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物流瓶颈,再创电商辉煌

突破物流瓶颈,再创电商辉煌

一、冲破物流瓶颈 再造e商务辉煌(论文文献综述)

林坚[1](2009)在《海峡西岸经济区承接台湾科技产业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和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等为研究的理论基础,以科技产业对接为切入点,探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台湾产业转型、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并尝试从博弈的研究视角来揭示海峡西岸经济区和台湾地区之间的良性互动范式。通过规范分析,本研究揭示了台湾科技产业投资大陆的现状、区域演进和发展趋势,总结了台湾科技产业在中国大陆投资的区位选择因素,并在两岸学界研究成果和台湾地区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调查报告的基础上对台湾科技产业在中国大陆投资的环境需求、风险顾虑进行深入的解构分析。研究中,重点选取经济环境和经营环境两个方面对海峡西岸经济区与大陆其他三大台商聚集地的投资环境进行了比较,总结了海峡西岸经济区承接台湾科技产业转移的内外制约因素,并结合区域内福建、浙南、赣东南、粤东各地区的情况论述了各自的具体约束性条件。基于理论和实证分析结果,结合国家关于海峡西岸发展的相关战略指向,本研究就海峡西岸经济区承接台湾科技产业转移的区域梯次、区域布局、产业定位和承接战略、承接模式进行了规划性论述,并就海峡西岸经济区以“硬环境”、“软环境”和“竞争性环境”为主要内容的投资环境建设提出了政策建议。本文认为,科技产业转移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海西区与台湾区域经济整合的必由之路,而将海西区科技产业发展作为整体来描述是一个比较新的研究领域。本文的研究仅止于对海西区(尤其是区内各次区域)统筹发展、战略定位和承接重点进行简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作为整体的海西区科技产业发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吴爱东[2](2009)在《中国现代物流产业发展与制度创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现代物流产业是当今国际竞争的重要领域,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具有许多不同于传统产业的特征和规律,它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是通过信息技术的功能整合、产权关系的资产重组、组织关系的产业再造而形成的新兴产业部门。一个产业若要快速发展,不但需要快速、稳定增长的市场需求来拉动和刺激,还要具备有效率的市场交易制度和高效益的市场交易活动构成的制度环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物流产业,也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由于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制度环境不完善,现代物流产业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的同时,也受到制度安排不成熟所带来的制度困境。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制度不仅为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提供宏观的制度环境,而且也是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一个内生变量。制度作为一种配置资源的手段,决定着人力资本的运用和发挥,决定着技术的总体水平,制度创新从根本上决定着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方向与路径。本文主要在马克思主义制度理论的指导下,借鉴西方创新理论和制度经济学的科学成分,运用制度分析方法,揭示制度在现代物流产业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探索现代物流产业发展与制度创新的规律和特点。从具体的经济目标出发,研究制定具体的制度规则以保证行为主体进行创新活动;综合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的一些研究方法,从多学科角度研究现代物流产业发展与制度创新问题,力求以新的理论方法达到新的理论研究深度。马克思主义关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辨证关系的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关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相互影响的理论告诉我们,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是两个不可分割的范畴,相互联系,互相促动,一个国家乃至一个企业要想获得持续发展,必须同时进行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并使二者步入良性循环轨道。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第一位的变革作用,因而技术创新较之制度创新对现代经济增长具有第一位的推动作用,有更深层次的重要意义。同时,制度和制度创新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对技术创新具有重要的能动作用。从长期来看,技术创新会推动制度创新,制度创新则会保障技术创新的功能得以发挥与实现。因此,在制度创新过程中,要注意掌握技术创新的规律和特点,积极利用技术创新的成果,共同促进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笔者认为,物流本质上是物质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的延续,物流产业是指把提供物流服务作为其主要产品的同类经济组织的有机总和。本文尝试从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角度深刻分析了现代物流产业的内涵:从技术创新角度看,它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形成的新兴产业部门。首先是劳动过程的技术(信息技术)基础的变化;其次是劳动方式(分工协作)的变化;再次是劳动手段的变化:使各种物流功能(运输、仓储、流通加工、包装、配送等)实现整合,从而形成以第三方物流为主体的现代物流产业。从制度创新角度看,它是产权关系的资产重组、组织关系的产业再造而形成的新兴产业部门。首先是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其次企业是产权关系的新的组合变革;再次是企业治理关系的新变化;最后形成价值共享和分配关系的新格局。现代物流产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先导作用并能降低全社会的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效率,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本文深入阐析了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所具有的服务需求的引致性,功能发挥的整合性,产业关联的高耦合性,知识、技术和资金的高密集性,市场环境的竞争性、产业政策的引导性和发展环境的特殊性等特征;根据现代物流产业在整个经济体系和流通中的地位变化,分析了其演化的功能定位,即服务经济、联络经济和调节经济三重经济功能:进一步指出其演化动力是社会分工与专业化的需要,节约交易成本的需要,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需要和提高物流市场有效竞争性的需要;总结出现代物流产业有技术主导、需求诱致和制度推动三条产业发展路径。本文认为,市场、技术和竞争条件共同构成了物流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产业条件。对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产业条件及与之相关的制度因素的分析,是我们研究物流产业发展与制度创新问题的出发点。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表现为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核心,通过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相关的运输企业、仓储企业、流通加工企业之间的并购式产业组织整合过程:表现为以交通运输网络、仓储设施、信息管理网络为实体的集群式资源整合过程;表现为以综合物流服务为主体、与运输、保管、仓储、配送、流通加工等为辅助的联盟式的产业功能整合过程。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是以分工为基础,以协作和联合为主导,以内部的组织性和组织化程度的改善,外部的协调性和协调化程度的提高,产业组织的改造,产业在空间上的协调与空间布局的合理化等为目标的的动态过程。为了促进这一动态过程的顺利实现,需要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形成的制度结构与之相适应。本文通过分析国外发达国家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的制度实践,说明了通过制度创新实现的制度协同是物流产业发达国家取得成效的基本原因,而制度缺陷是阻碍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并得出对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的有益启示。在对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环境分析的基础上,突出强调了制度创新对物流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后,本文从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视角,深入研究了制度创新的新思路,创造性地提出为促进中国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提高物流产业的绩效水平,应在宏观层面构建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制度环境;在中观产业层面构建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动力和营商环境;在微观企业层面构建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动力主体,建立多层面的动态制度创新体系。

