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研究进展(完)

中药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研究进展(完)

一、中药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抑制的研究进展(续完)(论文文献综述)

吴恺怿,张琳,黄娜娜,林佳坤,孙蓉[1](2021)在《颅内动脉瘤的现代研究进展与中医药潜在治疗策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IA)是颅内动脉血管因先天异常或后天损伤等因素导致局部的血管壁扩张,在血流动力学负荷和其他因素作用下,IA逐渐发展乃至破裂引发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严重的精神症状甚至危及生命。其发病机制复杂,可能与细胞损伤的继发反应关系密切,同时该过程还受炎症反应影响而加重。提出通过抑制炎症反应阻断动脉瘤发生发展过程的中下游环节,从而阻止或延缓IA的发生发展,降低破裂风险的潜在干预策略;自噬与凋亡二者对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换有协同作用,此过程可能为治疗IA的潜在机制。将中药对心脑血管病调控平滑肌细胞的表型转化和自噬、调控炎症通路的机制进行梳理和挖掘,对中药作为延缓IA发生和发展的治疗策略进行展望。

袁晶[2](2021)在《绝经后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淫羊藿苷干预的相关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1.评价补肾法联合降压药治疗女性绝经后及围绝经期高血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2.探讨绝经后高血压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及动态血压特点。3.探讨淫羊藿苷(icariin,ICA)对雌性去势SHR循环和心肌组织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的调节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1.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 7个数据库,搜集有关补肾法联合降压药治疗绝经后及围绝经期高血压的随机对照试验。应用Rev Man 5.3和Stata 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发表偏倚检测、敏感性分析、亚组分析,采用TSA 0.9软件对降压疗效进行试验序贯分析。2.横断面研究以绝经后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分析一般资料、中医证型分布、昼夜节律分布特点;进一步将纳入患者分为绝经<10年组和绝经≥10年组,分析两组患者动态血压参数是否存在差异;分析年龄与动态血压参数的相关性;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用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和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表示,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各变量与BPV的关系。3.动物实验9周龄雌性去势SHR48只,随机分为6组,模型组(SHR组)、雌二醇组(SHR+E2组)、ICA低剂量组(SHR+LI组)、ICA中剂量组(SHR+MI组)、ICA高剂量组(SHR+HI组)、ICA中剂量+雌激素受体拮抗剂ICI182780组(SHR+MI+ICI组)。9周龄雌性去势WKY8只作为正常对照组(WKY组)。SHR+E2组给予戊酸雌二醇(0.1 mg/kg/day)灌胃,ICA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ICA 10 mg/kg/day、20 mg/kg/day、40 mg/kg/day灌胃,SHR+MI+ICI组给予ICA 20 mg/kg/day灌胃,并予氟维斯群注射液52 mg/kg/month皮下注射。监测各组大鼠体重、血压及心率;对心脏、脾脏及肾脏进行称重并计算脏器系数;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AngⅡ、Ang(1-7)、E2水平;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 AGT1R、MAS1、ACE1、ACE2、GPR30、ERK1/2、p-ERK1/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补肾法联合降压药治疗绝经后及围绝经期高血压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1)Meta分析结果显示:最终纳入14篇文献,共1139例患者。补肾法联合降压药治疗绝经后及围绝经期高血压的降压疗效、更年期症状疗效优于西药组;SBP水平、DBP水平、kupperman评分、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水平低于西药组;雌二醇(estradiol,E2)水平高于西药组。(2)不良反应发生率:补肾法联合降压药组低于西药组。(3)发表偏倚:对降压疗效绘制漏斗图并进行Egger’s法检验,提示纳入文献存在发表偏倚。(4)降压疗效的试验序贯分析:结果提示Meta分析可能过早出现阳性结果,可能存在假阳性结果。2.绝经后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及动态血压特点研究(1)本次研究共纳入214例患者,阴阳两虚型患者所占比例最高。(2)所有纳入患者中,非勺型昼夜节律患者所占比例最高。(3)绝经≥10 年组的 24hSBP、nSBP、收缩压极差(maximum-minimum difference between systolic blood pressure,MMD)、24hSBPSD、dSBPSD、24hSBPCV、dSBPCV、dDBPCV、nDBPCV 高于绝经<10 年组(P<0.05 或P<0.01)。(4)24hSBP、dSBP、nSBP、MMD、24hSBPSD、dSBPSD、nSBPSD、dSBPCV、dDBPCV 与年龄呈正相关(P<0.05 或P<0.01);24hDBP、SBP-BPF、dDBP、nDBP、Hr与年龄呈负相关(P<0.05或P<0.01)。(5)24hSBPSD的相关因素有:MMD、MAP、日间血压负荷;24hDBPSD的相关因素有:24hDBP、DBP-BPF、MMD、高血压3级、BUN;24hSBPCV的相关因素有:24hSBP、24hDBP、MMD、日间血压负荷;24hDBPCV的相关因素有:MMD、MAP、SBP-BPF、DBP-BPF、BUN。3.淫羊藿苷通过调节RAS对雌性去势SHR发挥血压保护作用(1)平均动脉压(MAP):与WKY组比较,SHR组MAP升高(P<0.05);与SHR 组比较,SHR+E2 组、SHR+LI 组、SHR+MI 组、SHR+HI 组 MAP 降低(P<0.05);与 SHR+MI 组比较,SHR+MI+ICI 组 MAP 升高(P<0.05)。(2)心率:与SHR组比较,SHR+LI组、SHR+MI组、SHR+HI组心率降低(P<0.05 或P<0.01)。(3)脏器系数:①心脏系数:与WKY组比较,6组SHR的心脏系数均升高(P<0.01);与SHR+MI组比较,SHR+MI+ICI组心脏系数升高(P<0.05)。②左肾系数:与WKY组比较,SHR组左肾系数升高(P<0.01);与SHR组比较,SHR+E2组左肾系数降低(P<0.05)。③右肾系数:与WKY组比较,SHR组右肾系数升高(P<0.01);与SHR组比较,SHR+E2 组、SHR+LI 组、SHR+MI 组、SHR+HI 组左肾系数降低(P<0.05 或 P<0.01)。④脾脏系数:与WKY组比较,SHR组脾脏系数升高(P<0.01);与SHR+MI组比较,SHR+MI+ICI组脾脏系数升高(P<0.05)。(4)ACE1-AngⅡ-AT1R轴:①ACE1蛋白:与WKY组比较,SHR组ACE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与SHR组比较,SHR+MI组、SHR+HI组ACE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②AngⅡ含量:与WKY组比较,SHR组AngⅡ含量升高(P<0.01);与SHR组比较,SHR+E2组、SHR+MI 组、SHR+HI 组 AngⅡ含量降低(P<0.05 或P<0.01)。③AGT1R蛋白:与SHR组比较,SHR+MI组AGT1R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5)ACE2-Ang(1-7)-MasR轴:①ACE2蛋白:与WKY组比较,SHR组ACE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②Ang(1-7)含量:与WKY组比较,SHR组Ang(1-7)含量升高(P<0.01);与SHR+E2组比较,SHR+LI组Ang(1-7)含量升高(P<0.01);与SHR+MI组比较,SHR+MI+ICI 组 Ang(1-7)水平降低(P<0.01)。③MAS1蛋白:与WKY组比较,SHR组MAS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或P<0.01)。(6)E2及其受体GPR30:①E2含量:与SHR组比较,SHR+E2组、SHR+LI组、SHR+MI组、SHR+HI组的E2含量有升高趋势(P>0.05)。②GPR30蛋白:与WKY组比较,SHR组GPR30蛋白表达水平有升高趋势(P>0.05)。(7)ERK1/2 通路:①p-ERK1/2蛋白:与WKY组比较,SHR组p-ERK1/2蛋白表达水平有升高趋势(P>0.05);与SHR组比较,SHR+HI组p-ERK1/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②p-ERK1/2/ERK1/2:与 WKY 组比较,SHR 组 p-ERK1/2/ERK1/2 有升高趋势(P>0.05);与 SHR 组比较,SHR+E2 组、SHR+HI 组 p-ERK1/2/ERK1/2 有降低趋势(P>0.05);与 SHR+MI 组比较,SHR+MI+ICI 组 p-ERK1/2/ERK1/2 升高(P<0.01)。结论:1.针对女性绝经后及围绝经期高血压患者,补肾法联合降压药能够降低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改善更年期症状、改善性激素水平,疗效优于西药组。2.阴阳两虚证是绝经后高血压患者最常见的中医证型,且绝经年限较长的高血压患者的BPV高于绝经年限较短者。3.ICA能够降低雌性去势SHR的血压和心率,上述作用与调节循环和心肌组织RAS 有关。ICA 可以抑制 ACE1-AngⅡ-AT1R 轴,对 ACE2-Ang(1-7)-MasR 轴具有升高的趋势,同时该作用的发挥与抑制ERK1/2通路有关。

