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震害预测与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研究

建筑物震害预测与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研究

一、房屋震害预测研究与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论文文献综述)

王洪[1](2021)在《青海共和地区农村民居抗震性能分析及诱发地震震害预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青海省共和地区位于柴达木—阿尔金地震带内,具备发生中强地震的构造背景。青海农村民居建筑受经济和技术等条件的限制,其抗震性能整体较差,在破坏性地震作用下,农村地区房屋相比城镇而言,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更高,因此对于青海省典型地区的农村房屋进行抗震性能分析与震害预测研究至关重要。为深入了解共和地区农村民居建筑结构特征和抗震性能现状,对青海省共和地区开展农村房屋实地调查,基于青海历史震害资料,总结了区域范围内典型农居建筑震害特点,并对共和地区农居建筑进行震害预测,得到了区内位于不同地震烈度范围所出现的不同破坏结果;评估了研究区内弱活动断层潜在地震最大震级,分析了地震烈度分布特征,给出潜在地震对农村房屋造成的震害程度,并给出抗震设防减灾建议。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文献资料收集整理青海省共和盆地及周边地区的地震活动资料收集,分析区域地震活动的时间、空间分布特征,给出区域内地震活动特征及地震活动环境评价;总结区域内典型民居建筑在历史破坏性地震下的震害特征及建筑破坏规律;利用历史震害统计法对青海省农村地区的主要建筑结构进行震害预测分析。(2)对青海省共和盆地及周边地区的农村房屋进行了抗震设防实地调查,获得了农村民居建筑的场地选址、建造时间、农居建筑结构类型和施工方式等方面资料,统计分析了各类农村建筑的结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3)基于目前常用的震害预测方法,分别采用基于模糊层次分析理论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和易损性分析的确定方法对调查区的土木、砖木和砖混结构房屋进行了震害预测分析,分析了区内农居建筑位于不同地震烈度范围内可能出现的不同破坏结果,并将建筑物的震害预测结果与青海省历史地震破坏程度进行比较,从而佐证了预测结果的可靠性。(4)区域潜在诱发地震风险评估。通过收集整理区域地应力资料,研究了区域地应力场,并结合多种应力分析指标,评估区域内断层稳定性;分析得到研究区内弱活动断层潜在地震最大震级为Ms5.2,震中烈度为Ⅶ度。在Ⅶ度情况下,土木结构房屋以严重破坏为主,砖木结构以中等破坏为主,砖混结构房屋少数中等破坏,多数以轻微破坏和基本完好为主;在Ⅵ度情况下,土木结构房屋以轻微破坏~中等破坏为主,砖木结构和砖混结构房屋基本完好,无损坏。

龙立[2](2021)在《城市供水管网抗震可靠性分析方法及系统开发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供水管网系统作为生命线工程的重要组成之一,是维系社会生产生活和城市正常运行的命脉,地震发生后,更是承担着保障灾区医疗用水、消防用水及灾民生活用水的艰巨任务。近年来,随着城市抗震韧性评估进程的不断推进,针对供水管网系统震害风险预测与可靠性评估的研究获得了广泛关注,并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然而,我国目前还没有比较系统的、适用于不同规模的供水管网震害预测与抗震可靠性分析的理论方法及软件平台。本文从管道“单元”层面及管网“系统”层面对供水管网抗震可靠性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并研发了抗震可靠性分析插件系统,为供水管网系统震害预测与抗震可靠性分析奠定理论及技术基础。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基于土体弹性应变阈值理论,建立了考虑应变区间折减的频率相关等效线性化方法;运用本文方法对各类场地进行了土层地震反应分析,对比了与传统等效线性化方法的差异,解决了传统方法在高频段频响放大倍率比实际偏低的问题;进而研发了集成本文方法的土层地震反应分析系统,实现了场地地震反应的高效、准确分析;运用研发的系统对西安地区开展了场地地震反应分析,建立了该地区综合考虑输入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等效剪切波速和覆盖层厚度的场地效应预测模型;最后,进行了考虑场地效应的确定性地震危险性分析,分析结果与实际震害吻合。(2)提出了综合考虑管道属性、场地条件、腐蚀环境、退化性能、埋深的管道分类方法;基于解析地震易损性分析理论,建立典型球墨铸铁管的概率地震需求模型和概率抗震能力模型,分析得到不同埋深下管道地震易损性曲线;进而结合管道震害率,通过理论推导建立不同管径与不同埋深下典型管道的地震易损性曲线。采用C#编程语言开发了管道地震易损性曲线管理系统,实现了地震易损性曲线的高效录入、存储、对比及可视化展示,最终建立了管道单元地震易损性曲线数据库。(3)基于管道单元地震易损性曲线,提出了管线三态破坏概率计算方法;针对管网抗震连通可靠性分析中蒙特卡罗方法误差收敛较慢的特点,提出了以Sobol低偏差序列抽样的连通可靠性评估的拟蒙特卡洛方法;进而结合GPU技术,提出了基于CUDA的连通可靠性并行算法,显着提高了分析效率及精度。(4)建立了综合考虑管线渗漏、爆管及节点低压供水状态的震损管网水力分析模型,提出了基于拟蒙特卡洛方法的震损管网水力计算方法及抗震功能可靠性分析方法,准确模拟与评估了震损管网水力状态;建立了供水管网水力服务满意度指标和震损管线水力重要度指标,提出了震损管网两阶段修复策略;进而建立了渗漏管网抢修队伍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并结合遗传算法实现模型最优解搜索,合理地给出管线最优修复顺序及抢修队伍最优调度方案。(5)基于软件分层架构思想及插件开发思想,搭建了插件框架平台,进而采用多语言混合编程技术开发了插件式供水管网抗震可靠性分析系统,并对系统开发关键技术、概要设计、框架平台设计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最后,采用插件系统对西安市主城区供水管网开展了初步应用研究,评估结果可为政府及相关部门开展管网加固优化设计、抗震性能化设计、管网韧性评估及抢修应急预案制定等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刘倩[3](2020)在《城市综合抗震能力信息系统研究》文中提出地震灾害的严重性、突发性往往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因此,防震减灾工作的必要性是不容忽略的。为了使防震减灾工作真正的做到“预防为主”的原则,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显示及空间分析的功能可以对城市信息进行收集处理,从而建立一个科学的、通用的城市综合抗震能力信息系统。城市抗震能力的影响因素主要分为建筑物抗震能力、生命线抗震能力(供水、供电、供气、交通)、监测预警能力、应急救援能力、应急避难场所能力五大类。首先对研究区域地质、地形、地震带等情况进行危险性分析,根据其计算分析结果找出研究区域未来可能发生的地震的地点及震级,在设定地震震级及地震动影响场的范围后,分别对以上影响因素进行城市抗震能力分析。建立SQL Server2008和Personal Geodatabase数据库,与信息系统连接,对城市抗震基础信息进行整理、储存。并绘制各类信息专题图,便于系统直接调用数据库内信息,并将系统计算结果进行储存。以Arc GIS10.2为开发平台,使用C#与AE技术建立城市综合抗震能力信息系统,系统实现了数据的管理分析、城市基础信息管理、危险性分析、建筑物、生命线等抗震能力分析、规划文件管理等功能。将各模块抗震能力分析方法进行整理、编写代码嵌入数据库,在系统进行计算时调用,得出抗震能力评价结果。并以实例进行系统演示,最后得出研究区综合抗震能力等级,系统根据计算结果找出城市抗震的薄弱地带,为防震减灾部门的防灾工作提供参考。图62幅;表30个;参59篇。

