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长轴功能的超声心动图研究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长轴功能的超声心动图研究

一、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左室长轴功能的超声心动图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华鹏[1](2021)在《《临床实践中的心力衰竭》第2章汉译实践报告》文中提出医学是人类共同的瑰宝,守护着人类的健康。基于当下新冠疫情的进展,了解医学知识可以引发公众对健康问题的关注。医学的进步离不开各国之间的交流,在此过程中,医学文献的翻译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报告通过翻译医学英文书籍《临床实践中的心力衰竭》(第2章),从词汇和句法两个层面归纳了医学英语的翻译方法,供相关领域的译者参考,并为中国医务人员提供国外心力衰竭的治疗研究结果。此报告描述了翻译实践的整个过程,包括项目介绍、翻译过程描述、理论框架、案例分析与总结。此翻译实践为医学翻译,专业性强,在医学词汇、缩略词、名词化、被动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语篇衔接与连贯等方面均有所体现。医学翻译应遵循忠实的原则,译文的语言应尽量专业、凝练,符合医学汉语的表达。报告以彼得·纽马克的翻译理论为指导,结合实例探讨适合医学英语翻译的策略及方法,如词性转换、句子切分与合并、句式重组等,使译文语义恰当,易于让译入语读者接受。此实践报告总结的翻译策略和方法,试图探索解决医学翻译难点的方法,加深了笔者对医学翻译的理解;并由此总结出医学英语汉译的经验,包括参考平行文本,建立医学术语及缩略词库,长难句解析等。报告旨在向其他其他从事医学翻译的译者们学习和交流,共同寻找应对医学翻译困难的方法,从而产出高质量的译文。

黄超茹[2](2021)在《《临床实践中的心力衰竭》(第5章~7章)英汉翻译报告》文中研究指明心衰竭是一种死亡率很高的疾病。医学研究发现,我国心衰竭患者的人数在逐年上升。如果他们能在心衰竭早期及时治疗能有效降低死亡率。本次翻译实践的原文选自《临床实践中的心力衰竭》一书。书中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欧洲心衰竭的临床实践成果,对我国的心血管疾病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鉴于此,笔者认为本书有一定的翻译价值。根据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理论,本次翻译实践的文本类型属于信息型文本。信息型文本的翻译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要准确地翻译文中要传递的信息内容。尤其是医学类的文本,更要保证译文的准确性。否则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经过对原文的分析,笔者采用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原则和交际翻译原则来指导本次翻译实践。在本次翻译实践中,语义翻译法主要用于词汇的翻译,如医学术语,一词多义等。而交际翻译主要用于句子的翻译。这是因为中英文的表达习惯存在巨大的差异,在翻译句子时难免要进行句子结构的调整,主要目的在于使读者能理解原文的内容。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交际的目的才能达到。笔者希望通过这次的翻译实践能为医学翻译提供借鉴。

高峻[3](2021)在《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研究》文中认为第一部分 尿酸对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心源性死亡的预后价值目的:评估尿酸对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心源性死亡的预后价值。方法:本研究回顾性纳入了317例于2009年10月-2014年12月间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接受药物保守治疗的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入选患者通过尿酸水平由低至高分为三组:Tertile 1(≤318umol/L,n=106),Tertile 2(319-397umol/L,n=105),Tertile 3(>397umol/L,n=106)结果:本研究中位随访时间为45个月,随访期间心源性死亡共发生29例(9.1%),包括6例心源性猝死和23例心力衰竭相关性死亡。在三组患者中,Tertile3中患者心源性死亡率最高(n=16,15%),显着高于Tertilel(n=6,5%)和 Tertile2(n=7,7%)中的患者。经单因素 COX 回归分析发现,尿酸浓度(umol/L)对肥厚型心肌病药物保守治疗患者的心源性死亡具有显着相关性(HR 1.006,95%CI 1.003,1.0009,P<0.001)。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在矫正了年龄、BMI、房颤、血红蛋白、肌酐、高敏C反应蛋白、室间隔/左室后壁比、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和左室射血分数后,尿酸仍是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心源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R 1.005,95%CI 1.001,1.009,P=0.009)。Kaplan-Meier生存分析示三组患者之间的心源性死亡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095),Tertile 3患者心源性死亡率显着高于 Tertile 1(P=0.017)与 Tertile2(P=0.044)。进一步对男性亚组(n=187)和女性亚组(n=130)患者进行Kapla-Meier生存分析。发现在女性亚组中不同尿酸水平患者间心源性死亡存在着显着性差异(P=0.011),而在男性患者中差异不显着(P=0.251)。结论:尿酸是非手术治疗的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心源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尿酸对于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预后的影响可能存在性别差异,相对于男性患者,尿酸对女性患者的影响可能更加显着。第二部分 血红蛋白浓度和贫血对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预后的影响目的:评估血红蛋白浓度和贫血对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本研究回顾性纳入了 325例于2009年10月-2014年12月间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接受药物保守治疗的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通过单因素Cox逐步回归分析推测肥厚梗阻型心肌病心源性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通过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评估血红蛋白浓度和贫血对心源性死亡的预后价值。结果:本研究中位随访时间43.55个月,期间共发生心源性死亡29例。单因素回归分析发现,血红蛋白浓度是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远期心源性死亡的危险因素(HR=0.961,95%CI 0.943-0.979;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中矫正了年龄、体指数、肌酐、高敏C反应蛋白、NT-proB NP、静息状态下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房颤后,血红蛋白浓度(HR=0.960,95%CI 0.929-0.991;P=0.011)和贫血(HR=4.118,95%CI 1.114-14.822;P=0.030)仍是肥厚梗阻型心肌病心源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示合并贫血的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的远期心源性死亡发生率显着高于不合并贫血的患者。结论:血红蛋白浓度是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心源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合并贫血的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的远期心源性死亡率显着增加。第三部分年龄、肌酐清除率、射血分数(mACEF)评分对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目的:年龄、左室射血分数及肾功能是肥厚梗阻型心肌病的已知危险因素。本研究目的在于评估mACEF评分对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纳入924名具备计算mACEF评分数据的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主要终点设置为全因死亡和心源性死亡。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回归分析评估mACEF评分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mACEF按照如下公式计算:年龄(岁)/左室射血分数(%)+1分(若肌酐清除率低于60ml/min/1.73m2,每降低10ml/min/1.73m2则加1分,最高6分)。结果:本研究中位随访时间为39个月,期间共发生死亡46例,其中心源性死亡40例。ROC曲线评估mACEF评分对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全因死亡和心源性死亡的预测能力,AUROC分别为80%和81.2%,最佳切点值分别为0.955和0.960。多因素回归分析矫正了其他潜在危险因素后mACEF仍然是肥厚梗阻型心肌病全因死亡(HR,1.228;95%CI,1.025-1.618)和心源性死亡(HR,1.303;95%CI,1.038-1.636)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mACEF评分将入选患者分为高风险组(mACEF≥0.960)和低风险组(mACEF<0.960)。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高风险组的患者发生全因死亡和心源性死亡的概率较低风险组分别升高了 5.571倍(95%CI 2.601~11.93;P<0.001)和7.750倍(95%CI 3.263~18.403;P<0.001)。此外,通过侵入性治疗解除左室流出道梗阻可显着减少高风险组患者的全因死亡(χ2=13.353,P<0.001)和心源性死亡(χ2=11.653,P=0.001),但在低风险组中侵入性治疗和药物保守治疗在全因死亡(χ2=0.038,P=0.846)和心源性死亡(χ2=0.546,P=0.460)方面无显着性差异。结论:mACEF评分是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远期死亡的有效危险分层工具;与mACEF评分<0.96的患者相比,mACEF评分≥0.96患者手术治疗左室流出道梗阻在远期生存方面可能获益更显着。

