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学者Tatyana Pang教授等来访

俄罗斯学者Tatyana Pang教授等来访

一、俄罗斯学者达吉雅娜·庞教授等来访(论文文献综述)

孙燕[1](2021)在《思想与艺术的互动:列夫·托尔斯泰小说的意义再生机制研究》文中指出本论文所属学科的研究方向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下的文化符号学与诗学研究,旨在通过文化符号学的视角,研究由艺术语言构成的文学文本,具体来说是运用洛特曼的文化符号学理论,来阐释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以解析其小说独特的意义再生机制,努力探索一条经典文学文本的符号学解读路径。本论文将以列夫·托尔斯泰(Lev Tolstoy,1828-1910)的《战争与和平》(War and Peace)、《安娜·卡列尼娜》(Anna Karenina)、《复活》(Resurrection)三部长篇小说为主要研究对象,借助塔尔图-莫斯科符号学派领军人物尤里·洛特曼(Yuri Lotman,1922-1993)的文化符号学中的“对话机制”、“异质性”、“穿越界限”、“时空观”等理论,对三部文学文本的意义再生机制进行逐步分析。列夫·托尔斯泰的创作一直是我国外国文学研究界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托尔斯泰也被誉为是19世纪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创作被视为是“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然而,学界又很难阐释这位伟大作家的创作与其宗教观之间的矛盾,往往觉得其宗教观有碍于他的艺术创作,甚至于不自觉地将二者对立起来,实际上,宗教不仅丰富着托尔斯泰艺术创作的精神世界,而且在文学艺术的创作体裁和表现形式上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只有把托尔斯泰的创作艺术与他的宗教思想的精神探索融为一体,综合研究,发掘托尔斯泰创作艺术的内在机制,才能对托尔斯泰的文学艺术有较为深刻和全面的认识。本论文共分为七个部分:论文的导言部分,简要概述洛特曼的文化符号学理论作为方法论,在研究托尔斯泰的“创作方法与世界观之间的矛盾”问题上的意义和价值。第一章文献综述部分,对国内外学术界不同视域下的托尔斯泰研究,所呈现出的“多元共存”的发展态势,进行较为详细的梳理。第二章旨在努力探索托尔斯泰创作《战争与和平》时的精神历程,并揭示其创作中现实与精神对话之间形成的文本意义再生机制。托尔斯泰将人与上帝同一的理想,等同于实现“自然至善”,使得小说文本,从表层上来,记载着“战争”与“和平”的历史生活,但却在深层展示着人物受宗教思想的洗礼,走向自然和谐的心理活动。由此,小说形成了生活与心灵双层交织和互动的独特对话形式,造就了小说双层叙述的独特艺术形式。第三章深入探究托尔斯泰在创作《安娜·卡列尼娜》时的思想与艺术的互动,作家把上帝理解为爱与至善,与上帝的同一就是与“爱”的同一。在此基础上,该小说创作由二元对立走向融合同一,形成了一个中心由外向内编织的网状结构。第四章旨在探讨晚年托尔斯泰的宗教思想与艺术表现方式之间的密切关系。作家从人类的精神本质出发,提出博爱、尊重、忍耐和救赎的“救世思想”。与此相呼应,在小说《复活》中,作家构建了“现实”、“上帝”、“自我”三个有限的空间层次,并以此来表现多维而无限的世界,凸显了艺术文本的空间模拟机制。第五章借助洛特曼的符号圈理论,发掘托尔斯泰小说创作及其独特的文本意义再生机制形成的缘由。论文梳理了托尔斯泰丰富的人生履历和创作历程,表明他一生在不同的符号圈之间不停地穿越界限,从符号圈中心到边缘,再从边缘到中心。这就为作家创作的独特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论文结语部分主要指出,托尔斯泰宗教思想中“天人关系”的嬗变,直接导致了三部小说的意义再生机制的形式迥异和变迁,同时对全文内容进行总结,并指出后续研究的可拓展空间。综上所述,本论文运用洛特曼的文化符号学理论和方法来研究托尔斯泰创作,主要是《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三部长篇小说。据此,论文对托尔斯泰不同时期的宗教思想与艺术创作进行参照和对比,揭示三部作品在意义再生机制上的差异性与相似性,将洛特曼的理论建构与托尔斯泰的文艺实践相结合。这样既可以加深对于洛特曼文化符号学理论的进一步理解,又能够加深对于托尔斯泰创作的认知,尤其是对创作方法与世界观矛盾问题的阐释,为我国文学批评界解读文学经典,提供值得借鉴的途径。

