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熟料窑内衬使用寿命的因素分析

影响熟料窑内衬使用寿命的因素分析

一、影响熟料窑窑衬使用周期的因素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师美高,徐金福,谭迪[1](2020)在《水泥窑耐火材料长周期运行的实践》文中研究表明跟踪调研了近百条水泥生产线中回转窑耐火材料的使用情况,水泥窑耐火材料采用新的C型砖标准的案例表明,C型砖新标准的使用可以延长窑内耐火砖使用周期。通过消除窑系统机械应力和优化关键部位窑口施工方案以及有效控制日常生产工艺,可使回转窑运行质量大幅提升。

舒倩[2](2019)在《提高回转窑测温精度的补偿方法研究》文中提出回转窑是水泥、钢铁、玻璃和环保行业中的大型煅烧设备。温度作为回转窑的重要热工参数之一,生产过程中必须全面监控。目前通常采用红外线扫描方法全面测量回转窑表面的温度,但由于回转窑体积庞大、环境复杂,工作过程中受到环境温度、测温距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限制了测温精度。论文针对回转窑测温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一种有效的温度测量补偿方法,以进一步提高温度测量精度。本课题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精度回转窑胴体红外双波段扫描测温方法及实验研究(61671094)”和校企合作项目“基于红外辐射的回转窑表面温度监测系统”支持下开展的应用研究工作。当前对于红外测温精度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有很多,但理论性太强,实用性不高,且针对回转窑这一应用场景下的红外温度补偿模型研究也存在很大的缺口。通过对回转窑工作环境的考察分析,发现此场景下影响红外扫描测温的因素主要有两个:环境因素(环境温度)和测量因素(扫描角度,距离)。针对环境因素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回转窑周围环境温度的不均匀分布情况,得到了环境温度随距离的衰减规律,然后以探测器接收辐射的组成为基础,修正了系统温度的计算公式,建立了基于非均匀温度场的动态温度补偿模型;针对测量因素的影响,利用标准黑体进行模拟实验找到测量距离对测温的影响,结合回转窑现场水平和竖直方向上所引起的角度、距离偏差,建立了基于多方位融合的温度补偿模型。最后,将两个因素的补偿模型进行融合构建基于多因素的回转窑表面温度补偿模型来提高温度测量的精度,保证回转窑实时、准确、高效地工作。本文在实验室和工厂两种环境下测试了模型的可行性和准确性。实验结果证明:在只考虑环境因素时,平均相对误差提高了5%,在只考虑测量因素时,平均相对误差提高了6%,融合后的模型相比较于只考虑单个因素的模型精度提高了3%。论文建立的红外测温补偿模型,有效地提高了回转窑表面的测温精度,对研究高精度红外扫描测温方法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宁方乾[3](2019)在《水泥回转窑热效优化指导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智能制造与绿色发展是当今世界的共同课题,技术与创新都离不开绿色发展。就水泥来说,能耗、环保、智能化是当前研究热点,近年来,我国在水泥行业倾注了大量心血,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然存在能耗、物耗较高的问题。回转窑煅烧环节是水泥生产过程中能源消耗最大的环节,对其进行改进是实现水泥企业节能降耗的关键。目前,该环节的节能技术种类繁多,但热效优化指导方面的研究却更为人所关注,虽然取得了相应成果,但依然存在如下问题:第一,窑内烧成状况复杂多变,热效工况识别困难;第二,热效建模所需的关键参数无法在线检测,导致模型建立困难;第三,烧成带温度设定值主要是由操作员人工给出,难以保证该设定值是当前工况下的最优值,使得熟料生产能耗、物耗较高。因此,水泥回转窑热效优化指导系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上述问题,本课题以某5000t/d的水泥熟料生产线为研究背景,在深入了解熟料煅烧工艺的基础上,基于大量生产数据,识别回转窑热效工况,再结合热力学原理建立当前工况下的热效模型,最后实施案例推理算法给出烧成带温度优化设定值。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热效工况识别困难问题,通过分析大量生产数据确定热效工况参数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采用主成分分析技术与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实现热效工况在线识别。(2)针对热效建模困难问题,通过结合水泥生产工艺与热力学原理建立当前工况下回转窑物料收支平衡与热能收支平衡模型,由上述两模型确定热效建模参数,并对其进行采集,最后以这些参数来构建热效模型,实现热效率实时监测。(3)针对烧成带温度设定值人工给定问题,先通过热效模型得出当前工况下的热效值,再结合游离氧化钙、窑主机电流等辅助变量确定优化设定规则集,并根据规则集构建初始案例库,最后采用案例推理算法实现烧成带温度设定值的自动给定。(4)热效优化指导系统软件研发。回转窑热效优化指导软件采用C#语言编写,主要由用户管理、数据采集、工况识别、热效建模、优化设定等模块组成,各模块相互依托,相互协调,共同实现上述功能。最后,将热效优化指导软件应用于工业现场,经验证,该软件能够实现回转窑热效工况的准确识别以及当前工况下热效率实时监测,并自动给出烧成带温度优化设定值。