王方方[4](2020)在《超声分层应变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及同步性早期改变》文中提出目的应用超声分层应变成像技术获取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左心室整体及节段性内、中、外三层心肌纵向及圆周应变,探讨该技术评估尚无常规超声心动图心脏受累证据的SLE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及同步性改变,以期辅助临床判断,改善患者预后。根据SLE患者是否处在活动期来评价其左室心肌机械力学功能改变的程度。方法收集SLE患者42例(SLE组)及健康体检者30例(对照组)。受检者同步连接心电图,待心率稳定及图像显示清晰后,测量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并储存左心室3个心尖长轴切面(标准两腔心、三腔心及四腔心)和3个短轴切面(二尖瓣、乳头肌及心尖水平)的动态图像,于Echo PAC工作站进行脱机分析,准确描记心内膜边界后获得左心室整体及节段性各层心肌纵向应变(LS)、圆周应变(CS)及各节段纵向应变达峰时间的标准差(PSD),并比较两组间机械力学参数的差异。根据SLEDAI-2000评分标准将SLE患者分为两亚组:非活动期SLE组(SLEDAI积分0-4分,SLE-组),共22人,其中男1人;活动期SLE组(SLEDAI积分≥5分,SLE+组),共20人,其中男3人,分析相关参数间的差异性。绘制ROC曲线分析左室心尖段中、外两层心肌CS判断活动期SLE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SLE组静息心率、收缩压、血脂代谢异常比例均增高(P<0.05)。SLE组LVEF较对照组减低(P<0.01),但数值在正常范围内。两组剩余基本资料及常规超声参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SLE组左室整体及节段性各层心肌LS、CS保存一定的梯度特征,即心内膜下层心肌>中间层心肌>心外膜下层心肌、心尖段>中间段>基底段(P<0.05)。与对照组比较,SLE组左心室除心尖段各层心肌的LS、整体纵向应变跨壁差值△LS、整体各层心肌及心尖段中、外两层心肌CS降低(P<0.05)。SLE组同步化参数PSD较对照组升高(P<0.01)。3.SLE两亚组间比较,SLEDAI和补体C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情发作次数、病程、补体C4、ESR及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SLE-组仅左室整体内层心肌及基底段各层心肌LS降低(P<0.05),PSD升高(P<0.01);SLE+组左室整体、基底段及中间段各层心肌LS减低(P<0.05),整体及心尖段中、外两层心肌CS减低(P<0.05),PSD升高(P<0.01)。SLE亚组间比较,SLE+组心尖段中、外两层心肌CS减低(P<0.05),同步化参数PSD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ROC曲线分析:左室心尖段CSmid预测活动期SLE患者的截断值为-25.64%、灵敏度85.51%、特异度80.02%、正确指数0.656、曲线线下面积(AUC)是0.819;左室心尖段CSepi预测活动期SLE患者的截断值为-18.92%、灵敏度92.51%、特异度 70.52%、正确指数 0.622、AUC 是 0.881。结论1.本研究中SLE患者左室心肌LS、CS的梯度变化规律与健康人群保持一致,即由内而外逐层递减,由基底到心尖逐段递增。2.在常规超声心动图指标及应变梯度规律变化之前,SLE患者左室整体及节段性各层心肌纵向及圆周方向的收缩期峰值应变参数已有不同程度下降,另外心肌运动同步化参数PSD较对照组也不同程度地减低。与SLE-患者相比,SLE+患者左心室纵向及圆周运动的损伤程度及范围相对较大。3.以左心室心尖段CSmid、CSepi判断活动期SLE患者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25.64%、-18.92%,灵敏度及特异度均较高。4.应用超声分层应变成像技术检测SLE患者亚临床左心室各层心肌的机械力学功能变化的可操作性强、图像直观,结合患者是否处在活动期来评价左心室收缩功能及同步性下降程度,为临床早期诊断SLE患者心脏疾病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陈剑琼[5](2019)在《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化疗药物对肿瘤患者的早期左室心肌功能损害》文中指出目的恶性肿瘤是临床常见疾病,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方法之一,但其引发的心肌损伤已经受到临床广泛重视。减少包括蒽环类在内的化疗药物心脏毒性的策略是在采用心脏毒性药物治疗前和治疗后,充分评估心脏毒性的风险、加强心脏功能监测、指导调整用药剂量或方案。因此,寻找有效的化疗药物心脏毒性的监测方法日益成为临床研究的关注点。超声心动图因其无创、简便、价格适中、重复性好等特点,在临床及研究中被广泛应用于心功能的检测及心肌损害的早期评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是一项超声心动图新技术,通过追踪心肌组织的回声斑点,能够定量评价受检者心脏局部和整体收缩及舒张功能。本研究目的就是探讨二维及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在评价化疗药物对肿瘤患者早期左室心功能损害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寻找判断早期左室功能亚临床损害最有效的应变参数。方法应用二维和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分化疗前、化疗初期、化疗中期、化疗末期四个阶段监测79例应用蒽环类药物治疗的乳腺癌术后患者及94例采用三种化疗方案的不同肿瘤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常规参数、二维和三维斑点追踪应变参数(二维和三维左室整体纵向应变、三维径向应变、圆周应变、面积应变和二维左室整体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应变率及收缩期整体纵向应变率),同时监测心电图、血清肌钙蛋白含量,分析应变参数与肌钙蛋白及化疗药物浓度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各应变参数判断早期左室功能损害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探讨斑点追踪技术尤其是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在化疗药物心脏毒性监测中的应用价值。结果1、79例乳腺癌患者整个化疗阶段心电图总异常率为8.86%,94例不同肿瘤组整个化疗阶段异常心电图的总检出率为10.64%。2、两组患者化疗4个阶段的常规参数LVESV、LVEDV、LVEF、LVFS、LVIDd、IVS、LVPWd前后比较变化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化疗第6周期(化疗末期)与化疗前比较,二尖瓣口舒张期血流E/A比值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映化疗末期出现左心室舒张功能下降。3、化疗第4周期、化疗第6周期时3D-STI的应变参数GAS和GLS测值较化疗前明显下降,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化疗第6周期时GCS测值与化疗前比较也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化疗周期中GRS测值变化较小,仅在化疗第6周期时GRS测值与化疗前比较有小幅下降,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D-STI的GSRe、GSRa化疗中期、化疗末期均减低且有统计学意义,GLS、GSRs化疗末期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3D-STI应变参数的ROC曲线分析显示GAS曲线下面积最大,以GAS截断值-31.5%判断化疗后左室收缩功能减低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9%、80.3%。GLS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次之,3D-STI和2D-STI的GLS 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9和0.683,以3D-STI和2D-STI的GLS截断值分别为-20.1%和-16.5%来判断蒽环类药物对左室收缩功能较化疗前减低的敏感度分别为74.7%和59.5%,特异度分别为53.4%和50.4%。三维斑点追踪整体纵向应变判断左室功能变化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而GRS判断化疗后左室收缩功能受损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则较低。5、化疗各阶段Hs-cTnT浓度较化疗前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9.065,P<0.0001),但测值仍在正常值范围内。实验2通过比较三种不同化疗方案中血清高敏肌钙蛋白T浓度的变化,可以看出三种化疗方案均引起了肌钙蛋白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使用TAC方案的患者肌钙蛋白升幅最大,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次之,而FOLFOX4方案最低。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各化疗阶段3D-STI的GAS与Hs-cTnT浓度呈负相关(化疗第2周期r=-0.250,P=0.023,化疗第4周期r=-0.274,P=0.012,化疗第6周期r=-0.338,P=0.002);化疗前至化疗结束各应变参数与药物累积剂量呈负相关(r=-0.772,p<0.05)。6、重复性检验显示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应变参数测量可重复性较好。结论化疗药物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心脏毒副作用,化疗各阶段反映心肌损伤的标志物肌钙蛋白有逐渐升高的趋势,通过比较三种化疗方案中血清高敏肌钙蛋白T浓度的变化显示尽管三种方案中蒽环类对心脏损害造成的亚临床损害比较大,但不管是哪种化疗方案,即使是FOLFOX4方案也都会对心脏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寻找有效地监测化疗药物毒性的指标至关重要。心电图和LVEF检查均不是理想的监测方法。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可定量评价化疗前后左心功能变化,应变参数尤其是左室整体面积应变及左室整体纵向应变可用于化疗药物心脏毒性的监测,重复性较好,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判断化疗后左室功能变化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优于二维斑点追踪技术。

