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谷氨酸脱氢酶抗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谷氨酸脱氢酶抗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一、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谷氨酸脱氢酶抗体测定的临床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1](2021)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文中认为随着国内外2型糖尿病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 获得了更多关于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预防、诊断、监测及治疗的循证医学新证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特组织专家对原有指南进行修订, 形成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旨在及时传递重要进展, 指导临床。本指南共19章, 内容涵盖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糖尿病的筛查和评估、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医学营养、运动治疗和体重管理、高血糖的药物治疗、糖尿病相关技术、糖尿病急性和慢性并发症、低血糖、糖尿病的特殊情况、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等。本指南的颁布将有助于指导和帮助临床医师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综合管理, 改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结局。

马岱朝[2](2021)在《丹参多酚酸通过小胶质细胞P2X7/NLRP3/GSDMD通路减轻实验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大量研究表明丹参多酚酸可以改善缺血性脑卒中的预后结局,并通过多种药理作用及机制发挥神经保护作用,但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阐明。小胶质细胞参与脑梗死后的炎症反应,而小胶质细胞中由NLRP3炎症小体及其上游的P2X7受体和下游的GSDMD分子构成的P2X7/NLRP3/GSDMD通路介导脑梗死后的炎症级联反应。本研究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通(MCAO/R)模型和大鼠原代神经元与原代小胶质细胞共培养缺氧缺糖/复氧复糖(OGD/R)模型,通过观察丹参多酚酸的注射剂型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SAFI)对MCAO/R模型神经功能评分、梗死体积、神经元凋亡、炎症因子表达及OGD/R模型中神经元细胞活力与凋亡的影响,并且观察SAFI对MCAO/R模型脑皮质及OGD/R模型中小胶质细胞中P2X7/NLRP3/GSDMD通路中相关分子的表达的影响,旨在探讨SAFI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P2X7/NLRP3/GSDMD通路对实验性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分子机制。材料与方法:1.SAFI对MCAO/R模型大鼠神经保护作用(1)将58只SD大鼠随机分为2部分,第一部分大鼠随机分2组:I/R组(MCAO/R+生理盐水),I/R+SAFI组(MCAO/R+SAFI),于术后第1至第7天每天进行一次神经功能评分,于术后第7天获取脑组织测量梗死体积。实验第二部分动物随机分为四组:Control组(假手术+生理盐水),SAFI组(假手术+SAFI),I/R组(MCAO/R+生理盐水),I/R+SAFI组(MCAO/R+SAFI),该部分大鼠3天后取脑用于组织学(HE、免疫组化、TUNEL、荧光染色)检测及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2)使用尼龙线由颈外动脉插入至大脑中动脉(MCA)阻断MCA血供引起供血区域缺血损伤,封堵120分钟后拔出尼龙线恢复血流,建立MCAO/R模型。通过观察MCAO/R模型大鼠梗死体积、神经功能评分、HE染色组织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炎症因子表达、TUNEL检测神经细胞凋亡情况,评估SAFI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2.SAFI对经OGD/R处理的神经元细胞活力与凋亡影响的研究(1)取新生SD乳鼠分离提取原代神经元细胞及原代小胶质细胞,免疫荧光检测神经元标记物MAP2的表达鉴定神经元,免疫荧光检测小胶质细胞标记物CD11-b的表达鉴定小胶质细胞。MTT法检测不同浓度SAFI对OGD处理的大鼠原代神经元细胞和原代小胶质细胞的细胞活性筛选SAFI最佳药物浓度。(2)根据细胞类型,分为单纯神经元培养组与小胶质细胞+神经元共培养组。单纯神经元培养组分为三个亚组:Neuron组(神经元正常条件下培养),Neuron+OGD/R组(神经元行OGD/R处理),Neuron+OGD/R+SAFI组(神经元行OGD/R及SAFI处理。处理方法:在Neuron+OGD/R+SAFI组,将原代神经元接种于培养板中,给予SAFI预处理24 h,将培养换至无葡萄糖的DMEM于95%N2+5%CO2环境中(培养液含同浓度SAFI)培养3h,接着将细胞于正常培养条件下继续培养24h后收集细胞用于检测;Neuron+OGD/R组不加SAFI,培养条件同前;Neuron组不加SAFI于正常培养条件下培养。小胶质细胞+神经元共培养组分为三个亚组:Neuron+Microglia组(神经元与小胶质细胞正常条件下共培养),Neuron+Microglia+OGD/R组(神经元与小胶质细胞共培养并行OGD/R处理),Neuron+Microglia+OGD/R+SAFI组(神经元与小胶质细胞共培养并行OGD/R及SAFI处理)。处理方法:在Neuron+Microglia+OGD/R+SAFI组,将原代小胶质细胞和原代神经元细胞利用Transwell共培养体系培养。神经元细胞接种于下室,小胶质细胞接种于上室,用SAFI于正常培养条件下预处理24 h后,将细胞换至无葡萄糖的DMEM(含相同浓度的SAFI)于95%N2及5%CO2环境中,37℃培养3 h构建OGD模型,于正常培养条件下继续培养24 h后,收集神经元细胞及培养基用于检测;Neuron+Microglia+OGD/R组不加SAFI,培养条件同前;Neuron+Microglia组不加SAFI于正常培养条件下培养。(3)经OGD/R处理细胞,通过检测培养基中LDH水平反映细胞受损程度,通过CCK-8法检测各组神经元细胞的活力,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神经元细胞的凋亡等方法,来观察SAFI对单纯培养及与小胶质细胞共培养的神经元的保护作用。3.SAFI对MCAO/R模型及OGD/R模型小胶质细胞NLRP3炎症小体激活与焦亡相关蛋白GSDMD影响的研究(1)动物造模及分组同上。将共培养细胞分为4组:分别为Control组(神经元与小胶质细胞正常条件下共培养),SAFI组(神经元与小胶质细胞正常条件下共培养并加入SAFI),OGD/R组(神经元与小胶质细胞共培养并行OGD/R处理),OGD/R+SAFI组(神经元与小胶质细胞共培养并行OGD/R处理且加入SAFI干预)。(2)将体外培养的原代小胶质细胞和体外培养的大鼠原代神经元细胞利用Transwell共培养体系培养,神经元细胞种于下室,小胶质细胞接种于上室,用50ug/ml浓度的SAFI于正常培养条件下预处理24 h,后将细胞换至无葡萄糖的DMEM(含相同浓度的SAFI)于95%N2+5%CO2环境中,37℃培养3 h构建OGD模型,于正常培养条件下继续培养24 h后收集神小胶质细胞。OGD/R组不加SAFI,培养条件同前。SAFI组加SAFI于正常培养条件下培养。Control组不加SAFI于正常培养条件下培养。(3)构建MCAO/R模型及小胶质细胞OGD/R模型后,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皮质小胶质细胞NLRP3的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组织中及培养的小胶质细胞中NLRP3炎症小体激活与焦亡相关蛋白GSDMD表达及裂解的水平,采用RT-PCR检测脑组织中及培养的小胶质细胞中NLRP3炎症小体相关的m RNA表达和GSDMD的m RNA表达水平。(4)采用尼日利亚菌素和尿酸单钠作NLRP3炎症小体激活剂,在培养小胶质细胞后加入脂多糖激惹细胞,用PBS洗脱脂多糖后以SAFI处理细胞,然后以尼日利亚菌素或尿酸单钠在无血清培养基中处理细胞,然后裂解细胞后进行western blot检测。4.SAFI对MCAO/R模型及OGD/R模型NLRP3炎症小体激活上游的膜离子通道P2X7表达的影响及SAFI组分与P2X7的分子对接(1)MCAO/R造模及OGD/R模型制备及分组同上。(2)采用RT-PCR、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方法,观察SAFI对大鼠MCAO/R脑皮质及OGD/R模型中与神经元共培养的小胶质细胞中P2X7表达的影响。(3)采用计算机分子对接方法,从RCSB数据库下载大鼠P2X7的X-ray晶体三维结构文件,通过文献报道获取该蛋白与ATP通过氢键与离子相互作用结合口袋的主要氨基酸残基,运用Discovery Studio4.2软件对蛋白质删除配体处理,利用Auto Dock 4.2.6软件进行加氢、计算电荷、转化格式等处理。从TCMSP数据库、ZINC数据库、Pub Chem数据库获取SAFI主要成分的分子结构。利用Auto Dock软件进行半柔性对接。采用Discovery Studio4.2软件对对接结果进行可视化分析,观察SAFI的主要成分丹酚酸B、丹酚酸D、丹酚酸Y、紫草酸及迷迭香酸与P2X7结合的能力。结果:1.SAFI可改善大鼠脑MCAO/R模型神经功能缺损并减小脑梗死体积,并可减轻MCAO/R模型脑组织病理损伤。2.SAFI可减少大鼠脑MCAO/R模型脑皮质炎症因子ICAM-1、IL-1β、IL-18、TNF-α的表达水平,并减少MCAO/R模型皮质神经细胞凋亡。3.SAFI对OGD/R处理的单纯培养及与小胶质细胞共培养神经元的细胞损伤有减轻作用,并可改善细胞活力,且能降低凋亡率。4.在共培养条件下经OGD/R处理,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有细胞毒性作用,而SAFI可能具有减轻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的细胞毒性的作用。5.SAFI可以降低大鼠脑I/R损伤后小胶质细胞中NLRP3表达,并可抑制脑I/R损伤后IL-1β及IL-18等促炎性因子的表达。