李小杰[4](2017)在《难选铁矿石磁化焙烧变径回转窑设备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几年,钢铁行业处于微利或亏损经营状况,不少企业面临生死存亡考验,唯一求得生存的途径就是通过技术创新降低成本,而提高自产铁矿石利用率是有效降低成本一条途径。目前,国内数十亿吨难选铁矿石,受磁化焙烧工艺装备限制,不能有效利用,迫切需要开发出适合国内难选铁矿石磁化焙烧处理的回转窑装置。本课题主要以回转窑磁化焙烧装置为研究对象,对窑体结圈的机理进行研究分析,研究通过改变窑体结构抑制结圈的可行性,根据烟气流动过程中质量守恒原理和物料入窑预热、干燥、加热、还原所需时间及窑体长度,确定回转窑窑体结构设计的半径比和长径比,对实验室难选铁矿磁化焙烧回转窑窑体结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开展变径回转窑和通径回转窑磁化焙烧处理酒钢015mm铁矿石分级后的15mm粒级粉矿窑体结圈对比验证试验,验证窑体变径优化设计对处理难选铁矿石抑制结圈的效果,根据试验结果,对已投用产业化生产的回转窑窑体结构进行设计。首先,对回转窑磁化焙烧难选铁矿石结圈机理进行分析研究,主要对窑体结圈的位置、窑体固相和液相结圈的机理及窑体结圈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细粒级低熔点物质入窑和回转窑窑内局部高温是造成窑内结圈主要原因的观点。防止细粒级物料入窑可采用粒度分级的方法解决,而窑体内局部高温需通过窑体结构优化设计来解决,根据烟气流动过程中质量守恒原理和物料入窑预热、干燥、加热、还原所需时间及窑体长度,确定回转窑窑体结构设计的半径比为(?)倍和长径比为1317倍以及回转窑窑体传动装置的参数设计。对实验室φ0.45×6m燃气通径回转窑进行窑体结构变径优化设计。其次,采用φ0.650.45×9m燃气变径回转窑和φ0.45×6m燃气通径回转窑,对酒钢镜铁矿15mm粒级粉矿进行磁化焙烧窑体结圈验证试验。验证试验结果显示,在磁化焙烧温度等其它参数相同条件下,变径回转窑较通径回转窑产能提高了50%、能耗降低20%左右,且具有明显抑制结圈功能,并对三种已投入产业化生产的回转窑进行窑体结构设计,确定了回转窑技术参数和运行参数。该项目完成后,能够有效解决回转窑受窑体结圈制约,不能广泛应用于难选铁矿石磁化焙烧领域的问题,为国内数十亿吨难选铁矿石有效利用提供高产能、低能耗的磁化焙烧装备,市场前景广阔。

李帷韬[5](2012)在《水泥回转窑烧成状态识别与熟料质量指标软测量的研究》文中提出水泥熟料的煅烧是水泥生产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道工序,它直接影响水泥的产量和质量。水泥熟料煅烧所使用的热工设备被称为回转窑,它的主要功能是将生料浆烧结成合格的熟料,其运转情况直接决定水泥熟料的质量。回转窑长达百米且处于不断旋转中,其结构的特殊性和工艺的复杂性使得回转窑烧结过程机理复杂,包括物料的物理化学反应,燃料燃烧,气体、物料、内衬间传热,气体、物料运动等多个耦合过程。由于回转窑烧结过程存在着熟料质量指标游离氧化钙(f-CaO)含量难以在线测量,与f-CaO含量密切相关的关键工艺参数烧成状态难以准确识别等难题,导致现有的回转窑烧结过程仍处于“人工看火”开环操作阶段,即看火操作人员通过观察窑内烧成带状况,辅以过程变量,识别当前烧成状态,继而调节控制变量使得与f-CaO含量密切相关的被控变量位于适宜的范围之内,以实现生料的充分燃烧获得合格的熟料。然而,人工烧成状态的识别结果受到操作人员的经验、责任心和关注度等主观因素的制约,易造成熟料质量指标不稳定、窑内衬使用寿命短、窑运转率低、产能低、能耗高、人工劳动强度大等问题。烧成带火焰图像中蕴含丰富的烧成带温度场信息和熟料烧结状况信息,连同过程数据信息是目前看火操作人员识别烧成状态的主要依据。适宜的烧成状态意味着合格的熟料,因此,熟料质量指标与烧成状态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性。然而,受窑内煤粉烟尘的影响,烧成带火焰图像中感兴趣区域之间存在强烈耦合,边界模糊不清,加之过程数据包含大量复杂噪声,之前基于图像分割技术或基于过程变量的烧成状态识别技术和熟料质量指标软测量的方法精度不高。因而,融合烧成带火焰图像和过程数据信息,研究基于图像处理和机器学习理论的回转窑烧成状态识别和熟料质量指标软测量的新方法和新技术,具有重要意义。这项研究将机器学习技术应用于工程实践,真正实现“机器看火”取代“人工看火”,为实现水泥回转窑烧结过程的监控和熟料质量指标的闭环控制奠定基础。本文以水泥回转窑为研究对象,以提高烧成状态识别和熟料质量指标软测量精度为目标,重点研究了烧成带火焰图像和过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技术,开展了基于图像处理和机器学习的烧成状态识别和熟料质量指标软测量的研究,取得了以下成果:①针对之前基于图像分割技术识别烧成状态的缺陷,首先提出了一种压缩Gabor滤波器组设计方法对具有不同纹理特性的火焰图像感兴趣区域进行滤波预处理,增强其可区分性以有利于烧成状态的识别;然后提出了不采用图像分割技术直接对火焰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和选取的方法,基于多变量图像分析(MIA)提取感兴趣区域的色彩特征,基于改进的主成份分析(PCA)提取感兴趣区域的全局形态特征,基于比例不变特征变换算子(SIFT)结合视觉字典本(BoVW)和改进的潜在语义分析(LSA)提取感兴趣区域的局部形态特征;将所提取的三种火焰图像特征分别送入概率神经网络(PNN)、BP神经网络(BPNN)、支持向量机(SVM)和超级学习机(ELM)四种模式分类器进行烧成状态的识别,以探究不同模式分类器对于特征空间的划分能力;最后给出了一种基于模糊积分的烧成状态融合方法,对三类火焰图像特征的烧成状态识别结果进行决策级融合,避免特征级融合可能带来的“维数灾”现象。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压缩Gabor滤波器组设计方法可以有效的增强感兴趣区域之间的可区分程度;基于独立特征设计的模式分类器,三类火焰图像特征的最佳烧成状态识别结果分别为85.55%、88.57%及92.12%;当选取PNN时,三类火焰图像特征决策级融合的最佳烧成状态识别结果为95.37%,优于基于单一火焰图像特征、图像分割技术和其它融合方法的烧成状态识别结果。