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士循证护理和临床实践意识现状调查

临床护士循证护理和临床实践意识现状调查

一、临床护士循证护理学知晓度及临床实践情况现状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姜艳华,沈燕,邢唯杰,周兴梅,王靖,凌颖骋,姚丹青,费凯红[1](2022)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维护审查指标的制定及障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全面评估成人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CRRT)患者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 CVC)维护证据在临床的应用现状,制订循证护理审查指标,分析障碍及促进因素,为临床拟定对策提供依据。方法以复旦大学循证护理中心证据临床转化模式为理论框架,确定临床护理问题,系统检索、评价、汇总证据,并评价证据的可行性、适宜性、临床意义及有效性,确定引入临床的证据。制订审查指标及审查方法,进行质量审查,根据基线审查结果,基于渥太华研究应用模式(Ottawa model of research use, OMRU)进行障碍及促进因素分析,并拟定相应对策。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3条最佳证据,基于最佳证据制订23条审查指标进行质量审查,其中仅5条指标依从率为100%,7条指标依从率>60%,4条指标依从率<60%,7条指标依从率为0。对审查结果逐条分析后得出主要障碍因素为:部分证据可操作性不强、增加工作量;护士缺乏专业培训和相关知识、技能;培训资料内容简单且形式单一;缺乏系统的护理规范、操作流程、考核质控机制和评估工具;缺乏相关耗材;护理工作量增加,缺乏时间。主要促进因素为:证据基于循证研究;管理者支持变革;护士学习氛围良好、有积极性;部分证据原有实践基础较好;证据应用对患者有益。根据障碍及促进因素分析结果,拟定综合性变革策略,主要包括:评估证据的可行性和适宜性;优化相关制度及流程;强化规范培训及考核;持续进行质量监控;申请人力资源调配;完善宣教资料及加强患者教育。结论 CRRT患者CVC维护的证据与临床实践存在较大差距,应科学、全面、动态评估临床情景中的障碍与促进因素,并给予综合性的干预策略,从而促进证据在临床的有效应用,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赵桂凤,董薇,蒋杨萍,李增叶,栾玉泉,付艳芬[2](2021)在《中低流量氧气疗法最佳证据的多中心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以澳大利亚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证据临床应用模式"为指导,实施成人住院患者中低流量氧气疗法最佳证据临床实践。方法:查阅指南及系统评价纳入成人住院患者中低流量氧气疗法最佳证据,通过循证实践的方法实现证据向临床的转化。结果:成人非湿化中低流量氧气吸入治疗与湿化中低流量氧气吸入治疗相比,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鼻黏膜出血发生率、鼻咽部干燥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障碍因素分析和对策实施,成人非湿化中低流量氧气吸入治疗在临床上得到顺利开展,实现降低氧气疗法费用和减少护士工作量的目的。结论:成人住院患者中低流量氧气疗法的最佳证据与实践尚存在差距,针对证据向临床转化的障碍因素从知识、制度、物质等方面提供支持,可以有效促进证据向临床的转化。

余鹏,汪欢,渠缘,欧阳燕,张丽华,乐革芬[3](2021)在《基于知识转化模式的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证据应用的障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基于知识转化模式开展神经外科脑卒中成人患者吞咽障碍的循证护理实践,评估障碍因素,制定干预策略,促进证据转化。方法以知识转化模式及循证护理实践为理论基础,产生知识、制定审查指标及审查方法,并以此进行质量审查。最终根据审查指标及基线审查结果,评估障碍因素并发展有效的干预策略和行动方案。结果纳入脑卒中成人患者吞咽障碍护理证据12条,制定9条审查指标进行护理实践临床审查,其中7条指标依从率<60%。障碍因素主要为工具和流程的缺乏、护士知信行水平不高等。结论基于知识转化模式及循证护理实践应用,评估障碍因素后制定的干预策略和行动方案具有科学性及实用性,能有效促进证据转化,缩短证据和实践的差距。

