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效益新增长,是企业应尽的职责

实现效益新增长,是企业应尽的职责

一、实现效益新增长是企业天职(论文文献综述)

屈禹彤[1](2021)在《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企业审计风险及应对研究 ——以恺英网络为例》文中研究指明

柯思雨[2](2021)在《汽车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研究》文中指出对于金融市场欠发达地区的中小企业而言,无法以合适成本获得融资成为阻碍其发展的较大阻力。近年来受到国家层面多项政策的推动,推动供应链服务实体经济成为我国融资结构改革的重要抓手,并且逐渐呈现出于互联网及其他金融科技相结合的趋势。汽车行业作为供应链金融起步较早的领域,发展模式较为成熟并不断创新。与此同时,作为供应链金融在我国发展得较为深入的汽车行业,正面临着结构化转型与变革,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概念应运而生,逐渐成为新的发展增长点。从参与者结构来看,汽车行业内中小企业占比约为60%,对资金需求与利用供应链融资仍然面临较大阻碍的矛盾日益激化,同时信用风险也不断孕育。本文以传统供应链金融的三大模式为切入点,分析了目前供应链金融发展的新趋势并结合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和福金ALL-Link案例对风险作进一步的探讨。首先在分析信用风险影响因素方面,本文选取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块和创业板56家汽车企业2015-2019年的27个定性与定量进行分析,为了缓解共线性问题,对原始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然后基于logistic回归结果求得适用于汽车行业的信用风险评价模型,并对模型进行omnibus、霍斯默-莱梅肖检验和准确性检验。基于信息不对称的影响以及信息披露透明度因子的重要性,为了进一步分析了信息透明度对信用风险的影响,本文选取了上市汽车企业2010-2019年的数据,在控制了相关变量后,将衡量企业信用风险水平的Z值与代表信息透明度的盈余平滑度进行回归,并进行内生性与稳健性检验。本文主要的研究结论一是求得汽车行业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评价模型,拟合度和准确度较高,具有一定实践意义。从主体方面来看主要受融资企业与核心企业影响。从因子方面来看,影响因子主要有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周转速度、运营情况和依赖程度等。二是在研究信息透明度对企业信用风险水平的影响上,通过线性回归得出企业提高信息透明度有助于降低企业的信用风险水平,经过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同时也有利于通过提高信息披露透明水平打破困局以及促进供应链金融的深化发展。

刘建华,李文竹[3](2021)在《新时代我国新闻出版业的理论创新与战略选择》文中研究说明进入新时代,我国新闻出版业整体呈现稳中向好、高质量发展的态势,在产业规模、公共服务、技术更新、走出去等方面尤为突出,奠定了新闻出版理论与实践持续创新发展的坚实基础。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相统一、新闻出版功能"48字"方针、社会效益为首位的两个效益相统一、新闻出版传播方法的"时度效"、新闻出版的全媒体融合发展、新闻出版"讲故事"的国际传播等创新性思想,构成了新时代党的新闻出版的基本理论体系。在这个理论体系的指导下,我国新闻出版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是:社会效益为首位两个效益相统一发展战略、主题出版与公共服务优先战略、精品生产与高质量发展战略、非均衡发展战略、产业生态链协调发展战略、全媒体发展战略、复合型人才发展战略、版权超常发展战略、"走出去走进去"发展战略。

