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天线背框的精确测量与结果分析

大型天线背框的精确测量与结果分析

一、大型天线背架的精密测量与结果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孙哲杰[1](2021)在《大型可动式柱面天线驱动系统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天文观测和空间探测发展的需求,大型射电天线越来越得到广泛应用,大型柱面射电天线是开展行星际探索的一类专用天线,本文以大型柱面天线为研究对象,开展天线驱动系统设计研究。首先在分析大型柱面射电天线技术指标及功能需求的基础上,依据“两心重合”的天线虚拟轴理论,提出一种滚动轨道式天线俯仰传动方法。结合天线转动特点,对比分析液压、链轮滚子、索牵引三种驱动方案,将钢丝绳牵引引入天线驱动系统之中,形成了天线驱动系统的总体方案。其次,开展大型圆弧轨道设计、大圆弧索牵引、俯仰配平等关键技术分析。包括分析计算天线驱动系统所受的主要载荷,其中包括摩擦载荷、惯性载荷、风载荷;根据天线俯仰转动要求,展开索牵引机构中钢丝绳、定滑轮、卷筒布局与选型设计,实现钢丝绳拉力始终沿着圆弧滚道切线方向的功能;通过对常见的轨道结构对比分析,设计一种双V形截面的箱体式圆弧滚动轨道,并着重对比分析了上轨道两端固定滚珠、下轨道两端固定滚珠、设置分区挡板这三种支承滚珠组布置方案,并最终采用设置分区挡板的支承滚珠组布置方案;采用M30R高强螺栓实现上轨道与天线背架的连接方案;根据索牵引驱动方案,将环形耦合同步控制应用于多索牵引机构同步驱动中,解决多机构协同控制问题,运用双闭环反馈控制实现绳索稳定位置控制。建立柱面天线驱动系统结构模型,开展动力学仿真,验证其具有实现天线俯仰转动的功能;运用有限元仿真软件,开展圆弧滚动轨道在不同工况下的静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其最大形变为0.57mm,最大应力为35.7MPa均符合设计要求;采用梁联接的方式,对上轨道与天线背架连接位置进行仿真分析,获得各部件应力分布云图及高强螺栓受力情况,结果表明此连接方案符合要求。最后,针对滚动轨道式天线俯仰传动结构不能采用传统配平方式的问题,提出了曳引轮与重锤组合式及链轮滚子式这两种俯仰配平方案,从传动稳定性、经济性、可靠性、后期维修等方面进行分析,选用链轮滚子式俯仰配平机构去实现索牵引机构的动态卸荷,并根据所需提供驱动力对关键部件进行详细设计。为了验证索牵引机构的方案设计的可行性,索牵引机构钢丝绳与零部件选型设计的合理性,天线的驱动精度,制定了索牵引驱动系统实验测试方案;为了验证链轮滚子式俯仰配平机构可完成动态卸荷,辅助索牵引机构驱动天线,制定了链轮滚子式俯仰配平机构实验测试方案。本文设计的大型可动式柱面天线驱动系统,具有驱动方式新颖,造价低,支撑性能优越等特点,为之后类似大型天线的驱动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班友[2](2020)在《基于机电耦合理论的大型反射面天线副反射面补偿技术》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大型全可动高精度反射面天线向着高频段、高增益、大宽带、高指向精度的方向发展,对天线结(机)构设计挑战巨大。例如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973)计划“110米大口径全可动射电望远镜(QTT)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将在中国新疆奇台县建造世界最大的110米口径全可动反射面天线,其主反射面面积约为22个篮球场大,而要求其主反射面的最终形面精度优于0.2毫米,指向精度优于2.5角秒,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还有一点是QTT的副反射面口径达12米,如果仍按常规设计,即将副反射面视为刚体处理的话,势必极大地增加主反射面乃至整个天线结构系统的设计难度和成本。为此,本文基于机电耦合理论和副反射面补偿的思想,深入开展了考虑副反射面形面补偿的大型反射面天线机电耦合设计方法的研究,以期降低对主反射面形面精度的要求,从而降低难度与成本。主要内容如下:1.提出了大型反射面天线副反射面的保型计算方法。该研究将保型设计思想拓展至大型副反射面,采用副反射面半长、短轴的变化量作为副反射面同族面形面变化的参数,建立副反射面变形与同族吻合面光程差的转换关系,通过矩阵运算求解最小半光程差的吻合参数,即可得到变形副反射面的保型参数,继而可对QTT的副反射面结构进行保型设计,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与可行性。2.提出了一种赋形反射面天线最佳吻合赋形面的计算方法。该方法首先引入“焦线”将赋形双反射面天线转化为“主反射面-焦线”和“馈源-副反射面-焦线”的两个匹配系统,针对简化的“主反射面-焦线”系统,推导了“焦线”偏移量与赋形天线形面变化的定量关系,进而确定赋形面形面的吻合参数,解决了赋形面没有特定参数描述满足等光程条件的同族面问题。通过最小半光程差矩阵运算即可计算出变形赋形主反射面的最佳吻合参数进而确定最佳吻合赋形面,典型案例的数值结果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3.提出了实现补偿主反射面误差的修正副反射面快速设计方法。该方法从GO/PO方法出发,通过迭代计算满足天线光程差最小的副反射面形面修正量,并结合正交多项式(Zernike多项式)来快速确定修正副反射面的形面,因此该方法又称为光程差迭代修正设计方法。数值分析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简单、有效与宽频率范围的适应性。