6.SAFI可抑制脑I/R损伤后皮质及与神经元共培养并经OGD/R处理的小胶质细胞中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7.SAFI可以抑制脑I/R损伤后脑皮质及与神经元共培养并经OGD/R处理的小胶质细胞的焦亡相关蛋白GSDMD的裂解。8.SAFI可以降低脑I/R损伤后皮质及OGD/R处理后的小胶质细胞中NLRP3、ASC、caspase1、IL-1βm RNA的表达水平。9.SAFI可降低MCAO/R模型大鼠脑皮质Iba1及P2X7双标阳性的小胶质细胞的数量,并可降低MCAO/R模型大鼠脑皮质及与神经元共培养并经OGD/R处理的小胶质细胞中P2X7蛋白及m RNA表达。10.SAFI中的丹酚酸D、丹酚酸Y、紫草酸等活性成分可能与P2X7受体具有较好的结合能力。结论:1.抑制炎症反应及减轻神经元凋亡是SAFI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部分药理学基础,抑制炎症反应可能是体现SAFI活血化瘀功效的一个方面。2.SAFI对OGD/R处理的神经元具有直接的和可能通过拮抗小胶质细胞对神经细胞毒性而产生间接的神经保护作用。3.SAFI中的丹酚酸D、丹酚酸Y、紫草酸等活性成分可能有拮抗P2X7受体激活的作用。4.SFAI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部分原因可能是SAFI可抑制小胶质细胞NLRP3炎症小体激活及细胞焦亡。5.SAFI可能通过小胶质细胞P2X7/NLRP3/GSDMD通路抑制NLRP3炎症的激活及细胞焦亡,缓解下游炎症级联瀑布扩大,从而对实验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谢光璟[3](2021)在《从“脑为元神之府”探讨安寐丹对睡眠剥夺大鼠能量代谢的影响及机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文在团队前期研究基础上,围绕安寐丹对睡眠剥夺(SD)大鼠的作用机理,从理论部分和实验部分两个层面进行研究。理论部分将基于中医学“脑为元神之府”观点,从中医学对脑的认识,元神的认识,以及脑、元神、睡眠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和挖掘,进而提出“元气-阴阳-五藏神”的失眠防治理论体系并阐述其中医内涵。实验部分通过建立SD大鼠模型,确立培元安神方安寐丹为实验用药,主要围绕安寐丹对SD大鼠能量代谢的作用机制,包括代谢水平、活动强度、线粒体生物学功能、能量代谢通路蛋白表达特征以及睡眠与能量的关系等开展相关研究,以期阐释SD发生后能量代谢的变化情况以及安寐丹调控的作用机理,为中医药防治睡眠障碍性疾病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方法:理论探讨:通过文献检索、古籍整理、系统总结等多种方法,从“脑为元神之府”观点出发,挖掘其理论内涵,分析中医学对“脑”“元神”的理解,从其概念、发展演变、生理功能,引申内涵等进行深入阐析,探讨关于脑、元神和睡眠关系的中西医认识,并进一步提出“元气-阴阳-五藏神”的失眠防治体系,分析其合理性和科学性,为我们确立培元安神治法及方药奠定基础,也为丰富中医药失眠防治理论提供支撑。实验研究:健康Sprague Dawley雄性大鼠,体质量220±10g,实验过程中控制温度、湿度及光照在正常范围,食物、垫料等灭菌处理,先进行1周环境适应后随机分为空白组(Ctrl)、模型组(SD)、安寐丹组(AMD)及褪黑素组(MT)。每日灌胃一次,连续给药4周。采用改良多平台水环境法制备睡眠剥夺模型。实验一检测各组体质量、摄食量及运动耐力,血糖及血脂水平,糖脂代谢相关基因,ATP、Na+-K+-ATP酶、Ca2+-Mg2+-ATP水平。实验二用HE染色及超微电镜观察大鼠下丘脑形态及线粒体等细胞器结构,Western blotting检测线粒体关键蛋白TFAM、Nrf1、Drp1和Mfn2表达以及免疫荧光(双标)检测四种蛋白在线粒体的靶向定位;ROS染色以及ELISA检测SOD、MDA、GSH-Px水平共同评价线粒体氧化应激程度。实验四运用免疫荧光检测腺苷受体A1R、A2AR以及神经递质受体mGluR5、PTGDR、GABAA1α的表达及共表达。实验三分组同实验一,每组再分4个亚组(n=5):ZT0组、ZT6组、ZT12组、ZT18组。SD模型建立及给药方式同实验一。运用自主活动视频分析系统监测各组自发活动,Real Time-q PCR检测AMPK/PGC-1α/Nrf-1通路及生物钟基因Per1、Cry1、Bmal1、Clock转录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p-AMPK、PGC-1α、Nrf-1蛋白翻译水平,免疫组化检测节律基因的表达。结果:理论探讨:关于“脑为元神之府”,中医学有非常丰富的理论渊源,中医学对脑和元神从功能的角度认识地较为全面,且二者联系体现在精神情志思维活动上,睡眠调节属于其中范畴。元神是化生五脏神的基础,五脏神的功能通过脑整合,脑的功能集中通过五脏神体现,表现在精神、情志、思维等多个维度,睡眠与脑的联系通过协调五脏阴阳发生联系。故“元气-阴阳-五脏神”的失眠防治体系符合中医学对睡眠与脑、神关系的定位,元气是根柢,阴阳是纲领,五脏神是核心。培元安神治法是我们防治失眠的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基于该种治法本课题组确立了古方安寐丹并开展相关实验研究,阐明安寐丹对SD大鼠的作用机制,为指导临床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实验研究:实验一,(1)各组大鼠体质量随时间增加,Ctrl组增长明显,SD增长率缓慢。与Ctrl组比较,SD组体质量从第7天降低,并在其后较Ctrl组显着下降;与SD组比较,AMD组从第14天体重增加,并在随后增长。摄食情况显示SD组在4小时内总的摄食量增加,同时前2小时与后2小时SD大鼠进食量均较Ctrl组显着性增加;安寐丹干预后0-2h及2-4h的摄食量较SD组并未见统计学差异。(2)糖脂代谢结果显示,与Ctrl组比较,SD组FBS、TG、TC、LDL-C水平显着升高,HDL-C含量则显着下降;与SD组对比,AMD显着降低了FBS、TG、TC、LDL-C水平,同时增加了HDL-C。肝脏中糖脂代谢相关基因mRNA结果显示,与Ctrl组比较,SD大鼠FAS、ACC1基因表达上调,PPARγ、GLUT4表达下调;AMD能够不同程度下调FAS、ACC1基因而上调PPARγ、GLUT4,说明安寐丹改善糖脂代谢与调节FAS、ACC1、PPARγ、GLUT4基因表达相关。(3)力竭性游泳显示SD大鼠游泳时间、游泳速度及游泳总路程均显着下降,经安寐丹干预后以上三项指标均有明显提升,提示安寐丹能够改善SD导致的活动下降,提高大鼠的运动量。(4)ATP水平及ATP酶结果显示SD组ATP水平、Na+-K+-ATP酶、Ca2+-Mg2+-ATP酶均显着下降,AMD组ATP、Na+-K+-ATP酶、Ca2+-Mg2+-ATP酶均增加,说明安寐丹可以改善SD导致的高代谢状态,纠正代谢紊乱。实验二:(1)HE染色结果显示,Ctrl组细胞结构完整,形态正常,胞浆丰富,胞核清晰,核浆比大;SD组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形态不规则,胞浆浓缩,核固缩。AMD干预后细胞形态结构改善,少量核固缩和细胞坏死。超微电镜结果显示,Ctrl组细胞形态基本正常,线粒体形态规则;SD组细胞核不规则,线粒体肿胀变形,嵴断裂或消失。AMD干预后细胞形态改善,部分线粒体肿胀及空泡现象。(2)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Ctrl组相比,SD大鼠下丘脑TFAM、Nrf1、Drp1、Mfn2蛋白相对表达均显着减少;与SD组比较,AMD升高了TFAM、Nrf1、Drp1、Mfn2表达,说明安寐丹可以改善SD大鼠下丘脑线粒体生物合成、融合及分裂功能,维持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稳定。(3)免疫荧光显示,TFAM、Nrf1、Drp1及Mfn2与VDAC1之间均存在共表达,Ctrl组有大量的阳性细胞共存;SD组共表达减少。经过AMD干预TFAM、Nrf1、Drp1、Mfn2与VDAC1共表达增多,结果与前面WB一致。(4)ROS染色显示Ctrl组IOD较低,SD大鼠IOD升高;与SD组比较,AMD显着降低IOD,但AMD与MT组比较无差异。SD组SOD及GSH-Px水平下降,MDA增加;AMD升高SOD及GSH-Px水平并降低MDA表达。说明安寐丹缓解了氧化应激失衡,并可能通过改善活性氧代谢影响线粒体功能。实验三:(1)Ctrl组的CAMKKβ、AMPK、PGC-1α、Nrf-1的mRNA呈现一定节律特征,四种基因有光期下降,暗期上升的趋势。与Ctrl组比较,SD组节律出现紊乱,CAMKKβ在ZT18,PGC-1α在ZT0与Ctrl比较无统计学意义;CAMKKβmRNA在ZT0表达下调,在ZT6、ZT12表达上调;AMPKmRNA在ZT0、ZT6、ZT12表达上调,在ZT18表达下调;PGC-1αmRNA在ZT6、ZT12表达上调,在ZT18表达下调;Nrf-1mRNA在ZT6表达上调,在ZT0、ZT12、ZT18表达下调。与SD组比较,AMD干预后大鼠节律改善,有光期表达减少暗期增加的趋势,CAMKKβmRNA在ZT0、ZT18及PGC-1αmRNA在ZT0与SD组无统计学意义,AMPKmRNA、Nrf-1mRNA在四个时间节点均较SD组有显着改善。(2)进一步使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了AMPK的磷酸化水平及PGC-1α、Nrf-1在不同节点的翻译水平。结果显示,与Ctrl组比较,SD组p-AMPK、PGC-1α及Nrf-1蛋白相对表达量不规律,总体表达量下降,p-AMPK在ZT12表达上升,PGC-1α、Nrf-1在4个节点表达均下降;与SD组比较,AMD干预p-AMPK、PGC-1α、Nrf-1总体表达上调,其中p-AMPK在ZT12节点无统计学差异,PGC-1α在ZT12表达降低,Nrf-1在ZT18表达降低,其余节点蛋白表达增加。(3)Ctrl大鼠Bmal1、Cry1及Per1基因表现一定节律特征,Bmal1在光期降低并逐渐到暗期增加,Cry1、Per1在光期增加暗期降低。Clock尚未有显着节律特征。与Ctrl组比较,SD组未出现节律特征,Bmal1mRNA在ZT0、ZT12、ZT18下调、ClockmRNA在ZT6、ZT12下调,Cry1mRNA在ZT0上调而在ZT6、ZT12、ZT18下调;Per1mRNA在4各节点表达均下调。与SD对比,AMD干预后Bmal1、Cry1及Per1基因在不同节点改善,其中Bmal1、Cry1在4个时间节点上与SD组均有统计学意义,Bmal1mRNA除在ZT6表达下调,其余较SD组表达上调;同时,Clock、Per1仅在ZT6、ZT12上调了Clock、Per1。(4)选择差异最显着ZT6、ZT12检测四种基因蛋白表达。与Ctrl组比较,SD组Bmal1、Clock、Cry1、Per1蛋白表达在ZT6、ZT12均显着降低;与SD组比较,AMD干预后Bmal1、Clock、Cry1、Per1蛋白表达在ZT6、ZT12增加,IOD显着升高。(5)Ctrl组呈现较好昼夜节律特征,而SD组昼夜节律相对紊乱,TT、LT、DT均明显延长。