章炳林[3](2008)在《C2C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问题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普及,C2C电子商务逐渐成为社会的主流消费方式。本文主要研究了当前我国C2C电子商务配送的问题,以及解决C2C电子商务配送问题的对策。首先,分析了C2C电子商务配送的特殊性,为研究C2C电子商务物流配送问题提供了依据。就C2C电子商务的配送客户、网络卖家、配送商品、配送质量与成本、配送供应链系统进行了较深入的比较与分析,认为C2C电子商务配送在多方面具有复杂、难以控制与管理等特殊性。第二,从我国C2C电子商务配送的现状出发,指出了我国C2C电子商务物流在配送质量与成本、配送主体及配送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上述问题产生的背景与原因进行了分析。第三,以C2C电子商务配送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为基础,依据电子商务发展要求和物流配送供应链管理理论,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它包括:建立C2C电子商务配送供应链系统:政府、企业(含网络卖家)应该承担怎样的管理责任等。第四,将本文研究的结论运用于淘宝网,对其物流配送系统进行分析。从淘宝网物流配送系统的实际情况出发,发现该配送系统的不足,并分析了原因。根据淘宝网身份,就其配送系统的不足提出开放选择第三方物流配送服务商、与物流服务供应商共建信息平台等改进措施。最后作了总结和展望。

赵道致,张强[4](2007)在《BAB:电子商务中介型B2B发展的新方向》文中研究说明针对现行电子商务B2B交易模型的缺陷,结合我国市场诚信体系尚未成熟的实际情况,构建了一种更为实用的BAB(Business-Agent-Business)电子商务参考模型。BAB交易模式的重点在于“A”,即全程监管交易过程。在该模型中,第三方电子交易中心能够控制交易过程中的信息流,通过发放电子货币作为交易媒介物以代替银行控制和监管资金流,并通过与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联盟来控制物流配送信息进而控制物流,实现了电子交易过程中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有效集成,降低了买卖双方的交易风险。采用电子货币作为交易媒介物还解决了参与网上交易的众多中小企业的资金短缺问题。以上这些都促成了企业参与电子商务目的的实现。

魏楠[5](2007)在《绵阳车站物流运营研究》文中指出本文首先介绍了物流的基本概念以及现代物流的发展,并对铁路车站发展现代物流进行了社会环境分析。以绵阳火车站为背景,介绍了当地物流与经济的关系,对该站发展现代物流进行了环境分析,并对未来几年的GDP和物流量进行了预测,得出该站物流的增长对当地经济有贡献,该地物流需求旺盛且呈增长趋势,物流服务落后于物流需求,该站发展现代物流是必然趋势的重要结论,指出了该站物流发展的方向,并提出了该站发展现代物流的战略目标。其次,通过SWOT分析,提出了该站发展现代物流的战略。最后通过物流运作三种模式的比较分析,在详细分析绵阳火车站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探讨了实现该战略的相应对策,包括该站发展第三方物流的模式选择,以及该站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具体措施,包括组织形式、规章制度、基础设施及信息化建设等几个方面。本文的主要内容:1.介绍经济发展与物流发展水平的关系,物流的发展、第三方物流以及社会对现代物流的需求。2.阐述物流运作三种模式,明确各模式的操作过程。3.分析绵阳火车站物流的现状及特点,从该站物流的现状对经济的不适应性分析该站发展现代物流的需求。4.运用“波特的五种模型”对竞争进行分析,对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并构造SWOT矩阵结构,确定其发展战略。5.提出绵阳火车站发展现代物流的模式选择,给出该站加快现代物流发展的对策。本论文以绵阳火车站为研究背景,研究该站铁路物流与经济的关系、第三方物流模式以及第三方物流模式下的组织形式及规章制度,以期对该站以及全路发展现代物流提供参考建议。

