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筛查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作用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筛查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作用

一、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普查在诊断前列腺癌中的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李小丰[1](2021)在《PRM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生物学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目前,肺恶性肿瘤仍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最大敌人之一,中国癌症发病和死亡统计显示,2015年我国肺癌的新发病例数为78.7万,死亡人数为63.1万,均列癌症首位。根据临床和病理特点的不同,肺癌分为小细胞肺癌(占13%)和非小细胞肺癌(占87%),其5年总生存率仅为18.2%。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化疗、放疗等,但对于晚期肺癌患者均疗效不佳。近年来,随着分子靶向治疗的兴起,非小细胞肺癌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都得到了显着改善。具有敏感基因突变的肺癌患者,分子靶向治疗是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之一,而对于没有敏感突变或在靶向治疗过程中发生靶基因耐药突变的患者而言,发现新的肿瘤生物学标志物和新的治疗靶点显得尤为重要。鱼精蛋白-1(PRM1)是肿瘤-睾丸抗原(CTA)的一种,CTA在正常情况下只在睾丸组织中表达,而其它组织不表达或极低表达,但当机体出现肿瘤时则可以在某些肿瘤组织中高表达,肿瘤-睾丸抗原也因此得名。既往对于PRM1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男性生殖领域。近年来,随着CTA在肿瘤领域研究的深入,关于PRM1在恶性肿瘤中的作用也逐渐被重视,研究发现PRM1是结肠癌相关的肿瘤-睾丸抗原基因,利用RT-PCR技术分析PRM1在结肠癌和癌旁组织的表达水平,发现肠癌组织中PRM1-m RNA水平明显高于癌旁和正常组织。也有研究发现PRM1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高表达,PRM1也被认为是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的CTA基因。另有研究表明,PRM1在恶性肿瘤中的异常表达,可能与肿瘤的生长侵袭相关。在动物实验中,给裸鼠皮下注射PRM1蛋白可明显提高小鼠肠道肿瘤的发生率。目前为止,尚无关于PRM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情况的报道,课题组的前期工作已证实,与正常组织比较,PRM1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升高。同时,PRM1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具有促进增殖作用。本研究中,我们检测了PRM1在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组织和外周血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了PRM1蛋白水平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并评估了PRM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诊断价值;通过过表达和敲低PRM1基因观察其对细胞增殖、凋亡及周期的影响;建立非小细胞肺癌裸鼠转移瘤模型,检测转移瘤裸鼠外周血PRM1蛋白的表达水平,观察外源性PRM1重组蛋白和PRM1抗体对裸鼠转移瘤生长的影响。旨在评估PRM1作为新的生物学标志物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研究PRM1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促增殖作用,并对其机制作初步探讨。方法:1、收集110例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组织、配对正常组织、术前血清和健康者血清标本,应用RT-PCR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ELISA法检测其中PRM1基因和蛋白水平,应用卡方检验统计分析患者肿瘤组织和外周血中PRM1蛋白水平与临床特点的相关性。2、评估PRM1的诊断价值,应用SPSS软件统计分析外周血中PRM1蛋白水平对非小细胞肺癌及其亚组肺腺癌、肺鳞癌的诊断价值,并与临床常用的肿瘤标志物CEA、SCC和CYFRA21-1进行比较,评估PRM1诊断价值的优劣性。3、观察细胞内PRM1表达水平对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质粒构建技术及si RNA转染技术,过表达和敲低A549、NCI-H460细胞的PRM1基因,应用RTPCR和ELISA法检测细胞PRM1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应用CCK8法和Ed U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情况。4、观察外源性PRM1重组蛋白和抗体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将人源重组PRM1蛋白和PRM1抗体加入到A549、NCI-H460细胞培养液中,应用CCK8法和Ed U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5、观察细胞在不同营养状态下PRM1的表达情况,将A549、NCI-H460细胞培养于含不同浓度血清的培养液中,应用RT-PCR法和ELISA法检测细胞的PRM1基因及蛋白水平。6、观察外源性PRM1重组蛋白和抗体对动物转移瘤生长的影响,制备裸鼠转移瘤模型,将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皮下注射到裸鼠背部偏右侧,肿瘤形成后,(1)应用ELISA法检测转移瘤裸鼠和健康裸鼠外周血PRM1蛋白水平,并分析其差异性;(2)分别经尾静脉注射人源重组PRM1蛋白、PRM1抗体及两者混合剂,每3日测量并计算肿瘤体积,绘制肿瘤生长曲线。(3)第33天于麻醉下处死裸鼠,取出肿瘤组织,测量重量并计算肿瘤体积,分析外源性PRM1重组蛋白和PRM1抗体对裸鼠转移瘤生长的影响。结果:1、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组织中PRM1的m RNA和蛋白水平较配对正常组织明显升高。统计分析显示:随着肿瘤组织中PRM1蛋白水平的增加,肿瘤T分期越晚,淋巴结转移阳性率越高,而与病理类型、年龄、性别、脉管及神经浸润无相关性;2、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PRM1蛋白水平较健康者显着升高。统计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阳性和临床分期较晚的患者外周血中的PRM1蛋白水平更高,而与病理类型、年龄、性别、脉管及神经浸润不相关。3、PPM1对于非小细胞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SPSS软件统计分析显示:(1)外周血中PRM1蛋白水平在非小细胞肺癌及其亚组肺腺癌、肺鳞癌中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2)在肺腺癌中,PRM1的诊断价值高于CEA;在肺鳞癌中,PRM1的诊断价值明显强于SCC且与CYFRA21-1相当;(3)含有PRM1的肿瘤标志物组合的诊断价值明显高于传统组合;(4)在早期的肺腺癌中,PRM1的诊断价值高于CEA;在早期肺鳞癌中,PRM1诊断价值高于SCC且不劣于CYFRA21-1。提示PRM1具有较高的非小细胞肺癌诊断价值。4、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A549和NCI-H460的PRM1 m RNA水平较人正常肺上皮细胞株BEAS-2B明显升高;同样,A549、NCI-H460细胞内和培养液中的PRM1蛋白水平较BEAS-2B细胞均显着升高。5、成功构建PRM1过表达和敲低的A549、NCI-H460细胞株模型,与对照组比较,过表达PRM1促进A549和NCI-H460细胞的增殖,而敲低PRM1则抑制细胞的增殖。6、外源性PRM1重组蛋白能够促进非小细胞肺癌A549和NCI-H460细胞的增殖,而PRM1抗体则抑制细胞增殖。7、不同营养状态下PRM1的表达存在差异。实验结果显示,随着细胞培养液中血清浓度的降低,A549和NCI-H460细胞PRM1表达水平显着增加。8、细胞周期检测结果提示,过表达PRM1使细胞周期中G0/G1期比例降低,S期细胞比例增加,肿瘤细胞增殖活跃;而敲低PRM1则使细胞周期发生G0-G1期阻滞,S期细胞比例降低,肿瘤细胞增殖受抑;细胞凋亡结果显示,敲低PRM1对A549和NCI-H460细胞的凋亡水平无显着影响。9、动物实验结果:(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转移瘤裸鼠外周血中PRM1蛋白水平明显升高,也证实了动物实验和体外细胞实验结果与人体组织实验结果一致。(2)外源性PRM1重组蛋白具有促进裸鼠转移瘤生长的作用,而PRM1抗体则抑制转移瘤生长。实验结果提示,与对照组比较,经尾静脉给予外源性PRM1重组蛋白的裸鼠肿瘤生长速度快,肿瘤体积大,而给予PRM1抗体的裸鼠肿瘤生长速度较慢,且肿瘤体积较小。结论:1、PRM1在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组织和外周血中的特异性高表达,及其对非小细胞肺癌特别是早期患者的诊断价值,使其具备了成为非小细胞肺癌血清学肿瘤标志物的潜质。2、过表达和敲低PRM1基因双向验证了其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A549和NCI-H460的促增殖作用,这种作用与增加细胞周期中S期细胞比例相关,而非抑制细胞的凋亡。3、细胞内外PRM1蛋白水平的增加均可促进细胞的增殖,提示PRM1促增殖作用可能存在多条途径,为进一步研究PRM1的作用机制提供线索。4、营养供应差时细胞PRM1的表达水平反而增加,这种负反馈调节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解释非小细胞肺癌在血供不良的情况下仍快速生长的原因。5、外源性PRM1重组蛋白和抗体对裸鼠转移瘤生长的影响,进一步在生物体内验证了PRM1促进肿瘤生长的作用,同时,PRM1抗体的抑瘤作用也为其成为肿瘤治疗靶点提供直接的理论支持。

