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功能康复训练的护理指导工作特点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功能康复训练的护理指导工作特点

一、护理指导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实施疾病分期功能康复训练的工作特征(论文文献综述)

兰三荣[1](2021)在《类风湿关节炎伴牙周炎患者口腔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培训方案的构建与临床效果评价》文中认为目的:1.建立适用于类风湿关节炎伴牙周炎患者的口腔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培训方案。2.评价口腔自我健康管理对类风湿关节炎伴牙周炎患者疾病活动度及口腔健康状况的疗效。方法:1.采取文献分析法进行比较、分类和总结形成口腔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培训方案初稿。邀请风湿免疫、口腔、临床护理及护理教育领域的专家对方案初稿进行修订,形成培训方案。2.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选取某省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确诊类风湿关节炎伴牙周炎的110名受试者,将其根据随机数字系列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类风湿关节炎常规照护,试验组在常规照护的基础上,给予为期3个月的口腔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培训方案。采用自我护理能力、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牙周指数(探诊深度、菌斑指数、临床附着散失、探诊出血)、RA相关临床指标(血沉、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DAS28评分等指标评价口腔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培训方案对患者口腔卫生状况及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的控制效果。结果:1.口腔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培训方案内容包括(1)基线资料收集;(2)自护理论及疾病相关知识培训;(3)牙周专科医生进行牙周检查,牙周清洁;(4)口腔自护技能培训;(5)日常饮食指导培训;(6)情感支持培训;(7)出院后随访。通过文献法及专家会议法编制《口腔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培训手册》。2.口腔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培训方案效果评价。(1)干预前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自我护理能力、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牙周指数、类风湿关节炎相关临床指标及DAS28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2)干预后两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比较结果:(1)组内比较,试验组干预前后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干预前后试验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差值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前后两组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比较结果:(1)组内比较,试验组干预前后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试验组干预前后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差值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干预前后两组牙周指数(菌斑指数、探诊出血阳性率、探诊深度及临床附着丧失)检查结果比较:(1)组内比较,试验组干预前后牙周指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牙周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干预前后试验组牙周指数差值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干预前后两组类风湿关节炎相关临床指标比较显示:(1)组内比较,试验组干预后RA相关临床指标(血沉、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均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RA相关临床指标(血沉、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均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试验组干预前后RA相关临床指标(血沉、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差值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干预前后两组DAS28评分比较结果:(1)组内比较,试验组干预前后DAS28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DAS28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试验组干预前后DAS28评分差值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本研究构建的口腔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培训方案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及科学性。2.本研究构建的口腔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培训方案对类风湿关节炎伴牙周炎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牙周指数、RA相关临床指标、DAS28评分均有改善作用,可以减缓疾病进展,能够在患者中进行推广应用。

南鹤,李爽[2](2021)在《分期综合康复疗法对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心理应激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分期综合康复疗法对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心理应激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84例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风湿免疫科常规康复疗法,观察组采用分期综合康复疗法,比较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SAS)、晨僵时间、生活质量变化、临床效果。结果两组康复治疗前SDS、SAS评分、生活质量量表(QOL)评分各维度、晨僵时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P<0.01);观察组康复治疗后SDS、SAS评分、晨僵时间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康复治疗后QOL量表评分各维度分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反应良好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应用分期综合康复疗法,能够减轻患者心理应激反应水平,缩短晨僵时间,减轻关节肿胀程度,患者关节疼痛,降低疾病活动度,继而提高生活质量。

卢君[3](2021)在《水中抗阻训练方案在居家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手足关节功能康复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现况调查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手足关节功能状况和生命质量,并将水中抗阻训练方案应用于轻、中度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旨在促进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手足关节功能康复,提高其生命质量,为临床医务人员制定相关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手足关节功能康复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共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现况调查研究。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健康调查简表(SF-36)、双手握力均值、功能障碍表现评分量表(SOF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及疲劳严重度量表(FSS)对2020年5月-7月在江西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的213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手足关节功能状况及生活质量并对其进行分析总结。第二阶段:干预研究。研究对象在前期现况调查样本中选取。为避免两组研究对象发生沾染,按照单双日分为干预组35例和对照组36例,研究时间为2020年8月-11月,共干预12周,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水中抗阻训练方案。