和结论外,本文共分为四章进行论述。第一章先对船舶超航区行为进行界定,并列举船舶超航区的两种表现形式。然后对该类保险纠纷在我国的处理进行分析,主要包括航区允诺的性质认定及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同时,通过对相关法律规则及案例的研读,并结合我国海上保险业务的特点,指出船舶超航区航行属于风险变更事项。第二章对我国解决超航区航行船舶保险争议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通过案例研究指出船舶在超航区状态下仍存在风险未发生实质变更的可能。借故阐述现有规则在处理船舶超航区保险纠纷中存在的局限性,即风险实质变更、被保险人主观状态、因果联系等构成要素的缺失,以及相关法律后果的严苛性等问题。第三章首先阐述部分航运发达国家在超航区船舶保险方面的立法及其理论根源,然后通过对比保证制度与风险变更制度的异同优劣,突出不同法律依据的特性。最后,从对比的结果中提取适合我国航运保险事业发展的有益经验。第四章基于前三章的逻辑分析和对比论证,在探讨超航区船舶保险法律问题完善思路的基础上,对超航区船舶保险纠纷的处理规则提出完善建议,同时鼓励海上保险风险变更制度在该领域的适用,为司法机关对风险变更要素的裁量提供依据,尽量实现判决结果的实质公正。

二、内河风浪的特征及其对船舶航行影响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内河风浪的特征及其对船舶航行影响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水文与气象条件下的船舶多目标航路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进展状况
    1.3 主要工作和研究内容
第二章 水文气象下船舶路径规划基本方法及原理
    2.1 水文与气象状况
        2.1.1 水文特征
        2.1.2 气象要素
    2.2 航线规划基本方法介绍
        2.2.1 粒子群算法
        2.2.2 遗传算法
    2.3 地图模型构建
        2.3.1 墨卡托投影
        2.3.2 船舶航线数学模型
        2.3.3 船舶航行区域模型
    2.4 约束条件
        2.4.1 气象航线优化约束
        2.4.2 内河航线优化约束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内河航线规划
    3.1 内河航道资料获取及处理
        3.1.1 航道地图
        3.1.2 水文数据
    3.2 内河航线优化目标及优劣评价
        3.2.1 航行距离
        3.2.2 航行风险
        3.2.3 单目标与多目标优劣评价
    3.3 基于遗传算法的单目标航线规划
    3.4 基于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的多目标航线规划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混合粒子群—遗传算法的气象导航
    4.1 气象导航框架
    4.2 气象数据获取及处理
    4.3 气象导航航线优化目标及优劣评价
        4.3.1 航行时间
        4.3.2 燃油消耗
        4.3.3 航行风险
        4.3.4 定时间到达
    4.4 船舶在风浪中的失速现象
        4.4.1 自然失速
        4.4.2 临界速度
    4.5 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单目标航线规划
    4.6 基于粒子群—遗传算法的多目标航线规划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路径规划算法的仿真及结果分析
    5.1 内河单目标路径规划仿真及结果分析
        5.1.1 桥区航道条件
        5.1.2 弯道航道条件
    5.2 内河多目标路径规划仿真及结果分析
        5.2.1 弯道航道条件
        5.2.2 近海岸多岛屿条件
    5.3 远洋单目标气象导航仿真及结果分析
    5.4 远洋多目标气象导航仿真及结果分析
        5.4.1 良好气象条件
        5.4.2 恶劣气象条件
        5.4.3 综合近海条件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2)内河船舶横风横浪状态下倾覆概率计算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涉及的商业软件介绍
        1.3.1 UG-NX建模软件
        1.3.2 STAR-CCM+软件
    1.4 主要研究内容
2 船舶倾覆概率计算理论基础
    2.1 瘫船稳性薄弱性衡准评估方法
    2.2 瘫船稳性第二层薄弱性衡准
        2.2.1 单自由度横摇运动方程
        2.2.2 风作用
        2.2.3 波浪作用
        2.2.4 风浪联合作用及求解运动方程
        2.2.5 复原力臂线性化处理
        2.2.6 给定海况下倾覆指数计算
        2.2.7 给定海域下倾覆概率计算
    2.3 风浪气候条件影响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横摇阻尼预报方法研究
    3.1 横摇阻尼分析
    3.2 经验公式估算方法
        3.2.1 非线性横摇分析
        3.2.2 经验公式估算横摇阻尼系数
    3.3 CFD方法评估横摇阻尼基本理论
        3.3.1 CFD方法概述
        3.3.2 CFD方法求解的一般流程
        3.3.3 CFD控制方程
        3.3.4 控制方程离散化方法