傅文晴[2](2021)在《p2PSA及其衍生指标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同源异构体2型(p2PSA)、其衍生的肿瘤标记物指标前列腺健康指数(PHI)、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同源异构体2型百分比(%p2PSA)在前列腺癌筛查诊断及预测侵袭性前列腺癌中的应用。探讨p2PSA及其衍生的检测指标,相比较于传统的筛查指标对前列腺癌筛查诊断、预测侵袭性前列腺癌的特异性和敏感度。方法本研究连续纳入90例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门诊就诊后,入院治疗的前列腺穿刺活检患者。留取血清检测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otal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ree prostate specific cancer,fPSA)、血清p2PSA。利用公式计算出%fPSA(f/tPSA)及p2PSA衍生的检测指标前列腺健康指数(PHI)、%p2PSA数值。利用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各检测指标有无统计学差异,观察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差异。分析PSA<4ng/ml、4~10ng/ml、>10ng/ml时,各指标有无统计学差异。分析在前列腺癌患者中,Gleason评分≤6分和>6分两组间各指标有无统计学差异。运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上述指标与前列腺穿刺活检后病理Gleason评分的关系。绘制上述各个指标诊断前列腺癌的ROC曲线,根据约登指数确定截断值,比较分析上述指标的ROC曲线下面积、诊断前列腺癌的特异度及敏感度。结果本研究共90例患者,前列腺穿刺活检后病理确诊为PCa的为50例,确诊为前列腺增生的为40例。所有患者的研究中,前列腺恶性肿瘤组和前列腺增生组间PSA及其相关指标和p2PSA及其相关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指标在ROC曲线中诊断前列腺癌也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游离PSA、总PSA、f/tPSA、p2PSA、%p2PSA、PHI在ROC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0.73、0.86、0.80、0.90、0.88、0.95。tPSA<4ng/ml时未发现前列腺癌患者。tPSA在4~10ng/ml时,前列腺恶性肿瘤组15人和前列腺增生组19人,两组间前列腺体积和p2PSA及其相关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2PSA及其相关指标、f/tPSA在ROC曲线中诊断前列腺癌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游离PSA、总PSA、f/tPSA、p2PSA、%p2PSA、PHI在ROC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0.62、0.64、0.71、0.72、0.86、0.90。在总PSA>10ng/ml时,前列腺恶性肿瘤组35人和前列腺增生组7人,两组间总PSA和p2PSA及其相关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2PSA及其相关指标、tPSA在ROC曲线中诊断前列腺癌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游离PSA、总PSA、f/tPSA、p2PSA、%p2PSA、PHI在ROC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0.55、0.74、0.69、0.91、0.92、0.92。Gleason评分>6分的患者为33人,GS≤6分为17人,两组间总PSA、p2PSA及相关指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Spearman分析,fPSA的显着性P值>0.05,其余5项指标P值均小于0.05。tPSA、f/tPSA、p2PSA、%p2PSA、PHI相关系数分别为0.394、-0.292、0.586、0.656、0.698。各项指标在预测格里森评分大于6分的前列腺癌患者的ROC曲线中,tPSA、f/tPSA、p2PSA及相关指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AUC分别为0.62、0.67、0.66、0.79、0.86、0.86。结论1、p2PSA、PHI、%p2PSA诊断前列腺癌的效能优于tPSA、fPSA、f/tPSA。2、tPSA在4~10ng/ml时,PHI、%p2PSA对于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优于f/tPSA。3、tPSA>10ng/ml时,PHI、p2PSA、%p2PSA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优于tPSA。4、f/tPSA与Gleason评分无显着相关性,tPSA、fPSA与Gleason评分存在弱相关关系,p2PSA与Gleason评分为中等程度相关关系。%p2PSA、PHI与Geason评分为强相关关系。5、在预测Gleason>6分侵袭性前列腺癌中,PHI、p2PSA、%p2PSA的诊断预测效能优于tPSA。