蔡建树,秦玲,张立秀,祁海欧,黄晓玲,徐欣,蒋苗苗,占新菊[4](2021)在《手术室巡回护士血栓护理核查表的设计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制作手术室巡回护士血栓护理核查表并调查应用效果。方法:遵循世界卫生组织核查表制作模型和循证护理方法设计草稿,采用专家咨询法进行2次函询议定初稿,通过预试验确定终稿,开展应用研究评价效果。结果:构建了一份包括3类8条措施的核查表。应用该表后试验组病人下肢肿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巡回护士血栓预防与管理知识知晓率和措施执行率均在90%以上,其中5条措施知晓率显着增长(P<0.05),护士对核查表的应用给予了肯定评价。结论:使用手术室血栓护理核查表能降低静脉血栓栓塞相关并发症下肢肿胀发生率,提高巡回护士静脉血栓栓塞证据知晓率和措施执行率。

夏姗姗,丁亚平,石玉沄,童祥飞,周红琴[5](2021)在《儿童中心静脉导管维护与拔除最佳证据的临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将儿童中心静脉导管维护与拔除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提高护士循证知识知晓度及循证行为依从性,规范儿童中心静脉导管维护及拔除规程。方法遵循JBI标准程序,借助健康服务领域研究成果应用的行动促进框架,开展证据应用前的基线审查和证据应用后变革效果的2轮审查,分析证据应用过程中的障碍因素,制订行动方案,比较证据应用前后的护士循证知识的知晓度及循证行为依从性。结果证据应用后,护士循证知识知晓度明显提高,循证行为依从性明显改善。结论儿童中心静脉导管维护与拔除的最佳证据应用实践,对指导临床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周雪梅,钱红继,吴娟,朱小玲,缪爱凤,陈志芳,陆水花,查曼丽,王月圆[6](2021)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规范化饮水的审查指标及障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开展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规范化饮水预防造影剂肾病的循证护理,制订审查指标,分析循证护理实践过程中的障碍因素及促进因素,制订行动策略。方法以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oanna Brigga Institute,JBI)临床证据应用模式为理论指导,明确临床护理问题、组建循证护理团队、系统检索文献、评价及汇总证据,制订相应的护理质量审查指标及审查方法 ,依据基线审查结果分析障碍因素及促进因素,并制订行动策略。结果该研究最终纳入12条最佳证据,依此制订了12条审查指标,主要障碍因素为科室缺乏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规范化饮水的相关流程和教育资料、科室缺乏造影剂肾病发生风险评估工具、护士对规范化饮水预防造影剂肾病的相关知识欠缺等,主要促进因素为组织领导力强、医护团队合作等,据此制订了相应的行动策略。结论该研究制订的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规范化饮水预防造影剂肾病的护理质量审查指标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可为预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造影剂肾病的发生提供指导。