武晓玮[4](2021)在《休闲教育的本质与功能研究 ——四个维度的探索与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围绕着“什么是休闲教育”这一核心问题,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进行探索性思考,以四个维度揭示休闲教育的意涵,对休闲教育的本质与功能做立体性分析与研究。休闲和教育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和内在联系,从二者的内在联系出发,可分析出理解休闲教育的四个维度,且国内外学界对休闲教育这一概念的阐释大部分都可以按照这四个维度进行归类:(1)以休闲为本质的教育,把休闲看作教育的本质,教育与休闲成为同质的活动,教育就是休闲。教育的本质在于挖掘、顺应、引导和发展人进行自我发展的动力,让人在自我发展动力的推动下成为有别于物和他人的真正的人。休闲是人在内心之爱主导下选择的目的在自身的对象化过程。通过休闲的对象化,人得以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发展。这样看来,首先,休闲内蕴着人进行自我发展的动力,休闲的对象化就是人在自我发展动力下实现发展、最终成人的过程,符合教育的本质。其次,当教育始终坚守成人本质,教育就是合手段与目的相统一的过程,这样的教育是自由、愉悦的过程,能够给人带来享受与发展,也就是休闲的过程。由此,教育与休闲成为同质的活动,教育就是休闲。(2)以休闲为目的的教育。首先,为了满足个体发展,以休闲为目的的教育让人在发展休闲中与一般对象物形成休闲关系,在休闲关系中,通过人的对象物,即自然界、社会与他人,进一步对人进行呈现和确证,给人提供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使人“成人”。其次,在满足个人发展需要之上,以休闲为目的的教育将会作用于满足社会需要,通过个人在休闲中实现的享受与发展来满足美好生活需要,以助推社会发展,助力社会矛盾的缓解。(3)以休闲为内容的教育,具体可分为两类:休闲大众教育与休闲专业教育。休闲大众教育以全体国民为受众,以解决“如何更好地休闲”这一问题为目标,主要内容包括培养人的休闲价值观,提高人的各项休闲能力:休闲选择能力、休闲活动能力、休闲制约协商能力等等。休闲专业教育以休闲专业学生为受众,以培养休闲管理、休闲规划、休闲服务、休闲科研方面的专业人才为目标,主要内容包括研究、批判、传播和扬弃关于休闲的专业知识和培养专业性、职业性的休闲从业者。休闲大众教育与休闲专业教育相互促进、协同发展,二者在互动关联中共同致力于社会大众休闲水平的提升与休闲生活质量的提高。(4)以休闲为情境的教育,这一维度的休闲教育一直是中华文化史中推崇的教育理念,体现着休闲作为教育情境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既能塑造教育主体,又能构建教育体验,是落实“‘五育’并举”的有效途径,对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具有一定价值。广义的休闲教育是以上四个维度的总和,休闲教育就是作为休闲/为了休闲/关于休闲/在休闲之中的教育过程,每一个维度即是休闲教育的一个狭义概念。这四个维度并非同一层次的概念,前两个维度揭示了休闲教育的本质,侧重休闲教育的理想规定,体现休闲教育的理念与潜在意义;后两个维度揭示了休闲教育的功能,侧重休闲教育的现实过程,使休闲教育的功能现实地呈现。四个维度相互依存,第一、二维度内涵着的稳定的、深刻的本质以第三、四维度呈现出的丰富的、多样的功能为表现,第三、四维度以第一、二维度为内在依据与支撑,都统一于一个完整的休闲教育实践过程中。同时,相互依存的四个维度发挥着各自的作用,第一、二维度决定了休闲教育的性质与发展方向;第三、四维度使休闲教育的功能现实地呈现。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在休闲教育本质的矛盾运动下,休闲教育的现实功能则随着过程的展开不断地改变着具体形态,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李娅荻[5](2020)在《徐州市工会组织在弘扬工匠精神中的问题和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现阶段,我国正处在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面临诸多机遇和挑战,必须重振实体经济,不断提高实体经济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这就需要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作为引领。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在前所未有的高度上强调了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弘扬工匠精神是工会工作题中应有之意,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大国工匠是职工队伍中的高技能人才。工会要协同各个方面为大国工匠发挥作用搭建平台、提供舞台,培养造就更多大国工匠。”为工会弘扬工匠精神、培育工匠人才提出了希望和要求。当前,徐州发展迈上新征程,高质量发展需要建设一支高技能高素质的职工队伍,需要在全社会大力营造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和良好风尚。研究徐州工会在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对策,有利于培养一大批懂技术会创新的工匠人才,从而推动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建设;有利于徐州工会进一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全市职工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发挥主力军作用;有利于徐州工会为全市职工提升素质,提高待遇,岗位成才搭建更多平台,当好职工贴心人娘家人;有利于为政府职能部门制定技术人才激励、教育、培训等相关政策提供指导,推进徐州淮海经济区人才高地建设,从而推动徐州经济社会发展高质量。运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方法,首先综述了国内外研究成果、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阐述了徐州工会弘扬工匠精神有着组织、制度、经费三大优势条件,从涵养职工职业精神、提升职工技能素质、加强职工维权服务、提高职工主人翁地位四个方面总结了徐州工会的主要做法;然后指出了徐州工会弘扬工匠精神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原因;最后,学习借鉴了国内先进地区工会的有关经验做法,从促进工匠人才赋能成长,加大激励保障工作力度,推进数据管理信息化规范化,强化工会自身建设四个方面为徐州工会弘扬工匠精神提出了对策建议。

