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技术高纯二氯硅烷项目奠基

自主技术高纯二氯硅烷项目奠基

一、自主技术高纯二氯硅烷项目奠基(论文文献综述)

许康[1](2016)在《氨基硅油改性丙烯酸树脂的制备及其海洋防污应用研究》文中认为围绕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针对海洋防污涂料的发展趋势及我国防污涂料存在的问题及关键技术落后的现状,借鉴新型防污涂料的研发经验,从低表面能防污树脂的合成设计出发,对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的制备进行了较系统地研究,并对以该树脂为基体的防污涂料的海洋防污应用方面进行了研究,为环境友好型防污涂料的开发提供科学基础。本文首先以氨基硅油为原料,以性能优异、价格低廉的丙烯酸树脂为基础,通过改变硅油的用量和黏度,设计合成了具有低表面能特性的系列氨基硅油改性丙烯酸树脂,并利用HNMR、SEM、DTG、DSC等手段对树脂进行了表征和检测。结果表明氨基硅油改性丙烯酸树脂的合成,并且硅油的黏度和用量对产物性能有较大影响,与未改性的树脂相比,改性后的树脂疏水性能随硅油黏度增大而提高,水接触角分别可以提高到91.5°、103.6°、108.6°,具有较好的低表面能特性,当氨基硅油用量为1%时,涂膜在柔韧性、硬度等常规性能上表现最佳,并且涂膜的表面光滑平整、热稳定性较好、玻璃化转变温度随黏度增大而降低。其次本研究以上述系列改性丙烯酸树脂为成膜物,通过添加颜填料、防污剂等制备了低表面能的防污涂料,并探究了颜填料的含量对防污涂层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附着力、硬度等随着氨基硅油用量增加而下降,水接触角、柔韧性等与其用量呈正相关,尽管颜基比对涂层的水接触角、附着力等影响不大,但颜基比的增加会使涂膜的硬度提高、柔韧性等下降,而提高气相二氧化硅的含量的可使涂膜的水接触角及硬度等得到提高。最后,从海洋细菌、海洋微藻和海洋附着动物三个层面和实海挂板实验对制备的防污涂料进行了较系统的海洋防污性能评价,在海洋细菌的附着抑制性实验中发现,四种涂料的抑制率大小为:c(1%)>a(1%)>b(1%)>PGMA。在海洋微藻的附着抑制性实验中发现,四种涂料的抑制率大小为:c(1%)>b(1%)>a(1%)>PGMA。在海洋附着动物的附着抑制性实验中发现,四种涂料的抑制率大小为:b(1%)>c(1%)>a(1%)>PGMA。由实海挂板实验可以得出b(1%)、c(1%)防污涂料具有比较好的防污效果,PGMA和a(1%)防污涂料的污损情况较为严重。因此,实海挂板实验结果与室内挂板实验可以一致性的表现出氨基硅油改性丙烯酸树脂防污涂料具有较好的防污性能。

张爱霞,苗刚,周勤,陈莉[2](2012)在《2011年国内有机硅进展》文中指出根据2011年公开发表的相关资料,综述了我国有机硅行业的发展概况及有机硅产品的研发进展。

