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复合金融系数的拙见

关于复合金融系数的拙见

一、刍议复合财务系数(论文文献综述)

于文蕾[1](2021)在《CEO复合型职业经历与企业风险承担研究 ——影响路径与经济后果》文中研究指明人才是中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如何培养与选拔高层次管理人才,是关乎企业可持续发展及宏观经济增长的重要议题。中国长期在人才引进、培养与扶持方面完善制度并投入资源,建设高精尖人才队伍成为“十四五”时期人才战略的重要目标,但当前企业高水平管理人才的短缺与错配问题仍然存在,影响商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对于企业来说,风险承担是其追求高利润并为此承担风险的意愿,合理的风险承担有助于提升企业价值及社会全要素生产率;CEO作为企业重要的人力资本,是企业投资、经营、融资等风险活动的关键决策者与执行者。合理甄选配置高层管理人员,充分发挥其创新精神与风险承担意识进而创造价值也是实务界与理论界尤为关注的议题。在全球经理人市场上,管理者职业经历丰富程度成为衡量“通才”与“专才”的重要因素,基于高层梯队理论,管理者多元的职业经历会影响其认知及行为模式,进而作用于企业行为。以往对于管理者职业经历的多数研究仅考虑单一特殊职业经历对企业行为及经济后果的影响,国内外最新研究发现CEO在制定公司决策时会综合运用整个职业生涯所学的技能,因此拥有多元职业经历的CEO可能具有更强的应变能力、跨界能力及冒险意识,更容易被企业关注和聘任。目前仅有少数研究验证了 CEO复合型职业经历对企业创新、并购、融资约束等决策发挥作用,但鲜有文献系统研究CEO复合型职业经历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更未涉足该主题下以经营风险活动和财务风险活动为代表的影响路径及经济后果检验。因此从CEO复合型职业经历的微观层面探究其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并从经营与财务视角探究其影响路径具有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基于以上背景,论文依据“指数构建——影响效应——作用机制——影响路径——经济后果”的逻辑思路,探究以下四个关键问题:(1)中国上市公司CEO职业经历丰富度如何度量,数据分布及趋势如何?(2)CEO复合型职业经历是否提升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相应的作用机制及经济后果如何?接下来从经营风险承担和财务风险承担两个角度深入探究其影响路径。(3)经营风险承担方面,CEO复合型职业经历是否促进企业多元化经营,作用机制及经济后果如何?多元化经营是否作为CEO复合型职业经历提升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路径?(4)财务风险承担方面,CEO复合型职业经历是否会影响企业的资本结构,作用情境如何?负债融资水平是否作为CEO复合型职业经历提升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路径?针对以上研究问题,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中国上市公司CEO职业经历丰富度指数构建及现状分析。依据中国制度背景与管理情境,理论构建CEO职业经历丰富度的基础维度。基于手工收集的CEO职业经历数据集,运用因子分析法计算中国企业CEO职业经历丰富度指数,并初步分析中国企业CEO职业经历丰富度的整体发展趋势与样本分布。研究发现,中国上市公司CEO职业经历丰富度平均水平较低,虽然整体呈现逐年提升的态势,但中位数变化幅度微弱,拥有复合型职业经历的CEO属于稀缺资源;不同产权性质、高新技术行业属性、资本市场类型的企业样本之间,其CEO职业经历丰富度存在显着差异。(2)CEO复合型职业经历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首先,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CEO复合型职业经历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提升作用。其次,从风险承担意愿与能力两个角度验证CEO复合型职业经历影响企业风险承担的作用机制,发现当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越强、市场化程度越低时,CEO复合型职业经历对企业风险承担的促进作用越强。最后,从经济后果视角,运用中介效应检验CEO复合型职业经历能够通过促进企业风险承担提升企业价值。(3)经营风险承担方面,CEO复合型职业经历对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影响研究。首先,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CEO复合型职业经历对企业多元化经营的促进作用。同时,中介效应检验表明“CEO职业经历丰富度——多元化经营——企业风险承担”路径成立,即多元化经营是复合型CEO促进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路径之一。其次,作用机制检验结果发现,CEO复合型职业经历能够通过提升管理者能力,完善信息资源提升企业的多元化经营程度。最后,经济后果检验表明,长期来看拥有复合型职业经历的CEO能够通过多元化经营创造企业价值。(4)财务风险承担方面,CEO复合型职业经历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研究。首先,研究发现CEO复合型职业经历有助于提高企业负债水平,其中跨企业、跨行业、跨组织机构职业经历对于企业负债水平的促进作用最为显着;中介效应检验表明“CEO职业经历丰富度——资本结构——企业风险承担”路径成立,即负债融资水平是复合型CEO提升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路径之一。其次,作用情境方面,管理者自主权对CEO特质的发挥产生影响,当CEO持股比例较高、产权性质为非国有企业、股权集中度较低时,CEO具有较高的管理自主权,CEO复合型职业经历对企业负债水平的提升作用更为明显。最后,从决策效率角度,验证了 CEO复合型职业经历提升企业资本结构动态调整速度。上述四项核心内容层层递进,构成了 CEO多元化职业经历影响企业风险承担的系统研究脉络。论文的创新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基于手工收集的CEO职业经历数据集,构建中国上市公司CEO职业经历丰富度指数。论文继承国内外近年来关于通才型CEO的研究,依据中国本土情境创新CEO职业经历丰富度指数,在考察CEO跨职能部门、跨企业、跨行业任职经历的基础上,关注CEO跨组织机构任职及跨地域任职经历,更加契合中国的制度背景及管理实践。一方面,对于人才特质的量化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丰富了人力资源领域的研究;另一方面,为人才培养与引进、资源配置、市场机制完善等方面的决策制定提供参考。(2)验证了 CEO复合型职业经历对企业行为的重要影响,是对高层梯队理论的有益补充,为高管背景特征影响企业行为相关研究提供新的经验证据。与以往聚焦管理者单一职业经历的研究不同,论文从复合型人才与专业型人才的差异角度出发,综合研究CEO复合型职业经历对企业风险承担及经营管理决策的影响,丰富了管理者异质性特征经济后果领域的文献,为高层梯队理论提供新的经验证据。(3)拓展了企业行为领域中CEO微观个体层面的影响研究。论文综合运用高层梯队理论、委托代理理论、资源基础理论等多学科理论,系统研究CEO复合型职业经历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效应、影响路径与经济后果,拓宽了企业风险承担领域的研究边界,丰富了管理者职业经历特征影响企业风险承担的分析框架与研究发现。为企业完善高管团队结构和选聘机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决策质量与效率提供新的思路。