王美霞[6](2020)在《长株潭工程机械产业集群演化过程及形成机制》文中认为产业集群是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核心主题之一,也是区域政策关注的热点。着名经济地理学家Bathelt提出的产业集群多维分析框架从水平、垂直、制度、外部和权力关系等五个维度综合分析产业集群的发展,但该框架忽视了集群“韧性”这一重要维度。已有产业集群研究成果也很少对集群韧性进行定量测评;对产业集群形成机制的研究也多是基于单一机制的阐释,很少揭示集群形成和发展的多机制效应;对工程机械这一类型的产业集群时空演化过程和形成机制研究很薄弱。基于上述背景,本研究以长株潭工程机械产业集群为研究对象,利用问卷调查法、深度访谈法、GIS空间分析法、数理统计等方法,梳理了该产业集群的时空演化过程,构建了产业集群“六维”分析框架,基于该框架厘清了该产业集群的多维度特征,最后总结了该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多重机制,并提出了该产业集群优化发展的对策。本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基于时-空二元视角厘清了长株潭工程机械产业集群的发展脉络:时间上,产业集群规模经历了缓慢增长、快速增长、波动发展的变化过程;空间上,产业由空间分散状态逐渐演化到多核集聚,以长沙县的星沙-榔梨、岳麓区的银盆岭为主核心,以长沙市开福区沙坪、湘潭市雨湖区主城区、宁乡市东北部地区、浏阳市永安镇为次核心。空间分布格局与长株潭以工程机械为重点产业的产业园区的空间分布相耦合。该产业集群发展历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20世纪60—80年代为萌芽阶段;20世纪90年代为初步发展阶段;2001-2011年为快速成长阶段;2012年以后为转型调整阶段。根据产业集群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基于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理论判断该产业集群经历了起步期、成长期、转型期三个生命周期阶段。(2)本研究构建了由水平、垂直、制度、外部、权力关系和韧性等维度构成的产业集群“六维”分析框架,实证研究发现该框架能较好地透视长株潭工程机械产业集群的发育特征。一是在水平维度上,规模以上主机生产企业数量呈现长期增长后小幅下降趋势,在空间上呈现集聚分布模式,地域分异格局较稳定。本地新创企业、衍生企业等是该集群企业生成的主要模式。水平维度企业间并不存在明显的互动与合作关系,而是以竞争为主导,同时竞争带来了集群创新水平的提升,推动着集群的演化。二是在垂直维度上,核心企业的本地供应商在空间上呈现出显着的集聚分布模式,绝大部分供应商集聚分布在长沙市范围内。总体看,本地零部件配套能力弱,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产业链不完善,垂直维度不发达。三是在制度维度上,地方政府持续的政策支持与有效的制度安排贯穿了长株潭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发展的全过程。培育工程机械产业集群一直是地方政府的政策重点。四是在外部维度上,外部市场导向和跨地域联系驱动着长株潭工程机械产业集群的发展。该产业集群形成了基于供应链的跨地域生产联系。五是在权力关系维度上,长株潭工程机械企业间存在明显的权力不对称关系,核心企业处于集群网络中心位置并已嵌入全球价值链附加值较高环节,具有绝对技术优势并占据交易主动权,是集群知识和技术转移扩散源。最后,在韧性维度上,该产业集群韧性大致呈现波动变化到总体增长的变化过程。综合上述各维度特征来看,该集群还不是一个发育成熟的产业集群。(3)长株潭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是多种机制综合效应的结果,且在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机制的影响力不同。具体来说,该集群是在区域具备一定产业发展基础前提下,通过偶然因素触发、衍生机制、集聚效应、政策干预、核心企业引领等多种机制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地方产业发展基础提供了该集群成长的潜力以及抵抗危机的能力。1960年代,浦沅和一机部建机所受政治因素驱动内迁至常德,后又搬迁至长沙,成为长株潭地区进入工程机械产业领域的偶然事件,“区位机会窗口”被打开。母公司衍生和创业衍生等企业衍生方式是促进工程机械企业数量增长的关键机制。市场需求是工程机械产业成长的持续动力,市场竞争促使核心企业走向国际化。随着本地工程机械企业数量增长,空间集聚效应显现,本地供应专业化程度提高,熟练劳动力增长,基础设施和其他资源逐步完善,有力地支撑了产业集群发展。核心企业主导着集群网络,发挥了集群“知识守门人”的作用,推动了集群权力关系、外部等维度的发展,其战略决策又影响集群整体韧性。最后,制度安排为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制度支持。(4)针对长株潭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存在的垂直维度不发达、集群企业没有建立广泛的外部联系、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产业集群制度环境有待完善等问题,本研究最后初步提出要增强顶层设计,优化产业集群布局;提升本地配套能力,促进集群垂直维度发展;建立广泛的集群内外部合作网络,整合集群内外部资源;建立创新协调机制,提高集群整体创新能力;加强政策支持,完善产业集群发展环境等策略,以期尽快将长株潭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培育为世界级产业集群。

薛峰[7](2020)在《人工智能对马克思劳动理论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人工智能热议不断。除去直接现实原因外,人工智能热潮背后暗含历史与逻辑的必然性。人工智能是一个历史生成的概念,它首先发轫于古代追求劳动解放的美好夙愿,生长于近代关于身心问题的哲学之辩,实现于现代“图灵测试”的可操作化标准,“后图灵测试”时代人工智能曲折发展的历史表明,技术的发展也会经历“肯定-否定-再肯定”的辩证过程。人工智能哲学领域的基本问题是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关系问题。人工智能目前在问题求解、模式识别等诸多领域应用广泛。符号主义、行为主义和联结主义三种研究范式之间哲学理念的转换,启示我们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须依赖三种范式的互相融合。马克思劳动理论的革命性体现在其将劳动理解为实践与哲学思维方式的创建。“智能劳动”同属马克思劳动理论所关涉范畴之内。无论人工智能如何发展,都符合人类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历史规律。马克思劳动理论时代性展现在其内含的肯定性、批判性和理想性维度,这也是我们能够将其与人工智能现实对接的理论基础。作为时代产物的人工智能,其仍属于人类“对象性活动产物”这一物质范畴。人工智能既具有时代的特殊性,又具有人类劳动产物的普遍性特征。人工智能对劳动的挑战按时间维度可分为短期、中期和远期,按空间维度可从主体(劳动者)、中介(人工智能技术)和客体(人类社会)三个方面来解析。如何运用劳动逻辑应对人工智能挑战,将是马克思劳动理论在智能时代面临的一大重要课题。从劳动本体论看,人工智能无法取代劳动在人类存在论意义上的主体地位;从劳动价值论看,人工智能技术下催生的“智能经济”与“智能劳动”对传统劳动理论的阐释提出新的要求;从劳动幸福论来看,人工智能有利于人的劳动解放、人的劳动尊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马克思劳动理论的回应表明人工智能本质依然符合马克思劳动理论所揭示的一般规律。从生产力来说,人工智能不仅能够变革劳动者的思维方式,使作为劳动工具的人工智能获得有限的自主性,更拓展了人类劳动对象的时空范围;从生产关系来说,人工智能使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更加合理,劳动者地位趋向平等,同时也会推动财富分配方式的转变。人工智能的工作原理、历史和自然与社会的双重属性体现了其历史唯物主义意蕴。人工智能自身面临哲学悖论的解决在于以马克思劳动理论视角为指导,以人类劳动的现实存在为基础。未来人工智能与人类将会组成新的“人机命运共同体”,马克思劳动理论将指导我们处理“后人类中心主义”中的人机关系。