王靖怡[3](2021)在《血管抗衰方通过miR-146a/TRAF6/NF-κB改善血管衰老机制研究》文中认为血管衰老在机体衰老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现已成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首要危险因素。目前,血管衰老相关研究多集中于机制层面,临床干预手段较为局限,多围绕防治危险因素或改善内皮功能等方面展开。中医对于衰老的认识历史久远,围绕“未老先养”理念构建了丰富的理论和诊疗体系。因此,深入挖掘中医衰老相关认知,结合现代研究方法,进一步探索延缓血管衰老的具体干预措施及其机制是有意义的。有鉴于此,在“七情”须使合和指导下,结合血管衰老病生理过程及中医对血脉理论相关认识,选用植物基源相近、成分相似、传统功效互有重叠和补充的人参和三七组成血管抗衰方,共同发挥益气活血,通补血脉之功。为明确该方能否针对血管衰老发挥效用,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网络药理学、临床研究及细胞实验多种方法,旨在探索血管抗衰方的临床有效性及其具体作用机制,以期为延缓血管衰老提供切实有效的干预手段。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对衰老内皮细胞差异表达miRNA分子进行筛选,并预测差异表达miRNA分子作用的靶基因及下游通路,初步构建调控关系,利用网络药理学预测血管抗衰方干预血管衰老可能的作用靶点及涉及的生物学功能,通过临床研究验证其有效性及安全性,并在细胞实验中探讨其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系统构建“中医理论-组方用药-生信预测-临床验证-机制研究”的研究模式,以揭示血管抗衰方可从miRNA水平改善血管衰老。方法第一部分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衰老内皮细胞差异表达miRNA及血管抗衰方延缓血管衰老作用靶点预测研究首先,利用GEO数据库筛选衰老内皮细胞差异表达miRNA分子,对GSE92655和GSE37092两个数据集进行分析,利用R语言(3.6.3版本)处理数据矩阵,以|log2FC|≥ 1 且 adjusted P value<0.05 作为筛选 DEMs(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miRNAs)的条件,对筛选出的DEMs进行VENN交集,寻找共同的DEMs信息,利用ggplot2包绘制火山图并对DEMs进行标注,利用GEO2R分析工具对表达矩阵进行归一化处理后绘制相关图形。其次,利用TargetScan、miRTarBase 8.0、miRDB三大数据库对DEMs下游靶基因进行预测,进行VENN交集以提高预测准确性,同时利用Metascape网站对差异表达miRNA下游靶基因进行富集分析,miRpathDB2.0数据库及KEGG筛选并明确后续研究的下游通路。最后,利用口服生物利用度(oral bioavailability,OB≥30%)和类药性(drug-likeness,DL≥0.18)作为筛选条件,在TCMSP平台筛选血管抗衰方组成药物人参、三七主要活性成分,并利用CNKI及PubMed对其结果进行补充,利用TCMSP、ETCM及PharmMapper(norm fit≥0.9)获取成分靶点信息,利用cytoHubba获取排名前十的活性成分;利用NCBI、GeneCards、HAGR、OMIM收集血管相关疾病与衰老相关基因,取交集获得血管衰老相关基因,构建疾病靶点数据集,通过对成分靶点与疾病靶点取交集筛选出血管抗衰方主要活性成分发挥延缓血管衰老功效的潜在靶点,进行蛋白-蛋白互作网络构建与富集分析,以明确血管抗衰方可能参与的生物学过程或所涉及的信号通路。第二部分血管抗衰方干预血管衰老临床试验及miR-146a/TRAF6/NF-KB调控关系初步探索采用自身前后配对设计,对血管抗衰方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探索性研究,纳入血管动脉硬化检测诊断为动脉硬化的受试者共40例,给予血管抗衰方进行为期4周的干预。临床研究分为3部分开展,分别为有效性、安全性及探索性指标。有效性研究中分为主要疗效指标和次要疗效指标,主要疗效指标包括受试者脉搏波传导速度数值变化,以及血管僵硬度评级变化;次要结局指标包括血压、踝臂指数、生化指标、细胞因子、血液流变学及颈动脉超声。安全性指标包括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用以评估该药物的临床安全性。探索性指标包括:受试者血浆样品NO及ET-1变化情况以反映内皮功能变化;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血液样品中miR-146a、TRAF6、NF-κB及下游相关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变化,并采用2-△△Ct计算治疗前后差异表达倍数。第三部分血管抗衰方调控miR-146a/TRAF6/NF-KB干预衰老内皮细胞作用机制研究首先,筛选合适的药物诱导模型,分别采用不同浓度梯度Ang Ⅱ和TNF-α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诱导24h,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SA-β-gal染色检测细胞衰老情况,流式检测细胞周期,RT-qPCR检测不同模型诱导后对miR-146a表达影响情况,综合选取适宜的造模药物及浓度。其次,在药物诱导模型上,进行血管抗衰方、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和三七总皂苷PNS无毒浓度筛选,利用CCK8法检测上述药物对细胞增殖抑制率的影响,以确定适宜药物干预浓度。最后,进行药物干预衰老内皮细胞的机制研究,共分为:对照组、TNF-α模型组、TNF-α模型组+人参皂苷Rg1组、TNF-α模型组+三七皂苷R1组、TNF-α模型组+人参皂苷Rg1组+三七皂苷R1组、TNF-α模型组+血管抗衰方组、TNF-α模型组+三七总皂苷PNS组,对各组细胞分别进行CCK8检测、SA-β-gal染色、流式检测,从增殖、衰老、细胞周期等功能层面评估药物作用,利用RT-qPCR、Western Blot和ELISA检测,判断miR-146a/TRAF6/NF-κB及其下游炎症效应分子表达水平变化。结果第一部分1、GSE92655 和 GSE37092 中获得 3 个共同的 DEMs,分别为 hsa-miR-146a、hsa-miR-181a、hsa-miR-1275。共同上调 DEM 为 hsa-miR-181a,共同下调 DEM为hsa-miR-1275,has-miR-146a在两个数据集中呈现不同差异表达趋势,故选定为本研究主变量;2、miRTarBase 8.0、TargetScan、miRDB 中对 miR-146a 下游靶基因预测交集为14 个:ERBB4、IRAK1、TRAF6、CD80、CARD10、LRP2、RARB、NUMB、CCDC6、PPP1R11、ROBO1、KDM2B、LFNG、SLC10A3,涉及前额发育、激活NF-κB诱导的激酶活性、模式规范过程、前额神经元产生、细胞间受体信号通路等。miRpathDB2.0及KEGG筛选出miR-146a与NF-κB信号通路及炎症反应关系密切。构建miR-146a/TRAF6/NF-κB作为血管衰老的可能机制。3、筛选出人参活性成分27个,作用靶点201个,三七活性成分12个,作用靶点150个,二者共同作用靶点为139个,cytoHubba分析排名前10的活性成分包括: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等;四个数据库共获得246个血管衰老相关靶点;将成分靶点与疾病靶点取交集后有22个共同靶点,PPI网络及MCODE聚类显示以炎症和凋亡为主,GO和KEGG分析显示涉及调控NF-κB信号通路。预测血管抗衰方可能通过调控NF-κB信号通路改善血管衰老。第二部分1、血管抗衰方能够降低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改善血管僵硬度评级,改善受试者血压水平,降低总胆固醇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情况,降低血液粘稠度;2、血管抗衰方对受试者血常规、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对患者凝血功能有一定的调节作用;3、血管抗衰方可以降低受试者血浆中ET-1水平;在miR-146a/TRAF6/NF-KB调控关系验证中发现,血管抗衰方能够下调受试者miR-146a和NF-κB以及NF-κB1的表达水平,上调TRAF6表达水平,对于NF-κB通路后续效应因子也具有下调作用,以VCAM下调最为明显。第三部分1、形态学方面,TNF-α与Ang Ⅱ诱导后,HUVEC细胞排列逐渐稀疏,体积增大,胞内逐渐浑浊,且与Ang Ⅱ相比,TNF-α诱导后的细胞排列更为稀疏松散;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采用Ang Ⅱ诱导细胞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变化,200ng/ml、100ng/ml和50ng/ml TNF-α对细胞增殖存在抑制作用,且存在浓度依赖现象;SA-β-gal染色阳性率显示,与对照组相比,Ang Ⅱ在四个浓度下诱导HUVEC的染色阳性率无显着变化,而TNF-α四个浓度均可使HUVEC的SA-β-gal染色阳性率升高;流式检测发现两种药物均可使细胞在G0/G1期聚集,且随诱导浓度的增加,GO/G1期占比随之增加。综上,选择100ng/ml TNF-α为模型诱导药物;2、CCK8法筛选药物无毒浓度分别为:人参皂苷Rgl 50μg/ml;三七皂苷R112.5μg/ml;三七总皂苷50μg/ml;血管抗衰方200μg/ml;3、功能层面,五种干预方式均能显着降低细胞增殖抑制率,提高细胞增殖能力,其中,以三七总皂苷和血管抗衰方效果更为明显;五种干预方式均能显着减少衰老细胞的数量和程度,其中人参皂苷Rg1+三七皂苷R1、三七皂苷R1更为明显;五组干预方式均能显着降低细胞G0/G1期占比,改善细胞周期阻滞,其中三七总皂苷和人参皂苷Rg1效果更为明显;4、在miR-146a/TRAF6/NF-κB通路验证中,五组药物均能降低miR-146a、TRAF6表达水平,五组药物干预后与模型组相比能够降低磷酸化形式的IκBα和磷酸化的p65,对于NF-κB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对于NF-κB通路下游相关炎症效应分子表达水平的改变具体包括: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g1+三七皂苷R1、三七总皂苷PNS可以降低TNF-α水平,人参皂苷Rg1、三七皂苷R1、血管抗衰方可以降低IL-1β的表达水平,人参皂苷Rg1+三七皂苷R1、血管抗衰方、三七总皂苷PNS可以降低VCAM表达水平;5、对于衰老相关分子标志物p16和p21而言,五组药物均能有效降低p16的表达水平,但对于p21表达水平的降低,以三七皂苷R1、血管抗衰方、三七总皂苷PNS为主发挥效应。结论1、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出衰老血管内皮细胞差异表达miRNA分子为miR-146a,预测并构建miR-146a/TRAF6/NF-κB作为血管衰老炎症相关调控环节;2、血管抗衰方改善血管衰老临床有效,能够改善血管壁僵硬程度、内皮舒缩功能及血液粘稠度,对miR-146a/TRAF6/NF-κB可发挥调控作用,其中以miR-146a和NF-κB改善更为明显;3、血管抗衰方及其重要单体成分或组合形式,可以改善TNF-α诱导的内皮细胞衰老模型,降低衰老相关标志物水平,同时通过改善细胞增殖能力、减少细胞周期阻滞发挥功效;能够显着降低miR-146a和TRAF6表达水平,抑制NF-κB通路激活,降低其下游炎症效应分子表达水平,抑制衰老相关炎症反应。