刘剑[6](2007)在《电子商务模式下ZL公司的物流流程优化及其实现研究》文中认为连锁零售企业在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的过程中,涉及的信息复杂、相关的部门和门店(或独立的加盟企业)多,传统的手工作业或是简单的进销存系统(如门店POS)都无法有效的处理这一问题,造成供应商、配送中心、总店、门店之间的沟通与协调障碍,最终的表现就是企业物流效率低、成本高;随着电子商务与信息技术的发展,通过建立实时集中的物流管理系统,使解决这一问题成为了可能;而大量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都表明,信息化项目的关键就在于能否有效对企业的流程进行再造(BPR)。本文就是对电子商务模式下典型连锁零售企业ZL公司的物流流程优化并通过信息化手段加以实现过程的研究。本文首先介绍了与课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包括电子商务与企业物流、连锁经营管理的发展动态和业务流程再造(BPR);然后,文章对ZL公司的物流现状和流程再造的必要性进行了简单分析,并重点对三个急待改进的关键业务流程(采购流程、配送流程和回收流程)进行深度剖析,提出了对应的优化方案,同时对优化中涉及的一些关键业务如库存管理、最优路线设计等也进行了新的设计。接下来本文介绍了ZL公司物流信息化的设计与实现,包括网络设计、软件功能设计,以及实现的步骤、项目的风险识别与控制等等。最后,对本文研究进行了全面总结,指出存在的不足,展望了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在研究过程中,本文通过使用ZL公司2004年至2006年的营运数据,运用SPSS统计工具进行相关分析,并将实施后的新流程运营数据与旧流程进行了充分的比较、分析,从新流程下ZL公司各项指标显着改善的事实中得到了一定的经验和启示。希望本论文的研究成果能对国内同类零售连锁企业的物流流程优化和信息化建设具有积极的参考意义。

张强[7](2007)在《融合仓单质押的电子商务中介型B2B运营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全球步入信息经济时代,以信息高科技与经济、管理紧密结合为特征的电子商务正在引领人类历史上的第三次产业革命。近年来,作为电子商务时代的主要运营模式——中介型B2B正在重新塑造全球电子商务的发展方向。在我国,中介型B2B在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后依然存在着阻碍其发展的严重障碍。这些障碍主要表现在作为中介型B2B主要客户群的中小企业参与电子商务的比例较低。究其原因,我国的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着资金短缺的困难,在流通领域中“有货无钱”的情况更是十分普遍,因此大多数中小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参与网上交易,这就限制了交易中心用户数量的增加和流动性的提高,制约了中介型B2B的发展。在现今的流通领域中,仓单质押是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而发展起来的一项较为成熟的金融服务业务。通过开展仓单质押业务,广大中小企业尤其是流通企业可以盘活企业资产,获得流动资金,实现业务扩张。根据中介型B2B的网络竞争特性,本文得出了中介型B2B成功运营最重要的两个因素:足够多的用户和高度的流动性。基于以上分析,通过结合我国实际,本文提出了融合仓单质押的电子商务中介型B2B运营模式。与现行的中介型B2B运营模式相比,本文提出的模式将电子商务和仓单质押的优势相结合,有效地解决了参与网上交易的中小企业的资金短缺问题,促进了中介型B2B的发展。中介型B2B融合仓单质押业务可以实现交易中心、中小企业和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三方共赢。通过将仓单质押业务融入中介型B2B,交易中心增加了用户数量,提高了流动性,并且实现了对交易过程中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有效集成,降低了交易风险;中介型B2B融合仓单质押业务使得广大资金短缺的中小企业获得了大量的流动资金参与网上交易,从而能充分利用网络交易的优势扩展业务,提高经济效益;中介型B2B引入仓单质押业务使得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获得了稳定和丰厚的利润来源,即稳定的运输利润和稳定的仓储利润。本文提出的融合仓单质押的电子商务中介型B2B运营模式为我国中介型B2B的发展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框架。

李来儿[8](2006)在《成本信息供需论》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发展,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国内市场的逐步开放,国外的技术、资金、先进的管理和服务理念大量进入,企业将面临着市场被瓜分和盈利空间逐步缩小的挑战,来自国内外日益激烈的竞争使得企业的盈利空间越来越小。是否拥有一个有效的、能够为企业产品定价、生产决策、市场定位以及成本控制等决策提供准确成本信息的成本系统,对企业来说非常重要。在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了解每个产品或服务的成本,识别哪些是盈利的,或至少哪些对间接费用和最终盈利能力是有贡献的,这些都至关重要。因此,企业如果要保持并增强竞争优势,必须拥有一个有效的成本信息供需系统,支持帮助管理者寻求途径改善企业经营效率,提高竞争力。随着成本会计的发展,成本信息作用增大,企业的概念在变化,经营模式也在变化。企业的发展,使其所需的成本信息也在变化,目前的情况是,企业经营管理中成本信息供需矛盾突出,主要表现为:宽型成本信息需求与窄型成本信息供给的矛盾;高质量成本信息需求与低质量成本信息供给的矛盾。本文主要从理论上对成本信息的供需问题进行研究。本文共分六部分:第一部分成本信息供需问题研究的相关理论概述。主要从成本信息供需研究的理论基础、方法论基础和成本信息供需平衡理论三方面做深入细致的研究,并建立一个科学的研究框架。成本信息供需问题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一般包括信息经济学理论、信息管理学理论和社会学理论。信息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对我们研究成本信息供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本信息首先是属于信息的范畴,它跟其它信息有同样的特点及其衡量标准,成本信息价值的大小,一般是以信息对决策者的各种有用程度来区分的。成本信息只有在适当的时机才能发挥其价值。