周密[3](2011)在《利用生产多晶硅的副产物SiCl4合成苯基三氯硅烷》文中提出本论文旨在综合利用多晶硅产业的副产物四氯化硅SiC14,采用格氏法工艺,研究合成苯基三氯硅烷。其主要工艺流程是:首先合成苯基氯化镁,再以苯基氯化镁和四氯化硅为原料合成苯基三氯硅烷。通过红外吸收光谱仪和气相色谱仪对产品及中间体进行了研究和表征。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介绍了多晶硅产业概况,多晶硅发展制约因素,将多晶硅副产物四氯化硅资源化利用的可行性。同时介绍了有机硅产业概况,苯基氯硅烷对有机硅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文中论述了苯基氯硅烷的清洁生产工艺,提出了用格氏法合成苯基三氯硅烷的研发思路,从根本上解决传统方法能耗高、副产物多,环境污染的缺点。2.研究了以四氢呋喃为溶剂,选用氯苯及工业级的镁粉为原料,溴乙烷作为引发剂,进行格氏试剂PhMgCl的合成。探索反应的温度、引发剂用量、反应时间及镁粉的用量等工艺条件和影响因素。比选出理想的工艺条件:反应温度控制在80℃,引发剂用量占反应物5%,反应2小时,镁和氯苯的比例为1.2:1时,所制得的格氏试剂PhMgCl收率最为理想。3.利用多晶硅副产物四氯化硅与苯基氯化镁合成苯基三氯硅烷。探索反应物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甲苯的用量等工艺条件和影响因素。比选出理想的工艺条件:四氯化硅的用量过量10%,反应温度控制在60℃,反应3小时,苯基三氯硅烷的产率达到77%。4.优化两步合成的工艺条件,提高工艺收率及产品质量。以红外光谱和气相色谱法对产品结构和质量进行表征,结果具有重现性。本项目成果对产业化实施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郭建华[4](2009)在《氟橡胶/硅橡胶共混胶的制备、结构与性能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汽车、机械、航空、航天、化工等领域使用的橡胶制品向高性能、低能耗和长寿命方向发展,天然橡胶、氯丁橡胶、丁腈橡胶等通用橡胶已无法满足新型橡胶配件耐高温和耐油等方面的要求。而氟橡胶具有优异的耐高温、耐油和耐腐蚀性,硅橡胶则具有良好的耐高低温和加工性能,因而这两种橡胶的应用逐渐增多。但氟橡胶也存在低温性能和加工性能不良的缺点,而硅橡胶的耐油性较差,因此兼具氟橡胶和硅橡胶优点的氟硅橡胶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但其价格昂贵,合成工艺不易控制,因而目前难以推广应用。本研究以氟橡胶和硅橡胶为主要原料,采用机械共混法制备氟橡胶/硅橡胶共混胶,其主要性能和氟硅橡胶相当,而成本可大幅度降低,可以代替氟硅橡胶使用。研究橡胶混炼、硫化、二段硫化等加工工艺条件对氟橡胶/硅橡胶共混胶(简称氟/硅共混胶)硫化特性、力学性能、动态力学性能和交联密度的影响。对硅橡胶混炼胶进行热处理有利于改善氟/硅共混胶的力学性能。当硫化温度为165℃,二段硫化条件为250℃×4h时,氟/硅共混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DMA结果表明,硫化温度和二段硫化温度对硅橡胶相和氟橡胶相的Tg影响不大。研究氟橡胶品种、氟/硅共混比、硫化剂和补强填充剂对氟/硅共混胶性能的影响,采用DMA、TG、SEM、RPA对氟/硅共混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三元共聚氟橡胶/硅橡胶共混胶的综合性能优于二元共聚氟橡胶/硅橡胶共混胶。随着共混胶中硅橡胶所占比例从0增至100%,硫化胶的脆性温度从-20.5℃降至-64.2℃,压缩永久变形减小。氟/硅共混比为50/50时,共混胶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当DCP用量为1份时,共混胶的力学性能良好。采用DCP/TAIC硫化的共混胶的力学性能和低温性能优于双酚AF/BPP/DCP和3#硫化剂/DCP复合硫化体系。气相白炭黑补强的共混胶的力学性能、耐热老化性能、耐油性能和低温性能优于沉淀白炭黑、硅酸钙、硅藻土和氟化钙。随着气相白炭黑用量的增加和比表面积的增大,共混胶的力学性能、耐热老化性能和耐油性能提高,当气相白炭黑用量为40份,且比表面积为220m2·g-1时,共混胶具有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TG结果表明,共混胶中硅橡胶相所占比例增大,共混胶的热稳定性提高。DCP/TAIC硫化的共混胶的热稳定性优于双酚AF/BPP/DCP和3#硫化剂/DCP硫化体系。DMA结果表明,当振动频率从1Hz增加到50Hz时,共混胶中氟橡胶相的Tg由-1.8℃升高到11.1℃,而硅橡胶相的Tg变化不大。RPA分析表明,添加白炭黑的共混胶的Payne效应明显,随着气相白炭黑用量的增大和比表面积的增加,Payne效应逐渐增强。氟/硅共混硫化胶的tanδ随应变增大而增加,随温度升高而下降。对比发现,氟/硅共混胶的力学性能、低温性能和加工性能优于氟硅橡胶,但氟/硅共混胶的耐油性能有待进一步提高。以DCP为引发剂,采用高温力化学接枝法制备硅橡胶接枝甲基丙烯酸-2,2,2-三氟乙酯(MVQ-g-TFEMA)和氟橡胶接枝γ-丙烯酰氧基三甲氧基硅烷(FKM-g-A174),作为氟/硅共混胶的增容剂,研究接枝物用量对氟/硅共混胶的增容作用,采用了FT-IR、DMA、TG对共混胶进行表征。研究表明,当MVQ-g-TFEMA用量为4.6wt%时,或FKM-g-A174用量为11.8wt%时,氟/硅共混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随着FKM-g-A174用量从0增至19.6wt%,共混胶的耐油质量变化率从23.3%降至16.3%,脆性温度从-36.8℃降至-43.6℃。MVQ-g-TFEMA用量从0增加至11.8wt%,脆性温度从-36.8℃降至-48.3℃,耐油质量变化率从35.3%降至22.5%。TG结果表明,氟/硅共混胶的热稳定性随增容剂用量增大而提高。FKM-g-A174对氟/硅共混胶的增容作用优于MVQ-g-TFEMA。