时忠超[4](2019)在《地震灾害预测地理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地震灾害是八类自然灾害中对人类危害性最大的。历史上发生的大多数地震都会影响到城市,有些甚至会摧毁城市。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我国城镇化进程也在不断的加快,截至2018年中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9%。城市人口密集,经济发达,一旦较大规模地震发生在城市或者城市附近,将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甚至会在短时间内摧毁整个城市。我国幅员辽阔,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之间,是世界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因此城市防震减灾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震害预测是防震减灾工作的一部分,当地震发生后以避免重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大连位于郯庐构造边缘,瓦房店全市和普兰店区十九个街道位于郯庐地震带上,是地震灾害频发的地区之一。地理信息系统(GIS)在传统的信息系统技术基础之上融合了地理空间的概念,是一种具有强大空间数据处理能力的信息技术,因此构建震害预测系统将采用GIS技术。本论文设计实现了大连市地震灾害预测地理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包含震灾信息管理、震灾预测和损失评估等功能。本文采用软件工程设计开发过程,对地震灾害预测地理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了需求分析。根据需求对系统进行了系统设计。系统功能主要包括地图工具、地震动影响场模拟、震害分析、震害损失评估和防御辅助对策等模块。本系统采用B/S架构实现,使用ArcGIS构建地理信息系统,采用C#语言编程,Oracle数据库,并对系统进行了测试。本论文的创新点包括(1)将震害预测的方法结合GIS技术,设计实现了震害预测管理系统。(2)系统实现了可视化的地图工具及影响场模拟。(3)系统实现了震害评估,以及防御辅助对策模块。综上,目前该系统已经实际应用,提高了防震减灾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取得一定的社会效益。

