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电遥控发射和接收元件CK98/99的应用

无线电遥控发射和接收元件CK98/99的应用

一、无线电遥控发射、接收组件CK98/99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胡巍砾[1](2021)在《旋耕拖拉机无人驾驶遥控装置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整地是指作物播种或移栽前进行的一系列土壤耕作措施的总称,整地目的是创造良好的土壤耕层构造和表面状态,协调水分、养分、空气、热量等因素,提高土壤肥力,为播种和作物生长、田间管理提供良好条件[1]。旋耕是整地的一种重要方式,旋耕机是目前应用较多的一种耕整地机械。旋耕机具有高使用频率、广泛普及度。旋耕机作业一般在田间地头,农机人员现场直接操作农业机械,容易使人产生疲劳加大劳动强度,并且还要经常要忍受恶劣作业环境,如路面高低不平、低洼积水、风吹日晒、灰尘、机械震动、噪音和化学喷雾等伤害,这对操作者身体健康极其不利。且拖拉机的操作者需要一定的驾驶技能。如何减轻农民劳动强度,促进农业生产是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以旋耕机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旋耕机的结构框架和作业过程,然后使用自制的遥控器接收机和旋耕机控制系统进行耦合,并在后方操作系统与旋耕机车载执行系统之间建立了一种可靠、稳定、能够远距离通信的无线通信系统,最终实现了适合在农田环境下代替人工驾驶的旋耕拖拉机无人驾驶遥控装置设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本文对近年来旋耕机无人驾驶遥控系统的研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分析了旋耕机的操作及拖拉机的控制,为旋耕拖拉机无人驾驶遥控装置的研究与实现提供了理论依据。2、根据遥控装置的功能要求,对拖拉机执行机构进行相关耦合,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法,分别对遥控装置的软硬件系统进行了设计与实现,搭建了其实验平台。3、根据无线传输抗干扰的要求,对遥控装置的跳频算法的研究。首先分析了软件无线电的基本结构。从软件跳频概念入手,根据跳频系统的特点,对跳频算法进行了详细地分析与研究,设计了软件跳频协议。对系统同步进行了分析研究,实现了系统频率同步和自适应跳频的方法。4、为了使系统更加稳定,从遥控装置的摇杆电位器信号、跳频速率和跳频频率数等几个方面对系统的性能进行了测试。以及对旋耕机进行了实际遥控试验。包括直线驾驶试验、转弯试验和旋耕试验,其以上三组试验均达到预期的结果,验证了本控制的系统的稳态性能。最后通过实验测试系统通信的抗干扰能力,实验数据表明系统基本上达到了技术要求,工作稳定、可靠,能够为后续的研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孔祥东[2](2019)在《基于开源软件无线电的统一S频段测控系统应答机设计》文中认为近年来,我国的航天事业进入了新阶段,商业卫星和小卫星数量越来越多,应答机的设备数量和任务数量随之增多。例如珠海一号卫星为了保证测控系统的可靠性而采用了S、UV等多个频段的测控系统。因为传统的应答机是针对不同频段专门设计的,使得卫星不得不携带多台不同频段的应答机设备,增加了卫星的重量和体积,而且各个模块的通用性较差。而使用开源软件无线电设计就可以设计出一个通用性强,易于升级,方便添加新功能的应答机设备。本文从标准USB TT&C(Trace Telemetry&Control)应答机以及软件无线电的背景和发展现状开始,简要说明了使用软件无线电设计应答机的优点,阐明了该项目实用价值;然后给出了实现应答机测距测速功能的原理,在此之上详细介绍了基于开源软件无线电GNU Radio的应答机的实现方法,对所设计的应答机从硬件选型,各模块程序设计进行了说明,最后对所设计的应答机进行了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本文所设计的应答机在硬件选择方面,采用了FPGA+CPU的硬件平台作为基带,射频模块采用了高速射频处理芯片AD9361。通过对硬件资源以及配套开发工具的对比,最终选用了Xilinx公司的Zynq SoC ZC706开发板以及搭载AD9361芯片的fmcomms3开发板。软件方面依照软件无线电设计思想,采用模块化设计。具体的软件设计分为FPGA模块的Verilog HDL程序和开源软件无线电GNU Radio的C++/Python程序两部分,Verilog HDL部分主要为底层FPGA子系统的搭建以及辅助CPU进行数据处理(运算量较大的数据处理模块:环路滤波器、FFT、低通/高通滤波器、NCO鉴相器等均由FPGA进行辅助处理);C++程序的作用为(在FPGA模块的协助下)完成上下行频点设置、上行信号的捕获解调、指令的识别和处理以及下行信号的调制等应答机的具体功能。论文最后使用法国生产的CortexTM标准USB地检设备对所设计的应答机进行了测试,发射机的调制度、杂散抑制度等参数,接收机捕获灵敏度、指令接收以及测距误差等指标满足标准USB TT&C的指标要求,所设计的应答机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满足了研制要求。