杨帆[2](2021)在《融资结构、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逐渐上升与产能过剩问题的暴露,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为了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源。然而我国的整体技术创新能力与前沿国家仍有一定差距,还存在着关键核心技术被“卡脖子”的现实问题。金融作为经济的命脉,其目的是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主体的技术进步乃至经济增长,然而在当前我国银行主导的金融结构下,对于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否得到充分有效的金融支持,尚存在许多争议。并且,金融配置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同样成为了阻滞优化的一大凸出问题。与此同时,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呈显着上升趋势,其大大提高了信息处理能力和信息使用效率,其能否成为创新驱动新的引擎?其在金融融资配置与创新过程中能扮演怎样的角色?沿着这些问题,本文利用我国2008年—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与省级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水平等宏观指标,通过理论建模和实证检验研究了融资结构、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企业创新能力的直接与复合影响。此外,本文对融资结构进一步细分,从不同债务期限、债务来源或基金持股方面进行了相关讨论,并考察了所有制及产业技术的异质性影响。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涉及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创新效率三个方面:在创新投入方面,债权融资对企业研发投入、研发决策与持续性研发决策均具有抑制作用。相对而言,股权融资为更适宜的融资渠道,其可以使得企业倾向于高投入研发决策与持续性高投入研发决策。结合内源融资的促进作用,整体上企业研发投入的融资优序是“内源融资>股权融资>债权融资”。与此同时,新一代信息技术对研发投入的影响并不敏感,虽然促使企业在当期倾向高投入研发决策,但未表现出持续性。并且,新一代信息技术水平的提升有助于正向调节股权融资与企业研发投入的关系,而对债权融资与企业研发投入关系的作用不显着,并且在企业研发决策和持续性研发决策上同样表现出这种交互效应。此外,不同债务期限、债务来源或基金持股的直接影响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短期债务、长期债务、信贷融资及商业信用融资同样表现出了抑制作用,而其交互效应具有一致性。在所有制异质性方面,与民企相比,国企的债权融资并未降低其研发投入水平。在产业技术异质性方面,高技术企业债权融资也未削弱其研发投入水平。在创新产出方面,债权融资会降低企业的创新产出数量,但一定的债权融资可以发挥治理效应,对企业创新产出质量存在“倒U”型影响。与之不同,股权融资对创新产出数量和质量表现出了一定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然而对高质量创新产出数量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新一代信息技术水平的提升能够有效增加企业创新产出数量与高质量创新产出数量,但对企业创新产出质量存在“U”型的非线性影响。并且,新一代信息技术水平的提升有助于正向调节融资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此外,不同债务期限、债务来源或基金持股的直接影响存在一定差异,其中长期债务不仅没有抑制创新产出数量,而且能够显着促进创新产出质量,而其交互效应具有一致性。在所有制异质性方面,关于创新产出数量,国企较民企具有优势;而关于创新产出质量,民企的表现优于国企。在产业技术异质性方面,高技术企业的债权融资对创新产出数量与高质量创新产出数量表现出显着的抑制作用,而低技术企业未表现出显着性。在创新效率方面,债权融资与股权融资对企业创新数量效率均具有抑制作用,且股权融资对企业创新质量效率同样存在负向影响,而债权融资对企业创新质量效率具有“倒U”型影响。因此,除了债权的治理效应,融资在效率层面容易产生“创新惰性”。与之不同,新一代信息技术能够提高企业的创新数量效率与创新质量效率。并且,新一代信息技术水平的提升有助于正向调节融资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缓解其“创新惰性”。此外,不同债务期限、债务来源或基金持股的直接影响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商业信用融资可以提高企业的创新数量效率,长期债务与债券融资可以有效促进创新质量效率,且基金持股融资对创新效率未表现出抑制性影响,而其交互效应具有一致性。在所有制异质性方面,与民企相比,国企的债权融资与股权融资并没有制约其创新数量效率,但在创新质量效率方面国企却存在债务治理效应弱化问题。在产业技术异质性方面,债权和股权融资的影响未呈现明显差异,并且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促进高技术企业的创新数量效率还存有局限性。本研究有助于拓展学术界对融资结构、信息技术与创新相关问题的理论研究深度,并为我国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互联网+”战略驱动创新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和启示,可能的创新之处包括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1)在理论分析部分,本文基于龚强等(2014)、张一林等(2016)关于融资可得性的数理模型,将新一代信息技术因素纳入统一的逻辑框架,从债权融资与股权融资对创新风险的不同“态度”出发,系统构建了融资结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企业创新能力关系的数理模型。(2)鉴于鲜有文献涉及融资结构对创新产出质量与创新效率的影响,本文从创新投入、创新产出与创新效率三个方面探究了融资结构对企业创新能力的直接影响,并对融资结构进一步细分,从不同债务期限、债务来源或基金持股方面进行了细致讨论,从而丰富了融资与创新的研究。(3)由于既有微观研究多采用电子邮箱、官方网站等单向指标来评价信息技术的水平,难以客观地揭示其完全水平,且宏观信息技术的发展如何影响微观企业创新能力的研究还略显单薄,本文通过重新测算区域新一代信息技术水平指数,探究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从而拓展了信息技术与创新的研究。(4)考虑到在金融的配置资源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等成为了阻滞优化的凸出问题,然而鲜有研究探讨信息技术通过克服主体间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在融资与创新的关系间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本文将融资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有机结合,探究了两者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复合影响。