        3.3.5 湍流模型分析
        3.3.6 CFD软件
    3.4 本章小结
4 强迫横摇数值模拟与倾覆概率计算分析
    4.1 川江2000t内河船型建模
        4.1.1 船型参数
        4.1.2 船体模型
    4.2 强迫横摇数值模拟分析
        4.2.1 计算域划分
        4.2.2 网格划分
        4.2.3 近壁面处理
        4.2.4 VOF方法
        4.2.5 边界条件
        4.2.6 确定时间步长
        4.2.7 定义船体运动方程
        4.2.8 横摇阻尼系数计算
        4.2.9 收敛性分析
    4.3 倾覆概率计算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风浪气候条件影响分析
    5.1 替代环境条件
        5.1.1 内河船航行规范
        5.1.2 比利时环境条件
    5.2 倾覆概率计算
    5.3 本章小结
6 1000t、2500t内河油船倾覆概率计算
    6.1 计算方法分析
    6.2 倾覆概率计算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3)滨州港砂石运输船舶安全评价及安全监管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船舶安全评价研究现状
    1.3 国内砂石运输船舶安全监管现状
    1.4 研究的意义
    1.5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2 滨州港砂石运输船舶安全现状分析
    2.1 滨州港通航环境
        2.1.1 自然条件
        2.1.2 航道条件
        2.1.3 交通流统计分析
    2.2 滨州港砂石运输船事故险情统计分析
        2.2.1 事故险情统计
        2.2.2 事故类型
        2.2.3 事故等级
        2.2.4 砂石运输船舶事故险情致因分析
    2.3 砂石运输船舶种类分析
    2.4 砂石运输从业人员分析
    2.5 砂石装卸点现状分析
    2.6 小结
3 滨州港砂石运输船舶通航条件安全性分析
    3.1 航道安全性分析
        3.1.1 航道宽度
        3.1.2 航道水深
        3.1.3 航道弯曲度
        3.1.4 航道通过能力
    3.2 码头安全性分析
    3.3 候泊安全性分析
        3.3.1 外海水域候泊区规模分析
        3.3.2 套尔河内候泊区规模分析
        3.3.3 锚抓力分析
        3.3.4 候泊区避风安全性分析
    3.4 小结
4 基于突变理论滨州港砂石运输船舶安全评价分析
    4.1 安全评价的基本概念
    4.2 安全评价模型建立
        4.2.1 突变理论原理
        4.2.2 评价方法改进
        4.2.3 安全评价模型建模
    4.3 滨州港砂石运输船舶安全影响因素识别
        4.3.1 人的因素分析
        4.3.2 船舶因素分析
        4.3.3 环境因素分析
        4.3.4 管理因素
    4.4 安全隐患指标体系构建
        4.4.1 安全影响因素选取
        4.4.2 专家打分数据收集与处理
    4.5 滨州港砂石运输船舶安全评价
        4.5.1 归一化计算
        4.5.2 安全因素影响程度分析
    4.6 小结
5 滨州港砂石运输船舶安全监管对策
    5.1 安全监管面临的问题
    5.2 安全监管思路
    5.3 安全监管依据
    5.4 安全监管对策
    5.5 安全监管措施落实情况分析
    5.6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滨州港砂石运输船舶安全因素影响程度调查问卷
致谢
作者简历

(4)长江航标维护船舶能效状态评估及异常致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航标维护船现状
        1.2.2 船舶推进系统能效模型研究
        1.2.3 船舶能效评估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2 航标维护船舶能效水平现状及运行特点
    2.1 航标维护船能效现状
        2.1.1 能效数据分类及数据采集现状
        2.1.2 航标维护船能效水平现状分析
    2.2 长江航道航行条件特点分析
    2.3 航标维护船运行特点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航标维护船舶能效评估方法
    3.1 船舶能效评估指标
        3.1.1 船舶设计能效指数
        3.1.2 船舶营运能效指数
    3.2 航标维护船舶能效评估指标分析及能效评级方法
        3.2.1 航标维护船能效评估指标分析
        3.2.2 基于船舶能效评估指标的能效状态评级方法
    3.3 本章小结
4 航标维护船舶能效模型研究
    4.1 船舶能效模型建立方法与实现流程
    4.2 船舶阻力计算
        4.2.1 静水阻力计算
        4.2.2 通航环境阻力计算
    4.3 螺旋桨工作特性及船机桨匹配特性分析
        4.3.1 螺旋桨工作特性研究
        4.3.2 螺旋桨多元回归计算
        4.3.3 船机桨匹配特性分析
    4.4 营运能效模型构建
    4.5 航标维护船舶能效模型仿真分析
        4.5.1 主机转速对船舶能效评估指标影响分析
        4.5.2 环境参数对船舶能效评估指标影响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基于能效模型的船舶能效评估及异常致因分析