孟志军[3](2017)在《导航星座星间链路精密测距校正技术研究》文中提出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作为中国航天目前最为复杂的航天系统,也是第一个在国际上与其它导航系统同台竞技的系统,其系统设计必须着眼未来20-30年的应用需求和技术发展。限于北斗导航系统的地面控制部分只能境内布站,严重束缚了北斗卫星的运控和管理,解决导航星座脱离地面站运行的关键途径为发展星间链路。引入导航星座星间链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性能将大幅度提升,特别是位置、速度、授时精度以及自主导航能力的提升都需要星间距离测量数据作为其原始输入。要实现米级的定轨与时间同步精度,星间测距精度与准确度要达到分米甚至厘米量级,而对星间测距值的在轨校正则是保证精度与准确度的基本前提。为抢占未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技术制高点,建设一个高质量的星间链路,精密测距在轨校正技术则成为一个关键性问题需要解决。围绕这一问题,论文重点研究了以下关键技术问题:1、针对导航星座卫星钟相位变化引起的测距偏移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分频因子零相位失真的时延校正方法。该方法构建出卫星钟调频调相、开关机相位变化模型,基于分频因子n的相位区域转换特性及数字锁相环的相位跟踪特性,既有效解决了导航系统基准频率调频调相以及卫星钟开关机相位不确定性导致的星间测距偏移问题,又成功克服了传统校正方法在基准频率跨周区域的相位补偿模糊难题,确保卫星钟相位变化引起星间链路测距偏移的一致性校正。2、针对导航系统卫星温度变化引起的测距偏移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温度感知零相位漂移的时延校正方法。该方法基于星间链路载荷设备的时延温度特性,构建出温度影响的时延分布模型,采用了地面预处理与星上实时校的结合方案。相对传统方法在系统校正误差、资源占用和设计复杂度三个方面实现全面提升,系统增加功耗从大于2W缩小至90mW,校正电路占用面积只需15mm×12mm,无需规划建链时隙,不引入系统误差。在温变90℃的情况下,该方法校正后的发射时延与接收时延残差均方根分别为0.0084ns和0.0399ns,均小于星间链路伪码测量随机误差。3、针对导航系统时间链上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导致星间链路建链失效难题,提出了星间链路自主时间同步的原理与系统设计,并针对自主时间同步下的测距偏移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合成频率钟差自适应分解的时延校正方法。该方法基于TWRTT伪距与钟差模型以及DDFS频率合成原理,将钟差时延分解为合成频率的整数+小数相位,然后实行频率计数与相位控制,有效解决卫星调整残留钟差以及星载原子钟漂移产生的时间累积偏差,校正后的时间同步精度小于0.2ns,单向测量伪距精度小于0.15ns。4、针对我国北斗试验卫星首个星间链路载荷精密测距在轨测试与验证难题,统筹考虑系统需求与建设成本,提出了“一个固定站+两个移动站”的试验系统架构,创造性地构建了星间链路系统天地一体的综合试验环境。通过星地双向伪距实测数据、人卫激光站实测数据以及三站一星联合定轨数据的分析与评估,证明了本文提出的星间链路精密测距校正方法在技术上的有效性与可行性。最后,对论文的关键问题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并对后续将要开展的工作进行了展望。本文的研究成果在北斗新一代导航试验卫星星间链路载荷及地面综合试验支持系统中得到了实现,并通过卫星在轨测试得到全面的试验验证,对于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全球组网卫星星间链路系统及未来PNT系统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张俊峰[4](2012)在《山地果园单轨运输机遥控关键技术与装置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山地运输机械是我国山地农业的重要支撑环节,传统的轮式运输机械不适合山地农业运输的需要,只能依靠人力进行物品的搬运,特别是在山地果园中,果实、农药和肥料的运输成为生产中的重大难题。根据我国山地运输机械和劳动力现状,随着国家对山地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日益重视,迫切要求研究开发适用于山地运输的现代农业机械与装备,自动化的山地运输机是实现山地农业节本增效的有效途径。本文是在分析国外单轨运输机的结构和行走方式的基础上,通过自主研发,设计并制造适合我国山地橘园运输需要的单轨运输机及遥控装置,本研究的重点是牵引式单轨运输机和自走式单轨运输机的遥控控制系统研究。具体的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研究山地橘园中电磁波的传播机理,建立山地橘园中UHF频段电磁波传播预测模型。根据山地运输机械的使用要求,进行无线遥控距离、三相电机正反转、电动推杆执行机构动作等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试验研究。以逻辑控制为基础,设计单轨运输机的遥控系统。(2)设计了远程、避障遥控信号传递系统,采用信号增强方法,建立中转站,实现避障、延长遥控距离,达到遥控信号的可靠传输。通过多级中转,在山地果园遥控距离可达300m以上。(3)在对牵引式单轨运输机驱动装置和行走机构进行改进的基础上,设计了其遥控系统,实现了避障信号传递、远程遥控牵引式单轨运输机的上下运行和停止运输机的运行速度由0.3m/s提高到0.7m/s,提高了工作效率。(4)以7YGD-35型自走式单轨运输机为对象,以电动推杆为执行机构,通过远程遥控操纵油门、离合、换挡和制动机构,采用逻辑控制原理,通过单片机的实时信号处理,对软件进行了优化设计,对整个遥控系统进行系统集成与测试,达到对自走式单轨运输机的油门、离合、换挡和制动等准确控制,实现了自走式单轨运输机的自动化程度高和操作方便。