分别在干预前、干预1个月、干预3个月采用SF-36、双手握力均值、SOFI、VAS、FSS及记录MST等评价该方案在轻、中度居家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手足关节及生命质量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调查研究结果:本研究中现况调查SF-36的各维度得分情况:生理机能为49.00(40.00,52.00)分;生理职能为16.00(15.00,29.00)分;躯体疼痛为42.00(39.00,50.00)分;一般健康状况为28.00(26.00,35.00)分;精力为53.00(51.00,56.00)分;社会功能为49.00(43.00,60.00)分;情感职能为29.00(27.00,35.00)分;精神健康为55.00(50.00,63.00)分。VAS得分为:(5.89±1.26)分。双手握力均值为:(7.79±3.54)kg。MST为:27.00(18.00,32.00)分钟。FSS评分为:(4.90±1.21)分。SOFI得分为:2.00(1.00,3.00)分。干预研究结果:1.干预组干预3个月后SF-36各维度得分情况如下:生理机能得分由干预前(56.43±7.63)提高为(65.29±6.41)分;生理职能得分由干预前(17.86±16.68)分提高为(46.43±16.21)分;躯体疼痛得分由干预前(43.14±12.31)分提高为(56.29±9.42)分;一般健康情况得分由干预前(27.26±8.52)分提高为(40.12±7.52)分;精力得分由干预前(53.00±11.89)分提高为(62.29±9.95)分;社会功能得分由干预前(51.07±15.27)分提高为(67.86±13.65)分;情感职能得分由干预前(30.48±27.26)分提高为(65.72±22.12)分;精神健康得分由干预前(55.89±8.03)分提高为(67.66±7.60)分。其中,干预3个月与干预前各维度得分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干预后干预组患者SF-36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且两组间干预效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干预组SF-36各维度得分均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高。2.干预组干预3个月后双手握力均值由干预前(7.92±1.99)kg提高到(9.32±1.73)kg;SOFI得分由干预前(1.86±0.77)分降至(0.37±0.49)分;VAS评分由干预前(4.34±0.80)分降至(2.17±1.01)分;FSS评分由干预前(4.86±1.08)分降至(3.10±1.39)分;MST由干预前(23.08±8.05)分钟降至(13.00±6.77)分钟。干预组双手握力均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OFI、VAS、FSS评分及MST等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RA患者手足关节功能较差,生命质量较低。2.水中抗阻训练方案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居家手足关节功能康复方案,可以有效缓解晨僵及疲劳、减轻疼痛及肿胀、提高双手握力及步行速度,降低功能障碍程度,从而提高RA患者生命质量。3.水中抗阻训练方案可以提高居家RA患者手足关节功能康复意识,增强其运动的积极性与依从性,可以在RA患者居家照护中应用和推广,也可为医护人员对居家RA患者进行远程运动训练指导提供参考依据。

张晶晶[4](2021)在《火龙疗法对寒湿痹阻证类风湿关节炎护理干预效果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火龙疗法对寒湿痹阻证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符合纳排标准的甘肃省某三级甲等中医院风湿骨病科寒湿痹阻证类风湿关节炎患者6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火龙疗法。采集患者一般资料调查表、入院时及两周后各项生化指标(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疼痛VAS评分、中医症候分级量化表、患者报告结局量表、HAQ健康评估问卷、中医症候疗效评价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数据。结果:1.两组患者基线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血沉、疼痛VAS评分、中医症候积分、患者报告结局量表评分、HAQ健康评估问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干预后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类风湿因子、血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疼痛、关节肿胀、晨僵、关节发冷症状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报告结局量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AQ健康评估问卷,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火龙疗法可有效降低寒湿痹阻证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关节炎症因子水平。2.火龙疗法可以改善寒湿痹阻证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疼痛、肿胀、晨僵、发冷等症状,降低寒湿痹阻证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3.火龙疗法可以降低寒湿痹阻证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患者报告结局量表评分及HAQ健康评估问卷得分,从而提高寒湿痹阻证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生活质量。

赖德培(Thanakorn Theerakarunwong)[5](2020)在《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随机、对照、前瞻性试验,以常规针刺联合通痹灵片、督脉排针法、口服通痹灵片为对照组,观察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对生存质量影响,为中医综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提供临床证据,有利于中医药疗法在中泰两国乃至国际的推广与传播。方法:1.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将符合纳排标准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4组,治疗组采用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对照1组采用常规针刺联合通痹灵片,对照2组采用督脉排针法,对照3组采用口服通痹灵片,疗程均为4周,共28天。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AS患者实验室指标(ESR、CRP、TNF-α)、脊柱痛VAS评分、患者总体评价VAS评分(PGA)、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SDAI)、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Bath强直性脊柱炎测量学指数(BASMI)、中医证候积分评分、强直性脊柱炎生活质量评价量表(ASQo L)等比较各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2.统计:采用SPSS 22.0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采用?2检验、方差分析(正态性分布)或秩和检验(非正态性分布),检验水准均设为α=0.05,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本研究纳入自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及风湿科、泰国那空拉差是玛府直辖县呵叻大学附属荫达宁中医诊所符合标准的AS患者共132例,其中共脱落9例,有效病例为123例,其中治疗组31例,对照1组30例,对照2组32例,对照3组30例。2.基线4组患者治疗前在性别、年龄、病程、实验室指标(ESR、CRP、TNF-α)、中医证候积分评分、脊柱痛VAS评分、病人总体评价(PGA)、BASFI评分、BASDAI评分、BASMI评分、ASQo L、等指标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3.临床疗效方面治疗结束后,4组均未出现临床痊愈,治疗组显效15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55%。对照1组显效2例,有效21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6.67%。对照2组显效0例,有效19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59.38%。对照3组显效0例,有效2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66.67%。4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实验室检查指标方面(1)红细胞沉降率(ESR)方面,组内比较,4组治疗前后ESR均有所下降,但在治疗期间均未降至正常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与治疗组治疗后对比,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与督脉排针法针刺、通痹灵片口服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1组、对照2组、对照3组与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对照1组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3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2)C反应蛋白(CRP)方面,组内比较,4组CRP治疗前后均有所下降,但在治疗期间均未降至正常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与治疗组治疗后对比,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与其余三组对照组之间,常规针刺联合通痹灵片治疗后与通痹灵片口服对比,对照1组、对照2组、对照3组与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对照1组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3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方面,组内比较,4组治疗前后TNF-α均有所下降,但在治疗期间均未降至正常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常规针刺联合通痹灵片治疗后与通痹灵片口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2组、对照3组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1组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3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5.