    5.1 基于能效模型的船舶能效状态评估方法
        5.1.1 航标维护船能效模型评估准则
        5.1.2 航标维护船能效状态评级依据
    5.2 基于评估结果的能效异常致因分析
        5.2.1 能效异常致因分析方法
        5.2.2 能效异常致因分析过程
        5.2.3 能效异常致因分析实现流程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5)脆弱性视角下长江口交通流密集水域船舶通航风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3 选题来源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交通流密集水域通航风险的研究
        1.2.2 通航系统脆性(点)辨识研究
        1.2.3 交通流预测及拥堵方法研究
        1.2.4 脆弱性测度模型方法
        1.2.5 研究述评
    1.3 研究目标与论文结构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论文结构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组织框架
        1.4.3 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交通流密集水域船舶通航系统脆弱性研究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脆弱性
        2.1.2 通航系统脆弱性的内涵及特征
        2.1.3 通航系统风险态势的界定
        2.1.4 通航系统脆弱性概念界定
    2.2 交通流密集水域特征
    2.3 脆弱性视角下交通流密集水域的风险场景
        2.3.1 船舶交通流拥堵风险
        2.3.2 突发事件扰动下的风险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交通流密集水域通航系统脆弱性因素辨识
    3.1 问题描述
    3.2 研究方法及选定
        3.2.1 辨识的原则
        3.2.2 方法的选定
        3.2.3 船舶通航系统脆弱性熵
        3.2.4 德尔菲法的相关方法
    3.3 交通流密集水域船舶通航系统脆弱性因素
        3.3.1 船舶交通流子系统
        3.3.2 通航环境子系统
        3.3.3 航行管控子系统
    3.4 脆弱性辨识模型的构建
        3.4.1 DEMATEL模型的构建
        3.4.2 AHP-熵权法的运用
    3.5 实证分析
        3.5.1 案例背景
        3.5.2 长江口交通流密集水域的脆弱性分析
        3.5.3 基于AHP-熵权法的通航系统关键脆弱性因素筛选
        3.5.4 实证结论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脆弱因子的交通流密集水域通航系统风险演化机理
    4.1 问题描述
    4.2 研究方法与思路
        4.2.1 基于脆弱因子的风险演化的研究思路
        4.2.2 ISM的相关方法
        4.2.3 传染病动力学的相关方法
        4.2.4 传染病动力学的适用性
    4.3 基于脆弱因子的风险演化模型的构建
        4.3.1 脆弱性因素间的层级关系
        4.3.2 脆弱性传播过程中节点的含义
        4.3.3 脆弱性节点转换规则
        4.3.4 基于脆弱因子风险传播模型构建
    4.4 实证分析
        4.4.1 脆弱性因素关系结构
        4.4.2 脆弱性因素节点随时间的风险演化过程
        4.4.3 实证结论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脆弱性视角下交通流密集水域船舶拥堵风险预判
    5.1 问题描述
    5.2 研究方法与思路
        5.2.1 方法的选定
        5.2.2 船舶交通流拥堵风险预判的研究思路
        5.2.3 基于深度学习的交通流拥堵风险预判方法
    5.3 交通流密集水域交通流预测相关参数
        5.3.1 交通流的预测参数
        5.3.2 交通流的主要参数特征
    5.4 船舶流量和密度预测模型构建
        5.4.1 CNNc模型框架
        5.4.2 基于时空特征的输入矩阵确定
        5.4.3 CNNc网络模型构造
    5.5 船舶交通流拥堵风险预判模型构建
    5.6 实证分析
        5.6.1 数据描述和模型对比方案
        5.6.2 模型参数的评价指标
        5.6.3 时间维度
        5.6.4 空间维度
        5.6.5 船舶交通流拥堵风险分析
        5.6.6 实证结论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脆弱性视角下交通流密集水域突发事件通航系统风险研究
    6.1 问题描述
    6.2 研究方法与思路
        6.2.1 方法的选定
        6.2.2 脆弱性测度的研究思路
        6.2.3 交通流密集水域突发事件风险评价研究思路
        6.2.4 基于复杂网络的脆弱性测度方法
    6.3 交通流密集水域通航系统网络拓扑结构
        6.3.1 基于原点映射法的通航系统网络建模
        6.3.2 通航系统网络拓扑统计特征分析
    6.4 交通流密集水域通航系统突发事件攻击形式
    6.5 通航系统脆弱性测度指标和风险评价模型
        6.5.1 通航系统网络性能分析