刘自范[5](2009)在《小型地面移动遥控机器人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机器人的研究和应用以前主要在工业和军事领域,目前许多机器人新的技术和成果已经在服务业、教育娱乐业等领域得到应用与推广。本课题在遥控玩具小车的基础上,运用单片机控制和无线遥控技术,设计研发出了一种用于科技活动比赛、能实现绕障、越障、室内训练球馆捡球服务的无线遥控移动机器人。论文对无线遥控移动机器人运动控制的总体方案及其基本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设计了一种能满足无线遥控移动机器人运动要求的电气控制系统,设计制作了无线遥控移动机器人机械部分以及控制系统软、硬件,对AT89C51单片机、PT2226/PT2227无线遥控数字编码/解码芯片等器件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无线遥控发射机、接收机的工作原理和新型H桥电路对直流电机正反转的电气控制,对无线遥控移动机器人系统硬件设计的过程和软件设计的具体实现进行了详细介绍,并详细地阐述了PCB板的设计制作。制作的无线遥控机器人在功能上实现了对移动机器人前进、后退、左转弯、右转弯等运动方式的无线控制,在功率驱动能力上达到了移动机器人实现捡球、过沟功能的要求,应用在科技活动比赛和室内训练球馆捡球服务领域,具有制作成本低,稳定性和灵活度高,便于在机器人爱好者科技创新中普遍推广的优点,为服务型和比赛型机器人种类的发展做了一个新尝试。

张俊梅[6](2005)在《人工林无线电传输特性与立木整枝机控制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立木整枝是优质工业用材林定向抚育的重要环节。传统的整枝方法效率低、易引起工人的疲劳和事故、作业高度也受到限制,因此自动化的立木整枝机是实现高效、高质量和安全可靠整枝的有效途径。本文是在分析遥控理论和无线电磁波传播机理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场强测试技术、电子电路设计及优化技术、无线遥控及通信编解码技术和人机工程学原理,目的在于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立木整枝机。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1、确定了自动立木整枝机控制系统的研究对象以及遥控方案。2、在分析电磁波传播机理的基础上首次建立了人工林UHF频段无线电波的传播场强预测模型,经过北京西山人工侧柏林中场强测试数据分析校验该模型的平均精度约为0.9,可为合理地设计人工林环境无线电遥测遥控、无线数传等通信电路提供理论依据。另外,本文在场强测试实验基础上确定了自动立木整枝机无线遥控系统发射电路的相关参数、接收系统可靠接收所需的最小电场强度及最大有效遥控距离。3、创造性地研制了基于CPLD的无线数字编码抗干扰自动立木整枝机无线遥控系统,通过优化CPLD内部逻辑电路能有效消除逻辑竞争冒险、降低噪声干扰,确保了系统逻辑设计的正确性,并且采用CPLD芯片使控制系统体积减小了40%左右。①该系统中发射部分采用ASK调制和间断发射方式来降低功耗,据估算,在不考虑电池自放电的情况下800mAh的充电电池供电的发射系统可工作大约一年的时间;②通过通信编解码的地址校验、发射系统中CPLD与发射电路之间通电顺序、接收系统中控制系统与汽油机之间的工作逻辑等优化途径,提高了发射数据的稳定性、可靠性和整机的功能安全性;③自行研制的独特的电动机接口电路、反馈控制电路和驱动隔离电路提高了电动机的控制精度,有效防止了电动机对遥控系统的电磁干扰。4、最后基于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合理设计了自动立木整枝机无线遥控发射/接收系统控制界面,对BSR-Z23-001A型自动立木整枝机进行了系统集成和测试。结果表明:有效控制距离为90米,完全可以满足整枝作业的距离要求,且与所建立的电场强度模型预测的结果较吻合。整机控制性能良好、界面操作简便。总之,本文的研究是在综合考虑人工林UHF频段的传播机理、自动立木整枝机的立地条件及控制要求的基础上,通过场强预测、电路仿真、调试及优化等成功研制了BSR-Z23-001A自动立木整枝机无线遥控系统,该系统具有可靠、节能、抗干扰、工作效率高等优点。本研究的成果及方法为推进其他林业机械的自动化与智能化进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新思路。