王继雪[4](2021)在《化裁血府逐瘀汤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作用机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数据挖掘分析导师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中药处方特点,提炼出治疗本病的基础核心主方化裁血府逐瘀汤;观察化裁血府逐瘀汤在临床治疗FontaineⅠ-Ⅲ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及安全性;并通过细胞实验初步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临床的推广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第一部分:纳入本课题组2010年9月~2020年9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周围血管病科住院部及门诊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共筛选出388例医案作为研究对象,建立数据库。利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对患者的基本信息、证型、处方药物等进行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分析等,对数据挖掘结果进行深入分析。第二部分:纳入2020年9月~2020年12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周围血管病科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共45例。治疗组23例,治疗方案为化裁血府逐瘀汤联合贝前列素钠片;对照组22例,口服贝前列素钠片。化裁血府逐瘀汤药物组成为桃仁20g、红花20g、赤芍15g、川芎15g、牛膝15g、当归20g、熟地黄20g、党参20g、黄芪20g、炙甘草15g,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统一煎制,早晚各口服200 mL,4周为1个疗程。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及临床疗效、踝肱指数、下肢红外热像、TG、TC、HDL-C、LDL-C、hs-CRP、FIB,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描述与分析。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第三部分:体外培养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使用ox-LDL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损伤模型,空白组、模型组、化裁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低、中、高剂量组及阳性药物含药血清(阿托伐他汀)组。观察细胞形态,BrdU染色,划痕实验及Transwell迁移实验分别检测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与迁移的能力,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α-SMA、CRBP1、PCNA、MMP-9、TGF-β1、TβRI、p-Smad3及t-Smad3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α-SMA、CRBP1表达水平,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p-Smad3定位及表达水平,RT-PCR检测血管平滑肌细胞内MMP-9 mRNA、PCNA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第一部分:1.患者的各年龄段发病人数及性别频次统计:40~49岁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病人数29人,50~59岁63人,60~69岁133人,70~79岁123人,≥80岁40人。388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中男性244人,女性144人。2.中医证型频次统计:按照频次升降顺序排列,血脉瘀阻证139例、寒凝血瘀证67例、气滞血瘀证47例、血虚血瘀证29例、阴虚瘀热证27例、寒湿阻络证22例、痰瘀阻络证16例、气血两虚证13例、湿热瘀滞证13例、阳虚血瘀证11例、阴虚血瘀证4例。3.用药频次统计:总计使用184种药物,所有药物的使用频次之和为6310次,药物频次≥30次的药物共53味;其中,频次≥100的药物为17种,使按照升降次序进行排名分别是当归、牛膝、熟地黄、赤芍、桃仁、黄芪、地龙、红花、炙甘草、川芎、生地黄、柴胡、炒白术、党参、茯苓、桂枝、积壳。4.药物四气、五味及归经统计:四气频次统计分析:温性药物使用2277次、寒性1678次、平性1607次、热性151次;药物五味频次统计:甘味药物3072次、苦味2721次、辛味1830次、酸味800次、咸味494次;药物归经频次统计:肝经3748次、脾经2435次、心经2323次、肾经1812次、肺经1709次。5.用药模式统计:将支持度个数设置在130,置信度0.9,结果显示出常用的中药组合,共计198条。常用2味药物组合,如“当归,牛膝”等;常用3味药组:如“当归,牛膝,熟地黄”等;常用4味药组合:如“当归,牛膝,桃仁,红花”等;常用5味药组合:如“当归,牛膝,熟地黄,桃仁,红花”等。6.规则分析统计:将支持度个数设置在130,置信度为0.9,进行药物规则分析。当“->”左侧药物时,右侧药物在388例处方中所出现的概率为99%以上,通过分析共得到134条规则。7.聚类分析结果:将聚类个数设置为5,提取核心中药组合共5条。核心组合1的频次统计104次;核心组合2的频次统计89次;核心组合3的频次统计77次;核心组合4的频次统计61次;核心组合5的频次统计57次。第二部分:1.所纳入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两组治疗前基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2.主要结局指标:组内比较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中医症状评分,治疗后优于治疗前(P<0.05);组间结果表明,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3.次要结局指标:组内比较踝肱指数及下肢红外热像温度,治疗后优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的结果表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组内比较,治疗后实验室指标TG、TC、LDL-C、hs-CRP、FIB与疗前相比各项指标下降,HDL-C升高,治疗后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4.两组临床疗效评定:治疗组显效22例、有效1例,对照组临床治愈1例、显效6例、有效14例、病情恶化1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三部分:1.细胞形态学观察:空白组血管平滑肌细胞形态正常,呈典型“峰-谷”状结构。通过ox-LDL处理后,细胞数量减少,形态不规则,伪足回缩明显。随着化裁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浓度增加,血管平滑肌细胞出现峰谷状结构。2.细胞增殖实验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效率显着增强;与模型组比较,化裁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呈浓度依赖性抑制增殖效率(P<0.05)。3.平滑肌细胞迁移实验结果表明: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能力逐渐增强;与模型组比较,随着化裁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浓度的增加,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迁移能力逐渐减弱(P<0.05)。4.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中α-SMA、CRBP1、PCNA、MMP-9及TGF-β1/Smad3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α-SMA表达水平显着降低,CRBP1、PCNA、MMP-9、TGF-β1、TβRI、p-Smad3的蛋白表达水平显着提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化裁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能浓度依赖性提高α-SMA表达水平,抑制CRBP1、PCNA、MMP-9、TGF-β1、TβRI、p-Smad3 表达(P<0.05);各组间t-Smad3水平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5.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显着降低α-SMA的平均免疫荧光强度,显着提高CRBP1的平均免疫荧光强度(P<0.05);与模型组比较,化裁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能浓度依赖性增强α-SMA的平均免疫荧光强度及减弱CRBP1平均免疫荧光强度(P<0.05)。6.通过激光共聚焦定位观察发现: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p-Smad3细胞核/细胞质的比值显着增高;与模型组比较,随着化裁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的浓度增加,p-Smad3细胞核/细胞质比值逐渐降低,逆转了核转位(P<0.05)。7.通过RT-PCR检测PCNA mRNA和MMP-9 mRNA的表达: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PCNA mRNA和MMP-9 mRNA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化裁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呈浓度依赖性的抑制PCNA mRNA和MMP-9 mRNA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1.运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挖掘出导师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虚实夹杂的血脉病机,提出活血化瘀、疏补并重的治疗原则,提炼出治疗本病的基础核心主方化裁血府逐瘀汤。2.化裁血府逐瘀汤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4周后,评估患者中医症状评分、踝肱指数、红外热像,TG、TC、HDL-C等各结局指标均有改善。治疗中未见明显临床不良反应。3.化裁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通过调控TGF-β1/Smad3信号通路及相关蛋白的表达,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增殖及迁移能力,从而达到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作用。

张海泉[5](2021)在《解毒活血方促进PCI术后冠状动脉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修复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通过体外细胞培养观察解毒活血方对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的增殖和凋亡过程的影响,模拟解毒活血方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患者血管内皮祖细胞增殖、活力和凋亡机制的影响,探究解毒活血中药在防治PCI术后再狭窄(in stent restenosis,ISR)方面相关作用机制,为临床防治再狭窄提供理论基础。研究方法:本实验研究通过利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自身抗体(AngiotensinⅡ-type 1Receptor Autoantibodies,AT1-AA)诱导血管内皮祖细胞产生细胞损伤,形成PCI术后内皮损伤细胞模型。1.不同浓度的AT1-AA、解毒活血方、辛伐他汀处理细胞后用MTT法检测细胞的活力,确定药物的最佳剂量。2.根据上一步结果,将实验分组为空白组、AT1-AA组、解毒活血方组、辛伐他汀组。3.分别用解毒活血方、辛伐他汀最佳剂量对细胞进行预先处理4h后再和AT1-AA对细胞进行复合处理12h,然后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及生存活力。4.进行流式细胞术确定EPCs凋亡率。4.荧光探针检测EPCs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情况,分析空白组、AT1-AA组、解毒活血方组、辛伐他汀组内皮祖细胞氧化情况。5.用western blot检测解毒活血方对Bcl-2、PERK、CHOP、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探究解毒活血方能否通过调节细胞内质网的应激反应,抑制细胞凋亡机制的发生。研究结果:1.AT1-AA组细胞增殖活性与空白组对比明显减低(P<0.01)。与空白组相比,AT1-AA组可使EPCs生存活力明显减低,辛伐他汀组、解毒活血方组与AT1-AA组相比,二组均可使内皮祖细胞生存活力显着上升(P<0.01);2.AT1-AA组细胞凋亡率与空白组对比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与空白组对比,AT1-AA组细胞凋亡率明显上升,辛伐他汀与解毒活血方单独处理内皮祖细胞后,结果显示二者对内皮祖细胞凋亡率影响无明显差异(P>0.05),用辛伐他汀及解毒活血方最佳剂量分别对内皮祖细胞进行预先处理4h后,继续用AT1-AA对其进行复合处理12h,与AT1-AA组相比细胞凋亡率显着减低(P<0.01);3.AT1-AA组细胞内ROS浓度与空白组对比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与空白组对比,AT1-AA组细胞内活性氧浓度明显升高,(P<0.01),以解毒活血方、辛伐他汀最佳剂量分别对内皮祖细胞进行预先处理4h之后继以AT1-AA对其进行处理12h,结果显示细胞内活性氧浓度相对于AT1-AA组显着降低(P<0.01)。4.AT1-AA组较空白组PERK、CHOP、Caspase-3蛋白表达上调,较空白组Bcl-2蛋白表达下调,解毒活血方组和辛伐他汀组都可使PERK、CHOP、Caspase-3蛋白表达下调,Bcl-2蛋白表达上调。研究结论:1.AT1-AA使EPCs的活力降低,解毒活血方可拮抗此作用;2.AT1-AA可诱导EPCs的凋亡过程,解毒活血方可抑制其诱导凋亡的作用,效果稍弱于辛伐他汀片;3.AT1-AA使EPCs内活性氧水平上升,解毒活血方可抑制其作用;4.解毒活血方可下调细胞PERK、CHOP、Caspase-3蛋白表达,上调Bcl-2蛋白表达,抑制内皮祖细胞的凋亡。

