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商业银行“四大创新”迫在眉睫

国有商业银行“四大创新”迫在眉睫

一、国有商行“四个创新”迫在眉睫(论文文献综述)

唐晓杰[1](2019)在《基于资源编排的平台型企业供应链金融商业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发展供应链金融可以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核心企业优质信用尚未充分运用、传统金融机构急需转型升级等问题。然而资源与能力的错配限制了我国供应链金融公司的发展,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供需缺口进一步扩大。在此背景下,研究企业如何匹配资源能力、以适宜的供应链金融商业模式开展业务,有重大意义。本文基于资源编排理论,研究Z公司平台型供应链金融商业模式创新演变的具体过程。首先,本文通过理论回顾确定“环境变化-资源编排-核心能力-竞争优势”的供应链金融商业模式研究框架。其次,通过访谈、实地调研等方法搜集案例企业的相关资料,并运用科学的质性分析工具NVivo对资料进行编码处理。根据Z公司的发展历程,本文将Z公司供应链金融商业模式分为探索阶段和发展阶段,并结合资源编排理论的分析框架,研究企业如何结合自身的资源基础,通过资源编排系列操作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形成核心能力,培育市场竞争优势,进而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演进。最后基于案例研究提炼出平台型企业供应链金融商业模式的特征、优势及动态构建模型。基于Z公司案例研究,本文提出以下四条结论:(1)平台型企业构建供应链金融商业模式要抓住“网络外部性”这个核心特征,着重培育资产端及资金端的竞争优势;(2)平台型供应链金融企业通过三个步骤提升核心能力:资源组合构建、资源归拢整合与资源转化利用;(3)企业不同的资源通过不同的路径转化形成竞争优势;(4)对于平台型供应链金融服务企业,可以从价值主张和价值网络两条路径创新构建供应链金融商业模式。

黄可权[2](2017)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体系创新研究》文中提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专业化、组织化、集约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强调,要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构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体系。农村金融作为现代农业经济的核心,是助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针对现代农业领域金融服务体系中的薄弱环节,探索创新适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求特点的金融服务体系,提高农村金融供给质效,增强金融对现代农业的支撑能力,已经成为深化现代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内容。鉴于此,本研究以国家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背景,以相关概念和理论为基础,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体系创新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等研究方法,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供求现状和突出问题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借鉴国内主要省(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体系创新的主要做法和基本经验,提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体系创新的框架安排、解决方案和政策建议,进而丰富本领域的理论研究成果,为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体系改革创新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首先,本研究采取文献研究和系统分析的方法,界定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体系创新的基本内涵,明确了本研究的逻辑框架和内涵边界。其次,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需求的新特征,深入探讨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所面临的金融困境和制约因素,找到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体系创新的逻辑起点;再次,通过文献研究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体系创新的总体概况、实践经验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为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体系创新框架奠定了现实基础。在宏观层面,本研究将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农村金融市场创新和农村金融组织创新系统性地统揽在一起,共同构建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体系创新的宏观框架,并对框架内的具体创新内容作出了系统安排。在微观层面,本研究将金融产品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创新和金融技术创新有机地纳入同一层面,共同构建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体系创新的微观框架,并对框架内的具体创新内容给出了解决方案。最后,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创新的制约因素和现实障碍,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旨在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体系创新框架的顺利实施提供配套保障。本研究认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壮大离不开金融支持,而制度障碍等因素造成的金融供给不足是制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发展的重要症结,必须坚持用改革创新的办法来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发展中的金融困境。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找到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体系创新的逻辑起点,构建了金融服务体系创新的宏观框架和微观框架,系统性设计了具体解决方案,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但囿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正处于初级阶段,其金融服务体系创新也处于摸索状态,相关理论研究、实证参考和信息获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故本领域的研究还需随着事物的不断发展而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金智伟[3](2016)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转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20年来,互联网技术通过不断的革新进步,已经使互联网全面渗透及至人类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互联网金融以其信息、成本、效率和用户体验上的巨大优势,全面冲击着金融市场中银行业的主体地位。21世纪第二个十年来,以互联网企业为代表的非金融机构快速介入金融领域,给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金融机构带来了严峻而迅猛挑战,它在削弱传统商业银行提供金融服务的主体地位的同时,又迫使各家银行不断学习互联网技术、全面深化经营服务模式改革,不断提高应对互联网金融的能力与综合竞争力。文章第一部分简要的介绍了研究互联网金融的背景和意义,提出了以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进行转型研究。第二部分描述了近二十年来国内国外学者在互联网金融方向研究的成果与经验,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得出了本文对互联网金融的定义及六大特征。第三部分研究了互联网金融及商业银行的产生及发展现状,指出金融行业和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战略和方向出现了重合,竞争已不可避免运用。第四部分运用了SWOT模型对传统商业银行的竞争优劣势进行研究,指出传统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新时期面临的竞争机会与挑战。第五部分以案例分析的方法对微信银行的发展进行分析,明确传统商业银行在微信金融中优劣势及需要做那些转型。第六、七部分提出传统商业银行的若干转型战略,以落实路径选择,并针对性的提出转型要注意的若干问题,建议商业银行在渠道、营销、服务、产品及员工等多个方面进行自我主动的适应性转型。最后得出结论:互联网金融并不可怕,传统商业银行要大胆落实六大转型,在互联网金融广泛发展的大时代下——与狼共舞,尽显英雄本色。