        6.5.2 通航系统脆弱性测度指标体系模型
        6.5.3 通航系统风险评价模型
    6.6 实证分析
        6.6.1 长江口通航系统网络模型的构建
        6.6.2 长江口通航系统网络拓扑结构特征
        6.6.3 不同攻击策略下长江口通航系统的网络效率变化情况
        6.6.4 长江口通航系统脆弱性测度分析和风险评价
        6.6.5 不同方法对比
        6.6.6 实证结论
    6.7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的科研成果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6)乐清湾进港航道北延工程通航安全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通航安全评估方法
        1.2.2 CFD在船舶运动中的应用
        1.2.3 现有研究不足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3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航道通航安全理论论证
    2.1 工程概况
        2.1.1 设计到港船型
        2.1.2 航道及回旋水域规划
    2.2 拟建工程海域通航环境评价
        2.2.1 水文测站
        2.2.2 潮汐及其对船舶的影响
        2.2.3 潮流及其对船舶的影响
        2.2.4 波浪及其对船舶的影响
        2.2.5 风及其对船舶的影响
    2.3 航道设计参数分析论证
        2.3.1 航道通航水深分析论证
        2.3.2 航道通航宽度分析论证
    2.4 回旋水域设计参数分析论证
        2.4.1 回旋水域设计底高程
        2.4.2 回旋水域平面尺度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船舶CFD基本理论及原理
    3.1 控制方程
        3.1.1 质量守恒方程
        3.1.2 动量守恒方程
        3.1.3 湍流模型
    3.2 船舶运动数学模型
    3.3 边界条件
        3.3.1 边界条件类型
        3.3.2 船舶CFD中常用的边界条件
        3.3.3 边界条件设置
    3.4 网格及FAVOR
    3.5 自由液面模拟
    3.6 数值方法
        3.6.1 数值离散
        3.6.2 数值求解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工程海域水动力数值模拟
    4.1 浅水方程
    4.2 工程海域潮流模型构建
        4.2.1 三维建模
        4.2.2 网格划分与计算域
        4.2.3 边界条件
        4.2.4 物理模型
        4.2.5 其它设置
    4.3 工程海域潮流模拟结果验证及预测
        4.3.1 潮流模拟结果验证
        4.3.2 航道通航环境预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船舶通航安全数值模拟
    5.1 模拟工况
    5.2 网格依赖性验证
        5.2.1 模型设置
        5.2.2 计算结果
    5.3 船舶进出港数值模拟与结果分析
        5.3.1 模型设置
        5.3.2 航迹带宽度与偏航角的确定
        5.3.3 结果与分析
    5.4 船舶回旋数值模拟与结果分析
        5.4.1 模型设置
        5.4.2 结果与分析
    5.5 狭窄航道两船对遇数值模拟与结果分析
        5.5.1 模型设置
        5.5.2 结果与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作者简历
    2.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硕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学位论文数据集

(7)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干散货船舶自沉事故致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船舶事故致因研究
        1.2.2 贝叶斯网络在事故致因分析中的应用
    1.3 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结
2 干散货船舶自沉事故风险因素识别
    2.1 船舶自沉事故概念
    2.2 干散货船舶自沉事故风险因素分析
        2.2.1 人为因素
        2.2.2 船舶因素
        2.2.3 货物因素
        2.2.4 环境因素
    2.3 干散货船舶自沉事故风险因素权重确定
        2.3.1 干散货船舶自沉事故风险因素层次模型
        2.3.2 层次分析法计算步骤
        2.3.3 各风险因素权重的确定
    2.4 本章小结
3 贝叶斯网络模型相关理论
    3.1 贝叶斯网络理论基础
        3.1.1 概率论基础
        3.1.2 贝叶斯网络模型的构成
        3.1.3 贝叶斯网络模型分析步骤
    3.2 贝叶斯网络学习
        3.2.1 贝叶斯网络结构学习
        3.2.2 贝叶斯网络参数学习
    3.3 贝叶斯网络推理
        3.3.1 推理方式
        3.3.2 联结树推理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干散货船自沉事故致因模型构建