花儿(T.ATARTSE TSEG)[6](2021)在《豁痰解毒通络饮对大鼠PTCA术后AS模型的干预作用及其调控自噬通路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通过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术模型模拟临床中PTCA术后AS形成的再狭窄,观察豁痰解毒通络饮对该模型的干预作用,并讨论豁痰解毒通络饮是否通过自噬信号通路抑制PTCA术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方法:5周龄雄性(SPF)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组和西药组。大鼠适应性喂养3天后,建立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术后AS模型;中药组大鼠予以豁痰解毒通络饮灌胃治疗,西药组则予以阿托伐他汀灌胃治疗,其余各组均予以等体积蒸馏水灌胃,并于术后4周取材。1.采用HE染色法检测损伤侧血管组织病理学改变情况;2.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各组大鼠颈总动脉中Beclin-1的表达情况;3.q PCR检测各组大鼠颈总动脉组织中自噬标志性分子Beclin-1、ULK1、Atg12的m RNA表达水平。3.蛋白免疫印记法(western-blot)检测各组大鼠颈总动脉中ULK1、Atg12、Atg5的表达情况。结果:1.HE染色结果显示:相比较于假手术组,模型组颈动脉内膜显着增生,管腔狭窄较为明显;与模型组相比较,中药组和西药组内膜增生情况均明显降低,管腔狭窄情况得以缓解。2.IHC检测结果显示:假手术组中几乎无粽黄色阳性表达颗粒,Beclin-1表达呈阴性;相比之下,模型组的内膜有较明显的增厚,并且新生内膜中含有大量的棕黄色Beclin-1阳性表达颗粒;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和西药组Beclin-1的阳性表达则明显减弱。3.q PCR检测结果显示:相比于假手术组,模型组大鼠颈动脉组织中ULK1、Beclin-1、Atg12的m RNA表达水平均显着升高(P<0.01);而与模型组相比较,中药组和西药组大鼠颈动脉中ULK1、Beclin-1、Atg12的m 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4.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颈动脉组织中ULK1、Atg12、Atg5的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1);相比之下,中药组和西药组ULK1、Atg12、Atg5的蛋白表达水平则显着降低(P<0.01)。结论:1.通过实验成功建立了大鼠PTCA术后AS模型,研究发现其成模率高,病变情况相对恒定,因此可用于模仿人类PTCA术后再狭窄的相关实验研究;2.豁痰解毒通络饮可明显抑制颈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的增生,改善大鼠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3.在大鼠PTCA术后AS模型中自噬信号通路过度表达,而豁痰解毒通络饮能够有效的抑制自噬通路过度激活,这为今后中医药治疗PTCA术后AS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和分子生物学依据。

周芳[7](2021)在《基于差异表达的LncRNA TUG1研究小陷胸加味汤治疗冠心病(痰热互结证)的作用机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HD)是由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一项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组织编撰体现我国心血管疾病流行与防治的报告—《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中分析指出:目前我国约有3亿口人被确诊罹患心血管疾病,其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人数超过1100万,位列心血管疾病第二,并且死亡率在心血管疾病中位列第一,这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很大的负担。因此,安全有效的防治工作对降低冠心病的病亡率具有重要意义。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贯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发展及临床事件整个过程。中医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历经时间的沉淀和反复验证,在保护血管内皮、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方面治疗冠心病具有独特优势。近年来,随着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基因转录组学的不断革新进步,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 RNA)在各种疑难疾病中揭开神秘面纱,有关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研究不在少数,这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重要思路,也为疾病的基因治疗夯实基础。牛磺酸上调基因1(Taurine up-regulated1,TUG1)首先是在体外培养的新生小鼠视网膜细胞中被发现,后来被证实在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中高表达,可以通过介导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参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p38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在内皮细胞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以通过磷酸化转录因子引起多种相关基因转录,调控活性物质的表达,参与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凋亡等过程。基于差异表达的LncRNA TUG1与p38MAPK信号通路在冠心病血管内皮损伤中的重要作用,本研究将以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作为切入点深入探讨小陷胸加味汤治疗冠心病作用机制,旨在为小陷胸加味汤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通过理论研究探索冠心病中医病名、病因病机、中医治疗的历史渊源及进展,揭示小陷胸汤治疗冠心病(痰热互结证)的中医辨证思路。基于中医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治疗冠心病的独特优势,从基因层面及分子生物学层面挖掘小陷胸汤治疗冠心病(痰热互结证)可能潜在的作用机制,为下一步我们临床应用小陷胸加味汤治疗冠心病(痰热互结证)研究夯实理论基础。2.小陷胸加味汤治疗冠心病(痰热互结证)的临床观察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选取56例冠心病(痰热互结证)患者,随机分为小陷胸加味汤组和对照组,小陷胸加味汤组在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小陷胸加味汤,疗程均为30天,分别观察(1)临床指标:中医临床症状,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发作程度;(2)实验室指标:心电图检查记录心绞痛发作时S-T段及T波的变化;血管内皮相关指标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分泌水平;(3)药物不良反应评价指标: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等。3.冠心病(痰热互结证)患者外周血LncRNA TUG1与血管内皮损伤相关性研究。随机选取15例冠心病(痰热互结证)患者,另设健康对照组15例。所有入选对象取血6ml,Real-Time PCR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LncRNA TUG1,免疫学方法测定循环内皮细胞计数,硝酸还原酶法测定一氧化氮分泌水平,放射免疫法测定内皮素分泌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别将LncRNA TUG1与循环内皮细胞计数、一氧化氮、内皮素做相关分析。4.基于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及时效关系研究,探索小陷胸汤加味汤调控差异表达的LncRNA TUG1与p38MAPK信号通路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机制。选用SPF级SD大鼠经灌胃给药制备小陷胸加味汤含药血清及空白对照血清;TNF-α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制备内皮损伤模型,MTT法筛选最佳含药血清浓度及作用时间。实验分为模型组、空白血清组、小陷胸加味汤含药血清组,分别应用运用培养基、空白组血清及最佳小陷胸加味汤含药血清进行干预。采用RT-PCR法检测小陷胸加味汤含药血清对TNF-α诱导的损伤HUVEC中LncRNA TUG1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TNF-α诱导的损伤HUVEC中p38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38、P-p38的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来分析差异表达的LncRNA TUG1与内皮细胞p38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38、P-p38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小陷胸汤源于《伤寒论》,后世医家在遵循原文的基础上不断扩义,明确提出在审明痰热互结病机的条件下,小陷胸汤能从多靶标、多途径、多层次改善血管内皮治疗冠心病。2.小陷胸加味汤治疗冠心病(痰热互结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小陷胸加味汤组能明显改善心绞痛症状和中医证候,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分别为92.86%和96.43%,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为92.86%,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O分泌水平上调(P<0.05),ET分泌水平降低(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等均无临床意义,小陷胸加味汤组出现1例胃痛(3.57%),2例腹胀(7.14%)。对照组出现2例头昏、头痛(7.14%),2例腹胀(7.14%)。3.冠心病(痰热互结证)患者外周血LncRNA TUG1与血管内皮损伤相关性研究。冠心病(痰热互结证)患者外周血中LncRNA TUG1相对表达量增加;血管内皮损伤相关指标循环内皮细胞、ET的分泌水平、NO的分泌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为循环内皮细胞计数增加,ET分泌增加,NO分泌降低。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冠心病(痰热互结证)患者外周血中LncRNA TUG1与循环内皮细胞计数呈显着正相关(r=0.56,P=0.03),与NO的分泌(r=-0.58,P=0.02)呈显着负相关,同时与ET的分泌水平呈显着正相关(r=0.62,P=0.01)。4.小陷胸加味汤调控差异表达的lnc RNA TUG1与p38MAPK信号通路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机制。时效关系研究发现小陷胸加味汤含药血清以一定的时间-剂量依赖方式改善TNF-α诱导损伤HUVEC细胞的增值能力。最终选用20%小陷胸加味汤含药血清干预TNF-α诱导损伤HUVEC细胞24小时。Real-Time PCR结果显示,LncRNA TUG1的相对表达水平在模型组的平均值为1.00,在空白血清组中的平均值为0.98,在20%小陷胸加味汤含药血清组中的平均值为0.96,小陷胸加味汤含药血清组与模型组、空白血清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20%小陷胸加味汤含药血清组中p38、P-p38蛋白表达量明显下调,与模型组、空白血清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LncRNA TUG1的相对表达量与p38、P-p38蛋白的表达呈显着正相关,分别为(r=0.997,P=0.048),(r=0.990,P=0.017)。结论:1.小陷胸加味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能有效改善冠心病(痰热互结证)临床症状和血管内皮功能。2.冠心病(痰热互结证)患者外周血LncRNA TUG1表达具有差异性,差异表达的LncRNA TUG1与血管内皮损伤存在一定相关性。3.小陷胸加味汤含药血清能够通过调控差异表达的LncRNA TUG1进而减少p38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减轻内皮细胞损伤。4.在审明病机的前提下,小陷胸加味汤可以从基因层面、分子生物学层面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治疗冠心病(痰热互结证)。