②针对识别烧成状态时过程数据作为火焰图像的重要补充信息,首先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中值数的滤波器,消除过程数据的噪声干扰;然后提出了一种基于KPLS的最优压缩过程数据特征向量子集的提取方法,消除过程数据可能存在的共线性和非线性特性问题;将所提取的过程数据特征向量分别送入PNN、BPNN、SVM和ELM四种模式分类器进行烧成状态的识别;最后给出了一种基于模糊积分的烧成状态融合方法,对火焰图像烧成状态识别结果和过程数据烧成状态识别结果进行决策级融合。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改进的中值数滤波器较传统中值滤波器可以去除过程数据中由于突变性扰动或尖脉冲干扰导致的过失数据,并可以去除随机噪声;基于设计的最佳模式分类器,过程数据特征向量的最佳烧成状态识别结果为92.56%;火焰图像和过程数据决策级融合的最佳烧成状态识别结果在选取PNN时为96.67%,明显优于单独采用火焰图像和过程数据的烧成状态识别结果,真正实现了“机器看火”取代“人工看火”,为进一步实现回转窑烧结过程的监控提供了技术支持。③针对熟料质量指标f-CaO含量不能在线测量的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火焰图像和过程数据的熟料质量指标f-CaO含量软测量方法,首先对火焰图像和过程数据进行滤波预处理,然后提取火焰图像感兴趣区域的色彩特征、全局形态特征和局部形态特征,结合滤波后的过程数据组成f-CaO含量软测量模型的输入向量,以f-CaO含量的化验值作为导师信号,利用KPLS提取潜在变量作为特征向量,送入ELM回归器和支持向量回归器(SVR)分别建立f-CaO含量的软测量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当选取ELM回归器时,本文方法f-CaO含量软测量的RMES=0.0638,拟合优度为0.9987,优于基于SVR回归器方法的结果、基于PLS特征提取方法的结果和直接对特征进行软测量方法的结果,为实现回转窑烧结过程熟料质量指标的闭环控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针对复杂工业过程建模问题,运用图像处理和机器学习技术,深入地研究了水泥回转窑烧成状态的识别方法和熟料质量指标的软测量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基于不同特征的模式分类器融合技术具有较好的识别和预测结果;过程数据信息可以改进基于图像特征的模式分类器结果。本文的研究为实现回转窑烧结过程的智能化监控,进而有效地提高水泥的产量和质量奠定了基础。

付艳[6](2012)在《U型直接蓄热煅烧窑的设计与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根据鹤壁市金属镁生产行业的生产实际,针对金属镁生产线“源头”的生产特点,在传统煅烧设备的基础上,通过生产现场跟踪试验,对现有设备进行改造,开发满足用户使用要求、适合金属镁还原条件、技术先进、性能合理的新型煅烧窑。本课题针对回转窑生产设备占地面积大、基础建设投资高和传统煅烧竖窑在煅白煅烧过程中存在的诸多不确定因素,不能保证煅烧成品煅白的质量问题,在现场跟踪试验的基础上,对煅烧窑的结构进行改造。在瑞典麦尔兹窑的设计基础上,设计了两个在底部相连通的窑筒结构,继承了传统竖窑占地面积小的优点;在窑体的内部附加上了与之相匹配的窑衬、空气炮、喷枪、通过窑体外部多个显示面板进行反馈的自动控制系统。保证了窑体内部各个不同部位的温度控制,避免了白云石在煅烧过程中的生烧、欠烧情况,保证了煅白的水活化度、灼减度、烧损率等影响煅白质量的因素;设制了原料入窑前的上料系统、电磁除铁系统、除尘系统和成品出窑后的耐热皮带机、振动筛等配套系统,使煅白成品得以细分,应用到不同领域;进一步使进料和出料质量得到了保证。同时对部分装置的安装及维护进行了说明,延长了煅烧窑的使用寿命。新型煅烧窑性能良好、煅白质量符合下道还原工序要求、操作与维护简便,使生产企业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提高了金属镁生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王斌,郑建忠,李冰[7](2010)在《延长50m回转窑使用寿命的技术研发》文中提出本文阐述了青铝集团对延长350大型预焙阳极系统50m回转窑使用寿命的技术研发工作。通过不断优化工艺技术条件,实施多项技术攻关改造,实施回转窑设备健康维护理论,创建回转窑健康维护策略与建模,调窑参数优化、健康维护检测技术及回转窑健康维护信息管理等工作,有效提高回转窑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达到了最大限度延长回转窑使用寿命突破1200天的目的,取得了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王斌,郑建忠,李冰[8](2010)在《延长50m回转窑内衬寿命的技术研发》文中提出本文阐述了青铝集团对延长350大型预焙阳极系统50m回转窑使用寿命的技术研发工作,通过不断优化工艺技术条件,实施多项技术攻关改造,实施回转窑设备健康维护理论,创建回转窑健康维护策略与建模,调窑参数优化、健康维护检测技术及回转窑健康维护信息管理等工作,有效提高回转窑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达到最大限度延长回转窑使用寿命突破1200天的目的,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张伟伟[9](2010)在《石灰回转窑主要参数计算及选型方法研究》文中认为活性石灰是钢铁冶金工业的基本原料,可以提高炼钢的速度、产量和质量。除此之外,活性石灰还广泛被应用到污水处理、垃圾、化工、造纸等各行业。