脊柱痛VAS与病人总体评价(PGA)方面(1)在脊柱痛VAS评分方面,四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组治疗后进行组间对比,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与常规针刺联合通痹灵片、通痹灵片口服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1组、对照2组、对照3组与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2)在病人总体评价(PGA)方面,四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后、治疗前后差值对比发现,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与通痹灵片口服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6.AS相关量表评分方面(1)在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性指数(BASDAI)方面、强直性脊柱炎疾病功能指数(BASFI)方面、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测量学指数(BASMI)方面,四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后、治疗前后差值对比发现,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与常规针刺联合通痹灵片、督脉排针法针刺、通痹灵片口服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2)在强直性脊柱炎生活质量评价量表(ASQo L)方面,四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常规针刺联合通痹灵片、督脉排针法针刺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与督脉排针法针刺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7.中医证候积分方面四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在关节肿胀、腰脊活动受限、关节疼痛、肢体困重、腰膝酸软、发热汗出、中医证候积分总分评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后进行对比,在缓解关节肿胀程度方面,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与常规针刺联合通痹灵片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改善腰脊活动受限、关节疼痛、肢体困重、腰膝酸软、发热汗出、中医证候积分总分方面,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与其余三组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在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治疗AS中,督脉排针能有效改善炎症指标ESR、CRP、TNF-α,其中对降低ESR水平疗效更为显着;可缓解脊柱及关节等躯体疼痛;能改善活动功能障碍。2.通痹灵片口服能降低炎症因子ESR、CRP、TNF-α的水平,能有效改善活动功能障碍,且能有效缓解脊柱疼痛,但单纯口服通痹灵片对缓解躯体疼痛效果不明显。3.常规针刺在治疗AS中,针刺能有效降低炎症因子ESR、CRP、TNF-α,但与督脉排针相比,督脉排针法对降低ESR更明显,常规针刺对缓解疼痛、改善活动功能障碍疗效不显着。综上所述,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治疗AS可降低炎症因子水平、缓解关节肿胀疼痛等症状、改善AS患者活动功能;较单一疗法疗效更显着,能整体改善AS患者的症状、体征。该疗法操作安全性高,临床应用性广,患者经济负担小,有利于提高患者依从性,更有效地控制疾病进程、改善AS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运用。

陈文阳[6](2020)在《白药膏联合关节镜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膝关节炎的近期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白药膏联合膝关节镜滑膜清理术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膝关节炎的近期疗效,为临床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膝关节炎提供一种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20年1月诊断为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膝关节炎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都行膝关节镜滑膜清理术,治疗组术后第1天开始外敷白药膏治疗,1次/天,每次贴敷24h,14天为一疗程。对照组术后冰敷患侧膝关节72h。两组都予常规抗风湿及一般支持治疗。观察两组在VAS评分、Lysholm评分、膝关节的周径(选取髌骨上缘测量)、血清C反应蛋白、治疗优良率等指标,并进行比较评价。结果:临床数据如下,治疗组和对照组入组时在性别分布、年龄分布及平均年龄一般资料的均衡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VAS评分结果显示:术后第1天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第3天、第5天、第7天两组的组间比较,治疗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治疗组止痛效果优于对照组;膝关节周径结果显示:术后第1天治疗组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第3天、第5天、第7天两组的组间比较,治疗组疗效都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治疗组消肿效果优于对照组;血清C反应蛋白结果显示:术前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第7天、第28天两组的组间比较,治疗组疗效都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治疗组消除炎症效果优于对照组。Lysholm评分结果显示:术前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第7天、第28天两组的组间比较,治疗组疗效都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治疗组改善膝关节功能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28天后治疗组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治疗组的疗效更好。结论:关节镜下膝关节滑膜清理术后外敷我院自制白药膏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膝关节的临床疗效确切,恢复快,近期疗效好。

梁超[7](2020)在《太极拳联合掌鞭运动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干预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因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能够导致患者关节肿痛畸形、肌肉痉挛萎缩,甚至造成关节功能的最终丧失,进而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且其发病机制复杂,病程反复,单纯依靠药物治疗很难达到预期治疗效果,而辅助低冲击性有氧运动治疗越来越被广泛关注,其中太极拳由于内外兼修、身心同练的运动特点,对病情控制有很大帮助。本研究主要探究太极拳联合掌鞭运动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症状指标、生理生化指标、生活质量指标的改善作用。募集20名R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太极组,每组10人,太极组进行为期12周太极拳联合掌鞭运动干预。实验前后分别采集RA症状指标(DAS28评分、SDAI简化疾病活动指数、中医证候评估)、生理生化指标(体重、心率、收缩压、舒张压、RF、ESR、CRP、RBC、WBC、HGB、PLT、AST、ALT、GGT、ALP)、生活质量指标(HAQ评分、焦虑SAS、抑郁SDS、晨僵时间、关节疼痛数、关节肿胀数),并实时搜集运动、饮食、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睡眠时间等指标,分析太极拳联合掌鞭运动干预对RA患者症状指标、生理生化指标及生活质量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1)太极组干预前与干预后相比,患者的疾病活动度DAS28、中医证候评分、心率、收缩压、ESR、CRP、焦虑SAS、HAQ、关节疼痛数都极显着降低(p<0.01),体重、舒张压、抑郁SDS、血氧饱和度、晨僵时间显着降低(p<0.05);2)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太极组进行12周太极拳联合掌鞭运动后,疾病活动度DAS28、ALT、抑郁SDS、HAQ、关节疼痛数都极显着降低(p<0.01),HGB极显着升高(p<0.01),简化的疾病活动指数SDAI、中医证候评分、ESR、焦虑SAS、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显着降低(p<0.05)。