周倩凌[4](2013)在《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实践及其反贫困效应分析 ——基于泰州地区实践》文中提出城市反贫困是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问题。近年来,下岗失业人员等城市贫困人群的生存环境虽有所改善,但整体状况不容乐观。与此同时,一些农民工和大学毕业生低收入群体等新贫困人群也日益显现。针对现存的城市贫困问题,我国政府已经建立了一整套的城市反贫困政策,其中绝大多数反贫困政策主要针对经济收入制定。资产建设理论的思想是维持贫穷人基础生活的基础上同时还注重为其建立资产账户。小额担保贷款政策作为反贫困手段,正是将现有的政府直接给予城市贫困人群的补贴收入转变为具有激励作用的财产性收入。可以说,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是资产建设理论在国内比较典型的实践和探索。本文主要从资产建设角度,深入研究如何通过小额担保贷款开展城市反贫困。笔者通过对10年来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的系统回顾,研究了国家、江苏和泰州三个层面在小额担保贷款政策中的不同点。笔者还总结了江苏省泰州市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的开展情况和取得的成效,剖析了政策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反担保要求影响贷款发放范围和支持效果、小额担保贷款与金融机构经营目标存在一定矛盾、贷款额度不能满足少数人资金需求以及部分人员信用意识淡薄导致贷款催收难度大等,对泰州市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创业成功的案例、逃废债务拒不还款的案例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小额担保贷款贷款人进行个案调查,从物质和非物质层面充分了解借款主体对小额担保贷款效应的认知。最后进一步从资产建设理论角度出发,进一步提出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的创新思考,探讨通过进一步明确目标定位、创新贷款管理模式及依托社区开展工作等市场化手段促进小额担保贷款业务可持续发展。

徐长青[5](2000)在《国有商行“四个创新”迫在眉睫》文中研究指明 银行利率的一降再降,个人消费信贷的启动,储蓄存款利息个人所得税开始征收,……如此等等,预示着百姓把钱特别是过多的钱再放在银行里获得利息已没有多大意义,而对于银行,则是业务发展的又一个大好时机。因此,国有商业银行只有抓住机遇,致力于业务创新,才能有所作为。笔者以为,就目前来说,如下四个创新非常重要,特别是在当前,应最为迫切。 首先是金融产品(包括品牌和品种)的创新。金融产品的创

二、国有商行“四个创新”迫在眉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有商行“四个创新”迫在眉睫(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资源编排的平台型企业供应链金融商业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设计
        1.4.1 研究方法
        1.4.2 案例企业选取
        1.4.3 资料收集与整理
2 文献回顾
    2.1 供应链金融
        2.1.1 供应链金融内涵
        2.1.2 平台型供应链金融
    2.2 商业模式
        2.2.1 商业模式内涵
        2.2.2 平台型企业商业模式创新
    2.3 供应链金融商业模式
    2.4 资源编排理论
    2.5 文献评述与理论框架
3 案例概况
    3.1 Z公司概况
    3.2 商业模式发展过程
4 Z公司供应链金融商业模式动态演进
    4.1 确定研究变量
    4.2 探索阶段
        4.2.1 环境变化
        4.2.2 资源编排
        4.2.3 核心能力演进
        4.2.4 竞争优势
        4.2.5 小结:基于价值主张的商业模式创新
    4.3 发展阶段
        4.3.1 环境变化
        4.3.2 资源编排
        4.3.3 核心能力演进
        4.3.4 竞争优势
        4.3.5 小结:基于价值网络的商业模式创新
    4.4 Z公司供应链金融商业模式动态演进
    4.5 Z公司供应链金融商业模式发展建议
5 平台型企业供应链金融商业模式动态构建模型
    5.1 平台型企业供应链金融商业模式的特征
    5.2 平台型企业供应链金融商业模式动态模型
    5.3 平台型供应链金融的优势
    5.4 平台型供应链金融研究启示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研究不足与改进
参考文献
附录 资料来源与编码示例
学位论文数据集