回转窑作为煅烧活性石灰的主要设备之一,有着广泛的用途和非常好的发展前景。随着有色冶金行业、建材行业发展和活性石灰在其它行业的广泛应用,对回转窑的需求越来越多,规格要求也会不断扩大。这将有利于我国回转窑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从而提高我国回转窑的技术水平。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和回转窑的广泛实际应用,石灰回转窑逐渐有多档支承向两档支承发展的趋势。本论文以两档支承的石灰回转窑作为研究的对象,阐述了石灰回转窑系统三大主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工艺流程。分析了石灰物料在回转窑内的运动状态,研究了回转窑的传统设计理论及方法,通过对检测结果、试验数据的分析比较,总结出影响石灰回转窑设计主要参数的主要因素。通过实验数据和相关分析,生产中经验的总结,完善和优化了石灰回转窑的主要参数的计算和选型。编写了石灰回转窑选型计算和结构设计的软件,方便了两档支承回转窑的设计计算和结构优化,使计算更加方便迅速。并对软件计算的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此软件与实际工况和生产经验相结合,所设计的石灰回转窑更能符合实际生产的需求,结构更加合理,可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该研究为两档支承的石灰回转窑的设计和的生产提供指导,有利于提高活性石灰产品的质量。

梁宵[10](2009)在《回转窑智能优化控制平台软件的设计与开发》文中指出大型回转窑设备广泛应用于冶金、选矿、水泥、环保等行业。由于回转窑过程存在多变量强耦合、非线性、关键工艺参数检测干扰严重等控制难题而难以实现自动控制和优化控制。研究回转窑智能优化控制技术与智能优化控制平台,对于提高回转窑熟料质量、提高设备利用率、节能降耗具有重要的意义。回转窑智能优化控制平台软件是用于回转窑自动化控制和监控的应用软件。国外控制系统平台的软件开发技术非透明,基础回路控制稳定但智能控制方面提及较少。国内开发平台由于起步较晚,存在结构性不强,代码的复用率不高的问题。因此,对具有模块化结构和智能优化控制算法开发功能的回转窑智能优化控制平台软件的研究,显得十分必要。本文以“大型回转窑智能控制系统”的863项目课题为背景,在原有的项目工程基础上,进行了回转窑智能优化控制软件架构的设计,本文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其中的回转窑智能优化控制平台软件的设计与开发。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概括如下:1.对整个智能优化平台软件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分析设计,搭建平台结构,将各模块有机的联系与结合起来。以结构清晰和复用性强为目的组织起智能优化平台软件的结构。2.将软件平台划分为用于绘制回转窑人机界面的绘图模块、用于处理回转窑检测量与控制量信息的数据处理模块、用于与下位机进行数据传输的通信模块和进行智能优化算法开发的控制算法模块,并对各个模块进行单独的详细介绍、结构和功能设计。针对设计进行了各模块的开发工作,采用面向对象语言,为达到易用性和可扩展性,设计实现了功能强大的基类。3.针对控制算法模块的设计与开发,提出一种基于流程图设计,动态生成脚本,最后使用系统自带编译器进行解释执行的设计思想。这种方式的实现可以减轻开发者的编程量,从而可以将开发重心放在智能控制算法的开发上,并且流程图组态的方式直观性强,易于学习。同时为拓展软件平台的功能,实现了类C语言作为该平台的API。4.针对该智能优化平台进行了系统测试和功能测试。对各模块的功能测试进行了测试用例设计,对平台整体功能的测试进行了工艺绘制实验和PID算法实验,各功能基本满足设计需求,表明其设计的有效性和开发的可行性。

二、影响熟料窑窑衬使用周期的因素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影响熟料窑窑衬使用周期的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水泥窑耐火材料长周期运行的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水泥窑用耐火砖的中国标准
2 目前影响窑内耐火砖使用周期的主要因素分析
3 提高窑内耐火材料使用周期的条件与案例分析
    3.1 落实C型砖标准进一步提高窑内耐火砖使用周期
    3.2 消除机械应力,降低窑内耐火砖的异常消耗
    3.3 设计优化窑口耐火材料施工方案,使窑口耐火砖使用周期与窑内耐火砖同步
    3.4 做好耐火材料的日常维护
4 结语

(2)提高回转窑测温精度的补偿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回转窑表面温度监测系统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基于红外扫描的回转窑表面温度监测的发展趋势
    1.3 论文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第2章 基于红外扫描的回转窑表面温度监测系统
    2.1 红外扫描测温原理
    2.2 基于红外扫描的回转窑表面温度监测系统
        2.2.1 红外扫描系统功能介绍
        2.2.2 温度监测软件功能介绍
    2.3 影响测温精度的主要因素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针对环境因素的温度补偿方法研究
    3.1 环境温度对于环境反射辐射的影响分析
    3.2 环境温度对于大气透射率的影响分析
        3.2.1 大气透射率
        3.2.2 回转窑周围的温度场分布
        3.2.3 环境温度对透射率的影响
