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群:货币信贷政策是重点

张立群:货币信贷政策是重点

一、张立群:货币信贷政策是焦点(论文文献综述)

张立群[1](2014)在《房地产价格监管法律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高贡献产业,房地产业的繁荣和房地产价格的上升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但是如果房地产价格的升高与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和居民收入水平不能同步适应,则会损害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且房地产价格问题直接关系居民对“住”的基本生存要求,是社会民生的重要问题,必须予以重视,并进行深入研究,以理论指导实践。房地产价格问题是涉足法律、经济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复杂问题,在此前提下从法律的角度出发,研究探讨房地产价格监管所涉及的相关概念、法理依据以及房地产价格法律监管的法律主体和监管对象等方面的内容,并且在进行理论分析和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对加强我国房地产价格监管的法律思考,以期能在实践中得到更好的应用和发挥,最终实现房地产价格的平稳发展。房地产价格的法律监管包括房地产价格法律监督和房地产价格法律管理两大方面的内容,通过对二者的含义解析,以及对房地产价格法律监管与房地产价格宏观调控两者进行辨析,确定研究重点应立于范围层次更为广泛的房地产价格法律监管之上。然而任何法律问题的研究和解决都离不开法学理论的支持,通过对房地产价格监管的法学理论依据的分析,其中包括宏观调控法学手段及原则理论、市场监管法学理论、法经济学博弈论理论以及法社会学法律功能论理论等方面,可以为房地产价格监管法律问题的研究提供更为深刻的理解和法源支持。房地产价格监管法律问题的研究重点应当集中于房地产价格监管的相关法律主体和监管对象的法律分析等方面,逐步深入论题并发现问题。具体而言,对房地产价格监管法律主体的分析,主要集中在房地产价格监管的决策主体、执行主体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主体三个方面,通过对房地产价格监管各主体的构成、职能、监管作为等方面的总结剖析,可发现其在房地产价格监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监管决策主体法律权责与监管机制不完善、缺乏对监管主体的执行监督与管理以及房地产价格监管政策法律化进程滞缓等。而在对房地产价格监管对象的法律分析上,主要以对房地产价格产生影响的因素作为贯穿全章之线索,并反之将其作为对房地产价格监管的对象和手段予以阐释分析,从对房地产价格产生影响的因素这一角度入手,对涉及房地产价格的土地出让手段、房地产资本信贷手段、房地产市场供需以及房地产税费制度等方面的监管,从法律的角度进行详细梳理,在此过程中对房地产价格监管对象的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可取之处进行了双向分析,在今后我国房地产价格监管的过程中对可取之处予以延续和改进,对出现的如土地的行政垄断、立法转化的迟滞以及规范性文件效力层级低等各方面问题予以纠正和弥补。最后,提出加强对我国房地产价格法律监管的建议,结合前文的层层深入分析以及在整理分析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从强化土地出让、金融税制和加强住房保障等房地产价格监管手段方面,对房地产价格法律监管进行深入思考总结,提出加强土地利益分配管理、明确政府法律责任以及在推动土地入市交易的过程中加强监管力度的思考;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建立健全房地产价格监管监察法律机制,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纵向监管与部门间、地方政府间横向联合的纵横交错的房地才价格监管法律机制,完善房地产市场执法监督机制,提高房地产价格法律监管的效率,维护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平衡稳定。