徐敬芳[7](2000)在《无线电遥控发射、接收组件CK98/99的应用》文中提出 CK98和CK99无线电发/收组件是由青岛未名电子元件厂推出的一种独立发/收组件,外壳采用铁皮屏蔽,采用36MHZ频率发/收,晶体稳频,工作十分可靠,无需任何调试,接入天线、电源即可使用。另外,还备有专用的拉杆天线,采用配套的天线在开阔地带遥控距离可达3-5KM,若架设室外天线,其遥控距离可达5-8KM。

王淑霞[8](1999)在《射频遥控组件QD09-F/QD09-J及其应用》文中研究说明 家用电器、开关装置、防盗报警器、语音装置、电子玩具等均可以采用红外线、超声波或无线电波来传输信息,进行控制。但从控制距离这一点来说,无线电波距离最大,并且用简单的电路就能实现远距离的控制。因此,大、中、小功率无线电发射/接收电路已成为广大电子爱好者的热门领域。如果采用成品发射、接收(组件)模块,则整个电路设计、制作将更为方便可靠,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系统地介绍一种国内厂家推出的QD09-F/QD09-J型无线电发射/接收模块电路,给出了模块的引脚功能、特点以及有关电性能参数,同时列出了重点应用电路。希望本文能对电子爱好者制作无线电遥控装置和厂家开发新产品有所帮助。

王鑫[9](2021)在《旋转部件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设计研究》文中提出无线电能传输是一种新型电力传输技术,主要通过电磁感应、射频等方式实现功率传输。当前,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在电动汽车,医疗卫生,电子产品以及航空航天等领域均有广泛应用。与传统电力传输方式相比,该技术安全可靠,低碳环保,在旋转环境,水下环境等结构复杂的环境中更具稳定性和优越性。因此,无线电能传输受到了越来越多关注。针对航空发动机转子组件中的数据采集装置和无线数据传输装置的电能传输问题,本文采用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实现了旋转环境下电能的高效传输。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研究工作。(1)基于电磁理论基础,研究关于无线电能传输的物理知识以及基本原理和传输过程。针对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串联-串联(S-S)型,串联-并联(S-P)型,并联-串联(P-S)型和并联-并联(P-P)型四种拓扑补偿结构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最终选取串联-串联(S-S)型补偿结构作为本文的拓扑结构。(2)实际工作环境中,往往会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外在因素导致线圈发生横向错位或者角度错位,从而引起传输系统的关键参数变化,明显增加传输系统的能量损耗。本文分别研究和分析了横向错位和角度错位对系统传输效率的影响,并采用加隔磁片方式有效解决了线圈错位情况下系统传输效率降低的问题。(3)PCB线圈结构简单且易于设计和制造,可有效保护线圈不发生形变。主要用于易发生碰撞、形变等场合。将其集成在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中,可有效解决旋转设备中的线圈固定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双层并联线圈结构,将线圈通过通孔并联放置在PCB两端,从而减小线圈线阻,提高线圈Q值,提高系统的传输效率。(4)在电能传输过程中,系统电路的选择对实现电能的高效传输也至关重要。本文针对发射电路的高频逆变电路和接收电路的整流逆变电路进行研究对比分析,设计无线电能传输的发射电路和接收电路,最后搭建了一个旋转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平台,实现了对旋转部件的高效电能传输。

邢博[10](2021)在《无线电/声探测模块设计及目标识别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旋翼无人机的普及和换代,针对旋翼无人机的监管和反制问题也亟待解决。弹药反制无人机在众多反制手段中硬反制的特点让多方关注。战场环境日渐复杂,改善弹药及引信环境适应性,提高探测可靠性成为各国时下重要的研究方向。复合探测可以有效解决单模探测环境适应性不足、识别概率不高等问题,开展无线电/声复合探测原理及目标识别方法研究,具有重要的战场需求和科研价值。本文针对近场环境下旋翼目标的探测识别,采用无线电/声复合探测模块解决复杂环境及虚假目标的干扰问题。通过对目标微多普勒特性与气动噪声分析,完成探测器设计选型并建立微多普勒频率、气动噪声频率与桨叶转速的目标关联特征。根据无线电/声复合模块的工作机理,设计基于模糊理论的改进型模板匹配法,完成对旋翼目标的识别。基于室内实验获取单桨叶的目标信息,提取微多普勒频率和幅值特征、气动噪声频率和分贝值特征以及复合关联特征信息;结合室外环境下对自组装式四旋翼无人机收集到的幅值数据,建立改进型模板匹配法的标准库,并完成对大疆型航拍无人机的实际探测,并完成数据处理。在仿真和实验环节,以无线电探测收发模块和被动声探测模块为硬件平台,收集了室内和室外多次实验数据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改进型模板匹配法后,复合模块探测精度由65%提升至80%,设计的改进型模板匹配识别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复合探测模块的识别精度。