孟炯[9](2005)在《社会对现代物流的需求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首先,本文分析了现代物流与经济的关系,在这部分主要论述了经济的发展对现代物流直接产生需求,并重点分析了区域经济与现代物流的关系,得出经济的增长对物流产生需求、现代物流的发展对当地经济有贡献的重要结论。其次,本文还分析了市场对现代物流的需求。最后,本文对我国的现代物流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周蓉[10](2005)在《连锁零售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全球电子商务在信息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后,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空前大爆炸式的发展。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零售业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大,并有连锁发展的趋势。连锁经营的优势在于规模经济性,而规模的经济性不仅在于数量上的多少,而更重要的是在于连锁企业是否实现低成本运营、高商品周转率、功能的明晰和完善、管理体系的完善及提高单类商品的规模数量。电子商务的应用对于提高连锁零售企业的竞争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国外零售巨头已经逐步在中国形成了一定的网络规模,并欲进一步拓展中国市场,同时国际连锁零售商大量投资于电子商务技术,我国连锁零售企业已经感到了巨大的竞争压力。本研究的目的是使我国连锁零售企业了解当前的电子商务应用现状,找出自身的不足,并实施改进策略,希望对我国连锁零售企业电子商务应用起到一定的积极意义。 本文在第一章阐述了研究背景、研究思路以及研究方法;在第二章,首先分析了连锁零售企业的价值链及其特点,并通过对价值链的分析论述了企业实行电子商务的必要性,根据连锁零售企业的行业特点总结出企业电子商务的特点以及对电子商务的适应性;在第三章,首先分析了发达国家连锁零售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的两种不同模式——价值链集成模式以及战略联盟模式,分别举沃尔玛与7-11集团为例,并比较了他们之间的共同之处及对组织、人员、业务流程的不同影响和形成的不同优势;接着分析了我国连锁零售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推动我国连锁零售企业更好地应用电子商务的若干建议,认为国内有实力的连锁零售企业应采用价值链集成模式,而中小连锁零售企业则可以采用与网络公司进行战略联盟的模式,并辅以特许经营的连锁模式。在第四章,本文就连锁零售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效果建立了模糊评价模型,以便更好地发现影响电子商务应用效果的不利因素。最后,本文分析了我国着名的连锁零售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案例,以验证前述观点。

二、冲破物流瓶颈 再造e商务辉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冲破物流瓶颈 再造e商务辉煌(论文提纲范文)