刘满平[2](2013)在《中国宏观调控系统运行、转换与绩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经济学思想诞生以来,有关宏观调控(西方对应的的称谓是政府干预)的讨论及争辩始终伴随在其中,不同的经济学流派有不同的见解和观点。自凯恩斯主义出现后,有关宏观调控的理论在很多国家得到实践并获得良好的结果。我国也不例外,国内学者对宏观调控进行了归纳总结,从模式、政策工具、力度等方面进行了很好的诠释。但遗憾的是,这种研究角度比较单一,大多数是静态地分析和研究,不能详细地、全面地描述整个宏观调控的运行过程。因此,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和探讨。基于此,本文试图借鉴系统理论观点,认为系统是普遍存在的,宏观调控也不例外。无论是从宏观调控组成各要素,还是宏观调控运行、转换以及结果来看,都具有系统性。宏观调控是一个系统,从系统的角度看,宏观调控可以定义为政府基于特定的经济环境,选择运用适当政策工具影响或改变现实经济运行状态、实现预期调控目标的过程。它应该包括主体、政策、客体、方式、目标以及绩效等6个方面。宏观调控主体表明是谁进行宏观调控;宏观调控政策表明用什么政策来进行调控;宏观调控客体表明对什么进行调控;宏观调控方式表明主体和客体之间联系或作用类型,是直接还是间接;宏观调控目标表明进行宏观调控所要达到的预期;宏观调控绩效则表明进行宏观调控的实际结果。宏观调控是一项行为过程,有主体、有客体,还有目标、政策等等,实质上是一个典型的控制系统。其内部6大构成要素在整个运行系统内按照自身的特点各司其职,发挥着各自的作用,而且也会随着整个宏观调控系统的转换而发生转换和变化。宏观调控是动态的、连续的变化过程,一轮完整的宏观调控系统完成后,将会向下一轮宏观调控系统转换或演变,而不是静止不变的。之所以会发生这种连续的转换或演变过程,主要是由于经济自身的运行会经常发生周期性波动,特别是对于正处于转轨期间的我国来说,由于经济总量和经济结构失衡“双重失衡”的存在,无论横向还是综合比较,我国宏观调控系统的转换或演进更为频繁。改革开放以来,为了熨平经济周期性波动,我国至今已进行了8轮宏观调控。由于每轮宏观调控系统面临的经济环境、使用的政策不同,使得不同阶段的宏观调控系统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类型,得到的宏观调控绩效也就不同。而且,在我国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不同宏观调控系统之间发生着转换或演变,宏观调控系统组成各要素如调控主体、客体、政策等也在发生着质的改变。因此,从系统构成、转换等角度去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宏观调控的运行、转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宏观调控结果是可以进行评价的,对结果进行系统评价也是宏观调控系统运行、转换的最终落脚点和归宿。通过宏观调控系统绩效评价,可以判断实施该项宏观调控是否值得?是否会取得更大的调控收益,付岀更少的调控成本?是否还会引起经济社会其他的成本?通过它还可以找出影响绩效发挥的体制、制度因素和外部制约因素。目前我国的宏观调控系统还不健全和完善,需要进一步改进和优化。无论是调控政策协调性,还是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等,宏观调控系统运行都存在着困难和不足。为提高宏观调控系统的效果,就必须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加以完善。本文包括引言在内共分为7章内容,主要是从系统的角度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宏观调控系统的运行、转换和绩效进行分析。第一章为引言,主要介绍论文选题背景和意义,对国内外相关理论和文献进行综述,并对我国的启示和借鉴进行进行总结评价,为全文奠定理论基础。第二章从自身构成、运行转换以及结构评价等方面论证我困宏观调控具有系统性,并运用控制理论建立宏观调控系统运行模型。第二章通过分析宏观调控系统转换与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经济总量与经济结构失衡三者之问的联系,试图寻找导致宏观调控系统转换的原因及本质。第四章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宏观调控系统整体转换情况进行全景式、过程式考察,对不同阶段的宏观调控系统特征和效果做出判断和评价。第五章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宏观调控系统组成各要素例如主体、客体、目标、政策等演变过程和特点,以求对整个宏观调控演变过程做全面的研究,并重点分析了2008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宏观调控系统的运行和转换特点以及效果。第六章对宏观调控系统绩效的具体内容作了界定,并通过构建一套相对量化的宏观调控系统绩效评价方法,对每轮宏观调控系统的效果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并提出影响我国宏观调控系统绩效的因素。第七章通过分析影响宏观调控系统运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所面临的约束条件,提出构建一个有效稳定的宏观调控系统必须遵循的3大原则,并在此基础上,从宏观调控主体、对象、目标、政策等几个方面提出优化和完善宏观调控系统的对策建议。