张晓磊[3](2020)在《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多因素资产定价模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股票市场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和资源配置具有重要作用,股市定价问题影响股票市场的有效性,是金融市场领域的重要研究主题。基于平衡计分卡理论,探讨公司业绩因素对股票定价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索中国股市多因素资产定价模型对丰富完善金融资产定价理论并提升改善中国股市运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本文以平衡计分卡理论为基础,从量价角度对公司经营业绩水平进行深度挖掘,选取能够反映上市公司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和学习成长维度的指标,标准化处理后等权重复合为可量化的BSC(BSC,balanced scorecard)综合指标。然后,在BSC因子具有稳定性的前提下,选取上证A股2012-2018的实证数据,使用相关性分析、回归方法研究BSC因子和股票价格的关系,发现BSC因子与股票价格正相关,公司经营业绩的提升对股票价格有正面影响;四个复合维度中学习成长维度与股票价格相关性最强。再后,基于BSC指标通过多空方式构建GMP(good minus poor)定价因子,在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中加入GMP因子得到多因素资产定价模型,对比分析三因子模型和多因素模型的适用性并检验GMP因子对股票资产定价的影响。以上实证数据基于上证A股2013年1月到2019年12月的月度收益率,实证方法借鉴Fama和French时间序列回归。实证结果表明在添加GMP因子之后,模型对于股票收益率的拟合程度有了进一步的提升,绝大部分投资组合的GMP因子都通过了10%水平的显着性检验且回归系数为负,上市公司业绩水平对股票收益率有一定的解释作用并放大了账面市值比效应。最后,基于以上分析,并结合中国股市市场风险高、投机性强、价值投资被忽视的背景特征,本文从上市公司、投资者和政府方面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孟雪[4](2020)在《高管职业背景对财报质量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发生财务重述和信息披露违规的现象日益普遍,这对保护投资者利益、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具有消极影响,因此,如何降低这种现象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高层梯队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的理论基础上,选取2011年至2018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法将财报质量存在问题与未存在问题的样本进行匹配后,对高管的职业背景与财报重述和信息披露违规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当公司中存在法律背景的高管时,其发生财务重述和信息披露违规的可能性越低;当公司中存在技术背景的高管时,其发生财务重述和信息披露违规的可能性越高;而经管背景的高管对财务重述和信息披露违规发生的影响不显着,这可能是因为法律背景的高管对于财报质量低下引发的法律后果更为警惕,而技术背景的高管对财报做出的决策更依赖于其他高管;(2)考虑到复合背景的影响,本文进一步发现经管和法律复合背景的高管可以改善财报质量,而经管和技术复合背景的高管对财报质量的提升有负面影响。本文通过探讨高管的职业背景对上市公司财务重述和信息披露违规的影响,有助于为外部监管者加强监督及环境建设以提高财报质量提供参考,对公司内部高管团队建设也有重要意义。

郑美洁[5](2020)在《基于不对称型KMV模型的信用违约风险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信用风险是投资者、发行人、监管机构、评级机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普遍关注的风险指标,在当前外部经济环境变化剧烈、国内债券市场违约频发的背景下尤为如此。本文从不对称型复合期权定价模型出发,建立起不对称型KMV模型,作为对称型KMV模型的一般结果,该模型能有效分离出公司短债违约风险和长债违约风险,克服传统KMV模型将长期债务以一定比例折算后与短期债务加总作为违约点,导致无法识别短期债务、长期债务联合违约概率和条件违约概率的弊端,而且通过识别复合期权两阶段中资产价值不同波动率特征,深入研究波动率不对称性特征对公司信用风险的影响,是对既有信用风险分析模型的有益补充。实证分析部分选择A股上市公司中金黄金为研究对象,针对该公司2007-2019年间数据,采用迭代法、联立方程法和极大似然法分别对不对称型KMV模型、对称型KMV模型和传统KMV模型估计相关参数,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迭代法适用性佳,稳定性好,可作为标准方法推荐使用。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其一,中金黄金公司在2008-2010年金融危机期间及2015年A股股灾期间,整体违约概率高企,在2011年、2013年及2018年存在长债违约风险。其二,各类模型基于短期波动率和长期波动率的分析结果存在重大差异,市场剧烈波动的金融危机期间及股灾期间,不对称型KMV和对称型KMV识别的短期违约概率、联合违约概率和条件违约概率形态相似,但数值差异极大,而某些市场非剧烈波动时段内,基于短期波动率识别出联合违约概率、条件违约概率高企,基于长期波动率分析时则观察不到类似特征。其三,信用风险主要由二阶段波动率推动。本文的理论模型和参数估计方法,对评级机构确定公司信用评级等级,对投资人确定风险溢价,对监管机构监控信用风险变化,对上市公司确定资金成本有借鉴参考价值。