结论:12周太极拳联合掌鞭运动干预对RA患者的症状指标、生理生化指标、生活质量指标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改善作用。通过本研究为RA患者运动方案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借鉴,也为太极拳等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在RA治疗方面的作用与价值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王璐[8](2019)在《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功能锻炼指导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调查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生活质量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2探讨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功能锻炼指导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运动自我效能、生活质量、躯体功能状况、疲劳严重度、疼痛、晨僵时间及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的干预效果。方法1横断面研究选取2017年5月至2017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及门诊类风湿关节炎患者205例进行问卷调查。采用t检验、U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Spearman秩相关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影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2类实验研究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8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就诊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72例,按照就诊时间的单双日期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患者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接受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功能锻炼指导,干预后3个月使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运动自我效能量表(SEE)、健康调查简表(SF-36)、健康评估问卷(HAQ)、疲劳严重度量表(FS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患者的运动自我效能、生活质量、躯体功能、疲劳、疼痛、压痛关节计数、肿胀关节计数、晨僵时间及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isease Activity Score 28,DAS28)进行评定。比较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运动自我效能量表得分、健康调查简表得分、健康评估问卷得分、疲劳严重度量表得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压痛关节计数、肿胀关节计数、晨僵时间及DAS28的变化情况。结果1横断面研究结果1.1共发放问卷205份,回收问卷205份,其中有效问卷201份,有效率为98.05%。1.2本研究纳入的201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年龄为61.00(54.50,67.00)岁,其中女性有152人,占全部调查对象的75.62%。患者的病程为5.00(1.00,11.00)年,BMI为23.83±3.50kg·m-2,DAS28为4.91±1.51。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晨僵时间为30.00(0.00,90.00)分钟,压痛和肿胀关节计数分别为4.00(1.00,10.50)个,2.00(0.00,8.50)个。1.3本研究纳入的201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得分为51.35±23.20分,生理功能维度得分为48.03±29.02分,生理职能维度得分为0.00(0.00,75.00)分,躯体疼痛维度得分为57.66±23.75分,总体健康维度得分为35.35±23.39分,活力维度得分为53.96±25.61分,社会功能维度得分为62.75±31.22分,情感职能维度得分为66.67(0.00,100.00)分,精神健康维度得分为68.08±23.32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的生理功能维度、躯体疼痛维度、活力维度、社会功能维度、情感职能维度及精神健康维度得分与健康成人常模得分相比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本研究纳入的201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健康评估问卷得分为0.75(0.23,1.20)分,疲劳严重度问卷得分为4.56(2.56,6.00)分,疼痛视觉模拟得分为5.00(3.00,7.00)分。1.5 t检验和U检验结果显示,不同居住地及关节功能状况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SF-36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F-36得分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DAS28(r=-0.433,P<0.05)、年龄(r=-0.141,P<0.05)、晨僵时间(r=-0.287,P<0.05)、压痛关节计数(r=-0.331,P<0.05)、肿胀关节计数(r=-0.260,P<0.05)、VAS评分(r=-0.540,P<0.05)、HAQ得分(r=-0.764,P<0.05)、FSS得分(r=-0.531,P<0.05)呈现相关关系。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AQ得分、FSS得分、VAS得分、关节功能状况分级和年龄5个变量进入方程,标准化偏回归系数依次为-0.481、-0.279、-0.210、-0.183、0.126,共解释生活质量总变异的71.0%。2类实验研究结果2.1干预前,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健康调查简表得分、健康评估问卷得分、疲劳严重度量表得分、视觉模拟疼痛得分、压痛关节计数、肿胀关节计数、晨僵时间、DAS2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资料均衡可比。2.2干预后3个月,干预组患者健康调查简表得分、运动自我效能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健康评估问卷得分、疲劳严重度量表得分、视觉模拟疼痛得分、压痛关节计数、肿胀关节计数及晨僵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与对照组的DAS28无明显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的生理功能维度、躯体疼痛维度、活力维度、社会功能维度、情感职能维度及精神健康维度得分与健康成人常模得分相比均较低,年龄、疼痛程度、关节功能状况分级、躯体功能状况及疲劳严重度是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2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功能锻炼指导可以有效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其运动自我效能,改善其躯体功能状况,降低其疲劳严重度及晨僵时间,并对减轻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躯体疼痛显示出积极意义。

王梦娟[9](2019)在《运动疗法联合红外线治疗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活动度改善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运动疗法联合红外线治疗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关节活动度改善的效果,同时比较与常规药物治疗及常规药物治疗联合运动疗法的治疗效果的差异,为临床治疗RA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2017年8月到2018年8月于嘉兴市第一医院风湿康复科住院的RA患者117例,随机分为运动疗法组、运动疗法联合红外线治疗组、常规药物治疗组,各39例。运动疗法组为常规药物治疗+运动治疗;运动疗法联合红外线治疗组为常规药物治疗+运动治疗+远红外线治疗;常规药物治疗组为单纯药物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2周及24周记录每位受试者的晨僵持续时间、疾病活动度评分、握力、手功能及各关节主动活动度(Active Range of Motion,AROM),评估三组治疗间的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秩和检验、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一、一般情况:共98例患者完成随访研究,其中运动疗法组完成32例,红外线联合运动疗法组及常规药物治疗组各完成33例。三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激素使用、生物制剂使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运动疗法联合红外线治疗组晨僵时间明显下降,与运动疗法组及常规药物治疗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运动疗法组及运动疗法联合红外线治疗组晨僵持续时间的改善均优于药物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疾病活动度评分治疗12周后,运动疗法联合红外线治疗组患者的疾病和健康状况的总体评价(Patient Global Assessment,PGA)低于运动疗法组和药物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疗法组和药物治疗组PGA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红外线联合运动疗法组、运动疗法组PGA评分均明显低于药物治疗组(P=0.00)。