戴静涵[5](2019)在《基于LM-BP神经网络的7度设防RC结构震害快速预测模型及系统》文中指出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防灾减灾工程领域研究的投入力度,在各类研究成果与理论支撑的基础上,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不断推陈出新,新建建筑物的安全性也大大提高。但是,依据旧版本规范建造的老旧建筑物在地震中发生严重损坏的比率较大,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占比也相对较重。因此,对此类建筑物实施加固改造措施的意义十分重大,如何准确识别出此类抗震能力较差的建筑物则是首要工作。我国目前建筑物单体震害预测方法大致分为经验总结法和直接统计法两类,建筑物群体震害预测方法分为经验统计法、理论计算法、半经验半理论法及其他方法等。这些方法大多都需要足量基础数据的支撑,且费时费力,都不能适用于大面积区域建筑物震害预测的普查工作。为此,本文将计算机领域的神经网络交叉应用,以7度设防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与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为研究对象,使用少量震害影响因子即可对建筑物快速而准确地做出震害预测。该方法快速有效,可以迅速对大面积区域建筑物进行初步震害普查,在保证准确率的同时极大地节省人力物力。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以40栋框架结构建筑物为研究对象,将建筑物层数、层高、楼高、柱面积率等12个易获取且关联度较高的关键数据作为震害影响因子,充分利用了MATLAB可视性良好的建模特性及LM算法能够快速拟合的显着优势,训练了一个基于LM算法的BP神经网络震害预测模型。采用多组数据测试,对单次模拟结果数据进行了对比,并通过多次随机选取数据样本建立模型,验证了该模型的精度和稳定性。同时,也证明了使用少量震害影响因子即可进行震害预测工作的可行性,为后续章节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2)扩充框架结构数据库的数据样本,并按照住宅类与非住宅类将它们分类,基于快速预测的目的并在保证模型精度的前提下,通过对比研究后舍弃“墙面积率”这一震害影响因子。使用同样的方法利用11项震害影响因子分别建立住宅类与非住宅类的震害预测模型,对建模过程中误差变化曲线、训练数据回归曲线等数据进行分析,并通过相关算例的实际模拟及结果比对验证了这两个模型是可以对框架结构的震害预测做出准确判断的、(3)分析高层钢筋混凝土建筑物各个结构形式的优缺点及在我国的应用现状,以框架-剪力墙结构作为研究对象,选取相应的11项数据作为震害影响因子进行神经网络震害预测模型的建模工作。分析该模型的建模过程及模型结果,并通过两个算例的计算,证明了该模型可以达到预期效果。(4)使用MATLAB软件中的GUI功能,创建图形用户界面,将本文所建立的住宅类框架结构、非住宅类框架结构、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共三个结构类型的震害预测模型嵌入进可视化的小程序内。该小程序可以与用户进行实时交互,在输入部分输入建筑物的震害影响因子数据,选择结构类型后经过程序计算,即可获得该建筑物在各地震烈度下的模拟震害指数及模拟震害程度。

张桂欣,孙柏涛[6](2018)在《基于模糊层次分析的建筑物单体震害预测方法研究》文中提出建筑物的震害预测方法研究对震害防御和震后应急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随着结构类型和抗震规范的不断更新,当前的震害预测理论仍不完善。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层次分析的建筑物单体震害预测方法。具体工作如下:1)通过研究一个城市或地区各类房屋建筑的地震易损性,计算得到该城市或地区建筑结构震害指数基准值;2)根据历史地震震害资料和震害预测资料,综合分析影响各类建筑结构震害的主要因素,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计算得到各影响因素权重;3)通过考虑各影响因素中不同影响因子的平均震害指数的变化,得出其对震害指数的影响程度,给出影响因子修正系数;4)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得出单体结构震害指数,并给出单体结构破坏等级。利用该方法对汶川8.0级地震中数栋结构进行了验证,其破坏等级同地震现场房屋安全鉴定结果相符。

陈相兆[7](2016)在《HAZChina地震应急快速评估技术研究及系统建设》文中研究说明我国的地震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始于“九五”期间,最初是从震害预测信息管理系统中继承和发展而来。在“十五”期间,我国建成了国家层面的抗震救灾指挥部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成为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级层面的地震应急快速响应系统。在“十二五”期间,依托国家地震社会服务工程建设了一套地震应急救援系统。我国台湾地区也建设了台湾地震灾害快速评估系统—TELES,用于地震应急灾情快速评估。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都建立了各自国家或地区的地震应急快速评估系统。但是上述系统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我国地震应急指挥系统采用的地震易损性方法和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模型长期缺乏更新,系统多为单机版,且存在重复建设,系统平台和数据格式不统一,缺乏维护和更新,导致许多系统建成以后就束之高阁,没有发挥期应有的作用;(2)境外地震应急快速评估系统具有高度本地化的特征,其分析方法不适于我国的工程结构,并且其地震应急管理模式与我国存在差异,因此难以移植。为解决目前地震应急系统存在的问题,本文建立了一套基于WebGIS的服务于政府、行业人员以及公众的地震应急快速评估系统,系统采用适用于我国大陆地区的分区分类地震易损性方法和评估模型,并且具有模块化、接口开放、可自定义评估参数、可动态评估等特点,系统在网上免费开放使用。围绕研究目标,本文开展并完成了如下工作:(1)设计并完成了HAZChina地震应急快速评估系统的架构设计、功能设计和数据库设计,并按照模块化的原则对可复用的公共模块进行了接口设计,同时对系统部署、系统测试、系统开发环境以及安全管理进行了设计。(2)采用多层次多精度的数据库设计思路,将建筑物基础数据分为三个层次,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分为两个层次。同时,在对比各版本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规范的基础上,设计出符合标准且具有兼容性的数据结构。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建立了我国及区域的建筑物公里网格数据库、人口公里网格数据库、Vs30公里网格数据库。(3)将我国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地理环境的不同区域的建筑物按照公里网格对其抗震能力进行分类,并给出每类地区的抗震能力调整系数。基于抗震能力分区分类方法,给出了基于公里网格的建筑物破坏分布评估流程、建筑物直接经济损失评估流程、生命线工程经济损失评估流程以及人员死亡评估流程。(4)采用J2EE技术开发了HAZChina地震应急快速评估系统,该系统的评估功能分为两个层次:一以行政区为评估单元的传统的地震应急快速评估;二是基于公里网格和分区分类方法的地震应急快速评估。(5)以四川省为例,采用基于公里网格和分区分类方法的评估模块计算了Ⅵ-X度概率地震下的建筑物破坏分布,经济损失和人员死亡数量,并选择汶川地震,芦山地震、康定地震等历史震例对评估结果进行了验算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的计算效率和精度均能满足地震应急快速评估的要求,震前可进行地震灾害预评估,为地震应急准备工作提供参考,震时可为地震应急指挥部提供辅助决策。