秦一冰[8](2021)在《补阳还五汤治疗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临床及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临床研究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利用网络药理学探索其治疗机制及主要通路,通过动物实验予以验证。材料与方法:1.补阳还五汤治疗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研究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的研究方法,观察2019年6月—2020年08月就诊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部的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气虚血瘀证)的患者。纳入病例67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补阳还五汤颗粒剂,对照组予形状、气味、外观与治疗组颗粒剂相同的补阳还五汤模拟颗粒剂,两组均根据患者实际病情联合氧疗、抗感染治疗、利尿剂、抗凝等治疗,疗程4周,第12周随访。设置肺功能和超声心动图作为筛选指标,肺功能、超声心动图、中医证候总积分、单项症状评分、慢阻肺CAT评分、6分钟步行试验、Borg量表、BODE指数评分、血气分析、NT-pro BNP、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为有效性观测指标,对补阳还五汤治疗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有效性进行评价,记录整个研究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观察药物的安全性,对本研究患者的依从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价。2.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补阳还五汤治疗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机制通过TCMSP或BATMAN-TCM数据库获得补阳还五汤的活性成分及靶点,Gene Cards数据库获取慢阻肺和肺动脉高压的疾病靶点,提取交叉靶点作为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的疾病靶点,将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进行映射,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进行基因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筛选主要的通路。3.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补阳还五汤对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大鼠血管重构的影响3.1实验一补阳还五汤对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大鼠血管重构干预作用的研究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和中西医结合组,适应性喂养一周后将除空白组外的其余四组采用脂多糖、烟熏及低氧的方式造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采用边造模边给药的方式进行实验。中药组予13.02g/(kg·d)补阳还五汤灌胃;西药组予12.6ug/(kg·d)贝前列素钠片灌胃;中西医结合组予13.02g/(kg·d)补阳还五汤+12.6ug/(kg·d)贝前列素钠片灌胃;三组均配置成2ml的药物溶液;正常组和模型组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进行灌胃。造模、灌胃4w后,检测大鼠平均肺动脉压力(m PAP)、右心肥厚指数(RV/LV+S)、HE染色并观察肺血管管壁厚度/血管直径百分比(WT%)和血管壁面积/总血管面积百分比(WA%),判断造模是否成功。制备组织标本后通过TUNEL法检测观察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法观察肺小动脉PI3K/Akt通路关键靶点的磷酸化表达。3.2实验二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补阳还五汤对PASMCs细胞增殖及凋亡的调控机制取出大鼠肺动脉,进行PASMCs的分离及培养,α-SMA抗体免疫荧光法对PASMCs进行鉴定,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的凋亡率,western-blot法检测PI3K/Akt通路关键靶点的磷酸化表达及影响细胞增殖的m TOR、p27kip1和PCNA以及影响细胞凋亡相关的Bcl-2、Bax、Cyt c、Caspase-3、caspase-9。结果:1.补阳还五汤治疗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研究1.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肺功能(FEV1占预计值%、FEV1/FV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超声心动图各项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治疗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治疗前,且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S、RVFAC与治疗前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余各项指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控制6例(20%),显效12例(40%),有效10例(33.33%),无效2例(6.67%);对照组临床控制2例(6.67%),显效10例(33.33%),有效12例(40%),无效6例(20%),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同一时期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第12周时与第4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单项症状积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在喘息、气短、咯痰、疲乏无力、胸闷或痛,痛有定处及面色暗淡等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同一时期治疗组各项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2周时两组各症状评分与第4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6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AT评估量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CAT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同一时期治疗组各项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2周时两组各症状评分与第4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7两组患者治疗前后6分钟步行距离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6分钟步行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同一时期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第12周与第4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8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org量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Borg量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同一时期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第12周与第4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9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ODE指数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BODE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0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气分析(Pa O2、Pa 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T-pro BNP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NT-pro BN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D-二聚体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D-二聚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IB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F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4安全性指标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以及心电图等进行监测,部分患者心电图出现右室大表现,个别指标呈现异常而无临床意义,未见明显异常。2.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补阳还五汤治疗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机制研究应用网络药理学技术共获得96个有效化合物,对应的作用靶点共1140个,根据预设条件获得203个疾病靶点。GO富集分析得到具有显着意义的BP1416个、CC26个和MF68个。KEGG通路分析得到104个具有显着意义的通路。quercetin槲皮素、luteolin木犀草素、beta-caroteneβ胡萝卜素、kaempferol山奈酚和baicalein黄芩素等为主要成分,ALB、IL6、VEGFA、Akt1、IL1B等为主要靶点,AGE-RAGE、Relaxin、PI3K-Akt等为主要通路,分析后得出PI3K-Akt通路在本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3.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补阳还五汤对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大鼠血管重构的影响3.1实验一补阳还五汤对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大鼠血管重构干预作用的研究3.1.1气管注射LPS、烟熏联合低氧持续4w后模型组大鼠m PAP、右心肥厚指数、HE染色及肺小动脉血管重建指标WT%和WA%与正常组对比明显异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成功造出COPD-PH的动物模型。3.1.2中药组、西药组和中西医结合组COPD-PH大鼠的一般生活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m PAP、右心肥厚指数、HE染色及肺小动脉血管重建指标WT%和WA%水平较模型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中药组与西药组无明显差异(P>0.05),中西医结合组优于中药组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3.1.3肺小动脉TUNEL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凋亡数量显着减少,中药组、西药组及中西医结合组细胞凋亡数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西药组及中西医结合组细胞凋亡数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中药组比较,西药组细胞凋亡数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细胞凋亡数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西药组比较,中西医结合组细胞凋亡数显着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1.4免疫组化法检测肺小动脉PI3K/Akt通路相关指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及中西医结合组p-PI3K、p-Akt表达结果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西药组及中西医结合组p-PI3K、p-Akt表达结果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中药组比较,西药组p-PI3K和p-Akt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中西医结合组p-PI3K、p-Akt表达结果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西药组比较,中西医结合组p-PI3K、p-Akt表达结果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2实验二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补阳还五汤化裁方对PASMCs细胞增殖及凋亡的调控机制3.2.1免疫荧光法鉴定PASMCs结果细胞均呈α-SMA阳性绿色荧光,可见明显肌丝,呈与细胞平行的丝状梭形排列,大鼠肺动脉成功提取出PASMCs。3.2.2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PASMCs的p-PI3K、p-Akt的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及中西医结合组p-PI3K、p-Akt表达结果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西药组及中西医结合组p-PI3K、p-Akt表达结果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中药组比较,西药组p-PI3K和p-Akt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中西医结合组p-PI3K、p-Akt表达结果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西药组比较,中西医结合组p-PI3K、p-Akt表达结果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2.3CCK-8细胞增殖检测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及中西医结合组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西药组及中西医结合组细胞增殖活性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中药组比较,西药组细胞增殖活性无明显差异,中西医结合组细胞增殖活性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西药组比较,中西医结合组细胞增殖活性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2.4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PASMCs的p-m TOR、PCNA、p27kip1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及中西医结合组p-m TOR、PCNA的表达显着上调,p27kip1的表达显着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西药组及中西医结合组p-m TOR、PCNA的表达显着下调,p27kip1的表达显着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中药组比较,中西医结合组p-m TOR、PCNA的表达显着下调,p27kip1的表达显着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西药组p-m TOR、PCNA、p27kip1的表达与中药组无显着差异(P>0.05);与西药组比较,中西医结合组p-m TOR、PCNA的表达显着下调,p27kip1的表达显着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2.5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凋亡率降低,差异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西药组及中西医结合组细胞凋亡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西药组及中西医结合组细胞凋亡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中药组比较,西药组细胞凋亡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细胞凋亡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西药组比较,中西医结合组细胞凋亡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2.6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PASMCs的Bcl-2、Bax、Cyt C、caspase-9及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Bcl-2表达显着上调,中药组、西药组及中西医结合组Bcl-2表达显着下调,模型组Bax、Cyt C、caspase-9及caspase-3表达显着下调,中药组、西药组及中西医结合组Bax、Cyt C、caspase-9及caspase-3表达显着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西药组及中西医结合组Bcl-2表达显着下调;Bax、Cyt C、caspase-9及caspase-3表达显着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中药组比较,西药组Bcl-2、Bax、Cyt C、caspase-9及caspase-3表达与中药组无明显差异(P>0.05),中西医结合组Bcl-2显着下调,Bax、Cyt C、caspase-9及caspase-3显着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西药组比较,中西医结合组Bcl-2显着下调,Bax、Cyt C、caspase-9及caspase-3显着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补阳还五汤能够改善气虚血瘀型COPD-PH患者喘促、气短等临床症状,改善低氧状态,改善心肺功能,增加运动耐力,同时改善生活质量,其机制可能与缓解缺氧、高碳酸血症和呼吸性酸中毒等导致的肺血管收缩痉挛,降低血液粘稠度、预防原位血栓形成等密切相关,临床安全性高。2.补阳还五汤中的槲皮素、木犀草素、山奈酚等有效成分,可以作用于ALB、IL6、VEGFA等靶点,通过调控AGE-RAGE、PI3K-Akt、TNF等信号通路,参与细胞凋亡、细胞增殖、炎症反应等多种生物过程达到治疗COPD-PH的作用。3.补阳还五汤能够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起到抑制PASMCs增殖,促进PASMCs凋亡,抑制血管重构的作用,从而降低COPD-PH肺动脉压力的作用。