但治疗12周及24周后各组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血沉、DAS28评分(Disease Activity Score in 28 joints,DAS28)并无差异(P>0.05)。四、关节活动度治疗12周后运动疗法联合红外线治疗及运动治疗组的双腕关节桡偏、双踝关节背屈均较常规药物治疗组改善显着(P<0.05),治疗24周后运动疗法组及运动疗法联合红外线治疗组患者双腕关节背伸、掌屈、双肘关节活动度、双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双膝关节活动度均优于药物治疗组(P<0.05),但两者之间无显着差异(P>0.05)。五、手功能治疗开始24周后运动疗法组、运动疗法联合红外线治疗组可显着改善RA患者双手握力,并明显优于药物治疗组(P<0.05),功能病损信号评分(Signals of Functional Impairment,SOFI)在治疗12周后即与药物治疗组有显着差异(P<0.05)。结论1、运动疗法联合红外线治疗可显着改善患者晨僵时间及PGA评分,并优于运动治疗组及药物治疗组。二、晨僵时间2、运动疗法及红外线联合运动疗法对RA患者疾病活动度无明显降低作用,但亦不会加重疾病活动度。3、运动疗法联合红外线治疗及运动治疗可辅助常规药物治疗改善患者病情,同时长期坚持运动治疗可显着改善RA患者受累各关节活动度及握力、手功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周开敏[10](2019)在《视频宣教结合Teach-back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家庭功能锻炼依从性及康复效果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视频宣教结合Teach-back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家庭功能锻炼依从性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探索一种适合当前医院—家庭功能锻炼的延续护理模式;同时为发展和丰富RA患者功能锻炼的健康教育模式提供实施方案和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于2018年311月,连续纳入四川省某三甲综合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治疗的80例R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出院前3天,对照组实施常规出院指导,责任护士口头宣教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原则及注意事项,并按照功能锻炼的步骤依次逐个演示;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实施视频宣教结合Teach-back的健康教育方案,并下载功能锻炼视频;两组研究对象出院后家庭功能锻炼的频率均为:5天/周,2次/天,20分钟/次;时间段为:晨起及睡前;持续时间为:患者出院前3天延续至出院后3个月,随访的方式及频率均相同。在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3个月,采用家庭锻炼依从性量表、晨僵时间、疼痛评分、疲乏评分、疾病活动度评分(Disease Activity Score in 28 Joints,DAS28)分别测量及评价研究对象的家庭功能锻炼依从性、疾病相关症状、疾病活动度;在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采用残疾指数健康评估问卷(Health Assessment Questionnare Disability Index,HAQ-DI)评价两组研究对象的生活质量。结果共有73例研究对象完成所有资料的收集(对照组37例,干预组36例)。结果显示:1.干预后1个月、3个月,干预组研究对象的家庭功能锻炼依从性优于干预前(P<0.017)及同期对照组(P<0.05)。2.干预后1个月,干预组研究对象的晨僵时间、疼痛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疲乏评分低于干预前及同期对照组(P<0.05);干预后3个月,干预组研究对象的晨僵时间、疲乏评分、疼痛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及同期对照组(P<0.05),干预时间愈长,其效果愈佳。3.干预后1个月,干预组研究对象的整体健康状态评估(Patient General Health,GH)、DAS28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干预组研究对象的疼痛关节数(Tender Joint Count,TJC28)、肿胀关节数(Swollen Joint Count,SJC28)低于干预前及同期对照组(P<0.05);干预后3个月,干预组研究对象的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DAS28总分低于干预前(P<0.05),TJC28、SJC28、GH得分低于干预前及同期对照组(P<0.05),干预时间愈长,其效果愈佳,但ESR、DAS28总分的干预效果不明显(P>0.05)。4.干预后3个月,干预组的HAQ-DI得分低于干预前及同期对照组(P<0.05),其中,穿衣和洗漱、进食、个人卫生、取物、握物、日常生活维度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起立、行走2个维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频宣教结合Teach-back可提高RA患者的家庭功能锻炼依从性,缓解患者的晨僵、疲乏、疼痛症状,减少疼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降低整体健康状态评估,且干预时间愈长,效果愈佳,进而提高RA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二、护理指导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实施疾病分期功能康复训练的工作特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护理指导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实施疾病分期功能康复训练的工作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类风湿关节炎伴牙周炎患者口腔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培训方案的构建与临床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按字母顺序排列)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背景与立题依据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问题
        1.4 研究目的
        1.5 研究意义
    2 研究理论框架
        2.1 自我护理理论
        2.2 研究理论框架
        2.3 操作性定义
    3 研究技术路线
第一部分 类风湿关节炎伴牙周炎患者口腔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培训方案的构建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研究
        2.2 建立方案初稿
        2.3 专家会议修订方案
        2.4 专家会议结果
    3 方案确立
    4 讨论
        4.1 口腔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培训的必要性
        4.2 口腔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培训的科学性
        4.3 口腔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培训的可行性
第二部分 口腔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培训对类风湿关节炎伴牙周炎患者的临床效果评价
    1 研究目的
    2 研究设计
    3 研究场所
    4 研究对象与方法
        4.1 研究对象
        4.2 样本量估算
        4.3 随机分组与分配隐藏
        4.4 纳入情况说明
        4.5 盲法
        4.6 干预措施
        4.7 研究工具/观察指标
        4.8 资料收集方法
        4.9 资料分析方法
        4.10 科研质量控制
        4.11 科研伦理
    5 结果
        5.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5.2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结局指标比较
        5.3 干预前后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比较
        5.4 干预前后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5.5 干预前后牙周指数比较
        5.6 干预前后RA相关临床指标比较
        5.7 干预前后DAS28 评分比较
    6 讨论
        6.1 口腔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培训有利于提高 RA 伴 PD 患者自我护理能力
        6.2 口腔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培训提高了RA伴PD患者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6.3 口腔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培训改善 RA 伴 PD 患者的牙周健康状况
        6.4 口腔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培训可以控制 RA 患者疾病活动
    7 本研究对临床实践与未来研究的启发
        7.1 本研究的主要成果与贡献
        7.2 本研究的局限性
        7.3 未来研究的方向