马犇,谢庆胜,张洁,万杰,刘世靖,何琳[8](2014)在《滁州市地震小区划震害预测信息管理系统》文中研究指明为了提升城市防震减灾能力,建立滁州市地震小区划GIS基础数据库,开发了基于GIS平台的滁州市地震小区划、震害预测信息管理系统,用于数据展示,并统一管理。系统采用Super—Map Objects 6R组件式开发,包括滁城概况、地震小区划成果、震害预测成果、震灾防御对策和系统管理5大模块,实现系统对数据的有效管理,充分发挥GIS功能对空间数据管理的作用。

陈洪富[9](2012)在《HAZ-China地震灾害损失评估系统设计及初步实现》文中研究表明过去三十多年里,我国在震害预测、地震应急指挥、地震现场工作和灾后恢复重建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完成了三十余个城市和大型企业的震害预测工作并建立了相应的信息管理与辅助决策系统,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地震现场工作标准体系,基本建成了覆盖中国大陆的全国一体化的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网络,在应对汶川和玉树两次重特大地震的应急救援行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国务院和各级政府防震减灾规划和地震应急指挥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和有力的技术支撑。然而,目前的国内研究仍存在以下问题:各类震害防御和应急指挥系统琳琅满目,系统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和闲置,维护更新困难;系统软/硬件建设投资费用大,部分用户无力承担;部分信息系统的结果展示和辅助决策效果不佳,许多已建成系统被束之高阁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大多数信息系统都是基于C/S模式开发,服务范围小;多局限于某城市的具体信息系统的研发和功能实现,技术没有得到统一,缺乏统一的系统平台。实际上,尽管这些技术系统操作界面和管理形式不同,但在基础数据、评估模型等方面都是相通的、类似的,不应人为地割裂开来。针对以上问题和不足,考虑我国防震减灾实际需求并充分吸收国内外最新成果,本文提出:基于WebGIS平台,集成震害预测、地震应急指挥、地震现场损失评估、房屋安全鉴定、灾后科学考察和恢复重建等业务功能,建立一个统一的HAZ-China(HAZards China)地震灾害损失评估系统,通过Internet为不同用户提供震前、震时、震后的综合地震信息服务。本文较全面的分析和研究了该系统建设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主要工作和取得的成果如下:(一)、分析了地震业务需求和系统需求,提出了系统的总体功能和架构设计思路,确定了系统的体系结构、开发技术、GIS平台、数据库软件和集成技术等。(二)、充分吸收《GB/T19428-201X地震灾害预测及其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的最新技术思路和方法,确定了震害预测技术服务系统的基本功能和工作分级原则;总结了全国和各省市范围地震动衰减关系,给出了地震动影响场的不同绘制方式和动态修改方法,提出了地震动影响场模块的功能设计思路;以地震动影响场模块为例,详细介绍了本系统所提出的地震模型模块化的实现流程,包括模型公式统一规范化、计算处理逻辑、接口设计等;提出了建筑物震害预测模块的功能设计思路,总结了不同工作级别的各类建筑物的调查方式、抽样率、易损性分析方法和结果展示方式,并建议了优先采用的单体和群体建筑物易损性分析方法;初步介绍了生命线工程震害预测模块的功能设计思路;提出了建筑物和生命线工程地震灾害经济损失估计模块的功能设计思路;梳理了国内外39类地震人员伤亡评估方法,并建议了4种优先采用的方法,提出了地震人员伤亡估计模块的功能设计思路;初步介绍了地震地质灾害评价模块、次生灾害分析模块、防震减灾对策建议模块的功能设计思路。(三)、阐述了地震应急信息服务系统的的总体功能结构、业务流程和数据流程,并以震害评估模型设计为例描述了UML在系统中的建模方式;定义了多种地震触发方式,介绍了地震触发模块的基本功能和流程设计;梳理了快速预评估各类功能点,介绍了快速预评估与动态跟踪模块的基本功能设计;梳理了各类地震应急辅助决策功能点和应急信息分类,介绍了地震应急辅助决策模块的基本功能和流程设计;初步介绍了地震灾情上报模块、地震现场灾害直接损失评估模块和地震现场建筑物安全鉴定模块的基本功能;总结了36类地震计算模型,并将其划分为震害评估模型、辅助决策模型和路径分析模型三大类,分别简述了其基本功能。(四)、初步介绍了恢复重建信息服务系统、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信息发布系统、模型管理系统、用户和权限管理等其他系统的基本功能设计,并分别给出了程序开发用例图。(五)、提出了多精度多尺度的数据库建设思路:以已有数据成果收集为主,辅以遥感影像提取和人口统计数据推演等新方法,并补充典型地区现场调查数据;根据数据用途和精度不同,系统数据库分为三个层次:详实型数据、欠详实数据和普适型数据,分别描述了各层次数据库的数据来源、数据内容、数据分类、数据存储格式等;定义了统一的数据结构规范;规定了空间数据处理要求;采用XML格式对系统各类参数和数据标准化处理;建立了数据库存储更新维护方案。(六)、实现了系统包括硬件部署、软件平台选择、数据库、开发框架、计算流程等内容的设计与集成;给出了界面原型设计方法,通过程序开发实现了系统首页界面、地震动影响场、建筑物震害预测等展示界面;初步实现了设定地震下的地震影响场绘制、建筑物震害预测、生命线工程震害预测、经济损失评估和人员伤亡评估的计算流程;实现了多种维度的评估结果查询与统计、文档和专题图的展示功能。(七)、首次提出了基于云计算的HAZ-China地震灾害损失评估系统的初步设想,给出了总体框架和基本功能;详细阐述了云计算的4个服务层次的基本功能,包括地震应用服务层、地震业务开发平台服务层、地震数据服务层和基础设施服务层;建立了系统的体系结构;最后指出了近期首要任务是实现地震应用服务层的功能。

