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患者的十个禁忌

感冒患者的十个禁忌

一、伤风患者用药十忌(论文文献综述)

耿可欣[1](2021)在《基于文献的哺乳期中药安全用药警戒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哺乳期妇女因其生理、病理状态特殊,临床用药不当不仅可能对母体造成伤害,还可能会影响到乳儿,故临床用药需格外慎重。中药在治疗哺乳期疾病具有独特的优势,但目前缺乏安全用药临床试验数据、部分中成药说明书标示缺失或不明确,因此,临床亟待针对哺乳期妇女用药开展相关研究,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证据。本课题组早在“十五”期间就开展了中药药物警戒相关研究,历经近20年,逐步建立了以“毒”为核心的“识毒-用毒-防毒-解毒”警戒思想框架,系统阐述了中药传统药物警戒的理论与实践。针对目前缺乏哺乳期妇女中药安全用药相关证据的现实背景,本研究调研医疗机构中医务人员对哺乳期妇女用药风险、挖掘古今文献中哺乳期用药安全警戒认识,旨在识别该类人群临床用药风险,并凝炼哺乳期妇女中药安全用药警戒思想,以期填补哺乳期妇女安全使用中药的警戒空白,为哺乳期中药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研究目的1.调研医务人员对哺乳期妇女中药安全用药认知现状,识别临床哺乳期用药的潜在风险。2.检索哺乳期妇女应用中药发生不良反应/不良事件(adverse drug reaction/event,ADR/ADE)的案例报道,明确ADR/ADE的特征及影响因素。3.挖掘70余部传统古籍,建立哺乳期传统用药警戒思想数据库,厘清哺乳期传统用药警戒思想的历史沿革。4.针对临床用药风险,凝炼哺乳期中药安全用药警戒思想,以期将防范安全问题前移,促进哺乳期临床合理用药。研究方法本研究围绕哺乳期妇女中药安全用药,将临床问卷调研、现代文献检索、古文献挖掘三种手段有机结合:1.临床调研。采用问卷调研方式,对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00余名医务人员进行哺乳期妇女中药安全用药认知调研。2.现代文献研究。系统检索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PUBMED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期刊文献数据库,收集1964年1月至2020年8月涉及哺乳期妇女应用中药致ADR/ADE的案例报道,对纳入文献中ADR/ADE报告的患者一般情况、ADR/ADE累及系统-器官、临床表现及转归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应用Apriori算法关联分析发生ADR/ADE单味中药的性、味和归经。3.古文献研究。系统挖掘秦汉至明清73部与哺乳期妇女安全用药相关的妇产科专着、本草、方书、综合性着作等古文献,采用频次统计、百分位数、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等,建立哺乳期传统用药警戒思想数据库,梳理哺乳期传统用药警戒思想的历史沿革。研究结果1.临床调研: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608份,回收571份,有效问卷537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8.32%。调研结果显示:(1)受访医务人员对哺乳期妇女用药安全等级及生理病理药代特点认知情况不理想,相关问题回答正确率均低于50%;(2)对哺乳期妇女用药监护意识较为缺乏,约35%的医务人员未告知哺乳期患者服药期间观察乳儿反应、谨慎服用保健品或药食两用之品等;(3)对哺乳期妇女中药安全用药认知不充分,对于有回乳功效的中药、慎用的中药等的选择正确率不足40%;(4)对哺乳期妇女中药安全用药认知跟进不足,除药品说明书外,受访医务人员通过书刊、网络、培训等其他途径获取哺乳期安全用药相关信息的占比低于36%。2.现代文献研究:收集近56年哺乳期妇女应用中药致ADR/ADE的案例报道,共涉及19味单味中药、5种中成药、6种中药方剂,ADR/ADE主要累及胃肠系统、皮肤及其附件、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ADR/ADE发生在乳母用药10分钟至数天内,发生原因有患者个体差异等机体因素、毒性反应等药物因素及自行用药等不合理用药因素。3.古文献研究:建立哺乳期传统用药警戒思想数据库;梳理哺乳期传统用药警戒思想历史沿革,我国哺乳期传统用药警戒思想是伴随着产后病治疗方法警戒的提出而最初萌芽的,其理论框架初成于隋唐时期,至宋金元时期内容趋于完善,并于明清时期得到进一步的补充与发展。4.基于古今文献凝炼哺乳期中药安全用药警戒思想:主要包括治疗原则警戒、治疗方法警戒、药物选用警戒(产后病症、药性、剂型、剂量、疗程、产后时间、乳母体质、饮食禁忌)等方面。研究结论1.受访医务人员对哺乳期中药安全用药相关认知不足,临床用药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2.哺乳期应用中药发生安全问题多样,轻则乳母恶心呕吐,乳儿出现皮疹;重则乳母出血性休克、肾功能衰竭、永久性闭乳,乳儿血小板减少等。3.哺乳期传统用药警戒思想有着丰富的古文献积淀与理论内涵,为警戒思想的凝炼提供了直观的理论与数据支撑。4.本研究基于古今文献所凝炼的哺乳期中药警戒思想较为全面的反映了哺乳期中药安全用药的学术特征,可为哺乳期妇女临床安全用药研究奠定基础,促进哺乳期妇女临床合理用药。创新点1.多手段凝炼哺乳期中药安全用药警戒思想基于目前尚无哺乳期妇女中药安全用药相关系统研究的现状,本研究将临床调研、现代文献、古文献三者有机结合,凝炼哺乳期妇女中药安全用药警戒思想,以顺应现代临床对哺乳期安全用药的需求。2.系统梳理并挖掘哺乳期传统用药警戒思想的历史沿革及内容系统梳理与哺乳期妇女安全用药相关的古文献,厘清哺乳期传统用药警戒思想从萌芽到成熟再到进一步发展的演变历史脉络,挖掘哺乳期传统用药警戒思想,为哺乳期妇女中药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与依据,以填补哺乳期妇女中药安全用药警戒思想研究的缺欠。