黄翰文[9](2021)在《基于PI3K/AKT/mTOR自噬通路研究“瓜蒌-薤白”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文中研究说明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以脂质积累于动脉血管腔导致血管受压部分长期暴露于不良刺激的环境下进而出现病理性增生为典型特征的血管类病变,是系列心血管疾病的共同病理基础。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作为血管骨架成分细胞构成全身血管中膜层。VSMCs异常增殖是AS斑块形成的病理过程和关键环节。自噬是一种将衰老细胞器和蛋白质隔离在细胞内的双层膜泡中的过程,双层膜泡的的内容物运送至溶酶体进行融合降解,该过程与细胞增殖、生存和胞内稳态环境的维持密切相关。课题组往期研究表明AS斑块形成阶段,VSMCs自噬不足导致VSMCs异常增殖。“瓜蒌-薤白”药对首载于《金匮要略》中治疗“心脉痹阻”的经典名方,二药合用,可解除上焦积聚之邪浊,化散胸内集聚之寒凝,现已广泛运用于临床。中医学认为AS属于痰瘀阻络所致,多与中医之“胸痹”联系,因此现代医家将“瓜蒌-薤白”类方扩展用于AS。临床实践证明,“瓜蒌-薤白”类方可有效防治AS,但此方治疗AS的作用是否与影响VSMCs自噬活性有关,尚未明确。本课题以“瓜蒌-薤白”药对这一小复方为出发点,考察“瓜蒌-薤白”对AS小鼠主动脉斑块形成、主动脉VSMCs增殖及自噬水平的通路调控机制,从而探讨“瓜蒌-薤白”抑制主动脉斑块形成的自噬机制。目的:为研究自噬对AS小鼠病理形成、VSMCs异常增殖的抑制,并探究“瓜蒌-薤白”调控VSMCs自噬的通路机制发挥治疗AS作用提出依据。方法:SPF级含有脂肪40%、1.25%胆固醇配比的小鼠饲料喂养ApoE-/-小鼠复制AS小鼠模型,油红O染色及HE染色主动脉整体及切片检测各组小鼠组织病理进程变化;酶标仪检测血清中TC、TG、HDL-C及LDL-C水平;采用双染免疫荧光共定位组织中VSMCs自噬特征性蛋白LC3和肌动蛋白α-SMA的数量与重叠分布;透射电镜观察主动脉组织和VSMCs中自噬小体的形成;western blot法检测增殖和自噬相关蛋白PCNA、LC3和p62的表达水平;原代提取小鼠主动脉VSMCs并加以传代培养;使用细胞免疫学化学SP法鉴定原代培养的VSMCs;并采用CCK8法测定各组细胞增殖率;western blot法测定PCNA、LC3、p62、p-PI3K及PI3K、AKT及p-AKT、m TOR及p-m TOR等通路蛋白的表达。结果:1.“瓜蒌-薤白”对ApoE-/-小鼠AS斑块组织病理进程、VSMCs增殖与自噬水平的影响高脂饮食ApoE-/-小鼠成功复制AS模型,结果显示GLXB干预后,明显改善动脉血液中的脂质水平,有效降低血脂TC、TG、LDL-C水平,减轻管腔内部脂质积累负担;同时显着下调主动脉VSMCs内增殖相关蛋白PCNA、α-SMA的表达降低组织管腔管壁中VSMCs的数量,有效抑制VSMCs过度增殖;增强主动脉VSMCs内LC3Ⅱ/Ⅰ蛋白表达,加速p62的降解,诱导VSMCs内自噬小体形成,促进主动脉VSMCs自噬。2.“瓜蒌-薤白”通过诱导自噬抑制VSMCs异常增殖GLXB显着诱导细胞内自噬小体的形成,提高细胞内LC3Ⅱ/Ⅰ的水平,使蓄积的p62加速降解,显着增加VSMCs自噬活性。自噬抑制剂氯喹CQ可引起VSMCs内p62蛋白积累,自噬过程后阶段受到阻断,LC3Ⅱ蛋白升高但为无效积累,自噬活性下降;单纯加入CQ对细胞增殖率无影响,而CQ并加入GLXB后,取消了GLXB抑制增殖的作用,增殖率逆转升高。3.“瓜蒌-薤白”调控VSMCs自噬的通路机制不同浓度梯度GLXB作用体外VSMCs模型后,GLXB-L、M、H各组p-PI3K、p-AKT和p-m TOR蛋白通道表达的磷酸化水平均出现显着下调,且呈现浓度-效应依赖性。当PI3K选择性激活剂740Y-P与GLXB-H组共同给药干预后,该组上游信号分子p-PI3K、p-AKT蛋白通道表达的磷酸化水平均出现显着上调,p-m TOR高水平表达,提示自噬受到抑制。结论:1.GLXB通过抑制VSMCs的异常增殖,从而抑制AS小鼠主动脉斑块发生发展。2.自噬相对不足,体外VSMCs增殖率显着增高,GLXB通过诱导VSMCs自噬,抑制ox-LDL刺激的VSMCs异常增殖。3.GLXB可能通过抑制上游信号分子PI3K/AKT,间接抑制下游m TOR活化,激活VSMCs自噬;PI3K/AKT/m TOR可能是GLXB诱导自噬的主要靶点。

魏一鸣[10](2020)在《基于AMPK/mTOR自噬信号通路对络风宁0号方抗HCASMC增殖作用机制的探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近年来我国居民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急性冠脉综合征因发病急、病情危重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早期积极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已成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标准和常规,而PCI术后难以忽视的再狭窄问题的发生仍给患者带来痛苦,针对再狭窄问题而几经迭代的支架也不能让人完全满意。进一步开发支架材料和技术革新,进一步探寻抗PCI术后再狭窄的解决方案,是临床与科研共同努力的方向。我团队一直致力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导师王显结合理论与临床,创新性地提出急性冠脉综合征“络风内动”病机理论,并在“祛风通络”治法的指导下,研发出“络风宁0号方”,由紫杉醇和水蛭素构成,以制备中药单体复合物涂于支架,用于防治PCI术后再狭窄,共奏解毒活血、祛风通络之功效。络风宁0号方已经过实验证实能够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抗PCI术后管壁再狭窄的发生。但其细胞分子层面的作用机制仍不明朗,亟待进一步探寻。现代研究表明细胞自噬水平可影响平滑肌细胞的生长,本课题选择经典自噬信号通路AMPK/mTOR为切入点,探索络风宁0号方抗人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HCASMC)增殖可能的作用机制。目的为探索络风宁0号方抗HCASMC增殖可能的作用机制,聚焦于AMPK/mTOR自噬信号通路,观察对比络风宁0号方抗HCASMC增殖时AMPK/mTOR自噬信号通路关键位点蛋白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该信号通路对络风宁0号方抗HCASMC增殖作用可能产生的影响,讨论络风宁0号方抗HCASMC细胞增殖作用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中医药新型载药途径的探索助力,也为中医药深入临床防治急危重症做出贡献。方法1.体外培养HCASMC:从原代HCASMC起进行细胞培养、换液、传代及冻存操作,培养出4-6代生长稳定的HCASMC为实验细胞。2.建立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诱导的HCASMC增殖模型:通过MTT实验分析细胞增殖效果,筛选出合适的PDGF诱导增殖方案。3.摸索络风宁0号方“紫杉醇-比伐卢定”复合物对HCASMC生长的无毒性配比浓度范围:取红豆杉的单体成分紫杉醇,和水蛭素的衍生物比伐卢定组成络风宁0号方“紫杉醇-比伐卢定”复合物,通过MTT实验筛选细胞活力达90%以上的药物浓度范围;4.确定络风宁0号方“紫杉醇-比伐卢定”复合物抗HCASMC增殖的有效性配比浓度:在PDGF促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基础上,通过MTT实验,在“紫杉醇-比伐卢定”复合物无毒性配比浓度范围之内,确定其有效抗细胞增殖的浓度配比;5.探究络风宁0号“紫杉醇-比伐卢定”复合物对PDGF诱导HCASMC增殖过程中AMPK/mTOR自噬信号通路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实验对比自噬信号通路关键位点蛋白的变化,尝试分析络风宁0号“紫杉醇-比伐卢定”复合物抗细胞增殖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1.PDGF诱导HCASMC增殖模型的造模方案:通过MTT实验分析不同浓度PDGF刺激下细胞的增殖率,发现在PDGF浓度达40ng/ml时平滑肌细胞增殖率则达到15%以上,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选定PDGF浓度为40ng/ml、刺激时间为24h为HCASMC增殖模型的造模方案。2.络风宁0号方“紫杉醇-比伐卢定”复合物对HCASMC生长的无毒性配比浓度范围:通过MTT实验分析不同配比“紫杉醇-比伐卢定”复合物对细胞生长的影响,发现细胞在“紫杉醇1umol/L+比伐卢定1~5ug/L”浓度范围内的活力>90%,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定其为HCASMC生长的无毒性范围。3.络风宁0号方“紫杉醇-比伐卢定”复合物抗HCASMC增殖的有效性配比浓度:通过MTT实验,在PDGF刺激细胞增殖的条件下,在无毒性浓度范围内,发现当紫杉醇1umol/L+比伐卢定2ug/L时,中药复合物抑制PDGF的增殖的作用最强,与造模组相比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选定其为抗HCASMC增殖的有效性配比浓度。4.络风宁0号“紫杉醇-比伐卢定”复合物对PDGF诱导HCASMC增殖过程中AMPK/mTOR自噬信号通路的影响:通过显微镜观察到加入“紫杉醇-比伐卢定”后,因PDGF刺激而出现的增殖现象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造模组和造模加药组所表达的检测蛋白含量均不相同,组间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检测蛋白含量变化来看,AMPK、ULK1、LC3B、Beclin 1的变化趋势一致,与对照组相比,造模组蛋白含量下降,造模加药组较造模组蛋白含量升高,但低于对照组;mTOR与上述检测蛋白变化趋势相反,与对照组相比,造模组蛋白含量升高,造模加药组较造模组蛋白含量下降,但高于对照组。说明本实验中造模后AMPK与ULK1被抑制,mTOR功能被促进,自噬水平降低,细胞增殖,而加入络风宁0号方“紫杉醇-比伐卢定”后AMPK与ULK1功能被促进,mTOR被抑制,自噬水平升高,抑制细胞增殖。结论1.络风宁0号方“紫杉醇-比伐卢定”复合物可有效抑制人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2.络风宁0号方“紫杉醇-比伐卢定”复合物可能通过AMPK/mTOR自噬信号通路调节细胞自噬水平而起到抗细胞增殖作用。3.络风宁0号方“紫杉醇-比伐卢定”复合物作用于AMPK/mTOR自噬信号通路,上调AMPK与ULK1活性,下调mTOR活性,提高细胞自噬水平,抑制PDGF启动的细胞增殖反应。

