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胺酮微量输注治疗晚期癌痛6例报告

氯胺酮微量输注治疗晚期癌痛6例报告

一、微量滴注氯胺酮治疗晚期癌疼痛6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张立生[1](2018)在《1988年我国首次全国疼痛治疗专题学术会议纪实》文中提出我国麻醉学领域的疼痛治疗很早就已开始。据报道, 不少医院麻醉科在上世纪50年代曾采用腰部硬膜外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部交感神经节阻滞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我也曾以神经破坏药酚甘油在蛛网膜下腔或硬膜外注射治疗宫颈癌或胸腹部癌性疼痛。改革开放后, 我有机会到国外访问, 受到国外麻醉科开设疼痛治疗业务的启发, 在我退休前十年, 学术研究和工作方向转到了疼痛学研究。于1986年秋季在我院开设疼痛

李金玉,郑国龙,胡伟[2](2011)在《微量氯胺酮对晚期癌痛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的优化作用》文中指出目的研究微量氯胺酮配伍芬太尼在晚期癌痛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中应用的效应及安全性。方法 80例需镇痛的晚期癌痛患者随机分为芬太尼组(F组)(n=20)和芬太尼氯胺酮复合组(FK组)(n=60),FK组包括人数相等的三组,即FK1组(n=20)、FK2组(n=20)和FK3组(n=20)三组。各组患者镇痛液中都含有芬太尼100μg/ml。FK1组、FK2组和FK3组三组患者镇痛液中分别另含有氯胺酮1 mg/ml、2 mg/ml和3 mg/ml;观察和记录镇痛过程中:镇痛评分、镇静评分、芬太尼消耗量、呼吸抑制、谵妄等并发症。结果在无负荷情况下,达到相同镇痛状态用时,FK2、FK3组比F组和FK1组的快一倍。在镇痛过程中,F组芬太尼消耗量呈现明显递增态势,和镇痛初期比较后期消耗量显着增加;FK组芬太尼消耗量总体前后恒定。镇痛后期F组芬太尼消耗量显着多于FK组。FK组中FK2组患者镇痛效果更佳,维持过程中患者几乎不用操控镇痛泵。FK3组患者芬太尼消耗量较其他三组患者显着减少,患者过度镇静发生率显着增加。所有患者没有出现呼吸抑制、幻觉、谵妄等症状。结论微量氯胺酮通过抗痛觉过敏和对阿片受体耐受的防护,能够显着减少芬太尼消耗量,有效保护芬太尼耐受,提升晚期癌痛患者芬太尼PCIA镇痛品质。在芬太尼每分钟0.006μg/kg左右输注量下,匹配氯胺酮每分钟(1.3±0.02)μg/kg输注量是较为理想的组合。