刘兰花[2](2019)在《明代官员习医探研》文中研究指明自古皆有士大夫从医的现象,但由于医人、医术一直备受贬低,医疗知识传播范围狭窄等原因,从医人数十分有限。自宋代,政府大力支持医疗事业,及此时出现的印刷术和“不为良相,则为良医”的思想观念,使得医疗卫生书籍得以大规模的刊印出版,从而扩大知识的传播,再加上人们认识到医术治人之功效,与儒家济世惠民的原则十分契合,士人阶层便依据自身需要主动投入岐黄之书的研究之中。金元两代士人对习医风尚传承延续,特别是元代曾出现过废除科举的情况,虽又恢复,但废止期间读书士子进阶无门,而元代设立地方医学,士人便凭医入仕。至明代,在思想观念上,习医不再是纠结之选,此时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市面上医疗书颇为丰富,而现实中医疗卫生条件不能满足当时所需,且疫病繁多,官员们依据自身善于学习以及同医生交往的条件,使得研习医术成为可行之举。出于不同的习医动机,官员们根据不同需求研究卢扁之术。有人出于对医学学术的探索,旨在促进医学理论优化升级。有人是出于对养生的追求,以求将身体状态达到最佳,不至罹患恶疾,从而延年益寿。还有人出于孝道,为免除父母亲友疾病之苦,进而习医。由于良医难寻,除为亲属疗疾进而通医之外,为治愈自身疾病亦是官员们涉猎医术的动力之一。古语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亦有官员涉猎歧黄之术只为济世惠民,为官期间凭借医术,行利民之事。但官员们在出任职官与具备医术、施医救人这两种状态并非平行,分为先医后官、先官后医、医官兼并三种状态。有人任官之前就研习医术,用以救治,之后入仕为官;有人不再担任职官之后开始精研岐黄,用以着述、行医等;还有则是在任官期间开始研习医术,或任期利用自身医术治疗民疾。而官员得以研习医学的途径则以家学、师学、自学及复合形式为主。在对各类习医官员进行统计对比后发现,官员基本为儒士出身或者拥有一定的文化背景,其中亦有武官身影,但人数有限。官员通过科举得以入仕,具有很高的文化素养,兼具医术只是其中一项技能,还有多项才能。从官员医学着作可知,着重于对医疗理论的探究,既有综合性医学研究,亦有不同医学分科理论。但须指出的是,官员喜学医术,愿同医人交往,乐善好施,却不愿被定义为医生。

陈玉屏(Shelly Chen)[3](2019)在《中美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比较研究》文中指出本文对中美两国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进行比较分析,以期提出有利于中国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良性发展的建议。论文主要运用文献学方法、田野调研法、案例分析法、比较法等4种研究方法,完成中美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内容的比较研究。论文共分九章。本文养老机构是指为老年人提供集中居住和照料服务的机构。医养结合服务是指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相结合,提供医疗、康复、护理、养生、养老一体化服务。首先概述中国古代方志中养老相关机构中开设的医养结合服务。养老相关机构指古代为老人提供居住或照料的机构。基于2000种地方志文献,梳理出养济院、普济堂、留养局、普济院、居养院、安养院、广惠院、孤独园、福田园、利济院、栖留所、实济院、悲田院、悲田养病坊、济众院等十余种养老相关机构。其中部分养老相关机构具备施医给药功能,明确设有医生、药童等医务人员,专门设有诊脉处、配药房、堆药房、贮药房、制药房等医疗服务场所,以便为居住老人提供医疗救助保障。归纳总结中医养生古籍中适合医养结合服务的内容。系统查阅中医养生古籍60种,将其中适合老年人养生的内容,归纳为情志养生、饮食养生、药膳养生、服食养生、起居养生、导引养生、脏腑养生、按摩养生、四时养生等9个方面。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中美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调查问卷。为更广泛了解中美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情况,本文分别设计了《中国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内容调查问卷》与《QUESTIONNAIRE ON INTEGRATION OF ELDERLY CARE WITH MEDICAL SERVICES IN NURSING HOMES》。中国共回收有效问卷101份,美国共回收问卷11份。从养老机构基本情况、入住老人基本情况、机构医养结合服务概况、机构医务人员概况、机构对医养结合服务的认识等5个方面展开分析比较,中美两国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的最大区别在于,中国养老机构中设有中医药服务内容。中药、食疗、药浴、针灸、按摩、太极拳、八段锦等中医药内容在老年养生保健方面有巨大优势,是医养结合服务的重要内容。阐述笔者实地调研中美40家养老机构的医养结合服务概况。笔者走访中国六省市的16家养老机构与美国三个州的24家养老机构,对它们的基本情况、医疗服务、康复、护理、医疗系统、医养技术等6大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观察和探究。并选择其中典型案例进行分类分析,可分为“以养带医”型、“以医带养”型、“以地产带医养”型、“以特色带医养”型4种。比较分析中美养老机构开展的医养结合服务。通过比较中美问卷结果及实地调研情况,得出结论:中美两国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内容大多数相同,少部分各有特色。从养老机构基本情况、基本医疗服务、康复、护理、医疗系统和医护技术等6个方面,对两者医养结合服务的种类和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异同。分析中国养老机构医养结合存在的问题:第一,中国大多数养老机构对医养结合缺乏统一认识。第二,养老业内外对医养结合的内涵和外延界定既不清晰,也没有统一标准。第三,目前中国养老机构对医养结合服务对象缺乏必要的细化层级分离。第四,中国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中目前存在着专业人员隐形严重匮乏的现象。提出建议:第一,规范养老机构对医养结合服务的认识。第二,借鉴美国,采用“日常生活活动”养护体系。第三,实现医养结合服务层级化。第四,克服老年健康医护专业人员短缺。第五,创新医养并重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最后,遵循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简便实用、医养并重四大创新原则,梳理归纳,从养生古籍、中美两国调研数据中选出适合中国养老机构应用的130项医养结合服务内容,形成医养结合服务新模式。本论文创新点:首次调研比较中美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首次深度调研实录中美养老机构;首次探讨中国古代养老相关机构医养内容;首次提出创新四原则及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新模式。本论文提出的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新模式,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对提高中国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能力和水平有积极作用。

朱凌凌[4](2019)在《《妇人大全良方》学术思想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妇人大全良方》是我国第一本系统化、妇科与产科兼备的专着。基于系统梳理该书所体现的陈自明妇产科学术思想,分析、归纳、概括为女性“七观”——包括生理观、病理观、诊断观、疾病观、治疗观、药用观、预防观。通过文献溯源,厘清中医妇产科理论源流及学术思想构建、发展、演化的脉络,并对其中存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考证、阐发,通过对前后理论变化的比较,还原一个较为清晰的认知过程,并从多个视角剖析、探讨影响妇产科学术思想形成、发展及变化的动因。在探索中医药学文献研究新视角、新思路的基础上,为中医妇科临床提供文献资料,启发临床辨证思路。方法:本论文以陈自明所着《妇人大全良方》为研究对象,主要运用中医医史文献研究方法,同时结合文化学、社会学、历史学、统计学等多学科、多视域理论及方法开展综合研究。结果:分析、概括《妇人大全良方》女性“七观”,并对《妇人大全良方》在妇产科学术史的地位给予客观评价,探讨并揭示时代背景,包括社会、文化、政治、经济、气候、风俗等因素对女性体质、疾病谱乃至医者思维范式的影响,挖掘其在妇产科理论形成及发展过程中所起作用。结论:《妇人大全良方》博引南宋以前70余部文献,具有相当高的文献研究参考价值。经过陈自明的系统总结,可以一窥南宋以前妇产科学术发展脉络与概貌。在遵古崇古、继承经典的同时,他强调医者需领悟先贤理论精髓而有所阐发、创新。很多理论、方法为陈自明首创。如:开创了妇产科专着的全新写作范式;基于“妇人以血为主”思想的指导,将“四物汤”列为通用方;诊断遵循“辨阴阳,分虚实,观精血,重血气”的总原则;是首位强调“带”对于妇科疾病诊断重要性的医家;是首位记载以灸至阴穴的方法治疗胎位不正的医家。职此之由,该书深受历代医家重视和推崇,后世许多妇产科着作的内容、写作体例、编目次序以及学术思想、常用方药,均以该书为基础和蓝本。该书承前启后,对中医妇产科学的发展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中医妇产科理论发展不仅源于自身力量,其动因还包括:传统文化的积累,人文环境的滋养,政府对医学本体、医事制度、医学教育、医学传承的重视,科学的发展和技术、工艺的进步以及经济的推动,乃至地理、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变化与波动。同时,作为社会这一大环境中的个体,社会、文化等因素又决定了作为受众——人,特别是女性的体质、体态、病因、疾病的变化,也决定了医者的思维范式。无论医者还是病者,道德观、价值观、审美观、健康观等无一不受社会环境影响而打上时代的烙印。