SD除20:00及8:00外,其余6个节点时间较Ctrl组增加;安寐丹显着缩短了TT、LT及DT;在11:00至20:00的4个节点与SD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光暗条件下各组大鼠白天活动速度、活动次数较夜间均显着减少;与Ctrl组比较,SD组在白天夜间活动速度、活动次数均增加;与SD组比较,AMD降低了SD大鼠夜间活动的平均速度,以及降低日间及夜间活动次数。实验四:(1)与Ctrl组比较,SD组中A1R、mGluR5荧光强度升高,A2AR、PTGDR、GABA1α荧光强度显着下降;与SD组比较,AMD干预后A1R、mGluR5荧光强度均降低,A2AR、PTGDR、GABA1α荧光强度显着增强,蛋白表达量升高。(2)免疫荧光观察蛋白共表达。A1R与mGluR5可见明显共表达,SD组较Ctrl组明显,共表达为黄色或橙色。但SD组及AMD组中A2AR与mGluR5的共表达很低甚至无共表达,提示A1R可能更密切与mGluR5结合发挥睡眠调节作用,而A2AR与mGluR5的作用并不显着。A1R与PTGDR之间未见有共表达,A2AR与PTGDR可见显着共表达,SD组共表达减少,AMD可见部分共表达。A1R、A2AR与GABAA1α均有明显共表达,Ctrl组明显,SD组较低,AMD干预后共表达增加。结论:(1)失眠中医称“不寐”,总由心神不安导致的睡眠质量下降。中西医都认为脑都是十分重要的脏腑,在精神情志等高级生命活动中发挥关键作用。基于中医学“脑为元神之府”理论,吸收《内经》睡眠“三大学说”——阴阳理论、营卫理论、脏腑理论的思想,我们进一步总结归纳出以“元气-阴阳-五脏神”为核心的失眠防治体系,认为元气是睡眠的根柢,阴阳是睡眠的纲领,五脏神是睡眠的核心,从整体的、功能的、系统的层面认识了失眠的病因病机,基于该理论体系我们确立培元安神治法为失眠治疗的重要方法,培元安神代表方安寐丹为其代表方。(2)SD与能量代谢紊乱相关,常相互作用,互为因果。SD发生后能量代谢出现明显异常,故能量代谢紊乱参与了SD发生发展过程,从能量代谢角度着手防治睡眠障碍可能成为一种新的思路。(3)安寐丹能够改善SD大鼠能量代谢紊乱,纠正糖脂代谢异常,提高活动度及ATP水平。(4)安寐丹可以通过改善线粒体结构损伤,改善线粒体生物合成、分裂及融合等功能,缓解SD导致的能量代谢紊乱。(5)安寐丹改善AMPK/PGC-1α/Nrf-1通路蛋白节律性表达进而调节线粒体生物学功能,安寐丹同时影响生物钟基因的节律特征,使得AMPK作为细胞能量状态传感器可能从能量和节律两个层面参与SD大鼠的代谢过程。(6)安寐丹可以改善A1R及A2AR表达,并调节其与mGluR5、PTGDR、GABAA1α共表达水平,并可能从该途径发挥改善SD大鼠睡眠的作用。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4](2021)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国内外2型糖尿病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获得了更多关于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预防、诊断、监测及治疗的循证医学新证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特组织专家对原有指南进行修订,形成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旨在及时传递重要进展,指导临床。本指南共19章,内容涵盖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糖尿病的筛查和评估、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医学营养、运动治疗和体重管理、高血糖的药物治疗、糖尿病相关技术、糖尿病急性和慢性并发症、低血糖、糖尿病的特殊情况、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等。本指南的颁布将有助于指导和帮助临床医师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综合管理,改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结局。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5](2021)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文中指出随着国内外2型糖尿病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 获得了更多关于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预防、诊断、监测及治疗的循证医学新证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特组织专家对原有指南进行修订, 形成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旨在及时传递重要进展, 指导临床。本指南共19章, 内容涵盖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糖尿病的筛查和评估、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医学营养、运动治疗和体重管理、高血糖的药物治疗、糖尿病相关技术、糖尿病急性和慢性并发症、低血糖、糖尿病的特殊情况、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等。本指南的颁布将有助于指导和帮助临床医师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综合管理, 改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结局。

裴华莲[6](2021)在《COPD患者肌肉衰减综合征膳食相关风险模型构建及氨基酸代谢组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膳食质量及其肌肉衰减综合征患病现状,分析肌肉衰减综合征膳食相关风险因素,并从氨基酸代谢物角度探讨肌肉衰减综合征的病因,为肌肉衰减综合征的精准防控及靶向干预提供研究基础。方法:1)第一部分,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西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研究”子课题“新疆区域多民族自然人群队列建设及随访研究”在伊犁及乌鲁木齐现场招募的35-74岁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测量、体成分测量及血样采集。风险模型构建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计算各诊断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区线(ROC)下面积(AUC)进行模型验证。2)从第一部分研究对象中选取48名COPD伴有肌肉衰减综合征的患者为病例组,56名COPD不伴有肌肉衰减综合征的患者为对照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C)方法进行氨基酸代谢组学检测,并应用随机森林法及偏最小二乘回归法筛选出肌肉衰减综合征相关的特征氨基酸标志物。3)对第二部分筛出的特征氨基酸标志物分别进行基于降秩回归法的膳食模式构建与体外细胞实验,以验证对肌肉衰减综合征的作用。细胞实验方法是通过不同浓度的特征氨基酸干预小鼠成肌细胞,评价细胞增殖活性,应用RT-q PCR方法检测成肌细胞增殖活性标记蛋白与能量代谢相关蛋白m RNA的表达量,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以上两种蛋白的表达量。结果:第一部分:1)共纳入COPD患者672人,基于膳食平衡指数(DBI-16)进行膳食质量调查,结果发现,95.24%的患者存在低、中、高度摄入不足,98.21%的患者存在低、中度膳食不均衡;以B膳食模式(摄入不足为主)占比最大(56.25%);91.52%、88.84%、75.45%的居民分别存在鱼虾、奶类、蔬菜摄入不足;64.58%、55.80%、41.52%的居民分别存在水果、豆类、食物种类摄入不足。2)COPD患者肌肉衰减综合征患病率为28.72%。3)膳食质量不同指标对COPD患者肌肉衰减综合征影响的风险模型构建结果:膳食类型分析中,低度摄入过量对肌肉衰减综合征起到保护作用(OR=0.650,95%CI:0.425~0.994);膳食模式分析中,B膳食模式是肌肉衰减综合征的危险因素(OR=5.244,95%CI:1.692~16.247);具体食物组分析中,谷物(OR=1.334,95%CI:1.012~1.758)、蔬菜(OR=3.394,95%CI:1.161~9.916)、奶类(OR=2.377,95%CI:1.445~3.911)、食物种类(OR=2.933,95%CI:1.588~5.417)的摄入不足均是肌肉衰减综合征的危险因素;膳食类型、膳食模式及食物组对肌肉衰减综合征影响的回归模型验证的AUC分别为0.866,0.868,0.882。膳食摄入不足模式及食物种类不足是肌肉衰减综合征及其组分共同的危险因素。第二部分:1)氨基酸代谢组学检测,共筛出9种差异氨基酸(P<0.05),其中亮氨酸与异亮氨酸在病例组中表达下调,而精氨酸、苏氨酸、天门冬氨酸、组氨酸、酪氨酸、赖氨酸、缬氨酸在病例组中表达上调。2)基于随机森林分类方法对差异氨基酸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的重要变量为BMI,缬氨酸、组氨酸、酪氨酸、异亮氨酸,此5个变量使病例组与对照组区分度最好,分类正确率为80.77%。3)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得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为BMI、缬氨酸、亮氨酸、酪氨酸(P<0.05)。两模型筛出的所有变量,模型验证均具有较好的区分度(AUC大于0.70)。两模型筛选出共同的氨基酸为酪氨酸与缬氨酸。第三部分:1)采用降秩回归法构建酪氨酸、缬氨酸相关膳食模式为“低谷物蔬菜豆制品,高肉类食用油”膳食模式。该膳食模式评分与肌肉衰减综合征及其组分中的低肌肉质量与低步速均具有正向关联作用,OR值分别为2.053(95%CI:1.244~3.393)、2.463(95%CI:1.181~5.135)、1.865(95%CI:1.131~3.073)。该膳食模式评分对肌肉衰减综合征风险诊断模型AUC为0.942,优于第一部分建立的膳食质量各指标对肌肉衰减综合征的诊断模型AUC(P<0.05)。2)体外氨基酸细胞干预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浓度酪氨酸干预使C2C12成肌细胞的增殖活性降低,对细胞增殖活性标记蛋白Pax7m RNA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浓度升高,Pax7m RNA表达量逐渐下降(P<0.05),对能量代谢相关蛋白PGC-1αm RNA表达同样呈现下降趋势,高浓度组Pax7蛋白表达量最低,中高浓度组PGC-1α蛋白表达量最低。同样,不同浓度缬氨酸干预使C2C12细胞的增殖活性降低。最大浓度组对Pax7m RNA抑制作用最强,中、高浓度组对Pax7蛋白抑制作用最强。中高浓度对PGC-1αm RNA表达具有最强抑制作用,高浓度组对PGC-1α蛋白表达具有最强的抑制作用,表达量高于阳性对照组(P<0.05)。结论:1)所调查COPD患者膳食总体不均衡,膳食摄入不足模式及食物种类不足是肌肉衰减综合征及多个组分共同的危险因素,为COPD肌肉衰减综合征的精准膳食干预策略提供了最新证据。2)检测并筛选肌肉衰减综合征相关的特征氨基酸代谢标志物,用于高危人群及早预测、识别,并为进一步探索病因机制提供重要线索。3)缬氨酸、酪氨酸代谢标志物在膳食与肌肉衰减综合征之间起到重要关联作用,高浓度酪氨酸、缬氨酸抑制成肌细胞的增殖与能量代谢相关蛋白表达,初步验证了特征氨基酸对于肌肉衰减综合征的病因作用,并为其靶向干预提供重要依据。