    3.3 基于非均匀温度场的动态温度补偿模型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针对测量因素的温度补偿方法研究
    4.1 传统的基于测量因素的温度补偿方法
        4.1.1 欠补偿
        4.1.2 过补偿
    4.2 针对角度和距离影响的温度补偿分析
        4.2.1 水平方向
        4.2.2 竖直方向
    4.3 基于多方位融合的温度补偿模型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实验研究与验证
    5.1 基于多因素的温度补偿模型
    5.2 实验环境和实验方案
        5.2.1 实验环境
        5.2.2 实验方案
    5.3 实验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主要工作及创新点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不同温度下大气中的饱和水蒸气含量
附录B 波长3-5μm的水蒸气光谱透过率
附录C 波长3-5μm的二氧化碳光谱透过率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3)水泥回转窑热效优化指导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水泥回转窑工艺简介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回转窑热效工况识别研究
    2.1 热效工况参数选择与数据预处理
        2.1.1 参数选择
        2.1.2 数据预处理
    2.2 基于PCA与 FCM的热效工况识别
    2.3 小结
第三章 回转窑热效建模研究
    3.1 物料收支平衡与热能收支平衡分析
        3.1.1 物料收支平衡分析
        3.1.2 热能收支平衡分析
    3.2 热效参数采集
        3.2.1 现场参数采集
        3.2.2 软测量参数采集
    3.3 热效模型建立
        3.3.1 物料收支计算
        3.3.2 热能收支计算
        3.3.3 热效模型建立
    3.4 小结
第四章 基于案例推理的烧成带温度优化设定研究
    4.1 烧成带温度优化设定研究
        4.1.1 案例推理技术概述
        4.1.2 初始案例库建立
        4.1.3 案例表示
        4.1.4 案例检索
        4.1.5 案例重用
        4.1.6 案例存储
        4.1.7 方法验证
    4.2 小结
第五章 回转窑热效优化指导系统设计与实现
    5.1 软件框架设计
    5.2 软件模块设计
        5.2.1 用户管理模块
        5.2.2 数据采集模块
        5.2.3 工况识别模块
        5.2.4 热效建模模块
        5.2.5 烧成带温度优化设定模块
    5.3 工业应用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附录B

(4)难选铁矿石磁化焙烧变径回转窑设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1.2 课题研究的现状
        1.2.1 铁矿石磁化焙烧分类
        1.2.2 磁化焙烧回转窑装备使用现状
        1.2.3 酒钢镜铁矿磁化焙烧试验研究情况
        1.2.4 变径回转窑的使用现状
    1.3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和内容
第2章 难选铁矿石回转窑磁化焙烧窑体结圈机理研究
    2.1 回转窑结圈位置
    2.2 窑体结圈机理分析
        2.2.1 固相机理分析
        2.2.2 液相机理分析
    2.3 窑体结圈影响因素分析
        2.3.1 FeO的作用
        2.3.2 窑衬的影响
        2.3.3 铁矿石粒度的影响
        2.3.4 窑内温度的影响
        2.3.5 热工制度对结圈的影响
        2.3.6 窑速对结圈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变径回转窑窑体结构设计
    3.1 回转窑窑压控制对窑体结构设计的影响分析
        3.1.1 回转窑沿窑长方向上压力分布
        3.1.2 磁化焙烧回转窑压力分布的实际情况
        3.1.3 回转窑的窑压调节方法
        3.1.4 回转窑窑头吸风和窑尾冒火的解决措施
    3.2 回转窑变径前后内径的确定
    3.3 回转窑长径比的确定
    3.4 防止回转窑结圈的窑体结构设计
    3.5 实验室试验用变径回转窑窑体结构设计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变径回转窑粉矿磁化焙烧防结圈试验
    4.1 试验目的
    4.2 试验原料
        4.2.1 化学成分分析
        4.2.2 铁化学物相分析
        4.2.3 原料结论
    4.3 固体还原剂的理化特性分析
    4.4 试验设备
    4.5 试验流程
    4.6 变径回转窑稳定试验及结果分析
    4.7 矿样的化学物相分析
    4.8 变径回转窑焙烧结圈分析
        4.8.1 液相结圈分析
        4.8.2 固相结圈分析
    4.9 本章小结
第5章 通径回转窑磁化焙烧对比验证试验
    5.1 试验原料
    5.2 试验仪器与设备
    5.3 试验方法
        5.3.1 工艺参数控制方法