李秋香[3](2012)在《三叩中国经济之“门”》文中研究表明主持人语:随着一系列最新经济数据的陆续出台,我们看到,中国经济增速出现了持续放缓的态势。那么,在当前世界经济复苏势头减弱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能否“筑底企稳”?“稳增长”在今年能否实现?有色金属工业又该如何应对未来的市场变数?今天,着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

卢晓平,于祥明[4](2012)在《求解稳中求进:深化改革需借力“顶层设计”》文中研究说明推动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这是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决策层在全面分析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后作出的重大而正确的决策。为此,“稳中求进”便成为本报“两会热点前瞻”连续报道中的第二个关键词。 从近期地方两会传来消息,各?

朱冬[5](2012)在《金融积极响应稳中求进主基调》文中研究说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稳中求进",意义深远。如何"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的弹性?如何"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力度"?如何"更好地落实各项调控政策、巩固调控效果"以最终实现房地产市场的良性运转?如何完善农村保险制度,实现全民"老有所养",金融业需要为社会经济、百姓生活做的还很多……本期《特别策划》栏目将为您解答。

蔡祥锋[6](2010)在《我国经济波动的危机冲击及政策选择》文中指出2007年初爆发的美国金融危机在2008年已经开始向美国的实体经济传染,并进一步传染到了世界各地.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经济也未能幸免于难。受此影响,我国的GDP增长速度已经从2008年第一季度的10.6%急速下滑到第四季度的6.8%.作为经济晴雨表的股市也出现了单边下跌,从6000多点一直跌到1600多点.各项经济运行指标显示,我国经济已经步入了下行通道,人们开始对经济前景出现普遍担忧,甚至是恐慌.鉴于此,为了应对危机冲击,避免经济出现持续下滑,我国政府果断出台了一系列的经济刺激方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一系列强有力的经济刺激政策下,从2009年初开始,我国经济下滑的程度开始减缓,并在2009年的第一季度成功实现V型反转,我国经济已经步入后金融危机时代。然而,我国政策推动下的经济V型反转,又使得我国经济在外部经济还没有真正走出危机泥潭背景下面临着通货膨胀的预期风险。在经济增长能否真正依靠自身动能的不确定性和通胀预期的矛盾下,我国政府在政策选择上又处于退出与维持的抉择困境。在此背景下,本论文首先深入分析了此次美国金融危机的深层原因,接着进一步分析了危机冲击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其具体的冲击传导机制。然后,进一步分析了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财政货币政策选择及其效果评价。最后,结合我国当前的经济运行状况,分析研究了我国在后危机时代的财政货币政策选择问题。得出,此次危机背景下我国经济波动主要源于内在经济周期和危机冲击下外部需求的急速下滑的双重因素。由此导致了我国私人消费和投资的萎缩。因此,针对危机冲击特性以及我国经济自身的运行规律,政府实施了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然而,我国政策推动下的经济V型反转,又使得我国经济在外部经济还没有真正走出危机泥潭背景下面临着通货膨胀的预期风险。在经济增长能否真正依靠自身动能的不确定性和通胀预期的矛盾下,我国政府在政策选择上又处于退出与维持的抉择困境。为此,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后危机时代经济的特征,得出维持积极的财政政策依然是后危机时代我国经济实现稳定增长的必需。而货币政策由于通胀预期的担忧则要随经济情况而微调变动,但,其必须密切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并为财政政策提供资金支持。

吕天玲,鄢秀钦,李金龙,张小龙[7](2010)在《↑11.9%:GDP超预期过热与否惹热议》文中研究表明虽然已是4月中旬,但是,北京的天气仍然略带一些寒意。不过,昨天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报告厅里,却一片春意融融。一季度高达11.9%的数据让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一个半小时的发言都充满了激情。 “经济增速一季快于一季,回升势头进一步发展。经济开局良好,为实现?