陈鸿昌[5](2007)在《氟化工行业发展前景述评》文中指出

郭智臣[6](2005)在《国内简讯》文中认为

王秋娥[7](2004)在《自主技术高纯二氯硅烷项目奠基》文中研究说明

刘凯[8](2004)在《自主技术高纯二氯硅烷项目奠基》文中提出本报讯(记者刘凯)8月28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新材料专项示范工程———年产50吨高纯二氯硅烷生产项目奠基仪式,在河南省沁阳市举行。沁阳国顺硅源光电气体有限公司的这一项目由北京元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共同投资,总投资为6363万元,预计2005年二季度试生产,2006年正式

二、自主技术高纯二氯硅烷项目奠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自主技术高纯二氯硅烷项目奠基(论文提纲范文)

(1)氨基硅油改性丙烯酸树脂的制备及其海洋防污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概述
    1.2 海洋防污涂料的发展历史
    1.3 新型海洋防污涂料
        1.3.1 无锡自抛光防污涂料
        1.3.2 低表面能类防污涂料
        1.3.3 仿生防污涂料
        1.3.4 导电防污涂料
        1.3.5 硅酸盐防污涂料
    1.4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的制备方法及其在海洋防污中的应用
    1.5 低表面能防污涂料的发展趋势
    1.6 论文的研究意义、内容及方法
第二章 氨基硅油的制备
    2.1 实验材料及仪器
    2.2 实验内容
        2.2.1 碱胶的制备
        2.2.2 氨基硅油的合成
        2.2.3 氨基硅油的表征与测试
    2.3 结果与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氨基硅油改性丙烯酸树脂的制备
    3.1 实验材料及仪器
    3.2 合成机理
    3.3 配方设计
    3.4 合成工艺
    3.5 涂膜制备工艺
    3.6 分析测试方法
        3.6.1 结构表征
        3.6.2 涂膜性能检测
    3.7 结果与讨论
    3.8 小结
第四章 基于氨基硅油改性丙烯酸树脂的海洋防污涂料制备及其研究
    4.1 实验材料和仪器
    4.2 涂料制备工艺
    4.3 涂料配方设计
        4.3.1 不同黏度的氨基硅油用量对涂料性能的影响
        4.3.2 颜基比对涂料性能的影响
        4.3.3 气相二氧化硅对涂料性能的影响
    4.4 涂膜制备工艺
    4.5 分析测试方法
    4.6 结果与讨论
    4.7 小结
第五章 基于氨基硅油改性丙烯酸树脂的海洋防污涂料海洋防污性能评价
    5.1 实验材料和仪器
    5.2 分析测试方法
        5.2.1 室内挂板实验
        5.2.2 海上挂板实验
    5.3 结果与讨论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2)2011年国内有机硅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行业发展概况
2产品研发进展
    2.1 硅橡胶
        2.1.1 室温硫化硅橡胶
        2.1.2 热硫化硅橡胶
        2.1.3 加成型硅橡胶
    2.2 硅油
    2.3 硅树脂
    2.4 硅烷
    2.5 其它有机硅材料
    2.6 有机硅改性有机材料
        2.6.1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
        2.6.2 有机硅改性聚氨酯
        2.6.3 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
        2.6.4 有机硅改性其它材料
    2.7副产物的综合利用