邢爱平[7](2021)在《γ-氨基丁酸对HDACs的抑制及其在拮抗AD中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γ-氨基丁酸(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参与调节多种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GABA的多种生物学作用尚不能完全用抑制性神经递质解释。组蛋白乙酰化修饰对基因转录调控具有重要的作用,组蛋白乙酰化主要依赖于组蛋白乙酰转移酶和组蛋白去乙酰酶(HDACs)的催化,HDACs催化组蛋白和一些非组蛋白的赖氨酸残基去除乙酰基,进而使组蛋白乙酰化水平升高,抑制相应基因转录活性。进而抑制基因转录。目前已有多种组蛋白乙酰化酶抑制剂被发现,如β-羟基丁酸、曲古抑菌素A、丁酸等,GABA与BHB、丁酸在结构上高度相似,但GABA是否可以抑制HDACs,目前尚不清楚。据报道,GABA可以上调脑源性生长因子、突触素、谷氨酸受体1(GluR1)、谷氨酸受体2(GluR2)等基因的表达水平,上述基因的表达又可被HDACs抑制。提示GABA可能具有抑制HDACs作用,但有待证实。GABA在脑中含量丰富,主要由神经元合成并释放至突触间隙,通过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GABA受体结合发挥功能。脑内合成的GABA不能自由透过血脑屏障(BBB),外周组织的GABA主要来源于食物或肠道菌群的生物合成,少量可经GABA转运体(GATs)途径穿过BBB。GABA作为神经递质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已被广泛证实,随着研究的深入,GABA在外周的作用逐渐受到关注。脂肪组织表达GATs,但未见GABA受体在脂肪组织表达的相关报道。研究表明GABA对脂肪的某些功能具有调节作用,然而,这些调节作用是否通过非受体途径,以及是否与抑制HDACs有关,则有待证明。GABA与阿尔茨海默病(AD)、癫痫、帕金森症、多发性硬化等多种疾病有关。其中GABA在A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损害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β淀粉样蛋白(Aβ)清除功能障碍在AD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脑内Aβ的清除具有多种途径,酶降解是清除Aβ的一种重要方式,中性内肽酶(NEP)是脑内降解Aβ的重要蛋白酶之一,在AD脑中检测出NEP表达显着下降,当NEP表达升高时可减少Aβ并善认知功能损伤。BBB转运至外周也是清除脑内Aβ的重要途径,前期研究显示AD小鼠脂肪组织脂蛋白酯酶(LPL)表达降低,进而使脑微血管内皮细胞LPL减少,影响脑内Aβ跨BBB转运。另有证据表明,HDACs参与AD的发生发展,HDAC2/3可以通过调节AD相关基因,改变组蛋白H3K9/H4K12的水平,进而调控AD的发生发展。HDACs可以调控神经细胞NEP和脂肪细胞LPL的表达水平。然而,GABA是否可以通过抑制HDACs调节脑组织NEP和脂肪组织LPL进而发挥拮抗AD的作用,尚未证实。本研究结合体内、体外实验,选择GluR2作为GABA的下游靶基因,证明了GABA可以通过非受体途径抑制HDACs,并进一步探究了GABA拮抗AD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诠释GABA广泛的生物学功能,还可为探寻AD的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GABA对SH-SY5Y细胞及小鼠脑组织HDACs抑制作用的研究1.1 GABA处理的SH-SY5Y细胞活力的检测:选用人神经母瘤细胞系(SHSY5Y),以GABA(终浓度为0~320 n M)处理细胞,培养24 h,采用MTT方法检测细胞活力。1.2 GABA处理的SH-SY5Y细胞HDAC1/2/3表达及AceH3K9/H4K12水平的检测:以0~20 n M GABA处理SH-SY5Y细胞,培养24h,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HDAC1/2/3 mRNA及其蛋白表达,以及Ace-H3K9、Ace-H4K12的表达水平。1.3 GABA处理的小鼠脑组织HDAC1/2/3、GluR2表达及Ace-H3K9/H4K12水平的检测:将4月龄C57BL/6小鼠分为对照组和GABA处理组;GABA处理组小鼠腹腔注射100mg/kg.bw GABA,对照组小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12 h后乙醚麻醉处死小鼠。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小鼠脑组织GABA含量,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脑组织HDAC1/2/3、GluR 2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以及Ace-H3K9、Ace-H4K12的表达。1.4沉默HDAC1/2/3的细胞GluR2表达的检测:以siRNA分别沉默SH-SY5Y细胞HDAC1/2/3,同时设立对照组,培养24 h,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GluR2 mRNA及其蛋白表达,并采用Ch IP方法检测GluR2启动子区域组蛋白乙酰化水平。1.5 GABA处理的SH-SY5Y细胞GluR2表达的检测: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以GABA(20 n M)处理的细胞GluR2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并采用Ch IP方法检测细胞GluR2启动子区域组蛋白乙酰化水平。2.GABA通过非受体途径抑制HDACs表达的研究2.1 GABA受体激动剂处理的SH-SY5H细胞HDAC1/2/3表达的检测:使用GABA-A/-C受体激动剂蝇蕈醇(100 n M)、GABA-B受体激动剂(R)-Baclofen(100 n M)处理SH-SY5Y细胞,同时设立对照组,培养24 h,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HDAC1/2/3 mRNA及其蛋白表达。2.2 SHSY5Y细胞及3T3-L1细胞GABA受体表达的检测:使用qRT-PCR、Western Blotting及免疫荧光法检测SH-SY5Y细胞、小鼠脂肪前体细胞(3T3-L1)GABA受体表达情况。2.3 GABA处理的3T3-L1细胞活力的检测:以GABA(终浓度为0~320 n M)处理3T3-L1细胞,培养24 h,采用MTT方法检测细胞活力。2.4 GABA处理的3T3-L1细胞HDAC1/2/3表达及Ace-H3K9/H4K12水平的检测:以0~10n M GABA处理细胞并培养24 h,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HDAC1/2/3 mRNA及其蛋白表达,以及Ace-H3K9、Ace-H4K12的表达水平。2.5 GABA处理的小鼠脂肪组织HDAC1/2/3表达及AceH3K9/H4K12水平的检测:小鼠分组及处理同上述(1.3),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脂肪组织HDAC1/2/3 mRNA及其蛋白表达,以及AceH3K9、Ace-H4K12的表达水平。3.GABA对AD的拮抗作用及其机制探讨将5月龄APPswe/PS1d E9双转基因小鼠分成AD模型组和AD干预组,野生型小鼠分成野生对照组和野生干预组。干预组小鼠喂饲含有2%GABA水溶液,对照组小鼠喂饲普通蒸馏水,连续处理6个月,实验末期检测小鼠神经行为学指标,再将小鼠处死,。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脑组织Aβ沉积情况。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小鼠脑组织NEP、脂肪组织LPL mRNA及其蛋白表达,并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LPL表达,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小鼠脑组织、脂肪组织HDAC1/2/3 mRNA及其蛋白表达,以及Ace-H3K9、Ace-H4K12的表达水平。4.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采用SPSS20.0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两两比较采用最小显着差值法,各组数值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结果表示为均数±标准差,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GABA对SH-SY5Y细胞及小鼠脑组织HDACs的抑制作用1.1 GABA对SH-SY5Y细胞活力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5 n M、10 n M、20 n M GABA处理的SH-SY5Y细胞活力无统计学差异(P>0.05);40 n M、80 n M GABA处理的SH-SY5Y细胞活力随着GABA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160 n M、320 n M GABA处理后细胞活力随着GABA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2 GABA对细胞HDAC1/2/3、AceH3K9/H4K12表达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5 n M、10 n M、20 n M GABA处理的细胞HDAC1/2/3表达均下降,Ace-H3K9/H4K12表达水平上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1.3 GABA对细小鼠脑组织HDAC1/2/3、AceH3K9/H4K12表达的影响:GABA腹腔注射小鼠脑组织GABA含量表达升高(P<0.05)、脑组织HDAC1/2/3表达均下降、Ace-H3K9/H4K12表达水平上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1.4 GABA、HDACs对下游靶基因GluR2表达及启动子区域乙酰化水平的影响:GABA处理的细胞和腹腔注射GABA小鼠脑组织中GluR2表达升高(P<0.01);沉默HDAC1/2后细胞GluR2表达升高(P<0.01),但沉默HDAC3 GluR2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GABA处理及沉默HDAC1/2的细胞GluR2启动子区域Ace-H3K9表达水平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2.GABA通过非受体途径抑制HDACs的表达2.1 GABA受体激动剂对SH-SY5Y细胞HDAC1/2/3的影响:GABA-A/-B/-C受体激动剂处理SH-SY5Y细胞后,HDAC1/2/3 mRNA及蛋白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2.2 SH-SY5Y细胞、3T3-L1细胞GABA受体表达情况:SHSY5Y细胞表达GABA受体,3T3-L1细胞未见GABA受体表达。