刘铮,任芳,安蓓[8](2010)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文中研究表明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在保增长取得显着成效后去向何方,又一次成为海内外关注的焦点。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010年宏观

刘铮,任芳,安蓓[9](2010)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五大信号》文中提出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在保增长取得显着成效后去向何方,又一次成为海内外关注的焦点。相关官员和专家普遍认为,这次会议为2010年宏观政策"定

刘铮,任芳,安蓓[10](2010)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五大信号》文中认为●信号一:重点转变发展方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做好2010年经济工作,重点要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真正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机统一起来,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二、张立群:货币信贷政策是焦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张立群:货币信贷政策是焦点(论文提纲范文)

(1)房地产价格监管法律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房地产价格监管相关法律概念解析
    第一节 房地产价格法律监管含义解析
        一、 法律监管的含义解析
        二、 房地产价格法律监管解析
    第二节 房地产价格之法律监管与宏观调控辨析
        一、 房地产价格宏观调控释义分析
        二、 两者的联系
        三、 两者的区分
第二章 房地产价格监管的法理依据
    第一节 宏观调控法学理论依据
        一、 宏观调控手段及原则理论
        二、 对房地产价格问题的适用分析
    第二节 市场监管法学理论依据
        一、 市场监管对象基本理论
        二、 对房地产价格问题的适用分析
    第三节 法经济学理论之博弈论
        一、 博弈论的基本理论
        二、 对房地产价格问题的适用分析
    第四节 法社会学之法律功能论
        一、 法律功能论基本理论
        二、 对房地产价格问题的适用分析
第三章 房地产价格监管法律主体分析
    第一节 监管决策主体
        一、 最高决策权主体
        二、 地方决策权主体
    第二节 监管执行主体
        一、 宏观层面执行主体
        二、 微观运行执行主体
    第三节 监管法律制定主体
        一、 法律法规制定主体
        二、 地方性法律法规制定主体
    第四节 存在问题分析
        一、 监管决策主体法律权责与监管机制不完善
        二、 缺乏对监管主体的执行监督与管理
        三、 房地产价格监管政策法律化进程滞缓
第四章 房地产价格监管对象的法律分析
    第一节 房地产价格构成与实质
        一、 房地产价格构成
        二、 房地产价格实质
    第二节 房地产土地出让手段的法律监管
        一、 土地出让政策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
        二、 我国对土地出让手段的法律监管
        三、 对土地出让法律监管的分析
    第三节 房地产资金信贷手段的法律监管
        一、 融资信贷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
        二、 对房地产资本控制的法律监管
        三、 对房地产资金信贷法律监管的分析
    第四节 房地产供求市场法律监管
        一、 市场供求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
        二、 对房地产市场供需的法律监管
        三、 对房地产市场供需法律监管的分析
    第五节 房地产税费制度的法律监管
        一、 税费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
        二、 对房地产税费制度的法律监管
        三、 对房地产税费法律监管的分析
第五章 加强对我国房地产价格监管的建议
    第一节 加强对土地市场法律监管的建议
        一、 严格土地出让法律制度
        二、 优化对土地供应结构的管理
        三、 强化对土地交易的法律监管
        四、 明确土地利益分配及政府法律责任
    第二节 加强房地产价格金融税制法律监管的建议
        一、 加大对房地产信贷资金的监管力度
        二、 继续实行严格的差别利率信贷制度
        三、 推进房地产税收法律制度改革
    第三节 加强房地产结构和住房保障的法律监管
        一、 实现房地产结构监管由政策向法律的转化
        二、 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
        三、 引入保障性住房建设问责机制
    第四节 完善房地产价格纵横法律监管机制的建议
        一、 建立完善房地产价格纵向监管机制
        二、 建立完善房地产价格横向监管机制
    第五节 加强完善房地产市场执法监督机制
        一、 加强对房地产市场交易的执法监管
        二、 加强对房地产垄断的法律监管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发表的学术论文