欧阳智蕊[6](2020)在《基于改进市场法的HD寿险公司股权价值评估案例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中国寿险公司股权交易日益频繁,出现了寿险股权交易热潮。在寿险公司的股权并购过程中,寿险公司的股权价值评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决定股权交易成功与否和股权交易成交价格。在寿险公司股权价值评估实务中,市场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但由于目前我国上市寿险公司较少,对于大多数的非上市寿险公司来说,采用上市寿险公司所适用的内含价值法并不合理,所以市场法是实务中评估非上市寿险公司股权价值的常用方法。本文结合具体评估案例研究市场法在寿险股权价值评估中的应用,并对传统的市场法进行改进,演示了寿险公司应用改进的市场法进行股权价值评估的实际操作过程,使市场法的应用更加科学客观。市场法在应用过程中的三大难点为:一是可比指标选取不完善。寿险公司与一般企业不同,其高负债的经营特殊性决定了在评估时必须关注寿险公司的风险管理能力,因此,本文将能表现寿险公司全面风险管理能力的退保率、资产负债率等指标加入可比指标体系之中,并将增长率调整为复合增长率来表现其发展能力,丰富了可比指标体系,使评估过程更加全面;二是可比指标与可比案例确权具有主观性。目前实务界的确权方式多采用均值或经验所得,由于每个指标对评估结果的影响程度不同,所以本文引进熵权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来确定可比指标和可比案例的权重,使得评估结果更加准确;三是可比案例选取具有随意性。一般评估人员选取可比案例时所采用的标准较简单,未进行定量分析,本文将建立的可比指标体系运用到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中,并将熵权法所确定的可比指标的权重引入到最终可比案例确权中,更加客观准确的选择出与被评估案例具有可比性的案例。本文通过对以上三点进行改进,最终得出合乎逻辑且具有实际意义的股权价值结果。本文说明了应用改进的市场法评估寿险公司股权价值在评估实践中的可操作性,为不久的将来寿险评估市场法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张馨丹[7](2020)在《基于复杂网络与FCFF-Geske方法的科技型创业企业价值评估研究》文中认为科技型创业企业由于存在缺乏可抵押固定资产、信用风险大、银行评估成本高等独特性,利用传统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对其进行价值评估往往不够准确,因而难以获得银行及其他投资者的青睐。如何解决该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学界研究的热点,但目前仍缺少一种可以准确评估科技型创业企业价值的方法。通过分析已有的科技型创业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结合科技型创业企业自身的独特性,不难发现现有的评估方法无法准确体现其价值。现有的评估方法中,一类通过将企业的资产或未来的收益进行合理的货币量化来评估企业价值,这类方法在评估时对未来不确定性因素的考虑比较保守,而科技型创业企业以知识产权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作为价值核心,其价值变动具有更高的不确定性,这决定了将此类价值评估方法应用在科技型创业企业价值评估上存在不足。另一类是以实物期权法为代表的,更加着眼于企业未来价值的评估方法,但这种方法忽视了非财务因素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首先分析了科技型创业企业具有的特点,将企业价值分为现有价值和潜在价值两部分,在此基础之上,构建以FCFF方法对企业的现有价值进行评估,以Geske复合实物期权法对企业潜在价值进行评估的方法,以此结合两种理论的优点,使评估结果更加准确。同时,对影响科技型创业企业价值的非财务因素进行收集和整理,利用复杂网络方法对影响因素之间复杂的关联关系进行挖掘和构建,最终量化形成影响科技型创业企业价值的非财务因素修正系数K,并将其引入企业价值评估的过程中,从而对企业的潜在价值进行调整,以求得到更为精确的评估结果。最后,本文以软件行业创业企业Webpool公司为例进行应用研究,并从定量和定性两种维度将评估值与传统方法得到的评估结果进行比较,以此验证模型的有效性。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传统估值方法都在一定程度上对科技型创业企业的价值产生了误判,容易对投资者造成决策上的误导,而本文所构建的价值评估方法可以更加准确方便地评估科技型创业企业价值,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杨顺利[8](2020)在《财务管理中的杠杆效应与风险探析》文中研究指明财务管理学中的经营杠杆、财务杠杆和复合杠杆相关理论是企业优化资本结构、获取经营杠杆收益、控制经营风险、实现股东收益最大化与控制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理论,涉及筹资活动、投资活动与经营活动多个方面,是筹资决策、投资决策和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本论从经营杠杆、财务杠杆相关理论依据与内涵入手,在分析经营杠杆、财务杠杆和复合杠杆计算及公式的基础上,重点对其三项指标的性质与作用进行分析与评价。以达到全面的、正确的理解杠杆效应与风险程度的相互关系,明晰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之间的联系,以实现经营(投资)决策与筹资决策的相互配合,共同控制与降低企业复合风险。

潘仔豪[9](2020)在《上市公司公开信息对上证50市场波动影响研究 ——基于情绪的文本挖掘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完善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能够保证证券市场的公平、公正、有效。上市公司依法及时、完整、准确地披露信息,是投资者获取上市公司基本信息、作出投资决策、维护市场秩序的重要依据、效率的重要制度保证。通过分析上市公司各种定期报告,市场参与者既可以获得上市公司财务变化与经营状况等财务信息,也可以获得大量上市公司经营管理战略、企业发展前景等非财务信息。这些信息不仅对投资者市场估值产生影响,同时也可能通过影响投资者情绪,进而影响投资决策和市场行为,从而造成股市波动。在当前网络社交平台特别是自媒体行业迅猛发展的今天,各种投资研究报告、市场研究观点层出不穷,也进一步对市场上不同投资者之间的情绪分歧产生了放大效应。因此对上市公司公开信息中的情绪因素以及对市场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已有的研究对投资者情绪的文本分析多是基于微博、股吧和新闻的文本情绪分析,很少将上市公司公开非财务信息的文本内容和投资者情绪结合起来,上市公司信息与投资者之间的情绪传染对市场波动有很大的影响。基于有效市场理论和行为金融理论,通过对上市公司各种定期报告进行情绪分析,进而构造能反映上市公司公开信息情绪的投资者情绪指标,进一步研究其对股市波动的影响。基本分析思路是运用中文结巴分词对上证50指数的成分股2013年至2019年8月602份年报和半年报文本进行分词处理,运用TF-IDF算法对经过处理的文本信息进行情感值的计算,同时,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投资者情绪综合指数。在此基础上,将代表上市公司公开信息情绪的情绪值与综合投资者情绪指数相结合,构建出复合投资者情绪指数,从而分析上市公司公开信息包含的情绪指数对股市波动的影响。本文的研究结论如下:(1)相比通过直接和间接投资者情绪指标构建的综合投资者情绪指数,基于上市公司公开信息情绪分析的复合投资者情绪变量对市场波动有更好的解释效果。(2)基于上市公司公开信息的情绪分析,复合投资者情绪变量对市场波动有着持久的影响。滞后1至8个周期的复合投资者情绪对市场波动有影响。(3)上证50指数的波动也会对投资者情绪产生影响。2阶滞后期的上证50指数收益率对投资者情绪有正向推动作用。基于结论发现,我国证券市场对于信息和市场情绪在价格当中的传导还存在着阻碍,市场有效性有待加强。