(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体系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研究动态
        1.2.1 国外文献研究动态
        1.2.2 国内文献研究动态
        1.2.3 简要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的技术路线
    1.4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1.4.1 研究的创新点
        1.4.2 研究的不足
2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2.1.2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体系
        2.1.3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体系创新
    2.2 理论基础
        2.2.1 农业规模经济理论
        2.2.2 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
        2.2.3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
        2.2.4 创新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需求新特征、面临的金融困境与因素分析
    3.1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需求的新特征
        3.1.1 金融需求额度增大
        3.1.2 金融需求用途多元化
        3.1.3 金融需求方式更加灵活
        3.1.4 金融需求层次升级
    3.2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面临的金融困境
        3.2.1 农民专业合作社面临的金融困境
        3.2.2 家庭农场面临的金融困境
        3.2.3 种养大户面临的金融困境
        3.2.4 农业产业化企业面临的金融困境
    3.3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困境的因素分析
        3.3.1 需求侧因素分析
        3.3.2 供给侧因素分析
        3.3.3 政策面因素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体系创新的基本现状、经验总结与主要问题
    4.1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体系创新的基本现状
        4.1.1 金融制度创新基本现状
        4.1.2 金融市场创新基本现状
        4.1.3 金融组织体系创新基本现状
        4.1.4 金融产品创新基本现状
        4.1.5 金融服务方式创新基本现状
        4.1.6 金融技术创新基本现状
    4.2 部分省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体系创新的实践探索
        4.2.1 部分省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体系创新的基本模式
        4.2.2 部分省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创新的经验总结
    4.3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体系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4.3.1 金融制度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4.3.2 金融市场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4.3.3 金融组织体系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4.3.4 金融产品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4.3.5 金融服务方式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4.3.6 金融技术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4.4 本章小结
5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体系创新的宏观框架
    5.1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制度的创新
        5.1.1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制度创新的理论分析
        5.1.2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制度创新的核心内容
    5.2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市场的创新
        5.2.1 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市场的创新
        5.2.2 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保险市场的创新
        5.2.3 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资本市场的创新
    5.3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组织的创新
        5.3.1 以商业性金融为主导进行金融组织创新
        5.3.2 以政策性金融为保障进行金融组织创新
        5.3.3 以合作性金融为补充进行金融组织创新
    5.4 本章小结
6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体系创新的微观框架
    6.1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产品的创新
        6.1.1 农业信贷产品创新
        6.1.2 农业保险产品创新
        6.1.3 农业担保产品创新
    6.2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方式的创新
        6.2.1 积极推动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创新应用
        6.2.2 积极推动“互联网金融+新型农业经营”的创新应用
        6.2.3 积极推动PPP在新型农业经营中的创新应用
    6.3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技术的创新
        6.3.1 征信技术的创新
        6.3.2 定价技术的创新
    6.4 本章小结
7 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体系创新的政策建议
    7.1 加快修改金融法律法规
    7.2 实施差异化的货币政策
    7.3 健全财税政策扶持体系
    7.4 完善农村政策配套体系
    7.5 本章小结
8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转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研究法
        1.2.2 案例分析法
        1.2.3 问卷调查法
        1.2.4 访谈法
        1.2.5 SWOT分析法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可能的创新点
2 互联网金融相关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2.1 互联网金融相关文献综述
        2.1.1 互联网金融的概念
        2.1.2 互联网金融特点
