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在科学的春天——献给矿床地质研究所成立30周年

生长在科学的春天——献给矿床地质研究所成立30周年

一、在科学的春天里成长——献给矿床地质研究所成立三十周年(论文文献综述)

许晨[1](2019)在《耕海探洋(上)》文中研究表明第一章中国"科学"号2018年7月9日星期一阴有小雨青岛薛家岛码头天空一直阴沉沉的,灰色的云团压得很(作家远航日记之一)低,间或飘过星星点点的小雨。可是我的心里却充满了阳光,明朗而欢畅。因为经过了多次申报、联系,今天我终于登上了"科学"号海洋综合考察船,作为一名科考队员,前往远海体验、采访了。上午10点多钟,我按照预定计划,乘车来到了黄岛长江东路8号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西海岸园区船舶中心码头,拖着一个

陈履安[2](2013)在《笃实求真 勘者师表——记老地质学家何立贤原总工程师》文中指出2008年6月26日,雨后的初夏,贵阳山城更显得绿浓浓,风轻轻,凉爽爽,令人十分惬意。贵州省地质矿产局在华城大酒店为"何立贤先生从事地质工作67周年暨88华诞"举行了一个别开生面的小型座谈会。目的在于传承何老为人为学干事业的厚德载物、求真务实的精神品质,彰显地质工作的"三光荣"传统;弘扬尊贤尚德、尊师重道的传统文化;激励后学健康成长,创造地矿工作未来辉煌。贵州省地质矿产局、贵州省地质矿产总公司的主要领导和相关处室的处长以及四代地质工作

屈慧莹[3](2012)在《《中国科学报》湖南科技报道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科学报》是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共同主办的一份面向全国的科技类权威媒体。湖南省作为科教大省,建有众多科研院所与高校,拥有一批全国知名的两院院士。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科技兴湘”的背景下,《中国科学报》湖南记者站1991年在长沙成立。作为《中国科学报》湖南地区的报道机构,湖南记者站20年来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科技报道,推动了湖南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湖南记者站一直保持着全国各站的先进地位。探讨《中国科学报》湖南科技报道的选题及文本特点,进而总结其报道经验,对丰富科技新闻传播理论以及提高地方科技新闻采写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科学报》创刊50年来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中科院院报阶段(1959年-1989年);(2)面向全国科技界阶段(1989年-1999年);(3)改革创新发展阶段(1999年至今)。20年来,该报在湖南开展科技报道经历其第二、三阶段。《中国科学报》湖南科技报道的选题角度主要有:(1)重大科技事件;(2)科技热点事件;(3)重大科技成果;(4)杰出科技人物。这些报道选题分别体现了社会性、实用性、人文性、时代感及地方特色。《中国科学报》湖南科技新闻报道主要报道体裁有消息、长篇通讯、深度报道、系列报道和人物专访5大类。《中国科学报》湖南科技消息注重对“副导语”的使用,语言擅用白描手法。《中国科学报》湖南科技长篇通讯擅用悬念式结构,语言则以生动性与故事性为特点。《中国科学报》湖南科技新闻深度报道擅用时间顺序式结构,语言则以通俗性与用“细节”说话为特色。《中国科学报》湖南科技系列报道注重整体布局与独立谋篇,语言表达高度一致。《中国科学报》湖南科技人物专访兼有综述式与问答式两种报道形式,语言具有很强的现场感与凝练性。《中国科学报》湖南科技报道的经验可概括为:(1)报道善于抓重要科技事件;(2)报道突出地方特色,凸显了湖南农业科技的发展,独家约稿增强了地方报道的特色;(3)报道擅于采用独家视角;(4)报道形式具有创新性,如对重要事件的整版图片报道,对重大科技题材的系列报道。

胡平[4](2007)在《“嫦娥一号”飞天的幕后故事》文中研究说明“嫦娥奔月”的中国故事将在2007年4月成为现实。1986年3月3日,着名科学家王大珩、王淦昌、杨家墀、陈芳允陈书邓小平:尽快发展我国高科技。仅仅三天邓小平就作出批示:此事宜速决断,不可拖延。1986年4月,全国200多名各学科科学家会聚北京,讨论制定出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材料技术共7个领域的《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这个高技术发展计划,在8月和10月分别被国务院通过和中共中央政治局批准,后被简称“863计划”。1992年,欧阳自远向“863计划”专家组提出建议,我国应该开展月球探测工程。2003年底,一份“嫦娥一号”正式报告送进了中南海。2004年1月24日,温家宝总理在这份报告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代表国家批准了“嫦娥一号”工程的实施,并提出了“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绕月探测工程”的要求。中国月球探测一期工程绕月探测正式启动。2007年4月,中国第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将发射升空。