阳青松[3](2021)在《基于DBSI的深度神经网络学习在鉴别诊断前列腺癌及预测病理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文中研究表明第一部分基于DBSI的深度神经网络学习在鉴别诊断前列腺癌中的运用价值研究目的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ultiparamete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P-MRI)作为目前临床公认的诊断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最有优的影像学方法之一。近年来MP-MRI在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和靶向穿刺中担任了重要角色,随着MP-MRI的推广和运用,使得越来越多的早期前列腺癌被诊断出来,同时将MP-MRI和靶向穿刺联合,也进一步提高了我们对前列腺癌index lesion判断的准确性,使得我们能检出更多的临床有意义前列腺癌,同时降低临床无意义癌的检出率。但通过系统穿刺我们知道,即便在磁共振阴性的患者中仍然有约15%的患者存在临床有意义前列腺癌,同样PI-RADS 5分的患者也约有12%的患者非前列腺癌。因此我们急需一种能够更为精准鉴别诊断前列腺癌的无创性影像学方法。我们知道,在多参数MR中,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是评估鉴别诊断前列腺癌最重要的序列之一,但我们常规使用的DWI序列是按照单指数模型设计的,也就是说它把组织看着成一个整体,并未区别水分子扩散受限是来源于各项同性部分还是各项异性部分,也并未将各项同性受限部分进一步区分,这也是导致DWI诊断特异性和敏感性不高的重要原因。因此我们创新性的提出了全新的扩散加权成像模型-扩散谱成像(diffusion based spectrum imaging DBSI),该模型创新性的将水分子在组织中的扩散受限分为各项异性和各项同性部分,其中各项异性部分表示为纤维部分(fiber fraction,FF),该部分的定量参数指标用于显示前列腺中的纤维成分。各项同性部分又以水分子扩散受限的程度区别为高度扩散受限部分(highly restricted fraction,HRF)该部分代表水分子在炎性细胞中扩散受限部分,受限部分(restricted fraction,RF)该部分代表水分子在肿瘤细胞中扩散受限部分,阻碍部分(hindered fraction,HF)该部分代表水分子在间质细胞中扩散受限部分,及自由扩散部分(free fraction,free F)该部分代表水分子在正常腺管腺泡中扩散受限部分。本研究备运用DBSI联合深度神经网络学习为分类器以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大病理切片为金标准评估其在鉴别诊断前列腺癌中的效能。研究方法2015年3至2017年8月前瞻性连续招募临床可疑前列腺癌患者。入组标准:(1)PSA升高大于4ng/ml;(2)超声检查有异常回声;(3)直肠指诊有阳性发现。排除标准(1)患者既往接受过放疗或者内分泌治疗;(2)有磁共振检查禁忌者;(3)患有幽闭恐惧者。所有入组患者均同时接受多参数MR和DBSI扫描。按照PI-RADS 2评分标准对多参数MR进行评估,选择PI-RADS≥3的患者进行系统+靶向穿刺,穿刺后选择合适的患者进行前列腺癌根治术,对接受根治术的患者按照术后的大病理切片勾画癌灶,选择PI-RADS≥3的并接受靶向穿刺的但结果阴性的患者为良性病灶对照组,按照靶向穿刺结果勾画良性病灶区域。采用有监督深度神经网络(DNN)构建分类器。共使用22个DBSI扩散指标参数构建预测模型。采用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监督性学习来计算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检测DBSI在基于体素水平对PCa与其他病理或组织类型的区分能力;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敏感性和特异性。所有计算使用基于Python(3.8版本)的软件包裹Tensor Flow(2.0版本),Scikit-learn以及Scipy获得。结果该研究总共入组243人(平均年龄65.8岁,平均PSA 25.4ng/ml),其中96位患者(平均年龄69.3岁,平均PSA 27.9ng/ml)通过病理最终确诊为前列腺癌,穿刺阳性率为25.8%(391/1515)。92位患者接受了前列腺癌根治术,接受根治术的患者标本交由经验丰富的泌尿病理医师进行病理诊断,病理危险度分级及病理临床分期。并依据病理大切片勾画癌灶。总共54例(平均年龄65岁,平均PSA11.5ng/ml)接受穿刺的患者被诊断为前列腺增生或者前列腺炎症。我们将该54例患者依据靶向穿刺的结果选择靶向穿刺部位为良性对照组。其中93位患者(平均年龄62岁,平均PSA9.8ng/ml)因PI-RADS评分<3且PSA小于10ng/ml未接受穿刺,而采用动态随访模式。通过深度神经网络学习,DBSI在体素水平上鉴别活体组织中前列腺癌诊断效能如下:区分PCa和良性外周带组织的AUC为0.995,敏感性为94.8%,特异性为98.3%;区分PCa与良性移行带的AUC为0.985,敏感性为93.9%,特异性为94.7%。DHI区分PCa与前列腺良性疾病AUC为0.998,敏感性为97.7%,特异性为97.8%。结论基于DBSI的深度神经网络学习在鉴别前列腺良恶性疾病中有较高诊断效能,能够准确的鉴别诊断前列腺癌,良性前列腺外周带疾病,良性移行带疾病和良性前列腺疾病,对后续的靶向穿刺和精准治疗有意义。第二部分基于DBSI的深度神经网络学习在预测前列腺癌病理分级中的运用价值研究目的前列腺癌诊断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就是评估其病理危险度分级,因不同的危险度分级的前列腺癌预后差异性显着,临床非显着癌大多只需要动态随访或主动监测,其并不会危及患者生命,而临床显着癌则需要更为积极的治疗,我们目前列腺癌诊断的金标准仍然是经直肠或者会阴的系统穿刺,但是该方法诊断后往往和术后的病理评分存在差异,因此术前的准确预测前列腺癌患者的病理分级就显得尤为重要,之前的相关研究已经表明,DWI在预测患者病理分级中有一定的运用价值,我们的研究结果也证实了扩散谱成像(diffusion based spectrum imaging,DBSI)较常规的DWI在鉴别诊断前列腺癌方面更具有优势,因此我们推测DBSI较常规DWI在预测患者病理分级中更具优势。本研究备运用深度神经网络学习发的方法联合DBSI评估其在体素水平预测前列腺癌患者病理分级中的运用价值。研究方法2015年3至2017年8月前瞻性连续招募临床可疑前列腺癌患者。入组标准:(1)PSA升高大于4ng/ml;(2)超声检查有异常回声;(3)直肠指诊有阳性发现。排除标准(1)患者既往接受过放疗或者内分泌治疗;(2)有磁共振检查禁忌者;(3)患有幽闭恐惧者。所有入组患者均同时接受多参数MR和DBSI扫描。按照PI-RADS 2评分标准对多参数MR进行评估,选择PI-RADS≥3的患者进行系统+靶向穿刺,穿刺后选择合适的患者进行前列腺癌根治,选择接受根治术的患者术后的大病理切片由泌尿外科病理医师勾画癌灶并按照国际泌尿病理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Urological Pathology ISUP)1-5级进行评分。采用有监督深度神经网络(DNN)构建分类器。共使用22个DBSI扩散指标参数构建预测模型。采用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监督性学习来计算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评估DBSI在基于体素水平对不同ISUP病理分级的预测能力;评估其预测的准确性、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敏感性和特异性。所有计算使用基于Python(3.8版本)的软件包裹Tensor Flow(2.0版本),Scikit-learn以及Scipy获得。结果该研究总共入组243人(平均年龄65.8岁,平均PSA 25.4ng/ml),其中96位患者(平均年龄69.3岁,平均PSA 27.9ng/ml)通过病理最终确诊为前列腺癌,穿刺阳性率为25.8%(391/1515)。92位患者接受了前列腺癌根治术,接受根治术的患者标本交由经验丰富的泌尿病理医师按照术后大切片进行病理诊断,并按照ISUP前列腺癌病理分级进行评估。通过深度神经网络学习,DBSI在基于体素水平预测前列腺癌ISUP病理分级中的结果如下:在前列腺切除术标本ISUP分级基于体素水平分类的总体准确率为91.4%。1级、2级、3级、4级、5级个体等级分类的总体准确率分别为84.0%、89.6%、91.5%、89.8%、97.8%。AUC分别达到了0.989、0.968、0.967、0.972、0.978。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6.7%和93.6%,94.0%和91.5%,90.7%和91.5%,93.7%和90.4%,92.7%和92.3%。结论基于DBSI的深度神经网络学习在能够准确的预测前列腺癌患者ISUP病理分级,为后续的精准治疗提供有力的支持,是一种无创评估前列腺癌病理分级的影像学方法,有较好的临床推广运用价值。第三部分基于DBSI深度神经网络学习在离体前列腺标本中鉴别诊断前列腺癌和预测病理分级中的运用价值研究目的前列腺的无创鉴别诊断和预测病理分级一直是影像诊断的重点,当前多参数磁共振是公认的最优的无创鉴别诊断和预测前列腺癌病理分级的影像学方法。但是诸如前列腺炎症和前列腺间质增生等良性疾病可以模拟前列腺癌在多参数MR下的影像学表现。在预测病理分级方面,虽然多参数磁共振也有一定的运用价值但是不同病理分级之间的交叉程度明显,很难做准确的预测,究其主要原因是常规的DWI序未很好的区别前列腺组织中的水分子扩散受限来源,我们提出的全新扩散加权成像模型-扩散谱成像(diffusion based spectrum imaging,DBSI)创新性的将水分子在组织中的扩散受限部分区别为各项异性和各项同性部分,在各项同性部分又进一步按照水分子受限程度的不同进行区分。在之前的在体前列腺组织中我们已经得出其较常规的多参数磁共振无论是在鉴别诊断前列腺癌还是在预测病理分级都更具优势。因此我们将进一步评估DBSI在离体前列腺组织标本中鉴别诊断前列腺癌和预测病理分级中的运用价值。本研究备运用深度神经网络学习为分类器联合DBSI评估其在离体前列腺组织标本中鉴别诊断前列腺癌和预测前列腺癌病理分级中的运用价值。研究方法2015年3月至2017年8月选取19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的97份前列腺癌组织标本(其中上海长海医院9例,华盛顿大学10例)进行离体标本超高场磁共振扫描,长海医院借助于中科院上海分院9.4T磁共振进行离体组织扫描,华盛顿大学使用该研究机构4.7T磁共振进行扫描。扫描序列包括常规的T2WI,DWI和DBSI。将离体标本制作成大切片,由泌尿病理专家勾画前列腺癌组织,前列腺增生组织,前列腺炎症组织,并对前列腺癌部分进行病理评分。使用基于Python语言的Tensor Flow 2.0版本软件来统计基于DBSI深度神经网络学习为分类器在体素水平上鉴别诊断前列腺癌和预测ISUP病理分级中的能力。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评估DBSI对不同前列腺疾病的鉴别诊断能力和ISUP病理分级的预测能力;评估其预测的准确性、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97例组织标本经过超高场磁共振扫描后,通过病理切片机切分成97份HE染色的大病理切片,并由经验丰富的泌尿系统病理专家(余永伟教授)在HE切片上勾画出48个前列腺癌病灶,39个前列腺增生结节,40个前列腺间质增生区和76个良性外周带区。对于前列腺切除术标本,DBSI区分前列腺癌与良性外周区,基于体素水平的AUC为0.949,敏感性为87.5%,特异性为88.4%;DBSI区分前列腺癌与前列腺间质增生,基于体素水平的AUC为0.928,敏感性为86.6%,特异性为84.9%;DBSI区分前列腺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基于体素水平的AUC为0.900,敏感性为82.6%,特异性为81.6%;DBSI区分前列腺癌与良性前列腺疾病,基于体素水平的AUC为0.911,敏感性为84.2%,特异性为83.0%;DBSI对前列腺切除术标本ISUP病理分级的总体准确率为72.1%。等级1、2、3、5的基于体素水平的分类准确率分别为70.1%、76.0%、75.6%、71.1%。结论基于DBSI深度神经网络学习在离体前列腺标本中能够准确鉴别诊断前列腺癌和前列腺良性外周带及间质增生前列腺组织,同是也能较为准确的预测离体前列腺癌组织的ISUP病理分级。