毛文静[5](2019)在《昆山郑氏女科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文在郑氏女科相关文献整理的基础上,探究郑氏女科的起源,梳理其历史发展源流,整理郑氏女科传承体系,并对郑氏女科妇科着作进行分类研究,总结郑氏女科主要的学术特色、传承特点及学术影响,丰富中医流派研究的内容,为中医妇科临床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方法:主要以文献研究法为主,通过搜索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超星数字图书馆及中华医典等电子资源,以及手工检索相关现存古代文献资料和现代图书资料,结合郑氏家谱、昆山县志等地方资料,对南宋至现代保存比较完整的郑氏女科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及系统研究。结果:1.根据《开封郑氏世谱(昆山支)》和《昆山县志》的记载,对昆山郑氏女科的历史起源作出考证,即薛将仕乃郑氏女科世医之始祖,而郑氏女科世医是从郑公显开始。2.根据年代对昆山郑氏女科从南宋至今的妇科发展源流进行阶段划分,其发展大致经历了起源于宋元,发展于明代,繁荣于清代,中西汇通于民国至今的过程。3.郑氏女科传至今日已有二十九代,自三世郑公显开始,开始正式以郑氏女科家族世医的身份行医于吴中。九世郑膏、郑育及郑受之后代分别为郑氏女科三系分支,现存郑受一支仍在传。其十四世传人郑嘉会于万历中率家迁居松江府华亭县周庄镇(建国后归昆山),为迁周庄始祖。郑修德之后人二十五世郑芝香在乐输桥家寓设诊应世,其后代为郑氏女科乐输桥支世系。郑氏女科二十六世郑沁梅在蓑葭浜(今陆家镇)韩泾滩家寓设诊行医,其后为箓葭浜韩泾滩支世系。此二支共传于今。郑氏女科医着丰富,据《中国中医古籍总目》及《中医医籍大辞典》着录所示,目前全国内各大图书馆馆藏郑氏抄本有19种之多,30余部。根据郑氏女科着作所着写内容的来源可将其分为万金方类与着录摘引类,每一大类里又可按其所涉及内容的方向分为胎产类及综合类两种类型。4.分别从郑氏女科对于经典的传承、创新,对妇科疾病的治法特色以及具有流派特色的方药应用等方面,提出郑氏女科的流派学术特色主要是:以脾胃为本,培补中土为要;首提“气为血之母”,认为女子以血盛气衰为顺;耗气抑气,行血调经;益气健脾,调摄升降;结合腹痛,辨病虚实;脉证相参,重视舌诊;治病求本,主次分明;善用四物,推陈出新;善用升药,益气升阳;治胎前病,用药精到;家传方药,富有特色。此外郑氏女科重视妇人心性对于女性疾病的证治影响,提倡女性应修身养性;对徐之才《逐月养胎法》进行传承并在此基础上大加丰富;富有学术批判精神,不盲从盲信。其妇科着作则体现证治论述,条理清晰的特色。5.郑氏女科以抄本为载体,以家族内传抄、家族外传抄、家传代代相传、师承传授为主要学术传承方式,具有重视经典,传承创新,家学渊源,底蕴深厚的学术传承特色。郑氏女科重视肝脾及心神的调理,对吴门医派和中医妇科的学术发展产生深厚影响,尤其是其抑气行血,顾护脾胃的学术思想,对吴门医派形成重视肝脾调治,倡导以后天养先天,调肝脾与养心肾并融的流派风格有重要的贡献。同时,郑氏女科的学术思想丰富了中医学的理论内容,为中医学中各家学术思想上的交融与争鸣增添活力与动力。6.昆山郑氏女科作为吴门医派中影响极大的一支世传妇科学派,以其流派特色对吴门医派的医学风格产生影响。如其重视气对于女性生理病理的影响,治疗以抑气达行血之效;重视顾护妇女脾胃,强调妊娠应固脾气以安胎;方药配伍上温凉共进,复方剂型多样,突出其方药“简便廉验,惠利于民”。这些对后世吴门医派医家重视肝脾,倡导以后天养先天,从肝脾治疗妇科经、带、胎、产诸症,形成调肝脾与养心肾并融的流派风格,以及用药崇尚清轻,主张攻补兼施,理法切合实用等诊疗用药方式有密不可分的影响。郑氏女科对中医妇科发展也有重要促进作用。不仅为中医妇科贡献人才,不断提出新观点、新治法。同时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医妇科的学科建设。其在治疗妇科月经及胎产相关疾病的贡献突出,尤其是妇人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不孕、症瘕等病,学术思想独特,辨证思路广泛,为妇科医家提供了宝贵的临床借鉴,丰富了中医妇科理论。结论:昆山郑氏女科起源于宋代,自一世薛将仕开始,相传至今己有二十九代,唯郑受一支流传至今。现存郑氏女科乐输桥支世系与菜葭浜韩泾滩支世系,此二支共传于今。郑氏女科医着丰富,流派学术特色鲜明。传承中以抄本为载体,师承传授作为主要学术传承方式,具有重视经典,传承创新;家学渊源,底蕴深厚的学术传承特色。作为吴门医派中影响极大的一支世传妇科学派,昆山郑氏女科对吴门医派的医学风格产生影响,对中医妇科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同时其传承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医妇科的学科建设。