方思华[6](2019)在《实时3D-STE左室心肌应变参数与红细胞分布宽度的联合应用在HFpEF的诊断和预后预测中的价值》文中研究表明1研究目的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目前在诊断及预后预测中存在困难。虽然已有学者关注了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或左室心肌应变参数在HFpEF中的应用价值,但鲜有学者对RDW与左室心肌形变之间的关系及二者的联合应用在HFpEF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综合价值进行研究。在本课题中,笔者尝试对基于实时三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three-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echocardiography,3D‐STE)的左室应变参数和RDW与HFpEF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并评估左室应变参数与RDW的联合应用在预测HFpEF中的价值。另外,本研究还将进一步探讨RDW与左室应变参数在判断HFpEF预后中的作用,以明确两者的联合应用是否对HFpEF的预后判断具有增量价值。2对象与方法2.1研究对象选取于2016年12月至2018年11月入住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有慢性心力衰竭症状或体征,且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50%的患者169名(下称病例组)。将病例组分为三个不同的亚组:亚组Ⅰ:无实质性心脏功能障碍和形态改变的患者,LVEF≥50%,左房容积指数(left atrial volume index,LAVI)≤34mL/m2,NT-proBNP<400ng/L;亚组Ⅱ:可能为HFpEF的患者,LVEF≥50%,LAVI>34mL/m2或NT-proBNP≥400ng/L;亚组Ⅲ:明确为HFpEF患者,LVEF≥50%,LAVI>34mL/m2,NT-proBNP≥400ng/L。另外选取50名健康志愿者纳入对照组,无心血管或全身疾病史,体格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X线胸片检查结果均无异常。2.2研究方法采用常规超声心动图获取左房前后径(left atrial diameter,LAD)、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nterventricular septum thickness,IVST)、左室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室后壁厚度(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 thickness,LVPWT)、舒张早期和晚期二尖瓣环峰值运动速度e’和a’、舒张早期和晚期二尖瓣口峰值血流速度E和A(并计算E/A和E/e’)和三尖瓣返流峰值流速(tricuspid regurgitation peak velocity,VTR)。根据“双平面Simpson法”测量收缩末期左房容积,并以体表面积(body surface area,BSA)进行标化以获得LAVI。在心尖部获取连续3个心动周期的全容积动态图像,在自动左心室定量(LVQ)模块中进行实时3D-STE分析,软件自动计算出包括左室整体纵向应变(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GLS)、整体径向应变(global radial strain,GRS)、整体圆周应变(global circumferential strain,GCS)、整体面积应变(global area strain,GAS)和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质量及LVEF等参数。使用BSA对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和左室质量进行标化,得到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volume index,LVEDVI)和左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在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同一天采集静脉血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查。RDW的参考范围为11.514.5%。对于62例明确诊断的HFpEF患者,出院后于我院心血管内科门诊或其他内科门诊随访,同时结合定期电话及微信等随访方式,综合所获得的信息并详细记录。研究终点为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即各种原因导致的死亡或因心力衰竭再次住院治疗,以先发生者为准)。2.3统计学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RDW与临床及超声心动图参数的相关性。为确定与HFpEF相关的因素,以临床、超声心动图参数及RDW为自变量、以HFpEF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然后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P<0.10)的参数与左室应变参数和RDW分步进入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确定左室应变参数和RDW对HFpEF的诊断价值。并绘制左室心肌应变数预测HFpEF的MACE发生的ROC曲线。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常规临床和超声心动图参数对HFpEF预后的预测价值,然后选择单因素Logistic回归中有统计学意义(P<0.01)的变量与左室应变参数和RDW分步进入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Cox回归分析左室应变参数和RDW中与HFpEF患者预后相关的因素。3结果3.1病例组与对照组及3亚组间各参数比较169例入组病例中,55例经临床排除HFpEF,52例为可能HFpEF,62例确诊为HFpEF。亚组Ⅲ患者年龄较大,体表面积较大,肾功能较差,NT-proBNP、RDW水平高于其他两组。病例组和对照组在这些参数上也有显着差异(P<0.01)。病例组左室和左房的内径、体积、IVST和LVMI均明显增加。病例组的e’较低,E/e’和VTR较高,反映左室充盈压较高。亚组Ⅲ患者左心更大,左室壁更厚,左室充盈压高于其他2个亚组。病例组的应变值均显着低于对照组,亚组Ⅲ的应变值也显着低于另外2个亚组。3.2左室应变参数及RDW对HFpEF的诊断价值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年龄、纽约心脏协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分级、高血压病史、RDW、LVEDD、LVEDVI、IVST、LVMI、舒张功能参数和实时3D-STE参数与HFpEF相关。所有这些指标与性别一起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年龄、性别、NYHA分级、高血压病史、LVEDVI、IVST、LVMI及舒张功能参数(模型1)预测HFpEF能力在加入应变参数(模型2)后显着提高(P<0.01),再加入RDW(模型3)后进一步提高(P<0.01)。表明RDW与HFpEF相关,独立于年龄、性别、NYHA分级、高血压史、LVEDVI、IVST、舒张功能参数和应变参数。模型1、模型2、模型3的预测HFpEF的准确率分别为65.7%、86.4%、88.8%。绘制E/e’、GLS、GCS、GRS和RDW预测HFpEF的ROC曲线,GLS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最大(AUC=0.869,P<0.001)。3.3左室应变参数及RDW对HFpEF的MACE发生的预测价值对62例确诊的HFpEF患者中位随访220.5(195244)天,2例失访,2例死亡,16例因心力衰竭再次入院。绘制左室应变参数预测HFpEF的MACE发生的ROC曲线,显示GLS预测MACE的AUC为0.751(95%CI:0.620-0.883)(P=0.002),优于GAS(AUC=0.717)(95%CI:0.566-0.867)(P=0.008)。GRS、GCS预测MACE的AUC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在常规临床与超声参数预测HFpEF的MACE发生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LAVI、NT-proBNP和E/e’与MACE的发生相关(P<0.10)。将这3个变量与年龄、性别一起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a),其预测MACE发生的能力在加入左室应变参数(模型b)后显着提高(P<0.01),再加入RDW(模型c)后进一步提高(P=0.02)。模型a、b、c的预测正确率分别为70.0%、75.0%和81.7%。表明在常规参数的基础上加入左室应变参数和RDW,对发生MACE的预测具有增量价值。采用Cox回归模型探讨常规参数、左室应变参数和RDW对HFpEF患者MACE发生率的影响,并绘制了生存曲线。加入左室应变参数(GLS、GRS、GCS、GAS)及RDW后,COX模型的-2对数似然逐步下降、χ2逐步提升,P值从0.231降为0.056后又降为0.022,表明常规参数与MACE发生的相关性在加入左室应变参数和RDW后得到增强。根据条件回归,NT-proBNP、GAS、RDW三变量最终进入方程,均为MACE发生的相关因素,RR(Exp(β)95%CI)>1,不跨1(P<0.05)。结论(1)在有心衰症状或体征的可疑心力衰竭患者,RDW与NT-proBNP和反映左室收缩功能的实时3D-STE左室应变参数独立相关。(2)GLS、GRS、GCS、GAS、RDW和E/e’对HFpEF具有潜在的诊断价值,其中GLS和GAS诊断能力最强。(3)在常规临床和超声参数的基础上,加上左室应变参数和RDW后,其诊断HFpEF的准确率逐步提高,表明左室应变参数和RDW对HFpEF的诊断具有增量价值。(4)在实时3D-STE左室应变参数中,GLS对HFpEF患者MACE发生的预测能力优于GAS。(5)在常规临床和超声参数的基础上加入左室应变参数和RDW,其对HFpEF患者的MACE发生的预测亦具有增量价值。(6)常规临床和超声参数与MACE发生的相关性在加入左室应变参数和RDW后得到增强,NT-proBNP、GAS、RDW为MACE发生的相关因素。(7)基于实时3D-STE的左室应变参数在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均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