赖仕松[8](2020)在《“互联网+”背景下银行小微信贷创新及效果研究 ——以A银行为例》文中认为小微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在信贷市场中,小微企业是资金需求的长尾群体,在传统的金融体系中往往被忽视,从而受到了“超常态”的信贷配给,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突出。伴随着“互联网+”相关技术的高速发展,国内外学者对于“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相关性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其中“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业态金融创新得到了广大金融机构的积极研究和实践。互联网及大数据等技术是破解信息不对称难题和降低交易成本的重要技术,从而“互联网+金融”已逐渐应用于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创新之中。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大行,在服务实体经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破解社会痛点问题等方面责无旁贷。A银行作为国有大行,多年以来一直加大金融创新投入,研发和推广了各类小微企业融资的信贷产品,全方位支持小微企业融资。A银行创新普惠金融模式,借助“互联网+”相关技术减少信息不对称性和降低交易成本,推出“互联网+”小微信贷创新产品,做到普惠金融“精准滴灌”和穿透落地。相对于各大银行“互联网+金融”的实践,本文需要研究的问题是:“互联网+”小微信贷创新怎样减少信息不对称性、降低交易成本和降低业务风险,对小微企业融资究竟有无帮助?因此,本文将“互联网+”背景下银行小微信贷创新及效果作为研究主题,以A银行作为研究对象,依托于国内外关于小微企业融资理论、普惠金融相关理论、“互联网+”与金融创新等理论研究成果,立足“互联网+”、商业银行及小微信贷业务等发展现状,对传统银行运用“互联网+”相关技术进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创新的动因、方向、机理及效果进行专题研究。其次,对A银行的小微企业信贷发展总体情况、信贷创新的总体效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以A银行四川省分行2014年至2019年的小微企业贷款数据、宏观经济指标和货币政策指标作为样本数据,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通过计量模型回归结果,得出“互联网+”信贷创新有助于提高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总量和降低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的结论。最后,基于前述研究和思考,进一步提出一些关于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创新的建议,对于A银行创新优化及其他金融机构的信贷创新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刘惠惠[9](2019)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党的十九大报告系统地梳理和回顾中国共产党在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深刻阐述了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使命型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在引领民族复兴中承担与肩负的使命,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中的战略性地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推进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前进的行动指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清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探索与实践的经验总结。本文针对新时代我国的文化建设的相关问题分为六个部分进行了深入研究:第一部分,主要是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包括广义的“文化”、狭义的“文化”、“新时代”的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涵及作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文化建设的功能诠释,包括它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具有规范人的行为的巨大作用、具有凝聚社会力量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分析了新时代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即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励全党全国人民奋勇前进的精神力量、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思想保证。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来源,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文化建设的相关思想和党的十八大之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文化建设思想。其中,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化建设思想包括三方面的内容:文化是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能动反作用;文化的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文化建设思想包括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以及胡锦涛的文化建设思想。第三部分,阐释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面临国际形势变化与国内深化改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国际形势变化包括:综合国力竞争中的文化作用日益凸显、国家间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愈加突出、西方国家扩张渗透形式手段更加多样。国内深化改革表现在:人民对文化的需求日益高涨、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加强文化建设是实现“两个百年”的必然要求。第四部分,详细分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涉及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和推进对外宣传工作这四个方面。第五部分,论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建设的实践成效。这些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得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更加鲜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取得显着成效,中华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显着提升。第六部分,分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发展路径,包括要遵循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以人民为中心、以创新为动力、以开放为取向的基本原则,要坚定文化自信、要夯实队伍建设、要处理好文化建设中的相关关系。