杨彪[10](2009)在《建筑物震害预测研究及预测系统构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城市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财富,然而在地震下,城市却显得非常“脆弱”。一旦遭到地震袭击,城市建筑物破坏,造成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还会导致严重的次生灾害,甚至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如果没有预防,后果不堪设想。国务院批准武汉市修编抗震防灾规划,本论文工作为此项目的一个子快。本文通过对武汉市区房屋建筑进行震害程度预测,为编制武汉市区抗震防灾规划提供技术基础。全文主要内容如下:针对武汉市区房屋现状,将房屋建筑分为砌体结构、框架结构、框剪结构、底框结构、内框结构、单层厂房和其它结构,介绍了各种结构类型的单体建筑震害预测简化计算方法。按不同结构类型抽取一定样本,对一般建筑采用简化计算方法进行震害结果预测,对重点建筑采用现有结构分析软件建模计算来进行预测。根据这些计算结果建立样本数据库。根据结构的抗震性能和震害特点,给出影响结构震害结果的主要因素,这些主要因素包括结构形式、场地类别、建设年代、建筑层数和建筑面积,对各影响因子进行量化并根据其敏感度赋予不同的权重,采用模糊类比预测的方法进行群体房屋建筑震害预测。用Access建立单体样本数据库和全市房屋数据库。详细探讨了SQL查询语言的应用、在Visual Basic 6.0下数据库的访问方法和控件的使用,在此基础上开发了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数据库的数据维护和房屋震害信息的查询、统计、预测和报表打印等功能。

二、房屋震害预测研究与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房屋震害预测研究与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1)青海共和地区农村民居抗震性能分析及诱发地震震害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1.3 国内外村镇房屋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5 创新点
第二章 建筑物震害预测理论
    2.1 概述
    2.2 建筑物震害预测步骤
    2.3 建筑物震害预测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青海省历史地震背景及村镇房屋震害预测分析
    3.1 引言
    3.2 青海农村房屋基本概况
    3.3 青海历史地震背景
    3.4 农村民居房屋震害特点
    3.5 青海民居震害预测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共和地区村镇房屋现状调查
    4.1 调查概况
    4.2 调查结果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共和地区农村民居震害预测
    5.1 砖混结构震害预测结果
    5.2 砖木结构震害预测结果
    5.3 土木结构震害预测结果
    5.4 农村房屋震害预测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共和地区诱发地震评价与震害预测
    6.1 区域地质背景与地震活动性分析
    6.2 区域应力场特征分析
    6.3 断层稳定性与诱发地震分析
    6.4 农村房屋震害预测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基本信息