王飚[2](2016)在《近30年来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美术交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论述了中国与前苏联邦交关系正常化以来,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和前苏联(俄罗斯)国家转型这一特殊社会背景下,黑龙江省与前苏联(俄罗斯)在美术领域的交流情况。近30年来,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的美术交流飞速发展,成为了备受各界关注的一个热点现象。本文在探析黑龙江与俄罗斯文化交往历史及现时代交流环境的基础上,综合文化传播学、美术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对美术交流活动、美术教育交流及艺术品收藏与市场三个方面的情况进行梳理和分析,总结出这一时期两地美术交流的特点、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法,以期对黑龙江省、乃至全国与俄罗斯的文化交流活动提供理论依据和借鉴性经验。全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论三大部分构成。第一章:绪论部分说明了本文的选题目的与意义,介绍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加以评述,介绍了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正文部分由第二、三、四、五、六章组成。第二章:首先回顾了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美术交流的历史渊源,以此明晰近30年来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美术交流所基于的历史背景。随后,对当今影响美术交流的地缘、对外政策、经济等因素进行了分析,这些条件因素作用于美术交流,并对其产生重要的影响。第三章:主要叙述近30年来黑龙江省与俄罗斯之间的重要的美术交流活动。分为交流机构、美术展览、艺术家跨境交流和艺术节三个部分。美术展览是视觉艺术交流和展示的主要方式,也是美术家与爱好艺术的民众共同参与的一种活动。本章选取了在展览作品、参展艺术家、群众参与度等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展览活动加以论述,以求对这一时期的美术展览有较为全面和客观的陈述。第四章:论述黑龙江省与俄罗斯高校院系之间的美术交流。首先介绍了美术交流的主要高校及院系,然后论述高校之间进行美术交流的具体举措,进而阐释高校美术交流的重要意义。第五章:概述了黑龙江省对俄罗斯油画收藏情况及俄罗斯油画市场的发展状况。国际艺术品收藏是国家艺术财富的一个方面,由于时代的机遇和民间资本的注入,黑龙江省对俄罗斯美术作品的收藏异常丰厚。文中主要介绍了一些拥有丰富及精典收藏品的机构和个人,并对个别作品加以介绍;其次,介绍了黑龙江省具有代表性的几家俄罗斯画廊及其销售形式。第六章:通过对美术交流本身及影响交流的因素进行分析和思考,总结了这一时期美术交流的新特点;两地美术交流所取得的成效,促进和阻碍美术交流的因素;对未来美术交流进行展望,并为进一步深化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的美术交流提出殷鉴。结论部分对近30年来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的美术交流加以总结,明确文章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对其论文应用前景和社会、经济价值等加以预测和评价,并指出今后进一步在本研究方向进行研究工作的展望与设想。

文汇[3](2005)在《意大利学者乔瓦尼·斯达理教授等来访交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刘锟[4](2004)在《东正教精神与俄罗斯文学》文中提出东正教是俄罗斯宗教文化的主导因素,俄罗斯文学和宗教具有天然的、内在的联系。探讨俄罗斯民族东正教文化语境下形成的俄罗斯文学样态是目前国内外俄罗斯文学研究的热点。 从东正教文化与俄罗斯文学的相互关系来看,一方面,东正教精神影响着俄罗斯文学的形成和发展,对文学的主题、样态以及作家的思维方式和精神探索起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俄罗斯作家和大量的文学作品为东正教哲学提供了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命题,以其艺术创作发展了宗教道德思想体系,深化和拓展了东正教的精神价值,体现了独特的宗教道德理想;而且,俄罗斯知识分子以宗教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创作,认为它负有一种救赎的使命。 本文从东正教文化的视点出发,从具体的文本分析入手,从俄罗斯文学中的东正教观念、圣徒传传统、魔鬼观念几个方面阐述俄罗斯文学的总体特征,从全新的角度揭示俄罗斯文学思想内涵的本质和它独特的文化价值。

梦岫[5](2002)在《俄罗斯学者达吉雅娜·庞教授等来访》文中认为

二、俄罗斯学者达吉雅娜·庞教授等来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俄罗斯学者达吉雅娜·庞教授等来访(论文提纲范文)