(1)海峡西岸经济区承接台湾科技产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目的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第二节 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主要内容和分析架构
第三节 研究创新和局限
    一、研究创新
    二、研究局限 第一章 理论与文献回顾
第一节 区域经济学有关理论
    一、与本论文研究相关的国际(区域)竞争力理论
    二、与本论文研究相关的区位理论
    三、与本论文研究相关的区域分工理论
第二节 产业经济学有关理论和研究成果
    一、产业转型升级与企业转型升级的研究
    二、产业集群理论及与相关研究成果
第三节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与产业转移理论
    一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二、产业转移理论
第四节 博弈论
    一、博弈论研究方法的导入
    二、博弈视角看海西区建设与台湾产业结构转型
第五节 两岸学者关于台商投资区位和模式选择方面的研究成果
    一、大陆对台商投资区位的研究
    二、台湾对企业投资大陆动机、区位选择和进入模式的研究 第二章 台湾科技产业投资大陆的现状、演进和发展趋势
第一节 海峡两岸对(高)科技产业的界定
    一、国际上对高科技产业的界定方法
    二、两岸高科技产业的分类标准
第二节 台湾科技产业发展概况和基本评价
    一、产业规模——世界前列
    二、重点产业——两兆双星
    三、产业形态——科技制造
    四、台湾科技产业的优劣势
第三节 台湾科技产业投资大陆的结构和形态
    一、产业结构
    二、投资形态和关联形态
第四节 台湾科技产业投资大陆区域分布、演进和发展趋势
    一、区域分布
    二、区域演进
    三、发展趋势及对海西区的展望 第三章 台商投资大陆的环境需求和投资风险分析——基于大陆台商的视角
第一节 台湾科技产业投资中国大陆的动因分析
    一、台商对外投资的驱动
    二、台湾科技产业投资大陆的动因
第二节 台湾科技产业资本投资的区位选择与投资环境偏好
    一、GDP总量大
    二、经济基础设施和社会基础设施完善
    三、市场经济环境好、经济开放程度高
    四、投资成本低
    五、人才储备多
    六、产业集聚度高、信息成本低
    七、政策环境好
    八、区位条件优越
第三节 大陆的投资环境和投资风险——对TEEMA历年调查结果的比较分析
    一、总体投资环境评价指标分析
    二、城市投资环境评价指标分析
    三、城市投资风险评价指标的分析
    四、海西区历年受调查城市推荐评级排名情况概述
    五、台商大陆布局统计结果分析——依城市、产业别 第四章 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与台湾产业结构调整——科技产业对接的正和博弈
第一节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内涵、建设意义与发展进程
    一、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内涵
    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意义
    三、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推进
第二节 海西区承接台湾科技产业的理论基础——产业升级和生命周期
    一、产业升级
    二、科技产业的生命周期和产业转移
    三、科技产业的动态特征
第三节 海西区建设与台湾产业结构调整——正和博弈
    一、博弈论研究方法的导入
    二、“零和博弈”观念误区下的台湾科技产业管制
    三、海西区与台湾在科技产业上的正和博弈
第四节 海西区与台湾科技产业的分工与合作——以福建为例
    一、福建与台湾的科技产业分工
    二、福建与台湾的科技产业合作 第五章 海峡西岸经济区承接台湾科技产业的经济环境和经营环境——基于福建与三大台商投资区的比较
第一节 海西区与三大台商投资区的经济环境比较
    一、主要经济指标比较
    二、经济综合竞争力比较
第二节 海西区与三大台商投资区的经营环境比较
    一、教育和科技发展概况
    二、科技产业经营环境比较分析
第三节 海西区与三大台商投资区科技产业投资环境比较
    一、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科技产业投资环境分析
    二、海西区与三大台商投资区科技产业投资环境比较
    三、海西区与长三角、珠三角的合作空间
第四节 海西区承接台湾科技产业的影响因素和约束条件
    一、海西区承接台湾科技产业的影响因素分析
    二、海西区各区域承接台湾科技产业的约束条件分析 第六章 海峡西岸经济区承接台湾科技产业的战略定位和模式选择
第一节 海峡西岸经济区承接台湾科技产业转移的区域定位
    一、基本格局
    二、区域定位
第二节 海西区承接台湾科技产业的类别定位
    一、海西区与台湾科技产业对接的已有亮点——以福建为例
    二、海西区承接台湾科技产业应把握的原则
    三、海西区承接台湾科技产业的路径选择:科技创新、环保节能
    四、对接重点和对接空间
第三节 海西区承接台湾科技产业的战略研究
    一、可持续发展战略
    二、差异化(竞争)战略
    三、产业集群战略
    四、科技人才战略
    五、科技园区战略
    六、科技企业联盟战略
    七、知识产权保护战略
第四节 海西区承接台湾科技产业的模式
    一、产业链转移模式
    二、合作生产模式
    三、良性竞争模式
    四、资源整合模式
    五、委托招商、登岛招商模式 第七章 海峡西岸经济区承接台湾科技产业的政策取向
第一节 海西区承接台湾科技产业政策现状——以福建省为代表
    一、福建省“十一五”闽台产业对接专项规划
    二、福建省与台湾科技产业对接的扶持政策和配套措施
第二节 海西区区域政策协调和产业机制整合
    一、海西区各市域的合作和联动机制
    二、海西区各次区域产业机制整合和协同发展
    三、政府在科技产业对接中的调控、协调作用
第三节 海西区吸引台湾科技产业的“硬环境”建设政策取向
    一、构建区域联动网络,推动海西协调发展
    二、培育科技产业集群,促进产业升级换代
    三、借鉴两岸发展经验,推进科技园区建设
    四、促进科技人才聚集,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第四节 海西区吸引台湾科技产业的“软环境”建设政策取向
    一、营造有利于产业对接的服务环境
    二、采取适当的政策优惠,提升海西吸引力
    三、构建良好的科技创新融资环境
    四、保护知识产权,鼓励台商科技企业自主创新、自创品牌
    五、倡导社会商业伦理、妥善解决涉台贸易纠纷,降低台商投资风险
    六、培育科技中介机构,构建科技服务平台
第五节 提升海西区竞争性环境的政策取向
    一、争取国家特殊政策扶持
    二、“先行先试”创造政策空间
    三、发挥对台政策的集成效应
    四、完善海西区市场经济环境
    五、推动金融服务创新
    六、科技园区对接促进产业对接
    七、“以台引台”扩大合作
    八、强化对台农业科技产业合作优势
    九、着力解决域内台湾科技产业转型升级问题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2)中国现代物流产业发展与制度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Abstract
导言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二、论文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
    三、研究的基本思路及框架结构
    四、本文的创新点及不足
第一章 相关文献回顾与评论
    第一节 物流产业有关的理论评述
        1.1.1 物流理论综述
        1.1.2 产业理论综述
        1.1.3 物流产业的研究评述
        1.1.4 物流产业相关的理论评述及本文的突破
    第二节 制度及制度创新理论的历史考察与总结
        1.2.1 马克思主义的制度及制度创新理论评述
        1.2.2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评述
        1.2.3 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及制度创新理论评述
        1.2.4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制度创新理论比较
    第三节 制度创新的基本理论—制度功效与制度创新功能
        1.3.1 制度的涵义及其构成
        1.3.2 制度的功效
        1.3.3 制度创新的功能及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第二章 现代物流产业演化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物流产业形成的阐释
        2.1.1 生产和流通关系的变化是物流产业形成的客观基础
        2.1.2 物流市场的形成是物流产业形成的经济基础
        2.1.3 物流产业的形成
    第二节 新兴古典经济学对物流产业形成的阐释
        2.2.1 新兴古典经济学与超边际分析
        2.2.2 企业职能分工经济的几何描述
    第三节 物流产业的内涵及其经济属性
        2.3.1 物流产业的界定标准
        2.3.2 物流产业的界定
        2.3.3 物流产业的经济属性
    第四节 现代物流产业的演化定位
        2.4.1 现代物流产业的基本特征
        2.4.2 现代物流产业的经济功能定位
    第五节 现代物流产业的演化动力
        2.5.1 社会分工与专业化的需要
        2.5.2 节约交易成本的需要
        2.5.3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2.5.4 提高物流市场有效竞争性的需要
    第六节 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路径演化—一个综合的理论框架
        2.6.1 物流空间范围扩展模型
        2.6.2 物流组织演进模型