彭昭庆,李志华[3](2004)在《微量滴注氯胺酮治疗晚期癌疼痛6例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任炳旭[4](2011)在《脊髓水平mGluR3和mGluR5调控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在小鼠骨癌痛形成中的作用及中医药干预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脊髓水平代谢性谷氨酸受体亚型3和5(mGluR3和5)调节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在骨癌痛形成中的作用以及丹参酮ⅡA和身痛逐瘀汤对骨癌痛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C3H/HeNCrlVr雄性小鼠股骨骨髓腔注射NCTC 2472纤维肉瘤细胞制作骨癌痛模型,以等体积的最小必须培养基(a-MEM)代替NCTC 2472纤维肉瘤细胞骨髓腔内注射制作假手术模型,用自发性抬足次数/2min、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PWMT)和热痛觉缩足潜伏期(PWTL)评估痛行为学表现,用胶质细胞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肿瘤坏死因子-a (TNF-a)的表达水平来反映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水平。鞘内置管给予mGluR3激动剂(2R,4R)-4-Aminop-yrrolidine-2,4-dicarboxylate (APDC), mGluR3拮抗剂(2S)-2-Amino-2-[(1S,2S)-2-carboxycycloprop-1-yl]-3-(xan th-9-yl) propanoic acid (LY341495). mGluR5激动剂(RS)-2-Chloro-5-hydroxypheny-lglycine(CHPG)、mGluR5拮抗剂3-((2-Methyl-1,3-thiazol-4-yl) e-thynyl) pyridine hydrochloride(MTEP)和丹参酮ⅡA,灌胃给予身痛逐瘀汤水煎浓缩制剂进行干预。在不同时间点观察痛行为学变化,取脊髓腰膨大部位(L3-L5),分别应用Real-time quantitative 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GluR3、mGluR5、GFAP、TNF-a mRNA与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1)小鼠左股骨骨髓腔注射NCTC 2472纤维肉瘤细胞可以诱发进行性的痛行为学变化,表现为自发性抬足次数增加,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降低、热痛觉缩足潜伏期缩短(P<0.05);(2)小鼠股骨骨髓腔注射NCTC 2472纤维肉瘤细胞可以诱发脊髓水平星形胶质细胞活化,表现为GFAP、TNF-a mRNA和蛋白表达进行性增加(P<0.05);(3)骨癌痛发生发展过程中小鼠脊髓水平mGluR3、mGluR5 mRNA和蛋白表达进行性增加(P<0.05);(4)APDC和MTEP鞘内注射可以改善骨癌痛小鼠的痛行为学表现,同时可以抑制脊髓水平GFAP和TNF-a的表达(P<0.05);而LY341495和CHPG则可以促进假手术组小鼠脊髓水平GFAP和TNF-a的表达(P<0.05);(5)丹参酮ⅡA鞘内注射可以剂量依赖性地改善骨癌痛小鼠的痛行为学表现,同时可以抑制脊髓水平GFAP和TNF-a的表达(P<0.05);(6)灌胃给予身痛逐瘀汤水煎浓缩制剂可以剂量依赖性地改善骨癌痛小鼠的痛行为学表现,同时可以抑制脊髓水平GFAP和TNF-a的表达P<0.05)。结论:脊髓水平代谢性谷氨酸受体亚型3和5可以通过调节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在骨癌痛中发挥重要作用;丹参酮ⅡA和身痛逐瘀汤可以改善骨癌痛小鼠的痛行为学表现,抑制脊髓水平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二、微量滴注氯胺酮治疗晚期癌疼痛6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微量滴注氯胺酮治疗晚期癌疼痛6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4)脊髓水平mGluR3和mGluR5调控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在小鼠骨癌痛形成中的作用及中医药干预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简表
绪论
第一部分 骨癌痛形成过程中小鼠脊髓水平mGluR3、mGluR5、GFAP和TNF-α的表达变化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第二部分 鞘内注射mGluR3、mGluR5激动剂(或拮抗剂)对骨癌痛小鼠痛行为及脊髓水平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第三部分 鞘内注射丹参酮ⅡA对骨癌痛小鼠痛行为及脊髓水平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第四部分 身痛逐瘀汤对骨癌痛小鼠痛行为及脊髓水平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一 脊髓水平星形胶质细胞和谷氨酸及其受体系统在疼痛形成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学对癌性疼痛的认识及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三 丹参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四、微量滴注氯胺酮治疗晚期癌疼痛6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1988年我国首次全国疼痛治疗专题学术会议纪实[J]. 张立生. 实用疼痛学杂志, 2018(04)
  • [2]微量氯胺酮对晚期癌痛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的优化作用[J]. 李金玉,郑国龙,胡伟. 肿瘤防治研究, 2011(11)
  • [3]微量滴注氯胺酮治疗晚期癌疼痛6例报告[J]. 彭昭庆,李志华. 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4)
  • [4]脊髓水平mGluR3和mGluR5调控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在小鼠骨癌痛形成中的作用及中医药干预的研究[D]. 任炳旭.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1(06)

标签:;  ;  ;  ;  ;  

氯胺酮微量输注治疗晚期癌痛6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