4.提出了确定修正副反射面来放松主反射面误差的方法。将天线主反射面误差正交分解为独立的误差项,并基于修正副反射面的光程差迭代设计方法,定量描述在给定增益损失条件时,修正副反射面对主反射面误差放松的情况,对工程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吴亚坤[3](2020)在《大型可动式柱面天线结构设计与仿真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射电天线是空间探测、暗能量观测、行星际探测等天文研究的重要装备。然而,为提高灵敏度、分辨率及观测时间,天线面临大面积、可转动需求,由此给射电天线的结构设计不断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主要以IPS(Interplanetary Scintillation,IPS)射电望远镜天线结构为研究对象,开展天线结构的新型设计研究。根据IPS射电望远镜技术需求,提出一种基于“两心重合”原理的大型可动式柱面天线的总体方案。分析天线结构特点、转动特性及其馈电特性,明确技术指标,指出结构轻量化、驱动协同化、测姿在线化等关键技术与设计难点。具体研究结构轻量化方法,引入索-桁架组合结构构型,包括劲性索、预应力索和张弦梁结构,设计射电望远镜天线反射体结构模块,通过初步的力学分析,验证反射体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引入拱形原理,开展斜拉索式、龙门架式、拱梁式等馈源支撑模块的设计与力学分析,获得了馈源支撑结构的拱梁式结构;引入桁梁结构体系,设计等强度天线座。结合力学分析,进行各部件拓扑优化,使各模块结构较好地满足轻量化设计需求。最后,对天线结构整体进行力学分析与仿真,完成天线结构重力、风载与雪载等多工况的静力学仿真分析和动力学模态分析;结果表明正常工况下天线反射面变形最大误差为17.0mm,天线总体结构的一阶固有频率为6.876Hz;在恶劣工况下,最大应力为320MPa小于345MPa,均满足射电天线技术需求指标。根据天线结构的“两心重合”型式的设计方案,引入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测量技术,开展天线转动姿态角测量的可行性分析;设计了多种天线姿态角测量方案,并对比分析;搭建了GNSS姿态角测量平台,开发了测量数据处理程序,开展了姿态角测量实验。测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测量误差小于0.2°,可满足射电天线技术需求指标。本文设计的大型可动式射电望远镜天线,具有构型新颖、质量比小等特点,为IPS和暗能量探测提供参考方案,也为其它类似天线结构设计提供借鉴。

冯树飞[4](2019)在《大型全可动反射面天线结构保型及创新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大型全可动反射面天线是典型的电子装备,其结构设计服务于电性能。天线的电性能与其形面精度息息相关,伴随着反射面天线向高频段、高增益、快响应、高指向精度等趋势发展,如何在保证天线精度的前提下,设计灵巧、低成本且性能优越的天线结(机)构挑战极大。例如,在中国新疆奇台县建造的QTT 110m天线(QiTai radio Telescope,简称QTT),口径达110米,工作频率高达115GHz,为了满足其电性能指标,面精度需优于0.2mm。设计此类大口径、全可动、高精度的天线,势必会带来很多技术难点。反射面天线结构由面板、背架、支托结构及天线座等主要部件组成。本文的第1章为绪论,总结了当前大口径反射面天线的结构设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27章为本文的主要工作,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基于传统模式的天线结构保型设计研究和面板模具共享设计研究,二是可带来更大效益和设计自由的模式创新设计。第8章则对本文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展望。第25章主要针对传统结构设计方法中存在的不足,展开的一系列研究,包括保型设计时的精度计算、高精度天线的支托结构设计及给定精度指标下的反射面面板模具共享设计等。具体地:第2章展示了一种新的反射面天线精度评估过程。作为天线结构优化设计中的重要一环,天线的精度计算至关重要。自重载荷下,反射面天线精度计算步骤包括变形求解、面形吻合、预调角预调、最差精度计算等步骤。传统的预调策略是将反射面的精度在某个角度下调整至最优。然而天线结构设计时,只对最差面精度有约束,而对最优面精度无限制,这意味着传统预调策略不是最优的。针对该问题,本章展示了一种最差精度最优的预调策略,基于此给出了一种新型的反射面天线精度评估方法。第3章研究了反射面天线的变形特点,给出了高精度天线结构的保型设计要点。首先从吻合参数出发,推导了天线在仰天和指平工况下的理想变形形式,分析了产生这些理想变形应该具有的结构特点;其次,通过研究简化的反射体模型变形特点,给出了最优的反射体支撑参数;最后还对Effelsberg 100m天线结构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其不足之处。基于第3章的讨论,第4章展示了一种新型的天线背架支托结构方案,并将其成功应用于110m天线结构中,数值仿真结果表明,该天线具有优良的保型特性,在自重载荷下,面精度达可到0.3mm,反射体部分重量小于3000吨,远优于已有方案。第5章提出了一种面向电性能的模具共享策略,该策略可以在给定的面精度约束下,极小化加工面板所需的模具数量。