宋彦奇[4](2021)在《局部高危前列腺癌中医证型与分子分型及复发分层研究》文中认为目的:1.探讨局部高危前列腺癌中医证型与分子分型的关联性,将中医学理论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研究病与证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证型的微观辨证实质,分子分型及相关免疫组化表达情况的差异可能作为前列腺癌证型客观化及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为局部高危前列腺癌的临床中西医结合诊治、预后判断等提供新思路;2.观察局部高危前列腺癌中医证型的演变与生化复发的关系,探索局部高危前列腺癌中医证型的变化规律,为指导局部高危前列腺癌的中医临床辨治提供参考,并便于尽早应用中医药去干预局部高危前列腺癌疾病进展并推迟其生化复发的出现,同时,为建立完善、全面、规范化的前列腺癌中医辨证体系进行有益探索,为前列腺癌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提供思路和指导。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泌尿外科确诊且行根治性切除术的局部高危前列腺腺癌患者50例,收集其术后病理报告及免疫组化指标(P504S、CK34βE12、P63、PSA、CD56、Cg A、Syn、Ki-67、CK7、CK20),并对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湿热蕴结证、瘀毒内结证、肝肾阴虚证、气阴两虚证)。后分别在第6个月和第12个月对入组患者进行生化复发情况随访,研究终点为生化复发或研究结束,对随访时间内患者按照是否生化复发进行分组,并根据其研究终点的症状再次进行中医辨证分型。通过临床数据与分子分型进行比对,建立该阶段患者分子特征,并运用SPSS 22.0软件分析,探讨前列腺癌分子分型与不同中医分期辨证的相关性,以及中医证型的演变与生化复发的关系。结果:1.50例局部高危前列腺癌患者平均年龄(71.96±7.56)岁,70-79岁为发病高峰年龄段(与其余年龄组相比,P<0.05),年龄呈正态分布;2.局部高危前列腺癌患者免疫组化表达情况中,Ki-67、Cg A和Syn与预后相关,其中Ki-67高表达为最常见情况,与Cg A和Syn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CD56、CK7和CK20表达情况在局部高危前列腺癌患者中无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蕴结证及肝肾阴虚证为局部高危前列腺癌最常见证型(P<0.05);湿热蕴结证与Ki-67高表达、Cg A阳性有相关性(P<0.05),与Syn阳性无相关性(P>0.05);瘀毒内结证与Ki-67高表达、Syn阳性有相关性(P<0.05),与Cg A阳性无相关性(P>0.05);肝肾阴虚证与Ki-67高表达、Syn阳性、Cg A阳性无相关性(P>0.05);气阴两虚证与Ki-67高表达、Syn阳性、Cg A阳性无相关性(P>0.05);3.在已生化复发的患者中,由湿热蕴结证转化为肝肾阴虚证的患者生化复发率最高,说明出现证型演变的患者更易预后不良(P<0.05);最终证型演变为肝肾阴虚证的患者较气阴两虚证的患者多,说明出现此种证型转归更易预后不良(P<0.05);患者初始中医证型与一年内出现生化复发与否无相关性(P>0.05)。结论:1.局部高危前列腺癌的中医辨证分型与分子分型具有关联性。前列腺癌病因病机多责之于膀胱湿热及正气亏虚,故中医证型以湿热蕴结证及肝肾阴虚证多见。湿热蕴结证、瘀毒内结证患者多存在神经内分泌分化,预后较差,且细胞增殖活性较高,肿瘤恶性程度增加,增殖迅速,易进展为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从而耐受ADT治疗,在西医内分泌治疗的基础上,应加强中医抗肿瘤治疗的力度;2.在局部高危前列腺癌中医证型演变中,湿热蕴结证转化为肝肾阴虚证的患者及最终证型演变为肝肾阴虚证的患者生化复发率较高,考虑为患者经西医内分泌治疗后,体质较弱,激素水平及脏器功能衰弱所致,故当患者出现小便不通、小便点滴不爽、排尿乏力、尿细如线等症状考虑疾病演变为肝肾阴虚证时更应加强中医抗肿瘤治疗的力度,改善症状,尽早干预以延缓疾病进展,防止疾病进一步恶化。