荆晴晴[6](2018)在《陈以国教授从肝论治失眠经验总结》文中研究指明人有五脏,亦有五神与之相应,即心藏神,肝藏魂,肺藏魄,脾藏意,肾藏志。因“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故历代医家从心论治失眠者颇多,然陈师认为“五脏皆能令人失眠,非独心也”,依脉精确辨证而论治,方可达药到病除之功。陈师师从名中医杨介宾教授,博览群书,善用古方经方,结合现代人们的生活、工作特点及丰富的临床经验,发现因肝而致失眠者颇多,这与肝的主藏血和主疏泄的生理功能对睡眠的影响大有关。肝藏血的生理功能主要通过使肝阴制肝阳,以及濡养神魂来保证睡眠的正常;肝主疏泄的生理功能主要是通过疏泄情志、气机、脾胃来保证睡眠的正常。其中以肝所藏之魂对睡眠的影响最为主要。《血证论》言:“肝藏魂,人寤则魂游于目,寐则魂返于肝。”魂以游于外和归于肝的形式来调控寤寐,卧而魂不能归于肝则会出现入睡困难、多梦、易醒等表现。《素问》言:“肝为将军之官,谋虑出焉”,指出思虑、谋划与肝密切相关,而今之人思想压力大,常谋虑过度或情志失常而致肝之功能失常,致使魂不归舍,而不寐自生。陈师从肝论治失眠,临证施以甲乙归藏汤,随证加减,并对适合针刺者采用针药并举之策,用药、煎药、服药、针刺各具特色,屡获良效。因此,总结导师陈以国教授从肝论治失眠的用药及用针之法对临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范光辉[7](2017)在《孙思邈道教医学研究》文中提出孙思邈是历史上着名的道医,他深谙道教之术,将道教的外丹、内修养生术、禁咒等与传统的中医相结合,丰富了道教医学的内容,推动了道教医学的发展。他重视实践,亲自采药炼丹,将丹药广泛运用于临床医学,他搜集养生方,总结和归纳行之有效的养生术。孙思邈对道教医学的影响全面而深远。本文试从四个部分来探讨孙思邈的道教医学。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孙思邈道教医学的思想渊源。指出孙思邈道教思想对医学思想的影响,以及孙思邈道教思想是如何运用于医学的。从他现存的着作中来论述孙思邈道教医学思想的特点。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了外丹在孙思邈道教医学里的运用。他对外丹有了较为清醒的认识,以丹药治病为主。文中详细阐述了不同类的丹药与不同类的疾病对应关系,论证孙思邈外丹的内服和外用的区分,以及形式多样的丸药在孙氏临床治疗上的广泛使用。并通过比较研究,总结出孙思邈外丹医学的特点。第三部分主要论述了孙思邈道教医学内修养生的内容。论述了主要的养生方法和禁咒在道教医学中存在的意义。《禁经》中的疗养思想是比较特别的,它主要是心理的一种治疗方法,阐明其存在的价值,筛选了一些千百年来一直颇有效验的禁咒术。第四部分主要论述了孙思邈道教医学对中医药学和化学等领域的影响并指出孙思邈道教医学在思想和社会阶级方面的局限。

蔡迎春[8](2017)在《《衆喜寳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清代道光年间,陈衆喜所撰《衆喜宝卷》,不仅完整地记录了长生教创立者汪长生的宗教生涯以及长生教的渊源、宗旨和教羲,而且还在文本上栏部分汇集了衆多与长生教相关的儒、释、道以及其他民间宗教的资料,可谓一部研究长生教和其他民间宗教的重要经卷。从卷册篇幅、文本内容结构和刊行流播等角度而言,《衆喜宝卷》所具的学术价值是笔者所搜集的长生教其他经卷,甚至是其它民间宝卷所不能比拟的。本文封《衆喜宝卷》现存版本异同考论的基础上,通过封文本内容进行梳理归纳,并与新发现的其他长生教新材料进行封比,进而封宗教劝化宣教的宗教功能进行深入分析,不仅深化了封长生教基本教羲、教派历史、教派属性、仪式活动等方面的认识,而且还以一叶而观全貌,封目前於宝卷研究本身存在着的诸多观点和问题进行辨析,以期推动宝卷学领域的研究进程。正文分"研究篇"和"校录篇"两大部分,其中"研究篇"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第一章为"《衆喜宝卷》版本考论"。成书於清道光廿九年(1849)的《衆喜宝卷》自问世以後便在下层社会广爲流傅,故不断重版刊印,版本衆多,且各有优劣。通过封《衆喜宝卷》所有版本进行全面汇集,不仅从版本形式和内容上辨其异同,为俊来研究者的版本选择提供可靠依据,而且还核封了目前所收录《衆喜宝卷》的目录成果,并封其收入情况与实际馆藏情况进行封比,发现目前目录成果中封於宝卷文献的着录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以引起学界的关注。第二章为"《衆喜宝卷》文本形式与内容"。《衆喜宝卷》的上栏文本主要分三种形式:介绍性文本、经文性文本或其它形式文本,内容庞杂,结构松散,看似杂乱无章,但实际上作者如此编排是有内在罗辑和规律可循的;下栏文本主要分为故事文本和劝化文本两种类型,其中故事文本主要以两个故事为一主一暗两条线索展开,实际上是代表两种修行方式,一种是以衆喜和其父母为代表的修行方式,即长生教的修行方式,一种则是以赵桂瑛为代表的修行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时的长生教与其他民间宗教的斗争,最终是长生教获胜;上下两栏在文本结构上相封独立,但文本内容又互有关联。《衆喜宝卷》的文本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念卷活动的神圣性,增强了念卷内容的广泛性,使念卷活动的功能从斋供仪式转变为劝化。第三章为"《衆喜宝卷》的功能——基於新出现《两卷本》的封比分析"。通过封《衆喜宝卷》的五卷本,以及新发现的两卷本,从文本结构及文本内容方面的封比,发现两卷本的《衆喜宝卷》仅是五卷本的《衆喜宝卷》精缩刊本,两卷本保留了五卷本的下栏分品部分,并封下栏文本从分品和内容方面进行了删减,而宝卷的宗教属性则没有改燮,同时,在文本中未能找到任何民间秘密宗教的内容,完全是用来进行斋供仪式的文本。因此,为宝卷可以放在文献考据和齐供仪式的视角进行研究提供坚实可信的文献基础。第四章为"从《科仪》看《衆喜宝卷》的宗教属性——兼论长生教"。通过封《衆喜宝卷》文本内容的分析,并与长生教另一经典《科仪》进行比较,系统梳理长生教从源起、教羲到仪式活动,从而勾勒明万历年间到清道光年间的发展历程。弥补了先前封《衆喜宝卷》研究的不足,如介绍陈衆喜其人其书、长生教的宗旨、信仰、教规、戒律,以及作者所知的其他民间宗教,大体还是从宗教组成要素以及宗教发展简史的角度出发,研究不太深入。本文力图通过封该宝卷文本内容进行专题分析,为封该文献的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从而丰富长生教研究的内容,并且进一步为从斋供仪式角度进行研究宝卷提供依据。第五章为"宣教与劝化:《衆喜宝卷》之宗教功能"。与善书相比,宝卷的内容多以神在人间的生活为主,神仙角色在宝卷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多新奇的故事情节,另外唱词封推动情节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衆喜宝卷》中以衆喜的宣教劝化故事和三次受灾经历、赵桂瑛的故事、衆喜宣教劝化二个阶段、两个方面以代表四方的共同作用下,宣教劝化内容从行为准则的劝世观到道德昇华的修道观不断昇华。"校录篇"涵盖《衆喜宝卷》题解及录文、《科仪》的题解及录文两个部分。