付贞艳[7](2021)在《基于最佳证据的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的构建与实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总结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母亲泌乳维持最佳证据。2.构建基于最佳证据的VLBWI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3.评价VLBWI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1.构建基于最佳证据的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1)采用文献研究法,按照金字塔“6S”模型检索临床指南、系统评价、专家共识/意见等金字塔上端文献,并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获取高质量证据。(2)采用专家会议法,邀请试点病区专家从证据应用的可行性、适宜性、临床意义及有效性四个方面对证据进行评价,确定适合纳入临床的证据,并构建审查指标。(3)采用现状调查法,以审查指标为标准,制定《审查指标执行情况调查表》,调查试点病区证据应用现况,识别临床实践与证据的差距。(4)采用焦点小组讨论法,以i-PARIHS(健康服务领域研究成果应用的行动促进框架)为理论指导框架,结合自行拟定的提纲,分析证据应用于临床的障碍和促进因素。(5)采用专家会议法,构建基于最佳证据的VLBWI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2.基于最佳证据的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临床应用及效果评价选择2020年1月~6月符合纳排标准的研究对象作为对照组,2020年7月~12月的作为干预组:(1)采用非同期对照研究,比较开展循证实践前后试点病区科室及医护人员对审查指标的执行情况,评价开展循证实践对科室、医护人员的影响。(2)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使用《母乳喂养知识问卷》进行调查,比较开展循证实践前后试点病区护士母乳喂养相关知识变化。(3)采用非同期对照研究,比较产妇及其患儿相关结局指标变化(产妇:审查指标执行情况、泌乳不足发生率、母乳喂养态度得分;患儿:母乳喂养情况、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达完全经口喂养时间、NEC发生率、住院时间),评价开展循证实践、干预方案应用对产妇及其患儿产生的影响。结果:1.基于最佳证据的VLBWI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构建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10篇文献,包括3篇指南、4篇系统评价、1篇专家共识、2篇专家意见。总结了9个方面的共44条证据:倡导母乳喂养4条、知情同意1条、识别泌乳延迟/障碍高危人群1条、制定喂养目标1条、泌乳监测5条、泌乳支持12条、泌乳启动5条、吸奶要求9条及催奶剂应用6条。(2)根据专家会议法中专家建议,删除病房已实施、目前不适宜引入临床的证据,对欲纳入临床实践的证据进行调适与整合,本研究最终纳入24条证据进入临床实践,并根据24条证据,共制定20条审查指标,包括科室层面2条、医护人员层面9条及产妇层面9条。(3)根据20条审查指标,调查证据临床应用现况,结果表明有6条审查指标执行率为零,有10条审查指标执行率<60%,执行率>60%的仅有4条审查指标。说明审查指标执行情况不佳,证据与临床实践之间存在较大差距。(4)经焦点小组讨论,本研究从变革层面、变革接受者层面、组织环境层面分析出证据应用的障碍因素17条、促进因素24条。(5)本研究基于VLBWI母亲泌乳维持最佳证据,构建了一个综合性的促进和维持VLBWI母亲泌乳的干预方案,包括组建团队、前期准备(资料准备、人员培训)、产妇干预内容、干预方案应用、效果评价(科室、医护人员及产妇和患儿)5个部分。2.基于最佳证据的VLBWI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临床应用及效果评价结果(1)开展循证实践对科室及试点病区医护人员的影响开展循证实践后,试点病区科室及医护人员审查指标执行率较开展循证实践前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展循证实践前试点病区护士母乳喂养知识得分为45(40,60)分,开展循证实践后为80(75,8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方案应用对产妇及其患儿的影响本研究纳入对照组与干预组产妇及其患儿各33名,研究结果显示,两组产妇及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相关结局指标比较:干预组产妇对审查指标的执行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产妇泌乳不足发生率为39.39%,对照组为63.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产妇母乳喂养态度得分为66.03±5.56分,对照组为59.42±6.6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相关结局指标比较:干预组患儿首次母乳喂养时间为生后2(1,4)天,对照组为5(3,7.5)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住院期间母乳喂养总量为7252(4136,11310)ml,对照组为3867(1673,8048.5)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住院期间、0~7天、8~14天及15~28天的纯母乳喂养率分别为18.18%、60.61%、93.94%、72.73%,对照组分别为0、6.06%、42.42%、30.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住院期间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24.24%,对照组为48.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达到完全经口喂养时间为生后21(15,26)天,对照组为28(20,33)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与对照组患儿29天~出院纯母乳喂养率、NEC发生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本研究构建了基于最佳证据的本土化的VLBWI母亲泌乳维持综合性干预方案,包括组建团队、前期准备、产妇干预内容、干预方案应用、效果评价5个部分。(2)基于最佳证据的VLBWI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具有一定的适宜性和可行性:应用干预方案可提高科室、医护人员及产妇对最佳证据的执行率、提升试点病区护士母乳喂养知识水平、促进母乳喂养、降低产妇泌乳不足发生率、提高产妇母乳喂养态度得分、改善患儿临床结局。