陈泽宏[10](2019)在《广州JH咨询公司竞争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工程造价行业的市场占有比,增强竞争力,企业通过调整自身战略,在新经济常态下的竞争格局找到自身定位和比较优势,增加盈利,增强竞争能力,以此增加经营效益和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若战略管理不善,严重时可能使企业面临对市场定位不明晰,经营陷入困局,最终影响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广州JH咨询公司是广州市专注于房地产成本管控的造价咨询公司,成立于2008年,也是华南地区开展全过程造价咨询业务较早的公司之一。现今在新经济常态下,加上受国家政策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的影响,其竞争压力在与之俱增。这压力一方面来源于房地产项目成本管控方面,因房地产的宏观调控政策有银行利率、地价竞标、拆迁等费用限制等,这些都反映在地产开发成本上,故此,房地产企业对于造价咨询公司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来源于企业内部的发展,如何壮大公司规模、留住人才,都是企业发展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在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波特竞争战略理论,对比广州JH咨询公司的外部环境做出SWOT分析,从宏观环境、竞争对手、客户市场与机会和威胁等角度进行诊断,并结合公司内部状况,探究公司发展历程和对比其他公司的竞争分析,通过指标分析、数理统计等方式,为公司制定有效的经营战略,从定价、客户、品牌和技术方面提出差异化竞争战略,建立起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案,提出了适合公司发展的战略选择,根据战略的目标和计划,制定出公司的战略运营及实施保障。通过对广州JH咨询公司的战略研究,通过对企业整体的梳理,企业面对的机遇、挑战、困惑、期待都将使得所有处在行业转型期的企业可以去借鉴,同时也使得我们更加清晰的准确的定位自身企业,以便制定长远战略高度。

二、实现效益新增长是企业天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实现效益新增长是企业天职(论文提纲范文)

(2)汽车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与内容
        1.2.1 研究方法
        1.2.2 研究内容
    1.3 创新点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1.2 交易成本理论
        2.1.3 风险管理理论
    2.2 文献综述
        2.2.1 关于供应链金融的研究
        2.2.2 关于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的研究
        2.2.3 文献评述
3 汽车供应链金融发展与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3.1 汽车供应链金融发展背景
    3.2 汽车供应链金融发展历程
        3.2.1 三大传统线下融资模式
        3.2.2 汽车供应链金融进入“线上2.0”时代
        3.2.3 金融科技赋能汽车供应链金融
    3.3 区块链与汽车供应链金融结合首创——福金ALL-Link案例分析
        3.3.1 福金All-Link系统介绍及风险点分析
        3.3.2 福金ALL-Link系统远景与意义
    3.4 汽车供应链金融风险影响因素总结
4 汽车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评价实证研究
    4.1 研究设计
        4.1.1 样本选取与来源
        4.1.2 模型设计
        4.1.3 变量选择
    4.2 基于logistic模型实证结果分析
        4.2.1 主成分分析
        4.2.2 Logistic模型回归
        4.2.3 模型检验
    4.3 本章小结
5 信息透明度对企业信用风险影响实证研究
    5.1 研究假设
    5.2 研究设计
        5.2.1 样本选取与来源
        5.2.2 模型设计
        5.2.3 变量选择
    5.3 实证结果分析和检验
        5.3.1 描述性统计
        5.3.2 回归结果分析
        5.3.3 内生性与稳健性检验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3)新时代我国新闻出版业的理论创新与战略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1 新时代我国新闻出版业的理论创新
    1.1 新闻出版的本体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1.2 新闻出版的根本工作原则是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相统一
    1.3 新闻出版的功能是“48”字方针
    1.4 新闻出版应坚持社会效益为首位的两个效益相统一
    1.5 新闻出版传播的方法是“时度效”
    1.6 新闻出版的全媒体融合发展
    1.7 新闻出版“讲故事”的国际传播
2 新时代我国新闻出版业的战略选择
    2.1 社会效益首位两个效益相统一发展战略
    2.2 主题出版与公共服务优先战略
    2.3 精品生产与高质量发展战略
    2.4 非均衡发展战略
    2.5 产业生态链协调发展战略
    2.6 全媒体发展战略
    2.7 复合型人才发展战略
    2.8 版权超常发展战略