与已有方法相比,本文所提出的模具缩减方法统筹考虑了各环面板误差对电性能的影响,扩大了各环面板的公差设计范围,可从整体的角度来对模具进行缩减。该方法可以高效地给出给定模具数量下,最优模具的位置、模具与面板的对应关系以及最优的有效面精度。其被成功应用到110 m天线面板模具缩减中,结果表明23环面板使用14类模具时,增益损失仅0.05dB。第67章主要是为了进一步降低天线结构重量,所进行的天线机/结构创新设计,包括索-桁组合背架结构和并驱式天线座。具体地:考虑到在特定结构中引入预应力索,可以改变结构正常工作时的应力分布,改善结构变形。因此预应力索有降低结构重量和提升天线面型精度的潜力。第6章展示了索桁组合结构在反射面天线中的应用。为了确定预应力索在桁架中的布局,我们将预应力索的布局问题视为索桁组合结构的拓扑优化问题,采用初始缺陷长度这一连续变化的参数作为设计变量,并利用插值方法将索桁单元进行了统一,得到了连续变量拓扑优化模型,利用基于梯度的算法可对其高效求解。将该方法应用到8m口径天线结构设计中,验证了所提策略的有效性。并联机构代表着当今机构学的发展趋势,与串联机构相比,并联机构有刚度大、承载能力强、精度高以及运动负荷小等优点。第7章介绍了一种基于两自由度并联机构的方位-俯仰两轴座架结构形式,详细描述了其运动机理,给出了相关几何参数的确定方法,及并驱式反射面天线的设计方法。将新型的索桁-并驱式方案应用于某26米口径的天线中,数值结果表明,该新型方案可以使得反射面天线自重降低40.5%,驱动功率降低63.3%。

胡圣鑫[5](2019)在《星载SAR天线6-PSS调整机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空间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高分对地观测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而卫星天线系统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伴随星载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技术的发展以及对目标探测要求的不断提高,SAR雷达天线正朝着大口径、高平面度方向发展。本文针对大尺寸可展开SAR天线总体阵面平面度的实现问题,开展天线阵面位姿调整机构的设计、运动学及动力学的分析与研究。论文主要内容如下:首先,依据设计指标确定天线阵面调整的6-PSS并联机构构型,在完成运动学逆解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牛顿迭代法求解机构运动学正解。基于刚体速度投影定理对机构速度雅克比矩阵进行了推导,得到雅克比矩阵的显式结果,在雅克比矩阵基础上求解驱动滑块的速度及加速度;采用极坐标搜索法求解并联机构灵活工作空间和可达工作空间,验证该机构的工作空间完全满足设计指标的要求。其次,基于矢量微分法建立6-PSS并联机构的误差分析模型,通过对机构杆长方程进行全微分得到误差传递矩阵;在机构各方向定位误差服从均匀分布的假设前提下,利用蒙特卡洛方法得到给定位姿下运动平台各项位姿误差的分布形态,分析各误差因素对运动平台位姿的影响。基于奇异值分解(SVD)原理对误差传递矩阵进行特征值求解,定义三种不同的机构误差敏感度指标,通过分析不同位姿参数下机构误差敏感度的变化,了解机构在工作空间中各位姿点的误差敏感度特性,同时为机构参数优化奠定基础。进一步通过分析机构参数对机构全局误差系数及雅克比矩阵条件数的影响,建立以机构全局误差系数及雅克比矩阵条件数均值为目标函数,以结构参数为优化变量的优化模型,并采用人工蜂群算法对优化模型进行求解。得到了在满足球铰副转角范围和驱动滑块移动距离约束的前提下,具有更高灵巧度和运动精度的设计参数。最后,利用Lagrange法建立机构动力学模型,结合机构速度雅克比矩阵及虚功原理求解作用在驱动滑块上的驱动力。为避免机构在运动过程中产生冲击,采用正弦函数法规划运动平台运动轨迹,通过数值仿真得到天线阵面相应曲线以及驱动滑块的位置、驱动力及功率变化曲线;在三维建模软件中建立并联机构模型并导入动力学仿真软件中构件虚拟样机,通过动力学仿真得到驱动滑块驱动力及功率变化曲线,分析系统动力学性能,与数值仿真得到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动力学模型的正确性。

姚斌[6](2019)在《新型有源相控阵天线结构设计分析与样机制作》文中研究指明有源相控阵天线在军事防御系统和探测跟踪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现代电子科技的发展,对有源相控阵天线在机械结构方面不断提出更高要求,如结构高精度、轻量化、低复杂度、快动态响应等,为此,本文针对一种基于索-桁组合天线背架、并联驱动式天线座的新型有源相控阵天线创新设计,进行了较为深入而全面的研究。1.新型有源相控阵天线结构实体与分析模型建立。计算验证并联驱动天线座机构自由度数目,设计天线座构件尺寸、索-桁组合天线背架;然后采用Creo与APDL参数化相结合的有限元建模方法,且改进有源模块基板与碳纤维框架的连接方式,初步建立创新方案的天线实体模型与有限元分析模型;最后推导天线运动速度关系式,分析天线座的运动奇异性,验证天线模型的合理性。2.天线背架结构的优化设计。根据阵面精度分配结果和有限元分析模型参数,建立了针对索-桁结构的优化设计模型,分别对纯桁架和索-桁组合天线背架结构优化设计,对比优化结果说明索-桁组合背架的潜在优势;然后校核天线在优化后结构的精度、强度,分析天线结构模态。3.新型有源相控阵天线的指向精度研究。首先为方便误差分析,建立天线结构坐标系;构建并联式天线结构闭环矢量,分析天线结构方位立柱、阵面背架以及驱动连杆等各部分误差在并联闭环矢量内对天线电轴指向精度的影响,建立了并联式新型有源相控阵天线电轴指向精度模型;基于所建立的电轴指向精度模型,分析天线在重力、重力和风正吹等载荷下的指向精度。4.创新方案样机的工程实现。建立天线ADAMS动力学仿真模型,采用动力学逆向求解方法实现动力学仿真,得到天线驱动功率峰值、驱动力矩峰值以及铰链与连杆的受力情况,用于指导天线座构件的参数计算与常用件的选型。针对创新结构索-桁组合背架研制过程中阵面精度多工况保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预应力索的连接方式与预应力实时监测方案和一种实现天线背架预应力索的智能调节方法。根据天线座的动力学仿真所得驱动功率等要求,计算齿轮副、电机的参数,选择导轨的型号,用于样机进一步装配调试。