        2.6.3 物流整合模型
        2.6.4 物流产业发展的需求诱致模型
        2.6.5 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路径演化—一个综合的理论框架
第三章 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产业条件与制度因素
    第一节 市场条件—物流产业需求与供给分析
        3.1.1 物流需求及影响因素
        3.1.2 物流供给及影响因素
    第二节 技术条件—物流技术创新分析
        3.2.1 物流技术创新
        3.2.2 技术创新与现代物流产业发展
    第三节 竞争条件—现代物流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
        3.3.1 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钻石体系
        3.3.2 构建现代物流产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素分析
    第四节 现代物流产业发展中的制度因素
        3.4.1 竞争性的市场制度
        3.4.2 明确的产权制度
        3.4.3 有效的政府制度
        3.4.4 高效率的组织制度
        3.4.5 支持创新的企业治理制度
        3.4.6 制度因素是制约中国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第四章 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动态过程与制度结构
    第一节 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动态过程的理论解释
        4.1.1 交易费用理论对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动态过程的解释
        4.1.2 管理学的价值链理论对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动态过程的解释
    第二节 并购式产业组织整合
        4.2.1 并购式产业组织整合的动因分析
        4.2.2 并购式产业组织整合的规模经济分析
        4.2.3 基本结论
    第三节 集群式产业资源整合
        4.3.1 集群式产业资源整合的优势及条件
        4.3.2 物流园区的功能与发展模式
        4.3.3 现代物流园区建设的原则
    第四节 战略联盟式产业功能整合
        4.4.1 物流联盟的发展趋势与特征
        4.4.2 物流联盟方式的选择
    第五节 现代物流产业三种整合模式比较与相应的制度结构
        4.5.1 现代物流产业三种整合模式的比较
        4.5.2 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所需的制度结构
第五章 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环境与制度创新
    第一节 环境对现代物流产业的影响
        5.1.1 物流与经济环境的关系
        5.1.2 环境变化对现代物流产业的影响
    第二节 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环境分析
        5.2.1 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基本条件
        5.2.2 中国推进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分析
    第三节 制度创新是中国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现实选择
        5.3.1 制度创新有利于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5.3.2 现代物流产业发展主要依赖制度创新
        5.3.3 主要结论:制度创新是中国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现实选择
第六章 现代物流产业发展与制度创新的国际比较分析
    第一节 美国现代物流产业发展与制度创新
        6.1.1 美国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6.1.2 美国的物流管理体制与制度创新
    第二节 日本现代物流产业发展与制度创新
        6.2.1 日本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6.2.2 日本的现代物流管理体制与制度创新
    第三节 欧洲现代物流产业发展与制度创新
        6.3.1 欧洲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6.3.2 西欧发达国家的物流管理体制与制度创新
    第四节 新加坡现代物流产业发展与制度创新
        6.4.1 新加坡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6.4.2 新加坡的物流管理体制与制度创新
    第五节 发达国家现代物流产业绩效的比较分析
        6.5.1 发达国家现代物流产业绩效指数及相关指标
        6.5.2 发达国家现代物流产业绩效高的原因分析
    第六节 发达国家现代物流产业发展与制度创新带给中国的启示
        6.6.1 在宏观层面构建和形成具有协调功能的物流产业管理机构
        6.6.2 在产业层面建立以行业自律为宗旨的物流管理中介组织
        6.6.3 在企业层面加强企业内部的物流管理和企业外部的供应链管理
        6.6.4 在政策层面积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第七章 中国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模式与制度障碍
    第一节 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7.1.1 物流产业发展规模
        7.1.2 物流产业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
        7.1.3 物流产业园区及其分布
    第二节 中国现代物流产业发展面临的制度障碍
        7.2.1 模糊市场需求的约束
        7.2.2 模糊交易主体的约束
        7.2.3 尚待健全的制度安排约束
    第三节 中国现代物流产业发展与制度创新的模式
        7.3.1 发展中国现代物流产业的关键因素
        7.3.2 发展中国现代物流产业的突破口
        7.3.3 中国现代物流产业发展与制度创新的模式的选择
第八章 中国现代物流产业发展与制度创新对策
    第一节 中国现代物流产业发展与制度创新的历史沿革
        8.1.1 计划经济时期传统物流产业发展与制度特征(1949—1978)
        8.1.2 改革开放时期现代物流产业发展与制度创新(1979至今)
    第二节 中国经济发展阶段与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目标
        8.2.1 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判断
        8.2.2 中国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目标
    第三节 中国现代物流产业发展与制度创新对策
        8.3.1 宏观层面构建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制度环境
        8.3.2 中观层面构建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动力和营商环境
        8.3.3 微观层面构建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动力主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C2C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致谢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创新点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二章 C2C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
    2.1 C2C电子商务
    2.2 第三方物流快递
    2.3 物流配送的含义
第三章 C2C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特殊性分析
    3.1 C2C电子商务配送客户特殊性分析
    3.2 C2C电子商务配送供应方(卖方)特殊性分析
    3.3 C2C电子商务配送商品特殊性分析
    3.4 C2C电子商务配送质量与成本特殊性分析
    3.5 基于C2C电子商务的配送供应链系统
    3.6 C2C电子商务配送特殊性评价
第四章 C2C配送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4.1 配送质量与成本问题及主要原因
    4.2 配送主体问题及主要原因
    4.3 配送管理问题及主要原因
第五章 解决C2C电子商务配送问题的对策研究
    5.1 建立我国C2C电子商务配送供应链系统
    5.2 C2C电子商务配送供应链管理
    5.3 强化政府的相关社会服务职能
第六章 案例分析:淘宝网物流配送管理
    6.1 公司简介
    6.2 淘宝网的物流策略
    6.3 淘宝网物流管理的缺点
    6.4 改进淘宝网物流配送系统的措施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C2C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巨大发展空间
    7.2 构建C2C电子商务物流协同供应链系统
参考文献