2.3 GABA对3T3-L1细胞活力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2.5、5、10 n M GABA处理的3T3-L1细胞活力无统计学差异(P>0.05),当GABA浓度超过20 nm时,细胞活力随着GABA浓度的增加逐渐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2.4 GABA对脂肪细胞、脂肪组织HDAC1/2/3及整体乙酰化水平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GABA处理的3T3-L1脂肪细胞和小鼠脂肪组织HDAC1/2/3 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Ace-H3K9、Ace-H4K12表均达升高(P<0.01)。3.GABA对AD的拮抗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3.1 GABA对AD模型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与野生对照组小鼠相比,AD模型组小鼠及AD干预组小鼠的水迷宫平台停留时间明显缩短、穿台次数明显减少(P<0.05,P<0.01);与AD模型组小鼠相比,AD干预组小鼠的平台停留时间明显延长、穿台次数明显增加(P<0.05,P<0.01)。3.2 GABA对AD小鼠脑组织Aβ沉积的影响:与野生对照组小鼠相比,AD模型组与AD干预组小鼠脑组织Aβ沉积个数明显升高(P<0.05,P<0.01);与AD模型组小鼠相比,AD干预组小鼠脑组织Aβ沉积个数明显减少(P<0.01)。3.3 GABA对AD小鼠脑组织NEP表达的影响:与野生对照组小鼠相比,AD模型组小鼠脑组织NEP表达下降(P<0.01);与AD模型小鼠相比,AD干预组小鼠脑组织NEP表达上升(P<0.01)。3.4 GABA对AD小鼠脂肪组织LPL、脑微血管内皮细胞LPL表达的影响:与野生对照组小鼠相比,AD模型组小鼠脂肪组织NEP、脑微血管内皮细胞LPL表达均下降(P<0.01);对AD模型小鼠相比,AD干预组小鼠脂肪组织LPL及脑微血管内皮细胞LPL表达显着上升(P<0.01)。3.5 GABA对AD模型小鼠脑组织、脂肪组织HDAC1/2/3表达的影响:与野生对照组小鼠相比,AD模型组小鼠脑组织、脂肪组织HDAC1/2/3表达升高(P<0.01);对AD模型小鼠相比,AD干预组小鼠脑组织、脂肪组织HDAC1/2/3表达均下降(P<0.01);与野生对照组小鼠相比,AD模型组小鼠脑组织、脂肪组织Ace-H3K9、Ace-H4K12表达下降(P<0.01);对AD模型小鼠相比,AD干预组小鼠脑组织、脂肪组织Ace-H3K9、Ace-H4K12表达升高(P<0.01)。结论:GABA通过非受体途径抑制HDACs;GABA拮抗AD作用可能与其抑制HDACs进而调节AD脑内NEP及脂肪组织LPL表达有关。

陈健华[8](2020)在《绝经早期2型糖尿病女性骨质疏松预测模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是一种进展缓慢的骨代谢性疾病,在老年人中较常见,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最可怕的结果,是许多老年人群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骨质疏松发生骨折的概率在大于50岁的人群中达到了50%以上,骨质疏松骨折后1年内死于各种并发症者比例高达20%,而存活者中约50%因其致残,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同时造成了沉重的家庭、社会和经济负担。绝经和2型糖尿病做为骨质疏松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经常共患于老年女性,伴随着近年来2型糖尿病患者不断增加,导致这部分高危人群的数量也大幅上涨。目前临床指南建议的骨质疏松初筛年龄为65岁,加之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检查设备的普遍缺乏,导致了绝大多数65岁及以下绝经早期的2型糖尿病女性不了解自身的骨质情况,增加了脆性骨折发生的风险。临床现有的一些针对一般人群骨质疏松的预测工具方法在这一类特殊人群的骨质疏松预测方面均未取得理想效果。因此,临床及流行病学筛查迫切需要对于绝经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制定有针对性的骨质疏松预测模型工具。本研究旨在探讨:1)绝经早期2型糖尿病女性骨质疏松的高危风险因素。2)筛选绝经早期2型糖尿病女性具有预测诊断功能的代谢组学生物标志物。3)制定针对不同应用场景,简便有效的预测绝经早期2型糖尿病女性骨质疏松概率的预测模型工具。方法:本研究是以沈阳及下属共十个市辖区内居民为基础的横断面病例研究,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为研究中心,招募年龄在50-65岁之间的绝经2年以上的2型糖尿病女性作为研究对象自愿参与项目。研究对象无重大疾病史、无特殊用药史、非糖尿病极高危或存在严重并发症,最终入组病例123例。实验设计使用收集到的调查问卷结果及血液样本,统计人口学、行为习惯指标,检测血液生化指标及代谢组学生物标志物指标作为参考变量池,采用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筛选研究对象发生骨质疏松的高危风险因素,共同构建应用于不同场景下的疾病风险预测模型。完整病例资料包含:一般自然信息表,FRAX骨质疏松及骨折预测量表、FI老年衰弱指数调查问卷、PSQI匹兹堡睡眠质量调查问卷、MNA微缩营养调查问卷,检验指标包含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清钙磷镁离子浓度、糖化血红蛋白及糖化白蛋白系列、25羟基维生素D、脂蛋白胆固醇系列、乳酸脱氢酶系列、甲功三项、乙肝五项、尿常规、便常规等,骨质疏松诊断采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调查资料采用Epidata 3.1软件进行录入、整理和核查。对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的连续性变量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反之采用非参数检验;离散型变量的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自变量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二元回归法,用优势比(Odds ratio,OR)与95%置信区间(95%confidence interval,95%CI)表示。代谢组学生物标志物筛选使用Agilent 1290(Agilent Technologies)超高效液相色谱仪,通过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2.1 mm×100mm,1.8μm)液相色谱柱对目标化合物进行色谱分离。Thermo Q Exactive Orbitrap质谱仪在控制软件(Xcalibur,版本:4.0.27,Thermo)控制下进行一级、二级质谱数据采集。使用自主编写的R程序包(内核为XCMS)进行峰识别、峰提取、峰对齐和积分等处理。预测模型构建部分将风险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逐步向前回归分析,计算研究人群的临床特征和检验指标与骨质疏松发生率的关系。使用SPSS 25.0进行信度效度分析,其他统计方法均使用R 3.6.0进行分析。双侧检验P<0.05被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入组123例研究对象整体骨质疏松症发病率33.3%。通过对全部分析结果有显着意义的单因素项目,加入年龄、民族、婚姻状态、家庭收入、是否长期服用糖尿病治疗药物、家族骨折史等因素进行调整,最终多因素综合筛选出10个临床特征与检验指标。结果表明骨质疏松患者的血小板(Platelet)计数(OR=0.985,95%CI=0.975-0.996,P=0.005)、25羟基维生素D(25-(OH)-D)(OR=0.851,95%CI=0.776-0.933,P=0.001)、BMI(OR=0.296,95%CI=0.116-0.760,P=0.011)、血清钾浓度(OR=0.030,95%CI=0.004-0.242,P=0.001)、钙浓度(OR<0.001,95%CI=0.000-0.010,P=0.001)均明显低于骨质正常患者,与此相反的是前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浓度(OR=1.396,95%CI=1.084-1.797,P=0.010)、总胆红素(TBil)浓度(OR=1.283,95%CI=1.120-1.469,P<0.001)、γ-谷氨酰胺转移酶浓度(OR=1.026,95%CI=1.010-1.043,P=0.001)均明显高于后者(全部P<0.05)。FI-70衰弱指数超过或等于0.25(量化为衰弱人群)的研究对象患骨质疏松的概率明显高于衰弱指数低于0.25的研究对象(OR=3.266,95%CI=1.318-8.091,P=0.011);充足运动活动的研究对象患骨质疏松的概率明显低于缺乏运动活动的研究对象(OR=0.365,95%CI=0.138-0.963,P=0.042)。其余特征因素均未显示显着统计学差异。通过对30例绝经早期2型糖尿病女性血清样本进行骨质疏松代谢组学生物标志物筛选得到新蝶呤(Neopterin)作为本研究模型预测因子。