(3)利用生产多晶硅的副产物SiCl4合成苯基三氯硅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多晶硅简介
        1.2.1 多晶硅新材料
        1.2.2 多晶硅发展及前景
        1.2.3 多晶硅副产物四氯化硅
    1.3 有机硅化合物
        1.3.1 有机硅化合物简介
        1.3.2 重要的有机硅含氯单体
        1.3.3 有机硅化学的发展
        1.3.3.1 有机硅化学的发展历程
        1.3.3.2 有机硅工业发展状况
        1.3.3.3 有机硅工业发展的四个重要阶段
    1.4 我国有机硅聚合物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4.1 国内有机硅聚合物行业发展概况
        1.4.2 我国有机硅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5 苯基氯硅烷
        1.5.1 苯基氯硅烷发展现状及用途
        1.5.2 苯基氯硅烷单体的合成工艺
    1.6 格氏法制备苯基氯硅烷
        1.6.1 清洁生产
        1.6.2 格氏试剂的简介
        1.6.3 格氏试剂制备的基本原理
        1.6.4 制备格氏试剂的注意事项
        1.6.5 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制备苯基氯硅烷
    1.7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及论文的主要工作
    1.8 本章总结
第二章 格氏试剂-苯基氯化镁的合成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主要原料和试剂
        2.2.2 主要仪器
        2.2.3 实验方法
        2.2.3.1 氢氧化钠和盐酸标准溶液的配制
        2.2.3.2 实验步骤
        2.2.4 产率测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反应温度对格氏试剂产率的影响
        2.3.2 引发剂用量对格氏试剂产率的影响
        2.3.3 反应时间对格氏试剂产率的影响
        2.3.4 镁粉的用量对格氏试剂产率的影响
        2.3.5 正交试验
        2.3.6 其他因素对格氏试剂产率的影响
    2.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苯基三氯硅烷的合成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主要原料和试剂
        3.2.3 实验方法
        3.2.4 合成工艺
        3.2.5 结果与讨论
        3.2.5.1 反应物的比例对产率的影响
        3.2.5.2 溶剂对产率的影响
        3.2.5.3 温度对产率的影响
        3.2.5.4 反应时间对产率的影响
        3.2.6 正交试验
    3.3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苯基三氯硅烷的检测
    4.1 前言
    4.2 气相色谱仪表征苯基三氯硅烷
        4.2.1 主要试剂与仪器
        4.2.2 气相色谱分析基本条件
        4.2.3 实验方法
        4.2.3.1 取样准备
        4.2.3.2 取样
        4.2.3.3 检验准备
        4.2.3.4 进样分析
        4.2.4 结果与讨论
        4.2.4.1 方法精密度
        4.2.4.2 储存条件选择
        4.2.4.3 检测条件的改变
        4.2.4.4 进样量的选择
        4.2.4.5 其它影响因素
        4.2.5 结论
    4.3 红外光谱仪表征苯基三氯硅烷结构
    4.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论文总结与展望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4)氟橡胶/硅橡胶共混胶的制备、结构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氟橡胶
        1.1.1 氟橡胶概况
        1.1.2 氟橡胶的结构与性能
        1.1.3 氟橡胶的应用
    1.2 氟橡胶的共混改性研究进展
        1.2.1 不同品种氟橡胶共混
        1.2.2 氟橡胶/氟醚橡胶共混
        1.2.3 氟橡胶/丙烯酸酯橡胶共混
        1.2.4 氟橡胶/乙丙橡胶的共混
        1.2.5 氟橡胶/硅橡胶共混
        1.2.6 氟橡胶/其他橡胶共混
    1.3 硅橡胶
        1.3.1 硅橡胶概况
        1.3.2 硅橡胶的结构与性能
        1.3.3 硅橡胶的应用
    1.4 硅橡胶的共混改性研究进展
        1.4.1 硅橡胶/三元乙丙橡胶共混
        1.4.2 硅橡胶/丁苯橡胶共混
        1.4.3 硅橡胶/丙烯酸酯橡胶共混
        1.4.4 硅橡胶/聚氨酯橡胶共混
        1.4.5 硅橡胶/乙烯-乙酸乙烯酯橡胶共混
        1.4.6 硅橡胶/其他橡胶共混
    1.5 氟硅橡胶
        1.5.1 氟硅橡胶概况
        1.5.2 氟硅橡胶的合成
        1.5.3 氟硅橡胶的结构
        1.5.4 氟硅橡胶的性能
        1.5.5 氟硅橡胶的应用
    1.6 橡胶共混的相容性
        1.6.1 聚合物相容性理论
        1.6.2 改善橡胶相容性的方法
    1.7 本课题的目的意义、主要研究内容、特色及创新之处
        1.7.1 目的意义