二、无线电遥控发射、接收组件CK98/99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无线电遥控发射、接收组件CK98/99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旋耕拖拉机无人驾驶遥控装置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来源
    1.2 选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3 旋耕拖拉机无人驾驶遥控装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旋耕机的发展历史
        1.3.2 遥控器的发展历史
    1.4 本文研究内容和结构
        1.4.1 无人驾驶的定义
        1.4.2 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第二章 旋耕机和拖拉机的工作原理及外部控制机构
    2.1 旋耕机工作原理
        2.1.1 概述
        2.1.2 旋耕机结构框架及工作参数
        2.1.3 旋耕机动力来源
    2.2 拖拉机工作原理
        2.2.1 概述
        2.2.2 拖拉机结构框架
    2.3 拖拉机外部控制机构及接口
        2.3.1 关键参数
        2.3.2 转向执行机构的耦合
        2.3.3 制动、油门、熄火执行机构的耦合
        2.3.4 位调节执行机构的耦合
        2.3.5 增加视觉系统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无人驾驶遥控装置硬件设计
    3.1 系统总体结构
    3.2 发射装置硬件设计
        3.2.1 主控制器模块
        3.2.2 电源模块
        3.2.3 摇杆电位器模块
        3.2.4 模数转换器模块
        3.2.5 无线射频收发模块
        3.2.6 液晶显示屏模块
        3.2.7 GPRS模块
    3.3 接收装置硬件设计
        3.3.1 主控制器模块
        3.3.2 电源模块
        3.3.3 GPRS模块
        3.3.4 无线射频收发模块
        3.3.5 电机驱动模块
        3.3.6 测速模块
        3.3.7 GPS模块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无人驾驶遥控装置软件设计
    4.1 操作系统平台搭建
        4.1.1 Cortex-M3 内核简介
        4.1.2 μC/OS-II操作系统移植
    4.2 系统软件总体设计
    4.3 发射装置软件设计
        4.3.1 主控制器模块程序设计
        4.3.2 通信设计
        4.3.3 用户界面设计
    4.4 接收装置软件设计
        4.4.1 主控制器模块程序设计
        4.4.2 通信设计
        4.4.3 电机控制设计
    4.5 旋耕拖拉机行驶及工作软件设计
        4.5.1 加减速程序设计
        4.5.2 转向程序设计
        4.5.3 机具升降程序设计
        4.5.4 航迹管理程序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通信模块中的抗干扰技术应用
    5.1 软件无线电的概念
        5.1.1 软件无线电的定义
        5.1.2 软件跳频的必要性
    5.2 跳频频点的选择
        5.2.1 射频收发模块的选取
        5.2.2 频点选择原理
    5.3 跳频同步
        5.3.1 跳频同步的要求
        5.3.2 捕获模型的建立
        5.3.3 利用自同步法实现跳频同步
    5.4 自适应跳频
        5.4.1 基本概念
        5.4.2 自适应跳频系统结构
        5.4.3 频率自适应控制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试验测试与分析
    6.1 通信测试
        6.1.1 摇杆电位器信号
        6.1.2 跳频速率
        6.1.3 跳频频率数
    6.2 试验过程与分析
        6.2.1 直线驾驶试验
        6.2.2 转弯试验
        6.2.3 旋耕试验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本文工作内容
    7.2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2)基于开源软件无线电的统一S频段测控系统应答机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背景
    1.2 项目实用价值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论文内容及目标
第二章 应答机的工作原理
    2.1 应答机简介
        2.1.1 应答机的分类
    2.2 应答机测速原理
        2.2.1 多普勒效应
        2.2.2 多普勒频率的获得方法
    2.3 应答机测距原理
        2.3.1 测距基本原理
        2.3.2 测距方案
        2.3.3 解模糊问题
        2.3.4 对测距分系统的要求
        2.3.5 测距分系统的组成
    2.4 纯侧音测距系统
        2.4.1 自相关函数——信号特征量
        2.4.2 最高侧音的选择
        2.4.3 解模糊侧音的选择
        2.4.4 侧音的组合方式
        2.4.5 纯侧音信号的提取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应答机的设计
    3.1 硬件平台
        3.1.1 硬件平台的选择
        3.1.2 硬件平台详细参数
        3.1.3 射频模块参数
        3.1.4 测控基带
    3.2 软件平台
        3.2.1 GNU Radio简介
        3.2.2 GNU Radio环境搭建
        3.2.3 应答机中频接收及遥控解调功能概述
    3.3 详细设计
        3.3.1 中频接收模块相关指标
        3.3.2 中频接收模块功能概述
        3.3.3 中频接收捕获程序设计
        3.3.4 中频接收跟踪功能实现
        3.3.5 遥控解调模块
        3.3.6 与中心计算机通信
        3.3.7 GNU Radio程序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应答机的测试
    4.1 发射机测试
        4.1.1 测试项及测试方法
        4.1.2 测试结果
    4.2 接收机测试
        4.2.1 测试项及测试方法
        4.2.2 测试结果
    4.3 测距功能测试
        4.3.1 测试方法
        4.3.2 测试结果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录 :部分设计代码