选取另55例研究对象血清样本,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新碟呤、骨代谢标志物骨钙素(osteocalcin,OC)、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疾病程度水平指标脂联素(Adiponectin/ADPN)进行了交叉验证实验。结果证明新碟呤是有效的绝经早期2型糖尿病女性骨质疏松预测生物标志物。第三部分通过整合前两部分筛选出的有效预测变量,构建并验证了适合不同场景应用的绝经早期2型糖尿病女性骨质疏松预测模型1)社区筛查应用的绝经早期2型糖尿病女性骨质疏松预测模型:Logit(P)=7.748-0.358×(BMI)+1.511×(FI-70)-1.489×(文化程度)-0.954×(运动),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3,特异度为72.0%,灵敏度为85.4%。2)临床筛查应用的绝经早期2型糖尿病女性骨质疏松预测模型:Logit(P)=1.109-0.076×(25羟基维生素D)-0.011×(Platelet)+0.165×(TBil),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78,特异度为80.5%,灵敏度为68.3%。3)临床筛查应用(包含Neopterin)的绝经早期2型糖尿病女性骨质疏松预测模型:Logit(P)=-6.330-0.142×(25羟基维生素D)+0.959×(Neopterin)+0.187×(TBil),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7,特异度为95.1%,灵敏度为82.9%。4)精准绝经早期2型糖尿病女性骨质疏松预测模型:Logit(P)=40.735-0.678×(BMI)-0.225×(25羟基维生素D)-13.906×(钙浓度)+0.173×(TBil)+1.136×(Neopterin),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67,特异度为93.9%,灵敏度为87.8%。结论:1.临床特征与检验指标多因素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绝经早期2型糖尿病女性中,其BMI、钙浓度、血小板计数、血清钾浓度、25羟基维生素D较低,而糖化血红蛋白浓度、总胆红素浓度、γ-谷氨酰胺转移酶浓度较高将明显增加骨质疏松的发病风险。FI-70衰弱指数超过0.25、缺乏运动性体育活动是发生骨质疏松的高危因素。2.代谢组学生物标志物新碟呤(Neopterin)是绝经早期2型糖尿病女性骨质疏松预测诊断的有效指标。3.应用于不同场景的骨质疏松预测模型及评分列线图均得到了较高的预测能力,为临床和流行病学筛查绝经早期2型糖尿病女性骨质疏松提供了重要的应用工具参考。

李红威[9](2019)在《甲醇致恒河猴认知障碍模型的建立与相关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 认知障碍是脑疾病中诊治最困难的疾病之一,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以认知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近年来研究发现,长期暴露于浓度超标的甲醛环境,会损伤人的学习记忆、情感认知等功能,也有报道称AD病人和小鼠模型尿液和脑组织中内源性甲醛含量均升高。甲醇是一种毒性物质,有研究认为它在体内发挥毒性主要通过中间代谢产物甲醛,低浓度甲醇慢性喂养恒河猴,可以引起认知障碍和磷酸化tau蛋白的增多。但甲醇/内源性甲醛引起认知损伤的机制尚不确定,对于甲醇慢性暴露造成的机体损伤尚无研究全面阐述。本课题拟通过体外实验探讨甲醛对神经细胞的损伤作用,通过体内恒河猴实验建立认知障碍模型,并分析其机制及甲醇慢性暴露对机体的影响。方法 在体外细胞水平,将SH-SY5Y神经瘤细胞暴露于不同浓度的甲醛。采用细胞划痕实验、细胞活性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形态、活性和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透射电镜观察超微结构改变;多因子检测技术检测细胞上清炎性因子;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内磷酸化tau蛋白、Aβ及线粒体分裂相关蛋白的表达。在体内动物水平,将3-6岁、雄性恒河猴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实验组给予低浓度甲醇自由饮用,对照组给普通饮水。处理不同时间进行可变空间延迟反应任务、物体识别实验、取物实验以及Viewpoint等行为学检测;采集动物的脑脊液、血液、尿液、粪便,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等检测,通过HPLC检测尿液中甲醛含量;甲醇处理3个月、9个月时取脑、肝、肾、胃肠等脏器进行病理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测;多因子检测技术检测血清、脑脊液及脑组织的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最后,通过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不同组恒河猴肠道菌群丰度及构成的差异,通过LC-MS技术对恒河猴尿液代谢组学进行研究。结果 0.05 mM甲醛即可抑制细胞迁移,0.1 mM作用4小时即可降低细胞活性和增殖能力,与甲醛剂量和作用时间呈正相关;甲醛可以诱导神经细胞凋亡,增加线粒体分裂,使超微结构损伤,上调tau蛋白的磷酸化水平。长期饮用低浓度甲醇可以导致恒河猴认知功能障碍。在病理学方面,大脑轻度萎缩,Aβ阳性斑块增多,磷酸化tau蛋白表达量升高,神经突触显着丢失、神经元数量减少,伴胶质细胞增多,以上改变均与尿液甲醛水平呈正相关。甲醇/内源性甲醛可导致恒河猴肝脏、肾脏、及胃肠道慢性损伤;脑组织、肝脏线粒体超微结构受损明显;可上调自噬相关蛋白和线粒体裂解相关蛋白的表达;另外,甲醇/内源性甲醛可以破坏肠道菌群结构,诱发Firmicutes/Bacteroidetes 比例失衡及代谢紊乱。结论 本研究发现甲醛可以通过抑制迁移,降低生存活性,增加线粒体裂解,促进凋亡等多种途径对神经细胞造成损伤,显着上调神经细胞tau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内源性甲醛通过增强自噬和依赖线粒体的凋亡途径损伤神经系统;可以导致恒河猴认知障碍,具有Aβ阳性斑块和磷酸化tau蛋白增多、神经元减少、突触丢失、胶质细胞增生等AD样病理特征。甲醇/内源性甲醛对机体肝肾及胃肠道会产生慢性损伤,可破坏肠粘膜屏障结构,使肠道菌群失调;同时使恒河猴代谢紊乱,谷氨酸代谢通路异常可能参与了甲醇/内源性甲醛导致的认知障碍。

吴希[10](2017)在《辅助降糖颗粒干预ZDF大鼠胰岛素抵抗及代谢组学机制研究》文中认为本论文由综述、文献研究及实验研究三部分构成。综述由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机制研究动态、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代谢组学研究进展构成。文献研究通过对5年来收录于中国三大主要中文数据库有关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研究文献用药进行频数统计和聚类分析,探讨核心用药、药对、基础方等用药规律,进一步归纳总结胰岛素抵抗的病因病机。实验部分由辅助降糖颗粒对ZDF大鼠糖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的干预作用、辅助降糖颗粒对ZDF大鼠血清代谢组学的影响两部分构成。[目的]探讨辅助降糖颗粒联合二甲双胍以及单独使用对ZDF大鼠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并从小分子代谢物角度探讨疾病对机体的影响及药物作用机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思路及基础。[方法]8周龄雄性ZDF大鼠诱导成模后随机分为模型组(M)、二甲双胍组(X)、辅助降糖颗粒组(Z)、联合组(辅助降糖颗粒+二甲双胍)(L)各12只,以及同系非糖尿病ZL组(N)大鼠12只作为正常对照组。记录大鼠一般情况、摄食量、体质量等变化,治疗12周后进行血糖、OGTT、糖化血清蛋白、血脂四项、空腹胰岛素等指标检测。同时各组随机抽取血清样本10个,进行GC-TOFMS检测。[结果]相对于N组,M组摄食量及体质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GTT空腹及各时间点血糖均升高(P<0.05);OGTT曲线下面积(AUC)升高(P<0.05);Fins升高及ISI下降(P<0.05);糖化血清蛋白(GSP)升高(P<0.05);TC、TG、HDL、LDL升高(P<0.05)。与M组相比,X、Z、L三组摄食量减少具有统计学意义;M组大鼠体重逐渐增加,分别从8周、1 1周及12周开始X、Z及L组与M组差异持续有统计学意义(p<0.05);OGTT空腹时点Z组及L组血糖下降(P<0.05),30、60和120分钟时点L组血糖下降(P<0.05);AUC比较,X组及Z组具有下降趋势,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L组下降(P<0.05);X组、Z组的Fin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组的Fins下降(P<0.05);X组及L组ISI升高(P<0.05);X组、Z组及L组的GSP下降(P<0.05);X组、Z组及L组的TC、HDL、LDL均降低(P<0.05),三组的TG有下降趋势,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相对于X组,Z、L两组的摄食量及体质量组间差异均不明显;OGTT则只有L组120分钟时点血糖下降(P<0.05);X组、L组在AUC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组Fins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SI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X组、L组的GS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组的TC、HDL、LDL均降低(P<0.05),TG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代谢组学研究结果:由5组大鼠的PCA散点图可见,M组和N组样本各自集中,分离显着。X组、Z组及L组样本各自集中,尽管存在一定的交叉重叠,有明显分离趋势。依据代谢物与质谱检测峰的匹配度大于80%的标准,M组对N组差异代谢物显着下调的包括苏氨酸、甘氨酸、脯氨酸、棕榈油酸、棕榈酸、缬氨酸、肌醇、丙氨酸、氧代脯氨酸、氨基丙二酸、磷酸盐、花生四烯酸,显着上调的包括天冬氨酸、油酸;X组对M组差异代谢物未见显着下调,显着上调的包括甘油酸、棕榈酸、乙醇酸、2-羟基丁酸、2-羟基吡啶、磷酸盐、花生四烯酸;Z组对M组差异代谢物显着下调的包括天冬氨酸,显着上调的包括甘油酸、乙醇酸、羟胺、琥珀酸、花生四烯酸;L组对M组差异代谢物显着下调的包括天冬氨酸,显着上调的包括甘氨酸、脯氨酸、棕榈油酸、异亮氨酸、肌醇、丙氨酸、磷酸盐、亚油酸、羟胺、花生四烯酸;L组对X组差异代谢物未见显着下调,显着上调的包括羟胺和花生四烯酸;L组对Z组差异代谢物未见显着下调,显着上调的包括硬脂酸、甘氨酸、棕榈油酸、异亮氨酸、肌醇、丙氨酸、磷酸盐、油酸、花生四烯酸。[结论]辅助降糖颗粒可以降低ZDF大鼠的摄食量和体质量、空腹血糖、糖化血清蛋白及TC、LDL。联合组可以降低摄食量和体质量、OGTT当中0’、30’、60’、120,血糖、AUC、Fins、GSP、TC、LDL,并升高ISI。联合用药相比较于单独使用二甲双胍更加有利于降低120’血糖、TC、LDL及改善ISI。由此得出辅助降糖颗粒可以改善T2DM大鼠摄食量、体质量及糖脂代谢,联合组除了以上作用外同时改善胰岛素抵抗,相对于单独使用二甲双胍起到增效的作用。同时代谢组学提示辅助降糖颗粒联合二甲双胍或者单独使用的良好药效,可能是通过干预能量代谢、氧化应激、脂肪酸代谢、氨基酸代谢、糖代谢、脂代谢、嘧啶代谢以及胰岛素信号传导等途径来实现的。饱和脂肪酸可以加重胰岛素抵抗,二甲双胍具有增加饱和脂肪酸浓度的副反应,联合用药则可以避免这一不利影响。因此辅助降糖颗粒可以起到减轻副反应的作用。