        1.7.2 主要研究内容
        1.7.3 特色与主要创新之处
第二章 加工工艺对氟橡胶/硅橡胶共混胶性能的影响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主要原材料
        2.2.2 仪器与设备
        2.2.3 试样制备与工艺
        2.2.4 测试与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混炼工艺的影响
        2.3.2 硫化温度的影响
        2.3.3 二段硫化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氟橡胶胶种和共混比对氟/硅共混胶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主要原材料
        3.2.2 实验设备与仪器
        3.2.3 试样制备
        3.2.4 测试与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氟橡胶品种对氟/硅共混胶性能的影响
        3.3.2 氟橡胶/硅橡胶共混比对氟/硅共混胶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硫化剂对氟/硅共混胶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主要原材料
        4.2.2 实验设备与仪器
        4.2.3 试样制备
        4.2.4 测试与表征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硫化剂DCP 对氟/硅共混胶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4.3.2 复合硫化体系对氟/硅共混胶性能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补强填充剂对氟/硅共混胶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主要原材料
        5.2.2 实验设备与仪器
        5.2.3 试样制备
        5.2.4 测试与表征
    5.3 结果与讨论
        5.3.1 填料品种对氟/硅共混胶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5.3.2 气相白炭黑对氟/硅共混胶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5.3.3 氟/硅共混胶与氟硅橡胶的性能比较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硅橡胶接枝甲基丙烯酸-2,2,2-三氟乙酯对氟/硅共混胶的增容作用
    6.1 引言
    6.2 实验部分
        6.2.1 原材料
        6.2.2 实验设备和仪器
        6.2.3 试样制备
        6.2.4 测试与表征
    6.3 结果与讨论
        6.3.1 FT-IR
        6.3.2 MVQ-g-TFEMA 用量对氟/硅共混胶硫化特性的影响
        6.3.3 MVQ-g-TFEMA 用量对氟/硅共混胶力学性能的影响
        6.3.4 MVQ-g-TFEMA 用量对氟/硅共混胶耐热老化性能的影响
        6.3.5 MVQ-g-TFEMA 用量对氟/硅共混胶耐油性能的影响
        6.3.6 MVQ-g-TFEMA 用量对氟/硅共混胶压缩永久变形的影响
        6.3.7 MVQ-g-TFEMA 用量对氟/硅共混胶脆性温度的影响
        6.3.8 DMA
        6.3.9 TG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氟橡胶接枝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三甲氧基硅烷对氟/硅共混胶的增容作用
    7.1 引言
    7.2 实验部分
        7.2.1 原材料
        7.2.2 实验设备和仪器
        7.2.3 试样制备
        7.2.4 测试与表征
    7.3 结果与讨论
        7.3.1 FT-IR
        7.3.2 FKM-g-A174 用量对氟/硅共混胶硫化特性的影响
        7.3.3 FKM-g-A174 用量对氟/硅共混胶力学性能的影响
        7.3.4 FKM-g-A174 用量对氟/硅共混胶耐热老化性能的影响
        7.3.5 FKM-g-A174 用量对氟/硅共混胶耐油性能的影响
        7.3.6 FKM-g-A174 用量对氟/硅共混胶脆性温度的影响
        7.3.7 DMA
        7.3.8 TG
    7.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氟化工行业发展前景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1 需求拉动和政策支持
2 重点氟化工企业规划
    2.1 梅兰集团
    2.2 东岳集团
    2.3 晨光化工研究院
    2.4 巨化集团
    2.5 上海三爱富公司
3 五家企业今后动向
    3.1 “十五”期间业绩和后期产品能力
    3.2 建设规划
4 部分重点省市
    4.1 上海市
    4.2 江西
    4.3 内蒙古自治区
    4.4 辽宁
    4.5 江苏
    4.6 山东
    4.7 中西部
    4.8 湖南郴州
    4.9 其他地区
5 部分氟化工相关产业动向
    5.1 甲烷氯化物 (不含一氯甲烷)
    5.2 含氟制冷剂替代品
    5.3 含氟聚合物
    5.4 含氟精细化学品
    5.5 含氟涂料
    5.6 无机氟化物
        5.6.1 氟化铝
        5.6.2 三氟化氮
        5.6.3 六氟化硫
    5.7 氟塑料加工
6 建议重点发展的领域
7 推荐的研究技术