(3)导航星座星间链路精密测距校正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选题
        1.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2 导航星间链路发展概况
        1.1.3 课题来源与选题
    1.2 论文研究的关键技术问题
        1.2.1 星间链路测距原理与误差分析
        1.2.2 卫星钟相位变化的测距偏移校正问题
        1.2.3 卫星温度变化的测距偏移校正问题
        1.2.4 星间链路自主时间同步的测距偏移校正问题
        1.2.5 星间链路精密测距的在轨测试与验证问题
    1.3 关键技术问题的研究现状
        1.3.1 卫星钟相位变化的测距偏移校正问题研究现状
        1.3.2 卫星温度变化的测距偏移校正问题研究现状
        1.3.3 星间链路自主时间同步的测距偏移校正问题研究现状
        1.3.4 星间链路精密测距的在轨测试与验证问题研究现状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卫星钟相位变化的测距偏移校正研究
    2.1 卫星钟相位变化的测距偏移模型与理论
        2.1.1 GNSS系统时间与卫星时间
        2.1.2 卫星钟调频调相的测距相位模型
        2.1.3 卫星钟开关机的相位模型
    2.2 卫星钟相位变化的时延校正方法设计
        2.2.1 数字锁相环原理与特性分析
        2.2.2 时延校正方法设计
        2.2.3 相位补偿误差分析
    2.3 校正方法效果评估
        2.3.1 仿真评估
        2.3.2 实验评估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卫星温度变化的测距偏移校正研究
    3.1 星间链路载荷设备的温度时延特性分析
        3.1.1 载荷设备的热控环境
        3.1.2 载荷设备的组成
        3.1.3 载荷设备的时延分布
        3.1.4 载荷设备的时延温度特性
    3.2 温度渐变引起的测距偏移校正方法
        3.2.1 基于时延自闭环校正方法分析
        3.2.2 基于温度感知时延校正方法研究与设计
    3.3 基于温度感知时延校正的实验分析
        3.3.1 实验模拟场景搭建
        3.3.2 现场数据采集与分析
        3.3.3 效果评估与验证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星间链路自主时间同步的测距偏移校正研究
    4.1 星间链路自主时间同步的需求与条件分析
        4.1.1 需求与适用范围
        4.1.2 导航星间链路卫星可见时间分析
    4.2 星间链路自主时间同步的原理与系统设计
        4.2.1 信号互通分析
        4.2.2 基于TWRTT时间同步原理
        4.2.3 星间链路自主时间同步系统设计
    4.3 星间链路自主时间同步的测距偏移特性与校正方法
        4.3.1 测距偏移模型
        4.3.2 测距偏移校正方法设计
    4.4 校正方法效果评估
        4.4.1 仿真评估
        4.4.2 实验评估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星间链路精密测距的在轨测试与验证研究
    5.1 星间链路在轨测试系统设计
        5.1.1 在轨测试系统架构设计
        5.1.2 参试设备技术状态与要求
        5.1.3 在轨测试总体流程设计
        5.1.4 在轨测试各阶段工作内容与预期成果
    5.2 星间链路精密测距的验证方法与结果评估
        5.2.1 自主时间同步的试验方法与结果评估
        5.2.2 星间链路单双向伪距测量的试验方法与结果评估
        5.2.3 星地联合定轨实测数据分析与评估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研究总结
    6.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攻博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4)山地果园单轨运输机遥控关键技术与装置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山地橘园柑橘生产机械化现状
        1.1.1 国外山地果园运输机械发展现状
        1.1.2 我国山地果园运输机械发展现状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创新点与解决的关键问题
        1.4.1 创新点
        1.4.2 解决的关键问题
    1.5 技术路线
2 遥控系统电波传播机理与控制途径
    2.1 无线遥控器模式的选择
    2.2 山地橘园UHF频段无线电波传播机理
        2.2.1 电波传播模型
        2.2.2 山地橘园UHF频段电波传播场强模型预测
    2.3 遥控山地运输机试验
        2.3.1 无线电遥控距离测试试验
        2.3.2 遥控控制三相电机正反转试验
        2.3.3 电动推杆性能试验
    2.4 本章小结
3 牵引式单轨运输机遥控关键部件设计与分析
    3.0 设计要求
    3.1 总体结构
    3.2 传动系统方案
    3.3 关键部件设计及改进
        3.3.1 遥控控制箱
        3.3.2 电动卷扬机和驱动轮对
        3.3.3 拖车和轨道
        3.3.4 可调节配重装置
        3.3.5 自动避障安全防护装置
    3.4 果园遥控接收效果试验
    3.5 结论与讨论
    3.6 本章小结
4 自走式单轨运输机遥控驾驶系统的设计
    4.1 自走式遥控单轨运输机总体介绍
        4.1.1 总体结构与工作原理
        4.1.2 主要技术参数
        4.1.3 传动系统
    4.2 自走式遥控单轨运输机硬件系统设计
        4.2.1 遥控执行机构方案设计
        4.2.2 遥控执行机构的设计与改进
    4.3 自走式山地单轨运输机遥控系统的设计
        4.3.1 遥控控制系统设计
        4.3.2 遥控系统和单轨运输机性能试验
    4.4 结论与讨论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和讨论
    5.1 主要结论
    5.2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5)小型地面移动遥控机器人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机电一体化技术
    1.3 移动机器人的研究现状
    1.4 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2 小型移动机器人设计要求与构思
    2.1 小型移动机器人设计主题与制作要求
    2.2 控制方式的设计构思
    2.3 无线遥控机器人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
    2.4 无线遥控机器人系统硬件总体方案设计
        2.4.1 驱动电机的选用
        2.4.2 系统主控制器的选用
        2.4.3 无线遥控方式的选用
    2.5 系统软件总体方案设计
        2.5.1 软件开发语言
        2.5.2 软件开发平台
    2.6 执行机构简介
        2.6.1 过沟机构
        2.6.2 捡球机构
3 移动机器人的结构和驱动系统
    3.1 移动机器人的车轮驱动配置
        3.1.1 机器人常用车轮驱动配置
        3.1.2 本系统所采用的车轮驱动配置
    3.2 移动机器人机械传动装置的设计
        3.2.1 电动机的选择
        3.2.2 减速器的选择
        3.2.3 所选电机性能校核
    3.3 移动机器人整体结构设计
    3.4 移动机器人行走结构设计
4 无线遥控移动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
    4.1 无线电遥控系统的设计
        4.1.1 概述
        4.1.2 无线电遥控
        4.1.3 编码解码电路
        4.1.4 无线电遥控发射接收电路的设计
    4.2 机器人信号接收和控制系统设计
        4.2.1 AT89C51单片机及其开发与应用
        4.2.2 行走电机驱动与控制的硬件设计
        4.2.3 行走电机驱动与控制的软件设计
    4.3 无线遥控移动机器人系统的电源设计
    4.4 无线遥控移动机器人的软硬件测试
5 无线遥控移动机器人电路板的设计与制作
    5.1 印制线路板的设计工具和设计步骤
    5.2 印制电路板元件合理布局的基本原则
    5.3 本系统PCB板设计的要点
    5.4 本系统PCB板的制作
    5.5 系统电路板的安装
    5.6 系统控制板的检测
6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作品获奖

