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元代棉业的经济地位与作用

论元代棉业的经济地位与作用

一、试论元代制棉业的经济地位和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刘媛[1](2013)在《明清关中棉桑关系研究 ——以《豳风广义》为视角》文中认为中国经济自给性之最坚强的基础,最具体的表现,莫过于衣食两种生产活动的结合。农业生产结构包括两个层次:一是指农、林、牧、渔等生产的总体布局结构;二是指各业内部的生产布局结构。关中地区桑棉的变更便是第二个层次的调整。传统的粮食作物种植,与既可以带来经济效益又能够满足农民穿衣需求的经济作物种植,二者构成了关中农业生产布局的纵深结构。关中农学家杨屾认为明清之际关中地区“农道不全”,巨大的人口压力、沉重的赋税及自然灾害的影响导致关中只有粮食作物种植,经济作物种植只是零星分布。为了改变农民有粮吃无衣穿的状态,关中地区急需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种植经济作物。关中关于种桑养蚕与棉花种植作为副业在明代及之前均有发展,因此,明清时期关中地区面临种桑或植棉的选择。明清时期也是农业走向精耕细作,技术更加成熟的时期,无论是蚕桑业还是棉业,从种植到加工,技术较之前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康乾时期,关中农学家杨屾倡导农民植桑养蚕,《豳风广义》是其经过理学思维和亲身试验后所着的蚕桑专着,对关中蚕桑业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关中开始出现了蚕桑复兴的局面。乾隆中后期开始,关中农民逐渐选择植棉,几乎遍地都有棉花种植。关中蚕桑业和棉业的发展各有利弊,既受到国内外背景的影响,也与桑棉自身在关中发展的特点有关。关中农作物的种植究竟选桑还是选棉,家庭副业究竟发展蚕桑业还是发展棉业,需要规避种植与市场风险,权衡利弊后,使其达到利益最大化。经过对蚕桑业和棉业二者的风险、农村劳动力的均衡分配、大众衣着材料的影响及加工以及市场销售经济成本的综合比较分析,得出关中农民种植最终选择了棉花的种植。杨屾能够深刻认识到关中“农道不全”,并且付诸行动,《豳风广义》里的内容在技术上是成功的,但是时代在发展,其所表现的重农抑商的思想已经与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不符。清末关中农业形成了粮食作物与棉花种植的农作物种植结构,近现代关中农业生产结构在这一时期基本形成。历史时期农民农业结构模式的选择,对现在农业的发展也有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

刘莉亚[2](2004)在《元代手工业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正文共分三章。第一章官府手工业。本章论述了官府手工业的整体情况,包括官府手工业的三种类型、官府手工业的管理以及官府局院劳动者——系官匠户身份地位三节内容。其中第一节划分了官府手工业的类型。元代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经营着规模庞大的手工业,按类型划分可分为中央政府在大都经营的手工业、中央政府在地方经营的手工业、地方政府经营的手工业三类。这三种类型的手工业,因各自的侧重点不同,所以它们在经营的内容与各自的职能上有很大差别。第二节论述了官府手工业的内部管理情况。元政府为了保障官手工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实施了一系列的管理举措,首先设立了工部、内府、武备寺等管理机构,对手工业进行管理;其次制定了一套包括对劳动人手以及生产各环节管理的措施。第三节探讨了系官匠户的身份地位。元代,在官府局院劳动的主要是系官匠户,位列匠籍。虽然他们与其他人户一样,是国家的编户齐民,享有与其他人户一样的法律地位,但在应役的具体环节上,他们不同于一般的劳动者。 第二章民间手工业。第一节对民间手工业的类型作了划分,元代民间手工业就其本身的专门性以及从业者的身份讲,可细分为家庭手工业与私营手工业两种类型。前者多为家内副业,是农业的附属;后者则不同,它的生产以盈利为目的,生产的商品化程度较高,其生产者往往是具备专门技能的手工业劳动者。第二节讨论民间手工业的商品化问题。民间手工业与商品经济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突出表现在,由于分工程度的不同,民间手工业的商品化生产出现了高、中、低三个不同的发展形态。另外,随着手工业地区分工的发展,元代某些日用手工业品,还实现了跨区域的商品流通。第三节论述了元政府的手工业、矿业政策。元政府的纺织业政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针对家庭纺织业,制定了奖励农桑、提倡小农发展丝、麻、棉多种纺织业的措施;二针对民间私营手工业,制定了一系列具体规定,内容涉及对织造式样、规格、质量的详细要求。元政府的矿业政策则突出表现在:鼓励开发边疆地区矿产以及在更大范围内允许私人采炼、交纳矿课的举措上。 第三章寺观手工业与投下主贵族手工业。第一节初步探讨了元代寺观手工业的大体生产状况。寺观经营的手工业,就其类型讲,属寺观内部成员集体所有制性质,较为特殊。经营的内容,大部分是与日常生活需要密切相关的,诸如粮食加工业、榨油业、制茶业、药品加工业等等;此外,由于元代寺观经济力量强大,一些重要的、资金投入大的行业,如矿冶业、酿酒业等,寺观也多有经营,这是元代寺观手工业经济的一个突出特色。第二节介绍了元代颇具特色的政治群体——投下主贵族手工业经营的情况。元代投下主贵族经营的手工业规模大、范围广,其中有些行业,如军器制造业是官府特许经营的。另外,在它内部不但有专门的手工业机构(比照官府机构设立),还有隶属自己的工匠——怯怜口,因此就它的性质讲,具有公私两重性,也是较为特殊的手工业类型。