(2)城市供水管网抗震可靠性分析方法及系统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供水管网震害风险评估理论研究现状
        1.2.1 场地地震危险性分析
        1.2.2 供水管道地震易损性分析
    1.3 供水管网抗震可靠性及修复决策分析
        1.3.1 供水管网连通可靠性分析研究
        1.3.2 供水管网功能可靠性分析研究
        1.3.3 供水管网震后修复决策分析研究
    1.4 供水管网抗震可靠性分析系统研究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2 考虑场地效应的地震危险性研究
    2.1 确定性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
    2.2 考虑频率相关性的等效线性法
        2.2.1 一维土层地震反应等效线性化方法
        2.2.2 考虑应变区间折减的频率相关等效线性化方法
        2.2.3 基于竖向台站地震动记录的可靠性分析
        2.2.4 考虑频率相关性的土层地震反应分析系统研发
    2.3 考虑场地效应的地震危险性分析
        2.3.1 工程场地
        2.3.2 场地模型地震反应分析
        2.3.3 考虑多因素的场地效应模型
        2.3.4 考虑场地效应的地震危险性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供水管道地震易损性分析
    3.1 地下管道震害分析及管道分类
        3.1.1 地下管道破坏的主要类型
        3.1.2 影响管道破坏的主要因素
        3.1.3 地下供水管道分类
    3.2 供水管道地震易损性分析
        3.2.1 解析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
        3.2.2 概率地震需求分析
        3.2.3 概率抗震能力分析
        3.2.4 地震易损线曲线
    3.3 管道地震易损性曲线管理系统研发
        3.3.1 需求分析
        3.3.2 功能架构设计
        3.3.3 系统实现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CUDA的供水管网抗震连通可靠性分析
    4.1 供水管网系统可靠性分析基础
        4.1.1 供水管网简化模型
        4.1.2 管线破坏概率的确定
        4.1.3 管网连通可靠性分析方法
    4.2 图论模型
        4.2.1 图论基本定义
        4.2.2 图的存储形式
        4.2.3 图的连通性判别算法
    4.3 QMC方法在供水管网连通可靠性中的应用
        4.3.1 QMC方法原理及误差
        4.3.2 低偏差Sobol序列
        4.3.3 QMC方法用于供水管网连通可靠性分析
    4.4 基于CUDA的供水管网连通可靠性并行算法
        4.4.1 CUDA编程原理
        4.4.2 并行方案设计
        4.4.3 算法的CUDA实现
    4.5 算例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供水管网抗震功能可靠性分析及修复决策分析
    5.1 常态下供水管网水力分析
        5.1.1 供水管网基本水力方程
        5.1.2 供水管网水力分析方法
    5.2 震后供水管网功能可靠性分析
        5.2.1 供水管线渗漏模型
        5.2.2 供水管线爆管模型
        5.2.3 用户节点出流模型
        5.2.4 基于QMC法的震损管网水力分析方法
        5.2.5 供水管网抗震功能可靠性计算模型及程序
        5.2.6 算例分析
    5.3 供水管网震后修复决策分析
        5.3.1 供水管网水力满意度指标的建立
        5.3.2 震损管线水力重要度指标的建立
        5.3.3 供水管网震后修复策略
        5.3.4 抢修队伍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
        5.3.5 基于遗传算法的多目标优化调度算法实现
        5.3.6 算例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城市供水管网抗震可靠性评估系统开发与初步示范应用
    6.1 系统设计目标与原则
        6.1.1 系统设计目标
        6.1.2 系统设计原则
    6.2 系统开发关键技术
        6.2.1 插件技术
        6.2.2 Sharp Develop插件系统
        6.2.3 .NET Framework
        6.2.4 Arc GIS Engine
        6.2.5 多语言混合编程技术
    6.3 系统概要设计
        6.3.1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6.3.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6.3.3 数据库设计
        6.3.4 系统开发环境
    6.4 框架平台设计
        6.4.1 插件契约
        6.4.2 插件引擎
        6.4.3 插件管理器
        6.4.4 框架基础
    6.5 管网可靠性评估系统实现
        6.5.1 插件实现过程
        6.5.2 供水管网抗震可靠性分析系统实现
    6.6 系统初步应用
        6.6.1 西安市供水管网系统概况
        6.6.2 西安市供水管网可靠性分析
    6.7 本章小节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表
附图
致谢
附录
    附录一: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附录二:出版专着情况
    附录三:授权发明专利
    附录四:登记软件着作权
    附录五:参加的科研项目
    附录六:获奖情况