    4.1 干散货船舶自沉事故样本选择
    4.2 干散货船舶自沉事故贝叶斯网络节点分析
        4.2.1 贝叶斯网络节点定义
        4.2.2 贝叶斯网络节点值域确定
    4.3 干散货船舶自沉事故贝叶斯网络结构分析
        4.3.1 贝叶斯网络结构确定的方法
        4.3.2 本文贝叶斯网络结构的构建
        4.3.3 本文条件概率表的确定
    4.4 本章小结
5 贝叶斯网络模型验证与推理
    5.1 贝叶斯网络模型验证
        5.1.1 GeNIe软件的应用
        5.1.2 贝叶斯网络模型有效性验证
    5.2 贝叶斯网络模型推理
        5.2.1 干散货船舶自沉事故致因链分析
        5.2.2 贝叶斯网络模型节点敏感度分析
    5.3 针对干散货船舶自沉事故的预防对策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干散货船舶自沉事故致因研究专家调查表
致谢
作者简介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8)基于海况智能识别的远洋船舶航速优化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
2 数据挖掘与目标船阻力分析
    2.1 数据挖掘
        2.1.1 大数据产生的背景及特点
        2.1.2 数据挖掘流程
        2.1.3 船舶营运数据特征
    2.2 船舶航行阻力分析
        2.2.1 船舶阻力分类
        2.2.2 目标船参数
        2.2.3 目标船阻力计算方法研究
    2.3 本章小结
3 海况类别知识库研究
    3.1 目标船营运数据库研究
        3.1.1 数据来源
        3.1.2 数据处理
    3.2 ECMWF数据可行性分析
    3.3 海况聚类
        3.3.1 聚类算法介绍
        3.3.2 数据标准化处理
        3.3.3 K-means聚类算法改进与验证
        3.3.4 改进K-means聚类算法应用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航段划分的船舶海况智能识别方法研究
    4.1 航段划分方法
        4.1.1 物理转向点智能识别方法
        4.1.2 物理转向点智能识别结果
    4.2 海况智能识别
        4.2.1 分类识别算法简介
        4.2.2 K近邻分类识别算法改进与验证
    4.3 海况智能识别结果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海况智能识别的航速优化
    5.1 航段主机油耗建模与验证
        5.1.1 航段主机油耗建模
        5.1.2 航段主机油耗模型验证
    5.2 目标船航速优化
        5.2.1 航速优化介绍
        5.2.2 群体优化算法
        5.2.3 航速优化结果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9)远洋船舶驾驶员情绪和工作负荷定量分析及人因失误关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海事事故人为因素
        1.2.2 海事人为因素与脑功能成像技术
        1.2.3 船舶驾驶员心理状态研究
        1.2.4 远洋船舶驾驶员人因失误研究趋势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论文结构组织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技术路线与论文章节安排
第2章 海上交通事故的人为因素识别研究
    2.1 海上交通事故人为因素识别
        2.1.1 风险影响因素数据获取
        2.1.2 海上交通事故人为因素识别
    2.2 海上交通事故人为因素关联模型
        2.2.1 风险影响因素节点
        2.2.2 TAN模型结构学习
        2.2.3 敏感性分析与模型验证
    2.3 基于海事事故人为因素TAN模型的事故分析
        2.3.1 互信息分析
        2.3.2 敏感性分析
        2.3.3 模型验证
        2.3.4 场景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EEG的船舶驾驶员情绪数据采集与定量分析
    3.1 船舶驾驶模拟与脑电采集
        3.1.1 船舶驾驶模拟器
        3.1.2 脑电采集设备
    3.2 实验场景设计
        3.2.1 实验场景库
        3.2.2 实验场景事件
    3.3 远洋船舶驾驶员情绪采集方法
        3.3.1 船舶驾驶员情绪研究
        3.3.2 实验人员选取与招募
        3.3.3 实验激励选择
        3.3.4 实验方案与流程
    3.4 船舶驾驶员情绪采集实验
        3.4.1 脑电数据采集
        3.4.2 问卷数据采集
        3.4.3 场景事件、人为失误数据采集
    3.5 船舶驾驶员情绪采集数据定量分析
        3.5.1 EEG数据特征提取
        3.5.2 情绪采集数据定量分析
    3.6 船舶驾驶员情绪分类识别
        3.6.1 基于EEG数据的船舶驾驶员情绪分类
        3.6.2 基于问卷数据的船舶驾驶员情绪分类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f NIRS的船舶驾驶员工作负荷采集与定量分析
    4.1 船舶驾驶模拟与近红外光谱采集实验设备
        4.1.1 船舶驾驶模拟器