蓝鸥,王万盈,孔明,华伦,月泉,杨君,之恺[3](2003)在《2002年中国经济史研究述评》文中认为

霍宇红[4](2001)在《试论元代制棉业的经济地位和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业是立国之本 ,元代统治者为了巩固其封建统治 ,改善经济状况 ,颁布了许多益农法令 ,特别是对制棉业给予大力扶持 ,使得棉织生产成为元代的支柱产业。要想全面了解元代农业和纺织业发展史 ,绝不可轻视元代制棉业的经济地位和作用

二、试论元代制棉业的经济地位和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试论元代制棉业的经济地位和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明清关中棉桑关系研究 ——以《豳风广义》为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2 选题的依据
    1.3 研究动态
        1.3.1 关于《豳风广义》的研究
        1.3.2 关于明清关中桑棉业的研究
    1.4 研究方法和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1.5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第二章 关中农民农业经营模式的选择
    2.1 关中特有的农业经营模式:“农道不全”
        2.1.1 人口及土地经营状况
        2.1.2 农作物种植结构
        2.1.3 杨屾理学思想影响关中单一种植结构改变
    2.2 经济作物面临的选择:种桑或种棉
        2.2.1 关中桑棉种植的自然条件
        2.2.2 明清之前传统作物蚕桑在关中的变迁
        2.2.3 明清之前高产引种作物棉花在关中的变迁
第三章 关中蚕桑业的短暂繁荣与优劣势分析
    3.1 《豳风广义》中蚕桑技术的改进
        3.1.1 植桑及桑树嫁接
        3.1.2 蚕种选择及家蚕饲养
        3.1.3 蚕室管理与缫丝织纴技术
    3.2 《豳风广义》推动蚕桑业恢复
        3.2.1 《豳风广义》的流传
        3.2.2 关中蚕桑业的短暂恢复
    3.3 关中蚕桑业发展的优势:传统蚕桑业发展提供技术借鉴
    3.4 关中蚕桑业发展的劣势
        3.4.1 全国桑业“南盛北衰”局面形成对蚕桑业的冲击
        3.4.2 食物性农业体系的成熟对蚕桑业的冲击
第四章 关中棉业发展的优劣势分析
    4.1 棉业技术的不断提升
        4.1.1 棉花品种的更新
        4.1.2 种棉技术的进步
        4.1.3 棉纺织技术的提升
    4.2 清代中后期棉业在关中的繁荣发展
        4.2.1 棉花种植在关中的普遍发展
        4.2.2 棉花商品贸易在关中的兴盛
    4.3 关中棉业发展的优势
        4.3.1 国际背景带动棉业全球化发展
        4.3.2 棉业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发展
        4.3.3 陕商经济交往带动关中棉业的发展
    4.4 关中棉业发展的劣势:只种棉不加工棉造成棉业的畸形发展
第五章 关中小农最终的理性选择:以棉代桑
    5.1 棉与桑的经济效益比较
        5.1.1 植棉比蚕桑投资风险低
        5.1.2 植棉比蚕桑更利于劳动力均衡分配
        5.1.3 棉花比蚕丝更利于大众衣被原料的选择
        5.1.4 棉织品比丝织品经济成本低
    5.2 关中农民粮食作物与棉花种植的农业经营模式最终形成
    5.3 对杨屾及《豳风广义》的评价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元代手工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绪论
    一、 论文的选题意义
    二、 论文的研究现状
    三、 论文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第一章 元代官府手工业
    第一节 官府手工业的类型
        一、 中央政府经营的手工业
        (一) 中央政府在大都经营的手工业
        (二) 中央政府在地方经营的手工业
        二、 地方政府经营的手工业
        (一) 机构设置与管理
        (二) 基本职能
    第二节 元代系官工匠的身份地位
        一、 法律社会地位
        二、 经济地位
    第三节 元政府对官营手工业的管理
        一、 管理机构
        二、 管理政策与措施
        (一) 以俘获、拘括人匠的形式,保证官府手工业人手的需要
        (二) 劳动人手的技术培训
        (三) 生产原料的来源及管理
        (四) 手工业品的质量保证措施
        (五) 工程期限的限定措施
        (六) 手工业品的运输管理条例
        三、 管理弊端
        (一) 机构重叠、混乱
        (二) 贪污现象严重
        (三) 盘剥工匠
        (四) 浪费现象严重
第二章 元代民间手工业
    第一节 民间手工业的类型
        一、 家庭手工业
        (一) 家庭手工业的内容
        (二) 家庭手工业的地位与特点
        二、 私营手工业
        (一) 个体工匠
        (二) 个体手工业作坊
    第二节 元代民间手工业的商品生产
        一、 手工业中行业技术分工日益细密
        二、 手工业商品生产的三种形态
        三、 手工业商品的多渠道流通
    第三节 元政府对民间手工业的管理--以纺织业、矿冶业为重点
        一、 对纺织业的管理
        二、 对矿冶业的管理
第三章 元代寺观手工业与投下主贵族手工业
    第一节 寺观手工业
    第二节 投下主贵族经营的手工业
        一、 投下手工业机构
        二、 投下工匠
        三、 投下手工业生产内容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4)试论元代制棉业的经济地位和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元代棉的种植和制棉工具的使用
二、元代对制棉业的扶持, 促进了经济发展
三、棉织技术的应用和提高, 反映了元代制棉业的经济地位和作用
四、棉花及纺织品是元代广为应用的基础原料

四、试论元代制棉业的经济地位和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明清关中棉桑关系研究 ——以《豳风广义》为视角[D]. 刘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02)
  • [2]元代手工业研究[D]. 刘莉亚. 河北大学, 2004(04)
  • [3]2002年中国经济史研究述评[J]. 蓝鸥,王万盈,孔明,华伦,月泉,杨君,之恺.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03(02)
  • [4]试论元代制棉业的经济地位和作用[J]. 霍宇红.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4)

标签:;  ;  

论元代棉业的经济地位与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