王雨[8](2021)在《ICU成人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活动证据转化及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总结ICU成人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活动最佳证据,在此基础上构建ICU成人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活动方案并进行临床转化应用,评价其效果。方法:系统检索ICU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活动相关的高质量研究文献,评价文献质量,总结最佳证据。采用专家会议法对证据进行临床FAME属性评价,确定引入临床实践的证据条目,构建临床审查指标。以审查指标为评价工具调查贵州省某三级医院综合ICU证据应用现状,分析证据—实践差异的促进及阻碍因素,拟定行动策略。采用质性研究法对ICU机械通气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了解分析患者在实施早期活动过程中的真实感受,为制定方案提供依据。采用专家会议法,基于最佳证据,结合审查结果、质性研究结果构建本土化早期活动方案。采用历史对照研究,将2019年6月~11月、2020年1月~6月期间入住贵州省某三级医院综合ICU符合纳入标准的机械通气患者,分别设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55)。对照组给予常规重症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最佳证据构建的早期活动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BI评分、MRC评分、ICU-AW发生率及证据应用前后各审查指标的差异。结果:1.本研究纳入2014年~2019年文献共9篇,包含3篇指南,3篇系统评价,2篇专家共识,1篇证据总结;共总结ICU成人机械通气早期活动最佳证据23条,内容包含启动时机、患者评估、活动前准备、人员分工、活动类型及方式、活动频率及时间、知情同意、安全标准、过程监测。2.通过专家会议法讨论,拟纳入临床实践证据22条,构建14条审查指标,包括系统层面5条、医护人员层面6条、患者/家属层面3条。审查结果显示,系统层面中4条审查指标执行率为0%,医护人员层面审查指标执行率为0~56.67%,家属及患者层面审查指标执行率为13.33%~23.33%。质性研究结果显示相关知识缺乏、疾病状态、疼痛、睡眠紊乱、安全因素是影响早期活动实施的阻碍因素。通过专家会议讨论,制定了基于最佳证据构建的早期活动方案及流程,早期活动方案内容包括:启动及暂停标准、活动方式、顺序、时间、频率以及安全保障。3.两组患者入组时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干预1天后观察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1例,干预2天后试验组脱落1例,对照组脱落1例。最终纳入分析观察组(n=52),对照组(n=53)。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ICU-AW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转出ICU时MRC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转出ICU时B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循证项目引入临床后,各临床审查指标较基线审查时均有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护人员审查指标中,指标3由0提升至53.33%,指标5由14.51%提升至91.94%。患者及家属层面中,审查指标7执行率由20%提升至63.33%,指标8由23.33%提升至43.33%,指标9由13.33%提升至36.67%。系统层面指标中10、11、13、14均由0提升至100%。结论:1.本研究纳入的文献质量评分高,汇总的23条证据,涵盖了ICU成人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活动具体实施的内容,证据较为丰富,为本研究方案的构建提供了可靠依据。2.ICU成人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活动证据在临床转化现状不佳,在“基于证据的持续质量改进模式”指导下,以最佳证据为基础、结合本地临床情境构建的早期活动方案可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科学规范的指导。3.基于最佳证据的早期活动方案引入临床临床实践后,改善了机械通气患者临床结局并提升了早期活动的执行率。

陈相应[9](2021)在《基于循证构建中青年脑卒中患者高血压管理方案》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汇总近十年国内外中青年脑卒中高血压管理的最佳证据;运用质性访谈的方法了解医护人员及患者在脑卒中高血压管理方面的需求;整合前两部分的结果通过德尔菲法构建中青年卒中患者的高血压管理方案。方法:本研究通过首先系统检索中青年脑卒中患者高血压管理的相关文献,对证据进行提取后进行整合分析,形成中青年脑卒中患者高血压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接着结合医、护、患三方的高血压管理需求拟定中青年脑卒中患者高血压管理方案初稿。最后通过德尔菲法进行专家咨询,对方案初稿进行修订,形成中青年脑卒中患者高血压管理方案终版与中青年脑卒中患者高血压管理流程。结果:1.检索文献2612篇,纳入21篇文献,其中临床指南14篇、专家共识4篇和系统评价3篇。证据汇总形成评估、治疗、康复、延续护理4方面32项证据;质性访谈发现医护人员对中青年脑卒中高血压的管理存在知识、医患合作、增加关注及管理方案4个方面的需求;患者则希望得到医护人员、家庭成员及社会3方面的支持。2.中青年脑卒中患者高血压管理方案(评估、治疗、康复、健康教育及延续护理)与管理流程。结论:1.中青年脑卒中患者高血压管理方案需医护患共同参与,从多方面进行管理。2.中青年脑卒中患者高血压管理方案目前科学性强,可行性高,但需持续更新,不断完善。