郑玮玮[5](2021)在《多参数磁共振PI-RADS评分系统在PSA4~20ng/ml区间内对前列腺癌患者的诊断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究多参数核磁共振成像(multiple paramete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p-MRI)PR-RADS评分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4~10ng/ml(传统灰区)与10~20(假定灰区)中对前列腺癌(PCa)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将于2018年1月~2020年6月到我院就诊且行前列腺穿刺活检的患者中筛选其PSA4~20ng/ml且行多参数MRI的患者共147例,将其按照病理结果分成前列腺癌组和非前列腺组,收集其临床特征资料,回顾性分析年龄、BMI、PSAD、DRE、US、PI-RADS评分(根据PI-RADS评分分为1~2组与3~5组)等临床特征。根据PSA值将病人分为两个亚组,分别为4.0~10.0ng/ml和10.0~20.0ng/ml,计算各组中不同PI-RADS评分的穿刺活检阳性率,比较其诊断率差异。通过比较不同PSA范围内各检查方式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来得出PI-RADS、PSA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并根据约登指数来确定不同亚组中的PI-RADS评分、PSA的最佳界值(约登指数=敏感性+特异性-1)。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PI-RADS评分是否是前列腺癌的一项独立预测因子。[结果]本研究共入组147例患者,分别为48例前列腺癌(PCa)患者和99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将穿刺病理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除了 PSAD(P=0.0331)小于0.05,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外,患者的年龄、BMI、前列腺体积、PSA 比值、DRE、US与MRI均无明显差异(P值均大于0.05)。比较不同PI-RADS评分下的穿刺阳性率,可发现在亚组PSA 4.0~10.0ng/ml,随着PI-RADS评分的升高,穿刺阳性率明显提升;而在亚组PSA 10.1~20.0ng/ml,发现在PI-RADS评分为5的时候穿刺阳性率大大增加,而3分,4分也较1~2分的穿刺阳性率明显增加;在区间PSA4.0~20.0ng/ml内,可以发现穿刺阳性率随着PI-RADS评分的增高,阳性率逐渐提升。有68例行前列腺穿刺的患者处于亚组PSA 4.0-10.0ng/ml,其 PI-RADS 评分的 AUC 值为 0.754、PSA 的 AUC 值为 0.523,PI-RADS评分的曲线下面积大于PSA。处于亚组PSA 10.1-20.0ng/ml中的患者共有79例,其PI-RADS评分的AUC值为0.745,PSA的AUC值为0.603,其PI-RADS评分的曲线下面积仍大于PSA。在总区间内PSA4.0~20.0ng/ml,我们得出PI-RADS评分和PSA的AUC值分别为0.766、0.586,PI-RADS评分的面积仍大于PSA。在PSA 4.0~10.0ng/ml区间内,4分为PI-RADS评分最佳临界点,敏感性为58.82%,特异性为94.12%,约登指数为52.94%;在PSA 10.1~20.0ng/ml区间内,PI-RADS的最佳临界点同样为4分,其特异性为95.83%,敏感性为61.29%,约登指数为57.12%;在总区间4~20.0ng/ml内,其4分为其最佳临界点,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95.96%和62.50%,约登指数为58.46%;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以发现在PSA4~20.0ng/ml区间内,PI-RADS评分的OR值均大于3.459(P值均小于0.05),有统计学意义,可以得出PI-RADS评分是关于前列腺癌的一项独立预测因子。[结论]本研究发现在PSA4~10ng/ml(传统灰区)、PSA10~20ng/ml(假设灰区)两个区间内,PIRADS评分AUC曲线面积都大于PSA,PIRADS评分较PSA在传统灰区与假设灰区对前列腺癌有较好的诊断效能。PIRADS评分在PSA4~20ng/ml区间内是前列腺癌的独立预测因子。可以得出行多参数核磁在PSA4~20ng/ml区间内提高了前列腺癌诊断的准确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不必要的前列腺穿刺,减少病人的痛苦以及穿刺带来的相关并发症。

杨维清[6](2021)在《PSAD联合MRS对PSA<10ng/ml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文中提出目的:虽然临床上广泛将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作为前列腺癌的筛查工具,但其作为血清标志物的使用仍具有局限性,包括无法准确地区分良性和恶性疾病,因此,最终确诊依然需要前列腺穿刺活检,并且导致无需接受治疗的活检结果为良性疾病或低危的无临床意义的前列腺癌患者的数量有所增加,我们联合PSAD和MRS的使用来预测PSA<10ng/ml患者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本研究收集了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PSA<10ng/ml,并行前列腺13点穿刺活检的138例患者的资料。依据患者的PSA水平分为PSA<4ng/ml和4≤PSA<10ng/ml两个区间,根据穿刺活检报告将患者分为前列腺癌组和非癌组两个亚组。使用SPSS19.0软件处理数据。通过ROC曲线下面积来分析比较MRS、PSAD以及两种方法联合诊断双阳性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结果:在138例PSA<10ng/ml的患者中,当PSA<4ng/ml时,其中前列腺癌组6例,非癌组5例,组间数据未见明显差异。当4≤PSA<10ng/ml时,其中前列腺癌组51例,非癌组76例。单独利用MRS诊断前列腺癌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84和0.72,诊断效能为0.60。单独利用PSAD诊断前列腺癌,取最佳约登指数,其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3和0.88,诊断效能为0.64,ROC曲线下面积为0.863。MRS联合PSAD诊断前列腺癌,取最佳约登指数,其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1和0.79,诊断效能为0.72,ROC曲线下面积为0.921。结论:当患者PSA<4ng/ml时,PSAD在患者之间未能表现出差异,而MRS对于前列腺癌的诊断可以提供有限的参考价值,因为其特异性过低。对于4≤PSA<10ng/ml的患者,PSAD和MRS联合筛查前列腺癌双阳性的诊断效能要明显优于单一筛查阳性,可有效提高诊断前列腺癌的阳性率,同时减少不必要的前列腺穿刺。

欧译天[7](2021)在《循环肿瘤细胞对前列腺癌诊断价值及应用》文中指出[目 的]前列腺癌是泌尿系的常见肿瘤,对其早期准确的诊断是临床研究的重要方向。本研究拟探究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对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诊断价值、联合多参数核磁共振(Multiparametr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pMRI)对 PI-RADS 评分3分患者穿刺结果良恶性的预测价值以及寻找不同前列腺癌危险组之间CTC的差异性。[方 法]回顾性分析因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升高、肛门指检(Digital Rectal Exam,DRE)触及前列腺硬结、影像学提示前列腺癌可能的患者共80例,入院完善mpMRI、PSA资料后,抽取外周血进行CTC检测,再行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得出病理结果(TNM分期和Gleason评分),将患者分别分组(BPH患者设置为对照组,PCa患者设置为实验组)后进行统计学研究探讨CTC对所有前列腺癌待排患者以及对于PSA灰区患者的诊断价值、联合mpMRI对PI-RADS3分患者穿刺阳性率的结果、不同前列腺癌危险组之间患者CTC的差异性。[结 果]研究共纳入初诊患者80例,其中对照组BPH组患者26例,实验组PCa组患者54例,两组患者之间TPSA、CTC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3),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1.4%和92.3%,AUC=0.845>0.7,P<0.001;对于PSA灰区患者,对照组BPH组20人和实验组PCa组18人之间PSA、CTC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84)。联合mpMRI PI-RADS3分患者中,对照组BPH组和实验组PCA组两组之间PSA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穿刺结果BPH组平均CTC为0.70±1.059个/5ml,PCa组平均CTC为、3.80±3.636个/5ml,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2)。根据Gleason评分、T分期、PSA将54例确诊PCa患者分为低危组8例、中危组16例以及高危组30例,三组患者之间PSA平均值分别为CTC平均值分别为 1.25±1.16、5.13±4.80、12.07±14.95 个/5ml,各组患者之间的CTC存在统计学差异(P=0.032),提示PCa危险组分组与CTC计数之间有关联。[结 论]1、肿瘤患者与良性病变患者之间的CTC水平有较大差异,CTC可用于协助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疾病,但对于PSA处于灰区患者,CTC无明显诊断价值;2、CTC在PI-RADS评分3的BPH组和PCa组之间存在差异,说明CTC可联合mpMRI对待诊PCa患者做出更为准确的诊断;3、CTC水平在不同前列腺癌危险组的患者中呈现出一定区别,与现有危险组分组标准相结合可以得出更好的分组结果,有利于对患者的个体化治疗。