(3)城市综合抗震能力信息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地震灾害的严峻性
        1.1.2 抗震防灾的重要性
        1.1.3 GIS与城市抗震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国内相关领域研究
        1.2.2 国外相关领域研究
    1.3 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论文主要内容
第2章 城市抗震能力分析模型
    2.1 建筑物抗震能力分析模型
        2.1.1 震害因子的确定
        2.1.2 震害指数计算
    2.2 地震危险性分析
        2.2.1 潜在震源区划分
        2.2.2 确定地震活动性参数
        2.2.3 地震动衰减关系的确定
    2.3 生命线系统抗震能力分析
        2.3.1 供水、供气系统抗震能力分析
        2.3.2 供电系统抗震能力
        2.3.3 交通系统抗震能力
第3章 预警及救援能力
    3.1 监测预警能力分析
    3.2 应急救援能力分析
    3.3 应急避难场所抗震能力分析
    3.4 综合评价
第4章 城市综合抗震能力信息系统
    4.1 基于Arc GIS Engine的二次开发
        4.1.1 Arc GIS软件
        4.1.2 Arc GIS Engine组件说明
        4.1.3 编程语言
    4.2 系统总体设计
        4.2.1 系统功能
        4.2.2 系统结构框架
    4.3 系统数据库
        4.3.1 数据库的总体设计
        4.3.2 数据录入储存
    4.4 系统详细设计
        4.4.1 文件管理
        4.4.2 数据编辑
        4.4.3 地震信息管理
        4.4.4 城市基本信息
        4.4.5 城市综合抗震能力评价
        4.4.6 地震管理条例
        4.4.7 系统管理
        4.4.8 帮助
第5章 系统演示
    5.1 概述
    5.2 数据库建立
    5.3 功能演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避难场所信息表
致谢
导师简介
企业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4)地震灾害预测地理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地震灾害预测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
    1.4 本文章节安排
2 相关理论及技术
    2.1 地震震害预测相关理论
        2.1.1 地震震害预测的概念
        2.1.2 地震震害分析的内容
        2.1.3 地震震害分析的方法
    2.2 系统开发相关技术
        2.2.1 Visual Studio 2012介绍
        2.2.2 ArcGIS技术介绍
        2.2.3 B/S构架
        2.2.4 C#技术介绍
        2.2.5 Oracle数据库技术介绍
    2.3 本章小结
3 地震灾害预测地理信息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3.1 系统业务需求
    3.2 系统功能需求
        3.2.1 地图工具需求
        3.2.2 影响场模拟需求
        3.2.3 地震灾害评估需求
        3.2.4 防御辅助对策
        3.2.5 地震灾害预测报告
        3.2.6 系统管理
    3.3 本章小结
4 地震灾害预测地理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4.1 系统设计原则
    4.2 系统总体框架
    4.3 系统流程
    4.4 系统详细设计
        4.4.1 地图工具模块设计
        4.4.2 地震影响场模拟模块设计
        4.4.3 地震震害损失评估模块
        4.4.4 地震灾害防御辅助对策模块设计
        4.4.5 地震灾害预测报告模块设计
        4.4.6 系统管理模块设计
    4.5 数据库设计
        4.5.1 数据库设计原则
        4.5.2 数据库实体属性设计
        4.5.3 数据库实体联系设计
        4.5.4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5 地震灾害预测地理信息管理系统的实现
    5.1 系统主体页面
    5.2 地图工具
        5.2.1 坐标获取
        5.2.2 坐标定位
        5.2.3 新增书签
        5.2.4 书签列表
        5.2.5 水平距离
        5.2.6 面积测量
    5.3 影响场模拟
    5.4 震害评估
        5.4.1 失去住所
        5.4.2 烈度与伤亡
    5.5 防御辅助对策
        5.5.1 项目启动
        5.5.2 项目列表
        5.5.3 动态标绘
    5.6 震害预测报告
    5.7 资料管理
    5.8 专业信息服务
    5.9 系统设置
        5.9.1 部门管理
        5.9.2 用户管理
        5.9.3 角色管理
        5.9.4 权限配置
6 系统测试
    6.1 系统测试
    6.2 测试流程及方法
    6.3 系统测试结果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5)基于LM-BP神经网络的7度设防RC结构震害快速预测模型及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震害预测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人工神经网络的发展历程
    1.4 本文主要内容和各章安排
第二章 基于LM-BP神经网络的RC框架结构震害快速预测模型可行性研究
    2.1 引言
    2.2 神经网络
        2.2.1 BP神经网络原理
        2.2.2 LM算法的数学本质
    2.3 震害样本库的建立
        2.3.1 数据库的样本选择与构建
        2.3.2 震害影响因子的选择
        2.3.3 震害影响因子的计算
    2.4 神经网络模型的建立
        2.4.1 模型建立
        2.4.2 模型训练结果和结果分析
        2.4.3 模型优劣性判断
    2.5 震害实例检验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RC框架结构震害快速预测模型的优化
    3.1 引言
    3.2 各震害影响因子的重要性研究
    3.3 按使用功能分类建立震害预测模型
        3.3.1 震害预测模型的简化与分类
        3.3.2 住宅类框架结构的震害预测模型
        3.3.3 非住宅类框架结构的震害预测模型
    3.4 震害预测模型的检验
        3.4.1 住宅类建筑物算例1
        3.4.2 非住宅类建筑物算例2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层RC框架-剪力墙结构震害快速预测模型
    4.1 引言
    4.2 框架-剪力墙结构震害样本数据库的建立
        4.2.1 数据库的样本选择与构建
        4.2.2 震害影响因子的选择
    4.3 神经网络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4.3.1 模型建立
    4.4 震害预测模型的检验
        4.4.1 算例1
        4.4.2 算例2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7度区RC建筑物震害预测系统平台建立
    5.1 引言
    5.2 程序编制及界面展示
    5.3 操作演示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主要工作
    6.2 展望
附录1 住宅类框架结构建筑物详细信息
附录2 非住宅类框架结构建筑物详细信息
附录3 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物详细信息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7)HAZChina地震应急快速评估技术研究及系统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系统总体设计
    2.1 引言
    2.2 系统设计理念
        2.2.1 开放性和通用性
        2.2.2 模块化插件式
    2.3 系统功能架构设计
        2.3.1 业务功能设计
        2.3.2 三层架构设计
        2.3.3 数据架构设计
    2.4 系统通用设计
        2.4.1 可复用公共组件接口设计
        2.4.2 系统开发环境设计
        2.4.3 系统安全设计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
    3.1 引言
    3.2 应急数据库总体设计
        3.2.1 兼容已有数据库
        3.2.2 多层次多精度数据库
    3.3 数据存储方式
    3.4 公里网格基础数据库建设
        3.4.1 基于遥感的建筑物公里网格数据库
        3.4.2 人口公里网格数据
        3.4.3 其它公里网格数据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地震应急快速动态评估技术
    4.1 引言
    4.2 地震影响场动态评估
        4.2.1 技术流程和理论方法
        4.2.2 实现技术
    4.3 建筑物破坏分布
        4.3.1 建筑物抗震能力分区分类
        4.3.2 以行政区为单元的评估方法
        4.3.3 以公里网格为单元的评估方法
    4.4 直接经济损失
        4.4.1 以行政区为单元的评估方法
        4.4.2 以公里网格为单元的评估方法
    4.5 人员伤亡评估
        4.5.1 以行政区为评估单元的方法
        4.5.2 以公里网格为单元的人员伤亡评估模型
    4.6 本章小节
第五章 地震应急快速评估系统实现
    5.1 引言
    5.2 地震影响场动态评估模块
        5.2.1 多种衰减模型
        5.2.2 在线动态修正
        5.2.3 鼠标输入和手动勾绘
        5.2.4 外部影响场导入
    5.3 建筑物破坏分布评估模块
    5.4 直接经济损失评估模块
        5.4.1 建筑物直接经济损失评估模块
        5.4.2 生命线直接经济损失评估模块
    5.5 人员伤亡评估模块
        5.5.1 以行政区为单元的人员伤亡评估模块
        5.5.2 以公里网格为单元的人员死亡评估模块
    5.6 其它系统模块
        5.6.1 地震触发模块
        5.6.2 专题图模块
        5.6.3 彩信发送模块
        5.6.4 信息发布模块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测试及应用
    6.1 引言
    6.2 四川省建筑物地震易损性及灾害损失预测
        6.2.1 建筑物地震易损性及其空间分布
        6.2.2 建筑物地震直接经济经济损失
        6.2.3 生命线工程地震直接经济损失
        6.2.4 地震人员死亡数量估计
    6.3 实际地震应用
        6.3.1 汶川8.0级地震
        6.3.2 芦山7.0级地震
        6.3.3 康定6.3级地震
    6.4 破坏性地震应急应用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博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文章和着作