冯梅,陈秋香,阮利霞,李赟[10](2021)在《医联体内普外科专科护士循证护理实践能力及影响因素》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对医联体内医疗机构普外科专科护士循证护理实践能力进行评估,根据统计资料分析各医院专科护士循证护理实践能力的差异及影响因素。方法将各医疗单位普外科护士570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循证护理实践能力调查量表,以完全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3个选项进行评价,根据综合评分对循证护理实践能力进行比较,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各医疗单位专科护士循证护理实践能力比较(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护理证据判断、数据库运用、证据资源整理、评判性思维应用和研究参与经历高度相关(P<0.05),而资料检索程序、文献资料评价和证据应用质量评估不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各医疗机构专科护士循证护理实践能力存在一定差异,通过学习培训来提高护理实践能力,是提高专科护士循证护理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临床护士循证护理学知晓度及临床实践情况现状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临床护士循证护理学知晓度及临床实践情况现状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维护审查指标的制定及障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组建证据应用项目小组
    1.2 确立循证问题及证据检索
    1.3 文献质量评价
    1.4 证据总结及FAME评价
    1.5 构建质量审查指标
    1.6 基线审查
    1.7 障碍及促进因素分析
    1.8 资料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构建的审查指标及审查方法
    2.2 护士知识及操作水平
    2.3 护士审查指标依从情况
    2.4 患者透析导管功能
    2.5 障碍、促进因素分析及对策拟定
3 讨论
4 小结

(2)中低流量氧气疗法最佳证据的多中心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1.1.2 医护人员基本情况
    1.2 方法
        1.2.1 证据审查前准备
        1.2.2 证据审查
        1.2.3 障碍因素分析及现状审查
        1.2.4 证据引入及效果评价
2 结果
    2.1 证据属性评价及制定审查指标
    2.2 障碍因素分析及对策制定
    2.3 证据应用前后审查
    2.4 湿化与非湿化中低流量氧气疗法效果比较
    2.5 医护人员中低流量氧气疗法循证知识掌握情况调查
3 讨论
    3.1 加强实践者培训,可以促进证据的顺利转化
    3.2 加强材料设备支持,为证据转化提供条件
    3.3 成人住院患者中低流量氧气疗法非湿化吸氧的证据运用于临床,可以减少氧气疗法中的人力、物力成本

(4)手术室巡回护士血栓护理核查表的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核查表的设计
    1.1 理论依据
    1.2 成立研制团队
    1.3 核查表制作
2 核查表的应用
    2.1 一般资料
    2.2 评价指标
    2.3 统计学方法
    2.4 结果
        2.4.1 两组病人VTE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见表1)
        2.4.2 护士血栓预防与管理的知晓情况(见表2)
        2.4.3 措施执行情况
        2.4.4 护士对核查表使用效果的评价
3 讨论
    3.1 核查表可规范流程、转化证据和保障病人安全
    3.2 核查能协助巡回护士提高血栓相关知识的认知度
    3.3 核查表的应用可预防医疗差错发生,保障病人安全
4 小结

(5)儿童中心静脉导管维护与拔除最佳证据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证据应用前基线审查
        1.2.1.1 确定临床问题
        1.2.1.2 组建循证项目小组
        1.2.1.3 获取证据
        1.2.1.4 将证据转化为临床审查指标
        1.2.1.5 实施证据应用前的基线审查
        1.2.2 证据的临床应用
        1.2.2.1 变革内容
        1.2.2.2 变革接受者
        1.2.2.3 组织环境
        1.2.3 证据应用后再次审查
    1.3 评价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护士CVC循证相关知识知晓度
    2.2 护士循证行为的依从性
    2.3 不良事件发生率
3 讨论
    3.1 证据与临床实践存在差距
    3.2 障碍因素的分析是关键
    3.3 维持循证实践成果的持续性是进一步研究的重点