江豪[8](2021)在《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467促进前列腺癌恶性进展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前列腺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之一。根据美国国家卫生统计中心的最新统计,预计2021年美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248,530/年和34,130/年。尽管前列腺癌的诊断和治疗发展迅速,但治疗效果差、患病率高仍是严重的临床挑战。因此,识别新的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对改进替代疗法至关重要。近年来,研究者发现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 RNA)也是机体复杂调控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后续相继的研究报道中揭示了大量的nc RNA在机体中的定位及功能。Lnc RNA是一类长度大于200nt的非编码RNA,它不编码蛋白质,而是以RNA的形式在不同水平上调控基因的表达水平。研究人员已经认识到,功能性lnc RNA参与了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特别是肿瘤发生过程,因为这些lnc RNA可以通过海绵吸附各种肿瘤类型micro RNA和m RNA来影响基因表达。例如,PCA3、PCGEM1和Plnc RNA-1已知在前列腺癌中过表达并促进癌症进展。前期我们提取了3对前列腺癌及癌旁前列腺组织的RNA样本,通过RNA-Seq对其进行lnc RNA转录组测序,并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了具有明显差异表达的lnc RNA(LINC00467)。LINC00467在许多恶性肿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LINC00467在前列腺癌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中我们旨在探讨LINC00467如何调控前列腺癌的进展。首先,通过qRT-PCR实验在前列腺癌患者临床组织样本和前列腺癌细胞系验证我们前期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预测结果,发现LINC00467在前列腺癌组织样本和前列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要显着高于前列腺癌癌旁组织样本和前列腺正常细胞系,与我们的前期结果相一致。之后运用si RNA转染技术干扰前列腺癌细胞系中LINC00467的表达水平,体外实验验证LINC00467对前列腺癌的生物学表型影响,发现敲减LINC00467的表达后,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存活及迁移侵袭能力明显被抑制,并且EMT相关的生物标志蛋白表达也受到影响,表明其具有促进前列腺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EMT的作用。随后运用慢病毒干扰技术构建了稳定低表达LINC00467的前列腺癌细胞株,在细胞及动物水平验证了LINC00467对前列腺癌发生进展的影响。增生性炎性萎缩(proliferative inflammatory atrophy,PIA)很可能是前列腺炎症与前列腺癌之间转化的桥梁,而PIA组织常常伴有大量的巨噬细胞浸润,因此我们推测LINC00467可能与巨噬细胞极化有关。通过转染si RNA发现,LINC00467可以促进M2型巨噬细胞极化,从而促进前列腺癌迁移和侵袭。分子机制研究中,针对LINC00467在胞质中的作用,采用开放数据库对靶向该lnc RNA的miRNA进行预测,运用qRT-PCR对两者的表达相关性进行了初步验证后筛选出miR-494-3p,随后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发现LINC00467作为竞争内源性RNA结合并抑制miR-494-3p的活性,进而增强STAT3的作用以促进前列腺癌细胞的EMT转变和迁移侵袭能力。第一部分: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467的筛选和鉴定方法:(1)通过对前期RNA-Seq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差异表达lnc RNA。(2)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中目的lnc RNA在泛癌、前列腺癌配对样本和细胞的表达水平(3)通过qRT-PCR检测目标lnc RNA在前列腺癌组织样本及各前列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4)采用ROC曲线分析目标lnc RNA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5)通过核质分离实验检测目标lnc RNA的细胞定位。结果:(1)根据在3组前列腺癌组织,癌旁PIA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存在变化趋势一致的显着差异性表达(差异倍数≥2,FDR≤0.05)这一标准,并辅助运用开放数据库分析,筛选出lnc RNA LINC00467作为研究目标基因。(2)LINC00467在大多数癌组织高表达。(3)LINC00467在前列腺癌组织和细胞高表达。(4)ROC曲线分析发现LINC00467对前列腺癌有一定诊断价值。(5)核质分离实验检测了LINC00467在细胞中的定位大部分富集于胞质。结论:通过RNA-seq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了一条在前列腺癌异常表达且有一定诊断价值的lnc RNA,细胞定位主要位于胞质。第二部分:LINC00467增强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及迁移侵袭能力方法:(1)CCK8及Ed U细胞增殖活性试剂盒检测LINC00467对于前列腺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2)克隆形成实验检测LINC00467对于前列腺癌细胞存活能力的影响。(3)细胞周期试剂盒检测LINC00467对于前列腺癌细胞周期能力的影响。(4)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LINC00467对于前列腺癌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5)Western Blot技术检测LINC00467对EMT相关标志物的影响。(6)在DU145细胞系中通过转染LINC00467的干扰慢病毒以进行体内荷瘤模型实验研究LINC00467对前列腺癌细胞体内生长能力的影响。结果:(1)CCK8及Ed U细胞增殖活性检测发现LINC00467能够促进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2)克隆形成实验发现LINC00467能够促进前列腺癌细胞的存活。(3)流式周期检测发现LINC00467能够阻滞前列腺癌细胞周期于G0/G1期。(4)Transwell小室实验证实LINC00467能够促进前列腺癌细胞的迁移及侵袭。(5)Western Blot发现下调LINC00467后,EMT相关标志物中的E-Cadherin蛋白表达增加,N-Cadherin和Vimentin的蛋白表达减少,证实LINC00467能够促进前列腺癌细胞的EMT进程(6)小鼠皮下荷瘤模型发现LINC00467能够在体内促进前列腺癌的体内生长。结论:在体外细胞系模型中,发现LINC00467能促进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体内动物模型试验模型发现LINC00467可以促进肿瘤体内生长。表明LINC00467是前列腺癌的促癌基因。第三部分:LINC00467通过巨噬细胞M2型极化促进前列腺癌恶性进展方法:(1)巨噬细胞的诱导与极化。(2)LINC00467在各型巨噬细胞的表达水平。(3)M2型巨噬细胞敲减LINC00467,观察细胞因子标志物的改变。(4)前列腺癌细胞敲减LINC00467,上清液与巨噬细胞共培养,观察细胞因子变化。(5)在M2型巨噬细胞敲减LINC00467,上清液与DU145共培养,观察其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1)成功完成巨噬细胞诱导并极化,q PCR验证各型巨噬细胞细胞因子标志物。(2)LINC00467在M2型巨噬细胞表达更多。(3)敲减LINC00467可以抑制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水平。(4)前列腺癌细胞敲减LINC00467,可以抑制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水平。(5)M2型巨噬细胞敲减LINC00467可抑制前列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结论:LINC00467可以促进M2型巨噬细胞极化,并促进前列腺癌恶性进展。第四部分:LINC00467通过miR-494-3p/STAT3信号通路促进前列腺癌恶性进展方法:(1)运用开放性数据库进行miRNA预测(2)qRT-PCR及Western Blot验证miRNA可以同时靶向LINC00467和STAT3(3)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494-3p分别与LINC00467和STAT3是否都存在结合位点。(4)qRT-PCR检测miR-494-3p在前列腺癌组织和细胞系表达。(5)miR-494-3p可以靶向STAT3抑制前列腺癌进展。(6)rescue实验验证LINC00467通过miR-494-3p/STAT3信号通路促进前列腺癌进展。结果:(1)miR-494-3p可同时靶向LINC00467和STAT3。(2)qRT-PCR发现下调LINC00467可以增加miR-494-3p的表达量。(3)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明确miR-494-3p分别与LINC00467和STAT3都有结合位点。(4)qRT-PCR检测发现miR-494-3p在前列腺癌组织和细胞系高表达,且与LINC00467有一定的相关性。(5)miR-494-3p可通过STAT3信号通路抑制前列腺癌进展。(6)Rescue实验发现miR-494-3p可以部分回复LINC00467敲减对前列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结论:LINC00467通过miR-494-3p/STAT3信号通路促进前列腺癌恶性进展