二、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谷氨酸脱氢酶抗体测定的临床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谷氨酸脱氢酶抗体测定的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2)丹参多酚酸通过小胶质细胞P2X7/NLRP3/GSDMD通路减轻实验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论文一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SAFI)对MCAO/R模型大鼠神经保护作用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二 SAFI对经OGD/R处理的神经元细胞活力与凋亡影响的研究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三 SAFI对MCAO/R模型及OGD/R模型小胶质细胞NLRP3炎症小体激活与GSDMD影响的研究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四 SAFI对MCAO/R模型及OGD/R模型NLRP3炎症小体激活上游的膜通道P2X7表达的影响及SAFI组分与P2X7的分子对接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一 脑梗死后的免疫反应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脑梗死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3)从“脑为元神之府”探讨安寐丹对睡眠剥夺大鼠能量代谢的影响及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脑为元神之府”的中医理论解构
    1 脑的中医学内涵梳理
        1.1 脑,头髓也
        1.2 脑内涵演变
        1.2.1 脑理论之初步形成
        1.2.2 理论体系整合与完善
        1.2.3 脑与泥丸宫之辨
        1.2.4 脑髓疾病病因学认识
        1.2.5 脑功能之中西医汇通
        1.3 诸髓者,皆属于脑
        1.3.1 脑与髓是功能的有机体
        1.3.2 精气充盛决定脑髓盈满
        1.3.3 髓减脑消导致脑部异常
        1.4 脑的生理属性
        1.4.1 脑为奇恒之府
        1.4.2 脑为“诸阳之会”
        1.4.3 脑为“清灵之窍”
        1.4.4 脑为“精明之府”
        1.5 脑的生理功能
        1.5.1 生命活动之宗主
        1.5.2 感觉运动之主司
        1.5.3 精神思维之主导
        1.6 脑与经络
    2 元神的中医学内涵阐释
        2.1 神的演变过程
        2.2 元神,生命本原
        2.3 元神,先天之性
        2.4 元神,自然虚灵
        2.5 元神,统御周身
    3 脑为元神之府及其含义
        3.1 元神与识神辨析
        3.1.1 “识神在心”重视心君之主宰
        3.1.2 “元神在脑”强调神先天属性
        3.1.3 “心脑主神”整合三者间关系
        3.1.4 脑仅为五脏神汇聚之居处
        3.2 形与神关联性分析
        3.2.1 形与神俱是健康状态
        3.2.2 调形养神顾护脑健康
        3.3 五脏藏神和脑的关系
        3.3.1 五脏神系统的形成
        3.3.2 五神化七情,生五志
        3.3.3 五脏神反映脑功能
    4 脑、神、睡眠相关性分析
        4.1 协调五神阴阳调睡眠
        4.1.1 阴平阳秘是睡眠的关键
        4.1.2 五脏调和是睡眠的保障
        4.2 脑与睡眠的现代认识
        4.3 五神、脑健康与睡眠
    5 培元安神治法及其应用
        5.1 “元气-阴阳-五脏神”的失眠防治体系
        5.1.1 元气是根柢
        5.1.2 阴阳是纲领
        5.1.3 五脏神是核心
        5.2 培元安神代表方——安寐丹
第二部分 安寐丹对SD大鼠能量代谢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实验一 安寐丹对SD大鼠代谢水平、活动能力的影响
        1 引言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实验二 安寐丹对SD大鼠线粒体生物合成功能的影响
        1 引言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实验三 AMPK/PGC-1α/Nrf-1通路蛋白表达特征及安寐丹的干预作用
        1 引言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实验四 睡眠与能量的关联机制及安寐丹对SD大鼠的影响
        1 引言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AMPK——疾病预防与治疗的潜在靶点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6)COPD患者肌肉衰减综合征膳食相关风险模型构建及氨基酸代谢组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COPD患者膳食质量调查及其肌肉衰减综合征风险模型构建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COPD患者肌肉衰减综合征血浆氨基酸代谢组学研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主要仪器与装置
        1.3 主要材料与试剂
        1.4 具体实验方法
        1.5 数据分析方法
        1.6 质量控制
        1.7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氨基酸对肌肉衰减综合征的作用研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主要实验试剂与仪器
        1.3 研究方法
        1.4 质量控制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研究创新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肌肉衰减综合征的影响因素及代谢标志物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导师评阅表

(7)γ-氨基丁酸对HDACs的抑制及其在拮抗AD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GABA对 SH-SY5Y细胞及小鼠脑组织HDACs的抑制作用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主要仪器与试剂
        2.2 实验动物分组、处理及样品采集
        2.3 细胞来源与培养
        2.4 动物实验检测指标及方法
        2.5 细胞实验检测指标及方法
        2.6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GABA对SH-SY5Y细胞活力的影响
        3.2 GABA对SH-SY5Y细胞HDAC1/2/3表达及组蛋白乙酰化水平的影响
        3.2.1 GABA对SH-SY5Y细胞HDAC1/2/3 mRNA及蛋白水平的影响
        3.2.2 GABA对SH-SY5Y细胞Ace-H3K9、Ace-H4K12水平的影响
        3.3 GABA对小鼠脑组织HDAC1/2/3表达及组蛋白乙酰化水平的影响
        3.3.1 GABA腹腔注射对小鼠大脑皮质GABA水平的影响
        3.3.2 GABA对小鼠大脑皮质HDAC1/2/3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3.3.3 GABA对小鼠大脑皮质Ace-H3K9和Ace-H4K12水平的影响
        3.4 GABA、HDACs对下游靶基因GluR2表达及启动子区域乙酰化水平的影响
        3.4.1 GABA对小鼠及SH-SY5Y细胞下游靶基因GluR2表达的影响
        3.4.2 沉默HDAC1/2/3对SH-SY5Y细胞下游靶基因GluR2 表达的影响
        3.4.3 GABA及沉默HDAC1/2/3对SH-SY5Y细胞GluR2启动子区域乙酰化水平的影响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部分:GABA通过非受体途径抑制HDACs表达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主要仪器与试剂
        2.2 实验动物分组、处理及样品采集
        2.3 细胞来源及培养
        2.4 动物实验检测指标及方法
        2.5 细胞实验检测指标及方法
        2.6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GABA受体激动剂对SH-SY5Y细胞HDAC1/2/3 mRNA和蛋白水平的影响.