李晴晴[7](2019)在《超声心动图评估新生儿心功能及整体心肌灌注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第一部分 二维斑点追踪联合多普勒超声技术评估新生儿心功能目的: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联合多普勒超声探讨正常及合并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CHD)新生儿左室整体及局部功能。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2月于我院心超室检查非CHD的新生儿36例为正常组,另选取同期患左向右分流型CHD的新生儿58例(PDA14例、VSD11例、ASD33例)为CHD组。获取左室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FS)、二尖瓣环收缩期位移(MAPSE)、TDI-Tei指数,并分别存储三个连续心动周期胸骨旁左室短轴基底部、乳头肌、心尖水平,心尖四腔、三腔、两腔切面的二维动态图像,使用QLAB(8.1)软件分析,获得左室心肌收缩期峰值纵向应变(LS)、收缩期峰值径向应变(RS),计算左室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平均收缩期峰值径向应变(aRS)、平均收缩期峰值纵向应变(aLS)。研究正常新生儿左室整体功能及局部心肌径向、纵向应变的超声表现,并对PDA、ASD、VSD患儿分别建立正常对照组,使其与对照组之间保持年龄、胎龄、出生体重、BSA上无统计学差异,比较CHD组与其正常对照组之间心室整体功能及心肌应变的差异。结果:(1)所有新生儿(CHD组与正常组)同一心室节段aRS较aLS绝对值大,aRS、aLS从基底段到心尖段梯度增加,aRS数值变化更大。(2)正常组中足月儿LVDd、LVSd、FS较早产儿高,左心室aRS-bas、aRS-mid、aRS-api较早产儿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正常组新生儿左心室基底段收缩期径向峰值应变(aRS-bal)与心率(r=0.362)具有相关性,左心室中间段收缩期径向峰值应变(aRS-mid)与出生体重(r=-0.353)、年龄(r=-0.356)、BSA(r=-0.336)均有相关性,心尖段收缩期径向峰值应变(aRS-api)与出生体重(r=-0.350)、胎龄(r=-0.355)、BSA(r=-0.479)均有相关性,P<0.05。(4)VSD组新生儿与其正常对照组相比,心率明显增快,LVDd、LVSd、TDI-Tei数值增大,左室aRS-bas、aRS-mid、aRS-api、aLS-mid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PDA组、ASD组新生儿在左室整体心功能指标及心肌应变上与其正常对照组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1)左心室心肌aRS较aLS绝对值大,aRS、aLS从基底段到心尖段梯度增加,aRS数值变化更大。(2)正常新生儿aRS-bal与心率具有相关性,aRS-mid与出生体重、年龄、BSA均有相关性,aRS-api与出生体重、胎龄、BSA均有相关性(P<0.05)。新生儿RS与出生体重、BSA相关性最好,随新生儿生长发育,心肌应变增强。(3)VSD影响新生儿左心室整体功能及局部心肌运动,TDI-Tei及2D-STI是早期发现新生儿心功能异常的有效手段。(4)PDA、ASD对新生儿左室整体心功能及局部心肌应变无明显影响。第二部分经胸部超声心动图评估新生儿整体心肌灌注目的:应用经胸部超声心动图(TTE)观察并测量正常及合并左向右分流型CHD新生儿冠状静脉窦,并分析影响新生儿冠状静脉窦内径及血流的因素,评估新生儿整体心肌灌注。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2月于我院心超室检查非CHD的新生儿36例为正常组,另选取同期患左向右分流型CHD的新生儿58例(PDA14例、VSD11例、ASD33例)为CHD组。获取冠状静脉窦内径及血流频谱,描记血流速度时间积分(VTI),计算血流量(Q),研究正常新生儿冠状静脉窦内径及血流的超声表现,并对PDA、ASD、VSD患儿分别建立正常对照组,使其与对照组之间保持年龄、胎龄、出生体重、BSA上无统计学差异,比较CHD组与其正常对照组之间CS内径及血流的差异。结果:(1)正常组中早产儿及足月儿在冠状静脉窦内径及血流量上存在差异(P<0.05);(2)正常组新生儿冠状静脉窦最大内径(Dmax)、最小内径(Dmin)均与出生体重、胎龄、BSA具有相关性,速度时间积分(VTI)与BSA相关,血流量(Q)与出生体重、胎龄、年龄、BSA、心率均相关,新生儿冠状静脉窦内径及血流量随BSA增加而增加。(3)室间隔缺损(VSD)组新生儿心率、舒张期血流峰值(VD)、速度时间积分(VTI)及血流量(Q)较对照组升高,两者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4)PDA组、ASD组新生儿与其对照组之间在心率、冠状静脉窦内径及血流上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1)新生儿出生后整体心肌灌注随BSA增加而增加;(2)室间隔缺损组新生儿心肌储备被动用,心功能处于代偿状态。TTE测定冠状静脉窦内径及血流对分析整体心肌灌注,评估新生儿心功能代偿状态有重要意义。(3)PDA、ASD对新生儿整体心肌灌注无明显影响。(4)冠状静脉窦血流的超声评估是新生儿整体心肌灌注的潜在检测指标。