(2)中国宏观调控系统运行、转换与绩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博士生自认为的论文创新点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表目次
图目次
第一章 引言
    一、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框架
    四、研究方法
    五、创新点
第二章 中国宏观调控系统的构成要素及运行机制
    第一节 中国宏观调控的系统性
        一、系统是普遍存在的
        二、宏观调控具有系统性
    第二节 中国宏观调控系统的内部构成要素
        一、宏观调控主体
        二、宏观调控客体
        三、宏观调控方式
        四、宏观调控政策
        五、宏观调控目标
        六、宏观调控绩效
    第三节 中国宏观调控系统运行模型
        一、宏观调控系统实质是一个控制系统
        二、中国宏观调控系统运行模型的建立
        三、宏观调控系统运行模型的相关说明
第三章 中国宏观调控系统转换的原因及本质
    第一节 宏观调控转换直接原因:经济周期性波动
        一、我国经济周期性波动明显
        二、经济周期性波动形成机理
        三、宏观调控与经济周期性波动相互影响
    第二节 中国宏观调控转换本质原因:转轨期间双重失衡
        一、横向比较:转轨期间我国经济周期性波动更为剧烈
        二、我国经济转轨的界定和演进轨迹
        三、我国经济转轨的基本特征
        四、经济转轨中的经济双重失衡
        五、经济转轨中经济失衡程度的测定
        六、经济失衡程度测定结果判断
第四章 中国宏观调控系统的整体转换
    第一节 2008年以前宏观调控系统的整体转换
        一、1979—1981年:“计划式”宏观调控
        二、1984—1986年:“双紧式”宏观调控
        三、1987—1991年:“硬着陆式”宏观调控
        四、1993—1997年:“软着陆式”宏观调控
        五、1998—2002年:“激励或扩张式”宏观调控
        六、2003—2008年上半年:“结构式”宏观调控
    第二节 2008年—2010年上半年宏观调控系统转换
        一、国民经济总量和结构的转换
        二、微观经济行为主体的转换
        三、地方政府的转换
        四、调控政策的转换
        五、本轮宏观调控特点
        六、本轮宏观调控结果
    第三节 2010年下半年—2011年宏观调控系统转换
        一、国民经济总量和结构的转换
        二、微观经济行为主体的转换
        三、地方政府的转换
        四、宏观调控政策的转换
        五、本轮宏观调控特点
        六、本轮宏观调控效果
    第四节 中国宏观调控系统整体转换的特点和经验
        一、中国宏观调控系统整体转换的特点
        二、中国宏观调控系统整体转换基本经验
第五章 中国宏观调控系统各构成要素的转换
    第一节 宏观调控主体的转换
        一、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从被动服从、消极博弈到主动博弈
        二、地方政府之间:从竞争博弈走向竞合博弈
    第二节 宏观调控客体的转换
        一、国民经济总体和总量的转换
        二、市场的转换
        三、微观经济行为主体的转换
    第三节 宏观调控目标的转换
        一、阶段划分
        二、目标次序选择
    第四节 宏观调控政策的转换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政策调控情况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情况
        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与货币政策的配合和演进
第六章 中国宏观调控系统绩效及评价
    第一节 宏观调控系统绩效内容和特点
        一、宏观调控系统绩效内容
        二、宏观调控系统绩效特点
    第二节 宏观调控系统绩效评价
        一、宏观调控系统绩效评价含义和目的
        二、宏观调控系统绩效评价原则
    第三节 宏观调控系统绩效评价方法
        一、目标绩效评价
        二、收益与成本绩效评价
    第四节 影响宏观调控系统绩效的因素
        一、调控主体
        二、调控客体
        三、调控政策
        四、调控方式
        五、调控目标
第七章 中国宏观调控系统的优化和完善
    第一节 宏观调控系统运行中的问题和不足
        一、宏观调控的协同性不够,有待加强和提高
        二、宏观调控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不够
        三、封闭式宏观调控思维依然存在,开放性不够
        四、宏观调控在中观层面传导不畅
        五、行政性调控措施有待规范和约束
        六、宏观调控的法制化亟待加强
    第二节 宏观调控系统运行所面临的约束因素
        一、体制性或制度性因素
        二、外在约束条件
    第三节 构建更有效的宏观调控系统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必须遵循的原则
        二、我国宏观调控系统的优化和完善
参考文献
    中文部分
    英文部分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后记