        3.2 SH-SY5Y细胞和3T3-L1细胞中GABA受体的表达情况
        3.3 GABA对 3T3-L1 细胞活力的影响
        3.4 GABA对3T3-L1 细胞HDAC1/2/3 表达及组蛋白乙酰化水平的影响
        3.4.1 GABA对 3T3-L1 细胞的HDAC1/2/3 mRNA和蛋白水平的影响
        3.4.2 GABA对3T3-L1细胞Ace-H3K9、Ace-H4K12水平的影响
        3.5 GABA对小鼠脂肪组织HDAC1/2/3表达及组蛋白乙酰化水平的影响
        3.5.1 GABA对小鼠脂肪组织HDAC1/2/3 mRNA及蛋白水平的影响
        3.5.2 GABA对小鼠脂肪组织Ace-H3K9和Ace-H4K12 水平的影响
    4 讨论
    5 结论
第三部分:GABA对 AD的拮抗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1 前言
    2 方法
        2.1 主要仪器与试剂
        2.2 实验动物分组、处理及样品采集
        2.3 动物检测指标及方法
        2.4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GABA对AD模型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
        3.2 GABA对小鼠脑内Aβ沉积的影响
        3.3 GABA对小鼠脑组织NEP表达水平的影响
        3.4 GABA对小鼠脑皮质HDACs表达水平的影响
        3.5 GABA对小鼠脂肪组织LPL表达水平的影响
        3.6 GABA对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LPL表达水平的影响
        3.7 GABA对小鼠脂肪组织HDACs表达水平的影响
    4 讨论
    5 结论
论文小结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及GABA生物学作用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介

(8)绝经早期2型糖尿病女性骨质疏松预测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绝经早期2型糖尿病女性骨质疏松流行病学风险因素筛选与分析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纳入对象
        2.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2.1.3 伦理
        2.2 研究方法
        2.2.1 研究诊断标准
        2.2.2 流行病学调查问卷信息
        2.2.3 血液检验指标
        2.3 统计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基本情况
        3.1.1 研究对象入组情况
        3.1.2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3.1.3 研究对象单因素分析
        3.1.4 研究对象多因素综合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部分:绝经早期2型糖尿病女性骨质疏松代谢组学生物标志物筛选与验证
    1 前言
    2 代谢组学生物标志物筛选
        2.1 材料与试剂
        2.1.1 实验对象
        2.1.2 生物样本采集
        2.1.3 实验流程
        2.1.4 仪器与试剂
        2.1.5 生物样本处理方法
        2.1.6 生物样本检测流程
        2.1.7 数据处理
        2.2 实验结果
        2.2.1 代谢物筛选结果
        2.2.2 数据分析与差异性代谢物筛选
        2.2.3 代谢通路富集分析
        2.3 讨论
    3 代谢组学生物标志物验证实验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对象
        3.1.2 实验方法
        3.1.3 统计学方法
        3.2 实验结果
        3.3 讨论
    4 结论
第三部分:绝经早期2型糖尿病女性骨质疏松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社区筛查应用的绝经早期2型糖尿病女性骨质疏松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
        3.2 临床筛查应用的绝经早期2型糖尿病女性骨质疏松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
        3.3 精准绝经早期2型糖尿病女性骨质疏松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介

(9)甲醇致恒河猴认知障碍模型的建立与相关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甲醛对SH-SY5Y细胞的损伤作用
    前言
    材料和方法
        1. 实验材料
        1.1 细胞系来源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设备和耗材
        1.4 主要试剂配制
        2. 实验方法
        2.1 细胞培养
        2.2 细胞实验分组与处理
        2.3 细胞划痕实验
        2.4 细胞活性检测实验
        2.5 细胞凋亡检测
        2.6 细胞炎性因子检测
        2.7 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
        2.8 免疫印迹法检测相关蛋白表达情况
        3. 统计方法
    结果
        1. 甲醛对SH-SY5Y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
        2. 甲醛对SH-SY5Y细胞活性的影响
        3. 甲醛促进SH-SY5Y细胞凋亡
        4. 甲醛对SH-SY5Y细胞炎性因子的影响
        5. 甲醛促进SH-SY5Y细胞超微结构的损伤
        6. 甲醛上调SH-SY5Y细胞磷酸化tau蛋白及线粒体裂解相关蛋白
    讨论
    小结
第二部分 甲醇致恒河猴认知障碍模型的建立与相关机制研究
    前言
    材料和方法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抗体
        1.4 主要仪器设备
        1.5 主要耗材
        2. 实验方法
        2.1 恒河猴分组与处理
        2.2 行为学训练及实验
        2.3 恒河猴标本采集(血液、脑脊液、尿液及粪便)
        2.4 尿液甲醛含量检测
        2.5 病理学方法检测
        2.6 炎性多因子检测
        2.7 免疫印迹法检测脑组织蛋白表达
        2.8 恒河猴肠道微生物菌群检测
        2.9 恒河猴尿液代谢组学检测
        3. 统计方法
    结果
        1. 行为学结果
        1.1 VSDRT检测到恒河猴记忆能力下降
        1.2 空间识别转换任务结果
        1.3 ORT实验检测到恒河猴认知能力下降
        1.4 OR实验检测到恒河猴认知能力下降
        1.5 Viewpoint测试检测到恒河猴运动量的增加
        1.6 Viewpoint测试未检测到恒河猴睡眠障碍
        2. 病理学检测结果
        3. 尿液甲醛含量检测结果
        4. 炎性多因子检测结果
        5. 血常规及生化、便常规及镜检检测结果
        6. 免疫印迹检测结果
        7. 恒河猴肠道微生物菌群检测结果
        7.1 物种相对丰度分析
        7.2 组间差异物种分析
        7.3 组间肠道菌群差异分析(T-test检验法)
        8. 恒河猴尿液代谢组学检测结果
        8.1 恒河猴尿液差异代谢物分析
        8.2 恒河猴尿液差异代谢物KEGG通路分析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10)辅助降糖颗粒干预ZDF大鼠胰岛素抵抗及代谢组学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机制研究动态
        1. 炎症与胰岛素抵抗
        2. 组织细胞因子与胰岛素抵抗
        3. 肥胖、脂代谢紊乱与胰岛素抵抗
        4. 氧化应激与胰岛素抵抗
        5. 内质网应激与胰岛素抵抗
        6. 线粒体功能障碍与胰岛素抵抗
        7. 肠道菌群与胰岛素抵抗
        8. 微量元素缺乏与胰岛素抵抗
        9. 信号通路与胰岛素抵抗
        10. 其他
        11.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胰岛素抵抗
        1. 古文献中对糖尿病病因病机和治疗的认识
        2. 中医药对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病因病机的认识
        3. 中医药对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治疗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三 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代谢组学研究进展
        1. 代谢组学概念及流程
        2. 代谢组学与糖尿病的研究
        3.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胰岛素抵抗用药规律的文献研究
    前言
    1.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研究对象
    3. 研究方法
    4. 结果
    5.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实验一 辅助降糖颗粒对ZDF大鼠糖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的干预作用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实验二 辅助降糖颗粒对ZDF大鼠血清代谢组学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语
创新点
问题与不足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

四、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谷氨酸脱氢酶抗体测定的临床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1(05)
  • [2]丹参多酚酸通过小胶质细胞P2X7/NLRP3/GSDMD通路减轻实验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D]. 马岱朝.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3]从“脑为元神之府”探讨安寐丹对睡眠剥夺大鼠能量代谢的影响及机制[D]. 谢光璟.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1(04)
  • [5]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1(04)
  • [6]COPD患者肌肉衰减综合征膳食相关风险模型构建及氨基酸代谢组学研究[D]. 裴华莲. 新疆医科大学, 2021
  • [7]γ-氨基丁酸对HDACs的抑制及其在拮抗AD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 邢爱平.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8]绝经早期2型糖尿病女性骨质疏松预测模型研究[D]. 陈健华. 中国医科大学, 2020(01)
  • [9]甲醇致恒河猴认知障碍模型的建立与相关机制研究[D]. 李红威.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9(02)
  • [10]辅助降糖颗粒干预ZDF大鼠胰岛素抵抗及代谢组学机制研究[D]. 吴希.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5)

标签:;  ;  ;  ;  ;  

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谷氨酸脱氢酶抗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