王倩[10](2020)在《上市林业公司财务冗余、业务多元化与绩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从实践角度讲,上市林业公司普遍面临着绩效低下的问题。为了改善绩效,解决资源基础不牢固、产业基础支撑弱等众多问题,上市林业公司在资源配置和多元化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和尝试,但是效果甚微。统计数据表明,2017年,研究样本中实施多元化的上市林业公司比例已达到78%,但是资产收益率均值仅为0.0297,净资产收益率均值仅为0.0099。如何通过资源配置和多元化提高整体绩效,成为林业产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同时,上市林业公司在经营运作中存在资源依赖性,而林木作为最重要的原材料资源,呈现生长周期长、受季节影响显着、易损毁、不可替代等特点,使生态旅游、林下作物培育、木材加工、森林培育、木材采运、造纸、家具制造业等林业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自然和政策不确定性导致的风险。因此,有必要研究上市林业公司改进绩效的路径。本文对于上市林业公司财务冗余、多元化和绩效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从理论角度讲,资源冗余与多元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绩效的影响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专家学者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各种可能存在的关系都得到了一定的经验证据的支持。但是国家之间、行业之间以至于企业之间都存在着异质性,对发达市场研究得出的结论或者对其他行业研究得出的结论不一定适用于中国的林业企业。同时,虽然理论界普遍认为冗余资源影响多元化的程度与方向,继而会对绩效产生影响,但是相关的实证研究凤毛麟角。因此,本文力图通过实证分析解析林业企业财务冗余、业务多元化和绩效之间的关系,为林业产业的决策制定、绩效改进提供理论依据,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首先,在广泛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的基础上,归纳评述国内外对于财务冗余、业务多元化和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状况和实践进展,进而从资源基础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市场势力理论、范围经济理论、企业行为理论等观点出发,对财务冗余、多元化与绩效间的关系提出假设,并构建本文的实证研究框架。其次,采集整理了上市林业公司财务冗余、业务多元化与绩效方面的研究相关样本数据,并且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深入分析数据特征。在数据采集方面,查找上市林业公司披露的年度报告,保证数据来源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为了深入准确地反映上市林业公司业务多元化的水平,参考上市林业公司披露的主营业务和公司网站上公布的产品和行业信息,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对公司主营业务所在的行业按照门类、大类、中类、小类四个层次进行分类,为研究业务多元化以至因果关系做好准备。在数据分析方面,全面反映了样本数据的整体特征以及数据的分布和变异特征。在行业四个层次分类的基础上,把多元化进一步分为无关多元化和相关多元化,分别测量不同类型多元化的水平。突破了以往文献中因为缺少对主营业务所在行业的划分,无法研究不同类型多元化因果关系的局限性。最后,对财务冗余、业务多元化和绩效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了对上市林业公司具有借鉴性意义的结论。研究发现,可恢复冗余与多元化呈显着倒U型关系;市场化环境正向调节潜在冗余与多元化的关系;政治关联负向调节可利用冗余和多元化的关系,以及可恢复冗余和多元化的关系;市场化程度正向调节潜在冗余与多元化的关系;可利用冗余与综合财务绩效呈显着倒U型关系,可恢复冗余与综合财务绩效呈显着U型关系。而可利用冗余以及潜在冗余与绩效没有显着的线性或者U(倒U)型曲线关系;资源的积累和利用对于实现绩效目标具有显着正向作用,并且不同类型的财务冗余资源对于绩效的影响是不同的;分位数为0.1和0.25时,多元化与绩效呈显着U型关系,分位数为0.5时,多元化显着负向影响绩效,表明低水平的绩效更容易受到多元化的影响,绩效先随着多元化水平的提升而下降,在多元化达到适度规模后,绩效随着多元化水平的上升而增加。多元化对财务冗余和绩效的关系起中介作用,具体表现在可恢复冗余通过多元化负向影响综合绩效,也对综合绩效直接产生负向影响。与已有文献相比,本文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本文以林业产业为研究对象构建了财务冗余、业务多元化与绩效之间的实证研究框架,从多元化中介效应的角度研究财务冗余与绩效的关系,为林业企业通过多元化的途径改进绩效提供理论依据;第二,基于资源基础理论、市场势力理论、范围理论、企业行为理论、产业组织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等相关理论的关系分析,构建了财务冗余、业务多元化和绩效的研究框架,深入探讨关系机理;第三,运用熵指数法基于杜邦财务分析体系从财务效益、发展能力、资产营运和偿债能力四个方面综合评价了上市林业公司的绩效,克服了单一指标无法全面衡量绩效的局限;第四,基于财务冗余、业务多元化与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上市林业公司改进绩效的建议,包括适度维持冗余的水平、慎重实施多元化特别是无关多元化、从绩效改进角度综合衡量财务冗余与多元化的建议。

二、刍议复合财务系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刍议复合财务系数(论文提纲范文)