        7.4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类风湿关节炎与牙周炎的相关性及口腔护理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分期综合康复疗法对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心理应激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1.2.2 观察组
        1.2.2.1 分期标准
        1.2.2.2 构建分期综合康复团队
        1.2.2.2.1 急性活动期
        1.2.2.2.2 慢性迁延期
        1.2.2.2.3 稳定期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心理应激反应变化情况
    2.2 两组生活质量水平变化
    2.3 两组晨僵时间及DSA28评分比较
3 讨 论

(3)水中抗阻训练方案在居家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手足关节功能康复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水中运动的相关性研究
        1.2.2 抗阻训练的相关性研究
        1.2.3 健康教育在研究对象中的相关性研究
        1.2.4 水中抗阻训练在临床的应用现状
        1.2.5 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相关概念的界定
        1.4.1 类风湿关节炎
        1.4.2 水中运动
        1.4.3 抗阻训练
        1.4.4 健康教育
第2章 居家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手足关节功能的现况调查
    2.1 研究对象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1.3 剔除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研究类型
        2.2.2 样本量的确定
        2.2.3 研究工具
        2.2.4 资料收集
        2.2.5 质量控制
        2.2.6 统计分析
    2.3 结果
        2.3.1 研究对象一般人口学资料
        2.3.2 研究对象健康调查简表各维度得分情况
        2.3.3 研究对象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双手握力均值、晨僵时间、疲劳严重度量表评分及肢体功能障碍评分情况
    2.4 讨论
        2.4.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情况分析
        2.4.2 研究对象健康调查简表及双手握力情况分析
        2.4.3 研究对象疼痛、晨僵、疲劳及功能障碍情况分析
        2.4.4 小结
第3章 水中抗阻训练方案在居家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手足关节功能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3.1 研究对象
        3.1.1 纳入标准
        3.1.2 排除标准
        3.1.3 剔除标准
    3.2 研究方法
        3.2.1 研究类型
        3.2.2 样本量的确定
        3.2.3 分组方法
        3.2.4 研究工具
        3.2.5 干预过程实施方案
        3.2.6 资料收集及录入阶段
        3.2.7 质量控制
        3.2.8 伦理原则
        3.2.9 统计分析
    3.3 干预前结果
        3.3.1 研究对象一般人口学资料均衡性比较
        3.3.2 两组研究对象健康调查简表各维度得分均衡性比较
        3.3.3 两组研究对象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双手握力均值、晨僵时间、疲劳严重度量表评分及肢体功能障碍表现评分的均衡性比较
    3.4 干预后结果
        3.4.1 两组研究对象健康调查简表得分情况
        3.4.2 两组研究对象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得分情况
        3.4.3 两组研究对象双手握力均值情况
        3.4.4 两组研究对象晨僵时间情况
        3.4.5 两组研究对象疲劳严重度量表得分情况
        3.4.6 两组研究对象肢体功能障碍得分情况
    3.5 讨论
        3.5.1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手足关节功能康复的效果评价
        3.5.2 水中抗阻训练方案有利于提高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命质量
        3.5.3 水中抗阻训练方案有利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手足关节功能康复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创新性
    4.3 局限性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康复技术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4)火龙疗法对寒湿痹阻证类风湿关节炎护理干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前言
    1 研究背景
        1.1 类风湿关节炎的概念及流行病学
        1.2 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1.3 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病机
        1.4 类风湿关节炎的辩证分型
        1.5 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6 类风湿关节炎护理干预现状
        1.7 火龙疗法的概述
        1.8 火龙疗法的研究现状
    2 相关理论依据
        2.1 立题依据
        2.2 选穴依据
        2.3 药物选择依据
    3 研究目的及意义
    4 技术路线图
第一部分 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病例发生剔除或撤除、发生脱落标准
        1.6 样本量的计算
        1.7 随机分组
        1.8 伦理原则
    2 干预方法
        2.1 干预措施
        2.2 干预疗程
        2.3 研究工具
        2.4 不良事件
        2.5 评价指标
        2.6 统计分析
        2.7 质量控制
第二部分 结果
    1 基线资料比较
        1.1 一般资料基线比较
        1.2 结局指标基线比较
    2 干预后结局指标的比较
        2.1 干预后各项生化指标的比较
        2.2 干预后疼痛VAS评分的比较
        2.3 干预后中医症候积分及各条目的比较
        2.4 干预后患者报告结局评分及各条目得分的比较
        2.5 干预后HAQ健康评估问卷得分的比较
        2.6 中医症候疗效评价
        2.7 不良反应发生率
第三部分 讨论
    1 基线资料的分析
    2 结局指标的分析
        2.1 火龙疗法可有效降低寒湿痹阻证RA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
        2.2 火龙疗法可有效改善寒湿痹症证RA患者关节疼痛、肿胀、晨僵、发冷等症状
        2.3 火龙疗法可有效降低寒湿痹阻证RA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
        2.4 火龙疗法可有效降低寒湿痹阻证RA患者的患者报告结局量表评分
        2.5 火龙疗法可以提高寒湿痹阻证RA患者的生活质量
        2.6 火龙疗法的实施安全可靠,患者依从性良好
第四部分 结语
    1 研究结论
    2 局限性与展望
        2.1 局限性
        2.2 展望
    3 创新性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中医护理技术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疼痛的 Meta 分析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5)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强直性脊柱炎的西医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1.1 定义
        1.1.2 流行病学
        1.1.3 自然病程
        1.1.4 病因及发病机制
        1.1.5 病理变化
        1.1.6 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表现
        1.1.7 诊断标准
        1.1.8 活动性评价
        1.1.9 西医治疗
    1.2 中医学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认识
        1.2.1 病因病机
        1.2.2 现代中医家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认识
        1.2.3 辨证论治
        1.2.4 中医药疗法
    1.3 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治疗AS研究依据
        1.3.1 针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机理研究
        1.3.2 督脉排针刺法的选择依据
        1.3.3 通痹灵片对强直性脊柱炎的作用
        1.3.4 针药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1.4 小结与展望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病例来源
    2.2 病例选择标准
        2.2.1 西医诊断标准