(6)人工林无线电传输特性与立木整枝机控制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1.1 立木整枝机研究现状
    1.2 遥控理论及其在林业机械中的应用现状
    1.3 研究自动立木整枝机的目的和意义
    1.4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2 自动立木整枝机遥控系统构成
    2.1 自动立木整枝机控制要求
    2.2 自动立木整枝机遥控系统构成
    2.3 本章小结
3 人工林UHF 频段无线电波传播机理
    3.1 无线电波传播方式
    3.2 UHF 频段基本的电波传播模型
    3.3 人工林UHF 频段电波传播场强模型预测
    3.4 人工林UHF 频段电波传播场强特性测试
    3.5 本章小结
4 自动立木整枝机无线遥控系统电路及其优化
    4.1 自动立木整枝机无线遥控发射系统
    4.2 自动立木整枝机无线遥控接收系统
    4.3 本章小结
5 自动立木整枝机无线遥控系统集成与测试
    5.1 自动立木整枝机无线遥控系统集成
    5.2 自动立木整枝机无线遥控系统测试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创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在读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9)旋转部件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3 无线电能传输方式
        1.3.1 近场耦合传输
        1.3.2 远场耦合传输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5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2.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理论分析
    2.1 概述
    2.2 电磁理论基础
    2.3 无线电能传输的基本原理
    2.4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拓扑补偿结构
        2.4.1 S-S型补偿结构
        2.4.2 S-P型补偿结构
        2.4.3 P-S型补偿结构
        2.4.4 P-P型补偿结构
    2.5 本章小结
3.无线电能传输线圈错位研究
    3.1 概述
    3.2 线圈位置偏移下的互感特性分析
    3.3 线圈结构设计与仿真分析
        3.3.1 Ansoft Maxwell软件介绍
        3.3.2 模型的建立
        3.3.3 仿真结果分析
    3.4 实验验证
        3.4.1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装置设计
        3.4.2 实验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4.旋转式无线电能传输线圈设计
    4.1 概述
    4.2 PSC的结构与理论分析
        4.2.1 单层线圈
        4.2.2 双层并联线圈
    4.3 线圈模型的验证
        4.3.1 线圈性能测试
        4.3.2 PCB线圈仿真
    4.4 PSC线圈无线电能传输性能研究
        4.4.1 PSC线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搭建
        4.4.2 单层线圈和双层线圈对比分析
    4.5 本章小结
5.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电路设计
    5.1 概述
    5.2 高频逆变电路
        5.2.1 全桥逆变电路
        5.2.2 半桥逆变电路
        5.2.3 E类高频逆变电路
    5.3 整流滤波电路
        5.3.1 半波整流滤波电路
        5.3.2 全波整流滤波电路
        5.3.3 全桥整流滤波电路
    5.4 无线电能传输整体结构设计
        5.4.1 无线电能传输发射电路
        5.4.2 无线电能传输接收电路
        5.4.3 旋转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平台的搭建
    5.5 本章小结
6.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无线电/声探测模块设计及目标识别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旋翼无人机类别及反制技术
        1.2.2 目标识别及多传感器融合技术
        1.2.3 复合探测体制及国内外现状
    1.3 研究意义及目的
    1.4 论文研究内容和结构
2 无线电/声探测原理及目标特征分析
    2.1 无线电探测分类
    2.2 无线电探测原理分析
        2.2.1 多普勒效应原理
        2.2.2 系统原理组成
    2.3 旋翼目标微多普勒特征分析
    2.4 声探测原理及目标声特性分析
        2.4.1 声探测原理
        2.4.2 目标声特性分析
    2.5 无线电/声复合探测体制分析
    2.6 本章小结
3 复合探测模块硬件设计及测试
    3.1 总体方案设计
    3.2 无线电收发模块设计及选型
        3.2.1 收发机主要结构
        3.2.2 收发机内部主要电路
        3.2.3 微带贴片天线
        3.2.4 微波开关分类及选型
    3.3 声探测模块设计及选型
    3.4 微多普勒信号处理模块设计
        3.4.1 信号处理电路指标
        3.4.2 电路设计及制作
        3.4.3 测试分析
    3.5 主控模块设计
    3.6 本章小结
4 基于无线电/声复合体制下目标识别方法研究
    4.1 复合探测目标识别思路
    4.2 单模特征分析及多模复合特征关联信息提取
        4.2.1 无线电特征细化及目标识别
        4.2.2 声特征细化及目标识别
        4.2.3 复合特征提取及目标识别
        4.2.4 目标特征关联及目标识别
    4.3 基于改进型模板匹配的目标识别方法
        4.3.1 传统模板匹配法
        4.3.2 模糊识别理论分析
        4.3.3 改进型模板匹配法
    4.4 本章小结
5 实验及结果分析
    5.1 实验室内平台搭建及结果分析
        5.1.1 室内实验方案组成
        5.1.2 室内实验过程
        5.1.3 室内实验结果分析
    5.2 户外实验搭建及实验过程
        5.2.1 户外实验方案组成
        5.2.2 户外实验过程
    5.3 户外实验结果分析
        5.3.1 对自组装式旋翼无人机探测结果分析
        5.3.2 对大疆MAVIC2四旋翼航拍器探测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多组四旋翼无人机探测数据汇总表
    附录2 改进型模板匹配法贴合度汇总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成果
致谢