(1)CEO复合型职业经历与企业风险承担研究 ——影响路径与经济后果(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概念界定
        1.2.1 CEO复合型职业经历
        1.2.2 企业风险承担
    1.3 研究问题
    1.4 研究框架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1.6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委托代理理论
        2.1.2 高层梯队理论
        2.1.3 资源基础理论
    2.2 文献综述
        2.2.1 高管职业经历与企业行为研究
        2.2.2 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因素研究
        2.2.3 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影响因素研究
        2.2.4 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研究
    2.3 文献评述
第三章 CEO职业经历丰富度的测度
    3.1 CEO职业经历多样性测度方式总结
    3.2 CEO职业经历丰富度指数构建
    3.3 CEO职业经历丰富度结果分析
    3.4 小结
第四章 CEO复合型职业经历与企业风险承担
    4.1 问题提出
    4.2 研究假设
    4.3 研究设计
        4.3.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4.3.2 模型设定与变量说明
    4.4 CEO复合型职业经历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效应:主效应分析
        4.4.1 描述性统计
        4.4.2 相关性分析
        4.4.3 主效应结果分析
    4.5 稳健性检验
        4.5.1 工具变量法
        4.5.2 倾向得分匹配法
        4.5.3 替换核心变量
        4.5.4 控制CEO过度自信的影响
    4.6 CEO复合型职业经历对企业风险承担的作用机制检验
        4.6.1 基于风险承担意愿视角的作用机制检验
        4.6.2 基于风险承担能力视角的作用机制检验
    4.7 CEO复合型职业经历、企业风险承担与企业价值:经济后果分析
    4.8 CEO复合型职业经历与企业经营风险承担和财务风险承担
    4.9 小结
第五章 CEO复合型职业经历与企业多元化经营
    5.1 问题提出
    5.2 研究假设
    5.3 研究设计
        5.3.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5.3.2 模型设定与变量说明
    5.4 CEO复合型职业经历对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影响效应:主效应分析
        5.4.1 描述性统计
        5.4.2 相关性分析
        5.4.3 主效应结果分析
    5.5 稳健性检验
        5.5.1 工具变量法
        5.5.2 倾向得分匹配法
        5.5.3 控制CEO过度自信的影响
    5.6 进一步检验
        5.6.1 CEO复合型职业经历、多元化经营与企业风险承担
        5.6.2 CEO复合型职业经历对企业多元化经营作用机制检验:信息资源与能力效应视角
        5.6.3 CEO复合型职业经历、企业多元化经营与企业价值
    5.7 小结
第六章 CEO复合型职业经历与企业资本结构
    6.1 问题提出
    6.2 研究假设
    6.3 研究设计
        6.3.1 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6.3.2 模型设定与变量说明
    6.4 CEO复合型职业经历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效应:主效应分析
        6.4.1 描述性统计
        6.4.2 相关性分析
        6.4.3 主效应结果分析
    6.5 稳健性检验
        6.5.1 工具变量法
        6.5.2 倾向得分匹配法
        6.5.3 控制CEO过度自信的影响
        6.5.4 替换核心变量
    6.6 CEO复合型职业经历、管理自主权与企业资本结构:调节效应
    6.7 进一步检验
        6.7.1 CEO复合型职业经历、资本结构与企业风险承担
        6.7.2 CEO职业经历类型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异质性分析
        6.7.3 CEO复合型职业经历与企业资本结构动态调整
    6.8 小结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建议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2)融资结构、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方法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2.3 相关概念的界定
    1.3 研究内容和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框架
    1.4 创新之处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融资结构理论
        2.1.2 创新理论
        2.1.3 信息不对称理论
        2.1.4 信息经济理论
    2.2 文献综述
        2.2.1 创新的影响因素
        2.2.2 融资结构对创新影响的相关研究
        2.2.3 信息技术对创新影响的相关研究
    2.3 研究述评
第3章 融资结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企业创新能力的理论分析
    3.1 研究模型设定
        3.1.1 融资时序
        3.1.2 研发风险
        3.1.3 信用风险
    3.2 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可得性关于企业创新能力的分析
        3.2.1 债权融资
        3.2.2 股权融资
        3.2.3 企业同时进行股权与债权融资的讨论
        3.2.4 融资结构与企业创新能力的进一步分析
    3.3 纳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分析
        3.3.1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企业创新能力
        3.3.2 新一代信息技术于融资与企业创新中的作用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新一代信息技术、融资结构、创新能力的测度与特征分析
    4.1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测算与特征分析
        4.1.1 信息技术相关测算的介绍
        4.1.2 新一代信息技术水平的测算方法
        4.1.3 新一代信息技术水平的测算结果及特征分析
    4.2 融资结构的度量与特征分析
        4.2.1 融资结构的度量
        4.2.2 宏观视角下中国的融资特征分析
        4.2.3 微观视角下中国企业的融资特征分析
    4.3 创新能力的度量与特征分析
        4.3.1 创新能力的度量
        4.3.2 宏观视角下中国的科技创新的特征分析
        4.3.3 微观视角下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特征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融资结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企业创新投入决策的实证检验
    5.1 研究假说
    5.2 实证研究设计
        5.2.1 数据来源
        5.2.2 模型设定
        5.2.3 变量选取与描述性统计
    5.3 实证结果分析
        5.3.1 直接影响检验
        5.3.2 复合影响检验
        5.3.3 内生性处理
        5.3.4 稳健性检验
        5.3.5 融资结构细分下的再检验
        5.3.6 所有制异质性检验
        5.3.7 产业技术异质性检验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融资结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企业创新产出的实证检验
    6.1 研究假说
    6.2 实证研究设计
        6.2.1 数据来源
        6.2.2 模型设定
        6.2.3 变量选取与描述性统计
    6.3 实证结果分析
        6.3.1 关于创新出数量的直接影响检验
        6.3.2 关于创新出质量的直接影响检验
        6.3.3 复合影响检验
        6.3.4 内生性处理
        6.3.5 稳健性检验
        6.3.6 融资结构细分下的再检验
        6.3.7 所有制异质性检验
        6.3.8 产业技术异质性检验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融资结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企业创新效率的实证检验
    7.1 研究假说
    7.2 实证研究设计
        7.2.1 数据来源
        7.2.2 模型设定
        7.2.3 变量选取与描述性统计
    7.3 实证结果分析
        7.3.1 关于创新数量效率的直接影响检验
        7.3.2 关于创新质量效率的直接影响检验
        7.3.3 复合影响检验
        7.3.4 内生性处理
        7.3.5 稳健性检验
        7.3.6 融资结构细分下的再检验
        7.3.7 所有制异质性检验
        7.3.8 产业技术异质性检验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1.1 创新投入方面
        8.1.2 创新产出方面
        8.1.3 创新效率方面
    8.2 启示建议
        8.2.1 国家层面的政策建议
        8.2.2 企业层面的经营建议
    8.3 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作者简介