        5.3.2 测量及取样
    5.4 试验结果分析
        5.4.1 焙烧温度对磁化效果的影响
        5.4.2 煤粉种类对磁化效果的影响
        5.4.3 煤粉用量对磁化效果的影响
        5.4.4 窑内停留时间对磁化效果的影响
        5.4.5 焙烧矿分级磁选对选矿指标的影响
        5.4.6 焙烧矿密封慢冷对选矿指标的影响
    5.5 防止细粒级物料入窑的结圈抑制措施
    5.6 产业化生产用回转窑窑体结构设计
        5.6.1 φ3.6×50m通径回转窑优化设计
        5.6.2 φ4×50m通径回转窑优化设计
        5.6.3 φ4×60m通径回转窑优化设计
    5.7 磁化焙烧难选铁矿石工艺运行参数优化
    5.8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5)水泥回转窑烧成状态识别与熟料质量指标软测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工业过程中图像处理技术研究状况
    1.3 回转窑烧成状态识别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4 回转窑熟料质量指标检测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5 本文主要工作
第二章 水泥回转窑烧成状态识别及熟料质量指标f-CaO含量测量问题描述
    2.1 水泥回转窑烧结过程工艺描述
    2.2 水泥回转窑烧成状态特性分析及其识别现状描述
    2.3 水泥回转窑熟料质量指标F-CAO含量测量现状描述
    2.4 影响水泥回转窑熟料产品质量指标F-CAO含量的因素分析
    2.5 水泥回转窑烧成状态识别及熟料F-CAO含量软测量的难点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预备知识
    3.1 信息预处理
    3.2 图像分割方法
        3.2.1 大津算法(Otsu)
        3.2.2 模糊C均值聚类(Fuzzy C-Means,FCM)
        3.2.3 基于Gabor小波去模糊化的聚类算法(Fuzzy C-Means and Gabor Wavelet,FCMG)
        3.2.4 改进的快速行进法(Fast Marching Method,DFM)
        3.2.5 归一化割(Normalized Cut,Ncut)
        3.2.6 多阶自适应阈值(Multistage Adaptive Thresholding,MAT)
    3.3 特征提取方法
        3.3.1 多变量图像分析(Multivariate Image Analysis,MIA)
        3.3.2 主成分分析法(Pri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
        3.3.3 尺度不变特征转换算法(Scale Invariance Feature Transform,SIFT)
        3.3.4 偏最小二乘(partial least squares,PLS)
        3.3.5 神经网络偏最小二乘(Neural network partial least squares,NNPLS)
        3.3.6 核偏最小二乘(Kernel partial least squares,KPLS)
    3.4 多特征融合方法
    3.5 模式分类器设计方法
        3.5.1 概率神经网络(Probabilistic neural networks,PNN)
        3.5.2 BP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
        3.5.3 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
        3.5.4 超级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LM)
    3.6 回归器设计方法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火焰图像多特征的烧成状态识别方法
    4.1 相关工作
    4.2 基于火焰图像多特征的烧成状态识别策略
    4.3 基于压缩GABOR滤波器组的火焰图像预处理算法
    4.4 基于火焰图像感兴趣区域色彩特征的烧成状态识别算法
    4.5 基于火焰图像感兴趣区域全局形态特征的烧成状态识别算法
    4.6 基于火焰图像感兴趣区域局部形态特征的烧成状态识别算法
    4.7 基于FUZZY INTEGRAL的火焰图像多特征融合烧成状态识别算法
    4.8 仿真实验
        4.8.1 数据描述
        4.8.2 实验结果与分析
        4.8.2.1 基于改进的Gabor滤波器组的火焰图像预处理实验结果
        4.8.2.2 基于MIA的色彩特征烧成状态识别实验结果
        4.8.2.3 基于PCA的全局形态特征烧成状态识别实验结果
        4.8.2.4 基于SIFT+BoVW+LSA的局部形态特征烧成状态识别实验结果
        4.8.2.5 基于Fuzzy Integral的火焰图像多特征融合烧成状态识别实验结果
        4.8.2.6 比较实验结果
    4.9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过程变量与火焰图像融合的烧成状态识别方法
    5.1 基于过程变量与火焰图像特征融合的烧成状态识别策略
    5.2 基于过程变量与火焰图像融合的烧成状态识别算法
        5.2.1 基于改进中值滤波器的过程变量数据滤波预处理