张敏[9](2016)在《明清时期荆楚中医药发展文献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荆楚中医学作为祖国医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历史悠久,影响深远。从可查阅的历史文献及近一个世纪出土的文物来看,远在秦汉时期,荆楚已经在中医药卫生领域就是祖国中医药较发达的地区之一。70年代后期在湖北江陵出土的《张家山汉简》的内容,充分地反映出先秦时期荆楚地区的中医理论和实践已发展到较高的水平,其中有涉及到与祖国医学最早的理论着作《黄帝内经》相近似的内容,后来的学者研究发现那个时期荆楚的中医药学已经具备有自己的地域特色,自成体系。经过几个时代的发展、交融,荆楚的中医药发展蔚为大观。在宋代经济重心南移后,特别是明清时期,荆楚中医药发展达到了空前蓬勃的鼎盛时期[1]。本文通过梳理明清时期荆楚中医药的发展脉络,总结明清时期荆楚中医药发展的特色和成就,以史为鉴,为当今荆楚中医药的发展建设提供参考和依据。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在思路上,以荆楚明清时期历史背景下的本草学、中医理论、中医临床等几个方面为切入点,通过对来源于包括中国知网(Cnki)、万方等数据库资料,及相关的地方志、史书、医籍、专着、期刊等图书资料,对荆楚明清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医药学家、医着以及学术成就和学术影响进行发掘、收集、整理、分析、归纳。研究结果:如果说先秦时期是荆楚中医药地域特色的雏型期,那么明清时期,荆楚中医药的发展达到了空前蓬勃的鼎盛时期。医药学名家辈出,着述丰富,在本草学、临床成就、医学理论等方面都成绩斐然。某些成就可谓达到祖国中医药学,乃至世界医药学的高峰,在人类医药学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研究结论:明清时期荆楚的医药学家表现十分活跃,在继承前代的传统中医药学精髓的基础上,有了许多新的进展,名医辈出,纷纷着书立说,各抒已见,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本草学方面,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堪称百科全书。中医临床方面,万全对儿妇科、养生的贡献也是举世瞩目的。基础理论方面在经络脉学、温病学、伤寒学等多方面也是医家辈出、着述丰富的。因此,对待荆楚优秀的中医药文化资源,我们应当立足“古为今用”的原则,客观、科学地继承文化精华,多元化地利用和发掘中医药资源,通过整理研究明清时期荆楚具有代表性的医家,追溯其生平及代表着作,总结其学术成就、学术影响,以期为当代中医药文化的发展建设提供参考和依据。

张波[10](2016)在《少林膏药的传承与发展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论文是以少林膏药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少林膏药的文献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力求探索少林膏药的特色,从中寻找有利的线索、摄取有益的历史经验,为研发新药提供参考和借鉴,同时起到推广少林膏药的现实意义,也有助于发扬少林寺的优秀传统和价值观念。方法本论文主要运用文献学、史学和统计学的研究方法。运用文献学的方法收集资料,主要参考丁继华主编的《伤科集成》,其收录了1911年以前的各个朝代的骨伤科论述和专着139册,其中第四部分为佛家伤科共26册,涉及少林伤科达19册,选取这19册少林伤科中散在记录的少林膏药方;还参考《中国佛教医药全书》和《少林寺武术伤科秘方集释》等。其次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收集到的资料将少林膏药按照制作工艺的不同分为硬膏、软膏和敷药,再分别对其进行分析归纳其用药特点、制作工艺。结果首先,通过对少林寺概念的界定及其历史发展过程进行梳理,了解少林寺的发展过程,尤其是少林武术、少林伤科和少林医药的发展;通过对膏药的历史、分类及制作工艺的介绍,了解膏药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人类历史上占据的重要位置。通过对以上两者的论述,确定本论文少林膏药所涉及的内容是以在河南嵩山少林寺为主,广泛包括南少林、民间少林等在发展过程中记载的膏药方,继而整理少林膏药的发展历程。其次,通过对20多本记载少林膏药的文献书籍进行整理,共选录少林膏药方240首,其中硬膏方50首、软膏方59首、敷药方131首。用表格的形式,对选录的少林膏药方进行分析,得出少林膏药方中多使用活血化瘀药,在配伍上往往选择清热药和补虚药;在药物归经上,多使用归肝(胆)经、心(小肠)经的药物的结论。再分别对选录的少林膏药中硬膏、软膏、敷药的用药和制作工艺进行介绍。少林膏药中的硬膏主要是对少林医家制作硬膏的经验进行总结,并与现代工艺进行比较,从而发现少林医家制作硬膏的有效经验并加以利用;少林膏药中的软膏主要介绍软膏的常用药物,其中多次用到蜗牛,值得我们加以研究借鉴;少林膏药中的敷药多使用简单,一般是受伤之处的新鲜草木或是准备好的储存的粉末外加其他药物敷在患处。最后,对少林膏药在药物、使用、现代研究及与中医膏药在理论、贴敷、医家、治疗、制作和机理方面进行总结,探索少林膏药的优缺点,为现代伤科临床提供价值,改进少林膏药,更好地为社会服务。结论通过以上研究,得出少林膏药中有很多方药值得我们研究和开发利用。在药物方面少林膏药方用药符合骨伤科疾病用药的特点,提示在骨伤临床方面要注重对活血化瘀药、清热药、补虚药及归肝(胆)、心(小肠)经药物的使用;在制备方面,硬膏中得珍膏,虽然用到十种油十种草,且制作工艺复杂,但有广泛的治疗范围,有待现代科研验证和开发,为临床提供新药;软膏中蜗牛的使用、蛤蟆墨的制备等方面都是值得我们加以利用的地方;敷药方中多种基质、简便药物的使用及为处理紧急损伤疾患提供临床方法等等。