(4)休闲教育的本质与功能研究 ——四个维度的探索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状况及述评
        一、国外研究状况及述评
        二、国内研究状况及述评
    第三节 研究思路、论文框架及创新点
        一、研究思路与论文框架
        二、研究创新点
    第四节 研究方法及研究意义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意义
第二章 休闲教育的基本问题
    第一节 休闲与教育的关系辨析
        一、休闲与教育关系的历史考察
        二、休闲与教育的内在联系
    第二节 休闲教育的四个维度
    第三节 休闲教育相近概念分析
        一、闲暇教育
        二、审美教育
        三、艺术教育
第三章 以休闲为本质的教育
    第一节 休闲的哲学理解
        一、休闲的特征与价值
        二、休闲的哲学内涵
    第二节 教育的本质:成人
    第三节 教育与休闲的同质性
第四章 以休闲为目的的教育
    第一节 满足个体发展需要
        一、个体的自由全面发展离不开休闲
        二、教育以休闲为目的有助于实现人生理想境界
    第二节 满足社会发展需要
        一、休闲需要是美好生活需要的核心
        二、教育以休闲为目的有助于改善教育价值取向不平衡的问题
第五章 以休闲为内容的教育
    第一节 休闲大众教育
        一、休闲大众教育的必要性
        二、休闲大众教育的主要内容
        三、休闲大众教育的主要价值
    第二节 休闲专业教育
        一、休闲专业教育的必要性
        二、休闲专业教育的主要内容
        三、休闲专业教育的主要价值
第六章 以休闲为情境的教育
    第一节 中华文化史中以休闲为教育情境的思想与实践
    第二节 休闲情境的教育作用
        一、休闲塑造教育主体
        二、休闲构建教育体验
    第三节 休闲中的教育
        一、在休闲时间中进行教育
        二、在休闲活动中进行教育
        三、在休闲环境中进行教育
    第四节 以休闲为情境的教育的主要价值
余论:休闲教育四个维度的价值及辩证关系
    一、休闲教育四个维度的价值
    二、休闲教育四个维度的辩证关系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5)徐州市工会组织在弘扬工匠精神中的问题和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2 理论基础
    2.3 理论基础与弘扬工匠精神的联系
3 徐州工会弘扬工匠精神的优势和做法
    3.1 徐州工会弘扬工匠精神的优势
    3.2 徐州工会弘扬工匠精神的做法
4 徐州工会弘扬工匠精神存在的问题
    4.1 培育高层次高技能人才有待加强
    4.2 调动职工积极性有待加强
    4.3 数据管理能力有待加强
    4.4 基层工会作用发挥有待加强
5 徐州工会弘扬工匠精神存在问题的原因
    5.1 工匠人才培育力度不足
    5.2 激励保障工作不完善
    5.3 信息化建设不成熟
    5.4 工会自身建设不完备
6 国内先进地区工会弘扬工匠精神的做法与启示
    6.1 国内先进地区工会弘扬工匠精神的做法
    6.2 国内先进地区工会弘扬工匠精神的启示
7 徐州工会弘扬工匠精神的对策建议
    7.1 促进工匠人才赋能成长
    7.2 加大激励保障工作力度
    7.3 推进数据管理信息化规范化
    7.4 强化工会自身建设
8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6)长株潭工程机械产业集群演化过程及形成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4 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
    1.5 章节安排
2 基本理论与研究进展
    2.1 产业集群概念
    2.2 理论基础
    2.3 研究进展
    2.4 研究评述
3 长株潭工程机械产业集群时空演化过程
    3.1 产业集群时空演化分析
    3.2 产业集群发展历程
    3.3 产业集群生命周期判断
    3.4 小结
4 长株潭工程机械产业集群的多维度分析
    4.1 产业集群“六维”分析框架
    4.2 水平维度:主机生产企业
    4.3 垂直维度:配套产业
    4.4 制度维度:政策支持
    4.5 外部维度:外部市场、技术和跨地域联系
    4.6 权力关系维度:不对称的权力关系
    4.7 韧性维度:抵抗力与恢复力
    4.8 小结
5 长株潭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形成机制
    5.1 路径依赖
    5.2 市场需求与竞争
    5.3 企业地理集中与集聚经济效应
    5.4 核心企业在权力关系网络中的主导作用
    5.5 制度安排
    5.6 小结
6 长株潭工程机械产业集群优化发展的对策
    6.1 增强顶层设计,优化产业布局
    6.2 提升本地配套能力,促进集群垂直维度发展
    6.3 建立广泛的内外部合作网络,整合集群内外部资源
    6.4 建立创新协调机制,提高产业集群整体创新能力
    6.5 加强政策支持,完善产业集群发展环境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讨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论文图表目录
    湖南省各级政府支持工程机械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和规划
    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的衍生企业对应序号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相关学术论文
攻读学位期间所主持和参与的相关课题
致谢