(4)BAB:电子商务中介型B2B发展的新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1 现行中介B2B交易模式面临的问题
    1) 安全风险问题
    2) 支付手段问题
    3) 物流配送问题
2 BAB电子商务交易模型
    2.1 现行的中介B2B交易模型
    2.2 BAB电子商务交易模型
3 BAB与中介B2B交易模型的比较

(5)绵阳车站物流运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论文研究的问题
        1.2.1 物流与经济的关系
        1.2.2 第三方物流模式
        1.2.3 物流企业的组织形式和规章制度
    1.3 论文研究的内容及思路
        1.3.1 论文的主要内容
        1.3.2 本文的研究思路
第2章 铁路车站发展现代物流的社会环境分析
    2.1 物流的发展
        2.1.1 概念
        2.1.2 物流的产生和发展
        2.1.3 传统物流和现代物流
    2.2 国内外铁路货运业物流运作现状
        2.2.1 国外铁路货运企业的发展趋势
        2.2.2 国内铁路货运企业物流服务情况
    2.3 基于电子商务的现代物流
    2.4 国外电子物流的发展
        2.4.1 国外电子商务物流解决方案
        2.4.2 美国电子商务物流模式案例
    2.5 中国现代物流的发展
    2.6 第三方物流
        2.6.1 第三方物流的概念
        2.6.2 电子商务对第三方物流的要求
    2.7 社会对现代物流的需求分析
        2.7.1 社会对现代物流的需求
        2.7.2 经济发展本身直接产生物流需求
        2.7.3 区域经济的发展与物流水平发展的关系
        2.7.4 市场对现代物流的需求
第3章 物流运作的三种模式分析
    3.1 传统外包型物流运作模式
    3.2 战略联盟型物流运作模式
    3.3 综合物流运作模式
第4章 绵阳火车站发展现代物流的概况
    4.1 绵阳火车站物流的现状及特点
        4.1.1 地理位置
        4.1.2 组织结构
        4.1.3 TMIS大站系统
    4.2 绵阳火车站物流的现状对经济的不适应性分析
        4.2.1 组织形式的不适应性分析
        4.2.2 规章制度的不适应性分析
    4.3 该站向现代物流拓展的战略目标及指导原则
第5章 绵阳火车站发展现代物流的战略分析
    5.1 外部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5.2 面向制造业的物流行业环境分析
    5.3 绵阳火车站内部条件分析
        5.3.1 内部资源分析
        5.3.2 内部能力分析
        5.3.3 核心竞争力总结
    5.4 SWOT分析
第6章 实现绵阳火车站物流战略的对策
    6.1 完善基础设施以提高服务能力
    6.2 完善综合性物流服务功能以形成品牌优势
    6.3 组建信息共享平台以整合信息资源
    6.4 重组业务流程以适应供应链管理
    6.5 从物流管理向供应链管理转变
    6.6 开展物流思想教育以转换观念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6)电子商务模式下ZL公司的物流流程优化及其实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方法和论文框架
第二章 电子商务模式下ZL 公司的物流流程优化
    2.1 ZL 公司物流流程优化概述
    2.2 ZL 公司原物流流程分析
    2.3 ZL 公司的物流流程优化
第三章 电子商务模式下ZL 公司物流信息化的设计
    3.1 ZL 公司物流信息化的设计
    3.2 ZL 公司物流信息化系统的体系架构
    3.3 ZL 公司物流信息化系统的软件设计
第四章 电子商务模式下ZL 公司物流信息化的实现
    4.1 ZL 公司物流信息化的实现策略
    4.2 ZL 公司物流信息化实现的影响因素分析
    4.3 ZL 公司物流信息化后的评价
第五章 结论
    5.1 本论文研究总结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7)融合仓单质押的电子商务中介型B2B运营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全球电子商务发展方兴未艾
        1.1.2 我国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现状
    1.2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创新点
第二章 电子商务概述
    2.1 电子商务的概念和特点
    2.2 电子商务的构成要素与安全
    2.3 电子商务中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
        2.3.1 电子商务中的物流
        2.3.2 电子商务中的信息流
        2.3.3 电子商务中的资金流
        2.3.4 影响电子商务中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障碍
    2.4 现行的电子商务运营模式
        2.4.1 B2B(Business to Business)
        2.4.2 B2C(Business to Consumer)
        2.4.3 B2G(Business to Government)
        2.4.4 C2G(Consumer to Government)
        2.4.5 C2C(Consumer to Consumer)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介型 B2B是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方向
    3.1 B2B 占据电子商务发展的主导地位
    3.2 中介型 B2B 是 B2B 发展的主要方向
        3.2.1 现行的电子商务 B2B 运营模式
        3.2.2 中介型 B2B 是 B2B 发展的主要方向
    3.3 中介型 B2B 是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方向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仓单质押及其运营机理
    4.1 仓单质押的概念和业务流程
    4.2 仓单质押的优势与风险分析
    4.3 仓单质押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有效途径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融合仓单质押的中介型 B2B运营模式
    5.1 融合仓单质押发展中介型 B2B 的动因分析
        5.1.1 中介型 B2B 网络竞争的特性
        5.1.2 中介型 B2B 成功运营的重要因素
        5.1.3 中小企业是中介型 B2B 的主要客户群
        5.1.4 融合仓单质押发展中介型 B2B 的动因分析
        5.1.5 小结
    5.2 融合仓单质押的中介型 B2B 运营模式
        5.2.1 现行的中介型 B2B 运营模式
        5.2.2 现行的中介型 B2B 运营模式面临的问题
        5.2.3 融合仓单质押的中介型 B2B 运营模式
        5.2.4 两种中介型 B2B 运营模式的比较
        5.2.5 小结
    5.3 中介型 B2B 融合仓单质押的各方收益分析
        5.3.1 组织交易的交易中心的收益分析
        5.3.2 参与交易的中小企业的收益分析
        5.3.3 协助交易的物流企业的收益分析
        5.3.4 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和未来工作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8)成本信息供需论(论文提纲范文)