二、伤风患者用药十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伤风患者用药十忌(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文献的哺乳期中药安全用药警戒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影响哺乳期安全合理用药的因素
    综述二 产后常见疾病的中药治疗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章 537名医务人员对哺乳期妇女中药安全用药认知调研
    第一节 医务人员对哺乳期妇女中药安全用药认知调研问卷设计研究
        1 调研问卷的设计思路
        2 调研问卷的反馈与完善
        3 形成最终版调研问卷
        4 发放回收调查问卷
        5 统计学方法
    第二节 医务人员对哺乳期妇女中药安全用药认知问卷调研结果
        1 医务人员的一般情况
        2 医务人员对哺乳期妇女用药安全等级及病理生理药代认知
        3 医务人员对于哺乳期妇女临床用药相关信息认知
        4 医务人员对哺乳期妇女中药、中成药安全用药认知
        5 医务人员获得哺乳期妇女安全用药的信息来源及接受培训情况
    第三节 医务人员对哺乳期妇女中药安全用药认知现状与问题分析
        1 医务人员对哺乳期妇女中药安全用药认知现状总结
        2 医务人员对哺乳期妇女安全用药相关认知不足原因分析
        3 医务人员对哺乳期妇女安全用药相关认知不足的对策及建议
第二章 基于现代文献分析哺乳期中药应用安全问题研究
    第一节 哺乳期妇女应用中药致ADR/ADE的文献报道分析
        1 资料来源
        2 方法
        3 结果
    第二节 哺乳期应用中药致ADR/ADE的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1 哺乳期应用中药发生ADR/ADE的特征
        2 哺乳期应用中药发生ADR/ADE的影响因素
第三章 基于古籍文献对哺乳期传统用药警戒思想挖掘
    第一节 哺乳期传统用药警戒思想数据库的建立
        1 古籍检索源
        2 古籍检索结果
        3 数据规范化处理
        4 统计分析方法
    第二节 哺乳期传统用药警戒思想历史沿革
        1 先秦至魏晋时期哺乳期传统用药警戒思想的萌芽
        2 隋唐时期哺乳期传统用药警戒思想的初步形成
        3 宋金元时期哺乳期传统用药警戒思想的发展与成熟
        4 明清时期哺乳期传统药物警戒思想的补充与进一步发展
第四章 基于古今文献凝炼哺乳期中药安全用药警戒思想
    第一节 治疗原则中的警戒思想
        1 顾护乳母
        2 防伤乳儿
    第二节 治疗方法中的警戒思想
        1 慎用汗法、下法,忌用吐法
        2 不宜专用消法
        3 补虚不可滞邪
    第三节 药物选用中的警戒思想
        1 产后病症的药物选用警戒
        2 药性的选用警戒
        3 剂型选用警戒
        4 剂量与疗程警戒
        5 产后时间用药警戒
        6 乳母体质用药警戒
        7 饮食禁忌
    第四节 加强哺乳期中药安全用药警戒宣传教育与人才建设
        1 加强哺乳期中药安全用药警戒宣传
        2 加强人才培养,开展系统培训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

(2)明代官员习医探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学术缘起
    二、研究意义
        (一)学术意义
        (二)现实意义
    三、研究综述
        (一)有关古代儒医的研究
        (二)有关明代官员习医的研究
        (三)有关明代医疗社会的研究
    四、创新之处
    五、研究方法
第一章 明代官员习医的社会背景
    (一)认同医学
    (二)医籍勃兴
    (三)医资匮乏
    (四)疫病繁多
    (五)官医交游
第二章 明代官员习医的理念
    (一)钻研医学
    (二)养生需要
    (三)治愈亲属
    (四)自疗疾病
    (五)惠世济民
第三章 明代官员习医的状态和路径
    (一)先医后官
    (二)先官后医
    (三)官医兼并
    (四)习医途径
    (五)研究内容
第四章 明代习医官员的身份特点
    (一)以儒通医
    (二)兼有武官
    (三)多才多能
    (四)不甘于医
结语
附录:明代会医官员(不含上述人物)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3)中美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综述一 中国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研究进展
综述二 美国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研究进展
前言
1 概念、目的及方法
    1.1 概念界定
        1.1.1 养老
        1.1.2 养老机构
        1.1.3 养老相关机构
        1.1.4 医养结合服务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方法
2 中国古代方志中养老相关机构医养结合服务概述
    2.1 养老相关机构
    2.2 医养结合服务
    2.3 小结
3 中医养生古籍中适合医养结合服务的内容
    3.1 情志养生
    3.2 饮食养生
    3.3 药物养生
    3.4 服食养生
    3.5 起居养生
    3.6 导引养生
    3.7 脏腑养生
    3.8 按摩养生
    3.9 四时养生
    3.10 小结
4 中美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调查问卷分析
    4.1 中国问卷分析
        4.1.1 养老机构基本情况
        4.1.2 入住老人基本情况
        4.1.3 机构医养结合服务概况
        4.1.4 机构医务人员概况
        4.1.5 机构对医养结合服务的认识
    4.2 美国问卷分析
        4.2.1 养老机构基本情况
        4.2.2 入住老人基本情况
        4.2.3 机构医养结合服务概况
        4.2.4 机构医务人员概况
        4.2.5 机构对医养结合服务的认识
    4.3 小结
5 中美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实地调研
    5.1 中国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实地调研
    5.2 美国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实地调研
    5.3 中美养老机构的医养结合实地调研案例
        5.3.1 中国养老机构的医养结合服务案例
        5.3.2 美国养老机构的医养结合服务案例
    5.4 小结
6 中美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比较分析
    6.1 中美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比较
    6.2 中美养老机构基本情况比较
    6.3 中美养老机构基本医疗服务比较
    6.4 中美养老机构康复理疗服务比较
    6.5 中美养老机构护理服务比较
    6.6 中美养老机构医疗系统比较
    6.7 中美养老机构医护技术应用比较
    6.8 中美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异同比较
    6.9 中国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特点
    6.10 小结
7 中国养老机构医养结合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7.1 存在的问题
        7.1.1 缺乏统一认识
        7.1.2 缺乏统一标准
        7.1.3 缺乏层级分离
        7.1.4 缺乏专业人员
    7.2 医养结合服务的创新建议
        7.2.1 规范医养结合服务认识
        7.2.2 采用“日常生活活动”养护体系
        7.2.3 实现医养结合服务层级化
        7.2.4 解决老年健康医护专业人员短缺
        7.2.5 创新医养并重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
    7.3 小结
8 创新医养结合服务新模式
    8.1 创新四原则
        8.1.1 古为今用
        8.1.2 洋为中用
        8.1.3 简便实用
        8.1.4 医养并重
    8.2 医养结合服务新模式
    8.3 小结
9 创新点
    9.1 首次调研比较中美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
    9.2 首次深度调研实录中美两国养老机构
    9.3 首次探讨中国古代养老相关机构医养内容
    9.4 创新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新模式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地方志文献所载养老相关机构医养结合服务内容摘录
附录二 调查问卷(中文/英文)
致谢
个人简历
附件