        2.2.2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2.2.3 纳入标准
        2.2.4 排除标准
        2.2.5 剔除标准
        2.2.6 脱落标准
    2.3 分组方法
        2.3.1 样本量
        2.3.2 随机化
        2.3.3 对照
        2.3.4 盲法
    2.4 治疗方案
        2.4.1 治疗耗材
        2.4.2 治疗组(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组)
        2.4.3 对照1 组(常规针刺联合通痹灵片组)
        2.4.4 对照2 组(督脉排针法组)
        2.4.5 对照3 组(通痹灵片组)
        2.4.6 疗程
    2.5 异常情况预防方法
    2.6 观察指标
    2.7 观察时间
    2.8 不良事件及处理
        2.8.1 针刺不良事件及处理
        2.8.2 药物不良事件及处理
    2.9 疗效评价标准
    2.10 统计学分析方法
    2.11 临床研究的流程图
第三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研究情况
    3.2 一般资料分析
    3.3 实验室检查指标
        3.3.1 治疗前检查指标基线比较
        3.3.2 血沉
        3.3.3 C反应蛋白
        3.3.4 肿瘤坏死因子-α
    3.4 中医证候积分
    3.5 脊柱痛VAS与病人总体评价
        3.5.1 治疗前评分基线比较
        3.5.2 脊柱痛VAS评分
        3.5.3 病人总体评价
    3.6 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性指数、功能指数、测量学指数
        3.6.1 治疗前评分指数基线比较
        3.6.2 疾病活动性指数
        3.6.3 功能指数
        3.6.4 测量学指数
    3.7 强直性脊柱炎生活质量评价量表
    3.8 临床疗效评价
    3.9 不良反应/事件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强直性脊柱炎旳病因病机
    4.2 督脉排针法的规律及治疗作用
        4.2.1 督脉排针法学术背景简介
        4.2.2 学术内涵
    4.3 通痹灵片的组方、配伍规律及治疗作用
        4.3.1 通痹灵片的方义
        4.3.2 药对配伍
    4.4 结局指标选择
        4.4.1 实验室检查指标选择
        4.4.2 量表选择
    4.5 结果分析
        4.5.1 实验室检查指标方面
        4.5.2 中医证候积分方面
        4.5.3 脊柱痛VAS与病人总体评价方面
        4.5.4 AS相关量表指标方面
    4.6 结果讨论
    4.7 研究的创新性
    4.8 不足与展望
    4.9 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附件

(6)白药膏联合关节镜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膝关节炎的近期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X线分期标准
        1.2.3 中医诊断标准
        1.2.4 纳入标准
        1.2.5 排除标准
        1.2.6 受试者脱落标准
    1.3 试验药物
    1.4 基础用药
2 临床研究方法
    2.1 随机分组
    2.2 治疗方法
        2.2.1 术前准备
        2.2.2 麻醉准备
        2.2.3 术中操作
        2.2.4 术后处理
        2.2.5 术后康复锻炼
    2.3 白药膏临床应用的安全性监测
    2.4 观察指标
        2.4.1 视觉模拟评分法
        2.4.2 膝关节周径测量(cm)
        2.4.3 血清C反应蛋白(CRP)(mg/L)
        2.4.4 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表
    2.5 疗效标准
    2.6 统计学处理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均衡性比较
    3.2 两组治疗后膝关节VAS疼痛评分比较
    3.3 膝关节周径的比较
    3.4 血清C反应蛋白(crp)比较
    3.5 两组膝关节功能评分(Lysholm评分)的比较
    3.6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4 讨论
    4.1 祖国医学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认识
        4.1.1 病因病机
        4.1.2 中药内服治疗
        4.1.3 中药外用治疗
    4.2 现代医学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认识
        4.2.1 现代医学对RA的发病因素及病理的认识
        4.2.2 现代的医学方法治疗RA
    4.3 白药膏的药物功效、组成分析
    4.4 白药膏的现代药理研究
    4.5 白药膏在临床中的运用
    4.6 中医运用白药膏对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膝关节炎的治疗
    4.7 白药膏在本次研究中的疗效分析
    4.8 影响中药外用的因素
    4.9 白药膏的安全性分析
    4.10 综合疗效分析
5 结论
6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中医外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7)太极拳联合掌鞭运动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综述
    1.1 类风湿关节炎概述
        1.1.1 类风湿关节炎的定义与流行病学特点
        1.1.2 类风湿关节的发病机制与病理表现
        1.1.3 类风湿关节的治疗
    1.2 运动干预类风湿关节炎研究
        1.2.1 现代运动干预类风湿关节炎研究
        1.2.2 传统运动干预类风湿关节炎研究
    1.3 太极拳运动干预类风湿关节炎研究
        1.3.1 太极拳的健身与医学价值
        1.3.2 太极拳干预类风湿关节炎研究进展
    1.4 研究目的意义与可行性调查
        1.4.1 目的意义
        1.4.2 可行性调查
    1.5 研究对象与运动方案
        1.5.1 研究对象
        1.5.2 运动方案
    1.6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6.1 研究方法
        1.6.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结果与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主要材料与仪器
        2.1.2 指标的测定与计算
        2.1.3 数理统计与制图
    2.2 研究结果
        2.2.1 基线指标
        2.2.2 实验过程饮食监控
        2.2.3 RA症状指标
        2.2.4 生理生化指标
        2.2.5 生活质量指标
        2.2.6 相关性分析
    2.3 分析与讨论
        2.3.1 太极拳运动对RA症状指标的影响
        2.3.2 太极拳运动对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2.3.3 太极拳运动对RA生活质量指标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8)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功能锻炼指导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第一部分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1.1 对象与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研究方法及工具
        1.1.3 统计学方法
        1.1.4 伦理原则
        1.1.5 质量控制
        1.1.6 技术路线
    1.2 结果
        1.2.1 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
        1.2.2 研究对象的生活质量现状
        1.2.3 研究对象的躯体功能、疲劳严重度及疼痛情况
        1.2.4 研究对象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1.3 讨论
        1.3.1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现状
        1.3.2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
    1.4 小结
第二部分 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功能锻炼指导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1 对象与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研究方法及工具
        2.1.3 统计学方法
        2.1.4 伦理原则
        2.1.5 质量控制
        2.1.6 技术路线
    2.2 结果
        2.2.1 研究对象的纳入与失访
        2.2.2 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基线资料的均衡性检验
        2.2.3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运动自我效能的比较
        2.2.4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比较
        2.2.5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躯体功能状况的比较