王宇飞[7](2018)在《TM65m射电望远镜风荷载特性及结构响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上海天马望远镜(简称TM65m)为全可动抛物面天线结构,体型复杂,自振周期较长,结构较柔,迎风姿态多种多样,风荷载分布较为复杂,其指向精度和面形精度对风的作用较为敏感。因此有必要采取实验测量和仿真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该结构的风荷载及风振响应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以TM65m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反射面面形精度和天线的指向精度为主要关注点,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为了掌握TM65m所处的风环境,为进一步的结构风响应分析提供风荷载输入的参考数据,对TM65m现场实测的风速风向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获取了平均风速、平均风向及其分布情况;选取部分时段有较高采样频率的风速数据,进行了频谱分析,得到了该地脉动风速的估计谱,并与常用风速谱曲线进行了对比,最后选取Davenport谱为参考谱,通过参数拟合修正,得到了实测风速谱的近似表达式,为后续结构风荷载模拟及响应分析提供了支持。采用现场风速实测及结构响应实测和结构有限元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平均风荷载对TM65m主反射面面形精度和天线指向精度的影响。首先将实测的风速风向数据转换为平均风荷载,施加至TM65m计算结构的平均风响应,并与倾角仪实测的结构倾斜数据作同时段、同位置、同物理量的对比,二者吻合较好;之后,基于实测验证的有限元模拟方法,分析了不同迎风姿态、不同风速下,TM65m反射面面形精度和天线指向精度的变化情况,发现平均风荷载对面形精度的影响较小,而对指向精度尤其是俯仰指向精度的影响较大,分析结果对反射面面形精度和天线指向精度的评估提供了较好的参考价值。基于CFD大涡模拟方法,采用线性滤波法生成入口的脉动风速时程,对TM65m主反射面的脉动风荷载进行了数值模拟,获得了反射面的脉动风压数据;进一步计算了时间平均的风压分布,并将其与前人的研究结果做了对比,结果显示二者吻合较好,验证了本文模拟结果的有效性。进一步对所得脉动风压数据做了统计分析,获得了脉动风荷载在频域上分布情况,为进一步的结构风振响应分析提供了参考。最后,采用模拟所得风压时程,对TM65m进行了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得到了考虑风的动力作用时,结构的位移响应及其对反射面面形精度和天线指向精度的影响,结果显示结构的风致位移动力响应主要集中在结构的第一阶自振频率附近,面形精度和指向精度在频域上的特性与位移响应一致。与平均风荷载响应对比,为观测精度的评估及修正提供了更全面的参考。

王从思,肖岚,项斌斌,王伟,许谦,蒋力,王娜,段宝岩[8](2017)在《大型射电望远镜天线主动面补偿研究进展》文中认为随着射电望远镜全可动天线的口径扩大与频段提升,天线在观测时的高电性能难以保障,必须采用机械补偿与电子补偿等手段.为确保天线的指向精度与作用距离,有必要对天线赋形反射面的空间位置与几何形状进行调整,即主动面调整,这是补偿天线电性能最有效的手段.为此,本文阐述了国内外有关主动面补偿的应用情况,总结了大型天线主动面补偿的基本原理及适用范围,详细分析了面形调整量计算、主面分块设计、促动器设计、主动面控制系统及面形检测五项关键技术,并对世界上已采用主动主反射面调整的四部大天线进行了对比讨论,最后给出了主动面补偿技术在未来大型射电望远镜天线上的研究方向.

许谦,温浩兴,王娜,李琳[9](2017)在《新疆110m射电望远镜(QTT)天线高精度面板结构研制挑战》文中研究说明研制满足单面板精度为0.07mm(RMS)的高精度面板,是制造高精度新疆110m射电望远镜(QiTai Radio Telescope,QTT)天线的关键技术之一.QTT基于主动保形技术,为满足天线结构与性能优化需求,在保证面板精度同时面板数量需要控制.天线面板越大面型精度提升越困难,制造高精度大面板将面临严峻挑战.基于蜂窝夹层结构、蒙皮筋条结构,采用改进负压成型工艺,进行了高精度面板成型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面积小于1.5 m2面板精度能满足需求,就目前国内工艺水平来看已无法研制更大面积单面板(如5 m2).为了满足QTT需求,对组合面板结构进行了初探.仿真了采用传统以及过渡子桁架,基于刚性和等柔性支撑两种方式以及采用传统拼接组合面板形式.结果表明采用过渡子桁架方式面板精度、数量能够满足需求,但复杂子桁架结构研制成本高,且造成组合面板重量增加,会导致天线结构设计复杂影响天线性能;传统拼接组合面板结构虽然满足精度需求但其面板数量没有控制在理想范围内.展望了未来提高面板精度需要进一步开展的工作.