(4)《妇人大全良方》学术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陈自明与《妇人大全良方》概述
    1.1 陈自明简介
    1.2 《妇人大全良方》版本流传概述
2 《妇人大全良方》生理观
    2.1 “妇人以血为主”论溯源
    2.2 “妇人以血为主”论解析
        2.2.1 结构反映生理观——编目次序循女性生理阶段
        2.2.2 论治紧扣生理观——以血为主,调经为要
3 《妇人大全良方》病理观
    3.1 妇产科疾病病理观溯源
    3.2 《妇人大全良方》病理观解析
4 《妇人大全良方》诊断观
    4.1 望闻问切,脉症合参
    4.2 诊断疾病,以带为据
    4.3 诊妇人有妊歌,载川芎验胎法
5 《妇人大全良方》疾病观
    5.1 带下病
        5.1.1 《妇人大全良方》之前“带下”之意
        5.1.2 《妇人大全良方》对“带下”的认识
        5.1.3 《妇人大全良方》之后“带下”之意
    5.2 转胞病
        5.2.1 《妇人大全良方》之前“转胞”之意
        5.2.2 《妇人大全良方》对“转胞”的认识
        5.2.3 《妇人大全良方》之后“转胞”之意
6 《妇人大全良方》治疗观
    6.1 妇产通用四物汤方
    6.2 临产内服汤药催生
    6.3 难产外治手法转胎
    6.4 产后施治辨别体质
7 《妇人大全良方》药用观
    7.1 用药廉而效验,立方简而功专
    7.2 妊娠病遵有故无殒原则
    7.3 产后热与瘀不斥用寒凉
    7.4 外来药物的应用本土化
        7.4.1 外来药物广泛用于临床
        7.4.2 外来药物可药可食可用
        7.4.3 外来药物炮制方法多样
        7.4.4 方剂名称带有异域色彩
    7.5 喜用香药行气活血止痛
        7.5.1 香药使用历史悠久
        7.5.2 香药使用亦有依据
        7.5.3 香药少量研粉生用
        7.5.4 香药应用范围扩展
    7.6 中药服用方法灵活多样
8 《妇人大全良方》预防观
    8.1 重视受孕宜忌,倡导优生优育
    8.2 总结坐月宜忌,强调分辨产程
    8.3 产后将护四要,体现预防思想
9 讨论
    9.1 《妇人大全良方》的历史地位
        9.1.1 遵经崇古博采众方
        9.1.2 夯实基础促进传承
    9.2 影响妇产科理论发展的社会因素
        9.2.1 传统文化的濡润是医学传承的基础
        9.2.2 官方机构的重视是医学发展的保障
        9.2.3 社会风尚的流行对时人体质的熏染
        9.2.4 地域气候的变化对外感病因的波及
        9.2.5 女性地位的维持对内伤病因的影响
创新点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妇科文献研究概要》
在校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5)昆山郑氏女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昆山郑氏女科发展源流
    1. 昆山郑氏女科起源
    2. 昆山郑氏女科发展
        2.1 宋代
        2.2 元代
        2.3 明代
        2.4 清代
        2.5 民国至今
第二章 郑氏女科主要医家及其医着
    1. 昆山郑氏女科主要医家
    2. 昆山郑氏女科主要医着
        2.1 万金方类
        2.2 着录摘引类
第三章 昆山郑氏女科学术特色
    1. 学术理论的传承与创新
        1.1 立足经典,重视脾胃
        1.2 观点新颖,以气为重
    2. 审病辨证的途径
        2.1 结合腹痛,辨病虚实
        2.2 脉症相参,重视舌诊
    3. 治疗方法的独特
        3.1 以耗气抑气之法,为女子行血调经
        3.2 益气健脾,调摄升降
        3.3 治病求本,主次分明
        3.4 胎前产后,治法众多
    4. 遣方用药的新颖
        4.1 善用四物,推陈出新
        4.2 善用升药,升阳益气
        4.3 治胎前病,方药精道
        4.4 家传方药,富有特色
    5. 其他
        5.1 重视心性对治病疗效的影响,倡导女性修身养性
        5.2 对《逐月养胎法》的传承发展
        5.3 善于思辨,不盲从盲信
        5.4 证治论述条理清晰
第四章 郑氏女科的学术传承及影响
    1. 郑氏女科的学术传承
        1.1 郑氏女科的学术传承方式
        1.2 郑氏女科的学术传承特点
    2. 郑氏女科的学术影响
        2.1 郑氏女科对吴门医派发展的影响
        2.2 郑氏女科对于中医妇科发展的影响
第五章 结语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郑氏女科现存医着版本情况一览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6)陈以国教授从肝论治失眠经验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肝与睡眠的关系
2 使用甲乙归藏汤的要点
3 药物的煎服法及禁忌
4 针刺处方
5 验案举例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失眠的中医学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7)孙思邈道教医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概述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四、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一章 孙思邈生平和主要着作、道教医学思想渊源
    第一节 孙思邈生平和主要着作
        一、孙思邈生平
        二、孙思邈主要着作简述
    第二节 孙思邈道教医学思想渊源
        一、道家、道教思想
        二、唐代以前道教医学的奠基
第二章 孙思邈道教医学中外丹的运用
    第一节 外丹作为治病药物的源流
    第二节 孙氏炼丹活动综述
    第三节 孙氏炼丹术与医学的结合
        一、外用药
        二、内服药
        三、几种了不起的丹药发明
    第四节 孙氏外丹医学的特点
        一、非金石药物的运用
        二、对所用药物的苛刻要求
        三、较为合理的服丹方法
第三章 孙思邈道教医学中的内修养生的实践
    第一节 内修养生的主要方法
        一、导引行气
        二、辟谷
        三、房中术
        四、养性
        五、内丹炼养
    第二节《禁经》中的疗养思想
        一、《禁经》存在的必要性
        二、其疗养思想的合理内核—心理疗法
        三、其疗养思想的主要内容
第四章 孙思邈道教医学的影响与局限
    第一节 孙氏道教医学的影响
        一、推动中医药学的发展
        二、炼丹术对化学的贡献
        三、外丹对当代的借鉴意义
        四、孙氏养生术的现代性价值
    第二节 孙氏道教医学的局限
        一、思想方面的局限
        二、社会阶级的局限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8)《衆喜寳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选题依据
    二、研究动态
        (一) 关於宝卷
        (二) 关於《衆喜宝卷》
    三、研究创新
    四、研究方法
    五、主要内容
研究篇
    第一章 《衆喜宝卷》版本考论
        一、《衆喜宝卷》版本调查
        (一) 着录情况
        (二) 出版情况
        (三) 收藏情况
        二、版本调查後发现的问题
        (一) 目录收录
        (二) 版本汇总
        三、《衆喜宝卷》五卷本之间的异同
        (一) 封面
        (二) 书名页
        (三) 卷首页
        (四) 目录页
        (五) 卷尾页
        (六) 卷五附志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衆喜宝卷》文本形式与内容
        一、从《安乐铭》看《衆喜宝卷》的文本形式
        (一) 《安乐铭》的文本形式
        (二) 《衆喜宝卷》文本形式
        (三) 两者之间的在文本形式方面的异同
        二、《衆喜宝卷》的文本内容
        (一) 下栏文本内容分析
        (二) 上栏文本内容分析
        (三) 上下栏文本之间的关联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衆喜宝卷》的功能——基於新出现《两卷本》的封比分析
        一、五卷本与两卷本分品异同
        二、五卷本与两卷本内容异同
        三、齐供仪式文本?——《衆喜宝卷》的功能思考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从《科仪》看《衆喜宝卷》的宗教属性——兼论长生教
        一、关於《科仪》
        二、关於长生教
        (一) 源起
        (二) 教义
        (三) 仪式活动
        三、《衆喜宝卷》的宗教属性
        (一) 《科仪》中齐供仪式的相关内容
        (二) 《衆喜宝卷》与《科仪》之间的比较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劝化与宣教:《衆喜宝卷》之宗教功能
        一、《衆喜宝卷》的故事劝化
        (一) 衆喜在劝化经历中的三次受灾
        (二) 桂瑛修行经历的种种磨难
        三、傅教劝化
        (一) 劝化过程中经历的二个阶段
        (二) 劝世与劝道:《衆喜宝卷》劝化的两种策略
        本章小结
校录篇
    《衆喜粗言宝卷》
        题解
        录文
    《科仪》
        题解
        录文
参考文献
後记