(7)人工智能对马克思劳动理论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 研究的背景
        二 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第三节 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人工智能现象的哲学分析
    第一节 人工智能存在论:由人工智能现象引发的哲学思考
        一 引起人工智能热潮现象的直接现实原因
        二 引起人工智能热潮现象的历史与逻辑必然性
        三 人工智能现象的进一步追问:人工智能存在论
    第二节 人工智能认识论:概念生成史
        一 人工智能发轫于古代追求劳动解放的美好夙愿
        二 人工智能生长于近代关于身心问题的哲学之辩
        三 人工智能实现于现代“图灵测试”的可操作化标准
        四 后“图灵测试”时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哲学启示
    第三节 人工智能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第四节 人工智能价值论:研究目标分歧及其现实应用
        一 强弱人工智能的划分
        二 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
    第五节 人工智能方法论:研究范式及其哲学意蕴
        一 三种研究范式:符号主义、联结主义和行为主义
        二 人工智能范式转换依据的哲学原理及启示
第二章 马克思劳动理论的革命性与时代性
    第一节 马克思劳动理论的革命性变革
        一 劳动观念演进史
        二 马克思劳动理论变革的问题逻辑与思想历程
    第二节 马克思劳动理论的革命性变革内在契合智能时代之需
        一 劳动被理解为实践与哲学思维方式的变革
        二 马克思劳动理论的三个维度
        三 马克思劳动理论的时代性
第三章 人工智能对劳动的挑战与马克思劳动理论的回应
    第一节 人工智能对劳动的挑战
        一 弱人工智造成冲击人类现有就业结构的短期挑战
        二 强人工智能造成动摇人类主体地位的中期挑战
        三 超人工智能造成人类生存危机的远期挑战
        四 应对人工智能挑战的劳动逻辑
    第二节 马克思劳动理论视域下回应人工智能挑战的三个维度
        一 劳动本体论:存在论维度
        二 劳动价值论:经济维度
        三 劳动幸福论:伦理维度
        四 正确处理人工智能三个诠释维度之间的辩证关系
    第三节 马克思劳动三要素理论对人工智能挑战的再回应
        一 人工智能是劳动手段而非目的
        二 人工智能仍属劳动对象范畴
        三 人工智能是对机械性劳动资料的超越
第四章 人工智能为马克思劳动理论注入的新内涵
    第一节 人工智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一 变革劳动者生活和思维方式
        二 劳动工具获得有限的自主性
        三 拓展劳动对象
    第二节 人工智能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
        一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更加合理
        二 生产者地位趋向平等
        三 财富分配方式的转变
第五章 余论
    第一节 人工智能的历史唯物主义意蕴
        一 人机交互的工作原理体现历史唯物主义意蕴
        二 人工智能发展史体现历史唯物主义意蕴
        三 人工智能的双重属性体现历史唯物主义意蕴
        四 人工智能研究的历史唯物主义原则
    第二节 人工智能技术面临的哲学困境及未来通途
    第三节 后人类中心主义时代的人机关系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8)“互联网+”背景下银行小微信贷创新及效果研究 ——以A银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的现实背景和理论背景
        1.1.2 文献综述
        1.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1.2.1 研究的内容
        1.2.2 研究的方法
    1.3 研究思路及论文框架
        1.3.1 研究思路
        1.3.2 论文框架
    1.4 研究创新之处
第二章 基本理论概述
    2.1 金融创新理论
        2.1.1 金融创新的定义及分类
        2.1.2 金融创新的动力及作用
    2.2 小微企业融资理论
        2.2.1 信贷配给理论
        2.2.2 金融抑制、金融约束和优序融资理论
        2.2.3 融资周期与关系理论
    2.3 普惠金融相关理论
        2.3.1 普惠金融发展及研究现状
        2.3.2 长尾理论与二八定律
        2.3.3 大数定律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互联网+”背景下银行小微信贷创新及机理
    3.1 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概念
    3.2 商业银行小微信贷业务传统运作方式及问题
        3.2.1 小微企业的融资及需求现状
        3.2.2 我国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发展现状
        3.2.3 商业银行传统小微企业信贷业务运作方式及的问题
    3.3 银行小微信贷业务创新的动因及方向
        3.3.1 传统商业银行的小微信贷创新的内部背景
        3.3.2 传统商业银行的小微信贷创新的外部背景
        3.3.3 银行小微信贷创新的动因及方向
    3.4 “互联网+”背景下银行小微信贷创新及机理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A银行基于“互联网+”的小微信贷创新及总体效果
    4.1 A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概况
    4.2 A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产品及“互联网+”信贷创新简介
    4.3 A银行小微企业业务发展现状和总体效果
    4.4 A银行四川省分行小微企业业务发展现状和效果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A银行小微信贷业务创新的实证分析
    5.1 研究假设和模型设计
        5.1.1 数据来源与研究假设
        5.1.2 模型变量定义
        5.1.3 模型的构建
    5.2 数据统计及变量相关性分析
    5.3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及检验
        5.3.1 贷款总额与相关自变量的回归模型
        5.3.2 贷款不良率与相关自变量的回归模型
        5.3.3 计量模型回归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及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互联网+”背景下小微企业信贷创新的思考与建议
    6.3 研究的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9)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动态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现状评价
    三、研究重点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重点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相关概念
    1.1 “新时代”的内涵
    1.2 “文化”的内涵
        1.2.1 广义的“文化”
        1.2.2 狭义的“文化”
    1.3 文化的作用
        1.3.1 文化是推动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力量
        1.3.2 文化具有规范人的行为的重大作用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涵及作用
        1.4.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
        1.4.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作用
第二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来源
    2.1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文化思想
        2.1.1 文化是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2.1.2 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能动反作用
        2.1.3 文化的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2.2 毛泽东的文化建设思想
        2.2.1 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肥沃土壤
        2.2.2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理论指导
        2.2.3 以“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立场
        2.2.4 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为方针
        2.2.5 以批判性地兼收并蓄为主要态度
    2.3 邓小平的文化建设思想
        2.3.1 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核心
        2.3.2 以“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为基本方针
        2.3.3 以“三个面向”为教育事业指明方向
        2.3.4 以培育“四有”新人为根本落脚点
    2.4 江泽民的文化建设思想
        2.4.1 将文化建设与政党建设结合起来
        2.4.2 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
        2.4.3 发挥先进文化对人的引导作用
        2.4.4 将科教兴国战略作为基本方略
    2.5 胡锦涛的文化建设思想
        2.5.1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5.2 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2.5.3 加强思想宣传,牢牢掌握舆论主动权
        2.5.4 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2.5.5 强调文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三章 新时代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背景