高怡[8](2018)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联合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CRT患者心室同步性和心功能评估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目前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不仅发病率高,而且死亡率高,但尚无较好的治疗方法。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可以改善部分患者心衰症状,降低患者死亡率。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2D-STI)是新近发展的一项较为先进的超声心动图技术,在定量评价心脏功能和室壁运动方面准确性较高。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eal-time 3-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RT-3DE)是超声心动图领域一个重大突破,具有敏感性和特异性高及重复性好等特点,且可以实时采集并获得心脏立体图像,从而准确测量心室整体和局部的容积。目的:探讨2D-STI联合RT-3DE对CRT患者心室同步性和心功能评估的价值。方法:入选48例符合CRT植入I类适应证的慢性心衰患者,植入CRT起搏器,分别于术前和术后6个月采用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2D-STI和RT-3DE测定患者左房内径(LA)、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返流面积(MRA)、左室舒张充盈时间与心动周期比值(LVFT/RR)、主肺动脉射血时间差(IVMD)、左室整体收缩期纵向、圆周、径向应变(GLS、GRS、GCS)、左室16节段收缩末期纵向、圆周、径向应变达峰时间标准差(Tls16-SD、Tcs16-SD、Trs16-SD)、三维左室收缩末期容积(3D-LVESV)、三维左室舒张末期容积(3D-LVEDV)、三维左室射血分数(3D-LVEF)、收缩不同步指数(SDI)、16节段左室收缩末期最小容积时间的最大差值与心动周期的比值(Tmsv-16Dif%)。比较有反应患者和无反应患者术前和术后6月上述参数的变化,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寻找与CRT疗效相关的同步性参数,并绘制ROC曲线比较不同参数对CRT疗效预测的准确性。结果:1.二维斑点追踪成像对CRT患者心室同步性和心功能的评估(1)与术前相比,术后6月2D-STI检查提示超声参数均较术前有改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2)48例患者中,35例为有反应者,13例为无反应者。在这些患者中,非缺血性心肌病(NICM)患者CRT术后的有反应性显着高于缺血性心肌病(ICM)患者。有反应者与无反应者的同步性参数GLS和Tls16-SD相比较,有显着差异性(P<0.05);(3)ICM与NICM患者术前常规超声参数比较发现,NICM患者LVEDD和LVEDV显着大于ICM患者(P<0.05),但术前两者同步性参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2.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CRT患者心室同步性和心功能的评估(1)术后6月随访,与术前相比,3D-LVESV、3D-LVEDV下降,3D-LVEF升高,3D-SDI、Tmsv16-Dif%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有反应者与无反应者术前参数比较,3D-LVEDV、3D-LVESV和3D-LVEF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同步性参数SDI和Tmsv1 6-Dif%有显着差异(P<0.05)。3.二维斑点追踪成像联合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CRT疗效的预测(1)在有反应患者和无反应患者中,NICM患者与ICM患者的反应性不同,有反应患者的GLS、Tls16-SD、SDI和Tmsv16-Dif%与无反应患者相比有显着差异(P<0.05);(2)将临床和超声相关参数与CRT疗效(术后6月有无反应)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NICM、GLS、Tls16-SD、SDI 和 Tmsv16-Dif%与 CRT疗效有明显相关性(P<0.05),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GLS和SDI是预测CRT疗效独立因素。分别绘制GLS、SDI和GLS+SDI的ROC曲线,发现GLS+SDI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为0.908,敏感性为91.4%,特异性为84.6%(P<0.05)。结论:CRT可以显着改善有CRT植入适应证的慢性心衰患者的心室同步性和心功能,但仍有部分患者术后无反应。2D-STI和RT-3DE可以准确定量评估CRT患者心室同步性和心功能,且GLS联合SDI是评估患者心室同步性最佳的超声参数组合,可以用于CRT患者术前筛选及术后疗效评估。