努热曼古·艾买尔[9](2021)在《CEUS与增强MRI在可疑前列腺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文中研究表明目标:探讨经直肠超声造影(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nograpy,CEUS)、增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e,MRI)在诊断可疑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94例PSA≤50ng/ml的可疑前列腺癌患者行CEUS及增强MRI检查,两种检查结果分别与穿刺病理结果对照,比较两者的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94例患者中37例被诊断为前列腺癌(39.36%,37/94)。CEUS、增强MRI诊断前列腺癌的灵敏度是62.16%和75.6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EUS、增强MRI诊断前列腺癌的特异度是75.44%和57.89%,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US诊断前列腺疾病的AUC为0.688(0.575-0.801),且略高于增强MRI的AUC 0.668(0.556-0.779),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0<PSA≤10ng/ml时,增强MRI及CEUS检出率分别为78.60%、28.60%,增强MRI对前列腺癌检出率高于CEUS,两种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病理格里森评分(Gleason,GS)≥7分的中高危前列腺癌,CEUS和增强MRI的检出率均为89.3%。结论:CEUS和增强MRI在诊断可疑前列腺癌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对中高危前列腺癌(GS≥7),CEUS和增强MRI在诊断前列腺癌能力相当。在0<PSA≤10ng/ml范围内,增强MRI诊断前列腺癌的检出率高于CEUS。在临床上两种方法可借鉴性合理选择使用。

孙碧霞[10](2021)在《MRI影像特征和纹理分析对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的预测价值》文中指出目的探讨MRI影像特征对低、中高级别前列腺癌(Prostatic cancer,PCa)Gleason分级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经过穿刺活检或根治术后病理证实为PCa的54个病人,63个病灶。纳入患者的年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及其相关指标、以及病灶在T2WI图像上的定量及定性影像特征。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年龄、PSA及其相关指标、MRI定量影像特征在低、中高危组PCa之间的差异,采用卡方检验分析组间定性影像特征的差异。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来评估诊断效能。结果PSA、f PSA、PSDA、肿瘤最大直径、相对病变直径、肿瘤体积、病灶形态、前列腺包膜、病灶包膜、信号、边界在PCa各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ROC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体积和PSAD的AUC最大。结论MRI影像特征和PSA及其相关指标可以提高对低、中高级别PCa的诊断价值,有助于术前无创性评估前列腺癌的危险程度。目的探讨ADC图纹理分析对低、中高级别前列腺癌(Prostatic cancer,PCa)Gleason分级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经过穿刺活检或根治术后病理证实为PCa的63个病灶。采用Fire Voxel软件在ADC图上手动逐层勾画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得出直方图纹理特征参数(熵、偏度、峰度、不均匀性、标准差、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中位数及10%、25%、50%、75%、90%分位像素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来比较熵、偏度、峰度、标准差、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中位数、不均匀性及10%、25%、50%、75%、90%分位像素值等纹理参数在低、中高危组PCa之间的差异。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来评估诊断效能,并评价其与MRI定量影像参数对鉴别低、中高危组PCa的联合诊断效能。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纹理参数对中高危组前列腺癌的独立危险预测因子。结果熵、偏度、最小值、平均值、中位数及10%、25%、50%、75%分位像素值在PCa各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偏度和熵的AUC较大,两者分别与肿瘤体积及相对病变直径联合比单独使用的诊断效能强。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熵、中位数、10%分位、50%分位为中高危组前列腺癌的独立危险预测因子。结论ADC图的纹理参数可能是预测中高危组PCa有价值的工具,从ADC图中提取的特定纹理参数与特定的MRI影像定量特征的组合可能是预测中高危组PCa的附加工具。

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普查在诊断前列腺癌中的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普查在诊断前列腺癌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PRM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生物学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肺癌的研究进展
        1.1.1 肺癌的分类
        1.1.2 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
        1.1.3 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
    1.2 肿瘤-睾丸抗原(CTA)的研究进展
        1.2.1 CTA分类及特征
        1.2.2 CTA表达调控
        1.2.3 CTA作用和功能
        1.2.4 配子发生与恶性生殖
        1.2.5 CTA在恶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
        1.2.6 肿瘤疫苗和免疫治疗
    1.3 人鱼精蛋白1(PRM1)
        1.3.1 PRM1 的作用
        1.3.2 PRM1 与恶性肿瘤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设备和试剂
        2.1.1 实验设备
        2.1.2 实验试剂
        2.1.3 实验细胞和动物
    2.2 实验方法
        2.2.1 临床样本的收集
        2.2.2 RT-PCTR法检测样本mRNA水平
        2.2.3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
        2.2.4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
        2.2.5 细胞株复苏与培养
        2.2.6 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活力检测
        2.2.7 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在不同血清浓度下孵育
        2.2.8 质粒转染和RNA干扰
        2.2.9 人源重组PRM1 蛋白孵育实验
        2.2.10 CCK8 法检测细胞增殖
        2.2.11 EdU法检测细胞增殖实验
        2.2.12 动物实验
    2.3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PRM1 在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组织和外周血中的表达
        3.1.1 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组织与配对正常组织PRM1-mRNA水平的差异
        3.1.2 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组织中PRM1 蛋白水平及临床相关性
        3.1.3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PRM1 蛋白水平及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
    3.2 PRM1 诊断价值的评估
        3.2.1 外周血PRM1 蛋白水平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
        3.2.2 PRM1 在肺腺癌中诊断价值的评估
        3.2.3 PRM1 在肺鳞癌中诊断价值的评估
        3.2.4 PRM1 在组合标志物中诊断价值的评估
        3.2.5 PRM1 对不同分期的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评估
        3.2.6 PRM1 在Ⅰ-Ⅱ期肺鳞癌和肺腺癌中的诊断价值
    3.3 PRM1 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生物学作用的研究-细胞学实验
        3.3.1 PRM1 在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中的表达
        3.3.2 PRM1 基因过表达和敲低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增殖的影响
        3.3.3 外源性PRM1 重组蛋白和PRM1 抗体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3.3.4 细胞营养状态对PRM1 表达水平的影响
        3.3.5 PRM1对A549、NCI-H460 细胞的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
    3.4 PRM1 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生物学作用研究-动物学实验
        3.4.1 构建A549 细胞裸鼠转移瘤模型
        3.4.2 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 转移瘤裸鼠血清中PRM1 表达水平
        3.4.3 外源性PRM1 重组蛋白和PRM1 抗体对肿瘤生长曲线的影响
        3.4.4 外源性PRM1 重组蛋白和PRM1 抗体对肿瘤体积和重量的影响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p2PSA及其衍生指标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临床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主要仪器
        2.1.3 主要试剂
        2.1.4 样本收集和处理
        2.1.5 检验原理
        2.1.6 p2PSA、tPSA、fPSA的检测过程
        2.1.7 经直肠穿刺活检方法
        2.1.8 统计学方法
        2.1.9 计算公式
    2.2 结果
        2.2.1 所有研究人群的一般描述性统计
        2.2.2 各指标诊断前列腺癌的ROC曲线
        2.2.3 不同tPSA值患者统计结果
        2.2.4 不同Gleason评分前列腺癌患者一般描述性统计结果
    2.3 讨论
        2.3.1 PSA及 p2PSA的由来
        2.3.2 P2PSA及其衍生的诊断指标对诊断前列腺癌的效能
        2.3.3 P2PSA及衍生指标对预测活检病理侵袭性PCa的效能
        2.3.4 P2PSA及衍生指标在预测侵袭性PCa、主动监测、生化复发监测中的应用
第3章 结论与不足
    3.1 结论
    3.2 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前列腺癌新型肿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3)基于DBSI的深度神经网络学习在鉴别诊断前列腺癌及预测病理分级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基于DBSI的深度神经网络学习在鉴别诊断前列腺癌中的运用价值
    一、材料和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基于DBSI的深度神经网络学习在预测前列腺癌病理分级中的运用价值
    一、材料和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基于DBSI深度神经网络学习在离体前列腺标本中鉴别诊断前列腺癌及预测病理分级中的运用价值
    一、材料和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多种影像学方法在前列腺癌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运用价值
    一 、前列腺的组织胚胎学
    二、前列腺癌的简要发生机制
    三、前列腺癌的诊疗现状
    四、多参数磁共振及放射组学的临床运用
    五、全身磁共振的临床运用
    六、CT 的临床运用
    七、骨扫描(Bone Scintigraphy BS)的临床运用
    八、PET/CT 的临床运用
    参考文献
在读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说明
致谢