(8)滁州市地震小区划震害预测信息管理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系统总体架构
    1.1软硬件平台
    1.2 数据组织管理
    1.3 应用系统
2 数据管理设计
    2.1 设计原则
        2.1.1 数据的标准性与规范性。
        2.1.2 数据的实用性与完整性。
    2.2 逻辑结构设计要点
        2.2.1 系统数据总体模型设计(李策等,2008)。
        2.2.2 空间参考。
        2.2.3 具体数据设计。
3 采用SuperMap Objects组件式开发的适用性分析
4 系统功能设计
    4.1 滁城概况
    4.2 地震小区划
    4.3 震害预测
    4.4 震灾防御对策
    4.5 系统管理
    4.6 其他主要GIS功能
5 结束语

(9)HAZ-China地震灾害损失评估系统设计及初步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研究内容
第二章 HAZ-China 系统总体设计
    2.1 引言
    2.2 总体功能和架构设计
    2.3 各子系统业务功能简介
    2.4 数据库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震害预测技术服务系统设计
    3.1 引言
    3.2 总体功能设计
    3.3 工作分级
    3.4 地震动影响场模块设计
    3.5 地震地质灾害评价模块设计
    3.6 建筑物震害预测模块设计
    3.7 生命线工程震害预测模块设计
    3.8 次生灾害分析模块设计
    3.9 地震灾害经济损失估计模块设计
    3.10 地震人员伤亡估计模块设计
    3.11 防震减灾对策建议模块设计
    3.12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地震应急信息服务系统设计
    4.1 引言
    4.2 总体功能设计
    4.3 各子系统功能设计
    4.4 地震计算模型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数据库设计
    5.1 引言
    5.2 HAZ-China 数据库建设思路
    5.3 详实型数据库
    5.4 欠详实数据库
    5.5 普适型数据库
    5.6 其它数据
    5.7 数据存储及更新管理
    5.8 小结
第六章 其他系统设计
    6.1 引言
    6.2 恢复重建信息服务系统
    6.3 综合信息管理系统
    6.4 信息发布系统
    6.5 模型管理系统
    6.6 用户和权限管理模块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HAZ-China 系统的集成与初步实现
    7.1 引言
    7.2 系统实现与集成
    7.3 系统初步实现界面效果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基于云计算平台的 HAZ-China 系统初步设想
    8.1 引言
    8.2 HAZ-China 云计算平台的服务层次
    8.3 HAZ-China 云计算平台的体系结构
    8.4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9.1 主要研究成果和结论
    9.2 今后工作的展望
附表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博士期间主要参与的课题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着作和文章

(10)建筑物震害预测研究及预测系统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论文的选题背景和现实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1.3 本论文主要工作
2 建筑震害预测研究
    2.1 描述结构震害程度的两个概念
    2.2 单体建筑震害预测方法
    2.3 群体建筑震害预测算法
    2.4 建筑震害预测系统流程
3 结构分析软件在建筑震害预测中的应用
    3.1 砌体结构
    3.2 混凝土结构
4 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研究
    4.1 SQL 查询语言
    4.2 数据访问
    4.3 控件的使用
    4.4 VB、Excel、Access 的联合应用
5 系统设计及实现
    5.1 系统总体结构规划
    5.2 样本数据库的建立
    5.3 系统的功能实现
    5.4 系统界面
    5.5 系统的性能测试
6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四、房屋震害预测研究与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论文参考文献)

  • [1]青海共和地区农村民居抗震性能分析及诱发地震震害预测[D]. 王洪. 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 2021
  • [2]城市供水管网抗震可靠性分析方法及系统开发研究[D]. 龙立.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
  • [3]城市综合抗震能力信息系统研究[D]. 刘倩.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4]地震灾害预测地理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时忠超. 大连海事大学, 2019(07)
  • [5]基于LM-BP神经网络的7度设防RC结构震害快速预测模型及系统[D]. 戴静涵.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2019(01)
  • [6]基于模糊层次分析的建筑物单体震害预测方法研究[J]. 张桂欣,孙柏涛. 工程力学, 2018(12)
  • [7]HAZChina地震应急快速评估技术研究及系统建设[D]. 陈相兆.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2016(02)
  • [8]滁州市地震小区划震害预测信息管理系统[J]. 马犇,谢庆胜,张洁,万杰,刘世靖,何琳.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4(Z2)
  • [9]HAZ-China地震灾害损失评估系统设计及初步实现[D]. 陈洪富.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2012(09)
  • [10]建筑物震害预测研究及预测系统构建[D]. 杨彪. 华中科技大学, 2009(S2)

标签:;  ;  ;  ;  ;  

建筑物震害预测与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