        5.2.2 基于KPLS的过程变量烧成状态识别模型
        5.2.3 基于过程变量与火焰图像的Fuzzy Integral融合的烧成状态识别模型
    5.3 仿真实验
        5.3.1 数据描述
        5.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5.3.2.1 滤波预处理
        5.3.2.2 基于KPLS的过程数据烧成状态识别实验结果
        5.3.2.3 基于过程变量和火焰图像的Fuzzy Integral融合的烧成状态识别实验结果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火焰图像与过程数据的熟料质量指标f-CaO含量软测量方法
    6.1 基于火焰图像和过程变量的熟料质量指标F-CAO含量软测量策略
    6.2 基于火焰图像和过程数据的产品质量指标F-CAO含量软测量算法
        6.2.1 数据预处理
        6.2.2 火焰图像特征提取
        6.2.3 软测量模型设计
    6.3 仿真实验
        6.3.1 数据描述
        6.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6.3.2.1 数据预处理实验结果
        6.3.2.2 火焰图像特征提取实验结果
        6.3.2.3 软测量模型设计实验结果
    6.4 本章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博士期间完成的论文、参加的科研项目
作者简介

(6)U型直接蓄热煅烧窑的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煅烧窑的研究动向及进展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1.4 本章小结
2 煅烧窑的工作过程及白云石煅烧原理
    2.1 回转窑的结构
    2.2 回转窑的结构参数
    2.3 回转窑煅烧的工艺过程
    2.4 白云石煅烧的条件
    2.5 煅白质量的判断
    2.6 传统竖窑简介
    2.7 本章小结
3 新型煅烧窑的设计方案
    3.1 设计思路及方案
    3.2 窑形形状结构设计
    3.3 空气炮装置
    3.4 加料装置
    3.5 高强电磁出铁器
    3.6 喷枪喷吹系统
    3.7 耐热皮带机
    3.8 双层振动筛
    3.9 冷却风机
    3.10 PLC控制装置
    3.11 本章小结
4 U型直接蓄热煅烧窑的研制
    4.1 U型窑煅烧过程的整体布局
    4.2 两窑身的的温度变化
    4.3 U型直接蓄热煅烧窑的主要工艺流程
    4.4 U型直接蓄热煅烧窑的主要结构
    4.5 U型直接蓄热煅烧窑主要零部件的制造与设计原理
    4.6 炉膛热平衡
    4.7 窑体的燃耗和热效率
    4.8 窑衬
    4.9 高强电磁出铁器
    4.10 喷枪
    4.11 空气炮
    4.12 双层振动筛
    4.13 耐热输送带
    4.14 自动控制系统
    4.15 上料系统
    4.16 新型煅烧窑的试用效果
    4.17 本章小结
5 U型直接蓄热煅烧窑使用注意事项
    5.1 常见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
        5.1.1 拔火孔返料
        5.1.2 煤粉秤漂浮
        5.1.3 U窑喷枪的损坏
    5.2 操作注意事项
    5.3 易损件说明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
    6.1 结论
    6.2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石灰回转窑主要参数计算及选型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活性石灰概述
    1.2 石灰回转窑的发展和应用
    1.3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4 课题的来源和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1 课题的来源
        1.4.2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石灰回转窑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2.1 石灰回转窑的结构及特点
        2.1.1 石灰回转窑的结构
        2.1.2 石灰回转窑的特点
    2.2 回转窑系统的三大主机及工艺流程
        2.2.1 回转窑系统的三大主机
        2.2.2 工艺流程
    2.3 石灰在回转窑内的运动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回转窑主要参数计算及选型
    3.1 影响回转窑产量的主要因素
        3.1.1 海拔对生产能力的影响
        3.1.2 石灰石粒度对生产能力的影响
        3.1.3 燃料低热值对生产能力的影响
    3.2 回转窑设计方法及工作参数的确定
        3.2.1 设计方法及依据
        3.2.2 回转窑长径比
        3.2.3 回转窑规格
    3.3 所需燃料参数的计算
        3.3.1 气体燃料
        3.3.2 固体、液体燃料
        3.3.3 生产石灰燃料的消耗量
    3.4 石灰回转窑筒体参数的计算
        3.4.1 两档支承回转窑筒体结构及参数
        3.4.2 窑衬