(3)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多因素资产定价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多因子资产定价模型研究
        1.2.2 资产定价影响因子相关研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本文主要创新之处
第2章 理论基础
    2.1 有效市场假说
    2.2 资产定价理论
        2.2.1 投资组合选择理论
        2.2.2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2.2.3 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
        2.2.4 四因子模型
        2.2.5 Fama-French五因子模型
    2.3 平衡计分卡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BSC因子构建与分析
    3.1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BSC因子分析
        3.1.1 BSC因子构建
        3.1.2 BSC因子描述性统计分析
    3.2 BSC因子对股票价格回归分析
        3.2.1 样本选择
        3.2.2 变量定义与模型选择
        3.2.3 相关性分析
        3.2.4 单位根检验
        3.2.5 回归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多因子模型分析
    4.1 样本与变量选取与因子构建
        4.1.1 样本选择
        4.1.2 变量选取
        4.1.3 因子构建
    4.2 模型设定
        4.2.1 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
        4.2.2 引入GMP因子的多因子资产定价模型
    4.3 数据描述性统计与分析
        4.3.1 因变量描述性统计
        4.3.2 自变量描述性统计
        4.3.3 因子相关性分析
        4.3.4 因子有效性检验
    4.4 三因子模型和多因子资产定价模型实证分析
        4.4.1 模型评价标准
        4.4.2 模型回归结果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政策建议
    5.1 提高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促进公司综合发展
    5.2 完善上市及退市管理体制,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5.3 培育价值投资理念,提高投资者素质
    5.4 政府加强监管,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4)高管职业背景对财报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及框架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之处
2 文献综述
    2.1 影响财报质量的因素
    2.2 高管特征的研究
    2.3 文献述评
3 理论基础和研究假设
    3.1 相关理论
    3.2 机理分析与研究假设
4 研究设计
    4.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4.2 变量选取
    4.3 模型设计
5 实证检验及分析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5.2 相关性检验
    5.3 VIF检验
    5.4 回归结果分析
    5.5 稳健性检验
6 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6.3 不足之处与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基于不对称型KMV模型的信用违约风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违约风险研究现状
        1.3.2 复合期权模型研究现状
    1.4 本文创新点及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预备知识
    2.1 随机分析相关理论
        2.1.1 Wiener过程及其性质
        2.1.2 一般Wiener过程
        2.1.3 几何Brownian运动
        2.1.4 It (?)引理
    2.2 极大似然估计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模型建立
    3.1 传统KMV模型
        3.1.1 模型假设
        3.1.2 基本模型
    3.2 风险不对称型KMV模型
        3.2.1 模型推导
        3.2.2 违约概率
        3.2.3 参数估计
        3.2.4 迭代估计法
    3.3 风险对称型KMV模型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实证分析
    4.1 数据说明
    4.2 估计资产价值及其波动率
    4.3 估计违约概率:基于短期波动率
        4.3.1 不对称型KMV模型:迭代法
        4.3.2 参数估计方法对比
    4.4 估计违约概率:基于长期波动率
        4.4.1 传统KMV模型
        4.4.2 对称型KMV模型
    4.5 敏感性分析
        4.5.1 传统KMV模型
        4.5.2 对称型KMV模型
        4.5.3 不对称型KMV模型
    4.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基于改进市场法的HD寿险公司股权价值评估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0.1.1 研究背景
        0.1.2 研究意义
    0.2 文献综述
        0.2.1 国外文献研究
        0.2.2 国内文献研究
        0.2.3 文献研究评述
    0.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0.3.1 研究内容
        0.3.2 研究方法
    0.4 创新点
1 案例描述
    1.1 案例背景
        1.1.1 HD寿险公司概况
        1.1.2 HD寿险公司经营状况分析
        1.1.3 寿险行业分析
    1.2 评估要素
        1.2.1 评估基准日
        1.2.2 评估目的
        1.2.3 评估对象及范围
        1.2.4 评估假设
2 案例分析
    2.1 相关理论
        2.1.1 熵权法基本原理及步骤
        2.1.2 灰色关联度分析基本原理及步骤
    2.2 HD寿险公司评估参数的选取
        2.2.1 价值比率的选取
        2.2.2 可比指标的选取
        2.2.3 可比案例的选取
    2.3 HD寿险公司股权价值评估测算过程
        2.3.1 初始指标的调整及修正过程
        2.3.2 计算PB值和结果
    2.4 评估中存在的问题
        2.4.1 可比指标体系不完善
        2.4.2 确定可比指标权重具有主观性
        2.4.3 可比案例选择具有随意性
    2.5 评估案例改进过程
        2.5.1 调整可比指标体系
        2.5.2 引入熵权法确定可比指标权重
        2.5.3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选择可比案例
        2.5.4 计算估值过程及结果
    2.6 两种估值结果的比较分析
3 结论与启示
    3.1 结论
    3.2 启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基于复杂网络与FCFF-Geske方法的科技型创业企业价值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改进传统方法得到的价值评估方法
        1.2.2 基于新理论的科技型创业企业价值评估方法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本文创新点
第二章 科技型创业企业价值特征分析
    2.1 科技型创业企业的界定
    2.2 科技型创业企业特征
        2.2.1 科技型创业企业的基本特征
        2.2.2 科技型创业企业价值评估特征分析
        2.2.3 科技型创业企业的投资特征
    2.3 科技型创业企业价值评估的方法适用性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科技型创业企业价值的非财务影响因素复杂网络构建
    3.1 非财务因素复杂网络的构建原则
    3.2 一级影响因素的选取
        3.2.1 已有文献中的科技型创业企业价值影响因素
        3.2.2 网页资料中的科技型创业企业价值影响因素
        3.2.3 一级影响因素的确定
    3.3 二、三级影响因素的选取
    3.4 复杂网络模型的构建
        3.4.1 复杂网络模型的假设
        3.4.2 复杂网络特性检验
    3.5 PAGE RANK重要节点发现算法确定复杂网络节点重要度
    3.6 非财务影响因素调整系数K的构建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科技型创业企业价值评估模型构建
    4.1 评估模型构建思路
    4.2 FCFF模型评估科技型创业企业的现有价值
        4.2.1 FCFF模型构建
        4.2.2 FCFF模型参数的确定
    4.3 GESKE模型评估科技型创业企业的潜在价值
        4.3.1 Geske模型构建
        4.3.2 Geske模型参数的确定
    4.4 在GESKE模型中引入调整系数K
    4.5 构建最终评估模型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科技型创业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应用研究
    5.1 公司概况
    5.2 基于本文构建方法的企业价值评估
    5.3 关键变量敏感性分析
    5.4 与其他方法所得评估结果比较分析
    5.5 与传统价值评估方法的对比
    5.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8)财务管理中的杠杆效应与风险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财务管理中的经营杠杆、财务杠杆基本理论
二、经营杠杆系数计算与评价
三、财务杠杆系数的计算与评价
四、复合杠杆系数的计算与评价