王豆[10](2017)在《基于物理仿真的天线反射面装配优化技术研究》文中指出大型反射面天线因其尺寸大、零部件众多及自重影响明显等特点,致使其在工作过程中极易变形,影响其工作性能。同时,因为大型天线的工作精度及效率通常要求很高,为了保证大型反射面天线的工作性能,通常会造成反射面天线研发困难多,研发周期长。工程中,通常将天线研发重点放在设计阶段,通过设计方案来弥补制造水平不足及装配变形大等问题。当天线研发已进入装配阶段,而反射面装配变形过大,导致反射面精度不足时,只能通过装配过程中不断调整面板来改善,延长了天线的装配周期,增加了装配人工消耗。本文通过对实际工程天线反射面装配过程进行观察及分析,得到反射面在装配过程中的变形规律及导致变形的可能因素,在此基础上结合有限元方法,先于天线实际装配过程,对反射面装配进行仿真优化,并将装配序列规划应用于反射面装配中,引入智能算法进一步优化反射面装配。本文的内容包括:1.阐述了基于物理仿真的反射面装配研究思路及研究目标,提出了结合有限元方法、智能算法及装配序列规划的反射面装配优化思想。建立了反射面装配优化的思想,给出了建立反射面装配的有限元仿真模型的基本思路,详细描述了适合反射面装配序列规划的智能算法,对涉及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简要描述。2.结合天线反射面实际工程装配情况,提出了一种反射面装配过程结构变形的有限元仿真方法,并以实例的单块面板及整个反射面的装配仿真进行了验证。通过对现有大型反射面装配过程进行观察、对比及分析,建立了反射面装配的有限元仿真思路,考虑了影响反射面装配变形的主要因素。引入“单元生死法”,优化反射面装配仿真模型,以较小的建模工作及计算机计算量实现反射面装配的结构变形仿真,提高了反射面装配有限元仿真的模型准确度,相比传统有限元仿真方法,得到了更为准确及详细的反射面装配变形仿真计算结果。3.结合遗传算法运行特点及反射面装配过程,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反射面装配序列规划方法,并进行实例计算及相应的有限元仿真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及有效性。在实际工程反射面装配方法的基础上,对比各智能算法的优劣,选取适合反射面装配特点的遗传算法作为反射面装配序列规划的算法,根据反射面面板结构特点、影响面板装配变形的因素,建立遗传算法的基因组、评价系统等,选择赌轮盘法进行父代选择,根据反射面装配特点设计计算交叉概率与变异概率的方程,确定算法迭代终止条件,给出了完整的反射面装配序列规划遗传算法的数学模型。4.基于遗传算法的装配序列规划方法,提出了一种结合蚁群算法、遗传算法及有限元仿真方法的反射面装配序列规划算法,以实例进行建模计算,验证了该算法是更为智能完善的反射面装配序列规划方法。研究了在进行反射面装配序列规划时遗传算法的计算特点,选择合适的时机引入具有并行性、正反馈机制以及求解效率高等特征的蚁群算法,在遗传算法的运行过程中将遗传算法与蚁群算法进行结合,进一步优化了反射面装配序列规划方法。在反射面装配序列规划遗传算法的基础上,利用蚁群算法得出遗传算法中的初始种群,提高了初始种群的多样性及后期搜索的效率。每个蚂蚁选择初始可行装配节点,开始周游,完成一次周游后,将得到的初始解作为遗传算法初始种群,进行遗传算法各操作得到初始优化解。算法若不满足迭代终止条件,该优化解可转化为蚁群算法的初始信息素分布,蚁群算法对该信息素进行处理,并进入下一次周游。将该算法得到的最优装配序列规划应用于天线反射面有限元仿真模型中,仿真计算结果表明该算法的性能优于遗传算法和蚁群算法,并避免了由于遗传算法过早或过晚结束而影响算法的整体性能。5.基于上述思想,以某反射面天线的反射面为例,建立了完整的反射面有限元仿真装配模型,通过仿真计算,得到了螺栓预紧力、装配顺序等因素对其反射面变形的影响规律。分别建立了该反射面天线反射面装配序列规划的遗传算法数学模型及蚁群遗传算法数学模型,并分别将两种算法得到的最优解应用反射面装配有限元仿真模型中,验证了蚁群遗传算法优于遗传算法,并且通过与反射面装配变形的实际工程测量进行对比,验证了对反射面进行装配序列规划可以改善反射面变形,保证反射面装配精度。

二、大型天线背架的精密测量与结果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型天线背架的精密测量与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大型可动式柱面天线驱动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大型天线驱动系统研究现状
        1.2.2 大型机械结构驱动系统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综述
    1.3 主要研究内容
2 天线驱动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1 天线虚拟转轴探讨
    2.2 天线驱动系统设计要求
    2.3 总体方案设计
        2.3.1 天线驱动方案对比分析
        2.3.2 天线驱动系统总体方案
    2.4 天线驱动方案关键技术分析
        2.4.1 大型圆弧轨道关键技术
        2.4.2 大型圆弧索牵引关键技术
        2.4.3 俯仰配平关键技术
    2.5 本章小结
3 天线驱动系统设计
    3.1 天线驱动系统载荷分析
        3.1.1 天线载荷分类
        3.1.2 天线载荷计算
    3.2 大型圆弧滚动轨道结构设计
        3.2.1 轨道构型设计
        3.2.2 支承滚珠组设计
        3.2.3 轨道结构详细设计
    3.3 索牵引机构设计
        3.3.1 索牵引机构工作原理
        3.3.2 索牵引单元布局设计
        3.3.3 关键部件选型设计
    3.4 绳索驱动的控制系统方案
        3.4.1 控制系统联动总体方案
        3.4.2 绳索运动控制
        3.4.3 驱动方式选择
    3.5 本章小结
4 天线驱动机构有限元仿真分析
    4.1 索牵引机构动力学仿真
        4.1.1 索牵引机构动力学仿真模型建立
        4.1.2 仿真结果分析
    4.2 圆弧滚动轨道结构有限元分析
        4.2.1 有限元模型建立
        4.2.2 圆弧滚动轨道力学分析
    4.3 轨道与天线背架联接强度分析
        4.3.1 有限元模型建立
        4.3.2 仿真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天线俯仰配平机构及实验方案设计
    5.1 俯仰配平机构方案设计
        5.1.1 俯仰配平方式
        5.1.2 俯仰配平原理
        5.1.3 俯仰配平机构设计
    5.2 关键驱动机构实验方案设计
        5.2.1 索牵引机构实验方案设计
        5.2.2 俯仰配平机构实验方案设计
        5.2.3 索牵引机构实验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2)基于机电耦合理论的大型反射面天线副反射面补偿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机电耦合设计的研究现状
        1.2.1 数学模型
        1.2.2 求解方法
        1.2.3 近似技术
    1.3 天线误差补偿的研究现状
        1.3.1 主面补偿
        1.3.2 馈源补偿
        1.3.3 副面补偿
    1.4 天线结构设计存在的问题
        1.4.1 110米大型天线结构的特殊性
        1.4.2 机电耦合优化设计存在的问题
        1.4.3 考虑副面形面补偿作用的问题
    1.5 课题来源及本文主要工作
        1.5.1 课题来源