(4)局部高危前列腺癌中医证型与分子分型及复发分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 研究对象
2 辨证方法
3 观察指标
4 统计学处理
5 结果
讨论
    1 临床观察结果分析
    2 前列腺癌病因病机特点分析
    3 局部高危前列腺癌的治疗
    4 前列腺癌的神经内分泌分化
    5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前列腺癌中医证型与肿瘤免疫组化指标分析表
    附录二 前列腺癌中医证候分析表
综述一 前列腺癌中医辨证分型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前列腺癌分子分型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多参数磁共振PI-RADS评分系统在PSA4~20ng/ml区间内对前列腺癌患者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6)PSAD联合MRS对PSA<10ng/ml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材料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和研究类型
    2.2 研究方法
    2.3 磁共振波谱检查
    2.4 前列腺穿刺活检
        2.4.1 前列腺穿刺指征
        2.4.2 经直肠穿刺取前列腺组织的操作方法
    2.5 样本分组
    2.6 统计学分析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患者临床资料特征
    3.2 MRS诊断前列腺癌的效能
    3.3 PSA与PSAD诊断前列腺癌的效能比较
    3.4 PSAD联合MRS诊断前列腺癌双阳性的效能
第4章 讨论
第5章 不足之处
第6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前列腺癌诊断方式新进展
    参考文献

(7)循环肿瘤细胞对前列腺癌诊断价值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循环肿瘤细胞以及其在前列腺癌中的临床作用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8)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467促进前列腺癌恶性进展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467 的筛选与鉴定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主要仪器设备
        2.2 主要试剂
        2.3 组织标本、细胞
        2.4 实验方法
    3 结果
        3.1 RNA-seq分析筛选及鉴定了差异表达基因LINC00467
        3.2 TCGA及 GSEA数据库生物信息学分析LINC00467 在大多数肿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
        3.3 LINC00467 在配对前列腺癌临床标本中的表达水平
        3.4 qRT-PCR检测LINC00467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
        3.5 CCLE数据库分析LINC00467 在细胞系表达水平
        3.6 qRT-PCR检测LINC00467在前列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
        3.7 ROC曲线分析发现 LINC00467 对前列腺癌诊断的价值
        3.8 LINC00467 的亚细胞定位
    4.结论
    5.讨论
第二部分:LINC00467 对前列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1.前言
    2.材料和方法
        2.1 细胞系
        2.2 主要仪器设备
        2.3 主要试剂
        2.4 方法
    3.结果
        3.1 si RNA在前列腺癌细胞系改变LINC00467 表达
        3.2 LINC00467 表达改变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3.3 EdU实验检测LINC00467表达改变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3.4 细胞周期检测LINC00467 表达改变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3.5 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LINC00467 表达改变对前列腺癌细胞的迁移能力的影响
        3.6 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LINC00467 表达改变对前列腺癌细胞的侵袭能力的影响
        3.7 LINC00467水平的变化能否影响 EMT 相关标志物的表达
        3.8 LINC00467 对裸鼠皮下荷瘤生长的影响
    4.结论
    5.讨论
第三部分:LINC00467 通过M2 型巨噬细胞极化促进前列腺癌的恶性进展
    1.前言
    2.材料和方法
        2.1 细胞系
        2.2 主要仪器设备
        2.3 主要试剂
        2.4 实验方法
    3 结果
        3.1 不同亚型巨噬细胞模型诱导
        3.2 LINC00467 在各组巨噬细胞表达水平
        3.3 LINC00467 能否促进M2 型巨噬细胞极化
        3.4 前列腺癌来源的LINC00467能否促进 M2 巨噬细胞极化
        3.5 LINC00467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对 DU145 细胞迁移的作用
    4.结论
    5.讨论
第四部分:LINC00467通过miR-494-3p/STAT3 信号轴促进前列腺癌的恶性进展
    1.引言
    2.实验材料和方法
        2.1 主要仪器
        2.2 主要试剂
        2.3 实验方法
    3.结果
        3.1 LINC00467能否促进 STAT3 信号通路的表达
        3.2 预测LINC00467和STAT3 共同靶向的miRNA
        3.3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明确 LINC00467 是否与 miR-494-3p 直接结合
        3.4 miR-494-3p能否抑制STAT3 蛋白表达
        3.5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明确miR-494-3p是否可以与 STAT3 直接结合
        3.6 miR-494-3p在前列腺癌组织及细胞系表达水平及对前列腺癌的增殖,迁移及侵袭的作用
        3.7 体内实验验证敲减LINC00467对miR-494-3p和 STAT3 表达的影响
        3.8 LINC00467 能否通过miR-494-3p/STAT3 促进前列腺癌增殖、迁移和侵袭
    4.结论
    5.讨论
全文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非编码RNA对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
    参考文献

(9)CEUS与增强MRI在可疑前列腺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仪器与方法
    3.统计学方法
    4.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前列腺癌的影像学新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10)MRI影像特征和纹理分析对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的预测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研究背景
第一部分 MRI影像特征对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的预测价值
    一 研究目的
    二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MRI检查方法
        3 病理学检查
        4 MRI影像特征和PSA及其相关指标的提取
        5 统计方法
    三 结果
        1 肿瘤最大直径与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的关系
        2 相对病变直径与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的关系
        3 肿瘤体积与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的关系
        4 病灶形态与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的关系
        5 前列腺包膜与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的关系
        6 病灶包膜与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的关系
        7 病灶信号与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的关系
        8 病灶边界与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的关系
        9 PSA及其相关指标与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的关系
    四 讨论
    五 结论
第二部分 ADC 图纹理分析对前列腺癌 Gleason 分级的预测价值
    一 研究目的
    二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MRI检查方法
        3 图像分析及参数提取方法
        4 统计方法
    三 结果
        1 ADC图纹理分析与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的关系
        2 MRI定量影像特征联合ADC图纹理分析
        3 熵值、偏度、相对病变直径、肿瘤体积与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的相关性分析
        4 观察者间的一致性分析
    四 讨论
    五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磁共振成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表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普查在诊断前列腺癌中的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PRM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生物学作用研究[D]. 李小丰. 吉林大学, 2021(01)
  • [2]p2PSA及其衍生指标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D]. 傅文晴. 南昌大学, 2021(01)
  • [3]基于DBSI的深度神经网络学习在鉴别诊断前列腺癌及预测病理分级中的应用价值[D]. 阳青松.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1(01)
  • [4]局部高危前列腺癌中医证型与分子分型及复发分层研究[D]. 宋彦奇.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多参数磁共振PI-RADS评分系统在PSA4~20ng/ml区间内对前列腺癌患者的诊断价值[D]. 郑玮玮.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6]PSAD联合MRS对PSA<10ng/ml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D]. 杨维清. 南昌大学, 2021(01)
  • [7]循环肿瘤细胞对前列腺癌诊断价值及应用[D]. 欧译天.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8]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467促进前列腺癌恶性进展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江豪. 南昌大学, 2021(01)
  • [9]CEUS与增强MRI在可疑前列腺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D]. 努热曼古·艾买尔.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9)
  • [10]MRI影像特征和纹理分析对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的预测价值[D]. 孙碧霞. 兰州大学, 2021(12)

标签:;  ;  ;  ;  ;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筛查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