(9)上市公司公开信息对上证50市场波动影响研究 ——基于情绪的文本挖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的背景与目的
        1.1.2 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2.1 研究的思路
        1.2.2 研究的方法
        1.2.3 技术路线
    1.3 论文创新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关于上市公司公开信息的研究
    2.2 上市公司公开非财务信息情绪分析
    2.3 投资者情绪对市场波动影响
    2.4 文献评述
第三章 理论分析
    3.1 理论概述
        3.1.1 有效市场假说
        3.1.2 行为金融理论
    3.2 影响机制
        3.2.1 信息披露、投资者理性与有效市场
        3.2.2 噪声交易和投资者情绪
        3.2.3 投资者情绪与股市波动——以信息为媒介的情绪感染
        3.2.4 小结
第四章 上市公司公开信息文本情感值计算及投资者情绪指标构建
    4.1 上市公司公开信息文本情感值计算
        4.1.1 数据收集与处理
        4.1.2 文本情感值计算
    4.2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综合投资者情绪指数构建
        4.2.1 指标选取
        4.2.2 综合投资者情绪指数构建
    4.3 复合指数构建:文本情感值与综合投资者情绪指数的复合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不同投资者情绪指数对上证50指数波动影响
    5.1 不同指数与上证50指数的相关性比较分析
        5.1.1 综合投资者情绪指数与上证50指数的相关性分析
        5.1.2 复合投资者情绪指数与上证50指数相关性分析
        5.1.3 比较分析
    5.2 复合投资者情绪指数对上证50指数收益率的动态影响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建议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上市林业公司财务冗余、业务多元化与绩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研究的实践背景
        1.1.2 研究的理论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2 研究现状述评
    1.4 研究的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内容安排
        1.4.2 研究的方法
        1.4.3 技术路线
2 财务冗余、业务多元化与绩效的理论分析与研究框架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财务冗余涵义
        2.1.2 业务多元化涵义
        2.1.3 绩效涵义
    2.2 财务冗余、业务多元化与绩效关系的理论分析
        2.2.1 财务冗余与多元化关系的理论分析
        2.2.2 财务冗余与绩效关系的理论分析
        2.2.3 多元化与绩效关系的理论分析
        2.2.4 财务冗余、业务多元化与绩效关系的理论分析
    2.3 财务冗余、业务多元化与绩效关系的研究假设
        2.3.1 财务冗余与业务多元化关系的研究假设
        2.3.2 财务冗余与绩效关系的研究假设
        2.3.3 业务多元化与绩效关系的理论分析
        2.3.4 财务冗余、业务多元化与绩效关系的研究假设
    2.4 财务冗余、业务多元化与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框架
    2.5 本章小结
3 研究样本的数据收集与分析
    3.1 研究样本的数据收集
        3.1.1 研究样本的范围
        3.1.2 研究样本的选择
        3.1.3 研究样本的基本情况
    3.2 财务冗余的数据统计分析
        3.2.1 财务冗余的年度统计分析
        3.2.2 财务冗余的变动趋势分析
        3.2.3 财务冗余的分布趋势分析
    3.3 业务多元化数据统计分析
        3.3.1 业务多元化程度的计算与统计分析
        3.3.2 业务多元化类型的计算与统计分析
    3.4 绩效的数据统计分析
        3.4.1 绩效的年度数据统计分析
        3.4.2 绩效的变动趋势分析
        3.4.3 绩效的分布趋势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上市林业公司财务冗余与业务多元化关系实证分析
    4.1 数据来源与研究对象
    4.2 变量测量
        4.2.1 因变量及测量
        4.2.2 自变量及测量
        4.2.3 调节变量及测量
        4.2.4 控制变量及测量
    4.3 描述性统计分析
    4.4 基于meta方法的实证分析
        4.4.1 研究方法
        4.4.2 实证分析结果
    4.5 基于面板Tobit固定效应的回归分析
        4.5.1 检验模型
        4.5.2 研究方法
        4.5.3 实证分析结果
    4.6 结果分析与讨论
    4.7 本章小结
5 上市林业公司财务冗余与绩效关系实证分析
    5.1 数据来源与研究对象
    5.2 上市林业公司的绩效综合评价
        5.2.1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5.2.2 评价方法
        5.2.3 绩效评价结果
    5.3 财务冗余与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
        5.3.1 变量及测量
        5.3.2 描述性统计分析
        5.3.3 基于meta方法的实证分析
        5.3.4 基于随机效应FGLS的回归分析
    5.4 结果分析与讨论
    5.5 本章小结
6 上市林业公司财务冗余、业务多元化与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
    6.1 业务多元化与绩效关系分析
        6.1.1 变量设定
        6.1.2 研究方法与检验模型
        6.1.3 描述性统计分析
        6.1.4 固定效应OLS与分位数回归结果分析
    6.2 基于业务多元化的财务冗余对绩效影响分析
        6.2.1 变量设定与中介效应检验方法
        6.2.2 检验结果
    6.3 结果分析与讨论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研究贡献与创新点
    7.3 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件

四、刍议复合财务系数(论文参考文献)

  • [1]CEO复合型职业经历与企业风险承担研究 ——影响路径与经济后果[D]. 于文蕾.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2]融资结构、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D]. 杨帆. 西北大学, 2021(12)
  • [3]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多因素资产定价模型研究[D]. 张晓磊. 河北科技大学, 2020(06)
  • [4]高管职业背景对财报质量的影响[D]. 孟雪. 暨南大学, 2020(04)
  • [5]基于不对称型KMV模型的信用违约风险研究[D]. 郑美洁.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2)
  • [6]基于改进市场法的HD寿险公司股权价值评估案例研究[D]. 欧阳智蕊. 辽宁大学, 2020(01)
  • [7]基于复杂网络与FCFF-Geske方法的科技型创业企业价值评估研究[D]. 张馨丹.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8]财务管理中的杠杆效应与风险探析[J]. 杨顺利. 财务与金融, 2020(02)
  • [9]上市公司公开信息对上证50市场波动影响研究 ——基于情绪的文本挖掘分析[D]. 潘仔豪. 山东理工大学, 2020(02)
  • [10]上市林业公司财务冗余、业务多元化与绩效研究[D]. 王倩. 东北林业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关于复合金融系数的拙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