(6)国内简讯(论文提纲范文)

6万t黏胶短纤维落户南京
国内最大苯酚丙酮装置投产
烟台万华研发出难燃级聚异氰脲酸酯泡沫制品
苏州大学材料学院制备出改性聚氨酯膜
多用途速效防水胶广受欢迎
新邦化工开发二苯胺生产新工艺
纳米级燃油市场前景广阔
国内最大的脂环胺 (TAC) 固化剂基地建成
我国规模最大的二氯硅烷项目在豫启动
上海制备成功纳米二氧化硅
中国拥有系列制氢催化剂
天津将建年产值20亿元膜研发生产基地
多功能复合织物开发项目通过验收
巴斯夫将在上海新建聚亚胺酯厂
西部最大涂料基地在重庆江津奠基
陕西与UOP签约煤化工合作开发MTO (甲醇制低碳烯烃)

四、自主技术高纯二氯硅烷项目奠基(论文参考文献)

  • [1]氨基硅油改性丙烯酸树脂的制备及其海洋防污应用研究[D]. 许康. 浙江海洋大学, 2016(03)
  • [2]2011年国内有机硅进展[J]. 张爱霞,苗刚,周勤,陈莉. 有机硅材料, 2012(03)
  • [3]利用生产多晶硅的副产物SiCl4合成苯基三氯硅烷[D]. 周密. 安徽大学, 2011(06)
  • [4]氟橡胶/硅橡胶共混胶的制备、结构与性能研究[D]. 郭建华. 华南理工大学, 2009(10)
  • [5]氟化工行业发展前景述评[J]. 陈鸿昌. 有机氟工业, 2007(01)
  • [6]国内简讯[J]. 郭智臣. 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 2005(02)
  • [7]自主技术高纯二氯硅烷项目奠基[J]. 王秋娥. 低温与特气, 2004(06)
  • [8]自主技术高纯二氯硅烷项目奠基[N]. 刘凯. 中国化工报, 2004

标签:;  ;  ;  ;  ;  

自主技术高纯二氯硅烷项目奠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