于志鸿[5](1986)在《在科学的春天里成长——献给矿床地质研究所成立三十周年》文中研究说明我们的民族有着几千年的悠久文明史,但就专门研究矿床地质的机构而言,今天能纪念自己成立三十周年的,已可算是个老的研究所了。在这不长的三十年里,我所的方向任务、机构体制以及人员组成等方面经历了令人眼

二、在科学的春天里成长——献给矿床地质研究所成立三十周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在科学的春天里成长——献给矿床地质研究所成立三十周年(论文提纲范文)

(1)耕海探洋(上)(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中国“科学”号
第二章探寻海洋的奥秘
    人与海洋
    新中国海洋科学的“摇篮”
第三章大海给了一个“下马威”
第四章浪花里的科学家
    “童鱼”———克隆先驱
    我是大海的儿子
    永恒的“海洋之心”
    照亮海面的“金星”
    海洋大普查
第五章西太平洋的热液
第六章从春天启航的“科学一号”
    科学的春天到来了
    棉兰老潜流

(3)《中国科学报》湖南科技报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中国科学报》研究
        1.2.2 关于湖南地区的科技报道研究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第2章 《中国科学报》及湖南记者站发展概况
    2.1 《中国科学报》办报历程
        2.1.1 中科院院报阶段(1959 年—1989 年)
        2.1.2 面向全国科技界时期(1989 年—1999 年)
        2.1.3 改革创新发展阶段(1999 年至今)
    2.2 《中国科学报》湖南记者站发展过程
        2.2.1 湖南地区科技事业发展情况
        2.2.2 《中国科学报》湖南记者站成立背景
第3章 《中国科学报》湖南科技报道选题
    3.1 选题来源
        3.1.1 重大科技事件
        3.1.2 科技热点事件
        3.1.3 重大科技成果
        3.1.4 杰出科技人物
    3.2 选题特色
        3.2.1 选题具有社会性
        3.2.2 选题具有实用性
        3.2.3 选题具有人文性
        3.2.4 选题具有时代感
第4章 《中国科学报》湖南科技报道的文本分析
    4.1 消息的文本特点
        4.1.1 “副导语”的使用
        4.1.2 语言擅用白描手法
    4.2 长篇通讯的文本特点
        4.2.1 擅用悬念式结构
        4.2.2 语言的生动性与故事化
    4.3 深度报道的文本特点
        4.3.1 擅用时间顺序式结构
        4.3.2 语言的通俗性与细节化
    4.4 系列报道的文本特点
        4.4.1 合理的整体布局与独立谋篇
        4.4.2 语言表达的一致性
    4.5 人物专访的文本特点
        4.5.1 综述式与问答式兼顾
        4.5.2 语言的现场感与凝练性
第5章 《中国科学报》湖南科技报道的经验
    5.1 善于抓重要科技事件的报道
    5.2 报道突出地方特色
        5.2.1 凸显农业科技的发展
        5.2.2 独家约稿增强地方报道特色
    5.3 报道采用特殊视角
    5.4 报道形式的创新
        5.4.1 重要事件的整版图片报道
        5.4.2 重大科技题材的系列报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 B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主要新闻作品目录
附录 C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新闻实践活动
致谢

四、在科学的春天里成长——献给矿床地质研究所成立三十周年(论文参考文献)

  • [1]耕海探洋(上)[J]. 许晨. 时代文学, 2019(04)
  • [2]笃实求真 勘者师表——记老地质学家何立贤原总工程师[A]. 陈履安. 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专业委员会第25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 2013
  • [3]《中国科学报》湖南科技报道研究[D]. 屈慧莹. 湖南大学, 2012(04)
  • [4]“嫦娥一号”飞天的幕后故事[J]. 胡平. 中国作家, 2007(03)
  • [5]在科学的春天里成长——献给矿床地质研究所成立三十周年[A]. 于志鸿.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文集(18), 1986(总第18号)

标签:;  ;  ;  

生长在科学的春天——献给矿床地质研究所成立30周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