        1.5.2 本文主要工作
第二章 大型副反射面的保型参数及QTT副面保型设计
    2.1 引言
    2.2 天线结构的保型设计要点
    2.3 大型副反射面的保型计算
        2.3.1 变形副反射面对天线光程差的影响
        2.3.2 变形副反射面的保型参数
        2.3.3 天线副反射面精度与俯仰角和预调角的关系
    2.4 案例分析
        2.4.1 副反射面保型参数的有效性
        2.4.2 QTT副反射面保型设计应用
    2.5 小结
第三章 一种赋形双反射面天线最佳吻合参数的计算方法
    3.1 引言
    3.2 赋形双反射面天线的焦线
    3.3 最佳吻合参数及其计算方法
        3.3.1 最佳吻合参数的定义
        3.3.2 最佳吻合参数的求解公式
    3.4 案例分析
        3.4.1 某赋形8米天线的概述
        3.4.2 某赋形8米天线结构模型及变形分析
        3.4.3 变形赋形面最佳吻合参数的计算
    3.5 小结
第四章 大型反射面天线的副反射面快速修正设计方法
    4.1 引言
    4.2 几何光学和物理光学方法简介
        4.2.1 几何光学法
        4.2.2 物理光学法
    4.3 副反射面的快速修正设计
        4.3.1 双反射面天线的远场计算公式
        4.3.2 副反射面的分析与修正
    4.4 案例分析
        4.4.1 天线参数和误差模型
        4.4.2 副反射面的修正设计
    4.5 小结
第五章 副反射面补偿来减轻对主反射面形面精度要求的定量分析
    5.1 引言
    5.2 主反射面误差放松的计算方法
        5.2.1 主反射面误差的分解
        5.2.2 主反射面误差的放松
    5.3 案例分析
        5.3.1 副反射面补偿对QTT主反射面误差放松的定量分析
        5.3.2 副反射面补偿对QTT主反射面误差放松的数据库
    5.4 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的主要工作
    6.2 后续工作的考虑
附录A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大型可动式柱面天线结构设计与仿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大型抛物柱面天线研究现状
        1.2.2 大型柱面天线现状分析
    1.3 主要研究内容
        1.3.1 研究基础
        1.3.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天线阵结构总体设计
    2.1 天线阵结构需求分析
        2.1.1 主要技术指标
        2.1.2 工作环境需求
    2.2 天线结构总体方案
        2.2.1 天线设计原则
        2.2.2 天线选型分析
        2.2.3 天线设计原理
        2.2.4 天线阵单元
    2.3 天线结构关键技术研究
        2.3.1 天线结构轻量化研究
        2.3.2 天线馈源支架设计
        2.3.3 天线姿态角测量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天线结构模块优化设计
    3.1 天线阵结构轻量化研究
        3.1.1 索—桁架结构
        3.1.2 反射体结构构型
        3.1.3 反射体结构力学分析
    3.2 天线阵馈源支架结构设计
        3.2.1 馈源支架结构设计方案
        3.2.2 馈源支架方案对比
        3.2.3 馈源支架结构有限元分析
    3.3 天线座及其它结构设计
        3.3.1 天线座结构设计
        3.3.2 反射面结构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天线阵结构力学分析
    4.1 天线载荷分析
        4.1.1 风载荷分析
        4.1.2 冰雪载荷分析
        4.1.3 有限元工况
    4.2 天线结构有限元模型建立
        4.2.1 结构单元选取
        4.2.2 有限元模型
    4.3 天线结构静力学分析
        4.3.1 重力载荷计算分析
        4.3.2 风载荷计算分析
    4.4 天线结构模态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天线姿态角测量实验研究
    5.1 姿态角测量方法分析
    5.2 测姿测向仪工作原理
        5.2.1 GNSS信号
        5.2.2 几何原理
        5.2.3 基线方向矢量原理
    5.3 天线姿态角测量方案
        5.3.1 方案设计
        5.3.2 验证性实验
        5.3.3 实验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主要工作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4)大型全可动反射面天线结构保型及创新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大型天线结构设计研究现状
        1.2.1 典型大型天线结构特点
        1.2.2 天线结构保型设计
        1.2.3 天线面板模具共享设计
        1.2.4 天线结构创新设计
    1.3 本文主要工作
第二章 天线结构保型设计中的精度计算
    2.1 引言
    2.2 自重载荷下的表面精度计算
        2.2.1 天线预调的概念
        2.2.2 天线预调后的精度表达式
        2.2.3 两种预调策略
    2.3 RA策略和EA策略的对比
        2.3.1 定量分析
        2.3.2 数值案例1——110m天线的预调
        2.3.3 数值案例2——8m天线结构优化
    2.4 小结及讨论
第三章 大口径天线结构保型设计要点研究
    3.1 引言
    3.2 反射面理想变形形式
        3.2.1 仰天工况理想变形形式
        3.2.2 指平工况理想变形形式
    3.3 反射体支撑位置参数研究
        3.3.1 仰天工况
        3.3.2 指平工况
    3.4 Effelsberg100m天线结构特点
    3.5 小结
第四章 110m口径反射面天线结构保型设计
    4.1 引言
    4.2 110m反射面天线俯仰结构
        4.2.1 16点等柔度支托结构
        4.2.2 反射体结构
        4.2.3 俯仰整体结构
    4.3 俯仰结构优化设计结果
        4.3.1 优化过程
        4.3.2 自重载荷下分析结果
        4.3.3 风载下分析结果
    4.4 小结
第五章 面向电性能的模具共享设计方法
    5.1 引言
    5.2 数学推导
        5.2.1 面板组合有效精度
        5.2.2 模具共享引入的法向误差
        5.2.3 最优的共享模具位置
    5.3 模具缩减策略
    5.4 模具缩减案例
    5.5 小结
第六章 索桁组合结构优化及其在反射面天线中的应用
    6.1 引言
    6.2 数学模型
        6.2.1 索桁组合结构拓扑优化的数学描述
        6.2.2 索与杆两单元的统一处理
        6.2.3 索桁组合结构优化求解流程
    6.3 天线结构优化实例
        6.3.1 天线结构描述