(1)思想与艺术的互动:列夫·托尔斯泰小说的意义再生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节 研究目的、意义及研究方法
    第二节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第一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第一节 国内研究现状
    第二节 英美研究现状
    第三节 俄罗斯研究现状
第二章 历史与心灵:《战争与和平》的双层艺术结构
    第一节 统一的世界:人与自然
    第二节 “我—我”:时空中的自我对话
    第三节 “我—他”:空间中的位移越界
    第四节 “战争”与“和平”:经纬交织的异质性
第三章 “爱”的同一:《安娜·卡列尼娜》的网状叙事机制
    第一节 对话与同一:走向上帝
    第二节 自我与他者:融入共同
    第三节 罪恶与救赎:回归本然
第四章 人性的苏醒与回归:《复活》的空间叙述机制
    第一节 怪诞的世界图景:“监狱”与“自然”
    第二节 “上帝”的审判:有限性与无限性
    第三节 双向救赎:自我与他者
第五章 丰富的人生履历:符号圈的跨界穿行
    第一节 从贵族走向平民化
    第二节 从卢梭到叔本华:自然良知与自由意志
    第三节 科学与艺术
    第四节 批评家与小说家
    第五节 社会历史语境的越界:走向更广的文化空间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2)近30年来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美术交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目的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框架
        (三) 研究方法
    四、创新点
    注释
第二章 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美术交流的历史渊源
    一、历史渊源
        (一) 中东铁路修建以前的美术交流
        (二) 中东铁路修建以后到新中国成立时期的美术交流
        (三) 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美术交流
    二、地缘因素与社会条件
        (一) 地缘因素
        (二) 政策因素
        (三) 经济因素
        (四) 美术自身发展因素
    注释
第三章 美术展览与艺术家的交流活动
    一、美术主要交流机构
        (一) 美术展览馆
        (二) 美术团体
    二、美术展览
        (一) 黑龙江省境内的展览
        (二) 俄罗斯境内的展览
    三、艺术家的跨境交流
        (一) 互访交流
        (二) 创作交流
        (三) 学术交流
    注释
第四章 高等美术教育的交流与合作
    一、美术交流主要高校院系概述
        (一) 黑龙江省美术交流主要高校院系
        (二) 俄罗斯美术交流主要高校院系
    二、教学交流与合作
        (一) 引进外籍教师
        (二) 打造特色课程
        (三) 构建实践教学新体系
    三、校际交流活动
        (一) 展览
        (二) 访问
        (三) 学术活动
    注释
第五章 黑龙江省俄罗斯油画收藏及俄罗斯油画市场的发展
    一、俄罗斯油画收藏
        (一) 收藏渠道
        (二) 代表性藏品及作者
    二、艺术品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一) 初期
        (二) 成长期
        (三) 成熟期
        (四) 对新型市场的探索
    注释
第六章 对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美术交流的思考
    一、美术交流的不平衡性
        (一) 不平衡性原因
        (二) 美术交流不平衡的表现
        (三) 解决不平衡性的对策
    二、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一) 丰富创作内容
        (二) 对创作情感的影响
    三、民间资本注入的利与弊
        (一) 有利因素分析
        (二) 不利因素分析
    注释
结语
附表1: 近30年黑龙江省与俄罗斯
附表2: 黑龙江省部分俄罗斯(苏联)人民画家作品收藏表
附表3: 中俄交流艺术家人名对照表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东正教精神与俄罗斯文学(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1章 绪论
    本章要点
第2章 俄罗斯文学中的东正教观念
    2.1 俄罗斯东正教观念的形成及其特征
    2.2 耶稣基督观
        2.2.1 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基督
        2.2.2 白银时代作家艺术思想中的基督
        2.2.3 20世纪俄罗斯文学对耶稣基督形象的阐释
    2.3 罪与罚、苦难与救赎
    2.4 怜悯
    2.5 弥赛亚观念
    2.6 恶的观念
    2.7 女性观念
        2.7.1 女人--罪恶之源
        2.7.2 女性--伟大的圣徒
    2.8 “安宁”的观念
    本章要点
第3章 圣徒传传统与俄罗斯文学精神
    3.1 俄罗斯文学中教会圣徒形象
        3.1.1 佐西马长老
        3.1.2 《大堂神父》:萨韦利.图别罗佐夫
        3.1.3 谢尔基神父
        3.1.4 瓦西里.费维斯基神父
        3.1.5 圣谢尔基.拉多涅日斯基
    3.2 民间圣徒形象
    3.3 圣愚及圣愚气质
    本章要点
第4章 魔鬼观念与俄罗斯文学
    4.1 19世纪俄罗斯文学中的魔鬼
    4.2 白银时代艺术思想中的魔鬼
    4.3 20世纪俄罗斯文学中的魔鬼形象
    本章要点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及着作
独创性声明

四、俄罗斯学者达吉雅娜·庞教授等来访(论文参考文献)

  • [1]思想与艺术的互动:列夫·托尔斯泰小说的意义再生机制研究[D]. 孙燕.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2]近30年来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美术交流研究[D]. 王飚.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6(05)
  • [3]意大利学者乔瓦尼·斯达理教授等来访交流[J]. 文汇. 满语研究, 2005(02)
  • [4]东正教精神与俄罗斯文学[D]. 刘锟. 黑龙江大学, 2004(01)
  • [5]俄罗斯学者达吉雅娜·庞教授等来访[J]. 梦岫. 满语研究, 2002(02)

标签:;  ;  ;  ;  ;  

俄罗斯学者Tatyana Pang教授等来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