(6)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规范化饮水的审查指标及障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确定临床护理问题
    1.2 组建团队
        1.2.1 成立循证护理小组
        1.2.2 遴选专家小组成员
    1.3 文献检索
    1.4 评价及汇总最佳证据
    1.5 确立循证护理审查指标,进行基线审查
2 结果
    2.1 最佳证据
    2.2 审查标准及审查方法
    2.3 基线审查结果
    2.4 障碍因素、促进因素分析结果
3 讨论
    3.1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规范化饮水预防造影剂肾病审查指标的制订应结合最佳证据和专业判断
    3.2 准确制订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规范化饮水预防造影剂肾病的审查指标和审查方法是证据应用的基础
    3.3 基线审查结果明确了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规范化饮水预防造影剂肾病的临床实践与最佳证据之间的差距
    3.4 缺乏风险评估工具、护士相关培训不足、患者及家属认知不足等是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规范化饮水的障碍因素
4 小结

(7)基于最佳证据的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的构建与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构建基于最佳证据的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
    第一节 总结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亲泌乳维持最佳证据
        1 文献检索
        2 文献筛选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节 确定适合引入临床实践的证据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节 识别证据与临床实践的差距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四节 分析证据应用的障碍与促进因素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五节 确定主要障碍因素,拟定行动策略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第六节 构建基于最佳证据的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部分 基于最佳证据的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临床应用及效果评价
    第一节 方案实施前准备
        1. 改善试点病区组织文化环境
        2. 对试点病区医护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及干预方案培训
        3. VLBWI 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预实施
    第二节 开展循证实践对科室及试点病区医护人员的影响
        1 试点病区科室及医护人员层面审查指标执行情况变化
        2.开展循证实践前后试点病区护士母乳喂养相关知识变化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节 干预方案应用对产妇及其患儿的影响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四节 总结
        1 研究结论
        2 研究的创新性
        3 研究的局限性
        4 对未来研究的启示
参考文献
综述 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亲泌乳维持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8)ICU成人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活动证据转化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ICU成人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活动最佳证据总结
    1.研究目的
    2.资料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
    5.小结
第二部分 基于最佳证据构建ICU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活动方案
    1.研究目的
    2.资料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
    5.小结
第三部分 基于最佳证据的早期活动方案应用效果研究
    1.研究目的
    2.资料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
    5.小结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ICU成人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活动证据应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9)基于循证构建中青年脑卒中患者高血压管理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方法
    第一部分:拟定YMASP高血压管理初稿
    第二部分:确定YMASP高血压管理终稿
结果
讨论
结论
创新性、局限性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中青年高血压自我管理的健康教育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四、临床护士循证护理学知晓度及临床实践情况现状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维护审查指标的制定及障碍因素分析[J]. 姜艳华,沈燕,邢唯杰,周兴梅,王靖,凌颖骋,姚丹青,费凯红. 护士进修杂志, 2022(02)
  • [2]中低流量氧气疗法最佳证据的多中心应用研究[J]. 赵桂凤,董薇,蒋杨萍,李增叶,栾玉泉,付艳芬. 大理大学学报, 2021(10)
  • [3]基于知识转化模式的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证据应用的障碍因素分析[J]. 余鹏,汪欢,渠缘,欧阳燕,张丽华,乐革芬.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1(16)
  • [4]手术室巡回护士血栓护理核查表的设计与应用[J]. 蔡建树,秦玲,张立秀,祁海欧,黄晓玲,徐欣,蒋苗苗,占新菊. 循证护理, 2021(10)
  • [5]儿童中心静脉导管维护与拔除最佳证据的临床应用[J]. 夏姗姗,丁亚平,石玉沄,童祥飞,周红琴.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21(08)
  • [6]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规范化饮水的审查指标及障碍因素分析[J]. 周雪梅,钱红继,吴娟,朱小玲,缪爱凤,陈志芳,陆水花,查曼丽,王月圆. 中华护理杂志, 2021(07)
  • [7]基于最佳证据的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的构建与实证研究[D]. 付贞艳. 遵义医科大学, 2021
  • [8]ICU成人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活动证据转化及应用研究[D]. 王雨. 遵义医科大学, 2021(01)
  • [9]基于循证构建中青年脑卒中患者高血压管理方案[D]. 陈相应. 遵义医科大学, 2021(01)
  • [10]医联体内普外科专科护士循证护理实践能力及影响因素[J]. 冯梅,陈秋香,阮利霞,李赟.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12)

标签:;  ;  

临床护士循证护理和临床实践意识现状调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