二、中药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抑制的研究进展(续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药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抑制的研究进展(续完)(论文提纲范文)

(1)颅内动脉瘤的现代研究进展与中医药潜在治疗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现代医学对IA的发病机制与治疗策略研究进展
    1.1 IA形成的影响因素
    1.2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干预策略研究进展
2 血管平滑肌细胞功能与IA的关系
    2.1 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表型变化与IA的关系
    2.2 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自噬与IA的关系
    2.3 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凋亡与颅内动脉瘤的关系
3 基于炎症反应调控的颅内动脉瘤病理进程研究
4 中医药对IA的认识和形成潜在治疗策略的展望与分析
    4.1 中医药对IA的认识
    4.2 中药干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和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疗效确切
    4.3 基于调控VSMCs表型转化的中药干预IA的展望
    4.4 基于调控VSMCs自噬的中药干预IA的展望
    4.5 基于调控炎症通路的中药干预IA的展望
5 结语与讨论

(2)绝经后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淫羊藿苷干预的相关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绝经后高血压研究进展
        1 绝经后高血压概述
        2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概述
        3 雌激素通过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治疗绝经后高血压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补肾法治疗绝经后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1 中医对绝经后高血压的认识
        2 补肾法治疗绝经后高血压的理论依据
        3 补肾法治疗绝经后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4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补肾法联合降压药治疗绝经后及围绝经期高血压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1 研究目的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3.1 文献检索结果
        3.2 纳入文献的一般特征
        3.3 纳入文献的用药规律统计
        3.4 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
        3.5 Meta分析结果
        3.6 不良反应分析
        3.7 发表偏倚检测
        3.8 敏感性分析
        3.9 亚组分析
        3.10 试验序贯分析
    4 讨论
    5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绝经后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及动态血压特点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3 结果
        3.1 基线资料
        3.2 高血压分级分布
        3.3 中医证型分布
        3.4 昼夜节律类型分布
        3.5 不同绝经年限动态血压参数比较
        3.6 年龄与动态血压参数的相关性
        3.7 血压变异性相关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
    4 讨论
    5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淫羊藿苷通过调节RAS对雌性去势SHR发挥血压保护作用
    1 研究目的
    2 实验材料
    3 实验方法
    4 统计学方法
    5 实验结果
        5.1 一般情况
        5.2 淫羊藿苷对大鼠体重的影响
        5.3 淫羊藿苷对大鼠血压的影响
        5.4 淫羊藿苷对大鼠心率的影响
        5.5 淫羊藿苷对大鼠脏器系数的影响
        5.6 淫羊藿苷对大鼠ACE1-AngⅡ-AT1R轴的影响
        5.7 淫羊藿苷对大鼠ACE2-Ang(1-7) -MasR轴的影响
        5.8 淫羊藿苷对大鼠E_2含量及GPR30蛋白表达的影响
        5.9 淫羊藿苷对大鼠心肌组织ERK1/2通路的影响
    6 讨论
        6.1 淫羊藿苷对SHR大鼠血压的影响
        6.2 SHR和WKY大鼠循环和心肌组织RAS组分存在差异
        6.3 淫羊藿苷对SHR大鼠循环和心肌组织RAS组分的影响
        6.4 淫羊藿苷对SHR大鼠E_2及其受体GPR30的影响
        6.5 淫羊藿苷对SHR大鼠心肌组织ERK1/2通路的影响
    7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血管抗衰方通过miR-146a/TRAF6/NF-κB改善血管衰老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血管衰老研究进展
    综述二 人参三七应用沿革及血管抗衰方配伍理论基础
前言
第一部分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衰老内皮细胞差异表达miRNA及血管抗衰方延缓血管衰老作用靶点预测研究
    第一章 基于GEO数据库筛选衰老内皮细胞差异表达miRNA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与小结
    第二章 差异表达miRNA下游靶基因及作用通路预测和筛选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与小结
    第三章 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血管抗衰方改善血管衰老作用靶点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与小结
第二部分 血管抗衰方干预血管衰老临床试验及miR-146a/TRAF6/NF-κB调控关系初步验证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与小结
第三部分 血管抗衰方调控miR-146a/TRAF6/NF-κB干预衰老内皮细胞作用机制研究
    第一章 药物诱导衰老细胞模型构建及鉴定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与小结
    第二章 药物干预内皮细胞衰老机制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与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中医药科技查新报告书

(4)化裁血府逐瘀汤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综述
    1 中医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认识
        1.1 病名来源
        1.2 脱疽的病因病机
        1.3 中医治疗ASO的研究进展
    2 西医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认识
        2.1 定义及发病机制
        2.2 危险因素
        2.3 西医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进展
第一部分 基于数据挖掘的导师诊治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医案回顾性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2.1 病案来源
        2.2 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病案资料收集与录入信息
        3.2 数据整理与挖掘
    4 结果
        4.1 患者基本信息统计
        4.2 中医证型结果
        4.3 用药频次统计
        4.4 药物四气、五味、归经统计
        4.5 方剂组方规律统计
    5 讨论
第二部分 化裁血府逐瘀汤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样本量的估算
        1.2 研究对象
        1.3 纳人及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干预方法
        2.2 观察指标
        2.3 疗效评价标准
        2.4 安全指标检测
        2.5 统计分析方法
    3 结果
        3.1 人组情况
        3.2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3.3 两组患者中医症状评分比较
        3.4 两组患者ABI指数的比较
        3.5 两组患者下肢皮肤温度变化
        3.6 两组患者血脂的比较
        3.7 两组患者hs-CRP的比较
        3.8 两组患者FIB的比较
        3.9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3.10 安全性评价及不良反应
    4 讨论
第三部分 化裁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对血管平滑肌细胞TGF-β1/Smad3信号通路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细胞
        1.2 主要实验仪器和试剂
        1.3 实验动物
        1.4 实验方法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细胞形态
        2.2 化裁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对ox-LDL诱导VSMCs增殖的影响
        2.3 化裁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对ox-LDL诱导VSMCs迁移的影响
        2.4 化裁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对ox-LDL诱导VSMCs内α-SMA、CRBP1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2.5 化裁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对ox-LDL诱导VSMCs内α-SMA、CRBP1免疫荧光强度的影响
        2.6 化裁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对ox-LDL诱导VSMCs中PCNA、MMP-9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2.7 化裁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对ox-LDL诱导VSMCs中PCNA mRNA、MMP-9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2.8 化裁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对TGF-β1/Smad3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2.9 激光共聚焦定位及检测VSMCs中p-Smad3的表达
    3 讨论
结论
创新点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表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历