0. 导论
    0.1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0.3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0.4 本文主要创新与不足
1. 成本信息供需问题研究的相关理论概述
    1.1 成本信息供需研究的基础理论
    1.2 成本信息供需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1.3 成本信息供需平衡理论
2. 成本信息供需的一般分析
    2.1 成本信息供需中的成本效益分析
    2.2 成本信息供需矛盾分析
    2.3 信息技术与成本信息供需
3. 成本设计与成本信息供需
    3.1 成本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3.2 战略管理成本设计与成本信息
    3.3 产品成本设计与成本信息
4. 成本控制与成本信息供需
    4.1 成本控制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4.2 新经济环境下成本控制理念的创新与成本信息供需特征表现
    4.3 基于价值链的成本控制与成本信息供需:方法层面分析(一)
    4.4 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成本控制与成本信息供需:方法层面分析(二)
    4.5 ERP 环境下成本控制与成本信息供需:技术层面分析
5. 成本整合与成本信息供需
    5.1 企业经营环境的改变与成本整合问题的提出
    5.2 成本概念整合:成本信息供需矛盾协调的基点
    5.3 成本方法整合:成本信息供给质量的保证
    5.4 成本信息系统整合:成本信息供给及时高效的手段
6. 成本信息供需模式
    6.1 成本信息供需模式概述
    6.2 不同成本管理模式下的成本信息供需模式
    6.3 产业特性与成本信息供需模式
    6.4 组织结构与成本信息供需模式
参考文献
后 记
致 谢

(9)社会对现代物流的需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经济与物流的关系
    1.经济发展本身直接产生现代物流需求
    2.区域经济的发展与物流水平发展的关系
二、市场对现代物流的需求
    1.物流市场需求分析
    2. 物流市场需求结构分析
        (1) 工商企业的物流执行主体总体构成
        (2) 目前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外包”物流集中于传统项目
三、对未来的展望

(10)连锁零售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思路
    1.4 研究方法
第2章 连锁零售企业电子商务的应用特点
    2.1 连锁零售企业的价值链分析
        2.1.1 连锁零售企业的价值链组成
        2.1.2 连锁零售企业的价值链特点
    2.2 连锁零售企业实行电子商务的必要性
        2.2.1 电子商务概念界定
        2.2.2 连锁零售企业实行电子商务的必要性
    2.3 连锁零售企业电子商务的特点
    2.4 连锁零售企业对电子商务的适应性
    2.5 结论
第3章 连锁零售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的国际比较研究
    3.1 发达国家连锁零售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发展现状
        3.1.1 模式分类
        3.1.2 两种模式的比较
    3.2 中国连锁零售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发展现状
    3.3 中国连锁零售业电子商务应用存在的问题
    3.4 中国连锁零售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策略
第4章 连锁零售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效果评价
    4.1 连锁零售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效果评价概述
    4.2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4.2.1 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原则
        4.2.2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4.3 零售企业电子商务的应用效果模糊评价模型
        4.3.1 指标集的确定
        4.3.2 各指标相对于上级指标的权重的确定
    4.4 零售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效果模糊评价应用
第5章 案例分析
    5.1 武汉中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5.2 电子商务应用现状
    5.3 电子商务应用效果评价
    5.4 电子商务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障碍
    5.5 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四、冲破物流瓶颈 再造e商务辉煌(论文参考文献)

  • [1]海峡西岸经济区承接台湾科技产业研究[D]. 林坚. 厦门大学, 2009(11)
  • [2]中国现代物流产业发展与制度创新研究[D]. 吴爱东. 南开大学, 2009(07)
  • [3]C2C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问题研究[D]. 章炳林. 合肥工业大学, 2008(05)
  • [4]BAB:电子商务中介型B2B发展的新方向[J]. 赵道致,张强. 工业工程, 2007(03)
  • [5]绵阳车站物流运营研究[D]. 魏楠. 西南交通大学, 2007(04)
  • [6]电子商务模式下ZL公司的物流流程优化及其实现研究[D]. 刘剑. 电子科技大学, 2007(03)
  • [7]融合仓单质押的电子商务中介型B2B运营模式研究[D]. 张强. 天津大学, 2007(04)
  • [8]成本信息供需论[D]. 李来儿. 西南财经大学, 2006(11)
  • [9]社会对现代物流的需求研究[J]. 孟炯.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05(04)
  • [10]连锁零售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研究[D]. 周蓉. 武汉理工大学, 2005(05)

标签:;  ;  ;  ;  ;  

突破物流瓶颈,再创电商辉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