        2.2.6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疲劳严重度的比较
        2.2.7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的比较
        2.2.8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晨僵时间的比较
        2.2.9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DAS28 的比较
    2.3 讨论
        2.3.1 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功能锻炼指导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运动自我效能的影响
        2.3.2 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功能锻炼指导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
        2.3.3 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功能锻炼指导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躯体功能状况的影响
        2.3.4 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功能锻炼指导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疲劳严重度的影响
        2.3.5 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功能锻炼指导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疼痛状况的影响
        2.3.6 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功能锻炼指导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晨僵时间的影响
        2.3.7 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功能锻炼指导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DAS28 的影响
    2.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综述 功能锻炼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现状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运动疗法联合红外线治疗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活动度改善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 A 英文缩略语表
    附录 B 2010 年 ACR/EULAR 关于 RA 的分类诊断标准
    附录 C 四肢 ROM 测量法
    附录 D ROM 记录表
    附录 E SOFI 评分
    附录 F 个人简历及论文发表
    附录 G 综述
        参考文献

(10)视频宣教结合Teach-back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家庭功能锻炼依从性及康复效果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假设
    四、操作性定义
        (一)视频宣教
        (二)Teach-back
        (三)依从性
    五、相关理论
第二部分 文献回顾
    一、RA疾病概述
        (一)RA的概念及流行病学
        (二)RA的临床表现
        (三)RA的危害及疾病负担
        (四)RA的治疗现状
    二、RA患者的功能锻炼现状
        (一)不同阶段RA患者的康复治疗
        (二)功能锻炼在RA患者康复中的研究现状
    三、RA患者功能锻炼的依从性现状
    四、影响RA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因素
    五、提高RA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干预研究
    六、视频宣教、TEACH-BACK的研究现状
第三部分 研究方法
    一、研究类型
    二、研究对象
        (一)研究总体
        (二)研究样本
        (三)样本量的估算
        (四)诊断标准
        (五)纳入标准
        (六)排除标准
        (七)病例的剔除、脱落标准
        (八)抽样与分组方法
        (八)盲法
    三、研究方案
        (一)形成干预方案
        (二)对照组
        (三)干预组
    四、技术路线
    五、研究指标与工具
        (一)一般资料
        (二)家庭功能锻炼依从性
        (三)疾病相关症状
        (四)疾病活动度
        (五)生活质量
    六、资料收集
    七、质量控制
        (一)研究准备阶段
        (二)研究实施阶段
        (三)资料收集阶段
        (四)资料录入及分析阶段
    八、科研伦理
    九、统计学方法
        (一)统计描述
        (二)统计推断
第四部分 研究结果
    一、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比较
        (一)一般资料比较
        (二)干预前两组研究对象家庭功能锻炼依从性的比较
        (三)干预前两组研究对象疾病相关症状的比较
        (四)干预前两组研究对象疾病活动度的比较
        (五)干预前两组研究对象生活质量的比较
    二、干预后两组研究对象家庭功能锻炼依从性的比较
    三、干预后两组研究对象疾病相关症状的比较
    四、干预后两组研究对象疾病活动度的比较
    五、干预后两组研究对象生活质量的比较
第五部分 讨论
    一、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分析
        (一)研究对象的人口学资料分析
        (二)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分析
    二、家庭功能锻炼体操的设计原理、特点
        (一)功能锻炼的作用及原理
        (二)家庭功能锻炼体操的设计原理
        (三)家庭功能锻炼体操的特点
    三、干预后两组研究对象家庭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分析
    四、干预后两组研究对象疾病相关症状的分析
    五、干预后两组研究对象疾病活动度的分析
    六、干预后两组研究对象生活质量的分析
第六部分 研究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二、研究的意义
    三、研究局限及展望
        (一)研究局限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获奖及参研课题情况

四、护理指导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实施疾病分期功能康复训练的工作特征(论文参考文献)

  • [1]类风湿关节炎伴牙周炎患者口腔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培训方案的构建与临床效果评价[D]. 兰三荣.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2]分期综合康复疗法对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心理应激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南鹤,李爽.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1(15)
  • [3]水中抗阻训练方案在居家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手足关节功能康复中的应用研究[D]. 卢君. 南昌大学, 2021(01)
  • [4]火龙疗法对寒湿痹阻证类风湿关节炎护理干预效果研究[D]. 张晶晶.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督脉排针法联合通痹灵片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D]. 赖德培(Thanakorn Theerakarunwong).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9)
  • [6]白药膏联合关节镜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膝关节炎的近期疗效观察[D]. 陈文阳.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7]太极拳联合掌鞭运动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干预研究[D]. 梁超. 山西大学, 2020(01)
  • [8]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功能锻炼指导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研究[D]. 王璐.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9]运动疗法联合红外线治疗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活动度改善的研究[D]. 王梦娟. 蚌埠医学院, 2019(01)
  • [10]视频宣教结合Teach-back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家庭功能锻炼依从性及康复效果的影响研究[D]. 周开敏.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标签:;  ;  ;  ;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功能康复训练的护理指导工作特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