        4.1.2 近红外光谱采集设备
        4.1.3 实验场景设定
    4.2 远洋船舶驾驶员工作负荷采集实验
        4.2.1 船舶驾驶员工作负荷研究
        4.2.2 实验人员选取与招募
        4.2.3 实验方案与流程
        4.2.4 基于fNIRS的船舶驾驶员工作负荷数据采集
        4.2.5 问卷数据与人为表现数据采集
    4.3 基于问卷数据的人为表现分析
        4.3.1 NASA-TLX问卷方差分析
        4.3.2 人为表现分析
    4.4 基于fNIRS的船舶驾驶员工作负荷研究
        4.4.1 fNIRS数据预处理
        4.4.2 基于相关信号改善(Correlation Based Signal Improvement, CBSI)算法的数据处理
        4.4.3 fNIRS与大脑活动区域的关系研究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船舶驾驶员情绪和工作负荷与行为表现关联性研究
    5.1 海上交通事故调查与行为表现
    5.2 远洋船舶驾驶员情绪与人因失误关联性
        5.2.1 船舶驾驶员问卷分析
        5.2.2 船舶驾驶员情绪与事件的实时关联
        5.2.3 船舶驾驶员情绪与人因失误的关联
    5.3 远洋船舶驾驶员工作负荷与行为表现关联性
        5.3.1 远洋船舶驾驶员的脑功能连接性与工作负荷的关系
        5.3.2 基于图论的功能连接性分析
        5.3.3 脑功能连接性与行为表现之间的关系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工作总结
    6.2 主要创新点
    6.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参加的科研项目
附录A

(10)超航区航行船舶保险法律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船舶超航区航行的界定与保险实践
    (一) 船舶超航区航行之界定
        1. 船舶超核定航区
        2. 船员超适任航区
    (二) 超航区航行船舶保险之实践分析
        1. 航区义务条款的性质认定
        2. 违反航区义务的后果
        3. 被保险人的抗辩
二、我国超航区航行船舶保险争议解决的困境
    (一) 超航区船舶保险争议解决在责任认定基础方面的困境
        1. 航区划定技术准则存在模糊性
        2. 行为与风险变更的关系被割裂
    (二) 超航区船舶保险争议解决在责任裁量依据方面的困境
        1. 构成要素的缺失
        2. 法律后果的严苛
三、域外超航区航行船舶保险实践的比较分析
    (一) 保证制度相关规定之分析
        1.保证制度的理论根源
        2. 英国“航区保证”的新变革
    (二) 风险变更制度相关规定之分析
        1. 风险变更制度的理论根源
        2. 挪威“风险变更”的先进性
    (三) 超航区船舶保险下两制度的比较及借鉴意义
        1. 超航区下风险变更制度对保证制度相关瑕疵的校正
        2. 超航区下保证制度对风险变更制度相关瑕疵的校正
四、我国超航区船舶保险法律问题的完善
    (一) 完善超航区船舶保险法律问题的基本思路
        1. 严格遵循相关指导原则
        2. 加强保险监管及行业自律
    (二) 完善超航区船舶保险法律问题的具体建议
        1. 明晰航区划定技术准则
        2. 引入海上保险风险变更制度
        3. 制定航区义务规范性条款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内河风浪的特征及其对船舶航行影响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水文与气象条件下的船舶多目标航路规划研究[D]. 赵巍. 吉林大学, 2021(01)
  • [2]内河船舶横风横浪状态下倾覆概率计算分析[D]. 周涛.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3]滨州港砂石运输船舶安全评价及安全监管对策研究[D]. 韩军华.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4)
  • [4]长江航标维护船舶能效状态评估及异常致因分析[D]. 姜雅乔.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1)
  • [5]脆弱性视角下长江口交通流密集水域船舶通航风险研究[D]. 陈永军. 武汉理工大学, 2020
  • [6]乐清湾进港航道北延工程通航安全评估[D]. 钟铮闻.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3)
  • [7]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干散货船舶自沉事故致因分析[D]. 李奕良.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1)
  • [8]基于海况智能识别的远洋船舶航速优化方法研究[D]. 王壮.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1)
  • [9]远洋船舶驾驶员情绪和工作负荷定量分析及人因失误关联性研究[D]. 范诗琪. 武汉理工大学, 2020(01)
  • [10]超航区航行船舶保险法律问题研究[D]. 胡丁方.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内河风浪特征及其对船舶航行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