(5)解毒活血方促进PCI术后冠状动脉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修复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西医学对PCI术后再狭窄的研究
    2 中医学对PCI术后再狭窄的认识
    3 中医药对于PCI术后再狭窄的治疗进展
    4 毒瘀理论探析
    5 毒瘀互结是血管再狭窄的病理机制
    6 解毒活血法防治血管内再狭窄的理论依据
第二部分 解毒活血方抑制AT1-AA影响EPCs凋亡的机制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2 方法和步骤
        2.1 内皮祖细胞复苏、传代及冻存
        2.2 MTT法检测内皮祖细胞增殖及生存活力
        2.3 流式细胞术测定内皮祖细胞的凋亡状况
        2.4 内皮祖细胞细胞内ROS水平检测
        2.5 蛋白印迹
    3 统计学处理
    4 结果
        4.1 内皮祖细胞镜下形状及生长特点
        4.2 AT1-AA降低EPCs生存活力,解毒活血方可拮抗该效应
        4.3 AT1-AA诱导EPCs凋亡,解毒活血方可抑制其效应
        4.4 AT1-AA诱导EPCs活性氧浓度增加,解毒活血方可抑制此效应
        4.5 AT1-AA调控EPC凋亡相关蛋白表达,解毒活血方可抑制此效应
    5 讨论
        5.1 PCI术后再狭窄西医治疗的现状
        5.2 PCI术后再狭窄中医治疗的特点
        5.3 PCI术后再狭窄内皮损伤模型的建立
        5.4 内皮祖细胞在PCI术后再狭窄过程中的作用
        5.5 内皮祖细胞在再狭窄过程中的细胞凋亡机制
        5.6 解毒活血方方药分析
        5.7 解毒活血方对内皮祖细胞生存活力的影响
        5.8 解毒活血方对内皮祖细胞细胞凋亡率的影响
        5.9 解毒活血方对EPCs氧化应激及凋亡的影响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6)豁痰解毒通络饮对大鼠PTCA术后AS模型的干预作用及其调控自噬通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一、现代医学对于PTCA术后再狭窄的研究进展
    二、传统中医学对PTCA术后再狭窄的研究进展
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道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7)基于差异表达的LncRNA TUG1研究小陷胸加味汤治疗冠心病(痰热互结证)的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第一章 冠心病中医病名溯源
    第二章 冠心病中医发病机理
        1.因虚致病
        2.因实致病
        3.虚实夹杂
    第三章 冠心病中医治疗
        1.中医辨证论治
        2.中成药
        3.静脉注射中药
        4.中医外治法
    第四章 小陷胸汤治疗冠心病的历史渊源及以小陷胸汤为基础方治疗冠心病的现代研究
        1.《伤寒论》对小陷胸汤的认识
        2.以小陷胸汤为基础方治疗冠心病的现代研究
    第五章 现代医学对冠心病的认识
        1.现代医学对冠心病的发病机制认识
        2.冠心病疾病的诊断与分类
        3.现代医学对冠心病的治疗
        4.冠心病的预防
    第六章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冠心病发病的研究
        1.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参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2.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加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3.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改善内皮细胞功能是防治冠心病的重要途径
    第七章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p38MAPK信号通路的初探
        1.p38MAPK信号通路的介绍
        2.p38MAPK信号通路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初探
    第八章 LncRNA TUG1 与冠心病发病的研究
        1.LncRNA TUG1 与血管内皮细胞
        2.LncRNA TUG1 与血管平滑肌细胞
        3.LncRNA TUG1 与免疫炎症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临床研究一 小陷胸加味汤治疗冠心病(痰热互结证)的临床观察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2.试验结果
        3.讨论
        4.结论
        参考文献
    临床研究二 冠心病(痰热互结证)患者外周血 LncRNA TUG1与血管内皮损伤相关性研究
        1.资料与方法
        2.试验结果
        3.讨论
        4.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1.主要仪器
    2.实验动物、细胞、主要试剂、试剂盒及引物设计
    实验一 含药血清制备、细胞模型建立及小陷胸加味汤含药血清浓度和干预时间选择
        1.含药血清的制备
        2.细胞模型制备
        3.小陷胸加味汤含药血清浓度和干预时间选择
        4.实验分组及干预方法
    实验二 RT-PCR法检测小陷胸加味汤含药血清对TNF-α诱导损伤HUVEC中 LncRNA TUG1 的影响
        1.实验方法
        2.统计分析
        3.实验结果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实验三 Western Blot检测小陷胸加味汤含药血清对TNF-α诱导损伤HUVEC中 p38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影响
        1.实验方法
        2.统计分析
        3.实验结果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实验四 差异表达的LncRNA TUG1与p38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相关性分析
        1.统计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综合讨论
    1.本研究以小陷胸汤为基础方加味治疗冠心病(痰热互结证)的立方依据
    2.对本研究细胞模型及观察指标的讨论
    3.本研究结果初探
    4.本研究创新性分析
    5.对本研究的总体思考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结论
附录
    附录一
        综述一 中医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治疗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1.中药或中药提取物
        2.中药复方
        3.中成药
        4.结语和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长链非编码RNA与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1.LncRNA的概述
        2.LncRNA的生物功能
        3.LncRNA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
        4.结语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二 附图
    附录三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8)补阳还五汤治疗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临床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论文一 补阳还五汤治疗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研究
    资料与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二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补阳还五汤治疗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机制研究
    材料与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三 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补阳还五汤对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大鼠血管重构的影响
    实验一 补阳还五汤对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大鼠血管重构干预作用的研究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实验二 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补阳还五汤对PASMCs细胞增殖及凋亡的调控机制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中医药治疗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9)基于PI3K/AKT/mTOR自噬通路研究“瓜蒌-薤白”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和材料
    1.3 主要溶液成分及配制
    1.4 主要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ApoE~(-/-)小鼠AS动物模型的建立
    2.2 实验分组与给药
    2.3 原代提取培养小鼠主动脉VSMCs
    2.4 标本收集和处理
    2.5 全波长酶标仪检测血脂四项
    2.6 主动脉中膜的提取分离及其总蛋白质的提取
    2.7 VSMCs中蛋白质的提取
    2.8 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VSMCs中增殖、自噬相关蛋白表达水平
    2.9 CCK8 法检测VSMCs增殖率
    2.10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测 VSMCs 自噬小体数量
    2.11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瓜蒌-薤白”对AS小鼠主动脉斑块形成的影响
        3.1.1 “瓜蒌-薤白”减少ApoE~(-/-)小鼠主动脉斑块面积
        3.1.2 “瓜蒌-薤白”降低ApoE~(-/-)小鼠血脂四项的水平
        3.1.3 “瓜蒌-薤白”抑制ApoE~(-/-)小鼠VSMCs内增殖相关抗原PCNA、肌动蛋白α-SMA表达
        3.1.4 “瓜蒌-薤白”减少ApoE~(-/-)小鼠主动脉VSMCs数量
        3.1.5 “瓜蒌-薤白”增加ApoE~(-/-)小鼠主动脉VSMCs内 LC3蛋白分布
        3.1.6 “瓜蒌-薤白”上调ApoE~(-/-)小鼠主动脉VSMCs的 LC3-Ⅱ蛋白表达
        3.1.7 “瓜蒌-薤白”增加ApoE~(-/-)小鼠主动脉VSMCs内自噬小体数量
    3.2 “瓜蒌-薤白”对ox-LDL诱导VSMCs异常增殖的影响
        3.2.1 C57BL/6J小鼠VSMCs的原代培养、形态学观察及鉴定
        3.2.2 确定ox-LDL刺激体外VSMCs异常增殖的适宜浓度
        3.2.3 不同梯度浓度“瓜蒌-薤白”对ox-LDL诱导VSMCs异常增殖的保护作用
        3.2.4 “瓜蒌-薤白”上调体外VSMCs内 LC3Ⅱ/LC3Ⅰ比例、下调p62 表达
        3.2.5 “瓜蒌-薤白”诱导VSMCs内自噬小体形成
        3.2.6 自噬抑制剂氯喹对“瓜蒌-薤白”诱导自噬蛋白的影响
        3.2.7 自噬抑制剂氯喹取消GLXB抑制VSMCs异常增殖的作用
        3.2.8 “瓜蒌-薤白”通过PI3K/AKT/mTOR信号通路诱导VSMCs自噬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动脉粥样硬化中自噬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功能的调控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10)基于AMPK/mTOR自噬信号通路对络风宁0号方抗HCASMC增殖作用机制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中医理解
        1. 病因溯源
        2. 病机理论
        2.1 气虚血瘀理论
        2.2 瘀热相搏理论
        2.3 络风内动理论
        2.4 易损斑块从内痈立论
        2.5 PCI术后再发良心血管事件
        3. 辨证分型统计
        4. 治法讨论
        4.1 益气活血
        4.2 清热解毒
        4.3 袪风通络
        4.4 化痰袪瘀
        4.5 消、托、补
        4.6 温运阳气与凉血生肌
        5.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与自噬AMPK/MTOR信号通路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1. 血管平滑肌细胞的介绍
        1.1 血管平滑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1.2 血管平滑肌细胞病变致病
        2. 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因素
        2.1 细胞外影响因素
        2.2 细胞内影响因素
        3. 细胞自噬的介绍
        3.1 自噬的概念及分类
        3.2 细胞自噬的基本过程
        3.3 自噬水平的检测标志物
        4. AMPK/MTOR自噬信号通路的介绍
        4.1 AMPK的结构和功能
        4.2 mTOR的结构和功能
        4.3 AMPK/mTOR通路在自噬中的作用
        5. AMPK/MTOR自噬信号通路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影响研究
        6.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人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的体外培养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使用材料
        2. 实验操作方法
    结果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络风宁0号方“紫杉醇-比伐卢定”复合物抑制HCASMC增殖的配比摸索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使用材料
        2. 实验前准备
    (一) 建立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诱导的HCASMC增殖模型
        实验操作方法
        1. 实验设计
        2. 实验分组
        3. 实验步骤
        4. 实验结果
    (二) 络风宁0号方“紫杉醇-比伐卢定”复合物对HCASMC生长的无毒性配比浓度范围摸索
        实验操作方法
        1. 实验设计
        2. 实验分组
        3. 实验步骤
        4. 实验结果
    (三) 络风宁0号方“紫杉醇-比伐卢定”复合物抗HCASMC增殖的有效性配比浓度摸索
        实验操作方法
        1. 实验设计
        2. 实验分组
        3. 实验步骤
        4. 实验结果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络风宁0号方“紫杉醇-比伐卢定”复合物对PDGF诱导HCASMC增殖过程中AMPK/MTOR自噬信号通路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使用材料
        2. 实验操作方法
    结果
    小结
    参考文献
讨论与展望
    1. 络风宁0号方抗冠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作用研究的临床意义
    2. 中药单体复合物的研究价值
    3. 中药应用剂量化的应用探索
参考文献
不足与局限
创新点
全文结论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四、中药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抑制的研究进展(续完)(论文参考文献)

  • [1]颅内动脉瘤的现代研究进展与中医药潜在治疗策略[J]. 吴恺怿,张琳,黄娜娜,林佳坤,孙蓉. 中草药, 2021(21)
  • [2]绝经后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淫羊藿苷干预的相关机制研究[D]. 袁晶.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2)
  • [3]血管抗衰方通过miR-146a/TRAF6/NF-κB改善血管衰老机制研究[D]. 王靖怡.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02)
  • [4]化裁血府逐瘀汤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作用机制[D]. 王继雪.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解毒活血方促进PCI术后冠状动脉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修复的机制研究[D]. 张海泉.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豁痰解毒通络饮对大鼠PTCA术后AS模型的干预作用及其调控自噬通路的研究[D]. 花儿(T.ATARTSE TSEG).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基于差异表达的LncRNA TUG1研究小陷胸加味汤治疗冠心病(痰热互结证)的作用机制[D]. 周芳.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1)
  • [8]补阳还五汤治疗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临床及机制研究[D]. 秦一冰.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9]基于PI3K/AKT/mTOR自噬通路研究“瓜蒌-薤白”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D]. 黄翰文.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10]基于AMPK/mTOR自噬信号通路对络风宁0号方抗HCASMC增殖作用机制的探索[D]. 魏一鸣.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标签:;  ;  ;  ;  ;  

中药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研究进展(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