陈飞[9](2017)在《参苈加颗粒调控慢性心衰大鼠心肌TGFβ-3相关micRNA表达作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micRNA芯片及网络数据库比对分析技术,研究参苈加颗粒调控慢性心衰大鼠心肌TGF β-3表达的作用机制,寻找目的micRNA,为进一步研究参苈加颗粒防治慢性心力衰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健康Wistar雄性大鼠,腹腔注射阿霉素复制慢性心衰模型,运用心脏超声心动图、血流动力学、组织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ELISA、micRNA芯片、QPCR和网络数据库比对分析等实验方法,观察参苈加颗粒对慢性心衰大鼠的一般状态、心脏血流动力学、心肌结构、TGF β-3及相关micRNA等指标的影响及相关性分析。结果:(1)慢性心衰大鼠模型复制成功;(2)参苈加颗粒改善心衰大鼠的一般状态,改善心衰大鼠的生存质量;(3)心脏超声和血流动力学研究显示,参苈加颗粒明显改善心衰大鼠心功能;(4)病理学和透射电镜研究显示,参苈加颗粒改善心衰大鼠心肌一般和超微结构,改善心肌纤维化,保护心肌细胞的完整性和细胞器的结构;(5)ELISA、免疫组化和QPCR研究显示,参苈加颗粒良性调控TGFβ-3的表达,组间差异性表达真实存在;(6)免疫组化研究显示,参苈加颗粒良性调控COLⅠ/Ⅲ的表达,改善心肌纤维化;(7)实验结果(1)-(6)均显示,以中剂量治疗组整体疗效最优;(8)基于网络数据库得比对研究:差异分析→趋势分析→靶基因预测→GO分析→Pathway分析,得到3个与本研究相关的micRNA:micRNA-361-3p、micRNA-497-5p 和 micRNA-500-3p,并证实与 TGF β-3 表达、TGF β-3-Smad 信号转导通路和参苈加颗粒防治慢性心衰真相关;通过QPCR实验研究证实组间差异性表达真实存在。结论:参苈加颗粒能够有效的防治慢性心力衰竭,改善心肌纤维化,逆转心室重构,改善心衰大鼠心功能,良性调控TGF β-3的表达,调控多种micRNA的表达,尤其对micRNA-361-3p、micRNA-497-5p和micRNA-500-3p的表达具有显着的良性调控作用,基于网络数据库的GO和Pathway分析显示,micRNA-361-3p、micRNA-497-5p和micRNA-500-3p与TGF β-3表达、TGF β-3-Smad信号转导通路和参苈加颗粒防治慢性心衰真相关。由此推断,参苈加颗粒改善慢性力衰心肌纤维化和心室重构的可能的机制之一是,通过调控 micRNA-361-3p/micRNA-497-5p 和 micRNA-500-3p 的表达,调控TGF β-3的表达,从而影响TGF β-3--Smad通路实现的。