        3.4.3 筒体载荷的计算
        3.4.4 筒体应力和挠度的计算
        3.4.5 筒体的热应力
    3.5 回转窑传动功率的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回转窑主要参数计算软件的设计
    4.1 开发工具的选择
    4.2 石灰回转窑软件的设计
    4.3 软件的验证
    4.4 本章总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筒体剪力及弯矩分析图
附录 B 筒体上的力对跨中的挠度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10)回转窑智能优化控制平台软件的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回转窑过程控制方法研究与应用现状
    1.3 回转窑控制系统软件平台应用现状
    1.4 研究回转窑智能优化控制平台软件的必要性
    1.5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第2章 回转窑智能优化控制软件架构设计
    2.1 回转窑熟料烧成工艺流程简介
    2.2 回转窑过程控制难点
    2.3 回转窑智能优化控制策略
    2.4 回转窑智能优化控制系统总体结构
    2.5 回转窑智能优化控制软件架构设计
        2.5.1 智能优化控制软件架构设计
        2.5.2 智能优化控制平台软件的需求分析
第3章 回转窑智能优化控制平台软件设计
    3.1 回转窑智能优化控制平台软件系统总体设计
        3.1.1 平台总体结构设计
        3.1.2 平台总体功能设计
        3.1.3 使用操作设计
        3.1.4 运行及开发环境
    3.2 回转窑人机界面的绘图模块设计
        3.2.1 绘图模块简介
        3.2.2 绘图模块总体结构
        3.2.3 绘图模块功能设计
    3.3 回转窑优化控制平台数据处理模块设计
        3.3.1 数据字典设计
        3.3.2 实时数据存储设计
        3.3.3 历史数据存储设计
    3.4 回转窑优化控制平台通信模块设计
        3.4.1 OPC接口规范
        3.4.2 OPC对象规范
        3.4.3 通信方式设计
    3.5 回转窑智能优化控制算法模块设计
        3.5.1 脚本技术的引入
        3.5.2 算法图元设计
        3.5.3 脚本生成设计
        3.5.4 基于解释原理的编译器执行方式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回转窑智能优化控制平台软件开发
    4.1 回转窑智能优化平台软件总界面的实现
        4.1.1 界面功能的实现
        4.1.2 导航栏的实现
    4.2 回转窑人机界面绘图模块的实现
        4.2.1 图元绘制的实现
        4.2.2 鼠标操作的实现
        4.2.3 图元属性的实现
        4.2.4 复杂图元的实现
    4.3 回转窑优化控制平台数据处理模块的实现
        4.3.1 数据字典的实现
        4.3.2 实时数据存储的实现
        4.3.3 历史数据存储的实现
    4.4 回转窑优化控制平台通信模块的实现
        4.4.1 OPC建立连接
        4.4.2 组对象与项对象
        4.4.3 读写数据的实现
    4.5 回转窑智能优化控制算法模块的实现
        4.5.1 算法图元的实现
        4.5.2 算法脚本的实现
        4.5.3 解释型编译器的实现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回转窑智能优化控制平台软件功能测试
    5.1 测试环境简介
    5.2 模块功能测试
    5.3 综合功能测试
        5.3.1 回转窑工艺流程绘制实验
        5.3.2 PID控制算法实验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影响熟料窑窑衬使用周期的因素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水泥窑耐火材料长周期运行的实践[J]. 师美高,徐金福,谭迪. 水泥技术, 2020(04)
  • [2]提高回转窑测温精度的补偿方法研究[D]. 舒倩. 重庆邮电大学, 2019
  • [3]水泥回转窑热效优化指导系统研究[D]. 宁方乾. 济南大学, 2019(01)
  • [4]难选铁矿石磁化焙烧变径回转窑设备研究[D]. 李小杰. 兰州理工大学, 2017(03)
  • [5]水泥回转窑烧成状态识别与熟料质量指标软测量的研究[D]. 李帷韬. 东北大学, 2012(07)
  • [6]U型直接蓄热煅烧窑的设计与研究[D]. 付艳. 南京理工大学, 2012(07)
  • [7]延长50m回转窑使用寿命的技术研发[A]. 王斌,郑建忠,李冰. 有色金属工业科学发展——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0
  • [8]延长50m回转窑内衬寿命的技术研发[J]. 王斌,郑建忠,李冰. 轻金属, 2010(04)
  • [9]石灰回转窑主要参数计算及选型方法研究[D]. 张伟伟. 河南科技大学, 2010(03)
  • [10]回转窑智能优化控制平台软件的设计与开发[D]. 梁宵. 东北大学, 2009(06)

标签:;  ;  ;  ;  ;  

影响熟料窑内衬使用寿命的因素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