        6.3.2 优化结果及讨论
    6.4 小结
第七章 并驱式天线座及其在反射面天线中的应用
    7.1 引言
    7.2 并驱式反射面天线
        7.2.1 数学描述
        7.2.2 并驱式天线的结构优化
    7.3 并驱式反射面天线案例
        7.3.1 几何参数及运动学分析
        7.3.2 结构特点及静力学分析
    7.4 小结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附录
    附录一 典型大型射电望远镜
    附录二 非自重载荷下天线的面精度计算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星载SAR天线6-PSS调整机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天线调整机构及并联机构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主动阵面调整机构研究现状
        1.2.2 并联机构研究与应用现状
    1.3 并联机构的理论研究现状
        1.3.1 并联机构工作空间研究现状
        1.3.2 并联机构动力学研究现状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内容
第二章 6-PSS并联机构运动学分析
    2.1 引言
    2.2 6-PSS并联调整机构设计
        2.2.1 6-PSS并联调整机构设计
        2.2.2 6-PSS并联调整机构坐标系的建立
    2.3 6-PSS并联调整机构位置分析
        2.3.1 6-PSS并联调整机构坐标变换矩阵
        2.3.2 6-PSS并联机构位置逆解分析
        2.3.3 6-PSS并联调整机构雅克比矩阵分析
        2.3.4 6-PSS并联机构加速度分析
        2.3.5 6-PSS并联机构位置正解分析
    2.4 6-PSS并联调整机构工作空间分析
        2.4.1 并联机构工作空间定义
        2.4.2 影响工作空间的因素
        2.4.3 工作空间求解过程
        2.4.4 工作空间数值算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6-PSS并联调整机构误差分析
    3.1 引言
    3.2 并联调整机构误差建模分析
    3.3 并联调整机构误差模型建立
        3.3.1 基于机构位置逆解的误差建模
        3.3.2 位姿误差的概率分布分析
    3.4 并联调整机构误差敏感度分析
        3.4.1 误差敏感度指标
        3.4.2 误差敏感度综合评价指标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6-PSS并联调整机构参数优化
    4.1 引言
    4.2 6-PSS并联机构优化模型建立
        4.2.1 优化变量分析
        4.2.2 优化变量约束条件
        4.2.3 目标函数
    4.3 基于人工蜂群算法的机构优化设计
        4.3.1 人工蜂群算法
        4.3.2 基于人工蜂群算法的优化问题求解
    4.4 优化结果分析
        4.4.1 雅克比矩阵条件数
        4.4.2 误差敏感度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6-PSS并联调整机构动力学分析
    5.1 引言
    5.2 拉格朗日动力学分析
        5.2.1 并联调整机构动能分析
        5.2.2 并联调整机构势能分析
        5.2.3 并联调整机构拉格朗日函数
    5.3 并联调整机构广义力及驱动力求解
        5.3.1 广义力求解
        5.3.2 驱动力求解
    5.4 动力学仿真
        5.4.1 运动平台轨迹规划
        5.4.2 动力学仿真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新型有源相控阵天线结构设计分析与样机制作(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天线创新研究现状
        1.2.1 传统结构设计阶段的优化
        1.2.2 新型复合材料应用
        1.2.3 结构创新
    1.3 创新方案以及研究内容
    1.4 小结
第二章 新型有源相控阵天线结构分析模型的建立
    2.1 天线设计指标要求
    2.2 新型有源相控阵天线结构有限元分析模型的建立
        2.2.1 三维实体模型与有限元分析模型
        2.2.2 并联驱动式天线座设计
        2.2.3 索-桁组合天线背架设计
        2.2.4 Creo与 ANSYS APDL的结合
        2.2.5 有源模块基板热应力释放
    2.3 新型有源相控阵天线奇异性分析
        2.3.1 天线运动学分析
        2.3.2 天线座奇异性分析
    2.4 小结
第三章 天线背架结构优化设计
    3.1 天线背架的优化
        3.1.1 天线阵面精度分配
        3.1.2 建立优化设计模型
        3.1.3 纯桁架天线背架的优化
        3.1.4 索-桁组合天线背架的优化
        3.1.5 优化结果的对比
    3.2 天线精度校核
    3.3 强度校核
    3.4 模态分析
    3.5 小结
第四章 新型有源相控阵天线的指向精度
    4.1 问题的提出
    4.2 新型有源相控阵天线坐标系建立
    4.3 新型有源相控阵天线静态电轴指向精度模型
        4.3.1 新型天线系统闭环矢量的构成
        4.3.2 新型天线静态指向精度模型建立
    4.4 天线指向精度分析
        4.4.1 重力载荷对指向精度的影响
        4.4.2 风荷对指向精度的影响
    4.5 小结
第五章 创新方案样机的工程实现
    5.1 新型有源相控阵天线的动力学仿真
        5.1.1 工况1:指平到仰天
        5.1.2 工况2:仰天到指平
        5.1.3 动力学仿真结果分析
    5.2 阵面转动部分
        5.2.1 索-桁组合背架
        5.2.2 智能结构的执行技术
    5.3 并联驱动式天线座部分
        5.3.1 齿轮副参数计算
        5.3.2 电机参数确定
        5.3.3 导轨选型
    5.4 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TM65m射电望远镜风荷载特性及结构响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射电望远镜简介
        1.1.2 TM65m射电望远镜及其承受的荷载
    1.2 课题研究意义
    1.3 结构风工程的研究方法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4.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5 本文主要工作
第2章 TM65M风环境统计分析
    2.1 平均风特性实测分析
        2.1.1 测风位置与测风参数
        2.1.2 平均风特性分析方法
        2.1.3 平均风特性分析结果
    2.2 脉动风特性实测分析
        2.2.1 实测情况介绍
        2.2.2 脉动风特性分析方法
        2.2.3 实测数据分析及结果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TM65M平均风响应分析