兰亭玉[10](2014)在《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对左心室功能的研究》文中指出背景与目的:现已有充分证据证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对左室收缩功能的改善是有益的,但是CRT对舒张功能的影响尚存在争论。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应变率及解旋(untwisting)对舒张功能的评估价值得深入研究。我们研究的旨在应用2D-STE技术,结合目前常用的E/E’指标,探讨CRT不同反应程度患者2D-STE应变率参数和解旋(untwisting)与左室舒张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包括70名实施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现有的纳入标准,并除外心房颤动和经胸超声图像质量不佳患者。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前及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后12个月分别采集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图像。我们将病人分为如下3组:A组,CRT超声心动图和临床反应组,即随访中左室收缩末容积减少≥15%;且6分钟步行距离增加≥20%,或该试验没有实施,在无死亡和心脏移植情况下,NYHA心功能分级好转≥1级;B组,CRT仅临床反应组;C组,CRT无反应组,既未达到超声心动图反应标准,也未达到临床反应标准。以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峰值流速和二尖瓣环峰值速度的比值(E/E’)作为衡量左心室充盈的指标。应用2D-STE技术获取患者舒张期早期应变率(LSRE、CSRE、RSRE和RotRE)和舒张晚期应变率(LSRA、CSRA和RSRA和RotRA)、解旋(untwisting)参数(UTRIVR、UTRE)等反映舒张功能的参数,观察这些左室舒张功能参数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不同反应程度间变化差异。将2D-STE所得的评估舒张功能参数与E/E’比值进行相关性分析。选择有效参数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即ROC曲线)下面积。结果:70名患者中,41名(58.6%)患者在12个月的随访中达到了超声心动图和临床反应性的标准;15名(21.4%)患者为仅临床反应者;14名(20%)为无反应者。在A组患者中观察到大多数评估左室舒张功能的参数有所改善。B组部分常规舒张功能参数显着性改善。而在C组患者观察到逐渐恶化的E/E’值。将2D-STE所测得的舒张期应变率参数与E/E’比值分别进行线性相关分析,舒张期应变率均呈负相关,其中以LSRE的相关性最佳(r=-0.778,p<0.01)。将解旋参数与E/E’比值分别进行线性相关分析,均呈负相关,其中以UTRIVR的相关性最佳(r=-0.837,p<0.01)。以2D-STE所测舒张早期应变率及解旋参数预测CRT超声心动图反应与否,绘制ROC曲线。UTRIVR预测CRT超声心动图反应性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822(p=0.032)。UTRIVR≥11.41预测CRT超声心动图反应的敏感性为73%,特异性为75%。结论:2D-STE的舒张期应变率指标和解旋参数可以准确评估CRT不同反应程度患者的舒张功能变化差异。其中UTRIVR与E/E’相关性优于其他参数,且与E/E’比值关系更密切,预测CRT超声心动图反应与否价值更大,可能作为评价舒张功能的更为敏感指标。目的:为了减少起搏器电极导线相关并发症,相关研究人员开发出了无导线起搏器。无导线起搏器的主要优点是它可以经皮植入多个位置,减少感染和血管阻塞等并发症。本研究应用RT-3D STE超声心动图技术,对两组动物的左心室整体功能进行比较,探讨无导线起搏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并验证RT-3D STE参数对评估左室收缩功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对象为体重为45-55kg的中华小型猪。实验组动物将依次植入2个无导线起搏器;对照组动物将依次植入带有2根电极导线的常规起搏器。上述装置分次植入,植入间期为4周。在静息状态下,用三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评估所有动物左心室的整体三维应变。纵向应变、环形应变、面积应变和径向应变以百分数来表示。同时于植入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评估无导线起搏器和常规起搏器起搏参数差异及工作状态下与未工作状态下左心室功能的变化。当植入完设备随访6个月后,处死实验动物后,取出心脏,暴露右心室内无导线起搏装置或电极导线。配合使用标尺对右心室中上述装置进行拍照记录。准确测量每个植入装置与心脏组织间形成的纤维粘连物的长度。同时验证RT-3D STE参数对评估左室收缩功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结合目前常用的左室射血分数,分析RT-3D STE参数与它的相关性。结果:两组动物一般情况及常规超声心动图各项指标均无显着性差异。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动物在植入术前及术后纵向应变、环形应变、面积应变和径向应变上没有明显的差别(P>0.05)。在两组试验动物中,起搏器工作状态和未工作状态下,无导线起搏器组动物左心室整体应变值未见明显差别,常规起搏器组左心室整体应变值未见显着性变化,组间对比未见有统计学意义差别。无导线起搏器的起搏参数随着时间的延长比较稳定。在随访期间,无导线起搏器组无并发症发生,常规起搏器组有1只猪(10%)发生1根导线脱位。RT-3D STE的三维应变值参数在观察者间及观察者内有较好的一致性。RT-3D STE与左室EF值的相关性:在所有的应变值参数中,GAS与左室射血分数有较高的相关性(r=0.914,p<0.01)。组织结果显示,无导线起搏器上的纤维组织明显短于导线电极上的纤维组织(p<0.05)。结论:本动物试验初步验证了单腔无导线起搏器是安全、可行的,因此可以把无导线起搏器作为一种替代技术,特别是对于患导线相关并发症风险较高的患者提供帮助。同时本研究验证了RT-3D STE技术评估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有效性,证实了GAS可作为除EF值以外评估左室收缩功能的可靠指标。

二、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左室长轴功能的超声心动图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左室长轴功能的超声心动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临床实践中的心力衰竭》第2章汉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Chapter 1 Project Introduction
    1.1 Origin of the Translation Project
    1.2 Significance of the Project
    1.3 Layout of the Report
Chapter 2 Description of Translation Process
    2.1 Pre-Translation Preparations
        2.1.1 Analysis of the Source Text
        2.1.2 Parallel Texts and Other Relevant Texts
        2.1.3 Building Terminology Glossary
        2.1.4 Teamwork
    2.2 While-Translation Work
        2.2.1 The Aid of Auxiliary Means
        2.2.2 Difficulties and Solutions
    2.3 Post-Translation Quality Control
        2.3.1 Proofreading by the Translator
        2.3.2 Proofreading by Others
Chapter 3 Theoretical Framework
    3.1 An Overview of Translation Theories of Peter Newmark
        3.1.1 Semantic Translation Theory
        3.1.2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Theory
        3.1.3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Two Theories
    3.2 Application of Peter Newmark’s Translation Theory to the Translation
Chapter 4 Case Analysis
    4.1 Translation at the Lexical Level
        4.1.1 Translation of Nouns
        4.1.2 Translation of Adjectives
        4.1.3 Translation of Adverbs
    4.2 Translation at the Syntactic Level
        4.2.1 Translation of Passive Sentences
        4.2.2 Translation of Relative Clauses
        4.2.3 Translation of Adverbial Clauses
        4.2.4 Translation of Long and Complicated Sentences
    4.3 Translation at the Textual Level
        4.3.1 Cohesion
        4.3.2 Coherence
    4.4 Translation at the Stylistic Level
Chapter 5 Conclusion
    5.1 Main Findings
    5.2 Limitations and Prospects on Translation
References
Appendix1 Source Text& Target Text
Appendix2 Glossary of Medical Terminology
Appendix3 Glossary of Medical Initialisms
Acknowledgements

(2)《临床实践中的心力衰竭》(第5章~7章)英汉翻译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1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Task
    1.2 Task Description
    1.3 Organization of the Report
Chapter 2 Description of the Translation Procedure
    2.1 Pre-translation
        2.1.1 Analysis of the Source Text
        2.1.2 Building Medical Term Glossaries
    2.2 While-translation
    2.3 Post-Translation
    2.4 Translation Tools
Chapter 3 Theoretical Basis
    3.1 Introduction of Newmark’s Translation Theories
    3.2 Development of the Semantic and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Theory
    3.3 The Reasons to Choose Newmark’s Translation Theories
Chapter 4 Case Analysis under the Guidance of Newmark’s Theories
    4.1 Case Analysis at Lexical Level
        4.1.1 Translation of Medical Terms
        4.1.2 Translation of Acronyms
        4.1.3 Translation of Nominalizations
        4.1.4 Translation of Polysemy
    4.2 Translation of Sentences
        4.2.1 Translation of the Passive Voice
        4.2.2 Translation of the Attributive Clauses
        4.2.3 Translation of the Complicated Sentences
        4.2.4 Translation of the Parenthesis
Chapter 5 Conclusion
    5.1 Main Findings
    5.2 Limitations
References
Appendix1 Source Text and Target Text
Appendix2 Medical Glossary
Appendix3 Abbreviations
Appendix4 Lists of Figures&Tables
Acknowledgments