    3.1 加强文化建设的国际背景
        3.1.1 综合国力竞争中文化作用日益彰显
        3.1.2 国家间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愈加突出
        3.1.3 西方国家扩张渗透形式手段更多样
    3.2 加强文化建设的国内背景
        3.2.1 人民对文化的需求日益高涨
        3.2.2 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平衡
        3.2.3 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必然要求
第四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4.1 做好意识形态工作
        4.1.1 正确认识和处理党性和人民性的关系
        4.1.2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4.1.3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
        4.1.4 加强网络监管工作营造网络晴朗空间
    4.2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2.1 融入国民教育的全部过程
        4.2.2 抓好深入细致的宣传活动
        4.2.3 开展生动具体的实践活动
        4.2.4 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
        4.2.5 发挥法治的规范保障作用
        4.2.6 要发挥重要节庆日的作用
    4.3 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
        4.3.1 处理好人民和文艺的辩证关系
        4.3.2 将创作优秀作品作为中间环节
        4.3.3 把弘扬中国精神作为文艺灵魂
    4.4 积极推进对外宣传工作
        4.4.1 加强对外宣传工作的重视程度
        4.4.2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
        4.4.3 加强和完善对外话语体系建设
        4.4.4 依靠各类优秀人才来扩展人脉
        4.4.5 增长新型媒体力量的参与程度
第五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建设取得的成效
    5.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得到丰富发展
        5.1.1 深化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认识
        5.1.2 文化自信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
        5.1.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新性发展
    5.2 马克思主义对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更加鲜明
        5.2.1 全党全国人民在思想上更团结统一
        5.2.2 意识形态工作在各领域实现全覆盖
        5.2.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深入人心
    5.3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取得显着成效
        5.3.1 将以人民为中心贯穿到发展的全过程
        5.3.2 文化事业保障了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
        5.3.3 文化产业规模和实力都不断发展壮大
    5.4 中华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显着提升
        5.4.1 对外文化工作的内涵不断丰富与深化
        5.4.2 对外文化交流内容更加丰富并不断拓展
第六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发展路径
    6.1 文化建设要遵循基本原则
        6.1.1 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6.1.2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6.1.3 坚持以创新为引领
        6.1.4 坚持以开放为动力
    6.2 文化建设要坚定文化自信
        6.2.1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6.2.2 传承中国革命文化
        6.2.3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6.3 文化建设要夯实队伍建设
        6.3.1 健全文化人才选用激励机制
        6.3.2 培养高层次高素质文化人才
        6.3.3 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6.3.4 强化后备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6.4 文化建设要处理各种关系
        6.4.1 协调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
        6.4.2 协调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的关系
        6.4.3 协调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关系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1.1 学术论文
    1.2 主持课题
    1.3 参与课题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10)广州JH咨询公司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行业发展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战略管理的相关研究
        1.2.2 工程造价的相关研究
        1.2.3 服务化的概念
        1.2.4 工程造价服务战略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外部环境分析
    2.1 宏观环境分析
        2.1.1 经济因素
        2.1.2 社会文化因素
        2.1.3 政治法律因素
        2.1.4 技术因素
        2.1.5 市场环境
    2.2 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2.2.1 行业内现有企业的竞争
        2.2.2 新进入者的威胁
        2.2.3 替代者的威胁
        2.2.4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2.2.5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2.3 竞争对手分析
        2.3.1 华阳国际
        2.3.2 天职咨询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内部环境分析
    3.1 公司历史及现状
        3.1.1 公司概述
        3.1.2 公司发展历程
        3.1.3 公司经营分析
    3.2 资源与能力分析
        3.2.1 资源分析
        3.2.2 能力分析
    3.3 公司核心竞争力分析
        3.3.1 客户群稳定且广泛
        3.3.2 行业影响力
        3.3.3 业务拓展
        3.3.4 高端业务领域的延伸行业认可度高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经营战略制定
    4.1 swot分析
        4.1.1 机会与威胁
        4.1.2 优势与劣势
    4.2 战略愿景与目标
        4.2.1 战略愿景
        4.2.2 战略目标
    4.3 目标市场选择与定位
        4.3.1 目标市场选择
        4.3.2 市场定位
    4.4 战略选择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战略实施保障
    5.1 组织架构
    5.2 技术战略
        5.2.1 新技术的研发
        5.2.2 技术保障
    5.3 人力资源管理
        5.3.1 人才战略定位
        5.3.2 人才战略的实施
    5.4 客户关系
        5.4.1 客户定位
        5.4.2 客户管理的实施方案
    5.5 金融支持
        5.5.1 财务保障
        5.5.2 资金的多元化战略
    5.6 品牌战略
        5.6.1 品牌维护的必要性
        5.6.2 品牌战略实施方案
    5.7 企业文化
    5.8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四、实现效益新增长是企业天职(论文参考文献)

  • [1]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企业审计风险及应对研究 ——以恺英网络为例[D]. 屈禹彤. 北京交通大学, 2021
  • [2]汽车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研究[D]. 柯思雨. 浙江大学, 2021(09)
  • [3]新时代我国新闻出版业的理论创新与战略选择[J]. 刘建华,李文竹. 出版科学, 2021(02)
  • [4]休闲教育的本质与功能研究 ——四个维度的探索与思考[D]. 武晓玮. 浙江大学, 2021(02)
  • [5]徐州市工会组织在弘扬工匠精神中的问题和对策研究[D]. 李娅荻.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6]长株潭工程机械产业集群演化过程及形成机制[D]. 王美霞.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7]人工智能对马克思劳动理论的影响研究[D]. 薛峰.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8]“互联网+”背景下银行小微信贷创新及效果研究 ——以A银行为例[D]. 赖仕松.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8)
  • [9]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研究[D]. 刘惠惠. 山西大学, 2019(02)
  • [10]广州JH咨询公司竞争战略研究[D]. 陈泽宏.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实现效益新增长,是企业应尽的职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