    3.1 TM65m结构有限元模拟
        3.1.1 结构几何模型及有限元模型
        3.1.2 边界约束条件
        3.1.3 平均风荷载输入模型
        3.1.4 TM65m有限元模型的对比验证
        3.1.5 射电望远镜面形精度计算方法
        3.1.6 射电望远镜指向精度计算方法
    3.2 倾斜仪及实测方法
        3.2.1 倾斜仪测量系统
        3.2.2 试验测量及数据处理方法
    3.3 平均风荷载作用有限元模拟的实测验证
    3.4 平均风荷载对TM65m面型精度的影响
    3.5 平均风荷载作用对TM65m指向精度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TM65M脉动风荷载特性数值模拟分析
    4.1 CFD数值模拟的基本理论和模拟方法
        4.1.1 CFD的基本思想和流程
        4.1.2 CFD基本控制方程
        4.1.3 CFD湍流模拟方法
    4.2 TM65m结构风场大涡模拟方案
        4.2.1 几何建模及计算域的设置
        4.2.2 网格划分
        4.2.3 边界条件的设置
        4.2.4 其他计算参数的设置
    4.3 TM65m结构风场大涡模拟结果
        4.3.1 模拟结果的有效性验证
        4.3.2 TM65m脉动风荷载特性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TM65M风振响应分析
    5.1 TM65m自振特性分析
    5.2 TM65m结构风振响应分析
        5.2.1 风振响应分析方法
        5.2.2 风振响应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10)基于物理仿真的天线反射面装配优化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工程背景
    1.2 装配规划的研究现状
    1.3 大型反射面天线的装配研究现状
        1.3.1 大型反射面天线的发展现状
        1.3.2 反射面面板装配方法
        1.3.3 反射面面板的装配问题及其解决
    1.4 本文的研究意义及主要工作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天线反射面装配研究方案设计
    2.1 引言
    2.2 反射面装配优化的研究目标与主要思想
        2.2.1 反射面装配优化的研究目标
        2.2.2 反射面装配优化的主要思想
    2.3 反射面装配优化方案设计
    2.4 反射面装配优化关键技术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考虑装配力的天线面板装配变形物理仿真方法
    3.1 引言
    3.2 表面误差计算原理
    3.3 面向反射面装配过程的物理仿真思想
    3.4 面向反射面装配过程的仿真模型
        3.4.1 单元生死法描述
        3.4.2 面向反射面装配过程的仿真模型建立
    3.5 仿真结果讨论
        3.5.1 单块面板螺栓紧固顺序讨论
        3.5.2 单块面板螺栓预紧力讨论
        3.5.3 面板不同圈层装配顺序研究
        3.5.4 同圈层面板不同装配顺序研究
    3.6 工程验证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遗传算法的反射面面板装配序列规划
    4.1 引言
    4.2 遗传算法详述
    4.3 反射面装配序列规划的基本思想
    4.4 反射面装配序列的遗传算法模型
        4.4.1 染色体和基因组
        4.4.2 适应度函数
        4.4.3 选择、交叉及变异操作
        4.4.4 交叉概率以及变异概率讨论
    4.5 实例分析
    4.6 计算结果讨论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反射面面板装配序列规划方法优化
    5.1 引言
    5.2 蚁群算法
    5.3 思想描述和算法框架
        5.3.1 蚁群遗传算法思想描述
        5.3.2 蚁群遗传算法算法框架
    5.4 蚁群遗传算法各参数的设置
        5.4.1 遗传算法各参数的设置
        5.4.2 蚁群算法各参数的设置
    5.5 算法验证
        5.5.1 实例介绍
        5.5.2 算法结果讨论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某10米天线反射面装配实例分析
    6.1 引言
    6.2 天线主要电性能参数介绍
    6.3 验证思路及实例概述
        6.3.1 实例验证思路
        6.3.2 实例概述
    6.4 验证结果讨论
        6.4.1 两种算法仿真结果对比
        6.4.2 仿真结果与实际测量结果的电性能对比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大型天线背架的精密测量与结果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大型可动式柱面天线驱动系统设计[D]. 孙哲杰.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21
  • [2]基于机电耦合理论的大型反射面天线副反射面补偿技术[D]. 班友.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5)
  • [3]大型可动式柱面天线结构设计与仿真分析[D]. 吴亚坤.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20(01)
  • [4]大型全可动反射面天线结构保型及创新设计研究[D]. 冯树飞.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9(07)
  • [5]星载SAR天线6-PSS调整机构研究[D]. 胡圣鑫.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9(02)
  • [6]新型有源相控阵天线结构设计分析与样机制作[D]. 姚斌.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9(02)
  • [7]TM65m射电望远镜风荷载特性及结构响应研究[D]. 王宇飞.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8(02)
  • [8]大型射电望远镜天线主动面补偿研究进展[J]. 王从思,肖岚,项斌斌,王伟,许谦,蒋力,王娜,段宝岩. 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 2017(05)
  • [9]新疆110m射电望远镜(QTT)天线高精度面板结构研制挑战[J]. 许谦,温浩兴,王娜,李琳. 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 2017(05)
  • [10]基于物理仿真的天线反射面装配优化技术研究[D]. 王豆.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7(01)

标签:;  ;  ;  ;  ;  

大型天线背框的精确测量与结果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