(3)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引言
第一部分 尿酸对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心源性死亡的预后价值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血红蛋白浓度和贫血对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年龄、肌酐清除率、射血分数(mACEF)评分对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 肥厚型心肌病临床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超声分层应变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及同步性早期改变(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附图表
参考文献
综述 超声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左心室功能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5)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化疗药物对肿瘤患者的早期左室心肌功能损害(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课题总体思路
实验一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不同化疗方案对肿瘤患者心脏的亚临床损害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实验二 二维和三维斑点追踪应变参数判断乳腺癌患者蒽环类药物化疗早期左室功能损害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2 重复性检验
    3 统计学分析
    4 结果
讨论
本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6)实时3D-STE左室心肌应变参数与红细胞分布宽度的联合应用在HFpEF的诊断和预后预测中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2.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仪器与方法
    2.3 随访资料收集
    2.4 统计学分析
3.结果
    3.1 临床基线特征及实验室测量
    3.2 常规超声参数和实时3D-STE参数测量
    3.3 Logistic回归与ROC曲线分析
    3.4 重复性检验
    3.5 HFpEF患者随访结果
    3.6 左室应变参数及RDW对 HFpEF预后的预测价值
4.讨论
    4.1 HF的流行病学特征
    4.2 HFpEF诊断和预后预测目前存在的问题
    4.3 本研究中研究对象亚组划分的理论依据
    4.4 左室应变参数和RDW在 HFpEF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4.5 左室应变参数和RDW在 HFpEF预后预测中的价值
    4.6 HFpEF患者RDW与左室心肌应变关联的可能机制
    4.7 本研究的意义
    4.8 本研究的质量控制
    4.9 本研究的局限性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7)超声心动图评估新生儿心功能及整体心肌灌注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二维斑点追踪联合多普勒超声技术评估新生儿心功能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5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经胸部超声评估新生儿整体心肌灌注
    1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5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超声技术在研究新生儿心功能方面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表
致谢

(8)二维斑点追踪成像联合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CRT患者心室同步性和心功能评估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写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对CRT患者心室同步性和心功能的评估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CRT患者心室同步性和心功能的评估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联合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CRT疗效的预测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论
文献综述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9)参苈加颗粒调控慢性心衰大鼠心肌TGFβ-3相关micRNA表达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一、慢性心力衰竭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 慢性心力衰竭的定义
        2. 慢性心力衰竭的分类及相关概念
        3. 慢性心力衰竭的分级与分期
        4. 慢性心力衰竭的流行病学研究
        5. 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
        6. 慢性心力衰竭的预后
        7. 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
        8. 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二、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药研究进展
        1. 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名释义
        2. 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病机研究
        3. 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证型研究
        4. 慢性心力衰竭的治法研究
        5. 慢性心力衰竭的方药研究
    三、慢性心力衰竭、心肌纤维化、TGFβ-3与micRNA相关性研究
        1. 慢性心力衰竭、心室重构与TGFβ-3
        2. 心肌纤维化、TGFβ-3与micRNA相关性研究
第二部分 参苈加颗粒相关研究基础
    实验一 参苈加颗粒调控慢性心衰大鼠心肌蛋白因子表达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参苈加颗粒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疗效观察及心肌组织TGFβ-3表达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实验二 QPCR检测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TGFβ-3基因表达实验研究
        1. 实验样本及引物
        2. 实验材料
        3. 实验方法
        4. 统计学方法
        5. 实验结果
    实验三 基于micRNA芯片技术研究参苈加颗粒调控阿霉素致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TGFβ-3相关micRNA的表达
        1. micRNA芯片实验材料与方法
        2. 芯片原始数据分析方案
        3. 芯片原始数据质控检验
        4. 差异基因筛选
        5. 参与慢性心力衰竭发病和参苈加颗粒治疗过程的差异micRNA表达分析
        6. 趋势分析
        7. 靶基因预测
        8. GO分析
        9. Pathway分析
    实验四 QPCR检测micRNA-361-3p、micRNA-497-5p、micRNA-500-3p基因表达的实验研究
        1. 实验样本及引物
        2. 实验材料
        3. 实验方法
        4. 统计学方法
        5. 实验结果
第四部分 讨论
    1. 参苈加颗粒的理法方药分析
    2. 动物模型复制
    3. 实验大鼠的一般情况
    4. 参苈加颗粒对慢性心衰大鼠心脏超声心动图的影响
    5. 参苈加颗粒对慢性心衰大鼠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6. 参苈加颗粒对慢性心衰大鼠心肌组织COL Ⅰ/Ⅲ表达的影响
    7. 参苈加颗粒对慢性心衰大鼠心肌组织TGF β-3蛋白表达的影响
    8. 基于micRNA芯片技术研究参苈加颗粒调控阿霉素致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TGFβ-3相关micRNA表达的影响
    9. 创新性分析及未来研究思路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论文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10)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对左心室功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评估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对左室舒张功能的研究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研究局限性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时三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技术评估无导线起搏器装置对猪左心室功能影响的研究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研究局限性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一)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读博期间第一作者发表文章
参加会议
致谢

四、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左室长轴功能的超声心动图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临床实践中的心力衰竭》第2章汉译实践报告[D]. 王华鹏.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2]《临床实践中的心力衰竭》(第5章~7章)英汉翻译报告[D]. 黄超茹.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2)
  • [3]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研究[D]. 高峻.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4]超声分层应变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及同步性早期改变[D]. 王方方. 郑州大学, 2020(02)
  • [5]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化疗药物对肿瘤患者的早期左室心肌功能损害[D]. 陈剑琼. 安徽医科大学, 2019(07)
  • [6]实时3D-STE左室心肌应变参数与红细胞分布宽度的联合应用在HFpEF的诊断和预后预测中的价值[D]. 方思华. 安徽医科大学, 2019(07)
  • [7]超声心动图评估新生儿心功能及整体心肌灌注的应用[D]. 李晴晴. 苏州大学, 2019(02)
  • [8]二维斑点追踪成像联合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CRT患者心室同步性和心功能评估的应用研究[D]. 高怡. 南京医科大学, 2018
  • [9]参苈加颗粒调控慢性心衰大鼠心肌TGFβ-3相关micRNA表达作用研究[D]. 陈飞.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7(05)
  • [10]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对左心室功能的研究[D]. 兰亭玉.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4(11)

标签:;  ;  ;  ;  ;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长轴功能的超声心动图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