(9)明清时期荆楚中医药发展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明清荆楚对本草学的贡献
    1.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1.1 李时珍生平简介
        1.2 着作概述
        1.3《本草纲目》的学术成就
        1.3.1 稽古证今,继往开来
        1.3.2 纲举目张,自立体系
        1.3.3 辨疑正误,全面革新
        1.3.4 药性理论,系统条理
        1.3.5 文史哲医,百科全书
        1.4《本草纲目》的学术影响
    2. 刘若金与《本草述》
        2.1 刘若金生平简介
        2.2 着作概述
        2.3《本草述》的学术成就
        2.3.1 选药精当实用
        2.3.2 排序规整存新
        2.3.3 议药体用并重
        2.3.4 论理穷源竟委
        2.4《本草述》的学术影响
    3. 其他医家与本草
        3.1 赵亮采《医门小学本草快读贯注》
        3.2 汪颖《食物本草》
        3.3 朱俨镰《野菜性味考》
第二部分 明清荆楚对中医临床的贡献
    1. 万全与《万密斋医学全书》
        1.1 万全生平简介
        1.2 着作概述
        1.3《万密斋医学全书》的学术成就
        1.3.1 儿科世家,一代巨匠
        1.3.2 妇科大家,独树一帜
        1.3.3 渊博多识,兼达数科
        1.3.4 医德高尚,儒医一杰
        1.4《万密斋医学全书》的学术影响
    2. 梁学孟与《痰火颛门》
        2.1 梁学孟生平简介
        2.2 着作概述
        2.3《痰火颛门》的学术成就与影响
    3. 其他医家与临床
        3.1 程云鹏《慈幼筏》
        3.2 刘天和《刘松石保寿堂经验良方》
        3.3 金文彬《痘症慈航》
        3.4 陈治道《绣阁保生书》
        3.5 何惺《保婴摘要》
        3.6 唐裔潢《保幼新书》
        3.7 陈大勋《幼科医方录》
        3.8 徐敏《存济篇》
        3.9 刘寅《洋痘释义》
        3.10 杨咏《痘科协中》
        3.11 杨际泰《医学述要》
        3.12 王三锡《辨证奇闻》
        3.13 宝辉《医医小草》
        3.14 刘厚山《痰火心法》
        3.15 王绍方《简易良方》
        3.16 周于蕃《小儿推拿秘诀》
        3.17 彭长溪《医见私会》
第三部分 明清荆楚对中医理论上的贡献
    1. 经络脉学的研究
        1.1 李时珍《奇经八脉考》
        1.2 李时珍《濒湖脉学》
    2. 内经学的研究
        2.1 顾天赐《素问灵枢直解》
        2.2 肖延平《黄帝内经太素》
        2.3 魏世轨《内经编次》
        2.4 肖麟长《内经知要》
        2.5 王俊绂《灵枢得要》
    3. 温病学的研究
        3.1 田云槎《医寄伏阴论》
        3.2 曾葵局《温暑新谭》
        3.3 程乃时《瘟病论》
    4. 伤寒学的研究
        4.1 王三锡《伤寒夹注》
        4.2 张培《伤寒类编》
        4.3 邓锦《伤寒新编》
        4.4 黄廉《伤寒摘锦》
        4.5 万拱《伤寒指南》
        4.6 尹隆宾《伤寒慧解》
        4.7 王祟道《伤寒秘诀》
        4.8 陈文斌《伤寒纂要》
        4.9 周传复《伤寒简易》
        4.10 肖凤翥《伤寒纲领》
        4.11 彭文楷《伤寒述要》
        4.12 易经《伤寒辨似》
        4.13 邱翔《伤寒辨论》
        4.14 徐儒榘《伤寒正宗》
        4.15 李应五《伤寒禹鼎》
        4.16 郭唐臣《伤寒论翼》
        4.17 陈思堂《伤寒辨正》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基于明清荆楚中医药发展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10)少林膏药的传承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部分 介绍少林膏药
    1 对“少林”的介绍
        1.1 “少林”的研究现状和界定范围
        1.2 少林寺的发展历史
    2 对膏药的阐述
        2.1 膏的历史
        2.2 膏剂的分类
    3 对少林膏药历史的整理
第二部分 对少林膏药的整理研究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2 方法
    2 分析少林膏药的药物特点
        2.1 硬膏的药物特点
        2.2 软膏的药物特点
        2.3 敷药的药物特点
        2.4 小结
    3 分析少林膏药的制备
        3.1 硬膏药在制备方面
        3.2 软膏药在制备方面
        3.3 敷药方在制备方面
        3.4 小结
第三部分 少林膏药的其他方面
    1 少林膏药在药物方面
    2 少林膏药在使用方面
    3 少林膏药在现代研究方面
    4 与中医膏药的比较
        4.1 在理论方面
        4.2 在治疗方面
        4.3 在贴敷方面
        4.4 在医家方面
        4.5 在制作方面
        4.6 在机理方面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四、伤风患者用药十忌(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文献的哺乳期中药安全用药警戒思想研究[D]. 耿可欣.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
  • [2]明代官员习医探研[D]. 刘兰花. 河南大学, 2019(01)
  • [3]中美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比较研究[D]. 陈玉屏(Shelly Chen).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9(12)
  • [4]《妇人大全良方》学术思想研究[D]. 朱凌凌.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5]昆山郑氏女科研究[D]. 毛文静.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8)
  • [6]陈以国教授从肝论治失眠经验总结[D]. 荆晴晴.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8(07)
  • [7]孙思邈道教医学研究[D]. 范光辉. 湖南师范大学, 2017(06)
  • [8]《衆喜寳卷》研究[D]. 蔡迎春. 上海师范大学, 2017(09)
  • [9]明清时期荆楚中医药发展文献研究[D]. 张敏.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6(04)
  • [10]少林膏药的传承与发展研究[D]. 张波.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标签:;  ;  ;  ;  ;  

感冒患者的十个禁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