        2.1.3 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的联系
    2.2 互联网金融内涵
        2.2.1 互联网金融的定义
        2.2.2 互联网金融的特征
    2.3 相关理论基础
        2.3.1 新金融中介理论
        2.3.2 平台经济学理论
3 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
    3.1 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3.1.1 竞争激烈的第三方支付行业
        3.1.2 不断涌现的网络融资企业
        3.1.3 逐步到来的互联网理财时代
    3.2 商业银行发展现状
        3.2.1 打造互联网理财融资银行
        3.2.2 纷纷进入电子商务金融领域
        3.2.3 迅猛发展的移动金融服务
4 商业银行面临互联网金融竞争的SWOT分析
    4.1 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中的优势
        4.1.1 资金优势
        4.1.2 信誉优势
        4.1.3 风控优势
        4.1.4 客户优势
        4.1.5 法律及费率优势
    4.2 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中的劣势
        4.2.1 传统支付渠道不能满足互联网市场需求
        4.2.2 传统存贷款的流程不能满足互联网市场需求
        4.2.3 传统中间业务的营销不能满足互联网市场需求
    4.3 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中的机会
        4.3.1 有拓展发展空间及潜力的机会
        4.3.2 有加快业务及产品创新的机会
        4.3.3 有学习同业先进经验的机会
        4.3.4 有降低经营成本的机会
    4.4 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中的威胁
        4.4.1 脱媒加剧
        4.4.2 传统商业银行一家独大的金融业模式受到挑战
    4.5 本章小结
5 实证分析--微信银行
    5.1 商业银行微信银行发展现状
        5.1.1 招行微信银行
        5.1.2 工行微信银行
        5.1.3 其他的微信银行
    5.2 商业银行+微信=微信银行
        5.2.1 微信理财
        5.2.2 微信营销
        5.2.3 微信融资
        5.2.4 微信客服
        5.2.5 微信数据
        5.2.6 微信支付
        5.2.7 微信电商
    5.3 对商业银行的启示
        5.3.1 快速搭建微信银行
        5.3.2 倾尽全力扩张微信银行服务
        5.3.3 注重提升客户的服务体验
6 商业银行转型路径
    6.1 渠道转型
    6.2 营销转型
    6.3 服务转型
    6.4 产品转型
    6.5 信息转型
    6.6 员工转型
7 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转型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
    7.1 要全面落实互联网金融发展战略
    7.2 要加速拓展互联网金融服务内涵
        7.2.1 支付方式的创新
        7.2.2 创新服务功能
        7.2.3 创新服务渠道
        7.2.4 创新服务模式
    7.3 要构建银行业的互联网金融生态圈
        7.3.1 加强营造开放式平台
        7.3.2 加强服务模式探索
        7.3.3 加强与互联网金融参与方的合作
    7.4 要构建互联网金融支持保障体系
        7.4.1 建立互联网金融快速响应体系
        7.4.2 搭建互联网金融运营架构
        7.4.3 建立健全互联网金融风控体系
        7.4.4 建立互联网金融开放式IT服务
8 结论与不足
    8.1 结论
    8.2 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4)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实践及其反贫困效应分析 ——基于泰州地区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 研究背景
        1. 问题的提出
        2. 选题意义
    (二) 文献综述
        1. 资产建设理论
        2 小额信贷反贫困研究
        3 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研究
    (三) 现有研究的不足及本文研究重点
        1. 本文采取的研究方法
        2. 本文的研究框架
二、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演进及泰州实践
    (一) 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实施背景
    (二) 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演进过程
    (三) 泰州现行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及运作情况
        1. 泰州市现行政策
        2 小额担保贷款运行方式
三、泰州市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成效及阻碍因素分析
    (一) 取得的成效
    (二) 成功案例
    (三) 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向
        1. 泰州市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问题
        2. 放大地区政策效应的改进方向
四、借款主体对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效应的认知
    (一) 贷款受益者对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效应的认知
        1. 物质层面
        2. 非物质层面
    (二) 贷款违约者对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效应的认知
    (三) 担保公司经办人员对小额担保贷款催收问题的认识
五、基于资产建设理论对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的创新思考
    (一) 充分借鉴资产建设理论
    (二) 对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的创新思考
        1. 进一步明确目标定位
        2. 探索贷款管理模式创新
        3. 进一步依托社区开展工作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国有商行“四个创新”迫在眉睫(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资源编排的平台型企业供应链金融商业模式研究[D]. 唐晓杰. 北京交通大学, 2019(12)
  • [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体系创新研究[D]. 黄可权. 东北农业大学, 2017(12)
  • [3]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转型研究[D]. 金智伟. 海南大学, 2016(08)
  • [4]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实践及其反贫困效应分析 ——基于泰州地区实践[D]. 周倩凌. 华中师范大学, 2013(S2)
  • [5]国有商行“四个创新”迫在眉睫[J]. 徐长青. 经济工作导刊, 2000(01)

标签:;  ;  ;  ;  ;  

国有商业银行“四大创新”迫在眉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