(5)金融积极响应稳中求进主基调(论文提纲范文)

稳中求进成为2012年经济工作主基调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大有作为
更加有预见性地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继续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

(6)我国经济波动的危机冲击及政策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核心概念和研究边界的界定
        一、经济波动
        二、危机冲击
        三、政策选择
        四、研究边界的界定
    第三节 本文创新和不足之处
        一、本文创新
        二、本文不足之处
第二章 美国金融危机的深层原因分析
    第一节 美国金融危机的全球经济失衡论以及演进过程
        一、全球经济失衡的定义
        二、美国金融危机的演进
    第二节 美国金融危机的金融脆弱性分析
        一、金融脆弱性的定义
        二、美国金融危机的金融脆弱性解释
第三章 我国经济波动的危机冲击效应分析
    第一节 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冲击的外部传导渠道分析
        一、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
        二、金融传导渠道
        三、心理预期传导
    第二节 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波动的冲击效应分析
        一、危机下我国经济短期波动的周期性分析
        二、危机的冲击效应分析
第四章 我国应对金融危机冲击的财政货币政策选择及效果
    第一节 我国应对危机的货币政策选择及效果
        一、应对危机的货币政策选择
        二、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
        三、积极货币政策存在的潜在风险分析
    第二节 我国应对危机的财政政策及效果
        一、应对危机的财政政策选择
        二、积极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分析
        三、财政政策的实践效果
第五章 后危机时代我国财政货币政策的选择
    第一节 后危机时代我国经济的主要特征及面临的问题
        一、后危机时代我国经济的特征表现
        二、后危机时代我国经济面临的问题
    第二节 后危机时代我国财政货币政策的选择
        一、后危机时代我国经济刺激政策退出分析
        二、后危机时代我国财政政策的选择
        三、后危机时代我国货币政策的选择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论文提纲范文)

要重点转变发展方式
双政策不变背后有深意
增强居民消费能力
放宽中小城市户籍限制
深化改革增添发展动力

(9)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五大信号(论文提纲范文)

信号一:重点转变发展方式
信号二:双政策不变背后有深意
信号三:增加普通商品房供给增强居民消费能力
信号四:放宽中小城市户籍限制推动城镇化
信号五:放宽市场准入深化改革增添发展动力

(10)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五大信号(论文提纲范文)

●信号一:重点转变发展方式
●信号二:双政策不变背后有深意
●信号三:增加普通商品房供给,增强居民消费能力
●信号四:放宽中小城市户籍限制推动城镇化
●信号五:放宽市场准入深化改革增添发展动力

四、张立群:货币信贷政策是焦点(论文参考文献)

  • [1]房地产价格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 张立群. 中国海洋大学, 2014(02)
  • [2]中国宏观调控系统运行、转换与绩效研究[D]. 刘满平. 武汉大学, 2013(10)
  • [3]三叩中国经济之“门”[N]. 李秋香. 中国有色金属报, 2012
  • [4]求解稳中求进:深化改革需借力“顶层设计”[N]. 卢晓平,于祥明. 上海证券报, 2012
  • [5]金融积极响应稳中求进主基调[J]. 朱冬. 中国金融家, 2012(01)
  • [6]我国经济波动的危机冲击及政策选择[D]. 蔡祥锋. 新疆财经大学, 2010(07)
  • [7]↑11.9%:GDP超预期过热与否惹热议[N]. 吕天玲,鄢秀钦,李金龙,张小龙. 南方日报, 2010
  • [8]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J]. 刘铮,任芳,安蓓. 金融博览, 2010(01)
  • [9]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五大信号[J]. 刘铮,任芳,安蓓. 科学咨询(决策管理), 2010(01)
  • [10]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五大信号[J]. 刘铮,任芳,安蓓. 当代广西, 2010(01)

标签:;  ;  ;  ;  ;  

张立群:货币信贷政策是重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