四、无线电遥控发射、接收组件CK98/99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旋耕拖拉机无人驾驶遥控装置研究与实现[D]. 胡巍砾. 安徽农业大学, 2021(02)
  • [2]基于开源软件无线电的统一S频段测控系统应答机设计[D]. 孔祥东.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9(02)
  • [3]导航星座星间链路精密测距校正技术研究[D]. 孟志军. 国防科技大学, 2017(02)
  • [4]山地果园单轨运输机遥控关键技术与装置的研究[D]. 张俊峰. 华中农业大学, 2012(11)
  • [5]小型地面移动遥控机器人的设计与实现[D]. 刘自范. 郑州大学, 2009(S1)
  • [6]人工林无线电传输特性与立木整枝机控制系统研究[D]. 张俊梅. 北京林业大学, 2005(04)
  • [7]无线电遥控发射、接收组件CK98/99的应用[J]. 徐敬芳. 集成电路应用, 2000(01)
  • [8]射频遥控组件QD09-F/QD09-J及其应用[J]. 王淑霞. 世界电子元器件, 1999(06)
  • [9]旋转部件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设计研究[D]. 王鑫. 中北大学, 2021(09)
  • [10]无线电/声探测模块设计及目标识别方法研究[D]. 邢博. 西安工业大学, 2021(02)

标签:;  ;  ;  ;  ;  

无线电遥控发射和接收元件CK98/99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